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图典(齐全的中药图片及其疗效)二

中药图典(齐全的中药图片及其疗效)二

中药图典(齐全的中药图片及其疗效)二
中药图典(齐全的中药图片及其疗效)二

白透骨消(透骨消、连钱草、活血丹、见肿消)

祛风活血;利湿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肺痈;黄疸;急性肾炎;尿道结石;痄腮

白薇(白马尾、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龙胆白薇、白龙须、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

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

白鲜皮(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白鹇(鹎雉、白鹎、白雉、越禽、银鸡、银雉、白鵫、白翰、鵫雉、雗雉、白雗、文雗)

补气;健脾;益肺。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大便溏泄;虚劳发热;咳嗽

白苋(糠苋、细苋、野苋、猪苋、假苋菜、绿苋)

清热,解毒。治疮肿,牙疳,虫咬。

白杨树皮(白杨皮、山杨皮)

祛风,行瘀,消痰。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妊娠下痢,牙痛,口疮。

白药(白药草乌)

祛风湿;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

白药子(白药脂、盘花地不容、山乌龟、金线吊乌龟[广东、湖南]、金线吊葫芦[江西]、金丝吊鳖、白药、白药根)

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白叶藤(红藤仔、飞扬藤、胱皮藤、红丝线、扛棺回[海南]、铁边、蜈蚣草、篱尾蛇、藤羊角扭、母乳藤、对面笑、鸟仔藤、淋汁藤、飞杨藤、牛蹄藤、脱皮藤、扛棺回)

清热解毒;止血;散瘀止痛。主肺热咳血;肺痨咯血;胃出血;痈肿;疮毒;跌打刀伤;蛇虫咬伤

白英(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癌。全草:用于感冒发热,乳痈、恶疮,湿热黄疸、腹水,白带,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根:风湿痹痛。

白鱼(鲌鱼、鱎鱼、白扁鱼)

开胃消食;健脾行水。主食积不化;水肿

白芷(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虈、晼、白茞)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白猪母菜(对主从神仙、六月雪、白胶墙、母草)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泻痢;目赤肿痛;尿血;痔疮肿痛

百部(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嗽药、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百部根、白并、玉箫、箭杆)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

百合(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白百合、蒜脑薯、重迈、中庭、重箱、摩罗、强瞿、百合蒜)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百合花

润肺,清火,安神。治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天疱湿疮。

百合子

清热凉血。主肠风下血

百花锦蛇(金钱白花蛇[广西]、白花蛇、花蛇、菊花蛇)

搜风胜湿,定搐搦,强腰膝。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筋脉拘急,湿痹不仁、骨节疼痛,麻风疥癣。

百两金(八爪龙、八爪金龙、开喉剑、叶下藏珠、状元红、山豆根、铁雨伞、真珠凉伞、野猴枣、珍珠伞、地杨梅、开喉箭、竹叶胎、蛇连天、白八爪、高脚凉伞)

清热,祛痰,利湿。治咽喉肿痛,肺病咳嗽,咯痰不畅,湿热黄疸,肾炎水肿,痢疾,白浊,风湿骨痛,牙痛,睾丸肿痛。

百脉根(黄花草、牛角花、黄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鹊、斑鸠窝、柏脉根、都草、黄金花、五叶草、鸟距草)

补虚;清热;止渴。主虚劳;阴虚发热;口渴

百日草(十姊妹、火毡花、对叶菊、步步登高、节节高)

清热利尿。主治痢疾,淋症,乳头痈。

柏子仁(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

败酱(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益、苦菜、苦蘵、野苦菜、苦猪菜、苦斋公、豆豉草、豆渣草、白苦爹、苦苴、败酱草、野苦菜;苦斋公;豆豇草;豆渣草;观音菜;白苦爹、苦叶菜、萌菜、女郎花)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肠痈;肺痈;痈肿;痢疾;产后瘀滞腹痛

败酱草(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斑唇马先蒿

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利水涩精。主治小儿疳积,食积不化,腹胀满,水肿,遗精,耳鸣。

斑点虎耳草

解毒消肿。主疮痈肿毒

斑花杓兰

镇静止痛;发汗解热。主神经衰弱;癫痫;小儿高热惊厥;头痛;胃脘痛

斑鸠(斑鵻、锦鸠、斑鹪、鹁鸠、祝鸠)

益气,明目,强筋骨。治虚损,呃逆。

斑鸠菊(豆腐渣树、聋耳朵树、鸡菊花、火炭树、火炭叶、火烧叶、火烫叶、火藤菊)

消炎,解毒。主治阑尾炎,疮疖。

斑茅(大密、芭茅)

通窍利水,破血通经。治跌打损伤,筋骨风痛,妇人闭经,水肿盅胀。

斑茅花

止血。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

斑蝥(花斑蝥、花壳虫、斑猫、龙尾、螌蝥、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斑毛、班蝥)

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板蓝根(大蓝根、大青根、靛青根、蓝靛根、靛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白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石蓝、嗽药、柳叶白前、水杨柳、大鹤瓢、水柳、芫花叶白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蜜白前、炒白前)

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白屈菜(山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北京]、地黄连、断肠草、山西瓜、雄黄草、假黄连、小野人血草、黄汤子、胡黄连、小黄连)

镇痛,止咳,利尿解毒。治胃肠疼痛,黄疸,水肿,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白乳菇(辣味乳菇、蘑菇、羊脂菌、白奶浆菌、板栗菌、白蘑菇、石灰菌)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

四肢抽搐

白沙蒿(籽蒿、扑勒蒙、白砂蒿、油砂蒿)

理气;通便;解毒。主大便不通;腥胀腹痛;肋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

白沙糖(石蜜、白糖、糖霜、白霜糖)

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

白石英

镇静安神,止咳,降逆。用于惊悸不安,咳嗽气逆。

白首乌(山东何首乌、泰山何首乌、泰山白首乌、和尚乌、隔山消、白何乌、白何首乌、隔山撬、白木香、野蕃薯、一肿三消、和平参、山花旗、张果老)

安神、补血。用于体虚失眠,健忘多梦,皮肤搔痒。

白薯莨(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白米茹粮、地遍、山朴薯、大力王)

清热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肿痛

白术(于术、冬术、浙术、种术、山蓟、杨抱蓟、术)、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杨枹蓟、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

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白苏(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

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白苏子(荏子、玉苏子、玉竹子)

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白檀(野荞面根、大撵药、地胡椒、乌子树、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

消炎软坚,调气。主治乳腺炎,淋巴腺炎,疝气,肠痈,胃癌,疮疖。

白藤(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发汗,祛风,活血,止血。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白头翁(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12)_中草药_彩色图谱_资料大全

(12)_中草药_彩色图谱_资料大全 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 第十二章止血药 凡功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凡出血之证,如不及时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损,而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止血药的主要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湿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蚕豆花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花。蚕豆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 【植物形态】花期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 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药材性状】花多皱缩,长2-3cm,黑褐色,常1-数朵着生于极短的总花梗上。萼筒钟状,紧贴花冠筒,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不等长。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翼瓣中央具黑紫色大斑;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而作掌合状。气微香,味淡。以花朵整、无叶、无梗者为佳。 整编: 顾皓量第 1 页共 51 页 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 【性味与归经】甘、微辛,平。 【功效】止血,止带,降血压。 【用法与用量】15g~30g,煎服。 【处方用名】蚕豆花(晒干用) 【临床应用】用于呕写、咯血、鼻衄、热并发斑等症。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考查特点: 1.考察范围广、深度浅、考“面”上的内容多。 2.难度逐年降低,较难知识点近些年考察很少。 3.删除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内容。 一、中药化学学习指导 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以“化学结构”为核心,以“总论”为基础。 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为主线。 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全面学习、重点掌握 一、中药化学 二、研究对象 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 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 过去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现在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鹧鸪氨酸(驱虫);天花粉蛋白(引产);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抗肿瘤) 第一节绪论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浸渍法 特点: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2.渗漉法 特点:提取效率高,不加热,不破坏成分。 3.煎煮法 必须以水为溶剂。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4.回流提取法 优点:效率较高 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 5.连续回流提取法 索氏提取器 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

2021年中草药彩色图片大全1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中草药图片大全 欧阳光明(2021.03.07) 中草药图片大全目录 一、内科病用药 1.感冒用药篇 2.高血压病用药篇 3.气管炎用药篇 4.理气健胃用药篇 5.胃肠炎用药篇 6.胃、十二指肠溃疡用药篇 7.风湿关节炎用药篇 8.大便干燥用药篇 9.神经衰弱用药篇 10.偏正头痛用药篇 11.寄生虫病用药篇 12.腰腿痛用药篇 13.遗精用药篇 14.冠心病用药篇 15.尿路感染、结石用药篇 16.肾炎用药篇 17.鼻出血用药篇

18.胆囊炎、胆结石用药篇19.肝硬化腹水用药篇20.贫血用药篇 21.脑血管意外用药篇二.1.补虚用药篇 三.1.癌症用药篇 四、外科用药 1.痈疖、丹毒用药篇2.乳腺炎用药篇 3.蛇虫、狂犬咬伤用药篇4.阑尾炎用药篇 5.水火烫伤用药篇 6.痔疮用药篇 五.伤科、骨科 1.跌打损伤疼痛用药篇2.骨折用药篇 六.耳鼻喉科 1.鼻炎、咽喉炎用药篇2.牙痛用药篇 3.中耳炎用药篇 4.扁桃体炎用药篇 七.眼科用药 1.结膜炎、翳障用药篇

八.皮肤科 1.皮炎、皮肤瘙痒用药篇 2.疥癣用药篇 3.疔疮疱疹用药篇 九.妇科病用药 1.月经不调用药篇 2.乳汁不下用药篇 3.功能性子宫出血篇 4.赤白带用药篇 5.宫颈糜烂、阴痒、恶露不净用药篇 十.儿科病用药 1.消化不良用药篇 2.麻疹用药篇 3.疮疖、痱子、婴儿湿疹用药篇 十.传染病用药 1.流行性腮腺炎用药篇 2.传染性肝炎用药篇 3.细菌性痢疾用药篇 4.阿米巴痢疾用药篇 5.肺结核用药篇 一、内科病用药 1.感冒用药篇玉叶金花

中药别名大全

A 艾叶:别名-医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B 冰片:别名-龙脑、片脑、梅片 半枝莲:别名-并头草、韩信草、半向花、半面花 补骨脂:别名-破故纸、破故脂、婆固脂、黑故纸、黑固脂 巴豆:别名-巴米、江子、刚子八月札:别名-腊瓜、拿子 白果:别名-银杏白矾:别名-明矾、矾石、攀石、生矾 白及:别名-白鸡儿、地螺丝、连及草白花蛇:别名-银环蛇 白头翁:别名-白头公百部:别名-百奶根、野天门冬、婆妇草、虱药白术:别名-烘术、冬术、生晒术、于术白芷:别名-香草 斑蝥:别名-斑毛、斑猫、班蚝板蓝根:别名-大青根 半边莲:别名-佛甲草、半边花、莲花草鳖甲:别名-上甲、团甲鱼、鳖盖 毕澄茄:别名-山鸡椒、山苍子、木姜子槟榔:别名-玉片、大腹子、海南子、大片白荸荠:别名-鼻荠薄荷:别名-鸡苏 C 蝉蜕:别名-蝉衣、蝉壳、虫退蚕砂:别名-蚕矢 蟾酥:别名-癞蛤蟆、蛤蟆酥苍术:别名-茅术、赤术 苍耳子:别名-老苍子、毛苍子、苍耳仁常山:别名-恒山 陈皮:别名-橘皮、新会皮、广皮、陈柑皮沉香:别名-沉水香、落水沉 刺五加:别名-五加参赤小豆:别名-红饭豆、红小豆 赤石脂:别名-高岭十茺蔚子:别名-益母实、小胡麻、充玉子 川楝子:别名-金铃子川牛膝:别名-牛夕、牛七 川芎:别名-川雄、香果、西抚芎、胡劳 川贝母:别名-平贝、京贝、尖贝、松贝、青贝、炉贝

重楼:别名-拳参、紫参、虾参、山虾、蚤休、倒根草、七叶一枝花、刀剪草、草河车 柽柳:别名-观音柳、山川柳、红荆条、红柳 穿山甲:别名-绫鲤甲、鲮鲤甲、炮甲珠 穿山龙:别名-爬山虎、穿地龙、穿龙骨、山常山 穿心连:别名-斩蛇剑、一见喜、甲方草、苦胆草 D 大蓟:别名-虎蓟、大刺儿菜、刺蓟菜、千针草、野红花、鸡刺根 丁香:别名-支解香、丁子香、鸡舌香、公子香 大腹皮:别名-槟榔皮、大腹绒、大腹毛 大黄:别名-将军、川军、酒军、锦纹、黄良、西庄黄、西中吉 杜仲:别名-思仙、木绵、丝连皮淡竹叶:别名-竹叶麦冬、野麦冬、淡竹米 玳瑁:别名-毒瑁、毒瑁代赭石:别名-赤石 丹参:别名-赤参、血参根胆南星:别名-虎掌 党参:别名-文元参、台参、防党地骨皮:别名-枸杞根皮 地龙:别名-曲鳝、蛐鳝、蚯蚓地肤子:别名-扫帚菜子 冬葵子:别名-苘麻子、苘实冬瓜子:别名-瓜瓣、冬瓜仁 独活:别名-独摇草、大活地锦草:别名-铺地锦、血见愁、麻蓑衣 E 阿胶:别名-驴皮胶鹅不食草:别名-石胡荽、疟疾草 莪术:别名-蓬术、文术儿茶:别名-孩儿茶、方儿茶、棕儿茶 F 番泻叶:别名-洋泻叶翻白草:别名-老鸹爪 蜂房:别名-蜂巢凤仙草:别名-指甲桃、透骨草 蜂蜡:别名-黄蜡蜂蜜:别名-百花精、白蜜、石蜜、蜜糖

中草药彩色图片大全

中草药图片大全 111

中草药图片大全目录一、内科病用药 1.感冒用药篇 2.高血压病用药篇 3.气管炎用药篇 4.理气健胃用药篇 5.胃肠炎用药篇 6.胃、十二指肠溃疡用药篇 7.风湿关节炎用药篇 8.大便干燥用药篇 9.神经衰弱用药篇 10.偏正头痛用药篇 11.寄生虫病用药篇 12.腰腿痛用药篇 13.遗精用药篇 14.冠心病用药篇 15.尿路感染、结石用药篇 16.肾炎用药篇 17.鼻出血用药篇 18.胆囊炎、胆结石用药篇 19.肝硬化腹水用药篇 20.贫血用药篇 222

v1.0 可编辑可修改21.脑血管意外用药篇 二.1.补虚用药篇 三.1.癌症用药篇 四、外科用药 1.痈疖、丹毒用药篇 2.乳腺炎用药篇 3.蛇虫、狂犬咬伤用药篇 4.阑尾炎用药篇 5.水火烫伤用药篇 6.痔疮用药篇 五.伤科、骨科 1.跌打损伤疼痛用药篇 2.骨折用药篇 六.耳鼻喉科 1.鼻炎、咽喉炎用药篇 2.牙痛用药篇 3.中耳炎用药篇 4.扁桃体炎用药篇 七.眼科用药 1.结膜炎、翳障用药篇 八.皮肤科 1.皮炎、皮肤瘙痒用药篇 2.疥癣用药篇 333

3.疔疮疱疹用药篇 九.妇科病用药 1.月经不调用药篇 2.乳汁不下用药篇 3.功能性子宫出血篇 4.赤白带用药篇 5.宫颈糜烂、阴痒、恶露不净用药篇十.儿科病用药 1.消化不良用药篇 2.麻疹用药篇 3.疮疖、痱子、婴儿湿疹用药篇十.传染病用药 1.流行性腮腺炎用药篇 2.传染性肝炎用药篇 3.细菌性痢疾用药篇 4.阿米巴痢疾用药篇 5.肺结核用药篇 444

一、内科病用药 1.感冒用药篇 玉叶金花 别名白纸扇、野白纸扇、山甘草、土甘草、凉口茶、仙甘藤、蝴蝶藤、蜻蜓翅、生肌藤、黄蜂藤、白叶子、凉藤子、大凉藤、小凉藤 来源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 f.,以藤与根入药。 形态特征藤状小灌木。小枝蔓延,初时被柔毛,成长后脱落。单叶对生,有短柄,卵状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全缘,上面无毛或被梳毛,下面被柔毛,托叶二深裂,裂片条形,被柔毛。夏季开花,聚伞伞房花序,密集多花,着生枝顶,花黄色,无柄,花萼钟形,被毛,裂片5,条形,长3-4毫米,其中常有一片扩大呈白色叶状,阔卵形或圆形,长厘米,花冠长约2厘米,黄色,外被伏柔毛,裂 片5,镊合状排 列,雄蕊5,着生 于花冠喉部,花 丝极短,子房2 室,胚珠多数。 浆果椭圆形,长 8-10毫米,宽毫 米,聚集一团。 生境分布生于较阴的山坡、沟谷、溪旁及灌丛中。广布于我国东部、南部和西南部。 555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摘要:方剂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方向,而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则是方剂研究的核心。可是方剂药效物质的复杂性给方剂研究者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使得方剂研究止步不前。方剂药效物质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方剂组成成分的多样性,还在于其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物质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等。为了解决“无法准确判断方剂药效物质”的问题,近几十年以来方剂研究者不断探索,结合新技术,研究出入代谢组学、谱效学研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研究、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拆方研究等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十年来方剂药效物质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方剂是中药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配伍是方剂的核心。“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等是方剂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1],方剂的有效物质成分作用于机体,产生疗效,如何测定方剂中的有效物质成分则成了方剂研究者的重点攻克方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以“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为题,搜索了大量文献,因此做如下综述。 1.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 上世纪 80 年代初,著名的日本药理学家田代真一[2]首次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创新思路。他认为中药制剂口服吸收后,在体内经过胃肠道菌群代谢和排泄过程而发挥治疗作用,因而中药及其复方中具

有生物活性的成分———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经过人体生物转化之后的产物,这些产物吸收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并通过血液的流动到达靶标器官及组织。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学者王喜军[3-4]提出“中药血清药理学”,按照“中药复杂化学成分-学中移行成分-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避免了中药复方煎煮及丸散等粗制剂型直接进行体外药物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且经过动物的吸收代谢等过程,其血清成分可更直接地反映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其对中药复方疗效和机制的阐述也更具科学性,至此这一方法在中医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被广泛重视及应用。但血清药理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时间、血清添加量等方面也对实验结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证治药动学 证治药动学是黄熙[5-8]教授于2002首先提出的,他主张拆方围绕君臣佐使进行PK研究,从方剂化学物质基础、方剂体内活性物质分析及其药动学等角度,阐明君臣佐使组成原理与可惜内涵,同时为方剂药效物质成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在此基础上,黄熙提出了生物方剂分析药理(BAP)。例如以药效血清差示色谱法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8]。在对患病大鼠进行给药之后,研究DHI在改善患病大鼠病症的作用,确定最大和最小药效时间点并建立全成分的指纹图谱集。通过比对DHI在对症机体产生最大和最小药效时血清中物质谱的变化差,以HPLC-MS方法结合对照品鉴定DHI的药效物质,并对药效物质进行药效学反馈验证。但此方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结构的主要结构类型包括:香豆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本脂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强心苷、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甾体皂苷、鞣质三萜皂苷等。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分成。无效反应,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如多糖、蛋白质、鞣质、色素、树脂、油脂和蜡、无机盐等。 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碱性、酸性、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性状、发泡性、溶血性、荧光性质、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酶解反应、水解反应。 从药材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以及升华法等。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原理: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间进行分离、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性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以及根据物质的沸进行分离。 中药化学成分是遣药组方的物质基础。中药主要是复方用药,从化学成分上看,可能存在同一种药共存成分之间和异种中药成分之间的复合作用。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药指纹图谱重各种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DNA

分子诊断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现代分析技术的运用。 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在动物界中少有发现。生物碱绝大多数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已知有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存在生物碱。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多数集中分布于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如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金鸡纳树皮中。 目前较新的分类方法是按生源途径结合化学结构类型分类。主要要求掌握以下五种基本母核类型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1)吡啶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赖氨酸,是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的生物碱。 (2)莨菪烷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3)异喹啉类生物碱:这类生物碱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具有异喹啉或四氢异喹啉的基本母核,在植物中分布广泛。主要类型有简单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吗啡烷类。 (4)吲哚类生物碱:这类生物碱来源与色氨酸,其数目较多,结构复杂,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根据其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简单吲哚类、色胺吲哚类、单帖吲哚类、双吲哚类。 (5)有机胺类生物碱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1)形状:多数生物碱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结晶形粉末。(2)旋光性:含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都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光性。

中草药图片大全

中草药图片大全 中草药图片大全资助【中医宝典】>>>中药图谱解表药化痰止咳药清热药温里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理血药开窍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补益药固涩药消导药泻下药驱虫药外用药及其它药涌吐药 中药图谱大全中草药图片大全菊科豆科科毛茛科蕨类唇形科动物类百合科蔷薇科伞形科大戟科蓼科玄参科萝摩科芸香科兰科五加科茜草科马鞭草科天南星科马兜铃科茄科裸子植物类防已科葫芦科小檗科桔梗科石竹科十字花科姜科罂粟科禾本科夹竹桃科桑科菌类杜鹃花科龙胆科锦葵科虎耳草科葡萄科木兰科樟科卫矛科瑞香科爵床科苋科紫金牛科薯蓣科鼠李科败酱科报春花科景天科旋花科远志科金丝桃科荨麻科冬青科莎草科山茱萸科堇菜科鸢尾科楝科木犀科桃金娘科紫草科无患子科忍冬科金粟兰科蓝雪科木通科野牡丹科马钱科棕榈科藜科紫葳科百部科邙牛儿苗科酢浆草科川续断科石蒜科胡椒科胡颓子科漆树科苦木科列当科藻类秋海棠科茅膏菜科西番莲科旌节花科三白草科白花菜科马齿苋科使君子科桑寄生科八角枫科鹿蹄草科柳叶菜科猕猴桃科金缕梅科檀香科黄杨科壳斗科胡桃科睡莲科榆科台藓类苦苣苔科小二仙草科清风藤科安息香科海桐花科藤黄科美人蕉科雨久花科黑三棱科露蔸树科蛛丝草科灯心草科金鱼藻科大血藤科凤仙花科千屈菜科紫茉莉科仙人掌科

交让木科省沽油科眼子菜科鸭跖草科番荔枝科梧桐科山矾科车前科浮萍科香蒲科亚麻科商陆科蒺藜科马桑科柽柳科木棉科杜仲科杨梅科桦木科紫树科锁阳科泽泻科地衣类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荆芥防风白芷羌活藁本辛荑苏叶苏梗苍耳柽柳葱白胡荽生姜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野菊花升麻柴胡葛根蔓荆子浮萍木贼葛花淡豆豉大豆黄卷黑蚱化痰止咳药一、止咳平喘药杏仁桔梗百部紫苑款冬花苏子桑白皮葶苈子枇杷叶马兜铃白果洋金花矮地茶木蝴蝶猪胆汁焊菜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猪牙皂旋覆花白前前胡三、清化热痰药瓜篓浙贝母川贝母天竺黄竹茹海蛤壳青礞石海藻昆布胖大海浮海石黄药子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栀子天花粉淡竹叶夏枯草谷精草密蒙花青箱子二、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三、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玄参紫草水牛角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穿心莲牛黄重楼青黛拳参垂盆草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马齿苋白头翁秦皮鸦胆子蛇舌草白蔹白藓皮漏芦山慈菇半边莲半枝莲五、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荜茇丁香荜澄茄高良姜小茴香胡椒山柰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豨莶草木瓜络石藤徐长卿桑枝桑寄生五加皮蕲蛇海风藤千年健松节雷公藤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香薷利水渗湿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_魏元锋

·综述·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魏元锋1,张 宁1*,冯 怡2,林 晓2 * (1.上海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实验中心,上海 201203;2.中国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摘 要: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探究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回顾了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综述近10年来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药效物质基础;对策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9)09-1489-04 Application of C hinese materia medica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in stu dies on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EI Yuan -feng 1,ZHANG Ning -1,FENG Yi 2,LIN Xiao 2 (1.Experimental Center fo r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o f Shanghai U niversity of T raditio na l Chine se M edicine , Shang hai 201203,China ;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 odern P repa ratio n T echnolog y of T raditio nal Chinese M edicine o f M inistr y o f Educa tion ,Shanghai 201203,China ) 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countermeasures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对机体作用的协同性,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公认的瓶颈问题。近年来,针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理论和新方法[1],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还有其不足之处,尚需不断地进行探讨、规范和完善。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近10年来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对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概念的提出、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1.1 概念的提出: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最早提出了“血清药化学”(se rum pharmacochemistry ,SP C )的概念[2]。1997年,国内学者王喜军[3]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以中药口服给药后血清为样品,按传统药物化学相同的研究方法,多种现代技术综合应用从血清中分离、鉴定移行成分,研究血清中移行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阐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代谢及体内动态的领域称之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serum phar ma -cochemistry of CM M )。 1.2 理论依据:中药成分复杂,经过适当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经过吸收、代谢等过程,最后吸收入血的往往是多个单体成分形成的有效成分群,其结构既可以是中药的原型成分,也可以是代谢产物或中药中各成分间相互反应形成的新成分,还可以是机体在药物作用下生成的新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均须以血液为介质输送到靶点才能产生作用,因而给药后的血清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制剂”。这些入血成分真实地反映了中药成分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能体现各成分对机体的协同作用,可代表中药及复方的整体药效物质基础。因此,分析研究血清移行成分,探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将成为快速、准确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方式。1.3 研究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首先进行血清药理学研究,证明含药血清的药理作用,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然后综合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分离、鉴定血清中有效成分,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另一种是首先通过前期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确定移行移行成分来源、种类、数量等,然后综合运用各种提取分离方法,对相应的单味药材进行分离,对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学研究,这种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指导的生药学研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由此确定的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极有可能是中药真正的药效物质基础,并能更好地反映中药 *收稿日期:2009-03-27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资助项目(J5030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09YZ117)作者简介:魏元锋(1981—),男,上海中医药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 Tel :(021)51322388 E -mail :w iyuanfengyuer @yeah .net *通讯作者 张 宁 T el :(021)51322384 E -mail :ningzh @https://www.doczj.com/doc/a513820564.html,

中草药图片大全

中草药图片大全 创业 品牌 营销 通信 建筑 管理 电子 环保 农业 人力 机械 科技 服装 医药治肺结核中草药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草药治肝硬化腹水中草药治神经衰弱中草药治偏正头痛中草药治寄生虫病中草药治癌症中草药治扁桃体炎中草药治骨折中草药理气健胃中草药治胃肠炎中草药治阿米巴痢疾中草药治细菌性痢疾中草药治传染性肝炎中草药治流行性腮腺炎中草药治感冒中草药治高血压病中草药治脑血管意外中草药治贫血中草药治阑尾炎中草药当前位置:中国创业实验室> 医

药> 中草药图片大全 治肺结核中草药 更多 2010-06-02 21:56:34大蓟 大蓟别名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鸡母刺、大恶鸡婆来源为菊科蓟属植物大蓟CirsiumjaponicumDC.,以全草入药。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 2010-06-02 21:56:34天冬 别名天门冬、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三百棒、飞天蜈蚣来源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以块根入药。形态... 2010-06-02 21:56:34枇杷叶 别名卢橘来源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以叶、根、核入药。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5-10米,小枝粗壮,密被锈色绒毛。单叶互生,革质,... 2010-06-02 21:56:34款冬花

别名冬花来源为菊科款冬属植物款冬TussilagofarfaraL.,以花蕾入药。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叶基生,具长柄,叶片圆心形或肾心形,长7-10厘米,宽10-15厘... 2010-06-02 21:56:34海芋 海芋别名痕芋头、狼毒、野芋头、山芋头、大虫芋、天芋、天蒙来源为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 Alocasiaodora(Roxb.)K.Koch.,以根状茎入药。形态特征多年生肉质大草本,高...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草药 更多 2010-06-05 13:21:19杨梅 别名树梅、珠红来源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Myricarubra(Lour.)Sieb.etZucc.,以根、树皮及果实入药。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树皮灰色,树冠球形。小枝较粗壮,... 2010-06-05 13:21:19三叶委陵菜 别名地蜂子、蜂子芪、软梗蛇扭、毛猴子、独脚... 2010-06-05 13:21:19刺苋菜 别名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来源为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spinosusL.,以全草入药。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学科概述:1、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掌握内容: 中药学成分(活性成分)的 (1)主要类型、结构特征(各论)(2)理化性质(各论)(3)提取、分离(绪论)(4)结构鉴定(绪论) (5)了解生源途径 3、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 麻黄——左旋麻黄素(平喘、解痉)等生物碱以及挥发油、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和草酸钙等; 甘草——甘草酸(抗炎、抗过敏和治疗胃溃疡)等皂苷以及黄酮类、淀粉、纤维素和草酸钙等。 淀粉、树脂和叶绿素等一般被认为是无效成分或者杂质 3、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应该合理辩证地看待。 e.g.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类,在多数情况下均被视为无效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尽量设法除去。但在鹧鸪菜、天花粉和猪苓等药物中,却分别被证实是该中药驱虫(鹧鸪菜中的氨基酸)、引产(天花粉中的蛋白质)以及抗肿瘤(猪苓中的多糖)的有效成分。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学科的帮助 1)节省时间以吗啡为例,1804~1806年发现,1925年提出正确结构,1952年人工全合成,总共花了约150年时间。利血平从发现、确定结构,到人工全合成,只用了几年时间(1952~1956年)。 2)样品用量大幅减少过去在测定化合物结构时,用化学方法,一般需要至少几百毫克或甚至几克的纯物质。 核磁共振(NMR)、质谱(MS)及X线单晶衍射(X—Ray crystal analysis),结构测定需要的样品量已大幅度降低,十几毫克甚至几毫克就可以完成测定工作。 第一节绪论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 主要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 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类型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生物碱类大多具有碱性;有机酸类大多具有酸性;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而鞣质的分子量较大,但水溶性较好。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若目的物为已知成分或已知化学结构类型,如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麻黄中提取麻黄素。先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比较各种提取方案,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选用。从中草药或天然药物中寻找未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在适当的活性测试体系指导下,进行提取、分离并以相应的动物模型进行活性筛选、临床验证、反复实践。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一.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二..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 水煎服 三.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鲜鱼腥草150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100毫升。口服每天2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凉拌鱼腥草,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10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

中药专业知识--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考情分析: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8/120) 知识点2015年2016年 化合物提取、分离与鉴定 1 2 化合物结构12 10 化合物性质 3 3 化学反应 1 0 常用中药及其主要成分11 14 合计28/120 29/120 第一部分化合物结构及常用中药 主要考点: 1.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分类 2.含各类成分的常用中药 3.《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控制成分 4.代表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5.代表化合物的主要药理活性与临床使用注意(不良反应、毒性) (一)生物碱 定义: 生物碱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特点: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1.生物碱结构分类总结 生物碱类型二级分类代表化合物 吡啶类生物碱简单吡啶类槟榔碱、次槟榔碱、烟碱、胡椒碱(“鼻烟壶”)双稠哌啶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 莨菪烷类生物碱莨菪碱、古柯碱 异喹啉类生物碱简单异喹啉类萨苏林 苄基异喹啉类 罂粟碱、厚朴碱、去甲乌药碱 蝙蝠葛碱、汉防己甲(乙)素原小檗碱类小檗碱、延胡索乙素

吗啡烷类吗啡、可待因、青风藤碱 吲哚类生物碱简单吲哚类大青素B、靛苷 色胺吲哚类吴茱萸碱 单萜吲哚类士的宁、利血平双吲哚类长春碱、长春新碱 有机胺类生物碱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配伍选择题 A.简单吡啶类 B.简单莨菪碱类 C.简单嘧啶类 D.简单异喹啉类 E.简单吲哚类 槟榔碱的结构类型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槟榔碱属于简单吡啶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还有次槟榔碱、烟碱、胡椒碱。 配伍选择题 A.简单吡啶类 B.简单莨菪碱类 C.简单嘧啶类 D.简单异喹啉类 E.简单吲哚类 烟碱的结构类型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烟碱属于简单吡啶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还有槟榔碱、次槟榔碱、胡椒碱。

中草药图片2

牛蒡 别名恶实、大力子 来源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以果实(牛蒡子)及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2米。主根肉质,长3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紫色,有微毛。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有长柄,向上柄渐短,叶片心状卵形至宽卵形,长40-50厘米,宽30-40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通常为心形,边缘带波状或具细锯齿,下面密被白色绵毛。夏季开紫红色花,头状花序簇生茎顶,略成伞房状,直径3-4厘米,有梗。总苞球形,密被钩刺状苞片,全为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窄长三角形,聚药雄蕊5,花药紫色,子房下位,花柱长,柱头线状二岐。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略成三棱状,具不明显棱线,长5-6毫米,宽约2.5毫米,表面灰褐色,上具斑点,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沟边、山坡草地中。有栽培,全国各地广有分布。 采集季节果实秋后采集,根四季可采。 药理作用 1.抑菌实验:牛蒡子水煎液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对动物稍有利尿作用。 性味功能果实:辛、苦、寒。疏风散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根:苦、辛、寒。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主治用法果实: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根: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果实用量为5-10克,根用量为10-15克。 参考配方 1.咽喉肿痛:牛蒡子10克,板蓝根15克,桔梗6克,薄荷、甘草各3克,水煎服。 2.麻疹不透:①牛蒡子、葛根各6克,蝉退、薄荷、荆芥各3克,水煎服。②牛蒡子6克,薄荷、蝉退各3克,连翘10克,水煎服。此方并治喉痛,音哑。 3.乳腺炎:有人用牛蒡子叶试治早期未化脓急性乳腺炎有良好效果。每日用鲜叶30克(干叶10克)水煎服或水煎当茶饮。 4.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牛蒡子、金银花、连翘各10克,薄荷、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 5.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牛蒡子、连翘各10克,荆芥、防风、蝉退各3克,水煎服。 6.热毒牙痛:牛蒡根1斤捣烂,入盐3克,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下,重者不过三度。 7.积年恶疮,翻花疮、漏疮不愈者:牛蒡根捣烂,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 板蓝根 别名大蓝根、大青根

中药图片合集

中药图片合集

? 百合—卷丹-虎皮? 防己图谱(行水消? 喜树图谱(喜树功? 夏枯草图谱:清肝,? 紫草—新疆紫草功 ? 苎麻根-安胎神药 ? 伊贝母—裕民贝母 ? 玄参中草药介绍及 ? 萱草根- 清热利尿 ? 威灵仙—棉团铁线 ? 水菖蒲图片 ? 石刁柏-润肺镇咳, ? 升麻—兴安升麻图 ? 天麻图片及介绍- ? 天葵子-清热解毒, ? 太子参图片中草药

? 水仙图片及水仙中? 升麻—大三叶升麻? 前胡中草药图片-? 南沙参功效及图片? 木香图片图谱 ? 木香─厚叶川木香 ? 木防己-祛风止痛, ? 麦冬—阔叶麦冬图 ? 莓叶委陵菜-补阴 ? 麦冬—湖北麦冬图 ? 麦冬图片及功效介 ? 漏芦图片 ? 了哥王图片图谱- ? 狼毒—月腺大戟中 ? 狼毒—鸡肠狼毒- ? 狼毒—大狼毒图片

? 虎掌南星图片-中? 菊三七图片(破血? 汉中防己功效及图? 广豆根图片-广豆? 广防己中草药介绍 ? 葛根-华夏的民族 ? 干姜功效介绍及干 ? 粉防己图片-利水 ? 龙眼独活功能主治 ? 杜衡中草药大全- ? 地黄功能主治-地 ? 丹参中草药特性及 ? 川乌中草药介绍- ? 刺五加图片-刺五 ? 川贝母—暗紫贝母 ? 赤芍—新疆芍药图

? 柴胡-狭叶柴胡相? 柴胡图片介绍-中? 中草药草乌图片-? 苍术(化湿药)图片? 北沙参(珊瑚菜)图 ? 北豆根图片-清热 ? 百部介绍(蔓生百 ? 白芷图片及功效- ? 中草药白头翁-兴 ? 白前中草药-泻肺 ? 白附子图片及功效 ? ? 糯稻根图片图谱- ? 大黄图片-泻热通 ? 巴戟天 ? 白蔹 ? 白术

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新方法

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新方法 1.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2.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080【摘要】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开发应用的基础。随着半仿生提取、代谢组学、生 物转化等新方法应用于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中药体内代谢和多成分研究已成为中药药效物 质研究的新方向。系统性对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进行模拟,并同时对中药中多组分进行分析, 建立化学成分与药效学结果相关的统计分析模型,将更加合理、高效的筛选出中药药效物质。【关键词】中药;药效物质;新方法 Overview of the new methods in effective substances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 Qin1,Hu Chao-qi2 (1. Nanjing Hencer Pharmaceutical Co.,Ltd,Jiangsu Province,Nanjing city,210000. 2.Wuhu Simcere Sino-implant Pharmaceutical Co Ltd,Anhui Province,Wuhu 241080) Abstract Effective substances research is the basis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odernization.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emi-bionic Extraction,Metabolomics,Biotransformation in the effective substances research of TCM,metabolism and multi-component study has become the new direction of TCM. It will be mor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screening effective substances through the metablic simulation,multi-component analysis,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dynamic results rela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model of TCM.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New methods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随着现 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中药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人们日常用药的需要,因而自从上世纪开始, 我国的医药工作者通过不倦的努力,从传统中药中提取出一系列有生物活性的药效物质,如 青蒿素等,为中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目前中药的常规研究手段主要还是采 取植物化学的“提取——分离——纯化”模式,虽然提取出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药效物质,但是大多数的中药还是存在“越纯化,生物活性越低”的研究窘境,同时由于中药中成分过于复杂,单纯采用传统的植物化学研究模式,势必造成药效物质的发现具有盲目性,且付出巨大。因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药学工作者开始采取新的研究思路对传统中药进行研究。现就中 药药效物质研究的新方法作如下综述。 1 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理论(metabonomics)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Nicholson首次提出,其主要通过组群指标分析,进行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研究生物体整体或组织细胞系统的动态代谢变化,特别是对内源代谢、遗传变异、环境变化乃至各种物质进入代谢系统的特征和影响。代谢组 学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研究中的核心思想在于借助现代化检 测仪器的联合使用,对生物体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尿液、血液、组织液等)进行定性、定量 分析,考察生物体在不同的状态下,代谢产物的变化,并通过生物体在服用中药前后,机体 体液组成成分的变化,来证实中药的药效,并通过对代谢指纹图谱的进一步综合分析,确定 所服用中药的药效物质/药效物质群。 近些年来,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Zhao等[1] 通过使用UPLC-Q-YOF/MS技术,对沙棘逆转小鼠急性血瘀证所致的代谢紊乱进行研究,研究 结果发现,其逆转效果与沙棘剂量呈相关性,逆转过程中涉及到小鼠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色 氨酸、苯丙氨酸等代谢过程。LI等[2]通过采用UPLC-MS技术,对肾阳虚型大鼠的代谢谱图进

中草药图片1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丁茄 别名癫茄、大癫茄、野癫茄、野番茄、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 来源为茄科茄属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f.,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外形似茄叶,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有5-7的羽状浅裂,叶脉上有长刺,夏秋开花,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刺,花冠辐状,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成熟时橙红色,种子多数。生境与分布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分布于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根、果。 性味功能苦、辛、温。有毒,活血散瘀,镇痛麻醉,镇咳平喘。 主治用法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痈疮肿毒,冻疮。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本品有毒,不可内服过量。 参考配方 1.冻疮:丁茄全草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2.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用干根6-10克,水煎服。 3.鲜叶捣烂外敷,治跌打损伤。 4.跌打劳伤及疔毒:丁茄适量,捣绒包患处。 5.胃气痛:丁茄30-60克,水煎服。 6.风热咳嗽:丁茄30克,蛇含15克,水煎服。 7.疝气:丁茄果实3个,川楝子3个,桔核、香附、茴香根、荔枝核各6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 8.黄疸:丁茄30-60克,水煎服。 9.黄水疮:丁茄果实适量,炕干研末,调菜油搽患处。

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 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草本,长达数米。根圆柱状而弯曲,形如猪大肠,直径 3.5-5厘米,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有横长皮孔及裂纹,断面有菊花状的“蜘蛛网纹”。茎柔软,具扭曲的纵条纹,无毛,嫩苗通常紫红色。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叶片宽三角状卵形,长3-6.5厘米,宽5-7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略呈心形,全缘,下面粉绿色,两面均被柔毛。春、夏开黄白色小花,单性,雌雄异株,假总状花序腋生,分枝为小头状聚伞花序,萼片4,被毛,花瓣4,倒卵形,雄花含雄蕊4,花丝合生呈柱状,花药近圆形,雌花无退化雄蕊,心皮1,花柱3,核果球形,熟时红色,内果皮骨质,背部隆起,有小瘤状突起及横槽纹。 生境与分布野生于丘陵地带的草丛、灌木林中、路边、沟边、篱边荆棘丛间,以石灰岩山地生长较多。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地。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以秋季白露采集为好。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小剂量粉防己碱、粉防己流浸膏及粉防己煎剂有镇痛作用。较大剂量粉防己碱能加强硝酸士的宁的毒性作用,并缩短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因此大剂量时镇痛作用减弱。2.粉防己碱小量(1:40万-1:10万浓度)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力增强,振幅加大。1:1万的浓度对心肌微有抑制作用,心博变慢,并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降低,同时使局部血液及淋巴液循环通畅,使炎性病变易于恢复,故有消炎作用。3.小剂量对肾脏有刺激作用,使尿量增加,大剂量则抑制,使尿量减少。4.松弛骨骼肌的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粉防己总碱25毫克/公斤,可使其下肢肌肉松弛。5.粉防己碱对家兔的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6.粉防己碱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7.粉防己碱有轻度的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但无抗组织胺休克的作用。8.抑菌试验:本品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苦、辛、寒。利水消肿,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水肿,小便不利,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用量5-10克。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四肢浮肿:粉防己、黄芪、白术各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2.各种神经痛:粉防己2-3克,苯海拉明25毫克,1次服,每日2-3次。 3.腰痛、筋骨痛:粉防己鲜根适量,捣烂外敷。另用粉防己6克,水煎服。 老伤久治不愈:粉防己根10克,山木通30克,大血藤30克,酒1斤,浸3-5日,每次饮酒15-30毫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