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陈文诚

学号 04150922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48000t/a合成氨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设计

目录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设计工艺设计任务书 4

一、设计题目 4

二、操作条件 4

三、设计内容 4

四、基础数据 5 设计依据: (6)

一、计算前的准备 (6)

1.CO2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 (6)

2.PC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7)

3.PC蒸汽压的影响 (8)

4.PC的粘度 (8)

二、物料衡算 (8)

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 (8)

2.溶剂夹带量Nm3/m3PC (9)

3.溶液带出的气量Nm3/m3PC (9)

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 (10)

5.计算PC循环量 (10)

6.验算吸收液中CO2残量为0.15 Nm3/m3PC时净化气中CO2的含量 (10)

7.出塔气体的组成 (11)

三、热量衡算 (12)

C (12)

1.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

pV

C (13)

2.液体的比热容

pL

Q (13)

3.CO2的溶解热

s

T (14)

4.出塔溶液的温度

1L

5.最终的衡算结果汇总 (14)

四、设备的工艺与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16)

(一)确定塔径及相关参数 (16)

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8)

六、填料层的压降 (26)

七、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 (26)

1.塔壁厚 (26)

2.液体分布器 (26)

3.除沫器 (26)

4.液体再分布器 (27)

5.填料支撑板 (27)

6.塔的顶部空间高度 (27)

八、设计概要表 27

九、对本设计的评价 28 参考文献 (2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碳酸丙烯酯(PC )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一、设计题目 44000

设计一座碳酸丙烯酯(PC )脱碳填料塔,要求年产合成氨46000t/a 。

二、操作条件

1.每吨氨耗变换气取4300Nm 3变换气/ t 氨;

2.变换气组成为:CO 2:28.0;CO :2.5;H 2:47.2;N 2:22.3。(均为体积%,下同。其它组分被忽略);

3.要求出塔净化气中CO 2的浓度不超过0.5%;

4.PC 吸收剂的入塔浓度根据操作情况自选;

5.气液两相的入塔温度均选定为30℃;

6.操作压强为1.6MPa ;

7.年工作日33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填料吸收塔附属结构的选型与设计

5.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6.吸收塔的工艺流程图

7.填料吸收塔与液体再分布器的工艺条件图 8.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1.碳酸丙烯酯(PC )的物理性质

2.比热计算式 ()C)kJ/(kg ??-+=1000181.039.1t c p

3.CO 2在碳酸丙烯酯(PC )中的溶解度

4.CO 2在碳酸丙烯酯(PC )中的溶解热 可近似按下式计算(以2CO H Δ表示)

()676187.459.4=?=i i B B H KJ/kmol,2CO Δ

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设计依据:

吸收是利用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中而形成溶液,于是原组分的一分离。对与此题中的易溶气体是CO 2 。

依题意:年工作日以330天,每天以24小时连续运行计,有: 合成氨:44000t/a= 133.33t/d=5.56t/h

变换气: 4300m 3(标)变换气/t 氨(简记为Nm 3/t ) V = 5.56×4300=23908 m3

变换气组成及分压如下表

一、计算前的准备

1.CO 2在PC 中的溶解度关系

CO 2在PC 中亨利系数数据

作图得:亨利系数与温度近似成直线,且()3.101594.396204.1?+=t E kPa 因为高浓度气体吸收,故吸收塔内CO 2的溶解热不能被忽略。现假设出塔气体的温度为C 352?=V T ,出塔液体的温度为C ?=401L T ,并取吸收饱和度(定义为出塔溶液浓度对其平衡浓度的百分数)为70%,然后利用物料衡算结合热量衡算验证上述温度假设的正确性

在40℃下,CO 2在PC 中的亨利系数E 40=103.5×101.3 kPa=10485 kPa 1.出塔溶液中CO 2的浓度(假设其满足亨利定律)

()()()0299.00427.07.010485/4487.0/7.07.011=====*

E p x x (摩尔分数)

2.根据吸收温度变化的假设,在塔内液相温度变化不大,可取平均温度35℃下的CO 2在PC 中溶解的亨利系数作为计算相平衡关系的依据。即:

()97563.101594.39356204.135=?+?=E kPa

CO 2在PC 中溶解的相平衡关系,即:

112.425

.644log log 22CO CO -+

=T

p X 式中:2CO X 为摩尔比,kmolCO 2/kmolPC ;2CO p 为CO 2的分压,kgf/cm 2;T 为热力学温度,K 。

用上述关联式计算出塔溶液中CO 2的浓度有

/kmolPC kmolCO 0402.0395

.1112.415.31325

.644568.4log log 2CO CO 2

2=-=-+=X X

()22

CO 11CO 0.70.70.70.03860.02701X x x X *==?

==+

与前者结果相比要小,为安全起见,本设计取后者作为计算的依据。 结论:出料10.0270x =(摩尔分数)

2.PC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利用题给数据作图,得密度与温度的关联表达式为

t 9858.01223-=ρ(式中t 为温度,℃;ρ为密度,kg/m 3)

3.PC 蒸汽压的影响

根据变换气组成及分压可知,PC 蒸汽压与操作总压及CO 2的气相分压相比均很小,故可忽略。

4.PC 的粘度

1

.1535

.185822.0log -+

-=T μ mPa ·s (T 为热力学温度,K )

5.工艺流程确定:

本次吸收采用逆流吸收的方法。

二、物料衡算

1.各组分在PC 中的溶解量

查各组分在操作压力为1.6MPa 、操作温度为40℃下在PC 中的溶解度数据,并取其相对吸收饱和度均为70%,将计算所得结果列于下表(亦可将除CO 2以外的组分视为惰气而忽略不计,而只考虑CO 2的溶解):CO 2溶解量的计算如下:

各个溶质溶解量的计算如下:(以CO 2为例)

通过第一部分已知CO 2在40℃的平衡溶解度/kmolPC kmolCO 0402.02CO 2=X

44.101184

/09.1024

.220402.0/kmolPC kmolCO 0402.02CO 2=?=

=X Nm 3/m 3PC

式中:1184为PC 在40℃时的密度,102.09为PC 的相对摩尔质量。 CO 2的溶解量为(10.44-0.15)×0.7=7.203 Nm 3/m 3PC

说明:进塔吸收液中CO 2的残值取0.15 Nm 3/m 3PC ,故计算溶解量时应将其扣除。其他组分溶解度就微小,经解吸后的残值可被忽略。 平均分子量:

入塔混合气平均分子量:

kg/kmol 208.20223.028472.02025.02828.0441=?+?+?+?=m M

溶解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kg/kmol 775.420207.0280207.020015.0289571.044=?+?+?+?=s M

2.溶剂夹带量Nm 3

/m 3

PC

以0.2 Nm 3/m 3PC 计,各组分被夹带的量如下: CO 2:0.2×0.28=0.056 Nm 3/m 3PC CO : 0.2×0.025=0.005 Nm 3/m 3PC H 2: 0.2×0.472=0.0944 Nm 3/m 3PC N 2: 0.2×0.223=0.0446 Nm 3/m 3PC

3.溶液带出的气量Nm 3

/m 3

PC

各组分溶解量:

CO 2: 7.203 Nm 3/m 3PC 95.71% CO : 0.011 Nm 3/m 3PC 0.15% H 2: 0.156 Nm 3/m 3PC 2.07% N 2: 0.156Nm 3/m 3PC 2.07%

7.526 Nm 3/m 3PC 100%

夹带量与溶解量之和:

CO 2:0.056+7.203=7.259 Nm 3/m 3PC 93.96% CO :0.005+0.011=0.016 Nm 3/m 3PC 0.21%

H 2:0.0944+0.156=0.250 Nm 3/m 3PC 3.23% N 2:0.0446+0.156=0.201 Nm 3/m 3PC 2.60%

7.726 Nm 3/m 3PC 100%

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

以321V V V 、、分别代表进塔、出塔及溶液带出的总气量,以321y y y 、、分别代表CO 2相应的体积分率,对CO 2作物料衡算有:

V1 = 23908 Nm 3/ h

123V V V =+ 332211y V y V y V +=

联立两式解之得

V3=V1(y1-y2)/(y3-y2)=4300× 5.56 (0.28-0.005)/(0.9396-0.005)= 7034.77Nm3/h

V2 = V1 - V3 =17697.549 Nm3/ h 16873.23 5.计算PC 循环量

因每1 m3PC 带出CO2为7.259 Nm3 ,故有: L=V3y3/7.259=7034.77×0.9396/7.259=910.58m3/h 操作的气液比为V1/L=23908/910.58=26.256

6.验算吸收液中CO2残量为0.15 Nm3/m3PC 时净化气中CO2的含量

取脱碳塔阻力降为0.3kgf/cm2,则塔顶压强为16.32-0.3=16.02 kgf/cm2,此时CO2的分压为0801

.0005.002.162=?=CO p kgf/cm2,与此分压呈平衡的CO2液

相浓度为:

112.425

.644log log 22CO CO -+

=T p X

PC /m CO Nm 15.0PC /m CO Nm 216.01193

/09.10222.40.0008257/kmolPC

kmolCO 0008257.0083

.3112.415

.30325

.6440801.0log log 3233232CO CO 2

2>=?=

=-=-+

=X X

式中:1193为吸收液在塔顶30℃时的密度,近似取纯PC 液体的密度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出塔净化气中CO 2的浓度不超过0.5%,那入塔吸收液中CO 2的极限浓度不可超过0.216 Nm 3/m 3PC ,本设计取值正好在其所要求的范围之内,故选取值满足要求。 入塔循环液相

CO2:910.58×0.15=136.587

7.出塔气体的组成

出塔气体的体积流量应为入塔气体的体积流量与PC 带走气体的体积流量之差。

CO2:23908×0.28-7.259×910.58=84.34Nm3/h 0.59% CO : 23908×0.025-0.016×910.58=583.13Nm3/h 3.42% H2: 23908×0.472-0.250×910.58=11056.93Nm3/h 64.83% N2: 23908×0.223-0.201×910.58=5331.49Nm3/h 31.69%

17055.89Nm3/h 100%

计算数据总表

三、热量衡算

在物料衡算中曾假设出塔溶液的温度为40℃,现通过热量衡算对出塔溶液的温度进行校核,看其是否在40℃之内。否则,应加大溶剂循环量以维持出塔溶液的温度不超过40℃。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pV C

因未查到真实气体的定压比热容,故借助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公式近似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32T d T c T b a C i i i i pi +++=,其温度系数如下表:

表中C p 的单位为(kcal/kmol ·℃)/(kJ/kmol ·℃) 进出塔气体的比热容

C

kJ/kmol 34.31223.018.29472.090.28025.018.2928.038.371??=?+?+?+?==∑i

pi pV y C C C pv2=∑C pi y i

=37.48×0.0050+29.18×0.0346+28.91×0.6553+29.18×0.3051 =29.04 KJ/Kmol ·℃

2.液体的比热容pL C

溶解气体占溶液的质量分率可这样计算:

质量分率为

()%2.1012.01184

78.424.22526.7==?÷

其量很少,因此可用纯PC 的比热容代之。本设计题目中

()1.390.0018110pl C t =+- kJ/kg ·℃

()()1 1.390.0018110 1.390.001814010 1.444kJ/kg C pL C t =+-=+-=?? ()()C kJ/kg 426.1103000181.039.11000181.039.12??=-+=-+=t C pL

文献查得t C pL 0009863.03499.0+= kJ/kg ·℃,据此算得:

3894.01=pL C kJ/kg ·℃;3795.02=pL C kJ/kg ·℃

本设计采用前者。

3.CO 2的溶解热s Q

12992187.467659.42

CO =??=H ?kJ/kmolCO 2

文献查得146542CO =H ? kJ/kmolCO 2(实验测定值) 本设计采用后者。

CO 2在PC 中的溶解量为7.203×910.58=6558.91Nm 3/h=292.81kmol/h

故Qs=14654×292.81=4290814.019kJ/h (修改后)

4.出塔溶液的温度1L T

设出塔气体温度为35℃,全塔热量衡算有:

带入的热量(Q V 1+Q L 2)+ 溶解热量(Q s )= 带出的热量(Q V2+Q L1) Q v1=V 1C pv1(T v1-T 0)=23908×31.34×30/22.4=1003495.607 kJ/h

Q L2=L 2C pL2(T L2-T 0)=910.58×1193×1.426×30=46472852.59kJ/h Q v2=V 2C pv2(T v2-T 0)= 16873.23×29.04×35/22.4=765622.81kJ/h Q L1=L 1C pL1(T L1-T 0)=1145626.766×1.44×T L1=1649702.543T L1kJ/h 式中:L

1

=910.58×1193+(7328.806-0.2×910.58)×

42.78/22.4=1145626.766 kg/h

1052432.679+48412751.48+4469909.62=803026.286+1649702.543T L1 T L1=32.21℃≈32℃

现均按文献值作热量衡算,即取3894.01=pL C kJ/kg ·℃;3795.02=pL C kJ/kg ·℃

Q v1=V 1C pv1(T v1-T 0)=25026×31.34×30/22.4=1050421.661kJ/h Q L2=L 2C pL2(T L2-T 0)=948.590×1193×0.3795×30=12884038.7kJ/h Q v2=V 2C pv2(T v2-T 0)=17697.549×29.04×35/22.4=803026.286kJ/h Q L1=L 1C pL1(T L1-T 0)=1145626.762×0.3894×T L1=446107.061T L1kJ/h 式中:L

1

=948.590×1193+(7328.806-0.2×948.590)×

42.78/22.4=1145302.253 kg/h

1050421.661+12884038.7+4469909.62=803026.286+446107.061T L1

T

L1=39.5℃ 与理论值比较后,取T

L1=39.5℃ 5.最终的衡算结果汇总

四、设备的工艺与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1确定塔径及相关参数

u

V D s

π4=

()F u u 8.0~5.0= 塔底气液负荷大,依塔底气液负荷条件求取塔径

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法求取泛点气速F u ,并确定操作气速。

入塔混合气体的质量流量V ’=(25026÷22.4)×20.208=22577.27 kg/h 20.208为入塔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11.042为出塔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kg/kmol 208.20223.028472.02025.02828.0441=?+?+?+?=m M

M m2 = 44?0.005+28?0.0346+2?0.6553+28?0.3051= 11.042kg/kmol 塔底吸收液的质量流量L ’=1145302.253kg/h 入塔混合气的密度(未考虑压缩因子)

()()361kg/m 83.1215.3038314/208.20106.1/=???==RT pM m V ρ 吸收液的密度3kg/m 1184=L ρ(40℃) 吸收液的粘度,依下式计算得到:

374.01

.15315.3085

.185822.01.1535.185822.0log =-+-=-+

-=T L μ

368.2=L μmPa ·s (平均温度35℃时的值)

选50g D mm 塑料鲍尔环(米字筋),其湿填料因子1m 120-=φ,空隙率90.0=ε,比表面积32/m m 4.106=t a ,Bain-Hougen 关联式常数75.10942.0==K A ,。

(1)选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法求解F u

关联图的横坐标:(ρv /ρl )0.5L ’/V ’=(12.83/1184)0.51145302.253/22577.027=5.281

查Eckert 通用关联图得纵坐标值为0.0025,即:

()0025.0368.2118483.1281.91201184/10002.02

2.02=???=???

? ??F L L

V

F u g u μρρψφ m/s 14.0=F u

(2)选用Bain-Hougen 关联式求解F u

8

/14

/12.0328

/14

/12.032

118483.12027.22577253.114530275.10942.0368.2118483.129.04.10681.9lg lg ??

?

????? ??-=?????????? ????? ?????

?

????? ??''-=??

???????? ????? ??F

L V L L

V t F u V L K A a g

u ρρμρρε

14m/s

.0m/s 12.0==F F u u 取

11m/s .0~07.0的取值范围则u

根据设计u=0.1m/s

2求取塔径

Vs=23908(0.1013/1.6)(303.15/273.15)=1680m 3/h=0.4667m 3/s D =(4×0.4667/3.14×0.1)0.5=2.438m 本次设计取D=2500mm

3核算操作气速

u=4Vs /3.14×D 2=4×0.4667/3.14×2.52=0.0951m/s 则操作气体速度取u=0.10m/s 合适

4 核算径比

D/d=2500/50=50>10~15(满足鲍尔环的径比要求)

5校核喷淋密度

采用聚丙烯填料表面

L 喷,min =(MWR )a t =0.08×106.4=8.512m 3/(m 2.h) L 喷=

)/(512.8124.1214

495.21193253.1145302232h m m ?>=?π

(满足要求)

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塔截面积∩=0.785D 2=4.906㎡

因其他气体的溶解度很小,故将其他气体看作是惰气并视作为恒定不变,那么,惰气的摩尔流率G '

G ’=25026(1-0.28)/(22.4×3600×∩)=0.0455kmol/(m 2·s)

又溶剂的蒸汽压很低,忽略蒸发与夹带损失,并视作为恒定不变,那么有 L ’=948.590×1193/(102.09×3600×4.906)=0.6276kmol/(m 2·s)

005.02=y ,000571.009

.102/11934.22/15.04

.22/15.02=+=

x

吸收塔物料衡算的操作线方程为

2

2

2211y x G Y L X y x ????

''-=- ?

?--?

??

?

将上述已知数据代入操作线方程,整理得

4100637.207256.0-?+=Y X

选用填料层高度表达式H=V / (Ky a ·∩) 采用数值积分法求解,步骤如下:

1.将气相浓度28.0~005.0=y 在其操作范围内10等份,其等份间距为0.0275,并将各分点的y 值代入式(1)计算出对应的x 值,并列入后面表格中的第1、2列中。

2.计算各分点截面处的气液相流率 G= G ’ /(1-Y) L=L ’/(1-X) (2) 将计算结果列入附表中的3、4列。

3.计算的传质系数

22

0.750.10.050.221exp 1.45()()()()W C L t L L

t L t L L L L t a U a U U a a g a σσμρρσ-??=--???

?=1-exp

{-1.45(33/39.1)0.75(225703/106.4·8.5248)0.1(2257032·106.4/11842·1.27×108)-0.05(2257032/1184×39.1×106.4)0.2}≈1 由计算知a w ︽a t =106.423/m m 式中:U L =

=?=2

2495

.2785.0253.1145302D 785.0L ’234373.960kg/(m .

h) L μ、V μ-气体、液体的黏度,/()[13600/()]kg m h Pa s kg m h ??=? V ρ、L ρ-气体、液体的密度,3/kg m

L D 、V D -溶质在气体、液体中的扩散系数,h m /2

R -通用气体常数,38.314()/()m kPa kmol K ?? T -系统温度,K

t a -填料的总比表面积,23/m m W a -填料的润湿比表面积,23/m m

g -重力加速度,1.27×108m/h

L σ-液体的表面张力,22/(1/12960/)kg h dyn cm kg h = C σ-填料材质的临界表面张力,22/(1/12960/)kg h dyn cm kg h =

ψ-填料形状系数

上述修正的恩田公式只适用于F u u 5.0≤的情况,由计算得知u ≥0.5u F

气膜吸收系数计算: ??

? ?????

? ?????

? ??=RT D D U k V t V V V V

t V

G αρμμ

α3

17

.0237.0 气体质量通量为 )/(149.4620495.2785.0208

.204.2225026

22

1h m kg U V ?=??= )/(473.1810495

.2785.0042

.114.22459

.17947222h m kg U V ?=??= ???

?

?????????

? ?????????

?

??????=----303314.836001068.14.10636001068.183.12360010015.04.106360010015.0149.4620237.063

1637

.03

1

G k

= 0.237?108.235?0.886?2.55?10-4 =5.795?10-3

???

?

?????????

?

?????????

?

??????=----308314.836001068.14.10636001068.183.12360010015.04.106360010015.0473.1810237.061637

.03

2

G k

= 0.237?56.094?0.886?2.51?10-4 =2.956?10-3

310376.4-?=均G k

液膜吸收系数计算: 3

1120095.0???

? ?????

? ?????

? ??=-L L L L L L

w L

L g D U k ρμρμμ

α 液体质量通量为 )/(960.234373495

.2785.0253.11453022

2

h m kg U L ?=?=

18

2

163

211841027.15248.810212.411845248.85248.84.106960.2343730095.0???

?

??????

?

??????? ????=--L k = 0.0095?40.569?0..2418?97.06 = 0.9045

1.1G G W k a k a ψ== 4.376×10-3×106.4×1.451.1 = 0.7007 0.4L L W k a k a ψ== 0.9045×106.4×1.450.4 = 111.660

%50%44.69144

.01

.0≥==F u u 故修正:

3266.1677.05.0144.01.05.915.05.91'4.14.1=?????

??????? ??-+=???????????? ??-+=a k u u a k G F G

594.11688.1085.0144.01.06.215.06.21'2.22.2=?????

??????? ??-+=???

????????? ??-+=a k u u a k L F L

a

Hk a k a K L G G 1

11+= a K p a K G t y = w a a = EMs

H ρ

=1184/(102.09×(1.6204×30+39.594)×101.3=1.29×10-3)/(3m kPa kmol ?(稀溶液)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 姓名 学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48000t/a合成氨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设计 目录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设计工艺设计任务书 3 一、设计题目 3 二、操作条件 3 三、设计内容 3 四、基础数据 4设计依据: (5) 一、计算前的准备 (6) 1.CO2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 (6) 2.PC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7) 3.PC蒸汽压的影响 (8) 4.PC的粘度 (8) 二、物料衡算 (8) 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 (8) 2.溶剂夹带量Nm3/m3PC (9) 3.溶液带出的气量Nm3/m3PC (9) 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 (10) 5.计算PC循环量 (10) 6.验算吸收液中CO2残量为0.15 Nm3/m3PC时净化气中CO2的含量 (10) 7.出塔气体的组成 (11) 三、热量衡算 (12) C (12) 1.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 pV C (13) 2.液体的比热容 pL Q (13) 3.CO2的溶解热 s T (14) 4.出塔溶液的温度 1L 5.最终的衡算结果汇总 (15) 四、设备的工艺与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16) (一)确定塔径及相关参数 (16) 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8) 六、填料层的压降 (26) 七、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 (26) 1.塔壁厚 (26) 2.液体分布器 (26) 3.除沫器 (26) 4.液体再分布器 (27) 5.填料支撑板 (27) 6.塔的顶部空间高度 (27)

八、设计概要表 27 九、对本设计的评价 28参考文献 (28)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得、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得目得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得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得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得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得设计与机床夹具得设计。其目得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得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得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得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得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得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得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得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得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得基础。 2课程设计得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得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得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得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得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得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得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得车、铣、钻夹具中得一种)得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得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拟定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得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得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得要求

q35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1绪论1 .1 Q235的成分及焊接性分析 Q235钢是一种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冶炼容易,工艺性好,价格价廉的优点,而且在力学性能上也能满足一般工程结构及普通机器零件的要求,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体现其机械性能,符号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屈”的汉语拼音,表示屈服强度的数值。Q235表示这种钢的屈服强度为235MP,Q235钢含碳量约为0.2%属于低碳钢。Q235成分:C含量0.12%-0.22%、Mn含量0.30%-0.65%、Si含量不大于0.30%、S含量不大于0.050%、P含量不大于0.045%。S、P和非金属夹杂物较多在相同含碳量及热处理条件下,低碳钢焊接材料焊后的接头塑性和冲击韧度良好,焊接时,一般不需预热、控制层间温度和后热,焊后也不必采用热处理改善组织,整个焊接过程不必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焊接性优良。 Q235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碳含量比较低,一般情况下(除环境温度很低或钢板厚度很大时)冷裂倾向不大。工件预热有防止裂纹、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冷却速度、减小内应力等重要作用。但是预热使劳动条件恶化,并使工艺复杂。低合金结构施焊前是否需要预热,一般应根据生产实践和焊接性试验来确定。当母材的碳当量Ceq≥0.35时应考虑预热。低合金钢淬硬倾向[1]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根据碳当量公式可知Q235的碳当量小于0.4%,在焊接过程中基本无淬硬倾向,焊前不需预热。且这类刚含碳量较低,具有较的抗热裂性能,焊接过程中热裂纹倾向较小,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热裂纹。从厚度考虑,当板厚超过25mm时应考虑100℃以上的焊前预热,试验中所用钢板的厚度为12mm,不需预热。 焊接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焊接内应力、提高构件尺寸的稳定性、增强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结构长期使用的质量稳定性和工件安全性等。低合金钢焊接结构在大多数请况下不进行焊后热处理,只有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才进行焊后热处理。此试验并无特殊要求,因此并未进行焊后热处理。 1.2 焊条 (1)焊条的熔敷金属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碳酸丙烯酯任务书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某厂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选择碳酸丙烯酯(PC)为吸收剂脱除变换气中的CO2,脱碳气供合成氨下一工段使用。试设计一座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 二、操作条件 1.合成氨原料气量(30000+200X)m3 /h【X代表学号最后两位数】 2.变换气组成为:CO2 28%;CO 2.5%;H2 49.5%;N2 16.5%;CH4 3.5%。(均为体积%,下同。其它组分被忽略); 3.要求出塔净化气中CO2的浓度不超过0.5%; 4.PC吸收剂的入塔浓度根据操作情况自选; 5.气液两相的入塔温度均选定为30℃; 6.操作压强为2.8MPa;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 (1) 塔填料选择; (2) 吸收塔塔径计算; (3) 吸收塔填料层高度和填料层压降计算; (4) 吸收塔诸接管口径计算; (5) 主要设计参数核算; 3.填料吸收塔主要附属内件选型 主要附属内件包括初始液体分布器、液体再分布器、填料支承板、填料压板、除雾器、气体入塔分布器等。 4.附属尺寸确定 附件包括塔顶空间、塔底空间、人孔、裙座、封头和进出管口等。 5.填料塔高度计算 6.主要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型 计算贫液冷却器的换热面积,确定吸收剂循环泵的型号。 7.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8.工艺流程简图和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9.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4)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C)kJ/(kg ) 10(00181.039.1p ??-+=t c (6)表面张力 (7)凝固点 2.CO 2在碳酸丙烯酯(PC )中的亨利系数 3.CO 2在碳酸丙烯酯(PC )中的溶解度数据(一) 注:表中溶解度数据单位为STPm 3CO 2/m 3PC 。 4.CO 2在碳酸丙烯酯(PC )中的溶解度数据(二)(单位为STPm 3CO 2/m 3PC )

齿轮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序言 1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2.1零件的作用 1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2 3.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3.1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3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3 3.3确定毛坯尺寸 4 3.4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4 3.5设计毛坯图 5 4.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6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6 4.3制定工艺路线 7 5.工序设计 8 5.1选择加工设备与装备 8 5.2确定工序尺寸 11 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4 6.1工序I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4 6.2工序Ⅱ切削用量及切削时间的确定 18 6.3工序Ⅲ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9 6.4工序Ⅳ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1 6.5工序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2 6.6工序Ⅵ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3 6.7工序Ⅶ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6.8工序Ⅷ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7.夹具设计 26 7.1定位方案 26 7.2夹紧机构 26 7.3对刀装置 27 7.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27 7.5夹具体 27 7.6使用说明 27 7.7结构特点 27总结 参考文献

1.序言 课程设计在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深入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在做完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得到一次在毕业工作前的综合性训练,我在想我在下面几方面得到了锻炼: 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本人将表示真诚的感谢!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所给的是CA6140车床主轴箱中运动输入轴Ⅰ轴上的一个离合齿轮(图1-1),它位于Ⅰ轴的右端,用于接通或断开主轴的反转传动路线,与其他零件一起组成摩擦片正反转离合器。它借助两个滚动轴承空套在Ⅰ轴上,只有当装在Ⅰ轴上的内摩擦片和装在该齿轮上的外摩擦片压紧时,Ⅰ轴才能带动该齿轮转动。该零件的φ68K7mm孔与两个滚动轴承的外圈相配合,φ71mm沟槽为弹簧挡圈卡槽,φ94mm孔容纳其他零件,通过4个16mm槽口控制齿轮转动,6×1.5mm沟槽和4×φ5mm孔用于通入冷却润滑油。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文档标题]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1绪论 1 .1 Q235的成分及焊接性分析 Q235钢是一种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冶炼容易,工艺性好,价格价廉的优点,而且在力学性能上也能满足一般工程结构及普通机器零件的要求,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体现其机械性能,符号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屈”的汉语拼音,表示屈服强度的数值。Q235表示这种钢的屈服强度为235MP,Q235钢含碳量约为0.2%属于低碳钢。Q235成分:C含量0.12%-0.22%、Mn含量0.30%-0.65%、Si含量不大于0.30%、S含量不大于0.050%、P含量不大于0.045%。S、P和非金属夹杂物较多在相同含碳量及热处理条件下,低碳钢焊接材料焊后的接头塑性和冲击韧度良好,焊接时,一般不需预热、控制层间温度和后热,焊后也不必采用热处理改善组织,整个焊接过程不必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焊接性优良。 Q235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碳含量比较低,一般情况下(除环

境温度很低或钢板厚度很大时)冷裂倾向不大。工件预热有防止裂纹、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冷却速度、减小内应力等重要作用。但是预热使劳动条件恶化,并使工艺复杂。低合金结构施焊前是否需要预热,一般应根据生产实践和焊接性试验来确定。当母材的碳当量Ceq≥0.35时应考虑预热。低合金钢淬硬倾向[1]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根据碳当量公式可知Q235的碳当量小于0.4%,在焊接过程中基本无淬硬倾向,焊前不需预热。且这类刚含碳量较低,具有较的抗热裂性能,焊接过程中热裂纹倾向较小,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热裂纹。从厚度考虑,当板厚超过25mm时应考虑100℃以上的焊前预热,试验中所用钢板的厚度为12mm,不需预热。 焊接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焊接内应力、提高构件尺寸的稳定性、增强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结构长期使用的质量稳定性和工件安全性等。低合金钢焊接结构在大多数请况下不进行焊后热处理,只有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才进行焊后热处理。此试验并无特殊要求,因此并未进行焊后热处理。 1.2 焊条 1.2.1对焊条的基本要求 (1)焊条的熔敷金属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2)焊条的熔敷金属应具有规定的化学成分,以保证其使用性能的要求

法兰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序言 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后进行的.是我们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考核,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床法兰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心理,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功用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法兰盘,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看,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 mm为 φ200.045 中心,包括: 两个φ

艺工程、简化工艺装备结构与种类、提高生产效率。 1.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一要考虑如何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二要考虑怎样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这两个要求常常是不能兼顾的。但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Φ45mm外圆柱面和端面作为粗基准。在车床上用带有子口的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 三、选择加工方法 1.面的加工 面的加工方法有很多,有车,铣,刨,磨,拉等。对于上下端面和Φ90距离轴线为24和30mm的2个平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前者可以用车床车,后面可以用铣床铣,然后精沙精磨达到要求;后者在铣床洗后再到磨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要点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焊接工艺与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完成日期2014 年 6 月23 日

三峡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年春季学期)

焊接工艺卡

目录 1. 30CrMoV A钢的性能分析 (6) 1.1 材料: (6) 1.2 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6) 2. 15 30CrMoV A钢的焊接性能 (7) 2.1 碳当量分析 (7) 2.2 30CrMoV A的焊接性的主要表现 (7) 3 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8) 3.1 焊接方法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8) 3.2 焊接方法的选择 (8) 3.3 焊接方法主要特点分析 (9) 4 焊接设备的选择 (9) 4.1 焊接电源的选择 (9) 4.2 焊丝及焊剂的选择....................................................................................................... (9) 4.3、焊枪及喷嘴的选择 (9) 4.4、钨极的选择 (10) 5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10) 5.1 焊接电流与电压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焊接速度的选择 (10) 5.3 钨极直径与保护气体流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焊前预热、焊接过程及焊后处理 (11) 6.1 焊前预热 (11) 6.2 焊接过程与焊后处理 (11) 7 焊后检验 (12) 7.1 外观检验 (12) 8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碳酸丙烯酯法脱碳工艺工程设计DOC 66页.doc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脱碳工段是合成氨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段之一,二氧化碳吸收塔和溶液再生塔是脱碳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塔设备。 本文权衡众多合成氨脱碳方法之利弊,最终选择碳酸丙烯酯脱碳法。首先进行工艺流程分析并根据工艺参数及有关标准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塔和解析塔内的物、热量衡算;其次就二氧化碳吸收塔、溶液再生塔等设备利用物理吸收机理、传质传热方程、溶液物性数据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塔体的总体结构设计和计算,设计出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塔径为3.4m,塔高为30m,由于解吸塔塔径过粗,使用两塔进行解吸,两塔各操作条件相同,塔径为2.4m,填料层高度为16m,然后对二氧化碳吸收和解吸塔进行了必要的强度校核;最后对脱碳工段车间结构布置进行合理的设计。 本设计作为理论上的准备工作,为分析工艺流程、设备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准备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碳酸丙烯酯法;脱碳工艺;工程设计

Design elucidation Decarbonizing section is one of the absolutely necessary sections in the Synthetic Ammonia, and the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tower and the solution regeneration tower are indispensable tower equipment in the Synthetic Ammonia. This paper tradeof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uch approach to decarbonization, propylene carbonate (PC) decarboniza-tion are selected finally.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the material and heat was balanced according to parameters and relevant standards firstly. The tower body general structure was designed calculation by using physical absorption Mechanism, mass transfer and heat transfer equation, solution -physical data stc secondly.The diameter of absorption tower is 3.4m, the height of tower is 30m, And then the strength of the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tower is ecked. The decarbonizing section structural arrangement was reasonable design finally. As the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work, this designing prepare sufficie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people to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equipment design, determined root of problems, posing reasonable plan to solve problems. Keywords:Decarbonization process; Carbon dioxide removal with PC method; Proeess design

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飞锤支架零件工艺 规程及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 指导老师:梁睿君 班级:0507106 学号:050710621 姓名:吴悠

日期:2010-6-22 0.课程设计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训练。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达到下述目的: 1. 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际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制定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2. 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3. 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1.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1.1 零件作用 设计题目所给零件是飞锤支架。它是飞锤调速器上的一个零件,用来连接支撑调速飞锤,以使飞锤平稳转动,达到改变转动惯量来调节转速的目的飞锤支架是对称结构,通过其中心孔 7套于转轴上,而一对飞锤对称装于两对 6孔中,随支架一起转动。当转速改变时,飞锤与转轴夹角也改变,从而改变转动惯量来调节转速。所以,飞锤支架的加工质量将影响调速器的调速精度。 1.2 零件工艺分析 零件图如图1-1。概括来讲,飞锤支架有两组加工表面。一组是以0.036 7φ+孔为中心加 工表面,均为回转体表面,包括外圆面φ11,φ15,0 0.03319φ-以及端面.其中大端面与孔 0.03607φ+有垂直度要求, 公差为0.05;00.03319φ-外圆面与孔0.03607φ+有圆跳动要求,公差为 0.05。另一组就是余下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6.5的圆孔,两对共四个0.12 0.046φ++孔,以及一些平面。其中,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完整word版)焊接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题目1035铝板平板对接 指导教师石增敏 姓名陈卓学号2011106230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20111062 完成日期2014 年 6 月25 日

目录 1、1035铝板焊接性分析 (3) 1.1、本次设计所用材料 (3) 1.2、1035铝板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3) 1.3、铝与铝合金的焊接特点 (4) 1.4、1035铝板焊接方法的选择 (4) 2、MIG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 (4) 2.1工作原理 (5) 2.2工作特点 (5) 2.3 焊接层数和坡口的选择 (5) 2.4焊接变形 (5) 3、MIG焊设备 (5) 3.1焊接电源 (6) 3.2控制系统 (6) 3.3送丝系统 (6) 3.4焊枪 (6) 3.5供气系统 (7) 3.6水冷系统 (7) 4、焊接工艺参数 (7) 4.1 .1焊接电流 (7) 4.1.2 电弧电压 (8) 4.1.3焊接速度 (8) 4.1.4 焊枪的操作 (8) 4.2焊前准备 (8) 4.2.1坡口制备 (8) 4.2.2清理 (9) 4.2.3预热 (9) 5焊接注意事项 (9) 6 外观检验 (10) 7无损检测 (10) 9参考文献: (11)

三峡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学年) 课题名称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陈卓班级20111062 指导教师石增敏 课题概述: 根据提供的原始资料,进行平板对接焊或环焊缝焊接工艺设计。设计人员制定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要求同一课题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焊接方法进行设计,焊接工艺可靠、合理。 ⒈制定焊接工艺卡。⒉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摘要;被焊接材料的基本数据与焊接性分析;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工艺的制定和论证(具体项目可参考焊接工艺卡)、焊接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焊后检验、参考文献等。 材料:35材料1035铝板两块,规格:—4×100×300,平板对接

碳酸二乙酯工艺流程

一、碳酸二乙酯合成 1、来自萃取塔的碳酸丙烯酯、乙醇及来自装置外的的催化剂经静态混合器X201送入反应精馏塔T201中部,工艺物料在T201塔中进行反应,生成碳酸丙烯酯。塔顶出来的气相粗碳酸二乙酯和乙醇共沸物,经E201冷凝器进入V201回流罐,开启P202反应精馏塔回流泵,打全回流。当T201塔内达到一定条件,分析合格,开启P202出口阀门去T202塔的进料管线。T201塔底粗丙二醇经P201精馏塔出料泵送至脱轻塔。 2、来自PC合成工段的PC和来自T201塔的碳酸二乙酯、乙醇进入T202塔EMC萃取精馏塔,塔顶气相乙醇,经E202冷凝器进入V202,开启P204回流泵,打全回流。当T202塔内达到一定条件,开启P204乙醇去反应精馏塔T201.塔斧粗品碳酸二乙酯经P203出料泵打入T203。 3、来自T202的粗品碳酸二乙酯进入T203进行精制,塔顶气相碳酸二乙酯经E203冷凝器进入V203回流槽,开启P206回流泵,打全回流。当塔内达到一定条件,开启P206精品碳酸二乙酯去罐区。塔斧催化剂经P205送至T201 二、丙二醇合成 来自反应精馏塔图T201塔斧的粗丙二醇和来自T302塔斧的丙二醇精馏塔的粗丙二醇一起送入丙二醇脱轻塔T301中上部进行精馏分离,塔顶气相丙二醇物经E301冷却器进入V301回流槽,经P302回流泵打入T301循环利用。当V301达到一定条件时,开启P302阀口

去T303管线。T301塔底粗丙二醇经P301打入T302丙二醇精馏塔。塔顶气相产物经E302冷却器进入V302回流槽,开启P304打全回流。当塔内达到一定条件开启P304去T301的管线。 精品丙二醇经测线出料泵P305去丙二醇产品灌区。 来自T301的乙醇进入T303乙醇回收塔,塔顶乙醇经E303 冷却器进入V303回流槽,经回流泵进入T303打全回流。当塔内达到一定条件,开启回流泵乙醇至反应精馏塔。塔底乙醇混合物经P306回流泵至锅炉。

印刷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2014-2015学年工作校历》手册的 印版制作工艺 学生姓名:尹秉政 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系别:印刷工程系 专业:印刷工程 班级:印刷2011级2班5组 指导教师:穆东明、郭丽娜 2014 年7 月10 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1)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1) 2.1.1 图像扫描 (1)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2) 2.1.3 拼版,组版 (2) 2.1.4 打样输出 (2) 2.2 胶片输出流程 (2) 2.2.1 RIP处理 (2) 2.2.2 激光照排机曝光与冲洗机定影 (2) 2.3 印版的制作流程 (2) 2.4 印刷流程 (2) 2.4.1 印前准备 (2) 2.4.2 装版试印 (2) 2.4.3 正式印刷 (3) 2.4.4 印后处理 (3) 2.5 印后加工流程 (3) 第三章设计作品的印版制作工艺 (3) 3.1印版制作工艺要求 (3) 3.2 工艺内容 (3) 3.3 工艺过程 (4) 3.4 主要工艺参数 (4) 第四章印版制作工艺中的质量检测与故障排除 (4) 4.1 印版外观质量的检查 (4) 4.2 版式规格的检查 (5) 4.3 图文内容的检查 (5) 4.4 胶印印版色别的区别和检查 (5) 4.5 印版图文和非图文部分的检查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己经掌握的印刷工艺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 一次综合应用的训练。课程设计中学生要能够完成规定印刷活件的印前制作与处理过程,完成胶片的发排、冲洗显影,制作相应的胶印PS版,并使用该印版进行胶版印刷,完成印刷品的折页、装订及裁切等印后加工工序,最终获得印刷成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印前制作、输出、制版、印刷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和技术处理方法。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的设计工作校历手册,工作校历的成品规格为185X260mm,大度8开单色双面印刷,正度16开骑马钉装钉。我的任务主要内容是印版的制作,总共26张胶片,所准备的印版至少26张未曝光,版面平整,没有折痕,大度8开,470X400mm的阳图光分解型预涂感光板,印版制作前的工艺为胶片输出,对此环节的要求是胶片平整,表面无折痕,如果不符合此要求的胶片将无法晒版在完成印版的制作后将是印刷过程。将印版交于印刷小组。事实上印版制作和印刷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既要制作印版又要印刷,一旦印刷中出现印版损毁,那就重 新制作印版。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2.1.1 图像扫描 图像扫描是通过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 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是先将光线照射在扫描的材料上,光线反射回来后由CCD光敏元件接收并实现光电转换(图1). 为: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滚筒扫描仪操作步骤:扫描操作步骤主要分为: 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图1 扫描仪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数字印前图文图像制作处理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主。 Photoshop软件是印刷印前处理的主要软件,可以用于色彩管理进行颜色设置, 设置工作空间和色彩管理方案,也可以用于改变图像色彩模式便于印刷输出。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软件,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改变色阶、调整明度饱和度、色彩平衡、亮度饱和度等。该软件自带了很多预设的滤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碳酸丙烯酯

碳酸丙烯酯 目录 基本信息 化学名称:丙二醇碳酸酯, 碳酸丙烯酯 英文化学名:Propylene carbonate 其实,Propylene Carbonate所对应的中文规范名称并非“碳酸丙烯酯”,从结构上我们可知,其中并没有“烯”的不饱和键(只有酯的碳氧双键),且其为环状结构,而“碳酸丙烯酯”的叫法并未反映出这种结构。究其原因在于“Propylene ”一词具有“丙烯”和“亚丙基”这两种意思,“碳酸丙烯酯”恐怕是在对其结构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仅根据词义进行的汉化,后来在网络上反而逐渐演变成将错就错的主流叫法了……规范地说,Propylene Carbonate可以翻译成碳酸亚丙基酯、碳酸丙二醇酯后者1,2-丙二醇碳酸酯,或者4-甲基-2,5-二氧戊环-1-酮等。 性质与用途 分子式:C4H6O3 无色无气味,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与乙醚,丙酮,苯等混溶。是一种优良的极性溶剂。本产品主要用于高分子作业、气体分离工艺及电化学。特别是用来吸收天然气、石化厂合成氨原料其中的二氧化碳,还可用作增塑剂、纺丝溶剂、烯烃和芳烃萃取剂等。 特性分子量:102.09 物理性质: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熔点-48.8 ℃

沸点242℃ 闪点132℃ 相对密度1.2069 饱和蒸汽压0.004kpa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丙酮、醇,乙醚、苯、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折光率1.4189 比重1.189 粘度2.5mPa.s 介电常数69c/v.m 毒理数据:动物实验经口服或皮肤接触均未发现中毒.大鼠经口 LD50=2,9000 mg/kg. 用途·电子工业上可作高能电池及电容器的优良介质·高分子工 业上可作聚合物的溶剂和增塑剂。·化工行业是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主要原 料也可用于脱除天然气、石油裂解气中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另外:还可 用于纺织、印染等工业领域。 包装 200公斤镀锌铁桶包装,也可按顾客要求进行包装。储运应储 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钢瓶应垂直放置,避免受热和爆晒 质量指标 (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2000标准) 指标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 含量 99.90% min 99.50% min 99.0% min 水分 200 ppm max 0.10% max 0.15% max 色度(铂-钴) 10 20 40 密度(20°C) 1.200±0.005 g/cm3 1.200±0.005 g/cm3 1.200±0.005 g/cm3 Cl 1 ppm max -- -- SO4 1 ppm max -- -- K 1 ppm max -- -- Na 1 ppm max -- -- Ca 1 ppm max -- -- Fe 1 ppm max -- -- Pb 1 ppm max -- -- 包装、储运 镀锌铁桶或烤漆桶包装,每桶净重250±0.5千克,亦可采用ISO TANK 或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 明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具类型:冲孔落料连续模 姓名:尹相雨 指导老师:鲍益东陈明和 南京航空天大学 2014年6月20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4 二、工艺分析-----------------------------------------------4 (1)公差及搭边值选定-----------------------------------4 (2)凸凹刃口尺寸与公差---------------------------------5表: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6(3)排样及孔心距设计-----------------------------------6 (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6 (5)冲裁力的计算---------------------------------------7 (6)压力中心的计算-------------------------------------9表:条料及冲压力的相关计算-------------------------9 三、主要模具零件的设计计算--------------------------------10 (1)冲裁方式的确定------------------------------------10

(2)凸模的设计选择------------------------------------10冲孔圆凸模-----------------------------------------11(3)导正销的选用--------------------------------------11(4)落料凹模的选用------------------------------------12(5)凸模强度校核--------------------------------------13(6)凹模的设计选择------------------------------------14 1、类型确定---------------------------------------14 2、刃口形式以及尺寸-------------------------------14 3、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15 4、凹模定位螺孔和定位销孔-------------------------15 5、凹模板大小的确定-------------------------------15 四、其他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选择----------------------------16 (1)凸模固定板----------------------------------------16(2)模架----------------------------------------------16(3)卸料板--------------------------------------------17(4)垫板----------------------------------------------17(5)导料板--------------------------------------------18(6)初始挡料------------------------------------------18(7)挡料装置------------------------------------------19(8)侧压装置------------------------------------------19(9)模柄----------------------------------------------20五、装配--------------------------------------------------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