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四_0004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四_0004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四_0004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四_0004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四_0004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从(B)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谋划。

A. 微观

B. 宏观

C. 单一

D. 全局

满分:3 分

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产业选择是确定该区域的(A )产业。

A. 支柱

B. 主要

C. 重点

D. 一般

满分:3 分

3. 从总体来看投资环境的评价要从定性分析入手过渡到(B)分析。A. 对比

B. 定量

C. 调整

D. 数量

满分:3 分

4.

投资是指(A)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转投向国内或国外某个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

A. 经济

B. 企业

C. 国家

D. 投资

满分:3 分

5. 劳动力区域间流动的主要作用,加速了(C )化的过程。A. 工业

B. 农业

C. 城市

D. 现代

满分:3 分

6.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A)的分析,生产要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流动。

A. 克拉克

B. 韦伯

C. 杜能

D. 艾萨德

满分:3 分

7.

区域经济政策分化为两种类型即超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和(A )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

A. 国家

B. 地区

C. 团体

D. 民间

满分:3 分

8.

美国学者认为“区域政策是处理区域问题和在何处进行经济发展”的一种(B )政策。

A. 政治

B. 经济

C. 区域

D. 国家

满分:3 分

9.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尽最大的可能兼顾社会(A )。A. 公平

B. 正义

C. 声誉

D. 稳定

满分:3 分

10. 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亦即经济发展(C )战略。A. 部门

B. 单一

C. 总体

D. 局部

满分:3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区域规划包括(ABCD )。

A. 区域发展

B. 产业发展

C. 土地利用

D. 城镇体系

E. 人口发展

满分:3 分

2. 平均量评价分为两个方面即(BC)。A. 资源拥有量

B. 资源密度

C. 人均资源拥有量

D. 资源贮藏量

E. 资源分布量

满分:3 分

3.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

A. 绝对量评价

B. 平均量评价

C. 需求量评价

D. 综合评价

E. 数量评价

满分:3 分

4. “问题”区域包括(ACD )。A. 落后地区

B. 贫困地区

C. 萧条地区

D. 膨胀地区

E. 山区地区

满分:3 分

5. 区域规划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有(ABC)。A. 发挥优势原则

B. 兼顾全局原则

C. 效益原则

D. 经济原则

E. 合作原则

满分:3 分

6.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征包括(ABCD )。

A. 区域性

B. 预见性

C. 综合性

D. 可操作性

E. 规划性

满分:3 分

7.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BCD )。

A. 规划

B. 设想

C. 思路

D. 谋划

E. 计划

满分:3 分

8.

技术人员的流动往往与(ABC)等有很直接的关系。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生活环境

C. 收入预期

D. 工资待遇

E. 工资环境

满分:3 分

9.

区域经济政策手段包括有(ABCD)。

A. 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

B. 基础设施投资手段

C. 政府行政手段

D. 区域开发手段

E. 财政补贴手段

满分:3 分

10. 制定区域规划的过程包括(ABCDE)阶段。A. 准备阶段

B. 调查研究阶段

C. 分析预测阶段

D. 目标设计阶段

E. 内容设计制定阶段

满分:3 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B)环境是投资环境最根本的组成要素。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社会

满分:2 分

2.

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对区域要素流动的(D)作用。

A. 拉动

B. 推移

C. 积极

D. 推动

满分:2 分

3.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区域应当是(B )级。A. 市

B. 县

C. 乡镇

D. 乡村

满分:2 分

4.

支柱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将会引起(B )现象,形成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A. 分散

B. 聚集

C. 汇集

D. 排斥

满分:2 分

5.

工业赶超战略主张以发展(A )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A. 工业

B. 农业

C. 产业

D. 商业

满分:2 分

6.

地区经济发展总水平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A)量。

A. 收入

B.

支出

C.

产出

D. 消费

满分:2 分

7.

总目标往往具有较强的(D )能够较完整地涵盖区域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方向。

A. 完整性

B. 综合性

C. 稳定性

D. 概括性

满分:2 分

8. 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是要发展有创新能力的新的(A)部门。A. 工业

B. 产业

C. 农业

D. 经济

满分:2 分

9.

产业发展的资源组合即劳动力、资金、技术、原材料等的配合情况,只有通过(C )才能达到合理的平衡。

A. 交易

B. 供求

C. 市场

D. 交换

满分:2 分

10.

区域规划应当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A )发展的详细安排。

A. 产业

B. 工业

C. 农业

D. 商业

满分:2 分

四、论述题(共1 道试题,共20 分。)

1. 试述区域规划的制度原则和内容

答:区域规划的制度原则是:

1、发挥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区域规划最基本的原则。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经济基础、文化习俗诸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自然条件

和资源丰度的差异性,构成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生产要素、需求水平和产品价格等的差异性,同时也构成劳动地域分工的互补性,这是由劳动地域分工原理所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才能最充分地利用区域条件,发展各种产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2、兼顾全局原则。区域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区域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因此,规划中要以区域整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一般与重点、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生活与生产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坚持全局原则,才有可能使各类规划与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始终如一地贯彻战略指导思想。

3、效益原则。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部门或区域的经济效益。通过规划,合理地布局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在相同投入下,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仅仅是经济效益是不够的,区域规划应当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使区域能够长期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1、城市发展规划。指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小城镇和郊县组成的地区规划。规划中心内容是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重点解决区内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工业布局中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人口分布与大城市市区规模控制、中小城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等。

2、工业区区域规划。指由工业聚集形成的各类专业化的工业区,规划工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工业建设与农业相协调,对外交通布局和居民区布局等。工业区的规划中需要解决工业枢纽、工业点的配置、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系统、城镇和人口分布、卫生保健等一系列问题。当然,由于工业区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有能力解决许多建设问题,为区域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工业区废弃物多,对大气、土壤、水源往往发生污染,对生活环境造成危害,减少工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活环境就成了工业区区域规划的主要课题之一。

3、资源开发区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区应包括水、土、森林、矿产等多重资源的开发区域,如以某一河流为主体的开发规划,以某一类资源为中心的地区开发规划,以某一个或几个矿山城镇组成的区域开发规划等。这种性质的开发区域,与苏联的区域经济综合体类似,一般由一种资源的开发作为动力,启动区域的开发。比较典型的有:煤炭开发综合体,水电开发综合体,有色金属开发综合体等。

4、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指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的发展规划。这类地区规划的重点内容是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产业建设及对外交通联系,解决工农业发展与自然景观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如中国的云南、四川、西藏和西北地区等,旅游区发展规划的城市越来越大。

5、农业区开发规划。指以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为主的地区的开发规划。在一个区域内,农业区是区域经济的基础。提高农业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以及扶贫等问题,都应当在这类规划当中进行解决。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开发规划的中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早已不仅仅限于农业土地利用的范畴,而是包括区域全部土地利用的问题,或者说,城市、工业企业和交通用地,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满足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农业的基本用地不减少,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

6、综合性区域规划。综合性区域规划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直接配套的规划,是详细的区域发展战略方案。综合区域规划一般是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区域规划。其目的在于对区域内的资源开发、城镇的发展、工农林牧渔矿等产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和商业、金融、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的建设。综合性区域规划实际包括上述各种类型的规划。但由于各地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管理体质不同,规划要求不一,因此综合性区域规划的范围与研究

的深度,各地有很大的差别。

党校研究生 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区域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提出,(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中国学者张敦富提出(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

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5. 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贸易彼此都能获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在生

2012-2013-02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统计学 试卷类别:A卷□ √B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题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数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2. 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 A. 中位数 B. 均值 C. 四分位数 D. 极差 13.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无限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 A. B.

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暑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1.2x-y+6=0 2.3 3.x+y+3=0 4.11,63?? - ?? ? 5.三 6.( 11c b -) 7.2x-3y-4=0 8.3 9.2x+y-4=0 10211.103x+43y=0 12.(1)3x+y=0,x+y+2=0(2)1a ≤- 13.(1)-2,2(2)13- 1 3 14.1(1)x+y-3=0 (2)x+2y-4=0 2(2,3) 暑假作业二参考答案 1 .( 2. x +y -1=0 3.5 4.2 2 (2)(1)1x y -+-= 5.11 33 y x =-+ 6 7.(,0)(10,)-∞?+∞ 8 9.-2 10. x =0或y =- 1 3x+3 11.2 2 (4)4x y -+= 12.略 13.(1) 4 (,0)(,)3 -∞?-+∞ 14.(1)1122??-???? ,(2)不能 暑假作业三参考答案 1.3或4 2.A m ∈ 3.异面或相交 4.平行 5.②③ 6.ABD 7.90 9.2 10. ③④ 11.三点共线. 12. 13.证明 (1)∵ AA 1⊥平面A 1B 1C 1,AA 1?平面AA 1B 1B , ∴平面AA 1B 1B ⊥平面A 1B 1C 1,且平面AA 1B 1B 平面A 1B 1C 1=A 1B 1. 又△ABC 中,AC =BC ,∴△A 1B 1C 1中,A 1C 1=B 1C 1. ∵M 是A 1B 1的中点,∴C 1M ⊥A 1B 1.∴C 1M ⊥平面AA 1B 1B ; (2)由(1)知,AM 是AC 1在平面AA 1B 1B 内的射影. ∵AC 1⊥A 1B ,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知, A 1B ⊥AM . (3)由(1)(2)知,A 1B ⊥平面AMC 1. 同理, A 1B ⊥平面NB 1C .∴平面AMC 1∥平面NB 1C . 14.(1)连结AG 与1A F 相交于点Q ,再连结EQ ,则易证Q 为AG 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 //BG EQ ,从而证得BG //平面1A EF (2)连结AC 与EF 相交于点M ,再连结1A M 及PM ,则 1A M MP ⊥即可. 设正方体棱长为4, 则1tan tan 4AA M PMC ∠= =∠= ,所以32PC = ,所以152 PC =, 即 13 5 CP PC =时,平面1A EF ⊥平面EFP . 暑假作业四参考答案 1.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而中心投影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 3.32或12 4. 7:19 5 6 7. A 、M 与D. 8.12π 9.圆锥的母线长为403 cm. 10.12 11.75cm 12. ⑴ ⑵332 V m = 13 .3V S π== 14.解:S S S S =++表面圆台底面圆台侧面圆锥侧面 25(25)52πππ=?+?+?+?? 4(15π=+ V V V =-圆台圆锥222112211()33r r r r h r h ππ=++-148 3 π= 暑假作业五部分答案 9. 1m n n p p m p m n b b b ---??= 10. 125 2,11 作业6答案: 1 、{(1,1]?-2、4;3、下方;4、(4,0]-;5、3a ≥;6、(- 1,2);7、32;8、1 (,1)4;9、(,2)-∞-;10、1m ≥: 11、(1)3 ,22 x x ≤-≥(2)1 42 x -<≤(3)11a x a -<<+; 12、解:(1)如图所示,其中的阴影部分便是欲表示的平面区域. (2)可将原不等式组分解成如下两个不等 式 组 :① ?? ???≤+≤≥≥,2,1,,0y x y x y x 或

2021年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一_0005(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显示的全为正确答案) 1.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综合性 满分:3分 2.()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 3. 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制度 满分:3分 4.()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 5. 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是()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满分:3分

6. 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提出的。 赖宾斯坦 满分:3分 7. 德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杜能 8.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综合性 9. 区位论对()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市场 满分:3分 10. 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应用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

区域 区域经济学 2. 区域开发的特点有:()。 开发的明确性 开发的时效性 开发的综合性 3. 连锁效应包括:()。 前向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 旁侧关联效应 4. 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人口管理

环境管理 5. 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 自然资源环境 人力资源环境 制度环境 6. 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 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政策问题 区域文化问题 7.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统计学第四章习题答案-贾俊平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 要求: (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 Statistics 10 Missing0 Mean9.60 Median10.00 Mode10 Std. Deviation 4.169 Percentiles25 6.25 5010.00 75 单位:周岁1915292524 2321382218 3020191916 2327223424 4120311723 要求; (1)计算众数、中位数: 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

网络用户的年龄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Q1位置=25/4=6.25,因此Q1=19,Q3位置=3×25/4=18.75,因此Q3=27,或者,由于25和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0.75×2=26.5。 (3)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Mean=24.00;Std. Deviation=6.652 (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Skewness=1.080;Kurtosis=0.773 (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分布,均值=24、标准差=6.652、呈右偏分布。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1、确定组数: ()lg 25lg() 1.398111 5.64lg(2)lg 20.30103 n K =+ =+=+=,取k=6 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41-15)÷6=4.3,取5 3、分组频数表 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 分组后的直方图:

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之一

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之一(第1天至第5天部分) [ 2009-8-2 9:41:00 | By: 神的一滴 ] 2 推荐 第一天 1.A(B笳jiā,C湫qiū,D庇bì) 2.C(玉浆、陶冶),A(罡风) 3.A “误解”,指把别人的意思理解错了;“曲解”指故意歪曲别人的见解。①处不是故意的,应该用“误解”。滥用指过多使用,不必或不该使用;“乱用”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显然②处是过多使用的意思,故用“滥用”。“不免”“难免”都表示客观上不可避免,经常互换,但“不免”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作状语。“难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4.D(A舞文弄墨:贬义B期期艾艾:形容人说话口吃、不流利C绵薄之力:是能指自己不能指别人。 5.B(A关联词语“而是”改成“就是”C成分残缺D"防止不被传染"否定错误。) 6.A 7.故事是小说中最粗浅的部分。 8.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9.宋诗唐诗魏晋诗 10.(1)能欣赏佳妙而不粗浅(2)兴趣广博而不偏嗜(3)进展创化而不僵腐 11.(1)未云何龙不霁何虹(2)失之东隅(3)不舍昼夜(4)破灭之道也(5)脉脉不得语(6)暗香浮动月黄昏 13.卫生部撤销全国牙防组(或:全国牙防组被卫生部撤销)

14.示例1: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岭南文 化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示例2: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以务实 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 第二天 1.C 2.D(A、“无可非议”指没什么可指责的,常用来表示做的对,这里应改为“无可争议”;B、“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C、“不堪卒读”多指文章写的不好,使人读不下去,应为“不忍卒读”。) 3.B(A、成分残缺,“表达了”后面缺少宾语“愿望”;C、“最高点已达每桶70美元以上”错误;D、句式杂糅,去掉两个因为即可。)4.B 5.D(遣:遣送,打发) 6.D(A.也: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述;B.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以:连词,而/介词,凭) 7.C(②句是说赵奢善于理财,已见成效,④句是写赵奢严肃军纪、果断行 事,⑥句是写赵奢采纳建议后立即行动,均未能直接表现题干所说的“胆识谋略不凡”) 8.B(赵奢依法行事,对平原君并未构成“恶”、“怨”;相反,平原君器 重赵奢,也正是因为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 9.(1)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 法令尊严就会受损。(2)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领骁勇的得胜。(3)(他或赵奢)派一批善射的弓箭手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 附:参考译文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要在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尊严就会受损,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1 / 14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 A建筑业B农业C采掘业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 B C )。

统计学计算习题

第四章 六、计算题 月工资(元) 甲单位人数(人) 乙单位人数比重(%)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25 84 126 28 2 8 30 42 18 合 计 267 100 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1、(1) 430025500267 x f x f ?+?+ == = ∑∑甲工资总额 总人数 3002%5008%7003%f x x f =? =?+?+?+ ∑∑乙 (2) 计算变异系数比较 ()2 x x f f σ-=∑∑甲甲 甲甲 () 2 x x f f σ-∑∑乙乙 乙乙 V x σσ= 甲 甲 甲 V x σσ= 乙乙乙 根据V σ甲 、V σ乙 大小判断,数值越大,代表性越小。 甲品种 乙品种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1.2 0.8 1.5 1.3 600 405 725 700 1.0 1.3 0.7 1.5 500 675 375 700 4.8 2430 4.5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2、(1) 收获率(平均亩产) 2430 528.254.8 x = ==甲总产量总面积 2250 5004.5 x = =乙 (2) 稳定性推广价值(求变异指标) 2 2 2 2 600405725700506 1.25060.8506 1.5506 1.31.20.8 1.5 1.34.8 σ???????? -?+-?+-?+-? ? ? ? ?? ???????=甲

2 2 2 2 500675375700500 1.0500 1.35000.7500 1.51.0 1.30.7 1.54.5 σ???????? -?+-?+-?+-? ? ? ? ?? ???????=乙 求V σ甲 、V σ乙 ,据此判断。 8.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4-6。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 况分组(%) 商店 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流通费用率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45.9 68.4 34.4 94.3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 (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实际销售额) 8、(1) () 101%1 % f f x = = =?∑∑ 20实际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 计划完成 (2) 据提示计算:2012.7%x = 品 种 价格 (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13、提示:= 销售额 平均价格销售量 企业序号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一级品率 (%) 1 2 3 4 5 350 500 450 400 470 102 105 110 97 100 98 96 90 85 91

统计系-统计学考试题-2012-2013(1)A卷

测试科目: 统计学 测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测试方式: 闭卷 考生院系: 全校学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题分 10 10 35 45 100 得分 评卷 教师 注:本试卷考生可用没有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某项政策的意见,从每个学院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进行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2.某次公务员测试有100万人参加了测试,所有考生成绩的均值为μ,方差为2σ,现准备随机抽取200人作为样本进行初步的成绩分析,其均值为x ,方差为2s ,则有:( ) A .x =μ B . μ=)(x E C .2 )(σ=x D D .2 )(s x D = 3.某公司年底对员工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类,则该计量尺度为(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4.根据某保险公司投保人缴纳保费(元)的数据绘制的直方图如下,能够较好地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A .均值 B .中位数 C .方差 D .极差 5.为了研究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公司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了几位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和工作积极性较差的员工进行座谈调查,该调查方式为( )。 A .整群抽样 B .重点调查 C .分层抽样 D .典型调查 6.某设备推销员向某企业推销设备,声称其代理的新设备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次品率(2π),企业对该设备进行考察,从其加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若干件进行检测,并和旧设备次品率(1π)比较,若真能显著降低产品次品率则准备购进,此时应建立的假设是( )。 A .121120:,:ππππ≠=H H B .121120:,:ππππ<≥H H C .121120:,:ππππ>≤H H D .121120:, :ππππ≤>H H 7.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可能犯两类错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拒绝原假设可能犯弃真错误 B .拒绝原假设可能犯取伪错误 C .不拒绝原假设可能犯弃真错误 D .不拒绝原假设一定犯取伪错误

暑假作业答案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复习部分 作业1 直线与圆的方程(一)答案 1-8BBACC ACA 9、(2,-3) 10、x+2y=0 11、()2 212x y ++= 12、2 2 (3)x y -+=4 13、解:设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4(6)y k x +=-,即640kx y k ---=① 则圆心(0,0)到此直线的距离 为 d = 因为圆的半弦长、半径、弦心距恰好构成 Rt △, 所以2220+=. 由此解得7 17 k =- 或1k =-. 代入①得切线方程7 7 6()4017 17 x y ---?- -=或 14、解:(1)①若直线l 垂直于x 轴,则此直线为x =1,l 与圆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1,3)和(1,-3),这两点间的距离为23,符合题意. ②若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设其方程为y -2=k (x -1) 即kx -y -k +2=0 设圆心到此直线的距离为d ∵23=24-d 2∴d =1 ∴1=|-k +2|k 2+1 解得k =34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x -4y +5=0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是x =1或3x -4y +5=0. (2)设Q 点坐标为(x ,y ) ∵M 点的坐标是(x 0,y 0),OM →=(x 0,y 0),ON → =(0,y 0),OQ →=OM →+ON → ∴(x ,y )=(x 0,2y 0)∴????? x =x 0 y =2y 0 ∵x 20+y 20=4∴x 2 +(y 2)2=4.即x 24+y 2 16=1, ∴Q 点的轨迹方程是x 24+y 216 =1. 作业2 直线与圆的方程(二) 1-8 AADDB CBD 9、【解析】由已知,两个圆的方程作差可以 得到相交弦的直线方程为a y 1 = , 利用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d 1 | 1| a =为 1322 2=-,解得a =1. 10、2225 (2)(1)2x y - ++= ; 11、 12、(3x +4y +15=0或x =-3.) 13、解:设圆心C (a ,b ),半径为r . 则a -b -1=0, r =|4a +3b +14|42+32 , |3a +4b +10| 32+42 =r 2-32. 所以 (4a +3b +14)225-(3a +4b +10)2 25=9. 即(a -b +4)(7a +7b +24)25 =9. 因为a -b =1, 所以5(7a +7b +24)25 =9,a +b =3. 由????? a -b =1,a +b =3.解之得? ???? a =2, b =1. 故所求圆C 的方程为(x -2)2+(y -1)2=25. 14、答案:5, 1 6 解析:(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5d = =; (2)由(1)可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5,要使圆上点到直线的距离小于2,即 1 :4315l x y +=与圆相交所得劣弧上,由半 径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3可知劣弧所对圆心角为 3 π ,故所求概率为1 326 P π π==. 作业3 算法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234及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数学三年级暑假作业答案参考

数学三年级暑假作业答案参考 一、单选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把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 C )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千米 2.下列图形中,( B )不是四边形。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正方形 D:平行四边形 3. 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D ) A:56÷6=8……8 B:8-8×0=0 C:250×4=100 D:4×205=820 4.小雯每天回学校要走957米,小刚每天回学校要走1205米,小刚每天回学校比小雯多走( A )米。 A:248 B:258 C:358 D:2162 5.下面图形中,( B )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D: 6.估计478+379的计算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它们的和比1000大一些; B:它们的和比700小一些; C:478不到500,379不到4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90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一个纸箱可以装9瓶柚子蜜,50瓶柚子蜜至少需要( B )个纸箱。 A:5 B:6 C: 4 D:7 8.一只身长5厘米的蚱蜢一次可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那么蚱蜢一次可跳跃的距离是( A )。

A:375厘米 B:80厘米 C:70厘米 D:75厘米 9.一个生日蛋糕,小华吃了蛋糕的,妈妈吃了蛋糕的,爸爸跟妈妈吃得同样多,三人一共吃了这个生日蛋糕的( C )。 A: B: C: D: 10.在16届广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3( D )09的成绩获得110米栏冠军,并连续三次获得亚运会此项目的金牌。 A:日 B:时 C:分 D:秒 二、填空题(共20分) 11. 先根据分数涂色,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4分) 1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4000米=( 4 )千米 7分=( 420 )秒 7吨=( 7000 )千克 50厘米=( 5 )分米 13.在□里填上“>”“3时=180分30毫米14.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2分) (1)广州地铁三号线提速后,每小时大约可行驶120( 千米 )。 (2)世界上动物是蓝鲸,一头成年蓝鲸的体重可达到80( 吨)。 15.开学初,欣欣带50元来到购书中心帮同学买练习册,买1本《同步训练与过关测试》要8元,欣欣带的钱最多可以买( 6 )本,还剩( 2 )元。 (2分) 16.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6厘米,25厘米和2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65 )厘米。 (2分)

区域经济学作业

区域经济学作业 200920171004 产业经济郝晓华 1.增长极、点轴开发、网络开发模式的内在关联性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 1950)提出。起初它是用来描述关键产业(Key industry)对相关产业的联系效应、乘数效应等经济关联。布代维尔等将增长极概念赋予空间内涵后,增长极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存在着极化过程而不是平衡的,增长并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然后沿着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造成影响。增长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即增长极通过其吸引和扩散力的作用,不断地增大自身的规律,对所在地区产生支配性影响,从而不仅使所在地区经济获得优先增长,而且带动周围地区的迅速发展。佩鲁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论述增长极的形成条件。他认为增长极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存在;二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能力;三是适当的周围环境的配合。此后,一些学者将增长极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区域范围,提出了区域增长极的概念,应用增长极模式进行区域经济开发。60年代初,L·罗德文(L.Ro,lwin)首次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规划中,并提出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到60年代中期,布尔维尔(J·B·Bouolevile)又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提出并改进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系统地从理论上将增长极的经济含义推广到地理含义,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而且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着重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他说:“一个区域增长极是指区位在一个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增长发展的一系列推进性产业”。 增长极开发布局模式通过集聚、创新和扩散三阶段的发展,集聚功能与规模效应、创新功能与示范效应、辐射功能与扩散效应于一身,忠实地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极具效率的经济布局模式。增长极理论通常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点轴布局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增长极理论是点轴系统理论“点”的思想源泉。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

统计学课后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4章练习题 1、一组数据中岀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 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 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 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 A.异众比率 B.离散系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 A. 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 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 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A.极差 B. 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 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 的数据 C.99% 的数据 D.100%勺数据 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 A. 至少有75%勺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3、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4、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15、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 A.等于0 B.等于1 C.大于0 D. 大于1 16、如果一组数据分布的偏态系数在0.5~1或-1?-0.5之间,则表明该组数据属于() A.对称分布 B.中等偏态分布 C.高度偏态分布 D.轻微偏态分布 17、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是() A.等于0 B. 大于0 C. 小于0 D. 等于1 18、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统计学试题》2012-2013A

北京化工大学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A]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数量指标可以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是)(否) 2.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调查一次,以后不再进行的调查。 (是)(否) 3.统计分组原则是: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属于且只属于某一组。 (是)(否) 4.任何一组数据都可计算调和平均数。 (是)(否) 5.样本回归方程为y* =a+bx,相关系数 r与b的符号相同。 (是)(否) 6.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是)(否) 7.平均指标指数的简称即平均指数。 (是)(否) 8.若计算因水利建设实现水浇地面积的平均增长速度应该用水平法。 (是)(否) 9.按平均发展速度推算的末期水平等于时间数列实际的末期水平。 (是)(否) 10.年距发展速度即为环比发展速度。 (是)(否) 二、单选题(每题2分): 1.调查某地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地区全部职工家庭B.该地区每个职工家庭 C.该地区全部职工D.该地区职工家庭户数

2.某地区的2005年投资额为3000亿元人民币,从2006年到2010年累计投资额为17430亿元人民币,查表得∑Y i/Y0=5.801913与5.8190507,n=5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5.0%;5.1% 。则06~10年的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为()。 A.5.1 B.5.05 C.5.077 D.5.047 3.是一个年份时间序列,根据此时间序列不能测定的构成因素是()A.趋势变动T B.季节变动S C.循环变动C D.随机变动I 4.人均铁路长度= 国内铁路线路总里程/人口年平均数,这个指标是()。A.平均数B.强度相对数C.绝对数D.比较相对数 5.一时间数列有20年的数据,用移动平均法对其修匀。若用五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的数据( )。 A.15年 B.16年 C.18年 D.20年 6.当假设总体相关系数ρ = 0时,对样本相关系数统计量γ的检验是假定两个因素X与Y() A.不相关B.存在相关C.关系不显著D.显著相关 7.已知:三组的组内方差分别为12、22、35,且权重相同,三组的组间方差是58。那么,总方差() A.127 B.58 C.69 D.81 8.下列指标哪个不是研究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 ). a.方差 b.平均差 c.极差 d.协方差 9.已知:某企业利润2001年比2000年增长12%,03年比01年增长24.5%,如果2000年至2005年的利润平均增长速度是11.25%,那么05年比03年增长 ( ). A.15.92% B. 22.2% C.18.24% D.无法计算 10.各组标志值增加一倍,各组频率减少三分之一,则平均数( )。 A.减少B.不变 C.是原来的二倍D.是原来的三分之二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5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5 一、单项选择题 1. ()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2. ()是发达国家中修建铁路最晚的国家,但却是铁路现代化进 程最快的国家。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3. 在双中型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4. 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A. 政治 B. 经济 C. 科学 D. 生活

5.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 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6. 经济区是()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 A. 国家 B. 企业 C. 政府 D. 团体 7. 努力发展()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核电 8. 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9. 于洪俊和宁越敏教授在他们的著作《城市地理概论》中介绍了 ()地理学家贝里提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10. ()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煤炭 二、多项选择题 1. 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A. 安全 B. 快速 C. 节能 D. 节约土地 E. 平稳 2. 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者包括()。 A. 克里斯塔勒 B. 廖什 C. 艾萨德 D. 杜能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8、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