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重要思维方法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重要思维方法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重要思维方法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重要思维方法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是高考数学的常见试题. 这类试题,对数列方面的考查多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层级,而对不等式的考查,其中口径往往比较宽,难度的调控幅度比较大,有时达到很高的层级. 试题排序,靠后者居多,常以难题的面貌出现,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深刻.

这类试题,时常以递推关系或间接的形式设定数列. 对数列的提问,多涉及通项、前n 项和或数列中的某些指定的参数,有时也会涉及多个数列. 至于有关不等工的提问,可以是含变量n 或其他参变量的不等式的证明或求解,抑或求某些量的取值范围,或者是不同量间的大小比较,等等. 试题的综合程度有时不大,有时很大,既有中低档次的题目,又有中高档次的题目,而且多数年份属于后者.

对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的解答,往往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应具备比较娴熟的代数变换技能和技巧. 下面借助若干实例,谈谈解答这类试题的个人点滴体验,希望有助考生理解.

例1 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2,1( 0 =>n S n

(Ⅰ)求q 的取值范围; (Ⅱ)设122

3++-=n n n a a b ,记{}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试比较n S 与n T 的大小 分析 设定的数列}{n a 是满足0>n S 的一类等比数列,而不是确定的一个具体数列, 而不是确定的一个具体数列. 提出的两个问题都属于不等式问题. (Ⅰ)的求解可按等价关系建立关于q 的不等式,解之可得;也可对q 作分类讨论,再归纳出答案. (Ⅱ)的求解,可用差值法,也可用比值法.

(Ⅰ)的解:

方法一

因为q 是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S n 是数列的前n 项和,所以0≠q ,且

??

???≠--==.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当当 因此,),2,1(0 ????n S n =>等价于:01>a 且下列条件之一成立:

①q =1; ②??????n q ?q ?q n ?????=<-<-≠;),2,1(01,01,0 ③??

???=>->-≠.),2,1(01,01,0????n q ?q ?q n

解不等式组②得:1>q ;解不等式组③得:01<<-q 或10<

综合得q 的取值范围为),0()0,1(∞+?-????

. 方法二

根据等比数列性质,在题设下,必有

?

S a 011>=,公比0≠q . 当1-≤q 时,0)1(12≤+=q a S ;

当1||0<q 时,

),2,1(01)1(1 ????n ??q

q a S n n =>--=; 当q =1时,),2,1(01 ????n ?na S n =>=.

综合得q 的取值范围为),0()0,1(∞+?-????

(Ⅱ)的解: 方法一 ∵)2

3(23221q q a a an bn n n -=-

+=+, ∴)23(2q q S T n n -=, .

),2,1(,)21)(2()123(2?????n ??q q S ?q q S S T n n n n =+-=--

=- 因为1,0->>?q ?S n 且0≠q ,所以得:

对任意正整数n ,有: 若211-

<<-q 或2>q ,则0>-n n S T ,即n n S T >; 若02

1<<-q 或20<

1-=q 或q =2,则0=-n n S T ,即n n S T =. 方法二

∵11-=n n q a a ,)23(231111-=-=+q q a q a q

a b n n n n ,∴)23(-=q q S T n n , ∵1232=-q q 的两根为2

1-和2,

∴?????????-<<-<>-<>=-==-.2211,2211,

2211232?a ???q q ???q q ??

q q 当或当或当 依题设),2,1(0 ????n S n =>,且由(Ⅰ)知01<<-q 或0>q ,所以得:对任意正整数n ,有: 当;,22

1?S ?T q q n n ==-

=时或 当;,22

11?S ?T q q n n >>-<<-时或 当021<<-q 或20<

(1)求取值范围,务必勿忘其充要性. 只顾必要性,忘了充分性,易使范围扩大;只顾充分性,忘了必要性,易使范围缩小. 上述(Ⅰ)的解法一,采用等价性陈述方式;解法二,采用了从必要性入手,再讨论充分性,然后综合得解.

(2)对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S n 依赖于a 1和q 的两上参量. 由前述讨论可见:使),2,1(0 ????n S n =>的充要条件为a 1>0且}01|{≠->∈q q q q 且. 因此,严格地说,第(Ⅰ)问的完整答案似乎应为:在等比数列)(n a 中,01≠a ,而当01

围为空集,当01>a 时,q 的取值范围为),0()0,1(∞+?-????

. 不过,对该题也可作这样的理解:在题设下,不可能出现01≤a 的情况,而第(Ⅰ)问要求的只是q 的取值范围. 所以前述的解答也算完整.

(3)上述(Ⅱ)的两个解法,差值法与比值法. 由于Tn 与S n 仅相差一个因子(q 的二次式),所以两法几乎没有本质差别,只是陈述表达形式有所不同. 在前述的解法中,都应用了等比数列和二次函数式(方程)的基本知识,但具体的知识点有所差别,有的是最基础的入门知识,有的是经过派生的常用性质. 学会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题,减少记忆量,提高活用技能,是解题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4)本题虽属中低档题,但也具备相当的综合性,展现了高考试题的常见特点. 例2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4122333

n n n S a +=

-?+, ?????n ,3,2,1= (Ⅰ)求首项1a 与通项n a ; (Ⅱ)设2n

n n T S =, ??????n ,3,2,1=,证明:132n i i T =<∑

分析 取n =1,由已知等式即可求得a 1. 为求通项a n ,可先将已知条件化为关于a n +1与a n 的递推关系求解,也可先求S n ,再得a n . 至于不等式的证明,可将公式化简,进行论证.

(Ⅰ)的解:

方法一 依设,得3

234111-=

=a S a ,∴a 1=2. 当2≥n 时,n n n n n n a a S S a 231)(3411?--=-=--, 整理得)2(4211--+=+n n n n a a ,∴n n n n a a 4)2(4211=+=+-,

得通项.,3,2,1,24????????n ?a n n n =-=

方法二

依设,得.,3,2,1,22431???????n ?a S n n n =--=+

因为11a S =,所以24311-=a a ,得a 1=2.

当2≥n 时,n n n a S S =--1,∴)22()(4311n n n n n a a a ---=+-,

整理得.,4,3,2,241????????n ?a a n n n ==-- ∴12221

1=?---n n n n a a 即有,2)12(2)12

(2121111?a a a n n n n n n =+=+=+--- 得通项.,3,2,1,24???????

n ?a n n n =-=

方法三

同上法得a 1=2, ???????n ?a a n n n ,4,3,2,241==-- ①

∴124412=+=a a ,)4(24211----=-n n n n a a a a ,

整理得

)2(4)2(42122211a a a a a a n n n n n -==-=-----

即有 ?????n ?a a n n n ,3,2,4

2211=?=--- ② 由2×②-①得 ?????

n ?a n n n ,3,2,24=-= 当n =1时,该式也成立,所以,通项为

??????n ?

?a n n n ,3,2,1,24=-= .

方法四

因为11S a =,当2≥n 时1--=n n n S S a ,所以由题设得24311--S S ,

当2≥n 时,22)(4311+--=+-n n n n S S S .

∴14,221==?S ?S , ?????n ?S S n n n ,3,2,2241==+-- ①

从而,)24(224211+-=+----n n n n S S S S ,

即得

,43

24332)322(4)322(43222122211???S S S S S S n n n n n n n ?=?=+-==+-=+

------ ∴ ?????n ?

S S n n n ,3,2422631=?=+-- ②

由2×②-3×①,整理得 ?????n ?S n n n ,3,2,3

2243111=+-?=+- 该式对n =1也成立,从而得通项 )223(411-+=

+n n n S a 即.,3,2,1,24????????n ?

?a n n n =-= (Ⅱ)的证明:

方法一 ∵3

2231341+?-=+n n n a S ,)12)(12(3

2)2234(31111?n n n n --=+?-=+++ ∴,1211212321?S T n n n n n ??

? ??---==+ .23121123121121231

111?T n

i n i n i i i ∑∑==++

∵n n n a 24-=,

∴2

12241441

1-----=++n n n S ,)12)(12(32)123122(321?n n n n --=+?-+=

+ 得 ???????n ?S T n n n

n n n ,3,2,1,)

12)(12(22321=--?==+ ∴,)3

11(23312231?T -=??= .)1511(23)1578711(23,)711(23)734311(2332121?T T T ?T T -=?+-=++-=?+-=

+ 猜测.)1

211(2311?T n i n i ∑=+--=

(i )当n =1时,上面已证明猜测成立;

(ii )假设当1≥=k n 时,猜测成立,即

∑=+--=

k i k i T 11)1

211(23, 则∑+=++++???? ??--+--=1

1211

1)12)(12(2121123k i k k k k i T ,)1211(23)12)(12(21212322112??k k k k k --=???

? ??-----=+++++ 即当n=k +1时猜测也成立.

综合(i )(ii )得对任意正整数n ,猜测都成立. 所以,.,3,2,1,231???????i ??T n i i =<∑=

体验

(1)已知数列前n 项的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式,为求通项的解析式,通常要将条件转化为数列}{n a 的递推关系式或数列}{n S 的递推关系式,然后,再作进一步推演,这时要用

到公式???≥=-=-.)2(,111?n ?

a S S ?a S n n n 许多时候,容易忽略11a S =,这个式子,同时,对于另一式子中n 的取值范围,也容易忽视,以致出现差错. 对此,必须警觉.

(2)根据递推关系)(1n f pa a n n +=+求通项a n ,是常见的数列试题.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考试中,这类试题较多出现. 其中,)(n f 可以是常数、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与常数之和、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之和,等等形式. 本题(Ⅰ)的四种解法,反映了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转化为等比数列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代数变换与换元是否有效. 具体的运用非常灵活,就本题(Ⅰ)的解法而言,尚有多种解答方案可供选择,远非只是上述的4种.

(3)关于不等式∑=<

n i i T 12

3的证明,上述两种证法有典型意义. 证法一采用裂项的技术,将不等式化简,达到证明目的,十分精练. 用好这一技术,须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裂项的经验. 因此,平时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和一定的操作训练,当存在数列}{n R 满足1+-=n n n R R T 时,则有∑=+-=n

i n i R R T 111,从而达到将和式化简的目的. 这里的关键是数

列}{n R 的发现. 举个例说,可用这项技术,求等比数列前n 项的求和公式:

设)0,1(111≠≠=-q ?a ?q q a a n n ,则有

?q q q

a a n n n )(111--=-, ∴∑∑==---=--==n i n i n i i i n q q a q q q a a S 1

1111)1(1)(1. 也可写成q a a S n n --=+111. (4)上述(Ⅱ)的证法二,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根据开始的几个特殊情形,探索规律,对一般情形作出“猜测”,进而应用数学归纳法,作出证明,完成解答. 这也是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猜测,为了使猜测有效和正确,在考查特殊情形时,应避免机械的数字计算和瞎猜,须讲究方法. 例如,上述在考查211,T ?T ?T +与321T T T ++的变化规律 ,充分注意所要证明的不等式∑=<

n i i T 12

3的特点,把观察的侧重点放在差值)132(1

∑=-n

i i T 的估计上:把T 1=1写成)311(231-=T ;把7921=+T T 写成)711(2321-=+T T ;把1521321=++T T T 写成)15

11(23-. 为一般规律的发现提供了方便,提高了猜测的成功率.

例3 数列}{n a 满足a 1=1,且)1(21)11(21≥+++=+n a n n a n

n n . (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a n ;

(Ⅱ)已知不等式x x <+)1ln(对0>x 成立. 证明:)1(2≥

分析 根据题设的递推关系,难以求得通项,为了证明给定的不等式,宜用放缩法. (Ⅰ)的证明;

(1)当n =2时,22

1)21

1(12=++==a a a n ; (2)假设2≥=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2≥k a ,则

221)11(21≥≥+++=+k k

k k a a k k a ,即当1+=k n 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得)2(2≥≥n a n .

(Ⅱ)的证明;

方法一

∵1,)2(21=≥≥?a

?n a n , ∴)1()2

111(21)11(0221≥+++≤+++=<+n a n n a n n a n n n n n , 取自然对数,得:当1≥n 时,

n n n n n n n n a a 21)111()2

111ln(ln ln 21++-<+++≤-+, ∴∑∑-=-=+++-<-1111

1])21()111[()ln (ln n i n i i i i i i a a 即2)2121(211ln ln 1<-+-

<-n n n a a , ∵01ln ln 1==a ,∴)1(2≥

方法二

首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1(2≥->n n n .

(1)当n =1,2,3,4时,n

2依次取值2,4,8,16,)1(-n n 依次取值0,2,6,12,所以不等式成立;

(2)假设4≥=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2->k k k ,所以)1(221->+k k k , ∵4≥k ,∴0)3()1()1(2>-=+--k k k k k k ,

即k k k k )1()1(2+>-,从而]1)1)[(1(21-++>+k k k ,即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综合(1)(2),证得)1)(1(2≥->n n n .

其次,当 2≥n 时,)1()1(->+n n n n ,依设得

)1(1))1(11(2

1))1(11(1-+-+<+++=+n n a n n a n n a n n n n , 由(Ⅰ)知0>n a ,故有

)1)()

1(11(101+-+<+<+n n a n n a , ∴ )2(,1)1(1)1(1))1(11ln(

)1ln()1ln(1≥--=-<-+<+-++n ??n n n n n n n a a n n 得∑∑-=-=+--<+-+121

21)111(

)]1ln()1[(ln n i n i i i i

i a a , ∴1111)1ln()1ln(2<--

<+-+n a a n . ∵22=a ,∴<+1n a e 3ln 1+<3e ,

∵2.77.2q ,

得a n <3e-1<7.16

又有a 1=1

体验

(1)上述(Ⅱ)的证法一,将n 21放大为n n a 2

1,即是利用了)2(2≥≥n a n 和a 1=1,将1放大为n a ,顺利且简练地完成证明. 而证法二,则比较转折,进行多次放缩,首先是将)1(1+n n 和n 21都放大为)

1(1-n n ,后来为证明3e-1

当2≥n 时,2≥n a ,所以,依设得

112

1)1(1121)1(110+++++<+++=

<-+++n ?n n n n a a n n n , ∑∑-=+-=+--++-<-1221212

11)21(81)111()ln (ln n i n n i i i i i a a , 得12)21(41121ln ln +-+-<-n n n a a ,∴2ln 4

3ln 43ln 2+<+2.73=19.683>16,∴2ln 416ln 3=>, 得2

34343ln ,432ln =+<

1e 1<=a ,综合,证得)1(e 3≥

(2)用数学归纳法证(Ⅰ),无难点,但在(Ⅱ)的证法二中,证不等式)1)(1(2≥->n n n 时,不仅要检验n =1时,不等式成立,还要检验n 取值为2,3,4的情形,然后作归纳假设4≥=k n 时,不等式成立,再去证1+=k n 时,不等式也成立. 从这里可体验到:应用数学归纳法时,必须根据归纳假设及其接着的归纳证明的需要,确定应该检验哪些特殊的n 值;其次,归纳假设的设定,也并非千篇一律,不是所有的情形都假设1≥=k n 时结论成立. 有时必须假定为m k n ≥=时结论成立,或假定为当k n ≤时结论成立,等等,这要视归纳证明(即证1+=k n 时结论成立)的需要而定.

高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证明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高考出现较为形式较为活跃,证明中经常需与函数、数列的知识综合应用,灵活的掌握运用各种方法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前提,下面我们将证明中常见的几种方法作一列举。 注意ab b a 22 2 ≥+的变式应用。常用2 222b a b a +≥ + (其中+ ∈R b a ,)来解决有关根式不等式的问题。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有做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基本途径。 1、已知a,b,c 均为正数,求证: a c c b b a c b a ++ +++≥++1 11212121 证明:∵a,b 均为正数, ∴ 0) (4)(44)()(14141)(2 ≥+=+-+++=+-+-b a ab b a ab ab b a a b a b b a b a b a 同理 0)(41 4141)(2 ≥+= +-+-c b bc c b c b c b ,0) (414141)(2 ≥+=+-+-c a ac a c a c a c 三式相加,可得 01 11212121≥+-+-+-++a c c b b a c b a ∴a c c b b a c b a ++ +++≥++111212121 二、综合法 综合法是依据题设条件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等,运用不等式的变换,从已知条件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2、a 、b 、),0(∞+∈c ,1=++c b a ,求证: 31222≥ ++c b a 证:2 222)(1)(3c b a c b a ++=≥++?∴ 2222)()(3c b a c b a ++-++0 )()()(222222222222≥-+-+-=---++=a c c b b a ca bc ab c b a 3、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4 4 4 c b a abc c b a ++>++ 证 : ∵ 2 2442b a b a >+ 2 2442c b c b >+ 2 2442a c a c >+∴ 222222444a c c b b a c b a ++>++ ∵ c ab c b b a c b b a 2 2222222222=?>+同理:a bc a c c b 222222>+ b ca b a a c 222222>+ ∴ )(222222c b a abc a c c b b a ++>++ 4、 知a,b,c R ∈,求证: )(22 2 2 2 2 2 c b a a c c b b a ++≥++ ++ + 证明:∵ ) (2 2 2 2 2 2 2 2)(22b a b a b a b a ab ab +≥++≥+∴≥+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欧阳勇 摘要: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卷,压轴题很多是数列型不等式,其中通常需要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它不但可以考查证明不等式和数列的各种方法,而且还可以综合考查其它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原则。处理数列型不等式最重要要的方法为放缩法。放缩法的本质是基于最初等的四则运算,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其优点是能迅速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难点是变形灵活,技巧性强,放缩尺度很难把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面对这类考题时,往往无从下笔.本文以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的证明为例,探究放缩法在其中的应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在黑暗是摸索的学生带来一盏明灯。 关键词:放缩法、不等式、数列、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主体: 一、常用的放缩法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裂项放缩法:放缩法与裂项求和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裂项求和,用于解决和式 问题。裂项放缩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1)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某个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差,在求和时消去中间的项。 例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412 2333n n n S a +=-?+,1,2,3, n =。设2n n n T S =, 1,2,3, n =,证明: 1 32 n i i T =< ∑。 证明:易得12(21)(21),3 n n n S +=--1132311()2(21)(21)22121n n n n n n T ++= =-----, 11223 111 31131111 11 ()()221212212121212121 n n i i i n n i i T ++===-=-+-++ ---------∑∑ = 113113()221212 n +-<-- 点评: 此题的关键是将12(21)(21)n n n +--裂项成1 11 2121 n n +---,然后再求和,即可达到目标。 (2)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3)n n ≥项之和,然后再结合其余条件进行二次放缩。 例2 已知数列{}n a 和{}n b 满足112,1(1)n n n a a a a +=-=-,1n n b a =-,数列{}n b 的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经典例题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主要放缩技能: 1.211111111(1)(n 1)1n n n n n n n n -=<<=-++-- 2221144112()141(21)(21)21214 n n n n n n n <===--+--+- ==>= ==<= =<= == =< = = 5.121122211(21)(21)(22)(21)(21)2121n n n n n n n n n n ---<==-------- 6. 111 22(1)11(1)2(1)22(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例1.设函数2*2()1x x n y n N x -+=∈+的最小值为n a ,最大值为n b , 且n c =(1)求n c ;(2)证明: 4444123111174n c c c c ++++ < 例2.证明:1611780<+ +< 例3.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2n n n a s a + =,*n N ∈; (1)求证:数列{} 2n s 是等差数列; (2)解关于数列n 的不等式:11()48n n n a s s n ++?+>- (3)记312311112,n n n n b s T b b b b ==++++,证明:312n T <<

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n a n ??????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且121n n n a a n ++=+; (1) 求n a ;(2 12n na +++< 例5.在数列{}n a 中,已知1112,2n n n n a a a a a ++==-; (1)求n a ;(2)证明:112233(1)(1)(1)(1)3n n a a a a a a a a -+-+-++-< 例6.数列{}n a 满足:11122,1()22 n n n n n a a a n a ++==++; (1)设2n n n b a =,求n b ;(2)记11(1)n n c n n a +=+,求证:12351162 n c c c c ≤++++<

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型不等式问题在近年逐渐成为高考热点,数列型不等式问题常被设置为高考压轴题,能力要求较高。因其仍然是不等式问题,可用处理不等式的方法:基本不等式法;比较法;放缩法,函数单调性法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但数列型不等式与自然数有关,因而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数学归纳法。 1、重要不等式法 若数列不等式形如下式,可用均值不等式法求证。 (1)),(222R b a ab b a ∈≥+; (2) ),(2 +∈≥+R b a ab b a (3) ),,,(2121321+∈???????????≥+??????+++R x x x x x x n n x x x x n n n n 2、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可以作差比较也可以作商比较,是一种易于掌握的方法。 3、放缩法 常用的放缩结论: ①、 ,111)1(11)1(11112k k k k k k k k k --=-<<+=+-其中(2≥k ) ②、 ;)12)(12(1)12(12+->-n n n ;)12)(32(1)12(12--<-n n n ) 22(21 )12(12+<+n n n ③、 1 211 2-+< < ++k k k k k 用放缩法解题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先求和再放缩,二是先放缩再求和。 (1)、先求和再放缩 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n 项和能直接求和或通过变形后可以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证明不等式。数列求和的方法较多,我们在数列求和的专题中有具体的讲解,主要用的有公式法、裂项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等方法。 例1、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q p ,都满足)()()(q f p f q p f ?=+,且3 1 )1(=f , (1)当+∈N n 时,求)(n f 的表达式;(2)设))((+∈=N n n nf a n ,n T 是其前n 项和,试证明4 3

导数之数列型不等式证明

函数与导数解答题之数列型不等式证明 例1.已知函数()()ln 3f x a x ax a R =--∈ (1)讨论函数)(x f 的单调性; (2)证明:*1111ln(1)()23n n N n + +++>+∈ (3)证明:()*ln 2ln 3ln 4ln 5ln 12,2345n n n N n n ???<≥∈ (4)证明:()*22222ln 2ln 3ln 4ln 5ln 112,23452n n n n n N n n +?????

例3.已知函数()x f x e ax a =--(其中,a R 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2.71828e =…). (1)当a e =时,求函数()f x 的极值;(II )当01a ≤≤时,求证()0f x ≥; (2)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 ,都有2111111222n e ??????+ +???+< ??? ???????. 例4.设函数()ln 1f x x px (1)求函数()f x 的极值点; (2)当p >0时,若对任意的x >0,恒有0)(≤x f ,求p 的取值范围; (3)证明:).2,()1(212ln 33ln 22ln 2222222≥∈+--<+++n N n n n n n n 例5.已知函数()ln 1f x x x =-+? (1)求()f x 的最大值; (2)证明不等式:()*121n n n n e n N n n n e ??????+++<∈ ? ? ?-???? ??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docx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一. 放缩法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是前见年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在多 省试题中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放缩法是数列不等式证明的 一个重要方法,它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特点,学生往往无从 下手,下面总结放缩法证明的一些常用技巧, 例如 归一技巧、 抓大放小技巧、回头追溯技巧、利用函数性质技巧 ,仅供参 考 . 1 归一技巧 归一技巧,指的是将不容易求和的和式中的所有项或 若干项全部转化为 同一项 ,或是将和式的通项中的一部分转 化为 同一个式子 (或数值),既达到放缩的目的,使新的和 式容易求和 . 归一技巧有 整体归一、分段归一。 例如 1 1 1 1 设 n 是正整数,求证 n 1 n 2 1. 2 2n 1 1 1 【证明】 n 1 n 2 L 2n 1 1 1 1 1 . 2n 2n 2n 2n 2 14444244443 个 1 n 2n 1 1 L 1 另外: n 1 n 2 2n 1 1 1 1 n n n n 1 . 144424443 n 个 1 n 1 1 【说明】在这个证明中,第一次我们把 n 1 、 n 2 、

1 1 L 2n 这些含 n 的式子都 “归一” 为 2n ,此时式子同时变小, 1 1 L 1 1 顺利把不易求和的 n 1 n 2 2n 变成了 n 个 2n 的 和,既将式子缩小,同时也使缩小后的式子非常容易求和, 这就是 “归一” 所达到的效果。 而不等式右边的证明也类似 . 1.1 整体归一 放缩法中,如果通过将所有项转化为同一项而达到放缩目的的,称之为“整体归一” . 例 1. 数列 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 S n 为其前 n 项和,对于任 意 n N * ,总有 a n , S n ,a n 2 成等差数列 . ( Ⅰ )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 Ⅱ ) 设数列 b n 的前 n 项和为 T n ,且 b n ln n x ,求证:对 2 a n 任意实数 x 1, e ( e 是常数, e = )和任意正整数 n , 总有 T n 2 ; (Ⅰ)解:由已知:对于 n N * ,总有 2S n a n a n 2 ①成立 ∴ 2S n 1 a n 1 a n 1 2 (n ≥ 2 )② ① -- ②得 2a n a n a n 2 a n 1 a n 1 2 ∴ a n a n 1 a n a n 1 a n a n 1 ∵ a n , a n 1 均为正数, ∴ a n a n 1 1 (n ≥ 2) ∴数列 a n 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证明数列不等式之放缩技能及缩放在数列中的应用全套整合

证明数列不等式之放缩技巧以及不等式缩放在数列中应用 大全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 一、利用数列的单调性 例1.证明:当Z n n ∈≥,6时, (2) 12n n n +<. 证法一:令)6(2 ) 2(≥+=n n n c n n ,则0232)2(2)3)(1(1211<-=+-++=-+++n n n n n n n n n n c c , 所以当6n ≥时,1n n c c +<.因此当6n ≥时,6683 1.644 n c c ?≤==< 于是当6n ≥时,2 (2) 1.2 n n +< 证法二:可用数学归纳法证.(1)当n = 6时,6 6(62)483 12644 ?+==<成立. (2)假设当(6)n k k =≥时不等式成立,即 (2) 1.2k k k +< 则当n =k +1时,1(1)(3)(2)(1)(3)(1)(3) 1.222(2)(2)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由(1)、(2)所述,当n ≥6时, 2 (1) 12n n +<. 二、借助数列递推关系 例 2.已知12-=n n a .证明: ()23 11112 3 n n N a a a *++++ <∈. 证明:n n n n n a a 121121************?=-?=-<-=+++ , ∴3 2])21(1[321)21(...12111112122132<-?=?++?+<+++= -+n n n a a a a a a S . 例3. 已知函数f(x)= 52168x x +-,设正项数列{}n a 满足1a =l ,()1n n a f a +=. (1) 试比较n a 与5 4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 设数列{}n b 满足n b =54-n a ,记S n =1 n i i b =∑.证明:当n ≥2时,S n <1 4(2n -1).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经典例题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主要放缩技能: 1.211111111(1)(n 1)1n n n n n n n n -=<<=-++-- 2221144112()141(21)(21)21214 n n n n n n n <===--+--+- ==>= ==<= =<= == =< = = 5. 121122211(21)(21)(22)(21)(21)2121 n n n n n n n n n n ---<==-------- 6. 111 22(1)11(1)2(1)22(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例1.设函数2*2()1x x n y n N x -+=∈+的最小值为n a ,最大值为n b , 且n c =(1)求n c ;(2)证明: 4444123111174n c c c c ++++ < 例2.证明:1611780<+ ++< 例3.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2n n n a s a + =,*n N ∈; (1)求证:数列{} 2n s 是等差数列; (2)解关于数列n 的不等式:11()48n n n a s s n ++?+>- (3)记312311112,n n n n b s T b b b b = = ++++,证明:312n T <<

例4. 已知数列{}n a 满足:n a n ??????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且121n n n a a n ++=+; (1) 求n a ;(2 12n na +++< 例5.在数列{}n a 中,已知1112,2n n n n a a a a a ++==-; (1)求n a ;(2)证明:112233(1)(1)(1)(1)3n n a a a a a a a a -+-+-++-< 例6. 数列{}n a 满足:11122,1()22 n n n n n a a a n a ++==++; (1)设2n n n b a =,求n b ;(2)记11(1)n n c n n a +=+,求证:12351162 n c c c c ≤++++<

数列中的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中的不等式的证明 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的一般方法: 1.数学归纳法: ①直接应用数学归纳法:这是由于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与正整数相关的命题,当然也包括与正整数 相关的不等式(即数列不等式); ②加强命题后应用数学归纳法:直接应用数学归纳法并不能证明所有数列不等式,有些数列不等式必须 经加强后才能应用数学归纳法证出. 2.放缩法: ①单项放缩:将数列中的每一项(通项)进行相同的放缩; ②裂项放缩:将数列中的每一项裂开放缩成某两项之差; ③并项放缩:将数列中的两项合并放缩成一项; ④舍(添)项放缩:将数列中的某些项舍去或添加; ⑤排项放缩:将数列中的项进行排序(即确定数列的单调性),从而求出数列中项的最值,达到证明不 等式的目的,能用排项放缩证明的数列不等式必能直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反之亦然; ⑥利用基本不等式放缩:例如平均数不等式也可在数列不等式的证明中起作用. 一、直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已知函数ax x x f +-=3 )(在)1,0(上是增函数. )1(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A (2)当a 中取A 中最小值时,定义数列}{n a 满足:)(21n n a f a =+且)1,0(1∈=b a ,b 为常数,试比较n n a a 与1+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问是否存在正实数c 使10<-n n a a (3)}{12-n a 递增. 4.(2004.辽宁理科高考第21题) 已知函数223)(x ax x f -=的最大值不大于6 1,又当.8 1)(,]21,41[≥∈x f x 时 (1)求a 的值; (2)设.1 1.),(,21011+<∈=<<++n a N n a f a a n n n 证明 5.(2005.重庆理科高考第22题)数列{a n }满足)1(21)11(1211≥+++==+n a n n a a n n n 且.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a n ; (2) 已知不等式)1(:,0)1ln(2≥<><+n e a x x x n 证明成立对,其中无理数e=2.71828….

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数列不等式证明的几种方法 数列和不等式都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这两个重点知识的联袂、交汇融合,更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这类交汇题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 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和“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的命题原则。下面就介绍数列不等式证明的几种方法,供复习参考。 、巧妙构造,利用数列的单调性 例1?对任意自然数n,求证: %■(1十00 + -)-(14 —「刚也-「加卄‘一 证明:构造数列 2ti + 2 2ti + 2 加4 - 1二2北十2 所以>细,即鼠}为单调递增数列 所以,即 点评:某些问题所给条件隐含数列因素或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均可构造数列,通过数列的单调性解决。 、放缩自然,顺理成章

例2.已知函数£(只)=3 5 討+x J,数列%}爲九)的首项引",以后每项按如下方 式取定:曲线"住)在点:仗M珑 j)) 处的切线与经过(0 , 0 )和:1 |::'两点 的直线平行。 求证:当时: (1) (2)0 7 证明:(1)因为,所以曲线’二--—处的切线斜率为0 又因为过点(0, 0)和两点的斜率为 k = * +吕,所以结论成立。 (2)因为函数 h(H)- z3 + X, > Q时单调递壇则有叮+s a = +轴*1 w 斗%J + 刼曲 =(%+1严+ (: 孤*1 二1 所以%£也1,即砥2,因此 7 又因为M 1 f Ji ' - ? _ ?”1 ' ' - ' r I 令,且" 0

f(x) = In 设 所以 点评:本题是数列、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导数等多知识点的综合题,在证 明过程中多次运用放缩,放缩自然,推理逻辑严密,顺理成章,巧妙灵活。 三、导数引入,更显神威 丄丄丄…詁皿“+丄丄丄—丄 E 例 3.求证:2 3 4 11 3 3 4 n+1 ] =丄 证明:令5一门"红—口,且当心2|时,恥厂血讥f (口1,所以 C n = SL - S R _i = ln(n4 1) - In n = In n + “。要证明原不等式,只须证 1 /十1 1 n +1 n n -1 丸鑑十1 尸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含答案)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a a >+12; n n n >+)1(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4lg 16lg 15lg )2 5lg 3lg ( 5lg 3lg 2 =<=+n n n n (5)利用常用结论: Ⅰ. 的放缩 Ⅱ. 2 1k 的放缩(1) : 2111(1)(1) k k k k k <<+-(程度大) Ⅲ. 21k 的放缩(2):2 2 111111()1(1)(1)211 k k k k k k < ==+-+--+(程度小) Ⅳ. 2 1k 的放缩(3):2214112()412121k k k k <=+--+(程度更小) Ⅴ. 分式放缩还可利用真(假)分数的性质:)0,0(>>>++>m a b m a m b a b 和)0,0(>>>++

数列不等式证明的几种方法

数列不等式证明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构造,利用数列的单调性 例1. 对任意自然数n,求证:。 证明:构造数列 。 所以,即为单调递增数列。 所以,即 。 点评:某些问题所给条件隐含数列因素或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均可构造数列,通过数列的单调性解决。 二、放缩自然,顺理成章 例2. 已知函数,数列的首项,以后每项按如下方式取定:曲线处的切线与经过(0,0)和两点的直线平行。 求证:当时: (1);

(2)。 证明:(1)因为,所以曲线处的切线斜率为。 又因为过点(0,0)和两点的斜率为,所以结论成立。(2)因为函数 , 所以,即,因此 ; 又因为。 令,且。 所以 因此, 所以

三、导数引入 例3. 求证: 证明:令,且当时,,所以 。要证明原不等式,只须证 。 设, 所以。 令, 所以。 设, 所以上为增函数 所以,即

所以 同理可证 所以。对上式中的n分别取1,2,3,…,,得。 四、裂项求和 例4. 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且 (1)求数列的首项,及通项; (2)设,证明。 解:(1)首项(过程略)。 (2)证明:将, 得,

则 点评:本题通过对的变形,利用裂项求和法化为“连续相差”形式,从而达到证题目的 五、独辟蹊径,灵活变通 独辟蹊径指处事有独创的新方法,对问题不局限于一种思路和方法,而是善于灵活变通,独自开辟新思路、新方法。 例5. 已知函数。设数列,数列满 足 (1)求证:; (2)求证:。 证明:(1)证法1:由 令,则只须证;易知,只须证。 由分析法:

。 因为,, 所以,得证。 证法2:由于的两个不动点为。又,所以 所以 所以 , 由上可求得, 因此只需证,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九种: 一 利用重要不等式放缩 1. 均值不等式法 例1 设.)1(3221+++?+?=n n S n 求证.2 )1(2)1(2 +<<+n S n n n 解析 此数列的通项为.,,2,1,)1(n k k k a k =+= 2121)1(+=++<+++=+<∑=n n n k S n k n ,就放过“度”了! ②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重要不等式,这里 n a a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2 21111++≤ ++≤ ≤++ 其中,3,2=n 等的各式及其变式公式均可供选用。 例2 已知函数bx a x f 2 11)(?+= ,若54 )1(=f ,且)(x f 在[0,1]上的最小值为21,求证:.21 2 1)()2()1(1-+>++++n n n f f f (02年全国联赛山东预赛题) 简析 )221 1()()1()0(2 2114111414)(?->++?≠?->+-=+=n f f x x f x x x x .21 2 1)21211(41)2211()2211(1 12-+=+++-=?-++?-++-n n n n n 例3 求证),1(2 2 1321N n n n C C C C n n n n n n ∈>?>++++- . 简析 不等式左边=++++n n n n n C C C C 32112222112-++++=-n n n n n 122221-?????> =2 1 2 -?n n ,故原结论成立. 2.利用有用结论 例4 求证.12)1 211()511)(311)(11(+>-++++n n 简析 本题可以利用的有用结论主要有: 法1 利用假分数的一个性质)0,0(>>>++>m a b m a m b a b 可得 >-??122563412n n =+??n n 212674523 )12(212654321+?-??n n n ?12)1 22563412(2+>-??n n n 即.12)1211()511)(311)(11(+> -++++n n 法2 利用贝努利不等式)0,1,2,(1)1(≠->≥∈+>+*x x n N n nx x n 的一个特例

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的常见证明方法

一类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四川师大附中 黄光鑫 一、利用二项式定理 【例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 1() 2 n n a n -=?,求证:当3n ≥时, 1232 ...1 n n a a a n ++++≥ +。 证明:用错位相减法易求得: 12242432224 ...4,4221122424 ,222222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n n n n n n ++++++++=- --=-++++=-++所以只需比较与的大小。 112(11)=1...22n n n n n n C C C n =+++++≥+。∴ 24242424 0222222 n n n n n n n n ++++≤∴-≥++, 故∴24324021n n n n ++--≥+,即当3n ≥时,1232 ...1 n n a a a n ++++≥+。 点评:本题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进行简单的放缩巧妙的证明了不等式。 二、利用放缩法 要注意放缩的技巧和放缩的适度。常见的技巧有: 比如: 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 a >+12 ,n n n >+)1(,22 131242a a ????++>+ ? ?? ???;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③真分数的性质:“若0a b <<,0m >,则 a a m b b m +<+”; ④利用基本不等式,如:22 lg 3lg 5lg16lg 3lg 5( )()lg 422 +?<<=; 2 ) 1()1(++ < +n n n n ;⑤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⑥利用函数的有界性:如:sin x ≤ 1()x R ∈;2 x x -≥1 4 ()x R ∈;20x >()x R ∈; ⑦利用常用结论: 2=>=()* ,1k N k ∈> 2=<=()* ,1k N k ∈>

数列与不等式证明方法归纳(练习版)

数列与不等式证明方法归纳 共归纳了五大类,16种放缩技巧,28道典型练习题,供日后学习使用。 一、数列求和 (1)放缩成等比数列再求和 (2)放缩成差比数列再错位相减求和 (3)放缩成可裂项相消再求和 (4)数列和比大小可比较单项 二、公式、定理 (1)利用均值不等式 (2)利用二项式定理 (3)利用不动点定理 (4)利用二次函数性质 三、累加、累乘 (1)累加法 (2)利用类等比数列累乘 四、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反证法 (2)数学归纳法及利用数学归纳法结论 五、其它方法 (1)构造新数列 (2)看到“指数的指数”取对数 (3)将递推等式化为递推不等式 (4)符号不同分项放缩

一、数列求和 (1)放缩成等比数列再求和 [典例1]已知数列{}n a ,0≥n a ,01=a ,)(1*2 12 1N n a a a n n n ∈=-+++。 (Ⅰ)求证:当* N n ∈时:1+

[典例3]设数列{}n a 满足11=a ,)(1 *1N n a a a n n n ∈+ =+。 (Ⅰ)证明:)(2312*N n n a n n ∈-≤≤-; (Ⅱ)求正整数m ,使m a -2017最小。 (2)放缩成差比数列再错位相减求和 [典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 1(*1N n a n a n n n ∈+ =+,求证:1 12 1 3+++- >>n n n n a a 。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精减版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 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 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 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T 2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a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1 1 例2. a n (一)",前n 项和为S n ,求证:Sn — 3 2 先放缩再求和 1) n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ig3 ig5 (lg3 lg5)2 ⑷二项式放缩:2n (1 1)n 2n c ° c n c ; c 0 n 2 c n n 2 2 2 c n , 2n 2 n(n C 0 c 1)(n 2) (5)利用常用结论: I . 1的放缩: k 1的放缩⑴ k 2 k 1 k(k 1) k .. 1 k(k 1) (程度大) IV . 右的放缩⑵ 1 k 2 1 (k 1)(k )(程度小) 1的放缩(3): k 2 1 k 7 2G 1 )(程度更小) 2k 1 ,n(n 1)山尸 ig4 ; 2 分式放缩还可利用真(假) 分数的性质 :b —(b a 0,m 0)和b —(a b 0,m 0) a a m a a m 记忆口诀“小者小,大者大”。 解释:看b ,若b 小,则不等号是小于号,反之亦然. W .构造函数法 构造单调函数实现放缩。例: f(x) — (x 0),从而实现利用函数单调性质的放缩: 1 x f(a b) f(a b)。 先求和再放缩 例 1. a n ,前n 项和为S n ,求证: n (n 1) S n 1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一.放缩法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是前见年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在多省试题中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放缩法是数列不等式证明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特点,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下面总结放缩法证明的一些常用技巧,例如归一技巧、抓大放小技巧、回头追溯技巧、利用函数性质技巧,仅供参考. 1 归一技巧 归一技巧,指的是将不容易求和的和式中的所有项或若干项全部转化为同一项,或是将和式的通项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同一个式子(或数值),既达到放缩的目的,使新的和式容易求和. 归一技巧有整体归一、分段归一。 例如 设n 是正整数,求证121 211121<+++++≤n n n Λ. 【证明】111122n n n +++++L 1 211112222n n n n n n ≥++??????++14444244443个1 2=. 另外:111122n n n +++++L 1 1111n n n n n n <++??????++144424443个 1=. 【说明】在这个证明中,第一次我们把 1 1n +、12n +、

L 1 2n 这些含n 的式子都“归一”为12n ,此时式子同时变小, 顺利把不易求和的111 122n n n +++++L 变成了n 个 12n 的和,既将式子缩小,同时也使缩小后的式子非常容易求和,这就是“归一”所达到的效果。而不等式右边的证明也类似. 1.1 整体归一 放缩法中,如果通过将所有项转化为同一项而达到放缩目的的,称之为“整体归一”. 例 1. 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n S 为其前n 项和,对于任 意*N n ∈,总有2 ,,n n n a S a 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Ⅱ) 设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且2 ln n n n a x b = ,求证:对 任意实数(]e x ,1∈(e 是常数,e =2.71828???)和任意正整数n ,总有n T < 2; (Ⅰ)解:由已知:对于* N n ∈,总有22n n n S a a =+ ①成立 ∴2 1112n n n S a a ---=+ (n ≥ 2)② ①--②得2 1122----+=n n n n n a a a a a ∴()()1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1,-n n a a 均为正数,∴11=--n n a a (n ≥ 2) ∴数列{}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不含答案)精减版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a a >+12;n n n >+)1(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4lg 16lg 15lg )2 5lg 3lg (5lg 3lg 2=<=+n n n n } (5)利用常用结论: Ⅰ. 的放缩 Ⅱ. 21k 的放缩(1) : 2111(1)(1) k k k k k <<+-(程度大) Ⅲ. 21k 的放缩(2):22111111()1(1)(1)211k k k k k k <==+-+--+(程度小) Ⅳ. 2 1k 的放缩(3):221 4112()412121k k k k <=+--+(程度更小) Ⅴ. 分式放缩还可利用真(假)分数的性质:)0,0(>>>++>m a b m a m b a b 和)0,0(>>>++

高考数学复习素材: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卷,压轴题很多是数列型不等式,其中通常需要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它不但可以考查证明不等式和数列的各种方法,而且还可以综合考查其它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原则。处理数列型不等式最重要要的方法为放缩法。放缩法的本质是基于最初等的四则运算,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其优点是能迅速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难点是变形灵活,技巧性强,放缩尺度很难把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面对这类考题时,往往无从下笔.本文以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的证明为例,探究放缩法在其中的应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在黑暗是摸索的娃带来一盏明灯。 一、常用的放缩法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裂项放缩法:放缩法与裂项求和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裂项求和,用于解决和式问题。裂项放缩法 主要有两种类型: (1)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某个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差,在求和时消去中间的项。 例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412 2333 n n n S a +=-?+,1,2,3, n =。设2n n n T S =,1,2,3, n =,证明: 1 3 2 n i i T =< ∑。 证明:易得12(21)(21),3 n n n S +=--1132311()2(21)(21)22121n n n n n n T ++= =-----, 11223 111 31131111 11 ()()221212212121212121 n n i i i n n i i T ++===-=-+-++ ---------∑∑ = 113113()221212 n +-<-- 点评: 此题的关键是将12(21)(21)n n n +--裂项成1 11 2121 n n +---,然后再求和,即可达到目标。 (2)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3)n n ≥项之和,然后再结合其余条件进行二次放缩。 例 2 已知数列{}n a 和{}n b 满足112,1(1)n n n a a a a +=-=-,1n n b a =-,数列{}n b 的前n 和为n S , 2n n n T S S =-; (I )求证:1n n T T +>; (II )求证:当2n ≥时,2n S 711 12n +≥ 。 证明:(I )111111 1()23 2212 2n n T T n n n n n n +-= +++ -++++++++ 111 21221n n n = +- +++10(21)(22) n n =>++ ∴1n n T T +>. (II ) 112211222222,n n n n n n S S S S S S S S ---≥∴=-+-+ +-+1221122n n T T T T S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