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

古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

古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
古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214387160.html,

古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

作者:骆晶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142-01

摘要:通假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是指在某一个意义上相同(其他意义并不相同)而先后产生的不同形体的字。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关键词: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联系;区别

中学不少的教学参考资料和一些古籍文献关于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的注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比如通假字和古今字的注释都用“同”或“通”,使学生很难分清哪个是通假字,哪个是古今字,这就对学生的古文学习造成了不便。本文就针对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分析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的区别和联系,以弄清它们各自的用法。具体分析如下:

一、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

(一)通假字。

1.定义:通假字是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2.产生

(1)由于古代字少,古书里使用汉字,用本字的很少,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的现象却很多。所以,文字的通假现象相当普遍。

(2)写字工具缺乏。古人写字是刻在龟甲兽壳或竹片上,遇到笔画多的字,就用笔画少的字代替。写字工具发明后,古书传抄时,后人往往把前人的错字抄写下来,久而久之,别字就越来越多。

(3)作者写作时,一时忘记了本字怎么写,就只好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也就是写了一个别字(通假字)。有时作者也可能为避免在同一文章中出现反复的字,在同一篇文章中,本字、别字兼用。

3.种类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音同(或音近)代替。所以,我们把通假字分为两大类:音同通假和音近通假。这里说的音同、音近,是指古音而言,并不是今音。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摘要: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上古经典著作中广泛撷取相关例句,并将其细致分类,充分地证明了这种语法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使用的普遍性并简要地探索了其中的规律性。与此同时,本文也对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研究做以总结。 关键词:词类活用特殊意念动宾关系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自从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实际上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以后,陈承泽首唱词类活用说至今,凡是古代汉语教材、专著,都辟有专门章节论述词类活用问题。人们利用这个理论,对一些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产生新词义的词语做出正确解释,解决了文言文阅读和注释中的一个大问题。这些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所以近些年来也有很多学者对词类活用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异议。例如,很多人认为目前许多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研究和文言文的注释中都存在着词类活用范围过宽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对词类活用现象加以准确细致的学习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使用和学习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一、绪论 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譬如名词经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而形容词则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例如: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四》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孟子〃滕文公上》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其中?疾?为形容词,作?走?的状语。?粟?为名词,作句子的宾语;而第三句中的?生?作句子的谓语,为动词词类。 以上这种情况,古今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上古汉语里,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语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被使用语言的人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原有的语法特点和意义,而获得了他类词的语法特点,临时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类现象叫做词类活用。①例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句话: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字在一般情况下是用作形容词词性,但在某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例如在上面几句里,第一句的?美?是形容词,第二句的?美?是用为名词,而第三句的?美?则用为动词。其中后两个?美?就是词的活用。 二、具体分类 由于人们的理解不同,因而对于词类活用的具体分类也有所不同。各家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按照李新魁在《汉语文言语法》一书中的观点,我们可以以是否需要加上?特殊意念?来理解某个词这一标准来将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分为一般的活用和特殊的活用。

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调查报告

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调查报告 二、摘要: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简化;或是受文化素质和习惯的影响,对文字的使用不求甚解,不规范用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调查目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个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街头信息牌、广告标语上却有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错别字展开调查,了解社会用字状况,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使我们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性。 四、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2日至2012年7月13日 五、调查结果 这是网上的一组数据: (1)社会各类不规范用字比率

不规范汉字类型?:机关企事业用字户、媒体用字、?商品用字、?公共场所用字?。合计: 错字比率?0.5%?1.1%?1.2%?2.3%?5.1% 简化字比率?0.2%?0.3%?0.4%?4.2%?5.1% 繁体字比率?1.3%?2.1%?3.6%?1..5%?8.5% 合计?2.7%?5.8%?6.7%?11.3%?26.5% (2)在走访中我们的发现: 1、在一些商店的橱窗上,有的人为了美化,引起大家的注意,把一些简体字写成繁体字。如:把“石头记”写成“石头记”;把“代客泊车”写成“代客泊车”等。 2、有一些人写字为了简便,写成了错别字。如:把“桂圆”写成了“桂元”,把“豆腐”写成“豆付”,把“鸡蛋”写成“鸡旦”等。 3、错别字的高频出现。理发店广告牌上“招收徒工”的“徒”写写成了“徙”、“烟酒批发”写成了“烟洒批发”;高楼大厦”写成“高楼大夏”等。 五、几点建议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1、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 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书法鉴赏——隶书 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程邈之后,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美尽妙,独步古今”。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书丹上石,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结体平整端庄,浑厚凝重,深受时人喜爱。当其建立之始,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填塞街衢,足见其声誉之高。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不过,西汉刻石,较为罕见,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如《五风二年》刻石,《菜子侯》刻石,都略带篆书笔意。隶书成熟以后,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现存东汉刻石,以桓、灵之际为多,后世所谓“汉碑”,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为了便于介绍,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 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我们可以举《曹全碑》、《张景碑》为例。尤其《曹全碑》更为著名,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原石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端方工整者:这类风格以严整健稳见长,但从中透露着自然朴茂之质。我们举《衡方碑》、《封龙山颂》为例。《衡方碑》立于建宁元年,在山东汶上县。《封龙山颂》立于廷熹七年,是河北元氏县著名五碑之一。全碑隶书15行,每行26字。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要搞清楚各类词的基本用法和活用用法,同时要多作练习——通过套用格式来分析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它的基本用法,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和句子成分,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一一般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一般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基本结构:名词+动词 基本用法:主语+谓语 活用用法:状语+谓语 ①表动作的特征状态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②表动作的对待方式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 ③表动作的凭借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前往) ④表动作的时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 ⑤表动作的处所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名词+名词或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复指短语 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①名词+宾语驴不胜怒,蹄之(踢)

②名词+介宾结构沛公军(于)霸上(驻扎)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统一)不日,其盟渝也。(《谷梁传?隐公元年》)(书写日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下大雨)④“而”“则”前后的名词 客逾庖而宴(吃饭) 出则车舆,入则扶持(06湖北卷)(乘坐车舆) (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 1、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 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素善留侯张良(跟…交好) 2、活用为名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动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 活用用法: 动词或数词或介词或之、其+形容词—→谓语+宾语或介词+宾语 积善成德(善行)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作用)

不规范用字社会调查报告

不规范用字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不规范用字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 调查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街头宣传文字、广告标语上却有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规范字展开调查,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 调查人员:三山中学教师尧征根 学生杨俊谢元红等九人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5日下午 调查区域:三山街—伏石岗村 11月25日,我们八年级的九位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布置,来到三山街—伏石岗村路段参与不规范社会用字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是同学们的十分认真,兴致也很高,烈日下沿着三山—伏石岗村的水泥路搜寻着用字不规范的招牌、广告、宣传字等。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现代的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那

些现代的字使现今这个社会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 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把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了。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汉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一、大量使用繁体字 在此次搜寻不规范用字中,繁体字是发现最多的一类。在一公里长的路上有12处因使用繁体字而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如新街中路105号店牌上的风味小吃,把“风”写为繁体字,伏石岗村村头的土地宣传文字中的“认”、“强”写为繁体字,在伏石岗村新农村建设点上,二栋楼房大门旁镶嵌在墙壁上的永久性瓷板对联中,“万”、“兴”、“风”、“创”、“业”、“广”、“气”等写为繁体,出现多处不规范书写汉字的现象。 二、部分手写招牌、标语使用错字、简化字甚至别字 由于现在大多广告处牌都是通过电脑制作而成,而电脑根本就打不出错字、简化字,所以在沿街一百多个广告牌中,未发现错字、别字情况,只找到了五处使用繁体字的情况,但一些手写的广告和标语中,错字、简化字还是不少。如将“乐队”、“花圈”中的“队”、“花”写成错字,将“停车住宿”的“停”,“餐厅”的“餐”写成简化字。这么一改变,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特别扭。如果这些错字、简字继

中考英语易混淆词汇辨析[整理版]

中考词汇辨析 §1 a bit/ a little 这两个词都意为“一点儿”有时可以互换,但有时不能。 Ⅰ.二者作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或比较级时,意义相同,为“一点儿”“有些”。如: ①I am a bit / a little hungry. 我有点饿。 ②He walked a bit / a little slowly. 他走路有点慢。 Ⅱ.二者都可以作名词词组,充当主语或宾语。如: ①A little / bit is enough for me. 我有一点儿就够了。 ②I know only a little / a bit about her. 我对她的情况只了解一点。 Ⅲ。a little可直接修饰名词;a bit后须加of才可以。如: ①.There is a little water in the bottle. = There is a bit of water in the bottle. [注意]a little of后的名词通常特指,表“……中的一些”,如: ①May I have a little of your tea? Ⅳ. 否定形式not a little 作状语,相当于very/ quite, “很”,“非常”;作定语和宾语时,相当于much, 意为“许多”。而not a bit 作状语时,相当于not at all, 意为“一点也不”,作宾语时则相当于not much. Eg: ①He is not a little (=very) hungry. 他饿极了。 ②He is not a bit (=not at all) hungry.他一点也不饿。 ③She ate not a little (=much). 她吃得很多。 Ⅴ. Not a bit中的not 可以分开使用;not a littl e中的not 则不能分开。Eg: ①He felt not a bit tired. = He didn’t feel a bit tired. 他觉得一点也不累。 ②He felt not a little tired. 他觉得非常累。但不能说:He didn’t fell a little tired. §2 a few/ few/ a little/ little Ⅰ. a few和few修饰可数名词,a little和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a few和a little表示肯定意义,few和little表示否定意义,可受only修饰。如: ①Few people will agree to the plan because it’s too dangerous. ②This text is easy to understand though there are a few new words in it. ③T here is little water left in glass. Will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④Don’t worry, we have a little time left. §3above/over/on/upon Ⅰ. 方位介词,“在……之上” Ⅱ. above 着重指:在……上方,不一定含有垂直在上的意思。反义词为:below. ①The sun rose above the horizon. 太阳升到了地平线上。 ②The aero plane flew above the clouds.飞机在云层上飞行。 Ⅲ.over 表盖在……上面,或铺在……上面。此时不能用above.代替。含有垂直在上的意思。反义词为under. ①Spread the tablecloth over the table.把桌布铺在桌子上。 Ⅳ. on 含有与表面相接触的意思。 ①The book is on the desk. ②There is an oil painting on the wall. 墙上有一幅油画。 Ⅴ.upon 也含有和表面相接触的意思。与on没有多大的区别,但较正式,口语中较少用。 ①He laid his hand upon the boy’s head. 他把手放在孩子的头上。 [注]up 与以上几个不同,它表示向上方或高处,含有由下而上,由低而高的意思。常和表示运动的动词连用。作副词时,表示在上方或高处。 ①We run up a hill. 我们跑上山。 ②The plane was high up in the air.飞机在高空中。 §4accept/receive Ⅰ. accept “接受”,表示其行为是由主观意愿决定的。 ①I accepted it without question. 我毫无疑问地接受了它。

鲜于璜碑原文+翻译

《鲜于璜碑》释文(碑阳) 君讳璜,字伯谦,其先祖出于殷箕子之苗裔,汉胶东相之醇曜,而谒者君之曾,孝廉君之孙,从事君之元嗣也。 鲜于璜,姓鲜于,名璜,字伯谦。他的先祖是殷商时代箕子的后裔,是汉代能够光大祖先的胶东国相鲜于弘的后代、谒者君鲜于操的曾孙、孝廉君鲜于琦之孙、从事君鲜于雄的长子。 君天姿明达,彻[目睘]有芳,在母不瘽,在师不烦。岐龀谣是,含好典常。治《礼小戴》,闺族孝友,温故知机。辉光笃实,升而上闻。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中,迁度辽右部司马。慰绥朔狄,边宇艾安。迁赣榆令,经国帅下,政以礼成。民诵其惠,吏怀其威。丧父去官。服终礼阕,复应三公之招,辟太尉府,除西曹属。葴谟屡献,使事日言,王人嘉德,台司侧席。蠢尔荤育,万邦作寇。冀土荒馑,道殣相望。帝咨君谋,以延平中拜安边节使,衔命二州,受荚秉宪。弹贬贪枉,清风流射,有邵伯述职之称。圣上珍操,玺符追假。 鲜于璜君天资聪慧,通达事理,从小就有好的名声。受母抚养时无病灾,从师学习时不扰乱滋事。童年时代言行即遵行正道,合乎常法。他读习小戴《礼记》,在家族中孝顺友爱。学习上温故知新,遇事能见微知著。他的行为光彩闪耀,笃诚扎实。他的知识德行日益长进,逐渐被上峰闻知。上郡王太守察举孝廉,授他为郎中。此后又升任度辽右部司马,安抚北狄,边境得到安宁。后来又被任命为赣榆令,执政一方,率领部下,以礼为政,百姓颂扬他的恩德,官吏感念他的声威。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丧。守丧期满,应三公的招聘,出任太尉府西曹掾属。他屡屡提出规谏谋划意见,每每以历史上的故事作为警示。因此,君王赞扬其美德,三公大臣也对他待之以礼。愚蠢的匈奴,到处作乱;冀州遭遇荒年,遍地是饿殍。皇帝向他咨询谋略,并在延平年间拜他为安边节使。他受命统辖二州,守策执法,弹劾贪赃枉法,清廉的作风得以流播,有召伯听讼的美称。皇上爱惜他的操守,诏书追下,在永初元年,拜雁门太守。在太守任上,屈己下人,礼贤下士,作风清正,行为恭谨俭易,约束修为,崇尚清静简约的无为之治,重视教化,禁止为非,民从其政,如风来使草低伏。这时,依附雁门郡的乌桓族,猖狂狡猾,背叛汉室,鲜于君示以权威,率兵征讨,使乌桓降伏。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得词类活用现象 摘要: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就是一种普遍得现象。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就是理解汉语语法都有重要得意义。本文就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上古经典著作中广泛撷取相关例句,并将其细致分类,充分地证明了这种语法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使用得普遍性并简要地探索了其中得规律性.与此同时,本文也对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词类活用现象得研究做以总结。 关键词:词类活用特殊意念动宾关系词得兼类“词类活用”就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得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得道理、不能正确理解与解释被活用词得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自从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得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实际上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得问题以后,陈承泽首唱词类活用说至今,凡就是古代汉语教材、专著,都辟有专门章节论述词类活用问题。人们利用这个理论,对一些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产生新词义得词语做出正确解释,解决了文言文阅读与注释中得一个大问题。这些对于词类活用现象得研究所取得得成绩就是十分显著得。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所以近些年来也有很多学者对词类活用中得一些问题提出了异议。例如,很多人认为目前许多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得研究与文言文得注释中都存在着词类活用范围过宽得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对词类活用现象加以准确细致得学习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使用与学习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一、绪论 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就是比较固定得.各类词在句子中得职务也有一定得分工。譬如名词经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而形容词则经常用作定语、状语与谓语。例如: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四》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孟子·滕文公上》

《关于不规范用字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不规范用字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一:不规范用字社会调查报告调查内容: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调查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街头宣传文字、广告标语上却有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规范字展开调查,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 调查人员:三山中学教师尧征根 学生杨俊谢元红等九人 调查时间:xx年11月25日下午 调查区域:三山街—伏石岗村 11月25日,我们八年级的九位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布置,来到三山街—伏石岗村路段参与不规范社会用字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是同学们的十分认真,兴致也很高,烈日下沿着三山—伏石岗村的水泥路搜寻着用字不规范的招牌、广告、宣传字等。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现代的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那些现代的字使现今这个社会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 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把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

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了。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汉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一、大量使用繁体字 在此次搜寻不规范用字中,繁体字是发现最多的一类。在一公里长的路上有12处因使用繁体字而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如新街中路105号店牌上的风味小吃,把风写为繁体字,伏石岗村村头的土地宣传文字中的认、强写为繁体字,在伏石岗村新农村建设点上,二栋楼房大门旁镶嵌在墙壁上的永久性瓷板对联中,万、兴、风、创、业、广、气等写为繁体,出现多处不规范书写汉字的现象。 二、部分手写招牌、标语使用错字、简化字甚至别字 由于现在大多广告处牌都是通过电脑制作而成,而电脑根本就打不出错字、简化字,所以在沿街一百多个广告牌中,未发现错字、别字情况,只找到了五处使用繁体字的情况,但一些手写的广告和标语中,错字、简化字还是不少。如将乐队、花圈中的队、花写成错字,将停车住宿的停,餐厅的餐写成简化字。这么一改变,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特别扭。如果这些错字、简字继续下去,那么以后的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 三、随意变形文字 除了以上所举的不规范文字,一些店铺业主为了达到吸引顾客眼球的目的,对文字进行随意变形,或中英文并用。如将欢迎光临变为自己创造的异体字,千奇百怪。 四、语法错误

初中常见易混淆词用法辨析教学文案

初中易混淆词用法(考点+重点)辨析 (1)“Why not+动词原形+…?”(干嘛不……?)是简略句,完全形式是:Why don’t you +动词原形+…?如:Why not go and have a look?(干嘛不去看看?)/ Why not try it once again?(为什么不再试试?) (2) seem(好象)的用法:记住几个结构:①sb./sth. + seem + (to be+)形容词+…;②sb./sth. + seem + like +…;③sb/sth + seem + to (do);④It seems that + 从句。如:He seemed (to be) very happy when he was called by the headmaster. (被校长叫到名字时他好象很开心) / It seems that nobody else could do such a foolish thing except Jim. (除了吉姆好象没有什么人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来) (3)be afraid(害怕)的用法:记住几个结构:①be afraid of sth; be afraid of (doing); ②be afraid to (do); ③be afraid that+从句。如:She is a little afraid of snakes.(她有点怕蛇)/ Don’t be so afraid to stay at home alone at night.(别害怕晚上一个人在家)/ I’m afraid that somebody will take his place because of his serious mistakes.(恐怕有人要取代他了,因为他犯了那么大的错误) (4) be sorry(抱歉)的用法:记住几个结构:①be sorry for (sth); ②be sorry for (doing sth); ③be sorry to (do); ④be sorry that+从句。如:I am very sorry for keeping you waiting so long.(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I am sorry to trouble you.(对不起,麻烦你了)/ I am sorry (that) he isn’t here at the moment.(恐怕他现在不在) (5)be sure (确信)的用法:记住几个结构:①be sure of (sth); ②be sure to(do); ③be sure that+从句。如:She told me many times that she was sure to come.(她给我讲过多次她一定会来的) / Are you sure of your answer?Maybe it’s wrong.(你对你的答案有把握吗?也许是错的。)/ I am sure that Dad will help me with the job.(我确信爸爸会帮着我做这件事情的) (6) make与do的用法:一般情况下表示进行活动或者做工作用do,表示创造建构某事物用make.如:I don’t know what to do.(我不知道该干什么)/ I’m not going to do any work.(我不准备做什么)/ My father and I once made a boat.(我和我爸曾经做过一只船) 此外还要记住一些固定说法:do good / harm / business / one’s best / a favour…… make a decision / an effort / a mistake / a noise / a phone call / money / war / the bed / sure,...

古汉语词类活用浅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浅析 关于汉语词类研究的重要性,龙果夫教授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序》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论述:“(词类问题)有巨大的理论的和实用的意义,因为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本质反映在词类上。离开词类,既不可能理解汉语句法的特点,也不可能理解汉语形态的特点,因而也就不可能说明汉语语法,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实用的角度。”①正是基于这一点,又由于汉语自身特点的原因,汉语词类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而词类活用作为实用语法的命题之一,既在教学语法系统中非常重要,又首先立足于实用。那什么是词类活动用呢?在古代汉语中,词类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而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被使用语言的人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原有的语法特点和意义,而获得了他类词的语法特点,临时充当了别的词类,这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甘棠》,美.召伯也。?(《诗〃甘棠序》) “美”是形容词,美丽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动词,是“称赞、颂扬”的意思。再如: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形容词“高”出现在代词“所”的后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以为高”(尊崇)。又如: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九章〃涉江》) ①龙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科学出版社,1958年。

“步”、“冠”这些词原本是名词,现在都活用成了动词。此外,还有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等。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学习古文就会遇到困难。只有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实际句例的归纳总结,切实了解活用的类型以及辨别的方法,才能做到较为准确的理解。 一、词类活用类别分析 (一)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前后的“来”都是谓语动词,而这个动作并不是主语“有国有家者”所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远人”施行“来”的行为。即“使……来”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由于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而使动用法一般都应该有宾语(除非省略)。因此,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例如:?止.子路宿。?(《论语〃微子》) 这里的“止”是留止的意思,本是不及物动词。在这句里带上了宾语“子路”,意思是使子路留止。又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这里的“活”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带上了宾语“之”(指代项伯),也

不规范用字社会调查报告

编号: 不规范用字社会调查报告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篇一:不规范用字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 调查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街头宣传文字、广告标语上却有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规范字展开调查,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 调查人员:三山中学教师尧征根 学生杨俊谢元红等九人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5日下午 调查区域:三山街—伏石岗村 11月25日,我们八年级的九位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布置,

来到三山街—伏石岗村路段参与不规范社会用字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是同学们的十分认真,兴致也很高,烈日下沿着三山—伏石岗村的水泥路搜寻着用字不规范的招牌、广告、宣传字等。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现代的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那些现代的字使现今这个社会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 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把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了。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汉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一、大量使用繁体字 在此次搜寻不规范用字中,繁体字是发现最多的一类。在一公里长的路上有12处因使用繁体字而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如新街中路105号店牌上的风味小吃,把“风”写为繁体字,伏石岗村村头的土地宣传文字中的“认”、“强”写为繁体字,在伏石岗村新农村建设点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_优美语句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 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

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 调查目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个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街头宣传文字、广告标语上却有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规范字展开调查,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 调查人员:南门镇中心小学2012级一班 调查时间:2009年暑期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现代的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那些现代的字使现今这个社会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 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把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了。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汉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一、大量使用繁体字 在此次搜寻不规范用字中,繁体字是发现最多的一类。有多处因使用繁体字而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多处不规范书写汉字的现象。 二、部分手写招牌、标语使用错字、简化字甚至别字 由于现在大多广告处牌都是通过电脑制作而成,而电脑根本就打不出错字、简化字,所以在多个广告牌中,未发现错字、别字情况,只找到了五处使用繁体字的情况,但一些手写的广告和标语中,错字、简化字还是不少。如将“乐队”、“花圈”中的“队”、“花”写成错字,将“停车住宿”的“停”,“餐厅”的“餐”写成简化字。这么一改变,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特别扭。如果这些错字、简字继续下去,那么以后的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 三、随意变形文字 除了以上所举的不规范文字,一些店铺业主为了达到吸引顾客眼球的目的,对文字进行随意变形,或中英文并用。如将“欢迎光临”变为自己创造的异体字,千奇百怪。

最新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最新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译文:按照周国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通质:交换人质。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名词用“而”连结时,一般活用为动词。“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宾:通摈,排斥,弃绝。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龙贾:魏将。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市”活用为动词,购买。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合纵。“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孤立”。译文:所以替大王您考虑,没有哪个赶的上六国合纵相亲以孤立秦国更好。 9、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帝”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帝”。译文:合纵成功就能让楚国称王,连横成功就会使秦国称帝。 10、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相”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任相国”。译文: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同时担任了六国的相国。 11、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

关于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在中国,特有的文字旧就是汉字。中国的文字就是经过不断演变而发展起来的。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再到?金文?秦朝时统一的文字?小篆?到?隶书? ,后来慢慢发展到?楷书?又有了繁体字与简体字。现在,中国大陆使用的就是简体字。 在当今的社会上,处处用到文字,没有了文字人们如何生存?瞧,招牌、广告、路标、标语、墙报、商店橱窗等等,存在的问题便就是文字。《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作出了有关规定以及对?书法?用字的特殊也作出了规定。可就是,到商店里、小区、街上溜达一圈,便能发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文字,例如:商店里,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打出了新颖、妙趣横生的广告词,如默默无?蚊?(蚊香广告);舞厅的招牌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个?午?;在许许多多优秀的软笔书法作品中,总就是能瞧瞧见写着许许多多笔划繁多、复杂的繁体字;商店中,有一种食品名曰?QQ糖?,深受许多人喜爱;网上,?靓??帅?酷?成了常常挂在嘴边的语言。有些广告语更就是让人津津乐道,比如:?一见‘钟’情? (闹钟广告)、?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某旅店门口所题的对联)。社会用字不规范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几种情况: 一、广告语利用谐音滥用文字。如玲珑?踢?透(足球广告)?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衣?见钟情(衣服广告)鸡?不可失(炸鸡翅、鸡腿广告)等等 二、广告语一语双关。像手表广告的?一表人才?等; 三、不断产生新词。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像?QQ、?按揭?、粉丝?等一些新词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跃,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 四有的广告当中运用了对联,真就是天衣无缝,让人叹为观止。比如说那幅?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的对联就将我们折服了。社会用字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用字情况的原因: 一、为了推销产品,吸引更多的顾客,广告商们利用谐音滥用字,给那些 年幼无知的小学生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 二、平时,为了节省时间,书写方便,人们用了简化字,却不知那些文字 早已被社会淘汰。 三、繁体字则就是那些为了崇尚古人、为了书写美观或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 等的人不规范地使用。 那么,怎样消除不规范用字的情况呢?我觉得,首先要睁大我们敏锐的眼 睛,善于观察,从而发现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如果瞧到一些不规范用字的情 况,要立刻纠正,向店主、居委会反映,改正过来。 当然,对于社会上那些存在别字、错字、不规范字的现象我们也可以采取 一些实际、有效的措施: 一、把《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等污染法规写在公告栏里, 让人们随时注意不要写错字、别字; 二、或者把《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污染法规制成大的 广告条幅,让人们经常瞧,经常学习,进一步规范用字; 三、也可以把常用汉字规范用字打印下来,发到每个公民手里让她们先学 习再举行竞赛。另外,对那些不规范用字的个人或集体, 可以采取罚款的制度。 比如说写一个错别字罚五百元,广告语滥用字罚款二千元,滥用简化字罚款二 百元等。相反,对于那些发现不规范用字情况举报的人给予奖励,对规范用字 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奖励或表扬。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来捍卫属于我们的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