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1、有颜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NO2(棕色),溴蒸气(红棕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溴蒸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易溶于水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和NO2。能溶于水的气体:CO2,Cl2,H2S和溴蒸气。

4、易液化的气体:NH3,SO2,Cl2

5、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NO2和溴蒸气。

6、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HF,HCl,HBr,HI

7、常温下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 O和O2,F2和H2

8、其水溶液呈酸性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和溴蒸气。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气体:Cl2。可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且水溶液呈弱碱性的气体:NH3

9、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

10、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SO2,HF。

11、能使无水CuSO4变蓝的气体:水蒸气。

12、在空气中可燃的气体:H2,CH4,C2H2,C2H4,CO,H2S。在空气中点燃后火焰呈淡蓝色的气体:H2S,CH4,CO,H2。

13、具有氧化性的气体:F2,Cl2,溴蒸气,NO2,O2。具有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SO2和N2通常既可显示氧化性又可显示还原性。

14、与水可发生反应的气体:Cl2,F2,NO2,溴蒸气,CO2,SO2,NH3。其中Cl2,F2,NO2,溴蒸气和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5、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色的气体:NO。

16、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溴蒸气。

17、遇AgNO3溶液可产生沉淀的气体:H2S,Cl2,溴蒸气,HCl,HBr,HI,NH3。其中NH3通入AgN O3溶液产生的沉淀当NH3过量时会溶解。

18、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2,C2H4。

19、由于化学性质稳定,通常可作为保护气的气体:N2和Ar。

20、制得的气体通常为混合气的是:NO2和N2O4。

二十一个易错的“想当然”

1.纯碱不是碱(NaOH)而是盐(Na2CO3)

2.干冰不是冰(H2O)而是二氧化碳(CO2)

3.银粉不含银而是铝粉

4.石炭酸不是酸而是酚(苯酚)

5.金粉不是黄金磨成的粉而是锌铜合金的粉末

6.铅笔芯的成分不是铅而是石墨和黏土

7.甘油不是油(油脂)而是丙三醇(醇类)

8.石油不是油(酯类)而是烃类(烃类的混和)

9.现在通用的元素周期表不是门捷列夫的格式而是1923年戴明提出后经1989年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确定的式样

10.伪金不是金而是硫铁矿(FeS2)

11.芒硝不是硝酸盐而是硫酸盐(Na2SO4·10H2O)

12.黑金不是金而是铅的误称;白铅不是铅而是锌的误称

13.漂白精成分是[NaClO + NaCl],而漂白粉成分是[Ca(ClO)2 + CaCl2]

14.过磷酸钙中没有过氧根(O22-)而是含磷酸二氢根[H2PO4-]等的混合物

15.酚醛树脂不是酯(油脂),而是苯酚和醛类(甲醛)的缩聚高分子产物

16.鬼火没有“鬼”,而是磷的氢化物自燃现象

17.H3PO3是二元酸而不是三元酸;H3PO2是一元酸而不是三元酸

18.银白色金属在极细粉末状态是黑色的,而不是白色或银白色

19.氨水的浓度越大不是密度增大而是减小

20.铅糖不是糖(碳水化合物),而是盐[(CH3COO)2Pb·3H2O]

21.有机玻璃的成分不是硅酸盐(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共熔物),而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原电池——典型例题

1、原电池的原理及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这只是针对由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而言,广义的原理应为:还原性较强的物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还原性较强的物质通过外电路流向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所以,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其它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各种不同的电池(如燃料电池等)。

(2)电极判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判断正负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的)电极,电极材料为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的电极,电极材料为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或惰性电极

但是,并不是所有作负极的电极都一定参加反应,而是氧化反应在其上面发生而已(如氢氧燃料电池),也并不是所有作正极的电极都不参与反应(如铅蓄电池),应当通过电池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具体分析。

(3)电极反应的书写:

对于由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单质)构成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较容易书写,而对于其它种类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电池则通常可由以下几个步骤分析书写:①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确定氧化剂、还原剂及得失电子数目;②注意电解质溶液(介质),如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反应,则正极生成相应离子;③合并两电极反应式后,消去得失电子数目及两边的介质离子,得到总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通常须灵活运用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等原理。

例1(燃料电池)宇宙飞船上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试写出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时的电极反应式,并指出各电极和介质溶液的pH的变化,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时又如何?

分析:在负极氢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消耗H+,则pH 增大;若消耗OH-,则pH减小;若生成OH-,则pH增大;若生成H+,则pH减小。若稀释酸溶液,则pH增大;若稀释碱溶液,则pH减小。

答案:若电解质为盐酸时:

负极:2H2-4e—=4H+pH变小

正极:O2+4H++4e—=2H2O pH变大

结论:溶液被稀释,pH变大。

若电解质为KOH时:

负极:2H2-4e—+4OH-=4H2O pH变小

正极:O2+2H2O+4e=4OH-pH变大

结论:溶液被稀释,pH变小。

例2 (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其电极分别是Pb、PbO2,电解质是一定浓度的硫酸,工作时的反应方程式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试分别写出其电极反应式。请写出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分析:在负极Pb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Pb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例3(海水电池)1991年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质,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则电源负极材料为:,正极材料为:。正、负极反应分别为:、。

分析:根据原电池构成的条件,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惰性材料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负极材料为:Al;正极材料为:石墨等能导电的惰性材料或活泼性比铝弱的金属材料。

负极反应:3Al-12e—=3Al3+

正极反应:3O2+6H2O+12e—=12OH-

中学化学某剂归纳

1.氧化剂

指得到电子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氧化剂有:Cl2、KMnO4、浓H2SO4、HNO3、FeCl3等。

2.还原剂

指失去电子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还原剂有:Na、Al、Zn、CO、C等。

3.干燥剂

指能从大气中吸收潮气同时与水化合的一种媒介。中学化学中的干燥剂有:粘土(即蒙脱石)、硅胶、分子筛、无水CaCl2、碱石灰、P2O5、浓硫酸等。

4.漂白剂

吸附型:活性炭

氧化型:过氧化钠、次氯酸、过氧化氢

化合型:二氧化硫

5.催化剂

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如KClO3分解中的MnO2,SO2氧化中的V2O5等。

6.酸碱指示剂

是一类在其特定的PH值范围内,随溶液PH值改变而变色的化合物,通常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中学化学中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甲基橙等。

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中学化学中的消毒剂有: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臭氧、次氯酸钠、甲醛、戊二醛、乙醇、异丙醇等。

8.防腐剂

指可防止、减缓有机质的腐败变质(如蛋白质的变质、糖类的发酵、脂类的酸败等)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防腐剂有:无机防腐剂如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及二氧化硫等;有机防腐剂如苯甲酸(安息香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9.吸附剂

固体物质表面对气体或液体分子的吸着现象称为吸附。其中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中学化学中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分子筛等。

10.脱水剂

指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纸屑、棉花、锯末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脱水剂有:浓硫酸等。

11.灭火剂

指能够灭火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灭火剂有: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Al2(SO4)3、NaHCO3)等。

12.定影剂

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铵。

12.磺化剂

指硫酸,在与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时提供磺酸基(—HSO3)。

13.净水剂

指能够除去水中的杂质使水净化的试剂。中学化学中的净水剂有:明矾(K2Al2 (SO4)4·12H2 O)、FeCl3等。

14.铝热剂

指铝与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可发生铝热反应制取金属。

15.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称为钠钾齐,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丙三醇

17收敛剂

七水硫酸锌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改进

乙烯气体实验室制法,通常都是采用95%的乙醇与浓硫酸(体积比为1︰3)混合加热到170℃的方法而制得。此法由于硫酸的量大,比热又高,加热到170℃所需时间长。从加热混合液到做完性质演示实验,一般需要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且点火燃烧时,由于所得乙烯气体中混有较多的乙醇、乙醚、SO2、CO2、H2O等气体,开始火焰呈淡蓝色,后火焰明亮,但火苗很小,看不到明显的黑烟,还常熄灭。故许多化学刊物、甚至教学参考书中都提出了改进意见。但改进后使演示过程复杂化,且效果仍不十分理想。我经多次研究、试验后,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获得很好的效果。

一、从反应原理考虑

乙烯气体的制备原理:

CH3CH2OH + H2SO4(浓)=====CH3CH2OSO2OH(硫酸氢乙酯)+ H2O (1)

CH3CH2OSO2OH ===== CH2=CH2↑+ H2SO4(170℃) (2)

根据反应在(1),为有利于硫酸氢乙酯的生成,在将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到80℃左右后,一次性投入生石灰(以小碎块更好)。加入生石灰的量以乙醇、浓硫酸、生石灰分别为:5mL、10mL、3克为宜。

加生石灰有以下四个作用:

1.有利于硫酸氢乙酯的生成:

反应(1)为可逆反应,加入生石灰吸收生成物中的水有利于硫酸氢乙酯的生成。当然,生石灰也与反应物中的浓硫酸反应,但反应很慢。故在反应体系中生石灰与水反应(吸水)占主导地位。

2.使反应体系温度迅速升高:

当生石灰加入后,CaO与反应体系中原有的水和生成的水迅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整个反应体系的温度由80℃左右迅速上升到乙烯气体的生成温度,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其反应:CaO + H2O === Ca(OH)2+ 热量

3.有利于CH3CH2OSO2OH的分解和乙烯的生成:

反应(2)属消去反应,与卤代烃去卤化氢相似。高温和强碱性试剂CaO与Ca(OH)2的存在,都有利于CH3CH2OSO2OH的分解和CH2=CH2气体的生成。

4.减小了浓硫酸的氧化作用

在反应中加入CaO和生成的Ca(OH)2与体系中的硫酸反应,使硫酸的量相对减小。从而减少了乙烯气体中副产物SO2、CO2、H2O等气体的含量。

二、装置上的改进:

在反应装置上,将从烧瓶口引出的玻璃导管由细改粗并加长了。一般以内径为10~12mm、长约40c m左右为宜。是因乙烯气体中混有液态的乙醇、水等,若玻璃管太细,常阻塞管道,使气流不畅,造成乙烯气体点火燃烧时不连续。加粗后就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加高是使乙醇和水等蒸气更好地冷凝,同时使密度较大的气体,如SO2、CO2等不易过去,从而减少了乙烯气体中乙醇、水、SO2、CO2等气体的含量,达到好的演示效果。

其装置图如下:

三、改进后的效果

1.大大节省了时间

改进前,从加热混合液开始计时,到做完性质实验的全过程一般需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

改进后,只需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上述过程。

2.演示效果好

当加入CaO后,反应体系温度迅速升高,瞬间即达到乙烯气体的生成温度,随即将导管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中,溶液颜色立刻消失;点火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并清楚地看到有黑烟。火焰长达20

厘米左右,持续时间可达一分多钟。

3.节约了药品

改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1︰3为1︰2,一是降低了成本;二是减少了浓硫酸的量后,既可缩短加热时间,又降低了因浓硫酸过量而引起的氧化作用。

四、几点说明

1.所用烧瓶以500mL长颈圆底烧瓶为宜,这样尽量减少SO2、CO2、H2O等密度较大的气体因容积小而随乙烯气体流出。

2.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时,最好将浓硫酸一次性倒入乙醇中,立即振荡,让温度迅速升高,并使之充分接触,有利于硫酸氢乙酯的生成,不让温度下降就开始加热,可缩短加热时间。

3.导管上的尖咀不能太尖,防止点火燃烧时而冲熄,用没尖咀的玻管都行。

4.CaO的量不能过大,过大会使温度升高更快,实验来不及操作,大量乙烯气体跑掉,实验没做完,乙烯气体就没有了。同时,温度升过高,甚至高达200℃以上,会使软质橡胶导管熔融损坏装置,而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5.加热到80℃左右加入生石灰好,过低温度升高慢,过高(如90~100℃左右),温度升高快,会出现与4相同的结果。

1.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95年版)关于“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存在一些不足,如产生乙烯的温度较难控制;制取过程中存在副反应,使得到的乙烯纯度不高;实验较费时,效果也不够理想等。

2.探讨与研究

针对乙烯制取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作了一些有关反应机理的探究,从反应机理分析可知: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质子(H+),而质子的提供物有很多,具有较强酸性的物质基本上都可担当此任,如五氧化二磷甚至浓硫酸的脱水性还要强。因此我们根据以上研究思路进行了替代物的寻找工作。通过许多次实验探索,发现用五氧化二磷代替浓硫酸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估

在一圆底烧瓶内放入3-5g五氧化二磷,分液漏斗中盛约15mL无水乙醇。开始进行实验时滴入无水乙醇6-8mL,同时用酒精灯加热至80-90℃之间,这时可发现有较多乙烯生成,经实验检验其乙烯纯度很高。如果温度超过90℃时,反应会十分剧烈,此时可移去酒精灯,并滴加乙醇,使温度迅速降至80-9 0℃。

此实验设计经反复检验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该改进实验反应温度较低(80℃左右),所以不会出现炭化现象,副反应少,自始至终产生的乙烯很纯,且乙烯气量大,试管内的水溶液不会出现倒流现象;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时现象明显,点火时,火焰长且明亮,且无熄灭现象。

高考化学实验复习要注意"四剂"归纳及使用

近年来来的各省市高考化学试题中牵涉到有关"四剂"的试题较多,这"四剂"是:干燥剂、催化剂、指示剂、氧化剂,它们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干燥剂。根据干燥剂的性质可将干燥剂分为酸性干燥剂、碱性干燥剂和中性干燥剂等。

1、酸性干燥剂

(1)浓硫酸干燥剂。可用浓硫酸干燥中性气体,如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及甲烷等;还可以用来干燥非还原性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因为浓硫酸是具有氧化性的酸性干燥剂,所以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及还原性气体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等。浓硫酸作为干燥剂可盛装在洗气瓶中使用。

(2)P2O5干燥剂。可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如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甲烷等;也可用来干燥酸性

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及氯气等。五氧化二磷具有强烈的吸水能力,所以它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效果最好的干燥剂。

2、碱性干燥剂

(1)碱石灰干燥剂。它是在新制取的CaO粉末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经干燥制得,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主要用来吸收氨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等。碱石灰可盛装在干燥管、干燥塔及干燥器中使用。

(2)CaO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和碱性气体。可在干燥管、干燥塔及干燥器中使用。

3、中性干燥剂

CaCl2干燥剂。氯化钙为多孔性固体,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可用来干燥大多数气体,但不能用来干燥氨气,因氯化钙与氨气可形成配合物。

二、催化剂。中学化学实验中用到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硫酸、铁粉、氧化铝等。

1、二氧化锰催化剂。如,①KClO3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②过氧化氢分解实验。

2、硫酸催化剂。如,①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②硝基苯的制取实验;③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④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⑤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⑥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

其中①-④的催化剂为浓硫酸,浓硫酸同时还作为脱水剂,⑤⑥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⑤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3、铁催化剂。如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4、氧化铝催化剂。如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三、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试剂、酚酞试剂和甲基橙试剂。

(1)石蕊试剂。溶解于酒精,用水稀释而制得。变色范围是pH在5~8之间,pH小于5时为红色,大于8时为蓝色,在5~8时为紫色。

(2)酚酞试剂。把酚酞溶解于酒精,用水稀释而制得。变色范围是pH 在8~10之间,pH小于8时为无色,大于10时为红色,在8~10之间为浅红色。所以酚酞试剂主要用于碱性物质的检验。

(3)甲基橙试剂。把甲基橙溶解于水中制得。变色范围是pH在3.1~4.4 之间,pH小于3.1时为红色,大于4.4时为黄色,在3.1~4.4时为橙色。

2、褪色指示剂。品红试剂将品红溶入水而制得。主要用于某些褪色性的物质检验,如SO2、Cl2(HC lO)、H2O2、Na2O2等。

四、氧化剂。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氧化剂有:KMnO4溶液、溴水、氯水等。

1、KMnO4溶液将KMnO4晶体溶入水中制得,其浓度一般为0.1%,这种氧化剂主要用来检验有机化学中的不饱和烃(如烯烃、炔烃等)和带有烃基的单环芳香烃(如甲苯、二甲苯等),因为KMnO4溶液可以氧化不饱和烃的不饱和键及烃基芳香烃的侧链而使本身褪色。

2、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1) 氧化I-,生成单质碘。(2) 氧化不饱和脂肪烃(如烯烃、炔烃等),用溴的褪色来检验不饱和脂肪烃的存在。(3) 氧化苯酚,产生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此反应特别灵敏,常用来定性或定量的测定苯酚的存在。

3、氯水主要表现在氯气的氧化性和次氯酸的氧化性,常用来氧化Br-或I-。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

一、“两强两弱”规律:

对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除高温、电解条件),总是强氧化性物质和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和弱还原性物质。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应用有二:

1、判断微粒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例如:(’93)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

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例如: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Cl-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2++I2=2Fe3++2I-

二、“高氧、低还、中兼”规律

对于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而言,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具有氧

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例如:S元素

化合价-2 0 +4 +6

代表物H2S S SO2 H2SO4(浓)

S元素的性质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氧化性

三、“单强离弱、单弱离强”规律

1、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反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对应阳离子的氧化

性就越强。

K Ca Na Mg Al Zn Fe Sb Pb (H) Cu Hg Ag

还原性逐渐减弱

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Fe3+Ag+

氧化性逐渐增强

2、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反之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阴离子的

还原性就越弱。

F2 (O2) Cl2 Br2 I2 S F-(OH-) Cl-Br-I-S2-

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利用此规律可比较微粒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四、“价态归中,互不交*”规律

“价态归中”是指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原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总是从高价态与低价态反应后生成中间价态

的物质。

1、利用此规律可准确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例如:2H2S+SO2=3S+2H2O,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和+4价归中到0价。

“互不交*”是指,若反应后生成多种中间价态的产物,则遵从邻近变价,互不交*的原则。

例如:H2S+H2SO4(浓)=S↓+SO2↑+2H2O,S元素的化合价应从-2价变化为0价,从+6价变化为+4

价。而不能认为是从-2→+4价,+6→0价。

2、可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有中间价态,则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SO2与H2SO4(浓)之间,Fe2+与Fe3+之间,由于无中间价态而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五、“强易弱难,先强后弱”规律

“强易弱难”是指:同一氧化剂(或还原剂)同时与不同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当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浓度差别不大时,总是先与还原性(或氧化性)强的反应,然后再与弱的反应。

例如:强氯气通人到含S2-、I-的溶液中,由于还原性S2->I-,所以,先发生Cl2+S2-=2Cl-+S↓,

后发生Cl2+2I-=2Cl-+I2。

【练习】(’99)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六、“质、电守恒”规律

质:质量守恒。电:电子转移的数目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目=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目。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例如:(’94)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

关于化学反应平衡的一些理解与分析,对平衡类题目吃力的同学进

以下内容我尽量在中学知识范围内解释与分析,希望对化学反应平衡及其体系还存在问题的同学能够理解并掌握。并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使大家能脱离死记硬背,最终懂得一些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化学反应平衡的实质

首先,平衡就意味着并不是终止,而是某种动态平衡。在反应中如果该反应正反应速度与逆反应速度相等,那么就意味着该反应达到平衡

气体反应xA + yB == zC + tD (x,y,z,t均为系数,中间等号应为可逆反应符号,为了好分析,AB CD均为气体)

我们根据初级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知道,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满足一个指数方程。

V正= K正·[A]^x ·[B]^y(以后大学会知道,对多级反应动力学,这个方程并不一定成立,但是暂时站在中学角度,为了分析方便,可以认为正确的)

其中K正、K逆(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同样V逆= K逆·[C]^z ·[D]^t

当反应达到平衡的时候,V正=V逆综合以上式子就会知道

{[C]^z ·[D]^t}/{[A]^x ·[B]^y} = K正/ K逆= 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就知道,化学反应平衡只与温度和物质的浓度有关

二:平衡的移动

在气体反应中,经常会有压强这个因素,是怎么改变化学反应平衡的呢?实际上压强本身并不是改变平衡的原因,压强是通过改变浓度来改变平衡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温度不变下,体积若改变ΔV(可取正或负,一个表示增加,一个表示减少),若原体积为V,原浓度分别为[A]、[B]、[C]、[D] 那么现在浓度则分别是[V/(V+ΔV)][A]、[V/(V+ΔV)][B]、[V/(V+ΔV)][C]、[V /(V+ΔV)][D]

我们将新浓度代入到原正负反应方程

得到V正’ = K正·{V/(V+ΔV)[A]}^x·{V/(V+ΔV)[B]}^y

= [V/(V+ΔV)]^(x+y) ·V正

同样V逆’ = [V/(V+ΔV)]^(z+t) ·V逆

大家可以看出来了,当x+y = z+t 的时候,也就是反应物系数和等于生成物系数和的时候,减少或增大体积对平衡最终的物质成分不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发现,当ΔV小于0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也就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度都将加快;而ΔV大于0(通常情况下也就是压强减小)的时候,正逆反应速度都将减慢。

当x+y>z+t的时候,若ΔV大于0(通常情况下也就是压强减小),

则V/(V+ΔV)〈1,V正’〈V逆’ ,平衡向左移动。若ΔV小于0,则相反。

剩下的情况我就不讨论了。

总之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参数的变化,如果不能引起反应温度和物质浓度的变化,那么该参数对平衡移动并不造成影响。(该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请注意)

所以有些题,会保持压强的情况下增加体积。因为压强是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物质浓度,所以我们要考虑体积变化对反应的影响。

比如在恒压的系统下,在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那么实际就是体系体积增加了。我们必须对x+y和z+t进行比较来确定平衡的移动。

在恒容的系统下,在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增大,但是浓度并没有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催化剂不改变平衡时物质分数,但是能同时提高正逆化学反应速度。

当然,在讲气体的时候,一般不用浓度,而用分压值代替,这里为了使学生能理解,用浓度表示。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三:等效平衡与等效物质

通常情况下,有些题目会在反应体系中增加或减少某些物质(包括生成物与反应物),或者另外给出一些初始条件来要求你判断与原平衡之间的关系。

这就涉及到等效平衡与等效物质的概念。

在恒温恒容反应xA + yB == zC + tD 中,初始条件ax mol的A和ay mol的B(a为常数)混合所达到的平衡与初始条件az mol的C和at mol的D混合所达到的平衡是一样的。

同样可以从数学上得到证明(利用反应动力学方程,自己试着证明一下)

也就是说az mol的C和at mol的D 等效于ax mol的A和ay mol的B。恒温下的平衡各物质分数只取决于初始态的各物质分数。所以当我们在另一个反应体系中,如果初始各物质分数与该反应初始物质分数相同,那么这两个平衡是等效的,其平衡态的各物质分数相同。

根据等效平衡和等效物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两个等效平衡在恒温恒压下混合,其物质分数不改变,也可以用数学证明(同样希望在这方面薄弱的同学,能自己证明一下)

比如气体反应2mol SO2和1mol O2反应时,恒温恒压下增加1molSO3,并不改变平衡时物质组成。因为看成两个平衡反应时,1molSO3等效于1mol SO2和1/2mol O2,其物质分数与前面那个反应相同,所以是两个等效平衡。在恒温恒压下混合时,其物质分数不变。应用时千万要记住:恒温恒压(!)

★平衡反应中的反应物投料比对生成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及其证明

我们通常说,在平衡反应中的反应物投料比,等于方程式系数比的时候,产量最大(转化率最高)

也就是

xA + yB == zC + tD

(x,y,z,t均为系数,中间等号应为可逆反应符号,为了好分析,ABCD均为气体)

当反应物A、B总量一定的时候,A:B=x:y时,产量最大。这一结论在化工生产中意义非常重大。

我以前学习的时候,也只是记住了这个结论,没有仔细推敲推导过程。这两天正好有人问起,所以把推导过程证明如下:(喜欢问为什么的化学爱好者可能自己已经推出来吧?那就没必要看了,呵呵)

假设反应物总量为S mol,

第一次投料A、B分别为ax mol,by mol,

满足ax+by = S a≠b,A:B=ax:by≠x:y

第二次投料A、B分别为cx mol,cy mol,

满足cx+cy = S A:B=cx:cy= x:y

当然,都在恒温恒容的反应釜内。

第一次: xA + yB == zC + tD

反应前: ax by 0 0

平衡时:ax-mx by-my mz mt (假定生成m mol)

根据平衡方程有:(k为平衡常数)

(mz)^z.(mt)^t = k.(ax-mx)^x.(by-my)^y (1)

第二次: xA + yB == zC + tD

反应前: cx cy 0 0

平衡时:cx-nx cy-ny nz nt (假定生成n mol)

根据平衡方程有:

(nz)^z.(nt)^t = k.(cx-nx)^x.(cy-ny)^y (2)

(1)与(2)相比得到:

(m/n)^(z+t) = [(a-m)^x·(b-m)^y]/[(c-n)^(x+y)]

根据基本不等式:XYZ≤[(X+Y+Z)/3]^3

上式变为

(m/n)^(z+t) = [(a-m)^x·(b-m)^y]/[(c-n)^(x+y)]

< {[(ax-mx)+(by-my)]/(x+y)]^(x+y)}/{(c-n)^(x+y)}

因为ax+by = S 而c = S/(x+y)上式化为

(m/n)^(z+t) < [(c-m)/(c-n)]^(x+y) (3)

分析(3)式,若m>n,则左端大于1,右端小于1,不等式不成立

若m=n,则左右两端都等于1,不等式不成立

若m

综合讨论,必有m

也就是只有当投料比等于系反应数比时,产量最高。

化工生产中,大多数时候总是使投料比接近系数比。但是有些时候考虑成本因素或单个物质的转化率,会改进投料比。比如说,假如上边的反应物A非常便宜,B非常昂贵,那么会考虑多加A,使A:B > x:y,提高B的转化率,降低成本。

*********************************************************************

说了这么多,相信在这方面基础薄弱一点的同学能有些深体会。

其实很多东西不需要死记硬背,如果你善于用思考的方法追究其本质,那么在题目故意改变方式或隐藏方式时,你自然也就能答之如流了

在中学化学里,如果你能多用数学的严谨方法和物理逻辑思维分析,将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处。如在记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时候,如果你能巧妙用物理里的分析受力的方法,那你就不用去背某某是直线结构、某某是平面结构、某某是正八面体结构等等。如果你能了解宇称,那你也不会不能理解所谓“空间手性异构体”了。

**********************************************************************

我觉得教育应该更重要的是教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才是最重要的。化学相比物理和数学,是多了些要记的东西,但是如果你能充分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物理、生物等相关知识一起分析,将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能提高在别的学科方面的兴趣。

匆匆写完,不足与纰漏之处可能很多,真诚希望老师与同学们批评指正!

验证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十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配制某浓度的醋酸溶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甲基橙试液,然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振荡。

现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橙色。

原理醋酸是弱电解质,其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CH3COOH === CH3COO-+H+。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后,溶液中的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H+浓度减小,因此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橙色。

方案二配制某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原理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溶于水后要发生水解,其水溶液中存在着水解平衡:CH3COO- + H2O === CH3COOH + OH-。根据盐类水解理论,醋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使溶液显碱性。

方案三称取一定量的无水醋酸配制0.1mol/L的醋酸溶液,测定该溶液的pH。

现象测出的pH>1。

原理因为醋酸为弱酸(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的H+ 浓度小于0.1mol/L,溶液的pH>1。

方案四在烧杯里加入浓醋酸,接通电源,然后缓缓加入蒸馏水并不断搅拌,观察电流表中电流强度的变化。

现象电流表中电流强度先逐渐变大,然后逐渐变小。

原理强电解质浓溶液成倍稀释时,导电能力是成倍减弱的;而弱电解质浓溶液在稀释时,

因大部分弱电解质尚未电离,在加入少量水后,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出的离子数目增加其增加的幅度大于稀释的影响,导电性增强(表现为电流表中电流强度增大);变成稀溶液后,电离程度虽然增大,稀释的影响大于离子数目增加的影响,导电性又逐渐减弱(表现为电流表中电流强度减小)。

方案五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取相同体积分别同时加入如上图所示的两个装置的烧杯中,接通电源。

现象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强度:盐酸>醋酸。

原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因为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盐酸中电流强度大于醋酸中的电流强度,说明盐酸中离子浓度大,醋酸中离子浓度小,而盐酸是强电解质,因此醋酸是弱电解质。

方案六配制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取1mL上述盐酸和醋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再测定稀释后两溶液的pH。

现象盐酸pH变化大,醋酸pH变化小。

原理盐酸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稀释后H+的物质的量不变,浓度则变为原来的

1/100,pH增大2个单位;对于醋酸,因为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虽然使醋酸电离产生的H+的物质的量增大,但由于体积增大了100倍,增大幅度远远大于H+的增大幅度,所以在稀释后H+浓度减小,但比原来的1/100要大,故其pH增大值小于2个单位。

方案七配制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测定两溶液的pH。

现象盐酸溶液的pH小,醋酸溶液的pH大。

原理pH与溶液中H+浓度大小有关,H+浓度越大pH越小。盐酸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盐酸溶液中:c(H+)= c(HCl);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溶液中:c(H+)<c(CH3COOH)。由此可见,当两溶液浓度相等时,盐酸溶液中H+浓度大于醋酸溶液中H+浓度,所以盐酸溶液的pH小,醋酸溶液的pH大。

方案八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入纯度、质量都相同的同种锌粉。

现象两溶液与锌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盐酸>醋酸。

原理相同温度时,锌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与溶液中的H+浓度大小有关,H+浓度越大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因为盐酸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当溶液浓度相同时,盐酸中H+浓度大于醋酸溶液中H+浓度,所以两溶液与锌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盐酸大于醋酸。

方案九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配制pH=1的两种溶液,取相同体积加入足量的锌,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氢气。

现象两溶液中生成的氢气体积:醋酸>盐酸。

原理足量的锌与同类型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与溶液中含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酸的物质的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多。由于盐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醋酸是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当两溶液pH相等(即H+浓度相等)时,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在体积和pH都相等时,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因此,等体积等pH的两溶液与足量锌反应是,醋酸生成的氢气多。

方案十配制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取相同体积,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现象两溶液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醋酸>盐酸。

原理酸碱完全中和时,消耗碱的多少与酸溶液中所含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因为盐酸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在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与NaOH 溶液完全中和时,醋酸消耗的NaOH溶液多。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极易溶于水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4、易液化的气体:NH3、SO2、Cl2 。 5、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 6、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NH3、HF、HCl、HBr、HI。 7、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8、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9、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0、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 11、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的气体:H2、CO、CH4、C2H4、C2H2、H2S。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或淡蓝色)的气体:H2S、H2、CO、CH4。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 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 生石灰、氧化钙:CaO (2)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 (3)食盐:NaCl (4)干冰:CO2 (5)纯碱:Na2CO3 (6)烧碱(或苛性钠,火碱):NaOH (7)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8) 明矾:KAl(SO4) 2·12H2O (9)CaCO3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 (10) 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 (11)石碱(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2)碱式碳酸铜(铜绿、孔雀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常见气体的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常见气体的性质 O2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供呼吸 2、炼钢 3、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①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 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所有化学方程式总结

初中化学反应常见基本的化学方程式: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 2====加热2CuO 4.铝与氧气反应:4Al+3O 2====2Al 2O 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4P+5O 2====点燃 2P 2O 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 2====点燃 SO 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点燃2CO 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3)氧气的来源: 13.加热氯酸钾:2KClO 3====加热 2KCl+3O 2↑(实验 室制氧气原理1) 14.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加热 K 2MnO 4+MnO 2+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 2O 2=====MnO22H 2O+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 2O====通电2H 2↑+O 2↑ 17.生石灰与水:CaO+H 2O==Ca(OH)2 18.二氧化碳与水:H 2O+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 4===F e SO 4+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加热Cu+H 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 2↑ 24.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高温4Fe+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5.煤炉的底层:C+O 2====点燃 CO 2 26.煤炉的中层:CO 2+C====高温2CO 27.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 2CO+O 2====点燃 2CO 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8.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9.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H 2O+CO 2↑ 30.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CaCO 3====高温 CaO+CO 2↑ 31.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CO 2===CaCO 3↓+H 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 Cu+CO 2 其它反应: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CO 2+2H 2O 35.酒精燃烧: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36.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MnO 2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 Fe(OH)3水溶胶体等 <2>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 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 Na2O2 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3>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4>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 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5>以绿色为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 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6>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 K+离子的焰色(钴玻璃)等 <7>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 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8>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9>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形成的紫色 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整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实验室二氧化碳、氧气的制备、收集及检验方法。 2.能找出各种气体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能触类旁通的解决其他气体的制备、收集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复习,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还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和升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整理分析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3.通过相关习题的检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 常见气体的制取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对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上还缺少系统性,没有形成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网络。本节课首先复习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其中重点整理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熟悉相关的装置图。然后针对实验室制取氢气这一个点,铺设了三个台阶,先是让学生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一般思路,这是针对前面归纳整理进行的一个直接应用;接着又提出若制取干燥的氢气,实验的设计又如何考虑这个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对实验设计又提高一层认识;最后再提出若用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实验的设计又应该如何考虑,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气体的净化、干燥以及尾气的处理,拓宽视野,对气体的制取在实验设计上有一个更高一层次的认识和把握。 三、教学重点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物质类别性质反应方程式 一、烷烃 1、燃烧 CH4 + 2O2CO2 + 2H2O 2、取代反应 CH4 + Cl2CH3Cl + HCl CH3Cl + Cl2CH2Cl2 + HCl(或CH4 + 2Cl2CH2Cl2 + 2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或CH4 + 3Cl2CHCl3 + 3HCl) CHCl3 + Cl2CCl4 + HCl(或CH4 + 4Cl2CCl4 + 4HCl) CH3CH3 + Br2CH3CH2Br + HBr 3、高温分解CH4 C + 2H2↑ 二、烯烃 1、燃烧 C2H4 + 3O22CO2 + 2H2O 2、加成反应

3、加聚反应 4、氧化反应 三、炔烃 1、燃烧 2C2H2 + 5O24CO2 + 2H2O 2、加成反应 四、芳香烃 1、卤代 2、硝化

3、加成 4、氧化 五、醇 1、与活泼金属反应2CH3CH2OH +2 Na2CH3CH2ONa + H2↑ 2、消去反应 3、脱水成醚 4、取代反应 5、氧化

6、酯化反应 六、醛1、氧化 2C2H4O + 5O24CO2 + 4H2O

2、还原 七、酮1、加氢还原 八、羧酸 1、酸性 2CH3COOH + 2Na = 2CH3COONa + H2↑ CH3COOH + NaOH = CHCOONa + H2O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H2O + CO2↑ CH3COOH + NaHCO3 = CH3COONa + H2O + CO2↑ 2、酯化反应参考醇的性质 九、酯1、水解 十一、卤代烃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十二、酚1、弱酸性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 实验总结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 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 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 3高温====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 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 2O 2MnO 2====2H 2O+O 2↑ Zn+2HCl==ZnCl 2+H 2↑

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3MnO2 ====2KCl+3O 2 ↑ 4 △ ====K 2 MnO 4 +MnO 2 +O 2 ↑ 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D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C 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 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 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 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 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 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 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 氧气 2H 2O 2 MnO 2 ====2H 2 O+O 2 ↑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 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2)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解题技巧和说明 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

初中化学方程式分类总结

初中化学方程式分类总结 (一)化合反应A+B→C 多变一木炭完全燃烧:C+O2 CO2 (还记得什么情况下生成CO2 )木炭不完全燃烧:2C+O22CO 什么情况下生成CO吗?硫在氧气或者空气中燃烧:S+O2 S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Fe3O4 (黑)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白)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黑)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2CO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2CO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H2CO3氧化钠溶于水:Na2O +H2O ===2NaOH氧化钾与水反应:K2O + H2O===2KOH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 ===H2SO4 【SO3是H2SO4的酸酐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H2SO3 注意S元素化合价未变哦】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O22H2O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2HCl铁在氯气中燃烧:2Fe +3 Cl22FeCl3铁生锈4Fe +3O2 +2n H2O===2Fe2O3nH2O铜生锈2Cu + O2 + H2O + CO2 ===Cu2(OH)2CO3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uSO4+5H2O ===CuSO45H2O (蓝)铝在纯氧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在空气耐腐蚀的原因:4Al +3O2 ===2Al2O3 (不用写条件)镁条可以与氮气反应:3Mg + N2 Mg3N2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白)(二)分解反应:

C→A+B 一变多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2KCl +3O2↑加热高锰酸钾制O2 :2KMnO4 K2MnO4+MnO2+O2↑(注意会画这三种制取氧气方法的实验装置图)MnO2催化分解双氧水制 O2 :2H2O22H2O +O2↑加热铜绿:Cu2(OH)2CO32CuO+H2O +CO2 ↑电解水:2H2O2H2 ↑+ O2↑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CaO+CO2 ↑硫酸铜晶体受热失水: CuSO45H2O CuSO4 +5H2O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 CuO + H2O 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2Hg + O2↑工业制铝:2Al2O32Al +3O2 ↑碳酸氢铵的分解 NH4HCO3 NH3 ↑ + H2O +CO2 ↑碳酸氢钙的分解Ca(HCO3)2 CaCO3 ↓ + CO2 ↑ + H2O (三)置换反应 A + BC → B + AC 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 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B的位置被A替换了(注意定义和观察置换的位置)注意置换反应是两种反应物两种生产物,近几年来,在物质推断题中经常考察置换反应,基本的设置是两种反应物,两种生产物,反应物中有种是单质,生产物有种是单质,那 就是置换嘛。但涉及到置换反应的分类。 1、金属与液态物质的置换反应①活波金属与酸(溶液)实验室用锌和硫酸制H2:Zn+H2SO4 = ZnSO4+H2↑ (为什么用锌呢?)锌和稀盐酸的:Zn+2HCl=ZnCl2+H2↑(因为锌的速度适中 那为什么不用盐镁与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酸 呢?盐酸挥发出HCl气体)镁与稀盐酸:Mg + HCl== MgCl2+ H2↑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注意是+2价的铁)铁和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 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 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 3高温====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 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H 2O 2MnO 2====2H 2O+O 2↑ Zn+2HCl==ZnCl 2+H 2↑ 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2KClO 3MnO 2====2KCl+3O 2↑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三、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 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 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 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 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 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出短管进 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 长管进短管出 四、 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 (一)氧气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N2O2He、Ne、Ar CO2H2O、SO2、H2 体积分数78% 21% 略略略 注意: ·数值是体积分数。 ·地球上各个地区空气的组成基本一致,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上表所示。 ·可以粗略认为氮气:氧气=4:1。 2、大气污染和防治: (1)空气的污染分为有害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两大类。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项目为:SO2、CO、NO2、O3、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不计入空气质量监 测标准。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 放的尾气。 3、常见气体总结: 气体基本性质用途/影响 N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 性质不活泼。 ·保护气 ·化肥 ·冷冻麻醉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液态和固态呈淡蓝色, 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支持呼吸,供给燃烧 ·支持燃烧(气 焊等) ·供给呼吸 H2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略He Ne Ar 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保护气 ·霓虹灯(电光 源)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固 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温室效应 CO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 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有毒 略 CH4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 溶于水,具有可燃性 略 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酸雨(NO2)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略 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略

常见物质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归纳

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是否单一将纯 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 成和性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各种物质的化 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 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一.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由同种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 1.稀有气体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等物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1)氦气---He (2)氖气---Ne (3)氩气---Ar (4)碳---C (5)磷---P (6)硫---S (7)硅---Si(8)钠--- Na (9)镁---Mg (10)铝--- Al (11)钙---Ca (12)钾---K (13)铜---Cu (14)铁--- Fe (15)锌---Zn (16)汞---Hg (17)银---Ag (18)钡---Ba ★【读法】直接读出元素的名称。 2.双原子(或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化学式 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每个分子中原 子的个数。 (1)氧气--- O2(2)氢气--- H2 (3)氮气---N2(4)氯气--- Cl2 (5)臭氧---O3(6)碳60---C60(7)溴---Br2(8)碘---I2 ★【读法】元素名称后加“气或直接读出元素名称”。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一)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 写和读法 1.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氧化镁---MgO (2)氧化铜CuO (3)氧化钙---CaO (4)氧化钠---Na2O (5)氧化锌---ZnO (6)氧化汞---HgO (7)氧化铁---Fe2O3(8)氧化铝---Al2O3 (9)二氧化锰---MnO2(10)四氧化三铁 ---Fe3O4(11)二氧化碳---CO2(12)二氧化硫---SO2 (13)二氧化氮---NO2 (14)三氧化硫---SO3 (15)五氧化二磷---P2O5(16)一氧化碳---CO (17)一氧化氮---NO ▼(18)水--- H2O ▼(19)过氧化氢--- H2O2 ★【书写规则和读法】氧化物的化学式中,氧 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边,即“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称为“氧化某”,例如“氧化铜”,后读“铜”,则先写铜的元素符号“Cu”,先读“氧”,则后写氧元素的符 号“O”,故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反之,MgO 的名称就是“氧化镁”,CaO 的名称就是“氧化钙”。 某些稍微复杂点的氧化物或者有多种化合 价元素的氧化物,一般称为“几氧化(几)某”,即化学式中有几个氧原子就称为“几氧化”,另一种元素有几个原子就称为“几某”,例如Fe3O4称为“四氧化三铁”、P2O5称为“五氧化二磷”,若另一种元素原子数是1,则称为“几氧化某”,例如CO2称为“二氧化碳”、SO2称为“二氧化硫”、SO3称为“三氧化硫”。 2.其他由两种元素组成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读 法 (1)氯化氢---HCl (2)氯化钠(俗称食盐)---NaCl (3)氯化钾---KCl (4)氯化镁---MgCl2 (5)氯化钙---CaCl2 (6)氯化铝---AlCl3(7)氯化铁---FeCl3 (8)氯化银---AgCl (9)氯化铜---CuCl2 (10)硫化锌---ZnS (11)氟化钙--- CaF2▼(12)氯化亚铁---FeCl2 ★【书写规则和读法】一般正价元素写在前, 只供学习与交流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性质归纳汇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点燃Fe3O4(在空气中不燃烧)3.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 4.铝在氧气中燃烧: 4Al + 3O点燃2Al2O3(在空气中不燃烧)5.氢气中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H2 + O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4P + 5O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点燃SO2 8.碳在空气(或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点燃CO2 9.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点燃2CO 10.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CO + O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C + CO高温2CO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尾气处理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干燥和收集 知识要点: 一、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A 、制氧气:过氧化氢分解 高锰酸钾分解 B、制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C、制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 2、发生装置。 A、决定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B、 反应物 状态 反应条件发生装置举例固体加热①: 固体+ 液体常温 ①: ②: ③: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 你知道一种叫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原理吗?它与上述的两种“固体+液体”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在哪儿? 3、收集装置。 A、决定因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收集方法收集装置适用范围举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O2、CO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H2排水法溶于水O2、H2

特殊收集装置排水法: 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排水法:直接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 排空法:O2: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满。 CO2: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说明已满。 5、制取气体步骤。 A、组装仪器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装入药品 D、固定(加热)仪器 E、收集气体(验满) F、拆除并清洗仪器 多识一点:用高锰酸钾制O2(排水法)结束时,要先将,再,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气体检验方法 现象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氢气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燃烧一会儿 将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澄清石灰水 一氧化碳 甲烷 氨气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水蒸气通过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CuSO4粉末变蓝 氮气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再加入澄清石灰水,振 荡 木条立即熄灭,澄清石灰水不 变浑浊 氯化氢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气体在检验区分时,首先选用“带火星的木条”还是“燃着的木条”,为什么? 三、气体的干燥与净化。 1、实验装置。 注:A(干燥管)要进出; C(洗气瓶)要进出。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 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 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 3高温 ====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 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 2O 2MnO 2 ====2H 2O+O 2↑ Zn+2HCl==ZnCl 2+H 2↑ 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2KClO 3MnO 2 ====2KCl+3O 2↑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

初中化学最全的知识点及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①生石灰——CaO ②熟石灰——Ca(OH)2 ③石灰石、大理石——CaCO3 ④食盐——NaCl ⑤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 ⑥纯碱、苏打——Na2CO3 ⑦小苏打——NaHCO3 ⑧铁锈、赤铁矿——Fe2O3 ⑨赤铁矿——Fe3O4 ⑩金刚石、石墨—— C ⑾干冰——CO2 ⑿冰——H2O ⒀天然气(甲烷)——CH4 ⒁酒精(乙醇)——C2H5OH ⒂醋酸(乙酸)——CH3COOH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铁粉 白色的固体——MgO、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 NaCl等黄色的固体——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蓝 色的溶液——CuSO4、CuC2l、Cu(NO3)2 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2l、Fe(NO3)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3l、Fe2(SO4)3、Fe(NO3)3 等含Fe3+溶液 三、常见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 2、SO2、SO 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 2 、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 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5 、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 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颜色

化学学科中考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 (一)固体的颜色 1、黑色固体(5种):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2、红色固体:铜——紫红色,氧化铁Fe 2O 3 ——红(棕)色 3、蓝色晶体: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 O 4、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5、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6、白色沉淀(6种):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硫酸钡,氯化银银。 7、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氧化钙,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 8、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9、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二)、液体的颜色 10、无色液体:水,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 11、蓝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2、黄色溶液: 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3、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5、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常见气体 16、无色气体:单质——氧气,氢气,氮气。 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氯化氢,二氧化硫。

二.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就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就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就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就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就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三.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 2CO 3 ) : 纯碱,苏打 3、氢氧化钠(NaOH):烧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 2):熟石灰,消石灰 6 、二氧化碳固体(CO 2 ):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 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 4 ):沼气 11、乙醇(C 2H 5 OH):酒精 12、乙酸(CH 3 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 2O 2 ):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 3 ):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 1、CuSO 4+2NaOH=Cu(OH) 2 ↓+Na 2 SO 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 2、Ca(OH) 2+CO 2 = CaCO 3 ↓+ H 2 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的检验 3、Ca(HCO 3) 2 Δ CaCO 3 ↓+H 2 O+CO 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 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4、 HCl+AgNO 3= AgCl↓+HNO 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 5、Ba(OH) 2+ H2SO=BaSO 4 ↓+2H 2 O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