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温静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 张爱玲的女性书写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将西方现代思想及写作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学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达到了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张爱玲的创作能够在传统风韵中凸现现代个性, 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渗透出现代气息, 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立足于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派作家。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在她的小说《金锁记》中可见一斑。

被傅雷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金锁记》是备受读者关注的一篇小说。文章围绕姜公馆二奶奶曹七巧被金钱的贪欲打造的金锁围困的30 年展开情节,七巧用自己的青春, 用受尽大家庭的欺侮, 最终换取了一副沉重的金锁, 这金锁压制了她的情爱, 泯灭了她的人性。别人毁掉了她的一生, 她又变本加厉地毁掉了儿女长白、长安的一生, 最后在所有人的愤恨哀怨中孤单地死去。作家所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没落贵族的家庭日常生活, 无论是构造故事、运用语言还是设置人物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极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 而其小说的现代性也体现在《金锁记》的主题人物、艺术结构、叙述技巧的各个方面。

张爱玲的小说可以说是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 其哀歌的主旨, 不是对社会的批判, 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改造,而只是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都市背景中, 展示人们精神的堕落与不安, 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就是产生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省、批判和仇视, 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恰恰, 张爱玲就是这样表述了自己对于现代人与现代生活的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是庸俗、琐屑、无聊的, 是一种存在处境, 人生的荒诞与荒凉在《金锁记》中被诠释演绎到了极点, 不仅描写了一段苦涩的婚姻, 也描述了一个女人的疯狂。张爱玲对人性的“现代”感悟也体现在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描绘出了现代人的多重变态性格和精神困境。曹七巧就像是一头困兽, 一生都在欲望的牢狱中挣扎, 在情欲与金钱欲的交织、冲突中, 由一个曾经天真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心理扭曲的疯子, 由此反映出传统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对传统文明的巨大冲击。

在艺术表现上,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则体现的更加充分。首先从故事的结构来看,《金锁记》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三十年前, 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 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 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 比眼前的月亮大, 圆, 白; 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 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类似这样的开场白在她的小说中还有许多, 从形式上看, 类似中国旧小说的入话, 是导入故事的套语。而在张爱玲的小说里, 它的叙述功能远不止于此。古典小说的开场白常常是要交待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等内容, 而张爱玲小说的开头更主要的是要营造一种气氛, 要让我们进入她小说的氛围。在小说的结尾, 曹七巧在对往事苍凉的回忆中死去, 小说是以这样的一段文字结束全篇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 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让人回味无穷的结尾, 也引人深思, 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大团圆的结局模式。

在故事的进展中, 张爱玲还运用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使她的故事叙述得更加流畅、紧凑。最典型的是故事中对十年光阴流逝的交代“:风从窗子进来, 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 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和一幅金绿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 望久了, 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 翠竹帘子已经褪色了, 金绿山水换了一张丈夫的遗像, 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傅雷先生指出“:这是电影的手法: 空间与时间, 模模糊糊淡下去了, 又隐隐约约浮上来了。巧妙的转调技术! ”

中国传统小说往往是以情节取胜, 有动人的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稍显逊色一些, 不足之处在于很少深入到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去探究深幽细微的心理变化,而张爱玲却能够把古典叙事和现代叙述的各自优长汇于一身。她的小说有动人的故事情节, 同时在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细节处理时又注意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的心理刻画, 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呈现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可以说具有“情节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二者的长处,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时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艺术手法:

首先是叙述过程中叙述角度的转换: 由全知视角的叙述转换成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叙述, 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 人物内心状态的表现, 主要是意识的直接呈现, 是典型的“意识流”的写作方法, 这也是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金锁记》中就有一段以主人公曹七巧的视角叙述的精彩段落, 七巧熬到分家另过之后,有一天当她爱着的小叔子姜季泽专程跑来向她示爱时,“七巧低着头, 沐浴在光辉里, 细细的

音乐, 细细的喜悦……她微微抬起脸来, 季泽立在她跟前, 两手合在她扇子上, 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 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这一大段的意识流动呈现了七巧在听到她爱了大半辈子却又得不到的人向她示爱后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喜悦—惆怅—暴怒—怨恨, 酸甜苦辣如排山倒海般翻腾在主人公的心头, 最终对金钱的贪欲战胜了对爱情的渴望, 她赶跑了季泽, 彻底做了金钱的奴隶。

其次, 作品还借用现代电影蒙太奇手法来表现人物潜意识的思想活动。想着当年做姑娘时“朝禄赶着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 她就一巴掌打在钩子背上, 无数的空钩子荡过去锥他的眼睛, 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来宽的一片生猪油, 重重地向肉案一抛, 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 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的丈夫, 那没有生命的肉体……”。由记忆中死猪肉的气息跳跃到了自己现时的处境, 由现实的处境联想起过去健康自由的生活, 虽然没有一字明写曹七巧的心理活动, 但现代手法的成功运用得以让读者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 对曹七巧的悲剧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 张爱玲还通过对“意象”的精心营造来表现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 意象本是我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 也是传统诗学的核心理论, 它构成了古典诗歌的主体性特征。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使用超越了古典诗歌中意象的使用功能, 既是小说规定情境中人物活动的背景, 又是人物心理、处境及人物之间关系的隐喻和象征。在《金锁记》中“,月亮”是作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 实际上作者在其他作品中也经常用到月亮这个传统的古典意象。小说中除去开头篇尾两处为笼罩全篇渲染气氛而提到月亮之外, 全文共有五处用到了月亮的意象。它的每次出现都反映着人物的心理,象征着人物的命运。通过《金锁记》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张爱玲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学, 又利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创作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佳作, 并把五四以来就开始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

《金锁记》中曹七巧悲剧形象分析 摘要:说到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张爱玲总喜欢把爱写得“千疮百孔”,充满着缺憾与苍凉的味道。《金锁记》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风靡一时的传奇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尤其是小说中曹七巧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审美度,真实而完整地展现了一个身心健康的女性如何一步步酿成无可挽回的性格悲剧。曹七巧性格悲剧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曹七巧性格悲剧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的,本文就曹七巧形成悲剧形象的成因以及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悲剧形象

引言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有着种种人生悲剧命运的女性文学形象,反映着封建残余思想泛滥的年代中人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在她的众多女性女性文学作品中,《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女性悲剧命运的典型的。夏志清称赞它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顺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隧道回望,曹七巧的悲剧形象依然鲜明生动,血肉丰满,具有怪而不诞的生命力。张爱玲以其特有的苍凉笔法,及一种近乎冰冷的语调,展现了曹七巧如何从一个单纯要强的年轻姑娘演变成带着黄金枷锁舞蹈的女疯子,客观地剖析曹七巧灵魂蜕变的过程,以及黄金枷锁对人类灵魂的腐蚀与束缚。本文将从历史因由、性别悲剧、爱的缺失、性压抑导致的畸变心理、社会因素来深入剖析曹七巧的悲剧形象。同时,还写了曹七巧这个人物的悲剧形象在当时是如何表现和演绎的。我们将从《金锁记》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七巧这类女性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剧。 一、悲剧形象的体现 曹七巧是开麻油店的女儿,嫁到虽然败落但世代书香、出侯入相的姜家,门不当户不对,地位低人一等。虽然做正头奶奶,依旧弥补不了出身的低微。按说,这样知书达理的人家,兄弟姐妹之间不会互相贬损、倾轧,小说中也没有明显暗示。只是,七巧因为自小站柜台,与市井无赖打混惯了,通体不免透得鄙俗气味,时不常在叔伯妯娌姑嫂婆媳乃至下人间说些不中听又不得分寸的村话;因为她多疑善妒的性格;因为她进入大家庭的自卑;还因为丈夫情形(落地即患软骨症),难免受人欺负,“自己也知道这一屋子的人都瞧不起她,”敏感放泼,处处使性争强。终于慢慢滑向悲剧的深渊。让我们悲伤的是,七巧这般做了之后,全以为自己是出于一片好心(她曾劝老太太在兵荒马乱年月的,“等打完了仗,指不定要十年八年呢!”赶着为三少爷完婚,“偏赶着革命党造反”,三奶奶“嘴里不言语,心里岂有不气的?”又因为看到小姑云泽瘦了,以为害了相思,劝老太太早些为其完婚,气得云妹妹“捧着脸呜呜哭起来。”“她自己以为她是特别体贴云妹妹呢!”)。就像冥顽不化的野兽,或者落在愚昧中的生灵,没有谁开化点

试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张爱玲笔下有着无数充满个性色彩的意象。在《金锁记》中,象征女性命运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点染出人物的命运和心理。此外,华美的语言、出色的人物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比喻、通感也在其小说中如鱼得水。《金锁记》的语言技巧就是非常高妙的。 关键词:意象;语言;心理 《金锁记》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傅雷称为“张女士至目前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①张爱玲以过人的写作技巧与想象力、洞察力和对生活、对人性近乎残酷地剖析,把她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感悟诉诸笔端,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旨在从意象、语言、修辞、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试着对《金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力求通过分析、论述,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张爱玲的艺术风格。 一、意象 读张爱玲的小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她笔下众多的意象。在《金锁记》里就有白团扇、月亮、酸梅汤、longlong ago的调子、长安那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等众多缤纷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她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具有具体的形态,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她在进行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实践,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人所共见、俯拾皆是的,但她却能够在意象的运用上匠心独运,获得了超越意象本身的意义内涵,使作品中的数量众多的意象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意蕴,将小说的题旨传达得更为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一)月亮意象 《金锁记》开篇便是:“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②如今,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永远沉下去了,然而半个世纪前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却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直到今天歌手品冠还唱:这月色有点张爱玲。张爱玲的月亮不会衰亡,它是她意象世界里一盏奇异的灯,又是上帝的眼睛和夜晚的太阳。今天我们打开《金锁记》惊喜于其中竟流淌着一条动人的月亮河。在这里月亮统领全部的其余意象,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言简意赅,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刻。 作品开头一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③这段文字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傅雷曾认为是“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④“这一段引子,不但明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心理的观察那么的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⑤以后月亮这个意象又多次出现。

女性视角下读张爱玲《金锁记》讲义

女性视角下读张爱玲《金锁记》讲义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七巧出身平民,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在小说不断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苍凉的寂寞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如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象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儿媳眼里的太阳。月圆月缺,正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一)贫与富 作品的舞台为辛亥革命后1910年到40年代的上海租界姜公馆。姜老太爷曾为清朝高官,现已去世,公馆里住着老太太和三个儿子全家及佣人们。一大家子全靠遗产生活。二儿子是“软骨症”(骨结核)患者,终生卧床,在故事中始终未露面。女主角曹七巧是这个“软骨症”二爷的妻子。故事从七巧成亲五年后开始,七巧和丈夫之间,生有一子一女,曾为麻油店的招牌姑娘的七巧被老太太扶为正房,成了姜家的二奶奶。 这里,请注意作者虚构的这一细节,特别是病名“软骨症”。丧失行动能力,仅残存着繁殖功能的这块“没有生命的肉体”隐喻着政治上被去势的清朝遗臣姜家——在政治舞台上失去权力,依靠权力所获得的遗产金钱苟延残喘,如同一堆没有骨头正在腐烂的肉。姜家用金钱弥补二儿子的身体的残缺,与麻油店主人、曹家的家长曹大年缔结契约,得到其妹——健康的姑娘曹七巧。这一构架将以父权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婚姻”的话语转变为具体形象,结婚只是保证“家”的“种”延续的手段。姜二爷和曹七巧的婚姻把这种观念推向极端—当事者之间非但无“情”无“爱”,甚至无“性”而生殖。 (二)身体与法 如果说姜家的二爷是一块“没有生命的肉体”,三爷季泽则是一具“行尸走肉”。尽管有健康的身体,却东游西荡,不务正业,终日沉溺于鸦片、酒精、捧戏子、玩女人。这个花花公子是关在姜宅的七巧能接触到的唯一男人,也是姜家唯一愿意答理七巧的人。七巧和姜季泽之间的纠葛是文本的“心脏”。 两人第一次交锋,会话围绕着“身体”展开。七巧认真地规劝季泽不要一味玩乐,伤了“身体”。 “一个人,身体第一要紧,你看你二哥弄得那样儿,还像个人吗? 还能拿他当个人看?……”七巧直挺挺站了起来,用尖细的声音逼出两句话道“你去挨着你二哥坐坐”……她试着在季泽身边坐下,……她将手贴在他腿上,道:“你碰过他的肉没有?是软的、重的,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张馨丹 学号:080101302052 指导教师:胡雪燕 教师职称:副ⅹⅹ 填写日期:2011年11月20日

摘要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作品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原是乡下一家开麻油人家的女儿,哥嫂为了贪图钱财,把她送到上海的富宦之家作了一个残疾人的二奶奶。后来她生一儿一女,儿子叫长白,女儿叫长安。由于长期的心理扭曲,导致她女儿的生活也受她影响而扭曲起来。她还去捣乱儿子的生活,让她的儿媳芝寿也心存怨念。 关键词:曹七巧;长安;芝寿;

Abstract " The golden cangue" is the typical work of Zhangailing’s novels.The heroine is Cao qi qiao. She is a sesame oil one’s daughter. She was took to the rich house by her brother and sister-in-law. In this house she was been a wife for a disabled. Later she gave birth to a son and a daughter. The son is called Changan. The daughter is called Changbai. As a result of long time psychological distortions, leading to her daughter’s life also be distortions. She also went to the trouble of living sons, let her daughter-in-law Zhi Shou also be done. Key words: Cao Qi Qqiao. Chang an. Shou Zhi.

张爱玲与金锁记

张爱玲与《金锁记》这个小学期,我选择了《小说与人生》这门课程,这不仅仅是出于我对小说的热爱,每一部经典的小说映射出来的人生哲理和思想也是我选择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这门课程的最后一次作业——写一篇与小说与人生相关的论文。在第二周老师给我们讲张爱玲和她的《金锁记》的时候,我就决定将结课论文的主题选为张爱玲与金锁记。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看张爱玲的文章,就像在照镜子一样,爱过之后才更加懂得了张爱玲、;读了张爱玲的小说,男人就会明白为什么女人会因为爱而变态。课后我仔细阅读了一下《金锁记》这篇小说并结合课上老师给我们讲的内容,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以女性作家的视角将人性关注的笔触延伸到了传统中国最为禁忌和敏感的地方:情爱和金钱。小说中曹七巧常年带着黄金枷锁关在与情爱隔绝的牢笼里,她是压抑的情欲和变态的金钱欲支配下的女奴。人性中的真、善、美在她身上逐步消失殆尽,丑、恶、毒成为她的本性。张爱玲以一个女性的思维和感受叙述了曹七巧的故事,将旧时代里女性的一些真实心声推到了世人面前,这与男性作家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上叙述女性的悲剧不同,与男性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也不同。张爱玲无关时代的创作使自己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将特定时代的风貌和特定时代下的人性、人的生活百态不显山、不露水地描绘了出来。张爱玲对女性心理游刃有余的把握,以及她用女人的眼光对男性的打量,使她触碰到了血淋淋的现实人性。 读完《金锁记》后我的心情始终是沉重的。白家在外面看来是个富贵门第,实则正如七巧所言,里面是空了,已经腐朽了。这是封建社会尾巴下的一幅缩略图,有旧式的人物新式的思想,在这个风云骤变的社会转折的特殊时期,每个人似乎都成了旧社会的牺牲者,但我最同情的是姜长安,她想挣扎,而且也努力地挣扎过,但是由于她的懦弱,她的挣扎不够彻底,所以照例像七巧和其他的人物一样沉入昏沉的没有光的所在里去了。 七巧是个悲剧的人物,她嫁入姜家是为了他们的家产,那时她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因为姜家的家产是七巧生命的最大赌注,她舍掉了姜季泽的诱惑的爱情,这爱情对于七巧来说是生命中不多的闪光的甜美的记忆之一,她固然痛心,但她不至于昏了头,她最终还是保住了拿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赢得的胜利品。所以,在这里,无论谁只要对她的胜利果实有所觊觎,她都会像发了疯的狗一样冲上去撕咬来保护她的果实。七巧的理智是一步一步丧失的,这个黄金锁锁住了她,她也用这枷锁的棱角伤害了几个无辜亲人。最后,张爱玲对七巧的描写分外到位,七巧将腕上的玉镯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居然一直推到了她的腋下。人的眼睛只盯着某种物质或利益,他的神经是高度紧张的,就像狮子对于自己刚产的幼崽,总是对外界充满敌意,那么,七巧的儿女以外的人都成了敌人,包括她的亲侄子。七巧是个典型的中下阶层的小人物,她不得不充当了封建社会的受害者。 姜长白是七巧的希望,张爱玲倒是对他刻画不多,他并不是一个十分特别的人物,姜季泽和长白是一类人。在此,我认为芝寿是一个十分无辜而且可怜的人。她自从新婚之夜起便被婆婆看作一个来抢夺家产的人,被婆婆和丈夫折磨蹂躏的人,精神与肉体都受到无情地摧残。在这一个黑暗而无希望的、不正常的家庭中,她从来的第一刻便注定了要以悲剧结束。做丫头的绢儿好容易当了姨奶奶,寿芝死后还扶了正,可是她也被这个暗沉沉、神经不正常的家庭杀死了。长安本来有过一个闪光的可待憧憬的美好未来,有过两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第一个是上学堂,第二个是童世舫给的,如果她再勇敢些,她的命运就会有所改变,但是七巧硬生生把长安的希望的烛光掐灭了。 对于曹七巧我怒骂不得,曹七巧是可怜的,但曹七巧更是可悲的,她在自己为自己铸造的“金琐”里痛苦的生活着。但令我十分气愤的是,曹七巧为什么好要用“金琐”把姜长白、

张爱玲金锁记读书心得例文五篇

张爱玲金锁记读书心得例文五篇 《金锁记》写出了人性的扭曲与变态,颠覆母爱,解构母亲深化。由于曹七巧在 畸形的夫妻关系禁锢下从未享受过生命的真正快乐,长期的压抑刺激了她的心理,满 腹怨气变成尖刻的歹毒,不择对象。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张爱玲金锁记读书心得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张爱玲金锁记读书心得例文一 张爱玲擅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 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 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 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 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 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 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在文 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 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 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 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 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 巧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接着作者便 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 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金锁记》评析

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评价“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剧形象。她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笔触,刻画一些旧女性形象,她们总是浸透着太多的不幸,从上层的太太小姐到下层的丫头佣人,从新派的知识女性到封建的旧时女子。这些女性生活在一个琐碎的物质世界中,常常处于封建制度和西方文明的侵蚀之间,为了金钱、欲望,虚荣而近乎疯狂。她们各有各的特点,惟一的共性就是生活在男权主义、家庭主义的笼罩之下,受压迫与虐待的地位始终得不到改变。张爱玲的悲剧性创作意识铸就的女性悲剧人生。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这样一部令人叹息的悲剧作品。七巧的青春、爱情和对生活抱有的一切积极美好的幻想因为父权社会的畸形婚姻、畸形经济、畸形家族而被一点点无情的消磨和撕碎。便只剩下最赤裸裸的畸形的人性。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生出无数畸形的女人。因为女人是水,天生脆弱。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是这些女性的典型。她作为封建社会下层出身的女子,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哥嫂为了得到金钱,逼迫她嫁进豪门、攀附权贵。这个无实质的婚姻和勾心斗角的封建家庭牢笼,把她生命中的情感都葬送了,造成了她的心理变态,最后沦为金钱的奴隶。这种变态的心理让她认为,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她探听儿子房事,逼得儿媳自杀,破坏女儿恋情,子女的幸福被她一一扼杀。《金锁记》通过对衰败旧家庭的描绘,把封建家庭对女性的毒害在曹七巧身上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小说末尾作者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句带有时间延续性的话语,说明了曹七巧是当时婚姻制度摧残下的女性典型,而这样的不幸女子、不幸婚姻还将继续延续。由此可见,在“存天理,灭人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女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自由,没有地位,永远为男性附庸品。 在《金锁记》当中,曹七巧的女儿姜长安也深受封建家长制毒害。傅雷指出:“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姜长安作为一个被家长制“训练有素”的女性典型,在曹七巧的变态心理的管制下,她无法追求自己的爱情、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接受曹七巧对她幸福的毁坏,成了家长制的牺牲品。在长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家庭女子的脆弱是普遍的,家长制让她们只有默默无闻地去承受与担待。姜长安的人物塑造是张爱玲对封建意识和封建家庭毒害女性更有力的批判。

浅谈张爱玲_金锁记资料全

《金锁记》中七巧悲剧形象分析 摘要:说到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爱玲总喜欢把爱写得“千疮百孔”,充满着缺憾与苍凉的味道。《金锁记》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风靡一时的传奇女作家爱玲的代表作。尤其是小说中七巧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审美度,真实而完整地展现了一个身心健康的女性如何一步步酿成无可挽回的性格悲剧。七巧性格悲剧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七巧性格悲剧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的,本文就七巧形成悲剧形象的成因以及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爱玲;金锁记;七巧;悲剧形象

引言 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有着种种人生悲剧命运的女性文学形象,反映着封建残余思想泛滥的年代中人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在她的众多女性女性文学作品中,《金锁记》是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女性悲剧命运的典型的。夏志清称赞它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顺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隧道回望,七巧的悲剧形象依然鲜明生动,血肉丰满,具有怪而不诞的生命力。爱玲以其特有的苍凉笔法,及一种近乎冰冷的语调,展现了七巧如何从一个单纯要强的年轻姑娘演变成带着黄金枷锁舞蹈的女疯子,客观地剖析七巧灵魂蜕变的过程,以及黄金枷锁对人类灵魂的腐蚀与束缚。本文将从历史因由、性别悲剧、爱的缺失、性压抑导致的畸变心理、社会因素来深入剖析七巧的悲剧形象。同时,还写了七巧这个人物的悲剧形象在当时是如何表现和演绎的。我们将从《金锁记》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七巧这类女性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剧。 一、悲剧形象的体现 七巧是开麻油店的女儿,嫁到虽然败落但世代书香、出侯入相的家,门不当户不对,地位低人一等。虽然做正头奶奶,依旧弥补不了出身的低微。按说,这样知书达理的人家,兄弟姐妹之间不会互相贬损、倾轧,小说中也没有明显暗示。只是,七巧因为自小站柜台,与市井无赖打混惯了,通体不免透得鄙俗气味,时不常在叔伯妯娌姑嫂婆媳乃至下人间说些不中听又不得分寸的村话;因为她多疑善妒的性格;因为她进入大家庭的自卑;还因为丈夫情形(落地即患软骨症),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金锁记读后感8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篇一张爱玲《金锁记》1000字读后感】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比如人物描写方面。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在两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后冷言闲语,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语,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铺垫之后,七巧终于出场,一开始就写她因为替二小姐云泽作媒,气得二小姐哭,三言两语之下,完全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七巧的独立个性,还把姜府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代得相当清楚。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侧面描写,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关系、人物形象交代得非常圆满清楚,张爱玲生花妙笔,让我赞叹。其实这种侧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说中应用得很广。最妙一笔是在后面,当写到七巧约准女婿童世舫见面,要拆散他们,在童的眼中,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而小说在写七巧老年的时候,一处都没有正面去刻画七巧的形象,而到最后才借旁人的眼睛点出,妙笔如斯,再次叹服。 其外,小说跨度三十年,写人物和事情的变迁,《金锁记》里面用的方法更是奇妙。比如小说最后,七巧把手上的镯子往手臂上推,那镯子在年轻圆润的时候是丝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尽灯枯,镯子能一直推上腋窝,这金镯子好比一把枷锁,三十年的压抑和苍凉无奈,就在这一推之间,纤毫毕现,实在是点睛之笔!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在文章的 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 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 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再由大 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张爱玲擅 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 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 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 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 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 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 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 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 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 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金锁记》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的。小说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 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嫁到 姜公馆这样的公侯之家,是因为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钱。但嫁 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环的蔑视和冷落,得不到起码 的尊重。她心里喜欢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却是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于是本来要强、泼 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让着她,是 因为向她要东西。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 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年少 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 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 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 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接着作者便展现 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 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比如人物描写方面。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

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主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316325491.html, 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主题 作者:马孝腾 来源:《大观》2015年第01期 摘要:女性主题、家庭主题以及婚恋主题。张爱玲从女性主体曹七巧入手,通过对她的悲剧式人生的描述将婚恋主题的“金钱婚姻”、家庭主题的“亲人间自私自利”、女性主体的“反抗 精神”融入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主题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著作之一,本论文以其为研究对象,进行张爱玲小说的主题研究,掌握作者小说主题分类,体味作者小说主题设定的用意,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接着,通过对《金锁记》主题设定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平铺直叙地将七巧的悲剧经历的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别样的技巧在文中,只是由着“月”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七巧的故事,似乎是她的故事,也又似乎是现实中很多人的故事,读来莫不让人动容。 同时,以《金锁记》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女性主题 《金锁记》所彰显的女性主题,主要是提倡女性权利以及女性思想的重视和理解,“从女性本体入手,展露和剖视女性生存状态及其深层意识中的传统印痕,是特别现实张爱玲穿凿的人性深度之处。”[2]这在《金锁记》中是通过曹七巧的人生悲剧来突显的。 首先,七巧的蜕变过程来源于身边的压力,也同样来源于自身对自己地位的抗争,她用尽手段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勾引小叔子满足自己的情欲、拉着儿女抽鸦片希望留住儿子、爱恋儿子而迫害儿媳、嫉妒女儿幸福而破坏她的婚姻……这种恐怖的“以物换物”心态让七巧将自己的悲剧命运绵延到了她儿子女儿这一代身上,造成了两代人的悲剧。在小说中,七巧后来对于权力、尊严、地位和欲望的极端追逐,表现出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抗争,虽然颇具残忍但却实实在在。 同时,曹七巧这个“疯女人”把别人给她的屈辱和残害转移到儿女身上的缓慢毁灭过程,也表明张爱玲对男权社会的控诉,男人可以肆无忌惮地伤害女人,可是女人只能变态地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离自己最亲的人身上。作为母亲,七巧是一个极端,以极端的方式表达着自己。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我认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 《金锁记》描绘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作者利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如此短的篇幅内充分展示了女主人公的风雨人生。 七巧的形象是《金锁记》的核心,一个充满病态且心灵扭曲的魔妇形象。七巧曾经是活泼开朗的姑娘,张爱玲描绘到: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 她曾经也渴望正常的爱,可是她嫁给了一个病人,她用近乎变态的眼光怀疑着一切:她挑逗又怀疑季泽,她怀疑曹春熹与长安纯真的表兄妹情谊,在她眼里所有男女关系都是别有用心的、都是肮脏的。 七巧是一个变态的母亲,她这辈子得不到幸福,长安也休想得到,所以长安成为了她的傀儡,成为她的复制品,走她的旧路,一条没有爱,只有怨的路。 七巧是一个变态的婆婆。她生命就只有儿子长白这一个男人。儿子娶了媳妇,七巧内心纠结起来,害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她要与

媳妇争夺这个男人,让夫妻俩分房,剥夺媳妇初为人妻的喜悦,让媳妇独守空房。还有,她探听长白他们夫妻俩的闺中秘事,并以此为乐,满足她低级趣味。 为了进一步套牢两个子女,她相继让子女沾上鸦片。七巧成功了,她破坏了至亲至爱们的幸福。她相继逼死了媳妇寿芝、姨太太绢姑娘。一对子女将永远陪伴着她,直至终老。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制的枷锁,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大家都恨她,连她也恨自己,不禁悲从中来。是谁把她推向如此境地? 首先,七巧是因为钱才无奈嫁到姜家的,具有极强的金钱情节。所以她认为,人都是靠不住的,眼里只有钱,为了得到金钱,她不惜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小说题名《金锁记》,这个金锁,就是存在七巧骨髓深处的黄金枷锁,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在不断寻求发泄与报复的过程中,她变得越来越自私、乖戾、刻毒、残忍。 其次,七巧缺乏爱情缺少性,情欲的不满足使七巧性格孤癖,行为怪异。情欲把她缠得死死的,越缠越紧,扼杀了人性。这从他对待儿子、女儿的婚姻可以得到充足论证:我得不到的,我看着你们得到,我会更压抑,所以你们也别想得到。 第三,七巧有严重的“恋子嫉女”情结。儿子结婚了,她害怕失去儿子,不愿看到儿子和儿媳恩爱,就想方设法,不惜采用任何卑劣的手段拆开他们,让儿子回到自己身边。引儿子抽鸦片烟,为儿子纳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温静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 张爱玲的女性书写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将西方现代思想及写作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学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达到了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张爱玲的创作能够在传统风韵中凸现现代个性, 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渗透出现代气息, 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立足于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派作家。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在她的小说《金锁记》中可见一斑。 被傅雷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金锁记》是备受读者关注的一篇小说。文章围绕姜公馆二奶奶曹七巧被金钱的贪欲打造的金锁围困的30 年展开情节,七巧用自己的青春, 用受尽大家庭的欺侮, 最终换取了一副沉重的金锁, 这金锁压制了她的情爱, 泯灭了她的人性。别人毁掉了她的一生, 她又变本加厉地毁掉了儿女长白、长安的一生, 最后在所有人的愤恨哀怨中孤单地死去。作家所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没落贵族的家庭日常生活, 无论是构造故事、运用语言还是设置人物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极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 而其小说的现代性也体现在《金锁记》的主题人物、艺术结构、叙述技巧的各个方面。 张爱玲的小说可以说是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 其哀歌的主旨, 不是对社会的批判, 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改造,而只是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都市背景中, 展示人们精神的堕落与不安, 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就是产生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省、批判和仇视, 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恰恰, 张爱玲就是这样表述了自己对于现代人与现代生活的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是庸俗、琐屑、无聊的, 是一种存在处境, 人生的荒诞与荒凉在《金锁记》中被诠释演绎到了极点, 不仅描写了一段苦涩的婚姻, 也描述了一个女人的疯狂。张爱玲对人性的“现代”感悟也体现在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描绘出了现代人的多重变态性格和精神困境。曹七巧就像是一头困兽, 一生都在欲望的牢狱中挣扎, 在情欲与金钱欲的交织、冲突中, 由一个曾经天真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心理扭曲的疯子, 由此反映出传统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对传统文明的巨大冲击。

金锁记文献综述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综述和我的研究题目.研究框架 103班10011172 高炳丽 一、《金锁记》研究综述 随着人们研究视角的扩大和研究氛围的变化,张爱玲以及她的文学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重新的审视与评价,关于张爱玲以及她的小说《金锁记》人们已经进行了相当充分的研究。整理、了解历来人们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对于重新的认识和评价《金锁记》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爱玲的《金锁记》在1943年11月首次发表在上海《杂志》月刊第12卷2期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1944年上海杂志社出版。 (一)最早的研究以及其他著名作家、人士的评论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那篇写于1944年4月7日、发表于同年5月上海《万象》第3卷第11期的雄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署名“迅雨”),是对于《金锁记》的最早的具有分量的评论。他主要的观点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在结构、节奏、色彩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他说“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1]他从新文学文坛过于注重“主义”的论战,而缺乏“深刻的人生真实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等弊病出发,详尽、系统的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作品。他主要从作者的心理分析方法、节略法的运用以及作者的风格来体现作者在《金锁记》这个小说上的成就。 有一些著名的作家、著名人士对《金锁记》做过评论,比如严加炎说《金锁记》把主人公的心理写得很复杂、深刻和透彻,把悲剧写得细致入微而又震撼人心。他说“把主人公心理写得如此复杂、深刻和透彻,把人类悲剧的后果写得如此细致入微,而又如此震撼人心的,却只有张爱玲的《金锁记》。”[2] 一是细细分析曹七巧在小说中那种自己得不到幸福也不让儿女得到幸福的变态心理,以及她所说的那些刀子似的在他人的心灵上能划出伤痕的话语,以此来体现张爱玲在小说两性心理刻画上的前所未有的深刻性;二是细细分析《金锁记》中的那些鲜

张爱玲金锁记

论张爱玲金锁记女性悲剧意识 一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的形成 张爱玲终其一生都是封闭、孤独的。虽出生于名门贵族,但从小就过着孤寂而凄凉的生活;曾在上海名噪一时,却又遭遇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晚年独居海外,杜门谢客直至在故乡的中秋月明之夜客死他乡。透过热闹、凡俗的生活,她看到的是现实世界的风雨飘摇,情感世界的千疮百孔,人性的自私贪婪,生命的朝不保夕,人类文明的衰败灭绝。笼罩于张爱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学观的是无法消解的悲观。沃尔波尔有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张爱玲是凭感情来领会,她把这个世界看作悲剧。因此,她的作品,一以贯穿的是“荒凉”。深究其之所以形成浓厚的悲剧意识,主要是受到这么几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1 个人经历的影响 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与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她在平平凡凡的世界中,走过的,却是极不平凡的一生。在她的身上,辉映着三个朝代的影子。从童年到少女时代,张爱玲是在父爱和母爱稀薄的时空里度过的,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敏感内省的张爱玲心灵自小就刻上落寂的阴影;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到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悲剧性生命体验使得张爱玲形成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持怀疑、否定乃至敌视态度的人格心理。这样的一种人世挑剔者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 在文化体验上,张爱玲对世界与人生的无法消解的深重的虚无与绝望予以特别的关注。她的这种态度的产生,也正是因为她自己亲身体验了这种无法消解的悲剧意识。张爱玲是否有直接的“文明的毁灭”的体验?对此最先使人想到的是她所表现的港战经验。战争经验对许多作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就本世纪的许多西方文化人来说,两次世界战争使得他们突然之间对人性与文明失去了信心。某种意义上,战争确实是文明的毁灭,至少,是文明部分的毁灭。尤其是世界性战争的发生,正说明了文明的力量不足以约束人性中的黑暗面,不能抵抗那种毁灭文明的势力。战争中个体的孤独与渺小使张爱玲生发出个体生存的危机意识,并质疑:“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张爱玲也开始怀疑人的理性,强调非理性,并致力于人性在英雄神话破灭后的自私、丑陋、苍白的刻画。 2 封建男权文化的影响 男权文化不仅严重压抑和窒息女性的生存和发展,也压抑和窒息男性的生存和发展。张爱玲从小生活在一种书香与旧僚气并融的环境,她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在政治权力层面,男权文化显示出其无所不在、君临一切、强大无比的统治力量。在文化权力层面,它的能量就多少有些削弱。其直接的标志,便是男性身处男权文化阴影之下生命个体人格的委顿和个性的消失。张爱玲写透了男权社会中男性精神的萎缩乃至精神生命的相继死亡。她笔下的男性世界是一片倒塌了的废墟,飘荡的是荒凉的人性。男权社会里崇尚的男性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等在这里不复存在。在他们的婚姻中,“谋爱”不得而转为“谋生”的女性藉以依附的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一种自古而然的理念,这里透露出张爱玲对人性无以归附的深深的绝望与对女性深重的悲悯。 3 西方文学的影响

谈《金锁记》中被张爱玲文笔所忽略的男人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谈《金锁记》中被张爱玲文笔所忽略的男人们 姓名:王龙 学校周口电大 学号:20071410170453 指导教师:梁兆民 职称:副教授 定稿日期:2008年12月6日

摘要: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是一部侧重描写女人的作品。在以家庭为背景的舞台上,女人是永远的主演,男人们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所有对于男性形象的刻画在《金锁记》里都是模糊而虚弱的,然而他们却又是一个个家庭的统治者。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他们一方面向往才子佳人般纯洁而又美丽的爱情,一方面又不得不在传统而腐朽的封建宗法制度下放弃情感上独立自主的尊严。他们一边把家庭生活桎梏得犹如黑漆漆的活棺材,把里面的女人折磨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一边却也被这些疯子一样拼命挣扎的女人抓挠的遍体鳞伤,心力交瘁。而他们自己,则最终不得不在放纵和沉沦中自毁自己。 关键词:男人家庭忽略时代沉沦 目录

绪论。。。。。。。。。。。。。。。。。。。。。。。。。。。。。。。。。。。。。。。。。。。。。。1 本论。。。。。。。。。。。。。。。。。。。。。。。。。。。。。。。。。。。。。。。。。。。。 一.金锁中形形色色的男人们。。。。。。。。。。。。。。。。。。。。。。。1 二、变革中无所适从的男人。。。。。。。。。。。。。。。。。。。。。。。。。5 三、张爱玲的弱男情结。。。。。。。。。。。。。。。。。。。。。。。。。。。。6 结论。。。。。。。。。。。。。。。。。。。。。。。。。。。。。。。。。。。。。。。。。。。。。。7 参考文献。。。。。。。。。。。。。。。。。。。。。。。。。。。。。。。。。。。。。。。。。。。。。7 谈《金锁记》中被张爱玲文笔所忽略的男人们 王龙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暮落的世家望族姜家为背景展开,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一生命运的跌宕起伏的描写揭示主题。出身贫贱的“麻油西施”曹七巧原本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大姑娘,她有着和同龄人一样快乐健康的生活。但在世俗与命运的捉弄下,她却阴差阳错地嫁入姜家的豪门大院。在畸型的婚姻生活和腐朽的封建宗族礼法的迫害下,她逐渐丧失了正常的人性与爱,转而变本加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000字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金锁记》是描写人性扭曲、人格变态最出色的作品。张爱玲出色地展示了曹七巧从一个健康单纯的姑娘变成一个丧失人性、为金钱所困的变态的疯子的过程。 曹七巧原是麻油商的女儿,有几分姿色,风流泼辣,敢在街上与卖肉的朝禄调情。虽是个平民阶层的女子,生活清苦,但也有自己的幸福。命运之神却把她推给了姜家,嫁给一个富家小姐不肯要的活死人一样的残废公子。七巧不但失去了爱情,而且在门第森严的大家庭中受到歧视,连丫头也鄙视她。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曹七巧可能会当一个身份低贱的姨太太。如果是这样的身份,她也不至于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她的正常欲望也不会压抑得这样厉害,或者她忍受不了寂寞可以一走了之。可是张爱玲不这样安排曹七巧的命运,她抬高了曹七巧的身份地位,让她做了堂堂正正的姜家二少奶奶,让她有了一双弱小的儿女,这使七巧压抑已久的对幸福人生的渴望重新抬头,在这种正常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她的黄金欲开始变相膨胀,终至人性彻底迷失。 如果说地位的提高使曹七巧的黄金欲被激发出来的话,那么小叔子姜季泽的出现使她干涸、麻木的心灵开始复苏,燃起了她内心深处熄灭已久的熊熊之火。可是这种爱情是注定不会被人们接受的,姜季

泽对她若即若离,严于叔嫂之防,玩起了捉迷藏式的爱情游戏。七巧亦不肯亲自毁掉自己苦苦煎熬得到的一切,两人在各自的堡垒中相互对峙着,谁也不肯先越出雷池半步。经过十年漫长的痛苦历程,婆婆和丈夫都死了,七巧的苦难终于熬到了头,她分到了家产,搬出姜府自立门户。 “这些年,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这以后就不同了。”可是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七巧也没有如她所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曹七巧爱情逐渐麻木、热情日渐消退时,当年冷淡七巧的季泽上门来向她倾诉爱情了,七巧心中的喜悦和甜蜜自无法言喻。张爱玲极其敏锐、细腻地刻画了这一微妙的心理活动。“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是这种喜悦也仅仅维持了短短的一刹那。当季泽向她提出借钱的要求时,她立刻转而愤怒了。此时七巧心中直觉的念头就是:“他想她的钱——她卖掉一生换来的几个钱。”她的爱情梦瞬间化为灰烬,她认为什么都是假的,包括爱情,只有钱才是真的。在七巧的现实中,什么都是抓不住的,只有钱可以让她实实在在地抓在手里,为她所有。如果说对爱情的渴望是七巧正常人性的表现,那么泯灭了那点爱,她便彻底套上了黄金的枷锁,变成了地道的疯子。更为不幸的是,她还是人母、是婆婆,她的疯狂不仅使自己走向了毁灭,并且还将身边的亲人拉来做陪葬。“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