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试题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一、四大发明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一)造纸术

1、发明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西汉是我国已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这种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魏晋南北朝时期,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当时造纸中心:北有洛阳、长安,南有建业、扬州。

2、传播。4世纪起,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来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与欧洲。到16世纪已经传遍整个世界。

3、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化事业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印刷术

1、发明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传播。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欧洲人用活字印刷比毕生晚了四个多世纪。

3、意义。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三)指南针

1、发明与发展。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作出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制成指南针。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

2、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3、意义。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世界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1、发明与发展。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中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2、传播。火药和火药武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3、意义。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火器的广泛流行,扩大了对生铁、铜和钢的需求,促

进了冶金业的发展。

(五)认识与思考

四大发明固然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却不应骄傲自大。相反我们有许多反思的地方。找出原来先进的中国后来沦为落后的原因时,我们并不自卑,相反应该激励我们。

鲁迅先生曾说过:外国人用火药制造了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受明、清当时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的限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没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

二、数学

1、先秦。西周时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春秋时有九九乘法表。

2、秦汉。西汉的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它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魏晋。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5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他还著《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缀术》到唐朝时被定为学校课本。

明清时传教士把西方的数学著作介绍到中国。

三、天文、历法

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1、先秦。

夏朝的历法“夏小正”,一年有12月。

商朝沿用“夏历”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西周时开始确定节气。

公元前613年春秋时作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纪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多年。

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2、秦汉。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纪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纪录。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日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浑天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

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宋元。

北宋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不问月亮圆缺,只管时令节气。这种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这种制度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

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明清时传教士把西方的天文著作介绍到中国。

5、思考与认识

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及杰出的天文学成就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们也是能动地认识自然界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古人对自然和天文现象的观察研究体现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发挥主观能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今天,我们必须继承这些宝贵的科学遗产,不仅要大长中华民族的志气,而且更应该把我们祖先的这些光辉成就发扬光大。

四、医药学

1、先秦。

战国时的扁鹊被奉为脉学之宗。它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即结合望气色、听声音、

询问病情,从脉象中诊出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一所沿用。医学开始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2、秦汉。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华佗和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陀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他“医圣”。

3、隋唐。

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建,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药王”。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土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库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4、宋元。

《洗冤录》是南宋法医学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

5、明。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五、农学

1、魏晋南北朝。

北朝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储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明朝。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将他与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一书的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也总结了明代农业的生产技术。

六、建筑学

1、秦汉。

为了抵御匈奴南下进扰,巩固北部边防,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整个工程“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长城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起到一定作用,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长城的修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

2、隋唐。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隋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成长安城。他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长安城整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宋元。

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结构、样式等都有详细说明的精致的图样,是我国建筑史上杰出的著作。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金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其坚固实用、美丽壮观而闻名中外。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4、明清。

明中期,国力衰退,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修缮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

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约有八十万能工巧匠,参加了营建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木工蒯祥。北京城的布局突出了皇权。城有三重,宫城(紫禁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北京城高大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鼓楼、钟楼位于城北。城内建筑严格保持对称,烘托出宫城庄严的气氛。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墙相配,显得金碧辉煌,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

七、古代的其他的科技成就

1、手工业著作。

由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2、综合类著作。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他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物理学。

战国时《墨子》中的《墨经》关于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其中的光学八条反映了我国此时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4、地理学。

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东汉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西晋裴秀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

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明朝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两个世纪。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如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正源;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不是长江支流等。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

明清时传教士把西方的地理著作介绍到中国。

(八)思维拓展

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②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④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⑤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中国古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条件,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比如,造纸技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的,经过皇帝下令推广。张骞、班超、甘英等探险家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都是由朝廷组织的。火药虽然来自炼丹术,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支持,炼丹家不但无法生活,更没有炼丹必须的设备和原料。标志航海技术水平的郑和远航,完全是由国家组织领导的。各朝都把天文的机构——司天监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的历法改革。我国所以有世界最丰富的天象记录,应该主要归功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⑦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明“兼容并包”,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正常发展。⑧民族触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⑨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古代科技的作用和地位、特点

(1)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数学、天文历法成就和古代农书的编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纸、火药和火器制作以及火药爆破法、采矿技术、金属冶炼技术、造船技术等,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但另一方面,科技能否转化成生产力,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等。明清时,已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上层建筑顽固地阻碍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当然不能给科技发明运用开创广阔天地,也就不能产生超越这个社会水平的近代科技发明。

(2)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主要通过概括中国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秦汉时期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铸铜、制铁、制漆技术东传至日本、朝鲜,影响巨大。以后的隋唐、宋元、明清各时期这样的史实多不胜数,自然而然确立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3、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

尽管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自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从直观上看,中国的科学技术只停留在经验的形态上,缺少欧洲近代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得出普遍的科学规律和定则来。这说明它自身有着明显的缺陷,大体有如下几方面的弊病:(1)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入微,

是中国学者的一大特长。比如,人人都看到过下雪现象,而中国古代的学者却能首先发现雪花的结晶体是六角形的几何体。但是,每一个角之间的关系,中国学者却从不深究,更未从几何学的角度去作探讨。这和古希腊几何学形成鲜明对照。(2)中国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中包含一些人与自然协调的正确思想,但也会妨碍对自然的研究,更无益于对人事的研究。中国有对太阳黑子、彗星、陨石雨、日晕、月晕、新星、超新星的最早观察和记录,然而长期以来,却把它们与人事联系在一起,纠缠不清。(3)科学实验是建立近代科学的基础。不进行实验,便不能由表及里,发现事物内部的运动规律。实验是受控的,只要掌握受控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得出同样的预期结果。中国古代的学者缺少这方面的传统训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王阳明“格竹子”。王阳明是影响几代人的大学问家,他的朋友坐在亭子里观察竹子生长的机理,一连坐了3昼夜,终于病倒;他继而静观7天,仍无所获,他便得出道理,认为“其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这些大思想家认为,“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研究自然事物变成了心性之学。

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差距从15世纪开始: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我国的科学技术不但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走向衰落。首先这一时期中西科学技术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科学家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例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如果从实用的观点看,比起托勒密的“地心说”不能显出明显的优越性,但就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而言,哥白尼学说更能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伽利略更是一位对理论充满情趣的人,他对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的轨迹等所做的探索,大都寄予对事物和规律的追寻。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中国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书过程,充分体现着这一传统研究方法的使用过程。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体现。

4、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⑴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⑶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⑷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⑸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

⑹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

⑺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5、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⑴、中国落后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

②中国虽然在明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一方面使广大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是剥削者用钱去买房置地,直接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这就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③明代的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把大量知识分子迫入了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

④教育的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而私塾教育既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

⑤“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⑥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的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中国古代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妨碍对自然界的研究;中国学者缺乏必要的科学实验的传统训练。

总之,日趋腐朽的封建专制是阻碍近代中国科技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⑵西方领先的原因。

①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

②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起孟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④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检测

四大发明

1、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制造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甘石星经》问世

2、中国造纸术外传在下列地区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亚②日本③欧洲④美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3、被马克思誉为“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的一项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罗盘针 D印刷术

4、欧洲人开始用活字排版印刷是在()

A12世纪中后期 B13世纪中后期 C14世纪中后期 D15世纪中后期

5、清代时编撰的《四库全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果,当时若采用印刷技术印刷该书,不

可能做到的是()

A双色套印技术B彩色印刷技术

C使用质地细薄的纸D用机器印刷

6、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形成最早的一项是()

A指南针B活字印刷术C火药D造纸术

7、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D造纸术的传播推广

8、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

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9、下列有关火药发明、使用及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制成火药的配方②唐末开始用于军事③北宋时已经发

明了管型火器④元朝时火药及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0、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的火箭发明,中国的火箭发明产生于()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1、3-13世纪中国人取得的让“西方望尘莫及”并对人类世界步入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的科技成就有()

①圆周率的精确计算②造纸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⑤实测地球子午线⑥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④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12、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13、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

A意大利的传教士B中国的航海家

C日本的遣唐使D阿拉伯商人

14、中国四大发明并没有在中国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灿烂果实,说明(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事物具有特殊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新生事物的产生总是艰难曲折的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焚烧)围半亩以上……铁甲皆透。——《金史》材料二海商之舰,大小年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舰可载百余人,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梦梁录》卷十二《江海船舰》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哪几项创造发明?(3分)

(2)这几项发明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8分)

(3)试分析这一时期出现重大发明创造的社会原因。(10分)

16、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请以史实说明李约瑟的观点(8分),然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10分)。

其他科技成就

17、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缀术》D《方程》

18、下列属于祖冲之取得的科学成就是()

A发明地动仪B编著《九章算术》

C编著《缀术》D最早提出圆周率概念

19、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B《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东汉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震级的仪器

D唐朝时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

20、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不包括()

A改进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B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C主持编写《授时历》D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21、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别智慧

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2、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 C华佗被奉为“脉学之宗”被人誉为神医 D《四部医典》是少数民族名医编著23、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

A扁鹊的四诊法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

24、下列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重大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创立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②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③世界上最

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本草》④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

25、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26、医学工作者通过努力,为中国医学及世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医学成就领先世界

的有()

①《黄帝内经》②《神农本草经》③四诊法④麻沸散⑤《伤寒杂病论》⑥《千金方》⑦

《唐本草》⑧《四部医典》⑨《本草纲目》

A①②④B④⑦C④⑥⑦⑨D③⑤⑥⑦⑧⑨

27、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名医、医学家,请按先后顺序排列()

①华佗②扁鹊③张仲景④李时珍⑤孙思邈

A②①③⑤④B②③①⑤④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②④⑤

28、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

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

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

29、《齐民要术·序》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

而不录。”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异议和批评

B该书是一部总结农牧、工商经验的著作

C该书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

D该书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而未录工商经验

30、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的是()

A李时珍 B徐光启 C徐霞客 D宋应星

31、明末,把西方科技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A徐光启、顾炎武B黄宗羲、顾炎武 C徐光启、利玛窦D宋应星、利玛窦

32、下列中国古代学者及其著作,其中对甘薯种植作过研究和介绍的是()

A.王充——《论衡》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沈括——《梦溪笔谈》

D.徐光启——《农政全书》

33、《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之处()

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

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34、曾预言中国石油“生于地中无穷”,“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并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

“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的是()

A孙思邈 B僧一行 C毕升 D沈括

35、《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的相同点是()

A作者所处时代 B图文并茂

C吸收外国科学知识 D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36、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不符的是()

A《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B《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D《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五个世纪

37、“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记载的这一成就和谁有关()

A公输般 B张衡 C僧一行D郭守敬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家以瓷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转运犹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新丝绵)中独茧,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制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材料二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腊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箷(缠)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吗,但烟甚浓,所沾幄

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甚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以上均摘自《梦溪笔谈》

请回答:(1)材料一中叙述了使用指南针的四种方式,请分别列出(8分)。材料一中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是一种什么地理现象?(2分)

(2)材料二记载了石油的哪些用途(4分)?材料中对石油评价是否科学,为什么?(4分)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梦溪笔谈》是一种什么著作(2分)?简要说明两则材料中的发现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4分)

综合类

39、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

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40、我国发明的下列科技成就,早于欧洲1000年以上的有()

①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②祖冲之精确地算出的圆周率③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④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⑤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④ D①②④

4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国家分裂动荡,但在科技领域仍取得了一些领先于世界的

成就,其原因有()

①民族融合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③秦汉文化为这个时期文化发展奠

定基础④外来宗教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2、下列唐代科技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②火药的发明③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④《唐本草》的颁行⑤大兴城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4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两宋时期的有()

①管形火器的出现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④《授时历》的编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4、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是()

A发明了印刷术和火药 B中国古代历法体系开始成熟

C有了总结性的工艺百科全书 D出现了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45、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郭守敬的《授时历》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46、下列各项按领先世界的时间由少到多排列正确的是()

①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②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③地动仪的发明④郭守敬的《授时

历》⑤历法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A.②⑤③④ B⑤④①③② C④⑤②①③ D⑤①②④③

47、明清时期的科学文化没有走向近代化的原因不在于()

A封建专制主义的空前强化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D明清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

“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4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火药、罗盘针、印刷厂——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世界地位变化?(4分)

②根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8分)

③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14分)

④16世纪以后,东西方科技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4分)

⑤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其原因是什么?(10分)

5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材料二: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据材料从内容、特点、作用方面概括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16分)

参考答案

四大发明

1A 2B 3D

4、解析:D。注意教材上的“晚四百多年”。

5D 6A 7B 8C

9、解析:C。“管型火器”是在南宋时发明的,该③应排除。

10、解析:B。本题立意较高,而考查的知识点却比较基础,结合教材可知火箭的发明是在唐朝。

11、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干中的信息包括两部分: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就既是3-13世纪使“西方望尘莫及”,而又影响人类世界步入近代社会的只有四大发明——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12C 13D 14A

15、(1)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分)

(2)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分)指南针在两宋已普遍使用于航海;(2分)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的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2分)南宋时发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枪”,(2分)金的火器制造业也比较发达。

(3)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2分)统治阶级重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些科技人才(2分);开放开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交流发展(2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国内文化的交流(2分);前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分)

16、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问答题,材料易理解,主要强调了宋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根据材料的观点题目设计了两问,第一问证明论点,主要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第二问考查原因,要注意全面联系北宋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等。

参考答案:史实证明:(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三项是在宋代完成和进一步发展的。(1分)①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1分)②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1分)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1分)③北宋时,火药已在军事上广泛使用;(1分)南宋时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突火枪。(1分)(2)北宋科学家沈括著有《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1分)他编制的“十二气历”,比英国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1分)

原因:(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为科技发展创造了稳定环境;(2)两宋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科技进步;(3)宋代科技发展建立在唐朝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起点较高;(4)两宋长期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双方的战争促进了火药兵器的使用和发展,双方和平相处、互通有无又促进了其他科技成就的传播和交流;(5)两宋尤其是南宋政权鼓励对外贸易,促进了造船技术及指南针的发展和完善。(10分)

其他科技成就

17B

18、解析:C。祖冲之的科学成就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但并不是最早提出圆周率概念。

19、解析:C。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史实的能力。地动仪只能测定地震的方向,但不能测定等级。

20、解析:D。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是僧一行。

21C 22C 23C 24A

25、解析:D。A、B两项非药物学著作,C不如D全面、系统、科学。

26、解析:B。本题考查考生蒋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题干所问的是领先世界的成就,考查对医学成就的历史地位的再认。四诊法萌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国中医所沿用,《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千金方》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本草纲目》是全面总结性巨著。领先世界的只有两个。正确答案为B。

27、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易错的是哪一个排在前边。据教材可知,①排在③之前,都在东汉时期,②在战国时期,④在清朝,⑤在唐朝。

28B 29D 30B

31、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易忽略的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使西方科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

32、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中关键词“甘薯”隐含了时间和内容限制:明朝,农学。按照这两个限制条件,D项符合题意。

31A 32D 33A 34D 35A 36D

37、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材料的出处——《墨经》,联系该作品的成书时间易排除选项B、C、D。

38、(1)四种用法即水浮法、置于指爪之上、置于碗边、缕悬法。(8分)

材料所述之地理现象为地磁偏角现象。(2分)

(2)用途:燃烧和制墨。(4分)

材料中对石油的用途提出了科学的预见,但认为石油取之不竭的看法是不太科学的。(4分)

(3)《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体科技著作。(2分)

影响:指南针的发明,为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石油的发现,对后来我国开发和利用石油资源提供了重要参考。(4分)

综合类

39、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史实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错点是中国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特别是中医、天文历法等方面一些成就,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居于领先地位,对世界的影响并不大,也就谈不到世界领先。本题中的②⑥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40C

41、解析:B。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是科技方面的成就,外来宗教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影响不大。

42A 43B 44D 45A 46B 47C 48A

49、①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4分)

②火药传入欧洲“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2分);罗盘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分),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2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变成新教的工具”。(2分)总之,这三项发明预告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③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2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2分);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2分),也不断吸

收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2分);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2分);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2分);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2分)

④差距主要表现在:A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西方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的理论科学,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更能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2分)。B在研究方法上,中国采用传统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如《本草纲目》等;西方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2分)

⑤中国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A、明清时期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2分)B、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清朝还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2分)C、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D、当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中国封建统治者又采取“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2分)总之,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使中国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2分)

50、解析:本题是一道图表信息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和结合时代背景比较问题的能力。读图表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设问,内容上找规律性;结合时代背景概括特点和作用。16--17世纪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专制阻碍科技发展;西方处于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产生。然后结合这些信息,条理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从内容看:中国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欧洲是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宇宙空间的探索。(4分)

从特点看:中国具有总结性和实用性(2分),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2分);欧洲具有开创性和延续性(2分),科技研究着重于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探索,在成果上是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2分)

从作用看:中国科技成果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2分);欧洲科技成果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神学挑战的有力武器。(2分)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纪录片

如需观看、下载本课程,请联系QQ93,保证全网最低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培训光盘介绍: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上) 神秘的天体,遥远的星空,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祖先关注的对象。月亮的圆缺代表了什么?太阳的运动轨迹有规律可寻吗?天上恒星有多少,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一代代的古天文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无数的发现。陨石,北极光这些天文现象很早就出现在古代的神话里,战国时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汉代的史官司马迁写了《天官书》,这是对前代天象观测记录的一次总结。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下)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天象观测继续发展。两晋时期的陈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体系,并用《玄象诗》将其记录下来;到了宋代,流传下来了一副石刻星图,在公元1054年的时候,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超新星爆发,这对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天象观测记录丰富,古代天文学人才辈出,使得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历法的变迁 原始社会,人们发现天象的变化与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规律。这个规律成为了古人天象观测的最实际的应用,历法便在百姓生存与贵族统治的双重需求下诞生了。 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观测工具 古人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制造工具的天赋,圭表、漏壶、浑仪、浑象,每一件都显示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天象观测仪器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非常遗憾的是,元朝以后,这些仪器的制造水平也停滞不前,随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声,这些精美的仪器成为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档案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是地震记录最丰富的国家。打开古代地震档案会发现:有智者超前地发明仪器观测地震,也有勇者身处险境去记录分析地震,更有许多无名史官记录下两千多年的地震资料,让我们有可能分析研究脚下的大地何时会发脾气。 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上) 远古时期,人类靠打渔、捕猎采集着野果为生。农业的产生让人类的脚步踏上了文明之路。从此人类开始了定居、耕种、养殖的生活……

2020-2021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经验复试及分数线-新祥旭考研辅导

2020-2021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经验复试及分数线-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大历史系历史沿革 本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 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1900年夏京师大学堂遭八国联军毁坏。1902年末,中国政府在恢复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次年夏,京师大学堂开始进行预备科和师范馆的史学教育。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中国史学门开始招生。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改为国立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的史学教育多方吸取近代世界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知识,力求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基础知识,打下厚实的学术功底,练就精深的专业能力。五四运动后,1919年8月,校评议会依新制将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专业方向 硕士研究生分八个二级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 学制三年。 中国古代史专业从先秦至明清分设八个断代史,世界史专业分设上古史、中世纪史、主要国别史、地区史、现代化进程、欧洲封建过渡、殖民主义史等十九个研究方向。

招生情况: 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分数线: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集锦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集锦 一 1.2021·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 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 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 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 让议会参与”, 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 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 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21·山东文综·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 乎完全归 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4分

【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可得 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据材料一“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 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可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 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依据材料二中两部著作《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可 以看出“前者是作为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开端认识的,而后者仅仅作为这一变化中的一次 政治革命而已”因此二者不同认识可以归纳为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 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答案】1贡献: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6分 2不同: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 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4分 二 1.2021·福建文综·20图9、10、11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 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考点】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邦联制 【解析】邦联政府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政府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 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故A项错误;从图11可以看出,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故B项正确;从图9、10可以看出,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 得到各州的支持,不是听命于各州,故C项错误;邦联议会是各州的一个协调机关,其财 政支出须各州批准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21·北京文综·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

【整理】中国古代史的高考考点大题

中国古代史的高考考点大题 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答案: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的因素 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 各国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旧制度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秦国实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条件。 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试简述“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1)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损益变化。 政治方面:①刺史制度。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使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②察举制度。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形成,对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光武帝对诸侯控制也很严。 又如经济上,两汉实行编户制度。 (2)这些措施有力巩固了秦汉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在解决王国问题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等。两汉选拔重用大批人才,加强了对地方官僚的控制,有利于两汉强盛局面出现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3)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4、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表现——实际是一道列举题。 政治:与朝鲜、日本的使节外来;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朝。 经济:铁制生产工具输往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文化:中国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欧亚等地。 (二)原因:——实际是提问外交频繁的原因,根据一般的原理不难得出答案。 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政策。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交通)。 5、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异同?在文化上各有哪些反映?这些反映又说明了什么? 解析:注意第一问的时间限制;比较对象的限制;内容的限制(政治、经济方面);政治一般包括政权、阶级关系、治乱、分裂统一等;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等。第二问注意“各”字。 (一)不同点: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南方诗歌多描写爱情。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元谋直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 水稻﹑小麦 B. 水稻﹑粟 C. 水稻﹑玉米 D. 粟﹑小麦 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已经() A. 建造房屋 B. 使用火 C. 制造彩陶 D. 种植水稻 4.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和蚩尤 B. 黄帝和炎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5. 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6. 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淮河流域 7. 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他花了十三年的时间 ,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8.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周朝建立 D.秦朝建立 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度10. 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 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12.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A. 毛公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象 D. 司母戊鼎 13.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4. 邵阳市某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15. 修筑于战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芍陂 D. 郑国渠 16.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 大变革 B. 大一统 C. 民族政权并立 D. 专制皇权加强 17.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吃饭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 18. 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地点是() A. 辽东、临洮 B. 鸭绿江、嘉峪关 C. 山海关、嘉峪关 D. 山海关、临洮 19.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2019版高考历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为《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形态图,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几何中心被作为布局的核心空间。这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君权神授影响城市布局 答案 A 解析据《周礼·考工记》可判断材料与周代礼制有关。根据材料信息“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城市布局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和秩序,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A项正确。皇权至上是秦朝开始确立的,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仅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衡阳一模)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 B 解析材料“小儿子”“夺取”“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说明宗法制遭破坏,结果“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从反面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故B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2018·河南郑州二模)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这些规定(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C.实现了文字统一 D.基本消除了地方的语言隔阂 答案 B 解析西周时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当时并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可知,此举有利于西周各封国间形成统一的礼仪和官方语言,从而促进了各封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礼仪和官方语言方面的推广,没有涉及文字层面的统一,故C项错误;雅言的推广仅限于各封国贵族层面,没有涵盖民众层面,各国方言仍旧存在并通行民间,并没有消除地方的语言隔阂,故D项错误。 4.(2018·太原模拟)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确定的是( )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答案 D 解析秦朝设郡数目是确定的,只是受到史料的影响而出现分歧,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知,秦朝是否设立洞庭郡存在争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中对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不论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如何,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是肯定的,故D项正确。 5.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 ) A.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统一的政权要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

2019版高考历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高考)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 D 解析重农抑商是商鞅变法后古代政府的基本国策,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商人从最初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到“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一直处在政府监管下,C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2.(2018·河南名校联考)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 A.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 B.体现了商鞅变法采取措施的历史进步性 C.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 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歌颂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商鞅,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不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故D项错误。 3.东汉时期,有些地方很多农民主动离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加入豪强地主的庄园进行大规模的工商业生产。东汉豪强地主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 ) A.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破产 B.形成的经济形态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央集权 C.使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完全失控 D.是庄园先进生产方式对广大农民吸引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大规模的工商业生产”“有些地方很多农民主动离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表明工商业生产对以小农经济为统治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一定冲击,故B项正确;“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完全失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庄园的生产方式并不先进,依然是自给自足,故D项错误。

简明中国古代史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东周 2.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3. 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宋国 4. 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邗沟 5. 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桂陵之战 6. 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李悝 7.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韩、赵、魏8.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春秋》 9. 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小篆 10. 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11. 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12.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 13. 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纣14.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15. 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元谋人 16. 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北京人 17. 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山顶洞人 18. 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 血缘婚 19. 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 河姆渡文化 20.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启 21.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22.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屯田制 23. 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 24.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曹丕 25.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司马炎 26. 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7.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桓温 28. 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淝水之战 29.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均田制 30.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1. 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2. 开创了我国典章制度专史编撰方法的重要史书是---------------《通典》 3.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议和,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银十万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5. 1127年,金入东京掳宋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6. 西夏的建立者是--------李元昊- 7.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均贫富- 8. 1141年宋金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25万两史称---绍兴和议 9. 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完颜阿骨打 10. 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 11. 元代官修的一部重要的农书是------《农桑辑要》 12. 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隋炀帝时期- 13. 元朝中央设立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吐蕃政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14. 为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15. 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开始于-----元朝- 16. 王祯编撰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农书》 17.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作者是-------袁枢-- 18. 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 19. 明代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20.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发生了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是----萨尔浒之战 21. 为根除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清代设立了--内务府-尽收宦官之权. 22.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是在------乾隆时期23.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北段是--------永济渠- 24. 火药发明于-----唐末25.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河北起义军的领袖是--------窦建德- 26. 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高考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先秦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5.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6.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留。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字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8.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9.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1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考博真题解析复习笔记参考书考试内容学长复习经验-育明考研考博

人大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考博真题招生人数报录比复习指导 一、人大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招生考试内容(育明课程中心)招生专业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考试科目0602Z4历史文献学(招生1-2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历史文献学;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⑥政治理 论。 一: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 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 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 分) 二: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满分150分)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1、人大历史文献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1(历年缺考率在20%左右)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总分/2*50%(初复试各占50%)。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人大经济学各专业初试专业课一考试内容相同,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人大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二、人大历史学院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专业参考书 作者出版社0602Z4历史文献学专业《中国史纲要》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张岂之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文献学》 黄爱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中历史之世界古代史高考题汇总

世界古代政治制度 1、【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2、【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 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3、【2015全国Ⅰ卷】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4、2015福建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 古希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不列颠文明D: 阿拉伯文明 5、2015江苏“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6、2015安徽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7、2015四川《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 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 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 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8、2015海南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9、【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0、【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 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与科技成就,直至今日,每一个中国人依然为之自豪与骄傲。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古代世界独领风骚,发出了夺目的光芒,现代西方科技的发达,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今天的我们更有必要去学习研究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寻找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从中可以更好去发展现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等方面。在天文学方面。《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东汉末年,第一台浑象仪由张衡制成,张衡同时还提出了浑天说的观点。汉代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确切年代的成文历法——《太初历》。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我们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是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在数学方面,《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此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南朝祖冲之利用和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他还写了数学专著《缀术》,后来传到日本、朝鲜。在医药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的《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第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总结。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总结了历代的医学成果,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农学方面。农具制造在战国已出现,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竖炉冶炼法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综合性的农业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论缺陷,值得历史学者们去探讨与研究。第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具有实用理性。如中国传统数学则主要是以计算见长,并通过直接的途径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明显的实用性思想体现了与西方数学迥然不同的风格,并足以和古希腊数学相媲美。围绕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用观念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又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最后,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同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互相渗透的佛教、道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第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且有工匠传统的文化特质。在古代科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偏重理论思

2020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任务答案

2020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简明中国古代史》 形考任务答案 1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刘邦在创建西汉王朝时,就大刀阔斧改革政治制度,以建立他的统治。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乾隆时组织人力修撰了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选择一项: A. 《清实录》 B. 《古今图书集成》 C. 《四库全书》 D. 《永乐大典》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四库全书》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在天竺学佛经十年的唐代高僧是() 选择一项: A. 玄奘 B. 鉴真 C. 圆空 D. 义净 反馈 正确答案是:玄奘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宰相制与三省制被废于() 选择一项: A. 清 B. 元 C. 宋 D. 明 反馈 正确答案是:明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夏朝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淝水之战是西晋抗击前秦南侵的重要胜利,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前秦内部民族复杂,矛盾严重,而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所缓和,上下同心。 选择一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 未回答 满分8.00 标记题目 题干 【匹配题】请选择符合相应称号的大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人尊为“书圣”的是()答案1 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答案2 唐代的“诗圣”是()答案3 反馈 正确答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人尊为“书圣”的是() → 王羲之, 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 吴道子, 唐代的“诗圣”是()→ 杜甫 题目9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欲的是() 选择一项: A. 宇文邕 B. 宇文觉 C. 宇文泰 D. 宇文护 反馈 正确答案是:宇文邕 题目11 未回答 满分9.00 标记题目

2019高考前选择题专练之中国古代史(可编辑修改word版)

【题组24】 名校模拟题之中国古代史 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ft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巳经出现 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 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2.对于秦始皇“焚书”事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为“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解》中则记述为“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据此可知 A.两种记述因差异过大均不足为信 B.历史记述会因依据不同而相异 C. 各种历史记述都需通过考古实证 D.时间性决定历史记述的真实度 3.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集权政治的趋向B.宗法观念的消亡 C.生产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完善 4、《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5、白狄鲜虞建立的中ft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ft中ft 1 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ft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ft 国文化 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国 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好 6、.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 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融的加快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运动的推动D.自然科学的进步 7、《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题组25】 1.图4 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2019高考历史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检测(二)_“中国古代史”经济专练含解析

专题检测(二)“中国古代史”经济专练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届高三·铜仁摸底)《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解析:选A“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 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是奴隶社会的产物,故D项错误。 2.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多种样式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主要的货币样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而铸造的圜钱。这说明当时赵国() 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赵国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铸造了多种样式的青铜货币,这说明赵国积极开展商贸活动,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无法体现。 3.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秦的这些商业政策() A.为商业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B.限制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发展 C.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D.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秦朝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会阻碍商业发展,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秦朝对商业的严格限制,会激化社会矛盾,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秦朝这些抑商政策并非专门针对旧贵族而言,因而不能沉重打击旧贵族,故D项错误。 4.(2019届高三·成都期末)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见,盐铁专营() 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