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他”指的是

A.李鸿章

B.黄兴

C.孙中山

D.宋教仁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有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当代中国对国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腾飞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能离开中国。标志着国际社会正式接受新中国为世界五大国的事件是

A.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B.1971年10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9年中美建交

D.2001年12月加入WTO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标志着国际社会正式接受新中国为世界五大国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诞生,与题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1971年10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标志着国际社会正式接受新中国为世界五大国,故B符合题意。1979年中美建交反映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2001年12月加入WTO反映的是中国对外开放扩大,与题干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B.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日本制造“八一九”大轰炸

D.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的分析表述,历史现象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ACD项都属于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现象,B项是对诺曼底登陆产生的影响的表述,属于历史结论,故选B。

4.下表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0世纪初,在我国北方,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宋;11世纪前期,在我国西北地区,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局面。从而得出辽、西夏与北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C选项符合题意;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A选项不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B选项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1775年4月19日,民兵与英军在来克星顿附近发生遭遇战,民兵从墙后、屋角和栅栏后面开枪射击英军,英军措手不及,狼狈逃回波士顿。”这次遭遇战标志下列哪一战争的开始?

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从材料中的时间,地点和国家军队:英军。根据课本所学,1775年4月,北美民兵与英军在来克星顿交火,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序幕。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的诞生

6.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的资料中有“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共和国”和《俄狄浦斯王》等内容。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古希腊B.波斯帝国

C.罗马共和国D.拜占廷帝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共和国是古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故他们研究的主题是古希腊。故A符合题意;波斯帝国和雅典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罗马共和国和《俄狄浦斯王》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拜占廷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和雅典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甘地“非暴力”这种特殊的力量,实际上就是A.政治的力量

B.军事的力量

C.外交的力量

D.道德的力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可见甘地所谓的“力量”其实就是道义的力量,非暴力就是道德之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下图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于1505-1506年创作的作品《草地上的圣母》。他模糊掉圣母玛利亚头上的光环,让她穿上了最亮丽的服饰,并大胆运用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来描绘美丽的妇女。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想表达的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人文主义

C.民主科学

D.自由主义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中的时间“1505-1506年”可知这个时期正处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故选B。

9.《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的“封建”指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继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社会制度正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杰出的历史人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比较下面两位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位期间进行改革的共同点

①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②结果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③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④都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改革均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结果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这是它们的共同点,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前者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俄国仍是一个封建国家,后者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④不是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司母戊鼎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图②中罗盘针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图③交子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图④中的著作《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B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C解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12.“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在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九一八事变D.卢沟桥事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在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可知,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山东主权沦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德国在山东的利权被非法转让给日本,践踏我国主权,引发人民愤怒,从而爆发了五四运动。因此B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与题意无关,因此A错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入侵我国东北。因此C错误。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与题意无关,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B。

13.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

据图可知,该时期

A.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B.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英国

C.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

D.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柱状图明显可以看出英国从1840年到1900年,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是最多的,说明英国仍然占据着世界贸易的优势地位。D符合题意;ABC项均不能从题干图表中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4.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对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答案选择C。

15.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

A.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

B.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C.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

D.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答案】B

抓住关根据题干键词“世界发展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发现美洲最大价值当属打破美洲与世界隔绝状态,使人类日益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B不符合题意;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A不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发现美洲独有的农作物,虽然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但不是最大价值,C不符合题意;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虽然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但不是最大价值,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18世纪末期,英国一位棉纺织业资本家把厂址从泰晤士河畔迁移到内陆地,主要是因为()A.本茨方面了内燃机B.西门子方面了有轨电车

C.瓦特改良了蒸汽机D.富尔敦发明了蒸汽轮船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蒸汽机发明前,人们利用水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瓦特蒸汽机发明后,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英国一位棉纺织业资本家把厂址从泰晤士河畔迁移到内陆地区反映的正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影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7.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对应正确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引发印度民族大起义

B.玻利瓦尔领导——赢得了美国独立战争

C.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获人身自由

D.卡尔·本茨研究——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英国殖民侵略者在印度不但掠夺财富,还大肆欺压民众,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1857——1859年印度爆发全民族的反英大起义,A正确;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美国独立战争,B排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农奴获人身自由,C排除;美国的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D排除。故选A。18.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浓雾状况的原因是

①石油的使用②电气广泛使用③蒸汽动力的应用④煤的使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由材料中的时间“18世纪末”可知,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动力的应用和煤的使用使英国出现了浓雾状况,B正确;①石油的使用②电气广泛使用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含有①②的ACD排除。故选B。

19.《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武昌起义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把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国内的游行示威——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结合所学和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答案。20.小红写了一篇小论文,其关键词有“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她研究的主题是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罗马帝国的兴衰

C.封建时代的亚洲

D.古代欧洲文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可知小红研究的主题是封建时代的欧洲,A符合题意;罗马帝国的兴衰只适合后两者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法兰克王国不是亚洲的历史,C不符合题意;古代欧洲文明涵盖的范围太广,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封建时代的欧洲,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21.阅读欧洲一体化大事件表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间重大事件

法国、联邦德20世纪50年代

织。

法国 A 1965年

共同体合并,成立

B 欧洲共同体正

C 正

1993年

政治双重性质的组2002年 D 正

(1)大事年表中有信息不完整,请你补充完整A: B: C: D:。

(2)观察欧洲一体化进程图,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通过探究,你认为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联邦德国1967年欧洲联盟(欧盟)欧元

(2)特点: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向东扩展。

原因:欧共体、欧盟经济发展,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

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3)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敌对走向联合。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三亿多“欧洲公民”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因此大事年表中A联邦德国年;B1967;C欧洲联盟(欧盟);D欧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变化的特点,是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向东扩展。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欧共体、欧盟经济发展,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后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是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敌对走向联合。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变化的特点。解答第三问需要认识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

22.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长沙某校初三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以“祝福祖国母亲七十华诞-----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一:经过三个月筹备和认真协商,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完全成熟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它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完全成熟了”的条件,并概括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自2009年期我国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改革开放推升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奇迹”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4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三个重要的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征程。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原因。

【答案】(1)说明: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历史;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影响;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两点)

影响: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意答两点即可)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4)原因: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科技创新和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等。(两点)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主要是由于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而且当时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好了准备工作,故说明是: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历史;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2)“中国奇迹”的出现,应当联系所学,从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科技推动、经济政策和国际形势等方面来回答,如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影响;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78年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国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改革印象深入;2001年,中国经过艰苦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终于融入世界大家庭。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原因有:新中国成立,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

科技创新和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等。

23.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世界格局风云变幻,请你参加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简表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乌克兰危机结束了冷战后的交往时代,这种交往未能最终实现西方与俄罗斯的融合。局势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逆转,这场危机开启了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也是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之间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敌对乃至对抗的时期。

﹣﹣摘自2014年5月30日《参考消息?美俄对抗时代又回来了》恐怖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安全,一百年前,哪一恐怖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被哪两个国家率先破坏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促使美国或苏联参战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任写一个)材料二中“两大组织”指的是哪两个组织?“两极格局形成”与二战中哪次国际会议相关?根据材料二和三,指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德国,日本。

(2)珍珠港事件。

(3)北约,华约;雅尔塔会议。

(4)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夫妇被刺杀的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建立新的世界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世界格局因被德国和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被破坏。

(2)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二战结束后,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为了遏制和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的形成与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有关。1945年初,英、美、苏三大国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建立起了以美苏均势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奠定了基础。

(4)依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依据材料三“乌克兰危机结束了冷战后的交往时代,这种交往未能最终实现西方与俄罗斯的融合。局势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逆转,这场危机开启了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也是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之间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敌对乃至对抗的时期。”可知乌克兰危机结束了冷战后的交往时代,两者体现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由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4.经济数据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量化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1840前中英正常贸易数据对比表》:

材料二下面是《1843年前后英国输入中国主要货物税率变化表》:

材料三下面是《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表》(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材料四下表为《1977—1982年的中美贸易状况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贸易中的什么情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中,英国输入中国货物的税率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6年间、1937—1945年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两次下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观察材料四中的表格,分析1977—1982年间,中美贸易趋势如何?结合所学的知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的重大课题,以上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情况: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或出口值远高于进口值)。措施: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变化:税率大大降低。原因: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3)1921—1926年间:北伐战争;1937—1945年间:抗日战争。

(4)趋势:中美贸易总量大幅度上升,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原因: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贸易增长。

(5)要保持社会环境的和平稳定;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经济发展;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对外贸易;国家要出台政策保护民族企业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840前中英正常贸易数据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1840年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或出口值远高于进口值);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可知,1843年英国输入中国货物的税率大大降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故出现材料表格的状况。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1926年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的原因是1926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进行了北伐战争。1937—1945年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的原因是1937-1945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4)根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可知,1977—1982年间,中美贸易趋势是中美贸易总量大幅度上升,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贸易增长。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保持社会环境的和平稳定;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经济发展;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对外贸易;国家要出台政策保护民族企业等。

25.“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史实。

材料二如下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材料三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与材料三所反映的海上活动性质有何不同?

(潮流逆转)

材料四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奏章反映的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现实思考)

材料五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4)材料五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何种趋势?

【答案】(1)玄奘西游天竺

(2)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是和平的友好交往;英国近代的海上活动是殖民掠夺,是侵略行为。

(3)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

(4)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所学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体现了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图片和所学可知,这是郑和下西洋;根据材料三“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和所学可知,英国近代的海上活动是殖民掠夺,是侵略行为,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是和平的友好交往。

(3)根据材料四“乾隆时期……船甚觉减少……”和所学可知,这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它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

(4)根据材料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所学可知,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点睛】

第二问以中英航海为切入点,考查中英海上活动性质。掌握,英国是侵略行为,而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友好交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