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宜七中赵福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体现了不起的父与子的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用感染的语言,引入新课。

师:我们这个单元是围绕父母的爱展开,我们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的。你能说几句经典的父母爱的句子吗?(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教育)今天老师积累了几句经典的父爱的句子: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

然纯洁明净!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师;今天我们一同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伟大的父子,创造了奇迹。这是这是一对____的父子呢?

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句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板书:了不起)

三.体会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说明了父亲的了不起?(板:父)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两个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这两个句子描写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品读)

(1)师:“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发现了什么,难)道只是一些奇妙的数字,此时的父亲在做什么呢?父亲在废墟里拼命的挖。师生互读。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12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24小时过去

了,生: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36小时过去了,生: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这句我们体会到挖的时间长,挖的之艰难,父亲的执着,坚定不放弃)。

师:经过36小时艰苦挖掘的父亲会是什么样子的?

(2)理解第二个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体会到什么)师:外貌描写,表现父亲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救孩子的信念。带着对父亲的敬佩再读两个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

练习说话:我想对父亲说:

师:父亲的执着会创造怎样的奇迹呢?请读课文精彩段落。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也支撑着儿子,请同学们读课文时,发现是哪句话吗?它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想一想,首先我们看联系上下文放在具体的语言坏境中理解:请看大屏幕“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是在什么情况说的这句话,遇到了什么困难?先理解这句话。(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即使面临绝境,儿子也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是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

师:看大屏幕遇到的困难:黑的瓦砾在漆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的恐惧,14个孩子,只有6、7岁,大家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困了,无法睡觉……4个小时也许能坚持,38个小时怎么坚持得了呢?更可怕的是压在三层教室楼的底层,不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会来救他们。

小组谈论:看大屏幕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站在废墟外的我们无法看到,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你们听到了什么?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他会想些什么,又会对同学说什么?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讨论说一说。

师:第二次出现“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师:此时我想对儿子说:“。”

(4)这对了不起的儿子创造了奇迹请看画面:理解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看大屏幕:齐读(儿子深信着父亲,父亲深爱着儿子,正是父子之间的这份深信,深爱才演绎出这人世间最幸福的一幕------)四:小练笔

此时此刻,我想对父亲说

此时此刻,我想对阿曼达

此时此刻,我想对父子说

(请同学们在本子分别写上一句话)

五,看大屏幕读诗。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了不起子

坚强勇敢

责任心强富有爱心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宜七中赵福艳

一、说教材: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说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体现了不起的父与子的重点句的含义。

三说教学设计(详见教案)。

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设计理念:“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创设情境,从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

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4、品读精华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在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四)读中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1. 这位可怜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间扛着精神的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设计理念:“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将通过有“情”朗读

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五,说教学反思。

读写结合,体现语文本体教学。完成语文课后题,体现浓浓的语文特点。谈谈不足之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张北县民乐街小学周文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通过语言描写理解儿子的了不起。 3、获得自己对父爱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层次] 1、感受父亲的“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的承诺。 2、探究儿子对“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信任。 3、思考我们对“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理解。 [教学步骤] 1、读出感悟 2、读出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继续去感受父爱创造出的伟大奇迹。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你到达了哪个台阶。 生:我达到了有感情。师:那你从文中随便挑一句话读读。 生读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然后谈朗读的体会。

师小结:我们也应该像这些同学一样不仅要读出字面的意思,还要走进父亲的心理,读出体会,读出感悟(出示幻灯片)。今天就要把这种方法用到整篇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细读品味,感受“了不起” 1.读文,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父子,起感受他们创造出的生命的奇迹。请默读2—12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并画下来,也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在巡视中发现同学做批注的方法不正确,就及时出示幻灯片中的批注示例,及时的进行纠正。)2.交流父亲的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开始交流吧,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预设: (1)生: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冲”比“跑、走”更急切,更写出了父亲在急切地盼望着儿子能平安的回来。师:就在父亲冲到学校时,那个昔日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时父亲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 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 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 (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 3、小结,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5 B 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 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 (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因为他和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最终,成功救出了儿子。 (3)关于儿子——在地震中,和同学一起被埋,但是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因为父亲和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在等待中鼓励同学坚持下去,最终他与同学都得救了。 (4)父与子的相通之处在于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引导学生,概括全文P 1)《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同学们的口中慢慢地被讲述出来了,谁能试着来填一填。课文讲述了在()的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的危险,心里想着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他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里救出()的故事。 2)课文讲述了在…… 一位父亲…… 儿子…… 最终…… 三、小结方法 1、生试着总结概括全文的方法 概括全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六要素法,再找出中心句,遵循着这样的顺序,一点点地把文章的脉络理出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龙凤小学张培龙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叫郭敬,今年24岁。2007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现在砖寨营乡任教。我从小热爱教育事业,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学习新课改精神,在自身的努力和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很快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几年来,我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与此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种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悟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上课,我就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08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图文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 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墨红中心小学施小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于1994年1月17日凌晨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而在这次地震中,当儿子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的信念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思考这句话的意思,通过提出疑问展开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3.分析文中表现“父子了不起”的句子,在具体的品读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父亲的了不起: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眼神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教师点拨: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 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此时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中你看出了什么) 教师点拨:不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双眼布满血丝”是因为父亲许久没睡了,当人处于极度紧张的时候眼睛里会布满血丝;父亲的衣服之所以会破烂不堪,因为被瓦砾、钢筋等尖锐的东西钩破了;“到处是血迹”,说明尖锐的东西钩破的不仅是父亲的衣服还有父亲的身体。④教师小结:可是父亲有没有因为这些而停下来包扎自己的伤口没有,他依然在挖……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呢为什么他不认为没有希望了,因为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江边完小:陈改香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主要从说教材、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6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6个小时不停地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 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 3、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1、上课时先挂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向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向忙碌在灾后救援工作的人们致敬!好请坐!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2)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3)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了不起。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环境面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决心。 三、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五、说教学过程 1、读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了不起的父子) (本环节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3、质疑问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齐读,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为什么父亲了不起? 为什么儿子了不起? 为什么这对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本环节以重点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围绕重点段进行质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为学习下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4、体会父亲“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出自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orG,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 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细巷中心小学孙石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评价、体会)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从刚才的演讲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灾难中深深的父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是啊,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势不可挡。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昔日的欢声笑语,如今已变为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惨烈的变化。孙老师这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的图片,同学们来看一看。)

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案素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案素材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 1.认识8个生字,会写_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_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篇二: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1年《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上午好! 从八月的贵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汉参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思索,我探寻,我不断走进文本,贴近学生。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它促使我在专业上更快的成长,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感谢全国小语会为我们语文老师搭设这样一个梦想舞台,感谢所有在我成长道路上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谢为我这堂课付出无数心血的 ___们、专家们、老师们。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这是一篇老课文,很多 ___都上过这一课,光是人教网上挂出的设计就有好几个,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很难。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 ___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 ___者和引导者。” ___“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 我觉得,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大家看,上课伊始,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 ___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___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 ___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二、挖掘资源,丰富学生素养

父母之爱单元说课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父母之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教材。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编排体例大同小异,下面我将以第三单元为例,展开说明。 单元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五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具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 课例有四篇,精读课文两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两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选编这四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感受父爱、母爱,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描写感受父母之爱,并领悟其写法。 精读课文后有精心编写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两篇精读课文的后面各有一次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慈母情深》后有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口语交际和写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回顾·拓展有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交流平台回顾本组课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的语句,并体会好处。日积月累安排了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课外书屋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 这五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单元导语是我们开始这单元学习的第一步,通过细细研读,准确把握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就如同在学习起步之时就点亮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导语的第一段以平实的语言揭示了“父母之爱”的主题。 “一个个侧面”,也就是从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隐含在琐事甚至是批评训导之中所表现出的父母之爱,从而“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导语的第二段点明了第三单元学习的重点。 横向来看整个第三单元,从导语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使整组教材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那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处于什么位置呢?我们来看。 关于家人之爱,从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为“家庭生活”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父母之爱”,内涵由窄到宽,慢慢提升。 除此之外,教材还将爱进行扩展,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他人,爱自然,爱祖国。如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爱他人”,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最后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爱,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情感从平凡、细腻的关爱到深沉、宽广的内涵,这种爱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整体把握了教材,我们再来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属于第二学段的四年级,提出了哪些目标呢?我们来看——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 义小谭春燕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2、所在的地位和作用: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此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安排学习的,这样不仅为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所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以及掌握重点字、词和理解句子的含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以后的阅读教学埋下伏笔,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教材及一般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组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引导学生重点抓往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说”这两种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6、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组教材“父母之爱”这一专题,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感受父子情深,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读中感悟。学生则通过多层次(如初读,细读,精读),多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的朗读,以及圈点批注等方法自主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爱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三、说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展示地震图片:这是一次大地震后拍下的照片,你们看:昔日美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地砸坏,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这就是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这次大地震使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几万顶房倒屋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 2.导入:可就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这节课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刘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刘怡 发表时间:2020-01-07T15:01:46.533Z 来源:《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作者:刘怡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胜利街道明德小学641100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幅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是一种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改要求的有效有效模式。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条件。翻转课堂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先学后教”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发现、思考以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满足了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学习,使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简单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探究者、研究者,教师更多是扮演辅助、引导类角色。“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模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1.充分准备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翻转课堂模式中进行知识传递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微课视频资料,二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时必须要对这两部分做好充分而有效的准备。微课视频是学生接受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教师录制微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有目的性地设计相关课程的知识重点或难点。需要注意的是,视频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教师通俗地照本宣科,教师要通过风趣幽默语言、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任务的设计就是任务单,通过任务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单就像“学习指南”一样,对学生的学习途径、方法、顺序等起着指引作用。因此,设计出严谨规范、清晰明了又通俗易懂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任务单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学习困惑。学习指南部分包含四个方面: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学习任务是指围绕指定课题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然后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学习困惑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以及希望得到老师或同伴的哪些帮助。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知。应用翻转课堂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知,可让学生先通过微课视频和任务单对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这一环节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自行解决,但鉴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在课堂前期集体进行。以任务单为指引,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当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对于难点和重点要重复播放,帮助学生消化。 3.通过课堂交流互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对自我学习负责,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中灵活组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独立学习、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内化,寻找知识的真谛。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增进师生有效沟通。例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重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从文章中哪些语言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哪两句话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动作?是什么力量使得儿子表现得如此勇敢与无私?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有效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另外,课堂讨论与交流是翻转课堂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展示评价、迁移拓展中将知识高度内化,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总结: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冰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5),227。 [2]郝颖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01),134。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来组织单元。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领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选择这篇课文,是缘于感动,也是缘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这堂课时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续写故事结局,从不同的视角研读父爱。 过程与方法: 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2、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爱的伟大,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明白什么才是爱的真谛。 重、难点: 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二、说教法: 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希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最大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学理念。 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的父爱。让学生说父爱和母爱的感受,然后由我说一段真实的父爱感受。激发情感,引出课题,紧扣本单元的主旨。 2、感动于过程。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即使没有老师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因为正是由于这位父亲异于常人的行为,才使结局那么圆满、皆大欢喜。我最初的想法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品读,去感受过程。当汶川地震中那一幕幕让人心酸的画面放映后,我又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学生思考甚至选择,自己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还是在事情的过程中感动。 假如,假如事情没有那么圆满,这位父亲不听所有人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不停地挖掘,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或者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继续进行课前2分钟交流,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好句子。 师:是啊,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大家又从中感悟出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9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学习课文。

1、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 师板书: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屏幕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交流: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父亲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4)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