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版 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习笔记

2007版 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习笔记

2007版 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习笔记
2007版 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习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我国Internet的主干网:CHINANET是依托强大的CHINAPAC,CHINADDN,PSTN等公用网,采用先进的设备,而成为我国的主干网。提供的业务:文件共享、信息浏览、电子邮件、网络电话、视频点播、FTP、网上会议。

网络发展趋势: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

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以及虚拟网络。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宽带局域网与宽带接入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重点;

电话系统组成:本地网络;干线;交换局。

三网合一:把现在的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语音和图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

一般认为,2Gpbs的骨干网称作宽带网

宽带网络分为:管带骨干网、宽带接入网两个部分

骨干网:又称核心交换网,基于光纤通信系统的,能实现大范围的数据流传送。.

宽带接入网:缺

接入技术可根据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不同分为:光纤、铜线、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无线接入。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取代网络的电节点,用光纤互连,采用光波完成信号的传输、交换,克服了现有网络在传输和交换时的瓶颈,减少拥塞、延迟、提高吞吐量。被认为是未来通信网向宽带大容量发展的优选方案。

多媒体网络:能够传输多媒体数据的通信网络。

他需要满足多媒体信息传输所需要的交互性和实时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高传输带宽要求

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要求也不同

3)对多媒体传输有连续性与实时性的要求

4)对多媒体也有同步的要求

5)具有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移动网络主要技术: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通信平台;无线局域网;Ad hoc网络;无线应用协议W AP。作用: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及时准确的为人和地理位置的用户提供服务;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通信子网(负责信息传递)、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OA;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校园网;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3A:CA通信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BA楼宇自动化。

通信子网的组成:网络节点、通信链路

网络节点:也称转换节点、中间节点,作用是控制信息的传输和在端节点之间转发信息。可以是:分组交换设备PSE、分组装配/拆卸设备PAD、集中器C、网络控制中心NCC、网间连接器G。统称为接口信息处理机IMP。

通信链路:即传输信息的信道,他们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光缆线、无线电、卫星或者微波信道

存储-转发:信息在两端节点之间传输时,可能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这种方式称为存储转发。

按拓扑结构分类:拓扑:星型、总型、环型、树型、混合、网型。

按通信信道类型分类: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环、树、网);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树、环、无线)。记住广播的,其他都是点到点的

按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ARPANET是公认的分组交换网之父

按覆盖范围分类:W AN、MAN、LAN。

按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

选择网络拓扑时应考虑的因素:可靠性、灵活性、费用、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领会>特征:性能/指标<暂无>/优缺点

星型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缺点: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优点: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无源工作,可靠性较高;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缺点: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大业务量降低了网络速度。

环形优点:电缆长度短;可使用光纤;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性能稳定。缺点: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环形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比较低。

树型:优点:易于拓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各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可靠性与星型类似;

混合型:故障诊断和隔离较方便;易于拓展;安装方便;缺点:需要选用带智能的集中器;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节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网型: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结构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机构: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由各技术委员会(TC),中国1980年也参加了标准化工作

NBS 美国国家标准局

ITU国际电信联盟——国与国之间互联

ITEF因特网特别任务组——主要工作领域:应用程序、internet服务管理、运行要求、路由、安全性、传输、用户服务与服务应用程序

ANSI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

EIA 电子工业的商界协会(是ANSI成员)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是ANSI成员)——主要研究低两层和局域网标准

ECMA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的概念:

1)除了在物理介质上进行的实通信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

2)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

3)n层的虚通信是通过n/n-1层间接口处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n-1层的通信来实现的。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通信体系协议三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层次(自下而上):主机-网络层、互连层、传输层、应用层

层次结构划分原则:

1)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

2)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3)层数应适中。

通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特点: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特点: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

OSI参考模型及其原则及其每层的功能:<领会>

物理层:定义了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接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其作用是使原始的数据比特流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具体涉及接插件的规格,“0”,“1”信号的电平表示,收发双方的协调等内容

DL层功能:比特流被组织成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并以帧为单位传输,帧中包含地址、控制、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流量控制。

网络层功能:关心的是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解决如何通过路由选择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

会话层功能: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间的通信。

表示层功能: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变换。编码转换、数据压缩、恢复和加密解密。

层次结构模型中数据的实际传送过程:发送进程发送给接收进程的数据,实际上是经过发送各层发送从上到下传递到物理介质;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接收方后,在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最后到达接收进程;

确认:接收节点在收到每个分组后,要求向发送节点回送正确接收分组的确认信息。

重传机制:在规定时间内,如果发送节点没有接收到接收节点返回的确认信息,就认为该数据分组发送失败,发送节点重传该分组。

OSI和TCP/IP比较:

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之处:

1)OSI有七层,TCP/IP只有四层,都有网络、传输和应用层,其它的层并不相同;

2)无连接的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其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支持无连接通信,但在传输层上两种都支持

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不流行的原因)

1)模型和协议自身的缺陷,会话层和表示层几乎是空的,其他层又过于复杂2)出现时机晚于TCP/IP

TCP/IP缺点:

1)规范和实现区分不清晰,模型不适合其他非TCP/IP协议簇

2)主机-网络层定义了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接口,没有把接口和层的概念区分

第三章:物理层

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主要功能: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DL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注意: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介质,而是指物理介质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信号线分类: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接地线。

DTE: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它们是通信的信源或信宿。

DCE: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

DTE与DCE连接方式: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平衡方式。

<领会>

非平衡方式:每个电路使用一根导线,收发两方共用一根信号地线,速率≤20Kbps,距离≤15米。

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每个电路使用一根导线,每个方向都使用独立的信号地线,速率≤300Kbps,距离10米。

平衡方式:每个电路使用两根导线,速率≤10Mbps,距离≤15米。

100系列接口标准——用于DTE-DCE,电气特性采用v.28 v.35两种建议

200系列接口标准——用于DTE-ACE(自动呼叫设备),电气特性采用v.28建议

规程特性的作用:规定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这些控制步骤的应用使得比特流传输得以完成

x.21、x.21bis建议;

RS232:1的电平为-15~-5V,0的电平为+15~+5V,距离15米,速率≤20Kbps,非平衡方式。

RS449包括:平衡式的RS-422(±6V,±2V过渡区,距离为10M时速率10Mbps)和非平衡式的RS-423(±6V,±4V过渡区,距离为10M时速率100Kbps)。

RS-423接口标准:

传输介质:有线、无线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

光纤:光导纤维的简称,由能传导光波的超细石英玻璃纤维外加保护层构成。多条光纤组成一束就构成一条光缆。具有重量轻、线径细的特点。

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

多模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单模采用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

常用光电二极管检波器(用于接收端光波转电波):光电二极管PIN检波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检波器

光载波的调制方法:移幅键控ASK调制法,也称亮度调制法。

<领会>

同轴电缆:绝缘层、屏蔽层、塑料外套。为分基带50、宽带75同轴电缆。适用点到多点的连接。

多址接入问题:在无线通信网中,任一用户发送的信号均能被其它用户接收,网中用户如何能从接收的信号中识别出本地用户地址。

多址接入方法: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

传输介质选择的因素:网络拓扑的结构、实际需要的通信容量、可靠性要求、能承受的价格范围。

数据通信的任务:传输数据信息,希望达到传输速度快、出错率低、信息量大、可靠性高,并且既经济又便于使用维

护。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它定义为二进制数据位传输时出错的概率

数据传输速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

公式:R=1/T·log2N (bps),

T——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N——单个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个数。

信号传输速率:B=1/T (Baud),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

R=B·log2N

B=R/ log2N

奈奎斯特:B=2H (Baud),H-信道的带宽Hz。

信道容量:C=2·H·log2N (bps),最大传输速率。

香农:C=H·log2(1+S/N) (bps) S-信号功率,N-噪声功率,S/N信噪比。

通信方式: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内连续变化的值

数字数据:离散的值

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

数字信号:是一系列离散的电脉冲,可以利用其某一瞬间的状态来表示要传输的数据。

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流、电压或电磁波,可以利用其某个参量来表示要传输的数据。

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信宿: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信道:是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

FDM: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可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频谱搬移技术。

TDM: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T1:1.544M((7+1)*24+1);

E1:2.048M(8位同步位,中间有8位用作信令,30路8位数据)。

异步传输:一次只传输一个字符,每个字符用一位起始位引导、一位停止位结束。

同步传输:每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尾处各加一个帧头和帧尾,加有帧头和帧尾的数据称为一帧(Frame),帧头和帧尾的特性取决于数据块是面向字符的还是面向位的。

位插入:发送方在所发送的数据中每当出现五个1之后就插入一个附加的0

频带:频率范围

基带:表示二进制比特序列的矩形脉冲信号所占的固有频带

基带传输: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

码元: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一位二进制数字。这样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二进制码元,而这个间隔被称为码元长度。

码速:每秒钟发送的二进制码元数

单极性不归零码:0-无电压,1-正电压,判决门限:半幅度电平。

双极性不归零码:0-负电流,1-正电流,判决门限:为零电平。

单极性归零码:0-负电流,1-正电流,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

双极性归零码:0-负的窄脉冲,1-正的窄脉冲,两个码元的间隔可以大于一个窄脉冲的宽度。

同步方法分类:位同步;群同步法。

位同步:使接收端对每一位数据都要和发送端保持同步。分为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

外同步法:接收端的同步信号事先由发送端来,而不是自己产生也不是从信号中提取出来。

自同步法:指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法

曼彻斯特: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为时钟信号,又作为数据信号,从高到低的跳变表示为1,从低到高的跳变表示为0。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位中间的跳变仅提供时钟定时,而用每位开始时有无跳变表示0或者1,有跳变表示0,无跳变表示1.

群:一般是以字符为单位,在每个字符的前面加上起始位、结束处加上终止位,从而组成一个字符序列。

群同步组成部分:1位起始位,以逻辑0表示;5-8位数据位,即要传输的字符内容;1位奇/偶校验位;1-2位停止位,以逻辑1表示,用作字符间间隔。

脉码调制PCM: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编码的最常用方法。若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采样,只要采样频率大于等于有效信号最高频率或其带宽的两倍,则采样值便可包含原始信号的全部信息,利用低通滤波器可以从这些采样中重新构造出原始信号。

PCM编码步骤:采样-量化-编码

PCM脉码调制优点: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

最后一英里:从电话公司的端局到家庭或者小型业务部门的双线本地回路

传输线路存在的问题:衰减;延迟畸变;噪声。

ADSL线路频段:POTS、上行数据流、下行数据流。

高速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p69各种交换技术的性能比较;

电路交换步骤: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

电路交换特点:传送之前须先设置一条专用通道,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当前internet主干线路采用的是SONET(同步光纤)、SDH(同步数字系列),本质上属于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特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道,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排队,不能满足实时通信要求。

报文交换的优点:电路利用率高、通信量大、一个报文可有多个目的地、可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分组交换方式: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方式

分组交换:规定了分组长度。在数据报中,目的地需重新组装报文;在虚电路中,必须先通过虚呼叫建立一条虚电路。

光交换技术发展种类: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光交换机;无交换式光路由器;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缩写解释:

DLE 转移控制字符

BSC 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IBM公司)

DDCMP 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议

DL层功能: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管理

帧同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得能从物理层中收到的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和终止

帧同步方法:

使用字符填充法(填充DLE,BSC,PPP)

使用比特填充法(01111110,HDLC)

违法编码法(曼彻斯特)

字节计数法(DDCMP)

差错控制: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噪声的分类:信道固有的热噪声(引起随机错)、外界短暂原因造成的冲击噪声(引起突发错)。

一般来说,差错是由噪声引起的

差错检测的任务: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校验。数据信息位向信道发送之前,先按照某种关系附加上一定的冗余位,构成一个码字后再发送,这个过程叫做差错控制编码过程。接收端收到该码字后,检查信息位和附加的冗余位之间的关系,以检查传输中是否有差错发生,这个过程称作差错校验过程。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检错码、纠错码

常见差错控制编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海明码

利用差错控制编码来进行差错控制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类:

自动请求重发ARQ——接收端在检测到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

向前纠错FEC——接收端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发生的错误位置,从而加以纠正。

编码效率:是衡量编码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它是码字中信息为所占的比例

R = k/n

k表示信息位数

n表示信息位数+冗余位,也就是码字长度

流量控制:对发送方数据流量进行控制,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的承受能力。

流量控制方法:

停止等待方案——发送方发出一帧后,等待应答信号到达后再发送下一帧;接收方每收到一帧,就回送一个应答信号给发送方表示愿意接受下一帧如果接收方不再应答,则发送方必须等待

滑动窗口机制——发送方存放待确认帧在重发表中,在没有得到确认的时候仍可发送一定数量的帧,但有一个上限,当达到上限仍未得到确认,则停止发送,滑动窗口就是指重发表的长度不停变化。相比停止等待方案,滑动窗口机制效率较高

重发表:一个连续序号的列表,对应发送方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那些帧。

发送窗口:是指示送方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帧号队列的界,上下沿的间距称为窗口尺寸。

链路管理: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就称作链路管理。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

奇偶校验分类:

垂直奇偶校验码——能检测出每列中的所有奇数位错,但检测不出偶数位错,漏检率接近1/2。

水平奇偶校验码——可以检测出各段同一位上的奇数位错,还能检测出突发长度≤P的所有突发错误。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R=pq/[(p+1)(q+1)],能检测出所有3位或3位以下的错误、奇数位错、突发长度≤p+1的突发错以及很大一部分偶数位错。

CRC特点:

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

可检测出所有双比特的错

可检测出小于、等于检验位长度的突发错

BSC数据报文:SYN-SYN-SOH-报头-STX-报文-ETB-BCC(第一块报文,中间报文无SOH和报头,单块报文用ETX)SYN-SYN-ACK(肯定和选择响应)SYN-SYN-P/S前缀-站地址-ENQ(轮询/选择请求)SYN-SYN-EOT (拆链)

BSC控制字符:SOH序始;STX文始;ETX文终;EOT送毕;ENQ询问;ACK确认;DLE转义;NAK否认;SYN 同步;ETB块终。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停等协议、顺序接收管道协议、选择重传协议

(领会)

停等协议实现过程:发送方每次仅将当前信息帧作为待确认帧保留在缓冲存储器中;当发送方开始发送信息帧时,赋予该信息帧一个帧序号,随即启动计时器;当接收方收到无差错的信息帧后,即向发送方返回一个与该帧序号相同序号的ACK确认帧;当接收方检测到一个含有差错的信息帧时,便舍弃该帧;若发送方在规定时间内收到ACK确认帧,即将计时器清零,继而开始下一帧的发送;若发送方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ACK确认帧,则应重发丰于缓冲器中的待确认信息帧。

顺序接收管道协议(Go-Back-N):发送方连续发送信息帧而不必等待确认帧的返回;发送方在重发表中保存所发送的每个帧的备份;重发表按FIFO队列操作;接收方对每一个正确收到的信息帧返回一个确认帧;每个确认帧包含一个唯一的序号,随相应的确认帧返回;接收方保存一个接收次序表,它包含最后正确收到的信息帧的序号;接收方因某一帧出错,则对后面再发送来的帧均不接收而丢弃,只允许顺序接收。(发送窗口大于1,接收窗口等于1)

选择重传协议:克服了Go-Back-N的缺点,只需要重传错误的帧即可

链路控制协议分类:

同步协议——以许多字符或者以帧位传输单位

异步协议——以字符为独立的信息传输单位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是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协议,被普遍采用为目前网络设计中的数据链路层

HDLC特点:

1.不依赖任何一种字符编码集

2.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

3.全双工通信不必等待便可连续发送数据,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率

4.所有帧采用CRC校验,对信息帧采用顺序编码,防止漏传、重传,可靠性高

5.传输控制与处理功能分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HDLC操作方式:正常响应方式NRM;异步响应方式ARM;异步平衡方式ABM。

HDLC帧格式:F标志(01111110)-A地址-C控制-I信息-FCS校验(16)-F标志(01111110)。

HDLC帧类型:信息帧I;监控帧S;无编号帧U。

HDLC的s帧:s帧是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HDLC S帧类型:00-接收就绪RR;01-拒绝REJ;10-接收未就绪RNR;11-选择拒绝SREJ。

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SLIP 串行线路IP协议——提供在串行线路上封装IP的简单办法,使远程用户通过电话线和modem接入TCP/IP网络PPP 点到点协议——解决了SLIP的问题,具备处理差错的能力,支持多个协议、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允许身份认证等功能

SLIP:不支持连续过程动态IP分配,SLIP帧无协议字段和校验字段

PPP功能:成帧;链路控制(LCP,1500字节);网络控制(NCP)。

<领会>

PPP过程:一个家庭用户呼叫一个ISP首先是PC机通过MODEM呼叫供应商的路由器,当路由器的MODEM回答了用户的呼叫,并建立起一个物理连接后,PC机给路由器发送一系列LCP分组,它们被包含在一个或多个PPP帧的净荷中。这些分组以及它们的应答信息将选定所使用的PPP参数。一旦双方对PPP参数达到一致后,又会发送一系列NCP分组,用于配置网络层。针对IP协议的NCP负责动态分配IP地址。

第五章:网络层

网络层功能: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包括跌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际互连

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方式。

路由选择两个基本操作:最佳路径的判定、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最优化原则:如果路由器J在从路由器I到K的最佳路由上,那么从J到K的最佳线路就会在同一路由之中.作为最优化原则的一个直接结果,克制从所有的源端到目的端的最佳路由集合,形成了以目的地为根的树;

三种静态路由算法:

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扩散法——

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

选择扩散法——是扩散法的变种,路由器并不是将每个进来的分组从一条输出线上输出,而是仅发送到与正确方向接近的那条线路上

动态路由算法: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相关协议:RIP)——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它以子网中的每个路由器为索引,表中列出了当前已知的路由器到每个目标路由器的最佳距离,以及所使用的线路,通过在邻居之间相互交换信息,路由器不断地更新它们内部的路由表。

链路状态算法步骤(相关协议:OSPF)——发现邻居节点;测量线路开销;创建链路状态分组;发布链路状态分组;计算新的路由。

<领会>

路径长度测量方法:计算站点数量、计算距离、信道带宽、平均通信量、通信开销、队列长度、传播时延。

扩散法:一个网络节点从某条线路收到一个分组后,再向除该条线路外的所有线路发送收到的分组,结果最先到达目的的节点的一个或若干个分组肯定经过了最短的路径,而且所有的路径都被尝试过。

移动主机登录过程:外地代理定期广播一个分组,宣布自己的存在及其地址;移动主机登录到外地代理,并给出其原来所在地的地址,当前DL层地址,以及一些安全信息;外地代理与移动主机的主代理取得联系,核实移动主机是否真的在那;主代理检查安全性,如果核实通过,则通知外地代理继续;当外地代理从主代理处得到确认后,在它的表中加入一个表项,并通知移动主机登录成功。

广播算法:

1)普通广播

2)扩散法

3)多目标路由

4)汇集树

5)逆向路径转发

拥塞控制:

拥塞发生原因: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路由器的慢速处理器的缘故。

拥塞控制和流控制的差异:拥塞控制的任务是确保子网能够承受所到达的流量,这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流控制只与特定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点到点流量有关。

拥塞控制方法:

开环——确定何时接受新的流量、确定何时丢弃分组及丢弃哪些分组,以及在网络的不同节点上执行调度决策。所有这些手段在决定时都不考虑网络的当前状态

闭环——监视系统,检测何时何地发生了拥塞;将该信息传递到能采取行动的地方;调整系统的运行,以改正问题。

降低负载措施:拒绝为某些用户提供服务,给某些用户或者全部用户降低服务等级以及让用户以一种更有预见性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需求。

拥塞策略:

传输层:重传、乱序缓存、确认、流控制、确定超时策略;

网络层: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分组生存策略;

DL层:重传、乱序缓存、确认、流控制策略。

拥塞控制的必要性:

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1,监视系统,检测到何时何地发生了阻塞。

2,将该信息传递到能够采取行动的地方。

3,调整系统的运行,以改正问题;

虚电路拥塞控制:

1)准入控制:即一旦出现拥塞的信号,则不再创建任何虚电路,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2)允许建立新的虚电路,但要谨慎选择路由,使所有新的虚电路都绕开有问题的区域;

3)进行资源预留

数据报拥塞控制:警告位;抑制分组;逐跳抑制分组。

当各种手段都无法解决拥塞时,路由器将采用“负载脱落”,也就是直接丢弃分组来解决拥塞问题

抖动:分组到达时间的变化量。

服务质量的特征:可靠性、延迟、抖动、带宽

服务质量的参数:可靠性;延迟;抖动;带宽。

一个源到一个目标的分组流(Stream)称为一个流(Flow)。可以看出flow是stream分组后的叫法

集成服务的主要协议:资源预留协议RSVP(由IETF提出)。

区分服务:基于类别的服务质量。

标签交换:在每个分组的前端增加一个标签,然后根据这个标签而不是根据目标地址进行路由。将这个标签作为内部表中的一个索引值,就可以把找到正确的输出线路变成简单的表格查询,利用这样的技术,路由过程可以很快完成,而且沿途预留必须的资源也很容易做到。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实现QoS保证的关键技术。其目的是提高网络设备的性价比,提高网络设备的转发能力

网络互连的目的:使一个网络上的用户能够访问其他网络上的资源,是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

网络互连的原理:

1.在网络之间至少提供一条物理上连接的链路,并具有对这条链路的控制规程;

2.在不同网络之间提供合适的路由实现数据交换;

3.有一个始终记录不同网络使用情况的并维护该状态信息的统一的计费服务;

4.在提供以上服务时,尽可能不对互连在一起的网络的体系结构做任何修改;

网际互连形式:L-L;L—W;W-W;L-W-L。

网间连接器种类:

转发器——实现网络物理层的连接,对信号放大、整形、再生。仅能扩展网段距离,用转发器互联的网络逻辑上是同一网络

网桥——提供数据链路层上的协议转换,在不同或者相同的局域网之间存储和转发帧

路由器——作用于网络层,提供网络层上的协议转换,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和转发分组,被连网络可具有不同协议网关——提供传输层及以上层的协议转换,又称协议转换器

网桥技术:网桥用于不同MAC协议的局域网的互连;

透明网桥工作过程:

过滤数据库,确定该目的MAC地址是否在除X外的其它端口中;

如果目的MAC地址没有列到X以外的端口中,则将该帧送往X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进行扩散;

如果目的MAC地址在过滤数据库的某个端口Y,则确定Y是否处于阻塞或转发状态,如果不是阻塞状态,则把该帧通过端口Y转发到它所连接的LAN中。

路由信息协议RIP: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领会>RIP和OSPF,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网际互连所使用的中继设备及其对应的OSI层次,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综合应用:网际互连的概念,网络互连模型,网络互连设备;

路由器功能:建立并维护路由表;提供网络间的分组转发功能。

网桥,交换机,路由器,

IP对输入数据报的处理:主机对数据报的处理:当IP数据报到达主机时,如果IP数据报的目的地址与主机地址匹配,IP接收该数据并交给上层协议软件处理,否则抛弃。网关对数据报的处理:当IP数据报到达网关IP层后,网关首先判断本机是否是数据报到达的目的主机,如果是,网关将收到的IP数据报上传给高级协议软件处理。如果不是,网关将对接收到的IP数据报进行寻径,并随后将其转发出去。

IP数据报的分段与重组:目的主机根据标识域来判断收到的IP数据报属于哪一个数据报,以进行IP重组。标志域中的DF位标识该IP数据报是否允许分段。当需要对IP数据报进行分段时,如果DF位置1,网关将会抛弃该数据报,并向源主机发出出错信息。标志域中的MF位标识该IP数据报分段是否是最后一个分段。分段偏移域记录了该IP数据报分段在原IP数据报中的偏移量,分段偏移域被用来确定该IP数据报分段在IP数据报重组时的顺序。

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

ICMP协议: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是IP正式协议的一部分,ICMP数据报通过IP送出,因此它在功能属于网络第三层,但实际上它是像第四层协议一样被编码的。

IGMP协议: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用于多播路由器和主机间的询问和响应

IP协议: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将多个网络连成一个互联网,可以把高层的数据以多个数据报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分发出去。

ARP:地址转换协议,将互联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以便在物理层上传送

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通过广播请求,向RARP服务器征求IP地址。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IP地址

第六章: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和作用:是整个协议层的核心,

功能: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提供可靠地、价格低廉的数据,而与当前网络或使用的网关无关。

作用:向应用程序的进程,提供有效、可靠且最佳的服务;

目的: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传输服务。

传输实体:传输层中完成向应用层提供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可能存在于:OS的内核中;一个单独的用户进程内;网络应用程序库中;网络接口卡上。

传输服务:面向连接与非连接。

传输层与DL层区别:传输层需要寻址、建立连接的过程复杂以及对数据缓冲区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上的区别。

传输协议要素:寻址(IP地址+端口号);建立连接;释放连接(对称释放、非对称释放)。

传输层编址方式:分级结构、平面结构。

三次握手: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接收方向发送方回应一个对建立连接请求报文的确认报文,发送方再向接收方发送一个对确认报文的确认报文。

传输层功能:对一个进行的对话或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在通向网络的单一物理连接上实现该连接的复用,在单一连接上提供端到端的序号与流量控制、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及恢复等服务。

TCP:传输控制协议,用于在不可靠的因特网上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字节流通信协议

TCP协议主要特征:

1)面向连接的传输

2)端到端通信,不支持广播

3)高可靠性,确保传输的正确性,不出现丢失或乱序

4)全双工方式传输

5)采用字节流方式

6)提供紧急数据传送功能

TCP端口号:小于256为常用端口,任何TCP实现的服务使用1-1023,临时端口分配1024-5000,大于5000的端口为其它服务器预留。http 80,GHOPER 70,SMTP 25,POP3 110,telnet 23,ftp控制21,ftp数据20

UDP:用户数据报传输协议,提供了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UDP特点:

1)无连接的数据传输

2)无需等待对方的应答

3)较好的实时性,效率高

UDP缺点:会出现分组丢失、重复、乱序,应用程序需负责所有可靠性的工作

UDP端口号:DNS 53,SNMP 161,QICQ 8000,TFTP 69

TCP重传策略:对每条连接TCP都保持一个变量RTT,用于存放当前到目的端往返所需时间最接近的估计值。当发送一个数据段时,同时启动连接的定时器,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确认到达,则记录所需的时间(M),并修正RTT的值,如果定时器超时前没有收到确认,则将RTT增加1倍。

TCP拥塞窗口大小:刚建立连接时,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初始化为该连接所需的最大数据段的长度值,并发送一个最大长度的数据段。如果定时器超时前,得到确认,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增加一个数据段的字节数,并发送两个数据段,如果每个数据段在定时器超时前都得到确认,就再在原基础上增加一位,即为4个窗口大小,如此反复,每次在前一次基础上加倍,当定时器超过或达到发送窗口设定的值时,停止拥塞窗口尺寸的增加。

第七章:应用层

应用层的作用和地位:

1,它包括各种用户需要的应用程序,有关的标准化组织已经进行了标准化,

2,应用层协议是网络层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向用户提供各种实际的网络应用服务,使得上网者更加方便的使用网络上的资源.

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DNS组成: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地址转换请求程序。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顶级域名的分类:国家,国际,通用;

顶级域名种类:国家顶级域名.cn .us .uk;国际顶级域名.int;通用顶级域名.com .edu .net。

<领会>IP地址与域名:域名解析原理;

Ip地址是在internet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标识,ip协议就是根据地址实现信息传递的;组成以十进制数来表示,以‘.’做间隔;它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组成分为A,B,C类IP地址;

域名解析过程:当应用进程要将一个域名映射为IP地址时,就调用域名解析函数,解析函数将待转换的域名放在DNS 请求中,以UDP报文发给本地域名服务器。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找到域名后,将对应的IP地址放在应答报文中返回。应用进程获得目的主机的IP地址后即可进行通信。若域名服务器不能回答该请求,则此域名服务器就暂时成为DNS 中的另一个客户,直到找到能回答该请求的域名服务器为止。

域名服务器种类: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

<识记>

电子邮件

格式:用户名@主机域名。其中用户名是用户在邮件服务器上的信箱名,通常为用户的注册名、姓名和其他代号,主机域名则是邮件服务启动饿域名,用户名和域名都是以‘@’分隔的,

协议分类: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邮局协议POP,因特网邮件存取协议IMAP;

<领会>特点:

SMTP路由过程:STMP服务器基于DNS中的邮件交换MX记录来路由电子邮件。SMTP通过用户代理和传输代理程序实现邮件的传输。

POP3是用户计算机与邮件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协议;SMTP是邮件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协议。

IMAP工作方式:离线工作方式;在线工作方式;断连接方式。

IMAP缺点:占磁盘空间

断连接方式:客户机先与邮件服务器建立连接,客户邮件程序选取相关的邮件,在本地客户机上生成一种高速缓存。与此同时,所选邮件的主拷贝仍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然后断掉与服务器的连接,对客户机高速缓存的邮件进行脱机处理,以后客户机与邮件服务器再连接时,进行再同步处理。

--万-维--网--

识记:{HTML,--知识链接;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档分为文档头和文档体,头里面进行一些必要的定义,体的内容就是显示的各种文档信息,用于描述功能的符号称为标记;文件结构分为:头部文件和主体文件;浏览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WWW:是通过HTTP协议链接起来的无数WEB服务器中的网页资源。

HTTP:是客户端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也即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上的超文本信息时使用的协议。

URL:是为了能够使客户端程序查询不同的信息资源时有统一的访问方法而定义的一种地址标识方法。}+

{

远程登陆协议telnet;

电子公告板BBS

}

<领会>

{

FTP--文件传输协议;

}

WWW工作原理:用户通过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进行连接,然后,用户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解析该请求并进行相应的操作,以得到客户所需的信息,并将查询结果返回客户机,最后,当一次通信完成后,服务器关闭与客户机的连接。

第八章:局域网技术

信道访问权的分配策略:

静态分配策略:FDM;同步TDM。

动态分配策略:随机访问和控制访问(轮转、预约),本质上属于异步TDM。

随机访问:各个网络节点在发送前不需要申请信道的使用权,有数据就发送,发生碰撞之后再采取措施解决。

《领会》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种类:争用协议(ALOHA、CSMA);无冲突协议(位图、二进制倒计数);有限争用协议(适应树步行协议)。

帧时:发送一个标准长度的帧所需要的时间。

呑吐率S:在单位帧时内系统成功发送新产生的数据帧的平均数量。

网络负载G:在单位帧时内系统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的平均数量,包括成功发送的帧和因冲突而重发的帧。G>=S,

介质访问控制,(CSMA--{CARRIER,Sense,Multiple Access}/CD)

时分ALOHA:将时间分成等长的间隙,每个间隙可以用来发送一个帧;用户有数据帧要发送时,不论帧在何时产生,都必须到下一个时隙开始时才能发送;用户通过监听信道来获知是否产生冲突、数据传输是否成功;若发现有冲突发生,则在随机等待若干个时隙后,再重新发送。

易破坏区:纯ALOHA为2t,时分ALOHA为t。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及二进制到技术协议;

ALOHA吞吐量:纯ALOHA为S=GP。P=e^-2G。时分ALOHA为S=GP,P=e^-G。

1-坚持CSMA: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等待,同时继续监听直至信道空闲;如果发生冲突,则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监听信道。

非坚持CSMA: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放弃监听、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再开始监听信道。

p-坚持CSMA: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忙则坚持监听到下一个时隙;如果信道空闲,便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推迟到下一个时隙;如果下一个时隙信道仍然空闲,则仍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推迟到下一个时隙;这样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数据被发送出去,或因其它节点发送而检测到信道忙为止,若是后者,则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开始监听。

带有冲突检测的:csma;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间听到了冲突则立刻停止数据发送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开始尝试发送数据;

《识记》传输延时和传播延时之间的关系;

由于单向传输的原因,对于宽带而言,冲突检测时间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传播时延的4倍,所以,对于宽带CSMA/CD来说,要求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4倍于传输的时延;

简单应用:算法;

CSMA/CD: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监听到了冲突,则立刻停止数据发送,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尝试发送数据。

SlotTime≈2倍间距2S/0.7光速C 0.7C+2t

SlotTime=最小帧长Lmin/传输速率R

Lmin=SlotTime×R≈(2S/0.7C+2t)×R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对每个数据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一个参量L=2;退避间隔取1到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两站点之间的最大传播时延的两倍;当数据帧再次发生冲突,则将参量L加倍;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该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IEEE802标准系列:

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IEEE802.3CAMA/CD

IEEE802.4令牌总线

IEEE802.5令牌环

IEEE802.分部队列双总线

IEEE802.3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和1-坚持算法。CSMA/CD限制无分支电缆最长500米。

位图协议:把数据传输过程分成一系列预约周期和传输周期;每个预约周期由N个争用的时隙组成,每个时隙对应一个节点,节点i可以在时隙i发出一个比特“1”来声明它有一个数据帧要发送,以此预约对信道的使用权;预约周期过后,每个节点都知道了究竟有哪些节点要发送数据,接下来进入传输周期,各预约信道的节点按照序号大小顺序依次发送数据;待最后一个节点结束数据发送后,开始新一轮预约。

信道分配策略性能评定:轻负载下的时间延迟及重负载下的信道利用率。

802参考模型:(多个NSAP)网际层(多个LSAP)-LLC-(单个MSAP)-MAC-(单个PSAP)-物理层。

LLC链路类型:无确认无连接;有确认无连接;确认的面向连接。

MAC子层实现帧的寻址和识别。

MAC协议:802.3 CSMA/CD;《实际》802.4 令牌总线;802.5 令牌环;802.6 城域网的分布队列双总线DQDB。LLC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时向上提供统一的DL接口,屏蔽各种物理网络的实现细节。

802.3物理层接口:介质相关接口MDI;访问单元接口AUI。

802.3MAC帧格式:[前导码P(10101010)][帧起始定界符SFD(10101011)][DA][SA][LEN][数据0-1500][填充字符0-46][FCS(CRC32)],DA最高位0表示单个地址,最高位1表示组地址。帧总长度64-1518。

802.3 MAC层功能:数据封装,包括成帧、编址、差错检测;介质访问管理,包括介质分配和竞争处理。

802.3 冲突处理:首先,它发送一串称为阻塞码的位序列来强制冲突,由此保证有足够的冲突持续时间,使其它发送站点都得到通知。在阻塞信号结束时,发送介质访问管理就暂停发送,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再进行重发尝试。发送介质访问管理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调整介质负载。最后,或重发成功,或放弃重发尝试。

环:是由一系列点-点链路组成的闭合环路,可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环路长度:当数据帧的传输时延等于信号在环路上的传播时延时,该数据帧的比特数就是以比特度量的环路长度。

信号传播时延(μS)=两点间距离(m)/信号传播速度(200m/μs)

数据传输时延(S)=数据帧长度(bit)/数据传输速率(bps)

接收完毕时间=信号传播时延(μS)+数据传输时延(S)

环的比特长度=信号传播时延×数据传输速率+接口延迟位数=环路介质长度×5(μS/km) ×数据传输速率+接口延迟位数

令牌环特点:在轻负载时,由于存在等待令牌的时间,故效率较低;但在重负载时,对各站公平访问且效率高。考虑到帧内数据的比特模式可能会与帧的首尾定界符形式相同,可在数据段采用比较插入法或违法码法,以确保数据的透明传输。

令牌环帧AC字段:A-地址识别位,C-帧复制位。11-接收站已收到并复制了数据帧;00-接收站不存在,不必重发;10-接收站存在,但由于缓冲区不够等原因未接收数据帧,可等待一段时间后重发。

令牌环协议组成:LLC、MAC、物理层、传输介质。

令牌环MAC功能:帧发送;令牌发送;帧接收;优先权操作。

DQDB计数器:请求计数器;倒计数计数器。

第九章:实用网络技术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逻辑计数循环环,100Mbps,4B/5B编码,要求介质的信号传输率达到125Mbaud,最大环长度200km,最多可有1000个物理连接,站点间距2km以内。分布式时钟方案,每个站点都配有独立时钟和弹性缓冲器。

FDDI帧:令牌帧-[前导码P][起始定界符SD][帧控制FC][结束定界符ED],数据帧-[前导码P][SD][FC][DA(16/48bit)][SA][INFO(最大4500字节)][FCS(32)][ED][帧状态FS]。

FDDI帧FC格式:CLFFZZZZ,C-同步异步,L-用2字节还是16字节表示地址,FF-是LLC还是MAC控制帧,ZZZZ-控制帧的类型。

快速以太网:802.3u,帧际间隙、冲突检测时间、网络的直径缩短到原来的1/10,最短帧长64字节。物理层包含三种介质:100BASE-TX(4B/5B,100m,2对STP或5类UTP)、100BASE-FX(4B/5B,100m,2对光纤)、100BASE-T4(4对3类或4对5类UTP,8B/6T,100m)。

千兆位以太网:物理层协议包括1000BASE-SX(多模,8B/10B,适用建筑物中同一层短距离),1000BASE-LX(多、单模,8B/10B,校园主干网),1000BASE-CX(STP,8B/10B,集群设备连接),1000BASE-T(UTP,100m,结构化布线中同一层建筑的通信)。

千兆位以太网MAC层: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卸装、帧的寻址与识别、帧的接收与发送、链路的管理、帧的差错控制及MAC协议的维护。与标准以太网帧结构相同,帧长64-1518,采用了载波扩展(用于半双工)和数据包分组两种技术。

载波扩展:用于半双工的CSMA/CD方式,对小于512字节的帧进行截波扩展,使这种帧所占有的时间等同于长度512字节的帧所占用的时间。

无线局域网技术:802.11无线局域网、红外端口技术、蓝牙技术。

无线局域网特点: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易于扩展。不足之处是,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有时会存在通信盲点。

无线局域网技术要求:可靠性(分组丢失率10-5,误码率10-8);兼容性;数据速率(1M以上);通信保密;移动性;节能管理;小型化、低价格;电磁环境。

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无线网卡;无线AP;无线天线。

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系列标准;欧洲的HiperLAN。

无线局域网MAC服务:安全服务;MAC服务数据单元重新排序服务;数据服务;CRC校验;包分片。

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

802.11b:2.4GHZ,5.5/11Mbps,DSSS,128位WEP加密。

802.11a:5GHZ,54Mbps,正交频分复用OFDM,152位WEP加密。

802.11g:2.4GHZ,54Mbps。

802.11b+:5GHZ,22Mbps,PBCC。

802.16:物理层(按需分配多路寻址DAMA-TDMA);DL层;会聚层。

蓝牙:2.4GHZ,1Mbps,时分双工传输方案。蓝牙1.0标准包括核心部分和协议子集部分。

蓝牙协议分层:核心协议层(基带、链路管理LMP、逻辑链路控制与适应协议L2CAP、业务搜寻协议SDP);电缆替代协议层;电话控制协议层;其它协议层。

SDP支持的查询方式:按业务类别搜寻、按业务属性搜寻、业务浏览。

WAP:客户、网关、WWW服务器。采用的协议是WDP。

Ad Hoc:是一种移动、多跳、自律式系统,移动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每个节点兼有路由器和主机两种功能。Ad Hoc特点:网络的独立性;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有限的无线通信带宽;有限的主机能源;网络的分布式特性;生存周期短;有限的物理安全。

Ad Hoc网络拓扑结构:对等式平面结构;分级结构。

Ad Hoc路由种类:先验式路由协议(DSRV、HSR、GSR、WRP);反应式路由协议(DSR、TORA);混合式路由协议(ZRP)。

局域网OS种类:面向任务型LAN OS;通用型LAN OS。

LAN OS发展:对等结构LAN OS;非对等结构LAN OS(Server和WS)。

LAN OS功能: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通信服务;信息服务;分布式服务。

NetWare:由文件服务器软件、工作站软件、网桥软件组成,开放数据链路互连接口ODI是它重要的互连技术,NetWare Streams流提供了OS和网络通信协议之间的通用接口。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474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既可作为点—点线路通信子网又可作为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是 A.星形拓扑 B.网状形拓扑 C.树形拓扑 D.总线形拓扑 2.下列机构中,负责因特网RFC技术文件管理的是 A.ITU B.IETF C.ANSI D.ISO 3.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划分的网络类型中不包括 ... A.电路交换网 B.报文交换网 C.分组交换网 D.虚拟交换网 4.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 A.互联参考模型 B.网络概念框架 C.网络体系结构 D.网络结构描述 5.下列关于“面向连接服务”特点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传输数据前建立连接 B.每个分组要带目的节点地址 C.收发数据的顺序不变 D.通信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6.下列网络协议中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传送服务的是 A.ARP B.TCP C.DNS D.UDP

7.TCP/IP参考模型中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端—端通信的层次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 C.互连层 D.主机—网络层 8.规定DTE与DCE接口线的信号电平、发送器输出—阻抗的物理层特性属于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9.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方法不包括 ... A.波分多址接入 B.频分多址接入 C.时分多址接入 D.码分多址接入 10.设码元速率为3600Baud,调制电平数为8,则数据传输速率为 A.1200bps B.7200bps C.10800bps D.14400bps 11.TCP端口号的范围是 A.0~256 B.0~1023 C.0~65535 D.1024~65535 12.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是 A.相位调制 B.频率调制 C.脉码调制 D.振幅调制 13.ADSL服务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属于 A.频分多路复用 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C.波分多路复用 D.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14.下列关于数据交换技术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要求 B.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最为合适 C.数据报方式中目的地要重组报文 D.虚电路方式数据传送前要设置虚电路 15.在广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环形拓扑 B.星形拓扑 C.网形拓扑 D.总线拓扑 16.HDLC的帧类型中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帧是 A.命令帧 B.信息帧 C.无编号帧 D.监控帧 17.既考虑拓扑结构又兼顾网络负载的静态路由算法是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基于流量路由算法 C.泛射路由选择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8.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称为 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 C.链路控制 D.拥塞控制

最新计算机网络考研笔记

一、概述 1.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共享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2. 因特网概述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 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标准化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 因特网标准 3.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端系统(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方式 客户/服务器(C/S)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连接(P2P)方式 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线路的传输效率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首部(包头):报文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块,数据块前面加上的必要的控制信息 分组(包):首部 + 数据段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一定的时延,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一定的开销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不同作用范围: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不同使用者: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要点

第1章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用通信线路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并按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3、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4、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网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5、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6、什么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按照拓扑学的观点,将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单元抽象为“点”,网络中的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变成了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它表示了通信媒介与各节点的物理连接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网络拓扑结构。 7、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拓扑结构有五种,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拓扑结构。 8、根据网络的通信方式对网络分类。 广播式网络、点到点式网络。 9、网络协议及三要素是什么?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三要素分为:语法、语义、时序。 10、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层中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 11、为什么说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12、ISO/OSI参考模型分层和TCP/IP的分层结构,按顺序写出各分层 ISO/OSI参考模型(从第一层到第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从第一层到第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13、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含义。 TCP/IP 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协议也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IP over everything) 14、Internet起源于Arpanet,使用TCP/IP协议。 第2章 1、理解波特率、数据传输入速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是每秒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又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有bit/s等,用C表示。 把承载数据的基本信号单元称为码元,把每秒传输的码元数称为波特率,又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传输速率至少应达到 2.电子银行的核心功能是 A.自动存取款作业 B.金融交易卡服务 C.电子汇款与清算 D.销售点自动转账 3.下列关于环形拓扑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电缆长度短 B.网络性能稳定 C.可使用光纤 D.故障检测容易 参考模型中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是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参考模型互连层协议的是 6.下列关于交换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路交换适用于猝发式通信 B.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 C.报文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 D.分组交换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7.对于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若数据传输速率达到9600bps,则码元速率为 8.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交换技术是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 (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 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分类,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7、数据的表示方法 原码和反码 [+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 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 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2、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3、特性:并行性、共享性 4、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6、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7、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8、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 (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 (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 (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9、死锁的预防:1、预先静态分配法2、有序资源使用法3、银行家算法 10、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11、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佳置换算法OPT 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 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 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 12、虚拟设备技术:通过共享设备来模拟独占型设备的动作,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13、SPOOL系统:实现虚拟设备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又Spooling系统,假脱机系统。 14、作业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IFO:按照作业到达系统或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选择。 (2)、优先级调度算法:按照进程的优先级大小来调度,使高优先级进程得到优先处理的调度策略。 (3)、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每个作业都有一个优先数,该优先数不但是要求的服务时间的函数,而且是该作业为得到服务所花费的等待时间的函数。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码4741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1(可以用作考条)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2)软件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强力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 试题及答案

自考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局域网LAN一般采用的传输方式为C A.“高速”方式 B.“无线传输”方式 C.“广播”方式 D.“存储-转发”方式 2.首次使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是A A.ARPANET B.SNA网 C.无线局域网 D.DNA网3.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中不包括D A.树形 B.总线形 C.环形 D.网状形4.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B.通常采用分布式通信控制策略 C.控制简单且方便服务 D.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5.因特网的标准都具有的一个编号是C A.ITU编号 B.EIA编号 C.RFC编号 D.ISO编号 6.OSl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中不含有A A.实现描述 B.体系结构 C.服务定义 D.协议规范

7.将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分组”的是C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8.下列关于无连接通信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分组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 B.数据分组可能丢失 C.传输过程中不需建立连接 D.收发数据顺序不变 9.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IP提供B A.应用层服务 B.网络层服务 C.传输层服务 D.物理层服务 10.若采用HDLC规程发送的数据为1100,则接收的实际数据应为A A.10 B.110 C 11 11.局域网IEEE802标准中采用的帧同步方法是C A.字节计数法 B.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C.违法编码法 D.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12.在物理信道传输数据时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D A.未能实现帧的同步 B.未做差错校验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在Internet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中,SNMP协议定义在【 B 】 A.网络访问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在网络管理标准中,通常把【 B 】层以上的协议都称为应用层协议。 A.应用 B.传输 C.网络 D.数据链路 3、TCP提供面向【 B 】的传输服务。 A、无连接 B、连接、 C、地址 D、端口 ( 4、路由协议分类中,外部网关协议是指【 A 】 A.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 B.在一个Intranet 内的路由协议 C.在一个局域网内的路由协议 D.在一个校园网内的路由协议 5、TCP提供一个或多个端口号作为通信主机中应用进程的【 B 】 A.进程号 B.地址 C.作业号 D.计数器 6、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区别是【 D 】。 A. 单模光纤的数据速率比多模光纤低 ) B. 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更远 C. 单模光纤比多模光纤的价格更便宜 D. 单模光纤的纤芯小,多模光纤的纤芯大 7、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这个帧长是指【 B 】。 A.从前导字段到校验和字段的长度 B.从目标地址到校验和的长度 C.从帧起始符到校验和的长度 D.数据字段的长度 8、TCP协议使用【 C 】次握手机制建立连接。 A.1 B.2 C.3 D.4 … 9、RIP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 A 】秒。 A.30 B.60 C.90 D.100 10、DNS是用来解析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 D 】 A. IP地址和MAC地址 B. 主机名和MAC地址 C.主机名和TCP端口地址 D. 主机名和IP地址 1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B 】 A、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 12、在因特网中,由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的部分叫做:【 D 】 A、传输部分 B、交换部分 C、边缘部分 D、核心部分 13、对于信噪比来说,当S/N=1000时,信噪比为。【 C 】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 2-16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S?A=(+1-1+3+1-1+3+1+1)/8=1,A发送1 S?B=(+1-1-3-1-1-3+1-1)/8=-1,B发送0 S?C=(+1+1+3+1-1-3-1-1)/8=0,C无发送 S?D=(+1+1+3-1+1+3+1-1)/8=1,D发送1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 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 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 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1、公用机房有三个计算机室共有180台计算机,网络地址号为192.168.10.0,按60台计算机一个计算机室划分子网,请计算出各计算机室的子网掩码和IP 地址段。 要把180台计算机化成三个子网,每个子网60台计算机,所以需要将IP地址分成三个子网,三个子网需要有三位作为网络号,所以这三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应该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255.2555.255.224 每个子网的地址分别应该是: 192.168.10.1---192.168.10.63(默认网关:192.168.10.1) 192.168.10.64---192.168.10.127(默认网关:192.168.10.65)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学习笔记一概述

简单的网络a 和由网络构成的互联网b 图 一、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二、互联网概述三、互联网的组成 四、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五、计算机网络的类别六、计算机网络性能七、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 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 三大类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为核心,三网融合趋势。 3. 互联网两个基本特点:连通性、共享。 二、互联网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节点(node )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link )组成。节点可以是计算机、 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2. 互连网: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是“网络的网络”。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图 基于 ISP 的多层结构的互联网的概念示意图 6. 互联网交换点IXP :作用是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而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 三、互联网的组成 从工作方式上可划分两大块: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组成。 1. 计算机之间通信:主机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2. 网络边缘端系统直接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 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主要特征: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客户- 服务器工作方式图 对等连接工作方式(P2P 方式)图 4. 对等连接方式:通信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求方哪一个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软件(P2P 软件) ,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5. 路由器: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不叫做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6.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在报文(发送的整块数据)发送前,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更小的等长数据段,每段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构成一个分组。分组又称为包,首部称为包头。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刘易学号: 20101150040 成绩指导老师: 1.实验目的: 用C或JA V A语言编写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实现基于TCP或UDP的网络通信数据传输服务,熟悉基于TCP或UDP的Socket编程原理。 2.实验环境: 建立在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各计算机除了安装TCP/IP 软件外,还安装了TCP/IP 开发系统。计算机具备Windows环境中套接字socket 的编程接口功能,可为用户提供全网范围的进程通信功能。 3.实验指导: 参见套接字编程实验指导 4.实验步骤 (1)运行指导书中给出的参考程序,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1)-(3) (2)根据给定参考程序修改代码,完善修改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功能。并回答问题(4)-(5) 5.实验结果分析 (1)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要包含winsock2.h文件? (2)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要加入#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语句,如果不加会出现什么问题? (3)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要使用WSAStartup函数,如果不用,程序会有什么问题? (4)修改后的程序完成实现了什么功能,附上修改后的源代码。(修改或填加的代码用波浪线标注,并填加注释),并附上实验截图

客户端改变的代码: { for(;;) { memset(buf, 0, 1024); printf("Please input a line to server:"); scanf("%s",&buf); rval = send(fd, buf, strlen(buf) + 1,0); if(rval < 0) printf("Write error!"); if((rval=recv(fd,buf,sizeof(buf),0)<0)) perror("reading stream message"); if(rval==0) printf("server said :%s\n",buf); } 服务器端修改的代码: for(;;) { memset(buf, 0, sizeof(buf)); if ( (rval = recv(msgsock, buf, sizeof(buf),0) < 0))

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星形拓扑结构不具备 ...的优点是( D ) p13 A.控制简单 B.容易进行故障诊断和隔离 C.方便服务 D.经济实惠 2.无线传输介质按频率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 ) p38 A.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B.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 C.微波,无线电波,可见光,红外线 D.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 3.CRC校验在接收端发现差错后采取的措施是( C ) P73 A.自动纠错 B.报告上层协议 C.反馈重发 D.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4.通信电缆采用屏蔽的好处是( B ) P36 A.减小信号衰减 B.减小电磁辐射干扰 C.提高电缆的抗拉强度 D.减小电缆阻抗 5.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不包括 ...( C ) P63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高速交换 D.分组交换 6.下列关于同步协议或异步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P83 A.异步协议是以帧为独立传输单位的 B.异步协议是以比特为独立传输单位的 C.同步协议是以字符为传输单位的 D.同步协议是以帧为传输单位的 7.HDLC的帧类型包括信息帧、监控帧和( D ) P88 A.响应帧 B.命令帧 C.编号帧 D.无编号帧 8.虚电路服务是( C ) P95 A.传输层向应用层提供的服务 B.传输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C.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D.网络层向应用层提供的服务 9.现代计算机网络通常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B ) P101 A.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B.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C.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D.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10.局域网的逻辑功能自下向上可分为( A ) P168 A.物理层、MAC、LLC B.物理层、LLC、MAC C.MAC、物理层、LLC D.LLC、物理层、MAC 11.IP数据报头中用于控制数据报分段和重组字段的是( C ) P129 A.标识字段、选项字段和分段偏移字段 B.选项字段、标志字段和分段偏移字段 C.标识字段、标志字段和分段偏移字段 D.生命期字段、标志字段和分段偏移字段 12.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是( C ) P134 A.物理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13.IPv6将报文头部的字段数从IPv4的13个减少到( B ) P133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14.当一个IP分组在两台主机间直接交换时,要求这两台主机具有相同的( A ) P145 A.IP地址 B.主机号 C.物理地址 D.子网号 15.下列关于电子邮件应用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P148 A.发送和接收邮件通常都使用SMTP协议 B.发送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接收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 C.发送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接收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 D.发送和接收邮件通常都使用POP3协议 16.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 B ) P141 A.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B.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C.GO-BACK-N协议 D.选择重发ARQ协议 17.DNS协议主要用于实现( A ) P147 A.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B.IP地址到域名的映射 C.域名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D.物理地址到域名的映射 18.FDDI采用4B/5B编码,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 B ) P184 A.10Mbps B.100Mbps C.500Mbps D.1000Mbps 19.下列URL写法中错误 ..的是( D ) P153 A.http://https://www.doczj.com/doc/ac15008326.html, B.ftp://https://www.doczj.com/doc/ac15008326.html, C.gopher://https://www.doczj.com/doc/ac15008326.html, D.unix://https://www.doczj.com/doc/ac15008326.html,

《计算机网络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27511460356712391

《计算机网络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5,P1-P16) 1. 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是()。 A.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网络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选择通信媒体 2.I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采用的是( )。 A.分组交换B.电路交换 C.报文交换D.光交换 3.通信子网中的最高层是()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4.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是()。 A.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网络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选择通信媒体 5.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与报文的交换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 A.报文头 B.报文尾 C.路由 D.分组编号 (6-13,P17-P28) 6. 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是() A.数字信号的驱动B.数字信号的整形 C.模拟信号的放大D.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7. 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 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B. 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C. 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 以上均不对 8. 调制解调技术主要用于( )的通信方式中。 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B.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C.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9. 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传输方式采用( )。 A.串行方式B.并行方式 C.连续方式D.分散方式 10. 在光纤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doczj.com/doc/ac15008326.html, II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 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网络协议中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的要素是 A.语义 B.语法 C.定时 D.编码 2.“三网合一”中所指的三网不包括 A.传统电信网 B.计算机网络 C.企业内部网 D.广播电视网 3.以下网络拓扑构型中不采用点一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拓扑是 A.星形 B.网状形 C.树形 D.总线形 4.在广播式网络中所发送报文的目的地址不包括 A.主播地址 B.单播地址 C.多播地址 D.广播地址 5.下列网络协议中提供传输层服务的协议是 A.TCP与IP B.FTP与TCP C.IP与DNS D.TCP与UDP

15.HDLC的帧类型中不包括 A.信息帧 B.检测帧 C.监控帧 D.无编号帧 16.因特网中使用的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用到的路由选择算法是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基于流量路由算法 C.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D.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17.为预防拥塞在网络的传输层上可采取的策略是

计算机学习笔记-自己整理的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1)连通性;(2)共享 2、网络、互联网以及因特网 (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2)互联网:将网络和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因而也是“网络的网络”。 (3)因特网(Internet):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主机(host)是指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 综上: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 年TCP/IP 协议成为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 第二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形成多层次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结构的因特网 4、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 internet: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Internet: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5、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非RFC文档),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5、因特网的组成: (1)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边缘部分,称端系统(end system))组成。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Peer-to-Peer方式。(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8、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在通话时,两用户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而由于绝大部分时间线路是空闲的,所以线路的传输速率往往很低。 9、分组交换: ①报文(message):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②首部(header):由必要地控制信息组成。 ③分组(packet):首部,又称包+数据段(由报文划分而来)。 ④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即收到分组——储存分组——查找路由(路由选择协议)——转发分组。 ⑤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时延、开销。 10、不同范围的网络 (1)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2)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很多采用以太网技术。 (3)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复习 一、选择题 1、Internet上目前可以使用的服务方式有:() A)电子邮件B)万维网浏览C)远程登录D)文件传输 2、Internet的各种应用服务器可以选用的操作系统为() A)Unix B)Linux CMS-DOS D Windows NT 3、常用的A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 A 255.255.255.0 B 255.255.0.0 C 255.240.0.0 D 255.255.240.0 4、在TCP/IP通信中,套接字表示为() A IP地址 B 端口地址 C MAC地址 D IP地址+端口地址 5、Internet中常用的路径选择协议为() A 洪泛式 B RIP C EGP D OSPF 6、TCP协议中流量控制的窗口限度为() A Win总/2 B Win总-1 C 无限制 D ACK+SendWindows 7、WinNT的安全级为() A C1级 B D级 C C2级 D A级 8、即使用了包过滤技术,又使用了代理服务的防火墙为() A 包过滤 B 双宿主机 C 屏蔽主机网关 D 屏蔽子网网关 10、网络管理中对网络的查询包括() A 设备的名字 B 设备的接口数 C 设备软件版本 D 每秒包数 11、Internet起源于 A.ARPAnet B.NSFnet C.以太网D.Netware 12.按照设备所承担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 A.LAN,W AN,MAN B.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C.专用网和公用网D.有线网和无线网13.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A A.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和通信信道 C.硬件、软件和数据D.主机、外设、数据和通信信道14.在电缆中采用屏蔽的益处是B A.减少信号衰减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 C.减少无力损耗D.减少电缆阻抗15.曼彻斯特编码的同步方式为:AC A.外同步B.群同步C.自同步D.都不是16.数据传输速率是指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信号变化的次数 C.每秒传输的周期数D.每秒传输的比特数17.下面哪种交换方式实时性最好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