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1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学案 人民版必修3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1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学案 人民版必修3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1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学案 人民版必修3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1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学案 人民版必修3

第1课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一、认识史上的飞跃——牛顿力学体系

1.基础: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2.内容

(1)17世纪末,牛顿通过进一步的定量试验,得出了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又在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2)牛顿从研究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入手,综合了开普勒等人的研究,运用自己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成功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3)1687年,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初步建立。3.意义

(1)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2)它的确立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同时也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3)为人们准确计算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解释潮汐成因、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指导。

[深层点拨]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二、驱走乌云的太阳——量子力学与量子论

1.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他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中阐述了这一思想,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2.发展

(1)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将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

(2)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3)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

3.意义

(1)量子力学成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人们向物质运动的各个层面进行

深入探讨。

(2)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误区警示]量子理论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比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要晚。

三、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

1.主要内容

(1)狭义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广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2.意义

(1)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而且说明,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可能单独发生变化,其改变与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

(2)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易混易错]相对论与经典力学并不矛盾,而是对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相对论只是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

主题一近代物理学成就——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1.牛顿力学体系的特征是什么?有何局限性?

(1)特征

①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②力学体系的数学化。主要运用他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这种数学化源于自然界内在的数学关系。

(2)局限性: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之上。在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着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这种绝对的时空观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但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这说明牛顿力学体系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2.如何理解牛顿力学体系的历史地位?

(1)牛顿力学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2)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3)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完备的程度,并得到应用和验证。

(4)使科学摆脱神学束缚,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材料18世纪时,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据材料说明牛顿经典力学包括哪些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地位。

答案内容:经典力学包括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地位: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用图示法归纳近代物理学成就

主题二现代物理学成就——量子理论和相对论

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1)内涵:①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广义相对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

(2)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相对论和量子论有何巨大意义?

①相对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即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的;并提出质能转化原理,奠定了开发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②量子理论是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革命性进步;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

③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开阔人们的视野,改变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对整个人类的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

材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他所说的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1)驱走第二朵“乌云”的太阳指什么?谁提出来的?

(2)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指物理学上的量子理论。它是由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

(2)量子理论提出的意义:一是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是对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三是它们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用图示法归纳现代物理学成就

主题三近现代物理学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1)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2)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3)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2.归纳近现代物理学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是什么?

(1)牛顿力学的创立为相对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深入到微观领域和宏观宇宙世界。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材料19世纪末,物理学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放射线和电子被发现,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随着光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在光速或接近光速的运动状态下物质的研究,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物理学中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的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其一就是以太(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的不存在。这使得经典物理学赖

以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了严峻挑战。

(1)19世纪末,物理学的发展对经典物理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2)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取得的两项最重大的成就是什么?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19世纪末,物理学家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经典物理学赖以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量子理论和相对论。

发展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用图示法归纳近现代物理学的三大理论成果

1.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C.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

D.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

答案 C

解析由图片所示信息可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视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

2.“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肯定牛顿的发现( )

A.直接推动天文学的革命

B.使人类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世生活

D.促成理性与思想的自由发展

答案 D

解析牛顿的发现,使上帝失去了权利:不能指引星辰运行的路程,不能命令太阳静止,所以,促使人们用理性的眼光去认识社会。

3.“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指的是(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进化论的提出

C.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D.量子论的提出

答案 D

解析抓住“微观世界”这一题眼;结合“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这个前提,进行分析判断。A、C两项属于经典物理学成就,B项为生物学成就,均可排除,只有D项正确。4.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 )

A.否定了牛顿力学的原理

B.主要解释了宏观世界里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答案 C

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在于对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二者关系认识不清,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5.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是( )

①相对论彻底否定了牛顿力学②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③相对论将牛顿力学概括在其中④牛顿力学为相对论力学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相对论只是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时间和质量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子静止时都是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座钟无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

材料二狭义相对论认为,对于两个相互运动的参照系,处于某一参照系中的观察者会发现另一参照系中的物体的运动距离缩短了,时钟也走慢了。这两个效应都是相对的,在本参照

系中的观察者看不出这种效应。同时,这两个效应也是相互的,你看到我的尺缩钟慢,我也看到你的尺缩钟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

(2)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

答案(1)牛顿力学认为时间、空间和质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相对论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解析本题的重点在于分析材料,从理论内容上分析相对论否认了绝对时空论,从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物质运动的低速和高速两方面,理解“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理论内容和实质上理解其含义。

基础巩固

1.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

A.经典力学B.物质波理论

C.量子理论D.相对论

答案 A

解析本题以十七世纪最辉煌的科学成就为切入点,要求对不同时期自然科学理论的特征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辨别,从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的目的。B项物质波理论诞生于20世纪;C项和D项也都是在20世纪。

2.牛顿临终遗言:“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牛顿所说的“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是指( )

A.物体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

答案 A

解析牛顿遗言是对自己一生成就的谦虚总结,所以“石子”和“贝壳”应该是物体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甚至还包括他的微积分等数学成就。

3.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

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D.李四光地质力学

答案 A

解析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万有引力定律不但适用于整个太阳系,而且适用于一切天体运动和宇宙中的所有物体。结合本题资料,“标志性科学成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

4.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达尔文

C.牛顿D.爱因斯坦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相对论的内容。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5.下图展示的是台北101大楼为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一百周年的场景。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 )

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6.下列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

B.都以宏观宇宙世界为研究对象

C.相对论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D.宣告量子论诞生的是普朗克

答案 B

解析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而不是宏观世界。

能力提升

7.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科技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形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故选A。

8.爱因斯坦高度评价某一物理学成就时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证实了“自然界无跳跃”原则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宏观世界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是爱因斯坦高度对某一物理学成就的评价,故首先可以排除B项,B项是相对论。从材料“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说明“这一发现”是指量子理论,故A项正确。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87年7月5日,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直到19世纪末,人们还

是没有能走出他的光辉所照耀的范围。爱因斯坦在评论牛顿和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写道:“今天的物理学家的思想,很大程度上还是为牛顿的基本概念所左右。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牛顿——天体力学的新纪元》

材料二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彼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牛顿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这一贡献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2)为什么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广泛的途径”?

答案(1)贡献:创立牛顿力学体系。影响:促进物理学的进步与发展,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2)①相对论的建立,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②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③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学习思考】

1.(P12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什么会引起人类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提示(1)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2)适用于整个太阳系、一切天体运动以及宇宙中的所有物体。

(3)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同时也在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4)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

2.(P123)有人说,人类可以认识比已知事物更高层次上的事物,但我们永远不能认识宇宙的全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结合你了解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正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

【自我测评】

(P124)简述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影响。

提示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影响: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

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材料阅读与思考】

(P124)材料中说“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提示同意。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同时,他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对论的提出,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形成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学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编写人:沈晓钰王洪霞审核人:沈晓钰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影响。 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虽然为欧洲殖民者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辩正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物质、科技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风险意识。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课前自主预习】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要求:按学案内容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 2、简要记住以下问题:限时15分钟 1)、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归纳提高(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 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西方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东方贸易的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渴望开辟另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④强化王权的需要 ⑤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葡萄牙、西班牙,传播基督教——号召进行圣战和扩张。【问题一】开辟 新航路的必要 性和可能性 ⑥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 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 发展、地理知识的完善、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 持 (二)新航路开辟过程: 1、葡萄牙(向东)①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2、西班牙(向西)①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 ②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航海家国籍支持 国 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 牙 葡萄 牙 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 利 西班 牙 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 马 葡萄 牙 葡萄 牙 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 牙 西班 牙 1519 ~ 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对西欧: 1、引发了商业革命。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欧,为欧亚 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 二是欧洲的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转移到。 2、引发了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欧洲货币贬值,物价 上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但美洲和为 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最初欧洲殖民者只能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 (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 当时欧洲的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 品。。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美洲独有的、 【问题二】概述 迪亚士、哥伦布 开辟新航路的 史实. 【问题三】 地理大发现对 世界市场形成 的意义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二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虚假“繁荣”——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繁荣”的表现(P80①②③) 二、经济危机的爆发——虚假“繁荣”的幻灭 1.原因: ⑴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⑵具体原因: ①市场相对狭小: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都相对贫困;国民贫 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市场的虚假繁荣: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③市场上供大于求: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再生产(经济的“繁荣” 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 ④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定。 ⑶直接原因: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2.爆发 ⑴标志: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金融业) ⑵表现: 工商业 银行纷纷倒闭→人民生活 (P81第二段)农业 ⑶特点: ①范围广: 这场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世界 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②持续时间长: 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的阴影 ③破坏性大(大萧条、大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 万,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④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思考: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为何会影响整个世界?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②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着极 其重要的影响。

浅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

浅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8-04-24T10:38:28.81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作者:魏优 [导读] 在科技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魏优(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云南宣威 655400) 摘要:在科技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4-0117-0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有关历史知识中的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没有很好的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不能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汲取到真正有价值的精髓。而微课堂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凸显出来,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知识。 一、整合课堂,导入衔接 虽然微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但究其本质还是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发挥微课堂在教学中的作用,离不开传统课堂的内容。所以在设计微课堂的时候,就要注意整合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借鉴以往的教学框架,抓住历史教学的主题,将传统课堂的核心内容很好的加入到微课堂中。课堂设计在备课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有设计出相对完美的课程,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的开头,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最快拉进课堂教学中,是微课堂需要研究的一点,教师要将微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抓住学生的视线,通过动态的展示营造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之后知识的讲解进行简单铺垫。 例如在讲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节内容时,开始正式授课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古代雅典的地理环境,将尼罗河、两河流域、黄河、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发展情况作介绍和对比,在播放这些内容的时候,最好有画外音作以讲解。色彩缤纷的画面和生动的讲解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 二、注重细节,突出重点 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该将所有的知识点往深处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历史这门学科,更加需要学生抛开历史事件的表面,剖析历史事件背后所涉及的经济、政治等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在设计微课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深刻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探究历史事件,指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背后获得对现实的思考,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关于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较难用文字描述的内容,就可以采取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进行教学,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魅力,更加深刻的领悟关键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部分内容时,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手工业经济的代表作品,按纺织类、陶瓷类、冶金类等进行分类,将每一类的代表作品做成连续的介绍视频,可以配以生动有趣的画外音吸引学生的兴趣,介绍这些物品的名称,产生的年代,出现的背景等等,声音和图像的双重展示,能够让学生迅速的理解相关的内容,并掌握知识的重点。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归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和书本上准确的归纳进行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 三、教学相补,不断强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微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学相补。在微课程的运用当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备课期间,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备课,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又要努力去学懂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以往忽视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成果。在学生反馈教学意见的过程中,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历史知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除了授课的过程,在练习巩固阶段也可以借助微课程来复习知识。教师可以将习题的样式设计得丰富多样,但内涵是一致的,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使学生从不同形式的题目中把握一样的核心内涵,掌握解题的技巧,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由于微课程的教学成本小,操作简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自由进行操作,制作自己的微课程,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一节内容时,讲授完相关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而问题的展示方法要借助微课程的设计,将吴淞铁路和唐胥铁路的大致路线和周边的景象展示给学生,并将史书上的记载附在旁边,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就能按照直观的图像和文字进行思考,获得自己的感悟,感受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艰辛,培养爱国情感。 微课程的教学方式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设计方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运用。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微课程,将历史知识融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感悟历史。微课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还要继续普及,使教学实践的整体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郭宏梅.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 [2]李传绪.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2).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学习,以下就是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在本课整体设计思路上用以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对苏联领导人及苏联改革的追踪报道为线索,跟着《时代》的脚步,重新审视苏联的改革历程。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本人主要运用历史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本课采取情境创设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动政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 3. 教材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是必修(Ⅱ)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三大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因此,这三大改革也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 教学难点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本质特征 4.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结果和影响。

2015上半年高中历史优秀微课与优课征集评选活动

2015上半年高中历史优秀微课与优课征集评选活动 为了响应《东莞市微课与优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号召,为建设我市高效课堂教学特色资源,提高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我市教学教研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实施学科大资源建设计划,中学历史教研学会已从去年启动“历史学科微课、优课征集和评选活动”。活动得到各校老师的大力支持,资源库建设初具规模。2015年上半年,高中历史优秀微课与优课征集评选活动将继续深入开展,具体方案如下: 一、微课征集评选要求 “微课”是指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面向学生自主学习,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理解建构与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微型化、视频化、网络化、特色化等特点。 各高中以科组为单位,根据分配确定的题目精心设计,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教学环节,录制成时长为5—8分钟的微课视频。 1.内容要求 (1)本次微课制作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结合必修二中的62个历史概念,由教研室分配到各学校(见附件1)。 本次微课的核心目标是历史概念的突破;主要教学策略是历史细节教学。 (2)“微课”内容必须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指向明确;教学设计合理、内容相对完整、教学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和研究价值。 (3)“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微视频),同时还必须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件)、评测练习(用于学生课前预习的诊断题、课堂效果检测的练习题,或者课后学生拓展延伸的练习题)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2.视频要求 (1)拍摄设备不限(如数码单反相机、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等均可) (2)声画同步;视频图像清晰,播放时没有明显的噪点,播放流畅;音 频播放流畅,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3)视频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版权等信息。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课时跟踪训练人民版选修3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马恩河战役发生于1914年,是时间最早的大规模的战役。 答案:A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 ) 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从地域上考查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均发生在西线作战范围内,而④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 答案:B 3.宣告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的事件是( ) A.马恩河战役使两线进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 B.虽然德军攻入俄境,但俄军也攻入奥地利,双方转入持久的阵地战 C.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未达到迫使法军投降的目的 D.1915年,德军彻底打垮俄军的计划再次落空 解析:“施里芬计划”主要是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打败西线的法军和东线的俄军,但它先在西线形成持久的阵地战,后又在东线形成对峙的局面。至此,“施里芬计划”宣告破产。 答案:B 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 ) 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解析:从“绞肉机”“地狱”的字眼上来判断,战役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答案:D 5.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7课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2)市场条件:殖民地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3)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进程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2)主要成就 ①引发了纺织、冶金、采煤等生产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②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并迅速推广。 3.扩展: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知识点拨]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使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二、从工场到工厂 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4.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误区警示] 工场和工厂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标志 (1)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3.影响: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知识点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方面是指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沦为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另一方面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依赖性也空前增强,贸易往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景象。 主题一工业革命的原因及成就 1.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2)不同点:手工工场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工厂则使用机械

高中历史微课的优化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的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7-08-04T14:14:28.487Z 来源:《高等教育》2016年10月作者:黄洪章 [导读]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重点探讨微课在教学设计时应把握的策略要点,同时谈点个人的认识与反思。 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黄洪章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重点探讨微课在教学设计时应把握的策略要点,同时谈点个人的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微课;教学设计;优化 微信,微博,微课,微时代,是时下热门。“微课”之定义虽仍有争议,但是并影响实际中的微课教学。胡铁生老师说:“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1]。”以此定义,微课其实就是老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将课程重新设计开发的一种教学记录。那么,如何设计微课?如何做到微课设计的优化?本文就以《阳明心学》为例,重点探讨在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的策略要点,同时谈点个人的认识与反思。 一、微课教学的选题 以微见大,微可足道。选题是设计微课的第一步。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如若选题不当,如选题太大,或是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又或是选取显性知识等,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学不到什么实质性内容,也会耗费教师精力,做了无用功。因此,在进行微课的选题时,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要选择符合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阳明心学”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4课《宋明理学》中的部分内容。本篇课文原来包括“儒学的危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三个课题,其中尤以“阳明心学”哲理性强,思维含量极高,难以弄懂,也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同时,从学情状况看,也很适合那些年龄在 16~18岁的高中学生思辨学习。因此,将“阳明心学”设计并录制成微课,具有较高的选题价值,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播放微课视频进行对比学习,集中学习,重复学习。 二、微课教学环节的设计 主题确定后,具体内容选择哪些?应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和史料扩充的问题?一系列的设计问题摆在面前。一般来说,构成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在设计“阳明心学”时,适当参考人教版的课本,把它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既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成多个小知识点,又要为防止碎片化,要使人物及其思想更丰满些,于是把它分为“人物简介”“人物思想”“心学评价”三部分,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切入课题要迅速,因为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时或是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或是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阳明心学”微课是这样导入的:“话说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刺激了儒学的复兴。宋代名家辈出,理学兴起,明代再掀高潮,又出现了王阳明。王阳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其次,为增加微课的直观性,加深对阳明先生的理解,避免教材的呆板无趣,可增加王阳明名片:“人物简介,此心光明”。在世:1427年-1529年;朝代:中国明朝;籍贯:浙江余姚;头衔:心学大师;官职:南京兵部尚书;作品:《传习录》;事功:平定宁王之乱;镇压南赣、闽、两广盗贼(农民起义)[2]。 第三,“人物思想,阳明心学”是本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三个核心内容。但是教材只简易介绍过“阳明格竹”的故事,但其它内容却无史料介绍,学生只读课本上抽象化的理论是不能理解、领悟其中含义的。因此,这一部分的微课设计应不惜笔墨。在学习“心即理”“心外无物”思想时,若不谈“岩中花树”,便可说无从欣赏阳明心学的胜景光华,因此微课可设计成在古典音乐伴奏下,品味“岩中花树”这段经典:王守仁与友人同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3]。”为优化微课的教学效果,可在此给学生一道思考题:“这和唯物论有什么不同?” “知行合一”是阳明先生的又一重要思想。但岳麓版却无从介绍,因此可参考人教版课本,在微课视频中显现,展现微课对课文的增补功能,用于充实阳明思想,也可知微课其实不微。 “致良知”也是阳明心学的精彩之处。课本只从理论上作说明,学生并不能更感性、更直接的领会其中之义。于是,在微课中可增补史料:“阳明先生与聋哑人杨茂的对话。”先生说:你的口不能说是非,你的耳不能听是非,你的心还能知道是非否?杨茂说:知是非。先生说:如此,你的口虽不如人,你的耳朵虽不如人,可你的心还与人一般。先生又开导说:大凡人都是这样的心。此心若能存天理,就是个圣贤的心;就算口不能说,耳朵不能听,也是个不能说不能听的圣贤。心若不存天理,那就是个禽兽的心;口虽能说话,耳朵虽能听见,也只是个能说会听的禽兽[4]。 这段文字对话,如不是以微课视频配音来展现,而是用普通的教学课件来投影,就会失去微课声情并茂、亲切感人的特点。微课的特殊功能更易感知何为“良知”,何为“心灵修行的圆满”,从而加深对阳明心学“致良知”的理解。 最后,微课和其它课程一样,教学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教育。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作为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设计,在微课的最后把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心学评价,心灵智慧”。不同时代,不同立场,不同评价。微课选取古代明朝皇帝明穆宗、近代梁启超和日本东乡平八郎、当今学者杜维明、余秋雨等对阳明先生的评论,要求学生以“人人心中均有一块明月,人人心中均有一个圣人”为主题对阳明心学进行评价。 三、微课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反思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微课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更易诱发学生感知历史和思考问题。胡铁生老师说:“高度重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当前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5]。” 怎样做好微课设计的优化?首先,与传统教案或课件相比,微课选题要准确。其次,微课设计要精致,线索要鲜明,需要有合理的教学环节。没有导入、没有总结、没有互动等必备的教学环节的微课不能说是好微课。第三,时间要简短,时长不超10分钟,切入和收尾均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第三课学案

一.知识结构 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外:开放----------全方位的新格局 二.知识点导学与探究 知识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 1.背景——1976-1978年 两年徘徊时期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指出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实际上成为了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 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 。 (3)组织路线: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伟大决策: 。 3.意义:——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两大转折: ①工作重心:阶级斗争转移到 。 ②体 制: a.僵化半僵化到 。 b.封闭半封闭到 。 (2)三个标志: ①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开辟。 ②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③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探究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束缚,恢复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决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等角度思考。 探究2:党的工作重点发生过几次转移?分别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转移的? 知识点二: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改革的含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探究3:我国为什么首先在农村改革?提示:可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本国情);原有的经济体制;当时农村形势等角度思考。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1)原因: ①农业集体化后,在 ,广大农民的 收到压抑。 ②农业生产 ,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 ③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内容: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此外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探究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等同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学习,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

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测试题

第17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 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 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 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 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2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 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 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 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 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历史上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 泛性,选B。 3 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 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 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 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 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 关税壁垒严重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解析: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

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 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 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 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 D 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大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故选A。 5.1929年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价格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A.社会财富再分配,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来临 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解析:D。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29年”“牛市”,再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导火线是10月24日股价狂跌可知,D项与题意相符。 6.“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解析:B:根据题干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可知,这说明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反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故选B项。 7.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C。由“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本课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一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介绍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棉纺织工业领域里首先出现的技术发明和革新创造、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第二目“从工场到工厂”,介绍了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直接影响;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简单地介绍了工业革命从英国拓展至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作用。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技术发明与革新创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 工业革命的概念及其首先兴起于英国的原因部分相对比较抽象,而工业革命的重大革新发明则比较具体,抽象部分重在讲清楚概念,兴起于英国的原因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的扩展略讲,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可以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可以配以材料及题目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或成就,掌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 (2)通过探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

微课的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微课的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无边界教学是开放式教学的特殊表现形式,拥有广阔的外延和多元的实施手段,如走班制教学、跨学科学习、混合式学习等,被认为是不可遏制的社会化教学潮流,教育公平将不再是难以实现的梦想。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无边界课堂系统”凭借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进一步突破传统“边界”的束缚,为教学对象提供更丰富、有效、便捷的学习资源与学习途径。它突出了无边界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特色,师生可以突破时空、知识模块、学科限制,通过查看授课视频,不论是完整实录还是教学切片或微课,以交叉学习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和提高,并可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在线教学课程系统的生成,是一种新型的智慧型学习和教研模式。微课是无边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课堂实录、教学切片、电子图文、互动检测与反馈等要素整合,共同构成了无边界教学的知识内核。不与无边界教学相结合,微课就如飘零的知识碎片,有“找不到家”的感觉。同样,无边界教学也需要微课的信息化资源和课程系统的支撑,缺失了微课,无边界教学将失去更多精彩。微课与无边界教学的结合,恰好适应了各自发展的共同需求。 一、运用微课,实现教学时空无边界 高三文科班历史复习冲刺阶段,很多重难点知识需要串联精讲,但由于教师讲解速度快、连贯度高、知识容量和思维跨度大,即使学生手头有学案,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能全面理解、消化这些重难点知识。因此,总有学生课后愁眉苦脸地央求教师就某些环节单独讲解一遍,有时教师刚给一个学生讲完,没多久又来一个、再来一个……还有些学生则可能因为教师身边人满为患,无法刨根问底;也有一些学生则可能因病缺课或“不敢当面问教师”而错过了及时“弥补”的良机……如何避免教学环节的简单重复劳动,又能因材施教,从学生个体实际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是很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无边界课堂系统提供自动录制和预约录制两种录课功能,能在不干扰教学,不给教师增加任何负担,并且充分尊重教师个人意见和隐私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录制所有预期和未预期的课堂视频,录制后会自动存放在教师的个人空间。授课教师不仅可以实时在线查看自己的所有课程视频,还能对课堂实录进行在线编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