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骁俭-中国无线通信市场分析

黄骁俭-中国无线通信市场分析

黄骁俭-中国无线通信市场分析
黄骁俭-中国无线通信市场分析

中国无线应用市场分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555次) 时间:2002年06月10日10:05来源:黄骁俭原创-IT

(最近看了很多有关无线应用的资料,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变成了此文,内容都是从各种公开资料中载录的,以供有兴趣的朋友不用再花很多时间去找资料了,此中还有很多附图,以后慢慢贴上)

中国无线应用市场分析

中国概况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其陆地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中国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按习惯被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和港澳地区:

东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是中国重工业集中的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多,50年代到80年代曾经非常发达,但现在整个经济状况比较差,在中国属于中等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地区。

华北: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南、河北、山西三个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和天津还是中国的北方经济中心。除北京和天津外,其他几个地区都处于中国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农业为主。

华东: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个省,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除安徽外,其他几个地区的经济尤为发达,基本以工业、服务业为主。

华中:湖南、湖北、江西三个省,以农业为主,是中国的次发达地区,湖北的武汉是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

华南:广东、福建、海南三个省和广西自治区,是中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之一,其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潮汕、厦门等地区的经济尤为发达,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区。广西和海南的经济比较落后,属于中国的贫困地区。

西北:陕西、甘肃、青海三个省和宁夏、新疆两个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以农业、牧业为主。

西南:云南、贵州、四川三个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经济的欠发达地区。以农业为主,四川和重庆地区近来发展较快,是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

港澳地区: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总之: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整体经济处于发展状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而且素质较高,经济发达,是各类新的经济模式不断成功的地区;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但人口素质一般,工业主要是传统的重工业,基本以农业经济为主,但贸易行业发达,以国有经济为主;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但自然环境恶劣,几乎没有工业,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矿产业发展较快。

政府主管机构

在中国,政府对信息产业的管理比较严格,特别在和通信有关的产业中,信息产业部是在国务院下面直接管理信息产业包括电信产业的直接主管部门。另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技部都对这一产业的发展有作用。

信息产业部

办公厅:

处理部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各司局的工作关系,承办部重要会议;负责信息、新闻发布、对外宣传、公共关系工作;负责部领导的秘书事务,部机关文书、档案、机要、保密、保卫、信访、机关财务、国有资产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主任:程光辉

副主任:郭浩(正局级)

周宝源(正局级)

池泉国

综合规划司

研究拟定振兴电子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基础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广播电视网和各种专用通信网的建设,促进公用网与专用网、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按规定管理国家预算内建设基金;指导技术引进、利用外资和对外合资、合作工作;组织编制通信与信息网络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对通信与信息网络建设市场实行宏观管理;负责行业统计工作,发布行业信息。

司长:戴爽

副司长:王建章

刘汝林

张春林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研究拟定企业改革方案,指导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企业管理,协调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拟定发展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统计、监测与分析;预测年度主要发展指标;对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进行宏观管理;协调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进口管理。

司长:李志明

副司长:周子学

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

贯彻执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和财会制度,制订通信财务规章并监督实施;研究制订主要邮政、电信企业的财务汇总、缴拨及企业间清算的规章制度;协调邮政、电信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按国家规定组织普遍服务补贴和对邮政的补贴;制订通信与信息服务的资费政策和基本邮政、电信业务收费标准;管理国家预算内资金。

司长:张晓铁

副司长:王占甫

军工电子局

负责军事电子科技工业的行业管理。

局长:包养浩

副局长:刘肖英

王绍祥

邵术林

无线电管理局

制定无线电频谱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频谱资源;负责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指配与管理;负责无线电台(站)管理和无线电监测,协调处理电磁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负责卫星轨道位置协调;根据授权参加有关国际无线电会议,负责涉外无线电管理工作。

局长:刘利华

副局长:朱三保

陈如明

张枢

政策法规司

研究拟定综合性政策及重大改革方案;组织起草信息产业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负责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拟定通信对外开放政策;研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通信与信息政策,处理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事宜。

司长:季金奎

副司长:赵梅庄

副司长:刘岩

科学技术司

跟踪研究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制订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组织协调制订公用电信网技术体制标准和网络编号规划;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协调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负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电子信息技术标准、计量和情报工作。

司长:徐顺成

副司长:陈晓筑

电信管理局

研究拟定电信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实行监管,维护公平竞争,保障普遍服务,保护国家和用户利益;负责审批和发放通信与信息服务的经营许可证;负责服务质量监督与价格监管;制订电信网之间互联互通与结算办法并监督实行;负责通信网码号资源的分配与管理;管理因特网域名、地址与国际协调;负责电信网络设备互联互通标准认证和电信终端设备进网管理。负责组织协调党政专业通信网的建设与管理;管理国家通信网络监控调度中心、国家通信出入口局和因特网安全监控中心;指挥协调救灾应急通讯及其他重要通信;组织研究国家电信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对策。

局长:苏金生

副局长:闻库

王秀军

韩夏

陈因

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研究拟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指导产品结构调整;组织协调重大系统装备和微电子等基础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组织协调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所需配套装备、元器件、仪器和材料的国产化;编制行业投资指南;指导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司长:张琪

副司长:谢麟振

郑敏政

陈冲

信息化推进司

研究制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协助业主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研究制订有关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与措施,指导、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推动信息化普及教育。

司长:宋玲

副司长:赵小凡

外事司

负责组织参加信息产业的国际组织;组织协调政府间协议的签订与落实,处理政府间有关通信与信息事宜;研究信息产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政策,归口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按分工权限,负责出国项目、团组与人员的审批与管理。

司长:赵新通

副司长:张轩

瞿文初

人事司

按照管理权限,管理人事工作;负责信息产业系统专业人才预测、规划、培训、智力引进、人才交流和专业技术职称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劳动工资工作;指导本系统人事、教育和劳动工资工作。

司长:刘阳生

副司长:邹乃睿

中国电信市场概况

中国的电信市场主要由固定电话通信和移动电话通信组成,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从1999年开始,其业务增长量基本保持在25%上下。中国的电信业务主要是语音通信业务,几乎占了整个电信业务的80%以上,而数据业务,只是在1999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发展。

但中国的电信业务还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电信服务的普及率还很低,电信服务的内容还不够丰富。

在无线应用方面,主要由移动通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PDA/信息机业务、专用无线业务四个部分组成。

移动通信业务是现在最大的市场;无线寻呼在80年代、90年代初是中国最大的无线应用市场,但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现在渐渐消退;PDA/信息机业务是很多无线寻呼服务商为了挽救寻呼业务的下滑而开始的,但由于PDA在中国的普及率太低,而信息机又随着SMS 业务的大量出现,整体这个市场正在消失;专用无线业务是指国家专用的无线电应用,主要是在军队、警察和航空、矿产等特大型企业的应用。

从1997年开始,移动通信在中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02年底,移动用户的总量已基本接近固定用户的总量,而移动交换机的容量已经超过固定交换机的容量。

移动通信市场的异常发展,主要来自于这样几个原因:

1、)中国原有的电话网络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地域广阔,因此完全建立遍布全国的网线,其投资巨大,中国现有的固定网络主要密集在东部沿海地区;

2、)中国人口的流动率非常高,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广东、北京等地,流动人口和固定人口几乎相等;

3、)手机价格的持续下降,使得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国人,都可以拥有手机,并能支付起费用,大部分的手机使用者购买的手机在2000元人民币上下,其每月费用在300元人民币以下,这和当地平均每月1500元人民币的收入基本符合,而且50%左右的人员他们的移动通信费用由所在的企业承担。

和其他国家一样,构成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有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当然还有很多的研究机构和学院。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主要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卫星组成,但政府已要求对以上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后的营运商包括中国网络通信、中国电信、中国铁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卫星六家,整个重组过程将在2002年完成。

中国电信是现在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目前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与设施,包含本地无线环路,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以及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等业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下设31个全资省级企业、6个控股和参股企业和5个直属单位。

中国网通由中国科学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联合成立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网通致力于新一代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宽带电信服务。中国网通承担建设与运营的中国网通宽带高速互联网(CNCnet) 是在中国率先应用IP/DWDM技术建设的大型高速宽带网络。中国网通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有:国内、国际带宽批发业务、高速公众互联网接入业务、高速网络型数据中心及其主要服务、VPN(虚拟专网)、虚拟ISP 、IP 长途电话。

吉通公司是金桥工程业主,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即中国金桥信息网)。吉通公司现在开展的主要业务有Internet拨号及专线业务、IP Phone拨号及专线业务、卫星通信、VPN、VPDN、ATM及Frame Relay、IDC及电子商务等。目前金桥网拨号用户数达50多万,专线用户已逾三千。在中国各地设立了121个分公司。

铁通由中国铁道部及其所属企业出资组建。公司经营如下业务:长途电话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 本地电话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 传真、电报业务/卫星通信业务/公共数据传送业务/专用通信业务/ 网络资源出租业务/ 与通信信息业务相关的软件开发、技术咨询、系统集成业务/ 对外进出口业务。拥有国内第二大固定电话网,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700多个省县镇,交换局1184个,总容量800万用户线。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拥有“全球通”、“神州行”、“移动梦网”等著名服务品牌,GSM移动电话交换容量达到1.37亿户,客户总数超过9900万户(截止到2001年10月),与70多个国家的130多家移动通信网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国内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全资子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中国联通经营的电信业务有移动电话(包括GSM和CDMA)、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因特网业务和IP电话)、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中国联通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到2001年6月20日,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已在全国30个省(市、区)的328个城市开通运营,用户总数已超过3000万户。目前,中国联通已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

中国卫星现拥有“中星6号”、“中星8号”两颗卫星。公司现经营多套VSAT系统,各种单、双向用户站已达2000个,广泛服务于民航售票、海洋预报、地震监测、金融咨询、期货证券、话音通信以及无线寻呼和高速数据全国联网等业务,并具有总承大型卫星通信系统工程的综合实力。

2001年底,中国政府要求原运营商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源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

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主要由原邮电部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新出现的民营企业构成。

政府公布的2001年中国50强制造厂商如下:

序号单位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1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4650000 214930

2 海尔集团公司4062822 136466

3 联想集团控股公司2844142 102357

4 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2300744 206850

5 TCL集团有限公司1775413 75679

6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1683856 70286

7 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1622803 24101

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520000 290000

9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1347336 28557

10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1298997 44709

1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50046 29870

12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1082048 168361

13 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1006162 39846

14 苏州孔雀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83726.8 27071

15 彩虹集团公司680000 30978

16 华东电子集团580196 75790

17 大连大显集团有限公司579288 29570

18 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550166.1 2302.1

19 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541107 18461

20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500105 23003

21 惠州市德赛集团有限公司484257 26417

22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452343 42518

23 河南安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17328 72145

2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409387 6357

25 深圳桑达电子总公司399817 4739

2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395331.6 2183

27 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60000 16000

28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343954 33328

29 广东福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22764.1 25830.2

30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322670 2534

31 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317600 49548

32 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314391 62269

33 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311605.4 2237.5

34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304476 51848

35 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300180 7691

36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291358.1 24184.1

37 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290139 16951

38 长白计算机集团公司261162 1356

39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42217 31159

40 吉林省电子集团公司240581 18306

41 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6644.4 15976.9

42 乐金曙光电子有限公司222737 11245

43 沈阳和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1262 5999

44 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20561 6164

45 四川托普集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8639 20784

46 宏安集团有限公司201652 21808

47 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191992 24972

48 咸阳偏转集团公司168896 12913

49 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5519 1060

50 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1873 3129

这里没有包括外资的公司,他们有CISCO、阿尔卡特、爱立信、安捷伦、惠普、朗讯、摩托罗拉、诺基亚、上海贝尔、西门子、三星、SK等。

中国本地通信产品及其厂商是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和国际知名的产品和品牌比较,他们的优劣如下:

●国产设备主要有以下优势:

(1)价格低,对于中国的市场需求而言性价比较高。

(2)营销服务网络。国内厂家已经建立完善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服务支持中心。

(3)结合国情好,对运营商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快。

(4)部分技术走向成熟,并有领先的优势。

(5)有国家发展民族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民族通信产业也存在劣势,主要表现在:

(1)对市场反应不够敏感,市场运作不够成熟。

(2)资金实力有限,迫切需求大量风险基金和地方及民间资金的涌入。

(3)管理水平和运作机制有待改善。

(4)外国进口产品的跑马圈地加大了国产通信产业市场开拓的难度。

(5)在标准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少,在核心技术上相对落后。

在中国的电信类研究机构,主要是原邮电部下属的研究院和院校,著名的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学院等。

中国移动业务的市场,主要就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中国移动业务的市场,主要就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中国移动现在占有绝对的优势,2001年占有了73.5%的市场份额,而中国联通只拥有26.5%的市场,这里还不包括中国移动利用PHS延伸城市固定网络获得的市场份额。为了打破中国移动的市场垄断,200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联通则利用其拥有的唯一一张CDMA运营证,全面启动新的CDMA业务。

在2001年,中国移动一直在巩固自己的强势竞争力,首先中国移动让自己的网络在2001年实现了全面数字化,在12月31日彻底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这样约250万模拟用户已转入数字网络。7月9日开始,推出GPRS业务,目前GPRS网络已经能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使用,开启了中国移动通信的2.5G时代。中国移动的用户已超过1亿,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中国联通GSM网络用户总数突破4000万,为了对应中国移动已经试商用的GPRS,联通经过一年建设的CDMA全国网络终于在年底开通。这是一个基于IS-95A增强型技术的2G网络,2002年联通即将开通2.5G的CDMA 1X业务。按照预计,在未来3年,联通将建成容量5000万的CDMA网络,其潜在的手机及终端设备需求在1亿部左右。

2002年的中国移动市场,将是GRPS和CDMA 1X的竞争。为此各个公司都开始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爱立信公司赢得了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的工程,成为其主要供货商,将为其提供容量为70万用户的GPRS网络核心设备。

诺基亚公司则同信息产业部签署协议,双方将在未来3年内进一步开展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方面的合作。此外,诺基亚与福建移动签署了关于在福建泉州建立省级多媒体信息服务试验网

的协议。该试验网将测试基于GSM和GPRS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作为中国第一个多媒体信息服务试验网,它的建立将加快中国移动多媒体信息服务的发展。

摩托罗拉公司一举拿下中国联通CDMA系统设备4.07亿美元的合同,几乎占招标会系统主设备采购合同总金额的近30%。此外,摩托罗拉与中国联通签署了6项网络扩容合同,总金额为2.6亿美元。

对于中国本地企业而言,CDMA手机和终端设备将是他们的市场,信息产业部公布了关于批准19家企业生产CDMA终端产品资格的决定。这19家经国家计委批准的CDMA手机生产企业是:波导、南方高科、中科健、中电、中兴、大唐电信(在西安生产)、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506)、振华科技、TCL、浪潮、海尔、海信、东信、大显、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南京普天、康佳、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电子。

3G和TD-SCDMA

中国移动通信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并且,随着电信运营业的逐步开放,势必会增加新的电信运营商,要求分配一定的频率资源给新的运营商;此外,用户对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单一用户所占频带宽度亦趋增大,所有的这些都加剧了我国移动通信频率资源的紧张。

另外,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逐渐增强,且要求能高效的支持非对称的因特网业务。而目前GSM网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仅为9.6Kbps,成为移动用户上网业务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中国尽快开始3G王的建设,和发展3G业务是很多人的愿望,根据中国现有的情况,未来的中国3G将具备以下特点:

1、)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

据专家预测,如果在2003年中国开始建设3G网,届时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还不到15%,移动话音仍然是移动通信业务的重心,同时兼顾考虑大城市高速移动数据业务逐渐增加的需求;因此,中国建设3G网络初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移动话音业务高速增长与频率资源紧张的矛盾,选择频谱利用率最高、系统容量最大的标准制式应是中国发展3G标准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2、)支持非对称业务的传输

3G推广时,因特网等数据业务将迅速普及。由于这类业务的特点是上行的数据量很少,而下行数据则因涉及到大量数据下载因而下行信息量很大,因此3G的发展要能够满足移动因特网业务的需求,有效的支持IP型非对称业务的发展。

3、)与2GGSM网络后向兼容,进行孤岛式覆盖

由于中国移动通信业务分布极其不均匀,在大中城市等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频率资源紧张问题突出、高速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大;而在其它地区频率紧张程度并不严重,数据业务的需求也不是很强,所以在中国3G组网初期不必做全覆盖,以3G孤岛方式建网满足大城市话音频率紧张和高速数据业务移动接入的问题。但其必须具备良好的后向兼容性,依托现有的GSM系统混合组网,采用3G/GSM双频双模终端,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的TD-SCDMA是大唐公司提出的一项技术,被国际电信联盟接纳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与欧洲支持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成为未来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三个最主要的竞争者。TD-SCDMA的含义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它是一个TDD

标准,而非FDD标准。

对于中国的电信设备生产企业而言,由于GSM、GPRS和CDMA技术上都落后于国外公司,除手机外都没有产品的竞争力,因此都寄希望于这一中国的3G标准能被采用,这样他们可以凭借这一技术标准和国外公司抗衡。

然而,由于中国移动已经大量投资了GPRS的改造工程,中国联通的CDMA还只处于CDMA 1X的阶段,中国的运营商是否会采用这一标准还不得答案。

中国现在手机用户费用86%集中在语音,使用数据业务如手机短消息的仅占1%的比例。2001年7月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中国联通捧出“联通在信”,“移动梦网”和“联通在信”在中国移动互联市场第一次构筑了运营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SP)等“幕后”供应商——最终用户的产业链。

就目前情况来看,运营商和SP的分成模式已经明晰,SP已经参与了利润分享。运营商的作法是从0.1元/条的短信息通信费中取走15%的代收手续费,其余的由SP分享。尽管如此,运营商除了这15%以外,还要向他们收一笔“不均衡费”,即:?每月手机用户的下行通信量-上行通信量?×0.05元。如果算上这笔钱,SP要向运营商交纳的比例可能高达30%以上。

目前在中国移动的周围,已经集聚着新浪、搜狐、网易,清华深讯、灵通、美通、赢时通等500多家SP。联通公司通过本身的165网,联合新浪、声讯通、掌中万维、搜狐、证券之星、灵通网、华动飞天、腾讯、东方网、网易、首都在线等无线数据业务内容服务提供商。

但目前,无线应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在业务内容方面,目前SP们能够提供的短信服务几近相同。主要提供基于短消息平台的订阅及点播信息、商务、娱乐等类别,特色服务极度缺乏。

其二,在市场推广方面,SP们尚还缺乏经验。新浪、搜狐、网易三大网站相继加入了移动互联的争夺战之后,凭借其本来有线门户的优势,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利润分成模式刚刚建立以及行业系统化等原因,很多SP目前还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核心服务竞争力的建设上来,精品内容服务特色不突出,这使得SP目前的赢利形势并不乐观,也严重制约了产业链的发展。

其三、兼容性和互联互通的问题,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网之间的短信息非但未能全面实现互通,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波导、海信等各种品牌手机之间在很多业务上也不能兼容,国内外手机厂商谁也无法接受对方的标准为“标准”,而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制定某种标准让各家照办。

其四、在某些类型业务的开发上,SP仍处于观望和等待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所有通信手段上的完整的计费和业务管理并没被准备好。如计费问题有待完善,目前的体系未能充分支持蓬勃发展的各业务类型,包月、半包月、按条数、封顶、限额包月、条件计费等服务不完全,与用户会发生一些小的纠纷等。基于此,亚信于去年5月份有预见性地投资了专门做数据应用平台的英斯克公司,并将自己强大的计费产品整合进iDAP这个已经获得很大市场份额的应用平台产品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手机应用概况

中国现在有手机大约在1.5亿部,跟据爱立信最近预测,中国的手机数量将在2005年以前突破3.5亿。目前,中国市场共有30多个品牌,生产厂商接近40家,其中CDMA生产厂商19家,GSM生产厂商12家。

影响中国用户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有:

通话时时常发生的掉话、语音不清等问题(58.2%),这严重影响到人们对移动电话的潜在需求。移动电话的价格(54.3%)是影响中国移动电话需求的最大因素,几乎每一次价格调整都极大地刺激了用户对移动电话的需求。此外,手机款式(41.7%)、功能(30.6%)改进也是影响中国移动电话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

在价格方面,中、低档手机是主要购买的对象。根据CCID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消费者(57.5%)对1001—2000元价位的手机存有兴趣,但表示打算购买3000元以上价位手机的用户只占5.4%。

从用户的月收入水平来看,2000元以下的用户占总用户的64.5%;从用户的职业分布来看,2001年6月底专业技术人员占23.4%;而2000年底专业技术人员占30%,这表明移动电话作为一种通信工具,正在逐步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对于功能的选择要求越来越高,只要求具备一般功能的用户占25.5%,更高的功能要求的占20.9%。与2000年底相比,对移动电话只要求一般功能的用户下降了2.5%,而追求时尚和对信息传递提出更高要求的用户分别上升了4.1%和2.0%。

对于手机的功能,看重中文输入的占到43.5%,而对于是否具备电子邮件或接入互联网功能的则不到1%,主要原因是服务内容少、操作不方便。

中国PDA应用概况

比较中国比较发达的PC和手机市场而言,PDA市场非常的小,中国最大的PDA厂商商务通2001年的销售收入在7亿人民币左右。2001年整个PDA市场的规模大约在100万台,商务通占总市场份额的40%,名人占35%,联想占到15%。整个2001年PDA市场处于下降状态,平均下降都在50%左右。

PDA市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用户需求的变化,中国用户原来对PDA的主要功能是应用在记事、字典和名片管理上,但随着和通信有关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大,比如短信、上网、股票交易等,国产的PDA都很难具备这样的技术,而国外的产品由于没有解决中文输入问题和价格昂贵,使得整体的消费出现滑坡。

从2002年起,根据WTO的协议,中国的电信市场将逐步向国外公司开放:

增值服务(无线寻呼):

2001年11月加入后外资比例可达到30%,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2002年外资比例可达到49%,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

2003年外资比例可达到50%,开放地区为全国范围。

移动服务:

2001年11月加入后外资比例可达到25%,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2002年外资比例可达到35%,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

2003年外资比例可达到49%,开放地区为全国范围。

固话服务:

2004年外资比例可达到25%,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2006年外资比例可达到35%,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

2007年外资比例可达到49%,开放地区为全国范围。

从4月1日起,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商投资范围,其目录如下:

1.数字电视机、数字摄录机、数字录放机、数字放声设备制造

2.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中高分辨率彩色显像管/显示管及玻壳生产

3.数字音、视频编解码设备,数字广播电视演播室设备,数字有线电视系统设备,数字音频广播发射设备制造

4.集成电路设计与线宽0.35微米及以下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

5.大中型电子计算机、便携式微型计算机、高档服务器制造

6.大容量光、磁盘驱动器及其部件开发与制造

7.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CAD)、辅助测试(CA T)、辅助制造(CAM)、辅助工程(CAE)系统及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制造

8.软件产品开发、生产

9.半导体、元器件专用材料开发、生产

10.电子专用设备、测试仪器、工模具制造

11.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频率控制与选择元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新型机电元件)生产

12.无汞碱锰电池、动力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圆柱型锌空气电池等高技术绿色电池生产

13.高密度数字光盘机用关键件开发与生产

14.可记录光盘生产(CD-R、CD-RW、DVD-R、DVD-ARM)

15.民用卫星设计与制造(中方控股)

16.民用卫星有效载荷制造(中方控股)

17.民用卫星零部件制造

18.民用运载火箭设计与制造(中方控股)

19.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20.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设备及关键部件制造(限于合资、合作)

21.光纤预制棒制造

22.622兆比/秒及以上数字微波同步系列传输设备制造

23.10千兆比/秒以上光同步系列传输设备制造

24.宽带接入网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25.光交叉连接设备(OXC)制造

26.异步转移模式(A TM)及IP数据通信系统制造

27.移动通信系统(含GSM、CDMA、DCS1800、PHS、DECT、IMT2000等)手机、基站、交换设备及数字集群系统设备制造

28.高端路由器、千兆比以上网络交换机开发、制造

29.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设备制造(限于合资、合作)

对中国电信市场的预计

? 2003年之后,中国才会发放第三张运营牌照,并可能直接就是3G牌照

? 2002年的移动应用,将还是在以短信为基础的简单应用

? 运营商将鼓励增值应用的开发,特别是技术难度低、普及性强的服务内容

? 中国增值移动应用的高峰应当出现在2008年左右

? 2003年后,中国的行业化无线应用将会加速发展,主要集中在金融、证券、汽车、保险、电力等行业。

? 围绕着移动增值服务,有关的应用软件、专用终端设备将有很大的发展。

? PDA市场短期内在中国不会有非常大的起色,但在2005年前后,随着应用服务的完善,会有一定的发展。

2020-2026年全球及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咖啡行业技术水平及需求变动分析(附报告目录) 1、我国咖啡行业发展现状 咖啡作为舶来品,进入我国已逾两百年。早在18 世纪末,法国传教士就将咖啡引入云南省。1989 年,雀巢在中国推出速溶咖啡,标志着我国进入速溶咖啡消费时代;20 世纪末以来,陆续有台系、欧美系、韩系咖啡店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国人开始接触到现磨咖啡;目前市场上的现磨咖啡、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等产品中使用的咖啡原料产品主要包括烘焙咖啡豆、咖啡萃取液、速溶咖啡粉及咖啡浓缩液等。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全球及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1)烘焙咖啡豆 烘焙咖啡豆是咖啡生豆的粗加工产物,根据品种可以分为阿拉比卡(Arabic)和罗布斯塔(Robusta),同时也对不同产地、粒种大小进行品质区分。目前,在咖啡豆烘焙工艺中,通过调整不同的温度、时长、爆点等参数,实现对咖啡豆的浅度、中度、深度烘焙,不同烘焙程度对口感和风味影响较为明显,可以满足不同咖啡用户对于咖啡口味的需求。 (2)咖啡萃取液 咖啡萃取液可以广泛应用在乳品、饮料、冰激凌、烘焙、糖果制造等领域。根据不同行业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萃取原液。其中,热萃咖啡原液是通过85℃以上的净化水充分萃取,能够获取咖啡中的水溶性成分,从而得到咖啡的香气和味道;冷萃咖啡原液采用冷萃取技术,经过8 小时以上的浸泡或滴滤,在良好地保留咖啡香气和余韵的同时能够拥有更加醇厚的口感。 (3)速溶咖啡粉 速溶咖啡粉是通过将咖啡萃取液中的水分蒸发而获得的干燥的咖啡提取物。速溶咖啡粉突破

了现煮咖啡局限性,具有使用方便的特性,从而迅速融入食品工业中。在国内,速溶咖啡粉的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用作日常冲泡咖啡,而且在食品加工领域,也成为各类咖啡饮料、三合一咖啡粉及糖果、调味乳、甜品、烘焙等各种咖啡口味食品的原料。速溶咖啡在口感上虽略逊于现磨咖啡,但由于其具有高性价比、饮用便捷性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咖啡消费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4)咖啡浓缩液 咖啡豆经过萃取后,水解液经过真空浓缩后回填芳香液,混合均匀再罐装,行业内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生产企业,会在浓缩过程中增加香气回收工艺。由于在常温环境下咖啡浓缩液中蕴含的芳香物质容易挥发,因此,咖啡浓缩液通常以冷藏方式保存。 2、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咖啡烘焙技术工艺 咖啡豆的烘焙是咖啡生豆的化学与物理性质转变转化过程,只有经过烘焙之后才能产生能够释放出咖啡香味的成分,因此,烘焙环节是咖啡生产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烘焙豆的品质主要由咖啡生豆决定,同时烘焙设备和工艺也会对口感有重要影响。烘焙工艺主要由烘焙师设置温度曲线决定。通过调整不同的温度、时长、爆点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咖啡豆的浅度、中度、深度烘焙,不同程度的烘焙对口感影响较为明显。

中国家电发展历程

1978年以前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 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

我国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家电行业分析 总体上从行业结构角度说家电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家电生产企业一味得追求的是追求规模经济,努力通过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现在因为在全球市场的趋势下,各种洋品牌的进入,更使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跨国集团之间的博弈,伴随而来的就是国内企业之间及与跨国集团之间的吞并重组屡见不鲜。 从产销结构上说,家电行业由过去的产能不足发展到过度生产;产品由量的提升发展到质的提升;企业由过去的单一品牌发展到多品牌以及副品牌;由完全自行生产发展到由其他企业代为生产;由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发展到战略联盟;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发展到营销导向。 从行业经营环境来说,行业经济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发展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消费需求由原来的生存需求、拥有需求发展到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消费形态由原来的单线型、盲从型发展到现在的组合型和客观型;消费者的心理日趋成熟,由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消费者所喜爱的商品不再是越大越好,而是追求轻薄短小和个性化。 我国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1、两极化市场结构造成供给相对过剩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市场特有的两极化市场结构。一方面城市市场主要家电产品容量普遍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家电保有水平,家电产品的边际需求也长期得不到提高。在农民购买力严重不足的条件制约下,家电生产企业只能将精力集中于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场,结果便造成了城市市场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价格大战、概念炒作、囤积居奇等现象成了家电行业特有的风景。 从家电产品的保有水平来看,我国家电行业主战场毫无疑问在农村地区,国家的”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使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购买潜力爆发出来,使家电行业再获得一次高速成长的机会。但政策虽好但基于农民收入在现阶段内仍无法在政策实行有效期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迅速提升,致使这一高速成长期也只能是爆发而不能长期持久。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家电市场仍将维持已有的两极化市场格局,品牌竞争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家电生产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 在家电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家电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家电生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 事实上,家电业从1998年开始就出现了行业萎缩的现象。而到了2010年,则更有厦华、厦新等一大批亏损企业浮出水面。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还有一批企业仍在实现着发展,海尔、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尔依靠其多元化产品组合、国际化营销思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实现了业绩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目标,在不太景气的家电行业中成为了一个醒目的亮点。美的则凭借其先进的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国内咖啡市场调查报告

国内咖啡市场调查报告 了解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及咖啡市场的现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温州、杭州、南京8个城市的2465名近3个月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并按年龄层次和性别比例分配名额。 主流产品——速溶咖啡 数据:在受访者中,绝大多数的人喝过速溶咖啡,这个比例高达92.2%,过半数者(58.4%)喝过三合一袋装咖啡。16.8%的人喝过焙炒咖啡,29.4%的人喝过其他咖啡饮料。在问及被访者对于某一类咖啡的消费频率时,每天喝速溶咖啡的为6.0%,经常喝的为38.4%,在“偶尔喝”的咖啡种类中,三合一袋装和速溶的消费频率已很接近。而表示经常喝三合一的则只占13.1%。 分析:喝过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袋装咖啡的百分比最高,在“偶尔喝”的调查里这两者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这说明速溶和三合一咖啡在初级消费者领域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目前市场上的咖啡饮料尽管具有口味纯正、饮用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饮用时亦缺乏咖啡文化所体现出的高雅、温馨的情调,因此,绝大部分消费者只是偶尔喝一喝。 主要人群——中青年人 数据:各年龄段对咖啡的喜爱程度不同,其中表示非常喜欢咖啡的人群中41~50岁占了24.0%,20~30岁占了18.0%。

进一步调查表明,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在所有受访者中,喝咖啡的男性为55.1%,女性为44.9%。 分析:咖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饮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女性消费者,购买者中也以男性居多。其原因在于咖啡属烟糖类产品,更多为男性所关注。而且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 主要因素——味道诱人 数据:消费者在选购咖啡时哪些因素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呢?本次调查采用10分制让消费者对各种购买考虑因素打分,分数最高的代表其重要性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味道以8.3分位居第一,其次是饮用方便性,为7.4分;保存期、品牌知名度等各项分值也较高。 分析: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味道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咖啡是一种饮品,好味道的咖啡才会广受欢迎。同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方便性与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购买时考虑的一大要素,咖啡的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可以多考虑如何不断改进其味道和如何使咖啡更便于携带,使消费者在饮用时更方便。 主要信息——电视广告 数据:在众多获得咖啡信息的渠道中,电视广告以86.4%的比例成为消费者获取咖啡信息的首要渠道。另外,以促销活动、广播、杂志、报纸等一系列的传播渠道也是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进一步调查消费者想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咖啡的信息,发现有37.3%的人想通过传媒报道来获取信息,免费试用、传媒广告、朋友推荐等几项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2017-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2017-2018年家电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出版

1 2017Q2 业绩表现整体良好,白电环比加速 (9) 1.1 Q2 白电增速同比、环比均提升明显 (9) 1.2 良好的行业格局下,消化大部分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11) 1.3 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损失较多,影响出口企业业绩 (15) 1.4 房地产销售增速逐渐放缓 (16) 2 白电:空调景气度高,带动 Q2 业绩加速增长 (17) 3 黑电:面板价格稳中有降,盈利能力略有改善 (22) 4 厨电:龙头保持快速增长 (25) 5 小家电:消费升级空间大,增长可持续性强 (28) 6 上游配件:受益白电和出口复苏,维持良好增长 (31) 7 风险提示 (33)

图1:2017Q2家电行业收入增速38%(亿元,%) (10) 图2:2017Q2家电行业利润增速29%(亿元,%) (10) 图3:2017Q2白电收入增速环比加快 (11) 图4:2017Q2白电利润增速最快,环比大幅提升 (11) 图5:2016H2、2017Q2主要大宗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12) 图6:终端零售均价:2016Q4开始白电提价幅度加大,尤其冰箱 (13) 图7:终端零售均价:小家电维持较快的提价幅度 (13) 图8:成本压力下,家电行业连续四个季度毛利率下降 (13) 图9: 2017Q2家电行业净利率同比降0.5pct,环比升1.2pct (14) 图10:2017Q2白电、厨电毛利率同比下降3.5pct (14) 图11:2017Q2白电、厨电净利率同比下降1-2pct (14) 图12:2017年5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明显升值 (15) 图13: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速转负:一二线房地产销售趋弱 (17) 图14: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下滑:一二线房地产销售持续下降17 图15: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累计同比情况:今年以来三四线房地产销售情况良好 (17) 图16:白电行业分季度的收入及增速(亿元,%) (18) 图17:白电行业分季度的利润及增速(亿元,%) (18) 图18:2017Q1&Q2白电企业收入同比增速 (19) 图19:2017Q1&Q2白电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速 (19) 图20:2017Q1&Q2白电企业毛利率 (19) 图21:2017Q1&Q2白电企业净利率 (20) 图22:空调内销大幅增长(单位:万台) (20) 图23:空调外销增长良好(单位:万台) (20) 图24:冰箱内销有所下滑(单位:万台) (21) 图25:冰箱外销保持较高增长(单位:万台) (21) 图26:洗衣机内销稳定增长(单位:万台) (21) 图27:洗衣机外销稳定增长(单位:万台) (22)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关于国内咖啡市场的调查报告

关于国内咖啡市场的调查报告 了解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及咖啡市场的现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温州、杭州、南京8个城市的2465名近3个月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并按年龄层次和性别比例分配名额。 主流产品——速溶咖啡 数据:在受访者中,绝大多数的人喝过速溶咖啡,这个比例高达92.2%,过半数者(58.4%)喝过三合一袋装咖啡。16.8%的人喝过焙炒咖啡,29.4%的人喝过其他咖啡饮料。在问及被访者对于某一类咖啡的消费频率时,每天喝速溶咖啡的为6.0%,经常喝的为38.4%,在“偶尔喝”的咖啡种类中,三合一袋装和速溶的消费频率已很接近。而表示经常喝三合一的则只占13.1%。 分析:喝过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袋装咖啡的百分比最高,在“偶尔喝”的调查里这两者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这说明速溶和三合一咖啡在初级消费者领域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目前市场上的咖啡饮料尽管具有口味纯正、饮用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饮用时亦缺乏咖啡文化所体现出的高雅、温馨的情调,因此,绝大部分消费者只是偶尔喝一喝。 主要人群——中青年人 数据:各年龄段对咖啡的喜爱程度不同,其中表示非常喜欢咖啡的人群中41~50岁占了24.0%,20~30岁占了18.0%。

进一步调查表明,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在所有受访者中,喝咖啡的男性为55.1%,女性为44.9%。 分析:咖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饮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女性消费者,购买者中也以男性居多。其原因在于咖啡属烟糖类产品,更多为男性所关注。而且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 主要因素——味道诱人 数据:消费者在选购咖啡时哪些因素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呢?本次调查采用10分制让消费者对各种购买考虑因素打分,分数最高的代表其重要性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味道以8.3分位居第一,其次是饮用方便性,为7.4分;保存期、品牌知名度等各项分值也较高。 分析: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味道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咖啡是一种饮品,好味道的咖啡才会广受欢迎。同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方便性与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购买时考虑的一大要素,咖啡的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可以多考虑如何不断改进其味道和如何使咖啡更便于携带,使消费者在饮用时更方便。 主要信息——电视广告 数据:在众多获得咖啡信息的渠道中,电视广告以86.4%的比例成为消费者获取咖啡信息的首要渠道。另外,以促销活动、广播、杂志、报纸等一系列的传播渠道也是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进一步调查消费者想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咖啡的信息,发现有3

家电行业网络营销分析报告doc

家电行业网络营销分析报告一、家电行业企业网络营销开展情况分析 1、市场概况

(资料来源:帕勒咨询) 家电企业的规模分析。2003年,中国家电业获得了历史性的高增长。单就产量而言,中国的电冰箱与洗衣机已经达到全球30%的比重;空调器、微波炉的比重已经达到70%;电风扇等小家用电器所占的比重更高。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我国家电业的出口额突破了100亿美元,达到125.7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42%。其中空调器出口1644万台,同比增长了一倍;微

波炉出口2974万台,同比增长了46%。而实际上,我国很多种家电产品的出口量都达到或接近全球出口比重的50%。 跨国公司的扩张与民营资本的崛起继续改写着中国家电业的版图。市场竞争主体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比重将继续增加,而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比重将日趋缩小。 家电企业的地区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电业的产业整合不断体现出资本的力量。兼并与重组将继续改变产业布局与竞争格局,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更为狭窄。以空调器业为例,2003年中小企业在产销量中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与环渤海三个主要家电产区。 2、家电行业用网状况 家电企业网站的总体状况: 目前在网上可以查看到的家电企业网站共有3131家(截止2004年7月),其中大型家电企业基本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在3131个网站中有45%是整机企业,40%是配件企业,8%信息服务商,7%是贸易公司。 家电企业网站的客户定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半的企业是把消费者作为网站的目标客户,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网站没有准确的定位,也就是说,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销商都无法在网站上得到准确的服务。

中国咖啡市场分析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分析报告目录 一、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分析 二、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发展分析 三、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终端消费者分析 2、销售渠道分析 3、投资市场分析 4、行业总体分析 5、发展趋势分析 四、竞争分析 五、咖啡产品swot分析

一、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分析 跨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饮品日益多样化,咖啡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连在一起带动了咖啡消费量的迅猛增加,形成巨大消费潜在市场。 1.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在中国咖啡消费量近年来保持在3万-4万吨之间,每年市场增长速度在10%-15%。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预测2012年我国的消费量将达到12万吨,市场零售额将达到数百亿人民币。北京市场的增长率更是高达18%,全国有13600家咖啡馆,2200家咖啡相关企业,从业人数达到50万人,其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市场,而这也正是各大咖啡生产国和咖啡商热衷于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2.咖啡消费品位越来越高,文化的魅力就是市场的魅力。速溶咖啡己远远不能代表咖啡消费了,消费者开始认知咖啡的品牌、风格和纯正,知道如何享受咖啡带来的乐趣。"文化咖啡"无疑是现在整个咖啡产业的主流,发展相当迅速。咖啡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消费者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密不可分。 3.教育水准、家庭月收入和饮用咖啡的频率呈现明显的正比例关系,意味着咖啡这种西方传入的饮料在中国大陆是一种象征成功阶层的生活方式。 4.行业内部及与相关联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趋向行业标准化发展。 5.根据国家权威机构调查表明,咖啡加盟行业正以25%的速度增长,而咖啡馆正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亮点。目前,咖啡消费在中国城市里,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是4杯,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也仅有20杯。而在日本和英国,平均每人每天就要喝一杯咖啡。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著名的茶文化国家,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巨大的咖啡市场。拥有强大茶文化的中国具有广阔的咖啡消费潜力,一定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之一。国际咖啡组织(ICO)运营部主管巴勃罗.迪布瓦也认为中国市场极具潜力。他说:“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日本每年仅消费25万包咖啡,而如今其消费量达到了700万包。中国市场也已经呈现出沿着这一趋势发展的迹象,因此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咖啡消费市场。”

中国家电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摘要 中国家电市场,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自身具有的庞大的市场潜力开始日益凸显,家电行业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相应制度的不完善,加之利益驱使等因素,导致我国家电市场出现了诸如恶性竞争、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家电企业必须面对和妥善解决的。本文总共分为四章,首先详细阐述了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历程,以及家电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紧接着根据波特五力分析相关理论,从竞争者竞争程度、新进入者威胁等五个方面详细分析当前我国家电行业市场,得出相应分析结果,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家电行业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诸如自身创新不足、忽略服务质量等,最后以问题为基础,详细罗列了家电企业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诸如回归理性竞争、提高自身创新力等,从而为我国家电厂商发展指明方向,为以后我国家电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家电行业;波特五力分析;竞争

A b s t r a c t Chinese home appliance market, started late, bu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itself has huge market potential beg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applianc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is process,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 economy itself,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is imperfect, coupled with profit-driven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China's home appliance market such as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and their lack of creativity and some other issues, and these issues must also China's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enterprises face and proper solution. This total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elaborate o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appliance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immediately according to 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from competitors, the threat of new entrants five aspects of China's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rket

小家电行业国际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小家电行业国际市场发展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af14974753.html, 1

目录 小家电行业国际市场发展分析 (4) 5.1 国际小家电市场发展概况分析 (4) 5.1.1 国际小家电市场发展概况 (4) (1)全球小家电市场按产品分布 (4) (2)全球小家电市场按地区分布 (4) 5.1.2 国际小家电产业布局情况 (4) (1)美国小家电市场 (4) (2)欧洲主要国家小家电市场 (9) 5.2国际小家电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10) 5.2.1国际小家电市场竞争现状 (10) 5.2.2 国际小家电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10) 5.3 跨国公司在中国小家电市场的竞争策略 (11) 5.3.1 主要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11) (1)飞利浦(Philips) (11) 1)整体布局 (11) 2)小家电市场布局 (11) (2)松下(Panasonic) (11) (3)伊莱克斯(Electrolux) (12) (4)北美电器(ACA) (12) (5)惠而浦(Whirlpool) (13) (6)乐金电子(LG) (13) (7)法国赛博(SEB) (14) (8)德国博朗(Braun) (14) 5.3.2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策略分析 (14) 2

(1)跨国公司在中国小家电市场的发展现状 (14) (2)跨国公司在中国小家电市场的竞争策略变化 (15) (3)跨国公司在中国小家电市场的典型并购案例(SEB并购苏泊尔) (15) 3

小家电行业国际市场发展分析 5.1 国际小家电市场发展概况分析 5.1.1 国际小家电市场发展概况 (1)全球小家电市场按产品分布 世界家电产业发展至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契机,从发展照明业开始,逐步生产收音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直至开始建立电信系统;第二阶段从1945年开始,家用电器类产品开始普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逐步兴起;第三阶段从70年代开始,小家电开始进入消费者家庭,一些具有个性化携带方便的电子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小家电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厨房小家电,第二类是家居类家电,第三则是护理小家电。随着小家电的应用推广,家具类家电和护理小家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厨房类小家电仍然是小家电市场的主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厨房类小家电占总小家电市场份额的65.10%,家居小家电占比22.90,护理小家电最低为12%。 (2)全球小家电市场按地区分布 世界小家电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和西欧,全球83%的家电产品由这三个地区生产。其中,北美80%的产量集中在美国和美墨边境;欧洲则是以意大利为制造中心;东欧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和接近西欧两大优势日渐兴起;亚洲市场潜力相当巨大,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将成为21世纪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其中国崛起迅速,中国的小家电产量供应了全球50%左右的需求。 5.1.2 国际小家电产业布局情况 (1)美国小家电市场 美国HOUSEWARES展日前在美国奥兰多举办,其中家居小家电展区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展会上初次亮相,全球多家供货商将日用小家电搬上展台。他们纷纷表示,在美国市场,日用小家电的增长潜力非常看好。 搅拌器 搅拌器是美国小家电市场中最核心的产品,在所有零售渠道中都有分布。从 4

我国家电行业分析报告

引言 (3) 第1章我国家电行业现状 (3) 第2章家电业常用的销售模式 (8) 2.1 区域多家代理制模式 (8) 2.2 区域总代理制模式 (11) 2.3 直供分销模式 (13) 第3章国美、苏宁经营策略分析 (17) 3.1 国美主要经营策略 (17) 3.1.1 立足北京,发展全国性家电连锁网络 (17) 3.1.2 “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 (18) 3.1.3 国美的本地化扩张模式 (19) 3.1.4 与知名家电生产厂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 3.1.5 国美家电轰炸机进军因特网 (20) 3.1.6 大规模地广告促销 (21) 3.1.7 完美的售后服务体系 (21) 3.1.8 尝试以销定产模式 (22) 3.2 苏宁经营策略 (23) 3.2.1 迅速扩张 (23) 3.2.2 因地制宜 (24) 3.2.3 重在管理 (24) 3.2.4 苏宁的优势体现 (25) 3.2.5 华凌、苏宁联手打天下 (25) 3.2.6 苏宁两头扩张 (26)

3.3 国美、苏宁比较 (27) 第4章国美、苏宁对家电业的影响 (30) 4.1 国美、苏宁等电器集团的规模化发展顺应了家电业销售专卖化的 趋势 (30) 4.2 苏宁国美等家电流通业巨头纷纷与制造业厂商签订“战略合作条 约”,制造业和流通业形成有分化的分工协作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4) 第5章从国美、苏宁看量贩店未来的发展 (38) 5.1 与上游厂商的互动关系 (38)

引言 立春的北京仍然寒冷。在刘家窑,苏宁电器集团在北京新开张的店里只有寥寥几个顾客,尽管天花板上成簇的气球还在洋溢着新春的喜庆,可因为人少,它还是显得冷冷清清,完全没有1月18日开业那天的火爆气氛。者与苏宁在南方的盛况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别呢?是因为它的对手国美吗?我们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第1章我国家电行业现状 分析国美、苏宁我们就不能不谈谈现在我国家电业的现状。这是国美、苏宁的生存的基础,也是他们出现的原因。 抛开纷繁热闹的面纱,家电业在竞争中经受市场的优胜劣汰,面对3000亿元规模的家电市场,不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都不敢懈怠。在此我们来分析我国家电行业的现状。 毋庸质疑,中国有着巨大的家电产品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主要耐用家电的认知已从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的三大件,发展到追求舒适化、健康化、个性化、信息化。总体来看,家电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对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要求多样化上。家电市场已经

咖啡店市场调研报告

咖啡店市场调研报告 喝咖啡在中国大陆仍可说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咖啡店市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咖啡店市场调研报告一一.咖啡厅概述: 咖啡厅,是供人喝咖啡的地方。作为社交聚会的地方,人们聚集喝咖啡或茶、听音乐,阅读、下西洋棋或双陆、或聆听诵读。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咖啡也开始走进大众生活,不再是一种可想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或许咖啡依旧是那么遥远。的确,咖啡的价位有点高,这和他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咖啡,和中国的茶一样,是一种地方风味。正由于咖啡属于西方文化,加上咖啡店特有的西方情调,因此价格就会高出很多。一间咖啡厅,如果没有优雅的环境,那就不叫咖啡厅了。喝咖啡,属于上流人士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正因为对应上流社会,所以价位会比较高。在咖啡厅里,有中国人向往的异域风情,也有外国人眷恋的故土情怀。咖啡厅,正是一种流行于上流社会并日益红火的中高档场所。 二. 经典实例分析 左岸咖啡 1.地点: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 2.整体概述: 美丽的塞纳河,蜿蜒西流穿过巴黎市中心,河之南就是著名的左岸,以普各伯咖啡馆、“塞纳左岸”咖啡馆为代表的咖啡馆是艺术家朝圣的殿堂!这里曾经是莎士比亚书屋的“第二编辑

部”;海明威在这里构思他的《太阳照样升起》;毕加索在这里与朵拉?玛尔小姐一见钟情;萨特和西蒙?波伏娃在这里讨论“存在与虚无”;俄罗斯的夏加尔来了;美国的亨利?米勒来了;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来了……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几代诗人、作家、画家、哲学家曾在这里驻足停留。 塞纳左岸咖 塞纳左岸”咖啡——汲取欧洲咖啡文化的精髓,源于历史悠久的塞纳河左岸咖啡文化,全力打造心灵栖息的第三空间。 “塞纳左岸”咖啡无关乎中国与巴黎的物理距离??将最纯粹的法国塞纳左岸文化与中国千年文明完美糅合,从而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塞纳左岸”是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写意。醇香的咖啡,和着甜美浪漫、旋律诱人的法国香颂??偷得浮生半日闲,重拾遗失的浪漫情怀。配上一盘特色点心,甚至还会随手带来他最爱看的报刊,不必说谢谢,这些在“塞纳左岸”咖啡馆里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这是无数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生活方式,“塞纳左岸”的咖啡味道,正弥漫在中产阶级聚集的每一个角落。从中你可以体味什么是经典,什么是奢华,什么是浪漫,什么是优雅?? 三. 实地调研分析 尚水咖啡 1.地点: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王城公园西门内东北方向人工湖旁

中国家电行业现状、机会、挑战

中国家电行业现状、机会、挑战 家电行业在进入第四个阶段后,业务一定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面临痛苦转型中国家电产业的30年发展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中国家电产业是中国企业中率先发展,并迅速形成行业规模、行业升级以及产业整合的一个行业,回顾家电业的发展就可见中国制造走过的道路。 走出价格战的泥潭 中国的家电行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中国家电行业的兴起。基于全球产业呈递级分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大陆企业凭借生产要素价格(原材料、人工、资产、规模效应)较低,获取了成本优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家电制造中心,这个阶段,制造型企业获得了十分难得的机会,许多企业迅速做大。 (二) 第二阶段,家电行业的成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不断改进,居住与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提升,内销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发展,给了这个行业高速发展的机会,使得新加入者机会很多。同时,这个行业的产业链也进一步延伸。促进家电商业类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 第三阶段,家电行业的挣扎。中国家电业进入完全竞争阶段。这一阶段制造业陷入了规模化成本消化与市场化需求减缓的矛盾之中,又因为企业的竞争呈现了同质化,价格成为了竞争的武器。某些中国企业以急功近

利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遭受了重大挫折(长虹的海外应收账款损失、TCL 海外收购案的失败)。由于产业价值链的转移,商业类的家电企业渐渐处于强势地位,使得制造类的家电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面临了更大困境。家电行业中那些简单粗放型、规模效应不够、技术支持不足的企业纷纷关门。 (四) 第四阶段,家电行业重组。2006年开始,家电行业从高库存、价格战、销量不佳中开始恢复。2007年销量大增、内销大有起色。家电行业已逐步告别恶性价格战泥潭,转为通过品质、服务延展性销售等多样化竞争。行业集中度提高进一步使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利润有了同步增长。 家电企业的机会与挑战 家电行业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之下,业务一定先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面临痛苦的转型。家电行业的企业如何面对,应从六个方面去改善:1. 国际化的竞争,全球化的布局 家电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已是成熟行业,必将面对全球化布局。国际资本、全球化的技术转移与国际化的产业配套,不同的子行业面临的机遇不同,如彩电业承接下了大量面临淘汰的CRT产能,在日新月异的平板技术、资产实力、配套等方面,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不足。而洗衣机、电冰箱因为技术的变化相对较慢,中国企业的低成本制造优势越发突出,产品品质也逐步提升,是中国少数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小家电有机会,但成为国际级的企业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中国家电行业 营销分析报告

中国冰箱行业营销分析报告 ——中外冰箱比拼新世纪 过去的2000年,中国冰箱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尤其以洋品牌冰箱的卷土重来更为令人瞩目。2000年12月9日,伊莱克斯在发给经销商的文件上赫然写着:“夺取中国家电第一!”而此前的仅一天,12月8日,科龙集团在广州举办的冰箱订货会,在庆祝容声“十年冠”的同时公开宣称:“我们将重视零售终端建设,遏止伊莱克斯的增长势头。”而中国冰箱业的龙头老大:海尔更是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预与竞争者一决高下。新世纪还没开始,中国冰箱市场已经开始暗流涌动——(1) 第一章中国冰箱行业的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冰箱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洋冰箱“三进”中国市场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后到80年代中期,进口洋品牌冰箱一统天下,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批中国冰箱企业的迅速崛起,进口品牌冰箱风光不在,并逐渐地淡出市场,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冰箱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一批企业败下阵来,市场向名优的国产品牌集中;同时,也为洋冰箱提供了在中国第二次发展的机会,国外大的家电厂商觊觎中国市场的心情也更为急切,他们将一些败下阵来的冰箱企业作为再次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通过控股、收购等手段向中国冰箱生产和销售市场发起了第二轮进攻。当时,美国惠而浦收购了北京“雪花”,通用电器收购了天津“可耐”,韩国三星吞并苏州“香雪海”,西门子兼并了“扬子”,伊莱克斯则收购了长沙“中意”,同时,松下、夏普、美泰克也分别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合资建厂。但到90年代中期洋冰箱又全面萎缩。 经过几年中洋品牌的较量,国产品牌不仅牢牢占据了国内80%以上市场份额,而且还打开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大门,目前仅海尔一家就占有美国小容积冰箱30%的市场份额,几个主要的国产品牌冰箱正以每年平均递增60%以上的速度向国外市场出口冰箱。因此,有专家指出,中国冰箱企业是未待入世已先出关。 进入2000年,洋冰箱又开始了第三轮冲锋,他们以收购、兼并的中国冰箱为阵地,摆开了“决战”阵势。 中国冰箱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靠国产品牌撑起了一片江山,在技术开发和市场运作等方面都已日臻成熟,被业界人士誉为“最成熟、最有竞争力的行业”。(2) 第二章中国冰箱市场的竞争状况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冰箱市场形势的写照。这种形势焦点主要体现在洋品牌向国产品牌曾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发起有力冲击。 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特点主要有四个: 1)进入微利时代:据统计,冰箱业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已几乎没有了降价的空间。 2)产业结构趋同:国内冰箱业经过多次的市场整合和不断的技术进步,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国内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具体文献) A.《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B.《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D.《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 E.《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喝国产车同网销售 F.《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发展自主品牌 G.《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瓶颈”问题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发展打好了基础

3、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值。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 二、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1、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20%和46.15%,创历史新高。同时,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2、我国汽车养护消费 根据对国内汽车消费者调查的结果,在2008年,消费者每年用于车辆养护的费用支出平均为21721元,且费用支出随车辆档次的提升依次上升。其中,以中大型轿车平均养护费用最高,为32567元,是微型轿车年平均养护费用的2.1倍。 三、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 Factors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03年持续稳定上升,年均同比增长9.6% 2、乘用车市场高端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型轿车以其良好盈利性和高销量高增幅继续成为各汽车企业关注的核心;由于对购买价格和相关费用支出的不敏感,中高级轿车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同比增幅有所下降;小型轿车市场将保持和市场同步增长态势;微型轿车随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增幅和份额进一步下滑。 3、决定乘用车产品购买的关键因素开始发生变化。价格虽然是决定产品购买的第一因素,但品牌的重要程度在紧凑型以上级别的轿车中都居于首位,而价格和油耗的重要程度随车型级别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