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 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

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在会计的账目本上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数据,如+1800元,—6932元,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思考:“0”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二、推进新课

活动1:尝试解释正负数的含义 教师出示问题

1.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2.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它表示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为-155米,它表示什么含义?

3.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活动2:感受数0的含义.

师:在前面的几个问题中出现的那些新数,我们把前面带有“-”的数叫做负数.并且为与负数相区别,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例如3,2,0.5等,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例如+2,+3,+0.5,+13就是2,3,0.5,1

3.一个数前面的

“+”“-”叫做它的符号.

教师说明数0的意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

三、迁移应用,巩固提高

例: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

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意在考查正负数与相反意义量的表示能力.

四、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4页练习题.

小结:谈谈你对正数、负数和0的认识. 五、作业

教材习题1.1第1,2,3,7题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重点

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里. 难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讨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你能列举出一些你已经学过的各类型的数吗?

学生列举:3,5.7,-7,-9,-10,0,13,25,-35

6,-7.4,5.2,…

师: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指出,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分类吗? 有理数????

?整数?????正整数0

负整数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

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有因难,可加以引导: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

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哪些数?分数呢?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正有理数?

??

??正整数

正分数零负有理数?

???

?负整数

负分数

说明:让学生感受分类的方法和原则,统一标准,不重不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15926,0,2008,-1

2

,-7.88,10%,10.1,0.67,-

89.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的分类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有理数????

?正有理数?

??

??正整数

正分数负有理数?

????负整数负分数 有理数?

????正数

整数分数负数零

四、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练习题.

小结:谈一谈今天你的收获. 五、作业

习题1.2第1题

本课在引入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

1.2.2 数轴

1.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表示的数.

重点

数轴的概念.

难点

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建立数轴的概念,正确地画出数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温度计所表示的三个温度.

出示温度计,并让同学读出任意的三个数.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 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推进新课

教师:由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的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问题: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表示的点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表示的点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材第9页的归纳.

三、练习与小结

练习:首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重新梳理知识,然后完成教材练习.

小结:谈一谈你对数轴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习题1.2第2题.

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现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1.2.3相反数

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给出一个数,能说出它的相反数.

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 难点

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反数的概念的引出.

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后为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 学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5步,但两次的方向相反,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活动2:探索互为相反数的意义

师:画一数轴,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

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相反数,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指出:0的相反数是0. 出示投影

1.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相反数. 2.分别说出9,-7,0,-0.2的相反数. 3.指出-2.4,3

5

,-1.7,1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4.a 的相反数是什么?

1题动手解决,2,3题学生抢答,4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出问题:a 前面加“-”表示a 的相反数,-(+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活动3:巩固练习 练习:教材练习. 出示投影

1.-(+4)是________的相反数,-(+4)=________.

2.-(+15)是________的相反数,-(+1

5)=________.

3.-(-7.1)是________的相反数,-(-7.1)=________.

4.-(-100)是________的相反数,-(-100)=________.

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表示求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活动4:小结与作业

小结:谈谈你对相反数的认识.

生:让学生回答,可以多让几位学生总结.

作业:教材课后练习.

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1.2.4绝对值

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重点

1.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

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3.借助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难点

1.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教材11页图片,指出:

甲、乙两汽车从公路上的同一处地点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千米,到达A,B 两地,

(1)若向东行驶记为正,此时甲、乙两车的位置如何表示?

(2)此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乙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讨论,(2)的两个答案与(1)中的有何不同,怎样理解这两个答案?

二、推进新课

(1)绝对值的概念

师:结合图片指出,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这里a可以是正数、负数、0.然后结合图片让学生回答│10│=________,│-10│________.

练习: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说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5,3.2,0,100,-2,-2

3,

1

2.

学生尝试解决.

师进一步提出:以上各数中,

①正数有哪几个,它们的绝对值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②负数有哪几个,它们的绝对值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③0的绝对值是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师要求学生根据归纳的结果,结合教材11页内容,完成如下填空. │a │=????

? (a >0) (a =0) (a <0)

练习:教材11页练习1,2,3.

(2)探究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师:投影展示教材12页的思考. 提出问题:

①这14个温度中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②你能将这七天中每天的最低气温按从低到高排列吗? ③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这七天中的最低气温吗?

④观察,你所排列的顺序和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联系?

生:独立解决①~③小题,然后同学间交流探讨第④小题并归纳出: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应于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师: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在数轴上,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出示问题:根据以上规定用“大于”“小于”填空: 正数________0,0________负数,正数________负数. 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间交流. 师:利用数轴用“>”“<”填空:

-6________-5,-3________-2,-12________-2

3

.

观察结果并讨论,两个负数比较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讨论并归纳结果,两个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师:出示教材例题,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说明:两个负数的比较,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相比较时,学生易出错,讲解例题时教师应当关注这一点.

观察例题,师生共同归纳:

异号两数相比较时,只需要考虑它们的________,同号两数相比较时,要考虑它们的________.

三、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13页练习. 小结:

1.说一说你对绝对值的概念的认识. 2.谈一谈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四、布置作业

习题1.2第5,6,8,10.

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数的绝对值概念是根据几何意义来定义的(其本质是将数转化为形来解释,是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规律,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学生不易接受.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过正数的加法,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加法情况,此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活动2:自主学习探究加法法则

师:布置自学任务.

自学教材16~18页的内容,归纳并识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这一段大约用时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加法法则的内容.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同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活动3:运用法则

试一试身手: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2)(-4)+(-3);(3)(+4)+(-3);

(4)(+3)+(-4);(5)(+4)+(-4);(6)(-3)+0;

(7)0+(+2);(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2)(-4.7)+3.9(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

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材第18页练习.

(1)(-0.9)+(+1.5);(2)(+2.7)+(-3);(3)(-1.1)+(-2.9).

学生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本节课教师可根据时间的情况,多安排一些练习,以求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活动4:小结与作业

小结:谈一谈你对加法法则的认识,在加法计算中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作业:必做题,习题1.3第1,11题;选做题,习题1.3第12题.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

第2课时相关运算律

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悉地进行加法运算.

重点

1.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加法运算.

2.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投影出示练习,计算:

①30+(-20);(-20)+30;

②[8+(-5)]+(-4);8+[(-5)+(-4)].

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交流.

二、推进新课

(1)探索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师提出问题:观察比较第一组两题,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观察比较第二组两题,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讨论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2)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问题

师出示教材例2.先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教师要给出规范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从中体会认识运算律的作用.

练习:教材20页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可安排学生板演,从中发现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师投影展示教材例3.

学生独立解决.(一般来说学生会直接进行计算,不会想到第二种解法,在学生完成以后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

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不足部分记为负数,那么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多少?它们的和是不是最终结果呢?

学生讨论后解决.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能否理解这种解法,学生在计算中能否自觉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根据情况可对这一题和这种解法进行板书或讲解.

三、课堂小结

小结: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例3中解法2解决问题的数学现象,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四、布置作业

习题1.3第2,8,9题.

本节课在开始时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

1.3.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掌握有理的减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难点

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

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3℃比较-3℃高多少度吗?

2.你能列式求这个结果吗?

学生观察后先回答问题1得出结果,然后再列出算式3-(-3)=6.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师:这里的计算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3-(-3)=6,而我们还知道

3+(+3)=6.即

3-(-3)=3+(+3).

观察这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必急于归纳.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计算:9-8,9+(-8).

15-7,15+(-7).

观察比较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法则.

2.尝试运用法则

师出示教材例4.

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同时结合法则讲解法则的运用,剩下两题学生尝试完成,体验法则的运用.

练习:教材23页练习.

三.课堂小结

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思考:以前我们只能做被减数大于减数的减法运算,现在你能做被减数小于减数的减法运算吗?这时的差是一个什么数?

四、布置作业

作业:习题1.3第3,4,6题.

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2.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

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

难点

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将加减法统一成国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

活动1:复习导入

师:1.说一说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内容.

2.说一说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内容.

学生回答.

活动2:探索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师投影展示教材例5.

计算(-20)+(+3)-(-5)-(+7).

学生完成.

说明:学生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去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本身也需要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这一方法.

师:提出新的问题,可否将其先统一成加法,然后再进行运算?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让学生尝试新的思路,然后与刚才的方法相比较.

师:进一步提出,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让学生再重新尝试做一做.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活动3:探索统一成加法以后的省略括号的书写形式及读法

师:出示例子(-20)+(+3)+(+5)+(-7)并指出,这个式子是否-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20+3+5-7.

可以读作(1)负20,正3,正5,负7的和.

(2)负20加3加5减7.

注意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读法,尤其是第一种,学生可能不习惯,但在后面讲到多项式时还会涉及类似的问题.

活动4:练习与小结

练习:将教材24页练习(3),(4)题写成统一成加法以后的省略括号的书写形式并读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间交流.

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活动5:布置作业

习题1.3第5,10题.

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探求新知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考虑运算顺序的问题,这是所有混合运算必需首先解决好的问题,然后再从引例的角度遵循减法法则,让学生尝试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通过运算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而在整个探索活动中都充满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与同伴的合作中去发现与探究.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重点

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及对法则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生:26米

师:能写出算式吗?

生:……

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a.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________.

b.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3×(-1)=-3,

3×(-2)=________,

3×(-3)=________.

c.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规律:________________.

d.要使c中的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1)×3=________,

(-2)×3=________,

(-3)×3=________.

(2)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进行观察总结归纳,得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的规律.

(3)利用(2)中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3)×3=________,

(-3)×2=________,

(-3)×1=________,

(-3)×0=___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

(4)按照(3)中的规律,填充下格,并总结归纳.

(-3)×(-1)=________,

(-3)×(-2)=________,

(-3)×(-3)=________.

结论:负数乘负数________________

2.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文字叙述.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依据.练习:教材30页练习第1题.

教师出示例2,引导学生完成.

练习:教材30页练习2,3题.

三、讨论小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四、布置作业

习题1.4第2,3题.

本节课在引入时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先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兴趣的指引下逐步开展探究.在引例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求积的问题,与小学算术乘法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与多媒体结合,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法则.

第2课时相关运算律

1.掌握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

2.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3.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重点

1.了解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2.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

难点

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投影,计算以下各题,并观察其结果的符号情况.

2×3×4×(-5)

2×3×(-4)×(-5)

2×(-3)×(-4)×(-5)

(-2)×(-3)×(-4)×(-5)

0×(-2)×(-3)×(-4)×(-5)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你发现结果的符号与哪些因素有关?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0,结果又是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结果,师生共同得出教材31页的归纳,同时完成31页的思考问题.

二、推进新课,巩固提高

1.教师出示例3.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注意讲解归纳方法.

“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再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2.练习:教材32页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板演,互相纠错与全班纠错相结合,注意提示学生方法的运用. 三、再次创设情境,导入运算律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计算(-5)×89.2×(-2)的过程能否使用简便方法.这样做有没有依据.小学里数的运算律在有理数中是否适用?

2.导入运算律:

(1)通过计算①5×(-6),②(-6)×5,比较结果得出5×(-6)=(-6)×5. (2)用文字语言归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3)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 =ba.

这里的a ,b 表示有理数,讲解“a ×b →a·b →ab ”的过程.

(4)分组计算,比较[3×(-4)]×(-5)与3×[(-4)×(-5)]的结果,讨论,归纳出乘法结合律.

(5)全班交流,规范结合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

(6)分组计算、比较,5×[3+(-7)])与5×3+5×(-7)的结果,讨论归纳出分配律.

(7)全班交流、规范分配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 四、感受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 教师出示例4,用两种方法计算. (14+16-1

2

)×12 师生共同完成.

练习:教材33页练习.教师可布置学生板演,小组交流等形式,来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

五、作业

习题1.4第7(1)~(3),14题.

新课引入设计,期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环境中.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愉悦的学习状态,对探究新知具有新鲜感和满腔热情,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分析问题.

1.4.2 有理数的除法(2课时) 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会化简分数.

重点

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

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一、复习导入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倒数的意义.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推进新课

(一)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 师提出问题:1.怎样计算8÷(-4)呢? 2.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得出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可以表示为: a ÷b =a·1

b

(b ≠0)

师指出,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以后类似的除法法则我们有: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教师点评:(1)法则所揭示的内容告诉我们,有理数除法与小学时学的除法一样,它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借助“倒数”为媒介,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进行(强调,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除数不能为0);(2)法则揭示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第一步,确定商的符号;第二步,求出商的绝对值.

(二)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教师出示教材例5. 计算:(1)(-36)÷9; (2)(-

1225)÷(-3

5

).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注意强调法则:两数相除,先确定商的符号,再确定商的绝对值. 教师出示教材例6.

化简下列分数:(1)-123;(2)-45-12

.

教师点拨:(1)符号法则;(2)一般来说,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后一种形

式,在确定符号后,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则往往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

教师出示教材例7. 计算:(1)(-1255

7)÷(-5);

(2)-2.5÷58×(-1

4).

教师分析,学生口述完成.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36页上方练习 四、课堂小结

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4第4~6题.

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有比较好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除法法则,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加深印象,并应该讲清楚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求解.2.在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解决问题.

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

2.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除法,你可以说一说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教师投影出示教材第35页例7.

你能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然后交流,师生再共同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例8.

教师先示范(1),然后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2).过程中注意联系讲解法则的运用.

教师出示例9.

例9: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提示,可记盈利为正数,亏损为负数.

本例题教师可让学生上黑板板演,以便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讲解和纠正.

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教材36页下方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交流,教师安排学生板演.

布置自学任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布置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完成教材37页练习.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习题1.4第7,8,10,11题.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是重点更是难点。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比较多,一是运算顺序出现问题;二是混淆了加和乘的运算,尤其是两个负数相加经常和乘法中的负负得正弄乱,异号相加也出现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完全熟练,没有达到理解进而形成能力,故此当所有的知识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难以应付。要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

思路,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2课时)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

重点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难点

1.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

2.用乘方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2=4(cm2);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的面积为2×2×2=8(cm2).

2×2,2×2×2都是相同因数的乘法.

生思考回答,为了简便,我们可以将它们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同样:

(-2)×(-2)×(-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2

5)×(-

2

5)×(-

2

5)×(-

2

5)×(-

2

5)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a·a·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一步提出:

师:a·a·…·a,\s\do4(n个)) (n为正整数)呢?

生归纳总结:可以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

师:对于a n中的a,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a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板书).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a 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a n看做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一个数可以看做是它本身的1次方.

师:出示教材例1.

提出问题:怎样进行乘方的运算,你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上面这个例题的运算吗?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例1.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观察以上运算的结果,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归纳.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三、运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

师布置学生自学教材例2.

要求同桌间相互交流,不会的同学要向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请教.

四、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42页练习.

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习题1.5第1,2题.

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分类讨论,有理数乘方的易混淆点三个方面来教学。始终给学生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

第2课时有理数的综合运算

1.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在运算中能自觉地运用运算律.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

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活动1: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师:一只电子跳蚤位于数轴上的原点位置,它一次可跳动两个单位长度,它先向左跳动1次,又向右跳动2次,然后向左跳动3次,然后向右跳动4次,如此周而复始,跳动2008次以后,它位于原点何处?请列出算式.

学生讨论后列出算式.(这个问题可能花的时间较长,教师可根据情况提示,向左记为负,向右记为正,然后用正负数表示它移动的距离即可)

师:这是一个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你知道怎样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吗?

学生讨论或看书后回答.

活动2:尝试运算

师生共同得出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教师出示教材例3.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下边说,教师在上边写,过程中注意结合法则和运算顺序.

然后点评易错点:①乘方运算由于不熟练而出现的错误.如33=9,-42=(-4)2等.②运算顺序上的错误.③计算的熟练程度.有些学生常将自己计算出错归结为马虎、大意等,其实这是一个熟练程度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若-a不是负数,那么a一定是()。 (A)负数(B)正数(C)正数和零(D)负数和零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③一个整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④一个分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 A 1 B 2 C 3 D 4 3.a、b是有理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把a、-a、b、-b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b<-a<a<b B -a<-b<a<b C -b<a<-a<b D -b<b<-a<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 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② ③ D ①②③④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5252 ()1 7777 -+=-+=- B -7-2×5=-9×5=-45 C. 54 3313 45 ÷?=÷= D ()239 --=- 6.若a+b<0,a b<0,则 ( ) A a>0,b>0 B a<0,b<0 C a、b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 a、b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7.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A. 1 B. -1 C . -1和1 D . -1 、0和1 8. 6 (5) - 表示的意义是() A. 6个—5的积 B.-5乘以6的积 C . 5个—6的积 D .6个—5的和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一定是负数 B.-|a|一定是负数 C.|-a|一定不是负数 D.-a2一定是负数 10.长城总长约为6700010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6.7×105米 B.6.7×106米 C.6.7×107米 D.6.7×108米11.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0,则它们的商是() A.0 B.-1 C.+1 D.不能确定 12.把1 2 -与-6作和、差、积、商的运算结果中,为正数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3.数轴上的两点A、B分别表示-6和-3,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是() A、-6+(-3) B、-6-(-3) C、|-6+(-3)| D、|-3-(-6)| 14.现规定一种新运算“※”:a※b=b a,如3※2=23=9,则(-2)※3等于() A、-6 B、6 C、-8 D、8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5.在数+8.3,-4,-0.8,0,90,-|-24|中,_____个正数,_______个整数。 16.比 1 3 2 -大而比 1 2 3小的所有整数的和为__________ 。 17. 5 3 - 的倒数的绝对值是。 18.若0<a<1,把a,2a,1 a 从小到大排列 是。 19.1-2+3-4+5-6+…+2013-2014的值是______________。 20.若 2 (1)|2|0 a b -++= ,则 a b + =_________。 2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专题》

有理数的概念总结 1. 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 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有理数 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 负整数 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非负数(正数和零) 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 ??+--+-12112111236100000307 22 82838.,,,,.,,,.,,π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自然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 2、数轴 (1)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点的移动左减右加) 【试卷p24,3题】例1、在数轴上,一点从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到达终点,这个终点表示的数是( ) 变式1、试卷P9 9,10题 变式2、 将数轴上的点A 先向左移2个单位 ,再向右移5,此时A 点位于原点,则A开始时表示的数是_______

(2)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 |a-b| (或大叔减小数) 例 2 数轴上表示数3.5与 – 1.5 的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与数2的距离为3个单位的数是________, ①|x|的绝对值表示_______, | x-2 | 表示_______, | x + 2 | 表示______, ② 若 | x -2 | = 3 则 x =______ ③ 满足 | x – 2 | + | x+2 | = 4 的整数 x 有__________. ④ | x – 2 | + | x -2 | 的 最小值为_______ ⑤|x-3|+|x-1|+|x+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变式1、试卷p11 14(3)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性质 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 (2).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例3 .若某点表示的数 a = -a , 这个点位于何处______ 例4.已知a,b 互为相反数,|a-b|=6,求b-1的值 (3).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 如;5a+b 的相反数是 -(5a+b );a-b 的相反数等于_________ 5.多重符号的化简 “-”号的个数决定最后结果;即:个数是奇数,结果为负,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例4. )2 1 3(-- )]5([--- )]}2([{+-+- 6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归纳为①:|a|=a <═> a ≥0(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 |a|=-a <═> a ≤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即 |a|≥0。 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 或a=-b ;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人教版初一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 “ 第一章 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相反意义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 1:汽车向东行驶 3 千米和向西行驶 2 千米。 例 2:温度是零上 10℃和零下 5℃。 例 3:收入 500 元和支出 237 元。 例 4:水位升高 1.2 米和下降 0.7 米。 2.正负数的涵义: 正数——大于 0 的数 负数——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小于 0 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说明:①负数前面的“-”号的读法,“-5”应读作“负 5”; ②正数前面有时也可加上“+”(正)号,如将“5”写成“+5”; ③“0”是第一个自然数,可看作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0”的内涵很丰富,它不 仅仅表示没有,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 3.巩固练习: ①―10 表示支出 10 元,那么+50 表示 ;如果零上 5 度记作 5°C ,那么零下 2 度记作 ;如果上升 10m 记作 10m ,那么―3m 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 纳海沟深达 11034 米,可记作海拔 米(即低于海平面 11034 米)。比海平面高 50m 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比海平面低 30m 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数都带有“+”号 B .不带“+”号的数都是 负数 C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数 ③数学测验班平均分 80 分,小华 85 分,高出平均分 5 分记作+5,小松 78 分,记作 。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2m 表示 ,0 表示 。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10±0.05(单位 mm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10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4.课后思考练习 1.-a 一定是负数吗? 2.在月球表面, 白天”的温度可达 127°C , 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 C ,请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度? 1.2 数轴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 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提问 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2、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新课 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概念的理解: (1)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 不一定是负数。 (3)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 -(-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 (4)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0;反之,若x+y=0, 则x与y互为相反数 (5)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 (2) (3)0 (4) (5)-2b (6) a-b (7) a+2 例2 判断: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 (3)-3是3的相反数 (4)-3与+3互为相反数 (5)+3是-3的相反数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例3 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 (2)-(+5) (3) (4) 例4 填空:

(1)a-4的相反数是,3-x的相反数是。 (2) 是的相反数。 (3)如果-a=-9,那么-a的相反数是。 例5 填空: (1)若-(a-5)是负数,则a-5 0. (2) 若是负数,则x+y 0. 例6 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 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 (2) 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例7 如果a-5与a互为相反数,求a. 练习:教材14页 小节:相反数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作业:18页第3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测试题1(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在数+8.3、 4-、8.0-、 51-、 0、 90、 334-、|24|--中,________________是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整数。 2.+2与2-是一对相反数,请赋予它实际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5 - 的倒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 4.用“>”、“<”、“=”号填空; (1)1___02.0-; (2)43___5 4; (3)][)75.0(___)43(-+---; (4)14 .3___722-- 。 5.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 040 000,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 (a + b)33-(cd)4 =__________。 8.123456-+-+-+…20012002+-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9.大肠杆菌每过20分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3小时后这种大肠杆菌由1个分裂成__________个。 10.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11.若 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12.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_。 13.在数5-、 1、 3-、 5、 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_______,最小的积是____________。 14.第十四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十名裁判为某体操运动员打分如下:10、 9.7、 9.85、 9.93、 9.6、 9.8、 9.9、 9.95、 9.87、 9.6,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8个分数的平均分记为该运动员的得分,则此运动员的得分是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 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有理数.pdf

有理数(一)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把有理数要求分类. ②会把给出的有理数填入集合内. ③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④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2)数学思考: ①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有理数概念. ②通过学习有理数概念,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分类的思想. (3)解决问题:会利用有理数意义分类,解决有关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有理数意义、分类的学习,体会数的分类、归纳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 2、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知 1、有理数 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让学生将所写的数作一下分类(如果不全再进行补充) 教师归纳:我们知道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这样,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就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分类:

①;②有理数 2、数轴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 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2度,零度,零下3度 [问题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 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具体过程:如图,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到右表示自西向东的方向,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O 表示汽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代表1m长;于是,在点O右边,与点O距离3个和7.5个单位长度的点B和C,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左边,与点O距离3个和4.8个单位长度的点D和E,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 我们把O点左右两边的点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这样就可以把正数、0、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归纳: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②通常规定直线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向左(或向下)为负方向;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测试卷(含答案)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测试卷 (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该数为( ) A. 0 B.1 C.-1 D.不存在 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A.-2与2 B.-2与 21 C.-2与-2 1 D.-2与| -2 | 3.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零,则它们的商( ) A.是0 B.不能确定 C.是+1 D.是-1 4.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19分别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千分位) C.0.05(精确到百分位) D.0.0502(精确到0.0001) 5.有下列四个算式:①(-5)+(+3)=-8 ;②—(-2)3=6;③(+65)+(-61 )=3 2 ; ④-3÷(- 3 1 )=9.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在有理数中,有( ) A.最大的数 B.最小的数 C.绝对值最大的数 D.绝对值最小的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7.在数+8.3,-4,-0.8,- 51,0,90,-3 34,-|-24|中,_________________是正数,_______________不是整数. 8.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数-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 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 040 000,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 “<” “=”号填空: (1)-0.02____ 1 ;(2) 54____ 43 ; (3)-722____ -3.14; (4)-(-4 3 )___-[+(-0.75)].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计算: (1)75÷(-252)-75×125-3 5÷4 (2)18+32÷(-2)3-(-4)2×5 12.计算: (1) |-97 |÷(32-51)-31×(-4)2 (2)|-221|-(-2.5)+1-|1-22 1|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一、全章概况: 本章主要分两部分: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和有理数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学地学习数学的习惯。 (2)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态度,提高运算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的辩证关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2、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四、本章教学要求 认识有理数,首先是引入负数,必须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资源,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然后才引出用正负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时,注意运算数轴这个直观模型。 无论是有理数的认识,还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都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来,并适时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力求让学生自己建立个性化的认识结构。 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提倡算法多样化,反对做繁难的笔算,遇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应指导使用计算器。 注意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改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①

1.1正数、负数 知识点一:正数、负数 1.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除0之外的数,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前加-号的数. 2、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象这样的数是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negative number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 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5可以写成+5,+5和5是一样的.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二: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 1. 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 34,0,-3.14,120,-1.732,-7 2. 2.如果水位升高3m 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记作 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3.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库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 4、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5、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长值如下表: 根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增减 -5 +7 -3 +4 +10 -9 -25 夯实基础 课前预习 典型例题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有理数加减法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有理数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 1. 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以及减法与加法的转换关系; 2. 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要点: 1.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 (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3.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1)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然后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三、重点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有理数》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大于–,小于的整数共有( )个。 .5 C 2、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那么这个数为 ( ) A 、正数 B 、负数 C 、整数 D 、不等于零的有理数 3、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穷多个 4.、在 -(-3),-(-(-3)),-|-3| ,(-3)中,负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kg,(25±)kg, (25±)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 ) A 0.8kg B 0.6kg C 0.5kg D 0.4kg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负数都小于它的相反数 B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大的反而小 C 几个因数相乘,如果负因数有奇数个,积为负数。 D B 和C 都对 7、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同号,且均为负数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C. 同号,且均为正数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8、设是x 是不等于0的有理数,则x -|x|2x 的值为( )。 A 、0或-2 B 、0或-1 C 、0或2 D 、0或1 9、若ab ≠0,则|a|a +b |b| 的取值不可能是( )A 0 B 1 C 2 D -2 10.如果210,(3)0a b -=+=,那么1b a +的值是( ) A.-2 B.-3 C.-4 二.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 ()()()=---200220014321Λ . 12.观察式子3 11?=??? ??-31121,531?=??? ??-513121, ??? ??-=?715121751,……由此可知+?+?+?751531311……+=?2011 20091 。 13.南通市某天上午的温度是5℃,中午又上升了3℃,下午由于冷空气南下,到夜间又下降了9℃,则这天夜间的温度是 ℃. 14、绝对值比﹣2012小的所有整数的积是_____。 15.点A 在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将点A 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7 个单位长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学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 镇中教案 1.1.1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理解数0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有理数.1.1.1正数和负数(教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理解数0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练习前面) ①理解正数的概念,会仿照正数的概念,解释负数的含义; ②理解正数、负数和0表示的实际含义,注意黄色书签的内容; ③回答P3“思考”中的问题。如有疑部问,可以小声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检测

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2、检测题P3:1、2、 3、4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改集错误解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四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解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二)讨论: 评第1题:(教师要强调解题格式) ①正数找的对吗?为什么对? 师引导生回答:比0大的数是正数(师板书)(如对,教师打√) ②你还举一些正数的例子吗? ③负数找的对吗?为什么? 师引导生回答:在正数前加“一”的数是负数 ④你能仿照正数的定义来说说负数的吗?师引导生回答:比0小的数是负数。 (师板书) (如对,教师打√) 评2、3、4题 答案正确吗?为什么? 师引导生回答: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线。(师板书)强调“0”的意义不仅是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温度读报00C(表示标准),山脚的高度0米等(表示起点)。 (三)归纳: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数、负数,你能说一说今天的收获吗?(指名说)六、当堂训练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P5 第1题2题 选做题P5第3题、第6题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案

1.2.1有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 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5.7,-7,-9,-10,0, 13,25,-356 , -7.4,5.2… 议一议 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 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 做一做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3)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 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27,3.1416,0,2004,-85 ,-0.23456,10%,10.l ,0.67,-89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例2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的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有理数?????????正数整数分数负数零 【讲解答案】 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 【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 (B) 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 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 ③0不是负数 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3 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 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 不一定,a 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1) 第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其内容包括正负数、有理数、数轴、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相反数与绝对值等。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有理数这一章的有关基本概念;2.使学生提高辨别概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自己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与同伴交流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和不 足,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四、复习提问: 1、什么叫数轴?画出一个数轴来。 2、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集包括哪些数?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分数统称有理数;整数又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又包括正分数与负分数。 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确定的点来表示。但反过来以后可以看到,数轴上任一点并不一定表示有理数。表示正有理数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表示零的点是原点,表示负有理数的点在原点的左边。 3、观察数轴分别说出A,B,C,D,E,F各点表示的数是什么? 4、点A与F,点B与E所表示的数分别存在什么关系?(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 的几何意义?(互为相反数就是在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等距的两点所表示的 数。)相反数的性质?(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为- a;) 各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多少?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 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a=a(a>0a=0(a=0a=-a (a<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 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

2.1有理数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猛虎队和蛟龙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豆豆所在的猛虎队踢进4个球,失3个球,你能用数学的方式帮助豆豆表示他们队的进失球情况吗?学了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后,问题不难解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某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 A.0m B.0.5m C.-0.8m D.-0.5m 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 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 【类型二】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 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部门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问抽查的产品是否合格? 解析:+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 解:“500±30(mL)”表示470~530(mL)是合格范围,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都在合格范围内,故抽查的产品都是合格的.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 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类型一】有理数的分类 把下列各数填到相应的大括号里.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

一、基础知识 1.概念 2.数轴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的反而小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 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② 0的绝对值是0; ③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5.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6.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乘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7.有理数的乘方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科学计数法/近似数 (二)经典例题 例1:若将低于海平面392米的死海记作-392米,则高于海平面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应记作________米 [考点透视]本例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整数 C .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有理数 D .0不是有理数 [考点透视]本例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分类 例3:(1)数轴上距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个,它们分别表示数________. (2)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a -b|-的结果是( ). A.2a -b B.b C.a D.-2a+b 【考点透视】本例主要考查数轴知识: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⑵用数轴表示数: 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但数轴上的任意一点却不一定表示一个有理数,正有理数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 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对于(1)要考虑全面,而对于(2)我们可以先根据数轴判断出实数a 、b 的符号,再进行化简. 例4:(1)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3 1 )(23++b a 的值是_____________; (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侧面展开图,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折成正方体后 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和为0. [考点透视]本例主要考查相反数的知识 ⑴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仍是0. ⑵性质:①在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关 于原点对称. 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 即: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0=+b a . 反之,若两数的和为0,则它们互为相反数 例5:已知3,2==y x ,且y x >,求x 、y 的值 [考点透视]本例主要考查绝对值的知识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⑴概念: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做a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无答案)

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板块一有理数基本概念 【知识导航】 正数:像3、1、+0.33 等的数,叫做正数。在小学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像-1、-3.12、17 、-2019等在正数前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负 5 数都小于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 如:南为正方向,向南1km表示为+1km,那么向北3km表示为-3km。 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 注意:⑴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⑵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 ⑶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 ⑷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例1】

⑴下列各组量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 A .节约汽油10升和浪费粮食 B .向东走8公里和向北走8公里 C .收入300元和支出100元 D .身高1.8米和身高0.9米 ⑵如果零上5C o 记作5C +o ,那么零下5C o 记作( ) A .-5 B .-10 C .5C -o D .10C -o ⑶如果水位升高4m 时水位变化记为+4m ,那么水位下降3m 记作___,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为____m ⑷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0米,-150米,那么甲地比乙地高出( ) A .200米 B .50米 C .300米 D .350米 ⑸学而思饮料公司生产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印有“60030()ml ±”字样,请问“30ml ±”是什么意思?××局对该产品抽查3瓶,容量分别为589,573,627ml ml ml ,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 【例2】 ⑴一种零件的长度在图纸上是0.05 0.05(20)+-米,表示这种零件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_______, 最小不小于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