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1〕5号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委〔2010〕64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全省上下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实施两轮“811”环境保护行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全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但是,由于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区域、行业环境安全隐患仍较为突出,环境问题依然是影响群众健康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是防范和化解各类环境风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确保我省环境安全。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核心,着力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监测监控保障、环保基础设施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环境执法与应急保障、环境信息保障、环境科技支撑等六大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环境执法监管能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环境信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全国领先,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三、建设环境监测监控保障体系

(一)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加快形成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现代化环境监测体系。完善饮用水源地安全预警体系,加强重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生物(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和供水水库水源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强化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推进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有机毒物分析标准,建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完善放射性废物库运作机制。加快构建农业土壤监测评价体系,建设重要食品基地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到2012年,新建81个县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到2015年,全面建成县以上饮用水源地、县(市)交接断面和重要敏感水域水质自动监测站,以及杭嘉湖、宁波、温黄、温瑞平原和金衢盆地地下水监测站网,建立全省水土

保持监测、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地下水资源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逐步完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建成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市两级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二)加强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落实监控工作人员、经费和场地、设备。加强对自动监控设施的运维和巡检,充分发挥设施效用。加快实施监控平台升级改造和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监控站点联网,加快形成完整的污染源监控和管理网络,提高实时监控能力。深入研究和挖掘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预警功能,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方位联合预警体系。建立固废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到2012年,初步形成主要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监控体系。到2015年,初步形成污染源立体自动监控体系。

(三)建立健全核与辐射安全保障体系。开展“放心放射源”、“和谐绿色电磁”、“常备核应急与辐射”活动,强化核与辐射安全评审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在各县(市、区)设立陆地辐射省控点,在各设区市设立电磁环境质量省控点,建立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在线监控与预警网络,加强对核电基地、核电厂流出物的监督、监测。充分发挥我省辐射环境安全监测重点实验室作用,大力发展辐射防护产业。到2012年,建成核事故场外应急、辐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成秦山核电基地放射性流出物在线监督监测系统,完成放射性矿污染综合整治。到2015年,建成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三门核应急指挥中心、三门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连续监测系统和流出物监督监测系统、福建宁德核电厂外围浙江境内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系统。

(四)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和灾害预警体系。加强气象、海洋环境、地质灾害和生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系统协调和信息共享。到2015年,基本建成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大灾害预警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大气成分、酸雨等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建设。到2015年,建成比较完整的气象大气环境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到2015年,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浙南、浙北海洋环境应急监测中心,建成布局合理的全省海洋生态环境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典型生态系统跟踪监测试点,提升生物(生态)监测能力,加强生态系统预警监测。

(五)加强环境常规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加强特征污染因子监测研究和自动监测数据量值溯源研究,提高监测实验室监测分析综合能力。加快推进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落实人、财、物保障,夯实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到2015年,全省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建设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

四、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工程体系

(一)加强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降低重点行业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强度,实施一批重点减排工程。重点抓好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医药、电镀等行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继续推进新建电厂、热电厂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到2015年,新建、改建、扩建火电厂机组100%配套建设脱硫设施,配套建设脱硝设施的机组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90%以上。加快热电厂已建脱硫设施技术改造,提高脱硫效率。健全落后生产能力退出机制,加快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全面启动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技术改造。在废弃物焚烧、再生有色金属生产、炼钢、铁矿石烧结等重点排放行业全面推行二噁英削减和控制措施。到2011年6月底,重点行业所有废气排放装置配套建设高效除尘设施,确保2015年实现二噁英排放强度降低10%。

(二)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全省中心镇及太湖和钱塘江流域、水系源头地区、环境敏感地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完善配套管网。到2015年,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4000公里以上。到2012年,县城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2015年达到83%以上。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2年,8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15年全省有条件的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切实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推行城镇污水处理企业与被处理污水企业合同制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处理后尾水资源化利用,多途径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

(三)加快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推进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改造,加强垃圾填埋场环境监管和二次污染治理,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到2012年,基本完成设区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到2015年,全面完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基本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和交换系统,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积极改造工业园区配套的焚烧处置设施,切实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到2015年,形成覆盖全省的危险废物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设施体系。

(四)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到2012年,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5年达到70%以上。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分类指导,在平原、经济发达农村地区,推行“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海岛,推广“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方式。到2012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

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15年达到95%以上。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及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到2012年,全省农村改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2015年分别达到90%和78%以上。

五、建设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体系

(一)大力开展水体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水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为基础,按照水(环境)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污染物限排总量的控制要求,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对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的江河流域和平原河网地区以及水质为Ⅳ、Ⅴ类和劣Ⅴ类的重点水(环境)功能区,实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强对钱塘江、瓯江、太湖等主要流域源头地区以及饮用水源、战略性水源、地下水水源的保护,实施主要供水水库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在杭嘉湖、萧绍宁、温黄、温瑞等重点平原地区实施河道生态化整治,开展甬江、鳌江生态修复试点,实施瓯江干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加快推进湿地保护地方立法,深入实施《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到2015年,全省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加强沿海滩涂、重点港湾与重点海域生态修复,重点实施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和乐清湾等生态修复工程,启动海岛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二)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制定实施《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监管,提升其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完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及早期预警体系,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确保珍稀物种及其生境安全。在全省海域和淡水流域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增殖放流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严格控制入海排污总量,加大陆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海洋生物资源和重要港湾、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制订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和污染土壤修复使用标准,建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数据库,加强对污染耕地、污染场地、废弃矿场、垃圾填埋场的环境修复和对已搬迁污染企业原址开发利用的监管,建设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到2015年,完成台州市土壤污染修复控制项目,建成典型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工程。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生态保护,强化农田土壤重点污染区治理和修复。

(四)加强森林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着力提高重点公益林林分质量。继续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平原绿化步伐。到2012年,全省重点公益林占林业用地面积比例达40%左右,沿海基干林带基本合拢。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以上,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实施坡耕地和经济林地水土流失规模治理,大力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

环境治理与修复,重点做好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整治及复垦、复绿和景观修复工作。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时评估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到2012年,全省需治理的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2%,2015年达到95%。加强交通工程水土保持和弃土方治理,推进绿色通道建设。

六、建设环境执法与应急保障体系

(一)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案件移送、挂牌督办、后督察等环境监察执法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环保队伍建设,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开发建设项目和工业企业较集中、环保监管任务较重的县(市、区)要重点加强基层环保监察执法力量建设,在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加强保障。到2015年,省、市、县三级环境监察机构全部通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验收。

(二)加强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环境应急资金、装备、人力、技术保障,加强部门应急联动,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市、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环境应急专家库,加强环境应急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加强海洋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建设,提高海洋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各级环境监测实验室要提升装备水平,加强对生物藻种、毒素和油污的监测鉴定。重点海港和内河港口逐步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船。到2015年,依托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成比较完善的环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环境应急监测装备水平和应急指挥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加快完善环境应急制度。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责任体系和工作制度,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有效提高环境应急能力。到2012年,市、县(市、区)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全面编制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有计划地加强环境应急演习演练。

七、建设环境信息保障体系

(一)完善环境信息基础保障体系。实施《浙江省数字环保信息化规划》,依托省政府内网,建立环境信息化运维管控体系和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组织和标准制度,确保信息网络规范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到2012年,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化应用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安全管理标准。

(二)整合提升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按照监测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的要求,强化数据集成,形成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环境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控体系。到2012年,基本建成省、市两级环境信息数据中心和环境信息交换体系,实现重点污染源“一厂一档、动态管理”。大力整合环保、水利、国土资源、海洋、气象等相关领域的监测观测数据,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观测网络的信息共享,构建全省生态环境数据管理平台和信息发布系统。到2015年,开发完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信息高度集成的

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污染源管理、生态保护管理、核安全与辐射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等业务系统,建立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三)加强环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和整合以政府电子政务综合平台为依托的排污申报收费、环境信访、环境统计、网上审批等系统,积极推进“一站式”环境管理服务。加快建立环境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高环境信息服务水平。

八、建设环境科技支撑体系

(一)加大环保科研力度。全面实施《浙江省环境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和优先主题》,大力开展综合性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加大污染减排技术方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到2015年,完成饮用水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流域水污染控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一批关键技术研究;全省环境科技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在若干关键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推广环保先进适用技术。以重点行业废水和集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燃煤烟气脱硫脱硝与工艺废气处理、污染场地修复、生活垃圾和污泥处理处置等为重点,及时发布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推广一批能够解决重点环境问题的先进适用污染防治技术。大力发展环保科技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支持企业环保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环保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结合市场和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开展科研项目,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科研项目。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环保技术装备和基础装备,创建一批环保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生态工业示范基地。

(四)构建环保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省市县联动、产学研协同的环境科技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加快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环保科技创新基地、环境技术中心、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增强环保科技支撑能力。到2015年,建成5个省级以上环保重点实验室。加强环保科普工作,加快建设一批环保科普基地。加强各类环保产业、科技协会和环保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建设。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并把这项工作纳入生态省建设、“平安浙江”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各级农办、发展改革、经信、科技、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质监、安监、海洋与渔业、物价等部门要各负其责,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依法治理。加强生态环保立法,完善环境安全制度体系,坚持依法监管环境、依法保护生态、依法治理污染。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坚持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保障环境安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深入开展各类环保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加强对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和高环境风险行业的监管。加强联合执法,金融、电力、供水等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完善环境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机制,依法及时向司法机关移送环境违法案件。

(三)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区域性、流域性环境管理体制,加快构建跨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平台和环境安全协调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实行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推动环境安全保障责任的落实。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加大对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深化环境资源价格改革,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环境资源价格机制。完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价格、土地、环保、市场准入等措施,倒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逐步完善分类水价、差别电价政策,实行阶梯式水价电价、超定额用水加价和惩罚性电价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大力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电力(热力)行业烟气脱硝补助等环境经济政策。鼓励高环境风险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高防范和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公众环境安全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制度,及时发布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和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积极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环境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发布机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02-01

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制度

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制度 (试行) 为了充分发挥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以下简称门户网站)的作用,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编辑、审核、发布、更新机制,保证发布信息准确、及时、有效,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浙江省省级部门网站考评指标体系》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厅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由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厅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负责落实。 (一)由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的信息员负责相关信息报送工作。 (二)由业务部门负责相关栏目信息的编辑和审查工作,厅办公室负责文字审核工作。 (三)由厅办公室负责对信息员进行年度考核。 (四)由省教育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负责信息的上网发布工作。 - 1 -

(五)由厅办公室会各业务部门对网站信息内容进行监看,确保领导读网落到实处。 (六)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确保先审查后公开。涉密或不宜公开的信息一律不得上网。 二、门户网站公开发布信息的主要内容包含: (一)组织机构:机构概况、领导信息、岗位责任人(处室、直属单位)、工作规则等; (二)法规文件:教育法律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文件、文件解读等; (三)规划计划:重大决策、规划信息,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等; (四)教育统计: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统计数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基本情况等; (五)财政信息:部门年度预算编制、决算执行情况,政府采购、教育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经费等; (六)行政权力: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提交的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非行政许可事项的依据、程序及办理情况等; (七)人事信息:干部任免、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考等; (八)应急管理: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程序、各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 2 -

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12-97 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 过程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它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石油和化工企业在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就要求企业以主动自觉的方式从管理职能上推动健康、安全与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为实现这一目的,在企业需要一种系统的结构化的管理机制。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正是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工具。 HSE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按SY/T6276-1997标准要求建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建立体系的过程与保持体系的模式没有本质区别。HSE管理体系与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共同的管理原则,它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体系一样,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逻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信息公开

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加速社会信息化,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同时电子政务的实现可产生强劲的示范辐射作用, 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全盘信息化,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共同构成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实施,对所有政府机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精神,今后基本上要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就意味着,不仅政府要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而且公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主动要求政府公开一些需要知道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但要按照“基本内容公开,法定例外的不公开”的原则尽快向社会公开各种政府信息,而且要经常对已经公开的信息进行清理,剔除其中的虚假和错误信息,及时补充新信息和遗漏信息。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加入WTO之后的全球化趋势,公众的知情权被提得越来越多。2003年SARS来了以后,由于刚开始没有及时公开信息,公众议论纷纷,谣言满天飞,能够听到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在这样的危机事件面前,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主动公开了信息。后来的事态发展说明,这样的信息越公开,越有利于防止其后的恐慌情绪,越有利于恢复人心、稳定社会秩序。经历了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考验,政府信息公开真正走进普通公众的视野。2003年1月1日起,广州市政府开始实施《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2004年5月1日,《上海市信息公开规定》、《成都市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实施,接着,好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一系列文件方面,都指出要将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更好的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如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指出:“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为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委组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编委办关于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 知 【法规类别】纪检11804 【发文字号】浙委办[2005]55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5.08.12 【实施日期】2005.08.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 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编委办关于对省纪委 省监察厅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委办[2005]55号) 省直属各单位: 《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编委办关于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纪检监察体系,充分发挥派驻(出)机构的作用,促进我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省直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坚决推进对派驻(出)机构的统一管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单位在执行《实施意见》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省委。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8月12日 (2005年8月8日)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全面实行对派出机构统一管理”的要求和中办发[2004]12号文件精神,现就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出)机构全面实行统一管理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对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对派驻(出)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有效促进省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一)改革领导体制,将派驻(出)机构由省纪委、省监察厅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直接领导。 (二)强化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浙江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

浙江省深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5号),进一步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办事依法依规、服务便民利民、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共享开放的目标,不断深化建设集约、服务集成、数据集聚、多级联动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全面推动行政权力网上透明高效规范运行,打造网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新型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在不断完善全省统一行政权力库建设基础上,全面梳理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形成较为完整、规范的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统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行政流程优化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非涉密行政许可事项60%以上实现网上申报,完成100项以上政务服务办理“一事上门最多跑一次”改革。 至2020年,依托浙江政务服务服网实现政务服务办理“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督”,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线上办理,政府网上协同治理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和公众满意度、便捷度大幅提升。 (三)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引领。以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人民群众需要引领“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方向,将群众关注热切的领域作为工作推进重点,着力解决困扰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切实提高应用效能和群众“获得感”。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破除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不相适应的条块分割、信息壁垒、政策约束等体制机制障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变革,推动实体服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创新。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试题(标准版)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试题 (标准版) Work hard to learn and master all kinds of safety production business technical knowledg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business level, and do your job well. ( 安全试题)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试题(标准版) 一、判定(每空2分,共计40分) 1)管理体系建立不需要文件化。(W) 2)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收集不需要下发到相关部门。(W) 3)制订管理方案为控制、降低风险,保证目标实现,不需要规定完成时间、责任部门。(W) 4)4.5.1监测不包括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W) 5)协商沟通不包括内部职工向本矿提出的关于OHSAS实施过程的意见和建议。(W) 6)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T) 7)未造成伤亡或事故的事件不必进行监视。(W) 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找出问题,促进组织安全水平的提高。(W)

9)职业健康安全其职责和权限,必须以文件方式加以规定。(T) 10)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最高管理者制定的,内审可以不审查。(W) 11)实施ISO14001:2004的关键是坚持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T) 12)组织必须对每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紧急预案。(W)13)某组织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得到批准,就证明其已做到了“三同时”。(W)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T) 15)实施ISO14001:2004,并不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T)16)污染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T) 17)既然任命了管理者代表,那么出了重大事故就应由管理者代表负责。(W) 18)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称为重要环境因素。

2020年浙江省公安厅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20年浙江省公安厅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一、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机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全面推进全省公安机关重大行政决策工作的通知》,确保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公开发布机制,除依法不公开的事项外,主动公开目录所列决策事项;健全重点工作定期发布机制,释放权威信号。 二、动态调整、及时公开权责清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开展权责清单梳理,对权力事项库实行动态调整,并实时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摸清文件底数,提出保留、废止、修改意见。严格遵照执行《浙江省公安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丰富意见征集渠道和征集形式,提高社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 三、深化行政执法信息公开。 通过政府网站公开行政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途径和执法结果等信息,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双公示”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行政监管方式,指导厅属职能部门加大对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执法公开,及时公布严重违法行为、大案要案查处结果。 四、高质量实施政务服务信息公开。 依托政务服务网,全面准确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机构、常见问题、监督举报方式等信息。推广“一件事”公开办事模式,提高办事过程透明度,探索通过“浙里办”定向精准推送办事服务和证照到期、办件进度提醒信息,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实施意见,对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进行调整优化,督促基层公安机关依法做好主动公开工作。重点推进户籍管理等试点领域标准的细化落实,推动各地公安机关实现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 六、着力提升政策解读的可读性和传播力。 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读人”职责,带头开展政策解读,注重发挥专家解读作用。政策解读必须与政策文件同步关联发布,更多采用政策简明问答和事例、数据、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解读,拓宽政策解读发布渠道。试行政策施行后解读,对政策公布后出现的误解误读和质疑,针对性地开展深度解读、延伸解读。 七、及时精准回应社会关切。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处理实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 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公文处理 【发文字号】浙政办[1997]17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7.07.23 【实施日期】1997.07.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 办公厅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浙政办[1997]1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已经秘书长、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处理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做好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办文质量,促进公文处理工作

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行文规定 (一)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省政府行政规章和行政措施,请示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行文要少而精、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文牍主义。 (二)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向省政府的请示,应贯彻“党政分开”的原则。凡同时主送省委、省政府的请示,省政府办公厅需待省委办公厅批办后才予办理。如涉及党的工作,由省委、省政府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行文。 (三)行文关系应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省政府办公厅一般不受理越级的请示或报告。 (四)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请示解决的问题涉及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应用抄送形式,并先行协商。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个人,也不能同时抄送下级机关。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五)主送省政府的请示、报告(包括附件)一般报送15份。内容单一的请示件可报送5份。 二、办文规定 (一)送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的公文,统一由秘书处签收,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各部门来文,由秘书处提出拟办意见。其中需由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直接办理的来文,作为“办件”交综合处处理。 2、各地、各部门来文,不需要处理答复的“阅件”,由秘书处直接分发;需要处理答复的“办件”,交综合处处理。 (二)综合处对“办件”,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

浙江省政府购买服务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浙江省政府购买服务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目录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采购预算执行管理 .3第三章采购方式管理 .4第四章采购项目组织实施 .5第五章合同履约和验收管理 .6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4〕7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和完善服务项目政府采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37号)等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以下简称“购买主体”)向社会组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机构等社会力量(以下简称“承接主体”)购买的服务,应按本办法规定实施采购。 鼓励提供特定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与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公开、公平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竞争。 第三条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分为公共服务和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两类。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为国民增加福利、具有特定受益对象的服务。 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是指政府部门为保障自身正常运转以及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职能向社会购买的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的形式定期予以公布,并实行动态调整。 第四条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采购工作,应当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按照“方式灵活、程序简便、竞争有序、监督有力、结果评价”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对本地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 各购买主体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采购需求的制定,以及对采购活动的组织实施等进行指导和监督。 各级监察、审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对本地区政府购买服务活动的监督职责。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委督查室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关于贯彻落实浙委办[2000]95号文件情况的专题督查报告》的通知 【法规类别】11804 【发文字号】浙委办发[2002]31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2.12.25 【实施日期】2002.12.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关于贯彻落实 浙委办[2000]95号文件情况的专题督查报告》的通知 (浙委办发[2002]31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 《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关于贯彻落实浙委办[2000]95号文件情况的专题督查报告》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意见,最近,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厅字[2000]8号文件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浙江省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工作进展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的通知》(浙委办[2000]95号)精神的情况,进行了专题督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省计生协会会长许行贯同志参加了督查。 在各市先行自查的基础上,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组织省有关部门对宁波、温州、绍兴、台州4市及所辖慈溪、北仑、平阳、瓯海、上虞、绍兴、温岭、三门8县(市、区)进行了抽查。总的看,各地对这次督查十分重视,督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贯彻浙委办[2000]95号文件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自浙委办[2000]95号文件下发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文件精神,计生协会的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 1.领导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新时期计生协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把计生协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服务落实、工作条件落实。各市、县(市、区)都下发了加强计生协会工作的文件;明确了一位党委副书记分管计生协会工作,基本做到每年两次以上专题听取计生协会工作汇报;各级计生协会机构、人员、经费等得到了较好落实。今年9月,台州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或分管秘书长分别带队分四个组对各县(市、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情况进行了专题督查。两年来,各级政府都把计生协会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大了对协会工作的考核力度。温州市及所辖县(市、区)考核分值普遍从原来的40‰增加到80‰鹿城区、平阳县还提高到120‰。台州市及所辖县(市、区)考核分值普遍提

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23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体 系(正式版)

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总则 EHS管理体系是一种应用质量体系方法来管理EHS活动的过程。这种方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即规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就是通过第一个循环获取经验、吸取教训,而后将获得的经验教训用于下一个循环来改进和提高EHS管理水平。体系的关键是人和程序,即通过人和程序将公司的EHS方针、合法要求、经营策略与公司的一系列要求联结在一起,实现与公司EHS方针相符的整体EHS业绩的持续改进。另外,管理体系应含有一套程序,以便发现不符合事项的根本原因并予以解决。

EHS管理体系模式(以下简称EHS-MS模式)是帮助编制或加强EHS-MS的一种方法或模板。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必须采用这一特定的管理体系。公司可以分别依据其他现有的体系和程序,或者重点采用其中的某些部分,来组成适合自己实际的管理体系。EHS-MS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企业或设施作业的规模、复杂性等因素,可适当地增减以满足要求。 1.1 目的和目标 EHS-MS潜在的效益包括:减少伤害、事故、污染物、废物、经营成本和潜在不利因素,提高可造性、效益、信誉和可信度。在业务规划、研究及设计尽可能早的阶段,有助于把经营管理和EHS管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推动经营目标和EHS目标的统一。它着眼于整个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及提高EHS业绩和管

政府信息公开化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论文题目:政府企业信息公开化研究 姓名: 学号: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 年月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学号: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20 年月日(手填时间)

政府信息公开化研究——以沙坪坝区为例 20 年月日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到处都隐藏着导致危机的“导火线”,而每一个危机的爆发都会给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国家经济甚至国家形象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就使各级政府的危机管理成为一种常态管理。危机管理的核心是沟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危机时期,要及时、准确、充分地向公众公布信息,保障公众在危机时刻的知情权,培养公众的信息承受能力,使公众在危机面前做出理性的判断,从而避免由于不知情带来的混乱和更大的危机。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政府职能的体现,提供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化;问题;对策

目录 引言 ....................................................................................................................... - 1 - 一、沙坪坝区政府信息公开化........................................................................... - 1 - (一)调查目的及基本情况......................................................................... - 1 -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1 - 1.调查结果统计....................................................................................... - 1 - 2.问卷调查分析....................................................................................... - 2 - 二、沙坪坝区政府信息公开化存在问题........................................................... - 3 - (一)现行制度制约着危机时期地方政府信息公开................................. - 3 - (二)政府信息公开缺乏法律制度环境..................................................... - 3 - (三)政府官员和公众缺乏知情权意识..................................................... - 3 - (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机构建设不足..................................................... - 4 - (五)政府公共信息公开服务的方式和渠道过少..................................... - 4 - 三、沙坪坝区政府信息公开化途径................................................................... - 4 - (一)从思想观念上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化的重视................................. - 5 - (二)将政府信息公开化发展与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 - 5 - (三)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5 - (四)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标准..................................... - 6 - 结语 ................................................................................................................... - 6 - 主要参考文献....................................................................................................... - 7 -

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介绍

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介绍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介绍 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提高企业生命力。 二、什么是HSE管理体系 HSE是英文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HSE也就是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把健康、安全、环境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称为HSE管理体系。 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 安全是指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使生产活动在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HSE管理体系主要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 90年代至今,HSE做为一种管理体系,从管理上解决了安全、健康、环境三者的管理问题。使管理工作从事后走向事前,事故从管理的角度大大降低,HSE管理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为什么要做HSE? 1.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自身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第 2 页共 4 页

保证员工的健康,预防事故以及保护环境是本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制定了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规章制度和标准,全面落实健康、安全与环境责任制;将健康、安全与环境作为一项关键的管理要素,有机地融入到每一项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之中;将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作为关键业绩指标,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之中,使每一名员工都对健康、安全与环保负责。 2.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实现生产经营与健康安全环境协调发展,在多年形成的相关管理规定、标准以及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正在建立和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3.通过在公司各管理层次、作业现场和承包商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能给各个领域和方面提供其所需要的标准和程序,指导每位员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按照相应的标准和程序来开展工作;不断提出改善目标,审核、评价和报告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业绩;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提高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 第 3 页共 4 页

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图

xxxx有限公司 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图 EHS管理体系小组 一、功能:为了逐步使工厂环境达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由EHS管理体系小组收集各相关的资料使各项EHS小组的要求上行下效,以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政府的目的。 二、EHS管理体系小组成员 组长:吴勇安 成员:赖建显、江珍珠、张艺莉、付玉宝 吴勇安 赖建显江珍珠张艺莉付玉宝 EHS是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 本厂的环境,健康及安全管理方针: 减少噪音污染、控制废水排放、减废节能 保障健康、安全第一、减少风险 全员参与、遵守法规、预防为主、持续改进。 一、环境管理政策 1、噪音管理控制 1.1本厂施加控制的噪音源有:搬运、装卸、机动车辆等 1.2所有设备应在无异常噪音的状态下工作 1.3噪音控制标准:厂区噪音≤85dB(A) 1.4工位在重噪音(65dB以上)环境下工作应使用防护耳塞(劳动保护用品清单表) 1.5当超出噪声控制标准的工位进行改善,暂时无法改进的,对噪声区内工作人员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劳动保护用品清单表) 1.6当厂区噪声≥110dB(A)时,应立即停止生产进行整改 1.7在工厂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禁止鸣喇叭,防止产生噪声污染 1.8本厂定期在生产场所做噪声测试(噪音记录表) 2、废水控制规定 2.1厕所污水:厕所清洁员定时检查厕所内运行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清理化粪池 2.2雨水控制:生产及生活垃圾不允许露天堆放,以确保雨水不被污染 二、消防管理政策 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将可能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定期对本厂相关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以保证工厂的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消防安全管理 1.1按照国家规定,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备。 1.2组织成立消防安全小组,对工厂的消防安全问题作季度汇报上级。名单如下: 组长:吴勇安

浙江信息公开办法111题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可以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当 场提出书面申请。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A:对 B:错 2、除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外,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 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公开。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B。 A:对 B:错 3、《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B。 A:对 B:错 4、《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政府和县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 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A:对 B:错 5、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 《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执行。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A:对 B:错 6、行政机关对企业提供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A:对 B:错 7、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浙 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A:对 B:错 8、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法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不能确定是否危及社会稳定的,还应当按规定进行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A:对 B:错 9、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行政机 关应当告知申请人可以部分公开及公开部分的获取方式和途径。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A:对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 中国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6276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1997-06-27 发布1997-09-01 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Specific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原则,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T2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190112002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事故 accident 已经引起或共可能引进伤害、疾病和(或)对财产、环境或第三方造成损害的一件或一系列事件。 3、2 公司 company 直接或间接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组织(无论是经营都还是承包方)。对于由多个单位组成的集团,每个单位都可定义为一公司。 3、3 环境 environment 公司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4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effect 全部或部分地由公司的活动、产品

“互联网+政务服务”——浙江实践

16 “互联网+政务服务”——浙江实践 一陈立三 摘 要: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自身改革,合全省之力打造集行政管理二 便民服务二政务公开二数据开放二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省市县统一架构二多级联动的网上政务平台 浙江政务服 务网,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政府二透明政府二法治政府建设, 初步探索形成了 互联网+政务服务 的浙江模式三 关键词:一浙江一政务服务网一政务淘宝一 互联网+ 一 基础篇——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概况(一)建设历程 一一浙江政务服务网的诞生,源于浙江省委二省政府对信息化发展浪潮的深刻认识和打造最优的 政务生态系统 的坚定决心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将政府自身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 马前卒 二 当头炮 ,打出 四张清单一张网 组合拳,着力推动形成新的政府与市场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市场与民间的新活力三其中, 四张清单 即权力清单二责任清单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二财政专项资金管 222 陈立三,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二网络传播三? ?

理清单,是政府的履职清单二施政清单和服务清单,是依法厘清政府治 理边界,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设计; 一张网 ,即省市县统一架构二 多级联动的网上政务平台 浙江政务服务网,是 四张清单 改革落 地生根的载体,也是 互联网+政务服务 在浙江的全方位实践三依托 一张网 平台,浙江省力图打破多年来各级电子政务建设条块壁垒二诸侯割据的格局,最大限度汇聚全省政务服务资源,面向全社会打造扁平 化二一体化的网上政府,全面实现线上服务和线下改革联动,从而推动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 代化三 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三2013年底,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提出 一张网 的建设构想和总体要求,到2016年5月,已先后7次召开会议作专题研究;省委常委二常务副省长牵头推动,靠前指挥,多次协调解决推动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具体抓推进,各市二县(市二区)也同步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促二全力推进的工作氛围三据统计,参与 一张网 建设的政府组织机构(含科室二社区节点)已有一万二千余个,后台工作人员账号开设已超过10个三省政府将政务服务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列入每年的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日常督查通报机制;省委改革办二省人大办公厅二省政协也以督查二民主协商等形式,积极推动一张网建设和应用工作三 在全省各级政府和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下,经过半年的筹备建设,2014 年6月25日,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开通运行,成为全国第一个构建在云平 台上实现省市县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 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三全省3000余个行政机关和服务机构在 一张网 同台登场二开展服务,被媒体形象地比喻为 政务淘宝 三经过近两年的持续运营和不断发展,到2016年5月,政务服务网已累计实名注册用户240万,日均浏览人次在200万以上,受理 一站式 办件1200余万笔三 322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4.1总要求 公司依据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要求,策划、实施、检查、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现这些要求。体系范围是房屋建筑工程和矿山建筑工程的施工、交付、保修及相关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并形成本手册及程序。 4.2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公司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要求,执行上述“5.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规定。(见本手册第一部分“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发布令”) 4.3策划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 (1)公司编制和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用以: a)识别确定房屋建筑工程和矿山建筑工程施工、交付、保修过程及相关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中,能够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提出环境因素的清单;还要考虑新承接工程的环境因素。 b)采用多因子、法律法规、经验判断等方法,评价环境因素,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公司随承接工程的增加及时更新上述清单。 公司确保在建立、实施、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考虑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 (2)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 公司编制和实施《危险源辩识和评价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确定必要的控制措施。识别危险源和风险评价时考虑:

a)工程施工、交付、保修过程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考虑所有进入公司工作场所有人员,包括材料设备供应商、劳务、工程分包方、设备安装、试验分包方等及相关方进入公司场所的人员和访问者; 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 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e)工作场所附近,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f)由本公司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j)公司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h)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l)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k)考虑公司所有与工程施工、交付、保修和相关管理活动范围内的设施设备、施工过程、操作程序、组织设计,包括租用设备及人的能力适应性。 公司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 a)提出风险源清单,根据工程承揽情况及时更新。 b)采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法律法规、经验判断等方法,规定风险等级,确定不可承受风险清单。清单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确定,确定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公司应确保在确定控制措施时顺序考虑: 消除—改变设计,如:引人机械提升装置以消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压力、温度)。工程控制措施—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联锁装置、隔声罩等。标示、警告和(或)管理措施—安全标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