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综述?

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何家昶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安徽芜湖241000)

【中图分类号】 R38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6627(2005)0120071204

3 血吸虫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局部地区成功地控制了传播,从全球而言,感染还在增加[1]。社会经济因素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早为人类学家和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人员所认识,随着防治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对其所发挥影响的认识程度也愈来愈深入。社会经济不仅影响着血吸虫病的感染、流行和传播,同时影响着防治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及其实际效果。本文就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1 社会经济因素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1.1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1.1.1 贫穷 在第三世界国家,贫穷是产生重要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热带国家的疾病主要受社会经济状况,而不是单纯地受气候因素决定的[2]。热带病如疟疾、血吸虫病、锥虫病在工作、收入、住房、卫生保健、社会关爱和环境卫生状况等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人群中并不出现,而主要流行于处在社会边缘的人群中[3]。人感染血吸虫是由于接触了疫水,而贫穷是接触疫水的一个重要原因。陈明等[4]在我国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调查表明,打草、抓鱼虾是最主要的接触类型,其次是游泳、洗澡。接触疫水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与家庭经济状况更密切,家庭积蓄多者接触疫水少。郑江等[5]在我国云南大山区的调查发现,经济收入低者接触疫水频率显著高于经济收入高者。陈加宾等[6]报道,湖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随经济收入增加而逐渐下降。Ximenes等[7]在巴西的一项旨在了解10~25岁人群中导致血吸虫感染的接触疫水方式及其社会经济因素研究中发现,在流水(溪流或河流)中娱乐性接触疫水与血吸虫感染显著相关,而与这种接触疫水方式相关的因素包括经济状况、收入、住房条件、家庭财产等,经济状况好的接触疫水少。贫穷同时也制约了防治工作的开展。尽管出现了新的有效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贫穷国家的穷人感染者无力支付购置该药的费用[8]。多数血吸虫病流行国家由于贫穷也无力开展大规模防治。就全球而言,80%以上感染者和大部分严重病例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极度贫穷的地区。而这个地区22个低收入国家的卫生经费预算只占GN P的0.95%[9]。用于血吸虫病防治的费用更是极其有限。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全球76个血吸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菲律宾、巴西、埃及、苏丹、摩洛哥和委内瑞拉、突尼斯、沙特等少数国家真正开展大规模防治并取得显著成效。

1.1.2 文化教育水平落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水平相当落后,文盲率很高,在健康方面常常表现出对疾病的无知。Robert等[10]在喀麦隆北部的调查表明,血吸虫病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多数村民不知道血吸虫生活史,他们通常认为感染血吸虫是由于喝了湖水或性交引起的。Schall等[11]1988~1989年在巴西Be2lo Horizontz地区4所公立学校调查发现,尽管血吸虫病在当地流行了70年,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几乎都是空白。Ager[12]在马拉维的调查发现,个体对血吸虫病的严重性、感染的可预测性及可控制性的认识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而对此的认识程度又影响着对预防措施的依从性。Sangho 等[13]在马里一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对人群有关血吸虫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认为,对血吸虫病认知缺乏是血吸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尽管一些国家重视教育,但受教育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接受高级教育的比例较小,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使之所采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必然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与健康有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最终表现出健康状态的差异。Ximenes等[7]在巴西的调查发现,青少年接触疫水行为与家长受教育水平有关。在我国,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湖区和大山区,血吸虫感染与接触具有感染性的湖水和沟渠水有关,而接触频率与居民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水平密切相关[14]。郑江等[5]在云南省的调查表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换工现象。经分析换工是感染血吸虫病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低者换工频率高。何家昶等[15]在我国长江流域一血吸虫病流行区调查发现,居民文化程度越高,疫水接触率越低。1989年我国武汉市杨圆街地区爆发急性血吸虫病,经统计发现人群发病率与文化程度有关,小学或初中文化者发病率最高,具备高级职称的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发病率仅为

0.4%[16]。

1.1.3 卫生设施缺乏 血吸虫感染与接触疫水密切相关,由于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如果缺乏安全用水,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如果感染者得不到及时治疗,粪便污染了有螺(血吸虫中间宿主)环境,导致血吸虫病传播和蔓延。El Katsha等[17]在尼罗河三角洲调查发现,居民即使知道血吸虫病的危险性,由于没有安全用水供应,不得不在有螺沟渠中进行一些生活、娱乐或生产性活动。在一些血吸虫病流行区,粪便(包括小便)污染也相当严重。在非洲一些农村地区,卫生条件极差,家庭厕所拥有率较低,居民野外大、小便较为普遍。据Taha等[18]报道,苏丹一农村地区只有15%的家庭拥有厕所。在咯麦隆的一些地区,多数居民在远离住宅区的野外大、小便[9]。Blas[19]报道,在菲律宾,通过修建厕所使血吸虫病传播减少了75%。在我国山丘型型流行区,居民生产、生活或娱乐使用疫水及在野外大、小便的情况也较常见[5]。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缺乏卫生保健和血吸虫病防治网络,感染者得不到及时治疗,传染源得不到有效控

3【作者简介】 何家昶(1963-),男(汉族),安徽人,198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硕士。现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和流行病学研究。

制,也有利于血吸虫病传播。

1.2 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血吸虫病传播的方面

1.2.1 水利资源开发 开发水利资源有利于工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血吸虫病的蔓延。修建水坝是开发水利资源的重要措施,而水坝又是血吸虫中间宿主螺蛳适宜的生活场所,螺蛳随水流扩散,造成血吸虫病疫情加重或扩散。上世纪60年代埃及Aswan高坝建成后,造成了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的大面积流行[20]。在布基纳法索[21], Sourou水利工程的兴建使Guiedougou地区埃及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54年的19%上升到1998~1999年的70%。1987年以前该地区无曼氏血吸虫病流行,至1998年感染率已上升到69%。在北塞内加尔[22],由于在塞内加尔河流上建造了Diama 大坝,不仅导致了该流域埃及血吸虫病疫情加重,而且导致了曼氏血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在巴西[23],由于Serra da Mesa 水电站的兴建,库区周围8个市发现了双脐螺孳生,成为血吸虫病蔓延的潜在危险。在加纳[24]的沿Volta湖上游地区年内修建了185座土质水坝以满足6个月的干旱季节村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结果导致埃及血吸虫感染率在2年内增加了3倍,从17%上升到51%。在马里、苏丹、喀麦隆、埃塞俄比亚等国都有因修建水坝造成血吸虫病扩散的例子。在我国,安徽陈村水库兴建后由于修建灌溉沟渠,钉螺随干流、支流、小渠道向下游扩散,造成血吸虫病大面积流行[25]。我国三峡大坝的兴建能否造成血吸虫病蔓延正受到举世关注。目前,全球大坝数已超过36000个,血吸虫病传播的趋势在增加[26]。

1.2.2 土地开发 人口增长的压力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而土地开发可导致血吸虫病的传播[27,28]。一方面,土地开发改变了生态环境,将森林改变成耕地或饲养小型动物的场所使原本不适宜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螺蛳生长繁殖的环境变成了适宜的栖息地。螺蛳由灌溉沟渠从流行区引入,并开始繁殖孳生。另一方面,环境的改变也使人群定居和活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血吸虫病的传播,使原本局灶性疫点向外逐渐扩大,最终使非流行区变成了流行区,造成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和蔓延。在开发土地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修建大量的水坝和灌溉沟渠,也有利于螺蛳蔓延和血吸虫病传播。土地开发在西非尤为突出,一些国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大量毁灭热带森林以开发土地,并修建水库及灌溉沟渠,造成中间宿主沿水系蔓延,加之定居点迁入和人畜活动增加,导致血吸虫病传播,疫区扩大。肯尼亚Baringo地区[29]本来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由于开垦土地并修建了许多水坝和灌溉渠,结果导致了双脐螺大量孳生,随之出现了儿童感染,最终使该地成为曼氏血吸虫病流行区。不仅毁林垦种可导致血吸虫病扩散,开垦沙漠也能使血吸虫病蔓延。上世纪90年代,埃及各地在沙漠中开垦土地,由于一些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供水、卫生设施及卫生服务未能及时跟上,许多工程都引入了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导致了血吸虫病向非流行区传播[30]。

1.2.3 城市化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随着居住环境城市化也伴随着血吸虫病的城市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较差,有螺环境没有清理或周围水体与有螺水体相通造成螺蛳向城市扩散,血吸虫感染者的迁入,加之生活、娱乐用水取自有螺水体,逐渐使该地区成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巴西在Paracambi 市建设过程中,卫生条件极差,安全用水缺乏,污水直接流入家庭用水和娱乐活动用水的含双脐螺水体中,导致曼氏血吸虫病在此流行,人群感染率达2.9%,平均EP G为79,家庭用水取自有螺水体为主要危险因素[31]。因此,不完善的城市化有利于血吸虫病传播。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的一些文化、社会习俗如房屋建造、家庭用水习惯等常常被保留,增加了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32]。在马达加斯加的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2 vo)市,随着农村感染者的迁入,曼氏血吸虫病迅速在此传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塔那那利佛郊区卫生状况较差,学校儿童感染率达25%[33]。随着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交往的增加,血吸虫病也被引进到了城市。在巴西Belo Horizonte 市[34],当地政府于1980年在城市南边修建了一座48500m2的J ulien Rien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1983~1992年,在公园的池塘、人造湖里共捕捉双脐螺3361只,其中23只(0.7%)感染了曼氏血吸虫。据分析,螺蛳来源于从流行区引进作装饰用的鱼类和水生植物。城市血吸虫病由于起初流行率较低,容易被忽视,待流行到一定程度后,往往造成重大疫情,我国武汉市1989年发生的急感爆发流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6]。目前世界上不少城市流行血吸虫病,但流行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卫生状况、城市化程度及其与农村流行区之间的联系。2 血吸虫病流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1 影响劳动能力 李岳生等[35]在洞庭湖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对120名工作能力降低者进行的病例2对照研究表明,重感染(EP G>100)及因感染而导致脾肿大为主要危险因素。吴晓华等[36]对晚期日本血吸虫病对体能和劳动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晚期病人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龄健康人,发生腹痛、腹泻和虚弱等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28.3%的晚期病人有中等程度的劳工能力降低或不能劳动,但在健康人对照中,只有12.7%的人有中等程度的劳工能力降低。结果还表明,大多数病例接受过治疗并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但是对体能和劳动能力的影响仍然存在。在津巴布韦,Ndamba 等[37]对287名感染曼氏血吸虫的甘蔗砍伐工人的身体适性和工作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营养状态良好、身体健全,但经治疗后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在一定时间内甘蔗砍伐的数量提高16.6%,年龄相关的体力增加4.3%。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前身体适性和工作能力较低与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在苏丹,Parker[38]通过对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妇女(EP G算术均数为1958)采棉活动进行现场观察发现,上午这些感染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摘最多的棉花,但是到了下午,这种采摘方式只能部分被重复,大多数人感到太虚弱而不能坚持上午那种快节奏采摘方式,而与之匹配的非感染者大多数下午仍能坚持上午的采摘方式。Abdel2Rahman等[39]分析了不同感染程度的曼氏血吸虫感染者在从事农业劳动时对氧气吸入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重感染者(EP G≥1000)在生产劳动时氧气吸入量减少了20%~30%。感染血吸虫不仅影响体力劳动,也影响脑力劳动。J ukes等[40]报道,埃及血吸虫重感染儿童的短期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显著低于非感染儿童。

2.2 生命质量下降 生命质量包括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状况等多个方面。血吸虫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由于身体残疾、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等原因,不但不能被社会所接受而倍受歧视,且病人自己也常感到羞愧,失去工作和教育的机会,社会

活动受到约束,造成生命质量下降。郭见多等[41]对114例临床确诊的晚期日本血吸虫病例及健康人,应用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其生命质量。结果病例组生命质量综合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和躯体功能指数分别为120.94、24.89和59.43,显著低于对照组137.00、35.35和63.15;病例组的社会生活指数(36.62)与对照组指数(38.51)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低于正常对照,可能与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有关。黄德生等[42]用减寿分析评价了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死因对人群寿命的影响,发现肝功能衰竭、肝癌、和其他器官恶性肿瘤为主要死亡原因。晚期血吸虫病并发症加剧了生命质量的下降。Kamel等[43]对患血吸虫病的205名工人的生命质量进行了分析,发现曼氏血吸虫感染者生命质量指数低于埃及血吸虫感染者,但差别无显著性;但有并发症的感染者其生命质量在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方面都显著下降。说明血吸虫病并发症是影响血吸虫病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2.3 社会经济发展受限 血吸虫病是所有寄生虫病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流行于76个国家,6亿人受威胁,2亿人受感染,每年死于此病者达百万人之多。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社会经济及卫生意义仅次于疟疾,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4]。在我国,由于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的出现,血吸虫感染程度明显降低,但感染还在增加。随着农业和水利建设的发展,血吸虫病有蔓延的趋势,特别在一些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地区,疫情回升,构成了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威胁。血吸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体健康受损,进而影响其工作和学习,并增加经济负担;第二,国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控制疾病;第三,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如旅游开发、发展畜牧业等难以在流行区实施,一些农业、水利开发工程造成了血吸虫病蔓延,增加了疾病控制负担;第四,造成社会影响,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爆发可造成群众心理恐慌及局部地区动荡。

由此可见,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而社会经济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是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作用,因此,血吸虫病不仅是生物医学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经济问题,仅仅依靠卫生部门难以彻底解决血吸虫病问题,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因素,要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因素在血吸虫病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多部门齐抓共管,走可持续发展的防控血吸虫病道路。虽然一些经济开发工程造成了血吸虫病蔓延,从长远看,只有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才能最终控制血吸虫病。日本国消灭血吸虫病时吡喹酮尚未问世,依靠的就是经济实力。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尚面临环境、社会和经济变化的挑战,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在中国成功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45]。

【参考文献】

[1] Dias LC,Marcal J,G lasser CM.et al.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J].Mem Inst Oswaldo Cruz,1995,90(2):285-

288.

[2] K orte R,Rehle T,Merkle A.Strategies to maintain healt h in t he

t hird world[J].Trop Med Parasitol,1991,42(4):428-432.[3] Dias J C.Tropical diseases and t he gender approach[J].Bull Pan

Am Heait h Organ,1996,30(3):242-260.

[4] 陈明,袁鸿昌,姜庆五.湖滩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

的定量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0,2(1):28-32. [5] 郑江,王险峰,王延安,等.云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因素

的关系[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2):106-109.

[6] 陈加宾,何家昶,王恩木,等.七里湖垦区居民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

因素关系[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6,4(1):38.

[7] Ximenes RA,Sout hgate B,Smit h P G,et al.Social environment,

behavior,and schistosomiasis in an urban population in t he nort h2 east of brazil[J].Rev Panam Salud,2001,9(1):13-22.

[8] Reich MR,G ovindaraj R.Dilemmas in drug development for trop2

ical diseases.Experiences wit h praziquantel[J].Healt h Policy, 1998,44(1):1-18.

[9] Reich MR.Technical fixes and ot her problem in saving lives in t 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J].J Public Healt h Policy,1988,9(1): 92-103.

[10] Robert CF,Bouvier S,Rougemont A.Epidemiology,ant hropol2

ogy and healt h education[J].World Healt h Forum,1989,10(3-

4):355-364.

[11] Schall V T,Dias A G,Malaquias ML,et al.Healt h education in

1st grade public schools at t he periphery of Belo Horizonte,M G, Brazil.ⅠEvaluation of t he program relative to schistosomiasis [J].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1993,35(6):563-572. [12] Ager A.Perception of risk for malaria and schistosomiasis in ru2

ral Malawi[J].Trop Med Parasital,1992,43(4):234-238. [13] Sangho H,Dabo A,Coulibaly H,et al.Prevalence and percep2

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a periurban school of Bamako in Mali [J].Bull Soc Pat hol Exot,2002,95(4):292-294.

[14] Yuan HC.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 China[J].Chin Med J(Engl),1993, 106(8):563-568.

[15] 何家昶,王恩木,夏长根,等.江滩型流行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

行特征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5):285-287.

[16] 唐超,邹纯彬,何昌浩,等.武汉市一起大规模急性血吸虫病爆发

流行的社学调查[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1,4(1):4-8. [17] El Kat sha S,Watt s S.Schistosomiasis in two Nile delta villages:

an ant hropological perspective[J].Trop Med Int Healt h,1997,2

(9):846-854.

[18] Taha AZ,Merghani https://www.doczj.com/doc/ae16767590.html,munity healt h in a rural area of

Sudan[J].J Community Healt h,1990,15(4):267-274.

[19] Blas BL.Agro2engineering and sanitation improvement in t he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 t he Philippines:a review[J].

Sout 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 Heal,1976,7(2):341-345. [20] Malek EA.Effect of t he Aswan High Dam on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in Egypt[J].Trop Geogr Med,1975,27(4):359-364.

[21] Poda J N,Sondo B,Parent G.Impact of water resource installa2

tions on t he dist ribution of schistosomiasis and it s intermediary host s in Burkina Faso[J].Sante,2003,13(1):49-53.

[22] Sow S,de Vlas S J,Engels D,et al.Water2related disease pat2

terns before and after t he construction of t he Diama dam in nort h2 ern Senegal[J].Ann Trop Med Parasitol,2002,96(6):575-586.

[23] Fernandez MA,Thiengo SC.Susceptibility of Biomphalaria stra2

minea(Dunker,1848)from Serra da Mesa Dam,G oias,Brazil to infection wit h t hree strains of S chistosoma mansoni Sambon,1907 [J].Mem Inst Oswaldo Cruz,2002,97(Suppl1):59-60. [24] Hunter J M.Inherited burden of disease:agricultural dams and

t he persistence of bloody urine(Schistosomiasis hematobium)in t he Upper East Region of Ghana,1959-1997[J].Soc Sci Med, 2003,56(2):219-234.

[25] 戴尚金.陈村灌区水利工程引起钉螺扩散和疫情变化的调查分

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6):355.

[26] 陈名刚.世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治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

治杂志,2002,14(2):81-83.

[27] Patz J A,Graczyk T K,Geller N,et al.Effect 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emerging parasitic diseases[J].Int J Parasitol,2000,30 (12-13):1395-1405.

[28] Mouchet J,Carnevale P.Impact of changes in t he environment

on vector2transmitted diseases[J].Sante,1997,7(4):263-269.

[29] Muigai R K,Wasunna K,Gachihi G,et al.Schistosomiasis

caused by Schistosoma mansoni in Baringo District,Kenya:case report[J].East Afr Med J,1989,66(10):700-702.

[30] Mehanna S,Rizkalla N H,el2Sayed HF,et al.Social and eco2

nomic conditions in two newly reclaimed areas in Egypt:implica2 tions for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strategies[J].J Trop Med Hyg, 1994,97(5):286-297.

[31] Soares MS,Barreto M G,da Silva CL,et al.Schistosomiasis in a

low prevalence area:incomplete urbanization increasing risk of in2 fection in Paracambi,RJ,Brazil[J].Mem Inst Oswaldo Cruz, 1995,90(4):451-458.

[32] Mott KE,Desjeux P,Moncayo A,Parasitic diseases and urban

development[J].Bull World Healt h Organ,1990,68(6):691-698.

[33] Ollivier G,Brutus L,Cot M,Intestinal schistosomiasis from

Schistosoma mansoni in Madagascar:extent and center of t he en2 demic[J].Bull Soc Pat hol Exot,1999,92(2):99-103.

[34] Guimaraes CT,de Souza CP,Carvalho Odos S,et al.Urban fo2

cus of schistosomiasis in a metropolitan area in a sout heastern re2 gion of Brazil[J].Rev Saude Publica,1993,27(3):210-213.[35] Li Y,Li Y,Yu D,et al.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 he relation2

ship between work ability and S.j aponicum infection in Dongting Lake region,in China[J].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1993,35

(4):347-353.

[36] Wu XH,Wang TP,Lu DB,et al.Studies of impact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working capacity of patient s wit h advanced Schistoso2 miasis japonica in Susong County,Anhui Province[J].Acta

Trop,2002,82(2):247-252.

[37] Ndamba J,Makaza N,Munjoma M,et al.The physical fit ness

and work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infected wit h Schis2 tosoma mansoni in Zimbabwe[J].Ann Trop Med Parasitol,1993, 87(6):553-561.

[38] Parker M.Re2assessing disability:t he impact of schistosomal in2

fection on daily activities among women in Gezira Province,Sudan [J].Soc Sci Med,1992,35(7):877-890.

[39] Abdel2Rahman TA,Collins K J,Dore C.Oxylog studies of ener2

gy expenditure and schistosomiasis in t he Sudan[J].J Trop Med

Hyg,1990,93(6):365-371.

[40] J ukes MC,Nokes CA,Alcock K J,et al.Heavy schistosomiasis

associated wit h poor short2term memory and slower reaction times in Tanzanian schoolchildren[J].Trop Med Int Healt h,2002,7

(2):104-117.

[41] 郭见多,李启扬,尹晓梅,等.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命质量表测定分

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382-384.

[42] 黄德生,马杏保,蔡黎.应用减寿分析评价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

者死因对人群寿命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8,16(6):449-453.

[43] Kamel MI,Ghafar YA,Foda N,et al.Impact of type and stage

of schistosomiasis on quality of life and productivity of infected workers[J].J Egypt Soc Parasitol,2001,31(1):153-167. [44] 毛守白.血吸虫病生物学与血吸虫病防治[M].第1版.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1.1-3.

[45] Yuan H,Jiang Q,Zhao G,et al.Achievement s of schistosomia2

sis control in China[J].Mem Inst Oswaldo Cruz,2002,97(suppl

1):187-189.

【收稿日期】 2004203208 【修回日期】 2004211207

?简报?

清流县人体寄生虫感染及流行因素调查

刘源彬,邹水祯

(清流县卫生防疫站,福建清流365300)

【中图分类号】 R3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26627(2005)0120074201

为建立技术档案,指导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在开展清流县人体寄生虫调查的基础上,对构成当地寄生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1 内容与方法

根据当地人体寄生虫调查的种类[1],对照寄生虫检索表,进行整理建档,并按选点对构成寄生虫病流行的社会与自然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

2 结果与讨论

2.1 虫种及分布 1989年调查东华等5个乡(点)2540人,共查出人体寄生虫5属17种(表1),总感染率92.20%。同时感染2种以上寄生虫者占总感染人数的5

3.45%。除土源性线虫外,其余虫种均为清流县首次发现。

2.2 流行因素调查

2.2.1 自然因素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内陆山区,季风季节明显,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1771.3mm,植被丰富,全县草场26个,森林覆盖率达69.1%。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有利于寄生虫孳生。

(下转77页)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 (2016―2025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传染病防治 【发文字号】湘政办发[2016]37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5.13 【实施日期】2016.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湘政办发〔2016〕37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5月13日 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

(2016-202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血吸虫病防治作为重要的扶贫和民生工程,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位置予以推进。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综合治理、联防联控,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防治。加强传染源控制,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综合治理,结合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工程项目治理措施,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加强监测预警,及早发现、处置疫情;加强区域性防治,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全省41个血吸虫病疫区县(市、区、场)中,26个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5个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到2025年底,全省所有血吸虫病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具体工作指标如下:

禄丰县2004-2011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禄丰县2004-2011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1年禄丰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 开展螺情、疫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汇总整理监测数据,分析2004-2011年的监测 情况。结果:2004-2011年禄丰县查出的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22327㎡下降为2011年的0㎡,捕获钉螺由2245个下降为 0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1 年人群及大牲畜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粪便孵化检查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和病畜。 讨论:2004-2011年全县有螺面积在逐年下降,至2009年后降为0,但特殊的地 理环境,不能确保没有钉螺面积,仍要每年开展监测工作,巩固血防成果,防止 疫情回升。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3)02-0381-02 禄丰县是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县,自1956年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到1986 年实现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后转入疫情监测,由于受当地流行区 特殊地理环境及工作经费影响,监测工作时断时续。2004年禄丰县纳入省级血吸 虫防治项目县,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现将2004-2011年全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 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禄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11年查螺、灭螺资料和查病治病资料。禄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家畜查病治病资料。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与要求,每年5-6月和9-10月查螺2次,组织专业血防队伍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逐条逐快开展调查,捕获 的活钉螺全部采用压碎法镜检,观察感染情况。7-8月和11月对当年查出的有螺 面积用50%的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灭螺,剂量2g/㎡。 每年的9-10月对流行区6岁以上的常住居民采用金标免疫法进行查病,对金 标法检查阳性者采用粪检(1送3检),主要用kato-kat方法和尼龙袋集卵孵化 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大牲畜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对阳性者 给予砒喹酮化疗,剂量为40mg/kg,1次顿服。 1.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螺情监测2004-2011年,各年度调查面积分别为639318㎡、4580896㎡、3865175㎡、4104550㎡、4096410㎡、4120360㎡、4328172㎡。查出有螺面积 分别为22327㎡、14785㎡、11059㎡、5635㎡、1935㎡、0㎡、0㎡、0㎡。 有螺面积逐年下降。螺情监测情况见表1 2.2 血吸虫病病情监测 2.2.1人群查病 2004-2011年累计检查7794人次,其中金标免疫法检查7682人,阳性8人(2005年查出、粪便孵化阴性、当年已用砒喹酮化疗)、粪便孵化 检查112人次,没有查出血吸虫病人。 2.2.2家畜查病 2004-2011年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一粪三检,累计检查大牲 畜8887头次,没有检出血吸虫病畜。 2.2.3血防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 2004年以来县疾控中心共培训村委会干部和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这是一首写在曲径xx上的时代新曲,这是一首唱在锦绣田畴上的为民赞歌,这是一幅描绘在安福大地上的壮丽画卷。 xx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经过3年艰辛,终于到达一个崭新的春天,终于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磅礴气势,演绎出了一个“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幸福盛景。 纵横交错抓血防 xx因濒xx水得名,也为澧水所累,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全县现有x个血吸虫病疫区乡镇,x个疫区村(居委会),其中三类村x个、四类村x个、五类村x个。疫区人口x万,疫区面积x平方公里,有螺面积x万平方米。 同期声:领导讲话 “打造一方净土,让百姓远离瘟神!”这是xx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庄严承诺。 县委、县政府把血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以县长为组长的xx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会及全县血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血防巩固工作;县、乡、村三级一把手层层负责,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同时将血

防工作纳入疫区乡镇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达标工作责任追究制。县人大、政协领导也十分重视血防工作,多次实地调研和视察指导,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持,也为血防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近3年来,在各项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xx已配套血防工作经费x万元,并及时下拨中央补助血吸虫病常规防治工作经费,先后投入x万元对晚血病人进行救治。 通过坚持不懈努力,xx已建立起纵横交错抓血防的目标管理体制。XX年至XX年,全县累计完成螺情调查x万平方米,完成灭螺面积x万平方米,灭蚴x万平方米,压缩钉螺面积119.89万平方米,完成居民调查x万人次,完成居民化疗x万人次,救助晚期血吸虫病患者x例。完成牲畜查病牛x头次,羊x只次。XX、XX年分别有x个村、x个村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综合防控筑屏障 长期以来,血防整治单靠血防部门,势单力薄。如何构建“大血防”摆在了xx的决策者面前。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齐抓共管。经过多年探索,xx逐步趟出一条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血防工作路子。 结合县情实际,xx制定出台了《xx县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xx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方案》、《一村一

疫情报告知识试卷 测试题 A

传染病报告知识试卷测试题A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项英文符号填入括号内(每题4分) 1、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x、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2、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3、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4、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传染病爆发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6、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7、传染病分几类:() A、2 B、3 C、4 D、5 8、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医院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9、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种 A、35 B、39 C、37 D、40 10、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制度: A、预检、分诊 B、分诊、消毒 C、预检、隔离 D、消毒、隔离 11、对下列哪个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艾滋病 B、脊髓灰质炎 C、炭疽中的肺炭疽 D、伤寒和副伤寒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1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 、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4、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是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晚期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晚期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发病趋势,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后的血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丹棱县历史晚期血吸虫病病例记录。在全县开展晚血现况调查,重新登记晚血名册,对不符晚血条件的在册登记予以除名,对符合晚血条件则登记入册,对现有晚血患者提出处理意见。统计并分析其分布及发病率。结果丹棱县晚血档案齐全、真实,未发现不符合晚血登记的情况。丹棱县历史晚血患者共119人,其中,仁美乡(镇)45例、杨场乡(镇)35例、双桥乡(镇)20例;农民115例,干部4例;文盲7例、小学67例、初中44例、高中1例;30~59岁共有82例(68.9%);男性75例、女性44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生晚血16例,80年代以后发生晚血103例,80年代以后发生数明显多于80年代以前(,P<0.01)。现存晚血37人。结论丹棱县晚期血吸虫病在20世纪80年代后明显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晚期血吸虫病防治作为血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病率和患者的生存状况是血防工作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地的血防成就。从20世纪80年代起,丹棱县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报告数不断上升,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四川省开展晚期血吸虫病普查,丹棱县按全省统一的方案开展调查工作,现将丹棱县晚期血吸虫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调查丹棱县晚血患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等一般情况,既往史,现病史,临床表现,救治情况及转归,逐个晚血的个案调查表、登记卡、救助情况及对现有病人的处置意见表,并用excel建立数据库。 1.2 调查方法 1.2.1 回顾性调查晚期血吸虫病例的历史分布采用回顾性调查,数据来源为历史档案记录。 1.2.2 现状调查全县通过召开村社会议,通知到户,让群众人人皆知,参与晚血普查。由村医逐个询问群众,对常住人口中具有血吸虫病症状的群众,全部登记后,集中到县级医疗机构进行统一筛查、确认。 1.2.3 转归调查逐年调查新发、死亡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例,以5年为1个时段,统计各时段病例数。 1.2.4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17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概况丹棱县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19例,分布在仁美、杨场、双桥、丹棱、石桥、张场、顺龙7个乡镇,晚血人数分别为45、35、20、11、3、3、2例。现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7例,分布在杨场、仁美、双桥、丹棱、石桥、张场、顺龙7个乡镇,分别为16、8、7、2、2、1、1例。晚血患者中有3男1女共计4例为干部,其中3例男性患者的家属在农村,患者也常住农村;其余患者均为农民。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分布,历史晚血患者分别为7、67、44、1例;现有晚血患者分别为2、22、12、1例。历史晚血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44例,男性和女性各占6 3.03%、36.97%;现有晚血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男性和女性各占56.76%、43.24%。 2.2 晚血年龄分布及转归10岁~组、2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60岁~组、70岁~组晚血患者数分别为3、17、31、31、20、13、4例,其中男性分别为1、12、19、19、12、11、1例;女性分别为2、5、12、12、8、2、3例。晚血登记连续60年,晚期血吸虫病发病率发病率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生晚血16例,80年代以后发生晚血103例,80年代以后发生数明显多于80年代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晚血患者死亡82例(表1),其中发病后5年内死亡31例、5~14年24例、15年以上27例。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剖析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突出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情报所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这是世界上5种人体血吸虫病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也是防治难度最大的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而且影响整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已于2004年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处于同等重要的防治位置。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近来由于生物、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流动、政策保障等因素变化较大,一些地方呈现出老疫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疫情回升形势,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各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及严峻性 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的433个县(市、区4078个乡(镇,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例,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至2007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市自治区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四川省以 县为单位全部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疫情尚未控制的县(市、区有90个,其中江苏省12个,安徽省19个,江西省11个,湖北省23个,湖南省22个,云南省3个。 总的来说,全国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呈现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表现为老疫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加、钉螺扩散明显、新钉螺区出现、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扩大,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出现疫情回升,各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增加,说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

机关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机关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项英文符号填入括号内(每题4分) 1、甲类传染病有:() A、霍舌质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由市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2、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彳专染病 B、f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3、疫区是指:() A、发生传祸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4、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传染病爆发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6、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产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7、传染病分几类:() A、2 B、3 C、4 D、S &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医院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019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方案》----定稿

荆州市2019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 技术方案 根据中、省关于血防工作有关文件和《荆州市2019年度血防工作要点》要求,为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结合我市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疫情现状 2018年年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场)、1853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受血吸虫病威胁的流行村人口3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耕牛感染率为0,全年无急感病例发生,未查到阳性钉螺。 累计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区)数9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乡镇有120个,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有3个,分别是松滋市的八宝镇、万家乡镇和洈水镇; 2407个行政村中有1853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占76.98%。在1853个流行村中,累计达到传播阻断村数1829个,达到消除标准村数24个。 2018年全市钉螺面积2.93亿平方米,全市易感地带面积10695万M2,比上年减少1000万M2,,疫区钉螺孳生的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018年全市血检阳性率2.18%,较去年下降26.55%。 2018年全市IHA检测抗体滴度效价1:80及以上926人,较上年1394人减少468人。 在库晚期血吸虫病人4502人,其中2018年新发现晚期血吸虫病人306人。

全市有牛村723个,占流行村总数的39.01%,牛存栏数22655头,比上年减少2866头,羊存栏21117只,比上年减少22927头,疫区耕牛复养难以控制。 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中,均未发现Ⅰ级风险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确保疫情不反弹。 (二)具体目标 1、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 2、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 3、全年查不到感染性钉螺; 4、血防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进一步完善。 5、建立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三、工作任务与技术措施 坚持“四结合”:一是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查治病工作相结合,二是回头看与常规防治工作相结合,三是常规查病与全年查病相结合,四是流行病学个案追踪调查与人群查治病、复查复治相结合。 坚持“四突出”:突出健康教育,突出传染源管控,现症病人管理,突出风险监测。 坚持“一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 (一)健康教育 在流行村建立血防流动宣传栏,刷写永久性墙体宣传标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信、微信、QQ等宣传媒介,加大血防知识、政策法规和巩固达标成果宣传,强化居民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疫区流动人群、防汛救灾人员、沿江码头渔船民等水

第十四章抗寄生虫药

第十四章抗寄生虫药 学习要点 根据药物抗虫作用和寄生虫分类,将抗寄生虫药物分成抗蠕虫药、抗原虫药和杀虫药。 理想的抗寄生虫药应该安全、广谱高效、具有适于群体给药的理化特性、价格低廉、无残留等。 抗寄生虫药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可归纳为:①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②干扰虫体的代谢;③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④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①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药物、寄生虫和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②为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在使用药物进行大规模驱虫前,务必选择少数动物先作驱虫试验;③在预防寄生虫时,应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以免产生耐药性;④为避免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应熟悉掌握抗寄生虫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状况,遵守有关药物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规定。 第一节抗蠕虫药 抗蠕虫药分为驱线虫药、驱绦虫药和驱吸虫药。 一、驱线虫药 根据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6类: 1.抗生素类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依立菌素、米尔倍霉素肟、莫西菌素、越霉素A和潮霉素B等。 伊维菌素具有:①抗丝虫作用。疗效高而快,连续用药4~5年(成虫寿命)可彻底治愈。 ②对其他肠道线虫如类圆线虫病、蛔虫症、鞭虫症和蛲虫症均有较好的抗虫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增强无脊椎动物神经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使神经麻痹,并导致动物死亡。两种途径:①增强无脊椎动物外周神经抑制递质γ-氨基丁酸的释放;②引起由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开放。该药对人畜体毒性很低。 多拉菌素的作用、应用、用法与用量与其他阿维菌素类基本相同,在动物体内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好,对线虫和节肢动物具有长效作用。 2.苯并咪唑类如噻苯咪唑、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硫苯咪唑、磺苯咪唑、丁苯咪唑、苯双硫脲、丙氧苯咪唑和丙噻苯咪唑等。 甲苯达唑为高效、广谱驱肠蠕虫药。对蠕虫细胞内的β-微管蛋白有高亲和力,与之结合而抑制微管的组装,引起物质转运阻塞、高尔基器内分泌颗粒积聚,使胞浆内细胞器溶解而死亡。它还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引起虫体能源断绝而死亡。 阿苯达唑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绦虫的驱杀作用基本同甲苯达唑,但对鞭虫的作用较好;对肠道外寄生虫病,如棘球蚴病(包虫病)、囊虫症、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等也有较好疗效。临床常用于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牛肉绦虫感 172

金湖县血吸虫病疫情

金湖县血吸虫病疫情 了解金湖县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今后的防治监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每年春季在重点环境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调查;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的金宝航道,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对流行村居民、渔船民、门诊疑似病人等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片)进行检查。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3 485.49hm2,新发现有螺条块1个,有螺面积7.80 hm2,解剖钉螺2 180只,未发现感染者;打捞漂浮物2 785㎏,检获海蛳等螺类2 220只,投放稻草帘400块,诱获螺类13 366只,结果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查病17 043人,阳性117人,阳性率0.69%;粪检103人,发现血吸虫病患者1例。结论2006-2010年,金湖县发现了新的螺情和输入性粪检阳性病患者,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因素增加了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需采 取“钉螺控制与传染源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加强监测。 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偏西地区,北纬32047'~33013',东经118053'~119022',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北端的宝应县相邻,为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1997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其境内的金宝航道和淮河入江水道(新三河)是东线工程的输水河道[2],是向洪泽湖调水的主要干线。为了解该县“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疫情,以便为制定“十二五”防治规划和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6-2010年金湖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钉螺监测 1.1.1 春季查螺监测 每年4月份,开展钉螺调查,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3],开展钉螺调查,框距5~10 m。调查重点为历史有螺环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及其一级支流、与周边县市螺区水系相通的重点环境。查出有钉螺分布环境用GPS定位,计算有螺面积、活螺密度,并采用压碎法[3]解剖钉螺,确定钉螺感染血吸虫情况。 1.1.2 钉螺扩散监测 每年6~9月份,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的金宝航道退水闸段设定监测点,采用网捞法[4]和稻草帘诱螺法[2,4~5],每月进行1次漂浮物和水体钉螺监测。网捞法监测河段长度为200 m,打捞的漂浮物称重后浸于塑料盒中轻轻揉洗,然后用30目筛过筛,检测计数钉螺。稻草帘诱螺法在监测河段投入0.1 m2的草帘20块,两岸各10块,间距20 m,每次诱螺7 d,取出后浸于塑料盒中轻轻揉洗,然

血防工作总结范本

血防办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省血防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疫区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目标,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遵循“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深入开展《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新修订的《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正式实施。年初,在全省血防办主任、基层血防站长会议上,对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结合“五五普法”教育,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同时,在湖南日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开辟了《条例》专版、专栏、专题,印制《条例》10 万本、《条例释义》5000 本、写真挂图6000 张、《健康必读—<条例>宣传专辑》1 万册下发疫区各地。疫区各地迅速行动,利用会议、培训班、媒体宣传等形式,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疫区群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 血防)知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的血防意识。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在重疫区村放映血防《条例》宣传片共80 多场次,制作永久性标语 3000 多处,发放《条例》宣传资料 11 万多份,张贴宣传标语1600 多幅,发放传单80 多万份,电视宣

传3000 篇次。经抽样调查,疫区居民、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5%、100%,到疫区游泳戏水等行为改变率超过95%。 (二)2010年是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年,省血防领导小组于月中旬召开了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开朗作了重要讲话,省卫生厅厅长张健,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畜牧水产局局长曹英华代表卫生、农业部门对达标考核评估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制定了《湖南省2010 年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考核评估方案》,举办了检验技术竞赛和检验技术培训班、血防预防骨干人员培训班,做好了以村为单位血防资料准备,先后三次组织专家进行督导和暗访,并于8 月下旬对21 重点疫区县市区进行了省级自查。9月下旬由卫生部、农业部组织专家组抽查沅江市、岳阳县、澧县,人畜感染率分别在5%以下,全省以村为单位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XX)所规定的疫情控制标准。经省级考核验收,长沙市望城县、常德市桃源县和益阳市赫山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株洲市以市为单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三)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XX 年?44 号)精神,全方位地开展了传染源控制工作。一是全省疫区采取以机代牛,舍饲转产,封洲禁牧,围栏封洲开发有螺洲滩,建立安全牧场以及家畜圈养等方法,有效控制传染源。据统计,全省疫区基本实现了机

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附件1: “十三五”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林业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一、规划背景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江西省历来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简称血防工作),特别是2004年以来,江西省进一步加强对血防工作的组织领导,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修订了《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批准实施了《江西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和《江西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提出“控制疫情、缩小疫区、最终根治”的战略部署,将血防工作与发展地方经济、城镇一体化建设、民生工程实施紧密结合起来,以传染源控制为中心,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先后实施了鄱阳湖南岸片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推广区建设,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血防工作进程。全省

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和传播控制标准。截止2015年底,全省3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24个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15个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疫情大幅下降,全省血吸虫病人数1.15万,比2008年下降了87.23%,有效地保障了流行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了流行区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省血防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传染源控制难度较大。鄱阳湖区草洲资源丰富,家畜养殖成本低,洲滩放牧一直是当地居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封洲禁牧落实难度较大;各级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投入不足,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难以全面落实;流行区仍有大量渔民、船民等易感人群,流动性强,防治管理难度大。二是部分地区疫情仍不稳定。湖沼型流行区湿地面积大,适宜钉螺孳生,山丘型流行区自然环境复杂,钉螺控制难度大,加之传染源管理难以全面落实,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三是部门综合治理项目统筹整合不够,各部门血防工程项目分散,血防综合治理整体性和同步性欠佳,血防效益难以显现。四是基层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和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为持续推进我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推动流行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1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在“十二五”时期,我市疟疾防治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碘缺乏病继续维持消除状态,血吸虫病防治维持传播阻断,其他寄生虫病患病率维持在1%以下的较低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市的血吸虫病将实现消除,其他疾病将继续维持消除状态或低流行水平。为顺利实现2017年我市血寄地防工作,特制定本要点。 一、总体工作目标 全市确保不发生本地感染血吸虫病疫情,不出现血吸虫阳性钉螺,当年发现的钉螺当年灭清。xx市、xx区、xx区通过消除血吸虫病达标评估。完成血吸虫病、重点寄生虫病、碘缺乏病等各项监测与调查项目任务。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维持疟疾消除状态。 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 查灭螺工作 按照《xx省2017年钉螺调查方案》要求,对历史有螺环境进行清理,所有历史有螺点环境的信息在xx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xx )钉螺调查系统中网络填报,做到村级螺情环境有一本账和一张地图。全年完成钉螺调查4500万平方米,近5年有螺环境查螺覆盖率100%,查出钉螺解剖率100%。巩固性药物灭螺150万平方米。 2. 查治病工作 全市完成人群血清学查病2万人次,粪检查病4000人次;全市水上作业人员查病2000人以上。查病信息在xx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查治病管理系统中网络填报。对查出病人全部给予规范的吡喹酮化疗,对血清学检测阳性者进行扩大化疗;流行季节末对当年查出的病人进行一次终末抗虫治疗。 3. 健康教育工作 在各地血防监测点(流行村或社居委)的社区中,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区活动,同时选择监测点所在镇、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实施办法

XX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实施办法 目录 一、原则与目标 (2) 二、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和审批 (2) 三、住院管理 (3) 四、治疗救助经费使用及管理 (4) 五、资料管理 (6) 六、组织管理 (6)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关于“对生活贫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行临时性救助措施,适当补助有关医疗费用”的精神,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为了保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依据低费用、广覆盖、优服务的原则,认真执行《XX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见附件2),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符合外科手术救治条件的病人及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救助,符合内科救治条件的患者分期分批进行内科治疗救助,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目标。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现症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通过系统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和审批 (一)申请治疗救助对象。 符合《技术方案》中晚期血吸虫病诊断和治疗救助标准的农民(包括渔、船民等)和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无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经省、市、县级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和定点医院确诊,并经省晚期血吸虫病

患者治疗救助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审核认可且户籍在XX省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二)治疗救助申报程序。 患者本人向当地血防站提交治疗救助材料,包括救助申请表、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近期照片。当地血防站依据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登记册等资料和《技术方案》的诊断标准,对提出申请治疗救助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初步核实后报县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批。 (三)治疗救助对象的审核。 1、县级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以《全省晚期血吸虫病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名单和有关信息进行审核。 2、对新发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须由县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逐级上报省血防办后,由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助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定期审核,经认可的患者资料,由省血吸虫病防治所输入信息系统。 3、县级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申请时,一律以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为依据。 三、住院管理 (一)患者持经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核后的救治申请表和本人身份证原件可选择定点医院办理入院手续。任何定点医院不能强行截留患者。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掌握平坝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疫情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广汉市联江村监测点的血吸虫病疫情进行调查。结果2005-2009年钉螺总面积从10 710m2下降到7 870m2,活螺密度前4年比较稳定,但2009年回升较多为1.17只/框(每框=0.11m2),5年来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2005-2009年人群血清阳性率从7.44%下降到3.73%,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0.52%下降到0%。2005-2009年家畜耕牛除2006年查出3头病牛,阳性率30%以外,其余年份均未查出阳性病牛。结论2005-2009年广汉市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家畜血吸虫感染率、钉螺总面积均下降,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群身体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954年证实了广汉市有血吸虫病流行,且流行程度相当严重。全市19个镇乡、186个行政村、2 495个社全部流行血吸虫病,全市累计查出的历史有螺面积为13 099 312m2,平坝区钉螺面积占94%,丘陵区钉螺面积占6%,全市共查出历史患者人数为170 249人。经20世纪近30年的艰苦奋斗,广汉市于1986年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以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广汉市的血防疫情一度反弹,于1996年在该市的原双泉乡再次暴发“急血”45例。近10余年广汉市开展了血吸虫病综合治理,使疫情迅速得以控制,2005年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为系统准确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以及自然因素对疫情的影响,评价防治对策及效果,并为国家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精神要求,2005年在广汉市新丰镇联江村设立国家级血吸虫病固定监测点,现将2005-2009年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螺情监测每年于5月份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方法,间隔10m设框普查,对点内所有环境进行钉螺调查,捕获钉螺全部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死活及有无血吸虫尾蚴。 1.2 人群监测 于每年11月上旬对监测点6岁以上的全部常住居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筛查,阳性者以Kato-Katz法(一粪三片)进行病原学检查,以了解点内居民的感染率和感染度。 对监测点内每年检查出的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个案调查。 1.3 耕牛监测与人群同步,采用粪便孵化法进行检查,一粪一检。 1.4 相关因素调查 1.4.1 自然与社会因素包括雨量、气温、自然灾害、人口流动、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 1.4.2 防治措施人畜采用对象治疗,用吡喹酮同步治疗所查出的患者和病牛,对易感环境用氯硝柳胺喷洒、泥糊、浸杀等方法灭螺。采用广播、标语、传单、宣传画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1.5 资料整理监测点所有资料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和Foxpro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与防治措施)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上的东北边缘,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16℃,年降雨量1 000mm左右,海拔高度550m。监测点位于广汉市新丰镇联江村,属平坝地形,系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上游与成都市青白江

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传染病。我国曾是全球血吸虫病危害最重、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12省(区、市)。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值攻坚制胜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全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血吸虫病作为需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大会于2012年通过了“2025年全球消除血吸虫病公共卫生问题”的决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公布施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制定中长期规划纲要,实施综合防治策略,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区、市)于1995年前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全国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和传播控制标准。但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牛、羊等家畜存栏数量多,传染源控制难度大,钉螺分布范围广,孳生环境复杂,基层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和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现有防治技术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部分达标地区疫情尚不稳定,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疫情回升,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难以完全消除,目前的防治成果还比较脆弱,今后一段时期的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综合治理、联防联控,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防治血吸虫病。 (二)规划目标。2017年,完成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区、市)消除血吸虫病复核,继续加强监测,巩固消除成果。到2020年底,四川、江苏、云南、湖北、湖南5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达到消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 一、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一中度腹水)者(ICD- 10:B65.206 )。 内科药物治疗者。 (二)诊断依据。 1.符合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1-2006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1)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2)临床有门静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结肠肉芽肿表现。 (3)粪检查获虫卵或毛蚴,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卵。 (4 )免疫学检查阳性。 (5)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具备(1)和(2)。确诊病例,1()、(2)和(3)。临床诊断,1()、(2)和(4)。 2.有腹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腹胀、腹围增大,腹水征阳性。 3.腹部超声或CT 检查有腹腔积液。

4.腹腔穿抽出腹水并送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血吸虫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晚期血吸虫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29 号)。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 2.药物治疗:护肝、利尿剂、白蛋白等; 3.防止并发症:控制感染,防止上消化道出血; 4.病原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吡喹酮列为禁忌,只有在腹水完全消失达半年以上且病情稳定才考虑用吡喹酮杀虫。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轻-中度腹水)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作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管理。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血吸虫病的简介及治疗

日本血吸虫病 简称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导致的疾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建国后被一度扑灭。现又有抬头趋势。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日本血吸虫病 【拉丁学名】 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 疾病分类 感染科 疾病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籍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便血等,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临床上有巨脾、腹水等。有时可发生血吸虫病异位损伤。本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保虫宿主。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和接触疫水是本病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 治疗:病原治疗:吡喹酮;对症治疗。 预后:急性和慢性早期患者接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体重、体力明显增进和恢复,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侏儒症患者治疗后常能恢复生长发育,获得生育能力。晚期患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以及并发结肠癌者预后较差。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牙肿。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免刑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编辑本段病原学 成虫:雌雄异体,雄虫大小为(10-22)mm×(0.5-0.55)mm,雌虫细长,大小为(12-28)mm×(0.1-0.3)mm。成虫在血管内交配产卵,一条雌虫每日课产卵的1000个左右。 虫卵:成熟虫卵呈椭圆形或类圆形,淡黄色,大小平均为82μm×62μm,内含一毛蚴。卵壳无卵盖,侧位有一逗点状棘突。 日本血吸虫生活始中,人是终末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除人外,尚有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