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正伟-《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七章 统计报告写作

陈正伟-《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七章 统计报告写作

陈正伟-《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七章  统计报告写作
陈正伟-《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七章  统计报告写作

第七章统计报告写作

第一节绪论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调查报告——对某一专门问题的调查研究结果的书面报告,是对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结果的文字表述。特点:

?1. 只报告真人真事——最主要的特点

?只写真人真事,不许“艺术虚构”,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

?2. 根据需要写作,没有固定周期

?如自然灾害的调查报告,突发事件的调查报告,从经常性统计中发现问题而作的调查报告等都不可能有固定的周期,只能因需要而作。

?3. 不能只靠文案调查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可能有现成的完整的资料可用,故不能只靠现有的文档,而必须深入到与事件和案情有关的地方去收集数据。

?4. 以记叙和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调查报告是非文学作品,以记录、叙述、对话、议论等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当然,也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和适当的地方使用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但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不能让人有言过其实和失真的感觉。

(二)调查报告的种类

?按所涉事物的性质和主要特点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调查报告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1. 综合性调查报告

?指调查内容涉及一个地区或单位全面情况的调查报告。其主要特点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如:“2007年重庆库区经济社会监测报告”

?“2008年一季度重庆库区经济社会监测报告”

?2. 专业性调查报告

?指对部门、行业的专门业务或专业性问题所作的调查报告。如人口性别比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种子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的调查报告。其主要特点是专业性强。

?如:“重庆市流动人口流向特征分析”

?3. 政策性调查报告

?指针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令的贯彻执行情况所作的调查报告。其主要特点是政策性强。

?如:“江苏: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转移问题研究”

?又如:“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难点与对策”

?如:“重庆农民对免费义务教育的两心态六建议”

调查报告的种类(下)

?4. 揭露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

?指针对典型地区或单位的成功经验或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所作的报告。其主要特点是针对典型。

?如:“调查显示:三峡库区劳动力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如:“四川调查:消除体制障碍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5. 突发事件的调查报告

?指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作的调查报告。其主要特点是时效性强,要及时反映。?如:陕西居民生活正常企业生产受到影响”

?如:“川渝两地民意调查显示灾区群众情绪稳定”

?6. 市场调查报告

?市场问题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国家的决策施政,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对市场情况的了解。所以,市场调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热门业务。市场调查报告是指对某时某地市场情况的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可以是涉及市场多方面情况的比较全面的报告,也可以是只研究市场某方面的问题,或只涉及某种产品的内容比较单一的报告,视研究的要求而定。无论是哪一种,其共同特点就是一切围绕市场。

?如“重庆市“五一”黄金周消费市场情况”

?如“消费热点变化对南京消费品市场影响分析”

(三)调查报告与几种应用文的区别

(四)调查报告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说,调查报告的具体作用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 为正确决策施政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决策施政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行政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2. 宣传新鲜事物,推广新鲜经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3. 揭露社会矛盾,匡扶社会正义,打击丑恶势力,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出谋献策。

?4. 反映社会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五)写作调查报告的原则

?1. 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反对弄虚作假。

?2. 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为依据。

?3. 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4. 必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六)写作调查报告的程序

?四句话十六个字:

?选择课题

?收集资料

?分析研究

?写作报告

第二节选择课题

(一)选题的意义

?选题——在调查研究之前事先确定某次调查要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与调查目的和调查报告的主题直接相关的问题。只有选题确定了,知道了要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才能确定需要收集哪些资料,用什么方法收集资,向谁收集资料,如何整理资料,需要投入多少人力、时间和费用等。

?选题是调查报告写作必须首先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选题的原则

?1. 要满足现实需求与开发潜在需求相结合。

?“现实需求”——指社会各方已经关注和急需了解的那些问题,是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要被动地去满足的“被动需求”。

?如:“重庆:控制原料价格解决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又如:“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05-07)”

?“潜在需求”——指刚露苗头和可能出现的,有研究价值而又还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是要靠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主动地去开发研究的“主动需求”。

?如:“云南鹤庆县新农村调查报告”(重庆工商大学2006.7)

2. 要有针对性、政策性和时效性

?针对性——选题必须看准目标,有的放矢,力求箭箭中靶,充分发挥调查报告的作用。?政策性——要围绕方针政策,研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充分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时效性——对重要而急迫的问题,必须及时调查,及时报告,决不可姗姗来迟,贻误战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如:“消费者对9大公共服务业的满意不满意调查报告” (重庆市民调中心 2008.03)

?又如:““重庆九成市民对建设统筹城乡试验区有信心”(重庆市民调中心 2007.12 )

?又如:“2008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

3. 要抓住重点、热点和特点

?重点——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或要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重点,就会得到重视和支持,工作容易开展。

?如:“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热点——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社会各方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可为社会提供急需信息,提高调查报告的社会效益。

?如:“重庆市生猪价格状况分析及发展建议”(重庆市统计局2005.08 )

?如:“调查显示:环境污染成为无锡市民最关注热点问题”

?又如:“都市兴起消费大型化”

?特点——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点,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是调查报告选题和写作的诀窍之一。

(三)课题的来源

?“以销定产”型——指按领导的要求或委托单位委托而确定的课题,其中既有义务性的,也有合同性的。

?“定产定销”型——指按工作常规必须定期调查研究和特殊情况下需作临时性专题调查的课题,是纯义务性的课题。

?“自产自销”型——指调查人员自选的课题,这类课题既非义务性也非合同性,这类调查报告就属“自产自销”的产品。

(四)选题的误区

?一、凭兴趣,想当然:

?即只凭个人兴趣,不问社会需要,搞无的放矢。

?二、随大流,赶浪头:

?即看风驶舵,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毫无特色,了无新意。这里要注意的是,并非指别人研究过的那类问题自己就不能研究,而是反对仿造。研究别人研究过的同类问题,必须在“特”字上下功夫,注意特点,写出特色,力求后来居上。

?三、要求过高,不切实际:

?即不顾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高、精、尖、大的课题而无法实现目标,结果是几经周折,锐气尽失,影响调查研究的开展。这一点是广大基层工作者要特别注意的。(五)调查方案设计

?调查方案设计:关于调查目的、对象、内容、方法、步骤、时间、经费和组织领导的工作计划。

?1. 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目的是调查方案的首要内容。目的不同,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等就会不同。

?2.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调查所涉的某种客观事物的总体,总体由具有某种共同性的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就叫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机构、事件(如病例、案件等)。

?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内容)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负责提供调查资料的单位,即向调查机构报告调查结果的单位。作为报告单位的只能是人或机构,物和事件是设有报告自身状况的行为能力的。

?3.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作为调查内容规定下来的调查单位的特征。

?如人的性别、年龄,企业的经济类型、员工人数、资产总额等。

?调查表——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调查项目的表格。

?4. 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时间——一是指资料所属的时间范围,二是指调查工作的起讫期限。

?调查地点——指资料所属的空间范围。

?5. 调查方式方法

?6.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重庆市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若干注意事项”

?如:“城市住户调查方案” “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案”

第三节收集资料

(一)调查报告所需资料的种类

?①现有的统计资料(如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统计年鉴、专题统计资料等)。

?②以往的有关资料(如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情况反映等)。

?③与课题相关的计划、财务和业务技术资料。

?④供参照对比的国内外同类事物的资料。

?⑤为补充上述资料之不是而专门组织的专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⑥作理论指导用的相关学科的专业书刊。

(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指为搜集某时某地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全面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是了解国情国力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

?主要特点:涉及面广,组织工作复杂,投入大。须注意:①普查必须少而精,不可滥用。?②必须统一规定调查项目,保证调查内容的统一。

?③必须明确规定调查资料所属标准时间,防止资料的错乱。

?④必须统一规定调查工作的起讫期限,确保任务按期完成。

?⑤同类普查要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以便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⑥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严密组织,妥善安排。

?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的种类:

?(1)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系统抽样,机械抽样)

?(3)类型抽样(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

?(5)多阶段抽样

3、非随机抽样

?非随机抽样包括:

?(1)重点抽样(重点调查)

?(2)典型抽样(典型调查)

?(3)随意抽样(任意抽样、方便抽样)

?(4)配额抽样

(三)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1. 直接观察法

?2. 采访法

?3. 报告法

?4. 通讯法

?5. 实验调查法

?6. 网上调查法

(四)资料的审核

?1. 资料代表性的审核

?指以样本代表总体时的代表性,随机和典型。

?2. 资料完整性的审核

?3. 资料正确性的审核

?①逻辑审查②规律审查③相互关系审查④计算审查⑤指标口径审查

?4. 历史资料审核

?“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动态的统计”。

(五)资料的筛选

?【注】调查报告必须有充分的、可靠的资料为依据。但调查报告不是资料汇偏,不是数字和图表的堆积,对报告中所用的资料,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

?“鉴别真伪,去伪存真,紧扣主题,去粗取精”

?即只选用准确可靠的和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料,达到内容充实、论据充足即可。关系不大的和可用可不用的资料,要尽可能删除。

第四节分析研究

(一)资料加工整理的意义

?调查所得的资料,一般都是个体的、散乱的资料,是统计工作的原材料,必须进行整理和加工。

?1. 将个体的、散乱的资料变为整体的、有条理的资料,我们才能从了解个体到认识总体。?2. 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的绝对性要求我们在研究客观事物时,必须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组,才能解剖事物的内部构成,了解事物内部的差异,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总体。

?3. 只有将事物的相关资料作多样化的对比,才能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观察事物的变化,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探测事物发展的前景。

(二)统计分组

?1. 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指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客观事物的特点,按某种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它既是资料汇总的基础,又是分析研究的手段。

?没有科学的分组,就没有科学的统计。

2、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分组标志是作为分组的根据的标志。

?分组原则:

?(1)要符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研究的目的要求不同,所选分组标志就不同。?(2)要因事制宜,即要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出发,并要考虑事物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

3. 组数和组距

?(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组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客观事物自身的特点,二是研究任务要求的粗细。例如,人的性别只能分两组,但人的民族、职业却可以分许多组,到底分几组,就取决于研究任务的要求。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组数,取决于全距和组距两个因素。全距是总体中的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是调查所得的客观数据。组距,当组限重合时,是本组上限与本组下限之差;当组限不重合时,是本组上限与前上限之差,或后组下限与本组下限之差。组距是由人确定的。

(3)确定组距的原则

?确定组距原则:

?①要符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同是人口按年龄分组,劳动统计、国民教育统计、人口再生产统计的要求就不同,组距和组数也不一样。

?②要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要尽可能使各组数量上的差异能够反映出事物性质上的区别。

?例如,成绩考核的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数量界限,按员工人数(或营业额、资产总额,或占用场所的面积、容积等)划分企业规模大、中、小时的数量的界限,人口中婴儿、幼儿、学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中壮年、老年的年龄界限,全劳力、半劳力、辅助力、非劳力的年龄界限等,就都是通过数量上的差异去反映事物性质上的区别的,都不是等距分组。当然,等距分组在有些情况下也是可用的。

?③要反映事物分布的特点,使事物的特殊部分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计算分析指标

?1. 统计指标的概念和分类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区别:

?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统计指标就指标的表现形式分为: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变异指标

?增量指标

(四)绘制分析图表

?1. 统计表

?2. 统计图

?如:“2008年一季度重庆市区县GDP分析”

?又如:“近年来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又如:“四川省市场物价与全国走势的差异性分析”

?再如:“西安城市贫困群体现状、特征分析及应对措施”

(五)常用分析与预测方法

?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偶然变动

?1. 长期趋势分析

?(1)长期趋势分析与预测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签往知来,从历史资料中去掌握事物变动的规律。

?②要科学模拟,尽可能选择适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模型。

?③要考虑变化,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有可能与过去相似,也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④要分析联系,即分析相关事物与你所研究的事物的联系和影响,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中去估计你所研究的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

?如:“环杭州湾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浅析”

?又如:“2005年湖北消费品市场回顾及未来趋势展望”

?2. 季节变动分析

?如:“重庆市生猪价格状况分析及发展建议”

?3. 移动平均预测法(消除偶然变动因素)

?如:”

?4. 回归分析预测法

?回归一词源于生物学,本含返祖之义。

?广义的回归——指事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在相互制约的条件下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

?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回归预测:就是研究客观事物的两种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依存关系的一种技术,即根据自变量的变化去确定因变量的变化的技术。

?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曲线回归等

?如:“10年来重庆市居民收入增长的定量分析”

?又如:“一小时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因子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如:“直辖十年投资对重庆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相关回归)

?再如:“山东房地产价格、房屋空置率及居民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如:“南京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如:“河南省城市投资环境现状与创新对策实证分析”(指标体系)

?如:“基于投入产出表的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分析”(假设检验)

5. 特尔斐法

?(1)特尔斐法的由来

?特尔斐法,又叫专家题测法,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先采用。所以用“特尔斐”之名,是因为希腊一古城特尔斐设有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其“神谕”十分灵验。把专家预测法叫作特尔斐法,是比喻专家意见高明如神。

?(2)用特尔斐法预测的程序

?①按预测的课题选好专家。

?②拟好调查提纲并向专家提供背景材料。

?③专家用匿名方式作答。

?④把各个专家第一次或前一次的预测再匿名发给各专家征询新的意见,如此多次反复,直至大多数专家不再改变意见为止。

?⑤综合汇总。

6. 主观概率法

?(1)主观概率的意义

?所谓主观概率,就是指人们凭个人经验对某种事件出现(实现)的可能程度作出估计。在预测中,通俗地说就是要对你的预测有多大的把握可以实现作出估计。

?(2)使用主观概率要遵循的两条定律

?①是任何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在0与1(100%)之间,即0≤P(E i)≤1,概率为0即根本不可能出现,概率为1即必然出现。所谓有“120%的把握”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②样本空间中所有事件的概率和为1,即∑P(E i)=1。例如,你对某事件出现的情作了最高、最低、最可能三种估计,则这三种估计的概率和必须等于1(或100%)。

?(3)主观概率不可滥用,必须确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可使用。

7. 领先指标法与广布指数法

?(1)领先指标的意义

?领先指标——对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起先导作用和对其他相关指标起带动作用的指标。?落后(或后续)指标——受领先指标带动而后于领先指标变动的指标。

?领先指标法——根据领先指标的变化来估计未来的形势。

?(2)运用领先指标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领先指标应因时因地因事而异。

?②领先指标法应与广布指数(扩散指数)法结合运用。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有多个领先指标,但各个领先指标的变动趋势可能相互矛盾,这时就需用广布指数法。

?(4)运用广布指数法应注意的问题

?从广布指数的公式可知,它是呈上升趋势的领先指标的个数占领先指标总数和比重,若指数大于50%,表示未来形势看好,若小于50%,则表示未来形势不乐观。因此,用于计算广布指数的领先指标必须都是正指标(指标呈升势预示未来形势会好的指标,而不能选逆指标(其升势预示未来形势会不好的指标)。

第五节写作报告

(一)主题

?主题是文章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或要阐述和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约之则为一言,扩之则为千万言”

?确定主题要注意两点:

?一、主题必须唯一,“意多乱文”。

?二、主题大小应视研究任务的要求和事物间有无内在联系而定

?如:“基本单位第二次普查分析报告”

?根据一次的调查资料,写出很多篇调查报告。

?又如:“首次城市家庭财产调查报告”(2002-09 )

(二)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题目,用来反映文章的内容和揭示文章的主题。

?1、标题与主题区别:

?①一篇文章主题只能有一个,但同一篇文章的标题却可有多种选择。

?如:“川渝两地地震波及区社会稳定,心手相连关注重灾区共渡难关”和“川渝两地民意调查显示灾区群众情绪稳定”

?②主题必须在写作之前就确定下来,一旦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但标题则不一定,它既可在写作之前确定,亦可在文章写完之后再根据文章的特色酌定。

?2. 标题的要求

?(1)确切(2)简洁(3)醒目

?如:“市民年末话和谐——

?调查显示93.45%重庆市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07 )

?又如:“重庆市民基本素质素描”(2007。05)

?又如:“急流勇进,重庆经济开局平稳”(2008 )

3. 段落标题

?总标题(主标题,或主标题与副标题)是文章的“纲”,段落的标题是文章的“目” 。

?段落标题作用:

?(1)提示本段内容

?(2)表明作者观点

?(3)展示全文结构

?(4)提高阅读效率

?如:“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如:“基本单位第二次普查分析报告”

?如:“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十二: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观点、材料、立场

?调查报告写作,不仅要求观点明确,而且要求观点正确。

?观点与材料关系:

?1.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

?2. 观点必须来自村料

?3. 观点必须统率材料

?“重庆九成市民对建设统筹城乡试验区有信心”

?“消费者对9大公共服务业的满意不满意调查报告”

?4. 观点受制于作者立场

?如:《中国青年报》(2005.2.2)一篇文章说,国内一家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一番“科学”设查研究,得出结论说: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王浦生道出了其中奥妙,原来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

(四)文章的结构

?1. 文章结构的要素

?(1)开头

?(2)层次

?层次安排的一般原则:

?第一、每层要意义完整,相对独立。

?第二、层间要界线分明,互不交错。

?第三、各层要围线中心,突出主题。

?第四、排列要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3)段落

?是文章的基本单位。

?段落的构思和划分要注意两点:

?一是每段文意要单一而完整。

?二是各段篇幅长短要适度。

?(4)过渡

?文章的过渡,是指把相邻而又不能自然衔接起来的层次或段落句连起来,使读者能跟随作者的思路顺畅地通过行文阻隔的写作技巧。

?需要过度的地方主要有:

?①内容开合处

?如先总述事物概况再分述其具体表现时,用“具体表现是”,或“现分述如下”,或“其中”1、……,2、……等过渡。

?先分述后概括时,用“综上所述”,或“总而言之”,或“凡此种种,都说明……”等过渡。?②文意转折点

?例如,由分析原因到导出结果时,用“因此”,“于是”,“结果使……”等过渡。由阐述问题到控究原因时,用“因为”,“原因是……”等过渡。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时,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当……”过渡。有些场合,一个“但”字就可过渡。

?③图表插入时

?一般是在图表前用“如图×—×所示”,或“见表×—×”过程渡到图表,在图表之后再用“从图×—×可看出”,或“从表×-×可知”过渡到对图表的分析。

?④表达方式变更时

?调查报告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但有顺叙、倒叙和插叙,还有议论,夹叙夹议,而且可能还会因事物前后对比的需要而运用描写的手法,或因睹物思人和瞩景生情而使用抒情的手法。

(5)照应

?照应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关照和呼应。照应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文题照应。指文章内容与标题的照应,即在行文过程中,通过多次点题的方法,强化内容与标题的联系,使主题更加突出。在调查报告中,如果能妥善处理主题、标题、内容、文字的关系,文题照应的手法也是可以使用的。

?②首尾照应。指文章的开头和文章的结尾相互照应。

?③文中照应。指文题照应和首尾照应以外的文中各层次、段落之间的照。例如,若前面埋下伏笔,后面就应予挑明。后面提出的对策措施,应当针对前面所说的存在问题,不能相互脱节,使对策建议成为无的之矢。

?过渡和照应关系:都是把文章的各个层次和段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手段。

?不同:一是过渡用于位相邻而急相远的两个层次或段落之间,而照应则用于文题之间和位相远而意相关的两个层次或段落之间。

?二是过渡需用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为媒介,照应则一般不用这种媒介词语,而用文断意联,伏而不露的手法。

?“草蛇灰线,伏沿千里”

(6)结尾

?结尾就是文章的收尾。

?“凤头猪肚豹尾”——有好的开头,丰满充实的主体,好的结尾。

?结尾的写法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展示前景,催人奋进;或吸取教训,警示后人;或提出建议,促进发展,等等。

2. 文章结构的原则

?(1)因事制宜,合理布局

?(2)围绕中心,突出主题

?(3)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前后连贯,顺理成章

?(5)文无定法,贵在创新

(五)文章的语言

?最基本的要求:

?准确

?精炼

?通俗

?生动

?如:《加快商品生产步伐,促进农村两个转化——雁北地区农村发展战略初探》(六)文章的修改

?修改文章方面:

?(1)看主题是否突出。

?(2)看观点是否明确和正确。

?(3)看材料是否真实可靠,是否需要增删。

?(4)看结构是否合理。

?(5)看分析是否透彻,推理是否合乎逻辑。

?(6)看对策建议是否可行。

?(7)看文字是否需要进一步修饰和润色。

第六节统计新闻

(一) 新闻的定义

?(1)新鲜事实说

?强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

?“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胡乔木

?“新闻就是广在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长

?(2)媒体报道说

?认为新闻是媒体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而不是事实本身。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己故院长弗尽克·莫特说: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卡迪斯·D·麦道高说:对一个足于引起读者兴趣的观念或事情,在不违背正确的原则下,所作的最新报道,皆为新闻。

?德国柏林大学教授道比法特说: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时间间距内连续地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陆定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舆论手段说

?认为,新闻是影响舆论的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甘惜分教授说:新闻是报道或译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中共中央宣传部1981年召开的全国18个大城市报纸工作座谈会记要则对新闻的定义作这样的表述: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形式。

?(4)经济范略说

?日本学者小野秀雄认为: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报道和批译,是用最短时距的有规律的连续地出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内的东西。

?(5)奇闻轶事说

?这是一种怪诞的新闻观。

?美国报人查乐斯·丹纳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其意思很明显,就是只有奇闻轶事才是新闻。

(二) 新闻的特点

?(1)真实

?即新闻所报道的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可信的事实,而不是凭空捏造的或捕风捉影的东西。

?(2)新鲜

?即新闻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新近曝光、新近解密的事实,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新的评价和解读。

?(3)迅速

?即新闻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出报道。

?(4)简明

?即新闻(特别是消息)必须简要、明了,以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多,人们生活节奏快的特点。

(三) 新闻要素——5W1H

?新闻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写作新闻要写清5W1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因(Why) 、何果(How)。

?一时写不清楚的,应力争在后续报道中写清楚。

(四) 统计新闻

?统计新闻又叫数字新闻,指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去反映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新闻。?统计新闻的特点:

?①以统计资料为依据,用数字说话,这是它与只用文字报道的一般社会新闻最明显的区别。

?②以统计方法为手段。要运用统计资料分析研究问题,揭示事物的结构、比例、速度、效益及变动规律等,就必须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现有统计资料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

?③数字与新闻体裁相结合。新闻有自己的格式和写作规则,统计新闻的写作必须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则,将数字与文字结合起来,用得恰到好处。

(五) 统计新闻写作

?写作统计新闻时必须注意:

?(1)要文中有数

?统计新闻即然是数字新闻,就必须文中有数,要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去反映和分析问题。

?(2)要精巧用数

?统计新闻必须有统计资料,但对新闻所用的资料必须精选,只选与主题相关的,最重要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资料,足以说明问题就可以了。

?(3)要通俗释数

?统计新闻是写给社会公众看的,对新闻中用到而又比较专业化和较难理解的指标和方法,要作出通俗的解释。

?(4)要准确表达

?对统计资料所反映和说明的问题,要用适当的字、词和句子作出准确的文字表述。

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

2017年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 1.?报告开头:“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进一步趋紧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以及步步走高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应该如何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所必须面对的艰难选择。本文对此作了一个初步分析”。这种开篇方式属于()???(4分) A.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B.总览全文的观点 C.交代写作的目的和动机 D.突出矛盾,造成悬念 正确答案:?A? 2.?归纳提炼法是()???(4分) A.一个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B.一个从大到小,从集中到分散的过程 C.一个相互对比,从资料的比较或从诸多自己或别人的观点中采取排除或择优的方法提炼出最终观点的过程 正确答案:?A? 3.?提炼观点是全方位思维创新的过程,正向思维()???(4分) A.预见问题的发展态势 B.考虑问题的不同侧面 C.评判常规的解决途径 D.寻觅个性的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C? 4.?投入产出表是否考虑投资对经济的滞后影响可分为()???(4分) A.实物型和价值型 B.统计投入产出表和计划投入产出表 C.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D.用于分析产品、固定资产、生产能力、投资和劳动消耗等专门问题的投入产出表正确答案:?C? 5.?下列数据的分类或分组作用中,属于区分事物的质的是()???(4分) A.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划分 B.轻重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 C.人口结构属老年型或年轻型 D.施肥量与农产量之间存在依存关系 正确答案:?A? 6.?统计报告中资料取舍的规律,文章前面用过的资料应该()???(4分) A.删除 B.合并 C.从简从略 D.详细论述 正确答案:?B? 7.?撰写统计报告,要选择有条件撰写的题目,原因是()???(4分)

陈正伟-火锅店选址分析技术-案例分析

火锅店选址技术-案例分析 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2014年5月 门店选址是生意状况的关键性战略决策问题。门店选址也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周边人群的规模和特点,微区位的经济基础特点,竞争状况,交通便利性,房产成本,场所特征等等。同时选址的决策过程很复杂,位置一旦选定就不可能轻易变动,成本代价很高。本为试图通过介绍完整的微区位统计分析的选址步骤,为商业企业店铺选择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程序和方法。 1.选址因素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面对的环境复杂且难以预测,因此,如果能把环境区分成不同的部分,将十分有利于店址的识别和预测环境的影响。广义环境中存在的所有因素对店址有直接或间接的区别,程度有深浅之分;同时,人力和经费的限制也决定了不能够将外部环境的研究对象确定得过于宽泛,只能将这种研究集中于那些组织活动影响程度较高、方式较为直接的因素。这里我们以餐饮业为例,将其环境分成以下三个部分: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进行分析。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基本上所有组织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该区域在城市中的经济现状、经济发展都将对餐饮业产生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该区域的消费能力、各档次餐饮店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措施为餐饮行业起的巨大推动作用等几大方面。可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每一个备选区域进行综合评估,逐一评价其优劣,排列出各个区域对增加餐饮店适宜程度。 (2)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以及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是制约店铺经营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考虑区域与周边区域及其它城市的空间联系。 (3)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地区的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的城市,具有着不同的吃文化。吃文化体现的就是当地的口味习俗,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如重庆人很难适应江淮地区的口味,多数人爱吃辣椒。而在同一城市不同文化水平的区域选址,就意味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要求不同,这对餐饮店的目标定位尤其重要。

文学欣赏的欣赏过程

文学欣赏的欣赏过程: 一、文学欣赏准备阶段 1、文化储备 读者步入欣赏领域之前,对欣赏对象——文本,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这种选择,既决定于接受主体的世界观和人生修养,也取决于接受主体的审美情趣、文化积淀和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表现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文化积淀主要指读者知解作品事、情、理所需的知识储量。 审美能力可以理解为读者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2、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由接受理论家姚斯提出,是指欣赏之前,读者心理上对作品所抱的期待和要求,表现为文体期待、意向期待和意蕴期待3个层次。它决定着阅读的选着、重点和效果。 二、文学欣赏发生阶段 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主要是指读者通过语言媒介,形成欣赏注意,进而感知文学形象的阶段,即“言”、“象”阶段。 欣赏注意把欣赏活动作为一个动力过程,其发动伊始就要注重“欣赏注意”的形成。感知形象文学创作是一个创造形象的过程,而文学欣赏则是一个在现形象的过程。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伴而行。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在读了陶渊明的《饮酒》诗以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望”和“见”一字之差,意境全非。这是因为,陶渊明要表达的是自己辞官以后的喜悦,因而用“见”字,传达出悠然自得的情怀,确有“境与意会”的效果;若改为“望”字,变成主动寻求,不仅破坏了全诗的意境,且亦不符合陶潜的节操。所以,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陶诗的意境以及陶潜的为人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文学欣赏发展阶段 文学欣赏的高级阶段是对意蕴的深入把握,其间伴随着两种心理现象——联想、想象的展开和情感反应的持续。 1、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想象。 文学欣赏是一种依靠想象与联想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艺术的想象在文学欣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学欣赏离不开形象,但也不是简单的复映现象,再现形象,而是在作品形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者的想象、联想,通过欣赏者的感受、理解,重新创造形象。如,在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戏剧语言来表现,然而由于剧中特有的规定场景,人物通常都不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他有时讲得少而想得多,有时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说的则恰恰同想的相反,要是鉴赏剧本时,读者不能根据剧情展开积极的思维,就不可能正确地感受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剧本内容。如《雷雨》第四幕里,侍萍得知四凤和周萍的关系后,悲愤地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他们是我的干净孩子,他们应当好好地活着。 罪孽是我造的,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今天晚上,是我让他们一块儿走的。这罪过我知道,我都替他们担戴了;要是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与范文赏析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与范文赏析 第一章:高考作文试题发展演变: (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让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 (二)新材料作文特点: 1、新材料作文特点:材料:有多个角度。 (1)一个人物是一个角度/一个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做法又成为一个角度。 例:小马过河1、小马—(2)角度2、老马3、鼠4、牛 (2)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也是有不同的角度。 例: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横向立意: 含义: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分析: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好处: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反向立意: 含义: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分析: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好处: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延伸立意: 含义: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分析: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好处: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类比立意: 含义: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分析: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

文书工作总结

文书工作总结 导读:本文文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文书工作总结(一) 一、自觉遵守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 今年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市委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做到值好班,上班不迟,下班不早退,按要求及时签到,特别是在有急事、到其它单位办事、下单位调研等情况都自觉向办公室领导请假 二、学习方面 虽然这几年我从事文秘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文字功底也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办公室领导指导下,以及同事的帮助下得到多方煅炼,但是与市委办公室高标准要求还有许多差距,要弥补这些差距,就必须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深知:作为一位秘书,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作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就不可能做好秘书这行工作,就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今年以来,我在积极参加市委办公室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非常注重个人自学,年初征订了《应用文写作》,深化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及任长霞、徐正虎、李斌等的学习,认真领会

精神实质,并自觉地贯彻落实到行动中去,统一到市委的重大决策上来。坚持每天阅读各类文章,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注重学习效果,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根据日新月异的形势发展变化,注重学习新知识,熟悉新学科,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转自:务对本职工作的要求,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在工作中我有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多做事、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敢于面对困难,能吃苦耐劳,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今年*月**日,根据市委办公室的安排,我到地委办信息科跟班学习两个月,使自己个人能力得到进一步煅炼。 三、业务方面 我作为政法口的秘书,除积极完成办公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以外,还主动为分管领导服好务。今年以来,我认真完成了办公室领导交办讲话及各种汇报、通知、总结、经验交流材料等材料的起草校对工作,及时编写了各类政法方面的信息;对领导交办的各类信访案件做到及时处理、及时报送。全年跟随领导5次下基层进行调研,并撰写了有价值的调研。听从领导,服从安排,今年根据办公室的安排,我参加民兵训练,在训练中,我始终坚持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认真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受到了阿克地委、阿克苏地区行署、阿克苏军分区的联合通报表扬,并颁发了先进个人奖牌。 四、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1、虽然自己平常也加强了学习,但是学习内容仅仅限于自己对口业务方面的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看得比较少,知识面不广大。所

中考写作专题讲义

第一讲中考作文专题讲义.英语写作的基本常识 首先我们要从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入手,再过渡到最基础的词汇和句型,直至句、段,对书面表达中常用的重要语言点进行系统化整理,训练掌握从基本句型入手,从简到难,逐步深入,符合语言学习的习惯。在知识点的表述上简洁、直白;对必须掌握和理解的概念均通过例句加以剖析讲解,便于记忆。同时,对英语写作中的各种体裁和题村均以篇章分类剖析其命题特点和解题技巧,并进行适当的专项训练,那么同学们要按照以下的四个标准不断提示自己: 1、掌握写作技能,知道该怎样动手: 2 、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格式; 3 、亲自实践,动手写作; 4、注意语言的使用环境。 本讲义从讲解、辨析、帮你整理、归纳以及教你实践技巧的方法,指导你在日常应用中举一反三,在应试考场上对号入座。而且还可以帮您归纳、整理知识点,相信它会大大提高你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 注意: 第一、突破汉语思维模式 1、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2、中英两种语言习惯用法的不同 3、中英两种语言用词不同 4、中英两种语言结构不同 5、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同 6、提高英文写作的技巧 第二、写作基础 1、英语写作常识 2、词汇 3、英语书面表达常用词语 4、造句

第三、英语作文中的常见错误 1、拼写错误 2、词汇错误 3、语法错误 4、语言运用错误 第四、常考体裁 1、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2、描写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3、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说明文注意的事项 说明文解题步骤 说明文写作练习 4、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5、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6、日记 书信 邀请信 感谢信 祝贺信 7、便条 8、通知 口头通知 9、启事 10、海报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三章-陈正伟

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习题三解答 1.从广义来讲,国民收入是由下列指标组成:()。-多选 A 国民总民收入 B 国民净收入 C 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 D 个人收入(PI) E 个人可支配收入(GDP) 2.从狭义来讲,国民收入(NI)仅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填空3.简述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简答 答: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净值保持着从生产收入分配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关系是: 国民总(净)收入=国内生产总(净)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在封闭的经济假设下,国民总(净)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净)值相等。因此,往往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生产过程的结束与收分配的开始正是在这两个总量指标之间实现转换的。 4.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两个层次,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填空 5.初分配属于()。-单选 A 微观分配 B 宏观分配 C 既属于微观又属于宏观 D既不属于微观又不属于宏观6.再分配属于()。-单选 A 微观分配 B 宏观分配 C 既属于微观又属于宏观 D既不属于微观又不属于宏观7.再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入税等形成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填空 8.初分配的构成公式为:GDP=折旧(企业)+报酬(个人)+净税(国家)+盈余(企业)。-填空 9.国民收入初分配的构成项目有()。-多选 A 折旧 B 报酬 C 净税 D 盈余 E 医疗保险收入 10.下列使用初分配的项目有()。-多选 A 退休金 B 所得税 C 净税 D 企业盈余 E 物价补贴 11.下列使用再分配的项目有()。-多选 A 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金 B 抚血金 C 净税 D 党费 E 物价补贴 12.简述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形成。-简答 答: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成为:在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个原始收入获得者或者按照分配制度的规定,或者按照自身的意愿,无偿转让其原始收入的一部分,同时也从其他收入主体那里获得一部分转移性收入,从而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流程。 1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项目有那些?-简答 答: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项目有:(1)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的收支。(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3)其他经常转移收支。 14.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填空 15.国民收入要素分配:要素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投入生产的要素很多,有传统的劳动、资本、土地等,也有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管理等现代要素。-名词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 一、填空(共35分,每空1分) 1.文学是作者的(审美经验)的语言凝结。 2.中国先秦的文学观念兼有(文章)和(博学)之意。 3.文学文本是一种(语言)形态的文本。 4.《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时代和作者是(南北朝刘勰)。 5.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6.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是(鲍姆嘉登)。 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诗学》)。 8.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文学构成论,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传统。 9.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10.意境由一系列(意象)组成,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相外。 11.19世纪之前,在美学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而上)的美学。 12.在对审美感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主要的审美感言是(听觉)和(视觉)。 13.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被称为(创作主体)。 14.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指(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

15.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灵感”说的人是(柏拉图)。 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批评家(布封)。 17.审美想象在实质上是对(形象/表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心理活动。 18.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转移和借用。 19.《文心雕龙》中对文学欣赏和批评进行研究的篇章是(知音)。 20.提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俄国批评家是(别林斯基)。 21.文学成为一中“艺术生产”,是以(现代图书出版业)的出现为标志和前提的。 22.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本性的观念)上。 23.西方现代美学的“格式塔”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完形心理学的问题)。 24.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 25.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说侧重的是文学的(文本)。 26.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 27.《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法国理论家(泰纳)。 28.《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作者是(席勒)。 29.探索文艺起源的途径主要有(考古学的途径)、人类学的途径和心理学的途径。 30.优秀文学遗产中的经典作品,是在长期的(流变)形成的。 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配角综合症”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点评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配角综合症”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点评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7?广东省梅州一模) “配角综合症”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9.5%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 “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山东某村庄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分析】 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 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含意为面对此种现象的态度和思考.可就配角综合 症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批评或肯定或理性看待等,也可探究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原因.如果以配角综合症为由头,在开头和结尾提及材料,在主体部分谈做主角或适合自己就好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如果离开材料的内容,谈选择、奋斗的视为偏离题意。 参考立意: 1、配角也是一种美; 2、甘当绿叶。 【解答】

宁为红花落,不做常青叶 近日一则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有“配角综合症”,即甘当常青叶衬托盛开的红花, 更有人觉得不想承受太多而选择做一名配角.在人才辈出的时代,还有人想退居后方做配角,此举实在让人惋惜. 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往前走.不同的是,愿意的人是自己往前走,而不愿意的人是被拖着往前走.有一男子整日泡在网上各种社交上,年迈的父母为其找工作, 他却因不会交流不上班,其父母说:“他虽然还活着,却如同死了一般.”他已 经丧失了参与这个世界的资格,只是在幕后做一名衬托他人的网瘾君子. 虽说有人在配角的行当里展现出最完美的故事,在影视界衬托出当红明星,他们由此获得最佳配角的奖项.但如此的奖项,也是辛苦打拼几年,甚至是半辈子,才有的殊荣.难道在今天,我们还要去幕后,不出来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红花吗?我并不认同那些人说的,不想承担那么多,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其实,年轻人甘为配角是一种社会退缩的表现,这不该是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应有的选择.站在新时代的大地上,你说你要做配角,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与无数片常青叶子一样,衬托红花,然后等待秋天的凋零?就连旧时的士兵都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不是他不想当将军,就可以在战场上,退居到其他士兵身后.可能他认为保命最为要紧. 而想当将军的人,想崭露头角的人,就不甘做绿叶,不甘做配角,才敢于在沙场上浴血奋战.身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为国家为民族有所担当,才能绽放自己的理想.正如雄鹰不甘停留树梢,才会努力翱翔于蓝天;正如竹笋不甘被大石块压住,才会奋力破土而出.而我们这些年轻人,若不敢为人领头羊,止步不前,终将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的. 在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都要敢为时代的弄潮儿,像雅虎的杨致远、腾讯的马化腾,始终引领着信息时代的风向.还有许多在影视界日复一日发展打拼的影 星,他们心怀“主角”之梦,终成耀眼的星儿,如当红演员孙俪、范冰冰成为女 神.我想,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甘当配角,他们的励志也许会鼓舞更多的人前行。 我们要宁为红花落,不做常青叶。我们是新时代青年,要勇做时代弄潮儿,这样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大红花。 【点评】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

2017年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 1.报告开头:“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进一步趋紧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以及步步走高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应该如何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所必须面对的艰难选择。本文对此作了一个初步分析”。这种开篇方式属于( )?(4分) A. 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B. 总览全文的观点 C. 交代写作的目的和动机 D. 突出矛盾,造成悬念 正确答案: A 2.归纳提炼法是( )?(4分) A. 一个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B. 一个从大到小,从集中到分散的过程 C. 一个相互对比,从资料的比较或从诸多自己或别人的观点中采取排除或择优的方法提炼出最终观点的过程 正确答案: A 3.提炼观点是全方位思维创新的过程,正向思维( )?(4分) A. 预见问题的发展态势 B. 考虑问题的不同侧面 C. 评判常规的解决途径 D. 寻觅个性的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 C 4.投入产出表是否考虑投资对经济的滞后影响可分为( )?(4分) A. 实物型和价值型 B. 统计投入产出表和计划投入产出表 C. 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D. 用于分析产品、固定资产、生产能力、投资和劳动消耗等专门问题的投入产出表 正确答案: C 5.下列数据的分类或分组作用中,属于区分事物的质的是( )?(4分) A. 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划分 B. 轻重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 C. 人口结构属老年型或年轻型 D. 施肥量与农产量之间存在依存关系 正确答案: A 6.统计报告中资料取舍的规律,文章前面用过的资料应该( )?(4分) A. 删除 B. 合并

中考语文作文分类专题训练

2012年中考语文作文分类专题训练 一、展现多彩的自我——写“我”类作文专题训练 【学习目标】 1.多角度的认识自我,表现“我”的丰富多彩。 2.抓住自己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展现自我。 3.根据所写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和文体。 4.感情真挚地表达,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5.善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6.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写散文做到形散神聚。 【考点聚焦】 1.展现“我”的个性特长,如:《的我》 2.展示“我”的兴趣爱好,如:《我的另一片天地》 3.记述“我”的成长经历,如:《妈妈,我长大了》 4.畅写“我”的情感世界,如:《我的欢乐》 5.表白“我”的精神追求,如:《我的心愿》 6.描绘“我”的推测想象,如:《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 7.抒发“我”的感悟体会,如:《我的自学体会》 8.表达“我”对自己的认识,如:话题作文《我很重要》 【知识累积】 一、认识自我的方法 1.调查了解法:通过向父母、老师、同学、乡邻调查询问“我”过去的表现及对“我”的评价来了解自己。 2.发散回忆法: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角度去回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所作所为来了解自我。 3.自我剖析法:通过日记等形式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记载和分析来解剖自己。 4.辩证思考法:用变化的眼光看自己面向未来的发展优势,用辩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 二、刻画自我的方法 1.绘形传神法:通过对“我”的容貌、神态、身材、服饰、声音乃至举手投足等外在形态的描写,来揭示我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2.行动表现法:通过对“我”的行动描写来表现“我”的思想性格。 3.内心独白法:通过“我”的自言自语来刻画“我”的形象,展示“我”的性格和内心世界。4.以物托人法::通过描写与“我”有关的物来烘托“我”的个性和思想品格。 5.侧面烘托法:通过旁人对“我”的观察、议论和评价来展示“我”的方方面面。 6.定点特写法:通过对“我”的某一突出“点”进行特写式描写,来表现我的精神风貌。【卓越思维】 “展现自我”是初中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作文考查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要

(共6套)七年级语文写作小专题写作技巧汇总

(共6套)七年级语文写作小专题写作技巧汇总 写作小专题发挥联想和想象 【写作导航】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文字与神思的巧妙融合. 要想让读者与自己的感情撞击出火花,就必须大胆地扬起想象的风帆,在时光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怎样才能让想象之帆高扬于文学之舟的桅杆上呢? 一、变换想象的角度. 1.借助联想,由此及彼. 借助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 2.掌握规律,由点到面. 只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便能写出同类事物的共性特征,这种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想象,能深化主题. 3.顺藤摸瓜,探本求源. 无源之水,无根之体,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渊源. 我们可以大胆想象,由果推因. 4.移花接木,大胆嫁接.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如果创造性地加以组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变换表达的形式. 大胆的想象如果再借助适当的表达形式,一定能结出创新的硕果. 1.用童话编织梦想. 没有大胆的想象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 我们可以自己创作童话,也可以运用已学过或看过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或部分情节来演绎新的故事,反映不同的主题. 2.以神话表达向往. 我们可以借助神话的形式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如“后羿射日”可以这样改写:后羿发现只剩下一个太阳后,天气依旧炎热,便想寻找隐藏的太阳,却找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 3.借寓言诠释哲理. 生活中的某些道理如果直接说明,有时不易被人接受,而寓言故事往往能弥补这一不足. 【例文引路】 登月奇遇 陈婷 因受全人类的委托,我即将去月球探险. 【开篇点题】开篇交代探险原因. 这一天,我穿上百变衣和风速鞋,登上“超光速”飞行器. 一按电钮,“嗖”的一声,飞行器便载着我进入预定轨道. 几小时后,飞行器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我打开舱门,映入眼帘的是高山流水,平川沃土,还有各种奇花异草. 我不禁疑惑,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从何而来?正在我惊讶之时,从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物里走出来一个奇特的外星人,他笑容可掬地对我说:“欢迎你,地球人. ” 【环境描写】突出月球的美丽,为下文写地球遭到破坏做铺垫,想象丰富. 我礼貌地回答道:“谢谢,这里是……”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 陈正伟 2010-05-26 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 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名词解释、填空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填空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名词解释 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获得的捐赠物质 B 国家的奖金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补贴 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名词解释 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 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 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简答 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名词解释 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 投入来源 B 使用去向 C 棋盘式表 D T型结构表 E 上下结构表 14、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名词解释、填空 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简答 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C 增加值=最终使用 D 总产出=增加值 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简答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整体性。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以心有清泉为话题的材料作文范文及点评

以心有清泉为话题的材料作文范文及点评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东山魁夷说过:“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的泉水啊!”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她洗涤着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因为日常生活的琐碎纷杂才掩蔽了它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它的晶莹碧透。 但世上没有永远的侥幸让你沾沾自喜,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让你痛不欲生。生活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枯叶飘零,老树藤缠,泥沙俱下的曰子,萧瑟中,沿着生命的脉络,找寻心灵的栖居,凝露成溪,神聚沙塔,风雨如磐的岁月,轮回里,汇集心中的清泉,荡涤凡尘的蕴积。但愿热爱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心中的那股泉水,为春天献一丝新绿,为夏天献出一片绿荫,为秋天渲染一片金黄,为冬天献出一颗生命。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原文展示】 心有清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心有一盏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和苦涩。心有一汪清泉,将会洗涤你的灵魂,滋润你的生命。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运用类比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但开头所引用的诗句,用在此处不妥) “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涓涓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的身影,还有苔痕、鸟影、梅枝,以及月光、清风、松色。(此段描写唯美、恬静,但文采斐然的背后却有着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后半部分对“泉”意象的分析有点脱节,呈现出一种词不达意的效果,实是一大遗憾。) 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心泉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至今,它不间断地奔流着,阅尽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灰颓沉湎?心中有泉的人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才能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忘我地创造。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一道道可贵的的精神清泉――屈原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苏轼奔放的词文,还有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尊严与崇高。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着一种属于整个人类的精神,比如孔子,比如释迦牟尼……(此段选用了大量事例来论证,排比句式的论证显得整饬而统一,但美中不足的是该段后半部分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名人的素材,却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这样就削弱了文章的论证力。)

2015年《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考试答案惊险60分

2015年《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考试 考试时间:60 分钟总分:100.0分考生: 1. ( )中的数据时撰写统计报告的最好资料来源?网络;书籍;内部材料;统计报表?(4分) A. 网络 B. 书籍 C. 内部材料 D. 统计报表 本题得分: 4' 2. 演绎提炼法是( )?(4分) A. 一个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B. 一个从大到小,从集中到分散的过程 C. 一个相互对比,从资料的比较或从诸多自己或别人的观点中采取排除或择优的方法提炼出最终观点的过程 本题得分:已修改,不知对错 0' 3. 提炼观点是全方位思维创新的过程,纵向思维( )?(4分) A. 预见问题的发展态势 B. 考虑问题的不同侧面 C. 评判常规的解决途径 D. 寻觅个性的解决办法 本题得分:已修改,不知对错 0' 4. 投入产出表按反映作用不同可分为( )?(4分) A. 实物型和价值型 B. 统计投入产出表和计划投入产出表 C. 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D. 用于分析产品、固定资产、生产能力、投资和劳动消耗等专门问题的投入产出表 本题得分:已修改,不知对错 0' 5. 下列数据的分类或分组作用中,属于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是( )?(4分) A. 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划分 B. 轻重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 C. 人口结构属老年型或年轻型 D. 施肥量与农产量之间存在依存关系 本题得分:已修改,不知对错 0' 6. 统计报告中资料取舍的规律,读者已知的内容应该( )?(4分) A. 删除 B. 合并 C. 从简从略 D. 详细论述

本题得分: 4' 7. 撰写统计报告,选择有待于研究的题目是因为( )? (4分) A. 可以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往往容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B. 有些题目虽然前人有所研究,但由于事过境迁,认识可能略显肤浅,观点可能略显滞后 C. 一方面可以通过别人的观点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他人的谬误,充实自己的观点,凸显文章的新意 本题得分: 4' 8.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广西铝行业出现全面亏损,部分企业因亏损严重减产或停产,铝行业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提升广西铝金属产品国际竞争力,解决铝行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撰写了《广西:铝行业生存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一文。遵循以下哪项原则( )?(4分) A. 选题应是党政领导、企业决策者关注的热点 B. 选题应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C. 选题应是制定政策关注的重点 D. 选择适合自己撰写的题目 本题得分:已修改,不知对错 0' 9. 统计报告按其分析的深度来分,分为( )?(4分) A. 一产、二产、三产的统计报告 B. 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的宏观统计报告和对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进行分析的微观统计报告 C. 综合统计报告和专题统计报告 D.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和五年计划期的统计报告 本题得分:已修改,不知对错 0' 10. 统计报告的专业性是指( )? (4分) A. 统计报告分析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充分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规律 B. 统计报告必须适应社会、企业需求 C. 统计报告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统计特有的分析方法 D. 统计报告讲求时效性 本题得分:已修改,不知对错 0' 11. 专题统计报告的总体结构原则上都是由( )构成的?(6分) A. 发现问题 B. 提出问题 C. 分析问题 D. 解决问题 本题得分:已修改,不知对错 0' 12. 统计报告的选题应该遵循( )原则?(6分) A. 选题应是党政领导、企业决策者关注的热点 B. 选题应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红楼梦文学欣赏论文

读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道不完的红楼情。曹雪芹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佳作。从清朝到现在,《红楼梦》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期间,无数的名家大家拜读此作,对红楼赞不绝口,但对红楼的解读与研究永远没有尽头,因为它是那样的博大,400多人物的精心刻画,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数不尽的文学艺术手法与写作技巧,值得我们永远的研究学习。 作为一个文学素养不怎么成熟的我,我不能像红学研究者一样,研究红楼的每个细节,对其中的艺术手法或是思想精髓进行评论点评,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个高度,不能胡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认为,作为一个读者,读一部作品最重要的从作品中能体会到什么,对自身成长有何积极影响,把这种对自己或是周边环境有意的思想融入自己的作为,使自己更成长。经过这一番读、思、做的过程使自己上一个新台阶,这才是读作品的精髓。因此,我的论文不会对红楼人物或是作品本身做客观的评价论述,只是写写自己读红楼的一些思想萌动和红楼给我的影响。 人性固有的正义与邪恶、坚韧与软弱。 众多红楼人物的刻画,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从这各种各样的性格中,能看到人性固有的正义与邪恶,坚韧与软弱。而其中,我认为表现最强的是贾宝玉。贾宝玉生于贾府之富裕之境,因此自小就吃不愁穿不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西江月》中,是这样描写贾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此番描写,是对他最客观的外在描写,读来似感此人就是那种富贵之家的败类之子一样,其实不然。当真正知晓贾宝玉之后,我们会感到此描写似贬实褒,因为他的思想是不和那些败类富家之子一样的,正是他的思想让他做出类似荒谬之事。他虽生在官宦之家,但是却极度的厌烦官宦世俗、人情世故,他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他看不惯的这种腐朽的封建官宦思想,正是他的本性中存有的正义的背叛与抵抗。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而,恰恰他的背叛心理,让他又长期沉浸在风花雪月、不务正业的淫乐生活之中,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他为了反叛、为了抵抗而为,但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很多淫乐之为还是他所向往和喜爱的。这可能和他的起初意向有所不同,但长期的骄奢淫逸之为,已经让他爱上了他的所作所为,我想这就是他本性的邪恶与贪婪的体现。贾宝玉身上还能看到坚韧;贾宝玉是反封建的叛逆者。他是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痴情表现的是对恋人,友人,亲人及对万事万物的博爱。直到最后,家境衰落,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而选择遁入空门。而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那就是人性的软弱。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