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水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脱水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脱水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脱水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食品科技#

脱水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于勇胡桂仙王俊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摘要>近年来,脱水蔬菜作为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一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因此研究人员对其从内部品质到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概述了脱水蔬菜的理化特性以及冷冻、

微波、远红外和辐照技术在脱水蔬菜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脱水蔬菜发展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蔬菜;脱水;现状

中图分类号:TS25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807(2003)04-0063-03

目前,脱水蔬菜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此类食品已成为一种适应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生活方式的流行食品;在我国,它不仅在方便食品领域大量使用,而且也是旅游、边防、地质等部门解决吃菜难的有效方法。此外,作为蔬菜深加工产品的一种,脱水蔬菜还具有新鲜蔬菜的色、香、味、形、质,而且便于贮存。这使得近10多年来,国内外市场上脱水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我国的脱水蔬菜加工业也正是在这种需求持续大幅增长的促动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脱水蔬菜加工业的发展大多只是数量的增加,其科技含量依然较低,大多数产品仍处于低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的状况。因此,进行蔬菜脱水技术的深入研究,并引进适合的高新技术,成为这一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关键。

1脱水蔬菜的学科基础

脱水蔬菜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分支,其发展建立于多种学科的基础之上。首先,一般干燥理论是其最基本

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各种果蔬的传热

传质规律及其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环

境物理因素、干燥设备结构因素和物

料本身状态等干燥因子对干燥质量的

影响规律,以及各种控制条件下一般

性的和特定的指标测量和分析。其

次,食品化学理论是脱水蔬菜加工过

程中必不可少的。它包括水分、维生

素、矿物质、糖类和蛋白质等专项研

究,以及生物自由基化学和酶学等相

关理论。最后,数理统计理论是脱水

蔬菜生产实验中寻找最佳工艺、建立

数学模型的基础。如目前应用较多的

正交回归设计、旋转回归设计和D-

最优设计等。此外,光学、流变力

学、农业物料学等学科的知识,也常

被用于分析各种现象和机理。

2蔬菜脱水后的理化特性

211蔬菜脱水后的物理特性

蔬菜脱水后其水分含量降至4%

~13%,水分活度降至017左右,使

微生物和酶处于不活动状态,产品密

封或真空包装即可长期保存达2~3

年;与新鲜原料相比,质量减轻10

~20倍;产品一般3~10m in内即可

复鲜,复水比为1B315~1015,复鲜

度大于90%。此外,蔬菜脱水造成

了不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防

止了微生物,特别是致病菌的生长繁

殖,达到防腐、保鲜的效果。

212蔬菜脱水后的化学特性

蔬菜细胞组织脱水后,引起蛋白

质化学特性改变,细胞膜透性加强,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细胞水

解,一些贮藏物质和部分结构物质,

如淀粉、糖、蛋白质、果酸以及少量

的脂肪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简

单物质,其中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双

糖转化成单糖,蛋白质和多肽分解成

氨基酸,原果酸分解成果胶酸。这一

变化可以使蔬菜脱水后风味有所提

高,鲜、甜味有所增加,可溶性和不

稳定的成分损失大,而不溶性成分、

矿物质损失较小。

由此可见,作为蔬菜深加工产品

的一种,脱水蔬菜具有质量轻、食用

方便、贮存时间长、营养成分不流失

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蔬菜

深加工产品。

5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62003年第4期

#食品科技#

3蔬菜的脱水处理技术

目前,在脱水蔬菜的加工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4种:一是常压热风技术;二是真空冷冻技术;三是微波技术;四是远红外技术。采用第一种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通常称为普通脱水蔬菜,采用后3种技术生产的产品通常成为特种脱水蔬菜。蔬菜的脱水过程一般可概括为2个基本过程:首先是物料内部的水分以液态或气态的形式沿毛细管扩散到物料表面;然后由表面蒸发到干燥的周围介质中去。合理的干燥工艺应尽可能使内部扩散速度等于或接近外部蒸发速度。不同的干燥方式如热风、远红外和微波等,其内部扩散速度也不同,这是各种方式的干燥机理不同所导致的。

311常压热风技术

采用常压热风技术的干燥机理同于其他常规物料干燥的机理,即使蔬菜的内部水分通过毛细管扩散到表面,再由表面扩散到外界,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采用合理温度和风量的热风来促进蔬菜内部水分的扩散。

目前,我国的脱水蔬菜加工业中90%都是采用常压热风干燥,因此我国研究人员对热风干燥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周蓉芬和陈焕鑫(1996)采用筛式热风干燥设备生产脱水卷心菜,得到了营养丰富的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产品。宋现君(2002)采用热风干燥技术生产脱水胡萝卜粒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色泽亮洁,极富营养、口感清脆,很受消费者青睐。研究还发现,在采用热风技术进行蔬菜脱水的过程中,温度和风量是最重要的指标,必须密切配合。目前我国较常用的热风干燥设备如隧道式干燥机、筛式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等,技术方面都已较为成熟。并且该类设备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与另外几种干

燥方法相比,产品档次较低、经济效

益较差。

312真空冷冻技术

真空冷冻技术是近几年较流行的

干燥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水分

升华来除去水分。具体是将含水物质

先冻结至冰点以下,使水分变为固态

冰,然后使之处于较高的真空度下,

使水的沸点与冰点重合即使压力下降

到水的三相点压力,此时再升温即可

将冰直接转化为蒸汽而除去。

正是由于冷冻干燥技术的这一原

理,使得该技术比热风干燥适合更多

蔬菜品种的干燥。目前冻干小葱(廖

敏2001)、胡萝卜(邱学青1996)、

蘑菇(Frost,C1E11989;Gormley,

T1R11975;Burton,K1S11987)等

的研究较为成熟,且已广泛用于方便

面、方便米饭的配料和各种即冲即喝

汤料中,产品除色、香、味俱全外,

仍能保持原有的形状,且复水特快;

近两年研究人员又将该技术用于人

参、枸杞(杨涓2001)等营养食品

和荔枝(张颜民1999)、芦笋等土特

风味食品的脱水加工,也获得了成

功,所得产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

以降低总成本中加工费用的比例,增

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冻干蔬菜的生产中,研究人员

还发现,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是真空

冷冻干燥机械,然而目前此类机械大

多依靠进口,如日本生产的真空冷冻

干燥设备(FD)。该设备具有导轨自

动切换系统,既适合大批量生产,也

适合小批量生产,并采用2个干燥缸

的互换冷却槽法提高生产率,是目前

较先进的冻干设备之一。虽然辽宁、

浙江等地已开发出相当于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主流产品的工业化真

空冷冻干燥机,但普及率还不高。

313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是利用物料内部水分对

微波的吸收特性,被吸收的微波能转

化为热能使内部水分转化为蒸汽而达

到要求的含水量。微波属于高频波段

的电磁波,它也具有电磁波所有的波

动特性,如反射、透射、干涉和衍

射,目前常用的微波加热专用频率为

915MH z和2450MHz。黄金忠

(1999)分别用热风干燥法和微波干

燥法加工脱水蒜片和洋葱,并进行了

比较性实验;莫小曼(2000)进行了

利用微波干燥可口香蕉片的研究;王

金双和王俊等(2002)对土豆片的微

波干燥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微

波干燥土豆方程。其研究结果均表

明,微波加热均匀,可以避免一般加

热干燥过程由于内外加热不匀而引起

的品质下降,并充分保持了新鲜蔬菜

内原有的营养成分。此外微波干燥还

具有反应灵敏,便于控制,热效率

高,无余热,无污染等显著特点。目

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应用微

波技术的干燥设备,如日本生产的小

型微波减压干燥装置。其特点是采用

大功率间歇式微波急速加热的同时形

成真空环境,以干燥食品。

314真空远红外技术

真空远红外技术是基于很多物质

对波长在3~15L m范围的红外辐射

有很强的吸收带的原理。在干燥时,

由于蔬菜水分含量高,远红外线使深

处的水分产生剧烈振动升温而汽化,

加之干燥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此时蔬

菜的内压大于外压,在压差和湿度梯

度作用下加速了外扩散,脱水速率上

升,含水率下降。此技术不但可以更

充分利用热能,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有

显著的提高。

近年来,远红外技术在蔬菜干燥

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发展很快,现已应

用到大豆(胡广耀等1994)、刀豆、

蘑菇(王俊等1997)、腐竹(杜连起

等1998)、茶叶(陈兆凤1997)、洋

葱(肖旭霖等1999)等的干燥。其

5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62003年第4期

#食品科技#

结果都表明,远红外干燥时,水分迁移机制以蒸汽为主,内、外扩散的动力较大,可以在不使蔬菜过热的情况下,达到比其他传热方法大得多的能流密度,再辅之以较优的干燥参数组合,可以使干燥效率和干燥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干燥中影响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主次为温度、真空度、片厚。然而目前采用远红外技术进行干燥的加工设备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远红外干燥设备大多是与热风干燥相结合的机型,如国产CT-C系列热风循环烘箱中就有该类产品,而单独的远红外干燥机械较少。

4脱水蔬菜的辐照保藏

脱水蔬菜的辐照保藏是采用辐照技术来杀灭脱水蔬菜产品中病原微生物、虫害等,以防止产品腐变、改变其生理过程的保鲜方法,实验证明这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保鲜技术。

周其昌等(1996)对脱水绿豆芽和甘蓝菜进行了辐照杀菌实验,结果发现,当辐照剂量分别达到7kGy和5kGy时可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并且灭菌后的样品贮存一年后仍未检出细菌。此外,研究还证实辐照杀菌对脱水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大。米志苏等(2001)对脱水胡萝卜、葱和辣椒粉进行了辐照杀菌实验,并得到了使这3种样品达到杀菌效果的辐照剂量。傅俊杰(2000)利用60Co-C射线进行脱水蔬菜(胡萝卜、青梗菜、豆芽菜)的辐照杀菌研究,发现采用该射线进行辐照处理能有效杀灭产品中的微生物,贮藏保鲜有效长达1年以上。同时,研究确定了辐照杀菌剂量为6~10kGy,并且发现该杀菌剂量对产品品质无影响。

总之,辐照保藏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在脱水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并能有

效提高脱水蔬菜产品的经济效益,因

此它逐渐成为脱水蔬菜生产过程中不

可缺少的环节。

5我国脱水蔬菜的发展前景

国内方面,近十几年来,脱水蔬

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

一,我国的脱水蔬菜加工业得到了迅

猛的发展,各种蔬菜脱水技术也得到

了发展,而且向着更加高效、节能、

营养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

展,脱水蔬菜加工的前景将会依然看

好。

国际方面,日本、美国、韩国等

国家和地区每年脱水蔬菜的需求量在

10万t以上,受原料资源及生产成本

的限制,大部分需要进口。而我国蔬

菜资源丰富,质优价廉,加之劳动力

等价格远比日本低,如再采用一些新

技术,其成本还不到国外的1/3,在

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发

展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我国脱水蔬菜的发展

前景极为广阔,在脱水蔬菜的加工方

面首先应注意的是加大产品的科技含

量,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其次加工

设备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

应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加速研制和生

产符合我国国情的优质高效脱水设备

及其配套设施,提高脱水技术。总

之,我国脱水蔬菜在国内、国际市

场,尤其是国际市场上更应以优质、

高档、品牌化的产品取胜。

参考文献

1王兴华.脱水蔬菜的加工方法1J2.内江

科技,2000,(6):27~281

2沈再春,鲁战会.国内外蔬菜深加工的

现状及发展趋势1J2.食品与机械,

1995,(6):4~61

3成诚.脱水蔬菜生产技术1J2.农村科技

开发,1994,(5):14~141

4梁瑞红,屈乾娜.脱水蔬菜研制1J2.中

国畜产与食品,1997,4(1):30~311

5赵丽芹,韩玉梅.我国脱水蔬菜的生产

现状及发展趋势1J2.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0,(2):21~221

6王俊.热风、远红外和微波干燥特点的

比较1J2.农牧与食品机械,1993,

(6):17~191

7宋现君.脱水胡萝卜粒1J2.上海蔬菜,

2002,(1):38~391

8周蓉芬,陈焕鑫.脱水卷心菜的加工

1J2.食品工业科技,1996,(1):43~

441

9程小林,王伏明.脱水蔬菜热风干燥技

术和设备的研究1J2.江西农机,1998,

(5):21~221

10廖敏.小香葱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

1J2.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1,20

(1):53~551

11邱学青,候瑞宏.胡萝卜冷冻干燥过程

的研究1J2.食品科学,1996,17

(5):30~331

15黄金忠.微波在脱水蒜片、洋葱加工中

的应用研究1J2.石河子大学学报,

1999,3(1):31~351

16王金双,王俊等.土豆片的微波干燥规

律研究1J2.浙江农业学报,2002,14

(1):42~451

17王俊,任志良.远红外烘干蘑菇的脱水

温度特性及品质1J2.食用菌学报,

1999,6(2):49~521

18杜连起.腐竹干燥新技术1J2.大豆通

报,1998,(2):22~221

19肖旭霖,张宝善.洋葱真空远红外干燥

规律研究1J2.浙江农业学报,1999,

11(1):26~281

21周其昌,金仁花等.脱水蔬菜的辐射保

藏与剂量控制1J2.浙江农业学报,

1996,8(4):255~2561

23傅俊杰.脱水蔬菜辐照杀茵及酸藏保鲜

效果的研究1J2.农业工程学报,

2000,16(5):102~1051

24李兴国,杜友清.提高商品意识发展脱

水蔬菜1J2.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8,

17(1):43~451

25吴锦铸.国内外蔬菜加工的现状及市场

分析1J21食品科技,1999,(4):5~

61

收稿日期:2002-11-18

作者简介:于勇(1978-),男,浙江大学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农产品加工及无损检测等。

通讯地址:(310029)杭州市凯旋路258号

华家池校区

5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62003年第4期

酶学性质研究

1.6 酶学性质研究 (1)pH 的影响:分别测定粗酶液在pH3.0、4.0、5.0、6.0、7.0、8.0下的酶活力,确定其最适反应pH 值;将粗酶液用上述pH 缓冲液稀释后,45℃水浴保温4小时后,测定其剩余酶活力。 (2)温度的影响:分别在40~95℃下测定酶活力,确定其最适反应温度;将酶液在40~90℃范围内的不同温度下保温60 min 后,测定其剩余酶活力。 (3)金属离子的影响:在酶液中分别添加各种金属离子,使其浓度为4 mmol /L ,然后测定酶活力。 2.5 纤维素酶粗酶液酶学性质 2.5.1酶反应的最适pH 值和酶的pH 稳定性 粗酶液在不同pH 值下测得的酶活及在不同pH 值下处理4小时后测得的相对酶活示于图11。结果表明,CMCase 在pH 3.5~4.5有较高的酶活力,最适反应pH 值为4.0;β-Gluase 在pH 4.5~5.5酶活力较高,最适反应pH 值为5.0,同样方法测得FPA 最适反应pH 为5.0。可见,该菌株所产的各组分纤维素酶是酸性酶。 图11表明,该菌产CMCase 在pH3.0~6.0的范围内,β-Gluase 在pH3.5~5.5的范围内,酶活力均可保持在80%以上,说明该菌株所产酸性纤维素酶可在较宽的pH 值范围内保持其酶活力的稳定性。2.5.2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酶的热稳定性 在不同温度下直接进行酶促反应测得的酶活及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60 min 后于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 下测得的相对酶活(以4℃保存的酶液活力为100%)示于图12。结果表明,CMCase 、β-Gluase 及FPA 最适反应温度均为65℃。 c e l l u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 U .m l -1) pH r e l a t i v e y a c t i v i t y (%) c e l l u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 U .m l -1) temperature ( o C ) r e l a t i v e y a c t i v i t y (%) 图11 pH 值对酶活力及酶稳定性的影响 Fig.10 Effects of pH value on Cellulas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图12 温度对酶活力及酶稳定性的影响 Fig.11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ellulase

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

ISSN100922722 M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5,21(6)∶8—11文章编号:100922722(2005)0620008204 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 李广玉1,2,叶思源2,张正贤1,高宗军1 (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与科学工程学院,泰安271019; 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摘 要: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湿地研究成为当前许多学者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主要从湿地的科学定义、湿地的系统分类及今后的研究展望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湿地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P941.78 文献标识码:A 湿地人称沼泽,是由土地和水汇接而成的。它既不完全是土地,也不完全是水,这是湿地特有的双重属性。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富饶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1 湿地的科学定义 由于湿地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地域差异等原因,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学派在湿地分类上有明显的不同,正如W J Mitsch等在其新著《湿地》[1]一书对湿地概念的述评: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目的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人对湿地定义强调不同的内容。当前世界上对湿地的科学定义与概念还未统一,目前已经统计到的定义近60多种。湿地的科学定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类[2]: (1)从生态学角度 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并兼有两类系统的某些特征,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 (2)从资源学的角度 凡是具有生态价值 收稿日期:2005203228 作者简介:李广玉(1979—),女,在读硕士,地球化学专业。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都可视为湿地,不管它是天然的或是人工的,永久的还是暂时的。 (3)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 湿地是区别于其他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潜水地貌系统。 (4)从系统论的观点 湿地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系统,一方面,湿地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湿地又不完全独立,它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相邻的地面景观,与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影响邻近系统的活动。 目前,湿地科学家和管理部门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在《Ramsar》公约中定义的湿地的概念,即:“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 2 湿地的分类 目前湿地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较为系统的分类方法是1990年6月在第四届缔约国大会上发布的新分类系统,将湿地划分为三大类(海滨和海岸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35种(海洋和沿海湿地分为11种类型、内陆湿地16种类型、人造湿地8种类型),此分类系统与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最新资料推荐------------------------------------------------------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兴起于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80年代从欧洲到美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美国有600 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 400多处人工湿地被用于处理煤矿废水, 50多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生物污泥,近40处人工湿地用来处理暴雨径流,超过30处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奶产品加工废水 ;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 ,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 其特点是: 出水水质好, 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 运行维护方便, 管理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 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传统二级生化处理技术的10%~50%。 比较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和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处理污水而利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造的构筑物, 在构筑物的底部按一定的坡度填充选定级配的填料( 如碎石、砂子、泥炭等),池底坡降及填料表面坡降往往受水力坡降及填料级配的影响, 一般选值范围为1%~8%。 1 / 6

在填料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处理性能良好, 成活率高, 生长周期长, 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如芦苇) 。 人工湿地类型人工湿地因水流方式的差异大致可分为 3 类: 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Constructed Wetland) ,是一种污水从湿地表面漫流而过的长方形构筑物, 结构简单, 工程造价低; 但由于污水在填料表面漫流, 易滋生蚊蝇, 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其处理效率较低。 潜流湿地( Subsurface Constructed FlowWetland) ,污水在填料缝隙之间渗流, 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作用处理污水, 出水水质好。 由于水平面在覆盖土层或细砂层以下, 卫生条件较好, 故被广泛采用。 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有一定底面坡降的、长宽比大于3 且长大于20 m 的构筑物, 污水流程较长, 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脱氮效果较好。 或方形构筑物, 污水的流程较短, 反硝化作用较弱, 且工程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垂直流湿地可方便地采用工程手段来改善系统的供氧状况, 提高布水均匀性, 营造更加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发生的系统环境, 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垂直流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沿垂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生产与供求矛盾越发突出,石油作为工业发展的命脉,由于其储量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关注程度远胜于其它能源。寻找有效而廉价的采油新技术一直是专家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针对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EOR)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机理 1、降粘作用 二氧化碳与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能显著降低原油粘度,可降低到原粘度的1/10左右。原油初始粘度越高,降低后的粘度差越大,粘度降低后原油流动能力增大,提高原油产量。 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原油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水的流度,改善了油与水流度比,扩大了波及体积。 3、膨胀作用 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使原油体积大幅度膨胀,便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以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是驱油效率升高,提高原油采收率。 4、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 在一定压力下,二氧化碳混合物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烃,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二氧化碳首先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随后较重质烃被汽化产出,最后达到稳定。 5、混相效应 混相效应是指两种流体能相互溶解而不存在界面,消除了界面张力。二氧化碳与原油混合后,不仅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轻质烃,而且还能形成二氧化碳和轻质烃混合的油带。油带移动是最有效的驱油过程,可使采收率达到90%以上。 6、分子扩散作用 多数情况下,二氧化碳是通过分子的缓慢扩散作用溶于原油。分子的扩散过程很

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中兽医医药杂志J TCVM 2005年第4期 综述专论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梁剑平1,张应禄2,李滋睿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2.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S8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354(2005)04-0021-03 兽用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由于它无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害,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畜禽养殖者的欢迎。有关专家认为,兽用中草药由于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开发商机凸现。兽用中草药是我国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对畜禽的繁殖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把兽用中草药当成提高畜禽健康质量的重要手段,与西方现代兽医药共同用于临床。欧美各国在/回归大自然0的口号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视兽用中草药的研究,一些兽用中草药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 1畜牧业发展对兽用中草药开发及其技术需求分析近些年来,食品安全、药残与耐药性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禁用了许多兽用药品饲料添加剂。美国基于人畜交叉抗药性的顾虑而撤销了恩诺沙星与沙拉沙星在禽类使用的注册标准,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再审批任何氟喹诺酮类作为兽药。2000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提出了限制对家畜使用化学抗菌药新建议。近年来发现化药、抗生素类具有毒副作用及其残留,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引起/三致0和损害免疫功能。自1987年以来,英国和法国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而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每年已达270亿美元。 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是兽用中草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物种丰富,药物种植面积大,品种齐全,但所占市场份额还不足5%。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我国中药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较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这是中兽药界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中兽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瓶颈0。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中药材的质量规范标准,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所列的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2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国外由于受到中药资源的限制,中兽药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多糖、寡糖。多糖能提高动 收稿日期:2004-12-27 项目来源:/十五0国家攻关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梁剑平(1963-),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兽药研究。物免疫力,其中消化道免疫占动物免疫系统的很大部分,因而能对消化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肠道黏膜内的IgA 抗体还可通过其自身产生的抗体细胞毒素直接杀灭细菌。寡糖为1~9个单糖所组成,由于其能促进猪、鸡肠道内有益菌群优势形成,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等,能有效地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动物免疫力等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国外寡糖是最有希望替代化药与抗生素的天然物质。其研究主要通过完成了菌种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酶的生产条件、酶的纯化与特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酶的高产菌株选育、寡糖的组分、结构及生理功能分析,以及酶和寡糖的工业生产试验等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结合极端菌及极端酶的特性,以新的方法解决了酶的碱、盐、热稳定性、酶活力、寡糖生成率等,实现了极端B-聚糖酶以及寡糖的生产及应用。国内在多糖、寡糖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已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成功的生产出甘露寡糖。除多糖、寡糖研究外,中兽药主要是围绕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进行了中药的方剂学,有效单体的提取、合成及结构修饰,与中兽药的稳定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因为在新兽药创制中,重要的环节是要保证有高质量的、稳定可控的中药材原料。 2.1中药资源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野生变家种取得了积极成果,许多已成为主流商品。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对进口药材的引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药材进口的数量明显减少。云南西双版纳分布的植物锡生藤已合成新药/傣肌松0,与进口的/氯化箭毒碱0有相似的肌肉松弛作用。从进口药材的国产近缘植物中寻找代用品的实例还有很多,如以国产安息香代进口安息香;以国产马钱子代进口马钱子;以西藏胡黄连代进口胡黄连;以白木香代沉香等等,应用有效成分为指标,从近缘科、属中扩大药源,这方面中国已做了大量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已进行研究的主要种类有小檗属、薯蓣属、鼠尾草属、葛属、黄连属、大黄属、甘草属、石蒜属、丹参属、金银花属、莨菪类、蒿类、柴胡属、淫羊藿属、苦参属等植物。 2.2科研开发形成新的局面 2.2.1提取和合成制药在提取和合成制药的研究及生产 21

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分析

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分类: 普通陶瓷材料 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 特种陶瓷材料 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形烧结制成,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性能,以适应各种需要.根据其主要成分,有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声、电、磁、热等性能.本节主要介绍特种陶瓷. 编辑本段性能特点力学性能 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1500HV以上.陶瓷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 热性能 陶瓷材料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陶瓷的导热性低于金属材料,陶瓷还是良好的隔热材料.同时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电性能 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1kV~110kV)的绝缘器件.铁电陶瓷(钛酸钡BaTiO3)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可用于制作电容器,铁电陶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还能改变形状,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具有压电材料的特性),可用作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少数陶瓷还具有半导体的特性,可作整流器. 化学性能 陶瓷材料在高温下不易氧化,并对酸、碱、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光学性能 陶瓷材料还有独特的光学性能,可用作固体激光器材料、光导纤维材料、光储存器等,透明陶瓷可用于高压钠灯管等.磁性陶瓷(铁氧体如:MgFe2O4、CuFe2O4、Fe3O4)在录音磁带、唱片、变压器铁芯、大型计算机记忆元件方面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 编辑本段常用特种陶瓷材料 根据用途不同,特种陶瓷材料可分为结构陶瓷、工具陶瓷、功能陶瓷. 1.结构陶瓷 氧化铝陶瓷主要组成物为Al2O3,一般含量大于45%.氧化铝陶瓷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耐高温,一般可要1600℃长期使用,耐腐蚀,高强度,其强度为普通陶瓷的2~3倍,高者可达5~6倍.其缺点是脆性大,不能接受突然的环境温度变化.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作坩埚、发动机火花塞、高温耐火材料、热电偶套管、密封环等,也可作刀具和模具. 氮化硅陶瓷主要组成物是Si3N4,这是一种高温强度高、高硬度、耐磨、耐腐蚀并能自润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Ξ 徐艳艳 徐艳东 (1.临沂市苍山县实验中学,山东苍山277700;2.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摘 要 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湿地的概念和分类、形成和发育、湿地评价和健康评价、恢复和重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研究、人工湿地、全球变暖及湿地生态系统关系等方面研究进展,据此提出展望。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 恢复 湿地(wetland)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am ps)、苔藓泥炭沼泽(bogs)、泥沼泽(marshes)以及其他类似区域[1]。湿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气候带,从赤道到极地均有分布。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6×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带占11%,热带占10.9%[2]。 湿地是由喜水生物和过湿环境构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位于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汇处,是各种能量和物质交换和作用的场所。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的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 “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3]。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但是湿地也是近代史上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它是继其他生态系统如农业、林业、沙漠等之后,人类重视最晚的一种资源[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领域。 1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 1.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 1.1.1 湿地的概念 由于湿地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所以很难给湿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的研究者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已统计到的定义近60种[5]。总的看来,湿地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定义,通常采用的是最有代表性的国际湿地公约(Ramsar公约)中的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此定义比较具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湿地管理工作中易于操作[5],但其未揭示出湿地的内涵实质,其内涵和外延不明确[6]。另一类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的定义,从学科来看可以概括为水文学、动力地貌学、生态学、泥炭地质学、景观学、资源学[5-8]。杨永兴先生把湿地科学的定义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的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湿地应该具有3个突出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于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类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9]由于湿地是一个过渡带,因此范围界定比较困难,其中,1956年Circular39是美国最早的湿地定义之一;加拿大关于湿地的定义主要有:1979年Z oltai和T arnocai分别提出湿地的定义,1988年Z oltai对其前定义进行修正;[2]原苏联的沼泽概念比较全面,但语义不够确定[3]。 2.1.2 湿地的分类 同湿地概念一样,目前国际湿地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体 Ξ作者简介:徐艳艳(1979-),女,地理教师。

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系统是将污水引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的根脉和其周围土壤微生物来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流经湿地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而被除去。芦苇和香蒲在人工湿地中被广泛使用,它们既是中国北方与南方的常见物种,也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湿地植物。 作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以其建设运营成本低、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褐煤热解、油砂废水、矿山废水、奶品加工、食品工业、造纸废水、烃类废水和垃圾场渗滤液净化处理等方面。 国外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展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 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湿地系统,它持续运行到1992 年;1953年,德国Seidel 在研究中发现,芦苇通过其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的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有机物,可以去除污染物。1972年Kickuth提出了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理论,强调高等植物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1996年Kathe Seidel提出利用高等植物的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思想,通过芦苇等植物的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以至最终去除污染物。 人工湿地技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受到人们青睐,美国已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丹麦、德国开始利用河砾和河砂作为植物生长基质,构建了高分散度的废水处理设施并获得成功。人工湿地技术目前已被英国用于小城镇污废水处理,成为其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7月,在中国深圳成功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良好,除了氨氮效果不明显外,其他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污水处理厂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项目,在1997年6月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司主持的技术鉴定,在1998年6月开始推广。 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可将人工湿地分为3种类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

重油加氢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113重油加氢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卜蔚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摘要:本文针对重油加氢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从工艺和催化剂角度分别介绍了固定床、悬浮 床、沸腾床、移动床加氢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四个工艺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重油加氢的研 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油加氢;固定床;悬浮床;沸腾床 引言 随着原油的变重、变稠以及轻质油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重油加工成为现代炼厂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重油加工主要有延迟焦化、减粘裂化、重油催化裂化和重油加氢4个工艺过程[1]。延迟焦化和减粘裂化属于热加工过程,其特点是可以处理各种渣油,但是液体产物的质量差、焦炭产率高。重油催化裂化对原料的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劣质的渣油。重油加氢一方面可以处理高硫、高残炭、高金属的劣质渣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液收率和液体产物的质量。同时可以和其它工艺进行组合,特别是重油加氢和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我国在重油加氢方面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国内环保机制的日益严格化,对油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重油加氢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1 重油加氢技术 1.1 固定床加氢技术 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工业化过程也最多。我国引进和自行设计开发的渣油固定床加氢工艺如下[2,3]: 1.1.1 VRDS工艺 我国第一套渣油固定床加氢工艺,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从美国Chevoron公司引进。最初的设计以孤岛减压渣油为原料,以生产低硫燃料油为目的,后来发展成VRDS-RFCC组合工艺,即减压渣油经固定床加氢处理后给重油催化裂化提供原料。采用组合工艺后,其渣油能够全部转化,加工深度高,轻质油收率高。 1.1.2 ARDS工艺 我国从UOP公司引进的中东含硫原油常压渣油加氢脱硫装置。对常压渣油进行加氢脱硫、脱氮、脱金属、脱残炭等使加氢后的重馏分可在催化裂化等装置中进一步轻质化。 1.1.3 S-RHT工艺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渣油固定床加氢脱硫装置是我国自行设计开发的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承担此项目的工程开发、工程设计,设计原料为中东含硫原油的减压渣油及部分减压蜡油混合料,主要产品为少量石脑油、柴油和大量的脱硫改质催化裂化进料。 固定床重油加氢的优点是工艺成熟,产品收率高,精致深度高,脱硫率可以达到90%[4]以上,工艺和设备结构简单,易操作。缺点是无法及时更新催化剂,在处理高金属和高沥青质、高胶质含量的原料时,催化剂减活和结焦较快,床层也易被焦炭和金属有机物堵塞。只能加工金属<200μg/g,残炭<15%的渣油[4],因此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差。固定床反应器是非等温反应器,对于放热的加氢反应容易产生飞温现象。另外,固定床加氢工艺单程转化率低(20%-50%)[4],需要有较大的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进行配套,产品中柴汽比较低。1.2 悬浮床加氢技术 我国悬浮床加氢工艺还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目前主要有两种工艺过程,即[1]。 1.2.1 FRIPP的悬浮床工艺 该工艺采用空筒式反应器和高活性水溶性多金属分散催化剂、现场乳化分散、硫化剂直接加入到原料中,在加热过程中催化剂进行预硫化的方式操作,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抑焦功能,可实现长周期连续运转。催化剂水溶液被乳化分散在原料油中直接通过反应器,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早期的悬浮床工艺尾油中含有大量固体颗粒从而难以 2010年第3期2010年3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尘肺病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实、叙述的写作手法来记录检查的情况,切忌在笔录中作评论、推断。现场笔录应该是执法人员在现场所看、所听的实录,而不应是询问笔录。2.2 贴近案情 可以采取“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方法,首先简要描述大环境、方位地点,再收缩到具体需要重点检查的位置;从物品总体摆放、堆码再聚焦到具体商品数量,包装标签及现场痕迹等等。同时,对现场从业人员在从事何种活动,也要作好记录。对与具体案情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简写,而对于与案情关联紧密的商品、标识、人员作业情况、工具、原料、广告、检查过程,甚至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地面污水痕迹、废弃损毁物品的状况都应详记,并尽可能地加以固定、提取。2.3 抓住重点 现场检查中,往往可以意外地发现一些对定案十分关键的证据,要注意策略,可以采取以虚掩实、迂回反抄的方法将这些证据予以固定、提取。3 制作要点 3.1 当事人在被检查场所开展经营活动的由来或 当事人与被检查场所的关系。3.2 场所的概况。情况复杂的场所应交代方位,必 要时绘图说明。 3.3 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工具、设施的名称、规格、数量、状况、摆放位置、使用情况及相关的书证、物证。3.4 与违法行为有关的人员的活动情况,包括当事人及其职工、帮工以及顾问、消费者的情况。3.5 检查人员检查的活动及结果。3.6 当事人在检查活动中的异常表现及其行为。3.7 交代现场询问当事人、旁证人员,现场摄影、录像、绘图,当事人主动提交的证据的情况。3.8 交代抽样取证、强制措施的情况。情况复杂、 规模较大的场所,可以按照分工,由检查人员按照各自的检查任务,分别制作笔录,但最后应制作汇总笔录,总结整个检查情况。3.9 《现场检查笔录》应在现场检查时当场制作,不能今天检查,第二天才完成笔录。3.10 笔录写好后要交给当事人阅读或向其宣读,并由当事人签章(逐页)。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并且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字。有其他人在场时,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综 述? 尘肺病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崔 萍,侯 强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收稿日期]2007204230 山东省医药卫生计划科技项目 项目号:(2003-133) [摘要] 我国尘肺病是危害人数最多的职业病,发病率约占所有职业病的80%,建国以来,政府对尘肺病的防治一直十分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回顾了近50年尘肺病临床治疗的几个主要阶段,从基础治疗(营养、运动)、西药、中药、肺灌洗几个方面,分别概述了与其相关的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和疗效。提倡目前依病人的病情进行肺灌洗、抗纤维化、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脂质过氧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提出霜桑叶有望成为疗效高、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依从性好治疗尘肺病的新药。 [关键词] 尘肺病;治疗方法;药物疗法;中医中药;肺灌洗 [中图分类号]R1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131(2007)0320226204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 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被称为中国头号职业病,卫生部称截至2005年,中国尘肺累积病例607570

四川泡菜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延 边 大 学 ( 二 〇 一四 年 六 月 课程文献综述 题 目:四川泡菜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学生姓名:阙明阳 学 院:延边大学工学院 专 业:土木工程 班 级:2012级 学 号:2124021789 任课教师:李范洙

四川泡菜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阙明阳 (延边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 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四川泡菜的历史由来,其制作特点及文化特性。同时,本文阐述了四川泡菜的营养保健作用,并在分析其市场开发现状的同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四川泡菜;工艺;营养保健;市场现状 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腌制食品,在中国受到广大人的追捧。而在泡菜中,四川泡菜更是深受国人的喜爱。四川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同时,四川泡菜在维持人体膳食均衡,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Ⅱ》的大热,其提及的四川泡菜也随之大热,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相应的研究也增加起来。 1四川泡菜的历史 《诗经》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瓜”是蔬菜,“菹”是渍制加工的意思。盐渍菜是泡菜的雏形,所以泡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关于制作盐渍泡菜的更详细的记载有北魏的(386~534年)《齐民要术》。而到了宋、元、明朝,我国的泡渍菜已有很大的发展,如酱渍、醋渍、糖渍等蔬菜品种均有。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姜辣萝卜、生腌木瓜’’等淹藏菜蔬。宋朝诗人陆游写有“菘芥可菹,芹可羹”。元·韩弈《易牙遗意》的“三煮瓜法”。明·刘基《多能鄙事》自勺‘‘糟蒜”。明·邝瑶《便民图篡》记载有萝卜干的腌渍方法,“切作骰子状,盐腌一宿,晒干,用姜丝、橘丝、莳萝、茴香,拌匀煎滚”。泡(渍)菜传至清朝,其品种已是丰富多彩了,清·袁枚《随园食单》和李化楠《醒园录》等都有详尽的记载。而关于四川泡菜的记载,则见于《成都通览》(宣统元年即1909年),其记载了四川成都“常见泡菜22种”及“家家均有”。 2四川泡菜的特点 四川泡菜除了其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等口味特点之外。而四川泡菜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泡制方法和种类。四川泡菜用传统的泡制方法,抑制泡菜里菌类的生长,使之保持平衡。不管是泡制一天还是几十年,都能泡出可口的味儿。而泡菜种类则可以用“无所不泡”来形容,肉,蔬菜等只要想得到的都可以成为原料。

动物性泡菜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混合均匀,放在清洁室内腌制1~2h 左右进行灌制。21215 加入发酵剂 将已活化的清酒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和片球菌的混合培养菌接种入已腌制好的肠馅中,辗拌均匀。21216 灌制及排气将拌好的肉馅灌入天然肠衣,并用排气针在肠衣上扎孔排气。21217 整理及上架 在肠衣上每隔10~20cm 用细线扎一次,将湿肠用清水漂洗除去表面污物,然后上架挂好。21218 发酵 在35~37℃、相对湿度35%~55%的条件下发 酵48h 。21219 烘烤及蒸制 在65~80℃烘烤至肠衣表皮干燥呈深红色即可,然后放入蒸煮炉内,在75~80℃蒸煮1h 左右即为成品。3 质量评价 经过上述工艺发酵的香肠色泽为枣红色,比自 然风干和烘烤的香肠颜色鲜艳,有浓郁的发酵香味,口感略带酸味,香味较好,质地较硬,感官评价比传统香肠更好。 参 考 文 献 1 井乐刚,孟岳成1用发酵剂改良风干香肠及其理化性质 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377~383 2 徐为民,周光宏,吴菊清.发酵香肠中影响发酵剂产酸性 能因素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1,22(10):56~58 3 罗欣,王海燕,张春江.发酵香肠中的菌种分离及鉴定 [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9(3):5~8 4 刘云鹤,何煜波.肉品发酵剂增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研 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6:1~3 (收稿日期 2003209221) 3 作者简介:王英,女,23岁,西南农业大学食品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发酵与酶工程。 动物性泡菜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王 英3 罗晓妙 蒲海燕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院 400065 摘要 本文阐述了动物性泡菜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其发展前景。关键词 动物性泡菜 乳酸菌 现状 前景 泡菜是我国很普遍的一种蔬菜,在西南和中南 各省居多[1]。动物性泡菜是利用泡椒特有的辛辣味与肉类独特的香味结合,形成清香脆嫩,爽口开胃的肉类制品。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山椒凤爪。近年来,随着将传统食品现代化的发展,研究人员纷纷对动物性泡菜进行研究和开发,使其广泛发展。 1 动物性泡菜的加工工艺[2,3] 动物性泡菜发展至今,其工艺已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使其适应现代化的大型生产。近几年,市售产品的工艺大多采用以下工艺流程: 发酵液制备→原料→预处理→发酵→杀菌(终止发酵)→真空包装→成品。 111 原料[1,4] 现阶段,动物性泡菜所选用的原料已日益丰富起来,一般选用含胶原蛋白丰富,没有肥肉或浮油,瘦肉很少或没有的猪,牛,家禽肉的副产品以及海鲜。按质地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1111 含蛋白质尤其是胶原蛋白量高的原料 如猪的头、蹄、耳、尾及鸡爪、鸭掌等。这类原料是滋补、美容佳品;但胶质重,加工中如果预处理不好,会使产品硬绵不塞或粑糯粘连。11112 质感脆的原料 如鸭肠、鹅肠、鸡冠、猪腰花等。这类原料在加工时应注意掌握好泡制的时间,否则会使咸淡失度。11113 肉质细微且香嫩如虾蟹等海鲜原料 这类原料肉质细微香嫩,且易入味,因此加工时泡菜盐水的咸度和泡制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03肉类工业 Meat Industry 产品开发?试验研究 2004年第1期总第273期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

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及展望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和展望 摘要 含油污泥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针对含油污泥处理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现状、及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资源化利用将成为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含油污泥;资源化;除油;综述 Abstract: Oily sludge may do harm to the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must be treated harmlessly and be utilized comprehensively.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echnology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oily sludge will be the dominant technique for oily sludg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oily sludg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oil removal、detoxification 1含油污泥的危害和来源 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的伴随品,是石油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一大难题。含油污泥中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硫等营养物质,不加稳定处理的污泥任意排入水体,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将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导致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物的生存,营养物质又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在沿海海域造成赤潮和绿潮。除此,不同成分的含油污泥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是不同的。 1.1含油污泥的危害 油田含油污泥的组成成份极其复杂,是一种极其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大量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剂[1]。并因其体积庞大,排放后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我国现已对含油污泥的排放加强了重视[2],目前明确规定,肆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泥将处以1 000元/ m3·d 的罚款。这样虽然限制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含油污泥

泡菜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泡菜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炯, 黄明发, ZHENG Jiong, HUANG Ming-fa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 刊名: 中国调味品 英文刊名:CHINA CONDIMENT 年,卷(期):2007(5)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26条) 1.Pederson C S Floral changes in the fermentation of Sauerkraut 1930 2.李幼筠泡菜与乳酸菌[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1(04) 3.陈仲;翔董英泡菜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4(04) 4.李金红泡菜与乳酸菌[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4(03) 5.杨瑞鹏几种酸泡菜中乳酸菌区系及主要发酵乳酸菌分离鉴定与发酵生理的研究 1985 6.Chao H H Microbiology of PH paw stay 1949(14) 7.Petaja E Use of inoculated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fermenting sour cabbage[外文期刊] 2000(09) 8.Pederson C S;Albury M N Factors Affecting the Bacterial Flora in Fermenting Vegetables 1953(18) 9.赵喜茹;郑其良影响泡菜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期刊论文]-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5(01) 10.陈惠音超低盐多菌种快速发酵腌菜技术 1994(05) 11.Lopez A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oflactic acid flora of sauerkraut 1954(19) 12.沈国华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菜加工上的应用(二)[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2(06) 13.毕金峰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剂的筛选[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03) 14.王禾蔬菜乳酸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1999(01) 15.王占武;张篪影响胡萝卜复合汁中双歧杆菌存活因素的研究 1996(03) 16.Kyu Hang Kyung;Fleming H P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abbage Juice against Lactic Acid bacteria 1994(01) 17.周文斌泡菜中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6(02) 18.杨性民;刘青梅;徐喜圆人工接种对泡菜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03) 19.黄君红;陈青荷提高泡菜汁中乳酸菌含量的研究 1997(04) 20.居述林两歧双歧杆菌培养基成分的改进 1998(02) 21.贾树彪乳酸酸菜菌种的选育和生产工艺研究 2000(04) 22.蒋和体四川泡菜袋装发酵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1994(04) 23.曾凡坤;吴永娴;刘心恕四川泡菜工业化生产研究 1992(06) 24.李幼筠;甘萍;黄水泉泡菜乳酸菌种的选育(一、二) 1996(10-11) 25.张蓄甘蓝乳酸发酵汁的利用 1992(06) 26.张建军甘蓝乳酸发酵及葛笋纯接种乳酸发酵的研究 1987(01) 引证文献(5条) 1.陈芸芸.李巧云传统泡菜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动态分析[期刊论文]-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