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松养心胶囊结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结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结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结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结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稳定颗粒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稳定颗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稳定颗粒治疗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稳定颗粒;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它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发病后主要以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预后较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稳定颗粒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广为应用,且效果理想,该方法能够发挥不同治疗药物功能,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为了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稳定颗粒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40.1~79.9)岁,平均(35.7±3.1)岁。患者中,13例广泛前壁梗死,17例下壁梗死,10例前壁梗死;对照组有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40.5~80.4)岁,平均(37.4±2.4)岁,患者中,9例广泛

前壁梗死,19例下壁梗死,12例前壁梗死。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稳定颗粒治疗,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每次冲服1袋(9g)稳定心颗粒(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90130),每天3次,连续冲服6个月。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每次口服4粒参松养心胶囊(湖南郎力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866),每天3次,连续服用6个月[2]。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等消失,心律恢复正常,心肌酶以及心电图检查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律有所改善,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改善;无效:患者病情变化不明显或病情加重[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

(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满意率(%)

实验组40 35(87.5)3(7.5)2(5)38(95)38(95)

对照组40 27(67.5)7(17.5)6(15)34(85)26(65)

2

x/ 12.31 4.39

P值/ <0.05 <0.05

2.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组别例数腹胀食欲差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40 1(2.5)1(2.5)0(0)1(2.5)3(7.5)

对照组40 2(5)3(7.5)1(2.5)1(2.5)7(17.5)2

x/ 6.94

P值/ <0.05

3.讨论

近年来,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稳定颗粒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广为应用,且效果理想。稳定颗粒是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药物主要由党参、甘松、黄精等组成,药物中党参能够增加机体心排出量,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甘松能够提高心肌缺氧的耐受力,从而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现状;黄精能够提高冠脉血流量,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动脉硬化。参松养心胶囊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治疗药物,方药主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酸枣仁、丹参、赤芍、甘松、黄连、龙骨等组成。方药中,人参性平、味甘,药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等功效;麦冬味甘,性微寒,药物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五味子味甘,性温,药物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养心等功效;山茱萸性微温,味涩,药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等功效;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等功效;丹参味苦,性微寒,药物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等功效;赤芍味苦,性微寒,药物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等功效;甘松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等功效;黄连具有抗菌、抗病毒、解毒等功效;龙骨味甘,性平,药物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固涩等功效,诸药共奏,能够有效的提高冠状脉血流量,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稳定颗粒治疗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效果理想,可以发挥两种药物功效,达到优势互补,促进机体恢复[4]。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稳定颗粒治疗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

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234~235.

[2]胡发明,黄知秀.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05):671~674.

[3]罗涯中.参松养心胶囊佐治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07):62.

[4]黎晓兰,陆莉,刘福元,等.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25~126.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率的影响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率的影响 发表日期:2010年2月22日编辑:fuli 有74位读者读过此文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41000)李际瞻 【摘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心动过缓患者的室性早搏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门或住院的心动过缓伴有室性早搏病例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6周,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比较心率和室性早搏的变化。结果,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的减少室性早搏频率的同时24小时平均心率可提高3.2次/分,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伴有心动过缓的室性早搏具有明确治疗效果,同时可明显提高窦房结功能,促进房室结传导,对心动过缓患者室性早搏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心率室性早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rameters Shensongyangxin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bradycardia in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on heart rate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08 to December 2009 I courtyard, or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associated with cases of bradycardia in hospital to give reference Shensongyangxin capsule 4-6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line of 24-hour ambulatory ECG, and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changes in heart rate and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Result The Shensongyangxin capsul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while 24-hour average heart rate can be increased by 3.2 beats / m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s Participation Shensongyangxin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bradycardia associ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with a clear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can raise the heart rate,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the treatment of bradycardia with good security. 【Key words】Shensongyangxin capsule heart rate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室性早搏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年轻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多不需特殊治疗,而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特别是缓慢心率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多伴有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亦或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一种即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又不减慢心率的无致心律失常的药物是临床医师最为理想的选择。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心动过缓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门诊和住院患者17例,有2例患者因服药后胃部不适而终止治疗,5例患者未能进行第二次动态心电图复查,坚持正规服药及动态心电图复查资料完整者10例,缓慢心室率心房纤颤3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附表1)。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人,最大年龄82岁,最小42岁,平均69.9±11.3岁。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PIA)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P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心绞痛症状改善、检验指标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53.8%(P<0.05)。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降低明显,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的应用可有效控制PIA发作,并且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临床观察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post-infarction angina,PIA)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 h~1个月内发作的心绞痛[1],此病发病率较高,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20%~60%。PIA往往是再梗死的先兆症状,需高度警惕,其临床治疗非常重要。麝香保心丸由于其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及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2,3],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但在PIA应用中报道较少,本研究对54例PIA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PIA患者106例,诊断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及对照组(52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5.3±7.8)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7.6±7.5)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3次/d,连用8周。患者入院24 h内检查CRP、FIB、D-D 水平及心电图,并常规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治疗期间监测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于第4周及第8周门诊随访心电图及CRP、FIB、D-D变化情况。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包括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等)、心电图改变及CRP、FIB、D-D水平。 1. 4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参照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

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循环系统 1、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氨茶碱激素结扎来放血激素,镇静,吸氧 2、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奔马律,杂音清,逆****,第二音。 4、心力衰竭的诱因: 感染紊乱心失常过劳剧变负担重贫血甲亢肺栓塞治疗不当也心衰 5、右心衰的体征:三水两大及其他 三水:水肿、胸水、腹水两大:肝肿大和压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其他:右心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紫绀 6、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 肥厚梗阻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激病窦不应该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刺迷胆碱洋地黄,升压电复抗失常(注:“刺迷”为刺激迷走神经) 8、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两肾原醛嗜铬瘤、皮质动脉和妊高 (注:“两肾”——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瘤”——嗜铬细胞瘤;“皮质”——皮质醇增多症;“动脉”——主动脉缩窄;“妊高”——妊娠高血压) 9、心肌梗塞的症状: 疼痛发热过速心恶心呕吐失常心低压休克衰竭心 10、心梗的并发症: 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 11、心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痛哭流涕、肺腑之言 痛——心绞痛;流——主动脉瘤夹层分离;腑——急腹症;肺——急性肺动脉栓塞;言——急性心包炎。 12、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难、痛、晕 13、二尖瓣狭窄 症状:吸血咳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 关内容。并发症:房颤有血栓,水肿右室衰,内膜感染少,肺部感染多。 14、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难、痛、晕。(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晕厥先兆。)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关内容。并发症:失常猝死心衰竭、内膜血栓胃出血 15、左心衰:端坐位,腿下垂,吸氧打吗啡,快强心,速利尿,茶碱扩管药

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修订版

.~ 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 1. 引言 1.1. 委员会的组成与资料审查 组成ACC/AHA实用指南工作组的目的,是为了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做出建议。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美国的头号死亡原因。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与之密切相关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则是本病非常常见的形式。 本委员会成员通过计算机检索2002年以来的英文文献,并且辅以手工检索,复习和编辑了所有公开发表的报告。对某一问题特殊研究的具体情况,予以必要叙述,并且列表展示具体数据。本指南中提出的建议,主要是依据这些已经发表的资料。若资料是来自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则证据的权重序位列为最高(A)到最低(C)。对UA/NSTEMI患者某一诊断性操作或具体治疗或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最终建议,总结了资料和专家们的意见。有关建议分类和证据级别的制定原则与ACC/AHA的一贯方式相同,没有新的变化。 本指南编写委员会由著名专家组成,分别来自代表美国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的一般内科学领域,来自代表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AAFP)的家庭医学领域,来自代表美国急诊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ans,ACEP)的急诊医学领域,来自代表胸腔外科医师学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的胸腔外科领域,来自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和Interventions,SCAI)的心脏介入专家,一般和重症监护心脏病学领域,以及来自无创检查、心脏病预防医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tion,PCI)和心血管外科这些高度专业化领域的知名专家。无论是学术机构还是私人医疗机构,均有代表参加。该指南得到ACC和AHA任命的2名外部评阅者的评阅。 1.2. 本指南2002版发表以来的变化. 本编写委员会参考了2002年以来发表的资料,并根据大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建议进行了修订。对上一版指南进行重新编写,力图反映这些进展。重点放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性早期医疗评估,避免患者自我处理导致的延误,加快在急诊科进行诊断和分诊。已经涌现出新的影像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 以作为某些患者的诊断手段。肌钙蛋白已经成为心脏坏死的主要生化标志物,可以再次证实NSTEMI,并且改变了其人口统计学和预后。目前B型脑钠肽(BNP)可以作为生化标志物的补充,可能有助于风险评估。临床试验的资料进一步支持在高危UA/NSTEMI患者(通过肌钙蛋白阳性或正式风险评分来确定)采用早期有创治疗策略。相反,这种治疗策略在低危女性不能受益并且可能有害,因此建议采用早期保守治疗策略。两种新的抗凝药物—磺达肝睽钠和比伐卢定已经经过临床试验的良好检验,并且建议应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作为替代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可供选择的药物。目前更加有力地支持应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主要是氯吡格雷),包括选择大负荷剂量、早期(上游)应用和长期应用(尤其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之后)。如何最佳整合应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和静脉糖蛋白IIb/III受体拮抗剂,在UA/NSTEMI治疗的早期(包括心脏导管检查)提供最佳的抗血小板治疗,是一个热点问题并且仍然面临着挑战。本版指南融入了有关 UA/NSTEMI患者的PCI和二级预防的最新资料。有关特殊患者的详细讨论认识到对有多种特征的患者强调需要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特殊考虑。还要强调治疗过程是患者结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进展还强调了理论与治疗上的重要不足,通过研究和临床应用,这些应当能够促进在 UA/NSTEMI方面的不断进步。.

09第九章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第九章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第 1题: 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 A.年龄 B.脂质代谢异常 C.髙血压 D.糖尿病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ABCD项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脂质代谢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LDL、VLDL增髙等均是危险因素。 第 2题: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决条件是 A.动脉内膜解剖性损伤 B.动脉内膜功能性损伤 C.血液黏稠度增加 D.血流动力学改变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根据血管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后, 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动脉内膜受损分为功能紊乱和解剖损伤。其中功能紊乱起主要 作用,即在长期髙脂血症的情况下,增高的脂蛋白(主要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对动脉内 膜造成的功能性损伤。 第 3题: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A.控制体重指数于20 ~24 B?每日脂肪摄人量不超过总热卡的40% C.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200mg D.不宜作剧烈体育活动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控制膳食总热量,维持体重指数(BMI)在20 ~24的正常范围内。超 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采用低脂(脂肪摄人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 )、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200mg)膳 食。同时,应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但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 第 4题: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积极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最常用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辛伐他汀 D.吉非贝齐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积极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应选用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 物,最常用者为阿司匹林,其他尚有氯吡格雷、阿昔单抗等。辛伐他汀和吉非贝齐为降脂药物。 第 5题: 下列哪项符合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 A.多见于60岁以上的女性 B.硝酸甘油往往不能缓解症状 C.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常有出血 D.活动时可诱发,停止活动后症状可缓解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心绞痛分稳定型心绞痛(即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①稳定型心绞痛好发于40 岁以上的男性,冠状动脉内可见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一般无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 出现裂痕、表面有血小板聚集等。劳力负荷增加时可诱发心绞痛,一般停止活动后症状可消除(d对)。硝 酸甘油可使々2%的患者缓解症状。①“硝酸甘油往往不能缓解症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 第 6题: 临床上作为估计心肌氧耗量的指标是 A.心率X脉压 B.心率X收缩压 C.心率X舒张压 D.心率X平均动脉压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心肌氧耗的多少主要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决定,故常用“心率X收缩压” (即二重 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 第 7题: 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中下1/3交界处 b.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波及心前区 c.心前区 d.胸骨中段伴左肩、左臂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心绞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胸痛常呈压榨痛、发闷或紧缩感,大多数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可 缓解。

心绞痛不能大意,极易发展成心梗!

麦络喜提醒:心绞痛不能大意,极易发展成心梗!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引起的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有冠心病的中老年朋友由于心肌供血不好,心肌内积聚了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不能被运走,这些产物可刺激心脏传入性交感神经,传入大脑产生痛觉,故心绞痛是心肌缺血所致的冠心病的症状。然而当冠状动脉较大的分支完全闭塞(血栓形成)时,这条血管供应的心肌因得不到血液营养而坏死,称为心梗,这是冠心病的最严重后果。 慎防心绞痛发展成心梗 因此,当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应积极采取治疗,否则很有可能发展成心梗,危及生命。在发展中国家,心肌梗死是最大的死亡原因之一。据调查,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认识心梗早期症状,早作防范才能减少致命打击。如出现下列症状,不能大意。 1.在近一个月内出现心绞痛,并且发作频繁或突然出现前胸剧痛 2.原有的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突然心绞痛加重,每日发作的次数增加,持续 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 3.心绞痛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梗塞 前状态) 4.近期常在睡眠中发生心绞痛,且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 5.以往身体健康,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且进行性 加重 6.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并且 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在出现上述症状后,如果及时救治,可有效降低心梗发病的几率。我们也可以看出,不稳定性心绞痛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除了迅速到医院就诊外,还应加强平日心梗的预防。 麦络喜,疏通血管,改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塞 中医上说,脉络不通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通络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由于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血管内皮出现损伤,受损的血管内皮会变得像受洪水侵蚀的河堤一样,表面坑坑洼洼,血管内皮细胞的连接也变得不再平整光滑连续。导致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凝集的血小板附着在受损的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影响血流供应心脏、大脑,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麦络喜中的银杏成分可以促使脑动脉或末梢血管强壮,使硬化的血管恢复弹性,并且扩张变窄的血管,促使血管的直径正常。麦络喜中的天然VE可以抑制某些和血细胞聚合相关

急性心梗的治疗原则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发病率有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的心梗(NSTA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梗(STAMI),根据不同的分类,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1NSTAMI NSTAMI的治疗原则是抗栓不溶栓,早期主要是应用扩冠。抗凝、稳定斑块及对症处理的同时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的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介入治疗及其时机。 2STAMI AMI主要是由于急性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闭塞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持续性缺血,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是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是治疗STEAMI的主要手段,再灌注治疗越早、越快、获益越大。 (1) 心肌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治疗主要有两条途经,即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果发病在3小时内且介入治疗能及时进行,药物溶栓及直接PCI两种方式都可选用。对以下情况者,推荐进行介入治疗:①有外科支持的熟练PCI技术和条件,尤其是入院能在90min内将梗死血管开通的;②高危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3级以上);③有溶栓禁忌证;④发病时间超过3h;⑤不能确定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诊断。 ①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距溶栓时间越短,梗死相关血管越易再通,使更多的心肌受到保护,更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目前最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重组葡激酶(r-SAK)。 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各种终点事件、再梗死和出血性中风发生率低。溶栓治疗后,对残存闭塞的冠状动脉,可进行补救性PCI.在有专门设备和丰富介入经验医师的中心,直接支架植入应作为一线治疗策略。

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

稳定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 稳定心绞痛心梗 概念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 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 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 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冠脉闭塞,血流中断,使相应的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供求之间矛盾加深导致心绞 痛 血管腔狭窄或心肌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 后可波及心前区,界限不很 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 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 颈、咽或下颌部。 ?相似 性质?压迫、发闷、紧缩、 烧灼感,但不尖锐 ?不象针刺或刀割样 痛,偶伴濒死感 ?发作时病人常不自觉 地停止原来的活动 相似但程度更剧烈 诱因 体力劳动 情绪激动 饱餐 寒冷 吸烟 心动过速 休克 不明显 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 3~5min内逐渐消失,可数天 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天 内多次发作。 数小时或数天 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 解。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 解。

症状以发作性前胸压榨性胸痛?疼痛 ?全身症状 ?胃肠道症状 ?心律失常 ?低血压和休克 ?心力衰竭 体征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心尖部听诊有时出 现第四心音心浊音界正常或增加,心率增加或减慢,心律不齐,S1减弱S3 或S4有奔马律,部分由心包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ST段压低》0.1M,有时出现 T波倒置?血液检查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ST 段抬高或压低T 倒置或增高 治疗发作时 休息 舌下含服0.3-0.6mg 缓解期治疗 ?硝酸酯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抗血小板药物 ?调整血脂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治疗 ?休息 ?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出入 量) ?阿司匹林 解除疼痛 溶栓疗法 消除心律失常 控制休克 治疗心衰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的区别! 摘要:心绞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身体位于胸骨的后部,男性身上比较常见,而心肌梗塞的疼痛的性质、部位和心绞痛类似,但它的发作频率每次都很短,前后差不多为20分钟左右。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以往的几篇心血管疾病的文章中,一直提到秋冬季节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请各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注意保暖等话题。其实重复说这些话题,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想给各位一个能牢记的印象。现回到主题上,为什么说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在疼痛上有区别,随着我院专家的介绍,详情见如下内容:所谓心绞痛,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综合症。它的疼痛部位主要在身体位于胸骨的后部,临床上在男性身上比较常见,大部分病人的年龄平均都在45岁左右或以上,主要的诱因都来源于平时的工作和家庭两头的压力,有时在工作上难免会有点不爽的事情,致使心情变差,然后在每天的午餐和晚餐都是随意解决的,工作忙起来根本就不吃了,饱一顿,饿一顿的状态,再说如今秋冬季节,如在办公室里吹暖气很舒服,但出来后也没一段适应的过程,直接冲向室外

赶赴自家,导致一冷一热受寒,如果在阴雨天气更为严重。而心肌梗塞的疼痛的性质、部位和心绞痛类似,但它的发作频率每次都很短,前后差不多为20分钟左右,如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就更加剧烈,多数人都受不了,因它会持续数小时之久,而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症状来说,多数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且伴有发热的状态,此时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这些疼痛的症状;而心绞痛没有发热症状,也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不适症状。

心绞痛相关知识问题

MICROSOFT 心肌缺血引发的疼痛 angina Ms cao 2016/2/16 冠状动脉型心脏病练习题

参考资料:1.北京大学八年制医学教材 2.百度百科 1.心绞痛的定义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2.诱发心绞痛的诱因是什么? 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非劳累之后。 3.典型的心绞痛的部位: 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也可以波及心前区,有手掌范围大小,甚至横贯前胸。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致咽颈部,下颌部,牙齿或后背部。 4.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的部位: 上腹部、但心绞痛发作的部位常固定 5.为什么有的人出现心绞痛只在同样的劳力或者早晨发生? 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 6.心绞痛发作时持续的时间: 疼痛出现后持续加重,持续时间一般是3—5min ,停止活动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使疼痛在几分钟内迅速缓解。心绞痛可数日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多次发作。 7.心绞痛发作时的体征: 患者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发冷或者出汗,严重时也可出现低血压,有时可以出现第三或者第四心音奔马律。部分患者可有乳头肌缺血和功能失调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出现交替脉。 8.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心电图 9.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特点: 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有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 段和T 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者束支传导阻滞,房性过早波动等心率失常。 10.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临床特点: 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 段移位。心内膜下心肌容易缺血,故常见ST 段压低0.1mv 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 波倒置,在平时有T 波倒置的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下T 波可变为直立。 11.心绞痛患者发作后心电图表现在相应的导联T 波倒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12.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特点; 相关导联ST 段抬高呈“单相曲线”,心绞痛缓解后,ST 段恢复正常。 13. m p 478063_1415783285317_4.j p g 请分析心电图特点 14.稳定型心绞痛特点; 指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的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好部位无改变,疼痛时线相仿(3—5min ),用硝酸甘油缓解也能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疗效。 15.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特点:

参松养心胶囊与稳心颗粒治疗房颤38例临床疗效比较

参松养心胶囊与稳心颗粒治疗房颤38例临床疗效比较 阵发性房颤是心脏病急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需要紧急处理。我们自2007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阵发行房颤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与稳心颗粒治疗各38例.作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时心室率>120次/min,自觉症状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乏力,随机分为稳心组(稳心颗粒组)和参松组(参松养心胶囊组)。参松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78.3±9.5)岁,发作时间(3.4±1.6)h,原发病为冠心病18例,高心病11例,肺心病7例,风心病2例.稳心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9.2±9.8)岁,发作时间(3.2±1.5),原发病为冠心病16,例高心病12例,肺心病7例,风心病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因构成、病程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予吸氧、心电监护、输液,胺碘酮150mg于10min内静脉注射,复律后停止。如未复律15min重复使用,最多用3次,之后200mg/h,口服疗程2d。在静脉注射胺碘酮前参松组予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口服,tid。稳心组予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9g,冲服,tid;以后与胺碘酮同时口服。 1.3疗效标准显效:房颤消失,出现窦性心律,未复发,自觉症状缓解有效:房颤持续存在,但心室率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两组服药后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稳心组有恶心、上腹不适、烧灼感等轻度胃肠道反应者2例,轻度头晕1例,均未予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参松组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胃胀和腹胀1例,头晕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0,P>0.05)。 3讨论 阵发性房颤发作时由于心室率增快,节律紊乱,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还有可能引起血压下降,晕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对绝大多数房颤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仍为首选的治疗手段[1]。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2],既能复律又能减慢心室率。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其病在心,临床上以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型多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养心安神。步长稳心颗粒是中国第一个调节多离子通道Na+、K+、Ca2+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主要成分是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等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择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显效有32例,有效为7例,无效为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22例,有效为12例,无效为6例,有效率为8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可得,x2为4.832,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十分确切,但其作用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尚需进一步研究。 标签:血府逐瘀汤;加减;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的一个月内所出现的心绞痛称之为梗死后的心绞痛,即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范畴。发生梗死后的心绞痛,说明存在着残余的心肌缺血及高度狭窄冠状动脉和冠脉循环的贮备能力有明显的下降。发生这种心绞痛,通常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由于此类心绞痛的病情变化起伏较大,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对于AMI的近期和远期的预后都有影响[1]。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40例梗死后的心绞痛患者,并与进行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AMI梗死后的心绞痛80例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31至79岁间,平均年龄为(57.93±3.26)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在34至76岁间,平均年龄为(56.69±1.14)岁。上述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且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标准。中医辨证当属瘀阻气滞患者。其临床症状为头痛、胸痛,久治不愈,如针刺般疼痛,或是呃逆不止、失眠多梦,入暮潮热、急躁易怒、心悸怔仲、舌质暗红、弦紧或脉涩。 1.3 方法 上述患者在入院后同时进行心电图、血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

急性心肌梗塞与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与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通过加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配合治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让护士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有效途径。结果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 1认识急性心梗 1.1冠心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1.2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 1.3病例1:患者于1.5小时前晨起跑步过程中突然出现胸痛,呈压迫样剧痛,以左胸部为著,伴周身冷汗及明显乏力,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无头晕、昏厥及抽搐等,经休息无缓解。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疾呼120来诊。急诊科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未进饮食未睡眠,未排大小便,精神紧张。既往有高血压病数年,最高达210/100mmHg,间断自服降压0号等药物治疗,未系统监测血压 1.4病例2:发作性胸闷、胸痛24年,再发并持续不缓解90分钟。病人于24年前因“突发胸闷、胸痛12小时”来本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住院治疗40天,病情好转后出院,之后一直未规律服药,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活动可良好耐受。近2年来

出现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胸闷发作,程度不重,持续数分钟,经休息或含化“速效救心丸”可有效缓解,仍未在意及规律服药,90分钟前患者蹬车时胸痛再发,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冷汗及周身乏力,无呼吸困难、放射痛、咳嗽、咳痰、咯血、头晕、晕厥及抽搐等伴随症状,自行含化“速效救心丸”十余粒无显效,因症状持续不缓解,疾呼120来院,急诊以“冠心病、急性心梗”收入我科,病人此次发病以来,未进饮食未睡眠,小便正常未解大便,精神紧张。患糖尿病史20余年,自服“二甲双胍”治疗,复查血糖水平偏高。 2认识健康教育 2.1健康教育的概念:是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者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2.2健康教育的核心:行为改变。 2.3健康教育的模式: 2.3.1知信行理论: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了解有关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方式。(KABPModel—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2.3.2健康信念模式:是最常用于各种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一种模式。人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或是他人的实践经验,或是接受他人的劝告,而激发内在的动机,是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并获得预期的结果。这就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自我效能” 3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一冠心病的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动力性病使血管狭窄、阻塞和(或)痉挛,引起心肌氧供和氧需的平衡失调,导致心肌缺氧而造成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年龄与性别 体重超重(BMI=Kg/m2) 体力活动少 心理社会因素 三冠心病的类型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猝死 缺血性心肌病及心力衰竭 隐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 心绞痛相关知识 一心绞痛症状的五个方面 ?诱因体力活动、吸烟、寒冷、精神紧张、饱餐 ?部位及放射胸骨中、上1/3交界处后,其次为心前区,可放射到下颌、左肩、左上肢内侧,直至左腕、无名指、小指。 ?性质是一种钝痛,为压迫、憋闷、堵塞、紧缩等不适感,重者可伴出汗、濒死感。 ?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超过30分钟者少见。 ?缓解方式停止活动、含服硝酸甘油 二心绞痛分型 劳力性心绞痛 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 发生死亡或心梗的的不良危险因素 ?老年及男性 ?心绞痛分级CCS ?休息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 ?既往有心梗史者 ?心脏扩大 ?心室壁瘤

?心力衰竭 ?EF <45% ?心脏负荷试验提示大面积心肌缺血者 ?冠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 在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并发血管内腔血栓形成或完全闭塞性血管痉挛,造成血管腔持久性闭塞,血流中断,如该动脉与其它冠脉分支血管之间尚未立充分的侧支循环,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最终发生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 一先兆症状 ?突发的初发性心绞痛或出现较以往更为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 ?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伴出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 二AMI诊断要点 ?持续性胸痛 ?心电图 ?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红蛋白起病后1~4小时升高,6~7小时达高峰18~30小时内恢复正常 CK-MB 起病后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CTn-I 起病后后平均6.8小时增高,11小时达高峰,4~8天后仍可增高 三AMI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乳头肌功能不全和乳头肌断裂 ?室间隔穿孔 ?左室附壁血栓和体循环栓塞 四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 ?前降支LAD ——前壁间壁 ?回旋支LCX ——后壁下壁侧壁 ?右冠RA ——后壁下壁右室 五冠脉造影血管狭窄程度 ?<5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50~70% 临界病变 ?>70% 严重病变 六AMI心电图变化过程 ?缺血-----T波倒置 ?损伤-----ST段抬高 ?坏死-----异常Q波 七AMI护理 一、精神护理:解释安慰工作,卧床休息,谢绝过多探视陪伴,发病1-2天适当给予镇静剂。 二、严格卧床休息,减低心肌耗氧量,尽快建立侧肢循环,利于心肌修复。(1-2周)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远离急性心肌梗死来源:三九养生堂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但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不算了解,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吧,帮助大家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原因,还有我们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1、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臵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 (1)疼痛 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2)全身症状 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9-01T10:17:29.5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白玉强马雁平[导读] 老年人心脏功能已经衰退,加之各种心脏疾患的损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其中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最常见 白玉强马雁平(扎兰屯市医院内蒙古扎兰屯 162650)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7-0290-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心律平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不良反应,治疗4周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心电图、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较佳,心电图改善明显,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 老年人心脏功能已经衰退,加之各种心脏疾患的损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其中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最常见。因此,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尤其重要。而如何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是许多医生面临的问题。参松养心胶囊是吴以岭据病理论研制的国家级中药,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纯中药制剂。笔者自2007年6月以来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具有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3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0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2—75岁。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心律平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4粒,每日3次。两组治疗4周。两组均于服药后每周复查心电图1次,疗程前后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1.3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 中心律失常疗效标准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心悸的疗效标准制定。显效:治疗后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发作时间延长;无效:症状无改善,早搏减少不到50%。 1.4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症状好转总有效率的比较、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总有效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40例,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 2.2 两组动态心电图的比较对照组40例,显效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40例,显效5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率12.5%;对照组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20%。 3 讨论 冠心病因心肌缺血时其代谢发生重大变化,线粒体氧化代谢减少,血液循环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局部心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导致心肌复极不均一,易形成折返诱发心律失常。目前治疗心律失常以西药为主,但多副作用较大,尤其易导致心律失常。如心律平能导致各种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等;如胺碘酮在治疗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如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红绿视等副作用[3-4]。参松养心胶囊是由吴以岭研制的一种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酸枣仁,桑寄仁,丹参,赤芍,二鳖虫,干松,黄连,龙骨组成。药理学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中多种药物具有调节心肌细胞钠、钾、钙通道的作用,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次数,缩短心率失常的发作时间,显著改善心悸、失眠、发力症状,不仅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对缓慢性心律失常也有效,多靶点、多通道、多环节、整合调节作用,更有效治疗心律失常[5]并可提高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输出量,降低氧耗量,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对抗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表里兼治。本观察表明,在常规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疗效更好,心电图改善明显,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10. [2] 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 [3] 洪淇.口服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副反应观察[J]. 医学文选,2000,19(3):283-285. [4] 彭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2,12(12):705-706. [5] 吴以岭.络病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81-28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