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

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既注意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4-6年级)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

认识亿以内的数

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会解简单方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

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

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

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解决问题: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

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

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

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

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

位置与方向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角形

统计(折线统计图)

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数与计算: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

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统计知识: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

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发展数感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

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

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

降低学习的难度

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根据《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

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

首先

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

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

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

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等等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

体会运算顺序

在中年级时

即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

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

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

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

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

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得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而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

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

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

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

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

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因此

同整数知识一样

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注重实践与探索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

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

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前几册教材的学习

在统计方面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形成了统计的观念

本册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新的统计知识--折线统计图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进一步提升对统计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继续结合实际问题

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作出合理的推断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

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

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

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

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

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

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五、课时安排

六、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

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

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三步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的思考方法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五)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

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

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

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积极思考

主动解决问题

例1(P4)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2(P4)引导学生所列混合算式

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例1与例2比较的基础上

让学生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例3(P6)通过解决需用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材先通过解决"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来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例4(P10)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5(P11)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它通过计算两个式题

这两个题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

但计算结果却不同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

教材说明什么是四则运算

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混合运算式题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6(P13)有关0的计算

以前学生对有关0的计算是分散在四则计算中学习的

这里专门用一个课时进行整理

目的是为了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这的教学时

我们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是个难点

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来说明

比如让学生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的例子

问:如果用0做除数结果怎样?最终得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所以0除以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六)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

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

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

各有侧重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从教材出发

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

比如说

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步运算的知识基础

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

因此例题的重点可以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

再如例4

是加减法两边是乘除的运算

从应用题本身来说

又是新题型

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

两难的情况

都去突破

是不现实的

因此可以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逐个突破

各有侧重

当然

不能割裂教材本意

用题意帮助理解运算顺序

帮助突破重、难点

就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加强基础运算

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四则运算的前提是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只有保证这些基本运算的正确性

才能在计算的时候保证计算正确率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同时

可以抽取早自习等时间

进行四至五道基本运算的练习

时间短

教师便于控制

学生正确与否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

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

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

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新增的一个内容

在教材中安排在第一、第二两个学段中

在第一学段(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

学生通过学习

已经能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二学段(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通过学习

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分层次安排这一内容

使学生逐步从多个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

发展空间观念

(一)教学内容:

1、P18例1根据方向和位置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P19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

在图上绘物体;

3、P22例3位置的相对性;

4、P23例4描述和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三)教学重点:1.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四)教学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并画出路线图

(五)教学建议:在进行本单元教学的时候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

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辨别

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观测点)的变化而不同

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

(1)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动手画一画

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

周围景物的方向

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

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借助直观形象性

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

建立正确的方向感

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

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

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

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

画一画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主题图

P17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

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在课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

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教参45页有相应资料

注意: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

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例如

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

一般说成"东偏北30°

同时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3)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

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

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

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

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

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

实物也就不同

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

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

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第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来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

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

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

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

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

右边是东南、东北

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

北和南相对

所以西北对东南

西南对东北

再以米字一横划分

上方是北

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

即西南、东南

第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即观测点)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

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

它是一个方位

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

它又是另一个方位

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

而以大门为标准

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

所以

确定标准(即观测点)是关键

总之第二单元虽然内容不多

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

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能学会辨别方向的知识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

不仅适用于整数加法和乘法

也适用于有理数的中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

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

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

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

这样

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学生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

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

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

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

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

这样的安排

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

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

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

让学生通过计算

发现规律

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

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运算定律

同时

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

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这单元也是这册书中的重点单元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

加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的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

第一小节加法的运算定律

安排的3道例题

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

例1

例2提供了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事例

进一步

再让学生自己举例

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

例3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

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连加计算中的综合运用

第二小节乘法运算定律

这节内容包括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的分配率安排了3道例题

这一小节内容的教学可以参照第一小节的教学建议

只是在概括规律的过程中和用字母表示运算的过程中

注意利用学生在上节内容的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小节简便计算

教材一共安排了5个例题

例1和例2讨论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

例3例4讨论乘除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

例5主要讨论乘、加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运算

也就是说

例1--例4涉及同级运算

例5涉及两级运算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

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

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

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

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

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

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

从社会生活中来

到社会生活中去

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

因此

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

用好教材

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

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

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

进而

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

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

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

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

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教学时

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

让学生交流、质疑

相应地

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

当学生探究时

仔细观察

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

酌情因势利导

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

耐心倾听

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

加以必要的点拨

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

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是这册书中的重点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四节

分别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会读、写小数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

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二)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四)教材的编写特点:

1、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单元一些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

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如小数的读、写

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初步认识小数时已学习过

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

读、写方法没有变

因此

教材先

出示一些小数

如:P53例2、P54例3

让学生试着读、写

在读、写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小数读、写的方法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

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

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

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

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

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如教科书第55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

第57页第10题"说说小数的实际含义"

3、加强实践与生活的应用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其中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还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编排

使学生体会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

"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

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

不适用于数的缩小

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

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

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

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原数的几倍""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

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

如小数的性质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和理解

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再如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

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

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一小节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意义的教学可以分两段进行(共3个例题)

第一段(P50例1)先教学通过米尺直观图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教学前可以简要的复习一下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特别是分母10、100的分数

第二段

再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读写(P53-54例2例3)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

因为三年级下册学生们已经会读写一位和两位小数了

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所以小数数位再多

可以类推

第二小节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的比较(共7个例题)

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1(P58)教学小数的性质

例2例3(P59)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

在概括小数的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0.1米=0.10米=0.100米

看三个小数有什么不同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

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从右往左看

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把上面的结论归纳成一句话: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4(P60)小数的大小比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①、明确比较方法:从高位起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

②、提醒学生注意

比较小数大小时

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接下来是小数点的移动

例5(P61)教学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例6、例7(P62-63)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第三小节

生活中的小数(共2个例题)

这一小节包括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小数和名数的改写两部分内容

名数的改写是这一小节的重、难点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先要判断出哪个单位大

哪个单位小

是从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还是从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0

还是1000

然后再确定是扩大多少倍

还是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怎样移动小数点

第四小节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共2个例题):例1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复习一下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为进一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做好准备和铺垫

在学生掌握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后

可启发学生思考:保留不同位数的小数求得的近似数是否相同?如果不同

哪个近似数会更精确一些?例2的教学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这些数要怎样表示读写会比较方便

从而引出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一问题

第五单元三角形

在第一学段(1-3年级)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

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

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单元的许多内容都是从生活实际中引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释、解决问题时出现的

(一)教学内容:

1、三角形的特性

包括:认识三角形(P80例1)、三角形的稳定性(P81例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P82例3)

2、三角形的分类

包括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P83例4)

3、三角形的内角和(P85例5)

4、图形拼组(P90-91例6例7)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

在平面图形中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

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

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解决问题。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⒉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⒊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⒋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吨、千克、克”“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的计量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刷油漆”(与米、分米和千克、克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背景,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的“做一做”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一)数与计算 ●四则运算(第一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 包含两部分内容: ●整数知识的一些整理 到四上整数的教学(认识、运算)已经结束,有必要对整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等知识进行总结概括,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四则运算:主要对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总结。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现按照《课标》精神,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不独立成章,与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结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主要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总结,同时教学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认识在本套教材中分两个阶段: (1)三下,初步认识小数。结合学生熟悉的十进复名数,如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并进行简单地加减计算。是感性认识阶段,虽涉及到小数的意义,但没有涉及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 (2)本单元系统认识小数,从小数的产生、意义、性质、大小比较等角度来认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第一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概括其法则。 ●三角形

●边的特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一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里将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研究边角的关系。 内角和等于180°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教学植树问题。 使学生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认识数学,领悟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实践活动 营养午餐、小管家:属第二层次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义务教材是单独编排,实验教材是与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何凤琼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

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应用题及答案

.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3、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换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4、一箱橙汁12瓶共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5、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 6、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7、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8、大生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这个路口1小时共通过多少辆汽车?

10、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11、某县城到省城的高速公路长160千米。普通公路长20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12、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02年共植树356棵,200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13、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14、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15、学校运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850-100)/3= 16、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48-12)/9= 17、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几倍?

经验交流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总结

经验交流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 析总结 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组织教材分析活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给老师找到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切入点:通过“说教材”来提高教师对教材、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我们要求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勾画出任教年级教材知识结构图,并写出教材分析。我校在教材分析方面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第一阶段:组织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分析任教的教材,不分年龄大小,每位教师都承担若干单元的分析任务,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地位及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等方面梳理了教材。老教师参与活动给予指导,这个阶段的学习有效的促进教师研读课标、理解教材,也使教师受益更多。 第二阶段:开展了“说教材”的活动,是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回头看,如果说第一阶段仅仅是对教材浅层次的理解,那么第二阶段的研修就是深钻教材,不仅要求教师说教材,还要说怎样教,

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从到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系和价值系三个层次面来把握教材。写完教材分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登台演讲,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这项活动并不是一遍就完成的,而是经过反复讨论,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真正理清教材的体系并熟能成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更使教师理清了教材的脉络,掌握了教法、理顺了思路。 全体教师在课堂上都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引领教师更好地熟悉和把握新教材,让老师对学科知识体系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位教师都认真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逻辑线索。教师们态度认真、制作精细、体现了严谨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互学共促、体现了团结协作精神。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

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金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2)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3) 混合运算 (4)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6)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6) 课题:画方位图 (8) 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9)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 加法交换律 (11) 加法结合律 (14)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15)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16) 课题:简便运算 (18)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20)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21) 课题:营养午餐 (23)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7)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27)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 (30)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 第五单元三角形 (37)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37)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 (39)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42) 第五单元: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44)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9)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51) 第七单元统计 (5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5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54) 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 (56)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 月开始,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2011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到今年已经使用到三年级,其它年级同步进行。 三年级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 的特色。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和修订后教材调整的内容:《有余数除法》上移到二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下移到三上(这册),《可能性》下移到第二学段五上。将二年级《倍的认识》下移到三上,乘除法已经教学,再讲倍的知识,认识更充分,体现系统化、结构化。 有变化的内容是:根据十余年教材使用的 经验和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将教材“四边 形”单元的内容和出现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并将单元的名称改

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删去了“四边形的分 类”的内容。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内容 前移至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增加 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图形的基础 上进一步认识长、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 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最后还增 加利用所掌握的长、正方形知识“解决问题” 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 特征以及与周长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调 整,使知识出现的顺序更具逻辑性和严密性, 便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第二,将这一单元从“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前移到了它之后。因为在这一单元中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其中计算周长的题目,特别是联系实际的计算题目,往往涉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位置的调整,不仅使设计习题的范围加大,也给教师教学和联系实际出题都带来方便,为学生探索解决有关长、正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加了“分数的简单应用”小节,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学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接着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它系统地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 容, 选编并配备了相应的图形和习题, 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如何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用好教材,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同时,教材分析也成为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 我们知道, 教材分析的目的是按照教学要求, 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预定的目标,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 教材分析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标准,使教材分析即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数学教学的各项目标。为本人所教的年纪阶段的数学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教师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和进度安排,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次序,选择合适的习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各学科的相同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分析教材的准备工作。 二、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标准,使教材分析即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数学教学的各项目标。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一)数学知识体系 在分析教材时,充分认识小学教学知识体系,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同时明确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所教的年纪阶段的数学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二)学生学习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可打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习题答案 (全) 第1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本第3页练一练 1、(说一说略) 2、(1)7/10 0.7 47/100 0.47 (2)61/1000 0.061 3、略 4、略 第5页练一练 1、略 2、 1.600 2.1 0.113 3、略 4、 0.52 5 6 5.67 1 3 5 5、 18分钟 第7-8页练一练 1、

(1)4 25 (2)4 一 4 0.01 2、10/100(或1/10) 60/100(或6/10) 3、略 4、 5、1/10 0.7 0.3 9/10 1.7 2.8 0.03 6/100 0.3和0.7更接近0.5,1.7更接近2. 6、(竖排)1 10 100 0.1 1 10 0.01 0.1 1(发现略) 第10页练一练 1、(涂一涂及交流略) 出生时,淘气更高;其思更高。< > 2、< < < > < < 3、(1)90.97 (2)30.97 4、略 第12页练一练

1、(1)略(2)25.2+21.6=46.8(元) 2、(补图略)3.16+0.23=3.39(米) 3.39-0.12=3.27(米) 3、5 0.7 0.09 7 0.08 4、2 3.8 5.33 13.1 23.5 22.5 5、1.45+0.4=1.85(米) 1.85-0.05=1.8(米) 6、分析:先求出半箱苹果的质量,然后求出一箱苹果的质量,最后求出箱子的质量。 解答:46.6-24.3=22.3(千克) 苹果的质量:22.3+22.3=44.6(千克) 箱子的质量:46.6-44.6=2(千克) 第14-15页练一练 1、(画一画略) (1)2.5-1.5=1(元) (2)1.5+0.5=2(元) 2、10.2 4.8 7.6 3、(1)13.71-12.8=0.91(米) (2)13.71-0.24=13.47(米) 4、 5、(竖式略)6.06 18.37 4.26 1.25 16.64 3.64

学而思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

学而思小学四年级数学 教材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代课教师:朱以军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五、编排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 一、填空题。(16分) 1. 一个数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八位是()位。 2. 10个一万是(),,()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 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小的六位数是()。 4. 由3个百万,5个万,4个千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5. 万位左边的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一位是()位。 6. 二百八十万零四百零五写作(),把这个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7. 最小的五位数是(),它比()多1。 8. 用0,、5,3,4,1组成的五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二、判断题。(10分) 1. 58000302读作:五千八百万三百零二。() 2. 万级有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这四个数位。() 3. 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万位。() 4. 六千万零四十七写作:60000047。() 5. 900600=90万。() 三、选择题。(10分) 1. 读作三亿零五十万六千的数是()。 A. 300506000 B. 300560000 C. 30500600 2. 和90600相邻的两个数是()。 A. 90500和90700 B. 90599和90601 C. 90590和90610 3. 十万十万地数,数十次是()。 A. 十万 B. 一百万 C. 一千万 4. 把60480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A. 60万 B. 604万 C. 605万 5. 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A. 百万位 B. 千万位 C. 千位 四、读出下面各数。(6分) 24005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05603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0300406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面各数。(6分) 六百零四万零七十八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千五十万八千零三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亿七千万零六百四十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12分) 36020○37000 40万○395000 7850060○7850600 3800700○3800万2150608○21000300 405万○4050000 七、在□里填上适当的数。(6分) 1. 782435>78□435 2. 29104□3<2910435 3. 3538□600≈3538万 4. 70□543≈71万 八、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6分) 1. 50000() 2. 3800000() 3. 950000() 4. 30500000() 5. 10020000() 6. 3084000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报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2010-03-27 15:59:37 作者:cj_ycx来源:浏览次数:2458 网友评论0 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现形式。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第一部分本册教材的主要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观察由5个小正体搭成的物体,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具体内容如下。 计算 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 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解决问题 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全单元教学内容以笔算为主线。先通过比较容易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没有余数),教学除法竖式及除法的验算;然后教学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情况;最后教学商的个位上是0的除法。教材把口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合理穿插到各“想想做做”或练习中。单元教学结束时安排了场景型的实践活动《农村新貌》。 本单元编写的三道思考题,让有条件的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中商与余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锻炼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特点: 1 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引发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有序的操作带动有条理的思考,理解除法竖式的结构与算法。 除法竖式的形式和结构与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分段计算是教学难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能够平均分实物这个已有经验,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和除法竖式计算之间建立一种对应联系从而解决这个教学难点。 教材里有三道例题教学除法竖式计算,第1页例题着重解决竖式的结构与计算步骤等问题。例题选择的素材是把46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女孩,让学生经历每人先分得2捆再分得3枝,每人得到23枝的操作过程,并理清思路先算40÷2=20,再算6÷2=3,然后把20与3合成23。教材把这些感性认识作为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竖式的必要基础,在竖式上用两种色块显示分两步除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操作经验上升成计算方法。竖式上每一位商的含义及其书写位置很重要,教材由大卡通提出问题“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思考,联系分铅笔的操作理解商的位置。 第7页例题着重解决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问题。例题的素材是把5筒及2个(即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学生也乐意操作。在操作中他们能先分给每班2筒,再把余下的1筒羽毛球和另外2个合起来继续平均分。在激活了把剩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