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河岸护坡技术研究综述1

生态河岸护坡技术研究综述1

生态河岸护坡技术研究综述1
生态河岸护坡技术研究综述1

吉林农业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名称:生态河岸护坡技术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

院系:资源与环境

专业年级:2008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2 年5月9日

目录

1. 前言 (1)

1.1 河道护岸使用现状 (1)

1.2 河道护岸使用研究的意义 (2)

2. 现阶段河道护岸手段存在的问题 (2)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2.2 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3)

2.3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3)

3. 传统护岸与生态护岸工程 (4)

3.1 传统护岸工程 (4)

3.2 生态型护岸工程 (4)

3.3 国内外生态护岸技术 (5)

3.4 传统护岸工程与生态护岸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9)

4. 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 (11)

4.1.设计原则 (12)

4.2.设计内容 (13)

4.3.技术措施 (13)

4.3.1 护岸模式分类 (13)

4.3.2 具体的技术措施 (14)

4.4 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16)

4.4.1 生态护岸设计的环境因素 (16)

4.4.2 生态护岸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 (16)

5. 生态护岸技术展望 (17)

5.1 生态护岸技术发展趋势 (17)

5.1.1 植被品种组合研究应用 (18)

5.1.2 生态护岸技术理论研究 (18)

5.1.3 生态护岸的综合评价理论研究 (19)

5.1.4 生态护岸工程与非生态护岸工程相结合的技术研究 (19)

5.2 对现阶段生态护岸技术发展的个人观点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态河岸护坡技术研究综述

姓名: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指导教师: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河道的综合治理成为目前的建设重点,在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同时,也开始注重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河道在生态型护岸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我国城市河道整治应注意的问题,力求为我国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建立关于生态型护岸生态功能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以及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护岸

River embankment slope pro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Name:

Major: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Tutor:

Abstract:With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city,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of the riv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in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rough analysis of urban river in ecological revet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discussion of China's urban river regulatio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and strive to urban river for ecological harness and recovery, build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andards and to river i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Key word:City; river; ecological; governance; revetment

1. 前言

1.1 河道护岸使用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水患可能给城市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水环境观念转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河道综合治理的研究比国内要早,例如:瑞士、德国等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概念[4];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21];荷兰近年提出了“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等。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也十分重视河网水系的规划和河岸的整治与美化,例如:广州市提出要把珠江广州河段建设得像法国塞纳河巴黎河段一样美丽的整治目标,具体包括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改善两岸的交通、绿化环境和美化河流两岸,让游客及市民有一个观光、娱乐的好去处;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模式;苏州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河网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城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北京市以建成“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现代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城市河流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河岸作为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河道岸坡的保护形式应与城市建设规划发展相一致,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居民的需求相符合[23]。当前我国采用传统型护岸结构对河道治理为主要方式,传统的护岸工程以水泥、沥青、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为主要建材, 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在护岸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城市河道,为了控制河势和确保河道的防洪安全,着力于运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而很少考虑河道的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现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也未明确提出河道护岸的生态学要求,致使不少地方的河道,被人为渠化及对河岸的强行硬化,在结构型式上分为直立式,斜坡式或斜坡式与直立式组合的混合型式,断面规则渠化,偏重安全、经济的后果是极大地损害了河流的生态功能。

1.2 河道护岸使用研究的意义

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河流治理方式的,国内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历程,采用的主要手段的一系列研究探讨,通过对传统型治理手段和新型治理手段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探讨我国城市河道整治应注意的问题,力求为我国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建立关于生态型护岸生态功能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以及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现阶段河道护岸手段存在的问题

在河流整治中硬化渠道,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破坏,目前,国内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从生态学角度讲,硬化河床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水污染净化的问题。河道是有自净能力的,自然的河道有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它们都有降解水体污染物的作用,植物还可以向水里补充氧气,有利于防止污染。使用水泥衬底和护坡后,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有些生态功能就会随之消失,失去自净能力河道只会加剧水污染的程度。裁弯取直,改变了自然流态,俗话说,“水性喜曲”就是说水的流态不是笔直的[19]。

因此,我们在河道治理中要顺其自然。从蓄水的功能上说,“长藤结瓜”是较理想的布局,能较好的满足用水要求。但从地形图的规划布置到实地的现状是有一定区别的,不能过分地强调“裁弯取直”。由于河道裁弯后,河道长度缩短,比降变陡,其上下游河段必需进行调整。主要表现为:上游河段水面比降变陡,流速增加,水流挟沙能力增大,导致河床冲刷,水位下降;下游河段来沙量增大,洪峰出现的时间提前。这些调整又会给河道防洪、周围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河道断面单一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在自然的河流横断面上,浅滩与深潭相间,是生物群落的栖息生长之地,而改造过后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等单一且规则的断面型式,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破坏了原有河道多样性的特征。而河流形态多样性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前提,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单一化,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长期以来,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在护岸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城市河道,为了控制河势和确保河道的防洪安

全,着力于运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而很少考虑河道的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2]。现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也未明确提出河道护岸的生态学要求,致使不少地方的河道,被人为渠化及对河岸的强行硬化。这样一来,对河道和人类造成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河流护坡工程引起了河道流量和流速的变化。水流行进过程的变化等,从而造成许多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甚至消失;河床硬化覆盖阻断了城市地下水补给。封闭式的护坡结构完全隔断了地下水与土壤的联系,以致阻滞了地下水补给;河岸衬砌硬化之后,原始河岸面目全非,土体与水体的关系相割裂,隔断了河道水域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并引起其自然生存环境恶化,河流的天然自净能力因此下降[1]。同时,硬化型河岸使得水生植物无法生长,各种水生动物也因生存环境改变而无法生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因硬化河岸而断开,河流生态廊道的作用因此失去,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遭到破坏,并由此诱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2 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河道两岸修筑防洪堤岸并实施硬化护坡之后,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河道的裁弯取直、束窄加深和硬化覆盖使河床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河流泄洪功能减弱;河流基本失去了其原生态功能,河流从前的滨水环境发生了改变,人与河流原本的和谐关系被破坏,人们失去了往昔那种自然野趣的亲水、休闲和娱乐场所,继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2.3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河流本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特别是城市河道,其景观效果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财富和文明程度的象征。按传统方法整治后的河道,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在护岸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城市河道,为了控制河势和确保河道的防洪安全,着力于运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而很少考虑河道的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河槽渠化,河岸硬化,边界整齐,走向笔直,虽具现代气息,但它与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需求和心理期待完全相背。人们放眼望见那灰白色的河道两岸,巳经难以找寻昔日费心悦目的河流景象。

3. 传统护岸与生态护岸工程

3.1 传统护岸工程

基于水力学最佳水力半径的理论,传统的护岸工程遵循用最经济断面输送最大流量的原则,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追求断面渠化和较小的水力糙率,在使用功能上侧重防洪固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功能。现阶段传统护岸结构型式可分为直立式、斜坡式或斜坡式与直立式组合的结构型式:

(1)直立式护岸。直立式护岸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浆砌块石、混凝土方块、石笼、板桩、加筋土岸壁、沉箱、扶壁及混凝土、砖和圬工重力挡水墙等结构型式[6]。

(2)斜坡式护岸。斜坡式护岸又可分为堤式护岸(包括堤身、护肩、护面、护脚和护底)和坡式护岸(包括岸坡、护肩、护面、护脚和护底)[6]。

(3)混合式护岸。混合式护岸兼容如上两型式特点,一般在墙体较高的情况采用。传统的护岸工程建设以水泥、砂浆、石料、混凝土和沥青等为主要建筑材料[6]。

3.2 生态型护岸工程

建立生态型护坡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自然的重新认识和改造,它携其固有的优势悄然而至,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防洪角度来看,护坡工程对河道裁弯取直,笔直渠化后的人工河道虽然满足了航运方面的要求,却为防洪埋下很大的隐患。以水力特性的观点来看,原本自然蜿蜒的河道形态减低了河水流速,且将河道流速分层,有利于不同生物对其特定生长环境的需求[7]。蜿蜒的河道还能蓄洪涵水和削弱洪水来临时的破坏程度。同时,护坡工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先河岸的植被,并且将水体和外界环境用水泥和钢筋混凝土隔离,只会导致洪灾总体风险的不断增大。相比之下,自然河岸可通过水体渗透和岸边植被林的储水起到调蓄洪水的辅助作用。

其次,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护坡工程改变了河道的天然形态,整平了河岸滩地,直接影响了水体流动的多样性,河床的多孔质也不复存在,滩地的自然裸地很大幅度减少了,河岸生态功能退化,原先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冲击。天然河道是有自净能力的,通过水流运动对污染物质的沉积和输移以及水- 土- 植物- 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体系对污染物质的转化,水体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净化功能。然而,护坡的出现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循环系统,割裂了水体与周围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造成了河流自净功能的丧失。

最后,从景观角度来看,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护坡降低了河道的自然化及两岸的亲水性。现代景观生态学强调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河流的自然状态,营造优美的水边环境,提供丰富自然的亲水空间。

综上所述,建立生态护坡不仅是人类对前期不合理的河道工程的补救措施,也是今后继续利用河流资源以及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有力保障和借鉴模式。

生态型护岸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护岸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它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安全性,这是作为护岸这样一种水利设施的基本功能,即是否能发挥有效的防洪、固岸作用;

②生物性,对本土的原生动植物没有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尽量不扰动原有栖息地环境,或者护岸完工后能被本土生物接受;

③亲水性,能让人们比较安全和便利地与水亲近,这一点只需在结构设计细节上稍加注意,如预留可供人们上下的台阶,设置亲水平台等;

④景观性,护岸完工后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

3.3 国内外生态护岸技术

(1).植被生态护岸

植草护坡技术常用于河道岸坡及道路路坡的保护,国内很多河道治理及道路建设中都使用了这一技术,如在吉林省西部嫩江流域治理工程中,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许晓鸿、王跃邦、刘明义等人提出了以当地的牛毛草、早熟禾、翦股颖等8种草本植物为护坡植物,河柳等灌木为迎水坡脚防浪林的植物护坡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地上部分形成堤防迎水坡面软覆盖,减少坡面的裸露面积和外营力与坡面土壤的直接接触面积,起消能护坡作用;利用植物根系与坡面土壤的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坡面表层土壤团粒体,提高坡面表层的抗剪强度,有效地提高了迎水坡面的抗蚀性,减少坡面土壤流失,从而保护岸坡。

图1. 京航运河河道植物护坡实例[5]

Figure1 . The shipping river course plant revetment examples[5]京杭运河两淮段从溧阳市清安有机化工厂至淮安市黄码大桥航道两岸长约14.58公里范围内,有生长茂密的天然芦苇,芦苇作为野生植物,根须发达,抗旱、抗淹能力强,具有固土和净化污水能力强的特点,作为生态护岸是极好的水保植物。根据该河段的自然条件特点,两岸沿线护岸工程中采用了植被护岸方式,为防止坡脚冲涮,在坡脚处抛填了一些碎石[9]。湖嘉申线湖州段部分航段原始生态较好,在高水位以上长有较茂密的野生茅草及灌木杂树,在中水位附近长有成片芦苇,针对该航段的特点,在坡脚进行抛石处理,抛石以外3米范围内种植成片芦苇。

(2).三维植被网护岸技术

三维植被网技术原先多用于山坡及高速公路路坡的保护,现在也开始被用于河道岸坡的防护。它是主要利用活性植物并结合土工合成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加固的一门新技术。

图2. 三维植被网技术[15]

Figure 2. 3 d vegetation nets technology[15]

图3. 三维植物护坡技术实例[24]

Figure 3. The 3 d plant slope protection technology examples[24]

(3).防护林护岸技术

在河岸带种植树木或竹子,形成河岸防护林,洪水经过河岸防护林区时,在防护林的阻滞作用下,流速大为减慢,减小了水流对土表的冲刷,减少了土壤流失。

图4. 防护林护岸技术实例[4]

Figure 4. Case shelter forest protection technology[4]

(4).笼石结构生态护岸技术

笼石结构复合种植基主要由镀锌或喷塑钢丝网笼装碎石肥料及种植土组成。普通钢丝镀锌层较薄,多小于40g/m2,工程应用中极易腐蚀,导致笼石结构破坏。因此,我国很少将其应用于永久性河岸防护工程,但在国外笼石结构作为永久性

护岸工程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国外流行的护岸采用镀锌240g/m2 的专用镀锌钢丝网笼作为永久护岸的建筑材料。笼石结构生态护岸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笼石挡土墙,而另一种是网笼垫块护坡。笼石结构生态护岸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柔性,既能够抵御水流动力的拖拽,又能够适应地基沉降变形。

在漓江护岸部分试验段采用了笼石挡土墙这种结构型式。主要考虑漓江河床高度透水, 抽干基坑的渗水为浆砌石挡土墙浇筑混凝土底板提供干地作业费用相当高,而笼石结构水下施工方便;漓江一些河段的滩地上堆弃着大量粒径在10mm~200mm间的卵砾石, 而标准网笼眼的大小为80 mm×100mm, 这些弃碴完全可作为网笼内的部分填料, 既便利又免去了专门清除治理弃碴的麻烦;漓江作为风景旅游区, 这种护岸工程充分考虑护岸建筑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问题。

图5. 漓江护岸工程笼石结构[12]

Figure 5. Lijiang revetment engineering cage stone structure[12]

(5).土工网复合植被护岸

在冲刷不很严重的岸坡上如果采用笼石护岸,则结构安全有余而景观尚欠自然,费用也高,而采用纯草皮存在易遭受强降雨或常年受坡面径流的冲刷导致边坡失稳、坍塌等缺陷,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是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土工网

复合植被护岸的机理是以网固草,用草防冲,网草交织,加筋护坡。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是在土质边坡上固定一层土工塑料网,然后再均匀地种植合适的草种或草皮,形成网草交织的复合均匀植被,对坡面起到浅层加筋作用。

目前我国河北省衡水市卫运河生态护坡试验段工程采用了这种护岸方式。卫运河生态护坡试验段工程位于卫运河祝屯闸下险工段内,长170m,是海河水利委员会利用土工织物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护岸工程试验研究段。试验段滩顶高程28.30m,河底高程18.63m,在高程24.00m处设宽1m的马道。马道以上的设计边坡为1:2.5,采用深栽柳护坡,柳树纵横株距均为1.5m,柳间栽爬根草;马道以下的设计边坡为1:2,采用土工织物排体护坡、护基,排体上面用混凝土预制块组成框格压载,在框格内填土、深栽柳,柳树纵横株距均为1.5m,柳间栽爬根草。

图6. 河北衡水市卫运河生态护坡工程[8]

Figure 6. Hebei hengshui WeiYunHe ecological slope engineering[8]

(6).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岸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岸是日本近年在河道护坡方面做出的研究,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难溶性肥料和表层土组成。

3.4 传统护岸工程与生态护岸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河道生态护岸,我们认为,应是指以治河工程学为基础,融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园林学和景观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河道护岸技术。生态护岸与传统护岸都属治河防洪工程。区别在于:从设计理念上讲,传统护岸强调的是“兴利除害”,尤其是防洪安全这一基本功能;而生态型护岸,则除重点考虑堤岸安全性之外,还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生态环境建设,即还要考虑亲水、休闲、娱乐、景观和生态等其他功能。

从河道形态讲,传统护岸规划的河道,岸线平行,岸坡硬化,断面形态规则,断面尺度沿程不变;而生态型护岸,岸线蜿蜒自如,岸坡近天然态,断面形态具

有多样性、自然性和生态性。

从所用材料看,传统护岸工程主要采用抛石、砌石、混凝土块、现浇混凝土、铰链混凝土排及土工模袋等硬质材料;而生态型护岸,所用材料一般为天然石、木材、植物、多孔渗透性混凝土及土工材料等。从设计施工看,传统护岸工程的设计施工比较规范,但工程完建后一般需要在岁修中填残补遗,后期管理维护工作不容忽视;而生态型护岸,其设计施工方法因河因地各异,现阶段尚无成熟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但相对传统护岸说来,其长期管理维护的工作相对要轻些。

从工程效果看,传统护岸工程完建后,生态环境往往变恶化,尤其在人口高密区,工程措施往往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和景观的要求[27];而生态型护岸,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与常规的抛石、混凝土等硬质护岸结构相比,外观更接近自然态,因而更能满足生态和环境要求。

综上看来,可以认为,生态型护岸是传统型护岸的改进,是治河工程学科发展到相对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人渴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生态型护岸既源于传统型护岸,也有别于传统型护岸,它是护岸工程技术发展与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们将不断地提高对护岸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要求,因而传统型护岸必然要向着生态型护岸方向发展。

传统型护岸像生态型护岸的转变已成必然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护面层绿化

如果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去审视传统的护岸工程,首先需要改进的就是其枯燥灰色的护面层,尤其是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城市河道护坡。用生机盎然的绿色植被取代单一的砌石或混凝土护面,无论对环境而言还是对视觉效果而言都是积极的。因此绿化护面层是传统型护岸向生态型护岸转变的第一条途径[16]。实践证明利用植被舒展发达的根系进行护坡固土、抵御冲刷,在中小河道及流速不大的河段是切实有效的。

(2)坡面多孔化、粗糙化

河岸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带,是多种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是水体与土壤相互涵养的交换地带。传统的护岸通常都用水泥或砂浆对护面进行衬砌,或者是用完全不透土和不透水的混凝土面层进行覆盖,不仅对环境和生态不利,而且这些刚性的面层结构对河床变形的适应能力也极其有限。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对坡面或墙面进行多孔化、粗糙化处理,是传统型护岸向生态型护岸转变的第二条途径。笼石结构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护岸方式。传统的混凝土材料同样可以用来建设生态型护岸。在正常水位以下用预制混凝土鱼巢结构进行护岸衬砌,是专

为鱼类设计的一种护岸型式。间隙大、透水性好的框架护岸也是值得推荐的护岸型式,建成后的护岸仍能成为各种生物的栖息场所。

(3)近岸流态多样化

从保证过洪能力和施工简便的角度出发,传统型护岸往往具有笔直的护岸边线,护岸与水边衔接过于生硬,导致近岸流态呈现非常单一的状况,不仅对生物栖息不利,也不便于人的亲水。在有条件的中小河流应当尽力营造多样化的近岸流态,这是传统型护岸逐步向生态型护岸转变的第三条途径。

图7. 近岸流态多样化示例[21]

Figure 7. The flow pattern diversification examples[21]

4. 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

生态河堤也称“多种生物共生、繁殖的治理法”,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河堤除了具有护堤抗洪等基本功能之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作用:

(1)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2)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3)调节水量、滞洪补枯

4.1.设计原则

(1)符合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生态护岸是护岸工程的一种形式。它首先须满足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在此前提下,兼顾生态环境效益与其他效益,切不可轻重倒置。生态护岸应满足河道功能河堤防的稳定要求,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岸在视觉中的“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因此,应符合工程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在满足护岸工程稳定与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人为改造,以保持天然河岸蜿蜒柔顺的岸线特点,以及拥有可渗透性的自然河岸基底,以确保河岸土体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自动调节功能[6]。

(2)满足生态环境修复需要

河流及其周边环境本是一个相对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河流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关系相当复杂,水和泥沙是滩岸和河道内各种生物生存的基础。生态护岸把河水、河岸、河滩植被连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7]。在生态护岸设计时,应通过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耐淹、成活率高和易于管理的植物物种。为了恢复和保持河流及其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护岸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避免含有大量添加剂的对水质、水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材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硬质工程。此外,在岸坡上设置多孔质构造,为水生生物创造安全适宜的生存与生长空间。

(3)体现人水和谐理念

生态型河道应是亲水型河道。因此,营造人水和谐的河流环境,必须考虑市民的亲水要求。可设计修建格式多样、高低错落、水陆交融的石阶、栈桥、长廊、亭榭等亲水平台,使城市河流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去处。构建自然与美学结合的水景观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中的水景观设计要遵循城市历史文脉,并与提升城市品味和回归自然相结合[14]。河流滩岸的景观效果,应按照自然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河道形态与断面的规划设计,避免防洪工程建设的园林化倾向。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投资。

城市生态河道建设,通常是以防洪为主的综合治理工程,其效益不仅体现在防洪安全上,还要体现在社会公益性上。规划建设时,要妥善协调好各有关方面的矛盾,处理好投资与利益的关系。注意就地取材,尽可能利用原有和当地材料,

节省土地资源,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管理维护费用。

4.2.设计内容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的内容,应因河因地而异。一般应包括以下方面:

4.3.技术措施

生态护岸是年轻的河道护岸工程技术。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被用于国内外河道生态护岸中。

(1)自然生态环境设计:如扩大水面和绿地面积,设置不同

(2)生物的生长区域,营造景观生境,采取水质、水环境保护措施等。

(3)滨水景观设计:设置各种建筑物以构造滨水景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从景观学角度讲,滨水景观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多样性、通透性和自然性。

(4)亲水措施设计:如河流近岸的平台、石阶、栈桥、泳池、绿地等。

(5)孔隙结构设计: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高级生物都是依赖于孔隙、洞穴、屏蔽等区域而生息。因此,构造孔隙结构河岸,能很好的保护和促进河道生态系统发展。在河岸结构设计中,通常选用圆木、卵石或其它天然材料,构造适宜生物生存的水下岸壁孔隙环境[22]。

4.3.1 护岸模式分类

(1)自然原型护岸模式

自然原型护岸模式,一般是指植被法。主要用于一些小河道、溪流的堤岸保护及一些局部冲刷的地方,采用植物保护河堤主要用于小河、溪流的堤岸保护和一些局部冲蚀的地方,以保证自然堤岸特性。如种植柳树、白杨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发达的根系稳固土壤颗粒增加堤岸的稳定性,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可以降低流速,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24]。这种方法从工程角度上来讲比较简单,当河岸较陡时,可辅助采用土工织物固坡,以达到结构稳定的要求。固土植物可以选择的主要有沙棘林、刺槐林、黄檀、池杉、龙须草、金银花、油松、黄花、常青藤、蔓草等等,可以根据该地区的气候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26]。

图8. 自然原型护岸[3]

Figure 8. Natural revetment prototype[3]

(2)自然型护岸模式

自然型护岸模式通常综合应用“植被法”、“土壤生物工程法”和我国习惯使用的“结构措施法”,土壤生物工程法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在国外广泛应用。通俗的讲,土壤生物工程法是用乔木或灌木的发达根系纤维来固定岸坡,形成“植物加筋土”,即把植物当作结构的一部分,来增加土的抗剪强度,防止坡岸坍塌。这种方法一般都结合一些结构措施来应用,以使岸坡更加稳固。

(3)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

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如在坡脚设置各种种植包、采用石笼或木桩等护岸,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结合,固堤护岸。在此基础上,再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这类河道的护岸功能主要以防止岸坡冲刷为主,在材料选用上常常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块体等比较硬质且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材质[6];在结构型式上常用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工型钢筋混凝土挡墙等直立式护岸结构。

4.3.2 具体的技术措施

(1)固土植物护坡

即利用根系发达的植物进行固土护坡,既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作用,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修复需要,同时还可以人造景观。

(2)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

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可以构造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即由镀锌或喷塑

铁丝网笼装碎石、肥料及种植士组成。在河道护坡中,一般应选用耐锈蚀的喷塑铁丝网笼。

(3)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枝术

该项枝术又分:土工网复合植被,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技术。其中,土工网复合植被枝术,又称草皮加筋技术。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网垫和种植土、草籽等组成[12]。网垫质地疏松、柔韧,有合适的空间,可充填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生长,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是利用土工格栅进行土体加固,并在边坡上植草固土。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是利用聚丙烯等片状材料经热熔粘接成蜂窝状的网片整体,在蜂窝状单元中填土植草,起固土护坡作用。

(4)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亦称绿化混凝土,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在城市河道护坡结构中,可利用生态混凝土预制块进行铺设,或直接作为护坡结构,既实现了混凝土护坡,又能在坡上种植花草,美化环境,使江河防洪与城市绿化完美结合。

(5)水泥生态种植基

水泥生态种植基,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材料。固体物质包括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肥料、有机质及由低碱性的水泥、河砂组成的胶结材料等。在种植基固体物质间,由稻草、秸秆等成孔材料形成孔隙,以便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空气[9]。在种植基内还可填充保水剂,保持植物在日照下能很好生长。

(6)多孔质结构护岸

所谓多孔质护岸,是指用自然石、混凝土预制件等材料,构成的带有孔状的适合动植物生存的护岸结构形式。其施工简单,不仅能抗冲刷,还为动植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此外还可净化水质。这种型式的护岸,可同时兼顾生态型护岸和景观型护岸的要求[11]。

(7)自然型护岸

自然型护岸,即以天然的植被、原石、木材等材料来替代混凝土护岸,尽量创造接近自然型的河道。在日本和台湾,这种河道治理方法称之为“近自然工法”

和“生态工法”。自然型护岸工程的型式,可分为自然原型型、自然型和多自然型三种:自然原型型护岸,只种植被保护河岸,以保持河流的原生态特性,但这种型式的护岸,抵抗洪水的能力较差。自然型护岸,除种植植被外,还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以增强护岸工程的抗洪能力。多自然型护岸,即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再巧妙地使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硬质材料,既不改河岸的自然特性,又确保了护岸工程的稳定性。

4.4 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4.4.1 生态护岸设计的环境因素

生态护岸要广泛应用于目前的生产建设中,必须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以及各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统筹兼顾。

(1)“依山傍水”是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在进行护岸工程设计时,必需特别注意人、水面、地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由于河道的天然形态,因此在治理时,应尽量根据各河段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理模式,避免河道治理后的单一化和简单化;

(3)选择护岸材料时,应根据河流的位置、区域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并综合考虑护岸的性质、部位及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决定所用护岸材料;(4)堤防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首先,必须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堤岸线的布置应保证排洪的需要;同时应与当地总体规划协调,服从当地总体规划所赋予堤防的功能任务。

4.4.2 生态护岸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

(1)植被品种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必要。采用天然材料护岸时,特别是通过植被措施护岸时,不同植物材料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于水位和底土土质的适应性。可根据不同水位,结合当地情况,将河流岸坡分为干燥、偶然的洪泛带,潮湿、季节性洪泛带,沿岸水位变动带,淹没带等几个区域;同区域选取适合的植物种类。当采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岸时,还应该考虑到绿色混凝土易吸收并蓄存太阳辐射热能,表层温度较高,不仅影响花草种子发芽率,而且影响花草生长,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很多草会出现热休眠现象。这种护岸植物选择时应充分考虑该特点再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一般来说,混合使用几种不同的植物往往比使用单一植物种类更为有利。另外,现场或现场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研究概况?(《哲学动态》1998年第11期)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邹爱兵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530004) 90年代以来,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学界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范畴,并对这一范畴的思想内容展开了讨论。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生态文明的涵义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生态生产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领域的扩展和延伸,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 还有一些学者虽未给生态文明下一个较为规范的定义,但依然提出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类通过破除自我中心论而实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存共荣,或者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进化,与地球表层的共存,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出发,人类应形成一种“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从而使人类的一切活动既能满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又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实现资源增殖和信息增殖。 二、关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问题 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而工业文明价值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经济价值观,生态文明则要求形成一种“人—自然”系统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无论是工业文明还是生态文明,均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因为人类倡导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最终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只不过人类中心主义有两种,一种是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一种是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工业文明是以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为其价值观的,而生态文明则是以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为其价值观的。 三、关于生态文明的地位、作用及独立性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工业文明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正从兴盛走向衰亡,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未来社会应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大文明,大文明是未来社会文明的主要形态,而生态文明只是其中未来社会整体文明中的一种。 传统的和现实生活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把生态文明看成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一个内容。对此,有论者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有其自身独立的内容,它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把生态文明看成是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一个内容而否认它的相对独立性,就不能反映现代新文明的客观实际和生态时代的本质要求,无论是从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还是从现代文明建设的新的构成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说,生态文明及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XXXX综合整治工程 ----- 河生态护坡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山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3月25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和规范第二章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及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一、施工准备 二、施工调查 三、技术准备 四、施工场地准备 五、外部环境准备 六、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第三章施工布置及总体安排 一、施工准备 二、施工平面总体部署 三、施工管理 四、施工进度计划及具体保证措施第四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和方法 一、施工测量 二、施工排水、降水及施工导流 三、防洪度汛措施 四、土石方工程施工 五、格宾网笼护坡工程施工

六、PCA蜂巢格室生态护坡施工七、路面及人行道施工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第九章竣工资料的整理和档案管理 第十章其他

第一章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和规范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 施工图纸 《防洪标准》GB 50201-94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265-2001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260-98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格宾网施工技术规程》《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水工建筑物砌石工程施工技术规 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规程》SL176-2007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碳素结构钢》GB/T700-1988 钢丝镀锌层》GB/T15393-1994 工程用机编钢丝及组合体》 YB/T4190-2009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343-1994 《贵阳市防洪规划》 、工程概况 1、概述本工 程即小黄河生 态护坡工程分 为两段,第一 段位于开发大 道铁桥下, AK000-AK189第二段位于花溪污水厂至课米田段,花溪污水厂旁已建生态花钵,其余河

河道生态护坡

河道生态护坡 摘要:河道护坡多为的浆砌石、混凝土等护坡方式,现在大部分河道已经采用生态护坡。下面对于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和实际应用情况与传统河道护坡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关键词;生态护坡;植物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 Abstract: River of QiShi for slope protection more pulp, concrete slope protection method, now most river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has been used. The river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for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channel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lope comparison. Keywords;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Plant slope protection; 3 d vegetation nets slope protection 传统的河道护坡: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优点:河道岸坡的稳定性强,行洪排涝功能强,缺点:造价较高,维护难度较大,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 生态护坡:以植被草、土工材料绿化网、水力喷播植草、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混凝土连锁块结合植被草等方法,优点:同时具备水利工程的功效和景观“亲水”、生态环保、建筑艺术等。 生态护坡的内涵 生态护坡概念的内涵: 一是河道护坡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要点是构建能透水、透气、生长植物的生态防护平台。 二是河道护坡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系统,由高大乔木、低矮灌木、花草、鱼巢、水草、动物沿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组成河坡立体生态体系。 生态护坡应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前一个要素是人对自然的要求,即人们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改造自然;后一个要素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即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二者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 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1 水力稳定性原则

生态文明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态文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面临严峻挑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学术界围绕人类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比工业文明更具理性的哲学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更高级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1)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即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2)生产技术的大转变,即从有害环境技术向无害环境技术转变;(3)目标与行为的大转变,即从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多重目标转变;(4)伦理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转变,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因而把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和终极关怀扩展到非人的自然界,并赋予生态环境应有的道德地位,用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哲学,代替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 有的学者认为,关于社会文明,有两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是价值观问题。每一文明形态都有其特定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文明的兴衰。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者们认为:生态文明把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归根到底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关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选择;认为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认为生态文明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和超越;强调平等,拒绝中心论。 2.1生态文明的功能、地位及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生态护坡工程方案选择

生态护坡工程方案选择 人工种草护坡 ?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 ? 特点: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等。 ? 缺点: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交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 特点: ①施工简单、速度快; 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 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 ④适用性广。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将保水剂、粘合剂、抗蒸腾剂、团粒剂、植物纤维、泥炭土、腐殖土、缓释复合肥等一类材料制成客土,经过专用机械搅拌后吹附到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层,然后将选好的种子同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营养液经过喷薄机搅拌后喷附到坡面客土层中。 优点: ? 可以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客土与坡面的结合牢固 ? 土层的透气性和肥力好 ? 抗旱性较好 ? 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施工简淡,工期短 ? 植被防护效果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就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 该法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岩基坡面、风化岩及硬质土砂地,道路边坡,矿山,库区以及贫瘠土地。 缺点: 要求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边坡坡度极大的地方,已经长期浸水地区均不适合。

明清史研究综述只是分享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2008-11-11冯尔康《明清史》2008年第3期点击: 698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冯尔康 《明清史》2008年第3期 摘要:当前的清史研究改变了其在断代史研究中的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清史研究资料之丰富为其他断代史所不可企及,需要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清史研究仍须努力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便走得好一些。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工程,其参与者需有“诚惶诚恐”的写作态度,力求避免浮躁世风的不良影响;满汉民族矛盾贯穿有清一代,纂修《清史》似宜给予特别关注,而不能刻意回避。 关键词:断代史/清史/意识形态/满汉关系 我对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及当前纂修《清史》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已撰写过《清史研究与政治》[1]和《简述清史的研究及史料》[2]两文,如今再次进行简单地回顾,主要谈五点感想,不知当否,敬请清史研究同仁指教。 一、在断代史研究中清史研究改变了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清朝灭亡至今不到百年,在此以前,有清朝官修的专题式本朝史,这当然是属于传统的史学编纂类史书,而不是近代意义的史学著述;到了清朝末年,出现了体制外的民间对清史的局部研讨,而真正近代意义的清史研究,是在清朝灭亡之后。这种研究的起步,比起其他断代史,来得晚一些,特别是原始资料的整理方面,不同于清代以前的历代历史——史料整理早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所以清史的研究,无疑处于后进状态。我在20世纪50年代读大学本科时,喜爱隋唐史,获知隋唐史研究有陈寅恪、岑仲勉和唐长孺等大家,且陈氏、岑氏著述流传广,容易找到。及至五六十年代之际上研究生班,攻读中国古代史之明清史方向,发现明史方面有傅衣凌、吴晗、黄云眉、

完整版浅谈河道生态护坡方式

,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传统的护坡工程中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等刚性材料护坡,摘要:且具有稳定性好、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这类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城镇河道的行洪、逐渐意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节省土地等优点。但是人们的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强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这类护坡形式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本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生态等多方面内容旨在为生态护,文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 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 坡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1.生态护坡的定义绝大多数人目前国内外对其还没没有明确的定义,生态护坡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笔者认为生态不仅仅包括植认为岸坡上种植植物就是生态护坡,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特别物,它应是一个系统的含义。生态河道护坡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护坡。是水位变动区的水土保持,其次是生态,这二者的高度统一才是真正的生态边坡。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简而言之,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根系锚固作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用) 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2.生态护坡的内涵生长植物的生一是河道护坡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要点是构建能透气、透水、态防护平台。1

由高大乔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系统,二是河道护坡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木、低矮灌木、花草、鱼巢、水草、动物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组成河坡立体生态系统。的系有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生态护坡应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洪要求,后即人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改造自然;统工程,前一个要素是人对自然的要求,“人二者结合体现了一个要素反 映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即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3.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生态护坡系统将植物生长基质固定在袋体内,同时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而使护坡更稳定和具有抗冲刷能力,同时生态护坡还具有造价低、能美化环境的独特效果,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一些应用。生态护坡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1) 生态边坡必须能够营造一个适合陆生植物、水陆两生植物、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命环境; 2) 生态护坡应满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3) 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坡在视觉中“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4) 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5) 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 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生态护坡效果图 2 4.生态护坡的形式生态生态石笼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 植物型护坡、袋护坡、多孔结构护坡、自嵌式挡土墙护坡等。 深根锚固, 利用植物发达根系的力学效应()(1植物型护坡:通过在岸坡种植植被进行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降低孔压、削弱溅蚀和控制径流和浅根加筋) 和水文效应(在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的同时进行景观造景。,失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如果生态文明系统不能向人类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要素时,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近年来生态破坏给我们带来的灾难,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已经逐步的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的发展需要和自然相协调,需要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我们得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地降低在发展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它反映了人类的自身活动和自然关系进步程度、是人与自然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建设。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我党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方针,以使我国建设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独立章节,这是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足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国中处于低位; 境保护。加上我国是世界上 水量2000 30% 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二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是要加强生

南亚次大陆历史研究综述

南亚次大陆历史研究综述 我国对南亚史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印度的东北部地区,并且对印度宗教、史诗研究方面投入了许多精力,出版了众多学术刊物,并定期编印学术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遍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国际关系等领域,并发表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组建了相关研究机构,使南亚史成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一门重点学科。 南亚史研究的成果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与北京、上海、四川的相关机构被誉为中国“南亚研究四大基地”,其中云南省社科院因为与南亚交接的地理位置,自然研究成果要比其他地区多而独特。十多年来,这些学者们积极地与南亚的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迄今为止,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个,出版《中国·南亚书系》等著作30余本,在南亚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500余篇。 我国在南亚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收藏数量也非常可观。截止2014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余万册,包括普通图书263万种、534万册,除去古籍、期刊、地方志、地图等,剩余中文藏书218万册。我国

在南亚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收藏数量也非常可观。截止2014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余万册,包括普通图书263万种、534万册。研究书目主要有季羡林:《季羡林全集:印度历史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刘建等著;《印度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尚会鹏著:《印度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尼赫鲁著:《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社,1956,(印)R. C. 马宗达等合著;《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林承节;《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赫尔曼·库尔克迪特玛尔·罗特蒙特著,王立新等译;《印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涂厚善编著;《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82,D.D 高善必著王树英译;《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林承节著;《印度古代史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林承节著;《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林承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甘地《印度自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任鸣皋等编;《论甘地》上海社科出版社1987,林承节;《独立后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美)温蒂·朵呢吉·奥弗莱厄蒂;《印度梦幻世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朱明忠尚会鹏;《印度教:宗教与社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马克斯·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王树英;《印度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黄宝生译,《薄伽梵歌》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尚会鹏;《圣雄甘地宗

种常用河道生态护坡形式

种常用河道生态护坡形式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生态护坡的定义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生态护坡的功能 (1)、护坡功能:植被有深根锚固、浅根加筋的作用; (2)、防止水土流失:能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 (3)、改善环境功能:植被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 生态护坡的形式 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植物型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生态石笼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袋护坡、多孔结构护坡、自嵌式挡土墙护坡等。(1)、植物型护坡:通过在岸坡种植植被 ,利用植物发达根系的力学效应(深根锚固和浅根加筋) 和水文效应(降低孔压、削弱溅蚀和控制径流)进行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在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的同时进行景观造景。

优点:主要应用于水流条件平缓的中小河流和湖泊港湾处。固土植物一般应选择耐酸碱性、耐高温干旱,同时应具有根系发达、生长快、绿期长、成活率高、价格经济、管理粗放、抗病虫害的特点。 缺点:抗冲刷能力较弱。 (2)、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此类护坡分为3种。 a.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护坡:主要由网垫、种植土和草籽3部分组成。 优点:1.固土效果好;2.抗冲刷能力强;3.经济环保。 缺点:1.抗暴雨冲刷能力仍然较弱,取决于植物的生长情况;2.在水位线附近及以下不适用该技术。 b.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护坡:土工单元种植基,是利用聚丙烯等片状材料经热熔粘连成蜂窝状的网片,在蜂窝状单元中填土植草,起到固土护坡作用。 优点:1.材料轻、耐磨损、抗老化、韧性好、抗冲击力强、运输方便。2.施工方法方便,并可多次利用。 缺点:适用的河道坡度不能太陡,水流不能太急,水位变动不宜过大。 c.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护坡:格栅是由聚丙烯、聚录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经热塑或模压而成的二维网格状或具有一定高度的三维立体网格屏栅,在土木工程中被称为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分为塑料土工格栅、钢塑土工格栅、玻璃土工格栅和玻纤聚酯土工格栅4大类。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政法学院 10级行政管理一班 100203017 李少爽 100203018 李胜男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多数学者都认同它是指关于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指出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郇庆治在《环境政治国际比较》中认为,生态文明应该是基于后工业主义社会的,在新的价值理念——即传统经济理性服从于社会与生态理性——的基础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建,它应该是一种基于多元原则、共享原则与合作原则的2文明。宋林飞在《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生态文明主张认识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更

3要建设生态。在这方面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而对其内涵的实质性争议不多。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 1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叶,2006.10 潘岳。中国严峻的社会难题 2 郇庆治.环境政治国际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 3 宋林飞.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社会科学2007. 12 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 4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有学者认为,“广义上的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5明程度”。(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6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 7(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8(1)儒家生态文化;(2)佛教生态文化;(3)道教生态文化(4)易经中的生态文化。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系;(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3)

生态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XXXXX综合整治工程 -----河生态护坡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人: 审核人: 四川山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3月25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二章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及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一、施工准备 二、施工调查 三、技术准备 四、施工场地准备 五、外部环境准备 六、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第三章施工布置及总体安排 一、施工准备 二、施工平面总体部署 三、施工管理 四、施工进度计划及具体保证措施第四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和方法 一、施工测量 二、施工排水、降水及施工导流 三、防洪度汛措施 四、土石方工程施工 五、格宾网笼护坡工程施工

六、PCA蜂巢格室生态护坡施工 七、路面及人行道施工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第九章竣工资料的整理和档案管理第十章其他

第一章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和规范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 1.1 施工图纸 1.2《防洪标准》GB 50201-94 1.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4《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1.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 1.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1.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1.9《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265-2001 1.10《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 1.1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1.12《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1.13《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260-98 1.1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 1.1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1.16《格宾网施工技术规程》 1.1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1.18《水工建筑物砌石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综述

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综述 【摘要】:法国大革命一直在中国史学界争论颇深,本文就对大革命的分期、大革命中各党派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做一个概述。希望能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做一个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革命分期地位作用经验教训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影响广泛深远,但是其争论也激烈异常,虽然它不像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不像美国建立自由民主政治,但它阐释了现代性的最重要主题即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而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研究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了英美,却往往忽视了法国,因此本文就对中国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做一个综述。 一、大革命分期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起祉时间及过程分期,中国学者的最初观点认为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但是在1977年以后,更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例如关于起祉时间,有人提出应以1787年贵族反叛为开始,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以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召开为起点,也有学者认为以1789年6月17日成立国民议会为标志①。但史学界多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作为大革命的开始。关于内中分期,传统观点将法国大革命的全过程分为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三个统治时期。当然王养冲学者的将大革命的全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立宪君主国时期、吉伦特共和国时期、雅各宾共和国时期、热月党的执政府共和国时期、督政府共和国时期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而这种分法反映了大革命曲折坎坷的全过程,并且为中国多数学者所认同。虽然拿破仑帝国时期破坏了大革命的民主成果,甚至践踏了大革命期间确定的民主、平等的原则,但是拿破仑毕竟继承和完成了大革命的事业,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政体,因此作为大革命的一部分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关于大革命的下限,有人认为1799年雾月政变是大革命的终点;但也有从现代化的观点出发,将大革命一直延至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认为七月革命才是法国大革命的终点。但多数学者同意把大革命终点定在1814年4月6日或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两次退位,即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因为拿破仑帝国的存在,表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初步完成并确立了一类影响深远的法典。总之,中国多数学者己经从传统的三个阶段分期法中走了出来,并且把拿破仑统治纳入了法国大革命之中,因为这样的分期不仅可以更加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和曲折①参见林贤报、程镇芳《略谈法国大革命的分期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廖士虎:《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问题》,《西南民族学研学报》1983年第1期。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方案选择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方案选择 1.0 护坡型式方案选择 为了充分体现生态护岸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护岸结构要尽量考虑有利于河道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利用植物将污染物进行体内新陈代谢而分解掉或将吸收的物质存储在体内,从而起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护岸或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护岸与河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综合考虑河道地形、地质、水流、工程造价、施工条件和河道总体布置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我院在一些河道整治工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迎水侧斜式护坡结构选择草皮护坡、砌石护坡、砼预制块护坡、无砂混凝土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三维生态袋护坡等几种常见的护岸结构进行比较。其优缺点简述如下: 方案一:土工格网草皮护坡,造价最低,但易受人畜破坏和生物影响,抗冲刷能力差,可用于背水坡或水流流速较小岸段。 方案二:砌石护坡,包括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等。砌石护坡一般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由于块石表面粗糙不平,与水体之间摩擦大,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浪作用,同时砌石护坡本身能很好的经受风浪水流冲刷,其中干砌石适应变形能力强,浆砌石较差。但不能机械化操作,受当地材质、石料尺寸影响大,护砌厚度难以保证,且浆砌石将坡面完全封闭,隔绝了坡面与水体间的联系,生态和景观效果较差。该方案也还存在施工管理难度大和建设周期长的问题。

方案三:砼预制(联锁)块护坡,造价略高,但整体性好,强度高,本身受风浪水流的影响小,能机械化施工,工期短;因其表面平滑,消浪作用小,对堤坡变形适应性较差,如开孔种植草皮,需在护坡下设置反滤层和土工步防止边坡土体的掏空,草皮覆盖率也较低。 方案四:无砂混凝土植草护坡是在周边采用混凝土保护框并兼作模具,中间填筑无砂混凝土成型,只有水泥和粗骨料及复合肥,并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孔隙内高碱性水环境进行动态改造,从而得到适合于植生(草、灌木等植物)的粗大空隙和适宜植物生长的PH值范围,但其强度低、空隙率难以控制及耐久性差。在保证25%~30%孔隙率和大透水性的前提下,混凝土强度仅为3~7 Mpa,适应水流冲刷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弱,抗孔融次数约30次,难以满足水利工程对护坡的要求。 方案五:现浇反滤.植生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之生态混凝土结构层是采用经过筛选的粗、细骨料(粒径与被保护的堤体材料相匹配)、水泥和水的混合物里添加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经充分搅拌混合后现场浇筑而成。该技术由于生态护坡专用添加剂的特殊贡献,使反滤型生态混凝土同时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合理、孔径小的性能特点,实现了耐久、透水、整体反滤的护坡功能;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同时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大、孔径合理的植生性能特点,既达到耐久、稳定的护坡目的,又能适应多种植生方式,满足绿化覆盖率达至95%以上的设计要求。形成堤坝常水位以下以反滤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常水位以上以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完整的生态护坡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国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 De Groot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调节功能——气体调节、气候调节、防止干扰、水调节、供水、土壤保持、土壤形成、营养调节、废物处理、传粉、生物控制 栖息地功能——残遗植种保护区孕育功能 生产功能——食物、原材料、基因资源、医药资源、观赏植物资源 信息功能——美学价值、娱乐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精神及历史价值、科学和教育价值 2.国内—— (1)1999年,学者董全——生态服务价值功能是通过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来体现的,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指由自然生物过程产生和维持的环境资源的条件和服务的统称,分为10类: 自然生产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效益、调节气象过程的效益、气候变化和物质循环的效益、调节水循环和减缓旱辨灾害的效益、土壤保持的效益、环境净化的效益、植物传粉播种的效益、病虫害防治的效益、调节人身心健康的效益和精祌文化的效益(董全,1999)。 (2)学者欧阳志云将生态服务功能分为9个方面: 生态系统屮有机质产品的生产、保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营养物质的循环、保持土壤肥力、对有害有毒物质的净化、植物传粉播种、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减轻 (3)另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功能分类:

生物产品的生产、调节物质循环、土壤保持、调节气象、气候及气体的调节、生态环境的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持、传粉播种、防灾减灾、衍生的社会文化(孙刚,盛连喜,2000)。 2002年——MA生态服务功能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调节功能——调节气候、空气质量调节、控制疾病、调节水分、净化水资源、侵蚀控制、生物控制、废弃物处理、授粉 供给功能——洁净水、燃料、纤维、生物化学物质、基因资源 支持功能——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初级生产、生境提供、产生氧气 文化功能——精神与宗教价值、娱乐与生态旅游、美学价值、激励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文化继承、文化多样性、知识系统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 (1)199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里,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主要是指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研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价值(包括有显著实物形式和无显著实物形式)、间接价值、选择价值和消极价值。 (2)1994年经济学家 D.Pearce,主要侧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中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而非使用价值则包括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 (3)xx将生态功能及其价值分为: 第一种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能够以商品的形式运用于市场;第二种是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或者功能不能直接作为商提供给市场,但是它们能够影响市场;第三种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不能影响到市场功能(徐嵩龄,1997)。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行为关系 姓名:孙玉国 学号:1032001407988 指导教师:李亚兰 教学点: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2011 年10 月20 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签名:孙玉国日期:2011年10月20日

目录 导语 (1) 主体 一、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1、什么是生态文明。 2、建设生态文明于全球关系。 3、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三、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和公共行为研究 1、了解全球经济发展。 2、解读环境报告。 3、公共行为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03). [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04-06(01) [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4] 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M]//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45..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

生态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生态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 计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XXXXXXX综合整治工程 -----河生态护坡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人: 审核人: 四川山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3月25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和规范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及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一、施工准备 二、施工调查 三、技术准备 四、施工场地准备 五、外部环境准备 六、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第三章施工布置及总体安排 一、施工准备 二、施工平面总体部署 三、施工管理 四、施工进度计划及具体保证措施第四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和方法 一、施工测量 二、施工排水、降水及施工导流 三、防洪度汛措施

四、土石方工程施工 五、格宾网笼护坡工程施工 六、PCA蜂巢格室生态护坡施工 七、路面及人行道施工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第九章竣工资料的整理和档案管理 第十章其他 第一章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和规范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 施工图纸 《防洪标准》GB 50201-94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265-2001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260-98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格宾网施工技术规程》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水工建筑物砌石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规程》 SL176-2007《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260-9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