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其化感作用研究综述王亚麒112014320001419

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其化感作用研究综述王亚麒112014320001419

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其化感作用研究综述王亚麒112014320001419
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其化感作用研究综述王亚麒112014320001419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答卷纸

考试科目高级植物生理学

院、所、中心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植物营养专业

研究方向植物营养

级别2014级

学年2014年秋

学期第一学期

姓名王亚麒

学号112014320001419

类别②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

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4年11 月 6 日

研究生院(筹)制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其化感作用研究综述

王亚麒

112014320001419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6)

摘要:主要对国内外近年有关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化感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归纳和总结,紫茎泽兰对农林牧带来的危害,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危害,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研究进展,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紫茎泽兰对植物,动物,菌类的化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合论述。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例如:化感作用利用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的化感作用研究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作出了论述。提出了今后紫茎泽兰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展望。

关键词: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危害;综述;机理;化感物质

前言

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近年来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重视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它主要是指一个活体植物( 供体植物) 通过地上部分茎叶挥发、茎叶淋溶、根系分泌及植物残株的腐解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一些化感物质, 从而影响周围植物( 受体植物) 的生长和发育[1]。这种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同时广义的化感作用还包括植物对周围微生物的作用, 以及由于植物残株的腐解而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植物的化感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植物间光、水分、养分和空间的竞争一起构成了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感作用在森林更新、植被演替以及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在农作物耕作制度的合理安排、农田杂草控制、作物的虫害和病害的防治以及减少连作障碍危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对化感物质的研究表明,化感物质主要分为14类, 而这些物质对植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作用方式。因此,对于植物化感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当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之一,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飞机草、解放草。因其茎和叶柄呈紫色,故名紫茎泽兰。紫茎泽兰186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种到夏威夷群岛,1875年引到澳大利亚,后逸为野生,随后在新西兰、泰国、菲律宾、缅甸、越南和印度等地蔓延成片,泛滥成灾。分布在北纬37°的西班牙,直至南纬35°的南非和澳大利亚。

广泛分布在世界热带、亚热带30多个国家和地区[4]。于20世纪40年代从中缅边境通过自然扩散传人我国云南省,约经过半个世纪的扩散,现已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台湾等6个省份2个自治区广泛分布,并仍以每年大约60km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北传播扩散[5]。现已经在重庆,湖北,云南和贵州地区亦发现紫茎泽兰,并采集到标本。据推测,再经半个世纪,紫茎泽兰将会入侵整个长江以南各省区。

作为一种入侵性很强的外来物种,关于紫茎泽兰的研究无论在国外(Bess Haramoto,1959;Dodd,1961;Auld,1969a,1969b,1971;Auld&Martin,1975;Amnachalam et a1.1999;Papes&Peterson,2003),还是在国内(刘伦辉等,1985,1989;赵国晶和马云萍,1989;强胜,1998;周俗和谢永良,1999;宋启示等,2000;强胜,2004)都已经开展了很多。

目前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机理。本文就紫茎泽兰的毒理危害和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总结和展望。

1.紫茎泽兰的危害

1.1紫茎泽兰生态分布对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带来的危害

紫茎泽兰由缅甸边境侵入我国云南。由于环境条件适宜,330~3000米左右

海拔高度范围均能生长,且传播迅速,据有关专家调查,现己蔓延到四川西南部和贵州西部,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北推进。严重破坏了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初步统计,云南省境内,约在北纬26°30′以南,10多个地(州)90多个县市2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都有紫茎泽兰生长,据专家测算实物量达1200万吨以上,其中,红河、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州)约40个县市,1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农业受害最重。大约解放前后,由缅甸、印度、越南、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边境侵入我国。紫茎泽兰主要是密集成片的生物学特性和惊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它植物的生长。紫茎泽兰的暴发往往与初级群落的破坏相联系。一旦紫茎泽兰侵入荒山就能阻止自然林区林木的生长和演替。如果侵入经济林区,就会降低林木质量和产量,甚至导致树木的死亡。如果侵入河岸和公路还可能阻碍交通;在干燥季节紫茎泽兰的大量枯叶和干枝还易引起火灾[6]。

紫茎泽兰主要是靠它那密集成片的生物学特性和惊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它

植物的生长。它所到之处,原有植物均被“排挤出局”,牛羊喜吃的草类均告消灭,只有紫茎泽兰唯我独尊。由于云南耕地以旱地为主。多有轮作习惯,其中轮歇地面积占旱地总面积的22%左右。在紫茎泽兰危害区内,凡撩荒之地,次年均被紫茎泽兰占满。紫茎泽兰夺取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据调查,无紫茎泽兰分布的自然草坡,鲜牧草产量可达1800kg/hm2左右,其他非牧草500~6000 kg/hm2。而同一地区发生紫茎泽兰危害之后,鲜牧草产量不足300 kg/hm2,其他非牧草植物也不超过1500 kg/hm2,而紫茎泽兰却高达45000 kg/hm2[7]。大面积天然草地被其侵占后,草地种群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草地质量严重下降。云南中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森林砍伐地、火烧地只要封山3~5年,旱冬瓜就长满山坡;而现在到处只见紫茎泽兰,山间小路被阻塞,经济林成片死亡,水陆交通被阻,成为一大片害草[8]。

紫茎泽兰入侵农田、果园及甘蔗、桑、茶等生长地后,快速生长,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氮、磷、钾肥等养分,使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还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和

阳光,降低农作物的产量[9]。据调查资料显示,紫茎泽兰入侵120d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分别下降56%~96%、46%~53%和6%~33%,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可耕性受到破坏[10]。例如在印度,紫茎泽兰入侵麦田,不仅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对其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11]。紫茎泽兰的疯狂蔓延还破坏了牧草、侵占了草地。据调查,亩产鲜草240公斤的草地受害后,亩产鲜草不足20公斤,导致食草动物无草吃,畜牧业难于发展,如墨江县1958年建立的一个牧场,当时水草十分丰盛。紫茎泽兰的侵入,不到10年就蔓延成灾,马因紫茎泽兰诱发气喘病而死亡,牛因缺草锐减剩200头,畜牧只得由放养改为厩养。紫茎泽兰对林业的危害是侵占宜林荒山、影响造林、林木生长和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侵入经济林地,影响茶、桑、果的生长,管理强度成倍增加,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经费,且严重威胁了经济作物的发展。此外,紫茎泽兰严重蔓延的地区,阻碍了交通,堵塞了水渠,影响农事活动的正常开展,对药用及蜜源植物危害也极大,危及了养蜂业和药用植物的发展。

根据张无敌1996年对云南省的统计[12],紫茎泽兰在10个地州98个市县发生面积为248万hm2。而到了2004年,根据王进军、赵志模的不完全统计[13],云南省已经发展到16个地、市、州的99个县发生,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发生危害面积538.3万hm2。同时,紫茎泽兰侵占排水沟渠,严重阻塞渠道,影响灌溉与排水,增加除草和化学除草等农业成本,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1.2紫茎泽兰化学成分带来的危害

紫茎泽兰植株生长一年半后即木质化,其茎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有机质等成分组成;其叶皮主要是由叶绿素、半纤维素、胶质、肄质、酚类、单宁等成分组成;紫茎泽兰茎杆中含有豆舀醇;紫茎泽兰花含有克拉维醇、杜松烯类借半惦内酯;紫茎泽兰精油含有香茅醛、樟脑等[14]。

紫茎泽兰含有香茅醛、香叶醛、乙酸龙脑脂、樟脑等易挥发成分,这些挥发成分对人畜具有董昏作用。在紫茎泽兰开花时节,人们在成片的紫茎泽兰草丛中活动,紫茎泽兰花粉和种籽的冠毛(很细)容易被人吸入呼吸道,刺激粘膜,过量引发头昏、胸闷、打喷嚏、花粉过敏等不适反应;牲畜过量吸入则引发哮喘症状。

当牛、马、羊等动物大量食进紫茎泽兰叶、花后,其胃内较多肄质、单宁及紫茎泽兰内酯等成分富集,刺激动物胃部粘膜,降低动物胃的消化功能,引起动物和昆虫的拒食。在紫茎泽兰严重泛滥的地区,牲畜每天吃进一定数量的紫茎泽兰,群体中少数牲畜由于消化不良,逐步消瘦、生病而死去。

在紫茎泽兰严重泛滥的地区,由于牧草较少,农民用紫茎泽兰垫畜圈,大量湿的紫茎泽兰堆积在一起,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紫茎泽兰中的肄质、单宁通过微生物发酵后降解为没食子酸、单宁酸和其它化合物,纤维素和木素等发酵后产生草酸。当混合酸性成分达到一定浓度时,对动物的蹄子(主要为钙质)造成一定的腐蚀作用,进而引起烂蹄发炎。畜圈越潮湿温度越高,发生动物烂蹄发炎现象就越严重[15]。

此外,紫茎泽兰严重蔓延的地区,阻碍了交通,堵塞了水渠,影响农事活动的正常开展,对药用及蜜源植物危害也极大,危及了养蜂业和药用植物的发展。面对紫茎泽兰的蔓延和危害,农、林、畜、牧等部门及科研部门一直在寻找和探

索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疯狂蔓延和危害的各种防治措施。

2.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研究

2.1.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Callaway和Asehehoud(2000)提出了“新武器”的假说,认为外来人侵种的入侵成功主要归因于其改变了入侵地的植物及微生物群落原有的种间关系,引入了新的相互作用机制,这种改变最初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物质加以实现。并通过实验证明,外来入侵种铺散矢车菊(Centaurea aiffa)所具有的化感作用,在入侵地对本地种发挥了比在原产地对原共生种更大的作用,是其在入侵地成功入侵和扩散的强大武器。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已经被许多研究证明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Tripathi et a1.1981;Angiras et a1.1988,1989;赵国晶和马云萍,1989;和爱军和刘伦辉,1990;Baruah et a1.1994;宋启示等,2000;于兴军等,2004)。紫茎泽兰的水浸提液可以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等植物的种子发芽和胚根与胚芽伸长产生抑制作用。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的化感作用也不同,叶的抑制作用远大于根茎(和爱军和刘伦辉,1990);最近于兴军等(2004)也通过实验发现,对于紫茎泽兰的入侵力来说,地上部分的化学作用比地下部分具有更大的贡献。不同提取方法也会影响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赵国晶和马云萍研究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取液的化感作用>叶乙醚提取液的化感作用;而紫茎泽兰根的化感作用则相反,即根乙醚提取液的化感作用>根水提取液的化感作用。于兴军等(2004)通过对比紫茎泽兰入侵的不同生境发现,不同生境下紫茎泽兰茎和紫茎泽兰根的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即公路边>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并通过关联分析显示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化感作用与本地植物的相对多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证明不同生境下化感作用的差异是造成紫茎泽兰入侵效果的原因之一。对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揭示它与其它植物和动物相互作用的基础,阐明化感作用的化学机制,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国外, Bohlmann和Rajindex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和6种倍半萜烯; Bordoloi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5种具有昆虫拒食活性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Baruah也分离鉴定了紫茎泽兰的化感物质为倍半萜烯化合物。在我国,许多学者开展了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研究。许云龙等(1988)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13一谷甾醇,豆甾醇,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及蒲公英甾醇乙酸酯等化合物;李蓉涛等(1997)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丁智慧等(1999)从紫茎泽兰的花中分离到12个化合物,其中紫茎泽兰内酯为一新的杜松烯类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另一种从紫茎泽兰中提取到的克拉维醇,是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显示这种化合物对小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宋启示等(2000)通过研究其地上部分的石油醚、乙酪和水提取物对豌豆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发现,它的化感物质主要集中于石油醚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吸附于活性炭后的甲酪洗脱物中。宋启示提出了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挥发性化感物质的释放以及地上部分和凋落物中的水溶性化感物质的淋溶等植物化感途径。

2.2.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研究

了解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对研究其化感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从紫茎泽兰的茎、枝、叶和花中提取出10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甾

体类、三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及各类衍生物[16]。有研究表明,紫茎泽兰的常规营养成分如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与生长季节无明显相关性,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全年较为稳定。干基中的粗蛋白全年平均含量为10.23%、粗纤维16.17%、粗脂肪4.84%、粗灰分10.00%[17]。也有研究表明,生殖生长期紫茎泽兰叶片中一些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花芽分化期N、Mg、A1 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K、Mn 含量呈上升趋势,P、Ca 含量无明显变化;蕾期和花期N、K 含量呈下降趋势,Mg、A1,Mn含量呈上升趋势,P、Ca 含量无明显变化;结实期N、P、Mg、Mn 含量呈下降趋势,A1 含量呈上升趋势,K、Ca 含量无明显变化[18]。紫茎泽兰对矿区一些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尤其是对矿区Cr 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具有一定的Cr 污染修复潜力,对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转移能力,该特性对矿区的生态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9]。

2.3.紫茎泽兰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关于紫茎泽兰对植物化感作用多数研究表明,紫茎泽兰根、茎、叶的提取液以及枯落物均具有化感作用,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和成株生长。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有时低浓度的提取液对一些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

杨国庆等(2008年)研究发现,经化感物质处理的早稻幼苗根尖的解剖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顶端分生组织、静止中心和根冠的细胞排列混乱,皮层薄壁组织细胞变得短而粗,表皮层细胞大量脱落。韦美玉等(2009年)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化感活性物质对2 种辣椒幼苗POD、SOD 活性以及抗坏血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紫茎泽兰水浸提液浓度升高,辣椒幼苗抗坏血酸含量有所提高,水浸提液浓度由2.5%上升到20%时,100g辣椒幼苗中增加了超过900mg的抗坏血酸。该物质可清除由化感胁迫诱导产生的氧自由基,降低氧化给细胞膜造成的损伤,增强抵抗化感氧化胁迫的能力。王俊峰等(2006年)研究发现,紫茎泽兰具有较强的光适应能力,在强光下可以保持叶面能量平衡,快速生长,并抑制其他物种生长,这种对其他物种的遮阳效应与其入侵性有密切的关系,而入侵初期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可能不是排挤本地物种的主要原因。

在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研究中,杨蓉西等人发现紫茎泽兰叶的5%水提取液和根的乙醚提取液对陆稻、小麦、玉米、蓝桉、黑麦草、白三叶、云南松、白车轴草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率可达63%,对其他植物和杂草也有抑制用[21]。韩利红等人报道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能降低牛尾草等4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胚根和胚轴的长度,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低浓度有时会促进本地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2]。郑丽等研究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10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作用,高浓度的提取液能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胚轴和胚根长度,增加幼苗丙二醛含量,其中发芽速率更敏感,可能是衡量化感作用的最敏感指标[23]。张培花等将紫茎泽兰汁液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的紫茎泽兰汁液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可达44.42%。吕霞等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紫茎泽兰的根系分泌物对大麦、玉米有一定的化感潜力[24]。紫茎泽兰幼苗在真叶长出之前,其根系就能产生对大麦、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而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其根系分泌物对指示

植物苗高、根和叶伸长的抑制作用,大麦分别达到32%、13%和43%,玉米分别达到45%、35%、82%。紫茎泽兰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在其种子传播并迅速侵占新的生态位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5]。

另有研究表明,紫茎泽兰可显著降低其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相对入侵地的植物,紫茎泽兰具有较强的竞争性[26],但蒋智林等(2008年)通过混种非洲狗尾草与紫茎泽兰发现,非洲狗尾草与紫茎泽兰之间有很强的竞争作用,非洲狗尾草地上部分相对竞争力比紫茎泽兰强。

2.4.紫茎泽兰对动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紫茎泽兰与一些昆虫也存在着化感作用。紫茎泽兰含有极其丰富的精油成分,有些精油具强杀虫活性,对某些昆虫还有明显的忌避和拒食作用(姬艳燕等,2008 年)。研究表明,紫茎泽兰的浸泡液对椎实螺具有杀灭效果,可作为潜在的植物性灭螺剂(程丽坤等,2007年);发酵液对甘蓝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程丽坤等,2007);提取物对米象、玉米象、绿豆象和蚕豆象等4种储粮害虫具有很高的熏杀活性(徐锐等,2007年;温庆忠等,2009年),对美洲大蠊和米蛾有一定的忌避效果(程丽坤等,2007年),对取食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明显不利影响(李云寿等,2001年)。紫茎泽兰还会降低入侵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李兵等,2009年)。刘志磊等(2006年)通过研究紫茎泽兰对针叶林、阔叶林和草地3 种生态系统中地表腐叶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发现在其入侵后土壤动物的类群总数显著减少。其中在针叶林生态系统中减少41.3%,阔叶林减少29.0%,草地减少36.7%。随着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及部分类群个体数量减少,针叶林和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有所降低。

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的9一羰基一10,11一去氢一泽兰酮对牲畜有剧毒,它不仅能引起马过敏性支气管肺炎,在马患病初期表现为肺部急性水肿,随后溢血,最后死亡,还能引起牛、羊等其他家畜患接触性皮炎及能导致老鼠的肝损伤。王一定等发现从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紫茎泽兰素A,显示出有很高的灭蚜活性[27]。生物化学与毒理学实验表明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Na—K-ATP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四川大学刘燕萍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紫茎泽兰乙醇提取液对柑桔全爪螨和二斑叶螨有比较好的杀虫活性,并且她们发现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得率最高,杀螨活性最强[28]。Dey等人发现紫茎泽兰叶提取物含有能导致桃蚜、萝卜蚜感觉器官病变的毒害其神经的化学成分[29]。

Bordoloi等人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的5种倍半萜烯化合物对昆虫具有驱避作用以及对蛾的幼虫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30]。马安勤小组报道紫茎泽兰的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一定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Kalsi 小组报道羟基泽兰酮也显示出明显的拒食作用。

2.5.对菌类化感作用的研究

紫茎泽兰提取物含有较强杀菌活性的物质,可用于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李丽等,2008年)。张培花等(2006年)的研究表明,紫茎泽兰汁液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王婧等(2009年)的研究表明,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优于狼毒提取物和黄芪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可用于食源性抗菌剂的开发应用。田宇等(2007年)研究发现,紫茎兰挥发油提

取液在浓度为3000mg/kg时,对4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0%,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张磊等(2009年)的研究表明,在平菇栽培料中添加30%以上的紫茎泽兰粉,能明显抑制平菇栽培中常见的污染菌,如粗糙脉孢霉和大毛霉的生长[31]。

紫茎泽兰中所含有的p蒎烯、柠檬烯、百里香酚、对聚伞型花素、伞型花内酯、咖啡酸、阿魏酸、蒲公英甾醇等单萜类、倍半萜类、植物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活性[32].杨鑫平等报道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豆甾醇能抑制黄瓜炭疽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孢子萌发,同时还能较好地抑制番茄灰霉病菌丝的生长[33].田宇等对紫茎泽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GC/MS 联用分析及抑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比为3000mg·kg叫的紫茎泽兰挥发油提取液对4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0%,其中对番茄灰霉菌抑制作用最强,EC5,值可达580.5mg·kg[34]。

另外,紫茎泽兰汁液与其他试剂混配使用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张培花等,2006年)。尹芳等(2007年)的研究表明,单独使用紫茎泽兰汁液或将其与沼液混合,对圆斑病菌和根腐病菌、除虫菊菌核病菌和根腐病菌、葡萄炭疽病菌、百合镰刀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茎泽兰汁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沼液,并可加强沼液的抑菌效果[35]。

3.紫茎泽兰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紫茎泽兰作为一种重要的入侵生物,已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农业、畜牧业、林业造成了一定危害,目前还在向北扩散。为能进一步防治和利用紫茎泽兰,相关领域工作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涉及面较广。但仍有不足之处,比如虽然对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多停留在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所受影响的简单探讨上,未从影响机理的角度做进一步的研究。

紫茎泽兰特点在于生物产量极大、繁殖速度极快、传播潜在范围及广、对生态的破坏及为严重。面对紫茎泽兰日益严重的危害,仅靠人工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被动防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辨正的角度来讲,事物的负面影响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积极的转化,可以成为正面效应。随着对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紫茎泽兰有了新的认识。从目前对紫茎泽兰昆虫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来看,有望从紫茎泽兰中发现更多的昆虫化感物质,并对其进行利用,最终将紫茎泽兰这种导致生态灾难

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转化成制造生物农药的原料,做到防治与利用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紫茎泽兰的防除问题。此举将通过保护农业环境和生态安全、发展农牧业生产,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紫茎泽兰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若能通过基因改良培育出新的植物体,变害为利,不仅可以降低紫茎泽兰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还可以提高紫茎泽兰的利用价值。但目前还没有关于紫茎泽兰基因改良的研究报道,这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从变害为利的角度出发,应积极、科学地发掘紫茎泽兰的应用价值。当前生产实践中紫茎泽兰投入应用的领域较少,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利用上。

最近,昆明一家人造板机器厂以紫茎泽兰为原料生产刨花板,年产可达7 000 m3,不仅减少了紫茎泽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缓解了日益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另外,紫茎泽兰可以加工为生物有机肥来替代氮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加强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研究,可利用其对昆虫和菌类的抑制作用开发植物

源杀虫、杀菌剂。紫茎泽兰还具有诸多药用功效,可作为药用植物加以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

一直以来,科研工作者没有间断过对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了包括人工机械防除、化学控制、替代控制、真菌寄生、化学成分、化感入侵、生物生态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与其巨大的潜在危害性相比,目前的研究还远远不足,我们认为还应该从以下方面继续深入:

(1)为便于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控措施,应加强对紫茎泽兰区系植物群落的调查,探讨紫茎泽兰与其他物种互生共存的可能性,充分合理的利用其防止水土流失和维持植被覆盖的积极作用。

(2)深入开展紫茎泽兰对植物病虫害抑制机理的研究,目前已发现紫茎泽兰汁液或其提取液对植物病害具有很好的抑制或杀灭效果。作为植物源农药资源,紫茎泽兰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3)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植物加以开发利用,不论是当作富含纤维素的秸秆柴料或是沼气发酵原料的生物质资源,充分探究其碳源利用途径,以期得到最大的原料利用率和能源转化率,既利于环境整治、又利于能源回收。

参考文献:

[1]王大力.豚草属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综述.生态学杂志[J], 1995,14( 4):48~53

[2]王大力.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综述.生态学报[J],1998,18(3):43~46

[3]喻景权, 杜尧舜. 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中的连作障碍问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31:124~126

[4]俞红,王红玲,喻大昭,万鹏,褚世海.湖北省外来物种侵问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9(2)

[5]曹子林,王晓丽,涂璟等.紫茎泽兰不同处理方法水提液对云南松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J].种子,2011,8(3)

[6]冯玉元.变害为宝的紫茎泽兰[J].中国林业,2004,(17):3

[7]向业勋.紫茎泽兰的分布、危害及防除意见[J].杂草科学,1991,5:10-11.

[8]桂富荣.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9]郭惠明,程红梅.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1):30-34

[10]刘文耀,刘伦辉,郑征.紫茎泽兰的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云南植物研究,1988,10(2):175-181

[11]周自纬,段新慧,徐驰,等.紫茎泽兰饲喂山羊试验研究[J].饲料工业,2006,27(19):25-28

[12]赵国晶.云南紫茎泽兰的分布与危害的调查研究[J].杂草学报,1989,3(2):37-40.

[13]侯太平,刘世贵.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研究进展[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9,(4):6-8

[14]马建列,白海燕.入侵生物紫茎泽兰的危害及综合防治[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4):33-34

[15]张无敌.恶性有毒杂草紫茎泽兰的利用[J].云南林业科技,1996,(1):78-81

[16]黄梅芬,奎嘉祥,徐驰,等. 紫茎泽兰的生态学研究概况[J]. 杂草科学,2008,(1):1~4

[17]Fuller T C,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Eupatoriumadenophorum in California. Proceedings of the 8th Asian- Pacific Weed Science Society Conference, Bangalore ( India ) [C]// The Organising Committee 8th Conference of Asian-Pacific Weed Society, 1981,277-280.

[18]Bess H A,Haxsmto F H.Biological control of PamakaniEupatoriumadenophorum in hawaii by a tephritid gallfly[J].Ecology,1959:244.

[19] 傅昀,宋启示,方绮军. 紫茎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4(4):411~415

[20] 闫乾胜,杨婕,李华民,等. 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70~73

[21]蓉西.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J].生物学通报,2003,38(1):20

[22]利红,冯玉龙.发育时期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27(3):1185

[23]郑丽,冯玉龙.紫茎泽兰叶片化感作用对10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

DS[J].应用生态学报,2005,25(10):2872

[24]张培花,罗文富,杨艳丽.紫茎泽兰汁液及其萃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2):246

[25]吕霞,张汉波,张婷,等.紫茎泽兰根分泌物的化感潜力[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3):314

[26] 周自玮. 紫茎泽兰营养成分与时间的关系[J]. 青海草业,2006,15(2):19~23

[27]王一定,高平,张其红.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J].高技术通讯,2002,12(9):21

[28]刘燕萍,高平,潘为高.紫茎泽兰等几种植物提取物对两种农业害螨的毒力作用研究[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1):212

[29]Dey S,Sinka B,Kalita J.Effect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leaf extracts on the Mustard Aphid,LipaphisErysimiKah[J].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2005,66(1):31

[30]Bordoloi M J,Shakla V S,Sharam R P.Absolutestereochemistry of the insect antiffeedant cadinene from Eupatorinmadenophorum[J].Tetrahedronlett,1985,26(4):509

[31] 张磊,王文琪,王进军,等. 紫茎泽兰生殖生长期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3(12):306~310

[32]郑丽,冯玉龙.紫茎泽兰叶片化感作用对10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DS[J].应用生态学报,2005,25(10):2872

[33]杨鑫平,冯俊涛,刘晓明.小花假泽兰茎中杀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5):1001

[34]田宇,侯婧,吴建平,等.紫茎泽兰挥发性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7,9(2):137

[35] 汪文云,张朝晖.贵州水银洞金矿紫茎泽兰重金属元素测定与分析[J].植物研究,2008,28(6):760~763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 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 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 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 1 焦耳为1 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 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 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 1 986年切尔诺贝

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放射性铯、铀和钚都 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健康受损程度取决于暴露在辐射中的时间以及辐射的强度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 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 辐射最可能导致哪些“长期”的健康损害?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 我们的机体有许多机制来阻止细胞癌变,并替换受损的组织。然而辐射所带来的损害可以严重搅乱机体中的这些机制,从而让癌症风险大大提高。此外,如果机体不能很好的修复辐射带来的对化学键的破坏和改变,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写法

开题报告的撰写要领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的写作要领 研究意义要突出研究题目(项目)研究的必要性。可以从改进性能、提高质量、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应用前景等方面挖掘课题研究的意义。一般一个题目可以有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突出意义和价值。 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达到结果。比如改善材料的使用性能、或做理论研究、或者为实际生产提供最佳工艺等。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二、研究现状的写作要领(开题报告的研究现状简略些,文献综述要 详细些) 研究现状是对研究题目近几年研究情况的分门别类的介绍,做出客观评述,找出目前研究未解决的问题、缺点和不足,一般结合题目突出论述未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本项目研究中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克服缺点。可以综述研究对象(比如制备的材料),也可以综述研究方法、制备方法和表征方法(比如制备方法、实验方法)等。 一般有2种写法: 第一种是直接针对研究内容写研究现状。适用于文献资料较多,或者自身有研究基础的情况。直接引入研究的问题,之后分门别类介绍和评述最近几年别人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研究情况,分析未解决的问题和不足,在本研究中怎么解决。

第二种是从大到小,或从远及近针对研究内容写研究现状。 适用于文献不多,没有研究基础的情况。先介绍和题目相关的大概念,再逐步靠近研究内容的方式写现状。评述,分析未解决的问题和不足,在本研究中怎么解决。 三、课题研究方案写作要领 写清楚研究内容。一般是下面所述的一种或几种:得到制备材料的最佳工艺;得到一个机理、规律;制备一种材料等。 写清楚主要实验材料和设备。 写清楚主要实验流程及测试表征的方法。写清楚重头到尾都怎么做,样品的数量,哪个步骤需要测试或表征。主要实验过程的具体实验参数(比如渗碳工艺、腐蚀试验条件) 写清楚预期研究结果。一般实验研究之前,都会对研究结果有预判、估计,而这种估计一般都是大方向的估计,不会特别具体明确,如果很具体明确,实验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四、研究目标和工作进度写作要领 以周为单位,写出从第3周写到第18周的进度安排。时间跨度不要超过2周。 例子: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紫茎泽兰的利用

紫茎泽兰的利用 [摘要] 紫茎泽兰是有害的外来植物,具有很强的光合作用、高产量。根据它的成分分析,成熟的紫茎泽兰茎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幼嫩主干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这些成分都是有用的材料。因此,如果紫茎泽兰被很好的开发,这个有害的植物能变成有用的资源。 [关键词] 紫茎泽兰植物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 1紫茎泽兰是外来有害植物,繁殖快 紫茎泽兰系菊科、属多年生草本,呈半灌木,高0.8-1.2m,最高可达2.5m,茎暗紫褐色,皮灰色锈毛,叶对生,叶片棱形,头状花序,瘦果五棱形,具冠毛。每年2-3月开花,4-5月种子成熟,种子很小,有刺毛,可随风飘散,种子产量巨大,每株年产种子1万粒左右。 紫茎泽兰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有害植物,已经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和难以恢复的破坏,并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并排在第一位。它原产于北美墨西哥和中美洲,20世纪40年代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现已遍布西南地区,云南已经发生的面积达24.7万平方公里,并每年以10~20多公里的速度向周边蔓延。受其影响,凡是紫茎泽兰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失去生存空间。 据资料介绍,紫茎泽兰系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适应能力极强,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缝和楼顶上都能生长,侵占农田、林地,与农作物和林木争水、肥、阳光和空间,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和农作物秸秆不同,它不易腐败,所以不能像草一样用来做农家肥。紫茎泽兰在四川省的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等地已经呈蔓延之势,严重威胁着原本脆弱的高原生态和自然环境。 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控制,主要控制其生长和蔓延,但收效甚微。现有的治理技术之所以成效不明显,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为大量生长的紫茎泽兰找得到合理的出路,没有从经济利益上刺激当地老百姓。 2 含有可以利用的成分,是一种很丰富的资源 笔者对西昌市泸山脚下采集的紫茎泽兰的成分进行了初步测定,成年紫茎泽兰的茎、叶和根中都含有比较丰富的有用成分。如茎秆中含有60.81%的纤维素、13.59%的酸不溶木素、4.82%的灰分、32.0%的热水抽提物、5.26%的苯醇抽提物,12.59%的聚戊糖;与松树、玉米等木本和草本植物相比,紫茎泽兰与之有着类似的物质组成特征。紫茎泽兰中的常规营养成分与时间无明显规律性关系,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全年较为稳定。紫茎泽兰幼嫩主茎干基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达20%左右。干基中,粗蛋白全年平均为10.23%。粗纤维低于常见的禾本科牧草,脱

(完整word版)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路升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引言 宁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人工种植枸杞的发源地,明朝时已经开始大量进行人工栽培,清朝黄恩锡的《竹枝词》中有:“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金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的诗句。素有“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在中宁”之说,即宁夏中宁是世界枸杞的正宗产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枸杞文化底蕴。同时,宁夏地处平原,又有黄河水灌溉,再加上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适中,降水稀少,很适合枸杞的种植,农户经过多年的种植已掌握了丰富的枸杞种植技术,并且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品种。2003年宁夏枸杞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因此,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竞争也十分激烈[1]。 一、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现状 苟金萍提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枸杞产业的发展,使宁夏枸杞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栽培面积由1 996年的0.1 7万公顷扩大到2007年的3.3万公顷。选育出“宁杞1号”、“宁杞2号”、菜用枸杞“宁杞菜1号”等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实现了构杞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目标,增强了产品出口竞争力[2]。 沈滨、刘大伟在《宁夏枸杞加工业产业集群研究》中也提到宁夏枸杞的一些现状:宁夏中宁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成为了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截至2007年底,宁夏共拥有各类从事构杞干果、酒、药、汁、粉、糖、茶、饮料以及保健品等产品的加工和贸易企业130多家,形成了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0多家;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39万bm2,枸杞产量70000吨,产量占全国枸杞产量的65%,枸杞加工企业产值约21亿元;有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5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近20%;形成了以中宁为主体,以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带[3]。

文献综述的特点

1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3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 张丽华王娟苏源德 摘要: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以及步骤。指出了写作文献综述一般常犯的错误,并推荐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四个基本步骤:概述(归类),摘要,批判,建议。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Radix Glycyrrhiza),是一味补益中药,根、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cm,长25~100cm,属于蝶形花亚科,呈灰棕色或者红棕色。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润肺祛痰而止咳喘。 甘草分布甘草资源分布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 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 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2 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 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 4 刺果甘草(Glycrrhizapallid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 5 粗毛甘草(Glycrrhiz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 6 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L. K. Tai)[1]。近年来,随着甘草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学者也对甘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肿、抗氧化、抗肝损伤、减毒作用等药理作用。 一抗炎 含甘草酸的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如湿疹、瘙痒症和皮肤囊肿。Abe 等用甘草酸治疗感染了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肝炎时小鼠三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以促进抗原肝树枝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减轻炎症。此外,甘草中分离到的甘草黄烷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7.7 μmol/L,具有抗炎活性,有望作为天然抗炎药物[1 ]。原皓等[15-16]报道了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 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2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 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组织胺, 或与肾上腺有关, 也有人认为它影响 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了抗炎作用[3 ]。 二抗病毒 甘草酸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甘草酸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IV阳性病人血单核细胞中HIV复制,减少感染了致死剂量流感病毒的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Cinatl 等比较了三唑核苷、菌酚酸、吡唑呋喃菌素和甘草酸对两种SARS 冠状病毒FFM-1 和FFM-2的抑制,发现甘草酸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最强[1]。梁再赋等报道了甘草酸单铵具有抗单纯I 型疱疹病毒的作用,当其ρ>25 mg/mL 时,对RK13 细胞有毒性作用;当ρ<12.5 mg/mL 时,则无影响;当ρ>4 mg/mL 时,不但有灭活细胞作用外,且有灭活细胞内的I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而低质量浓度的甘草酸单铵具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且对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D50 的ρ=1 mg/Ml[4]。 Epstein-Barr病毒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胃癌、Hodgkin’s 淋巴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有关。使用甘草酸进行体外抗Epstein-Barr病毒实验,发现甘草酸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吸附,也不会使病毒质粒失活;体外实验还表明,甘草酸具有抗虫媒病毒的作用[5]。甘草不仅对单纯性疱疹病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有预防作用。张剑锋等的研究显示甘草酸对疱疹病毒群的VZV 感染的人胎儿成纤维细胞病灶数有明显的抑

紫茎泽兰危害、防治与利用

紫茎泽兰的危害、防治与利用 郭龙飞1 李丽2 (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杂草,属于菊科植物,有学者称之为霸王草。紫茎泽兰于解放战争初期由缅甸传入云南,经过60多年的时间已侵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云南。对我国的农业、牧业和林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解决紫茎泽兰的侵入成为农业、牧业和林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前人对紫茎泽兰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紫茎泽兰的危害、防治和利用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紫茎泽兰危害防治利用 1、紫茎泽兰 1.1 生物学性状 紫茎泽兰(Eupatorium c~ stinum L.) 属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ae),菊目(Asterales),菊科(Compositae),泽兰属,为多年生粗状草本植物,高1-1.5m。茎被灰白色柔毛,中上部的毛较密,分枝与主茎成直角射出,节间长6-14cm。叶对生、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3-3.5cm,两面被绒毛,下面的毛较密而呈灰白色,基出三脉,边缘有粗大钝锯齿,有长叶柄,柄长2cm,被灰白色绒毛。头状花序生于分枝顶端和茎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圆柱状,长不足lcm,紧抱小花;总苞片有褐色纵条纹;冠毛较花冠稍长。瘦果无毛无腺点[1]。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杂草。 1.2 分布 紫茎泽兰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生长于山坡道旁,林缘及灌丛中,以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凉山等地较多,四川种群系80年代由云南传人.华泽兰与飞机草均以广东、广西、云南最为集中。白鼓钉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及中南,四川有零星分布。朝鲜、日本也有.异叶泽兰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山坡草丛、灌木林缘或林下。佩兰多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常在野外荒地、林旁。旧泽兰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在全国各地(含四川)也广泛分布[2]。 紫茎泽兰给我国的农业、林业和牧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紫茎泽兰的危害、防治和利用。 2、紫茎泽兰的危害 2.1 对动物和人的危害 紫茎泽兰中含有黄酮类,芳香油和香豆素类,枝叶中均含有毒物质,有特殊气味。它对马的毒害性比较强,该草被牛拒食,作为鱼的饵料能引起鱼的死亡,用来垫羊圈,会导致羊蹄的腐烂。畜圈越潮湿温度越高,发生动物烂蹄发炎现象就越严重。带刺的冠毛飞人家畜眼内,刺激眼角膜而致瞎,家畜误食或吸入紫茎泽兰的花粉后,能引起腹泻、气喘、鼻腔糜烂流脓等病症。紫茎泽兰对人的危害主要是,人拔草时就可引起手臂红肿,甚至出现接触性皮炎;紫茎泽兰含有香茅醛、香叶醛、乙酸龙脑脂、樟脑等易挥发性成分,具有特殊气味,当草杆高大且密集时,由于空气流通性差,还可使人熏倒[3]。 2.2 对农业的危害 紫茎泽兰入侵农田、果园及甘蔗、桑、茶等生长地后,快速生长,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氮、磷、钾肥,使土壤肥力下降。据调查资料显示,紫茎泽兰入侵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分别下降56%-96%、46%-53%和6%-33%,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可耕性受到破坏[4]。根据张无敌1996年对云南省的统计,紫茎泽兰在10个地州98个市县发生面积为24.8万hm 。而到了2004年,根据王进军、赵志模的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已经发展到16个地、市、州的99个县发生,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3l%,发

食品供应链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食品供应链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1前言 食品供应链,是指从农产品生产资料商、农户或农产品企业、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组成的自上而下的供需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动态形式加盟供应链的企业增多,食品供应链的结构也日趋冗长、复杂,这种复杂性加剧了食品供应链的整体风险。受制于食品易腐变质的自然属性,在日益复杂多变的供应链环境下,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如何识别食品供应链上潜伏的各种风险,科学地评估风险,有效地做好风险控制,是每个食品安全管理者和相关研究者面临的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疯牛病、口蹄疫和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人们逐步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的跟踪离不开食品供应链管理。食品供应链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管理运作方式。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针对国内外食品供应链管理发展的现状及我国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清晰展示出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2理论概述 2.1 食品供应链风险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接构。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货商的供货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所产生的价值和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整体效率最大化。由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可知,食品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和组织组成,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与供应的网络系统[2]。包括食品原材料、半成品的供货商、食品加工企业、食供货商、食品储藏配送企业、食品零售商或者餐馆,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损失以及这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这里指出有两个因素识别与判定,一是风险造成的损失,二是产生损失的概率。食品供应链风险是人们最敏感的风险之一。由于食品供应链上的各环节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其它环节,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环——用户生命与健康。因此,食品供应链风险是食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造成食品供应链质量崩溃、运营障碍和用户抱怨等造成主体道德、名誉、经济等损失的可能性。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土壤污染与疾病 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之间的过度地带,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要环节,是结合环境各介质的枢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及其食物链的首端,又是许多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和容纳的场所。 (一)土壤污染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分类,① 生物污染:包括各种病原体;② 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包括各种有毒元素及放射性物质等。 1.土壤污染的来源 (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又称水型污染,是土壤污染主要的来源。 图北京的水污染 (2)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污染:又称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图城市垃圾

(3)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称大气型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自然沉降或随降水而降落进入土壤。 (4)其他: 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药、化肥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是造成土壤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的主要原因医|学教育网整理。 2.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被污染后,常表现出以下特点: (1)影响的综合性:污染的土壤不仅直接造成组成、结构和理化与生态特性的破坏,而且可以污染农作物、水体而对人产生间接影响。通常可检查对农作物、水体的影响来判断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 (2)危害的长期性:土壤污染后到造成健康危害的后果,常常要经过一个较长久的时间,使人不易察觉。 如日本神通川地区痛痛病的出现和确诊,是经过了数十年才弄清楚的。因为含镉废水污染土壤、迁移到水稻、并在人体中畜积达到致病的浓度是需要时间的。 (3)污染物变化的复杂性: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迁移过程甚为复杂,不仅取决于污染物的理化特性,而且更受土壤的理化特性、微生物组成以及气象条件的影响医|学教育网整理。重金属进入土壤后,有的被吸附、有的被络合成难溶络盐,可长期存在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氯农药DDT等,在土壤中也分解缓慢。土壤一旦被污染,消除污染的过程需很长时间。 (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土壤的生物性污染仍然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 (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人体排出的含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土壤,人生吃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蔬菜瓜果等而感染得病(人-土壤-人)。许多肠道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0天至数十天,肠道病毒可存活2~4个月,寄生虫虫卵在土壤中存活时间更长。 (2)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含有病原体的动物粪便污染土壤后,病原体通过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而得病(动物-土壤-人)。钩端螺旋体的带菌动物有牛医|学教育网整理、羊、猪、鼠等。炭病杆菌抵抗力强,家畜一旦感染了炭病并污染土壤后会在该地区相当长时间内传播此病。 (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天然土壤中常含有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人接触土壤而感染(土壤-人)。这两种病菌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能长期存活。 2.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是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的。由于工业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进行灌田,使土壤中积累有害重金属的量及种类增多,造成严重危害。 (1)镉污染: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就是长期食用含镉大米引起的慢性镉中毒。 含镉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进行农田灌溉,可在农田中不同程度的蓄积,土壤中的镉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前者易被农作物吸收,后者则不易被吸收,但两者可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相互转化:如土壤的pH值呈酸性时,镉的溶解度高,在土壤中易于移动;土壤呈碱性时,镉不易溶解,作物难以吸收。稻谷、蔬菜等农作物可从土壤中吸收、浓集可溶性镉。长期摄入小剂量镉,可引起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功能及形态障碍,表现为低分子蛋白尿和蛋白尿、尿中磷酸盐、氨基酸和糖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由退化到坏死、管腔扩大、间质纤维化等,肾动能受损后引起维生素D代谢障碍,进而影响了钙代谢及骨骼的病变。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多胎生

文献综述的概念和作用、撰写特点、程序和格式

文献综述的概念和作用、撰写特点、程序和格式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和作用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最新动态(进展、发现、原理和技术等)在收集阅读大量近期的文献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综合评述。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综”与“述”相结合。“综”是指经过作者对阅读材料的整理、综合分析,把许多文献资料的共同观点、实验结果和方法提炼出来,按一定思维程序加以综合、概括的科学思维过程。所以“综”是精华与核心;“述”是指专门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方面的问题,是在“综”的基础上,按文章的写作程序把它表达出来展示给读者的过程,是一种手段和方法。 文献综述是了解过去、展望未来的资料,掌握某一方面知识的良好途径;有助于启发思路,为选题和设计提供线索;有利于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文献综述撰写特点 综述的写作方法是概括、回顾过去事实;按第三人称陈述,以作者的语言,客观地讲述他人的观点,作者可以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倾向,但要寓意其中,贯穿于内,含而不宣;文章范围是限定的,专题性极强,不能庞杂;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学术观点、研究结论、动态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等,至于有关实验方法的具体过程应当省略或只提及实验名称性质而已。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在写作时从头到尾保持“综述”的性质、格式和语言风格。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程序 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选题、收集阅读文献、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1. 选题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为从事某项科研、学术会议的专题、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一般是明确的,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撰写综述选题通常不宜过大。可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与其密切相关的课题。如果是初学,最好从一些较小的题目开始。 2. 收集、阅读、整理文献综述题目确定后,围绕题目收集和阅读文献。收集文献要求尽可能的齐全。要写好综述,收集文献是基础,阅读文献是关键。 收集和阅读文献、积累足够的文献以掌握丰富的资料,这是关键的一步。在浩瀚的医学论文中收集有关专业或专题的文献,需要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以便尽快找出需要的文献。文献的检索方法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类:查阅方法可参阅有关检索的专著,此外在http:∥https://www.doczj.com/doc/ae14247110.html,/searches/ 网址上有详细介绍计算机检索的方法。 对查到的文献首先阅读摘要或小结,了解该文献的主要内容,衡量其对所写综述的价值。然后,根据文献的重要性对原文进行精读摘录。阅读文献时要吃透原文的精神,掌握要义。阅读文献时还应围绕主题组织整理材料,整理文献应包括:作者、文题、刊名、年、卷、期、页码及内容(如核心内容、主要资料、数据和观点),以便写综述时引用。所写文献综述质量的高低,主要由文献阅读的质量来决定。写好“读书笔记”和“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

“宅”对身体健康危害

“宅男宅女"是网络新兴起的一个词,特指"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多为"80后",在现代大学生中较为普遍.过分沉迷动漫、游戏、影碟等,喜欢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不爱结识新朋友. First 【宅】的危害! 【one】久坐的危害: 久坐不动的姿势使血液循环减缓,身体对心脏工作量的需求也就减少了,时间长了甚至会使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血管弹性变差,更容易进展为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长此以往,心脏机能衰退,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身体各主要器官都会出现病变。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长此以往,心脏机能衰退,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身体各主要器官都会出现病变。 【two】电脑与耳机: 大多数宅男、女每天开起播放器塞起耳机,放着听不完的流行音乐。这样下去,耳膜受损,听力下降。另外,长时间用电脑,眼睛还会干涩,出现干眼症或角膜炎,高度近视者视网膜易脱离。 【three】肠胃在受损:

身体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功能就减弱,比较容易便秘,长期便秘会引起痔疮。而久坐不动也使血液循环减慢,身体内静脉回流受阻,直肠静脉容易扩张。血液淤积后,局部静脉曲张,更容易患痔疮。肠变粗原因,而且多吃一没营养,二不利于肠胃吸收的快餐方便面等。为了节省时间经常会狼吞虎咽或忍饥挨饿,这样会造成消化系统紊乱,常会大便无规律,而且引发便秘、肚子疼或拉肚子。 【four】社交出问题: 如果“宅”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表现的形式,这其实不算不,只不过,这样的独居生活过得久了,需要警惕,不要由于这种生活方式而患上“社交恐惧症”,变得封闭,害怕与外界社会接触。用电脑的时候,因为太专注,一被别人打扰就会发脾气。与家人的感情交流几乎全被电脑占据了。习惯于在屏幕上和人交流,打字速度飞快,而开口说话很难,直接与人接触时反应慢,甚至词不达意。【five】记忆力还好吗: YY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你可以吃着普通面包YY这是东河马的最新面包,你可以看着海报中的女仆YY女仆MM整天为你端茶送水。事实上,宅男宅女经常进行天马行空的思维有利于活跃大脑细胞,但是同时也会照成记忆力不集中开小差,并且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决不储存在大脑中,逐渐演变成记忆力下降未老先衰。 【six】你要减肥啦~: 宅男宅女比较喜欢食用可乐、汉堡等高热量食品,久坐不动,摄入的脂类、淀粉会过多地转变为脂肪贮存体内。长期肥胖,各大、小动脉管内壁将淤积下大量脂类,导致全身组织系统供血不足,加速各种疾病的发生。

地龙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地龙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3-20T08:46:03.500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2月作者:卞敬琦 [导读] 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含多种氨基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卞敬琦摘要: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含多种氨基酸。《神农本草经》中称其为白颈蚯蚓,收录在动物篇下品中,味咸,性寒,有小毒,能够清热生肌,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用于关节痹痛,肢体麻木,皮肤疮疡等。下面就地龙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具体阐述[1]。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陈云峰[2]等用新西兰大白兔在背部脊柱两侧切割3个深入到肌层的圆形创面,分别滴入地龙提取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等量的生理盐水,用药3d,5d,7d后光镜观察,地龙组和bFGF组均有巨噬细胞增生,能够吞噬坏死组织,促进伤口修复。说明地龙组在伤口处出现的大量巨噬细胞,能有效清除伤口坏死组织、吞噬病原菌,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的生长及修复[3-5]。作用机制为地龙提取液能够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并含有能够引导单核细胞游离出血管,聚集在伤口形成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刺激局部组织细胞增生转化为巨噬细胞。 2结果 李东兵等[6]将鲜地龙溶液喷洒于实验组动物以及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创面,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间质成纤维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同时,上皮细胞分裂象和间皮细胞分裂象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和肉芽的充填速度实验组均快于对照组。临床实验中,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成纤维细胞是参与创伤修复的主要细胞,该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分裂象可表明组织修复状态,全部的上皮细胞分裂象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活跃。吴俊荣等[7]切除兔耳全层皮肤至软骨膜,创面裸露不予包扎。实验组在创面敷鲜地龙匀浆纱布,对照组擦拭积雪草甙霜软膏;模型组敷以生理盐水的纱布。术后50天处死家兔切下左右兔耳创面制成标本,石蜡包埋,HE染色及Masson染色。肉眼可见模型组的瘢痕组织厚于周边正常皮肤,质地较硬,颜色淡红;积雪草甙霜组的瘢痕表皮较平滑,质地平软,颜色基本接近正常;地龙组瘢痕较平坦,外形与体积均变小,,颜色变浅为淡粉,基本接近于正常皮肤。镜下结果显示,给药组纤维束排列相对整齐,细胞结构比较完整,细胞间界清晰,没有发生融合。 3讨论 李东兵等[8]将人工养殖的鲜地龙制成的溶液喷洒于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并与使用紫草药条比较。结果显示地龙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抗炎并能减轻水肿作用。曾凡举等[9]定期随访168例用地龙浸出液治疗疗烧伤患者,结果显示使用地龙浸出液后,创面无渗出、无感染,并有效缓解疼痛、Ⅱ°以内烧伤创面2周内愈合,且很少留疤,浅Ⅲ°烧伤创面3周内愈合,有轻微疤痕。出院后随访所有病人,没发现疮面新生疤痕。且在地龙浸出液治疗过程中,没有皮疹及其他过敏反应发生。疼痛是烧伤主要症状,传统方法是应用麻醉药品,但易造成一些毒副作用。疼痛的原因是神经末梢受到损伤,组织水肿造成循环障碍[10]。喷洒地龙浸出液能有有效隔离了创面,湿润受损皮肤,阻隔创面与空气直接接触导致的创面干燥;保护痛觉末梢神经;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彻底清除创面脓液及坏死组织;有效减少创面细菌;使伤口更快痂片或焦痂软化 ,增加局部抗感染能力[11]。 地龙含有生物碱、亚油酸、多种酶、维生素、18种游离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元素[12],这些都为创面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鲜地龙液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长期保存不影响疗效。且使用鲜地龙液治疗伤口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工艺简单,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江苏医学院编.地龙.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12-2116. [2].陈云峰,张凤春,苏彦珍,胡奇芬.地龙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03):54-55+67. [3].Hunt TK.Basic principles of wound healing:growth factor andmacrophage interaction.J Trauma.1990,30(12 suppl):129. [4].刘良民.创伤伤口治疗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军事医学分册,1991,8:49. [5].程天民主编.创伤战伤病理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28-49. [6].李东冰,王沛,曾耀辉,赵雅茹,钱静仁,陈希琳,赵玉琴,吴佐周.地龙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01):6-9. [7].吴俊荣,宫英勃,黄长军,夏祥河,祝红军.鲜地龙外敷抑制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04):272. [8].李东冰,王沛,曾耀辉,赵雅茹,钱静仁,陈希琳,吴佐周,张玉茹.地龙组分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2):899-902 [9].曾凡举,贺子岑,刘士平,何风雷.地龙浸出液治疗烧伤168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1(01):36. [10].李世明.MEBO治疗疮疡68例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1): 34 [11].黎鳌.烧伤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0) [12].鲍世铨,曾耀辉.蚯蚓在医药保健方面的综合利用研究〔 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4; 15(3)∶16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