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标准通识试题

新课程标准通识试题

新课程标准通识试题
新课程标准通识试题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并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

2、语言技能;

3、板书技能;

4、教态变化技能;

5、演示技能;

6、讲解技能;

7、提问技能;

8、反馈强化技能;

9、结束技能;10、教学组织技能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十二、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十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十四、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十五、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十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4、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

6、指导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

7、指导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

8、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

通识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新课程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C )。A、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B、智力与能力、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德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劳动技术与实践力

2、教育要求应控制在(B )的程度上,才能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A、对儿童来说感觉很容易B、对儿童来说有难度但努力能达到C、对儿童来说感觉很难D、对儿童来说没有特定要求

3、教育改革新的要求强调使(C )。A、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B、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素质要求C、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D、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同的发展

4、启发性教学的实质在于(D )。A、教师问学生答B、学生问教师答C、教师讲学生听D、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5、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D )进行教学。A、后进生B、优秀生C、中等生D、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

6、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B)。A、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C、对学生多表扬,不能批评学生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

7、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A )。A、课程标准B、课后练习的要求C、统考的题型D、家长的要求

8、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B)。A、制作课件B、了解学生C、设计板书D、设计试题

9、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A )。A、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10、学生的道德(D)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A、理论B、意识

C、观念

D、行为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将判断符号直接标在下表对应的空格里。)

1、学生的知识获得都必须经历一个亲自实践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 )

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

3、健康不单是指个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生理状态。( √ )

4、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 )

5、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遵守纪律,规规矩矩听课。( × )

6、校本课程是由国家编制、学校实施和学生评价的课程。( × )

7、讲授法运用不当,会出现满堂灌,所以教学中不能采用讲授法。( × )

8、教师只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基础知识讲清楚,学生的能力就必然得到发展。( × )

9、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

10、良好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 √ )

三、简答题

1、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问: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我赞同教师丙的做法。因为其能尊重学生,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教学能力

答:教师应具备感召力、观察力、组织能力;应具备组织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又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导,学生记的过程。你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答: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四、案例分析题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在上课时分心甚至“捣蛋”时,教师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答:面对学生的分心捣蛋,教师应进行深入的反思,这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时的反叛。教师在教学中,教法的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面对同一个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教法。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1要尊重学生,做到民主平等。2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3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1.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培养“全人”

一提到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它与分数联系起来。质量的高低离不开考试,但考试的分数只能从一个角度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是知识与智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的质量观,而非单一的“分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质量观,应是把新课改的目标和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得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得总与。(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得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得结论。(√)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得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得接受者与吸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得教学 观。( x )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得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得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应 用。 (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得儿童”,从而促进儿童得发展。( 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得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x )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得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得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得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得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得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得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意得。请把最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得核心目标就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得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得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得终极目得就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得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得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得归纳与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得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得根本目得就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得发展 B.形成新得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得功能 D.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得课程就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得认识,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得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得相同需求与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得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与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 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得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得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得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得主要条件就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得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得各种问题,对自身得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得答案就是符合题意得,请把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得确立( ABC )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

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

教育通识测试题

教育通识测试题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共30分,答案序号填入表格对应处) 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9.()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11.学校教育始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 1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最新骨干教师考试通识试题

★教师五条禁令: 一、严禁教师收受、索要学生或学生家长钱物及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 二、严禁教师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伤害学生人格及心理的言行。 三、严禁教师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座位、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四、严禁教师(教研员)直接或间接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 五、严禁教师(教研员)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或其它商品。 对于违反上述禁令者,取消其中考命题员、审题员、骨干教师资格,取消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取消其三年内参加评优、评职、评骨干、晋级等资格;对于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直至清除教师队伍。 ★教师基本行为规范 一、教师政治思想行为规范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五、教师工作作风行为规范 第二种答法一、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 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五、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向40分钟要质量。 六、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把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七、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八、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堂。 九、仪表端正,语言要清晰流畅,板书要整洁规范,内容要简练精确,不哗众取宠 。十、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十一、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准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因对个别学生不满而在众学生面前泄私 十二、教学的计划安排应符合学校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加堂或缺课,占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教育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怎样认识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得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得三维目标就是目标、目标与目标。 3、新课程得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得以、、为中心得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与得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课程门类与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得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与得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得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得整合,逐步实现得呈现方式、方式与方式得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得爱好、兴趣与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得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得尖子生 14、新课程得核心理念就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得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得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得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其价值观就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得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得经济利益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就是新一轮得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得核心目得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就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得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与考试得标准。( ) 20、《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养成健康得审美情趣”得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得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得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她课程也都应该关注与培养学生得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得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就是新课程对教师得要求了。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 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主任突然走了进来。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1.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实验室考试题库word版通识类

1、烘箱(干燥箱)在加热时,门可以开启。 (标准答案:错误) 2、电源插座、接线板、电线的容量应满足电器功率的需要。 (标准答案:正确) 3、为避免线路负荷过大,而引起火灾,功率1000瓦以上的设备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 (标准答案:正确) 4、对于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有绝缘性能的木棍棒挑开和隔绝电流,如果触电者的衣服干燥,又没有紧缠住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带电体;但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标准答案:正确) 5、实验室内的电线、开关、灯头、插头、插座等一切电器用具,要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有无漏电、潮湿、霉烂等情况。一旦有问题应立即报修。 (标准答案:正确) 6、可以用潮湿的手碰开关、电线和电器。 (标准答案:错误) 7、进行电气维修必须先关掉电源,在设置告知牌后,方可进行。 (标准答案:正确) 8、电源插座附近不应堆放易燃物等杂物。 (标准答案:正确) 9、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时(如电风扇,照明灯),可以不必切断电源。 (标准答案:错误) 10、要加强对剧毒、有害、特殊化学药品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领取、发放、登记和主管领导审批制度。 (标准答案:正确) 11、实验结束后,应该打扫卫生、整理或运走废弃的试样或物品。

(标准答案:正确) 12、实验室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准喧哗、打闹、抽烟。 (标准答案:正确) 13、进入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类实验室,可以不穿实验服。 (标准答案:错误) 14、可将食物储藏在实验室的冰箱或冷柜内。 (标准答案:错误) 15、实验室内可以堆放个人物品。 (标准答案:错误) 16、实验室内可以使用电炉、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等取暖、做饭。 (标准答案:错误) 17、实验室内禁止抽烟、进食。 (标准答案:正确) 18、可以在粉尘操作区饮食及吸烟。 (标准答案:错误) 19、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标准答案:正确) 20、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拆卸实验仪器和设备。 (标准答案:正确) 21、实验进行前要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标准答案:正确) 22、在使用高压灭菌锅、烤箱等高压加热设备时,必须有人值守。 (标准答案:正确)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侮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 总和。(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 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 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 学观。 (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v ) 5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x ) 8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x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v ) 10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 ) A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 案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

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中学课程标准理论通识试题(1)

中学课程标准理论通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课程标准是______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______和______。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______、_____、______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______的学习基本要求。 3. 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______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4.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___、___和______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___、____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___、___、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6. 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___和___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7.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______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______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______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______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______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______的愿望和能力。 9. 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______和______。 10.各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____、____和、____。 二、选择题(50 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A.各门课程的授课时间 B. 课程内容目标 C. 各门课程的特点 D. 课程内容的难易 2. 课程标准管理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其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C. 传授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 D. 传授各种知识和能力 3.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包含() 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参考书目A.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是()A.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B.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通识理论

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识培训资料内容新课程通识理 论 新课程评价理念 1、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从评价重心/对象上,从 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 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4、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 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5、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6、在评价方法上,强调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7、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教学观 1、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 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3、教学不仅要重结论, 更要重过程。4、教学关注的是人:由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 传统: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二、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新课程通识试题和答案 (1)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错)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错)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错)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

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说文解字通识课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汉字的造字方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上下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江河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二、说文解字的主要贡献 1.分部,给汉字做了一个分类,建立部首。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说文》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如江、河、海。 2.探讨文字的起源——训释本义。提到了仓颉造字,许慎在《说文》中紧紧抓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 3.解释了文字——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析。窗。向北开窗,字书。 4.完整论述了六书系统,以六书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分析《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三.中国古代的主要婚姻方式 1.抢劫婚。氏族外婚,即由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亦名“掠夺婚”。 2.买卖婚姻。第三者包括父母违反婚姻自主原则,以索取物财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造成的婚姻。例如:换亲、转亲、童养媳等。 3.交换婚姻。具体是指双方父母互换其女为子妇,或者是男子互换其姐妹为己妻。一般为隔代交换,同代交换出现在及其贫困的时代或地区。 四.婚姻发展的脉络 1.血婚。血婚制的特点是按辈数划分婚姻集团和范围,从而,排除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性关系。这是家庭进化史上的第一个进步。 2.伙婚。家庭进化史上的第二个进步,这就是排除了兄弟姊妹之间通婚的伙婚制。这样就否定了在一个群体内部的婚姻,唯一的选择是群体外婚。 3.偶婚。偶婚制的特点是一男一女结构配偶,两人并不一定只同对方一个人有类似婚姻关系的关系,而是互为“主夫/主妻”,有明确的婚姻关系,进一步排除了近亲结婚。 (过渡的婚姻——父权制婚姻。只能有一个男性和多位女性可以成为婚姻关系) 4.专偶婚。父系专偶婚亦即一夫一妻制婚姻。这种婚姻是在父系氏族间非血缘关系的族外婚基础上,一对不同族属的男女,建立了牢固持久的婚姻关系。 五.禁忌构成的三要素 1.对象。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例如:鬼,神,死亡,对自身身体的禁。龙—蛇凤乱伦禁忌。 2.时限。例如:图腾一年只许捕杀一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