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总结

外国文学总结

外国文学总结
外国文学总结

1.结合作品,分析《唐璜》的浪漫主义特征(题材,情感表现,人物内涵)(P184-187)

题材:长篇叙事诗《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共16000余行,或可称为诗体小说,虽然因诗人早逝而未能最后完成,但它仍以深厚的思想容量和无与伦比的独特风格代表了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人物内涵:唐璜本是西班牙传说中的色鬼,恶棍,屡见于西方文学。但拜伦作了全新的处理:首先将时间往后拖了大约四百年,把14世纪的传说放在了18世纪末;其次是改造了这个人物,将其写成一个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他不属于“拜伦式英雄”,他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做作;对恋人总是倾心相与,并不朝三暮四,倒常常是被迫分离,依依难舍。他不怯懦,关键时刻还能表现出英雄气概。然而,他缺乏坚定的信念,又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故易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使他也做出一些越轨行为和蠢事。此外,他与传说中的唐璜亦非完全绝缘,例如喜好女色,玩世不恭等等,还能见出其原始性格的痕迹。作者认为,其荒唐不过是人类本性的自然流露。可见这是个芸芸众生式的人物。从客观上看,此典型为诗人对人性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因为其性格的二重性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多样性和道德的复杂性。

艺术特色:①富有传奇色彩;②写作特色,夹叙夹议,即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一人称的谈话,主人公的经历和作者的议论分为层次,有机结合,叙事跌宕;③讽刺在《唐璜》中达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④长诗的语言特色酣畅自如,生动精妙,闪耀着卓越的智慧,格律优美而富于变化,表现出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3.结合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中《序言》的诗论,分析其诗歌艺术特色。(P176-177)

在《序言》里华兹华斯的诗论主要涉及几个这样的问题:

①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他要求突破古典主义的“规范”,把审美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山乡湖畔。他主张“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而在这种选择中他又“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

②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他主张诗应该“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加以叙述或描写”。这里“人们”指的是农村的下层民众,或者是过着“微贱的田园生活”的人,因为他们的语言是从“最好的外界事物得来的”,是与美妙的大自然息息相通的。

③关于诗的本质问题。他把诗与知识即人的理性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而且更强调后者。

④对诗人的特殊才能作了解释。他认为诗人比一般人更具有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对诗人想象力的强调,可以说是英国浪漫主义诗论的核心。

4.分析《丁登诗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P179)

思想内容:《丁登诗赋》是华兹华斯抒情诗的杰作,诗人抒写他在一个古寺废墟上的深刻感受。《丁登诗赋》既不是一般的所谓山水诗,更不会死怀旧诗,它通过山间溪流般蜿蜒曲折的诗句,努力想表达的主旨是:自然界最平凡、最卑微之物都有灵魂,而且是同整个宇宙的大灵魂合为一体的。喧闹的都市使诗人感到孤寂无聊,唯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才能得到安宁,得到人生启迪。这里曲折地、感伤地反映出华兹华斯对当时污浊肮脏的社会风尚的不满与厌恶,因而也显示了他最基本的思想倾向。

艺术特色:《丁登诗赋》是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次大展示。全诗一气呵成,流畅而又幽婉,无一点古典主义的斧凿之痕,而华兹华斯朴实自然,诗句口语化的风格在此得到了集中体现。诗人敏锐的感觉,真挚的情感从娓娓动听的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诗人出色的观察力则使日常小事和平凡景物都化为感人的艺术形象呈现于读者眼前。论韵律,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用

的是5步抑扬素体无韵诗律,清灵活泼而具有流动感,完全突破了当时统治诗坛的整齐、刻板的英雄双韵体。

5.分析《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对照原则(P191)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其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环境描写色彩鲜明,人物形象极富夸张,时代背景色彩浓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作者多方面运用了美丑对照的方法,既有外貌美丑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此外,下层和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美丑对照的意义。

6.结合《悲惨世界》分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P193-197)

①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如:冉阿让被监禁19年的罪行“只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芳汀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姑娘,被迫害成流落街头,终因贫病交加而死的妓女。

②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收留冉阿让以仁慈感化他,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广施济贫的市长。

③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罪弃恶从善、终止犯罪。

④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

如冉阿让被米里哀主教感化后,也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

⑤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借人道主义感化统治阶级的矛盾,这是不可能的、是腐蚀剂。

8.分析于连的形象内涵(P248-250);贝尔主义的时代特征。

于连:主人公于连是法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下社会制度的牺牲品,他的精神是拿破仑时代的,而现实所处却是复辟时期。

A、于连的阶级地位和其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B、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迫后就反抗,当个人利益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C、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D、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于连是王政复辟时期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一生的遭遇,她的希望、追求、奋斗、失败,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小资产阶级的命运。他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他的反抗性产生于社会对他的压制,基于个人向上爬的野心。他所以追念大革命时代,是因为那时像他这样有才干的青年有数不清的机会可以在公共事务的广大场合大显身手,可是在扼杀一切生机的王政复辟时代,他只能扮演“一个叛逆平民的悲惨角色”,成了“一个跟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他蔑视贵族阶级“合法的权威”,憎恶教会的虚伪卑鄙,鄙夷资产阶级的“污秽财产”。他对社会进行了绝望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对复辟社会的抗议情绪。

9.《红与黑》的艺术特色。(P249)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三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

2.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蒂尔德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既高兴又怀疑,既犹豫又自责心里活动的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

3.《红与黑》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故事单线发展,线索分明,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与市长夫人、侯爵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辅之以三个典型环境,前后衔接自然顺畅,条理清晰,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10.分析拉斯蒂涅的形象。(P260)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他的性格发展有3个阶段。

1.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奋斗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他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用,才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上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的往上爬。

2.经过两个人生导师的教唆,拉斯蒂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

伏脱冷要求拉斯蒂涅同他同伙,教他与维多莉谈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使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蒂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完高老头后,卖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11.分析《高老头》的艺术特色(结构、现实主义美学,P261-263)

①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强调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

②为了增强描写的真实性,作品注重细节描写。

③结构巧妙精致,以高老头的悲惨命运和拉斯蒂涅的成功之路故事为主要两条线索,期间穿插了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命运和伏脱冷的阴谋与失败为次要情节,实际上主次分别,环环相扣,互为补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④对比手法应用的较为广泛。

⑤在对人物心理描写上,巴尔扎克对不同的人物运用了不同手法的心理描写。对于拉斯蒂涅,作者所展现的主要是他在接受“人生三课”过程中思想波动和内心的挣扎,更接近传统描写手法;而对于高老头,主要是他临终前的“内心独白”,更接近现代意识流手法。

12.简述福楼拜的艺术主张。(P265-266)

①追求真实性。他特别重视对材料的收集。

②追求客观态度。他认为作家要像天主一样隐身不见,不在作品中露面,作家在作品中不

要让自己的思想直接表露出来的文学观点,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③追求艺术美。他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的锤炼句子。。

13.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包法利主义)

迷失于超现实理想的女人

①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理想。爱玛本身就喜好幻想,在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这种脱离实际的、神秘的、虚幻的教会教育,刺激了这位天性不安分的少女的心。爱情成了她惟一的追求,而修道院的这一段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她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构筑了自己关于爱情、婚姻、情人、家庭生活完美的理想。

②用完美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她和查理结婚,可是没过多久,这种平静的婚姻生活和她少女时代的梦想相差甚远,这场婚姻对两人来讲都是一个糟糕的错误。她向往那种惊心动魄、不同凡响的爱情,爱玛把偷情当做刺激,象鸦片一样不能尽绝,布朗是爱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人,他们天天通信,寻找时机幽会。爱玛陶醉于这份爱情之中,她决定与罗道尔夫私奔,但却遭到了坚决无情地拒绝,趁着暮色驾车扬长而去,爱玛的爱情美梦破碎了。重遇赖昂也只是增悲伤罢了。

③用自我毁灭躲避现实。债主逼债,法院又送来公文,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还清所有贷款,否则将扣押其家产。爱玛四外求援却四处碰壁,此时的爱玛走投无路了,她只感到无助和绝望。因此爱玛屈服了再也无力挣扎了再也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她惟一能想到的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摆脱现实的种种欺骗,以换取一个自由和纯净的灵魂。理想的爱是美好的, 如果爱情也像爱玛所想象的那样,无疑她是正确的。但是, 实际生活中的爱情并非如此。它需要两个相爱的男女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相互付出,而爱玛所经历的所谓的爱情却只有她一人付出, 那些所谓的情人则没有一个付出真情。爱玛最终的幻灭,无非是由于她追求过于理想的爱情,迷失在超现实理想的世界里。

总结:爱玛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她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于女性地位关注,对女权问题的更深入研究。福楼拜通过爱玛的悲剧批判了社会的冷漠。这样的悲剧,在于展现爱玛从天真浪漫到堕落,由堕落走向毁灭的悲剧,揭露金钱至上的社会戕害人性腐蚀灵魂的罪恶。因此说爱玛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15.分析左拉《萌芽》的艺术特色(自然主义,思想等)

《萌芽》在文学史上第一次生动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劳资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艺术上,《萌芽》充分表现了左拉的风格和特色。

①《萌芽》是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写成的,直接的白描对矿区生活场景。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的小说。而且成功地再现了罢工的过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社会现象,提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

②小说通过贫富的强烈对比,提出资产阶级的财富是建立在榨取无产阶级的血汗劳动之上的事实。《萌芽》描写的罢工场面轰轰烈烈,是有了觉悟的工人的集体行动。

③《萌芽》并没有用低沉的调子去表现罢工斗争以失败告终,它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的情绪,这是一部悲壮的史诗。小说写的一张一弛,也显示了作家的大手笔。

④左拉善于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除了“萌芽”象征意义以外,他还爱用“黑色的”这个形容词。比如:矿区的特点就是一片黑色。

⑤左拉向来看中小说的结构,《萌芽》的结构尤为严谨,情节的进展井然有序,节奏沉稳有力,从容、稳当的节奏同均衡、比例得当的结构密不可分,成为这部小说的又一优点。

16.分析《简.爱》中简爱的形象。(P287)

①忍耐,反抗。

②自尊,理智。

③对世俗之爱的激情(自卑与幻想,追求平等的人格,拒绝宗教的义务婚姻)。

④对贵族妇女形象的回归。

⑤颠覆性的性别角色,男性的保护者。

17.分析《简·爱》的艺术特色。(P289)

①浸透着简·爱和罗切斯特的言行和感情魅力。现实主义同拜伦和雪莱的浪漫主义传统结合起来了:一方面用现实主义写法,敏锐地感受到普遍的情绪和感受,强调家庭的幸福,常人的情爱的价值;另一方面,富于幻想的、诗意的写法,唤起升华状态的情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得以统一;

②其次是人物的个性化:简·爱,聪明而谦逊,倔强而善良,沉静而热烈。罗彻斯特,内外对照法,傲慢的外表下和温柔的内心构成彼此的映衬。

③环境描写既真实又典型。简·爱在舅母家的生活,对孤儿院的描写等等。

18.《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P292-293)

①作品体现了女作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②作品具有复杂而独特的情节结构。

③作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④作者用生动的场景和自然环境来渲染营造作品的气氛。

⑤作家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

⑥最后,《呼啸山庄》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它具有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许多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19.结合作品分析,勃朗特姐妹作品的荒原气质(形象内涵,作品背景,情节特色)

在勃朗特姐妹作品中,诞生云波诡的意象群,例如暴风雨、孤堡、荒原、疯女人、鬼魂等,这些意象既具有文学上的历史传承性,又表现出浓厚的个人独创风格,因此对小说主题的深入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创作者和接收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20.狄更斯的代表作,填空。(P272)

第一阶段:《匹克威克外传》、《奥利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克贝尔》、《老古玩店》、第二阶段:《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

第三阶段:《双城记》《远大前程》

21.分析《双城记》的思想和艺术特色。(P279-280)

思想内容:《双城记》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从揭露贵族的残酷压迫到描写人民的自发反抗,直到反映人民暴动的燎原烈火和摧毁贵族政权的大革命,狄更斯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突出的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艺术特色:

①严谨巧妙的情节结构,有五条情节线索:梅妮特一家的故事(运用了悬念和倒叙的技巧)、德法奇夫妇的故事、卡尔登的生活与献身、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克朗丘的生活与经历;

②夸张的对比手法:一有环境描写方面,贵族豪华奢靡的生活,平民阶层水深火热的生活;二在人物塑造上,医生的宽恕仁爱---德法奇太太的暴戾复仇;

③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④体现了狄更斯侧重描写感受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⑤成功地运用了悬念与象征的艺术手法。

⑥《双城记》对攻打巴士底狱,法庭审判等群众场面的描写,对顺序、插叙、倒叙等叙述方法的灵活运用,都是很出色的。

22.分析狄更斯对英国长篇小说的贡献。(P277)

狄更斯把英国长篇小说提高到成熟的高度。在他之前,斯摩莱特、斯威夫特、菲尔丁侧重人物心理描写,刻画比较细腻。狄更斯吸收了两者的长处。他使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他通过连载,使小说走进千家万户的门槛。他侧重当代题材,不再故意虚构惊心动魄的情节和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美与魅力。他的小说充分地显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不仅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生活,而且评价和干预生活。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促使一些弊端的消除。

23.分析苔丝的形象特征。(P303-304)

在哈代的笔下,苔丝被描写成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既代表着传统,又融合了现代的特点。她天生丽质,自然淳朴,充满女性美和青春的活力。她真挚可爱,品德高尚,富有热情,能够容忍和敢于自我牺牲。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典型,被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从历史的观点看,苔丝的民运代表着英国南部农村整个农民阶级的命运,从养鸡场到农场种地的苦难历程,典型地代表着整个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化的过程及其在这个过程中遭到的悲剧性命运。

24.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特色。(P305)

①诗意化的风格---小说以诗意化的笔法塑造人物,描写人物。

②严谨的结构---哈代在塑造关卡的作用下将情节设置成为因果联系十分紧密的链条结构,环环相扣,无懈可击,又以七个小标题来分割结构,从而显得更加严谨有序。

③出色的心理描写---无论是在探索人性的深度,还是在于心理描写的技巧,哈代都是无与伦比的圣手,不如对苔丝心理的描写,着重展示她内心灵与肉的冲突,爱与恨的矛盾。绝地的欢乐与绝对的痛苦对她心灵的冲击,使苔丝这个形象具有非凡的震撼。

④景物描写极为出色,它不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且富于感情和生命力。小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同人物的命运、小说的主题结合起来。

25.简述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P318)

普希金(1799-1837)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按照屠格涅夫的说法,他不但创造了俄罗斯语言,还创造了俄罗斯文学。他不但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26.分析奥涅金的形象特征(多余人)。(P323)

多余人:指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不满足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想有所作为,寻求新的生活道路,但贵族的出身与上流社会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无力从事任何有意义的工作,只能在无所事事中虚度光阴,在碌碌无为中消耗生命,最终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多余人。“多余人”人物系列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就,同时也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奥涅金: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①叛逆的不彻底性,不愿和腐朽堕落的贵族阶级同流合污,但又不能割断与本阶级的练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所以是游离余中间地带的边缘人物;

②追求的盲目性。

27.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填空。(P335-336)

?长篇小说:《罗亭》(1856)、《阿霞》(1858)、《贵族之家》(1859)、《前

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

?中篇小说:《木木》、《初恋》(1860)、《春潮》(1872)、《普

宁和巴布林》(1874)《多余人的日记》、《僻静的角落》

?随笔作品:《霍尔与卡里内奇》

?诗剧和长诗:《斯捷诺》、《帕拉莎》(1843)

?戏剧作品:《食客》、《乡村一月》

?60年代创作高峰:《前夜》、《父与子》、《烟》

?70年代:长篇小说《处女地》、《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林》、《春

潮》

《散文诗》是屠格涅夫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融合了他一生创作的特点。

1847年发表的《猎人笔记》在社会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28.分析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P341)

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在取材、结构、形象、主题和技巧等方面,各有特色,同时又有其共性。

①以俄国重要社会矛盾冲突为情节结构的基础。

②以主要人物为中心,把所有人物和事件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表现的都是重要的社会课题,书中主要人物都是特定条件下的进步分子,他们是某种政治或道德理想的体现者,都有自己的对立面,与对立面有不能妥协的矛盾冲突,因此论争对话较多。但在各部长篇小说中,其对话因作品的题材、主题、形象不尽相同或极不相同而在比重和内容上各不相同。

③他的长篇小说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敏锐的反映出社会生活发展的新动向,被誉为19世纪

40-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

④他的长篇小说被认为典型的社会心理小说。他以独特的心理刻画展示出他笔下人物的心路历程,描绘出他们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的瞬间变化,以描写“心理活动的结果—人物的行动”,卓有成效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⑤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既有对生活的细致而精确的“写实”,又弥漫着浓郁的诗的氛围,“诗意的现实主义”

⑥他小说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简洁,长篇小说,人物虽然不多,但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有的互相对照,有的相互补充,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29.分析《罪与恶》的主题。(P350—351)

小说的主题是深刻的。

①在这部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国城市贫民的悲惨遭遇;

②小说触及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在作者笔下,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他根据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观察,创造了“人可以分为两类”和“平凡的人”这一“理论”,而小说真实地揭示了这种“理论”的内核,尽管种理论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抗议,但却是无政府主义的抗议。它不仅能使主人公获得梦寐以求的穷人的生存权,反而肯定了少数人奴役和掠夺他人的权利,深刻地写出了这种“理论”的必然破产,指出了它极端个人主义的实质;

③作者试图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强调,一个人如果无视传统和社会准则,那么就会导致道德的堕落和精神的崩溃。最高的审判不是法庭,是道德的审判;最严厉的惩罚不是苦役,而是良心的惩罚。

29.分析《罪与恶》的艺术特色。(复调)(P351)

①小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充分显示了作家“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巨大才华。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特别是通过任务的自身感受和内心分析,无情剖析人格分裂的主人公的病态心理,正是作家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

②占据小说画面中心的是主人公双重人格围绕着他的“理论”而展开的尖锐冲突,或者说作者将冲突激烈的主人公的两重人格构成的“心理对位体”作为小说的结构中心,以此来制约小说的总体布局,并着力于拓宽人物内在的心理结构,使得小说的情节结构则相对地处在从属地位。

③整部小说的各个艺术要素融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大大加强,这就使一般小说中由作者叙述的客观现象更多的转入了主人公的视野,由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意识相对地变成客体,而以往的客体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有独立意识的主体。

30.填空--《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P354)

三个中心人物: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彼埃尔·别祖霍夫。娜塔莎·罗斯托娃。

40.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

①托尔斯泰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全景式的史诗性叙事艺术。这种特点不仅表现在他的小说材料广泛,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叙述具有多层次性上,而且还表现在能真实地展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内心世界的千变万化上。

②托尔斯泰在心理描写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这是他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致力于人的灵魂与道德问题的探索。把个人、人民和人类在精神上的完善与复活,作为改造社会的最高理想,他的创作激情正是由此而生。

③托尔斯泰善于把握人物性格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注意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和自主性。他和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在描写人物时常常指出他们对环境、对社会状况的依赖关系,但是,他的单独性在于,他把揭示人对环境的反抗,把描写性格同环境的冲突、性格对环境的超越作为创作的重要任务,从而展示出性格的自主性特征。

31.如何理解托尔斯泰对安娜的矛盾态度?

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从宗教伦理道德观来看,安娜又是缺乏理性的,她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所以,在小说中作者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他没有让安娜完全服从“灵魂”准则的要求,去屈从卡列宁和那个上流社会,而是同情安娜的遭遇,不无肯定地描写她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又让阿娜带着犯罪的痛苦走向死亡。“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我”就是作者一贯探索的那个永恒的道德原则,是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善与人道。安娜的追求尽管有合乎善于人道的一面,但离善于人道的最高形式----爱他人,为他人而活着----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这就是作者对安娜态度矛盾的根本原因。

32.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忏悔贵族

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和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首先,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这是的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这时的他内心迸发出来的对玛丝洛娃的爱情,具有一种纯洁而又富有诗意的特点。

②、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受习惯观念以及违背真与美原则的那种日常生活榜样的影响,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底下、空虚和渺小。小说还较为充分地展示了主人公灵魂深处两种矛盾的感情的冲突:真正的爱和淫欲、希望玛丝洛娃幸福和渴望肉欲的享乐。小说强调了生活中“通行的”、“习惯的”东西对他的影响。当他厌恶自己的不洁欲望时,“应该像大家那样去做才对”的声音很快压倒了那点善良的念头,于是,很自然的滑下了堕落的泥坑。

③、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法庭上与玛丝洛娃重逢之后,聂赫留朵夫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人开始苏醒。“精神的人”战胜了“动物的人”,他走向了灵魂的“复活”。聂赫留朵夫由忏悔走向复活的过程,就是人性由失落到复归的过程,也即改恶从善,善战胜恶,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

④、聂赫留朵夫最后信奉“勿以暴力抗恶”的不抵抗主义,使他俨然成为了“托尔斯泰主义”的化身,这反而失去形象的真实性。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的形象,他身上表现了作者自己世界观的矛盾。

33.分析“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体现。

“托尔斯泰主义”包含“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博爱”三个方面,它有落后软弱的一面,也有积极进步的一面。

《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表现得尤为明显。

①勿以暴力抗恶“托尔斯泰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托尔斯泰主张“勿以暴力抗恶”并不意味着他不反对邪恶。他对一切邪恶都深恶痛绝。在他看来,一切形式的暴力,不论革命的,还是反动的,都是邪恶。

②道德的自我完善。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在失足后仍可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在托尔斯泰主义中,表现为“道德的自我完善”。

③博爱。在《复活》中,“博爱”几乎可以同“宽恕”等同,因为博爱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不能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宽恕。一个人如果不能宽恕别人,人的内心就很容易被“恨”的感情所占据,恶是世界无法和谐、无法共生的根源,恨也一样,而恨往往是因为人们遭受了恶的摧残而造成的。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托尔斯泰主义: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博爱。托尔斯泰主义是立足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基础上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都是源于基督教教义。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情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34.于连和拉斯蒂涅形象之间的异同。

相同点:

①都是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

②都企图通过个人奋斗在社会上实现个人价值。

③在奋斗过程中都经历过"堕落"阶段,在手段上卑鄙地利用女人,在目的上采取投靠的方

式。

④被当做反抗社会的"英雄来描写"。

不同点:

①于连反抗社会主要从政治角度,他的野心史带走阶级性和普遍性;拉斯蒂涅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他的野心更带走自私性。

②于连在人性堕落后又得到了回归,而拉斯蒂涅则彻底的堕落。

③司汤达通过对于连,谴责社会的黑暗,而巴尔扎克则通过对拉斯蒂涅来谴责金钱的罪恶。

④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虽然于连是事业的"失败者"而拉斯蒂涅是事业的"成功者",但前者让人同情,后者让人厌恶。

35.狄更斯与雨果人道主义的比较。

①狄更斯始终认为,处在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

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遍人物如渔民佩克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人形成对比。

这部小说中各类主要人物结局,都是沿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脉络设计的,狄更斯希望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罪恶感。

②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博爱,他试图通过人道主义感化来化解社会矛盾,以仁爱精神去对

抗邪恶,运用共和去解救人民,歌颂人民起义,赞成以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③狄更斯以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而人道主义是雨果浪漫主义的分支。雨果笔下人道主义人物更加鲜明、具有代表性,有更强的干预性现实与批判性,更加深刻与彻底。

36.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比较。

①描写对象不同。托尔斯泰出身贵族,接触主要是上层社会人士,所以描写的内容也主要是一些贵族或者贵妇人;妥耶夫斯基就完全不一样,出生贫寒,生前经常面临贫病的折磨,生活异常艰辛。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描写对象集中在普通的民众,一些贫民身上,虽然也会涉及到贵族生活,但不是最重要的内容。

②表现手法不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主要强调“友爱”与“责任”,一种超越了阶级的友爱(虽然这只是他的理想),强调对于国家的热爱,贵族对于农民的责任,对于人的过错的宽恕,对于普通民众的同情。事实上,托尔斯泰的美学是属于古典主义式。与此同时,他认为最普通的民众往往是最淳朴、善良的,对堕落的贵族强烈地批判,从这点上看,他又带有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同情”与“恐惧”,对于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的“同情”,另外一方面则是“恐惧”,对于人性恶,超越伦理与道德行为的“恐惧”。在情感的渲染与冲突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色调要重得多。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学观完全属于浪漫主义的。

③两者心理描写的异同

可以说:托翁的剖析“心灵的辩证法”和陀氏的揭示“内心的全部深度”,是他们各自心理描写的主要特色,也是两位作家心理描写技法的首要区别。除上述两点外,

二者心理描写技巧也有着不同之处。

在描写人物心理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尽可能地藏起自己的影子,不让读者明显地感到他的介入。他与作品中的人物合而为一,站在作品中当事人的视点上,展示人物所思所想。因此他笔下的间接内心语言往往又引入直接内心语言或“仿直接内心语言”,间接内心语言有时用得很像直接内心语言,而且在转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内容时,作家极少评论。托尔斯泰则总是站在“全知”的视点上运用间接内心语言来转述,同时还较明显地化入了自己的认识

和感受。托尔斯泰笔下的间接性语言的主观色彩较浓,作家个性表现得比较强。比如,托尔斯泰在转述人物心理活动时经常加有自己的评论。

总结一下,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更多是古典式的,也是最后一位最伟大的古典主义文学家,他描写的内容最终是对人的友爱、宽恕与责任的强调,一种平静朴素而非放荡奢侈的情感追求,一种对于普通民众的关爱。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浪漫主义式的,一种对于贫苦人民的同情,一种对于人性恶的批判与恐惧,一种对于基督教式感情的回归,相信唯有宗教的情感与友爱才能唤回人最本真而又美好的感情。

37.果戈理的《死灵魂》的艺术特色。

①夸张—反讽手法,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为人物画像,突出《死灵魂》中的插图人物的某一特征,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

②个性鲜明的文学典型,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个性代表特殊性,共性代表普遍性,五个地位,一人一面,个性迥异。

③议论抒情色彩,有强烈地使命感的作家往往在作品中义愤填膺,抒发感慨。

外国文学史历年考题汇总

外国文学史历年考题汇总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名词解释: 2012年1月 1、唯美主义文学 2、拜伦式英雄 3、文艺复兴 4、黑色幽默 5、俳句 2012年10月 6、七星诗社 7、三一律 8、小人物 9、迷惘的一代 10、《旧约》 2013年1月 11、人文主义 12、《吝啬鬼》 13、心灵辩证法 14、“硬汉子”形象 15、白桦派 2013年10月 16、教会文学 17、奥涅金 18、威塞克斯小说 19、战壕真实派 20、俳句 2014年4月 21、市民文学 22、唯美主义 23、复调小说 24、新小说派 25、《雅歌》 2014年10月 26、《堂吉诃德》 27、古典主义 28、多余人 29、荒诞派喜剧 30、旅美派 2015年4月 31、骑士文学 32、湖畔派 33、社会问题剧 34、冰山原则 35、《古兰经》

2015年10月 36、大学才子派 37、感伤主义 38、含泪的笑 39、意识流小说 40、《亡灵书》 2016年4月 41、荷马史诗 42、“狂飙突进”运动 43、自然派 44、加西亚-马尔克斯 45、《万叶集》 二、简答题 2012年1月 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简述《百年孤独》的主题。 3、简述沙恭达罗的艺术形象。 2012年10月 4、简述《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5、简述《红与黑》书名的象征意义。 6、简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特征。 2013年1月 7、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命运观念。 8、简述《荒原》的艺术特点。 9、简述《戈丹》的思想内容。 2013年10月 10、简述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11、简析《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形象。 12、简述《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2014年4月 1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14、简述《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 15、简析《戈丹》中的何利形象。 2014年10月 16、简析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7、简述《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 18、简述《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2015年4月 19、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1、简述《雪国》的艺术特色。 2015年10月

外国文学重点(上)自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奥林波斯神统: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首的神的家族,因住在奥林波斯山上而得名。主要的神有阿波罗、阿瑞斯、阿佛洛狄忒等,体现了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多余人:是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不满上流社会的生活,想有所作为,寻求新的生活道路,但贵族出身与上流社会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无力从事任何工作,只能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最终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多余人,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傲世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傲、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小人物形象: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流浪汉小说:十六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的小说形式。以主人公的流浪为线索,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主人公多是城市贫民,多采用自传体,代表作《小癞子》。对近代欧洲长篇小说、尤其是结构方式上影响深远。 教会文学: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文学。教会僧侣们从《圣经》中取材进行创作,主要内容是宣扬宗教教义。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戏剧等。他们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法,影响及整个中世纪的欧洲文学。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冒险故事和他们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前者的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以“破晓歌”为代表。后者主要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生活。代表作有《特里斯丹与依瑟》和《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等。巴洛克文学:巴洛克原指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巴洛克文学从巴洛克艺术而来,与巴洛克艺术风格一致,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巴洛克文学属于贵族文学,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较为盛行。市民文学(城市文学):市民文学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反映了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也表现了市民中不同阶层的思想愿望。它与民间文学有密切的联系,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以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恶行败德为主要内容,也有的作品赞扬人民的智慧。其主要手法是讽刺,主要体裁是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和抒情诗。代表作是《列那狐传奇》。 启蒙文学:指18世纪产生于欧洲启蒙运动中,表现启蒙主义思想的文学。它既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工具和思想武器。它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竭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最后的舆论动员。启蒙文学家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作品中着重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启蒙文学最典型的形式是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在艺术上,它忽视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缺乏血肉,缺乏真实感。代表作家有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 古典主义: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思潮。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理想模式,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因而得名。法国古典主义是专制王权的产物并为专制王权服务。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总结

奥林波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英雄传说在世代相传中,形成了许多系统,主要有:赫拉克勒斯建立12件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毛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忒修斯的故事等,充满冒险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英雄气概,体现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新喜剧: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食客、兵士、艺妓和家奴等。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骑士文学:欧洲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世俗封建主的文学。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肯定对现世生活的追求。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 谣曲:中世纪的谣曲与英雄史诗相比,更多地反映出人民的愿望和他们对自己喜爱的英雄人物的赞颂,具有平民意识。最著名的有英国的“罗宾汉谣曲”。 城市文学: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显示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七星诗社: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代表诗人是龙沙。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类型。取材于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各种生活场景。最著名的是《小癞子》。 大学才子派: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为莎士比亚喜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外国文学史考点

第一章古希腊文学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史诗,还有少量叙事诗和教谕诗。 希腊神话的特征: 1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 2 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 俄林波斯神系: 1 相传俄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个神的大家族。众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间,其它神有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忒弥斯等。 2 他们和人同形同性,有时还和人间美貌男女恋爱,不同之处他们长生不死。 3 希腊众神没有主宰人类的绝对力量,体现了希腊神话的民主性和进步性。英雄传说:主要有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 赫西俄德:教谕诗《工作与时日》(是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规劝弟 弟走正直劳动的道路,不要走巧取豪夺的邪路。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众神名称自己看) 《伊利昂纪》(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行吟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 基本思想: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外国文学考点

“三一律” “三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定出来的最后总结性的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中。“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伪君子》就是一个典范。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发生于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是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狂飙突进”一词来源于当时德国作家克林格尔的一部同名剧本,因为恰当地反映了这一运动的性质及气势而被采用命名。 运动中心:斯特拉斯堡 标志: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特里斯堡的会面。 成员:赫尔德、青年时期的歌德、席勒、克林格尔、伦茨、瓦格纳等 狂飙突进运动的基本精神:1.崇尚自然;2.崇尚天才;3.崇尚感情;4.崇尚民间文学、民族风格。 作品:歌德《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1773);《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普罗米修斯》(1774)。席勒《强盗》(1781);《阴谋与爱情》(1782)---被恩格斯评价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Lake Poets) 湖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指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寄情于湖畔山水,歌颂大自然,缅怀中世纪,以表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憎恶,所以有“湖畔派"之称。 ●他们三人的诗歌创作高峰是在1 9 世纪初期, 并且获得过桂冠诗人的称号, 他们的一 些诗作对徐志摩的影响很大。 ●英国早期的桂冠诗人是专门为皇室的重大活动献诗的宫廷诗人。19世纪以后,王室不 再要求桂冠诗人为朝廷献诗,桂冠诗人的选拔也更多地考虑其文学成就。 总体特点 ●温婉清丽 ●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 ●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 ●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 ●讴歌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笔下的一类人物形象,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在《东方叙事诗》中重点塑造了这类形象。他们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的叛逆者。他们高傲倔强,忧郁孤独,神秘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单枪匹马与之进行不屈斗争,均以失败告终,这些叛逆英雄烙烫着拜伦自身的思想气质的深刻印记,故称之为“拜伦式英雄”。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多余人形象专指19世纪俄国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对贵族阶级来说,他们是多余的,是这个阶级的浪荡子。对人民来说,他们也是多余的,不会反人民,但也不会投身到人民的革命运动中。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作品鉴赏 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师姓名:李艳(人文学院) 使用对象:文化事业管理(专)0901班 总学时:3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了解期间产生的重要的或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各门理论课程和文学课程打下基础。 3.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开展文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 1.古希腊罗马文学 2.中世纪文学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4.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6.浪漫主义文学 7.十九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 8.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9.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四、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理解消化学得的知识,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2.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用更多的时间传授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原则。尽一切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4.育人的原则。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教学方法 1.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2.以马克思主义和一定的理论方法作指导,正确鉴赏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品格。 3.以讲授为主,兼以对话讨论。组成外国文学协作小组,作业以文件夹作业及讲演、改编外国文学经典剧目。 4.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自考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含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具有浓郁的人本色彩;艺术手法浪漫夸张。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2、荷马史诗:含《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两部,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取材于古代的特洛伊战争,主题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歌颂英雄。它是人类历史童年时代的杰作。 3、《旧约》:犹太教的经典,又是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总集。全书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反映了希伯来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基督教兴起后,将之收入《圣经》中,称之为《旧约》,以区别于基督教所编写的《新约》,对后世影响巨大。 4、《新约》:基督教的正典。摩西代犹太人与上帝立约,史称旧约。耶稣通过殉难,代上帝与人立约,史称“新约”。其主要内容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类。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5、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正统文学,作者多为僧侣,取材于圣经,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艺术手法以梦幻、象征、寓意为主。公式化、概念化严重,不代表进步文学的方向。 6、骑士文学:骑士制度的产物,分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在法国成就最高。 7、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采用讽刺手法来揭露封建主和教会的罪恶,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特点,如《列那狐的故事》。 8、《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通过但丁幻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表达出人类在迷惘和错误中,只有通过信仰(贝亚特丽齐)和理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光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代表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又开启文艺复兴之先声。 9、文艺复兴: 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现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试图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它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0、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内容是: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的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思想来自于基督教精神。 11、七星诗社: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第一个文学团体。以龙沙为首的七位诗人组成而得名,具贵族倾向。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革新法国诗歌,是人文主义文学的一部分。 12、流浪汉小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采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以城市下层人物为中心,并以其角度来观察、分析社会,广泛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是《小癞子》。 1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形象。他是封建制度崩溃时期没落骑士典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具有资产阶级冒险家特色。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摘录

1、填空题 1、浪漫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 2、耶拿派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初期的代表。主要人物有佛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他们以耶拿为中心,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 3、德国中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海德堡派,主要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等。 4、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霍夫曼、沙米索、海涅。 5、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中把德意志联邦中36个封建小邦国比作“三十六个粪坑”,并说“没有你们我们也要解放自己”“伪善的一代……正在成长”。 6、英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是湖畔派,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人组成。华兹华斯和柯勒律和写的《抒情歌谣集》是“湖畔派”的代表作,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序言》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划时代的宣言”。华兹华斯享有“桂冠诗人”之誉。 7、雅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8、努瓦利斯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夜的颂歌》。 9、英国后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拜伦、雪莱、济慈和司各特(“恶魔派”)。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代表英国浪漫主义成就。雪莱的《西风颂》中名句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被称为诗坛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艾凡赫》是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圣罗南之泉》是司各特唯一关于自己生活时代的小说。 10、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夏多布里昂小说《勒内》同名主人公。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的奥克塔夫是“世纪病”的典型人物。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简介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南京大学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历史悠久,基础厚实。 早在80年代,范存忠先生出版了《英国文学史提纲》,陈嘉先生编写的英文版《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读》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美小说》1995年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教材奖。 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英语专业系列教材”之一,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该教材修订版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 2001年王守仁教授主持的英国文学网络课程作为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正式立项,获经费12万元。 2003年4月,英国文学网络课程在北京通过专家组质量认证。 ※教学内容 英国文学课程精选英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名篇,包括莎士比亚、培根、华兹华斯、狄更斯、哈代、艾略特、乔伊斯、劳伦斯等经典作家的名著以及当代作家的作品,题材涵盖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教学内容全面系统,较好地体现了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英国文学课程确立以文学作品为中心,采用读写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原著,理解英国文学与文化,提高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英语水平。 ※教学条件 英国文学课程以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为基本教材,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基于课堂与网络,实行开放式教学。南京大学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开发的英国文学网络课件已从2002年春季学期起投入使用。英国文学网络课件以Web页面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ASP技术,动态生成学习单元,每单元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作品赏析、作品选读和注释以及作家的相关网址,同时还配有相关评论、图片和名言。课件具有超文本导航、浏览学习、讨论和辅导答疑、习题练习和测试等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

外国文学史

一、希腊神话的特点: 1、思想内容特征:(1)神人同形同性;(2)故事性很强是最主要特征;(3)追求光明,热爱现实生活。2,艺术特征:三大特征:想象力极强、故事性极强、哲理性极强 二、《荷马史诗》1、《伊利昂纪》(又译《伊利亚特》)是一部英雄史诗,民族首领从各方面受到歌颂。2、《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一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成为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1)英雄形象:阿基琉斯是英勇,自私,残忍,这是西方人民族性格的反映(个人至上) 赫克托耳是责任心强、英勇、有正义感一个悲剧式英雄。东方式的英雄。 奥德修斯:勇敢、大力无穷、很有智慧。 (2)文学内容:英雄和美人事故始终不变的主角,勇气和激情是史诗中永恒的绝唱。 《伊利亚特》重在写民族之间的战争,以英雄业绩为中心,用大量篇幅描写英雄们的战斗,歌颂他们的勇敢、忠诚,充满英雄主义气息。 《奥德赛》则着重描写人的苦难,表现人生的艰厄,人生活在对立面的包围之中,《奥德赛》世纪西方文学作品中着重描述孤身一人的境况下坚持抗争的第一人。 (3)思想基调:积极乐观 表现人的主动进取精神:特洛伊交战双方的战斗精神;奥德赛的航海冒险经历 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表现人的创造力 (4)艺术成就○1结构的精巧严谨:高度集中的叙述方法。《伊利亚特》把10年 的故事集中在最后51天,在51天有突出地描写关键的20多天,20多天中重点又是4天的战况。《奥德赛》把10年历险故事压缩在40天,具体又只写5天。 ○2塑造众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勇猛执着、非常自我。赫克托耳: 刚毅理智、责任感。奥德赛:大智大勇、坚韧不拔。阿伽门农:刚愎自用、专横跋扈 ○3语言质朴自然:重复手法和套用的手法;比喻手法的大量运用 三、古希腊三大悲剧 1、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的普罗米修斯》 对戏剧的贡献:○1首创英雄悲剧,命运悲剧;○2发明了第三个演员,由此有了正 式的对白 2、索福克勒斯———“戏剧界的荷马”《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的主题: 第一种:认为作者表现的是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第二种:认为表现了“恋母情结”。 第三种:认为表现了“神法崇拜”与“乱伦禁忌”。

中国传媒大学810外国文学史真题考点分布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名词解释4道,每题10分;简答题3道,每题20分;论述题2道,每题25分。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12)谈谈你对两希文学传统的理解。

(09)简述圣经文学的特征。 第一,《旧约》和《新约》都具有浓郁的希伯来民族特征,展示了希伯来民族历史的宏伟画卷,但同时也是地中海沿岸各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旧约》文学受到了古埃及、两河流域地区、腓尼基等地文学的影响,《新约》文学则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第二,宗教性和理想主义的统一。《旧约》和《新约》都是宗教经典,其基本内容是对上帝的信仰。但是,其中寄托了古希伯来人和早期基督教徒对社会理想的美好想象,就是上帝形象本身,也具有超越宗教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实体。 第三,具有优美的情致、崇高的风格和浓郁的抒情色彩。《圣经》文学保留了古希伯来民族口头文化时期的大量典籍,具有民间文学清新质朴的艺术情致。而出自早期先知之手的作品,则充满了雄辩、精巧和崇高的艺术风格。此外,灵魂渴望被救赎、赞美上帝等宗教感情贯穿全书,浓烈而具有激情,赋予全书以强烈的主观色彩。 1.古希腊罗马文化特征 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07)(12)神话 (13)请概述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点。 (一)内容 古希腊神话的内容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着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1)神的故事 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初生等)其主要神的谱系又包括旧神和“俄林波斯神系”。 (2)英雄传说

外国文学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 一、古代文学源头及反映的历史特征 1.希腊思想重视现世本位、人本位、肉的倾向、自然生活、自律、自立、理智等。 2.希伯来思想重视未来本位、神本位、灵的倾向、理想生活、他律、服从、空想等。 二、古罗马文学的代表作家 维吉尔(公元前70- 19)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三、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及众多的神 1、希腊神话的显著特点是人、神同形同性 2、给后世西方文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元素 3、想象瑰丽优美,谱系完整,形象生动,故事动人 4、神名 四、《荷马史诗》的结构及塑造的人物形象 《伊利亚特》结构

24卷,15693行,十年战争,只选最后一年中最后的51天,在这51天中又有详有略。它描写了4天的战争和21天的埋葬仪式,再加了没有事件发生的26天空虚时间。而十年中的其他情况通过倒叙的手法给予回顾和解释。 《奥德赛》结构: 1、奥德修斯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最后四十天。通过倒叙回顾十年,高度浓缩。 2、“一条绳子的结构”,一个情节串起一系列事件,后来演变为“流浪汉小说结构”——火车头结构。 3、史诗采用倒叙、顺叙和打破时间顺序前后穿插的方法,在叙述结构上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 主要人物形象: 1、阿喀琉斯 希腊军队的勇猛武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俊美高大,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慨大方,武功盖世,重友情,看重个人荣誉。 但也残忍、易怒、任性、执拗,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全体希腊人的利益 2、赫克托耳 富于集体主义精神,作战勇猛,指挥英明,把保卫国家和为部落牺牲视为己任,尽社会义务,对家人感情强烈,视荣誉比生命更可贵,具有崇高的悲剧色彩。 3、奥德修斯 以机智和刚毅为特色。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不屈不挠,精力旺盛,忠于自己部落,睿智老练机敏灵活。 性格缺陷:狡诈、私心重,个性狭隘念念不忘个人财富的私有权,对求婚者赶尽杀绝。 五、古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 (一)埃斯库罗斯 埃斯库罗斯是世界悲剧艺术的开拓者,古希腊悲剧创始人,被誉为“悲剧之父”

外国文学史课件完整版

名詞解釋: 1、古希臘神話: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 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普》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2、荷馬史詩:公元前9至8世纪时,相传在小亚细亚一带有一位天才的盲人民 间歌手名荷马,在流传已久的英雄短歌基础上对大量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形成了情节完整、风格统一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后人统称为“荷马史诗”。 3、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拥护民主派,其创作是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雄浑、悲壮、豪迈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 索福克勒斯,被称为“戏剧中的荷马”,也称为“雅典的蜜蜂”。《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 1、聖經:由《旧约》和《新约》组成,《旧约》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犹太教的历 史。《新约》记载基督教的历史。主题是歌颂上帝,崇拜上帝;以上帝为中心,以上帝为主宰。成为西方文学的又一源头。 2、中世紀四種文學類型: (1)教会文学:①内容上:宣传宗教教义,大多取材于《圣经》。②体裁上: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③艺术手法上:梦幻、朦胧、浪漫气氛;说教气息;象征寓意。 (2)英雄史诗:①早期英雄史诗,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歌颂部落英雄(异教精神),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多神 教成分。②中期英雄史诗,歌颂部落英雄的英雄善战,写他们具有爱国 思想,作者歌颂贤明君主,谴责叛国逆臣;同时大大增加了基督教教义 的内容。一般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有传奇性,但神话色彩减弱。 (3)骑士文学:忠君、护教、行侠。宣扬骑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 (4)城市文学:现实性: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讽刺性:在艺术上,市民文学的主要手法就是讽刺。 1、文藝復興運動: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即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在欧州许多 国家先后发生的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打着恢复古代文化的旗号,实质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欧州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人文主義思想: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 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外国文学史》课后简答题 自己吐血整理

1.作为欧洲最早出现的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早期西方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着原始的“人”的观点,它经由古罗马文化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联系。古希腊人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蕴藏着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意识。古希腊文学中最为突出的是人本精神。无论神话史诗还是喜剧,都满腔热情地讴歌生活,赞美人生,讴歌人类的勇敢聪明和智慧,占在宇宙的高度审视人和大自然的搏斗,礼赞人性的悲壮和崇高,体现出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的乐观精神。这一精神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思想的主要来源 希腊人以为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无助地站立着的,且因为他时时地战胜阻碍,庄严的承受命运最严刻的判定,于是人道的崇拜便成了希腊生活与希腊宗教的主要特点。他们成就了简朴的直截的美:直白的真实的美。 2.希腊神话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 1)原始、野蛮、未开化。希腊民族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由于希腊神话起源很早,所以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带一种原始、野蛮、未开化的气息。

2)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表述。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和欲望就是人的意志和欲望,神和英雄们的所作所为、恣肆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希腊神话里真正具有宗教意义的神是命运,而那些热热闹闹的、欢愉活泼的、喧闹不已的诸神却没有一点宗教的意味。在希腊神话里表现了一个不出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命运。它决定一切,包括神的命运也同样是由它决定的。因此,在希腊神话里面就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命运。3)人神同形同性论,处在核心地位是“人神同形同性论”,不仅使希腊神话较早的摆脱了兽型妖灵阶段,而且是深化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注重现实的精神。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有王或城邦统治者所垄断的,也不是高高在上,只供人们敬畏的神癨,而是属于整个希腊世界所有公民并生活与民众之中的神,神性与人性是相通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神和人都有男女的形态,但有时人完美的体现,神的形象体现着人的智慧和美之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也和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 4)构建了一个多神系统。希腊人民以丰富、新奇的想象创造出了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山众神,一般认为有十二主神。 5)赞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希腊人民通过创造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自己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6)深刻的哲理意味。西绪弗斯滚石头,对一种看不见的终极目标的追求。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在努力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希腊神话故事

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编写组)聂珍钊-考试重点部分

阿基一踵:指再强大的英雄,也有他致命的弱点,要害。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卡琉斯,传说她的母亲曾把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枪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因此埋下祸跟。长大后,阿卡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但终于给人发现了弱点,一箭射在脚后跟而身亡。 特洛伊木马: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物哀:(美学特征)通过宫廷男女的恋情悲剧,表达作家对人生的悲苦体验,从而激起令人兴叹、使人哀伤的情怀,以便让内心情感超越卑污烦恼的俗世,将人情欲望升华为审美对象。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最常见的形式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等。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特征):(1) 用人权反对神权。(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重要的创作规则。他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

外国文学史重点整理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二、英国 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并从写实小说发展到实验小说 1.小说:高尔斯华绥(1867—1933):代表作长河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906-1921) 戈尔丁(1911—1993):“寓言编撰家”,代表作《蝇王》(1983) 毛姆(1878—1965):《人生的枷锁》,自传性作品,“英国的莫泊桑” 福斯特(1879—1970):《小说面面观》 乔治·奥维尔:《一九八四》,政治寓言小说 2.60年代实验小说: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女作家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 3.80年代少数族裔作家:V.S.奈保尔《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萨尔曼·拉比什《午夜诞生的孩子》 4.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 5.罗琳:《哈利·波特》 6.戏剧: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 7.诗歌:“运动派”,菲利普·拉金《受骗较少》《新诗行》《降灵节婚礼》 ?愤怒的青年 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文学派别。这个派别的作家塑造了一种新的人物类型:他们是出身工人家庭或中下层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受的教育高于所出身的阶层,可是他们并不想成为绅士;他们对掌权者的特殊享受津津乐道,但又把权力看成可笑而又不道德的游戏。这是一种反英雄人物。 2.代表作品有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 ?劳伦斯 1.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1911);莱娣、乔治、莱斯理、麦格 2.成名作:《儿子与情人》,双重主题:俄狄浦斯情结;社会批判;保罗,莫瑞尔,威廉,米丽安,克拉拉

复习2012年02月外国文学史课程

外国文学史概述 一、什么是文学:文学是“谈情说爱” (1)“谈”是指对某些主题的不断吟咏和反思 (2)“情”是指亲情、友情和爱情。 (3)“说”有着引导之义 (4)“爱”指的是对世界和人生之爱。 由此来看,文学是通过对人类生活事件的描绘,反复吟咏人类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来引导人类产生对世界和人生之爱。 二、外国文学精神 1、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百态的细致描绘,一部外国文学史是西方文化演进的过程,是西 方社会历史发展的批判性纪实,是人类探索自身心理的深度和广度的历程。 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小说等。 2、关注人类自身的奋斗和命运,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司汤达的《红与黑》、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3、对人类的未来怀抱乐观蓬勃、积极进取的理想。 如拉伯雷的《巨人传》,莎士比亚的喜剧、歌德的《浮士德》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等。4、具有在艺术形式上追求不断创新的精神。 如海明威的小说艺术,福克纳的小说艺术,后现代的小说艺术。 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概况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 古希腊与古罗马不同的民族性格却决定了其文学精神各有千秋。古希腊文学更强调以个人主义为特点的个性张扬,而古罗马文学则体现出浓厚的集体意识,个人意志对集体利益的服从。 二、古希腊文学的分期 1、公元前12-公元前8世纪:神话和史诗

2、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寓言、抒情诗 3、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悲剧、散文 4、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新喜剧 三、古希腊神话 1、来源 古希腊文学在神话、史诗、戏剧、抒情诗、寓言、文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古希腊的原始初民通过这些形式表达着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其中神话是最为古老的古希腊文学形式,不少史诗、戏剧等都以神话为题材,神话故事也在抒情诗与文艺理论论著中频繁出现。其次,神话是最典型的古希腊原始初民的集体创作。希腊史诗虽然是集体创作的结果,但传说是由一位名为荷马的诗人加以整理,将史诗的最终形式确定下来。而戏剧、抒情诗和文艺理论都有特定的作者。解读神话将能更清晰地了解作为西方文化起源的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2、古希腊神话的世界观 古希腊神话的主人公形象主要有两类,即神和英雄。这是古希腊人勾勒出来的关于世界的粗浅轮廓,世界是由人和超越于人之上的另一种存在所构成的。古希腊人就是在这一轮廓中来理解自我与自我之外的世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古希腊神话的宇宙观 宇宙观指的是对世界起源及宇宙运动的看法,通常所说的宇宙观是指上升到哲学高度的宇宙观。我们这里借用这个术语来说明古希腊人运用神话形式来表示,在对自身之外的世界有所意识后,好奇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索自身之外的世界的来源与奥秘。 “神人同形同性论”:天神与人类的区别只在于天神能长生不老和上天入地,能够随意变换身体形状,有着特殊本领和巨大威力,虽然并不能完全随心所欲地操纵人类的生死祸福,但却能预知自身和人类的命运。天神与人类一样有善恶和计谋,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经常干预人间事务,也会经历情感的酸甜苦辣。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只是在自然能力方面比人类强大,但并不具备完善的精神气质与道德品性来充当人类行为的典范,也并不具有超越于感性世界的超验属性。所以,古希腊人对天神的崇拜更多的是对一种比自身更为强大的自然力量的崇拜。 (2)古希腊人的人生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