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案

【课程名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

【任课教师】梁海花

【周课时】 4课时

【上课班级】学前教育1\2\3班

【教学设计】章节教学

【教学参考书】《幼儿园课程概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复习法;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课程说明】本科目共九章,分别介绍了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手段,对应、分类、排序的经验

与教育,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10以内加减运算的经验与教育,

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与教育,幼儿

园数学教育的途径等内容。

【成绩评定】70%(期末考试笔试50%﹢口试20%)+20%(平时作业)+10%(月考、

课堂回答问题及平时作业\表现)

第一章概述

【课时设计】4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数学学习是幼是促进幼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明白早期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2.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正

确掌握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3.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意识,正确看待幼儿的思维发展及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正确掌握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教学难点】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意识,正确看待幼儿的思维发展及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早期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幼儿数学学习的心理

特点和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是本章阐述的几个重要问题。

基本常识:幼儿学习数学有其心理特点,数学学习是对幼儿心理特

点的挑战,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本技能: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意识,正确看待幼儿的思维

发展及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幼儿园数学教育

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一、数学知识的特点

(一)逻辑性

(二)抽象性

(三)精确性

(四)应用性

二、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的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第二节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一、幼儿学习数学的一般特点

(一)幼儿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逐步达到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幼儿的数学学习开始于动作,并逐步内化为头脑中的运算

(三)幼儿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中的相关经验

(四)外部支持有助于幼儿数学知识的建构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

第三节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一、发展幼儿思维的原则

二、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

三、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联系,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

育内容

其二是要重视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

其三是数学教育应结合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使用数

学,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

用。

四、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作业布置】

1.理解并解释数学知识的特点

2.为什么说幼儿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逐步达到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

3.为什么说幼儿园的数学学习开始于动作,并逐步内化为头脑中的运算.

4.举例说明幼儿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中的相关经验.

5.举例说明外部支持如何有助于幼儿数学概念的建构.

6.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哪些?怎么样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原则?

7.说说你学习本学科的感受。

第二章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课时设计】4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以及层次结构,明确幼儿园

数学教育内容.

2.认识到通过数学教育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为幼儿认识

世界、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工具。

3. 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规定的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同时能为

进行和评价数学教育活动找到依据.

【教学重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目标的层次结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教学难点】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规定的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同时能为进行和评价数学教育活动找到依据.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目标的层次结构,幼儿园数学教

育的内容.

基本常识:知道通过数学教育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为幼

儿认识世界、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工具。

基本技能: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规定了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

同时能为进行和评价数学教育活动找到依据.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规定

了向幼儿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和准则。

(一)数学教育目标规范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二)数学教育目标可指导和控制数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三)数学教育目标明示了数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二、制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制定目标应该坚持的观点: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发展过程

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二)社会要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学科特点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结构层次及其分类

幼儿数学教育目标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

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及其分析

在《纲要》,幼儿数学教育包含在科学领域中,根据科学领域的目标精神。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包含以下具体内容:1.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觉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会正确操作数学活动的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4条目标所表达的思想

一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重视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指出了幼儿应学习哪些数学知识,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具有什么性质,以及幼儿怎么样获得数学知识。

三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强调要重视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强调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教育和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

小班————中班————大班

在数学教育中,针对各年龄从阶段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将促进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分析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

在内容上包括:认知——情感——技能

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一)对应、分类、排序和经验

对应是指在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里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

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与它相对应。

分类是指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进行分组。

排序是批根据物体量的差异排列顺序。

模式是指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二)数及数运算的经验

数可以表示个数多少

数可以表示整体多少

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价格

数要以用来进行运算

(三)量与计量的经验

量有连续量和不连续量。

量是表示事物所具有的能区别程度异同的性质,即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轻重、快慢等客观现象都称作量。

(四)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

空间的概念是极广泛的,包括着对大小、形状、方向的认识,也包括对空间的区分,如对分离、次序、包围、邻近等空间关系的认

识。

二、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小班————中班————大班

【作业布置】

1.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具有哪些意义?

2.制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有哪些?各个层次之间有什么关系?

4.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幼儿园数学教育要重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什么?

6.幼儿应该学习哪些数学知识?幼儿获得的数学知识具有什么性质?幼儿怎么样获得数学知识?

7.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三章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手段

【课时设计】4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并了解操作法、游戏法、启发探索法和演示讲解法等四种方法的基本含义、常用类型、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2.掌握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使用和不可或缺的两大手段.

3. 能正确地运用教育方法和合理地利用或制作教具和学具.

【教学重点】掌握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使用和不可或缺的两大手段.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运用教育方法和合理地利用或制作教具和学具.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操作法、游戏法、启发探索法和演示讲解法等四种方法

的基本含义、常用类型、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基本常识:知道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使用和不可或缺的两大

手段.

基本技能:能正确地运用教育方法和合理地利用或制作教具和学具.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操作法

(一)操作法的含义

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亲自动手操作、摆弄,让幼儿园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从

中获取数学经验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一种数学教育方法。

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动作和具体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已被认定为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操作法应成为幼儿园数学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二)运用操作法的注意点

1.操作前:

(1)要向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

(2)要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探索的方向(3)操作材料及要求要尽量体现差异性、层次性2.操作时:

(1)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

(2)及时提示操作要求和方向,及时对幼儿进行提问3.操作后:要引导幼儿整理归纳操作结果

二、游戏法

(一)游戏法的含义

(二)幼儿园数学游戏的类型

1.情境性数学游戏

2.感觉和动作性数学游戏

3.智力性数学游戏

4.口头数学游戏

(三)运用游戏法的注意点

1.要凸显游戏的数学教育功能

(1)游戏主题不要太新奇

(2)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不要太复杂

(3)要尽可能增大游戏中的数学活动分量

2.要与年龄特点相适宜

(1)游戏种类的选择方面

(2)游戏的使用分量方面

(3)游戏的组织形式方面

三、启发探索法

(一)启发探索法的含义

(二)运用启发探索法的注意点

1.要为幼儿提供有助于探索发现的情境和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活动2.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

3.要组织幼儿交流和表达探索的结果

四、演示讲解法

(一)演示讲解法的含义

(二)运用演示讲解法的注意点

1.演示讲解必须突出重难点

2.演示所用的教具要便于观察,可做必要的辅助性标志

3.演示教具的动作要慢些,强调和突出具有启发思维意义的关键之处4.语言要明确、简练、生动

5.要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以实现数学教育目标为目的来选用教育方法

(二)要根据数学教育内容的特点来选用教育方法

(三)要根据年龄特点来选用教育方法

(四)要将多种教育方法综合使用

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具和学具

一、常用的教具和学具种类

(一)实物类

1.废旧物品

2.自然物

3.玩具

4.生活用具

(二)图片、卡片类

1.图片

2.卡片

3.数字卡片

4.式子卡片

(三)粘贴、扦插类

1.贴绒或磁吸

2.插立

(四)电教类

(五)器具类

二、教具和学具的来源

(一)收集

(二)自制

(三)购买添置

三、选择、制作、使用教具和学具的注意点

(一)选择、制作教具和学具的注意点

1.要针对目标

2.要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识特点

3.要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

4.要讲究经济适用

(二)使用教具和学具的注意点

1.尽量“一物多用”,提高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效率

2.努力为幼儿与教具和学具之间的充分互动提供条件

3.要重视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作业布置】

1.什么是操作法?运用操作法应注意什么?

2.什么是游戏法?幼儿数学游戏有哪些常用类型?运用游戏法应注意什么?3.什么是启发探索法?运用启发探索法应注意什么?

4.什么是演示讲解法?运用演示讲解法应注意什么?

5.幼儿园数学教育常用的教具和学具有哪些种类?

6.选择和制作教具和学具应该注意什么?

7.在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第四章

对应、分类、排序的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1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集合、“1”和“许多”的关系、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等教育活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意义。

2.掌握积累上述几种关系的数理逻辑经验,并学习相关的教育内容及其要点。

3.能够根据相关内容和要求,对幼儿园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相关内容和要求,对幼儿园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对幼儿园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知道对应关系、类包含关系、序列关系、集合是蕴涵于

数学知识中的基本逻辑关系以及幼儿的相关认知特点;各

方面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以及设计和组织。

基本常识:知道积累上述几种关系的数理逻辑经验,对于幼儿逻辑思

维的发展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知道相关

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要点。掌握通过认识“1”和“许多”

的关系、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等教

育活动,让幼儿在直观的层面上接触和感知物体的集合,

获取相关的数理逻辑经验。

基本技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数学知

识必须进行逻辑思考,而幼儿进行逻辑思考需要一定的数

理逻辑经验。能让幼儿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在协调一

系列动作、将外部动作内化的过程中,积累上述几种关系

的数理逻辑经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合的基础知识

一、集合的概念

二、集合的特点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三、集合的表示法

四、子集的概念

五、蕴含在集合中的两面种关系

包含关系——对应关系

第二节幼儿对对应、类包含和序列关系的认知特点(略)

一、幼儿对对应关系的认知特点

二、幼儿对类包含关系的认知特点

三、幼儿对序列关系的认知特点

第三节认识“1”与“许多”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区别“1”和“许多”

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学习将“1”和“许多”这两个词运用于生活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分“1”和“许多”

(二)进行分与合的操作活动和游戏,启发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3 例)

(三)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幼儿对“1”和“许多”认识

1.通过寻找数量为“1”和“许多”的物体,加深对“1”和“许多”的

认识

预设的环境——自然环境————记忆表象

2.通过多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加深对“1”和“许多”的认识第四节物体对应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相关联物体匹配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引导幼儿感受物体的特点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3.提供活动材料,进行“匹配”练习

(二)对应比较物体数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1.引导幼儿初步掌握重叠对应比较和并放对应比较的技能

2.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运用重叠对应比较和并放对应比较的技能

(三)设计与组织活动的注意点

1.在设计组织匹配相关联物体的活动时,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选择幼儿熟悉的物体作为匹配内容。

2.在设计与组织对应比较物体数量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初步掌握对应比较的技能,再引导幼儿掌握并放对应比较的技能。

3.无论在匹配相关联物体的活动还是在对应比较物体数量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结果表述的时机,初步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

第五节物体分类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园分类教育的主要内容

1.按分类的对象,幼儿园分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内部特征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按物体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2.按分类的思维层次,幼儿园分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引导幼儿按照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多角度分类

(3)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多层级分类

(4)引导幼儿同时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二)各年龄班分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小班——中班——大班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小班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二)大、中班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三)设计与组织活动的注意点

第六节物体排序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排序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各年龄班排序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二)按10以内数量的差异排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三)模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作业布置】

1.理解并解释

集合和元素“1”和“许多”的关系一一对应分类

多角度分类层级分类同时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排序正向排序逆向排序

2.比较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分类教育的内容要求。

3.在分类教育中,教师可以怎么随着年龄班的提高引导幼儿掌握和运用分类标记。

4.比较小、中、大班三个年龄班排序教育的内容要求。

5.请设计一则有助于幼儿理解“1”和“许多”关系的游戏活动和操作活动,需写出活动名称、目标、游戏规则和指导要点。

第五章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1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的数概念基础知识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知道lO以内基数的教育、10以内序数的教育、10以内数的组成的

教育、认读和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四方面的内容。

2、掌握具体的教育内容及要求,并着重从实践的层面,对活动设计

与组织的思路、程序以及注意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重点】掌握的数概念基础知识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教学难点】能从实践的层面,对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思路、程序以及注意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 lO以内基数的教育、10以内序数的教育、10以内数的

组成的教育、认读和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四方面的教

育内容及要求。

基本常识:数概念基础知识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

基本技能:能重从实践的层面,对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思路、程序以

及注意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概念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一、关于数的实际意义

基数——序数

二、关于数的序列

(一)自然数列

(二)数序

(三)相邻数

三、关于计数

(一)计数(数数)

(二)数的守恒

四、关于数的组成

第二节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的计数能力及其发展

(二)影响幼儿计数的因素

二、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

(一)比较前后两数的大小

(二)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数的排序

三、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

四、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

第三节10以内基数和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小班——中班——大班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10以内的基数的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计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2.比较数的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数的守恒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二)掌握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认识相邻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熟悉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第四节10以内序数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通过演示讲解,使幼儿感知物体序列及序数词

2.通过游戏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的物体排序

3.通过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分辨基数和序数

(二)认识10以内的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组织活动,使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序数的意义和培养用序数的意识。

第五节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从直接感知到抽象列式,引导幼儿探索学习2~5的组成1.提供材料,诱发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

2.利用分合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抽象和列式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迁移理论来学习新内容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第六节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中班——大班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读数字的教育活动

1.要用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幼儿记住字形

2.要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和区分形近数字

3.认读数学联系具体事物

(二)书写数字的教育活动

1.教师要通过示范和纠正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2.书写练习要循序渐进

【作业布置】

基础理论部分

1.理解并解释

基数序数数序相邻数计数数的守恒数的组成

2.幼儿10以内的数的经验与教育有哪些主要内容?

3.对幼儿进行10以内数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4.比较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基数教育的内容要求。

实践提高部分

1.结合到幼儿园实践或见习的机会,安排个案调查活动,内容为小、中、大班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学生两人一组选择小、中、大班各两各幼儿测查以下两项内容:口头数数1~20;通过点数说出10以内物体数目)

第六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6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

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

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

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

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指出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

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本常识: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过程以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

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特点

基本技能: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

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实践中能记住10

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集合的运算

(一)交集

(二)并集

(三)差集

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整数加法

(二)整数减法

第二节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一、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动作水平的加减

(二)表象水平的加减

(三)概念水平的加减

二、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一)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二)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

(三)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第三节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二)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三)引导幼儿学习列加减算式

(四)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

(五)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课时设计】

基础理论部分

1.理解与解释

交集并集整数加法整数减法

2.简述幼儿加减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3.幼儿学习加减运算具有哪些特点?

实践提高部分

1.设计3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过程。

2.设计2~3个复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的游戏,写出游戏名称、内容及玩法。

第七章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8课时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

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

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

时间的特点,有关量和时间的知识和教育要点。

基本常识: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时间等常见量是幼儿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向家富 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测试等环节之中,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疏远数学学习。同时,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找出和教学目标之间差距,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评价的主阵地。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同时兼顾差异性,全面评价的同时突出个性化,关注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学生发挥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评价时要做到公正与差异相结合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低,情绪波动快,对教师有崇拜感,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同时,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与表扬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否则表扬了一部分,打击了一大片,使教学评价适得其反。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差异评价。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课堂上的知识稍学即会,对这些学生老师理所当然要加以表扬。也有的学生思维缓慢,接受能力差,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其实,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很痛苦的。其一,来自心理。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成绩好,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而自己的作业中总是要出错,心理就会产生“不如别人”、“比别人笨”的自卑感。其二,来自身体。同样做一道数学题,其他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而他们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甚至需要多次改正才能完成,因此他们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都被作业占据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多加关注,细心观察,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如在作业辅导中,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经常出错而加以埋怨,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甚至产生和老师对立的情绪,更不利于学习。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没关系的,这道题虽然你现在还不会,但过几天你就会了,不用担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会掌握的。再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很片面的,常常需要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才能完善,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加以评价:“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终于顺利解决了。”尽管他们对解决问题的贡献可能微乎其微,但通过教师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参与其中了,是一名“功臣”。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慢慢增强。 二、评价时要做到全面与个性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对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即全面评价。同时,对每一个学生也要分别抓住其每一个闪光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及时地表扬,即个性评价。全面评价有利于学生从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个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如解题时某种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解法,思考方式的多样化,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等,正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追求。教师经常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回答,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解题策略进行表扬与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时要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评价方案最新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评价方案 郑州市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的在常态教学中认真解决课程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激励每一个学生努力完成学业,实现课程育人的教——学——评一致性,我们紧紧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课程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评价参照”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际,特制定我校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二、评价维度。 梳理二年级下学期课程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评价参照表,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平均分物与操作活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余数并探索除数和余数的关系。经历

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集合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掌握初步的测量的技能。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 2、数学思考: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问题解决: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尝试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情感态度: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三、具体措施及权重。 本次评价将采取过程性评价、活动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种方式来开展。 过程性评价权重80%,终结性评价20%。 (一)过程性评价,权重80% 1、平时教学评。权重50% (评价手段: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工具:定性)

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该门课程核定为36学时,按照教育部教改的新要求,其中理论讲授为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特制定如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法治精神实践人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行”统一。 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 3.丰富人文社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说服力。通过教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 普集街乡黄家小学教师鲁小萌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教师说好就是好,教师说不好就是不好。因此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短则影响一节课的情绪,长则可能影响一生。当我们面对着一个个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着不同的心理、有着不同的爱好、有着不同梦想的学生、而他们在课堂中又随时出现许多末能预料的想法时,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瞬间,该如何去决策?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语言,特别是评价语言的质量?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更要有针对性。 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惯采用“好!”、“很好!”、“真棒!”等语言,这样的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我的想法是: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更要有针对性。如“你的记忆真好!”、“你表达的这么清晰流畅,真棒!”、“说的多完整有条理呀!”、“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的也很好!”、“瞧!他的思路多清晰呀!”、“你知道的真多!课外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这样的评价,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准确、得体、针对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都是苍白无力的。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发自内心。

有些教师一节课总采用模式化的语言,如“嗨,嗨,嗨,你真棒!” 、“棒,棒,棒,你真行!”等。还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总评价:“好、很好、真棒”等。更有些教师总采用一些物质奖励的办法,上课学生坐得端正奖朵红花,回答对问题奖颗五角星,……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回报。教师把物质刺激作为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易使学生滋生急功近利思想,不利于学生发展。当激励变得廉价,使学生人人随时可得时,评价也就失去作用了。我的想法是:针对学生个性真情评价。课堂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捕捉其中可用之处,有价值之处,针对个性给予评价。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作为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发自内心。如:“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你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真像个小老师,说的头头是道。”、“你非常善于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这样的评价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课堂气氛才和谐,教学效果才理想。 三、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迪性。 有些教师,课堂评价缺乏耐心、缺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未完或不靠谱,教师就中途打断;或者学生的回答引起同学的哄笑致使中途停止,而老师不注意去引导、鼓励,使学生的自卑感得以强化,造成莫大的教学遗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孩子们只要有一次因不公正的侮辱而深感震惊,就会由此在一切方面看到不公正。” 我的想法是: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迪性。在教学中,学生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情感和心理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略 永登县中堡镇中心小学刘有志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出现了一系列以高效课堂为背景的改革风暴,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课改旋风;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等等,成为了高效课堂的典型模式,纵观中国种种课改现象,统一的教育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式和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包括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指的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隐性发展指的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学习内驱力的培养与激发。而情境教学就义不容辞的成了担负这个重任的载体,情境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构建和谐的人文课堂,关注每个鲜活的生命的进步与成长,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就成了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桥梁。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技能与方法,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空间,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的评价单一、空乏、甚至无效,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是需要一定方法与策略的!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浅谈

几点认识。 一、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习惯的评价 好习惯成就人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改变尽心尽力的推、拉、拖、拽的应试教育手段,要执着于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在数学课堂上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如:“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太棒了,回答问题准确而迅速,知道为什么吗?我发现你今天坐得最端正、注意力非常集中!”“你提出了这样有创新的想法!大胆质疑与创新是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你却拥有这样的素质,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看你前面的计算写得很工整,准确率也很高,后面就开始潦草了,错误率提升了,多遗憾呀!”对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教师的评价就是一种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发现与全面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改进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方法;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等等。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去悉心的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感动向,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与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2015春季学期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践性教学方案

2015春季学期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践性教学方案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践性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任课教师:胡兴凤 周课时:4课时 上课班级:学前教育8、9、10、11班 教学设计:基本概念、理论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为主。 教学参考书:《新中国幼儿教育变革与发展》、《世界教育大体系·幼儿教育》 授课地点:本班教室 教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宜采用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 成绩评定:70%(期末考试)+20%(平时作业)+10%(课堂笔记、课堂回答问题) 第一章导论 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含义。 2、了解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征。

3、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什么是学前教育政策?是指 党和政府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学前教育任 务,实现学前教育培养目标而作出的兼具战略 性、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是党和政 府为实施和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而制定的行动 准则。 基本常识:让学生知道学前教育政策的基 本表现形式,能够简单的区分政策与法规之间 的差别,正确判断法规与政策。 基本技能: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分组分析讨论与角色扮演相结合 教学地点:本班教室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什么是学前教育? 对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 什么是学前教育机构? (早教机构、幼儿园)

二、学前教育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政策的含义:党和政府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作出的规定,是行动准则。(如:决定、纲要、计划、意见等) 政策的特征:目的性、系统性、灵活性 三、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关系 法规的含义: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为调整国家和公民行使权力的教育活动中各关系的法律规范。(如:……法、条例、规程、办法等)法规的特征: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作业布置: 1、思考与练习简述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章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览 课时:8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2、掌握我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我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湖北幼稚园(湖北武昌蒙养院)——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标志中国公共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建立。1922年,国民政府以“大总统令”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又称《壬戌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曾经片面的把甜言当作鼓励,把蜜语当作呵护,使数学课堂评价失去了实效性,学生或变得麻木,或变得贪婪,种种负面效应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因此我们在半月谈中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专题研讨,通过问题的征集、课堂对照、论坛跟帖等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结合大家的观点与网上资源,我们搞了这次“集成性讲座”,所谓“集成”就是指集中了大家的经验、汇聚了大家的智慧,由我进行综合整理的一个汇报性质的讲座,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能存有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如有不 当之处,还请各位聊友批评指正。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前,首先要明 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美丽! 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我想我们要实现这样四个转变: 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变。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双边对话式到多边互动式,不仅是由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学生,不仅是一对一的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小组内外的群体评价,不仅是真实的人物来评价,还可以是虚拟的学习伙伴来评价,例如:在某教师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做题闯关后屏幕上出现:祝贺你过关!的字样与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当关注评价的客体,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与行为主体进行评价,还应关注群众性的即时评价,比如倾听者、协作者等。 2、评价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 评价的形式不要局限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你的眼神、动作、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达到评价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引进第三者评价,比如学习伙伴的语言提示,比如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比如卡片评价、课堂表现记录卡等。 3、评价语言从笼统到具体的转变。 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说好话不等于绝对的鼓励,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要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要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好——好在哪?棒——怎么棒?一定要具体,既要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评价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下面,xx为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 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全面性原则 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主体性原则 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的评价语

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的评价语 1、同学们,你们真肯动脑筋,智慧爷爷都伸出大拇指称赞你们呢! 2、真棒!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3、多有创意的想法啊,同学们也想到了吧! 4、这是一个十岁孩子的构想吗?太令人惊奇了! 5、分析得太透彻了。换一换,你来当老师,好吗? 6、从你们身上,老师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后来者一定能居上。 8、你的好学令老师感动,你的博学令老师敬佩。 9、这一节课,你的表现太突出了,老师代表同学们宣布“你被评为我们班的数学代言人!” 10、虽然,你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但,老师分明看到了一颗创新的幼芽正破土而出。 11、老师欣喜地感到你们不再是一张张任意涂抹的白纸,而是有独特思想和个性的当代少年。 12、即使你摔倒了,老师一样为你喝彩。因为你迈出了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 13、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是——与众不同的。 14、因为你努力了,即使失败,也是美好的! 15、他是勇敢的因为他一百次的失败,他又一百零一次地站了起来。 16、机会的大门永远为那些作好准备的人敞开着,他——就是其中一个。 17、或许,现在的他很平凡,但谁能说平凡中不孕育着伟大呢?

18、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这么多小秘密,真棒。 19、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太有价值了,老师没想到同学们这么出色! 20、一道题,你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解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1、你看,数学家总结出来的知识,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们多棒! 22、你真聪明,比老师分析得还好! 23、刚才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相信大家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棒。 24、你真勇敢!敢回答别人不敢回答的问题。 25、你的回答真令人高兴!我们大家都愿意听你的回答。 26、你的回答令老师感到特别满意,无可挑剔。 27、你看大家都很赞成你回答,多好呀! 28、你的计算过程特别简便,你想得可真周到呀! 29、你们组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对又快,太棒了! 30、你的答案正像老师想象的一样,将来你一定比老师还棒! 31、你的想法太新奇了!老师要向你学习! 32、你非常善于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 33、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老师愿你在这方面大胆实践,早日成为“速算 小能手”! 34、没关系,只要你认为有道理,就要大胆地说出来! 35、你做得这么快,能把你的秘诀说一说吗? 36、“能提出这个问题很好呀!科学家就是这样成功的,祝贺你得了一枚科技章。” 37、能提出这个问题,老师很惊喜,这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一下好吗? 38、多有创意的想法!你真聪明!

2013《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2——2013第二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与现实更具体的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素质和能力。 时间安排:2013年3月——4月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课时为52,理论教学课时40,实践教学12课时 实施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由于学生人数多、经费、时间、安全等问题,坚持就近就便、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原则;学生发挥个性与团队共同努力的原则。 实践内容:《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采取1+X的形式。其中: 1为必选实践形式。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哲学”,即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等等,以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解说,以严密的逻辑和透彻的说理,展示“原理”的魅力。在书面报告的基础上,以课前一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课堂5分钟的口头汇报。 X为任选形式。包括: 一是读经典悟经典。任课教师指定学生课外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字数2500左右。 二是调查参观。教师根据“原理”课程内容提供若干主题模块,(学生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题,但须任课老师同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写调研报告,字数2500左右。 三是哲学典故微电影制作评比活动。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某一哲学典故制作视频进行评比。 四是辩论活动。学生选择课程内容中的某一主题、论点等,进行正反观点论战。 团队组合:6-10人一组,不能跨班组合。每位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例如,文章书写者、课件制作和演讲者、素材收集者、影像拍摄者等等。 组织形式: 1、社会调查;(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 2、主题活动——课堂讨论、辩论; 3、微电影播映; 作业形式: 1、调查报告; 2、课堂讨论或辩论; 3、制作课件; 4、微电影制作; 5、发表观后感;等等。 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考核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5%、期末成绩占40%、实践教学占15%。实践教学成绩根据学生各个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三结合”策略 王渊 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测试等环节之中,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疏远数学学习。同时,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找出和教学目标之间差距,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评价的主阵地。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同时兼顾差异性,全面评价的同时突出个性化,关注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学生发挥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评价时要做到公正与差异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低,情绪波动快,对教师有崇拜感,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同时,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与表扬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否则表扬了一部分,打击了一大片,使教学评价适得其反。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差异评价。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课堂上的知识稍学即会,对这些学生老师理所当然要加以表扬。也有的学生思维缓慢,接受能力差,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其实,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很痛苦的。其一,来自心理。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成绩好,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而自己的作业中总是要出错,心理就会产生“不如别人”、“比别人笨”的自卑感。其二,来自身体。同样做一道数学题,其他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而他们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甚至需要多次改正才能完成,因此他们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都被作业占据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多加关注,细心观察,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如在作业辅导中,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经常出错而加以埋怨,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甚至产生和老师对立的情绪,更不利于学习。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没关系的,这道题虽然你现在还不会,但过几天你就会了,不用担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会掌握的。再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很片面的,常常需要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才能完善,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加以评价:“通过他们的共同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珙县洛表镇第三小学校罗家礼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原则 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全面性原则 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主体性原则 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会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师生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要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以

课堂实践教学方案

课堂实践教学方案 作者:王建友 课堂实践教学方案 思想政治教研部王建友 一、组织形式、时间及内容: 1、组织形式:将整个教学班分成20个小组,每组5-7人,以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确定不同分工,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分组及展示次序事宜。 2、时间:从第三周开始,每个星期的最后一次课进行2组展示。 3、必须符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直击社会热点,热门话题,把握时代脉络。真实,完整,主旨必须健康向上,其中具有创新点可适当加分。 二、招标展现形式 1、模拟联合国辩论: 2、戏剧形式: 3、辩论形式: 4、PPT展示:包括文字、视频、演讲。图文结合恰当,文字展示清晰,内容简明扼要,构思及逻辑清晰明了。如果PPT演示中涉及视频资料,视频播放时间不得超过整体演示时间的三分之一。45分钟,包括30分钟展示、10分钟互动环节(观众提问、回答)、5分钟总结。30分钟为标准时间,低于、高于标准时间均要适当扣分。PPT大小不要超过5M。 演讲者:仪表端正,表述流畅,逻辑合理,动作、仪态自然得体,对演讲的内容非常熟悉,整个演讲的过程做到尽量脱稿。 5、集体朗诵形式:核心价值观内容。 6、微电影形式: 7、《一席一虎谈》讨论形式: 三、成绩评定: 1、积分制 2、成绩构成: 选题(20%) 查找资料情况(10%) 表现水平(文字整体布局;色彩;清晰程度;声音;现场效果)(40%) 表达水平(20%) 提问环节(问题质量,解答情况)(10%) 3、计分规则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得出选手的最终分数。(注:本次计分为10分制)。随机选择其他小组的10名负责人评分,最后任课教师总把关。 四、有关事宜: 1、在展示前一个星期将选题上交任课老师(微信)。 2、每个小组选1人负责拍照、录像。 3、每个小组在讲评结束后,进一步反馈、修改,最后打包(包括PPT资料、视频、照片等)通过优盘拷贝上交任课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 学评价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2、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3、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同能力,思维活动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的持久性短,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要想维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极好的表现力,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它极好的重现力和参与特性,将学生带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4、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教师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授学生于渔。学生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法,才能自己去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数学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对于小学高效课堂,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在《新课程标准》对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对此,我认为可以确立“关注学生生命历程”的数学教育理念(它不仅可以从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数学学习的发展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它意味着在关注每个学生潜能优势发展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方法、习惯和信念;也意味着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机械的、程式化的、严密的组织形式,而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动态的、生命的流动和交触的过程,意味着数学对人的智慧生命和超越生命的高度重视),引导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改革的深入。 一、明确数学学习质量评估的内容和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思考方面,要求“经历运用数字、字母、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解决问题方面,要求“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近年来,以“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发展性,强调知识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为客观标准借鉴。受到普遍关注的质性评价方法—“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形式,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表格式评价法。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避免形式化,清晰的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选择评估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一)检测袋 1、目的要求:以学段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目标为标准。通过检测,恰当的评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程度,淡化检测的甄别、选拔、排名的功能,把检测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2、方法:(1)卷面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2) 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方式。(3) 采用“推迟判断”,给予学生多次的考试机会。(4)在呈现评估结果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主要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不根据分数排名次;定性评价主要采用评语的形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最新小学数学综合评价方案

一年级数学综合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与考试方式必须改革。在评价与考试领域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进行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在课改的每一阶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评价保障。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发现和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建立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课程评价的功能已经发生转变,既重视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强调评价的真实性、情景性;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倡导建立评价主题多元、评价项目多种、评价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综合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能力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多元化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完善教学过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内容 学习习惯、课堂参与、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期末测试。 学习过程评价,40%,(形成性评价20%;课堂参与10%;平时作业10%);期末笔试60%。 四、评价办法 1、学习过程(40%)。 (1)它包括形成性测试评价20%,即数学的各单元测试成绩占综合评价的20%。数学每上一个单元教师都要及时检测,及时反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