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_问题与建议__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_省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_问题与建议__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_省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_问题与建议__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_省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_问题与建议__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_省

图1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制度发展历程[1]

构代码编制规则国家标准》)以及有关的国务院文件。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看,这两者的法律效力都不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等级上属于部门规章层次;而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在《立法法》中未见明确的安排,人们对此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其法律地位应该在部门规章之上、行政法规之下[2]。因此,可以说,从法律意义上来讲,目前的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实际上是基于GB117142而展开的,法律效力主要来自部门规章。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企业注册登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则比组织机构代码要充分得多。这里除了《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的企业登记注册法规外,还有一再修订的《登记管理条例》。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企业登记注册号码的规定,但是从登记工作本身来看,为开展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建立企业登记注册号码也是合理的。实际上,“注册号”已经构成“企业登记事项”的一个基本内容,在《关于开展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国信办[2005]10号文件)中,关于工商和税务部门交换的企业共享信息中就有企业注册号的内容。这里并在于是否有企业注册号的问题,更关键的是使用注册号的组织机构数量。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的公布结果,不包括“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单就“法人单位”来看,企业法人所占比例就达到62.9%。这么高的比例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举足轻重,只有基于工商注册号而独立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经济事务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实际上,目前各地工商部门开展的诚信体系建设、经济户口等管理

严格来说,与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相关的标准还有一项,即GB/T1832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集成电路IC卡技术规

总局”)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负责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全国的组织机构代码工作。而从现在的具体情况来看,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并不是直属国家质监总局的一个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而是中国标准

化研究院的一个处级工作部门(参见图2),包括计划部、推广应用部、数据管理部3个部门,由副司级干部担任其主任。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

图2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结构图

被冠以全国的名头,但本身却难以直接发挥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功能的,这项职能列在其上级单位即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实际上,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简介中,就有“经国务院授权,管理全国组

织机构代码工作,推进代码信息的应用”的内容。因此,组织机构代码应用推广的司局级协调只能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名头,部际协调则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报国家质监总局进行。

“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课题组?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这种组织地位自然难以促进组织机构代码的推广应用。一方面,推广应用过程当中没有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的名头,削弱了组织机构代码的社会宣传功效,不利于人们理解、认识和接受组织机构代码;二是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在与有关部委办的司局级业务部门开展业务协调时,也容易产生不对等的尴尬局面,给代码的推广应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有关“经费自理”的规定也让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在推广应用过程当中受到较大的现实阻力。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不明白,为什么在进行企业登记注册、年检后还要到质监部门进行组织机构代码的登记与年检并再次支付费用,因而对代码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四)组织机构的类型登记方面还存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近20余年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组织机构代码的组织机构登记类型也一直随着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和业务管理需要而发生变化。因此,1986年起草的《民法通则》所规定的“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联营法人”5种法人已经不全面、不适合了。这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告(第一号)”,各类联营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其他联营企业)占企业法人的比例只有0.5%,这实际上就表明,联营法人已经处于消亡的境地;二是我国后来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形式,比如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等;三是出现了大量的非法人组织;四是该法规是在计划经济仍然比较强势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现状不相吻合。

为此,国家根据社会发展和业务管理需要,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来对具体的或新的法人或组织机构形式加以确认。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鼓励和促进某些行业的发展,对某些新成立的组织机构在注册登记方面采取引导和优惠政策,因而在注册登记的类型选择方面产生比较复杂的局面。例如,根据一份针对分布在9个省的14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报告分析[3],在这14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有3家没有进行注册登记;98家在民政部门登记,占70.00%);27家在工商部门注册,占19.30%);12家在其他部门(农委、科协和农业局)注册,占8.60%。而2004年11月11日通过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则间接地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界定为企业法人并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目前,对这类组织机构类型如何进行界定,尚在争论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涉及企业登记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对需要登记的经营单位采用了列举式,因此,从逻辑上说,并不是一切经营单位都需要去登记,从而为一些经营单位不去进行企业登记留下了借口[4]。另外,对个体工商户也是仅要求那些需要申请银行账号者申领组织机构代码,其他的则采取自愿的原则。这些都给组织机构类型登记及其赋码工作产生一定困难,使得组织机构代码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组织机构全貌,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管理系统所具有的统计、普查与行政管理的功能就大打折扣。

(五)围绕组织机构代码所开展的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系统尚不够完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

通过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积极努力,人们逐渐认识到组织机构代码在适应信息化发展及国家电子政务应用方面的基本地位与重要作用。这些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建成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共享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家代码中心和省级代码中心的两级赋码模式,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挠代码工

“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课题组?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作的重错码问题,代码数据质量得到了保证;二是组织机构代码在信息化及电子政务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应用组织机构代码的关键行业越来越多(参见表1),成为国家电子政务4大基础信息库之一。

然而,组织机构代码系统本身的不断完善并没有带来应用的高效益。就国家层面来看,由于部门分割的限制,目前不同的业务职能部门都在围绕本身的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各自采用的标准差异较大,组织机构标识系统也不一样,因而难以保证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要。从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建设情况来看,除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共享平台之外,当前主要存在这样几个影响较大的、与组织机构身份识别相关的业务系统:一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经济户口”信息系统;二是由统计部门建立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三是由原国

表1 组织机构代码的应用领域[1]

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协调推进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程”;四是工商、银行等部门开展的企业征信信息体系。这些业务信息系统,有的没有应用组织机构代码,如工商部门所开展的“经济户口”及一些地方的诚信系统;有的采用了组织机构代码,而同时也采用了其他的组织机构标识,组织机构代码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程”,虽然其要求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但是,企业注册号等标识也同时存在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给代码的唯一性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从应用情况来看,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部门分割的限制之外,也与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共享平台尚未寻找到一个真正合适的、类似于挪威的Altinn、法国的SIRENE3或美国的IAE的“应用共享平台”有关[5]。

“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课题组?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三、关于完善我国代码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尽管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的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组织机构代码成为建立国家4大基础数据库之一的法人库的基础,被越来越多的关键行业用作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工具;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目前仍处于初步建立和应用阶段,我们仍然没有按照宏观信息结构的基本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代码信息化应用管理体系与架构。与同样采取中央集中管理体制的法国和挪威相比较,我国目前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很多涉及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应用与协调的基础性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代码的深层次与综合性应用尚未展开,这直接阻碍了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常发挥。

根据前文的分析,与代码相关的管理与应用,主要包括标准化、业务管理应用、社会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统计等4个方面,而为了实现上述的管理与应用目标,还需要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与组织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要充分发挥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着眼从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努力。

(一)深入认识与组织机构代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现在关于组织机构代码主要有两项标准:一是GB11714-1997《全国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二是GB/T1832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集成电路IC卡技术规范》。这其实是在传统的手工环境下从机构赋码的角度来看待有关代码的标准化,并以此来看待整个代码工作。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两种情况使得代码工作日益脱离纯粹技术规范的范畴,不断地成为一项基本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一是代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二是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这两个方面的变化使得有关组织机构代码的标准化超出了代码本身的范畴。

从功能上讲,一个信息共享系统要实现互联互通,首先是要提供系统访问的标准接口,从而允许其他系统有访问的途径;在保证访问的基础上,需要保证访问者和被访问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描述相互传递的信息。因此,信息共享系统除了要制定提供统一访问方式的接口标准外,还必须要有提供标准的描述信息的“语言”,即元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实际上,当前围绕数字图书馆技术所发展起来的数据单元(或元素)与元数据等概念已成为异构环境下海量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利用、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因此,这些技术和工具对当前组织机构的有关基本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登记注册机构、不同的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又需要各自不同的机构信息的情形非常有帮助。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平台无疑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元素、元数据标准与数据交换标准。

目前,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已经就电子政务相关的数据元、元数据及其数据交换标准制订了初步的国家标准。不过,这些标准只是为各相关业务部门建立本部门的业务标准提供基本的操作规范,各部门必须根据这些规范制订相应的业务标准。

为此,代码中心今后应该加强与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的联系与合作,就代码业务的标准化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与各机构的登记注册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就与代码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标准含义、有关类型代码的标识架构(元数据)等进行协商、研讨;其次,与各代码的应用业务部门分别进行沟通,就代码的应用结构与具体格式进行协商、研讨,为代码的推广应用提供完善的数据交换标准;第三,就电子档案、原始的纸质档案以及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信息建立相应的元数据,实

“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课题组?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第四,为代码的统计应用与资源服务建立元数据方案;第五,研究、建立有关代码的元数据管理维护机制,等等。

(二)完善组织机构代码的赋码与业务应用流程

目前组织机构代码已经在很多部门和行业得到应用,成为政府日常管理的一项有效工具。然而,代码与这些应用之间所采取的还是点对点的关系:从做法上来看,就是每次都要与需要应用代码的部门签定相应的政策文件;从项目实施来看,每次都要在代码中心与代码应用部门之间建立新的网络设施。这给整个代码的应用推广工作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根据中央对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部门与业务的协调与整合,构建结构统一、业务协同、体系完整的“组织机构基本信息资源库”。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当前所建设的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平台是在代码网络体系内部,尚没有为各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统一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逐步将各部门业务网络迁移到该网络上来。因此,今后要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要求,将代码信息共享平台转移到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上来,基于该网络构建“组织机构基本信息资源库”。

二是与各个登记注册机构的登记注册中心建立通畅的代码登记信息流转渠道。目前应改变各类注册机制,将代码赋码纳入组织机构登记注册的必经环节。也就是说,包括各类法人在内的组织机构的登记注册过程,除了分别要经过工商、民政、编办等注册登记机构外,还都要涉及代码赋码机构。今后,这些注册登记机构在向各类组织机构赋予标识编码时,都应该基于9位代码而进行相应的扩展,不应该再单独建立自己的编码体系。为此,必须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三是结合相关的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基于代码的电子身份认证、网络安全设施、组织机构基本信息资源库以及有关的业务数据库等,根据宏观信息结构的核心价值,建立真正的电子政务业务共享平台,接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所有代码应用机构都可以根据相应条件访问该共享平台,真正满足法人库关于索引数据库和“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程”的要求。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在政府机构之间优先应用基于代码的电子身份认证,将有力地促进《电子签名法》的有效实施。

关于加快组织机构基本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问题,可以尝试加强与省级地方政府在其法人库、诚信体系、政府采购等系统建设方面的合作。囿于属地化管理体制的限制,地方的法人库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或政府采购工作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如果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中心能够凭借自身信息资源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的优势,通过部(总局)省协作的形式,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向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实时的代码信息库,将对推广代码的应用和普及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加快代码的社会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组织机构代码承载着丰富的经济社会管理信息,本身是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宝库,一旦开发利用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收益。特别是随着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充分发挥代码资源的社会价值、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尤其紧迫,理应作为“十一五”期间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

基于信息网络加速社会应用是组织机构代码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代码本身的推广应用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加快代码的社会信息服务可以进一步扩

“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课题组?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大代码的社会影响,增加社会各阶层对代码工作的理解,增强代码的唯一性与权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代码年检工作,提高代码年检率,改进代码数据库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代码意识,从而形成代码应用与代码数据质量相互促进的局面。

从社会应用的具体领域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互联网的代码信息查询服务,二是通过代码促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①在服务对象方面,可以考虑逐步扩大社会覆盖面。例如,初始可要求只有获得组织机构代码并按期进行年检的单位才能获得信息查询服务;而后,在总结经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范围。

就服务对象需求而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是社会公众对代码信息的偶尔的零散需求,一种是信息服务企业对代码信息的批量甚至是海量需求。对前一种情况,毫无疑问是要满足的,因为代码信息属于国家的公共信息,代码管理机构要按照国家关于公共信息服务的相关政策,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对后一种情况,则是应该避免的,因为公共信息不能被任何机构当作经营牟利的工具。也就是说,前一种情况是服务,而后一种情况则是经营,两者性质完全不同。政府机构对信息服务市场的工作,在于为其提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有关信用信息服务标准中,要求将代码作为企业等机构的唯一标识,因而代码也就成为事实上的信用码。实际上,如果代码能够成为注册登记机构的登记公告中标识组织机构的唯一信息,那么信息服务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公开渠道获取相应的批量信息。这也是美国信息服务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②在服务内容方面,主要是基于代码的基础数据库进行,以避免因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问题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基于代码的具体登记项目信息开展对外服务,就不会引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问题。这是因为各登记注册机关,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常都会定期地发布各自的组织机构的登记、修改、变更、注销等信息变化的公告,而代码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实际上是对这些信息的再组织,是在已经公开的行政管理信息基础之上的再加工,不应该出现因为信息公开而产生的各类法律问题。为此,当前代码管理机构要加紧建立组织机构名称(如有可能包括简称)与组织机构代码对照表,以方便公众用户实现由机构名称向组织机构代码的查询;同时,也要加紧与各登记注册机构协作,建立那些打算公开的信息项目与各注册登记机关的登记公告之间的对应关系。

③从服务方式来看,应该分阶段进行。首先可以考虑基于代码办证场所、工商注册登记场所以及民政办证场所、各级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等,开放代码相关的公共信息查询服务。为此,首先应该与各信息合作单位一起,研究与信息服务相关的项目预算、费用分担等问题。其次是建立功能强大的呼叫中心,通过电话、网站和手机短信等途径向全社会开展相关的信息服务。这里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重点包括呼叫中心的硬件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即确立代码信息库与呼叫中心之间的网络结构,代码机构与呼叫中心之间的业务关系,呼叫中心与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等之间的业务关系。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代码相关的信息服务收费机制问题。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明确信息服务性质、收费范围与费率,为此,代码机关要遵循规范程序,获得国家价格管理部门的许可;二是与电信运营商等明确费用和收益的分成比例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

④从服务重点来看,基于代码的基础数据库建立社

“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课题组?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会征信系统。这种社会征信系统,要比当前很多地方和机构所开展的基于工商注册信息系统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只建立企业征信系统是不够的,社会信用系统实际上还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这些机构从开展的业务性质来看,与企业并没有太大差别,是营利性的,因而同样存在着与企业一样的信用问题。如果不将这些机构包括进去,则征信系统不够全面因而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今后应该充分发挥代码基础数据库比其他业务注册登记数据库所具有的优势,推进代码的社会应用。

实名制是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实际上,如果不基于代码基础信息库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实名制。因为缺乏代码基础信息库的索引功能,就不可能真正从技术上杜绝市场主体的身份失真问题。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银行系统建立的征信系统,还是企业建立的征信系统,都应该以代码基础信息库为基础,建立覆盖面广、内容真实、信息及时更新的社会信用体系。

当然,在社会应用过程中,有一点是要必须注意的,就是代码基础数据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问题。在这方面,组织机构的登记注册机构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代码管理机构应该与各登记注册机构加强合作,建立通畅的代码登记信息流转渠道,确保代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代码在统计和社会普查中的作用

统计和社会普查是组织机构代码的重要功能,而如何应用代码提高统计和社会普查的数据质量及其可靠性则与制度设计密切相关。在法国等国家,组织机构的身份管理(登记注册或准入管理)与运行中的行业管理是完全分开的。各类机构的动态身份信息由负责统计分析的机构集中管理,因而统计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各方面的基本信息,这不仅对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与社会管理十分重要,而且对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及社会普查的可靠性也非常重要。

然而,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则是人为地将这两者分开了:统计部门不掌握组织机构的基本身份信息(更谈不上自然人身份信息),而掌握身份信息的部门却没有统计的职能。这种制度安排严重地制约了代码功能与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可以考虑从内部主动承担这种职能,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各种研究,发布与代码应用相关的各类报告;也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要,提供专门的研究报告与分析产品,如行业调查、地区调查等。这些调查不仅能够增加代码中心对信息资源的认识,也能促进代码的进一步应用,提高全社会对代码作用的理解;同时,这些调查也为加强与统计和社会普查机构的业务协作提供第一手素材,帮助这些机构充分应用代码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统计和与普查的数据质量及其可靠性。

为此,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应该积极开展基于代码应用管理的知识管理工程建设。早在1997年,代码中心为提高代码本身的数据质量,着手建立组织机构代码质量管理体系,为促进代码在一些重要政府部门与行业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信息网络条件下,一个组织及其工作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信息数量及知识范围大大增加,信息处理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为此必须在组织内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将有关的基础知识、业务知识、相关领域信息与管理政策综合起来,全面提升组织的业务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因此,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应该在已经开展的代码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自身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应对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代码工作提出的挑战。

(五)完善与组织机构代码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国际经验来看,立法是保障代码应用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的基本条件。“十一五”期间,国家

“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课题组?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 为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制订本规定。 一、网络管理员的职责 1、协助主管领导制定网络建设及网络发展规划确定网络安全及资源共享策略。 2、负责公用网络实体如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防火墙、网关、配线架、网线、接插件等的维护和管理。 3、负责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调整及更新。 4、负责账号管理、资源分配、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管理。 5、监视网络运行调整网络参数调度网络资源保持网络安全、稳定、畅通。 6、负责系统备份和网络数据备份。 7、保管设备规格及配置单、网络管理记录、网络运行记录、网络检修记录等网络资料。 8、定期对网络的效能和各电脑性能进行评价提出网络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改进措施。 二、操作人员管理制度 1、计算机操作人员遵守操作程序开机时先开启电脑电源,关机时必须先关闭系统和主机电源再关闭供电设备最后切断电源。 2、坚持每天对计算机进行擦拭保持计算机干净、整洁。 3、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禁止吸烟和吃零食。

4、爱护设备操作过程中不准猛力击打键盘频繁开关,电脑在关闭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后如需要再次开机请至少间隔5秒钟。 5、操作人员取得系统账号和初始密码后应当立即修改密码,密码长度必须在6位以上,每半年至少更换1次。 6、禁止把本人账号借给其他人使用,如有违反,根据造成的损失追究当事人的相应责任。 7、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禁止私自拷贝计算机内的数据给非本单位人员使用。 8、发现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异常时应及时通知网络管理员。 9、做好电脑用电安全防范工作,下班前必须关闭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电源。 10、在电脑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节约纸张、油墨等材料。 三、计算机病毒防范制度 1、各操作人员应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立即处理,不能处理应立即通知信息管理员。 2、采用国家许可的正版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软件版本。 3、外来软件、新的软件系统在安装前必须进行病毒例行检测。 4、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在计算机上使用来历不明和未经病毒检测的软件特别不得安装游戏及与工作无关的其它软件。 5、在定有密级的电脑上,专人专用,要求不联网绝不能使用上网功能。 6、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如电子邮件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10.13

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1、为了使企业在管理上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及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环境,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公司的工作及管理效率,必须借助于网络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环境及工具,这就要求企业本身要注重信息化的发展,而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来保障,籍以创造及巩固企业好的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因此,特制定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2、信息化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管理工程,必须做好系统测试,运行及维护工作,使系统得以持续改善。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工作 1、严格按公司发展规划及年度信息化发展计划开展工作。 2、销售部负责按公司年度宣传计划,搞好公司信息化宣传材料的准备工作,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同时负责办好企业网站,维护企业网页。 3、经理部负责按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搞好培训材料及培训环境的准备工作,同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4、经营部负责搞好企业各应用系统的选型、采购工作。 其中软件的选型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多比较,强调软件原厂商及实施商的技术实力与发展软件产品的适应性,追求软件的性价比。实施时,与软件原厂商、实施商、技术依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多交流思想认识,克服各种阻力。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以

业务部门为主,树立服务的思想。硬件的采购要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实用性、安全性及扩充性等等。签订有效合同,搞好验收等把关工作。 5、经营部负责系统的软、硬件维护,管理及调配工作。维护工作做到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做到账物一致,调配工作做到按需分配,充分发挥系统软,硬件的效率。 6、经营部负责搞好网络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网必须把好用户名及密码,合理分配IP地址,搞好局域网的划分及管理,同时做好网络防毒工作。 7、经营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引进或开发工作,尽量减少信息化孤岛,应用的平台应结合网络系统实际来定,避免孤立行事。 8、经理部负责组织对业务部门人员就有关系统的应用进行指导和培训,保证业务部门人员能正确使用系统。 9、经营部负责搞好公司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软,硬件)的调研,选型,采购,实施,管理,维护(修),调配等工作。 10、经营部负责解答业务部门在使用网络及计算机过程中碰到的任何问题并协助处理好问题。 11、财务部负责设备的入库或转固定资产工作,任何采购件必须转固定资产或入库后才能到财务部报账,报账时持相关发票及入库单办理。

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反思

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反思 一、现状分析与反思 学校领导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探索,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1)学校硬件现状。学校近年来通过上拨和自筹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仍自筹资金建立教导处小型多媒体会议室、该会议室配备有52寸大屏幕平板液晶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和无线宽带路由及影音播放设备。为所有的教师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档案室、党员活动室、校长和党支部书记各配备了办公电脑共18台,为大队部配备了智能广播系统。添置了三台数码相机和一台数码摄像机,两台激光打印机,三台1600k3打印机,一台彩色打印机,一台一体式印刷机,一台复印机。为方便教师打印和上交资料,分别为教导处和政教处增添了电脑和打印机。为教育、教学信息的及时快捷、合理应用提供支持工具;校内计算机全部联网,通过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2008年市局投入资金建立教育城域网,为以计算机网络为结构覆盖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远程教育、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开放性的教育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强化了管理,形成了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成立教育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对学校的网络建设、教育教学信息资料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由下设信息处负责实施、指导、调控、检测。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它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房、网络、常规媒体、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教师学生培训制度、计算机网络使用检查评比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等,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 (3)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较大提高。教师逐步树立了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的欲望,并付之于行动,我校教师100%通过了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100%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简单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95%的教师能自制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三年级以上学生40%能较熟

信息化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信息化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江苏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本标准按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起草。 本标准由IT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人:IT办公室 本标准编制部门:IT办公室。下次标准审查/升级最迟时间:2018年12月。标准于2015年12月首次发布。 将历次修订记录保留如下(保留最近三次修订内容): 文件批准页

文件发放范围 1、目的 对公司信息系统相关的信息化设备设施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以保证信息系统能够高效支撑公司的经营管理。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所有信息化设备与设施,包括但不限于: 客户端设备,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 网 络设备设施,如:交换机、路由器、网关设备等; 服务器端设备,如:各种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机房设备设施,如:UPS 电源、机柜等。 3、定义和术语 无。 4、职责 需会签 部门 签名 需会签 部门 签名 √ IT 办公室 √ 生产部 √ 人力资源部 √ 技术部 √ 保卫部 √ 质量部 √ 研发中心 √ 设备部 √ 财务部 √ 采购部 √ 销售公司 编制 IT 办公室 批准 部门 份数 部门 份数 部门 份数 总经理 1 管理者代表 1 副总经理 各1份 IT 办公室 1 人力资源部 1 研发中心 1 保卫部 1 财务部 1 采购部 1 销售公司 1 生产部 1 技术部 1 质量部 1 设备部 1

角色职责 IT办公室为信息设备设施管理的主责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相关设备的规格制订、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报废处置 等; 建立相关设备台帐; 至少每6个月进行设备盘点。 采购部按公司采购程序实施信息化设备设施的采购。 财务部按公司财务制度对涉及固定资产的信息化设备设施登记入 账; 至少每6月与办公室进行对账与更新。 使用部门为信息设备设施的使用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申请; 按规范正确使用与日常保养; 出现故障时按程序报修。 IT办公室也是使用部门之一。 5、具体内容 配置与配发 5.1.1采购申请与批准 1)两化融合项目型采购,由项目经理提出申请,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 2)企业级信息化设备设施采购(包括:机房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由IT办公室 统一申请,公司信息化主管、副总负责审批; 3)客户端设备由使用部门按照实际工作需要提出申请,部门经理负责审批; 5.1.2审批通过后,转送IT办公室核准设备规格型号; 5.1.3采购部按公司采购程序执行设备采购; 1)办公室设备到货后,由IT办公室验收入库,相关技术资料由IT办公室统一保管; 2)如涉及固定资产,由财务部登记入账; 3)使用部门领用后,通知IT办公室进行安装、调试(包括接入公司信息网络和业务系 统); 4)IT办公室进行台帐登记。 使用与维护 5.2.1 企业级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及维护,参见《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 5.2.2 客户端设备使用与维修按以下规程处理: 1)日常使用 用户不得在客户端设备上随意安装软件;如必要使用,向IT办公室申请安装;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doc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4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制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二、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二).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 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三).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 2.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 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3.任何非应用性业务数据的使用及存放数据的设备或介质的调拨、转让、废弃 或销毁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逐级审批,以保证备份数据安全完整。 4.数据恢复前,必须对原环境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有用数据的丢失。数据恢复 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数据恢复手册执行,出现问题时由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技术支持。数据恢复后,必须进行验证、确认,确保数据恢复的完整性和可用性。5.数据清理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确认备份正确后方可进行清理操作。历次清理前的备份数据要根据备份策略进行定期保存或永久保存,并确保可以随时使用。数据清理的实施应避开业务高峰期,避免对联机业务运行造成影响。6.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数据管理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制定转存方案,根据转存方案和查询使用方法要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通过有效的查询、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转存的数据必须有详细的文档记录。

2018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汇编(全)

2018年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 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 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 全的物品。 2. 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信息中心负责人批准。 3. 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公司信息中心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4、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及网络的管理,保障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5、禁止上班时间在内部局域网或INTERNET网上聊天、游戏、娱乐、购物、证券、收发非工作邮件、浏览与工作无关的信息,禁止从INTERNET网上下载游戏或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工作软件的下载需经IT室系统管理员同意。公司将定期检查每台计算机使用日志,若发现以上情况,将提交公司进行严肃处理。 6、每个部门都应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严禁在电子邮件中涉及与泄露公司商业信息,若发现,将提交公司进行严肃处理。 7、设计部应对CAD图纸资料进行严格管理,若因客户需求而将其带出公司须经设计部部长和公司领导批准并填写相关记录表格,再由CAD图纸管理员统一出图或拷贝方可。 8、在通过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时,为防止外界病毒的侵袭,不打开、点击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若接到可疑邮件,请自行删除或与IT室联系解决。 9、不得任意删除、修改与安装计算机的应用软件与系统文件。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社区作为现代城市的细胞所发挥的基础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管理手段、管理能力、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日益增多,信息化应用需求和应用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街道办事处本身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逐步深入,这对地区信息资源协同的要求日益紧迫。社区信息化显然是优化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应当看到,社区信息化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以发展的角度来看,能否使百姓获得幸福的生活是衡量政府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标准,而百姓的幸福,离不开丰富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人们社会焦虑程度的降低。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对国内诸多案例的研究,当前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百花齐放,二是殊途同归。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个人,都投入高度的热情关注社区信息化建设,尽其所能地充实着这项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令人吃惊的是,各地区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思想和认识也逐渐走向统一,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方法取得了共识,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社区信息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国外类

似研究更多的集中在“选区”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G to C 层面,也更为强调信息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欧盟制定了在《数字欧洲(eEurope)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建立社区技术中心和互联网公共接入点,并展开免费培训等。英国政府还通过与社团组织或民间组织合作开展了多种推广活动,提高还未上网公众的互联网意识,并对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和失业者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服务。美国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城市和乡村的社区技术中心,并利用社区技术中心、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机构为公众提供了互联网接入服务;管理与预算办公室、教育部、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委员会还共同开发了在线指导方案,并将其分发给社区技术中心、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机构,用以向公众讲解如何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并提供在线资源指南。 经过多年建设,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面向社会公众的便民服务能力都有了较大进步。同时,政府的一批重大应用系统也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公众服务、辅助宏观决策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为进一步建设一体化的社区信息平台,实现街道社区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社区信息化建设也遇到不少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在基层形成了“纵强横

信息化管理制度

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信息化管理制度 公司名称: 批 准 人: 批准依据: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体系名称:信息化管理 编 码:IT-01 版 本:2013-1 发布范围:普发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编制依据 (1) 4 主要应对的风险 (1) 5 释义 (2) 6 职责分工 (3) 7 政策与要求 (4) 8 附则 (7)

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1 目的 明确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职能、主要内容、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在信息化管理体系下规范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业务,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够适应和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公司及所属单位。 3 编制依据 3.1 《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 3.2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国务院国资委。 3.3 《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2008,国务院国资委。 3.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IT-01,2011,总公司。 4 主要应对的风险 4.1 信息化规划管理应对的风险 a)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目标不清,不能很好地支持公司的发展战略; b)信息系统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c)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原则和策略不当,实现目标的不明确; d)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划的执行和滚动不力,与实际情况脱节; e)信息化过程中的战略风险、流程风险、管理风险。 4.2 信息化投资和计划管理应对的风险 a)盲目投资,不符合低成本战略的要求; b)资源共享不当,造成浪费; c)计划和预算过程不科学、不合理、不严肃。 4.3 公司信息化管理应对的风险 a)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b)公司组织架构变化、治理模式多样化对信息化的影响。 4.4 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对的风险 a)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流程不清晰,项目组织不落实,职责不明确; 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第1 页共7 页

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化安全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防止失密、泄密时间的发生。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信息化系统包括医院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妇幼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疫情直报系统、儿童免疫规划直报系统等。 第三条,信息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第二章环境和设备 第四条机房安全 1、有服务器的单位要检录独立的机房。 2、机房应设置在独立的房间,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段。 3、机房内门窗应增设防盗(防盗门、铁栅栏等)、防火(灭火器)措施。 4、未经网络管理员允许.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机房,不得操作机房任何设备。 5、除网络服务器和联网设备外,工作人员离开机房时,必须关掉其它设备电源和照明电源。 6、严禁使用来历不明或无法确定其是否有病毒的存储介质。 第五条两个或两个以上专用网络(医院内部管理网、妇幼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的单位,互联网与各个专用网络之间不能相通,必须专网专机管理。 第六条电脑实行专人专管,任何人不得在不经电脑使用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动用他人电脑。如遇电脑使用人外出,则须在征得该电脑使用人所在的科室领导或相关领导的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计算机名称、lP地址由网管中心统一登记管理,如需变更,由网管中心统一调配。 第八条PC机(个人使用计算机)应摆设在相对通风的环境,在不使用时,必须切断电源。 第九条开机时,应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关机时,应在退出所有程序后,先关主机,再关显示器。下班时,应在确认电脑被关闭后,方可离开单位。 第十条更换电脑时,要做好文件的拷贝工作,同时在管理人员的协助下检查电脑各方面是否正常。 第十一条离职时,应保证电脑完好、程序正常、文件齐全,接手人在确认文件无误后方可完善手续。 第三章软件与网络 第十二条禁止在工作时间内利用电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网上聊天、浏览与工作内容无关的网站、玩电脑游戏等。禁止在电脑上安装任何游戏软件。 第十三条外来存储介质在本单位内计算机上使用时,必须进行杀毒处理后方可使用。第十四条为防止恶意代码植入系统,预防计算机病毒感染.在收到不明来历的电子邮件时应注意不要随意打开,并立即予以删除。 第十五条上网用户不得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单位、集体的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六条上网用户不得在任何网络上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信息化管理制度

河北圣源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河北圣源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行为,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公司及所属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体制 第三条公司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统一领导: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政策、规章制度、具体工作等方面做出统一安排与部署。 垂直管理: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行垂直管理。 第三章信息化管理机构 第四条公司设立信息技术部,是具体承担公司信息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配备网络维护人员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岗位设置 网络管理岗,主要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处理一般性的计算机故障。 软件开发岗,主要对代理业务系统、OA系统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开发一般性的功能。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部门职责 1、负责制订计算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2、负责制订公司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建设的规划; 3、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及其他外接设备的采购提供建议及技术支持; 4、负责制订公司业务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包括核心系统、OA系统、呼叫系统。 5、负责公司网络系统和业务平台的维护、管理、数据信息处理,业务系

统保密口令,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6、负责总、分公司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 7、负责公司VPN网络的架设; 8、负责分支机构出单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9、负责制作、维护及更新我公司内部办公网和互联网的网站; 10、协助公司各项活动宣传的设计与制作,负责信息的采集、督促及考核工作;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计算机设备管理 1、公司所有计算机由信息技术部统一进行管理,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相关软硬件的安装、管理。计算机使用人员要配合信息技术部的管理。 2、公司所有计算机设备明确责任人,由使用人负责其安全。随机或网络所配备的软件、资料要交信息技术部统一保管,由信息技术部负责建立维护档案。 3、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的设置和网络连接设备。计算 机出现软硬件故障,必须及时向信息技术部报告,由专人维修,其他人员不得私自进行维修。 4、未经许可,所有人员不得改动网络布线及插座,不得擅自增加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 5、计算机使用人员必须爱护机器,经常保持办公室和计算机设备 的清洁卫生。电脑周边禁放化学药品、水瓶、水杯,禁止使用计算机时吃食物。特别注意防尘。避免阳光直射计算机,如遇强雷雨天气服从信息技术安排操作。下班离开办公场所必须关闭计算机。

安全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安全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本单位安全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保障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充分发挥安全信息化系统的作用,特制订本细则。 二、各部门办公计算机应明确使用人,设置安全保护密码,未经本人许可或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应擅自开启和使用他人的办公计算机。 三、维护职责 (一)办公室为安全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的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安全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管理工作。市局(分公司)相关人员负责系统数据日常录入、维护和数据统计分析。 (二)办公室负责安全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技术合作单位对安全信息化系统所涉及的软硬件开展故障解决、巡回检查、系统性能调优、系统升级实施、应用接口、系统拓展应用、应用技术培训等工作。 四、维护范围及内容 (一)安全信息化系统维护工作的范围:安全信息化系统所涉及的全部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数据接口以及用户访问权限等。 (二)安全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维护内容包括: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日常监测、定期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系统日常的巡回检查;数据交换与传输;配置变更管理;数据问题管理;系统性能调优;系统升级和拓展应用等。 五、日常维护与故障管理

(一)技术支持与服务途径: 1.技术合作单位派驻现场技术服务组开展日常技术支持服务,提供包括系统、配置、安装、调试以及使用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和使用问题的咨询,并协助排查和解决各类系统故障。 2.技术合作单位定期整理汇编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并以技术文档的形式按季度提供给办公室。 (二)计算机管理员每季度组织对安全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巡检。巡检内容包括:检查系统运行情况并排除故障隐患;收集系统最新运行信息;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和用户业务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查看系统运行信息,分析错误记录。 (三)计算机管理员每季度对安全信息化系统数据进行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办公计算机内部存储信息的清理工作,删除无用信息; (四)系统管理员及各技术服务合作单位应严格按照本文所列附件中的相关要求,每天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认真做好系统运行日志,定时做好各类维护记录,具体包括:日维护记录、周维护记录、月维护记录。 (五)当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服务单位报修故障情况并协调技术合作单位共同解决。排除故障的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1.本地解决故障:能够自行解决或在技术服务合作单位的远程指导下可以解决的故障,自行解决故障。 2.远程解决故障:由技术服务合作单位通过远程方式在计算机管理员的配合下进行处理、解决的故障。 3.现场解决故障:由技术服务合作单位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解决的故障。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耗材、系统、数据和安全等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的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设备和耗材采购配置引进流程,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健全完善和数据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项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职能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生产技术系统信息化管理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公司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和实施公司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审查《信息化工程方案》,审核《信息化设备的配置计划》,监督、检查、指导公司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信息管理部是公司信息化管理常设机构。负责组织拟定公司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承办公司信息化设备的采购、调配与回收,组织信息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负责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营、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统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培训。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分别负责权限内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软件系统维护及信息收集、汇总、整理、申报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各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三章软硬件管理 第九条公司因工作需添置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应先根据项目情况和公司计划管理规定编写《信息化配置需求计划》,计划应详细说明使用目的、使用软件情况、配置计算机及外设数量、设备设施配置标准。提交到办公室审核后,履行公司及中煤龙化公司采购计划审批程序。 第十条需求计划经批准后,公司权限内采购依据公司管理分工和采购规定,硬件设施采购由办公室负责办-理,软件由申请部门会同办公室办-理,所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型号、性能数据、厂商、供货商、购买日期等详细数据及软件信息,各使用部门均应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各使用部门应加强信息化设备设施(含软件)的管理,落实专责制,严禁私自处置。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汇编

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信息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和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耗材、系统、数据和安全等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的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设备和耗材采购配置引进流程,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健全完善和数据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项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管理分工及职责 第四条综合部是公司信息化管理常设机构,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拟定公司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 (二)承办公司信息化设备的采购、调配与回收; (三)组织信息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 (四)负责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0A系统)建设、运营、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五)统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知识

培训; (六)负责公司硬件、网络设备维护维修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的职责是: (一)?保证公司信息化工作任务在本部门的执行; (二)上报本部门年度信息化需求; (三)负责本部门所使用的信息化设施日常维护和保管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管 理工作。 第七条信息化人员管理: (一)对信息技术管理机构实行定岗、定编、定责,明确各岗位的人员素质要求; (二)建立重要岗位的双人负责制,并加强对单人单岗的监控; (三)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重要岗位应签订保密协议书; (四)建立信息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 第三章信息化系统管理 第八条服务器管理 (一)公司所有信息化系统涉及到的服务器主机应按照国家服务器设备的管理标准,保障服务器主机在合适的环境中运行。

信息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

xxxx 信息化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xx的人员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承担并切实履行各岗位相应的信息安全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xxxx人员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中所指“内部人员”包括编制内的正式人员,借调、轮岗、派遣的内部人员,以及从事常设岗位的非编制人员。“外部人员”是为指xxxx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或合作方的临时人员,以及其他临时使用的非编制人员。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 xxxx信息科为信息化人员安全管理主管部门,xxxx信息科为本单位信息化人员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并应负责以下工作: (一)负责本规定的制订和修订更新。 (二)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的人员信息安全培训。 (三)在日常工作中对各部门人员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负责所有人员信息系统的准入离岗审批管理。 第五条 xxxx为xxxx人员主管部门,xxxx人事科为本单位人员管理部门。 (一)负责参与本规定的制定和更新,并协助信息科做好

信息系统人员安全管理。 (二)协助信息科在人员管理的全过程中应落实对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包括对人员的背景调查、签订保密协议、技术考核、离职审核、年度考核等。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人员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人。 (一)落实人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要求。 (二)确保本部门人员参加各项信息安全培训。 (三)负责本部门人员信息系统准入和离岗的审核。 第三章人员准入 第七条人员上岗前,信息科应会同人事部门根据信息安全的要求负责对其人员身份、背景和专业资格等进行审查,签订保密协议。对于重要关键岗位信息科应对其所具有的技术能力进行考核。 第八条上岗人员明确其承担信息安全责任。内部人员上岗前应安排参加信息安全培训,包括信息安全制度的学习、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等相关内容。外部人员上岗前可根据工作需要,接受信息安全教育或培训。 第九条人员上岗前应填写《xxxx信息系统人员调整申请表》,外部人员由其所在的部门责任人填写,填写包括工作内容、岗位、权限等内容。信息科审核通过后发放信息化设备,开通网络、账号、权限、邮箱等。

企业信息化运行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化运行管理制度 1、为了使企业在管理适应信息社会及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环境,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工作及管理效率,必须借助于网络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环境及工具,这就要求企业本身要注重信息化的发展与运作,而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来保障,籍以创造及巩固企业好的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信息化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管理工程,必须做好系统测试、运行及维护工作,系统持续改进完善。因此,特制定《鄢陵电业公司信息化运行管理制度》。 2、按企业年度计划,协助相关部门搞好企业信息化运作材料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层次做到由浅入深,为企业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 3、搞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与信息部门及组织保持良好的关系,尽力争取经济政策上的支持。 4、系统的软、硬件维护、管理及调配由信息中心组织实施,归口管理,维护工作做到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做到账物一致,调配工作做到按需分配,充分发挥系统软、硬件的效率。 5、办好企业局域网,维护企业局域网的安全运行,同时对与internet 的连接把好安全关(防火墙)。 6、搞好企业内部网的防毒作用,网络用机严禁私接光软驱,私自安装软件,尤其是游戏软件。 7、严禁拆换网络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零部件。

8、把好企业上internet关,各部门确因工作需上网查询、发布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填写申请书,需经局领导或规划发展部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 9、信息中心搞好网络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网必须把好用户及密码的关,合理分配IP地址,搞好虚网划分及管理。 10、各部门对硬件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相关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严禁带电拨插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不得私拉网线,软件的使用严格按操作指南进行,不得任意删改系统文件及别人的文件。 11、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应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由各单位主管领导负责,并指定人员真心专管,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涉密的计算机要经严格审查,并由经岗位保密培训的人员专门负责,其计算机要设置口令。 12、网络及其他单元系统用机的软件安装及维护必须由信息中心相关管理人员确认以后进行。 13、信息系统的开发由规划发展部主持进行,尽量减少信息化孤岛,开发的平台应结合网络系统实际来定,避免孤立行事,将开发纳入信息化发展正常渠道,对于有难度的开发由信息中心确认后可派专人进行。 14、规划发展部人员应指导、教授业务部门人员有关系统的应用,保证业务部门人员能正确使用系统。 15、信息管理人员搞好自己理论学习工作,平常有时间多看书,多交流,作好学习总结。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本文将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分为战略管理、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三个层面。本文首先给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框架,然后对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企业信息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通过不断地进行PDCA而得以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0、前言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不断增长,应用深度不断加深。作者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信息系统相当于企业的神经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此外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实施和运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作者就产生了结合企业管理和IT管理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想。 本文是作者在工作实践和阅读了许多文献后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作出的初步探索。其主要思想就是利用反馈和优化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发展和运作的效率和效果。质量控制中利用PDCA 循环较好地体现了反馈和优化改善质量的思想。在本文中也将PDCA的思想贯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 在开始正文前,先简单扼要地给出PDCA循环如图1所示: 1、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对信息沟通速度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的信息化需要在良好的管理方法下进行运作。企业的IT管理分为三个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实施管理层面;运维管理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关注于IT如何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和事业方针,如何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关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利用IT的手段改善企业流程。实施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对于规划的IT项目如何进行管理,保障软件开发项目、系统集成项目得以顺利的实施。运维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如何保障已有的IT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保障企业业务顺利进行。在各管理层面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遵循PDCA的方法,不断地进行优化。 企业信息化大的PDCA循环圈需要IT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评价系统实施的效果,决定如何优化规划、实施和运维管理。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PDCA,确保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日常工作得以不断地改进。 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不同层面和时期需要具有不同的能力。在规划中需要战略规划能力;IT专业技术能力(这里主要指对IT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IT应用领域状况有较为宏观把握的能力)。在实施管理中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当然也离不开专业能力了。在运维管理中需要企业管理能力,在这里更加强调专业技术能力去解决实际发生的各种问题。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doc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地保护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保障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安全。根据《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司信息化系统,是指公司所使用的“集团管理软件”所覆盖的使用单位、使用人、以及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具体有财务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地磅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所有使用信息系统的操作员和系统管理员。 第二章职责描述 第四条公司企管信息部 1、根据国家和行业的发展制定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 2、负责组织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 3、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维护及软件管理; 4、负责对各单位信息系统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公司信息化系统负责人 1、协调公司各种资源,及时处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异常

情况及突发事件; 2、负责督促检查本制度的执行; 第六条公司系统管理员 1、负责应用系统及相关数据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障; 2、负责解答各所属单位人员的问题咨询,处理日常问题; 第七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 1、熟悉掌握系统,能够处理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2、要及时建立问题处理情况汇总表,并定期上报给公司系统管理员,由公司系统管理员汇编成册,定期下发给所有操作人员,以做到最大程度的知识共享; 3、负责本单位新进员工的信息系统技能培训;监督本单位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 第八条操作员 1、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和系统运行规定进行操作、不越权操作、不做违规业务; 2、保证自己的密码不泄密,定期更换密码; 第三章内部支持体系管理 第九条为了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问题的提交与处理必须按照逐级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1、各单位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填写“日常操作问题记录单”先提交给各自所属单位的系统管理员归集与处理; 2、在各单位系统管理员不能处理的情况下再提交到公司系统管理员处理;

企业信息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一、为加强信息管理制度,加快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信息资源的运作成效,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信息管理制度。 二、本信息管理制度中关于信息的定义: 1、行政信息:公司系统内部目的为行政传达的一切文字资料、电子邮件、文件、传真。具体信息管理表现为上传下达、平级传送的行文管理、资料管理、档案管理。归属于日常行政管理。 2、市场信息:公司业务销售的客户文件、来往传真、电话、客户档案;公司业务应用的电话记录、报价、合同、方案设计、投标书等原始资料、电子资料、文件、报告等。具体信息管理制度表现为客户沟通、文字记录、资料收集分析、业务文件编写等。归属于业务经营管理。 三、信息管理制度工作必须在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执行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保密纪律,以提高企业效益和管理效率,服务于企业总体的经营管理为宗旨。 四、信息管理制度工作要贯彻“提高效率就是增加企业效益”的方针,细致到位,准确快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降低信息传达的失误失真延迟,有力辅助行政管理和经营决策的执行。 五、公司及全资下属公司、机构的信息工作,都必须执行本制度。 第二节行政信息管理制度 六、按照行政信息的定义,行政信息主要产生、传递、应用于公司行政活动中。 七、行政信息管理制度主要依据公司下列规定进行: 1、文件收发规定; 2、文件、档案、资料的管理规定; 3、公司印章、介绍信管理规定; 4、保密制度。

第三节市场信息管理 八、依照市场信息的定义,市场信息主要产生、传达、应用在市场业务经营管理中。 九、市场信息来源分类:业务(客户)信息、非业务市场信息。 1、业务(客户)信息:客户购买公司产品的电话、传真、函件、电子邮件;公司、客户之间业务沟通电话、传真、文件、函件、电子邮件;客户公司公开的资料;市场人员收集的客户秘密资料;市场人员传呈的报告、资料;针对客户的分析报告等。 2、非业务市场信息:网络、报刊、杂志和各种信息渠道收集的行业性文章、资料;竞争对手资料、文件、报告;公开的技术性资料;外围媒体、机构传送到公司的电子邮件、函件、资料;公司内部业务分析文件、报告;其他与市场业务经营和管理有关的资料。 十、营销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以下业务信息工作: 1、负责业务(客户)信息的接受、整理、初步分析和传呈销售中心总监,建立、保管客户档案并不断维护; 2、协助各市场机构对业务信息的收集,督促各市场机构将业务信息及时、准确呈报到集团公司,整理、分析各市场机构业务信息形成客户分类档案,并及时将重要的信息管理制度报告给上级; 3、监察、收集、整理竞争对手情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行业性文章、资料; 4、负责直接业务情报、业务信息的整理。 5、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行政人员主要负责以下非业务信息工作: 1、负责日常打印、复印等文字文件电脑处理工作和负责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2、负责公司非市场事务的洽谈和管理、日常信息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