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导学案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导学案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导学案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导学案1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道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器材】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拉链、圆珠笔、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在自然中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至少五个)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至少五个)

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

(一)交流预习情况:

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疑惑。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深化探究:

1、在自然中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宇宙最初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从而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科学观测宇宙正在膨胀。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先。因为。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现代的科技手段还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人类何时能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声可能导致雪崩?

⑺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

龙卷风的威力巨大,我们如何能准确预测龙卷风的来临,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龙卷风的能量巨大,这些能量能够加以和平利用吗?

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至少五个)

2、生活中

⑴生活中的神奇之一:倒饮料的诀窍(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小孔难以倒出饮料,那么有哪些方法可将饮料倒出呢?

问题解决:①孔倒饮料;②孔倒饮料。

⑵生活中的神奇之二:拉链的开启与闭合(实物展示)它被美国《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这一。提出问题:为何上下拉动,拉链便可闭合或开启?

⑶生活中的神奇之三:圆珠笔(实物展示)

介绍:圆珠笔发明历史。提出问题: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

。实验:用圆球笔倒着写字。

(4)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弯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

(5)生活中的神奇之四:跳高(展示跳高与撑竿跳高的一组图片)

介绍:在刚刚结束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以的成绩获得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而以获得男子撑竿跳高冠军。

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一根小小的撑竿,便能比跳高多跳一倍以上的高度?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至少五个)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

实验二:隔掌吸钉

实验四:水放大镜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验五: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面,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课堂展示:

问题1:奇奇同学早上起床后习惯性地去照镜子,发现自己左边的脸上不知何时长出一颗美丽的“青春豆”。请你判断一下镜中的那个奇奇同学脸上的那颗“青春豆”是长在脸上的左边还是右边?答:。

问题2:王虹家里有一个透明的圆形鱼缸里养了几条金鱼,有一天,细心的王虹在给金鱼喂食的时候发现,从鱼缸侧面看到的金鱼与实际的金鱼大小似乎不一样。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王虹小心地用网兜把金鱼捞起,仔细看了一下金鱼的大小,然后再把金鱼放回鱼缸去观察金鱼的大小,结果王虹发现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请问,王虹从圆形鱼缸侧面看到的金鱼比实际的金鱼的大小要来的(选填“大”或“小”)

问题3:把一根筷子斜放入装有水的碗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在水中的部分被水“折”断了。那么,是向上弯折还是向下弯折呢?答:。

问题4:地球不但在自转,同时还在绕着太阳公转,那么当你站在操场上使劲竖直往上跳,当你落下时,你(选填“能”或“不能”)落到原地。

问题5:在一个秋天清爽的日子里,你和你的同伴来到一片树林里,听到久违的鸟鸣声。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请你猜想一下,鸟鸣声是通过(填一种物质的名称)传入人耳,从而使人能听到声音。

问题6:1991年8月《新民晚报》报道一则消息:“上海的雨鸽从内蒙古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市区鸽巢。”信鸽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稀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球的磁场辨别方向

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名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到鸽舍,而缚磁铁的信鸽却全部飞散了。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上述哪种猜想?答:()。

问题7:请你认真观察图中的正方形,然后判断一下,这个正方形有没有向内凹的?答:。

问题8: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它们好象一个大家庭紧密地团结在太阳的周围,并且不停在运动着。请你根据图中的这幅太阳系结构示意图提出有一定创意的问题。

问题9:宇宙是奥妙的,大自然是神奇的。有这样一句名言:发现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请你提出一个有关体现宇宙或大自然神奇之处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意)

问题10:大自然总是在不经意中通过它的神奇来体现它的睿智,生活中同样也不乏神奇之处。请你提出一个有关体现生活中神奇之处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意)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与延伸(课后探究):

1、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宇宙中充满神奇;人在宇宙中是如此渺小,人却有思想,人总是试图用他的思想去探索这些神奇。

2、为了更好地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希望同学们能学会使用电脑这个工具。

3、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科技新成果的纳入。

【课外活动】

请你查资料或上网查询,写一篇有关中外物理学家的小故事,不少于200字。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1-2探索之路导学案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

(一)交流预习情况:

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疑惑。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深化探究:请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①图1-14,甲骨文“殸”。甲骨文“磬”,好象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有时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磬和耳组成了“聲”(声)字,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②图1-15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又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好似日光沐浴万物;“日光所至”,太阳光好似有脚,可以行走;“夕阳”,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了;“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退隐到山后了;“暮”,即太阳休息,一天结束了。

③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沪科版的图标也有此意思。

④图1-17,雕刻玉板。

两短边钻有五个圆孔,一条长边钻有九个圆孔,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个圆孔。玉版正面雕琢有复杂的图纹,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圆中心雕琢了一方八角图像,两圆之间以直线分为八区,每区内各雕琢一叶脉纹矢状标分别指向八方,外圆之外又雕琢四个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的四角。玉版含四方五位、八方九宫的意思。四方与五位是方位的基础,八方九宫则是前两个概念的进一步延伸。玉版中央雕刻的圆形象天,外面的轮廓方形象地,侧面拱形象天穹,只是天盘与地盘尚未分离,这表现了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司南”(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⑤图1-18,石头阵。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它大约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5 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你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物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提出了“日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牛顿运动三大定律。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界航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性人员的流动、物流提供了可能。

问题2:小奇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正想打开,无意中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小奇把手指放到矿泉水瓶后面时,发现手指被了。(选填“放大”或“缩小”)

问题3:彗星是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它的体积庞大,密度很小,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因而人们又称它为“扫帚星”。据《春秋》一书记载,“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里说的星孛,就是每隔76年防问地球一次的著名的彗星。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这次彗星的记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记录。

问题4:除了课本中列举的几位科学家,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请写出这位科学家的一个主要贡献:。

问题5:2002年12月31日,世界第一条磁浮商业示范运营线——上海磁浮列车线在沪通车,中国总理朱镕基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参加通车典礼并试乘了首发列车。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可以相互吸引,也可以相互排斥。磁悬浮列车能悬浮在轨道上,就是利用类似于两块磁铁

间相互的这种作用制成的。(选填“吸引”或“排斥”)

问题6:地球的周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着,而太空却是一片真空。请问,太阳光(选填“能”或“不能”)穿过真空。

问题7: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空调采用氟利昂冷却剂,它会破坏臭氧层。对此,你认为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

(A)停止生产和使用空调

(B)将空调的废气排到高空

(C)强制用户使用空调的时间

(D)研制环保型冷却剂取代氟利昂

问题8:请用划线的方式将下列科学家与他们的相应的科学贡献连接起来。

哥白尼量子力学

牛顿相对论

爱因斯坦日心说

玻尔运动三大定律

问题9:一种小巧灵活的激光厨刀的问世,给家庭主妇带来了福音。这种激光厨刀精致灵活,可用一只手提握,能轻而易举地切开任何大块的肉类食物,即使冻得十分坚硬的鸡鸭,只要激光厨刀扫过,就可立刻分为两截。在未来的厨房里,微波炉内将安装激光厨刀。家庭主妇把整鸡、整鸭或其它整块肉类食物放进微波炉内,激光厨刀会自动地把它们分割成块,或切成片,经过几分钟加热后就可取出食用。激光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现,与一般光相比,激光具有四个特点:

(1)亮度高:由于激光的发射能力强和能量的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亮度是衡量一个光源质量的重要指标,若将中等强度的激光束经过会聚,可在焦点出产生几千到几万度的高温。

(2)方向性好:激光发射后发散角非常小,激光射出20公里,光斑直径只有20——30厘米,激光射到38万公里的月球上,其光斑直径还不到2公里。

(3)单色性好:光的颜色由光的不同波长决定,不同的颜色,是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的不同而反映出来。激光的波长基本一致,谱线宽度很窄,颜色很纯,单色性很好。由于这个特性,激光在通信技术中应用很广。

(4)相干性好:相干性是所有波的共性,但由于各种光波的品质不同,导致它们的相干性也有高低之分。普通光是自发辐射光,不会产生干涉现象。激光不同于普通光源,它是受激辐射光,具有极强的相干性,所以称为相干光。

请你说出激光的一种应用(已经存在的应用或可能存在的应用均可)。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1.收获:

(知识梳理)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惑: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导学案

【使用说明】利用7分钟时间预习课本11--1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先思考,然后再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二、温故知新:复习:

面对神奇的物理现象,人们在迷茫、好奇、敬畏的同时,不断地努力探索。下面是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作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你能根据介绍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1、如图1-2,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他是。

2、如图1-3,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是。

3、如图1-4,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他是。

4、如图1-5,他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他是。

预习:1、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丰硕的科学知识,而且还留下了科学的_____________以及不朽的科学。

2、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

3、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仅仅靠____________,而应该依据科学的___________。

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七个主要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物体间的和物体运动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前辈们在探索神奇的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形成了物理学体系。观察图1-6并填空。

甲乙

甲放大了200万倍的铱原子排列图,这是利用观察得到的。

乙极低温下金属块在磁场中会自动漂浮,这属于现象。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看课本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钟”的故事。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根据图1-7所示,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1)、

(2)、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4)、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图1-7

哪个瓶子滚得快?

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个瓶子滚得比较快?动手试试,想想看,为什么?

根据探究方法的环节,小组同学自己设计整个实验过程。并说明得到什么结论?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请根据下列文段中介绍的情况,填写后面的空格。

1、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这体现了科学家们的实事求

是、 、 、 的精神。

2、居里夫人(M.S.Cure,1867~1934),两次获得若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者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

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炼出来的。这体现了科学家们 、 、 的精神。

3、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

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 ,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 自己的错误观点。

四、知识小结

五、当堂展示

1.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我们:( )

A 、继承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扬科学精神;

B 、跟着古人的脚印,对科学重新探索;

C 、学习更多的古人的主张和学说;

D 、多学习历史,了解古人.

2. 物理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规律的自然科学。

3. 我们学习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生产,“信息化”的今天,物理知识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__________、航天、材料及__________等领域,例如:交通路口的红、绿灯就运用了物理电学知识。

4. 物理科学探究是其乐无穷的,在探究时,我们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明确方向,接着进行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接着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________,最后进行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

5、图1所示的是科学探究的( )环节。

A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 、评估

C 、猜想与假设

D 、交流合作

6、介绍伽利略的落体实验,让学生尝试填写探究环节名称。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

b.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 )

c.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 )

d.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

e.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

f.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

7、在学习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行的是( )

A 上课听不懂,考虑到自尊不应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

B 上课老师讲错时,要尊敬老师不能提出异议

C 实验失败时,为得出正确结论应重新做

D 老师布置的课外小实验,如果书面作业多可以不做

8、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

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论证 B 猜想 C 实验 D 评估

9、王芳同学家里有两只不同的电水壶,标牌已经模糊不清。她想知道哪只壶烧开水比较快,以下是几位同学提出的方案,你认为几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小明:把这两个电水壶装上水,同时通电,比较哪一个电水壶里的水先开。

B 小华:把这两个电水壶装上同样多的水,同时通电,比较哪一个电水壶里的水先开。

C 小光:把这两个电水壶装上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同时通电,比较哪一个电水壶里的水先开。

D 把这两个电水壶装上温度相同的水,先后通电,比较哪一个电水壶里的水先开。

10.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在上述四位同学的建议中,你最相信的是__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提高

有三个同学在家里用实验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遥控器遥控信号的阻挡能力.他们的探究过程分别是:

甲同学在自己家里,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 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 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 他们的实验结果已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他们的结论是:棉布能比纸片和塑料薄膜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 (1)三个同学的探究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 动与静导学案

一、课前知识准备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世界,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________之中。

(答案:运动运动)

2.很多诗人曾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1:运动的世界

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我们就生活在茫茫宇宙中一颗被称为地球的行星上;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和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四季更替和昼夜分明;骆驼凭深浅不一的脚印在沙漠留下运动的踪迹;飞机用美丽如虹的弧线,在碧空中划出运动的轨迹;轮船以扇形的水流,在沧海中冲出运动的印记;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类更是无时无刻不用运动阐述生命的价值…….说明: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______着,即运动是_________.(答案:运动运动绝对的)知识点2:运动的描述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形式展示着运动,而人类感受运动,认识运动,描述运动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健儿用舒展的肢体诠释运动…….那么你能否说出一些描述运动的词语、诗句、音乐、绘画……?

物理学家们是如何认识运动的? 物理科学的研究发现了运动的相同之处在于:位置发生了改变.于是科学家们就建立起一个描述运动特征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照物”。

机械运动: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位置的________(答案:改变)

【拓展】除了机械运动之外,自然界的运动种类还有很多,例如:生命的运动、社会的运动、宏观的运动、微观的运动等等。

参照物: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是否改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这个事先被选定做为______的物体,在物理学中称为参照物。(答案:标准)

参照物如何选取呢?

【点拨】(1)参照物选取时,要能够使被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简单、清楚、容易描述;

(2)不能选取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

(3)研究对象为多个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

【注意】由于整个宇宙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所以自然界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1: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例2:李明和王红晚餐后并肩散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他们两位都是运动的,若以李明为参照物,王红是静止的;

例3:树木房屋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若以行驶的车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以上这些实例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易错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如上例中,若选择铁轨为参照物,列车还是运动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很多的应用,你能举出这些应用的事例吗?

【点拨】(1)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

(2)飞机空中加油。(两架飞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才能加油)

(3)接力赛跑交接棒。(接棒运动员要边跑边接棒,这样接棒运动员和交棒运动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4)宇宙飞船空中对接。(两飞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卡车与联合收割机,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两个物体间相对静止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点拨】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时,这两个物体间就处于相对静止.

三、拓展整合创新

类型之一:运动的世界

【例1】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有的运动是位置的改变,如日出日落、南征北战,类似的例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飞行的飞机行驶的轮船流淌的江河等等

类型之二:运动的描述

【例2】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AC

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是运动的,那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 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解析】在宇宙之中一切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即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绝对静上的物体·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但是运动又具有相对性,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所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与参照物相互位置的变化,所以选项A正确.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原则上任何物体都可被选定为参照物,即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就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自身,现在要判断地球的运动状态,若以地球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地球本身将永远是静止的.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对于选项C,我们可以设想乙是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甲是坐在汽车里的人,丙是路边的树,这样就很容易判断出:甲(人)相对于乙(汽车)静止,甲(人)相对于丙(树)是运动的,丙(树)以汽车为参照物一定是运动的,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如果没有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就根本无法判断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所以离开参照物是不能够判断物体否是运动的,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例3】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金茂大厦,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观光厅位于金茂大厦的第88层,高度为340.1 m,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已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堪称为“时光穿梭机”的两台电梯约7.5 m/s的速度给人以高速体验,仅需45 s左右就能将你平稳地从底层送至观光厅,电梯上升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

【解析】电梯上升过程中,人是静止的,则参照物必须选电梯或相对于电梯静止的物体.

【答案】电梯(或其他相对电梯静止的物体)

【变式题】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答案】D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员下降速度慢,跳伞运动员同样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认为直升机向上运动.由此可见,跳伞运动员无法根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定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

类型之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4】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这样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答案】青山(或江岸) 竹排

【解析】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是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但本题是一个逆过程,已知竹排在“游”,青山在“走”,请你判定是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要看竹排是相对于“谁”的位置在“游”,在发生位置变化;青山相对于“谁”的位置在“走”,在发生位置变化.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相对于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

类型之四:综合应用创新

【例5】(05年浙江金华自然科学)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答案】D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解析】我们通常觉得小鸟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并不大,是因为我们以地面为参照物的。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大,如果我们以飞机为参照物,则小鸟就在空中高速飞行,这样大的速度撞上飞机,必然把飞机撞毁。所以选择D。

四、小试一下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答案】A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B.研究物体的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C.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在研究火车车厢里人的运动时,一定要选择车厢作参照物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答案】C

A.地球的公转 B.汽车在行驶中 C.冰化成水 D.飞机从北京飞到广州

【解析】冰化成水,是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由固态变成液态,而物体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

3.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 【答案】B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4.在松花江上,有一人乘橡皮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答案】C

A.以江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解析】因为此人在橡皮船上,若以此人为参照物,则江堤是运动的。

5.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

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状态。【答案】相同静止

五、【当堂展示】

一)、基础演练

1、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A、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形态和色彩

C、旋律和节奏

D、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2.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________的,小船是

___________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______的,树是____________的.

3、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流星划破夜空

C、夏威夷群岛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房屋随地球自转

4.“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_______的物理知识所致.

5、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A、人本身 B、大舟 C、河岸 D、流水

6.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________。8.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中,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在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9、“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10.坐在逆水行驶轮船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种物体是静止的A.流动的江水B.船舱C.迎面驶来的游船D.岸边的树木11、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2.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13、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14.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的感觉顺风,乙的感觉逆风,丙的感觉无风,由此可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三者一样大

15、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A、可能是运动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

16.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二)、智能应用

1、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2、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且风运动得比火车(填“快”或“慢”)。

班级 组别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l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4.长度、时间的单位之间换算;

5.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1、长度、时间的单位之间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预习第二章第二节,预习方法:①以教材为准,先通读教材,再查阅资料;②联想旧知、联系生活、边阅读、边思考、边梳理;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等方式。

预习检测:

1.测量需要有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 标准 叫做单位.我国现在的法定单位采用 制。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其符号是 。

3.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通常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读数。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其符号是 。

5.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 的限制; 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叫做误差。

6. ,选用 的测量工具,改进 ,都可以减小误差,但 (选填“能”或“不能”)消灭误差。

7.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 ,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练习单位之间的换算:

①1.5km=______m=__________dm=_______cm =________mm =_________nm

②1h=_____ min ,1 min=______s ,1h=________ s ,1 s=________ h ,1s=_______min

合作探究案

探究点一 长度的测量(重点)

1、阅读教材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其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2、实验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能测量长度的工具来,仔细观察,请你想一想,需要观察什么?

观察刻度尺:零刻线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量程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

3

4、规律总结:时应特别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零刻度磨损,可选任一其它清楚刻度线作为“测量零点”,则被测长度L = 终点刻度值 一 “测量零点”;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拓展提升:想一想,如何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相互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法。 ●跟踪训练

1.一名粗心学生的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单位应该是m 的数据是( )

A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B .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 .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2.如图所示,用A 、B 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 就分度值而言,选择 尺要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

3.小芳同学在家庭实验室里,对一枝铅笔的长度进行了精确的测量,记录结果为15.84 cm ,根据记录结果判定她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

探究点二 时间的测量

阅读教材认识时间的单位及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

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读出课本12.3-5中石英钟和停的分度值。 石英钟: 停表: ●跟踪训练

4.物理实验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A .手表 B .停表 C .电子表 D .沙漏

探究点三 误差

●小组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的产生: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 避免,不能消灭,但可以尽量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引领

例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本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了五次,结果分别是:18.40 cm 、18.42 cin 、18.74 cm 、18.43 cm 、18.41 cm ,则这本书的长度应该取( )

A .1 8.48 cm

B .18.42 cm

C .18.43 cm

D .18.415 cm

分析: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其准确值应该 ,故测量值 是错误的,应去除.书本的长度应取其他四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即:cm cm cm cm cm cm L 42.18415.184

41.1843.1842.1840.18≈=+++=,故正确答案应该是 。 规律总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时应注意以下几占①首先找出可能错误的测量记录;②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脱离物理测量要求,简单地求出数宇答案,而要考虑测量结果是否能正确反映出测量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和估计值,所以测量值是几位有效数字,平均值也应该取几位有效数字。

A.读数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错误是应该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可以避免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的

【课堂展示】

1.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3.人们常把集成电路称为微电子器件,这个“微”字不只是微小的意思,在物理学中,微电子器件

是指芯片中的线宽在1微米左右.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线宽已降到0.13微米,数年后,有可能降

到0.05微米,即50纳米,合米.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纳米范围的纳电子器件,

它标志着本世纪上半叶,信息技术将从微电子时代发展到纳电子时代。

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8cm=28cm×0.01m=0.28m

B.28cm=28×0.01=0.28m

C.28cm=28×0.01m=0.28m

D.28cm=28×1m=0.28m

5.(南昌中考)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l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7.(广州中考)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A.m B.

8 6.4×103______,人的心脏跳动10 次时间约为9.8________。

9.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记录时,要记录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10.单位换算:70μm=______mm=______cm=____________m;2h=______min=_______s

1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2.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 、______ 、和______。

13.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枝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0.01712km

D、0.1712m

14.某同学测得某物体的长度19.8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1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8cm=28cm×0.01m=0.28m

B.28cm=28×0.01=0.28m

C.28cm=28×0.01m=0.28m

D.28cm=28×1m=0.28m 16.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__cm 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_________cm.

【拓展提高】

(1)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现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要求测出它的直径.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

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2) 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方法一(卡尺法):图11-2-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

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图11-2-2

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

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

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

币的直径d=s/nл.

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1.收获:

(知识梳理)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2.3 快与慢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持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重点、难点】懂得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速度概念的建立、单位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自主学习】

一、预习自测1(课时1)

1、奥运会男子100M决赛正在紧张的进行着,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如果不同,请用物理的语言叙述不同在

哪里?

2、一位同学百米跑了12S,而一万米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么比较他们之间的快慢?

3、在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公式可表示为,而在文学中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是()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日行千里

D、姗姗来迟

4、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可用符号或者

表示,它是由单位和单位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还常用,读作,用符号或表示。

5、子弹的速度是100m/s,动车的速度是200Km/h,谁的速度快?如何比较?

二、要点分析

观察课本图2-20,思考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比较运动的快与慢呢?

速度是由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的,比较物体速度大小时,既要考虑路程,又要考虑时间。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2)相同的路程比 .

.想一想在物理学中,速度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你能尝试给速度个定义吗?自学课本27页3、4段回答下面问题:

2.速度:(1)定义: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计算公式:,公式变形、;

试一试你能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得出速度的单位吗?自学课本第六段我们来读一读速度的单位. 阅读课本31页信息窗了解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试着说说1.2m/s的物理意义.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读作,在交通运输上速度的单位是km/h ,读作

换算关系:1km/h= m/s.;1m/s= km/h

做一做:(1)玩具小车在12秒内运动了6米,它的速度是多大?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处的雷声?

(3)准备卷尺、电子表和玩具小车,亲身感受一下物体运动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并测算出玩具小车的速度.(课外完成)

(4)阅读课本29页信息窗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计算课本图2-25小车行驶时的速度,分析小车行驶时的特点.阅读课本29页第一、二、三段,然后思考回答:

①“在平直公路平稳行驶”说明小汽车在作运动

②物体在一条上运动,如果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注:匀速指的是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直线指的是运动速度的方向不变)我们把运动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③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特点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速度v保持不变,所以v与s和t 无关。即物理在开始的速度是多大,运动中的速度还是这个速度,速度的大小与运动时间和路程都没关系。

例题:一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行驶50米用了5秒钟,则它的速度是。若又行驶了100米,需用秒钟,此时的速度是。由此可知: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与行驶的路程和时间(选填“有关”、“无关”)。

思考:一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了5秒钟,后50米也用了5秒钟,假定他作的是直线运动,能否说明他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为什么?你对课本中“任意取三段路程”是怎么理解的?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课本图2-26天鹅飞行时的速度,分析天鹅飞行时的特点. 阅读课本29页第一段,然后回答:

称为变速直线运动。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

变速直线运动中所求的速度是该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计算平均速度时,

才得到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练习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小

练习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

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

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练习3、(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

的两种方法.

【课堂展示1】

1、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的路程

B 每走1 Km 所用的时间相等

C 每1 min 所走的路程相等

D 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5s 内运行了100m ,该车的速度是 m/s ,合 Km/h ,若再运行3min 该车的速度为 m/s 。

3、单位换算:20m/s =__________km/h ;108km/h =___________m/s.

4、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集装箱船从厦门启航,开赴台湾高雄港,当日凌晨,“盛达”号载着20多个标箱和一些空箱,约用17h 抵达了台湾高雄港,全程306km.这是一次被誉为“破冰之旅”的历史航程,中断了48年的两岸航运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问:“盛达”号当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 ,合_________m/s.

5、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它在0.5min 内能跑840m ,则它的平均速度可达_________m/s.

6、光在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为1.5×1011m ,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________min.

7、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μs 。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 ,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__________m.

8、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 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飞机

9、已知普通列车的速度一般为100km/h ,而磁悬浮列车的设计速度为500km/h ,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长300km ,那么,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南京需多长时间?行驶时间比普通列车缩短了多长时间?

【课堂展示2】

1、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

求:(1)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2)在2min 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1m/s= km/h,比一比看谁换算的对?

2、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 m ,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 m ,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 m ,则 ( )

A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 /s

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 /s

C .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 /s

D .后2 s 的平均速度是4 m /s

3、长200m 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去了时间1min ,若火车速度为30m/s ,求隧道长。

4、五一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知识帮他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标志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到桥上的距离为18km ,通过这段公路时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的用时30min ,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试计算从标志到桥上最快需要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路口是,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路全长180km ,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

限速60km./h ,最高限速120m/h ,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他爸

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要那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

小明告诉爸爸的是那段时间?

2、某同学在聊城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下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5、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km/h ,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

6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

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 /s 的速度行驶

500s ,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 /s 的速度行驶100s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 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 地时,钟表显示

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 地到B 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8右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2008年5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km 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

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km/h= m/s ,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h 。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1.收获:

(知识梳理)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惑: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班级 组别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学习要点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括 、 、 、 、 、 、 。

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 ,是否正确还需寻找 来证明。

3、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的,只能求出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 。

自主学习

1.实验的原理:

2.待测物理量

测量工具:

用刻度尺(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 ,用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 ,用 求出平均速度。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你的分析,请你设计实验的方案

(1)实验所需的器材: 刻度尺、秒表、带槽木条、小车、铁架台、小木块 。

(2)实验步骤:

①用铁架台支架把带槽木条支成斜面,

使小车从木条顶部滚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用刻度尺测量木条的全长S AB 和由顶端至木条1/2处的长度S AC ,用铅笔在木条上标出

字母A 、B 、C 。

③测小车在AC 这段路程中运动的时间t AC 。

④把木块移到木条底端B 处。按上述方法,测出小球由木条顶端A 向下运动到底端B 处,

在S AB 这段路程中所需的时间t AB ,记录下来。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计算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 BC ),下半段路程上用的时间t BC ,算出v BC 。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记录表格

讨论:如何测跑步、走步的平均速度

思考: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在前100米用了25秒,在后100米内用了20。分别计算物体在前100米内,后100米内,全程的平均速度。 评估: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自我评估,写入实验报告:

① 全程平均速度,速度最快的时段

② 测时准确,计算无误,填表正确

③实验认真负责,善于配合,有团队意识

展示交流

1、A 、B 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 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 车通过9 km 用了12 min ,那么速度快的为 车。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 。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 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D 、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 所用的时间为0.5s ,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A 、3 m/s

B 、6 m/s

C 、6.3 m/s

D 、0

6、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 ,每格为5m ,横坐标为时间t , 每格为0.5s 。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时间图像。

(2)在2.5s 时,小球滚下的路程为 。

(3)若斜面长35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6s 。

7、(1)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1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 图4(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 图像是 ( )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上海磁悬浮列车试乘记

运行于上海郊外的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9月30日重新面向公众开始试运营。列车起动后,加速相当迅速。车内安装了速度计,出发

后不到1分钟时速就已超过200km.之后,虽然感觉加速的速度稍有放缓,不停增长的速度计的数字则告诉人们速度仍在持续增加。到底要加速到多快呀?正这么想着,此时显示出时速的速度计数字终于停止变动,如图2-4-3所示。到了这么快的速度,身体上已经根本无法感受出时速到底有多少,只有快极了的感觉。不过,在与高速公路并列行驶过程中看到汽车迅速向后逝去时,才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时速在最大处保持近1分钟后,开始减速到200km 的时速时,感觉到周围景色的流动也开始放慢。但如果看到列车近旁的话,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还是像飞一样向后滑去。就在于这种感觉中,慢慢地看到了上海的空中大门——浦东国际机场。轨道全长约为30km ,仅仅8分钟时间就穿越了这段距离,让人感觉只是一瞬。

(1)根据图中所示,速度计上的最大速度是 km/h,若磁悬浮列车在这个速度保持近1min ,则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行驶了______km 。

(2)磁悬浮列车在全程运行中做______运动,请根据文中的画曲线的文字,计算出它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

【迷你实验室】

1、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和停表、刻度尺.实验时,使斜面保持适当的坡度,金

属挡片分别放在斜面底端和斜面中点,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滑下,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时通过前半段路程和通过全程的速度是否变化.

(1)要完成这实验探究,必须收集的有效测量数据有哪些?(自行设计出数据表格)

(2)根据公式计算小球的速度,判断小球的速度是否变化。

2、研究蚂蚁爬行的平均速度问题。蚂蚁在爬行过程中时快时慢、爬爬停停,爬行路线也很复杂,看似毫无规则,但可通过测定平均

速度来粗略描述它爬行的快慢。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施放食物引诱后,测出蚂蚁抵达食物的时间,并用刻度尺测出距蚁巢的距离。由v = s/t ,从而确定蚂蚁的速度。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1.收获:

(知识梳理)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惑: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励志名言

Everything ought to be beautiful in a human being :face ,anddress ,andsoul ,andideas·

——Chekhov

人的一切——面貌,衣着,心灵和思想,都应该是美好的。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2)

1.(5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_________cm,t BC=_________s,v AC=_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填“大、小”).

2. 在测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

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则男运动员在前20m的平均速度是

m/s,女运动员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每隔20m处安排一名计时员,各

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启动秒表,小明跑到指定位置时,计时员按停表.

记录的时间分别是:2.9s、5.5s、7.9s、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

可知道:(以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三章声的世界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课前预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振动发出的;蝉是由

发声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现象说明气体可以传声;现象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除此之外,声音还(填“能”或“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自主学习】

活动1:观察课本P12四幅图,思考:

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文具,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结论:发声的物体在

活动3:共同体验:(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2)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的振动”的方法吗?

2、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所有的发声物体都在。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

如图是小明学习了本节课后设计的实验方案,把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是为了探究的。在此实验中,小明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的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

3、声音的保存方法:

4、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观察与思考:如课本插图1.1-5宇航员在月球上需要借助无线电波进行交谈。

思考:①近在咫尺的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借助无线电波才能进行交谈呢?图1.1-5 图1.1-4

②月球表面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吗?

③如课本插图1.1-4,试猜想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怎样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会怎样变化?

(2)提出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3)猜想假设:

(4)设计实验:

(5)进行实验:

(6)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能传播声音,不能传声。

5、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形式:

6、回声:(1)回声加强原声:教室中说话的声音比操超场上响亮

(2)回声识别和回声定位,返回时间必须大于0.1s。

【小练一下】

1、在敲响寺庙里的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已经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分析其原因()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因为大钟在继续振动

C.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越来越大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D.发声将停止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声音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4、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一条): 。

5、现代建筑中常使用一种叫“真空玻璃”的装置(如图中房屋的墙壁),请利用你所学的声音知识,来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

是:,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如图是工人师傅用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3、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

降低,这个实验说明了。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

有、。(写出两点)

5、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

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

6、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笛子发出的动听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B.关紧门窗后,屋外传来的声音明显变小,是由于固体不能传声

C.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

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听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D.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9、下列实践活动,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B.扬声器播放音乐是,放些纸片在纸盒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能测出闪电距我们的距离D.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明振动能够记录声音的是()

A.磁带B.激光唱片C.电脑光盘D.早期的机械唱片

1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12、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13、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声波和水波的产生与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B.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水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C.都是以波的形式向某一方向传播

D.水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4、2010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首次曝光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C.真空带D.金属物质网

1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4)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填序号)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1.收获:

(知识梳理)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惑: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2 乐音与噪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分类;

2.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调,音色,知道决定响度、音调、音色的因素

3.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难点:乐音的响度、音调的区分;噪声的防止.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课前准备】木梳、硬纸片、吉他、音叉、鼓、乒乓球等。

【自主学习】

导入:请仔细倾听感受几组不同的声音,并通过你的感受谈谈:以上声音各具有什么特点?你能否尝试用一句话描述它们?

一、乐音和噪声

(1)乐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叫乐音。

(2)噪声________________ ,叫噪声。

提出问题:声音有三大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那么它们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各种特性应该与振动情况(振幅大小、振动快慢等)有关。

二、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一)响度:

创设情景(引出响度的概念):用耳朵仔细倾听一段变化的声音,请思考:

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的?

响度:叫做响度

探究1: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1.你用力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在用耳感觉响度(声音强弱)变化的同时,并观察悬挂的塑料小球被弹开的角度是如何变化的?

2.用力轻敲

..鼓面,在用耳倾听声音的响度变化的同时,仔细观察两次鼓面上塑料泡沫小球的跳动情况是..鼓面和重敲

如何变化的?

3.当你逐渐远离音量不变的录音机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由以上实验说明:响度跟有关,越大,则响度越大。其次响度还跟距离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则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

阅读教材P41第4、5自然段及表格内容,了解声音强弱的表示方法。

声音强弱用表示。

(二)音调:

创设情景(引出响度的概念):播放一段含有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音像。

提问: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音调:称为音调。

探究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 用硬纸片刮木梳,快速刮一次,缓慢刮一次,比较两次音调的有何不同?

2.用同样大小的力依次拨动吉他上粗、细不同的弦,观察弦的振动快慢情况,听听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

3.左手按在吉他上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处,右手用同样大小的力依次拨动,观察弦的振动快慢情况,听听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

由以上实验说明:

1. 音调的高低与有关。物体振动,音调就越高。

2. 频率:称为频率,

单位:,简称,用符号:表示。

(三)音色:

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可能不同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

请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2-43页“音色”部分的内容,然后回答:

1. 音色:叫做音色。

音色是由决定的。

2.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决定乐音的三个特征。

(四)噪声的防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3-46后,再认真观察下列着几幅图片,思考讨论: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对噪声的了解,说说噪声的主要来源?

噪声主要来源于:、、等。

2.噪声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3.结合教材和下列图片中所展示的内容,说说防治噪声途径有哪些?

防治噪声的主要途径是:、、。

【课堂展示】

1.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三者均可

2.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3. 二胡演员在表演之前都要调节二胡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传播方向

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5. 古诗中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 )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音色难听

D. 振动频率高

6. 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8.如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

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9.如图所示,是京沪线高速公路泰安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10.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

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

鸣笛”的是。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1.收获:

(知识梳理)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3.3 超声与次声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1. 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有多大?什么是超声和次声?

(答案: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20 Hz至20000 Hz之间。高于20000 Hz以上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

2. 超声和次声各有何特性?

(答案: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因而它显示出了种种奇特的性质,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1:超声与次声

高于________Hz以上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称为次声。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Hz之间。

【明确】我们平常听到的各种声音只是声音世界中的一部分,尽管听不到,却很有意义。

知识点2:超声及其应用

【想一想】超声有哪些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和等方面。

【点拨】超声波的应用是很广的。定向发射的超声在水中传播的距离比光和无线电信号远得多.模仿蝙蝠使用超声的道理,人类发明了声纳这种装在船只及潜艇上的装置.靠超声在水中传播时碰到物体产生回波,来测定距离,确定位置,能发现对手,或保证航行安全;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B超)可以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超声探测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可用在化学工业上,它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可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注意】超声仍是一种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利用超声来测定距离确定位置时需要有传播的物质。

知识点3:次声及其应用

【想一想】哪些情况可产生次声?

【点拨】火山爆发、坠人大气层中的流星、极光、地震、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电离层扰动,等等.利用人工的方法也能产生次声波,例如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等等.

【说明】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想一想】次声有何破坏性?

【点拨】次声能量很高,能使机器设备破坏、飞机解体、建筑物破坏;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坏,危及生命。生活中,由于人耳无法听到次声,所以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三、拓展整合创新

类型之一:超声与次声

【例1】(05年四川)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图1和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解析:从图1和图2所给出的信息中可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狗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5Hz——50000Hz,猫的听觉频率范围为60Hz——65000Hz,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即发声频率为5 Hz——6 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也不在狗和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A、B、C答案均不正确。蜜蜂发声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答案D正确。

【变式题】(05年绍兴市)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

..该实

验所研究的是()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

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解析:该实验所研究的是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

的,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说明蝙蝠有

“绝技”,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说明

眼睛对蝙蝠飞行不起作用,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

间中的铃铛响了,说明耳朵对蝙蝠飞行起了作用。至于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答案:D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八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科学探究:摩擦力 5、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6、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7、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8、科学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 随堂实验: 22、24页:时间、长度的测量 37、39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3、44页:乐音的基本特征 53页: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56页:光的反射定律 58页:平面镜成像规律 62页:光的折射规律

64页:光的色散 87页:弹簧测力计 91页: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07页:惯性 111页: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116页:两力平衡条件 123页:天平、量筒、量杯的使用 131页:什么就是浮力 132页: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3页:阿基米德原理 136页:物体的浮沉条件 138页:密度计的使用 143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51页:连通器 154页:大气压强 156页:托里拆力实验 160页: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1页: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 182页: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86页: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7页: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8页: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滚摆) 197页:分子间有空隙 198页:扩散现象 199页:分子引力与斥力 九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3、科学探究: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电流 4、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5、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运转 6、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随堂实验 3页:人造雨 11页:海波与石蜡熔化时随温度的变化13页:碘的升华 26页:温度计的使用 29页:压缩空气内能增加 51页:摩擦起电 52页: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 53页:验电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 专题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实验01:用电流表测电流 典例1。如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L2就亮了,但L1没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实验时L1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 B.L1灯泡的灯丝断了 C.L1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D.L1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3)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 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乙:. 典例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2)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在被测电路中,并且所测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它 的。 (3)闭合开关,通过C点的电流如图3所示,则通过C点的电流值为 A. (4)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测出A、B两点的电流值后,得出结论:I A +I B =I C ,请你对该小组的 实验进行简单评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5)该小组同学觉得,在实验中反复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有些繁琐且容易出错,请帮助他们改进上述实验,以便简单快捷.(实验室仪表可以任意选 用)。 实验02:用电压表测电压 典例1.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 1/V BC间电压U 2 /V AC间电压 U 3 /V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

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 实验题

图24 1.( 1)图17 中电压表的示数是 V。(2)图18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则此时水的温 度是 ℃,若停止加热,水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沸腾。 (3)电子式电能表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图19是某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则该电能表的示数 是kW·h,它并联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电压是V。 2 20中插座(选填“甲”或“乙”),因为它能保证取暖机金属外壳与相连。 图21是小明用测电笔检测插座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选填“A”或“B”)。 3 图22所示,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____。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观察小 磁针偏转方向的变化,可探究电流的磁场方向与__________的关系。 4.图23是某种物质熔化图像,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 ________min,这一过程是________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但是物质的温 度_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保持不变”) 5.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24电路图,其 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二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合上开关后,电压表 的示数将__________3V(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填 “左”或“右”)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 6.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A B 甲乙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质量与密度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物体中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所含物质多少也不同。本类型除了要求理解质量这一属性外,重点是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节天平时的区别。 归纳总结: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此类试题中除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外,还经常从考查实验步骤及方法入手,分析实验误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质量及其测量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B ) 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块质量的实验情景,小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请你指出小宇操作中的错误: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纠正错误后,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 知识板块二密度及其测量 3.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C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4.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41g,已知其中铜的质量为89g。如图所示,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2.6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

。 : 。 : ( )叫 . 1km=1000m=103m ;1d m=0.1m=10m 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的零刻度线;(3).刻度 m 1 ( - 2 - 3 , (4). , 快 经 在 , 公式 v / / 物 在 , v = 15. 根据v = s 可求路程:s = vt 和时间:t = s t v 、 ; 1 1 发声也停止。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6.特殊测量方法: , 再测 340m/s . 八年级 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 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 -1 1cm=0.01m=10 m ;1mm=0.001m=10m ; 1u m=10-6m ;1nm =10-9m 。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 .. 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 慢不变、 过的路线是直线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s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 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s ; t 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 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 们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 厘米 3 ;测量液体 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 相平。 第三章 声的世界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量出它的总长度,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体快。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表面状况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 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 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 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 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全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 (详细知识点解析,绝对精品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 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01 :用电流表测电流 典例1。女口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 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没 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_ A.通过灯泡L i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C. L i灯座处可能短路了D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 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 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 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乙: 典例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i,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 (2)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_____________ 在被测电路中,并且所测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它 的_______ ° (3)闭合开关,通过C点的电流如图3所示,则通过C点的电流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4)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测出A、B两点的电流值后,得出结论:I A+I B=I C,请你对该小 组的实验进行简单评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觉得,在实验中反复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有些繁琐 且容易出错,请帮助他们改进上述实验,以便简单快捷.(实验室仪表可以任意选用) ° 实验02:用电压表测电压 典例i.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 入到电路中的AB BC AC之间,测出它们的电压,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V BC间电压UN AC间电压13/V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耒盼序号电诞走的恼旅A B C 1皂谨I/A D.303 2ifeit VA0404IM 3杞進1/A 020-20,2 I 2 | 2 弋、A\ 4 / 甲L )° L2就亮了,但L i ) ___ 。实验时L i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 B . L i灯泡的灯丝断了 .L i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教案

第九章浮力 科学内容要求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述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浮力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

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节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学习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题(含答案)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图1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图27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 是。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 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 “丙”或“丁”)所示实验。 (4)图丙和图丁的压强p 丙 p 乙 。 3.如图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图3 图4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图5 (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 与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 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 108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