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 概述

1、数据通信——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2、传输代码

常用的传输代码有:

·国际5号码IA5(7单位代码)——ASCII 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 ·国际电报2号码ITA2(5单位代码) ·EBCDIC 码(8单位代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

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 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 数据信号

·传输控制器——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包括差错

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要遵照通信协议)。

● 数据电路

·传输信道——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2题)——是DTE 与传

输信道之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DTE 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DCE 是调制解调器(MODEM ),发送方将DTE 送来的数据

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同时变成模拟信号)再送往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DCE 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

服务单元。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 中央计算机系统 主机——进行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

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

● 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 ● 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

物理实线??

?同轴电缆

双绞线

电话网传输信道; 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5、传输损耗

传输衰减=网络的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

传输损耗:接收

发送

P P D lg 10=;

信噪比:???

? ??=???

??噪声信号P lg 10P N S dB ;

6、计算机通信网包含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不等于计算机网络,前者明显地参与管理;

7、数据传输方式

●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按代码传输的顺序分)

1、并行传输

概念——并行传输指的是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优缺点 优点——不需要额外的措施来实现收发双方的字符同步。

缺点——必须有多条并行信道,成本比较高,不适宜远距离传输。

适用场合——计算机等设备内部或两个设备之间距离比较近时的外线上采用。 2、串行传输

概念——串行传输指的是组成字符的若干位二进制码排列成数据流以串行的方式在一

条信道上传输。

优缺点 优点——只需要一条传输信道,易于实现。

缺点——要采取措施实现字符同步。

适用场合——是目前外线上主要采用的一种传输方式。

●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按同步方式分)

1、异步传输

概念——异步传输方式一般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每个字符的起始时刻可以是任意的。 为了正确地区分一个个字符,不论字符所采用的代码为多少位,在发送每一个字符时,都要在前面加上一个起始位,长度为一个码元长度,极性为“0”,表示一个字符的开始;后面加上一个终止位,长度为1,1.5或2个码元长度,极性为“1”,表示一个字符的结束。

以国际5号码为例:

1 ××××××× 1∽

2 (起始位)(信息码) (终止位)

优缺点 优点——实现字符同步比较简单,收发双方的时钟信号不需要严格同步。 缺点——对每个字符都需加入起始位和终止位,因而信息传输效率低。 例:如字符采用国际5号码,终止位为1位,并采用1位奇偶校验位,求传输效率。 解:传输效率为

7/(7+1+1+1)=70%。

2、同步传输

概念——同步传输是以固定的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的,因此在一个串行数据流中,

各信号码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即同步)。

优缺点 优点——传输效率较高。

缺点——接收方为了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正确地区分一个个信号码元,必须

建立准确的时钟同步等,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按数据电路的传输能力分)

1、 单工传输——传输系统的两端数据只能沿单一方向发送和接收。

2、 半双工传输——系统两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双向数据传输,但两个方向的传输

不能同时进行,当其中一端发送时,另一端只能接收,反之亦然。 3、 全双工传输——系统两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即两端都可以同时

发送和接收数据。

8、主要性能指标

● 工作速率——衡量数据通信系统通信能力

1.调制速率(又称符号速率或码元速率)Bd N (或s f ) 定义——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单位为波特(Bd )。

公式:T

N Bd 1

=

(T 为符号间隔) ● 数据传信速率(简称传信率)R (或b f )

定义——每秒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个数或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单位为bit /s 等。 数据传信速率与调制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M N R Bd 2log =

例:设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s 6

10833-?,当采用4电平传输时,求数据传信速率和调制速率。 解:调制速率为 Bd T N Bd 120010

833116=?==

- 数据传信速率为

s bit M N R Bd /24004log 1200log 22===

● 数据传送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在数据传输系统的相应设备之间实际传送的平均数据量,又称有效

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比特/秒(bit /s )、字符/秒或码组/秒。

实际的有效数据传送速率是小于数据传信速率的。 ● 有效性指标——频带利用率

定义——η=系统的传输速率/系统的频带宽度(B ) (2-3)

即 B

N Bd

=

η Hz Bd /

B

R

=

η )/(Hz s bit ? ● 可靠性指标——传输的差错率

常用的有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等。它们的定义分别为: 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

误字符(码组)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 ● 信道容量

()信噪比带宽+?=1log 2C ;

无噪声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M B C 2log 2=;

第二章 数据信号的传输

一、数据信号及特性描述 1、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

单极性不归零信号:1为正,0为平; 单极性归零信号:1为正零,0为平; 双极性不归零信号:1为正,0为负; 双极性归零信号:1为正零,0为负零; 伪三进制:1为正零或负零,0为零;

差分信号:电位变化为正,不变为零;

(注:图(f )中的差分信号是“1”——电平改变,“0”——电平不变,其规则也可以相反。) 例1:已知二进制数据序列为1010110,以矩形脉冲为例,画出双极性归零信号的波形图(设

τ=T/2)。 解:

例2:已知二进制数据序列为1100101,以矩形脉冲为例,画出差分信号的波形图(假设“1”

——电平改变,“0”—— 电平不变;初始电平为0) 解:

二、传输信道及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法

·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或称调制传输) ·数字数据传输

基带数据信号的频谱特性

单极性码——既有连续谱,也有离散谱; 双极性码——只有连续谱,没有离散谱; 不归零码——连续谱第一个零点为τ

1

s f ; 归零码——连续谱的第一个零点为2f s ;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不搬移基带数据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称为基带传输。 一、基带传输系统构成模型(能画出下图)

波形形成——信号从1点到2点的过程叫波形形成。 各部分的作用:

发送滤波器——限制信号频带并起波形形成作用; 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介,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电缆;

接收滤波器——用来滤除带外噪声和干扰,并起波形形成作用; 均衡器——用来均衡信道特性的不理想。 网孔均衡——用来消除“1”与)(t δ的误差。

二、理想低通形成网络

1、 理想低通形成网络特性 )

()()(f j e

f H f H φ-?=

)(f H ——幅度特性,)(f φ——相位特性 =)(f H d

ft j e

π21-? N f f ≤ (3-10)

0 N f f >

式中,N f 为截止频率,d t 为固定时延。 )(f H 图参见教材P54图3-9

)(t h )

(2)

(2sin 2d N d N N

t t f t t f f --=ππ (3-11)

设0=d t ,)(t h 波形如教材P55图3-10所示。 理想低通冲激响应)(t h 的特点是: ①零点的位置......3,2,1,2)

(±±±=+=k f k

t t N

d

②波形“尾巴”(即波形的前导和后尾)以t /1的速度衰减。 2、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

=)(kT h 1(归一化值) 0=k (本码判决点)

0 0≠k (非本码判决点) 3、奈氏第一准则 奈氏第一准则用文字详细表述是:如系统等效网络具有理想低通特性,且截止频率为N f 时,则该系统中允许的最高码元(符号)速率为2N f ,这时系统输出波形在峰值点上不产生前后符号间干扰。 奈氏第一准则的三个重要参量:

N f ——奈氏频带(N f B =) Hz Bd f f B f N

N

s /22===

η(极限) N s f f 2=——奈氏速率

N f T 2/1=——奈氏间隔

例1:在比特速率相同下,采用多电平传输的符号速率要___________,从而使码元间隔

T _______________,最后导致奈氏带宽N f _______________。

答: (M N R Bd 2log =)

下降 增大 下降

例2:一个理想基带传输系统,若奈氏带宽N f 不变,采用8电平传输时的传信速率8R 与4

电平传输时的传信速率4R 的关系为( ) 答: 奈氏带宽N f 不变 符号速率N Bd f N 2= 则不变

8

log 4log 2824Bd Bd N R N R ==

所以 482

3R R =

理想低通形成网络的特点:

满足奈氏第一准则(无符号间干扰)。

频带利用率达到Hz Bd /2的极限。

波形“尾巴”衰减较慢 对定时脉冲的精度要求较高。 物理上不可实现。

三、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形成网络——滚降低通 1、滚降低通特性

滚降低通特性参见教材P56图3-11 滚降系数10,/≤<=αααN f f (0=α时是理想低通)

N f B )1(α+= )/(12)1(2Hz Bd f f B f N N s α

αη+=+==

滚降低通形成网络是否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

结论:若滚降低通网络的幅度特性)(f H 以C 点(2/1,N f )呈奇对称滚降,则其输出响应

波形)(t h 在取样判决点无符号间干扰(即满足奈氏第一准则)。

例1:一滚降低通网络的幅度特性)(f H 如图所示,试判断此滚降低通网络是否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5题)

解:此滚降低通网络不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

因为:虽然它的幅度特性呈奇对称滚降,但滚降的对称点不是(2/1,N f ),而是(2/1,5.1N f )。

例2:一形成滤波器幅度特性如下图所示。

① 如果符合奈氏第一准则,其符号速率为多少?α为多少? ② 采用八电平传输时,传信速率为多少?

③频带利用率η为多少Hz Bd /?

解:①如果符合奈氏第一准则,)(f H 应以C 点(N f ,0.5)呈奇对称滚降,由图示可得:

Hz f N 30002

2000

40002000=-+

=

符号速率Bd f f N s 6000300022=?== 滚降系数3

1

30001000300030004000==-=

α

②传信速率s bit M f R s /180008log 6000log 22=?== ③频带利用率 Hz Bd B f s /5.14000

6000===

η 例3:按奈氏第一准则设计一个基带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4电平传输,滚降系数2.0=α,

传信速率为s kbit /128。试定性画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幅度特性,并标出

N N N f f f )1(,,)1(αα+-位置。

解:M N R Bd 2log = Bd M R N Bd

640004

log 10128log 23

2=?== Hz N f Bd N 320002

64000

2===

Hz f N 2560032000)2.01()1(=?-=-α Hz f N 3840032000)2.01()1(=?+=+α

2、升余弦滚降低通

)(f H 表达式参见教材P56(3-18)

升余弦滚降低通)(f H 特性参见教材P56图3-12 2

22/41/cos 22sin 2)(T t T

t t f t f f t h N N N

ααπππ-?

= (3-19) )(t h 波形参见教材P57图3-13

滚降低通形成网络的特点:

·可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

·频带利用率不能达到Hz Bd /2的极限。 ·波形“尾巴”衰减较快。 ·物理上可实现。

四、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概念——部分响应形成系统是一种可实现的传输系统,它允许存在一定的、受控的码间干扰,

而在接收端可以加以消除,这样的系统既能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又可近似地物理实现。这类系统称为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形成思路——如果形成波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时间错开的

t

f t

f N N ππ22sin 所组成,例如

t f t f N N ππ22sin +

)

(2)

(2sin T t f T t f N N --ππ,这样合成波的表达式在分母通分之后将出现

2t (或3t 等)项,即波动衰减是随着2t (或3t 等)而增加,从而加快了响应

波形的前导和后尾的衰减。

1、第一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余弦低通) (1))(t h 公式

)

(2)

(2sin 22sin )()()(21T t f T t f t f t f t h t h t h N N N N --+

=

+=ππππ (3-21) )(t g )(1t g )(2t g (01=d t )(T t d =2)

(2))(f H

参见教材P58图3-15(a)

)(12f H 特性参见教材P59图3-16

)(f H 特性参见教材P59图3-17

?

????>≤

N f f j N

f f f f e f f f H N ,00,2cos

2)(2ππ (余弦低通) N f B = Hz Bd f f B f N

N

s /22===

η 2

41T

f t N d ==

(3)分析)(t h 特性

参见教材P58图3-14

设0=d t

)(t h 波形的特点: ①零点的位置N

f k

t 4=

......7,5,3±±±=k ②波形的“尾巴”以2

/1t 的速度衰减

)(t h 波形是否无码间干扰?

结论:第一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的)(t h 波形有码间干扰。但若取样判决点选在波峰往前(或

往后)T/2处,只有前(或后)一个码元对它有干扰,此干扰是固定的,可以消 除的。

但有误码扩散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有预编码的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 (4)有预编码的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余弦低通)(《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计算题第3题)

参见教材P58图3-15(b )

k k b a → 预编码 1-⊕=k k k b a b (3-22) k k c b → 相关编码 1-⊕=k k k b b c (3-23) 例:

k a 1 1 0 1 0 1 1 1 0 0 1 0 k b 0 1 0 0 1 1 0 1 0 0 0 1 1

k c 1 1 0 1 2 1 1 1 0 0 1 2 发端

k

c ' 1 1 0 1 2 1 1 1 0 0 1 2 收端(设无误码,k k c c =') k

a ' 1 1 0 1 0 1 1 1 0 0 1 0

k c 的规律???====1

,12

0,0k k k k

c a c a 或 (k c 是伪三电平) ● 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的特点:

·有码间干扰,但是固定的,可以消除的。

·频带利用率能达到Hz Bd /2的极限。

·波形“尾巴”衰减较快。 ·物理上可实现。

2、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正弦低通) (1))(t h 公式

)

2(2)

2(2sin 22sin )()()(21T t f T t f t f t f t h t h t h N N N N ---

=-=ππππ (3-26) )(t g )(1t g )(2t g (2))(f H

参见教材P59图3-18

)(12f H 参见教材P60图3-19

)(f H 参见教材P60图3-20

?

????>≤

N f f

j N

f f f f e f f j f H N

,00,sin

2)(ππ (正弦低通) )(13f H N f B = Hz Bd f f B f N

N

s /22===

η (3)分析)(t h 特性

)(t h 波形的特点:

①波形的“尾巴”以2

/1t 的速度衰减

②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的)(t h 波形有码间干扰。但是固定的,可以消除的。也有

误码扩散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有预编码的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 (4)有预编码的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正弦低通)

??

?-=⊕=--2

2

k k k k k k b b c b a b (3-29)(3-30)

例:k a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k b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k c 1 0-1 1 0-1 1 0-1 1 0 0 发端

k

c ' 1 0-1 1 0-1 1 0-1 1 0 0 收端(设无误码,k k c c =') k

a '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

k c 的规律??

?±====1

,10

,0k k k k c a c a (k c 是伪三电平) ● 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的特点:

·有码间干扰,但是固定的,可以消除的。

·频带利用率能达到Hz Bd /2的极限。 ·波形“尾巴”衰减较快。

·物理上可实现。

五、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时域均衡 1、 时域均衡的作用(《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8题)

时域均衡的思路——是消除接收的时域信号波形的取样点处的码间干扰,并不要求传输波形

的所有细节都与奈氏准则所要求的理想波形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利用接收波形本身来进行补偿以消除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提高判决的可靠性。 2、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 时域均衡的均衡目标——调整各增益加权系数k c ,使得除0=n 以外的n y 值为零,这就消除了符号间干扰。

例:一个三抽头的时域均衡器,其输入波形如下图所示,其

,2.0,4.0,1,2.0,1.021012-===-==--x x x x x 当k >2时,=k x 0,求当输出波形

)(t y 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时,各增益加权系数应为多少?

解: k

n N

N k k n x c y --=∑=

∑-=-=

1

1

k k n k

x c

1102111

1001102

110011x c x c x c y x c x c x c y x c x c x c y ++=++=++=-------

满足无符号间干扰时,有:

4.02.01

2.04.00

1.02.010*******=++-=-+=+----c c c c c c c c c

解方程求得:

30

.085.020

.0101-===-c c c

(注:教材中的示例假设)(t x 只有3个取值,即当k >1时,=k x 0) 数据传输系统的眼图

最佳采样时刻:在眼睛张开得最大的地方代表最佳采样时刻; 垂直张开度:反映系统对噪声的容限;

水平张开度:反映了传输系统的过门限点失真;

正负不对称度:表示系统所存在的非线性失真的程度; 定时抖动灵敏度:斜率,反映了系统对定时偏差的灵敏度;

第三节 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

频带传输——又称调制传输,它是需要对基带数据信号进行调制以实现频带搬移,即将基带

数据信号的频带搬到话音频带上再传输。

数字调制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数字调幅(ASK ) ·数字调相(PSK )

·数字调频(FSK )

一、频带传输系统

参见教材P69图3-33

各部分的作用:

·1点:数据信号为单或双极性不归零码

·发送低通——数据信号经发送低通基本上形成所需要的基带信号(2点的信号叫基带信号

)(t s ;发送低通一般是基带形成滤波器的一部分,2点的功率谱近似为基带

形成滤波器的)(f H 形状)

·调制——将基带信号的频带搬到载频(载波频率)附近的上下边带,实现双边带调制。 假设基带形成滤波器为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2点的功率谱)(f P s 与调制后的双边功率谱

)(f P E 如附图27所示。

()(f P s 中有直流分量→)(f P E 中便有载频c f 分量,直流分量调到c f 处)

·发送带通——形成信道可传输的信号频谱(取单或双边带等传输)。 ·接收带通——除去信道中的带外噪声。

·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解调后的信号中有基带信号和高次产物。

·接收低通——除去解调中出现的高次产物,并起基带波形形成的作用(接收低通是基带形

成滤波器的另一部分)。

·取样判决——对恢复的基带信号取样判决还原为数据序列。(8点的信号要满足无符号间

干扰的条件)

● 频带传输系统与基带传输系统的区别在于在发送端增加了调制,在接收端增加了解调,

以实现信号的频带搬移,调制和解调合起来称为Modem 。

● 从信号传输的角度,一个频带传输系统就相当于一个等效的基带传输系统。 ● 符号速率N s f f 2=

二、数字调幅

概念——以基带数据信号控制一个载波的幅度,称为数字调幅,又称幅移键控,简写为ASK 。 1、ASK 信号及功率谱分析 2ASK ——1不变,0归零;

抑制载频的2ASK ——1不变,0相反; 2ASK 信号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 ● 调制后实现了双边带调制

数据序列是单极性码——)(f P S 中有直流分量——)(f P E 中有载频分量(2ASK )

数据序列是双极性码——)(f P S 中无直流分量——)(f P E 中无载频分量

(抑制载频的2ASK )

● 调制后的带宽基调B B 2=

N f )12α+=((设基带形成滤波器为滚降低通)

例:发送数据序列为100110,分别画出单极性不归零和双单极性不归零调制的2ASK 信号波

形(设s c f f 2=)。 解:

三、数字调相

概念——以基带数据信号控制载波的相位,称为数字调相,又称相移键控,简写为PSK 。 二相调相

分类 四相调相 多相调相 八相调相 十六相调相

绝对调相——参考相位:未调载波

相对调相——参考相位:前一符号的已调载波相位

1、二相数字调相 画图方法:

1、信息代码→2PSK 波形规律:“异变,同不变”,指:若本码元与前一码元相异,则本码元内2PSK 信号的初相位相对于前一码元内2PSK 信号的末相变化π;否则不变。

2、信息代码→2DPSK 波形规律:“1变,0不变”,指:信息代码(绝对码)为1时,本码元内2DPSK 信号的初相位相对于前一码元内2DPSK 信号的末期相变化π;否则不变。 解:

例2:已知2DPSK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设初始相位为0,数据信号为“0”时,载波相位改

变0,数据信号为“1”时,载波相位改变л。试写出所对应的数据序列(设Bd c N f =)。

解:所对应的数据序列为: 0 1 0 0 1 0 (3)二相调相的功率谱密度及频带利用率

二相调相(包括2PSK 和2DPSK )的功率谱密度及频带利用率与抑制载频的2ASK 的功率谱密度及频带利用率相同。

N f B )1(2α+=

)/(11

Hz s bit ?+=

α

η

例1:四相调相的相位变化如附图40所示,假设基带数据信号序列为0111001001,试写出

4DPSK 已调波对应的相位,并画出其矢量图(假设初始相位为0)。

《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画图题第8题)

解:

解题思路:

首先将数据信号序列以二位数字为单位进行分组,然后再求每组数字的相位,如下题:01的相位为(初始相位为0+3π/4=3π/4),11的相位为(前一相位3π/4+π/4=π),00的相位为(前一相位π+5π/4=9π/4=π/4),依此类推。 基带数据信号序列 0 1 1 1 0 0

1 0 0 1 相位(初始相位为0) 3π/4 π

π/4 0 3π/4 矢量图(→)

例2:已知4DPSK 已调波对应的相位如下表所示(假设初始相位为0,相位变化规则按B 方式

工作),写出所对应的基带数据信号序列。

相位(初始相位为0) π/4 π 3π/4 0 基带数据信号序列

解:

相位(初始相位为0) π/4 π 3π/4 0 基带数据信号序列

1 1

0 1

1 0

0 0

四、数字调频 画图方法:

相位连续的2FSK :1不变,0频率扩大一倍;

相位不连续的2FSK :1不变,0频率扩大一倍,且0的初始相位为0;

第三章 差错控制

第一节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差错分类和错误图样 1、差错分类

差错可以分为两类:

·随机差错 ·突发差错

三、差错控制方式

1、检错重发或叫自动反馈重发(ARQ )实时性差;

2、前向纠错(FEC )监督码多

3、混合纠错检错(HEC )前两者的混合,效率折中

4、信息反馈又称回程校验(IRQ )发送端不需要纠错能力

第二节 检错和纠错的基本概念

一、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 码的纠检错能力是靠信息的冗余度换取的。 信息码+监督码=码组 k + r = n ● 监督码↑→码的纠检错能力↑

信道的传输效率(编码效率)↓ ● 编码效率n

k

R =

(4-6)

二、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 1、几个概念 ·码组的重量 ·码距 ·汉明距离

例:一码组集合

3 1 0 1 1 1

3 1 1 0 0 1

4 0 0 0 1 0 2 3 1 1 0 1 0

2 此码组集合的汉明距离min d =2 2、汉明距离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为检测e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为:

1min +≥e d

为纠错t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为:

1

2min +≥t d

为纠错t 个错码,同时检测e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为:

1t e min ++≥d

三、纠错编码的分类

(1)按码组的功能分——有检错码和纠错码两类。

(2)按码组中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的关系分——有线性码和非线性码两类。

(3)按照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约束关系——可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前后若干组的信息

码元有关)两类。

(4)按照信息码元在编码前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不变——可划分为系统码和非系统码。 (5)按纠正差错的类型——可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的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的码。 (6)按照每个码元取值来分——可分为二进制码与多进制码。

第三节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一、奇偶监督码(r =1,k 不一定)

1、概念

·偶监督码——信息码与监督码合在一起“1”的个数是偶数 ·奇监督码——信息码与监督码合在一起“1”的个数是奇数 2、监督方程

·偶监督方程 ·奇监督方程

例: 1 0 1 1 0 1 1 1(偶) 0(奇)

收端根据监督方程是否满足可判断是否有误码 最小码距为2;

3、检错能力

(1)只能检测奇数个错误,而不能检测出偶数个错误。 (2)适合检测随机差错。

二、水平奇偶监督码 1、构成思路

将经过奇偶监督编码的码元序列按行排成方阵,每行为一组奇偶监督码,但发送时则按列的顺序传输,接收端仍将码元排成发送时方阵形式,然后按行进行奇偶校验。 例:数据序列 1101 1010 1110 1001……(设每4位码元为一组)

1 1 0 1 1 (以偶监督为例) 1 0 1 0 0 1 1 1 0 1 1 0 0 1 0 监督码

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

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 一、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到现在都160多年了,应该已经过时了,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要性。 3.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 4.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评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观点。 答:观点错误。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人类社会也是一张联系之网,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有普遍联系的群体组织,社会的发展是由所有个人的力量结合得以推动的。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概述 1、 数据通信一一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2、 传输代码 常用的传输代码有: ?国际5号码IA5( 7单位代码)一一ASCII 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 ?国际电报2号码ITA2 (5单位代码) ? EBCDIC ^( 8单位代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 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 --------------- ?数据信号 ?传输控制器一一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 ,包括差错 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 要遵照通信协议)。 数据电路 ?传输信道一一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 2题)一一是DTE 与传 输信道之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 DTE 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 DCE 是调制解调器(MODEM 发送方将DTE 送来的数据 I 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 (同时变成模拟信号) 再送往 1 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I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 DCE 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 服务单元。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 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中央计算机系统 ,-主机——进行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一一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 , 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 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一一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 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 电话网传输信道; 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物理实线 双绞线 同轴电缆

数据通信原理(最终版)

1)数据通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他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传输。 3)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4)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组成。 5)传输信道:通信线路、通信设备(模拟通信设备、数字通信设备)。 6)通信控制器: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 7)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按传输方式分):物理实线传输媒介信道(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8)传输损耗:D=10 lg 01 P P 。(P 0为发送功率,P 1为接收功率,单位dB ) 9)信噪比:(N S )dB =10 lg (s n P P )。(P s 为信号平均功率,P n 为噪声平均功率) 10)数据传输方式:?? ?? ?????? 传输顺序: 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同步方式: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1)数据传输系统的有效性指标:调制速率,数据传信速率、数据传送速率。 12)调制速率:N Baud = ) (1s T 。(N Baud 为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又称波特率, 单位Baud ,T(s)为码元持续时间。 13)数据传信速率:每秒所传输的信息量,单位bit/s (二进制)。当信号为M 进制时,传信速率(R )与调制速率(N )的关系为R=Nlog 2M 。 14)频带利用率:η= 频带速率 符号速率(Baud/Hz ),η=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bit/(s ·Hz)]。 15)差错率:用 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来表示。 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 误字符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附件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90301C1110课程性质:核心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96 课程类型:(理论)课(A类)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数据信号传输方式、原理及特点;培养学生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相关工作工作要求。它要以《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为先修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为满足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 2.课程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掌握数据通信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数据传输三种传输方式的基本知识,熟悉分组交换方式和通信协议,对数据通信网有初步的认识;并养成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1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通信系统构成; ●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 和部分响应原理;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和调制解调原理;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 ●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 ●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各种交换方式的原理及特点; ●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物理层协议;掌握传输控制规程及 X.25 建 议的主要内容;了解分组交换其他相关协议; ●掌握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和数字数据网的构成和基 本原理。 2.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传输信道的分类及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能够理想低通网络的波形形成、奈氏第一准则;掌握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 波形形成;掌握第一、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能够掌握 ASK 信号、抑制载频的双边带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信 号和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及 DPSK 的区别;掌握 2FSK 信号及功率谱密度分析; ●能够掌握( 7,4 )汉明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具体纠错能力;理解线性分组码的构成思 路,理解监督矩阵的作用,掌握生成矩阵的作用,了解校正子和检错的关系;了解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了解循环码的循环特性和多项式表示法;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的 构成及作用;了解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能够理解常用通信协议;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 (Principle of the Data Communication) (学时:50 ) 一、前言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共50学时,3.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10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的数字信号传输的理论课,它是为满足通信领域对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等后继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且为以后从事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数据信号的传输理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内容,了解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本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较完整的概念和构成。 2.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课为辅。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授课教材 《数据通信原理》詹仕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主要参考书目 《数据通信技术教程》蒋占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版)。 《数据通信原理》毛京丽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数据通信原理》杨世平等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现代通信原理》钱学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五、学分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0学分,总教学共5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六、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内容(40学时) 第一章绪论(4学时)

大学马原考试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计划重要资料库要点(较全面)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一句话,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的学说。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体系。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在总结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主义。 为解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的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为解决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数据通信原理-简答 2

1.X.25适用什么场合?分几层结构? 答:适用于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型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标准,它涉及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三层结构。各层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比特、帧和分组 2.X.25建议中表示逻辑信道的字段共有多少位?提供多 少个逻辑信道号? 分组头、逻辑信道的字段占12位,能提供4095个逻辑信道号。 3.简述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 数据交换、路由选择、通信流量控制等。 4.OSI-RM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写出7个功能层的名称。 答案: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7个功能层的名称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物理层DTE/DCE接口标准包哪些特性? 答:包括四大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6. HDLC三种不同类的帧。 信息帧、无编号帧、监控帧 7.在HDLC中控制字段中N(R)的功能? 答:N(R)通知对方,N(R)-1以前的所有I帧均已收妥,期待对方应发的帧号为N(R)。 8.什么是数据通信? 答: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它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9.什么是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 构成? 答: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它由中央计算机系统、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3部分构成。 10.数据通信网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数据通信网是一个由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交换设备、通信线路所构成,以及为硬件而配置的网路协议。 11.什么是分组码? 是将k个信息码划分为一组然后由这k个码元按一定规则产生r个监督吗,从而组成长度为n=k+r的码组。12.说明卷积码和分组码的基本差别。 分组码总的监督位是由该码组中的信息码元产生,且仅监督笨码组内的信息码元。而卷积码中每组的监督位不但与本码组的信息码元相关,而且还与前面若干组信息码元相关即不是分组监督而是每个监督码元对其它码组的信息码元也实行监督。 13.说明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答:1.封闭性,是指码中任意两许用码组之和仍为一许用码组; 2.码的最小距离等于非零码的最小的重量。 14.解释R(0)-R(∞)=σ2的物理意义。 平稳随机过程的平均功率与直流功率之差=它的交流功率。 15.解释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R(τ)=R(-τ)。R(τ)为τ的偶函数 16.时域均衡器的作用是什么? ①消除均衡器的作用②消除取样点上的符号间干扰③提高 判决的可靠性 17.时域均衡器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情况下才能完全消 除符号间干扰? 答:将接收信号通过2N节迟延线,每节群迟延T=1/2f N , 将每节的输出信号再乘上一个加权系数c k ,将各抽头的信号加在一起作为均衡的信号,在一定准则约束下来调 整这些加权系数c k 以达到消除符号间干扰目的。 18.简述前向纠错方式的基本思路。 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序列变成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的译码器根据编码规律检验出错误的位置并纠正。 19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有哪几种传输应答方式? 正常相应方式(NRM)、异步相应方式(ARM)、异步平衡方式(ABM)。 20数据终端设备的功能是什么? 答:把人们的信息变成以数字代码表示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输送到远端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可以接收远端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结果——数据,并将它变为人能理解的信息,DTE相当于人和机器(计算机)间的接口。 21说明基带数据传输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答:①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信号频带;②信道可以使各种形式的电缆,用作传输数据的通道;③接收滤波器用来滤除噪声和干扰;四均衡器用来均衡信道畸变;⑤取样判决电路是恢复发端的数码,由于有噪声,恢复的 数码可能有错,故用{a k }表示。 22.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对位定时信号的传输和提取所提 出的要求有哪些?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 2.接收端的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 的最佳相位关系。 23.采用基本型数据传输控制规程的通信系统中,其数据 链路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答:①非交换点对点结构的主站/从站;②交换点对点结构 的主站/从站; ③多点分支(辅助站)结构的控制站。 24.为什么在数据传输中要对传输的数据序列进行扰乱? 答:因为用微分整流法提取定时信号时,如果基带信号中 出现较长时间的连“1”或连“0”码时就取不出微分信 号,因而要影响定时信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误码率。 25.传输系统对时钟同步的要求是什么?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2.接收端的 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的最佳 相位关系。 26一个完整的接口标准应包括哪些特性? 答:机械、电气、功能、规程特性。 27简述报文交换基本原理 答: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 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用户终 端 28.报文交换方式什特点? 将报文截成若干比较短的、规格化的“分组”进行 交换和传输的通信方式。 29.试说明数据通信中三种交换方式的应用场合。 答:①分组交换适用于报文不是很长的数据通信; ②电路交换适用于报文长且通信量大的数据通信,通信对 象是比较确定的用户; ③报文交换适用公众电报和电子信箱业务。 30.数据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答:(数据报方式是将每一个数据分组单独当作一份报来处 理的)特点有: 1.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阶段, 对于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 2.数据分组传输的时延时间较大,且离散度大,因为不同 传输路径的延迟时间差别较大。 3.对网路拥塞或故障的适应的能力较强。如在网路的一部 分形成拥塞或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数据报可绕开那 个拥塞的地区和某个故障节点另找路由。 ★31.流量控制的目的有哪四个? 答: 1.保证网路内数据流量的平滑均匀, 2.提高网路的吞吐能力 3.提高网路的可靠性, 4.防止阻塞和死锁现象的 发生。 32分组交换网中,虚电路方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虚电路方式中,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开始互相发送和 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网路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这 与电路交换中建立的物理信道是不同的。 33.分组交换网中,虚电路传输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是什 么? 答:原理: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 前需要通过网路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这与电路交换 中建立的物理信道是不同的。 特点:1.终端之间的路由在数据传送前已被确定;2.一次 通信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清除三个阶段;3. 数据分组按已建立的路径顺序通过网络,在网络终点不 需要对数据重新排序,分组传输时延小,而且不易产生 数据分组的丢失 34.分组交换网中远程集中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将离分组交换机较远地区的终端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中、 高速传输信道与分组交换机连接起来 35.从设备来看,分组交换网由哪些设备所组成? 分组交换机、网管中心(NMC)、远程集中器(包括PAD)、用 户终端设备、线路传输设备。 36.在分组交换网中分组长度的选取和交换过程中的什么 因素有关? 延迟时间、交换机存储容量、线路利用率、信道传输 质量、数据业务统计特性以及交换机费用等。 37.在分组交换网中,网管中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1.用户管理;2.网路配置管理;3.测量管理;4.计费 管理; 5.网路状态监督; 6.路由控制; 7.软件管理; 8. 运行日志。 38 分组交换中,数据报传输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答:原理:数据报方式是将每一个数据分组单独当作一份 报来处理的,不同的分组到达终点的顺序不同经过的路 径也可不同。 特点:1.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 阶段,对于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2.数据分组传 输的时延时间较大,且离散度大,因为不同传输路径的 延迟时间差别较大。3.对网路拥塞或故障的适应的能力 较强。如在网路的一部分形成拥塞或某个节点出现故障, 数据报可以绕开那个拥塞的地区和某个故障节点另找 路由。 39. 分组交换数据网主要有哪些性能指标? 答:1.吞吐量;2.数据分组传送时延;3.呼叫建立时延; 4.残留差错率; 5.网路可用性 6.帧和分组 40.分组交换方式特点。 分组交换吸收报文交换优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把 报文分割为若干较短的规格化的分组,对分组进行交 换和传输,每个分组都带有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 41.简述扰乱器的作用。 将系列中存在的短周期序列按某种规律变换为长周期序列 以便恢复接收端的定时。 42.当采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时,为提高传输 可靠性可采用奇偶校验措施,并在电文格式中设一校 验码BCC。试问该校验码是如何生成的? 采用奇偶校验时除了对每个字符生成垂直校验位外,还要 对若干字符组成的字符生成水平校验位,从而产生一个 校验码BCC。 43.路由算法有哪几大类?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答:有两大类分别为:自适应型和非自适应型路由算法。 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如网路的流量、 时延等,是根据统计资料得来的,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变; 而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值将根据当前通 信网内的各有关因素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修改。 44.常见的非自适应性路由选择算法有哪些? 扩散式、固定式、最小权数法和分支流量法。 45.简述非自适应型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的特征。 答:如网路的流量、时延等,是根据统计资料的来的,在 较长的时间内不变。 46.什么叫高斯白噪声? 答:一般把既服从高斯分布而功率谱密度又是均匀分布的 噪声称为高斯白噪声。 47.绝对调相与相对调相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a n 的相对调相就是D n 的绝对调相,即相对调相的本质就 是相对码变换后的数据序列的绝对调相 48.简述数字调相8相解调中的低通滤波器的作用。 答:作用是滤除2f c 的调制产物,其输出取样,正值判为 “1”,负值判为“0”。 49.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发送端在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码元(称为监 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数据)码元之间以 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着;接收端根据既定的规则检 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传输过程中 发现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这一关系将受 到破坏,从而使接收端可以发现传输中的错误,乃至纠 正错误。 50.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A.检错重发(ARQ),B.前向纠错(FEC),C.混合纠错 检错(HEC),D.信息反馈 51.差错控制中的错误图样是如何得到的? 答:由发送的数据序列与接收序列对应码位的模2和所得 的差错序列中就可得到错误图样。 52.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哪四 种类型? 答:A.检错重发(ARQ),B.前向纠错(FEC),C.混合纠错 检错(HEC),D.信息反馈 53.检错重发有哪几种具体形式?哪种形式效率最高? 答案:常见的3种: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选择重发。 选择重发的传输效率最高 54.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1.建立数据链路; 2.数据传输; 3.传输结束。 55.什么是网际互连?网际互连的目的? 答网际互连是指若干通信网根据一定的条件互连。它的目的 正是使一个网上的数据终端设备DTE不仅可与本网上别 的DTE通信,还可以与另一个网上的任何DTE通信,从而 实现跨网通信及资源共享。 56.时域均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是根据大多数高、中速数据传输设备的判决可靠性, 都是建立在消除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的基础上,并不要 求传输波形的所有细节都与奈氏准则所要求的理想波 形相一致,因此它利用接收波形本身来进行补偿,消除 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提高判决的可靠性。 57.简述位定时同步的作用。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2.接收端的 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的最佳 相位关系。 58.星座图上的点表示什么含义?在一定发射功率下,点 的数量与传输性能有什么关系? 答:表示相应的数据信号。星座图上的点数越多,频带利 用率越高,但抗干扰能力越差。各信号点之间的距离越 大抗误码能力越强。 59.(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有什么特点? 答:生成多项式g(x)特点是:其前面的(k-1)位都是零, 而第K位及第N位为1,即幂次大于n-k的系数为0, X n-k及X0的系数为1,而其他系数为0或为1的码多项 式。 60.数据电路由什么组成?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有什么区 别? 答: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传输线路)及其两端的数据电 路终接设备(DCE)组成。 在数据电路的两端加上传输控制器就是数据链路,注意在 课本上两端一边是传输控制器一边是通信控制器。 61.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中,滚降系数对系统特性 有什么影响? 答:滚降系数为a,a=0为没有滚降,即理想低通情况;a=1 表示最大滚降,其冲激响应的前导和后尾衰减很快,因 此,允许取样定时相位有较大的偏移。然而a越大,频 谱利用率越小,因每赫兹波特数等于 2fn/fn(1+a)=2/(1+a),所以当a=1时,每赫兹可传1Bd. 62.绝对调相和相对调相的参考相位不同? 答:绝对调相的参考相位是未调载波的相位;而相对调相 的参考相位是前一码元的载波的相位 63.为什么数字二相调相中,2DPSK比2PSK使用更加广泛? 因为在2PSK系统中接收端进行载波提取时会出现相位模 糊或倒相的情况,影响正确的想干解调,2DPSK通过差 分编码有效地克服。 64.简述2DPSK信号的解调方法。 答:根据2DPSK和2PSK信号的内在联系,只要将输入序列 变换成相对序列,然后再用相对序列去进行绝对调相, 便可得到2DPSK信号。解调的方法有两种:极性比较法, 相位比较法。 65.什么是DDN?DDN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DDN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更 确切的讲,DDN是以满足开放系统互连(OSI)数据通 信环境为基本需要,采用数字交叉连接技术和数字传输 系统,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的数字数据网; 由本地传输系统、分时复用和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 输及同步时钟供给系统和网路管理系统组成 66.写出(7,4)汉明码的监督关系式。 答:S 1 =a 6○ +a 5 ○+a 4 +a 2 ; S 2 =a 6 +a 5 +a 3 +a 1; S 3 =a 6 +a 4 +a 3 +a 这里的加号均带外圆框 67.流量控制有哪几种分级? 答案:流量控制结构分四级:段级控制、“源—目的”级控 制、“网一端”级控制和“端—端”级控制。 68.在部分响应形成系统中,为什么有误码扩散现象?如 何解决误码扩散现象? 答:因为接收时由信道噪声干扰可能导致接收判决错误, 从而可能是下一个码也发生误判,即引起误码扩散。 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发端采用预编码。 69.什么是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答:寻求一种可实现的传输系统,它允许存在一定的、受 控的符号间干扰。而在接收端可以加以消除,这样的系 统既能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又可降低 对定时取样精度的要求,这类系统称为部分响应形成系 统。 70.奇偶监督码的编码规则。 答:先将所要传输的数据码元分组,在每组数据后面附加 一位监督位使得该组码连同监督位在内的码组中的“1” 的个数为偶数(称为偶校验)或奇数(称为奇校验), 在接收端按同样的规律检查,如发现不符就说明产生了 差错,但是不能确定差错的具体位置,即不能纠错。 71.什么是速率适配?一般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速率适 配? 答:又称速度适配,类似于数据通信时分复用的码速调整, 它是把输入时分复用器的不等时的数据信号变为等时 的(具有统一脉冲长度)数据信号,而该等时数据信号 的时钟与时分复用器的时钟同步。 72.何谓全双工传输?通常有哪几种实现方法? 是在两个数据站间,可以在两个方向同时传输。通常 用四线线路实现,也可以用二线线路实现 73.最小码距与纠检错能力之间的关系式分别是什 么? 一个码组内能检测e个错码,最小码距d min >=e+1 …t个错码,最小码距d min >=2t+1 …t个错码,同时能检测e(e>t)个错码,最小码距 d min >=e+t+1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题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典型的数据终端设备()由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三部分构成。 2、数据通信系统根据处理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远程批量处理系统和分时处理系统三类。 3、如果串行传输的数据码流其速率为9600bit/s,那么8位并行数据传输线上的访问周期为()毫秒。 4、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a(t)通常是一个时间函数,它表示随机过程各个时刻数学期望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反映随机过程在时间上()的位置。 5、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其平均功率有界,自相关函数仅与()有关,而与时间的起点无关。 6、数据传输是指在()上传输数据信号。 7、若利用话路信道300HZ~3400HZ来传输4QAM信号,如α=0,则其频带利用率为()bit/s·hz。 8、通常,在纠、检错编码中引入的监督码元越多,信道的()下降亦越快。 9、若要检出三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d min应( ). 10、一个完整的DTE/DCE接口标准应包括四个特性,其中()特性规定了接口中各条信号线的用途。 11、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中,使用了10个传输控制字符,当以同步字符通信时,除了()字符允许使用外,其余9个传输控制字符都不允许在电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出现。 12、报文的报头(或标题)包括发信站地址、()地址和其它辅助控制信息等。 13、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节点都要对要转发的数据分组进行()选择。 14、根据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链路连接,实现无差错传输。 15、呼叫请求分组和呼叫接受分组传输时延之和,定义为()。 16、调制速率又称符号速率、( )、码速率( )等。 17、采用频率复用、乒乓法( )和()技术时,二线线路可实现全双工数据传输。 18、在异步传输通信中,为可靠传送一个汉字( ),采用无校验方式,停止信号长度为一个码元。那么,其传输效率为()。 19、.散弹噪声的平均值为零,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分布。 20、为了反映随机过程不同时刻之间的内在统计特性,采用()函数和相关函数R(t1,t2)。 21、通常把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称为()。 22、在2PSK输出信号中存在倒相现象,其解决方法是采用()。 23、循环码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后所得到的码组仍为它的一许用码组。 24、(7,4)汉明码能检出()个错误。 25、.DTE与DCE的界面就是OSI参考模型中()层的接口。 26、CCITT(ITU-T)V.24建议中的()接口是DTE与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接口。 27、报文交换方式的基本思想是()。 28、分组传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数据报方式,另一种是()。 29、根据OSI参考模型,()层主要实现路由选择和通信流量控制等功能。 30、目前,分组交换机都采用多微处理器()结构,它们功能或负载分担,通过总线交换信息。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三个角度:a、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 的体系。 b、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 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 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及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实践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的特有方式: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二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集中体现三实践是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普遍联系: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最后,联系具有系统性。 发展、新事物、旧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不能离开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偶然之中有必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讨论的是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传输信息。协议定义了通信的规则,以便发送者和接收者能够协调他们的活动。在物理层上,信息被转换成可以通过有线媒体(铜线或光缆)或无线媒体(无线电或红外线传输)传输的信号。高层协议则定义了传输信息的封装、流控制和在传输中被丢失或破坏信息的恢复技术。 通信协议 可以将通信协议比喻成外交大使馆中使用的外交协议。各种级别的外交官们负责处理不同类型的协议。他们与其他大使馆同等级别的外交官进行联系。同样,通信协议也有一个分层的体系结构。当两个系统交换数据时,每层中协议互相通信以处理通信的各个方面。图D-2是一个简表。 图D-2 分层网络结构示意简表 很久以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年开发了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该模型采用分层结构,把网络协议分为七个层次,由下向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模型中规定了各层的功能及其与相临层的接口。按照"开放系统OSI互连参考模型"设计和组建的网络是彼此开放和可以互连的,从而可以保证世界各地的网络连为一体。尽管OSI模型从未成为流行的标准,但是它仍用于描述协议分层。 物理层传输媒体和信号 通信系统由传输媒体和它所连接的设备组成。媒体可以是有向的或无向的。其中有向媒体是指金属电缆或光缆,而无向媒体是指无线传输。

涉及数据传输的设备可以是发送器、接收器减兼有这两种功能的设备。如果一个系统只进行传输而另一个系统只进行接收,则该链路称为单工。如果两个设备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但是,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设备进行,则这种链路称为半双工。全双工链路则允许两个系统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网络通信可以采取一对一传输、一对多或多对多传输的形式。连接两个设备的通信系统称为点对点系统。而共享系统则连接可以在同一媒体上进行传输的的很多设备(但一时间只有一个设备能进行传输)。图D-3对两种系统都进行了阐释。 图D-3 共享信息系统和点对点信息系统 与点对点系统相比,端对端链路指跨越多个链路的两个系统之间的链路。图D-3中的系统A和系统Z之间的链路就是端对端链路。 多路复用指通过单个链路发送多个传输的技术。通过多路复用技术,多个终端能共享一条高速信道,从而达到节省信道资源的目的。在TDM(时分复用)系统中,每个信道由时隙流中的周期时隙定义。在FDM(频分复用)系统中,每一个信道占用一个特定的频率。在数据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系统中,各个数据分组或信元在网络中穿行,与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类似。 模拟和数字信号 设备使用适配器(产生用于通过某些媒体传输数据的信号)被连接到传输媒体中。模拟通信系统传输的是幅值和频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这些正弦波信号频率的度量单位是每秒的周期数,或Hz(赫兹)。而数字通信系统则使用离散的高和低的电压值来表示数据信号。 带宽表示通信信道的信息传送能力。信道可以是模拟或数字的。对于数字系统,容量这个术语指它的信息传送能力,通常以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或线速表示。吞吐量是与系统规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