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综合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第6章 综合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IMF宏观经济模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 摘要:本文对国际基金组织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进行探讨。该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四部门分析方法、CEGR 汇率评估方法、债务可持续性分析、全球经济模型(GEM)等具体内容。从中可以体现出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中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市场化的基本理念以及用数据说话、注重实际调查、强调国别经济的比较研究等特点。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可看到其经济分析中面临着经济问题的政治化、技术工具的科学性以及政策建议的及时性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我们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宏观经济,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引言 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为了充分吸取战争的教训,避免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矛盾,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和货币金融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应运而生。作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建立起来的国际机构,基金组织已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全球金融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尽管基金组织受到了各种批评和改革的压力,但作为当前货币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机构,其领导地位仍然是其他机构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的研究方面,基金组织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和竞争实力,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基金组织定期发布的经济预测以及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区域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等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领域,目前基金组织已几乎成为了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的“摇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各类金融机构和组织的中国经济分析团队中(摩根士坦利、高盛、德意志银行、瑞银、美洲银行、巴克莱、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香港金管局、美国经济研究局等)的主要研究人员都直接来自于基金组织。事实上,这些首席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导向。无庸质疑的是,他们的研究方法都充分吸收了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有关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金组织的分析框架在现实中的成功。 二、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 基金组织有一套完整的分析宏观经济的方法和数据库系统,其研究的成果直接体现在基金组织第四条款磋商、工作论文及其众多出版物之中。归纳起来,该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宏观经济的四部门分析方法 在基金组织的分析框架中,整个宏观经济可以简单地分成四个部门:实体经济部门、对外部门、货币部门和财政部门(如图1)。宏观经济是不断变化的系统,各个变量相互影响,一个变量的变动可能引发其它一系列变量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word精品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 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 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 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 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 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 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第八章 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八章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八章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内容提要 宏观经济模型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行的全面特征,研究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可用来进行宏观经济的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决策研究和发展预测。本章主要讨论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理论,并对中西方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综述。 本章学习的一个重点是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理论。首先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分类,可以按建模方法分类,分为计量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模型、优化模型、经济控制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可以按建模目的分类,分为预测模型、决策模型、专门模型;可以建模范围分类,分为国家模型、地区模型、国家间模型等;可以按时间长度分类,分为季度模型、年度模型和中长期模型等。其次讨论传统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问题,包括基本设定理论与模型设定方法,前者涉及到从经济理论的提出,到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等方面的问题;后者主要讨论了从简单到复杂以及从一般到简单的两类建模方法。再次,从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决策方式、经济核算体系三个方面讨论了影响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设定的主要因素。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外生性程度的决定、分解性程度的决定以及建模的工作程序。 本章学习的另一个重点是对中西方宏观经济模型的综述。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型的发展历程、建立模型的经济理论、模型的规模、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后,着重介绍了美国的一个小型宏观模型——Klein战争间模型与一个中型模型——Klein-Goldberger模型。对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主要讲述了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并以两个中国不同时期的宏观计量模型为例,描述了模型的总体结构、主要模块的设立以及主要方程的建立及其特征。 二、习题 8-1.解释下列概念: 1)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2)外生性程度

宏观经济学分析

运用IS-LM模型、AD-AS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解释各自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是: 根据AE(或AD)=C+I=α+βY+I=Y 得到均衡收入: α为自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是:K= k=1/(1-β) 图形分析: 1I Y α+ = -β

(二)三部门经济中,若用t表示定量税,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者均和收入决定的公式是: 1 T I G Y α-β++ = -β 相应的,在定量税情况下,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分别为: 政府购买力乘数: 税收乘数: 预算平衡乘数: 图形分析:(固定税制下政府收支行为的影响) 因为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1 1 Y G ? = ?-β 1 Y T ?-β = ?-β 1 Y Y G T ?? == ??

(三)、四部门经济中,若用m=m 。+γy 表示进口函数,则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 是: 01 () 1r y i g t t x m =α+++β-β+--β+γ 对外贸易乘数: 11y d dx = -β+γ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的国平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当国民收入提高时,一般净出口会减少,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净出口会增加。 二、 IS-LM 模型: (一)、双重市场均衡的含义:双重市场均衡是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 衡。 双重市场均衡的图示: M D M S AE>NI M D NI M D >M S AE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等于本期产出的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出中未作消费的那部分产出的价值,通过公式来看: Y=C+I, S=Y-C 可以得出S=I 国民收入是因变数,决定它的是作为自变数的前期消费和投资或可进一步分解为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等三个因素。以后的大多数宏观经济分析都是以此为基础 C=a + c Y ,I = x- yr 我的学习思路是模型分析。其实宏观经济的各种模型是具有历史性的,即建立一种模型是为了解释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模型与建立模型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学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构建动态AD AS -模型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出和通货膨胀随着时间推移如何对经济环境的外生变化作出反应的模型,强调变量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1)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方程: ()t t t t Y Y r αρε=--+ 其中,t Y 表示总产出,t Y 表示经济的自然产出水平,t r 表示实际利率,t ε表示随机的需求冲击,α和ρ为大于零的参数。这个方程式说明,实际利率t r 越大,总产出就越小;自然产出水平越大,总产出就越大。 (2)实际利率和费雪方程式 实际利率的决定方程由费雪方程式得到: 1t t t t r i E π+=- 其中,1t t E π+表示时期t 形成的对时期1t +的通货膨胀的预期,这里的实际利率是事前实际利率。 (3)菲利普斯曲线 在动态模型中,通货膨胀由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扩充而得: () 1t t t t t t E Y Y v ππφ-=+-+ 其中, 1t t E π-表示前一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t v 表示外部供给冲击,φ是大于零的参数。这个方程式说明通货膨胀率t π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产出对自然水平的偏离以及外部供给冲击。 (4)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基于他们近来观察到的通货膨胀形成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个假设可以简化分析。适应性预期可以写成: 1t t t E ππ+= 也就是说,人们预测下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本期相等。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测未来时会最优的使用所有可得的信息,包括过去所有的预期。 (5)货币政策规则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方程来确定名义利率目标: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3几个重要恒等式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 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重点) 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即,从需求角度来看,或叫“支出法”) (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 一般地,我们可把最终产品按不同需求者(购买者)分成四类:普通消费者所需的,称为消费品; 企业所需的,称为投资品; 政府所需的,称为政府购买品; 外国所需的,称为出口品。 最新数据: 1、2003年数据 市场总规模,13.3万亿元。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万亿元;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8.7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8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 2、2004年数据 中国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总规模将达15万亿;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万亿元,增长10%;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0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二)GNP的四项 上述“四类”被购的产品量乘上相应价格,被分别称为:消费,记作C; 投资,记作I; 政府购买,记作G; 出口,记作X。 二、投资品inv + = I? I 最需说明的是投资品,它包含两项。 (一)资本物品I

所谓资本物品,是指能长期使用的制造或建造的物体,它们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物体,但不构成其他物体的一部分,如机器、设备、仪表、工具和厂房等。 问:资本物品是否为“最终产品”? 答:这里的资本物品,显然为最终产品。因为企业是购买它们的最后使用者。 (二)存货物品inv 所谓存货物品,是指企业购买的,但还未投入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 注意两点: 1、这里所说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是还未投入生产的部分。 它们应属于这一年的最终产品。 因为企业是作为这一年的最后使用者来购买它们的。 2、库存制成品为什么也作为投资品? 可以这样理解:库存制成品是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它还未被卖给消费者;我们不妨把它看成被企业自己购买了,否则这种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被国民生产总值所漏计。 总之,未能被需求者真正购买去的最终产品都归入存货物品。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主义 1、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理论脉络: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亚当·斯密、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著名的萨伊定理“供给自身创造需求”,其核心是: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现实的冲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面临挑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2、凯恩斯革命 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 否认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失业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第二、在经济政策方面 否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第三、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 以前的经济学强调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凯恩斯提出对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萧条时期,一直集中于短期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滞胀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关注便发生转移。今天,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经济中存在失业,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是如何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如何稳定物价? 3、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期波动,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如何实现物价稳定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2、理解 第一、研究对象是经济总体而非单个经济单位 第二、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总量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重点 1、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三个模型 第一、收入─支出模型(或曰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第二、IS─LM模型 第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经济波动) 2、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三大理论 第一、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就业理论(失业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3、针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探讨两大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注:课堂上不作统一讲解。) 五、GDP的概念及其理解 1、什么是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熟悉GDP的其他可替代概念: 在涉及到一国每年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时,经济学家和媒体还用了除GDP以外的许多名称,如:产出、总产出、国民产出、收入、总收入、国民收入以及总供给、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 2、对GDP的内容的分析 第一、市场价值 第二、统计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第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第四、时间和地域限制 3、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是以基年(如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某一时期的GDP。 二者的关系:其差异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没有价格的变动则二者相等。 第二、潜在GDP和实际GDP

宏观经济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 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等于本期产出的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出中未作消费的那部分产出的价值,通过公式来看: Y=C+I, S=Y-C 可以得出S=I

《宏观经济学》第六讲IS LM BP模型解析

第六讲开放经济的三重均衡——IS-LM-BP模型 第一节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一、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 理论背景: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财富的积累必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进行分工。 基本思想: 各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绝对成本低)进行分工和交换。每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出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举例: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的情形下,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最终两国享有的产品总量都有所增加。 各国的成本情况如下(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 设英国和葡萄牙各自的劳动总人时为70。 没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情形下的产量与消费量: 有国际分工情形下的产量:

有国际贸易情形下的消费量(假定贸易条件是1单位呢绒交换1单位葡萄酒): 由此看来,英国生产呢绒的成本低于葡萄牙。这样,英国只生产呢绒,葡萄牙只生产葡萄酒,英国进口葡萄酒出口呢绒,葡萄牙进口呢绒出口葡萄酒,双方进行国际贸易,都是有利的。 政策主张:根据这一理论,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的代表作: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家都处于劣势,但它们在同种产品生产上的优、劣势程度是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 例如,英国与葡萄牙生产呢绒与葡萄酒的成本情况如下: 这就是说,葡萄牙生产这两种产品都比英国有利。 英国尽管在两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在呢绒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 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如图: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 宏观部分:SNA模型,凯恩斯国民收入,IS-LM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周期模型,索洛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IS越平坦说明利率的轻微变动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而投资是影响收入的关键而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原因利率与投资成反比利率小投资就会增加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投资利率系数当投资利率系数大时率的极小变动带来投资的巨大变动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也就使IS曲线越平坦 LM越陡峭说明利率巨大变动只会带来收入的轻微增加这与货币需求有关因为货币供给是固定的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有关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两者相加为货币供给因为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且是反方向变动两者比值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当这个系数h很小时利率不论变化多大都很轻微的影响消费货币需求和消费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正相关也就是利率变化对消费货币需求影响很小进而对收入影响很小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投资,S--储蓄 均衡产出投资储蓄恒等I=S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0 IS-LM-BP模型: 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 当前金融危机有很多原因,人民币升值后IS,LM,BP三线左移,交于原均衡点左面,从而国民收入减少;中国国民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是很大,导致消费不热(居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模型 前面十一章,即第二章到第十二章,我们分别对需求、生产、交换(商品交换)、分配、消费、投资、进出口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函数模型。下面对宏观经济进行研究,引入宏观经济模型,显然宏观经济模型是前面研究的综合。宏观经济模型不仅包含了需求、生产、分配、消费、投资、进出口,及市场的均衡,而且往往还包含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等金融、财政方面的问题,这些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故本书不再单独讨论。 本章所研究的宏观经济模型不是指单纯的理论模型,而是指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因此,这里就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作以介绍。 第一节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经济计量学方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它是根据经济理论应用多个方程的联立模型来描述国民经济的运行。其目的在于用模型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经济政策评价。 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丁伯根为了研究美国的商业周期于30年代后期建立了一个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之后,美国经济学家克莱茵在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于1950年建立了美国两次大战间模型,接下去是克莱茵-戈德伯格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从50年代起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许多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模型的规模可按照随机方程的数目划分为大、中、小三类。随机方程的数目小于10个的为小型模型,随机方程的数目在10个到100个之间的为中型模型,大于100个的叫大型模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模型包括5000多个方程,叫特大模型。我国于1979年国家计委于清文、宫著铭同志建立了宏观经济中短期预测模型,包括103个方程。之后国家计委、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中央部门;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院校和其他有关单位相继研制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由于数量众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20多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建立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齐全,这些模型相继投入使用,不仅对中国经济研究、经济发展规划和制定经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模型理论和方法的新发展。 为了从总体上了解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下面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作一分类。 (1)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按照建模的目的可分作预测模型、决策模型和专门模型。 预测模型,建立模型的目的主要用于经济预测。这在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有许多预测性公司,这些公司都有自己所研制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其主要目的就是进行经济预测。因此,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是设计模型及估计参数时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短期模型一般规模较大,部门划分较细;用于中长期预测的模型,方程数目较少,多为总量化模型,模型中可少设一些外生变量,对模型中的方程要注重应有较满意的拟合优度。 决策模型,模型主要用于对经济政策的模拟和评价。这也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越来越被人们看重的一个重要功能,因此,要注重模型对经济系统运行机制的分析和模拟。建立这类模型应非常重视模型方程对经济行为的描述,对于有些方程宁可使拟合优度较低,也要保证较好的描述经济行为。 专门模型,这类模型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如侧重于生产分配的模型,侧重于消费需求方面的模型,侧重于贸易方面的模型等。这类模型往往是围绕着我们的专门

宏观经济学IS—LM曲线分析

总结: 一、IS_LM曲线的分析 1、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IS-LM模型描述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描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架构。整个推导过程体现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而支撑有效需求理论的各种假说和推论在IS-LM模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模型构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如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看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充分体现在IS--LM 模型中,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较为完善的表述。 2、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要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要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要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要随之减少。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曲线就不会向右下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

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为水平状时,则IS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等于1(b=1),则IS曲线也成为水平状。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下降而减少,因此一般可假定IS曲线为向右下倾斜的。 3、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贷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样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大,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曲线呈水平状。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倾斜的。 这样,根据不同的理论假设,出现了三种类型的LM曲线,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LM曲线的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有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 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即进入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

宏观经济学模型.pdf

一、模型的构建与识别 1、模型的构建 首先,根据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Y(t)=C(t)+I(t)+G(t)+NX(t)t=1978,1979…2005,2006 其中,Y表示GDP,C表示居民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NX表示净出口。 我们假设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额作为外生变量,由系统外部给定,并对系统内部其他变量产生影响。而居民消费和投资这两项指标,又都由当年的GDP决定。根据这些设定,我们分别建立居民消费和投资的方程,如下: C(t)=a(0)+a(1)Y(t)+u(1)(t),t=1978,1979…2005,2006 I(t)=b(0)+b(1)Y(t)+u(2)(t),t=1978,1979…2005,2006 因此,最后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C(t)=a(0)+a(1)Y(t)+u(1)(t) I(t)=b(0)+b(1)Y(t)+u(2)(t) Y(t)=C(t)+I(t)+G(t)+NX(t)t=1978,1979…2005,2006 2、模型的识别 由于我们完备的结构式模型为: C(t)=a(0)+a(1)Y(t)+u(1)(t) I(t)=b(0)+b(1)Y(t)+u(2)(t) Y(t)=C(t)+I(t)+G(t)+NX(t)t=1978,1979…2005,2006 结构参数矩阵为: 10a(1)-a(0)00 01b(1)-b(0)00 -1-110-1-1 此时,g=3,k=3。 对于第1个方程,有 Β0Γ0=100 -1-1-1 此时,g(1)=2,k(1)=1。 因此,R(Β0Γ0)=2=g-1,所以该方程可以识别。 又因为k(1)=1,则k-k(1)=2>g(1)-1,因此,该方程为过度识别方程。 对于第2个方程,有 Β0Γ0=100 -1-1-1 此时,g(2)=2,k(2)=1。 因此,R(Β0Γ0)=2=g-1,所以该方程可以识别。 又因为k(2)=1,则k-k(2)=2>g(2)-1,因此,该方程为过度识别方程。 而第3个方程,是平衡方程,不存在识别问题。 综合以上结果,该联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可以识别的。 2、实证研究 1、数据的选取 我们从《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得到如下样本观测值,用来对模型里的参数进行估计(见表1)。 2、参数的估计 我们将数据导入Eviews软件中,并在软件中进行操作,对各个方程的参数进行估计。我们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到如下模型: C(t)=2286.983+0.388730Y(t)+u(1)(t) I(t)=-1222.740+0.415093Y(t)+u(2)(t) Y(t)=C(t)+I(t)+G(t)+NX(t)t=1978,1979…2005,2006 3、参数的检验 首先,我们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在本模型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关系,都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相符,因此,我们认为,本模型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第二,我们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

《宏观经济学》阶段测试试卷 A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 亿元,会使IS (C) A、右移10亿元 B 、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D、右移支出乘数以10亿元 2、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则表示:B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5、已知法定准备率是25%,10000元的活期存款最高能够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A、50000 元 B、40000 元C 、75000 元 6、消费曲线位于450线上方表明,储蓄是 A、正数 B 、零C、负数 7、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存款比率 C、超额准备率D以上都是 8、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 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 元,个人储蓄为40 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A、500 元 B 、480 元C、470 元D 、400 元 9、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 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NR增加。

A 20亿元 B 、60亿元 C 、180亿元 D 200亿元 (解答:投资常数等于1/(1-边际消费倾向),所以投资乘数等于1/0.3 ; GDP 增加值二投资额*投资乘数=60*1/0.3=200) 10、三部门经济与二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AK — ---- jt )— ---- — ---- (解答:在两部门经济中 ’-▼, 心 1 ■ (b 为边际消费倾向)。在三部门经济中, 加入政府部门后,需考虑税收因素,延续上面对税收函数的假设, t 为税率,定量税则视为t=0时的特例, 五、 简答题(共28分) 1、 简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特点。(4分) 2、 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定量税增 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3、 为什么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4、 凯恩斯是如何说明有效需求不足的。 5、 在经济膨胀时,政府该如何采用宏观经济政策? ( 6分) 六、计算题(共17分) 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 C=100+0.8Y,投资1=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 支付Tr=62。5,税率T=0.25,定量税Ta=300 AZ , _AZ_ 1 AX = ------------- 心 _ _ 1-^(1-0,则 勒]_如7)) 四、 名词解释(10分) 国民生产总值 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 法定准备率 边 际消费倾向 1、 2、 3、 4、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