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决策心理学

决策心理学

决策心理学
决策心理学

-----------

-------

-------

--------

---

---------装-----

-------

-----------

----------

-

-------- 订 -------------------------------

----------线----------------------------------------

班级

融学院投资一

姓名

张晓武

学号

12250

50

41

53

-

决策心理学

冯.诺伊曼和摩根斯顿提出最大期望效用理论,效用等于价值与概率的乘积,价值是主观的,概率是客观的。后来萨维奇提出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认为效用等于价值与主观概率的乘积,概率也是主观的。这更贴近现实,这在证券市场中的体会就是人们对风险的判定各不相同,每人对风险的判断基本都是有所偏差的,但我们的决策就是以主观风险为依据的。可能一个非常安全的机会,但很多人却会认为那是非常危险的,而非常危险的情况很多人却认为是很安全的机会。 但无论是最大期望效用理论还是主观期望效用理论都是以理性为基础,排除了情感因素,一个现实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在100%稳得3000元与有80%机会得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人选择稳得3000元。在100%损失3000元与80%损失4000元进行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后者。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效用等于价值与概率的乘积,但大多数人的选择都偏离了“理性”,然而这个问题研究者并没有深究,简单的归纳为忽略了人“非理性”的情感因素,事实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即使人们知道100%*3000=3000,而80%*4000=3200,3200>3000,我想肯定有很多人即使知道3200>3000仍然会选择稳得3000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难道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人类进化了几千年仍然不能进化到自动选择最优结果吗?那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桥牌是高级的智力游戏,充分体现人类的智力水平,但在桥牌中有一中安全打法,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安全打法是预防牌张不利分配而采取的一种保险措施。假设例如在你所关心的一个花色中,对方牌张如果是正常分配,则你在这个花色中就将一墩也不丢失,但是当对方牌张的分配最为不利时,你就有可能丢失二墩;如果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得在牌张无论怎样分配的情况下都只丢失一墩时,这时你就有一个安全打法可用,而你必须使用这个安全打法。换句话说,你在牌张分配有利时牺牲了一个赢墩,但你却在牌张分配不利时肯定不会丢失二墩。这里没有去计算各种情况的概率,而是只要有安全打法就应该采用,如果按照效用理论,人们应该通过概率计算来决定打法,而一色牌的牌张的概率分配是只有有限的几种,概率是很容易事先就计算好的。既然那么多人研究桥牌,为什么最后的决策结果却不是采用最优的效用呢?其中的深藏的原因应该有二:一是对于情感人来说,结果的实际效用并不等于价值与概率的乘积,而还有一个情感冲击值被忽略,稳得3000元与80%得4000元之间,前者的情感冲击值为0,而后者的情感冲击正值很小,概率很大(获得400元),而失去3000 元的情感冲击负值很大,概率很小(一粉未得)。多得1000元的喜悦*80%要小于失去3000元的沮丧*20%,如果把这个情感冲击因素考虑进去则两种选择的效用就不一样了,多得1000元可能淡淡的喜悦1天,而失去3000元可能深深的沮丧3天。 二是进化论范式提出的生态理性是个更好的概念,但它的对应性标准只讲了准确性、节俭性和速度,没有提出进退适应性。实际上人类对于3000元与4000元的选择是一种进化的结果,是更高级的、更有弹性、更适应环境的理性,为了说明这点我将3000/4000元改成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的生命有两种选择:一是100%活90岁,二是80%概率活120岁,20%立即死亡。人们会选择哪种呢?我想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前者,但按最大效用理论看应该选择后者,因为100*90%<120*80%。用这个极端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人类这种“非理性”的选择为什么是是更高级的、更有弹性、更适应环境的。再看另一方面,如果把彩票改为1分钱投注,当然奖金也回相应下降,那么无论是否热爱彩票的人,都乐意掏出1分钱去撞撞大运,

研究论文:生理学课堂教学技巧浅谈

83791 学科教育论文 生理学课堂教学技巧浅谈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医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理学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医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充分的掌握生理学所学内容,是对生理学教学的严峻考验。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发展,一些新的思路和技巧逐渐被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我国教育水平。而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应的技巧,也有效的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生理学课题教学技巧进行探讨,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导语设计 导语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3-5分钟里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或安排,即“开场白”。教师应以“导”字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语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导语,应用轻松、有趣、精巧的导语,在短时间内

打开学生们的思路,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师在设计导语时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安排,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的导语。 二、联想法设计 由于生理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常使得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使其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改变这些状况,导师就应该想办法使教学内容生动、便于理解,而联想法教学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导师通过运用联想法,将生理学枯燥的内容加以修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将所学知识与想象力相结合,即扩展了学生们的思路,又提高了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热情,联想法将复杂而又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容易理解。 三、简易速记法 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较多内容需要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由于生理学内容较抽象,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和记忆难度。因此导师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帮助学生们总结增强记忆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技巧之一。

心理学基本框架

心理学基本框架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社会心理:社会化,印象与归因,态度, 群体心理:群体互动,集群行为和领导行为。 人际关系心理:人际沟通,人际互动 学科性质: 1、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2、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 研究方法:我们如何研究社会心理学 1、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2、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相关还是因果) 3、调查研究 4、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控制变量 随机分配 从实验室推广到生活 小结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科学。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构建社会世界,我们的社会直觉如何指引我们,而有时候又如何误导我们的,以及我们的社会行为如何受他人、我们自己的态度和生物性的影响。 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相比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试图在研究内容上更侧重于个体,在研究方法上更侧重于实验。 相比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对个体之间的差异关注得较少些,而更关注人类如何看待影响彼此。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理解“焦点效应” 1、现场实验 2、焦点效应:在我们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 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3、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4、我们可能高估了自己的社交失误或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 自己错按了警铃 自己是宴会上唯一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 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自我概念:我是谁 我们世界的核心:我们的自我感觉 自我参照效应: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 心,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指向度。 一、社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心理学几个著名定律

◎韦奇定律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意志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你的主见是正确的并且不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

这样的人后果只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杜根定律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

决策心理学论文

从决策心理学视角看拍拖现象 在年轻男女从相互认识,暧昧不明,热恋,热情冷却到分手的过程中,大家都可能以为大家是在做理智的选择,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其实他们往往掉进了一个决策陷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现实的恋爱生活中有哪些我们不理智的决定。 (一)虚假确定效应——追女孩子 虚假确定效应是指在序列选择中,忽略某些阶段,注重另外一些阶段,把不确定的事件当做确定事件的现象。 在追求阶段,当一个男生喜欢上一个女生,假如这个女生比较多人追,男生往往会望而却步,但是假如这个女生并没有特别多人追,男生通常都会马上出手。因为假如这个男生不足够自信,总是会假设这个女生会被其他男生追走,并把这个假设当成是确定时间。 (二)成本沉没效应——不分手的原因 成本沉没效应是指适应不良的经济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某一方面一旦投入金钱,努力或时间后就表现出继续投入的巨大倾向。 聪明的女孩子都不会过快的接受男孩子的追求,一般很快接受的都会很容易分手,一来是因为大家可能没有好好了解是否适合对方。二来也是因为成本沉没效应的原因——容易追到就不容易珍惜。如果在前期男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他也不愿意那么快的分手,这样子的话前期的付出就等于是白费了。 当然实际上这是不理智的,真正的选择不应该受到前期的投入的影响,未来的发展才是真正影响是否分手的因素。 (三)反禀赋效应——女朋友总是别人的好 反禀赋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低评自己的物品高评别人的物品。 在热恋期过后,男生经常会有别人的女朋友比自己的女朋友好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反禀赋效应”。 (四)认知失调——吵架 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冲突矛盾,处于彼此对立的状态。使认知复归平衡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 当情侣之间有矛盾吵架时,双方便会产生认知失调:我爱他的思想和我跟他吵架的行为发生了矛盾,这个时候有三种做法。1.改变认知,跟他吵架不代表我不爱他。2.改变行为,不在吵架,因为我爱他。3.增加新的认知,我爱他也可以跟他吵架。选择之后达到认知失调。 (五)过度自信——她一定不会不爱我 过度自信是指个体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机会的心理现象。 当女友身边出现另外一个男人时,男方有时候过于相信自己,认为女方一定不会与自己分手。这就是过度自信的现象。 从五个行为可以看出,人总是以为自己是理智的却总在不经意间做出不理智的选择。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的同时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陷入了决策陷阱。

生理学论文

动作电位 谢薇 201403010358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 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2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补充: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形成的一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锋电位在恢复至静息水平之前,会经历一个缓慢而小的电位波动称为后电位,它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关键词:动作电位阈电位钠通道钠钾泵浓度梯度峰电位 动作电位概念及特性 1.动作电位概念: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

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2.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 2.动作电位的特性:①“全或无”:只有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钠通道开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极化,只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动作电位的最终水平无关。因此,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这就被称之为“全或无”。 ②不能叠加:因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因此动作电位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叠加或总和。 ③不衰减性传导: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幅度均不发生变化。 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它有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但钠离子能否进入细胞是由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的状态来决定的。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时,钠离子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在钠离子内流过程中,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当钠离子内流速度和钾离子外流速度平衡时,产生峰值电位。随后,钾离子外流速度大于钠离

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

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 提要本文认为,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经历了三个方面的发展:从以效用值和主观概率为主的研究到以信息加工思想为主导的启发式策略的研究,从主要侧重于静态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到更加侧重于动态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从只注重于封闭性风险决策任务到更注重于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并且指出,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应当成为心理决策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静态风险决策动态风险决策封闭性风险决策 开放性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始于大约半个世纪以前,研究者们试图运用有关的决策心理学理论去描述、解释、预测人类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进行的各种决策过程。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但是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为数不多,因而困难重重。尤其在国内有关决策的心理学研究文献中,风险决策任务的心理学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决策心理学的书籍都没有提及风险决策的概念及其研究情况。然而事实上,风险性才是人类决策的最大特征。 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今日中国,各项改革措施、信贷投资、股票证券、企业经营、市场开发,无不充满着风险性决策。从寻常百姓到领导人物,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性决策。因此,风险性决策的心理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成为当今决策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哈沃德(Howard,1968)〔1〕指出,决策情境是由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构成的三维空间。其中,不确定性是指存在着决策者无法完全准确预测事件的决策情境。这是决策情境的最为重要的维度;动态性是指由于决策情境随着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所呈现出来的可变性与可更改性。 任何一项决策任务都可以用相应的三维坐标来表示,可以根据每一种决策任务在决策情境中所处的坐标来确定出决策任务的类型。不确定性维度不 为零的决策任务称为风险决策任务,在风险决策情境中,决策者无法确切在预测决策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赢还是输。对决策者来说,这两种决策的结果在决策之前最多不过是具有某种概率或可能性而已。 风险性决策任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静态风险决策任务(动态性维度为零),另一类是动态风险决策任务(动态性维度不为零)。静态风险决策任务(SRT)可以表示为SRT=(A,H,W),其中A=(a[,1],a[,2],……,a[,n])表示一系列有限数目的备择方案,决策者从中选择一项符合其决策目标的方案。H=(h[,1],h[,2],……h[,m])表示一系列有限数目的对于决策结果性质的预测或假设,通常以某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来表示。W=(w[,1],w[,2],……w[,m])表示当某种决策结果以相应概率发生时,决策者选择某种备择方案后产生的决策后果,通常以其对于决策者的价值(收益或报偿)来表示。在静态风险决策任务中,我们假定,对决策者而言,有关备择方案及其结果的信息在决策开始到决策结束这段时间(t[,1],t[,n])内是不变的,A、H、W、主观概率和效用函数都是不变的,这就是说,在整个决策过程当中,决策者不接收任何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只是在决策结束后才能体会到决策结果的价值。 显然,静态风险决策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着的世界中,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不可能不面对着时刻变化着的信息,这使得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决策情境都是变化着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风险决策情境。动态风险决策任务(DRT)可以表示为DRT=〈A,H,W,D〉,

决策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决策的定义: 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 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概念最狭义的理解。 2、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对相同信息的不同表征导致决策产生不同结果的现象,有时也称为形式效应。含义:一是指外部的信息呈现形式,如语言描述、问题结构等;二是指个体内部对信息的表征形式,即心理表征形式,受个体经验、认知水平等的影响。 3、成本沉没效应 成本沉没效应,是“一种适应不良的经济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某方面一旦投入金钱、努力或时间之后就表现出继续投入的巨大倾向。” 决策者在考虑采取行动时会受到先期投入的影响。 4、决策风格 决策风格是指“决策的习惯或方式”,而不涉.及决策的内容和目的。 指个体或群体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或特点的总和 5、情绪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简答题 1、西蒙简介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 1916-2001),美国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8)的心理学家,中国名字司马贺。 2、卡尼曼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公共事务教授,l934年生于以色列,196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行为经济学奠基者。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3、心理过程: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

决策心理学

决策心理学 让我们从一个很有力的例子开始,这个例子说明了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人们决策的方式。考虑表A部分l 给出的问题。看一下指导语,然后在地点A 和地点B 之间做出你的选择。现在看一下部分2 给出的问题版本.你愿意改变你的选择吗? 在一个实验中,学生们阅读这个问题的一个版本。当问他们在部分l 中他们喜欢哪一个选项时,67 %的学生选择了地点B 。然而,当要求学生们在部分2 中取消一个选项时,这个数字降到了52 % (也就是说,48 %的学生说他们将取消地点B )。为什么这个变化这么奇怪?如果你彻底地看一下这个问题的“喜欢”和“取消”两个版本,你会发现两种情形中可用的信息并没有差异:第一遍看上去,你可能期望同样的信息将导致同样的决策。但是,人们不是那样做的。看起来,“喜欢”问题把人们的注意集中在选项的一些正面的特征上——你收集证据支持某些东西,而“取消”问题把人们的注意集中在选项的负面的特征上——你收集证据反对某些东西。你的决策可以发生转变。 这个直接的例子证明,问题措辞的方式对你所将要做的决策可以产生很大影响。这是为什么你需要理解决策的心理方面的原因:你有必要能够检验自己的一些决策,看看它们是否得到了仔细分析二在这种情形中,你可以问自己,“如果我被要求拒绝而不是选定一个选项,我的选择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你发现你头等喜欢的也是你头一个拒绝的候选项,你就会知道这个选项既有许多正面的特征,也有许多负面的特征。现在问一下自己,“那是可接受的吗?”这是发展你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一个关键步骤。 形成决策框架 做决策的一个最自然的方法是,判断哪个选项会带来最大的收益或哪个选项会带来最少的损失。这样,如果我们给你 5 美元或10 美元,那么毫无疑问,较好的选项是10 美元。然而.使得情形更复杂一点的是,对收益或损失的知觉,经常依赖于形成决策框架的方式。所谓的框架是指对一个选择的一个特定的描述。例如,假设问你得到1000 美元的加薪,你会有多高兴。如果你根本没有指望加薪,那么,这个加薪看起来会如同一笔很大的收益,你可能会非常高兴。但是,假设你己经被告诉过几次预期会有一个10 000 美元的加薪。现在.你的感觉如何?突然间,你可能感到似乎你失去了钱,因为l000 美元少于你的预期。你一点都不会高兴!两种情形中,你都是一年多挣1000 美元——客观土看,你确实处于同样的位置——但是心理效应完全不同。那就是为什么在决策中参照点很重要的原因。看起来像是收益或损失的东西,将部分地由期望一一0美元或10 000 美元的加薪——来决定,决策者会参考这种期望。(在这种情形中,决策可以是是否继续这份工作。) 表A 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

第一章思维和决策 思维:针对并不存在于即时环境中的事物所创造出的心理表征。 1.思维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1)自动的(automatic ):最简形式是 单纯联结(pure association ),例如某个想法激起了另一个想法或 记忆、人们开车时的思维过程。2)控制性的(controlled ):指人 们有意识地假设一些事情或经历,并基于这些假设的术语来看待 我们的经历(“如果……那么……”)。例如科学推理。 2.自动思维和控制性思维的关系:1)所有伟大的智力成果都是两者 的结合体。3)在判断和选择时,人们常常使用自动思维,但这样 可能会做出一些比较差的判断和选择。3)某些心理学规则能用于 描述这些自动的思维过程。3.1.2 思维:自动思维和控制性思维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 )在心里计算模型上提出的假设:通 过把大脑的活动描述成对符号的操纵,人们能认识思维的本质。 1.符号加工的过程:1)信息通过眼睛(或其他感官)进入大脑; 2)信息被转换成一些内部的符号代码,在转换过程中保留了数字 的核心信息;3)进行一些心理操作(包括信息的比较、操纵、转 换),并将外部问题的信息与在学校所学的关于数学和算法的知 识融合起来;4)当认为自己已达到思考问题前设定的目标时,人 们就会得到答案。 2.认知心理学研究者的基本任务:通过科学方法确定发生在我们头 脑中的“看不见”的思维过程。 3.1.3 心理的计算模型 精神分析理论:1)最关注无意识(或“潜意识”)需求和欲望, 即使是防御机制。2)防御机制:通过防御机制,人们将无意识冲 动转换成被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或者神经质行为。3)对纳粹主义的 解释:a )纳粹领导人具有该理论提出的某种病态;b )这些病态 与儿童时期的病理和精神创伤(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一个人成年 后表现出异常,关键在于其童年期所受的精神创伤)有关。 1.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之后出现的强化(奖励或惩罚)决定了 这一行为是否会成为习惯。行为主义者不能对日常交流和对话、 类似心算或下象棋之类的智力成果、稍显复杂的赌博决策等做出 有用的分析。 2.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相同之处:1)都在20世纪早期大 为流行;2)都认为意识并不重要,充其量只是一种“伴随现象3.1.4 从“最黑暗”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到认知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和一般高手的区别:前者能够近乎完美地复盘,而后者却力所不及。但复盘能力并非是由视觉记忆决定的,而是前者能够对整个棋局进行编码,使其成为自己所熟悉的。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自身大量的实践经验,决定如何行动。 “破坏性服从”:在这项心理学研究中,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发现,各种各样的被试者在实验时都会像一个陌生人实施极度痛苦并可能致命的电击,前提是有一个“为该事负责”的实验者敦促被试者这么做,且受害者和被试者之间的物理距离较远。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者证明了“平庸之恶”这一假设,也证明了即刻的社会情境会导致普通人做出非常残忍的(或英勇的)行为。 字体为红色的内容表示非原书内容。?笔记说明:《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2014年4月8日星期二17:23

领导心理学

领导心理学 企业基层管理者提高管理效能的心理依据 企业基层管理者提高管理效能的心理依据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基层管理者自身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二是基层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应该解决哪些问题;三是人的需要结构及其管理方法,这三个要点都是属于企业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依据,如果一门学科没有特定的对象,那么这门学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心理学研究人在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即人产生的各种思想活动。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 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处于不同地位、不同处境的人心理变化的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为了便于大家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结合大家的实际,在企业中按照地位的不同,人可分为二种: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企业的领导者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二是管理层,三是执行层。在被领导者当中,又把人分为二种:一种是顺利者,另一种是挫折人。顺利者在工作中有两种表现:一是积极领会领导的意图,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中一般表现为四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二是自觉性强、主动性强,顺利者和领导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同心协力”。和顺利者相反的另一种是挫折人。挫折人的三个特点是:1)私心重,个人的打算、追求、愿望比较多;2)自命不凡,发牢骚、讲怪话。表现在行为上是疑心大,戒心多;3)喜怒哀乐和领导不一致。与领导的关系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三心二意”。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顺利者—顺从心理--向心力大--集体合力大-管理的效能强指令领导者被领导者 传达计划挫折人--逆反心理--离心力大--集体内耗大--管理效能弱在企业中凡是集体合力大的单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内聚力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2)工作效率高;3)人际关系协调。讲到这里我们就悟出了新时期的工作方法要做到以下

我所了解的决策心理学

我所了解的决策心理学 什么是决策?美国决策研究专家里斯蒂的决策定义是判断与决策是根据自己的愿望(效用、个人价值)综合判断的结果。决策狭义上是指选择或者确定策略,广义上是指判断和决策。.决策的基础不是建立在数学和逻辑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感情、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做出决策和判断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最佳选择”,而是建立在人类心理学上“第一满意选择”。 而决策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机制的科学。 但是以上这些书面化的文字解释对对于我们依然是咀嚼不透,那么,由我角度,谈谈我对决策心理学的认识。 在老师所教授的几个章节中,提到过理性决策感觉与有限理性记忆与决策情境依赖性与决策认知失调与决策直觉与决策陷阱等等。每讲一节大家都会感到很多心理似曾相识,很多经历是大家都有过的。学习决策心理学,主要的目的是了解人们面临决策时的心态,从而可以为下一次的决策做准备。避免决策面前的犹豫不决。 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决策心理理论就是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避规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这种理论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有所体现。首先,在投资上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例如,很多家长会买股票,我们耳濡目目染的也了解一点。在所买股票股价上升的时候,大家通常会继续投资小部分,而不是加入更多更大的筹码,毕竟,股票不会一直随我们心意,见好就收的心里,大家都有。相反,如果运气不好,股价持续下跌,自己的资产逐渐减少,很多人不是立马抽身,而是静观其变等待股价回升,反正都已经跌了,大不了全赔光,赌一把罢了。我想这就是前景理论最容易体现的地方。 当然,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免不了遇到类似的情况。 记得高考结束后,填志愿的难度绝对不亚于高考,不同的是高考是考学生,填志愿是考家庭。在志愿的问题上,简直就是揣测别人心思的时候。高考本来就是有得有失,选一个既符合自己心意,又对得起自己成绩的学校更是难上加难。学校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件面临获得的东西,我们往往在面临获得前小心翼翼,填写的三个学校,一个冲刺,一个适中,最后一个保底,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上打勾,完全谨慎小心,避免风险。除此之外,前景理论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心态中,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不得不遇到很多困境,伤心难过无所避免,当然开心和快乐也是家常便饭,但是在开心和伤心的记忆中让我们先想起一件,很多人会想到伤心的事,因为失去带来的影响往往比获得多得多。如果想开开心心的生活就要了解这个理论,忘记失去的,多想想开心的事。 前景理论是决策心理的一方面,影响决策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时常还收到环境和自身记忆的影响。 记忆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是一种决策选择,在纷繁的商品面前,除了对比价格质量外,还有一种不自觉的冲动驱使自己买某种产品,这种产品又熟悉又陌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只是广告商的一种手段,之所以很多产品高价找广告商,看似是为推销宣传,说白了就是在观众眼里留下短期记忆,随着时间流失,短期记忆不断重复,变成长期记忆,在人们脑海中,留下印象,人们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会选取这些脑海中的产品。 记忆的影响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是要好好利用的。在教育中,学习就是记忆累计的过程,有时候,重点是要反复强调的,目的不是要孩子立马永远记住,而是给孩子们留下短期记忆,

20个鲜为人知的心理学冷知识

20个鲜为人知的心理学冷知识 01 星座不准,准的是心理学 看星座信息时是不是越往下看越觉得说的就是自己?这个现象不是空穴来风,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早在1948年,英国心理学家Bertram Fowler通过试验证明了巴纳姆效应的存在,发现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至于能够适用到很多人身上。 02 人们喜欢短行阅读,但长行阅读增加阅读速度 虽然人们喜欢阅读把文本分为相对较窄的专栏式的文章,但当文本的宽度以页数为单位时人的阅读速度会大大加快。更有趣的是,人们以为宽距较窄的专栏排版会增加阅读速度,但这增加的只是视觉上的愉悦感。 03 七加减二 也许你也听过“七加减二”原则。心理学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一次只能储存5至9个信息块。但一个信息块包括好几个相关数据点。比如电话号码包括国家编码、区域编号以及好几串数字。它可能超过14个数字,但我们却能轻易地把这些信息组记下来。

04 人们的想像角度为上倾斜角 如果让一个人画一个玻璃杯,他大有可能从左方位取角。至于是什么让他把杯子的图像建立起来呢?是一个由上往下的高空视角。原因是人类本身的大脑机制就是这么处理物体图像的。 5、潜意识造就了人类的大部分决定 尽管人们认为每个的决定都是通过有力控制而做来的,但研究表明人类大多数决定实际上是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产生。这是有根有据的,人类大脑每秒由超过1100万的独立数据片轰炸,这些数据无法被有意识地筛选处理,于是潜意识根据特定的“拇指法则”帮忙解决问题。 06 记忆重组 人类把自己的体验当作一部迷你电影,常常在脑海里对此进行回味。他们总以为人类对记忆的处理就像电脑硬盘储存视频一样,以完整的独立文件为单位。事实并非如此。每次回忆三年级的事情时,人的大脑都会对此回忆进行重组。这解释了为什么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的记忆。事实上,人类的记忆随着时间而改变,并且会受别的记忆影响。 07 人类不是多任务处理者 我知道,你自认为是一个专业的多任务处理能手。很遗憾地告诉你,这未免太过自信了。事实证明人类不是多任务处理者,至少不是我们

心理学概念解释

一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5、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习班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6、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在学生在教学情景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二1、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体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3、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其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也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5、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的评价,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 6、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识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是所显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三1、认识策略:认识策略是指对内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特殊技能。 2、效果律:效果律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景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增强;相反,如果获得令人烦恼的结果,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削弱。 3、期望事项:期望事项是指人对信息加工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指动机系统。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他才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才能够进行学习,来自于教师的各种反馈才具有强化作用,而反馈又进一步肯定和增强了学习的期望。 4、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能够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