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

《红楼梦研究》填空、选择(一)

1.《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最复杂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地位。 2.《红楼梦》作为一部艺术杰作,是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结晶体。 3.《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 4.《红楼梦》是伟

大的,也是复杂的。因此,就像歌德感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那样,人们也常常感

叹“说不尽的《红楼梦》”。 5.《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是中国文化土壤中

生长出来的一株奇葩,融会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精华。《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

入滚滚红尘和作品的世界,这表明《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中的各种主要的思想、观念

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6.我们要强调的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研究《红楼梦》,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反复阅读《红楼梦》。 7.《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大的背

景来说,应该产生于清代康、雍、乾时期,即传统所说的“康雍乾盛世”,这是中国

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从具体的诞生时间看,它应该产生于乾隆前期。

8.满清入关后,以亡明为鉴,针对所说的种种弊端,励精图治,国势日隆,终于在康

乾时期走向全盛。

9.《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活年代大概是雍正元年到乾隆二十七年,这部小说的创

作前后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所谓“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0.曹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也正是在这种压抑的政治氛围中不

得不采取的艺术手法。

11.曹雪芹对当时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着最为切身的体验。《红楼梦》在五十三回写宁国府庄头乌进孝年底来交租便是对此形象的描绘。

12.明末清初的中国思想界,从总体来说,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复杂历史时期。 13.曹

寅的口头禅:“树倒猢狲散”。

14.清初,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明末清初三大儒)等人在思想上能取得巨大突破,显然与他们适应了时代的呼唤与期待有关。

15.明代中后期,由阳明心学思潮而掀起的狂飙突进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性自由的渴望,对物质欲望的肯定,使人们痛彻淋漓地感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16.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三人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他们以研究明亡为契机,以经世致用为目标,转而对君主专制、民族大义、学校制度等现实问题提出

自己的鲜明看法,成为了时代最强音。 17.《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1)作者对明末以来的男女真情、个性自由等传统命题做了全新的探索,高举思想解放大旗,歌

颂男女发乎自然的真情,继承并发展,并对传统儒学思想做了激烈的批判;(2)作者又过于重视物质利益,导致人欲横流的时代作了毫不留情的指责。

18.(1)对林黛玉、贾宝玉、晴雯、司棋、尤三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对“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爱情独立”的强烈渴望与不懈追求。

(2)对薛宝钗、花袭人、贾探春、史湘云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既肯定她们身上过人的才气,又对她们忠于时代的道德约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3)对王夫人、薛姨妈、邢夫人等中老年女性所代表的传统道德的因袭与压抑,作了辛辣的讽刺。

19.从曹家的诗歌创作来看,曹寅的诗是接近或者说是学盛唐的,他主持编过《全唐诗》。 20.曹雪芹以《红楼梦》这样一部悲剧,从爱情、家族、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再现了末世不可救药,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唱了一曲悲挽欲绝的挽歌。

21.清代乾隆五十六年、五十七年,程伟元、高鹗分别先后刊印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22.程伟元在《红楼梦序》中说:“《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高鹗在程甲本《红楼梦序》中说:“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

23.直到二十世纪初,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新红学派,经过系列考证后,方才认定《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

24.清代乾隆时期,著名诗人袁枚(居住在南京随园),在《随园诗话》卷二中说:“康熙间,曹练(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25.明义在《题红楼梦》诗的《小引》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26.最有力的证据是永忠的诗《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

诗中说:“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永忠是从墨香那里得到《红楼梦》的,墨香则是敦敏、敦诚兄弟的叔叔。

27.曹雪芹的祖籍应是辽阳,本为汉族,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的?包衣?。曹家的发家,

从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开始,在其祖父曹寅时达到极盛,到其父曹頫这一辈开始衰落。

28.康熙在位期间,曾经六次南巡,后四次都在曹寅任江宁织造期间,住在织造府。其中,康熙三十八年南巡时,曹寅的母亲孙氏谒见,康熙看到她时很高兴,说:“此吾

家老人也。”当时,堂中正值萱花盛开,于是康熙亲笔提写“萱瑞堂”的匾额,古人

以“萱”喻母,“瑞”指人瑞。

29.雍正六年七月,江宁织造衙门左侧万寿庵内发现六尺高的巨形镀金狮子一对。这是曹、李两家相继被抄家的原因之一。

30.雍正五年,曹頫因为“骚扰驿站”和亏空织造款等罪名被罢职抄家。

31.曹家之所以被抄,并不是因为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牵涉到政治斗争。此前,曹寅的大女婿多罗平郡王讷尔苏,已经因“贪婪受贿”被革除王爵;曹寅的妹夫傅鼐,从十六岁起就担任雍正的侍卫,也于此前一年被革职,流放到黑龙江。 32.曹雪芹约出生于雍正元年(1723年),这正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期。

33.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或芹溪居士。约生于雍正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723),卒于壬午除夕即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1763),享年40岁。

34.关于曹雪芹的卒年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壬午除夕,一种是癸未除夕。壬午除夕是因为在甲戌本的脂砚斋评语中有一条批语明确地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

尽而逝。” 35.敦诚的《挽曹雪芹》诗中明确说:“四十年华村付杳冥,哀旌一片啊谁铭”,“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36.说曹雪芹生于雍正元年,有一条重要的参照系,是作品中的人物年龄。比如:甄宝玉的年龄,作品在五十六回中交代为十三岁。甄宝玉与贾宝玉,一“真”一“假”,

假作真时真亦假,从作品构思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二而一的关系。周汝昌和邓遂夫都

认为,甄宝玉的年龄应该和贾宝玉的年龄一致。

37.负责曹家抄家的是继任的江宁织造随赫德。

38.《红楼梦》中第二回借冷子兴与贾雨村之口,说:“贾府虽然萧索了,但是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是气象不同。”

39.按照周汝昌先生《红楼纪历》的编年,到第八十回的时候,贾宝玉已经是十五岁了。

40.(1)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葬花吟》(2)不是东

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林黛玉(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

探春

(4)嗳呦呦,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第十六回)赵嬷嬷

(5)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第三十九回)刘姥姥

41.宁府与荣府,作者对荣府颇多亲近之情,对宁府则深恶痛绝,曾借柳湘莲之口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42.秦可卿的告诫,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她解释说,家族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所谓“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其次,她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

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43.敦诚的《寄怀曹雪芹》诗中写到:“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用典说明曹雪芹生活状况。 44.敦诚的《寄怀曹雪芹》:“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蓠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敦敏的《题芹圃画石》绝句:“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

胸中块垒时!”曹雪芹所画的嶙峋怪石,正是他自己个性与艺术风格的最形象的写照。

45.乾隆二十六年,敦诚、敦敏兄弟前来探望曹雪芹,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两首诗:哥哥敦敏的诗题为《赠芹圃》,敦诚的诗题为《赠曹雪芹》。

46.《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为高鹗所做。《红楼梦》的另一个书名叫《石头记》,但《石头记》都只有前八十回,

且均为抄本;而早期的《红楼梦》的刻本均为一百二十回本,它们由程伟元、高鹗于

乾隆五十六年(1791)、五十七年(1792)刊刻的(分别叫程甲本、程乙本)。 47.

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

48.《红楼梦》的版本一般为脂评本系统和程刻本系统。

49.脂评本中的“脂”指脂砚斋。脂砚斋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笔名给《红楼梦》写评语的共有十个名字,即:脂砚斋、畸笏叟、常(棠)村、梅溪、松斋、立松轩、

玉蓝坡、绮园、左绵痴道人、鉴堂。其中以脂砚斋的批语最多,也最为重要,畸笏叟

次之。

50.脂评本是一个笼统的称谓,目前发现的十二个抄本,不一定都有脂评,但其底本都是脂本。

51.脂评本,是指附有脂砚斋评语的《红楼梦》抄本。主要有以下特点:都是抄本;只有八十回;底本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附有大量脂砚斋等人评语。 52.十二脂本

(1)甲戌本,又称脂残本,脂铨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十六回,由清代同志年间大兴刘铨福收藏。甲戌本脂评最多,十六回共有脂批1631条。

(2)己卯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存三十八回,为第二代怡亲王弘晓时的抄本。

(3)庚辰本,又称脂京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七十八回。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即以庚辰本为底本,缺文依照其他脂本或程刻本补齐。有朱墨双色批语,最早、最重要的版本。

(4)列宁格勒藏本,又称脂亚本,书名《石头记》。

(5)有正本,又称戚序本、脂戚本,书名《石头记》。

(6)蒙古王府本,又称蒙府本、脂蒙本,书名《石头记》。(7)南京图书馆藏本,又称脂宁本,书名《石头记》。(8)靖应鲲藏本,又称靖本、脂靖本,书名《石头记》。

(9)甲辰本,又称脂梦本、脂晋本,书名《红楼梦》。存八十回,缺半页。是现存各种抄本中最完整的本子。

(10)科学院藏本,又称梦稿本、脂稿本。(11)己酉本,又称脂舒本、舒序

本。(12)郑振铎本,又称脂郑本。

53.程刻本,又称程本,是由程伟元、高鹗将原文的八十回抄本补足一百二十回后而印行的版本。一般有如下特点:都是刻本;都是一百二十回;书名是《红楼梦》;没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

54.程刻本书名全称《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有甲、乙、丙三种版本。

55.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木活字印本,一百二十回。程乙本,是前一年出版的程甲本的修订本。两个版本的问世仅相隔七十天。程乙本共修改了程甲本21506字,其中前八十回改了15539字,后四十回改了5976字。

56.评本,程甲本问世后,出现了依附正文加以批注的本子。以道光十二年(1832)刊行的王希廉评本影响最著。

57.王希廉评本。王希廉,字雪香,号护花主人。

58.张新之评本。张新之,号太平闲人,又号妙复轩。

59.姚變评本。姚變字梅伯,一字复庄,号大某山民。其评点分总评和分评,有《人索》、《事索》、《余索》。

60.王瀣评本。王瀣,字伯沆,江苏南京人。他于1914——1938年间,花二十四年工夫评点《红楼梦》。以王雪香(王希廉)评本为底本,分别用朱、黄、绿、墨、紫五

色加批,共写评语12387条。

61.其他还有蒙古族评点家哈斯宝(耽墨子)评本,王希廉、姚變合评本《金玉缘》等等。 62.《红楼梦》最初流行的本子是带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因而,脂评本在前,程刻本在后。毫不怀疑脂本先于程本,接近原著的早期抄本。《红楼梦》版本最初只有抄本,它们是曹雪芹稿本的过录本。这一观点最早是由胡适提出来的。

63.抄本中,清代当避讳的?玄?字统统没有避讳,此外,抄本的格式表明是后出的抄本,又有许多错别字,因而“抄本决不是稿本,甚至也不是接近原稿的过录本”。而程甲

本才是《红楼梦》的最好版本,不仅“是最可靠的真本”,而且“是最出色的善本”,从而得出“程前脂后”的新结论。

64.小说写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小说是把贾府作为封建社会末期封建贵族的典型来剖析的。作品涉及贾府一百年的历史。

65.小说多次提到“百年”、“百载”、“一百年”,可见作者有意点明,创作《红楼梦》的时间距离清朝开国大约100年光景。清朝于于顺治六年(1644)定鼎,那么《红楼梦》反映的是18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即雍正、乾隆时期。66.?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红楼梦》写了贾府近百年的历史,涉及贾府五代人,即“水”字辈(贾演、贾源)、“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文”字辈(贾政、贾赦)、“玉”字辈(贾琏、贾珍、贾宝玉)、“草”字辈(贾兰),而小说重点写了最后的

二十年。

67.周汝昌《红楼纪历》认为,前八十回写了15年间发生的事情。

68.给小说《红楼梦》划分情节应注意重大事件、重要标志、以及人物活动环境的变化转换。据此,将小说分为四个情节阶段,即:序幕(一至五回)、回光返照(六至二

十二回)、死而不僵(二十二至八十回)、烟消火灭(八十一至一百二十回)。 69.《红楼梦》一至五回堪称小说的序幕,主要人物贾宝玉为八岁。

70.中国古代小说一般都有楔子,是在小说正文前面起引头作用的故事。但《红楼梦》的第一至五回与正文内容有联系,所以它不是楔子,而是序幕。 71.“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主要指艺术虚构的方法。

72.《红楼梦》第六回至二十二回是贾府的回光返照阶段。人物活动地点在荣、宁二府。小说写了三年左右的事情,贾宝玉九至十二岁。 73.从第六回开始才真正展开小说的情节。“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的刘姥姥首先登台亮相。让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

贾府借贷。

74.小说第七回“焦大骂府”是别开生面的优秀篇章,不仅刻画了焦大居功自傲而敢说敢骂的老奴形象,而且反映了贾府错综复杂的矛盾,揭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主题。

75.第十一至十二回“王熙凤独设相思局”,侧重表现凤姐狠毒的性格侧面。

76.小说叙写贾府的的回光返照,注意突出重点,着重写了两件大事:一为第十三回至十五回的秦可卿之死;二为第十八回前后的元春省亲。 77.秦可卿,乳名兼美,字可卿,美貌当在宝钗、黛玉之上。

78.甲戌本十三回回后朱笔脂批云:“‘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 79.

曹雪芹原著第十三回的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来因为秦可卿死前曾托梦给

王熙凤,有功于贾府,故脂砚斋命曹雪芹将回目改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80. 大

观园的主要建筑有怡红院(贾宝玉)、潇湘馆(林黛玉)、蘅芜院(薛宝钗)、秋爽

斋(探春)、大观楼、缀锦阁(迎春)、含芳阁、蓼风轩(惜春)、稻香村(李纨)、藉香榭、暖香坞等轩馆。

81.元妃省亲的生活原型是曹家接驾。

82.元春省亲通过演戏暗示了贾府及其主要人物的结局,己卯本脂砚斋夹批云:“《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死《牡丹亭》中”。

8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至八十回是贾府的死而不僵阶段。人物主要活动地点是在大观园。其间近两年光景,贾宝玉十三岁至十五岁。这一阶段是贾府衰败过程中最为重

要的阶段。笔墨主要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即经济上寅吃卯粮,后手不接;政治

上在在生事,防不胜防。

84.小说第四十一回叙,王熙凤制作的茄鲞(xiǎng),连刘姥姥也吃不出茄子的味道来。

85.有人把贾府的女性分为十等:主子、姨娘、陪房、奶妈、大丫头、小丫头、老婆子、粗做婆子、粗作丫头、唱戏女孩。

86.贾赦通过贾雨村,倚势强索石呆子古扇,当属敲诈之举。

87.死而不僵阶段在政治上集中笔墨主要写了宝玉挨打、?红楼二尤?、抄检大观园等三件大事。其中宝玉挨打是贾府内外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两条道路的矛盾,即正统与叛逆的矛盾,表现为贾政与贾宝玉的父子矛盾。抄检大观园则是由一个

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

88.抄检大观园是由王熙凤总负责的,由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人具体操作。抄检的路线是由宝玉到黛玉到探春到李纨,再到惜春,最后是迎春。第一个搜查的重点是受人暗算的晴雯。对抄检表示强烈反对的是探春(探春当众打了王善保家的一个响亮的嘴巴,表现出对抄检大观园的坚决抵制)。

89.抄检的最后一站是迎春,迎春的丫头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不料却被周瑞家的在司棋箱中搜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 90.《红楼梦》第八十回至一百二十回是贾府烟消火灭阶段。人物一一搬出了大观园,活动地点有了变化。其间有三年光景,贾宝玉十六岁至十九岁。 91.贾府被抄家的原因:人命案、交通外宦、贪污。

92.宝玉出家标志着贾府整个家族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从而彻底败落。作者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红楼梦》是写贾府没有人能重振家业。 93.贾宝玉的两个绰号:“富贵闲人”、“混世魔王”。 94.在婚姻爱情上,宝玉有三点局限:意淫、泛爱、移情。

95.宝玉的新思想:尊重人的价值、主张物为我所用、提倡女尊男卑思想.

《红楼梦研究》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

1、解释“红学”(1)《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以一部专书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红学”这在中国学术史上也是一个奇迹。(2)《红楼梦》是博大精深的,“红学”也是博大精深的,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各种专门家。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2、论述:为什么人们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

(1)《红楼梦》是伟大的,《红楼梦》又是复杂的。因此,就像歌德感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那样,人们也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

(2)《红楼梦》这种永恒的魅力吸引无数的读者来探幽索隐。

(3)传统的治“经学”的诸种方法都在“红学”研究中获得运用,如作者家世、版本、名物、风俗等等方面的考证训释,都在“红学”中蔚为大观;不仅如此,“红学”研

究还集纳了各种现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如哲学、历史、文学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等方面的研究,使“红学”走向了现代。

(4)《红楼梦》是博大精深的,“红学”也是博大精深的,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各种专门家。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3、简答:曹雪芹一生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曹家抄家前的幼年时期,这一时期曹雪芹主要生活于南京,从雍正元年

到雍正五年(1723-1727);

第二个阶段是抄家后迁居北京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生活于北京城内,从雍正六年到乾

隆五年(1728-1740);

第三个阶段是曹家再次遭受打击、彻底衰落时期,曹雪芹由城内迁居西山,《红楼梦》也创作于这一时期,即乾隆六年到乾隆二十八年(1741-1763)。

4、脂评本

脂评本亦称脂本,是指附有脂砚斋评语的《红楼梦》抄本。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脂评本都是抄本

(2)只凭本只有八十回

(3)脂评本的底本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4)脂评本附有大量的脂砚斋等人的评语

脂评本中的“脂”是指脂砚斋,脂砚斋其实是一个集体笔名,给《红楼梦》写评语的

不止脂砚斋一人,计有十个名字,即:脂砚斋、畸笏叟、常(棠)村、梅溪、松斋、

立松轩、玉蓝坡、绮园、左绵痴道人、鉴堂。其中以脂砚斋的批语最多,也最为重要,畸笏叟次之。脂评本是一个笼统的称谓,目前发现的十二个手抄本,不一定都有脂评,但其底本都是脂本。

5、甲戌本

甲戌本又称脂铨本、脂残本。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十六回,由清代同治

年间大兴刘铨福收藏。甲戌本脂评最多,十六回共有脂批1631条(后人批语除外)。有署名、纪年。

6、己卯本

己卯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第二代怡亲王弘晓(1722-1778)时的抄本。

7、庚辰本

庚辰本又称脂京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七十八回,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即以庚辰本为底本,缺文依其他脂本或程本补齐。

8、甲辰本

甲辰本又称脂晋本、脂梦本。书名《红楼梦》。存八十回,缺半页。是现存各种抄本

中最完整的本子。

9、程刻本

程刻本又称程本,是由程伟元、高鹗将原文的八十回抄本补足一百二十回后而印行的

版本,一般有如下特点:

第一,程本都是刻本。

第二,程刻本都是一百二十回。

第三,程刻本的书名《红楼梦》

第四,程刻本没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程本书名全称《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有甲、乙、丙三种版本。

10、王瀣评本

王瀣字伯沆,江苏南京人。他于1914-1938年间,花二十四年功夫评点《红楼梦》。

以王雪香评本为底本,分别用朱、黄、绿、墨、紫五色加批,共写评语12387条。其

评语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作了较好的概括,对研究多有帮助。

11、论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1)《红楼梦》是以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写贾宝玉的人生道路(2)以贾宝玉的人生道路为重点,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3)以贾府的子孙不肖、后

继无人为中心写贾府的衰败(4)以贾府的衰败为典型,写封建贵族统治的衰败简而

言之,《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薛宝钗的婚姻悲剧的描写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封建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揭示了封建阶级灭亡的必然性

12、论述《红楼梦》每一回至第五回的作用

(1)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沉浮的故事作为前奏,概括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甄士隐与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仅仅是提携全书的线索人物,甄士隐是一个由荣到枯的典型,他可能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甄士隐的大彻大悟也预示着小说主人公——贾宝

玉未来相同的结局。小说的第一回跛足道人疯疯癫癫唱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也被视为全书的主题歌,描绘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的剧烈争夺以

及贵族之家兴衰变幻、荣辱交替的历史画面。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走向衰亡的规律。《好了歌》分四段,分别指出世人对功名、金钱、妻妾、儿孙的痴心追求及其必

然落空的结局。《好了歌》及其注解形象的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日趋衰亡的必然性,

是预示全书主题的重要笔墨。

(2)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的重要人物,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抽象到具体的介绍方法。

(3)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第一回交代情鬼前缘;第二回,

正面描写林黛玉幼年丧母的不幸遭遇,为其投奔贾府埋下伏笔;第三回,由贾雨村尾

随同行,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了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第四回薛宝钗投奔贾府,是金

玉良缘的开始;第五回,通过贾宝玉盟友太虚幻境的见闻,交代了情鬼的性格、经历

和结局。

(4)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小说人物“甄士隐”、“贾雨村”使用谐音的方法交代“将真事隐去”、“用贾雨村言”的艺术手法。

13、简答:小说第一回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有何作用?

(1)作者以朴素的辩证法解剖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人际关系,分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描绘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的剧烈争夺以及贵族之家兴衰变幻、荣辱交替的历

史画面。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走向衰亡的规律。

(2)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的重要人物,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抽象到具体的介绍方法。

(3)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第一回交代情鬼前缘;第二回,正面描写林黛玉幼年丧母的不幸遭遇,为其投奔贾府埋下伏笔;第三回,由贾雨村尾

随同行,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了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第四回薛宝钗投奔贾府,是金

玉良缘的开始;第五回,通过贾宝玉盟友太虚幻境的见闻,交代了情鬼的性格、经历

和结局。

(4)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小说人物“甄士隐”、“贾雨村”使用谐音的方法交代“将真事隐去”、“用贾雨村言”的艺术手法。

14、简答《红楼梦》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特点

作为“序幕”,《红楼梦》前五回仅为全书的缩影,其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

特点,以及利用“风月笔墨”隐藏叛逆者爱情的特点,也在正文的各个方面相应地表

现出来。

(1)故意强调“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借以隐蔽四大家族的败落的真正原因。

(2)作者故意用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描写来隐蔽某些重大事件的政治性质。

(3)小说往往利用爱情纠葛,夹枪带棒的抨击时政。

15、名词解释:《石头记》《情憎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这是作者运用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特点为小说设计的异名,并不概括作品

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反而腔调某些“荒唐言”以及若干次要内容及一个方面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出于掩盖社会内容的需要。

16、简答:《红楼梦》中为什么首先出场的是刘姥姥?

(1)惟其是一个与荣府略有瓜葛而又没有往来的局外人,所以观察更为冷静、客观、真实不带主观感情;

(2)惟其是个乡下富有阅历的老妇人,故观察更为细致,评判更加标准;

(3)其朴实善良的性格,则不仅仅可以充当贾府由盛而衰的见证人,而且在贾府事败之后,能够知恩图报,从而与势利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

17、简答:第九回“闹学堂”的描写意义

(1)家塾、祠堂是祖宗的遗传,是孝的象征。(2)在封建社会里“百行孝为先”,宝玉等人在家塾学堂中不是发愤读书,而是随心所欲,拈花惹草,乃至在课堂上大打出手,这是对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孝”的怀疑和挑战。

(3)从精神角度看,贾府已经岌岌可危。

18、简答:描写秦可卿之死的意义

(1)秦可卿之死,贾府确实在人力、财力上投入甚多。

(2)这一方面说明,贾府当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仍然具有优势,“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3)另一方面说明,像贾珍这样的“安富尊荣者”,还未意识到“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 内囊却也尽上来”的危机,因而小事大办,铺张浪费,只图体面风光,而这恰恰是贾府迅速败落的重要原因。

19、贾府权势丧失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

(1)钱财越来越少,经济是权势的基础,经济崩溃必然导致权势丧失。

(2)贾府主子资质平庸,缺少才干,升不了大官,影响了权势,这是关键。

(3)史家、林家、薛家早在贾府垮台之前就寿终正寝了。小说第十四回叙及巡盐御史林如海逝世,而史家、薛家失势更早,这对于贾府极为不利,势单力薄必然崩溃。

(4)元春早逝,后台倒坍,使贾府大伤元气,一蹶不振,否则不至于抄家。第九十五回元春薨逝,时隔不久,贾府便被查抄。

20、为什么《红楼梦》重点写爱情婚姻问题?

(1)婚姻爱情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任何人遇到阻碍都会表现出叛逆性,不因为阶级不同而有所区别。

(2)败落家族中的纨绔子弟精神空虚,两性关系便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

(3)对于败落的家庭而言,婚姻又是关系到能否重振家业,起死回生的大问题,阶级烙印特别明显,封建家长往往希望通过攀龙附凤来达到中兴。《红楼梦》以贾府为典型写封建贵族阶级的衰败,所以重点写爱情婚姻。

21、《红楼梦》关于爱情描写的作用

首先,是直接表现反封建主题,歌颂了叛逆爱情。其次,用爱情描写来烘托封建贵族家庭衰败的情况。又次,用爱情描写掩盖了某些政治斗争。

22、《红楼梦》描写贾府衰败的典型意义

我们认为,小说通过贾府衰败过程的描写,有意无意地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而必

然崩溃的趋势。可以说,贾府是封建社会的缩影。或者说,贾府作为封建大家庭,只

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重要部位的细胞。通过这一细胞,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

会的大千世界。永忠《因墨香得观小说〈红楼梦〉吊雪芹三绝句姓曹》之云:都来眼

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永忠读过《红楼梦》之后,感受特别深刻,引起强烈的

共鸣。他诗说的“搜”,其实就是典型概括的过程。

《红楼梦研究》(二)

1.《红楼梦》共写了448个人物,是一张庞大而又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1)逆向而动的两股人流。是甘当“猢狲”,还是直立为“人”,是红楼梦人物做

出历史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股趋向人性,另一股趋向奴性。

(2)由“震中”向外扩散的悲剧人物圈。红楼人物不同质量的“人生价值”的毁灭,是构成人物系统的又一重要依据。

(3)历史螺旋上的葬礼和更生。“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在“好”

与“了”的蝉蜕与升华中考察人物的相互关系,是一条开放式的螺旋线。

(4)从整体上把握《红楼梦》的人物系统,应当抓住一个中心环节,那便是:“情

不情”向“情情”的运动和转化。

2.试分析红楼人物序列的几个特点?

(1)两头小,中间大。像贾宝玉、林黛玉、晴雯这些热烈向往人生自由、追求个性

心灵解放的人物,是少数;像贾母、贾政、薛宝钗、花袭人这些甘当“猢狲”,奴性

十足的人物,也是少数;更多的是,介乎两者之间、人性和奴性都不太自觉的“人猿”和“猿人”。

(2)阶级界限模糊。在趋向人性的一端,有身为下贱、失去了一切的女奴,也有养

尊处优的贵公子和小姐;在趋向奴性的一端,有封建贵族阶级的当权者,也有身世凄凉、被剥夺了人格尊严的奴隶。所以,维系《红楼梦》里众多人物的,主要是思想意

识上的去就、离合关系,即压抑“人欲”与褒扬“人欲”、维护“天理”与反对“天理”之间的矛盾关系。

(3)相互制约,均为“逆水行舟”。在这个逆向而动的人物序列中,每个人同时受

到人性和奴性的牵引;而且,越是趋向于一“极”,就越是受到另一“极”的制约。

这就使人物的性格进程变得十分迂回曲折,复杂艰难。贾宝玉从反叛的第一天起,就

时时刻刻面对着“招安”的黄旗。

3.“情不情”:指贾宝玉不但用情于对自己有情的人,还用于对自己无情的人和无知者。

“情情”:指林黛玉用情专一,只对那些有情于自己的人表示眷恋和关怀。

4.脂砚斋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

5.怎样理解在宝玉身上放射着“童心”的灵光?

(1)宝玉是以对女性的“清净洁白”的美好世界的维护表现出他的“童心”的。

(2)宝玉的“童心”还表现在他与世俗社会扼杀人性中最美好感情的各种礼法秩序的抵制与对抗上。

(3)宝玉的“童心”又表现在他对于被社会所污染、摧残与毁灭的美好事物的挽救与挚爱上。

6.试分析宝玉“弱的天才”的性格特征?

(1)首先同宝玉情感的深沉性相关。

(2)还蕴藏在他那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中。

(3)还体现于其内在的情感的“焦点”——“痴”上。

7.试分析各种“贾宝玉”之间的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或:贾宝玉的性格互为矛盾

的统一体,是如何表现的?)

(1)叠印。这是指大同小异的“贾宝玉”之间的相互“接力”,层层递进,不断强化。如:似傻入狂地扰乱封建秩序,怒气冲冲地痛斥“国贼”,热情洋溢地张扬自由、平等,大胆执着地主球纯真爱情等等。

(2)交切。一些差异颇大的“贾宝玉”,在互相摩擦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切点”,这样,就加强了宝玉性格世界内部的凝聚力。如“绝圣弃智”、否定一

切的“贾宝玉”,与追求“天然”,反对虚伪的“贾宝玉”,都在《庄子》中找到了

自己的归宿。

(3)逆反。这是指处于对立状态中的“贾宝玉”,如何相反相成,在深刻的心灵碰撞中保持了自己的一情一性,使读者从南辕北辙的性格踪迹中,寻觅到主人公的人生坐

标和心灵天平的实际支撑点。譬如:作为养尊处优、颐指气使的贵公子哥儿的“贾宝玉”,常常要不由自主地践踏奴隶的人格与尊严,不但袭人被他踢过,连晴雯也受过

他的恶言恶语。

8.简述黛玉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是多重性格素质的统一体。分析其性格,就必须要从她的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所凝聚而成的主导方面入手。

(1)黛玉性格的一个主导方面是她的叛逆精神与高尚境界。所谓叛逆精神是指林黛

玉对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一些行为规范和主要价值准则的反叛。而高尚的境界,是指黛

玉的人格精神所达到的完善性的标志,是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的价值的体现。

譬如:傲岸不逊、敏感多疑、贵族情调诗人气质等。曹雪芹又不让林黛玉的这些性格

素质顾影自怜地停滞在那里,它们一方面受到叛逆精神的入微的“渗透”,一方面又

众星拱月般地将自己的光彩投向主导性格。这样,人物的性格就在“渗透”和“凝聚”的过程中保持了整体性,有一个演化发展的基础。

(2)黛玉性格世界中,又具有敏感、多疑和伤感的性格素质。敏感,是指对周围的人与事具有超乎寻常的感受力;多疑,则是由于自己的身世而形成的自卑感所建立起来

的一种本能的防御机制,即时时刻刻防备着意外的伤害。

譬如:第二十六回,她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正没好气,挡了她的驾。这一无端的误会,却立时叫她思前想后,越想越动气,越伤感,她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

花荫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直哭得“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3)在黛玉的叛逆精神中,黛玉的性格素质又显得娇贵、清高,带有相当浓厚的贵族气味。她那么热衷于阅读“词句警人”的《西厢记》和《牡丹亭》,然而,又羞于行

酒令时的无意引用,央求薛宝钗为她遮掩,好维护“千金小姐”、“不出屋门的女孩儿”的脸面。

(4)黛玉的性格中又充溢着诗性的芳馨,使她的的叛逆精神带着一种诗意的激情和意蕴。她宣言:“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她哭诉:“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这样的歌声,明显地应和着林黛玉叛逆性格的主旋律,使林黛玉

的诗人气质里更多地带有叛逆者与求索者的基因。

9.简析黛玉性格中的叛逆方面。

黛玉性格的一个主导方面是她的叛逆精神与高尚境界。所谓叛逆精神是指林黛玉对当

时社会所崇尚的一些行为规范和主要价值准则的反叛。而高尚的境界,是指黛玉的人

格精神所达到的完善性的标志,是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的价值的体现。

譬如:傲岸不逊、敏感多疑、贵族情调诗人气质等。曹雪芹又不让林黛玉的这些性格

素质顾影自怜地停滞在那里,它们一方面受到叛逆精神的入微的“渗透”,一方面又

众星拱月般地将自己的光彩投向主导性格。这样,人物的性格就在“渗透”和“凝聚”的过程中保持了整体性,有一个演化发展的基础。

10.分析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1)注重现实的功利是宝钗性格的重要特征。她写螃蟹是“眼前道路物经纬,皮里

春秋空黑黄”,于刻毒地讽刺世人时却恰恰暴露了自己内心的人世“春秋”。在宝钗

的性格中存在着某种商人的气质那就是把金钱看的比较重在人际关系中注重交换。“劝宝玉上进争一个前途”,表现其人生目标的功利取向,而在人际关系中她更注重

的是以笼络的手段广施恩慧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2)宝钗的另一个性格特征是世故而虚伪。所谓世故,是指通晓人世的各种表面的社会价值规范下的潜在的规则,有人说社会贵则有两种,一种是公开出来的要求大家

遵守的规则,一种是潜隐的虽然未曾公开,但是同样不能触犯的规则,宝钗在处理事

情时,就善于趋利避害,利用人心中、人性中潜在的各种东西达到自己的目的。

(3)宝钗性格中存在着冷静甚至冷酷的高度理性特征。

例如,宝玉被贾政痛打之后,宝钗难得流露自己的感情,但一涉及自己的哥哥薛藩他

的言辞立刻客观、冷静起来。

11.宝钗性格的矛盾性(两重性)体现在:做人与恋爱、冷与热、儒与道。

12.浅析凤姐的性格特征。

在《红楼梦》中凤姐是独特存在的,她照出了男性世界的衰落孵化与无能却又在女性

世界的清净优美中加入一种实力而庸俗的毒素。

(1)凤姐的经世治国之才。

《红楼梦》中的凤姐“协理宁国府”也就在小试牛刀中表现了他的才略具有何等的超

出群伦的性质。凤姐的太你才在经世济国上可谓得到充分的展示,即使是一些生活小事,凤姐在言行举止中都呈现出一种“准战争”的政治斗争色彩日常生活变成了尔虞

我诈的政治斗角场。

(2)凤姐的语言天才。

凤姐的出场是文学史上“未见其人,先问其声”的著名篇章;这位大字不识几个的贵

妇人,也能够在芦雪庵的诗社雅集中脱口而出“一夜北风紧”的著名开场诗句,不能

不令人叹服他的语言天才。黑格尔说,语言是作为精神存在的。凤姐的精神、气质以

及性情风韵在她的语言才能中得到最为充分的展露。

(3)凤姐的生存智慧。

贾母以及李纨都曾指出凤姐性格中的泼辣一面,称他为“凤辣子”有着“破皮破落户”一样的无赖与强悍。在她的性格中存在着无赖与撒泼的智慧,一方面是对上的,一方

面是对下的。凤姐对贾母、对自己的丈夫以及对待王夫人、邢夫人都充分的运用了这

样的技巧,她运用出自己出众的智慧与魅力时时处处投合老祖宗的心意,获得荣、宁

二府的最高统治者的宠爱,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一切人都无法撼动自己的地位,一旦发生某些险变不测,他就抓住贾母的弱点,用软性的撒泼逼“老祖宗”就范。

《红楼梦研究》(三)

1.《红楼梦》作为一部?诗体?小说,是曹雪芹以诗人式的创作冲动进行意向经营和融会雅俗文化而创作的精品艺术。

2.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诗体小说?

(1)曹雪芹是以诗人式的创作冲动投入创作的。创作冲动是作家内在的激情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它驱使作家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想象迫切地表达出来,把创作意图付

诸实践。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诗化小说”,他的许多男女主人公都有自己的“任凭灵智飞翔、任凭感情燃烧”的“诗的国王”。(第一个比较明显地以诗人的冲

动来写小说的当推曹雪芹。)《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浸透了曹雪芹的辛酸血泪,曹雪

芹的辛酸血泪,曹雪芹之所以舍得花十年辛苦,在极其困难的的条件下营造他的“红楼”,说到底,是因为他胸部郁积着许多忧愤、烦恼、迷茫、失望、旧恨与新仇,这

一切,必须以某种形式加以宣泄,否则他的精神就将整个儿崩溃。

(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意经营了诸多诗的意象。重新审视《红楼梦》,便会发现在众多的意象之中有一个“君临”一切的意象,它便是“红楼”。与“红楼”相类

似的意象还有那虚幻而飘渺的时空统一体“大荒山”、“太虚幻境”等,都在全书的

总体构思上留下了诗意经营的轨迹。

(3)《红楼梦》的诗性还表现在曹雪芹诗性的高雅与小说的“俗性”进行的融合与升华,使中国古典小说真正获得了“诗魂”。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里,不但有市井“俗人”,而且有许许多多上流社会的“雅人”,这些性格内涵不大相同的人物,之

所以血肉丰满、生气勃勃,是因为构成他们性格实体的“细胞”,都是由世俗生活的“营养”培育出来的,都打上了各自生活圈子的鲜明印记。

3.《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葬花辞》和第七十八回的《芙蓉女儿诔》,可以反照出曹雪芹寻觅精神“家园”的内心踪迹。

4.林黛玉《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5.《芙蓉女儿诔》是曹雪芹和脂砚斋认真“对清”、认为可以定稿的前八十回文字中的“最强音”,也是他对晴雯这一个有着完整生命的历程的悲剧人物的最后赞礼。

6.在《红楼梦》的艺术特质中,是如何体现曹雪芹深厚的历史意识的?

曹雪芹是以一种宏观的历史视野来安排自己笔下的艺术世界与人物命运的。

(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错乱历史时空的手法,来表现对于历史的形而上思索。

(2)曹雪芹在《红楼梦》的艺术表现中将四大家族的衰亡史与封建社会整体的衰亡史联系了起来,揭示了封建社会结构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3)曹雪芹的历史意识又是通过其悲剧意识表现出来的。

7. 有人认为《红楼梦》的矛盾主线是?色空?观念的演绎,但是,从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则贾宝玉、林黛玉叛逆性格的发展和叛逆爱情的悲剧,是全书的矛盾主线和全书艺术结构的中心。

8.在《红楼梦》中,荣国府主要存在着哪三种矛盾?

(1)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封建叛逆者,同以贾政、薛宝钗为代表的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封建叛逆者;

(2)以晴雯、鸳鸯等人为代表的被压迫的奴隶,同以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封建阶级内部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矛盾。

9.名词解释

《红楼梦》叙事艺术的特点:复现和辐射、流动和切入、融化和凝聚。

(1)复现:是指在同一部作品中多次描绘同一类生活景观和画面,在反复出现的同一类生活现象中艺术地表现出其中蕴含的意义和差异。《红楼梦》里就写了许多“吃

饭”的日常生活场景。此外,庆寿、游戏、互访等等,《红楼梦》也不厌其烦,写了

许多。关键在于同中求异,“随物以婉转”,依照实际生活的微妙变化,去构筑最得

体的、各抱地势的艺术“楼台”。

(2)辐射:是指从生活现象的某个点出发,根据这一现象所以维系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事情的线索,对生活进行延展性的相互联系的描绘。例如,在小说中围绕着宝

玉被打这一严重事件,牵动了荣国府里的诸多人际关系网络。以宝玉的病床为中心,

以探望二爷的伤势为契机,各路人马都进行了积极的活动,生活的“线头”霎时间向

四面八方伸展过来。

(3)流动:是指在描述生活现象时,注意考察事件之间的相互勾连、相互承传的关系,使生活变迁的连贯性在叙事中得到原生状态的表现。

(4)切入:是指在对某一生活现象进行描写时,突然中止对前一幅生活画面的描写,直接将艺术的镜头转向后一幅生活画面。

(5)融化:是指在艺术描写中,用分散的笔墨,把对人物与事物的刻画放置到流动而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去叙述,最终使读者从融化到生活之流的各种细节中得出对人物和

事物的总体印象。

(6)凝聚:是指集中笔墨,对特定的人与事进行突出的描写,使其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0.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可以用来剖示《红楼梦》悲剧内容的美学特征。

11.曹雪芹写好人并不“完全是好”,写坏人并不是“完全是坏”,因此,在《红楼梦》里很难找到一个纯粹的“有价值的人物”,构成《红楼梦》悲剧冲突的被毁灭的一方,就不可能是标准的“有价值的人物”,而只能是一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了。

12.什么是曹雪芹眼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作为封建末世的进步思想家,他已经从艰辛的人生历程中逐步领悟到:只有那些敢于

突破封建思想羁勒,争取平等、自由的思想、言行,才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13.曹雪芹眼中的“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曹雪芹并不以为“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皆坏,他眼中的人在复杂的社会环

境中,由于主客观条件各不相同,而使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不断消长的矛盾结合体。

例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对林黛玉款款说出的一段话:“你当我是谁?……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药了!”这段自白客观上说明了以下几点:

红楼梦重要情节梳理

《红楼梦》重要情节梳理,不想看书也没关系!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主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内容梗概 ?神话缘起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携带下凡。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演说荣国府

红楼梦研究在线考试(客观题)

单选题(共23道题) 1.( 2.0分)织造在清代是一种特殊的官职,此官职也涉及到清代的()制度问题。 A、奏折 B、密折 C、公折 D、量刑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0分 2.(2.0分)目前比较流行的版本为: A、一百二十回 B、八十回 C、一百回 D、一百四十回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3.(2.0分)一些《红楼梦》的抄本附有脂砚斋的评语,被称为: A、程高本 B、脂评本 C、原初本 D、早期本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0分 4.(2.0分)以下人物属于“金陵十二钗”副册的有: A、林黛玉 B、晴雯 C、巧姐 D、李纨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0分 5.(2.0分)《红楼梦》第五回册页上画着“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是对()命运的暗示。 A、巧姐 B、王熙凤 C、林黛玉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6.(2.0分)《红楼梦》第五回册页上“一从二令三人木,苦相金陵事更哀”是对()命运的暗示。 A、林黛玉 B、王熙凤 C、薛宝钗 D、贾宝玉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0分 7.(2.0分)《终身误》的抒情主人公是: A、林黛玉 B、贾宝玉 C、贾元春 D、薛宝钗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0分 8.(2.0分)“木石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的爱情: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史湘云 D、妙玉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0分 9.(2.0分)“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的爱情: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史湘云 D、妙玉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在()眼里,《红楼梦》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和寓言,故事背后隐藏这微言大义。 A、新红学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红楼梦人物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 红楼梦人物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1.课题的来由 《红楼梦》是我们四大名著之一,从清至今,人们对它的拜读不但没有减少半分,反而与日俱增。这都缘于它所描写人物的多样性,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使我们爱恨交加。对于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许是最吸引大家的。随着我们成长,对这个也有深入了解。看过刘心武的“百家讲坛”,认识到这不只是三人的感情纠葛,更大的意义在 于三人后的家庭,社会背景的深入。因此,我们决定去探究。也许只会是冰山一角,也许九牛一毫,但领略一番它的内涵,也并非无所收获。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感受《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体验人生的丰富内涵,走进《红楼梦》,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在阅 读的基础上,鉴赏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命运走向的合理性,

从而更好的把握名著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意义,更好的了解文学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 3.成员分工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4.活动步骤,内容 (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4)对书中的某一人物提出自己相对独立的观点。 (5)提交经验论文,制成开题报告。 5.研究计划 时间内容 1-6周查阅资料确定课题 7-10周开题报告会上网调查、实验调查10-17周筛选资料,形成论文 17-20周展示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4.活动步骤,内容 (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红楼梦测试题及答案

《红楼梦》阅读训练题 一、多选题 1.《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两个不是?()() A.《石头记》B.《风月宝鉴》C.《太虚幻境》D.《金玉良缘》E.《金陵十二钗》 选C D 分析:《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2.找出分析有误的两项:()() A.贾府中的奴仆颇具叛逆性格的两个人是晴雯和小红。 B.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平儿。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他”指的是赖大家的。 选C E 分析:才子佳人小说发展至明末清初,才子金榜题名后与佳人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已成为小说的固定情节模式,这种大团圆结局,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因原,但更多的是作家怀才不遇寄希望于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使然。借文学作品抒写人生理想固然可以,但如果对理想的描画近乎于偏执,乃至于使大团圆结局失去了存在的生活基础,那么千篇一律的大团圆便有了美化现实、粉饰生活之嫌,理想也便成为梦想和空想。这也是此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引起当时社会关注和招来后人非议的原因之一。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这一

《红楼梦》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ae15557503.html,) 〔《红楼梦》作者及作品简介〕 曹雪芹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红楼梦》作者及作品简介,欢迎阅读。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六十多年。织造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官阶虽不高,但却是肥缺,一般而言非皇帝亲信万不能充任。但“忽喇喇似大厦倾”,

在先后几次宦海风波中(其中最后一次甚至查不出原因),曹家衰落,曹雪芹饱尝人世间的辛酸。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3] ,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 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4] 。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5]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1]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 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3]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2020年江苏自考27038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

27038江苏省自考红学笔记 题目一:林黛玉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各种特征,试以落花自喻挖掘其内含。 前言: 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一个美丽的概括,新颖又贴切的描绘出在深闺自怜,又无法抗拒命运的黛玉的形象。封建社会的上天旨意、宗法势力、社会道德等,相互勾结成一种强大的压力。除皇帝外,每人头上都承担着足够的份量,迫使你低头、弯腰、折膝、匍匐,剥夺你的一切。古往今来,越是展转于淫威之下的人们越容易从心底升起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仰。曹雪芹把这种高尚的精神情操给予了他所着意塑造的悲剧形象。林黛玉秉承这种精神情操而生,纤弱的身躯并不妨碍她仰起高昂的头,果敢之气、刚正之节也同样会在深闺少女身上体现。 从黛玉进府后的一系列微妙的不平等的待遇上,慢慢地体味出这种气质给人的感染力量。作者把黛玉放在各种矛盾纵向发展和各种社会关系横向联系之中写她内心深刻的变化。那万恶的社会,经常以金钱和地位衡量人的价值,黛玉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甚至要以匹夫不可夺其志的决心来抗争。 举例: 有一次,凤姐见一个小旦长得像黛玉,笑道:“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率真的湘云脱口说出她很像林姐姐的样子。倡妓、优伶处于卑下的地位,狡黠的凤姐眼睛看着戏,心里却冒出个这么罪恶的念头,并含骨露肉地稍事提醒,果然大家都向黛玉

看,笑道:“果然像她!”如果黛玉此时站起来就走,又能走到哪里去呢?无怪她叹道:“双文虽然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我黛玉之薄命,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她像一团漂泊无根的柳絮,“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内心沉重的负担也常常给明丽的爱情抹上一缕暗色。当宝玉用《西厢记》中的妙词表达对黛玉的倾心时,却又大大刺伤了她的自尊。她哭起来说:“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这一夜,黛玉倚着床栏,抱膝含泪,如木雕泥塑般坐到两更多天方才睡去。第二天就写了那完全是言志的《葬花吟》。 结语: 花,终于谢了。红消香断,难觅难寻。明媚鲜艳的鲜花,如何抵得过一年360日的风刀霜剑!如此绚烂的生命终于悄悄地叹了最后一口气,留下了最后一滴泪。那根本无法作主的命运,在曹雪芹心中有许多叠印着又十分清晰的形象。这多像怀才不遇又横遭大故的落拓不羁的才子!寂寞西郊,一灯如豆,穷困潦倒到只能举家食粥的曹雪芹。它又很像一心想报效君王,最后落得个“智穷罪极”不能自免的司马迁!它又像那“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屈原,为了维护自己的清白、理想,要下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愈是身处逆境,愈能不屈地反抗,愈是被人践踏,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林黛玉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秉承的品格和气概。 题目二:试阐明《红楼梦》前五回在结构上的作用 前言: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 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

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1991 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岁。 3.通州墓石是不是曹雪芹的墓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于一九九三年出土曹雪芹“墓石”,碑上写着“曹公讳霭墓壬午”。2005年5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冯其庸、曹可凡的文章,“坚信不疑”认为农民李景柱前一年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真的,“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883年2月12日)。但是中国姓曹名霭的人有几万人,况且也没有文献或其他资料说明

红楼梦讲义

第三章《红楼梦》 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布,“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20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怕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脂砚斋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很多派别,比较重要的是评点派、索引派、考证派。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1、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包衣(奴仆)。后来他的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据史料

《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曹雪芹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红楼梦》,无论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形成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和范围 本课程以研究《红楼梦》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为主,考生应充分重视学习并钻研这部现实主义杰作的思想价值,作用影响、及其卓越的艺术技巧,以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作规律,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红楼梦研究的教材、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考生应熟读《红楼梦》原著。由于版本复杂和借书困难,指定两个读本:曹雪芹、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20回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20回本。教材选用华东师范大学版邸瑞平著《红楼撷英》(二)研究范围的四个方面要求如下: 1.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将成为自学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应对这一专题有较深的理解和领会,在深入思考及钻研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及鉴赏水平,掌握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研究心得体会。 2.作者曹雪芹的研究。这一专题有助于理解《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及创作情况,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阅读一定的专著和论文,了解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的研究概况,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其他如红学史的研究,成书过程及版本研究两个方面,考生可根据大纲要求,适当参考一些资料,了解这两方面研究之概况。 三、自学和考核内容 (一)《红楼梦研究》基本分叙为二十二个专题 1.红楼述略 2.红楼梦一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 3.方兴未艾的学科——曹学 4.主题的多义性 5.孤标傲世借谁隐 6.贾宝玉论

研究性学习红楼梦专题

研究性学习结题论文: 红楼梦读后感 读《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此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读《红楼梦》,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让我产生不同的感觉,一种新的东西也在这些人物中散发出来!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凤姐“莲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虽然为她增色,让她荣登宝座,但却不能保证她不受歧视,然而秦可卿到了贾府后获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视,反而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是由于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仅“秉花容”,而且“会行事儿”这点就印证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也即一个社会的环境中会行事,会看眼色是一个多大能耐,此时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宝钗,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会芳园中赏梅,宝玉想睡中午觉,贾母就让小厮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动接过这一差使,为的是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到里间小炕上肠叙,秦氏忙进来叮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低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为的是怕秦钟说错话使宝玉扫兴,秦氏病重,贾府还动了一大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甘冒着凉添病的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万一礼数不周,落人非议,……如此这么多,不难看出,秦可卿不细心和要强,但她的这种细心和要强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开罪人,不落人褒贬,从而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江苏自考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

2017年江苏自考27038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 《红楼梦研究》填空、选择题 1.《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最复杂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地位。 2.《红楼梦》作为一部艺术杰作,是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结晶体。 3.《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 4.《红楼梦》是伟大的,也是复杂的。因此,就像歌德感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那样,人们也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 5.《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株奇葩,融会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精华。《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入滚滚红尘和作品的世界,这表明《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中的各种主要的思想、观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6.我们要强调的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研究《红楼梦》,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反复阅读《红楼梦》。7.《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大的背景来说,应该产生于清代康、雍、乾时期,即传统所说的“康雍乾盛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从具体的诞生时间看,它应该产生于乾隆前期。 8.满清入关后,以亡明为鉴,针对所说的种种弊端,励精图治,国势日隆,终于在康乾时期走向全盛。 9.《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活年代大概是雍正元年到乾隆二十七年,这部小说的创作前后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所谓“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0.曹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也正是在这种压抑的政治氛围中不得不采取的艺术手法。 11.曹雪芹对当时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着最为切身的体验。《红楼梦》在五十三回写宁国府庄头乌进孝年底来交租便是对此形象的描绘。 12.明末清初的中国思想界,从总体来说,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复杂历史时期。 13.曹寅的口头禅:“树倒猢狲散”。 14.清初,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末清初三大儒)等人在思想上能取得巨大突破,显然与他们适?了时代?呼唤与期待有关。 15.明代中后期,由阳明心学思潮而掀起的狂飙?进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性自由的渴望,对物质欲望的 16. 顾炎武、王夫之、黄?羲三人?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他们以研究明亡为契机,以?世致

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 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士隐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的整个故事。 故事整体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 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读罢《红楼梦》,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 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玉和黛玉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参考实用]北京高考《红楼梦》试题练习汇编

《红楼梦》练习集锦 一、判断题 1.《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2.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3.《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4.《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5.《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6.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7.《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8.曹雪芹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9.《红楼梦》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描写,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10.《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全)

《红楼梦研究》 1.《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最复杂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 地位。2.《红楼梦》作为一部艺术杰作,是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结晶 体。3.《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 史。4.《红楼梦》是伟大的,也是复杂的。因此,就像歌德感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那样,人们也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5.《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还 在于它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株奇葩,融会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精华。 《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入滚滚红尘和作品的世界,这表明《红楼梦》与中国文 化中的各种主要的思想、观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6.我们要强调的是,无论从什么 角度来研究《红楼梦》,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反复阅读《红楼梦》。7.《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大的背景来说,应该产生于清代康、雍、乾时期,即传统所说的“康雍乾盛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从具体的诞生时间看,它应 该产生于乾隆前期。 8.满清入关后,以亡明为鉴,针对所说的种种弊端,励精图治,国势日隆,终于在康 乾时期走向全盛。 9.《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活年代大概是雍正元年到乾隆二十七年,这部小说的创 作前后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所谓“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10.曹 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也正是在这种压抑的政治氛围中 不得不采取的艺术手法。 11.曹雪芹对当时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着最为切身的体验。《红楼梦》 在五十三回写宁国府庄头乌进孝年底来交租便是对此形象的描绘。 12.明末清初的中国思想界,从总体来说,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复杂历史时期。13. 曹寅的口头禅:“树倒猢狲散”。 14.清初,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明末清初三大儒)等人在思想上能取得巨大突破,显然与他们适应了时代的呼唤与期待有关。 15.明代中后期,由阳明心学思潮而掀起的狂飙突进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性自由的渴望,对物质欲望的肯定,使人们痛彻淋漓地感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16.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三人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他们以研究明 亡为契机,以经世致用为目标,转而对君主专制、民族大义、学校制度等现实问题提 出自己的鲜明看法,成为了时代最强音。17.《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1)作 者对明末以来的男女真情、个性自由等传统命题做了全新的探索,高举思想解放大旗,歌颂男女发乎自然的真情,继承并发展,并对传统儒学思想做了激烈的批判;(2)作 者又过于重视物质利益,导致人欲横流的时代作了毫不留情的指责。 18.(1)对林黛玉、贾宝玉、晴雯、司棋、尤三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对“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爱情独立”的强烈渴望与不懈追求。 (2)对薛宝钗、花袭人、贾探春、史湘云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既肯定她们身上过 人的才气,又对她们忠于时代的道德约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奥鹏 2019年 红楼梦研究 在线考试

单选题 (共23道题) 展开 收起 1.( 2.0分)织造在清代是一种特殊的官职,此官职也涉及到清代的()制度问题。 ? A、奏折 ? B、密折 ? C、公折 ? D、量刑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2.(2.0分)目前比较流行的版本为: ? A、一百二十回 ? B、八十回 ? C、一百回 ? D、一百四十回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3.(2.0分)一些《红楼梦》的抄本附有脂砚斋的评语,被称为: ? A、程高本 ? B、脂评本 ? C、原初本

? D、早期本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4.(2.0分)以下人物属于“金陵十二钗”副册的有: ? A、林黛玉 ? B、晴雯 ? C、巧姐 ? D、李纨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5.(2.0分)《红楼梦》第五回册页上画着“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是对()命运的暗示。 ? A、巧姐 ? B、王熙凤 ? C、林黛玉 ? D、惜春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6.(2.0分)《红楼梦》第五回册页上“一从二令三人木,苦相金陵事更哀”是对()命运的暗示。 ? A、林黛玉 ? B、王熙凤 ? C、薛宝钗

? D、贾宝玉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7.(2.0分)《终身误》的抒情主人公是: ? A、林黛玉 ? B、贾宝玉 ? C、贾元春 ? D、薛宝钗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8.(2.0分)“木石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的爱情: ? A、林黛玉 ? B、薛宝钗 ? C、史湘云 ? D、妙玉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9.(2.0分)“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的爱情: ? A、林黛玉 ? B、薛宝钗 ? C、史湘云 ? D、妙玉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多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她如同文化界的瑰宝,在不时地闪烁着光芒。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后人去挖掘,去体会去感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灿烂,也让红楼梦为更多人所熟知。学生对《红楼梦》有着特殊喜爱,但大家也都是处在朦胧之中,对《红楼梦》焕发的神秘色彩充满了好奇,对她的奇妙,她的文学价值有这一股莫名的冲动,此外,也有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远在国外的学生们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而我们所谓的本土学生却对她了解得少之又少,所以确定了这个题目。 二、【现状】 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方案,召开师生见面会讨论形成开题报告,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材料、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筛选整合资料,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了自己解读人物的独特感受,并形成过程性材料;指导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召开学习讨论会,指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 三、【活动主要过程与内容】 (一)、读《红楼梦》,按照专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二)、把学生分成2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整体素质相当;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要求组内合作,组间交流。 (三)、教师对小组学习提出具体的训练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作品,完成任务。1、人物 (1)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儿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其身上有两个陋习。一是喜好男宠,也就是有同性恋倾向。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变态行为。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完整版)红楼梦名著阅读检测试题

红楼梦名著阅读检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人是指,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弄权、逼死、破坏,最后落了个悲剧下场。 3、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 4、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 5、请写出“金陵十二钗”其中三位:、、。 6、《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 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涉及到她的经典情节有________ 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 _。 7、《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说的。 8、《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人是,写出了她的性格特点是、。 9、“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10、《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__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____________。 11、《红楼梦》中第一次诗社结在(处所),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李纨的别号分别是,,,。 12、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懦弱的______、精明的______、孤僻的_____,取“_________”之意。 13、《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________,冷二郎是_________ _。 14、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5、《红楼梦》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闻到的奇香叫,饮的仙茶叫,品的酒叫,分别指,,的隐义,听的歌曲名叫《》。 17、《红楼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写的《》。 18、《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_________ _,最有趣的情节是__________ __,最凄惨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 。 19、贾宝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薛宝钗佩戴的是,史湘云佩戴的是_____ 。 20、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2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关于他们的神话故事是( )。 22、“,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古典名著《________》中人物_______ _写的诗《__________ 》中的句子。 23、《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 )、( )。 24、《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若笑,虽嗔视而有情。”说的( )。 25、《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人物是( ).

27038_红楼梦研究__论述题

《红楼梦研究》[论述题] 提示:1、所有论述试题、答案要点均来源于教材《红楼梦研究》(何永康主编); 2、所有论述题都要在通读并记忆原文的基础上作答,便于论述要点的展开。 1、论述《红楼梦》前五回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首先,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浮沉的故事作为前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甄士隐是一个由荣到枯的典型人物,《红楼梦》由盛而衰的主题可以从甄士隐的经历中预示出来,甄士隐的大彻大悟也预示着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结局; ②其次,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 小说写贾雨村被革职,游至维扬听到林如海任盐政的信息,推出了核心人物林黛玉;再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了贾府的谱系血脉;由林黛玉进贾府继而基本交代了书中的主要人物; ③复次,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 第一回交代了情鬼前缘,即贾宝玉是补天石,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第二回交代了林黛玉年幼丧母之不幸;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了木石前盟;第四回薛宝钗投奔贾府开始了金玉良缘;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交代了情鬼的性格、经历和结局; ④最后,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 小说人物“甄士隐”、“贾雨村”用谐音的方法交代了“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虚构手法。 2、论述“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及其矛盾冲突。 宝玉挨打是贾府内外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①根本原因:两条道路的矛盾,即正统与叛逆的矛盾,表现为贾政与贾宝玉父子矛盾; ②远因:金钏之死,主奴矛盾; ③近因:雨村来访,两条道路的矛盾; ④导火线:忠顺亲王府派人到贾府寻找琪官,两个护官符之间的矛盾; ⑤催化剂:贾环告状,嫡庶之间的矛盾。 3、论述高鹗续书哪些方面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①“家道复初,兰桂齐芳”,抄没的家产被发还,革去的世职被恢复,逮捕的贾赦、贾政被放还,贾兰和贾桂均飞黄腾达; ②宝玉中举,宝玉平生最讨厌仕途经济,写他中举有违人物性格逻辑; ③有些任务结局描写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例如王熙凤,其判词是“一丛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绝大多数人认为王熙凤被休,哭向金陵娘家一说,可见“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的结局不合原意。 4、论述《红楼梦》描写爱情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①直接表现了反对封建主题,歌颂了叛逆爱情。 例如小说着力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建立在反封建基础上的爱情发展的全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批判;而对于宝黛爱情悲剧表示出同情和歌颂; ②用爱情描写来烘托贵族家庭衰败的情况。 例如贾元春加封贵妃的高攀、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的低就、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的远嫁、尤二姐等人的私情苟合等,这样的爱情描写对于贾府的衰败产生了烘托作用; ③用爱情描写掩盖某些政治斗争描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