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真实表现。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关系发展等方面,不断自觉地进行了自我调整。第二,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以有的较高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的新的科技革命,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升级,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部门迅速发展。第四,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已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自发发展和运行,而是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将计划因素引入市场经济,实行政府调控,将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结合起来。第五,在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巨大增长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物质条件,可以在利润巨额增加的同时,缩短职工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以缓和阶级矛盾。第六,一般论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论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为国际论断资本主义。

4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的出现和发展的原因:第一是受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规律的支配。第二,西方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在经历了资本主义长期的经济社会自发发展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特别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后,也会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上进行反思和吸取教训,探寻新的出路。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起来后,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震荡形成明显的反差。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庞大财富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利用外国资本和资源,转移别国的利润相联系的。

5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生产

6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能证明没有资本家参与,工人群众同样可以建立自己工厂的新经济因素。

7莱私特瑟罗在《资本主义的未来》用大量篇幅研究和抨击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严重缺陷。

8美国德伊纽尔沃勒斯坦提出“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到达了生命的秋天”

9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社会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生产关系。

11生产关系: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使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2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生产力的组织,管理方式的相互结合,是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基本构造,是社会资源配置和流动的一系列组织安排

14经济规律: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 从经济规律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看,经济规律又可分为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

第二章科学技术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942年成功的建造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1945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5年建成第一座商用原子能发电站,1946年1月美国制造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新的通信技术

3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全面性,全球性,各门科学和各项技术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相互渗透大大加强。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一体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4战后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2)垄断资本追逐垄断高额利润是内在动力(3)市场竞争是外在压力(4)战争和军备竟赛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7)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日益加强,

5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政策和科技战略上的共同点:都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能力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战略手段。他们把对科学技术的投资视为对国家未来的投资。

6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影响: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生产力水平提高(2)劳动资料的变革(3)考动对象的变化(4)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二,经济结构的巨大

变化;(1)产业结构的变化;(2)劳动者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3)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4)国际经济的比重增加。三,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1)资本所有关系的自我扬弃加速进行(2)跨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3)经济运行机制融入国家调控因素(4)收入分配日益社会化(5)国际商品交换关系的新发展,新情况。四,已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革命(1)信息,信息高速公路(2)信息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4)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

7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表现: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且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农业的下降趋势相当明显,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重的比重,一般说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大8劳动者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1)就业部门结构的变化(2)就业人口重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构成的变化(3)就业和失业构成的变化

9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10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11各国财团的新特点:第一家族控制色彩日益淡化,第二财团互相渗透加强,第三,内部持股得到发展,第四,法人持股率明显上升。第五,财团与国家的联系更加密切12跨国公司的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多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3信息产业分成四部分:一是信息创造,二是信息传送,三是信息储存,四是信息加工处理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剩余价值论

15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1)更多采取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2)剩余价值生产的部门发生了变化(3)剩余价值生产的主体发生了变化(4)剩余价值生产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5)剩余价值的载体发生了变化(6)剩余价值的生产突破了过界限制

16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章当代资本所有制形式与结构

1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中的三种主要所有制关系:(1)私人垄断资本所有制(2)国家垄断资本所有制(3)非垄断资本所有制及合作制。

2生产资料所有指:是指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生产关系

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国处的地位,比重及其相互关系。该社会形态所有制结构的性质取决于占支配地位的所有制的性质。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承认合作社的合法地位的原因:第一,通过合作社可以扩大劳动就业,而实现所谓的“充分就业”则是许多西方国家在战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追求的首要目标。第二,合作社可以增加其成员的收入,而这又会有益于私人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的繁荣。第三,合作社可以完成一些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不能,不愿或不必承担的经济或社会活动。

5、当代资本所有制多元化结构形成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和作用的必然结果。首先,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要求生产力有较高的发展。其次,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的变动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也为生产力的较高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6、私人资本的发展的三种存在形式:经历了私人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股分制和法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7、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几种(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形成私人垄断资本(3)法人资本所有制是私人资本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8、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的原因:首先,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少数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易于取得银行贷款,因而能够广泛的采用新技术设新设备,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理由廉价的原材料,节约不变资本,歼敌商品的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其次,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通过发行股票报许多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巨额的资本,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一个大型企业,有力地促进科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9、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

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经济现象。

10、为什么生产集中必然会引起垄断:首先,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其次,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此外,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在一个部门中形成了少数大企业,这不仅是原有的中小企业无力与之匹敌,而且使得能与之相竞争的新企业难以产生,因为要建立能够同大企业抗衡的新企业,需要有庞大的资本。

11、私人资本所有制的特征:(1)生产资料占有主体是唯一的,占有关系具有排他性(2)所有权关系具有完整性,即生产资料占有主体享有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权

12、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的特点:(1)财产占有主体具有多元性(2)财产具有整体性(3)财产具有长期连续性(4)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13、股东的权利:一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运作机制有限度地和不同程度地参与对公司的控制,二是通过领取股息与红利分享利润,三是在公司解散时参与分配剩余财产权

14、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积极作用:一是它有利于筹集,积聚资本,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二是它有利于市场竞争,推送技术进步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它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局限性:(1)筹资能力仍然有限,制约了垄断大公司更大发展,(2)股份持有个人化已导致股份公司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15、法人股份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征:(1)法人取代个人成为股票持有者主体,更加拓宽了股份公司的筹资渠道,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2)机构法人实行证券组合投资,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性(3)法人持股有助于与加强法人组织间的联系,克服公司行为的短期性

16、金融资本:就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式。

17、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首先是大银行通过向工业企业贷款靠控制工业企业,其次是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业中去。再次是资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之间的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事结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互兼对方的要职

18、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度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其经济上的统治的。

19、垄断财团:就是金融资本集团,它是由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大工商企业所结成的垄断资本集团。

20、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1、垄断利润获得途径:第一,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垄断组织已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22、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和购买生产资料是,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可划分两种:(1)垄断高价(2)垄断低价

23、国家垄断资本所有制的主要形式:(1)国有企业垄断资本(2)国家和私人垄断组织联合所有制经济(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相结合

24、国家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特征和功能:(1)国家垄断资本对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功能(2)国家垄断资本积累

25、国家垄断资本进行积累的形式:(1)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拨款创办国有企业(2)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对私营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或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部分股票(3)国家利用财政资金对国有企业追加投资(4)国家对公共工程设施进行投资(5)国家从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拨款从事高精尖产品的研究和试验。

26、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企业大多数采取股份公司制的形式,其产权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了高度分离,

27、国家垄断资本所有制的实质: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与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所有制,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解的一种有效形式。

28、非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特征和功能:(1)规模小,经营灵活,适应性强(2)产权明确,经营管理高效率(3)满足市场需求的独特功能(4)非垄断中小资本在容纳和吸收就业方面具有独特

功能

29、非垄断资本所有制蓬勃发展的原因:(1)战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在社会生产中,大企业需要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协作(2)在新科技革命中,中小企业具有极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这也是其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3)资本主义各国政府采取可积极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针,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30、1884年诞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北部罗琦戴尔镇的罗琦戴尔公平先锋社性爱是世界公认的典型的合作社

31、合作社不断发展的原因:(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为每个经济主体自由的支配自己拥有的资源提供了可能(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和弊端,使部分劳动者产生了利用合作行为和合作社制度来摆脱资本主义剥削和满足自身某些需要的要求(3)资本积累和以此为基础的资本对非资本统治部门的扩张,直接威胁一部分劳动者的生存,迫使这部分劳动者利用合作行为和合作社来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4)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厂制度和信用制度也为各种合作行为的制度化,从而为合作社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第四章,当代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1、当代资产阶级的阶层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寡头及垄断资产阶级势力雄厚,但内部新旧交替明显(2)职业高级经理成为当代资产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3)国家行政权力机构的高级官员称为当代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小资产阶级构成资产阶级的主体

2、当代工人阶级的构成变化:(1)工人阶级的数量持续增长,素质明显提高(2)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人比重上升,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人相对减少(3)白领工人队伍日益扩大,甚至超过蓝领工人

3、中间阶级:又称“中等阶级”或“中产阶级”,一般指介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处于中间状态的阶级和社会集团

4、划分中产阶级的标准:(1)职业标准(2)收入标准(3)文化程度(4)政治态度

5、中产阶级的标志或特征是:从事脑力劳动,有较高收入,受过高等教育,政治上比较保守。

6、集体谈判:是指工会代表与资方代表就有关就业待遇和劳动条件进行谈判,缔结协议的一种制度。

7、集体谈判的内容:工资标准,工时,雇用和解雇的手续,休息时间,安全生产,员工福利。

8、集体谈判的形式:自愿行谈判和法定性谈判

9、集体谈判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首先,集体谈判使劳资关系进一步社会化。其次,集体谈判会引起有利于雇佣劳动的变化,最后,集体谈判为解决劳资双方的利益分歧提供了一条正式的渠道。局限性:它主要以经济事务为中心,所能做到的仅仅是维护和改善起成员的就业待遇和工作条件,暂时减缓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

11.“民主管理”的主要类型::北美,西欧,和日本的企业普遍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其中,德国,和日本尤为典型。德国公司的“职工参与决定制度”很有特色。“集团主义”经营是现代日本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

12.国家调节劳资关系的途径:(1)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劳资行为(2)干预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别(3)充当调解者,调和利益关系

劳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阶级关系,他建立在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的基础之上,因而具有对抗的性质。

13.社会福利制度的兴起与发展: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定社会保障立法的国家。

14.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公共福利三部分。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15.社会救助:是国家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无法依靠自己的利孔考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补助或救济的制度。

16.公共福利:是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价服务的社会性制度。

17.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首先,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劳动大众的基本生活,为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其次,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安全阀和减震器的功能,为经济的

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社会福利制度扩大了消费需求,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18.两极分化仍在加剧的表现:(1)收入差距扩大(2)财富分配更加集中(3)贫困人口依然大量存在。

第五章,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1古典市场经济理论的代表:亚当。斯密,莎伊和瓦尔拉斯

2古典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主张:让市场机制自由的不受任何外在干预的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国家不用乱加干预,政府最多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市场经济应能实现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完美结合,达到企业利润,个人消费和社会福利三者的最大化,古典市场经济是一种地记得不完备的经济形式是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3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代表:凯恩斯,艾哈德和莎缪尔逊

4市场机制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早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就是有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和自动的加以调节的。

5制约市场机制形成的要素:供求状况,价格水平和市场上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是三个最基本的因素。

6市场机制的特征:第一,历史性,第二,整体性和集合性,第三,相关性,第四,时滞性,第五,动态性。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内部运动的基本形式。

7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宏观上的国家干预与微观上的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计划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2)以私有制为基础,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混合经济体制(3)建立起完整的市场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市场机制(4)财政和金融制度相当完善(5)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相当完善。

8市场经济必须具有自立性,平等性,竞争性的特点。

9企业制度:是指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企业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个体业主制阶段(最早产生,最为原始),合伙制阶段和现代公司制度阶段。

10现代市场经济中,现代公司制有两种基本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1 有限责任公司:又叫有限公司,是指不通过公开募股,而由两个以上的股东集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特征:(1)股东人数具有严格限制(2)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无需化分为等额的股份,也不发行股票,股东确定入股金额并交付股金后,由公司出具股单,而不能自由买卖(3)是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董事和高层经理人员往往具有股东身份(4)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歇业,解散的程序比较简单,管理机构也较简单,同时公司账目无需向公众公开披露。

12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股东组织发起,全部注册资本化分为等额的股份,发行代表股份的有价证券,股票莱募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债务负有限责任的公司制形式。

特点:(1)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必须达到法定人数,(2)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3)股东责任的有限性(4)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披露财务状况

13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有限的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私制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1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1)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法人制度(2)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有限责任制度(3)现代企业制度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15.现代企业制度特点: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组织管理科学

16.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内容:(1)经济组织体系(2)经济利益体系(3)市场经济的决策体系(4)经济调节体系

17.美国模式的特征:第一,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第二,垄断与竞争并存,其中垄断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第三,存在着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总之,美国所实行的是一个以立法和间接干预为主的市场经济模式。

18.德国模式的特征:第一,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第二,政府通过各种立法来建立和保护有序的,公平的竞争,限制垄断。第三,强调社会公平。第四,重视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9.法国模式的特征: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私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补充。第二,在决策

结构上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第三,在资源配置上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20.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包括的内容:第一,多远化的所有制结构,第二,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强有力的干预,第三,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是一种“官民协调”体制。

21.官民协调:就是民间企业对政府的需求和政府对民间企业的供给是一种均衡。官民协调的基础是民间企业。

第六章当代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1.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又称为发展中国家,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指那些摆脱了殖民地附属国地位,取得了政治独立,并以此为基础正在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和地区。

2.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征:(1)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低(2)二元的社会经济形态,多种经济成份并存(3)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外依附比较严重(4)经济发展部平衡,贫富悬殊(5)人口负担沉重,生活水平低下。

3.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拥有自己的主权,从根本上改变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第二,发展中国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第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第四,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2)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发达国家仍处于依附,从属地位。

4.发展中国家采用了比较具体的工业化战略包括那些:第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第二,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第三,出口导向战略,又叫出口替代战略。

5.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有那些:首先,在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上,不再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其次,经济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的协调平衡不可缺少。再次,新战略一方面强调经济发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为目的,努力进行包括分配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另一方面认为改进人的素质逐步成为发展战略中的一个中心内容,并因此强调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最后,新的发展战略,强调了要以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客观依据,注意在新的发展战略中避免急于求成和盲目仿效等问题。

6.南北经济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泛指战后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狭义上讲,是专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7.南北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现象上看表现为不同生产力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经济关系。

8.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困境与经济调整?困境:(1)经济发展减缓慎之下讲(2)外债负担沉重,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出现了债务危机(3)通货膨胀,物价多年持续上涨(4)农业生产落后,粮食问题严重。(5)失业人数增加,贫富悬殊,连几分化更加严重。

经济调整:第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注重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经济,促进各部门的均衡发展。第三,调整公私关系,鼓励发展私人经济和市场经济。第四,重新强调加强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五,积极发展对外经济交往。

9.南北对话:即南方国家为解决南北问题而进行的协商和谈判,包括双边,多边,集团性对话以及全球性等不同范围的对话。

10南北矛盾的实质:是南方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北方国家却极力保护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11南北关系紧张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1)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2)原料价格问题,(3)全球性债务问题

12南南合作: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也指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世界经济事务处理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加强团结,协调立场,联合斗争的行动。

13南南经济合作形式有哪些?(1)区域性的经济合作(2)贸易合作(3)货币金融合作(4)技术合作

14南南合作的原则:坚持走集体自力更生道路,互相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充分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是所有参加南南合作的国家都从中受益,对“最不发达国家”给予优先照顾。

15南南合作的发展现实意义:不仅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了集体自力更生的能

力,而且加强了南方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

第七章,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一般作用:(1)弥补市场机制不足(2)减少市场信号偏离引发的自发性和盲目性(3)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控制作用。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为解决失业问题,重振经济,加强宏观干预而寻求的理论依据被广泛认可。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正式建立克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学说。

3.宏观经济调控:是一个系统或体系,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内容,调控方式和手段等,其中经济调控目标占主导地位。

4.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就是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实现社会生产目的而制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5.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多远化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稳定增长(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

6.宏观调控目标的几种方法:(1)“相机抉择”方法(2)“临界点原理”方法(3)“轮番突出”方法

7.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

8.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主要包括的内容:(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预测(2)计划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即相应的具体指标(3)达到这些目标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9.经济手段:是指国家根据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照物质利益的原则,通过经济机制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具有利益的直接性,控制的间接性,运用的灵活性等特点。

10 经济手段的主要工具是经济杠杆。主要包括财政税收杠杆,信贷利息杠杆,价格杠杆,工资资金杠杆和外汇杠杆等。

11 法律手段:是依靠立法和执法机构,通过法律,法规,条例等来管理经济的手段。具有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约束性,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等特点。

12 行政手段:是政府凭借政权力量,通过制定与发布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行政区划直接指挥,控制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具有强制性,直接性,相对稳定和简单速效性的特点。

13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4)稳定功能

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15.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16 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货币政策一般由以下三部分内容构成:(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3)货币政策工具

17 根据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影响,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三种

18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的供应量超过经济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通常采取放松货币供给的措施,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实际需要量,通常采取紧缩货币供给的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膨胀。

中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大体上等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对比关系不产生影响。

19 “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第八章,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化

1.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及与贸易相关的要素交换的活动,他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以战前明显不同的特点:(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始终居主导地位(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高级化,高新技术产品,技术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增长(3)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3.跨国公司的发展从三个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跨国公司耗资巨大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大批科技新成果,产生了一批新型工业部门,是大量的新工艺,新产品得以应用和推广,从而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2)跨国公司为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全球不同地区设立生产点,加速了国际生产专业和协作化的发展,(3)跨国公司在国外扩建,新建,兼并或改组企业时,需要向国外输出机器,设备或原料,半成品,从而扩大了这些产品的国际贸易。

4.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的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国际分工是个历史范畴,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国外延伸而形成的各国之间的社会分工。

5.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形成的气体条件,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的基础

6.世界市场:也叫国际是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是联系各国商品和劳务流通的纽带。

7.国际加制是一个动态概念,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前者是以本国货币表示,后者是以世界货币表示的。

8.影响供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

9.国际贸易政策大体可以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10国家信贷关系:是指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较大的工商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根据其资金的余缺情况,进行资金贷出和资金介入活动时形成的国际间的资金借贷关系。

11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具体地说就是指(1)外国货币(2)外币支付平整(3)外币有价证券(4)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12外币与外汇是两个即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范畴

13世界各国采用的外汇汇率表示法:(1)直接标价法(2)间接标价法(3)美元标价法

14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交往关系的集中体现。一般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经济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获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1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1)经常项目(2)资本项目(3)平衡项目

16常用的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1)金融政策(2)财政政策(3)直接管制

171944年以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战后开始建设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即金块兑本位制合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指:是一种银行券与金块之间实行有限制兑换的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指:又称虚金本位制,他是一种先用银行券兑换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去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1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作用:在该体系运行期间,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各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并不严重,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有很大发展。

19.“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呈现出的三大特征:(1)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大大削弱(2)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3)多种储备体系形成20.经济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并朝着经济最终无国界方向变化的过程和程度。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国际化的高级表现形式。

21.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逐渐消除各种壁垒和阻碍,从而使各国间经济关联性和依存性日益增强。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

2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为什么):一方面,他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

市场体系,保证各国商品及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将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纳入全球经济之中,形成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全球市场。另一方面,他又要求制定保证全球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设立协调和仲裁各国经济间矛盾和冲突的国际机构,使任何国家的人和经济活动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保证全球经济活动的有序发展和公平竞争。

23.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2)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3)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2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投资的全球化(4)金融的全球化

25.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发达国家由于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最早和最主要的推动着,也是最大的受益者(2)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及是发展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26.世界贸易组织(two)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一起,构成了当代世界经济组织的三大支柱。

27.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28.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贸易发展和自由化的制度保证(为什么)首先,关贸总协定何世贸组织所遵循的非歧视,更自由,可预见,鼓励竞争等原则,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其次,世贸组织内容的扩大,将其自由原则拓展到更多领域。再次,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29.经济一体化,从空间上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即世界经济一体化第二层次是地区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经济国际化是形成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30.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自由贸易区(2)关税同盟(3)共同市场(4)经济同盟(5)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31.目前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主要由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

32.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促进了贸易自由化,优化了贸易条件,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有利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了国际贸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九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金不行?(1)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从产业革命开始到现在,资本主义曾出现过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了出现了三次飞跃)(2)自我调节能力日益加强(3)有利以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2 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1)积累源泉进一步扩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直接推动立(2)积累速度进一步加快(3)积累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积累源泉的变化,二是积累方式相对重要性的变化

3 当代资本主义积累的内在矛盾:(1)垄断资本积累与市场问题尖锐(2)垄断资本积累与资本和人口相对过剩(3)垄断资本积累与社会资源的浪费(4)垄断资本积累与物价上涨加剧

4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新特点:(1)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名县(2)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替出现(3)危机频繁,在生产周期的长短变得不规则(4)危机一般不如战前严重,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5)生产过剩为给予通货膨胀交织并发,危机期间物价上涨。(6)金融危机此起彼伏,国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

5 战后影响经济危机和周期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1)资本主义生产的计划性有所加强(2)资本主义国家大大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3)固定资本更新作为经济周期物质基础的作用有所减弱(4)第三产业对周期波动的缓冲作用加强了(5)泡沫经济和国际投机资本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

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B、边缘学科:是两门或三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而在其边缘地带形成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天体物理、天体化学、地球物理等。

C抽象代数(近世代数):是在初等代数的基础上,通过数系概念的推广或其他可以实行代数运算的对象范围的扩大而形成的数学领域。

称性核对称性原理

对称性:是人们在观察和认识自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观念。

对称性原理:物质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称性原理就是:1对称的原因必产生对称的结果。2原因中的对称性必反映在结果中。3结果中的不对称性必在原因中有反应。

D当代生物技术:应用现代生物科技及某些工程原理,利用生命有机体及其组成来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F泛函分析:实际上是运用几何学、代数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分析学的学科,可以看成无限维的分析学

反馈:指控制系统把输入信息输送出去,又把输出信息作用的结果返送到原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在输出产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期目的

分支学科:是对原有学科对象的某一侧面或一部分进行深入研究而产生的学科,并呈现多级发展的趋势。

G隔离:杜布赞斯基十分重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最后第三阶段,就是把前两阶段所得到的多样性固定下来。种和族,乃是因某些原因限制了他们相互交配繁殖而保持着分立的群体或群体类群。

高技术:本质上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部落

高技术产业:围绕高技术形成的,只是高度密集,技术含量大创新快的高附加值产业

功能模拟法:以功能相似为基础,在未弄清或不必弄清原型内部结构的情况下,用模型再现模型功能的一种模拟方法。

公有性:要求公开科研成果,且公开后其创造者或开创者不宣称占有这一新思想新理论光速不变原理:在彼此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惯性参考系中,所测得的光速都是相同的。

高分子:指分子量足够多的分子,高分子材料,指人工合成的由碳、氢、氧、氮、硅、硫等元素组成的分子量足够大的有机化合物

H黑体:指一种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辐射而毫无反射和透射看上去全黑的理想物体。

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飞行器,又称为空间飞行器。

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的航天器,是可以重复使用、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运载工具。由轨道器、固体助推器、外储箱三部分组成。

核能:又称原子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所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

耗散结构论:在非平衡热力学非平衡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理论,研究一个系统从混沌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

混沌吸引子:指的是相空间或状态空间中的某个特定区域,其特殊性在于能将其他区域发出的轨线吸引过来。

横断学科:是把所有事物及物质运动形式中所存在的某些共同属性或普遍联系作为研究对象。

核分析与探测技术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各种分析、探察和测定技术的总称,包括对元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的核分析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探测技术(放射性失踪技术)利用射线穿过物体组织后其强度、动量等的变化来测定物体结构的探测计划等。

化学键:指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力即化学结合力的形成。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

核裂变:指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分裂反应所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两个或两个以上较轻原子核在超高温等特定情况下聚合成一个较重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赫罗图:按恒星的光度和温度作图比较,区分恒星大小的图。由俄国和美国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罗素各自独立创作,故名赫罗图。

J洁净煤技术:世界煤炭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主要方向,是研究在煤炭加工,燃烧转换过程中,如何减少污染、提高效率

基础性层次结构:指基础科学与实验技术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基因工程:也成基因重组技术,其主要操作是将不同来源的生物基因在生物体外或体内进行重新组合,然后把经过重组的DNA分子转入所操作生物体进行复制和表达。

基本粒子:组成各种原子的电子、质子、中子和光子为基本粒子

技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

技术科学:介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各种现代学科群技术创新的三个阶段:实验室研究,开发研究,产品化商品化阶段

技术转移:技术从技术源辐射扩散流动从而进入生产部门称为技术转移。

基因:带有遗传功能的DNA片段

技术科学化:至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现代科学,重大技术问题往往依赖科学理论上的突破。技术决定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不受其他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下,解决各种全球性的问题,社会问题。

K科学决策:指人们针对特定的问题,运用了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各种行动方案,从中作出满意的选择,以便更好的实现目标的活动

开发性层次结构:指工程科学与技术内部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持续发展:既不影响现代人需求的满足,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空间技术的三大支柱:航天器、运载器、地面测控技术

克隆:无性繁殖及无性繁殖的产物空间站:一种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居住的大型航天器,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数年或者数十年。

控制:一种带有目的性的因果关联即施控系统对受控系统有目的的影响干预

控制三要素:施控主体,受控主体,传递控制作用的特定方法和途径

L连续变形:形象的说就是对其进行弯曲、拉大与缩小,但是不允许断裂或黏合的变形。

空间科技: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之外其他天体的综合性、系统性科技,主要包括空间飞行技术、航天器制造与发射、控制与导航。空间遥感等领域,设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种基础学科和材料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多种应用学科。

空间:指的是宇宙空间、外层空间,又成为太空,陆地海洋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环境,大气层称为第三环境,外层空间称为第四环境。

空间站:是比宇宙飞船体积更大、活动更自由、携带科学仪器更多的航天器。

绿色技术:一种无公害的技术,不是一项单一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

M酶工程:利用生物酶或细胞,细胞器所具有的某些特异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通过现代工艺手段和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产品的技术

N纳米材料:指目前,国际上将处于1—100纳米尺度范围内的超微颗粒及其致密的聚集体,以及由纳米微晶所构成的材料

诺特定理:当我们已知某种对称性时,也许马上想到,可以由某一部分现象,通过对称性联系,去推测另一部分现象。德国女数学家诺特则更为深刻的将运动规律在某一变换下的不变性直接与守恒定律的存在联系起来,提出了理论物理学家的一个重要定理----诺特定理。

纳米科学:以0.1至100nm这样尺度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

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力,反作用力

牛顿运动的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时,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F=MA Q强子:直接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R人造地球卫星:是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无人航天器。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天文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军用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等。

软科学:根源于当代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化、集成化的特点,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发展而形成的新学科,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装置模拟实现人脑功能的技术,一般不包括常规计算机已实现的人脑功能。人工智能:研究人类智能的人工实现方法的科学

人工系统: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建造起来的系统。

S时空整体性:指的是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时空实在性:指是时空与物质的不可分离性。

生物协同说:即生存竞争只是一种极端的现象而并非普通现象,他不是促进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环境作用和物种间的生存协作才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生物能:是储存于生命物质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而形成。

生物控制论:用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从信息和反馈的角度去研究生物机体内各种生理调节系统。时空分布:现代科学技术结构的空间分布包括两方面,一是沿着客观辩证法方向伸展的空间分布,即向符合研究和改造的物质层次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性的方向发展;二是沿着主观辩证法方向伸展的空间分布,即向符合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逐渐深化的方向发展。

守恒量:在宏观物理中,涉及的对称性都是时空对称性。

射线(辐照)技术是以放射性材料或核实验仪器设备作为射线源或辐射源,利用其产生的a射线、B射线、r射线、X射线、中子束、质子束、介子束或离子束等照射物体的技术。

生态化:概括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越来越高级的有序化进程。

生物技术:是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体及其组成和功能的技术实践,包括基因、细胞工程等。

生物能:也称生物质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

酸雨:指PH指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雾霜等,是由大气中的硫酸硝酸和云层中的水蒸汽发生反应形成的

三个宇宙速度:V1=7.9km/S , V2=11.2km/S V3=16.6km/S

生态系统: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按一定规律相互作用,在结构和功能上形成一个统一有机体。

T突变:杜布赞斯基认为它的发生可以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他在每个生物内都有发生。

太阳能:太阳内部高温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辐射能

天文单位:为了度量天体的距离,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的长半轴作为天文单位记为AU. 体细胞杂交:也称细胞融合,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从而使来自亲本细胞的基因都能得到表达。

W无源遥感:不需要人工电磁辐射源来测出目标的反射或辐射电磁波,已达到遥感的目的。

微电子技术:微小型电子元器件与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检验的技术。

物化:将科学技术转化为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引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物体的联体的方向,力的大小与物质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引=G(M1M2/R2)X选择:杜布赞斯基指出,变异可以比作是建筑的材料,但是材料的无限制供应,其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座房屋的就可以造成。

新功能陶瓷:主要指利用材料的声、光、电、磁、热弹性等方面直接的或耦合的效应,以实现某种使用功能的陶瓷

现代通信技术:利用电子元器件和计算机提高现代通信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并提高更有效,更方便信息传递方式的技术。

信息化:由生产力的进步、各门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组织程度越来越高地有序化的过程。

狭义相对性原理:一切彼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对于描述运动的一切规律来说都是等价的。系统概念: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科学:对各种具体科学中的系统进行科学的阐述的理论,以及作为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原理的一般系统论。

细胞工程:利用细胞的全能型,有计划大规模的培养生物组织和细胞,以获得生物及产品,或是细胞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创建新的生命品种的一种生物技术

信息:信息是认识到主体接收到的用以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的新内容和新认识。

星云说:认为整个太阳系是由同一块星云物质形成的,这块形成太阳系的星云称为原始星云 Z中心法则:DNA转录成RNA,以DNA的单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合成的RNA 每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氨基酸连起来形成蛋白质,这样的DNA的遗传特性通过RNA决定了蛋白质的特性,再有蛋白质来行使各种生理功能,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合成法则叫做中心法则。

Y宇宙航行:人们通常把大气层中航行称为航宇,在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航行称为航天,而把太阳系以外的航行称为航宇,把航天和航宇合称为宇宙航行。

运载火箭:是提供强大动力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将航天器送入空间的工具。

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实质上是载人的卫星,将卫星体积增大使之可以载人,并配备好维持生命的系统和返回地球的设备。

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技术设备与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对被测目标的特性测量及记录的技术,主要包括遥感设备,信息传输,目标特征搜索和信息处理,判读和分类。最基础的就是遥感设备

有源遥感:就是用人工生产的特定电磁辐射来照射目标物,再由接收来自目标的反射电磁波特征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

一次能源: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的、没有经过人为加工的自然能源

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经过人为加工转换而成的人工能源

可再生能源:指可连续产生、连续利用的一种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

应用性层次结构:是指技术科学与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它既以基础性层次结构为基础,又与开发性层次结构密切相关。

Z战略:源于军事科学,食欲战役、战术相对应的概念。后来,该词逐渐用于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等领域

政策:是国家、政党等组织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综合学科:指那些利用多种学科的理论或方法,从某种不同侧面去研究某些复杂客体所形成的学科。自然学说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填空题

一、文艺复兴后期,哥白尼的日心说、维萨里的人体构造理论及塞尔维特与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二、1506年,哥白尼返老还乡,用六年的时间写下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系统的太阳中心说。

三、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1584年,在英国出版了《论无限性、宇宙和谐世界》,他认为宇宙的范围是无限的,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只不过是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不仅为近代科学奠定做出了贡献,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揭示了托勒密体系的不合理性,哥白尼体系的合理性。

四、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出版了《人体构造》,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15i53年,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发现了血液小循环的场景。英国生物学家哈维,1628年发表了《心血运动论》阐释了血液循环理论。

五、英国的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是近代科技革命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成果

六、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笛卡儿定义了运动量,他的哲学史一种理性主义的二元论,他把世界分为两部分-----形态世界与精神世界,提出了著名的“动量守恒定律”

七、霍布斯曾被恩格斯誊为“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派拉美特利和霍尔巴赫的哲学鲜明的体现了法国机械唯物论的特点。

八、19世纪,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法拉第

与麦克维斯的电磁理论等。德国哲学家、科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独立的提出了星云学说,“灾变论”的代表是法国动物学家、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居维叶。1830至1833年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出版了《地质学原理》。

九、施来登发表了《论植物发生》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发表了《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相似性的显微研究》。第一个提出进化论的人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他发表了《对有生命天然体的观察》 1809年,又在《动物哲学》中做了进一步论述。

十、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把生物进化思想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十九世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科学理论。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又出版了《人类由来及性选择》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并指出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十一、 1840年,德国医生迈尔是第一个发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人,英国曼彻斯特酒厂主、业余物理学家焦耳是最先用科学实验确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人。

十二、 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发表了《关于火的动力以及产生这种动力的机器的研究.》,巴黎桥梁道路学院的克拉佩龙教授对卡诺原理进行了数学分析,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1865年,克劳修斯引入了熵的概念,克劳修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和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尔兹曼等分别把统计方法和几率概念引入热学,创立了气体分子运动论

十三、经典电磁学的创立------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法国物理学家毕奥和萨伐尔。

十四、法拉第在1831年发表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把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直觉表达成精确的、定量的方程式,1873年,出版了《电学和磁学论》。

十五、从近代科学诞生至十九世纪末,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综合,分别创立了经典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经典电磁学,并以他们为理论支柱建构起经典物理学的大厦。

十六、 1896年,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创立了维恩公式

十七、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X射线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电子的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开始研究阴极射线,1901年,伦琴成为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波兰女物理学家玛丽.居里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沥青油矿渣具有极强的放射性。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JJ汤姆逊用巧妙的实验无可辩驳的证实阴极射线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

十八、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收缩假说,并引导出不同运动状态的惯性参考系之间时空坐标的变换关系,即“洛伦兹变换”

十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的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建立的前提-------等效性原理、广义协变性原理

二十、量子论的建立-------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玻尔

的原子结构理论和量子论。玻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它第一个用量子论研究原子结构,对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玻尔在1918年,提出了著名的“对应原理”

二十一、量子力学的创立---------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海森堡创立矩阵力学、薛定谔创立波动力学。

二十二、现代拓扑学的主要分支包括一般拓扑学也称点集拓扑学、代数拓扑学、微分拓扑学和奇点理论

二十三、数学基础研究中的三大学派-------- 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逻辑主义的先驱是笛卡儿和莱布尼茨,奠基者是弗雷格,代表人物是罗素

二十四、数学在科学中的新应用---------数学物理。生物数学、数理统计、气象数学等诸多应用数学分支应运而生。

1,三次革命: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

2,第二次技术革命即电力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电能的开始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此外还包括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等。

3, 1821年,法拉第制成了一台化学电源驱动的近代电动机的雏形。

,4,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5,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

1,魏格纳创立现代大陆漂移说

2,196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系的赫斯和迪茨分别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3,1968-196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摩根,拉蒙特地质研究所的法国人勒皮雄和英国剑桥大学的麦肯齐在大陆漂移、地幔对流和海底扩张等科学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新的地壳运动模式——板块构造理论,被称作“新全球构造理论”

4,20世纪以来,在海洋与气候研究领域有很多重大突破,其中尤为重要的就包括大洋环流理论、大气环流研究与数值天气预报、逐年气候变化和为其数十年的气候变化等

5,引起气候发生逐年变化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包括厄尔尼诺与拉尼拉现象、北大西洋涛动现象、剧烈的火山喷发。

6,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以及太阳辐照度的变化是影响地球气候变暖的两个重要因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层增强了的温室效应。

7太阳辐照度的变化也是导致气候长期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8,维斯曼提出种质概念。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学

9,摩尔根的基因论,摩尔根首先为创立细胞遗传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基因理论的提出是生物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

11,综合进化论是美国生物科学家杜布赞斯基创立的。被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

12,1968年,日本的木村资生提出“中性突变漂变学说”。

1,现在已探明的可供利用和开发的空间资源至少包括高位置资源,高真空环境资源,高洁净环境资源,超低温环境资源,微重力环境资源,太阳能资源,月秋季其他行星资源等。

2,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有动力持续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先例。

3,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被人们称为“航天之父”。

4,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1961年4月12

号,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驾驶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在绕地球航行一周后安全返回北非地面,开创航天载人的创举。

5,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飞船把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布兹~奥尔德林送上月球。

6,1971年4月9日,苏联发射人类收做试验性空间站。

7,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8,空间探测器包括月球探测器和星际探测器

9,2003年2月1日,运营了20 年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空难,机上7人全部丧生。全世界航天飞机只有美国的发现者号,阿特兰蒂斯号,奋进号,和俄国的暴风雪号。

10,中国有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发射场。

11,遥感器分为有源遥感器和无源遥感器。

12,在太空进行的科学实验主要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主。

13,按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可将海分为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三种类型。

14,现代海洋科学可分为基础性学科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管理开发研究

15,海洋资源开发主要包括水产开发、矿产开发、能源开发,海水开发等

16,海洋矿产开发最有代表性的是开采石油、天然气、锰结核和热液矿。

1、材料和能源是工业的基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将材料、能源和信息称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2、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3、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应用最广的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

4、塑料按其性能和用途,一般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

5、电子材料主要指半导体材料,用来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固态激光器和探测器等器件

6、从浦东龙阳路到浦东国际机场线路是是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

7、新金属有:非晶态合金、记忆金属、超塑性合金、贮氢合金

8、世界各国消耗最多的四大常规能源:煤、油、气、水力

9、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

10、1985年我国开工建设第一座核电站,至今已建成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四个核电站,共11台核电机组

11、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直接利用太阳能主要包括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化

12、生物能利用技术形式包括:热化学转换、生物化学转换、化学转换

13、意大利是世界上利用地热发电最早的国家。

14、我国规模最大的发电站: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15、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方法:太阳热分解水制氢、太阳能发电电解水制氢、太阳催化光解制氢、太阳能生物制氢

16、风能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丹麦

17、洁净煤技术体系,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为核心,以煤炭转换和污染控制为重要内容

18、煤炭洁净转换技术以化学方法为主将煤炭转换洁净的燃料或化工产品,包括煤炭汽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也是洁净煤技术的重要内容

19、煤炭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1、被承认的交叉学科已超过2500多种

2、美国应用数学家香农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致力于通讯信息论研究,被称为信息论的创始人,发表了《通讯的数学论》、《在噪声中的通讯》

3、美国数学家维纳是现代控制论的奠基人

4、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

5、控制论的核心:反馈

6、20世纪50年代控制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生物控制论和工程控制论两个分支学科上

7、1954年,艾什比建立起“生物控制论”

8、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

9、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

10、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11、“协同学”理论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在70年代初创立的

12、1975年,曼德勃罗创立了分形几何

13、分形形体最显著的特征:自相似和迭代生成

14、软科学研究正式兴起的标志:1948年,美国第一个独立咨询机构兰德公司的建立

1、黑格尔把发展的思想引进了科学分类,他的哲学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科学分类体系。

2、德国的贝克曼在其《一般技术学的轮廓》 1806 一书中,将整个技术学分为两类:一为特殊技术学,二为一般技术学。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分类思想,对各门科学进行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形成了力学机械运动、物理学物理运动、化学化学运动、生物学生命运动和社会学人类社会运动的序列。

4,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按照科学并入上产过程,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可以把现代科技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基础研究阶段;二是应用研究阶段;三是开发研究阶段。

5、按照科研活动的三个阶段,把现代科学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或应用科学、工程科学。

9、对应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可以把现代技术分为三大类: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10、实验技术可划分为: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

11、按照人工自然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整个技术同样也可划分为四种基本技术:广义的机械技术人工的机械自然过程、物理技术人工的物理自然过程、化工技术人工的化学自然过程和生物技术人工的生命运动过程。

12、改造有生命的自然界的技术可分为改造的对象为植物界的技术包括陆上植物栽培育种技术和海水养殖技术、改造的对象为动物界的技术主要是家畜饲养育种技术和改造的对象为微生物界的技术主要用于食品、药物、细菌肥料的制造。

13、美国的丹尼尔.贝尔按照各个社会的产业特征,将社会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并相应地把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采掘业:农业、矿业、渔业、木材业、第二产业商品生产:制造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乃至第四产业商业、金融业、保险业、地产业及第五产业卫生保健、教育、研究、政府、娱乐。

14、从技术与产业的关系特别是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考虑,还可以对产业技术作如下划分: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

1、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作了全局性的考察和概括,从纵横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个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模式。

2,、现代科技有三个层次结构,即基础科学与实验技术、技术科学与基本技术、工程科学与产业技术。

3、从基础科学和实验技术的结构中产出许多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从而形成了基础科学的各个学科的左右相连、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结构。

一、爱因斯坦在1927年提出原子系统与辐射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受激发射的理论。

二、1951年普塞尔等做核感应实验时第一次观察到微波的受激发射现象

三、1951年美国的汤斯研制成第一台微波激射器

四、1960年梅曼制成第一台激光器

五、科学技术连续体:是指某个领域或某些原因综合起来的多个领域的科学与技术联结为从基础研究经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到实用技术的连续体整体。

1自然界中的微观客体包括:原子、分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物质层次。

2微观世界的运动服从量子力学、量子点动力学和量子场论所反映的规律。

3质子、中子、电子被认为是构成自然界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4一般根据他们质量大小及其他性质的差异而把基本粒子分为光子、轻子、介子、重子四族,参与强相互作用介子和重子统称为强子。

5根据基本粒子的自旋的属性,又可把他们分为两大类:自旋是半整数的属于费米子,自旋是整数的属于玻色子

6、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通过数学分析首先描述了自然界的这种基本对称性:存在着物质和反物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

7、1949年费米和杨振宇最早提出并非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基本的想法。

8、1964年盖尔曼等提出夸克模型

9、1984年丁肇中及里希特等分别发现了一个新粒子J。

10、然界的物质客体的运动包含着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相互作用被归结为四种基本形式: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11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是三种基本场,他们是粒子与场相互对应的量子场。三种基本场分别是:实物粒子长、规范玻色子媒介场希格斯粒子场。

、天文学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物质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宇观层次物质系统的运动演化规律。

2、一般恒星的演化经历:引力收缩—平稳期—红巨星—白矮星或中子星,或黑洞

3、恒星演变的末期,依据质量大小不同,形成三种天体: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4、最早发现的白矮星是天狼星,它是美国科学家克拉克于1862年发现的。

5、中子星的存在是苏联物理学家朗道从理论上提出的一个预言。

6、宇观客体通常按其空间尺度和质量大小分为: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以及总星系等系统。

7、行星及其卫星构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天体系统。

类地行星:四颗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四颗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恒星都是气态的中子星除外。恒星的化学组成与它们的年龄有关。

9、太阳是太阳系能量的源泉。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它中心部分原子核的聚合反应。

10、星系是由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以及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其内部的恒星在运动,星系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运动。

11、星系的特点就在于不具有太阳那样的中心物体,引力场决定于星系组成物的总和。

12、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

13、总星系通常指我们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包括目前所知的全部恒星系和星系团。

14、爱因斯坦于1917年发表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观察》标志着现代宇宙学的诞生。

15、就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内容来看,它包括观测宇宙学和伦理宇宙学两部分。

16、爱因斯坦于1917年在他建立的宇宙模型中,首次提出宇宙空间均匀各向同性的假定。

17、物质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构成。物质多于反物质。

1、研究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运动规律,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

2、蛋白质的功能是酶的催化作用、运输物质的作用

3、能跟氧结合,把氧储藏起来的是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

4、最重要的生命物质是核酸

5、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6、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者美沃森,英克里克

7、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其基本特点是能够准确的自我复制

8、生命系统最根本的特征自我更新

9、二级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可沿着其长轴卷曲形成有规则的构象

10、抗体免疫球蛋白:在高等动物的血清中,含有能选则性的结合异物、使机体对疾病产生免疫力的蛋白质

11、转录:遗传信息从DNA传给RNA,这里的RNA叫做信使RNA

12、翻译:将RNA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也就是用mR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蛋白质分子中各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3、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从RNA到蛋白质,这种形式的信息转移

14、自组织: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不依赖于人的干预,也不依赖于系统之外的因素

三、核技术主要包括核武器技术、和能源技术、核分析与探测技术、射线辐射技术等。

四、核武器是有史以来人类造出的威力最大的两种武器之一,另一种是生物武器。

五、目前以实用化的核武器是利用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所释放的极大能量造成巨大杀伤破坏作用的各种核弹。

六、利用重核裂变能的核弹一般称作原子弹,氢弹即利用了重核裂变能,又利用了轻核聚变能,把大部分裂变能用于产生中子的一类小型核弹是“强辐射一弱冲击波武器,俗称原子弹。

七、核裂变能发电的主要优点是核电厂建成后的发电成本低。

八、在和物理学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分析与探测技术以及射线技术,都在工业、农业、医疗和科研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九、核电发展史上的两次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一是1979年,美国宾州三哩岛核电厂的一个压水堆由于冷却系统的设备故障引发了严重事故。二是1986年4月26日,苏联离基辅仅100多千米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反应堆事故。

1、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2、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3、常规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4、硬件与人的中介是软件系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应用软件。

5、计算机到目前已有四代,第五代正在研制中,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人工智能机。

6、模式识别包括自然识别及处理、机器翻译、图像识别及处理等。

7、知识工程是专业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8、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远程网络、局域网络。

9、按照连接的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点对点传输结构和广播式传输结构

两大类。

10、按照网络的属性,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专有网和公共数据网。

11、近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有线电报、有线电话、中短波无线通信。

12、现代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

13、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和地球站组成。

14、卫星通信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卫星移动通信。

15、网络社会的形成将对传统的国家概念产生冲击,信息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6、生物技术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早的技术门类之一,除了农业生物技术、医疗生物技术外,发酵技术、细胞工程、生物酶工程、遗传育种技术也是传统生物技术的主要分支。

17、蛋白质工程是计算机图像技术、蛋白质结晶性、蛋白质化学、基因工程学科与技术等多种科学与技术的综合。

18、蛋白质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尖端生物技术。

19、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成功“复制”出一只名叫“多利”的小绵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

一、1、马克思最早自觉地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把科技与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2、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对人的自由本性、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新的和谐关系的实现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3、马克思把以知识形态而存在的科学称为一般社会生产力。

、科技革命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

2、当代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信息化、生态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和社会权力结构的巨大变迁

3、权力结构的迁移是现代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

4、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认为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文化形式:即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冲突。

1. 1.20世纪最深刻的两大历史事件现代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运动

2.50年代形成的法兰克福学派和意大利新实政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3.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1947年出版《启蒙辩证书》

4.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表人物哈贝马斯

1.科技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一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大链条。其中技术革命是核心,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直接后果。

2.钢铁、汽车、橡胶、造船等传统工业被称为“夕阳”工业。

3.激光、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能源等新兴的“朝阳”工业则蒸蒸日上。

4.社会形态的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5.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问答题

一、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意义?

1、大体符合太阳系的真实结构,作为科学假说和模型显然比托勒密的地心说更优越。

2、日心说发起了自然科学向宗教神学的挑战,激发了科学摆脱神学禁锢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开普勒的贡献是什么--------开普勒三定律?

1、第一定律即轨道定律

2、第二定律即等面积定律

3、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

三、伽利略对力学基本原理的贡献?

1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相对性原理、加速度的概念和‘运动量‘的概念(动量概念的雏形)

四、简述牛顿法典力学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是牛顿将前人和同代人的成果加以创造性的综合与发展。

2、首先,牛顿建立起的经典力学体系使‘‘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得以统一,从而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首次大综合、大突破。

3、牛顿理论的成功使得文艺复兴后新的科学研究活动被确立为新的科学传统,从而完成了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或称经典科学的转变,也为近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化、系统化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典型的形式。牛顿的经典力学一方面以科学实验为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又对上述两种古代科学传统中的合理之处进行了创造性的综合与发展。

五、机械自然观的由来产生的基础?

1、当时的生产实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机械自然观的根本基础。

2、伽利略为机械自然观鉴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3、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是他用机械力学方法研究生理学的成果。

六、牛顿力学的影响?

1、牛顿经典力学建立并获得巨大成功后,其思想和方法迅速向其他科学和领域扩展,促进了其他科学的发展和兴盛。

2、其他科学家们竞相模仿,力图把牛顿力学的定律推广到整个自然界,从而使牛顿力学的思想方法成为近代科学固定的思维模式。4、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巨大成功还启示哲学家将其概念范畴和思想方法运用到哲学中,于是机械论哲学很快发展成熟,在近代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积极作用和一定负面作用的机械自然观也随之确立。

七、经典形态的机械有哪些?

1、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 3、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它们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 4、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空框架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运动定律,保持严格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的原因在物质的外部。

八、法国的机械唯物论有哪些特点?

1、唯物主义化,与公开的、战斗的无神论紧密结合,去掉了“自然神论”的外壳。

2、应用范围扩大到人类思维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人是机器”的命题。

3、机械决定论化,出现了用机械原理解释世界总图景的设想。

九、机械自然观及机械论方法的历史作用?

1、在哲学,中机械自然观及机械论方法推动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在科学发展史上,它是指导着几个世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它的运用促进了力学的进一步发展。继牛顿之后,伯努里和噢啦研究了多质点体系、刚体和流体力学,拉普拉斯研究了天体力学。

2、恩格斯曾经对机械自然观和机械论方法做过很高的评价:把自然界分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个个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3、即使在20世纪,机械伦思维方式仍然在相当范围内发挥着作用。

十、细胞学建立的伟大意义?

1、它表明动物与植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因为这两类有机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它说明一切生命有机体都是由简单的细胞分裂、增殖和发展后形成的,由此揭示出有机体产生、成长的过程及其构造的秘密,证明了有机体起源的共同性,从而证明了整个生命世界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

十一、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1、生物存在着剧烈的生存斗争。

2、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生存斗争是在不完全的个体间进行的。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选择的有利性状将在世代传递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从较小变异转变为较大变异,并由于中间类型死亡,变种转变为界限分明的新物种。

4、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十二、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确立的基本内容

1、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2、在转换和传递中,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不变。

十三、辩证自然观是如何形成的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方法论的危机2、科学方法论由经验方法向理论方法的过度。

3、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自然观的基础。

十四、辩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普遍联系

2、多样性统一。

3、发展演变和永恒循环。

十五、狭义相对论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意义

1、首先,它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的空间。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空间与物质不可分割,随物质运动状态而改变。

2、其次,它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证明时空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即它把通常情况下的三维空间扩张到四维,形成了四维空间连续区。

十六、爱因斯坦三个可供验证的推论

1、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

2、光谱线的引力平移。

3、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

十七、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和诠释问题

1、微观世界的量子性

2、微观客体的波动-----粒子的二象性

3、微观世界规律的统计性。

十八、现代物理学革命在思想方法上的突破表现在那些方面

1、相对论在时空观和物质观的突破

2、量子力学对经典绝对论的冲击

3、对测量中主客相互作用的揭示

4、唯物论与经典论的综合

5、互补原理与互补方法。

十九、现代数学的主要特征

1、纯数学更加深刻、更加抽象。

2、分化与综合基础上的统一

3、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4、计算机数学的研究和应用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十、前两次数学危机

1、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实际是无理数进入数学)是该学说破产,这是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2、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以实无穷小为基础而产生了严重的逻辑困难,由此产生了第二次危机。

8.蒸汽技术革命的动因:

1,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急需新的动力机械;2英国采煤业急需新的动力机械;3自然科学新成就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是蒸汽机发明的必要条件

9.蒸汽机的发明

蒸汽机是利用水蒸气作工作介质的热机。第一部活塞式蒸汽机是1690年法国物理家巴本在德国发明的。英国铁匠纽可门综合巴本机的汽缸活塞和赛维利机的真空冷凝器装置的优点,于1712年制成了一种更实用的被命名为“大气机”的抽水机器。英国工程师斯米顿对纽可门机做了各种函数关系的实验,先后写了130多个实验报告,整理出一套计算公式,还编制了各种部件的比例表,斯米顿的工作为瓦特的发明奠定了实验基础。

8.蒸汽革命的后果

1,促成产业革命的胜利在英国产业革命的进程中,蒸汽动力机的普遍应用推动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过渡,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促进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变动蒸汽技术革命的完成,不仅使纺织部门实现了由手工工场像机器大生产的过渡,促进了机器制造、钢铁冶炼等部门的快速发展,而且导致了许多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3,蒸汽革命对科学、教育发展的影响:随着蒸汽动力技术的发速发展,热力学也相应有了显著的进步。蒸汽革命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

9.蒸汽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的表现

1,机器制造业逐渐出现了各种自动车床、自动刨床、铣床和钻床等,并逐渐使测试手段精密化、加工部件标准化。2,钢铁工业是钢的产量增加了70%,而且能生产出高碳钢等多种高强度的钢材,为制造机器和刀具提供了材料,也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交通运输业

8.电力革命的动因和特点

1,内因——电机的开发成功:电机是电力技术体系的主导技术,电机的开发成功是电力革命的内在原因。电机作为主体技术,它引起了技术体系的变革,他决定着其他技术的内容和方向,代表了电力时代发展的主流。

2,外因——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之指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需求的综合。从经济生产上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蒸汽机的局限性越来越显露出来。社会文化政治上的需求一般通过统治阶层的政策、社会舆论和观念形态反映出来。

3,特点——以科技为指导科学理论对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的指导作用明显加强。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明显提高。

8.电力革命的后果

1,经济后果:从性质上讲,电力革命的经济后果同蒸汽革命的经济后果是同质的,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

2,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一,作为电力革命先导的电磁理论的建立,将科学研究领域由宏观扩展到微观和宇观,引起了一批新兴学科的诞生。第二,在技术密集型工业体系中,“工匠”传统和学术传统达到了统一,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确立起技术理论体系——技术革命。第三,是科学研究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以往个体的、自由式的科学研究方式逐渐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科研形式——集体的、合作式的研究组织。

3,社会后果:电力革命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是社会文明发展到新阶段。电力革命使人的体力在更大范围内的代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大的开发和利用。

9.信息技术革命含义:20世纪40年代后,在军备竞赛和战后其他社会需要的刺激下,在现代科学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

求实 2000.12 经济理论与实践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 徐顺梨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 [摘 要]马克思说过: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正发生 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社会生产力系统(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结构)、社会 产业结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 303 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0)12-0032-02[收稿日期]2000-10-27 [作者简介]徐顺梨,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 科技革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从总体上看,现代科技革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力量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特别是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面貌。它使社会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一、科学技术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综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即蒸汽机技术革命,不仅使人类的双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引起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生产的飞跃,而且使人类从农业经济社会步入到工业经济社会。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即电力技术革命,出现了电动机、内燃机,用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使人的体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解放,从而使社会的经济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这两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① 而20世纪中叶以来所发生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不但在内容上较之从前更为先进,而且其规模上也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而是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对现代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全面的渗透和影响,使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跃迁,并最终使科学技术本身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 1、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系统加速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由于规模的宏大及成果物化为生产工具过程的加快,使生产工具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我们知道,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是由制造材料、结构、动力、操纵与控制四个要素来决定的。这四个要素的革新就形成生产工具系统的革新。在现代科技革命发生以前,生产工具系统中的操纵与控制要素还未发生过革命性的变革。而这次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革命,却使生产工具系统的操纵与控制要素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出现了数控机 床、智能型机器、超级机器人、自动控制机器体系等等。现代生产工具的操纵与控制系统正在形成以电脑为核心,由电脑控制机取代人工对生产机器进行操纵与控制,从而使劳动者从手的解放、人力的解放发展到大脑的解放。这是生产工具系统迄今为止发生的最革命性的变革。 2、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对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劳动对象无论在种类、性能与用途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其一,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经历了从陆地资源到海洋资源,再到大气层资源,并且正在向外层空间资源扩展;其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合成新的物质材料,扩大劳动对象的来源,使劳动对象更加广泛。如非晶态金属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功能各异的新型玻璃材料等等。现在全世界人工合成材料已有800多万种,并且仍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这意味着劳动对象已不再是生产过程的被动因素,而是变成了生产的推动者。在当代,劳动对象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者自身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机器人和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生产的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完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劳动者正朝着与智能型工具相适应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智能型劳动者的方向发展,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已经从传统的机器体系中解放出来。现代化生产系统,直接从事生产的,只需要人数有限的工程师、高水平技术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这就使得劳动者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劳动者高学历、高知识的趋势。据统计:在机械化初期,物化在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比为9∶1,而在现代高度机械化生产中则为1∶9。从9∶1到1∶9,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比重刚好对调了位置。 总之,现代科技革命通过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品质及其结合方式进行改造和综合,使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生产力的诸要素当中,从而使生产力系统发生革命性变革,并使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结构达到空前优化。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自身的经济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全面的体现。据统计: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20世纪初仅为5%-20%,到50-60年代,其比重上升为50%,80年代后则高达60%-80%。有的生产 部门,如电子工业部门则高达90%,有的甚至达到100%。 ② 2 3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关于科学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完整版)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单选)

一、单选 1、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是科学技术生产。 2、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科管)科学技术。 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是马克思对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的一段生动描述。 4、为实现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拉开序幕的是惠特尼。 5、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 6、邓小平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在1988年。 7、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8、“综合就是创造”是日本提出的科技立国的一个口号。 9、世界上首倡“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科学学家是贝尔纳。 10、1979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所作的三喷注实验,找到了胶子存在的遗迹。 11、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在60年代中期,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发展了计算方法,提出了层子模型。 12、目前,有些理论这家想建立称为“大统一”的理论,试图把弱-电-强统一起来。 13、目前世界上的高能加速器中最多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 14、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高能加速器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5、银河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颗恒星。 16、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同光度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它使测定包含这类变星的遥远恒星集团的距离成为可能。这一关系是勒维特发现的。 17、面向观察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蓝端移动,而背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红端移动,这是多普勒效应。 18、广义相对论是关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的全新的理论,不仅正确地预言了日全食掠过太阳边缘的星光会发生1.75角秒的偏折,而且完满地解释了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说明的水星近日点每百年前移43角秒的现象。 19、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层的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主要是这些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大西洋中一条很长的弱地震带,这些地震带正是板块的边界。 20、更深刻地认识影响所有时间尺度的地球演化的各种过程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最终目标。 21、侏罗记、白垩纪属于中生代,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22、地球上,有30多万种植物,十几万种微生物,还有100多万种动物。 23、“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质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自我更新。”这句话是恩格斯说的。 2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模型,宣告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25、驱动自然世界朝着复杂性前进的动力是自然选择和自组织。 26、达尔文创立了进华论。他提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是自然选择。 27、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是根据恩格斯的:“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思想完成的,这位科学家是奥巴林。 28、提供“生命可以在原始汤中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产生”证据的实验是米勒。

《现代科技与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分离科学——的优异功效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呢?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被誉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新材料还被誉为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这是因为没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功能奇特、高纯度的新材料,所有的高新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电脑、机器人、宇宙飞船等都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不管怎么样的高新技术,都是要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分离或合成出高纯的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分离纯化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各种需求变成现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代分离 技术已经可以使产品的杂质含量低于十亿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分离能手的溶剂萃取(液 液萃取)就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例如在核燃料的后处理中,用萃取分离技术对被辐照过的核燃料进行处理,提取人工核素钅不 239,其中铀和钚的收 率均可以达到99 9%。去除强放射性物质的效果(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6~108。 “溶剂萃取”作为一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作为一种实用的分离方法,却早已被人们应用于实践中。溶剂萃取用于无机化合物分离的历史是有案可查的。1842年皮尔哥德(P eligot)首 先发现用二乙醚可以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随后人们又在实践中发现了其他一些无机物也能被某些有机物所萃取,并据此初步建立了半经验的液 液平衡的定量关系。到19世纪 末,能斯特(Nernst)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对液 液平衡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著名 的能斯特分配定律,该定律为萃取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人们开始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中,如用酯类萃取剂萃取醋酸,用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去除芳烃。20世纪30年代,人们试图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 于稀土元素的分离,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40年代,原子能工业 在战火中诞生,基于生产核燃料的需要,萃取分离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磷酸三丁酯作为核燃料的萃取剂得到应用后,萃取分离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后,萃取分离技术在稀土的分离、湿法冶金、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现在,萃取分离技术几乎可以涉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只要你认真了解一下萃取分离技术的辉煌历史,就会被其优异的功能所吸引。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与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 知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 信息材料旨在实现信息的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获取、存储和显示等功能使用,下列属于信息材料的是() A.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B.超大容量信息存储材料 C.先进磁性材料 D.激光晶体 参考答案 答案:ABC 2. 目前,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目前在全球迅速发展,下列哪些属于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 A、T细胞激活与调节 B、树突状细胞疫苗 C、溶癌病毒治疗 D、T细胞过继转移 参考答案 答案:ABCD 3. ( ) 指的是利用量子叠加或量子纠缠来获得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新型传感器。 A、生物传感器 B、位移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量子传感器 参考答案 答案:D 4. 量子材料指的是由于其自身电子遵循的量子力学规律而产生奇异物理特性的材料,下列不属于量子材料的是( )。 A.石墨烯 B.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C.铁基超导体 D.锂离子电池 参考答案 答案:D 5. 2009年,科技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启动国家 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以下哪个省市未被列入先期示范工作中:()。 A、山东 B、湖南 C、江苏 D、安徽 参考答案 答案:C 6. 目前,全球固体废物领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是以下哪个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参考答案 答案:D 7. ()有望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种疾病治疗途径。 A、精准医学 B、再生医学 C、预防医学 D、康复医学 参考答案 答案:B 8. 关于重大慢性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大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很难根治 B.并发症危害大,疾病后期的致死致残率高 C.对人类健康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D.不会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答案 答案:D 9. 深海生物资源主要是指生活在海洋大陆坡和洋底水深( )之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 A.小于200米 B.200~3000米 C.3000~5000米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人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那么,不健康的心理有哪些呢?我们都知道,不健康的心理容易导致情绪不稳。珍爱健康,远离多疑和欺骗,下面就随鞋业英才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竞争越来越强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下面几种心理问题是现在人常有的: 1、幼稚的思想 由于社会历练太少了,往往会做出和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决定和预期的目标,结果自然会以失败告终,在失败过后可能会陷入到一种负面的思维当中,失去和身边人的沟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的幼稚和封闭。还有一种同样的心理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关注,自愿扮演丑角,就算是毁掉了自己的形象也在所不惜,这种心态的后果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且还会打击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2、求败和自恋 有些人在经受了人生的低潮后就一蹶不振了,情绪陷入到低迷当中,就算有大好的机会放在他的面前,他都会害怕,因为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求败的心里,不敢再去想象成功了。而自恋的人则往往相反,他们已经到了自负和狂傲的地步了,几乎无视自己眼前的人,自己的感受都是最重要的,这种人到头来只会让更多的人讨厌他,远离他,最后还是会失败的。 3、多疑和欺骗

你有时候会发现你身边的哪个朋友改变了,变得你不认识了,有时候在你面前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在背后往往会说你的坏话,甚至是怀疑你所做的一切是不是针对他的,时间久了或许还会涉及陷害你。不过他同样也没有好日子可以过,因为同事和朋友都会远离他。欺骗的东西就是谎言,如果让你欺骗过了一次,或许就不会有第二次了,时间久了,你身边的朋友就会开始厌烦你了。 4、自卑产生的报复 很多人由于出身或者是暂时的能力不足常常会陷入到自卑的情绪当中,长时间得不到别人认可的话,还会让他变得不敢和别人一起竞争,接连的失败会对对手产生敌意,甚至做吃很多出格的事情来报复自己的对手。如果陷入到这样的境地后,只会让自己的怒火变得更强,最后无法消散,自己活活被烧死。 以上就是鞋业英才网小编的解析了,希望小编的解析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巨大的潜能,通过心理调节把你心理的能量积聚起来,让你从心理上变得强大起来,你就能够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改造外在环境,获得更多的外在资源,成就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精)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1.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把科学进步与社会生产在技术基础上的变革结合起来,以科技进步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对社会生产力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充分认识和推动现代科技革命,是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钥匙。但是,我们不能赞同现代科技革命已经超越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归于消失的错误观点。 2.在人类历史上,反映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的技术进步,与反映对世界规律性认识的科学进步,二者基本上是平行发展的,有时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但并未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当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趋向一体化,因而产生了科学技术进步〈简称科技进步〉这一新范畴。它意味着,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在工艺上的应用为生产力的新的大飞跃创造了前提。本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中的革命变革与技术中的革命变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决定并形成表征科技进步在现阶段和未来阶段综合过程特点的“科学技术革命”〈简称“科技革命”〉的范畴。现代科技革命是我们时代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革命变革。我们应当花力气自觉地认识现代科技革命本身的特点,同时,必须抵制用科技革命本身涵盖社会革命,或者将它与社会革命分离开来的错误倾向。事实上,科技革命必定有社会革命与其相适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了它同社会革命的联系,即一系列社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终于形成。现代社会辩证法表明,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先于科技革命,以创造保证实现科技革命的必要的社会条件,并用科技革命来发展和扩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革命先于社会革命,为社会革命准备物质前提,并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先后次序的不同,表现出现时代历史过程的多样性。其统一性至于,无论在哪种社会发展模式下,科技革命都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物质前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科技革命是生产力革命的最重要内容。 3.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生产的关系。不能再简单地把科学归诸意识形式。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一体化和双向作用关系,使得在现代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科学超前于技术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 原子弹 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地点:我国西部戈壁 标志: 代表人物:邓稼先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 于实战的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成功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2.屠呦呦和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变化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 3.其他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一)试题与答案

2016年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练习题 1、植物源农药一般分为()。 A、生物碱类 B、萜烯类 C、黄酮类 D、精油类 E、光活化毒素类 答案:ABCDE 2、下列哪些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 A、二氧化硫 B、粉尘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AB 3、下列哪些区域是我国霾污染频发的区域?()。 A、京津冀区域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ABC 4、下列()为严格的共生关系。 A、蜂鸟与产蜜植物 B、榕树与传粉榕小蜂 C、人与大肠杆菌 D、欧洲野兔与粘液瘤病毒 答案:B 5、在我国绿色食品等级划分中,经过产地环境评价,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合成制品所生产的食品为()产品。 A、A级 B、AA级 C、B级 D、BB级 答案:B 6、现代生物防治按照实施策略可以分为:经典生物防治、()以及保护型生物防治。 A、增强型生物防治 B、辅助性生物防治 C、淹没式生物防治 D、自然型生物防治 答案:A 7、绿色农产品认证指标体系是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规范,例如现有的农药GLP认证,兽药()认证,种养殖GAP认证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HACCP认证等。 A、GGP B、GBP C、GMP

D、GSP 答案:C 8、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特有程度高,以种子植物为例,特有物种达到()。 A、80% B、52% C、15% D、5% 答案:B 9、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多少?()。 A、15微克/立方米 B、35微克/立方米 C、75微克/立方米 D、95微克/立方米 答案:B 1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对PM2.5的准确描述?()。 A、细颗粒物 B、可入肺颗粒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 答案:B 11、互联网采用()。 A、面向连接 B、无连接 C、电路交换 D、分组交换 答案:BD 12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 A、数据收集 B、传输网络 C、应用 D、TCP/IP 协议 答案:BCD 13、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大,TCP/IP 协议始终不变带来新的问题,表现在()。 A、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B、网络可扩展性差 C、网络缺乏隔离能力 D、新的应用领域受限制 答案:ABC 14、互联网的演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实现?()。 A、演化法 B、共享法 C、重叠法 D、革命法 答案:ACD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今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总结前人对该问题探讨的科研成果,以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科技经济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1],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一直是导致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国际竞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与趋势》公务员在线教育试题和答案

第一题判断题 第1题 网络所产生的数据价值将随着网民数量增多而降低。 对 错 第2题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被期待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飞跃。 对 错 第3题 生态供给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生态系统容量或承载能力的有限特征,表明生态足迹不可能无限增加。 对 错 第4题 为了支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持科技前沿领域的竞争力,各国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增加理工科学生数量,保证工程领域劳动力的供应。 对 错

第5题 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学生主要流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对 错 第6题 相同质量的汽车,在相同的工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多,则说明动力系统的效率越高。 对 错 第7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科技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对 错 第8题 生化制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物质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复杂的制造过程,例如培养、发酵及纯化等工艺,制备成药品。 对 错 第9题 现代战争叫信息战,发射导弹需要信息,防御导弹需要信息,对地

观测侦查需要信息,定位也需要信息。 对 错 第10题 北京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之一。 对 错 二、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我国是一个()。 A、资源丰富国 B、资源贫瘠国 C、人均占有量大 D、都不是 第2题 2012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其他专家所做的中国海外留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希望回国。调查发现,90%的中国海归称()是他们回归的最重要原因。 A、环境因素 B、经济机会 C、食品安全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单选)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单选)

1.一、单选 1、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是科学技术生产。 2、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科管)科学技术。 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是马克思对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的一段生动 描述。 4、为实现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拉开序幕的是惠特尼。 5、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 6、邓小平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在1988年。

7、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8、“综合就是创造”是日本提出的科技立国的一个口号。 9、世界上首倡“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科学学家是贝尔纳。 10、1979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所作的三喷注实验,找到了胶子存在的遗迹。 11、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在60年代中期,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发展了计算方法,提出了层子模型。 12、目前,有些理论这家想建立称为“大统一”的理论,试图把弱-电-强统一起来。 13、目前世界上的高能加速器中最多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 14、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高能加速器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5、银河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颗恒星。 16、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同光度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它使测定包含这类变星的遥远恒星集团的距离成为可能。这一关系是勒维特发现的。 17、面向观察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蓝端移动,而背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红端移动,这是多普勒效应。 18、广义相对论是关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的全新的理论,不仅正确地预言了日全食掠过太阳边缘的星光会发生1.75角秒的偏折,而且完满地解释了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说明的水星近日点每百年前移43角秒的现象。 19、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层的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主要是这些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大西洋中一条很长的弱地震带,这些地震带正是板块的边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