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word导学案1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word导学案1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word导学案1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word导学案1

高明区第四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讲学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教学重点】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作者介绍:《问鼎学堂》P36

二、背景介绍:《问鼎学堂》P37

三、课文学习(加点词解释详见课本和参考资料,此处略)

六一居士初谪.( )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

..( )于颍水之上,则又更.( )号六一居士。

第一段:详见教参或《问鼎学堂》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1)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

..( )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 )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 )其号。此庄生所诮.( )畏影而走乎

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

..( )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 )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2)。然.( )常患.( )不

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 )吾累者众也。(3)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

....( )劳.( )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 )

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4)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

...

..( ),吾自乞其身

( )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

....( ),使得与

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

...( )志.( )

..( )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

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 )矣,幸无患。吾其.( )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第二段:

1、说出句式,并翻译:

(1)宾语前置

(2)句子分析:互文结构;状语后置;“其”——我。

(3)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4)互文结构;状语后置;“劳”,使动用法。正常句式: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心未老而先衰。

2、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问题:什么事情让欧阳修快乐?而什么事情让其不快乐?

明确:“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五物”让欧阳修快乐,而“世事之累”让他忧愁。

3、“五物”指的是什么?那么何谓“六一”呢?(此答案仅供老师参考,不一定很标准)

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4、“乐”之如何?

明确:

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专心致志,其乐无穷。(形象的比喻)

5、欧阳修为什么选择了沉醉于“五物”?

明确:“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已而( )叹曰:“夫士少而( )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 )慕之,宜( )去一也。吾尝用( )于( )时矣,而讫( )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 )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5)。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第三段:

1、翻译:

(5)

2、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本文主旨:“三宜去”,与“六一”相对)明确:本段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A、“老而休”,是必然规律。(四十年的仕途生活,三度被贬。)

B、“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C、“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四、文言知识归纳:《问鼎学堂》P37

五、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六、探究拓展

谈论: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谈谈你自己的快乐观。《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者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吾安往而不乐?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仕与归隐:中国古代文人的两难选择

“进则朝廷庙堂,退而江湖山野”。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来说,心中有着两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或是出仕或是归隐。

仕与隐,对于文人们来说,本来不是什么非此即彼、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两难选择。事实上,自隋开科取士以来,“学而优则仕”已是读书人的最佳出路,无论他们唱着怎样的高调,为江山、为社稷也好,为理想、为抱负也罢,但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莹映雪,发愤苦读的目的,就是“白首为功名”,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宋·辛弃疾《破阵子》),“治国济家平天下”,既光宗耀祖,又兼济天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官场毕竟不是读书人书房的后花园,想逛就逛的,它未必好混,仕途也未必顺遂。纵有凌云之志,经天纬地之才,上边却无人识得,或是小人当道,阻塞进贤之路,壮志难酬者不在少数,于是便常常感叹于“英俊沉下僚,圣贤多寂寞。”进不了官场有怨气,入了官场的又有怨言。你看那浪漫豪放的李白,一旦被朝入宫,侍在君王侧,就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唐·李白《玉壶吟》)。一旦失意了呢,又是怨怼不已:“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谓金榜题名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遍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只是步入仕途的一时欣喜,官场的阴暗险恶非一般人所能应付裕如。

“何不策高足,先居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无名氏《今日良霄会》)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时不我待的焦虑,晋身官场的不易,以及官场经历的不顺,导致种种郁闷常常使文人们有生不逢时之感。“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人在应考失利后,求仕无望,只好心灰意冷地回到故乡,尽管诗中说得含蓄婉转,还是掩藏不住心中的抑郁和愤懑。在这一年将近的岁暮时光,更感韶华易逝,岁月如流,“白发催年老”,竟然一事无成,哪得不愁肠百结,永夜唏嘘呢?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隐居在鹿门山,做一位真正淡薄功名利禄的隐士了。——人怕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连作为的机会都没有啊。几经消磨,几番挫折,雄心和壮志、锐气和斗志逐渐淡去,其中一些终于明了“兼济天下”之不易,便会萌生退意,想到“归隐”,想到那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的山林与田野。企图借这种生活保持一定距

离的方式,来排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在他们的心底,山水与田园不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山水与田园,那是得志者和不得志者共有的精神家园,一个可以供他们身心退归回去,休养、舔护仕途打拼后身心俱乏的世外桃源。于是,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文人们给我们刻画了两个最基本也是最常态的物境:山水田园与形色官场。

其实,所谓“归隐”,也只是文人的一厢情愿。正如出仕并非其自以为是的举手之劳,能否出仕并非个人说了算,仕得顺否也非他说了算一样,能不能归隐也不是一件易事。这里面便有个“不能隐”和“不想隐”的问题。“不能”,或因情势,或因志趣,或者只是皇上的一个不准。譬如写过《归田赋》的汉代张衡,极力向往那种可以沐浴春风,聆听鸟鸣,踏青赏花,沉思行吟,弹琴读书,写字著文的悠然自得、随心所欲的生活。可是他的辞呈递上去以后,皇帝却理解为他嫌官小,皇帝也不愿被人说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唐·李商隐《贾生》)的昏君,野有遗贤,就是为君不明啊。所以皇帝为了让天下归心,自然是要再加恩宠,以示求贤若渴的爱才之意。但官场亦有游戏规则,做臣子的可以闹点儿小情绪,但不可以过于固执,否则就是“不识数”,轻则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将进酒》)的李白被逐出朝廷放还江湖,重则如春秋时代的介子推,被贪图虚名的晋文公一把大火烧死在隐居地绵山,还搭上了老母亲的性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里,你又能隐到哪里去呢?那田园再荒芜,也不许你自由地归去来兮。

更何况还有一个“不想隐”的问题。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地方大员,才算不虚此生。在古代文人中,视功名富贵如浮云者有之,可毕竟是廖若晨星啊,他们死读诗书,就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享受荣华富贵,在历朝历代的政权更替中,口口声声喊要讲气节操守最多的是文人,最没有气节,最不讲操守的还是文人。中国有句古谚语叫:“老而无耻莫如冯道”,说的就是五代时出尔反尔,认贼作父,历经五朝的“不倒翁”宰相冯道。在战乱纷起、天下无道的乱世,他不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是“有奶便是娘”,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和尊严,脸皮儿特厚,谁执政给谁当看门狗,“狼虎丛中也立身。”

何况,要想真正地归隐,还要有个前提,就是在当政时得捞足了享乐的本钱,才有资格行走在山水之间,徜徉在阡陌之上,仙风道骨般有滋有味地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否则,你真的回到了田园,放下读书人的斯文或是做过官吏的架子躬耕农亩时,你才会真正发现,田园里除了山清水秀的怡人风光之外,也还有很多入不了诗画的东西和况味。当“草盛豆苗稀”,收成无着,温饱无望之时,谁还会想到归隐呢?诗圣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四处奔波,“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窘迫狼狈生活,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立登要路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至于借隐说事,以隐扬名,以退为进者,则更显古代文人的功利心与读书人的机巧。据唐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载,卢藏用举进士,隐居终南山中,以翼征召,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官之捷径耳。”卢藏用身在山中隐居,心里却还念念不忘山外的事情,保持着和世人的交往,一直留意着朝廷,以期被早日征用。果真后来被朝廷得知,征召为左拾遗,以后又做过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尚书右臣等职。原来他只不过是想通过隐居来沽名钓誉。时人讥讽他为“随驾隐士”,也就是说他是个追逐名利的假隐士。这种以隐求仕,欲擒故纵,被后人谑称“终南捷径”。

对于古代的文人来说,官场是一个永远的巨大诱惑,明知仕途险恶黑暗,也没有一个人能抵挡得住圣驾的召唤、朝廷的征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方面大肆提拔任用官员,一方面又乱杀滥捕,大臣早朝之前,都纷纷与家人哭泣告别,恐不复得见。有近臣劝武则天开恩,扑杀不止,天下恐怕无人敢来做官。武则天笑言,你看那晚上的灯火通明时,飞蛾投火,虽知必死,仍有前赴后继者,仕途怎会断绝?向往和身处官场,又身不由己,如履薄冰,于是山林之思,与田园之趣,则总在失意或寂寥时,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麻醉剂,时时在招引着迷途的羔羊,安慰着数千年间文人们受伤的心灵。不甘沉静冷落的文人们有了这样的慰藉,就可以一面追寻着那永难实现的官场功名之梦,一面慨叹着人生的无常、生存的无奈。

官场不好留,田园又归不去,仕与隐,消极出世与积极入世,就这样始终是个解不开的结,困扰着数

千年来的读书人。

教学反思:

[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句子分析:互文结构;状语后置;“其”——我。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句子分析: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3]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

句子分析:互文结构;状语后置;“劳”,使动用法。

正常句式: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心未老而先衰。

[4]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句子分析:被动句式;“累”,翻译语义,劳累—吸引。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方山子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方山子传》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方山子虽身处逆境但仍超然物外的旷达精神。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 二、导读 (1)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2)背景介绍: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怀才不遇,与方山子遭遇相似。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3)传记 人物传记是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为自己写的传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为他人写的传叫别传。本文是一篇颇具艺术匠心的别传。 三、导思 1、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看看方山子与常人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 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4、文中还有一处细节,在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时,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5、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资料?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6、“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7、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课《山中访友》导学案 班级:小组名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提纲】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 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主学习】1.标注生字:(栀、嗅、邀、俯、瀑、蕴等,多音字:和、冠)、 标释词语; (德高望重、汩汩、树冠、唱和、犬吠、波光明灭、津津乐道等) 2.在书上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

《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教师版)

《与师鲁第一书》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课文中古文知识的积累。词类活用:西、陆、诧、日、职。继续学习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 2、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走近作者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学过的《六一居士传》为传记名篇,《与师鲁第一书》为书信体名文。其散文容充实、语言流畅自然。 三、了解背景 阅读课文的“鉴赏提示”P38 四、解题 明确欧阳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解答师鲁对欧阳修被贬后的心态的疑问。师鲁,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他们是好友,两人先后被贬,洙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不解,就写信询问。于是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 五、预习检测 (一)注音 见绐(dài)君贶(kuàng)惶(huáng)迫 沿汴(biàn)绝淮(huái)郢(y?ng) 柚(yòu)茶舛(chuan ) 老婢(bì) 鼎镬(huò)烹(p?ng)斩 愚懦(nuò)枕藉(ji?) (二)通假字 1、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尔:通“耳”,罢了 2、有义君子在傍傍:通“旁”,旁边 (三)实词、虚词 1、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顿首:请安 2、及得师鲁手简及:等到。简:书信 3、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绐:欺骗 4、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长者:有德行 5、始谋陆赴夷陵谋:计划 6、沿汴绝淮,泛大江绝:渡过 7、用一百一十程程:天 8、在路无附书处附:寄存 9、云去郢止两程去:距离。止:只 10、及家人处之如何处:对待

《六一居士传》学案学生版

《六一居士传》学案 姓名:学号:班级: 学习目标: 1、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 一.走进作者: 1.了解欧阳修其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dí)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文章的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pú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qí等议立英宗。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欧阳修力辟其非。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3.常识 请说出下列文人的字号 李白,字(),号()。 白居易,字(),号()。 苏轼,字(),号() 李清照,号()。 课堂探究 一、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一)解释文言词语、句子,思考解答问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 )老而衰且病,将退休( )于颍水之上,则又更( )号六一居士。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 含答案解析

第6课 六一居士传 1.通假字 (1)聊以志吾之乐尔. 同“耳”,罢了。 (2)累于此者既佚. 矣 同“逸”,安逸。 2.一词多义 (1)以????? 以. 吾一翁:把,介词乃以.难彊之筋骸:凭、用,介词聊以. 志吾之乐尔:用来,表目的连词 (2)之?????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的,结构助词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代“我”,第一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1)轩裳珪组劳. 吾形于外:使动用法,使……劳累。 (2)使吾形不病. 而已悴:名词作动词,生病。 (3)累. 于彼者已劳矣: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 4.文言句式 (1)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应为“六一,谓何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判断句。 (3)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句,“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句,“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句,应为“为吾累者之世事”。 (6)此吾之所以志也:……也,判断句。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译文: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文: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给我拖累的世事太多了。 (3)吾其何择哉?

译文:我将选择哪方面呢? 一、结构图解 六一居士传????? 更名原因: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六一之乐:五问五答 感慨无限 退隐理由:三宜归去 闲适安逸 二、中心主旨 欧阳修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六一”之乐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应该归老的分析,表现了自己为官场世务所累的苦闷和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 1.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既为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亦为引出居士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2.“六一居士”中的“六一”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醉翁。 3.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讫无称. 焉 称:称道 B.吾之乐可胜道. 哉 道:说,讲 C.子欲逃名. 者乎 名:名声 D.聊. 以志吾之乐尔 聊:无聊 答案 D 解析 聊:姑且。 2.下列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六一,何谓也 B.此吾之所以志也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第1课时 【旧知检测】 传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和世系、生平行事。 【考点呈现】 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句式。 【尝试练】 (一)作者及思想简介 1、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苏轼的思想: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3、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相关链接: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整体朗读,字词正音: 闾(lǘ)里折(zhé)节岐(qí)亭陈慥(cào) 矍(jué)然勋(xūn)阀 阳狂垢(gòu)污傥(tǎng) (三)课文解读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lǘ乡里)之侠皆宗(尊奉)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晚乃遁(归隐)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古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doc

8《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探究不同“归隐”的个人及社会意义。 3.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做铁肩担道义的有用之人。 二、课文助读 1.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欧阳修力辟其非。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2. 文章简介 《六一居士传》,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该文为唐宋经典散文之一,形式别具一格。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既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三、预习题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熟读课文。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诵读全文,给难读字注音,画出难懂的字词句 2.解释句中加点字词含义 (1)是为五一尔.,奈何?( ) (2)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 (3)是.岂不为六一乎?( ) (4)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 (5)聊.以志吾之乐尔( ) (6)吾之乐可胜.道哉( ) (7)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 (8)未足喻其 ...乐且适也( ) ( ) ( ) (9)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使用说明 一、学案的编写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法提示 学习准备 课时 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 我来盘点 自我挑战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拓展延伸 相关链接 三、板块使用说明 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学后疑惑: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还有哪些主要疑问记录下来,以供课上学习探究中共同解决,以此培养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 关于“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它涉及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教师点拨指导,是教与学于一体的集中体现,这个环节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它包括六个环节:自

六一居士传(教师版)

一、课题:六一居士传(粤教版教材《选修2》P22--23) 二、学习目标:1、结合作者介绍,了解欧阳修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2、识记并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翻译全文;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4、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5、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那豁达开朗、淡泊以明志的积极思想。 说明:目标1、2、3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和重点,目标4、5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2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和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著有《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素材积累: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 虚心求教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修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炼,含义倍增。 文章背景:见《全优课堂》第31页。 2、注音: 初谪.(zh?)颍.水(yǐng)更.名(gēng)讥诮.(qiào)涿.鹿(zhuō) 轩.裳(xuān)珪.组(guī)庶.几(shù)悴.(cuì)暇.(xiá) 恻.然(ca)骸.骨(hái)夙.愿(sù)佚.(yì)难彊.(qiǎng) 3、初步感知课文: 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六一”之乐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应该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二)学习新知 第一课时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切记字字对译。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翻译的字词,用圆圈圈起来,然后在小组讨论时解决。小组都解决不了的字词,请写在疑难卡上,每段注意一些重点句子。在此基础上,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词。扫除文字障碍后,概述各段大意。 六一居士初谪.(被贬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表并列的连词,又)衰且.(连词,表递进,而 且)病,将退休 ..(古:退,辞退官职;休,颐养天年;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第一段大意:交代更号原因。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学案(六一居士传 高考文言文阅读2篇)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学案 L6《六一居士传》巩固练习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以下文段,完成练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疾走:快速奔跑 B. 子欲逃名.. 者乎 逃名:逃避名声 C.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素慕:向来羡慕 D.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 焉 无称:没有名称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是为.五一尔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此庄生所讥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吾因知名之.不可逃 太山在前而.不见 吾之. 乐可胜道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而屡易其. 号”中的“其”字意思相同( )(3分) A. 客曰:其.乐如何 B. 赐其. 骸骨 C.吾其.何择哉 D.其. 大者有二焉 4. 以下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吾家藏书一万卷 B.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C.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D.夫士少而仕,老而休 5. 用“/ ”给以下文段断句。(4分) A.B C . D .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单元学习方法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法提示: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从理解课文题目展开,然后细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②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③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④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通过同学之间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达标 友情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1、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注音了!(我还能总结一下识字方法) ()()()() ( )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

2020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导学案1

高明区第四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讲学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教学重点】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作者介绍:《问鼎学堂》P36 二、背景介绍:《问鼎学堂》P37 三、课文学习(加点词解释详见课本和参考资料,此处略) 六一居士初谪.( )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 ..( )于颍水之上,则又更.( )号六一居士。 第一段:详见教参或《问鼎学堂》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1)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 ..( )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 )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 )其号。此庄生所诮.( )畏影而走乎 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 ..( )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 )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2)。然.( )常患.( )不 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 )吾累者众也。(3)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 ....( )劳.( )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 ) 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4)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 ... ..( ),吾自乞其身 ( )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 ....( ),使得与 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 ...( )志.( ) ..( )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 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 )矣,幸无患。吾其.( )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第二段: 1、说出句式,并翻译: (1)宾语前置

六一居士翻译填空答案

《六一居士传学案》(教师版) 1六一居士初谪(被贬谪)滁山,(句式:被动句),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辞别官场)于颍水之上,(句式:状语后置)则又更(改,换)号六一居士。 2客有问曰:“六一,何谓(讲的是什么?)也(句式:宾语前置)?”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放置)酒一壶(句式:定语后置)。”客曰:“是(这)为五一尔(罢了),奈何(为什么)?”居士曰:“以(把)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难道)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你)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改变)其号。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却)走(跑)乎日中(阳光下)者也(句式:判断句);余将见子疾(迅速)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不能)逃也。”居士曰:“吾固(本来)知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可逃,然(然而)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取)此名,聊(姑且)以志(标明)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完,尽)道哉!方(正当)其(我)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劈破)柱而不惊;虽(即使)响(奏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观看)大战于涿鹿之原(句式:状语后置),未足喻(形容)其乐且适(舒适)也。然(然而)常患(忧虑)不得极(尽情享受)吾乐于其间者(句式:状语后置),世事之为吾累(牵累)者众也(句式:定语后置)。 其(其中)大者(大的方面)有二焉,轩裳圭*组(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使……劳累)吾形(身体)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还)何暇(空闲时间)于五物哉?虽然(虽然如此),吾自乞其身(告老还乡)于朝者三年矣,一日(一旦)天子恻然哀(哀怜)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或许可以)偿其夙(素来的)愿焉。此吾之所以(……的原因)志也(句式:判断句)。”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使……劳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这样)。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庆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停止)之,区区不足较也。” 3已而叹曰:“夫士(读书人)少而仕(做官),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向来)慕(羡慕)之,宜(应该)去(离职)一(离职的第一个理由)也。吾尝(曾经)用于时矣(句式:被动句),而讫(至今)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凭借)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这)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即使)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4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三、文言知识梳理 (一)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1、以 以吾一翁:把,介词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长江之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感受诗歌对应的写法。 【自学导航】 1、初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纠正。 3、阅读“小资料”。 4、合作探究: 你从雪山走来,你从远古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东海奔去,你向未来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纯洁的清流, 哺育各族儿女;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健美的臂膀,你用磅礴的力量, 挽起高山大海。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你有母亲的情怀。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理解诗歌: A、“你从雪山走来”是指长江;“你从远古走来”是指长江;“你向东海奔去”是指。 B、你从诗歌中读到了长江的哪些特点? C、文中的“你”是指,这样称呼合适吗?为什么? D、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挑战自己】 你用多长时间能成功背诵诗歌? 【日积月累】 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附:学案 三峡之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位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描写三峡不同景色的方法和顺序。 【自学导航】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你一定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合作探究: B、分别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橘柚树金鳞巨蟒峭壁流淌

《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教师版)

《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课文中古文知识的积累。词类活用:西、陆、诧、日、职。继续学习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 2、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走近作者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学过的《六一居士传》为传记名篇,《与尹师鲁第一书》为书信体名文。其散文内容充实、语言流畅自然。 三、了解背景 阅读课文的“鉴赏提示”P38 四、解题 明确欧阳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解答尹师鲁对欧阳修被贬后的心态的疑问。尹师鲁,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他们是好友,两人先后被贬,尹洙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不解,就写信询问。于是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 五、预习检测 (一)注音 见绐(dài)君贶(kuàng)惶(huáng)迫 沿汴(biàn)绝淮(huái)郢(y?ng) 柚(yòu)茶舛(chuan ) 老婢(bì) 鼎镬(huò)烹(p?ng)斩 愚懦(nuò)枕藉(ji?) (二)通假字 1、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尔:通“耳”,罢了 2、有义君子在傍傍:通“旁”,旁边 (三)实词、虚词 1、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顿首:请安 2、及得师鲁手简及:等到。简:书信 3、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绐:欺骗 4、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长者:有德行 5、始谋陆赴夷陵谋:计划 6、沿汴绝淮,泛大江绝:渡过 7、用一百一十程程:天 8、在路无附书处附:寄存 9、云去郢止两程去:距离。止:只 10、及家人处之如何处:对待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共三课时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单位:惠东荣超中学备课人:何淑明审核人:高双复备人:何淑明 导学目标: ?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理解文意。 ? 2.了解文章结构安排和情感表达方式。 ?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 ·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三、文章背景 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况

且,在宦海沉浮中,三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注: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四、自主学习 … 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2分) 2.客认为欧阳修易名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易名为六一居士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3.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颖水之上(3分)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3分) (3)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3分) 五、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8分钟,解决重点问题 … 六、反馈精讲 1.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客觉得欧阳修此举是为了逃避名声。而欧阳修真正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用来标明自己的乐趣罢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教学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把握基础。 1.朗读课文。 (1)通读本单元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把不认识的字词多读两次。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古诗。 2.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1) 字词检测关,听写必须掌握的词 一、认读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萤光姿势枯竭干渴慷慨气概恩赐警惕协作威胁 赌气目睹稀薄账簿监视泛滥颠簸天涯黄莺 二、组词。 淘()簸()涯()莺() 三、默写《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其一) 【唐】 ,。 ,。 四、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五、辨字组词。 萤()蓝()资()竭()慨()

莹()篮()姿()渴()概() 赐()协()赌()薄()监() 惕()胁()睹()簿()滥() 六、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不加( )( )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容易——()精心——()美丽——()(二)理清脉络,粗知大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万里黄沙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 家做客。 2.“,。”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 3.“,。”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4..《青山不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5.《三黑和土地》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6.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六一居士传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 一、学情分析: 经过二个月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感到陌生,能够通过书下注释和字典进行预习,自行解决疑难的字词,找出大多数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段太尉逸事状》一文的文言文知识梳理工作就是学生们自行完成的,所以本课的文言知识以预习的方式靠学生们自行完成。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对比阅读,在文本中找寻相似点和不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情感。 体会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传统。 三、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找寻相似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过程: (一)大家阅读并预习了《六一居士传》,读罢全文,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检查预习,集中处理大家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文章脉络 (四)文章虽然题为《六一居士传》,但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传记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像是给自己的()作传?填上一个词,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给自己的兴趣做传,给自己的心灵做传,欧阳修大半生在宦海中沉浮,使他身心俱疲,他向往快乐洒脱的生活,想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中,沉浸在琴棋书画中,物我交融,宠辱皆忘,共享一份逍遥游,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舒展。 (五)探究题:我们还学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是他40岁时候的作品,现在他64岁了,写作了《六一居士传》,两个人生阶段都围绕一个“乐”字来写人生,这两个“乐”有什么不同啊?为什么所追求的的“乐”如此不同呢? 年轻时的欧阳修以高洁的人品,刚直的人格,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一个典范,好比范仲淹“先,后”。这就为士大夫人格的确立理想的施展指出了向上的路,是时代的标杆,社会的典范。 伴君如伴虎,大半生的宦海沉浮,让他身心俱疲,于是在风烛残年之际,他毅然决然选择退隐,回归自己的内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