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科护理学 总结

精神科护理学 总结

精神科护理学 总结
精神科护理学 总结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德国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培林

对世界精神病学影响最大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第十版第五章(ICD-10)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

精神症状的本质

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大脑结构的改变,如阿尔茨海默病

2.脑血管疾病所致,如脑血管病变的多发性梗塞性痴呆

3.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4.颅脑占位性病变所致

5.颅内感染所致

6.大脑代谢或生化病变所致

7.目前病因或发病机制不明的所谓“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

精神症状的特点

1.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合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3.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症状出现多伴痛苦体验

5.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按照心理过程来归类于分析精神症状,可分为认知(感知觉、注意、思维、智能等);情感、意志行为

一、认知障碍

感知觉及其障碍:主要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觉综合障碍

1.感觉障碍: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性状、重量、气味等)

(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增加,多见于焦虑症的患者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降低,甚至不产生任何感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3)内感性不适: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患者对此种感觉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如不明部位的内脏牵拉、挤压、撕扯、游走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疾病、躯体形式障碍等

2.知觉障碍: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错觉:把实际为A的东西误认为B,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症等

(2)幻觉:没有客观刺激而出现的类似知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与内感不适相对,患者可明确描述、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发生

错误感知

(1)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2)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3)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4)非真实感

思维障碍: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1.联想障碍:联想即由一件事想起另一件事,联想障碍通常是指联想的速度、数量、结果、

表达形式发生障碍

(1)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

①思维奔逸:指联想的速度加快

②思维迟缓:与思维奔逸相对,指联想的的速度减慢

③思维贫乏:不同于思维迟缓,指的是联想数量减少

(2)联想连贯性异常

①思维松弛

②思维破裂

③思维不连贯

(3)联想途径异常

①病理性赘述

②思维中断

(4)联想形式障碍

①持续语言

②重复语言

③刻板语言

④模仿语言

(5)思维自主性异常

①思想被强加(思维插入)

②思维云集

③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2.思维逻辑障碍

①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如某病人走路一定要走左边,代表自己是“左派”

②词语新作

③逻辑倒错:推理缺乏逻辑性

④矛盾观念(矛盾思维,对立思维)

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坚信不移,不接受事物与理性的纠正

(1)关系妄想:将环境中与其无关的事物坚信为与其有关

(2)被害妄想:认为自己受到了迫害、诽谤、谣言中伤、放毒等

(3)影响妄想:坚信自己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受到某种特殊东西或仪器的干扰与控制(4)被洞悉感:坚信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以某种方式知道了(5)释义妄想:对外界发生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

(6)夸大妄想:坚信自己具有明显超过实际的能力

(7)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某种严重罪行

(8)嫉妒妄想:坚信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

(9)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4.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

(1)妄想性知觉

(2)妄想性情绪

(3)妄想性回忆

注意障碍:个体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性与指向性

1.注意增强

2.注意涣散

3.注意减退

4.注意转移

5.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遗忘

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

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5.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时间来填补自己身经历的记忆

缺损

6.似曾相识感

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2.痴呆

(1)假性痴呆:心因性精神障碍

(2)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而能正确解决

(3)童样痴呆

(4)抑郁性假性痴呆

定向力障碍

1.对环境的定向障碍

(1)时间定向障碍

(2)地点定向或空间定向障碍

(3)人物定向障碍

2.自我定向障碍:包括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发生障碍

意识障碍

1.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

2.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梦样状态、朦胧状态

3.自我意识障碍:

(1)人格解体:觉得自己魂飞魄散,察觉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障碍

(2)双重人格

(3)交替人格

(4)人格转换

自知力障碍: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致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1.对疾病的认识,承认有病

2.对症状的认识,能正确分便和描述

3.对治疗的认识,存在治疗依从性

情感障碍: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1.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

(2)欣快

(3)情绪低落

(4)焦虑

(5)恐惧

2.情感稳定性的改变

(1)情感淡漠: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患者表情平淡,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与外部的非语言情绪表现,如面部表情与肢体表情动作(2)情感麻木:指在强烈精神刺激下引起的暂时性情感反应的抑制状态

(3)情感脆弱

(4)情感爆发

(5)病理性激情

(6)易激惹性

3.情感协调性障碍

(1)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

(2)情感幼稚:指承认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一般幼稚

(3)矛盾情感

(4)被强加的情感:患者所体验到的情感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外界力量强加的(5)病理性心境恶劣:植物外界任何原因而出现的短暂的心境低沉

意志障碍:意志是指人们自觉的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1.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

(2)意志减弱

(3)意志缺乏

(4)矛盾意向

2.动作与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①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②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①木僵;②蜡样屈曲;③缄默症;④违拗症;⑤刻板动作;⑥模仿动作;⑦作态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护士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患者接触沟通所形成的关系称为治疗性护患关系

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

1.了解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一般情况;疾病情况

2.建立护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大脑功能紊乱;就想躯体疾病所有有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一样,无好坏之分,无对错之分,与道德人品无关,不能以常人的标准来评定

(2)尊重患者人格,做到平等对待,不歧视

(3)体会患者心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4)持续性与一致性的态度,一致性是指护士对患者维持相同的基本态度,并以一致性的态度处理问题;持续性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有相对固定的护士与患者经常接触

沟通,形成一种循序渐进的沟通方式

(5)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观察力

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短期护理目标

1.患者能够叙述导致暴力行为的原因和感受

2.患者显示出语言攻击性行为减少或消失

3.患者能应用已学技巧控制暴力行为

4.患者没有发生暴力行为

长期护理目标患者能控制暴力行为,不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护理措施

1.对暴力行为的预防

(1)合理安置:喧哗拥挤的环境往往使患者心情烦躁,诱发暴力行为的发生,这类患者要安置在安静、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并与其他兴奋冲动的患者分开

安置

(2)注意观察病情:仔细观察病人,力争在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症状之前及时发现及处理。

掌握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及时加以预防

(3)减少诱因:在于患者沟通交流时避免刺激性语言,提供治疗及护理前,充分的告知患者取得同意;尊重患者不与其发生争执;避免患者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活动(4)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无法自控时救助医护人员帮助

(5)控制精神症状:把患者的暴力倾向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6)控制沟通交流方式:对待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接受治疗的患者避免食用命令性语言,切忌言语动作简单生硬,态度应和蔼;避免威胁性、紧张性或突然性的姿势,并调

节身体位置,平视患者的眼睛,使患者感觉是平等的交流

(7)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

2.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首先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寻求援助,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1米,从背后或侧面组织患者的冲动行为,切不可迎面阻拦;用简单、清楚、直接

的语言提醒患者暴力行为的结果

(2)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趁其不备时拿去,行动要果断,不可用强制的方法,硬行夺取,以免激起伤人行为

(3)心理疏导:通过表达对患者安全及行为的关心,缓解患者心理紧张,取得其信任(4)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向患者解释约束原因,及时做好保护性月素的患者的安全保护工作

3.暴力行为发生后的护理措施

(1)评估暴力行为与激发情境的关系

(2)寻找暴力行为与激发情境之间联系的突破点,使两者最终挂钩

(3)建立新的行为反应方式

(4)药物控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及治疗方案

(5)根据患者的个体文化背景及特长爱好,编排患者日间活动程序,安排其参加工娱治

疗项目,建立良好的人际交流,应对及处理技巧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短期护理目标

1.患者在治疗期内不再伤害自己

2.患者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并向医护人员讲述

3.患者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长期护理目标

1.患者不再有自杀意向,无自我伤害行为

2.对自己的生活有正向的认识,并能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3.能够掌握良好的应对技巧,以取代自我伤害行为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1)与患者建立治疗性信任关系

(2)患者在住院期间尽量安排患者与家属及朋友多接触,减少患者与他人隔离的感觉(3)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压力,随时进行心理咨询,让其充分表达内心世界或进行自我批评,提高发泄、内疚等情感机会

(4)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可与患者讨论自杀的问题

2.安全护理

(1)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保持病室环境良好

(2)密切观察患者自杀的先兆症状

(3)严格执行护理巡视制度

(4)要加强对病房实施安全监察,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

3.对严重自伤自杀行为患者的护理

(1)将患者安置在重病室,进行一对一的守护,清查各种危险物品,并经常检查患者身上及床单位上有无危险物品或遗书和字条等

(2)连续评估自杀的危险性

(3)保证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

(4)一旦发生自伤自杀,应立即隔离患者进行抢救

4.生活护理:保证适当的营养;保证睡眠与休息;观察患者的排泄;适当参加活动锻炼

5.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心情低落、悲观绝望是抑郁发作所致,指导患者正确表达内心体验和感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教会患者采用以下方法减少焦虑、悲哀、抑郁情绪:①参加患者喜欢的活动;②音乐放松疗法;③向医护人员倾诉,寻求心理支持;④适当的体育活动

(2)教会患者运用沟通的交流技巧,以获取家属的理解或请求专业帮助

(3)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

(4)讲解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

(5)教会患者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6)与患者仪器分析压力源,评估患者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协助患者找出不和现实的理念,改变其对压力的片面认识与感受,寻求有效的调试方法:①学习问题解决法;②选择妥协或接受的方法应对压力;③寻求适当的支持系统;④配合医生进行

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以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

(7)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审视自我存在的价值

(8)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如何早期确认自杀意图的征兆,针对患者个体分析早期征象,指出患者的自杀危险因素存在

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护理措施

1.出走的预防

(1)与患者建立治疗性的信任关系

(2)给患者创造舒适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按医嘱服药,严防藏药

(3)医护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督促和组织患者参加娱乐活动,使其心情愉快,消除恐惧和疑虑的心理障碍,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5)做好夜间巡视工作,巡视时间不定时,避免患者掌握规律发生外套

(6)患者出外治疗及检查时,专人陪护,严格交班,严格实施安全措施

(7)加强与家属的联系,鼓励家属探视,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2.走失后的处理

(1)患者走失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寻找,查找患者走失的原因和患者可能去的地方(2)要立即通知家属和单位协助寻找,并及时报告护理部、值班护士长

(3)工作人员要管理好病房内其他患者,患者返院后要劝慰患者,不要埋怨、训斥和责备患者,加强护理,详细记录并严格交接班,防止再次出走

(4)分析病房及医院有无不安全隐患

精神科安全护理

1.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

2.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3.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

4.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

木僵患者的护理

木僵的分类:紧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器质性木僵;心因性木僵

护理诊断

4.营养失调

5.沐浴/卫生自理缺陷

6.进食自理缺陷

7.如厕自理缺陷

8.有对他人施行暴力的危险

9.有受伤的危险

10.有感染的危险

11.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12.便秘

13.尿潴留

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舒适、光线柔和,便于观察照顾的房间内,最好是单人房间(2)室内陈设简单,不应放置有危险性的物品,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严密观察病情,保护患者安全,防治患者冲动伤人,或被其他患者伤害

(4)详细记录,认真做好床边交接

(5)防止患者自杀,做好观察与巡视,以防意外发生

2.基础护理

(1)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2)大小便护理:定时给便盆,训练患者规律排便,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3)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清洁,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和溃疡,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进食方式,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心理护理

(1)护理过程中实行保护型医疗制度

(2)正确对待患者的病态行为,使其充分感受到尊重和理解

(3)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前给予必要的解释

(4)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及其他不利于患者的事情

(5)及时耐心的做好心理疏导

4.重视功能锻炼:对于亚木僵状态者应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主动运动,

避免因长期卧床,机体缺乏锻炼而导致肌肉萎缩等,应定时按摩肢体,关节

5.健康教育

(1)反复又到患者与现实接触,按时服药

(2)定期复查,教育患者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对待疾病,充满信心面对未来

(3)鼓励家属配合治疗与护理

噎食及吞食异物防范与护理

护理措施

1.噎食的预防

2.噎食发生后的处理

3.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解读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精神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全球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21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期间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2.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精神疾病的症状评估、风险评估和病史采集。 2. 能够制定准确、恰当的护理措施。 3.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 4.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书写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5. 学会精神科常用量表的评估,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

1、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2、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即清晰度如何(表现在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3、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4、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 5、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是一种有侼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方式 6、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必须逐渐加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应的现象。 7、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8、酒依赖: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9、戒断综合征:指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

10、震颤谵妄:在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时,引发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有躯体症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1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12、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即主要指回忆过程障碍。 13、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14、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15、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语言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 16、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动,可维持很长时间,称(空气枕头)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精神病: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 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 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3.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 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4.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 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 学物质。 5.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 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6.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 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7.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以往也称癔症、歇斯底里,是指一 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 8.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主要特征是明显的 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常伴有学习 困难或品行障碍。 二、简答题 1.何为自知力?自知力的表现有哪些?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 断能力。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即承认有病;对症状的认识,即对病变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不正常体验能正确分辨和描述,认识 到它们是疾病的表现;对治疗的认识,即存在治疗依从性,有主动 接受治疗的愿望或者服从治疗。自知力是临床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预测疗效、判断预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2.如何鉴别痴呆和老年抑郁。 鉴别要点老年抑郁症痴呆综合征 病程急性发作缓慢发作 精神病史有无 情绪变化明显不明显 患者态度承认隐藏 记忆力近、远均差近↓>远↓ 日落症候群极少常见 非语言技巧良好差(智能衰退) 3.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1)发病常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起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3)其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4)自知力大都良好,有现实检验能力; (5)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6)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4.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 (2)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 (3)心理疏导; (4)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 (5)隔离病人; (6)药物治疗。 5.强迫观念包括哪些? (1)强迫怀疑;

精神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25分,每小题1分) 1、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 ) A、思维障碍 B、记忆障碍 C、意志障碍 D.行为障碍 E、情感障碍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内容障碍形式上以哪种妄想最具特征性和诊断价值(B ) A、继发性妄想 B、原发性妄想 C、夸大妄想 D、非血统妄想 E、被害妄想 3、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大多是(B ) A. 儿童期 B. 青年期 C. 中年期 D. 更年期 E. 老年期 4、某青少年男性,15岁,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人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常独自发呆自笑。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E ) A、抑郁症 B、孤独症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E精神分裂症 5、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幻觉C A、幻嗅 B、幻味 C、幻听 D、幻触 C、幻视 6、对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首要的护理措施是(D ) A. 饮食护理 B. 睡眠护理 C. 日常生活护理 D. 安全护理 7、朱某,女,19岁,患者照镜子说:“自己的脸变得高低不平,鼻子变得特别大,象一座小山丘一样,;嘴却歪到一边了,自己变得太丑了,不敢见人。”该症状可能是E: A、体感异常 B、错视 C、感觉障碍 D、幻触 E、体型障碍 8、易某,女,23岁,医生问她“你是哪里人?”患者答“我是中国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从三中毕业,又到山中去,我们矿物局在山中,我在锡矿山当会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新的时代,培养了新人,我们都是新一代的接班人…”该症状可能是(E ) A、思维云集 B、思维插入 C、思维中断 D、病理性赘述 E思维奔逸 9、鲁某,男,28岁,病人自述“脑子里空洞洞的,不想任何问题,也没有什么事情可想”该症状可能是:(D ) A、思维中断 B、思维松散 C、思维不连贯 D、联想贫乏 E、思维破裂 10、周某,女,46岁,医生问:“你感到哪里不舒服?”患者回答:“我左耳痛,背也痛,老陈来了,我小孩读书,我不放心,我左边这只腿有点麻木,昨晚响个不停,我睡不着,那只日光灯不亮,我的儿子会出事……”该症状可能是(A ) A思维破裂 B思维松弛 C思维不连贯 D思维中断 E思维插入 11、下列关于精神活动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C ) A.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的产物 B.精神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

精神科护理学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掌握: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2.精神疾病的主要观察内容、方法与要求 3.精神科的分级护理4、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评估、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熟悉 1.精神科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及技巧 2.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 3、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其护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 1.精神科建立护患关系的过程 2.精神科常用护理记录的方式与内容、记录要求 3.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及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4.精神科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1)妄想患者:以听为主,病情好转后帮助再认识 (2)抑郁患者:诱导述说,安慰鼓励、肯定赞同 (3)缄默不语患者:可静坐陪伴,表理解和重视 (4)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不独处、不刺激、不站正面、发生冲动时温和而坚定劝说 (5)木僵/癔症患者:护理前仍作说明,忌随意谈论 (6)异性患者:态度自然、谨慎、稳重 2、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 3、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体检 (2)间接观察法:与亲朋等交谈、察看日记、作品、娱乐活动等、查阅病历等 4、观察的要求 (1)要有目的性和客观性(2)要有整体性 (3)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4)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 (5)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 A新入院:全面观察B治疗初期:对治疗的态度、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C缓解期: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D恢复期:症状消失的情况、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出院的态度5、精神科分级护理:四级护理管理 (1)特殊(特级)护理:封闭式管理(2)一级护理:封闭式管理 (3)二级护理:半开放式管理(4)三级护理:开放式管理 6、护理对象 (1)特级护理: A病情严重伴严重躯疾且危及生命B严重冲动,自杀、自伤 C严重副反应者D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抑郁、痴呆、躁狂者(2)一级护理: A病情严重B自杀、自伤C躁动、外走D木僵、拒食E伴严重躯疾而不能自理(3)二级护理: A病情较轻B不危害自己C不危害他人D伴一般躯疾E能自理F能被动自理 (4)三级护理:A症状缓解B病情稳定C康复待出院D神经症 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7、急危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急危状态常见表现形式:暴力行为、自杀、出走行为、木僵、噎食与吞食异物 对待危急状态的处理: (1)重在预防:严密防范,掌握病情,及时有效干预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护理本科 总学时/学分:40/2.5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8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学科。它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当代医学和护理学不但关心病变的器官,更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这种趋势在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各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护理和预防。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识别精神症状,熟悉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程序,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护理及康复护理。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护生必修课程,选用刘哲宁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教材。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讲课内容以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可能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为主,并讲授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由于精神科护理需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服务于照顾,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与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相互沟通的技巧,并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其向精神疾病患者及普通民众提供护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考核办法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为笔试(开卷)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 二、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精神科护理学》第九章+精神分裂症及护理讲稿

第九章精神分裂症及护理 第一节概述 导入语: 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呢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精神科护理学里面的第九章的内容——精神分裂症及护理。本章节呢总共有两小节的内容,第一小结呢是对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概述,包括此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个总体描述。第二小节呢则是对精神分裂的患者的护理作详细的介绍,我们讲从他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逐一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习了本章节后在今后的生活中对次病呢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在讲课之前我想问下同学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说过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吗?有见过吗?你们对此病都了解些什么呢?(插入几张精神分裂症患者图片,此类患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就是我们平时看见的疯子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然后再引入本次课的正题。 一、分裂症概念:是一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常伴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其中以思维障碍为核心表现,并以精神活动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 二、分裂症的起源发展:早在至少公元1世纪,在古代埃及、印度、中国及希腊,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有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我国古代把所有精神障碍划分为癫、狂两类,所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期:①1857年法国的Morel首次采用早发性痴呆描述了一组发病于青少年且有严重智能衰退的患者。②1871

年德国的Hecker和Kahlbaum对发病于青春期并很快导导致智力衰退的患者进行描述,称之为青春痴呆。③1874年Kahlbaum还描述了一种具有特殊精神症状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改变,称之为紧张症。④ 1896年德国的Kraepelin对上诉各种观点和描述进行仔细分析之后,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最后发展为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⑤1911年瑞士精神病学家Bleuler 进行细致的临床学研究后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分裂:描述了4A“基本症状:即联系障碍(Associative)、情感淡漠(Apathy)、矛盾意向(Ambivalence)和内向性(Autistic),他提出“精神分裂”的概念,故将这一疾病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呢其实可见于各种社会文化和社会阶层中,是我们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之一,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在1%左右。那么,到底是些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疾病的发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口述过度)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异常以及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 ⑴遗传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约10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 近、亲属中患病人数越多,预期的发病率越高。 ⑵神经发育典型病例尸解研究发现,患者额叶、颞叶(海马、嗅 外皮质、海马旁回)有萎缩;CT、MRI以及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 部分患者有脑室扩大、沟回增宽和胼胝发育异常。这些变化在疾 病早期就已经存在,他与神经损害一致,其主要外在表现(个性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 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 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 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

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简答题 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因素 3.性别和年龄因素 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2.应激 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题

严重患者精神障碍护理学 一、单选题 1.(2分)以下陈述哪项不正确( ) ? A. 精神障碍的躯体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 ? B. 药物治疗是治疗严重精神障碍的主要措施 ? C. 电抽搐治疗在精神障碍急性期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 D. 胰岛素休克和神经外科治疗等仍是治疗重性精神障碍的主要措施答案D 2.(2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初期护士的主要任务是() ? A. 建立相互了解信任的工作基础 ? B. 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 C. 制订出院计划 ? D. 鼓励患者描述 答案A 3.(2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中除了下列哪一项( ) ? A. 良好的医护职业道德 ? B. 强烈的敬业精神 ? C. 健康的体格 ? D. 精湛的业务技术 答案C 4.(2分)下列哪项是各类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 ) ? A. 情感性精神障碍

? B.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C.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D. 精神分裂症 答案D 5.(2分)某病人无法控制的反复洗手,这属于() ? A. 运动性兴奋 ? B. 齿轮样震颤 ? C. 意志增强 ? D. 强迫动作 答案D 6.(2分)精神疾病病因中的理化因素是() ? A. 年龄 ? B. 性别 ? C. 脑外伤 ? D. 家族史 答案C 7.(2分)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科常见的急危状态( ) ? A. 暴力行为 ? B. 缄默状态 ? C. 吞食异物 ? D. 自杀自伤行为 答案B 8.(2分)进行电抽搐治疗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那种药物及剂量()

? A. 地塞米松 5mg ? B. 氯丙嗪 5mg ? C. 阿托品 5mg ? D. 阿托品 0.5mg 答案D 9.(2分)蜡样屈曲常见于 ( ) ? A. 抑郁症 ? B. 精神分裂症 ? C. 老年痴呆 ? D. 癔症答案B 10.(2分)神经症性疼痛,以什么部位最为常见( ) ? A. 胸部 ? B. 腰背部 ? C. 头颈部 ? D. 四肢答案C 11.(2分)常见的感知觉障碍不包括( ) ? A. 错觉 ? B. 幻觉 ? C. 妄想 ? D. 感知综合障碍 答案C

精神科护理学-练习集

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供护理专业本科生用)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建立精神病院的地区是() A.长沙B.北京C.广州D.南京 2. 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枝学科B.精神病学是行为医学的分枝学科 C.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枝学科D.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枝学科 3. 不属于精神障碍范围的是() A.人格障碍B.精神分裂症 C.攻击行为D.神经症 4.美国第一位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先驱者是:() A.南丁格尔 B.琳达.理查兹 C.克雷佩林 D.希波克拉底 5下列关于精神活动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的产物 B.精神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 C.病态精神活动与客观现实脱离因此与客观现实无关 D.精神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 6. 精神科护理的角色在国外从何时开始受到重视() A.19世纪中叶B.20世纪30-40年代 C.公元前D.20世纪70年代 7. 病因相对明确的精神障碍是() A.酒精性幻觉症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D.神经症 8. 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 B.与躯体疾病毫无关系 C.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D.可以引起心身疾病 9.关于精神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精神疾病具有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 B.精神疾病的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C.精神疾病是遗传性疾病。 D.大多数精神疾病的明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二)多项选择题 1.病因尚不明确的精神疾病包括() A. 精神分裂症 B. 抑郁症 C. 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D. 焦虑症 E. 强迫症 2.关于心身疾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也称为心理生理疾病 B.是一组与心理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 C.有器质性病变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 D.冠心病和消化性溃疡不属于心身疾病 E.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3.精神疾病患者安全护理的内容包括() A.自杀、自伤行为的护理B.攻击暴力行为的护理 C.出走行为的护理D.进食行为的护理 E.睡眠的护理 4. 关于应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激是急性应激反应的病因。 B. 应激实际上就是各种生活事件及其导致的精神刺激。 C.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起病是合并有心理应激,所以应激是抑郁症的病因。 D. 任何个体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应激。 E. 应激既有可能是疾病的病因,也可能是只是疾病发生的诱因。 5. 精神卫生的服务的重点包括() A. 适应不良行为 B. 轻型精神障碍 C. 药物酒精依赖 D.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E. 心身疾病 6.关于精神卫生工作的展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法学的创新,生物精神病学将有重大突破 B. 心理卫生知识将得到普及,内外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将大幅提高,市级综合性医院将建立精神科联络-会诊机构 C. 精神疾病的康复与社区服务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D. 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精神卫生的立法、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治疗效果的提高,相信精神疾病患者将会受到更人道的对待 E. 精神病院的现代化前景是实行院内园林化、室内家庭化、管理开放化、治疗多元化。 7.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A.良好的医护职业道德B.强烈的敬业精神

《精神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四)

《精神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精神疾病: 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的异常,有的可伴有生理功能障碍。 2、内感性不适:又称体感异常 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如牵拉、挤压等)异样感觉,且难以表达。 3、自知力:指患者对自己本身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4、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病理性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二、单项选择题(25分,每小题1分) 1、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思维障碍 B、记忆障碍 C、意志障碍 D.行为障碍 E、情感障碍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内容障碍形式上以哪种妄想最具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A、继发性妄想 B、原发性妄想 C、夸大妄想 D、非血统妄想 E、被害妄想 3、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大多是() A. 儿童期 B. 青年期 C. 中年期 D. 更年期 E. 老年期 4、某青少年男性,15岁,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人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常独自发呆自笑。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抑郁症 B、孤独症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E精神分裂症 5、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其中最常见的是 A、幻嗅 B、幻味 C、幻听 D、幻触 C、幻视 6、对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 饮食护理 B. 睡眠护理 C. 日常生活护理 D. 安全护理 7、朱某,女,19岁,患者照镜子说:“自己的脸变得高低不平,鼻子变得特别大,象一座小山丘一样,;嘴却歪到一边了,自己变得太丑了,不敢见人。”该症状可能是: A、体感异常 B、错视 C、感觉障碍 D、幻触 E、体型障碍 8、易某,女,23岁,医生问她“你是哪里人?”患者答“我是中国人,祖国在我心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卷)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试题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精神病学史上最为重要的革命性事件是() A.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B.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发现与应用C.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提出 D .弗洛伊德创立动力精神病学派 2.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知觉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3.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意识障碍 B.思维障碍 C.情感障碍 D.记忆障碍 4.奥瑞姆的自护理论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 A.增强家属的护理精神病人的能力B.恢复和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C.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 D .促进社区对精神病人护理的认识5.倾听时应注意不要:() A.适当地给予反应B.注意非语言性沟通行为 C.不明白时应立即提问D.保持眼神交流 6.对于暴饮暴食者的护理中,错误的是:() A.适当限制患者入量B.限制患者进餐的速度及数量 C.可采用单独进餐的方式 D .鼓励集体进餐 7.一级护理管理的护理对象是() A.自伤自杀者B.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他人者C.伴有一般躯体疾病者 D .症状缓解病情稳定者 8.二级护理管理的护理要点是() A.病人安置在重症室内B.每周作护理记录 1—2 次C.日夜三班作护理记录与交班 D .做好出院指导 9.护士从病人的书信、日记了解病人的情况是属于()

A.直接观察C.全面观察B.间接观察D .间断观察 10.精神科最为常见的危机事件是:() A.出走行为B.自伤自杀行为 C.暴力行为 D .吞食异物 11.以不至于死亡的自杀行动来表达其真正的目的是指:( A.自杀意念B.自杀未遂 ) C.自杀威胁 D .自杀姿态 12.预防噎食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吞咽反射迟钝者应给予软食 B.吞咽困难者可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避免带骨、带刺的食 物C.吞咽困难者应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 D.对抢食及暴饮暴食者应集体进食,适当控制其进食量 13.按临床作用特点,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分类中以下哪条不对()A. 抗精神病药物 B. 脂肪胺类 C. 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物 D. 抗焦虑药物 14.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不对的说法是() A.表现为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B.最初始的形式是运动过缓,病人表现为写字越来越小 C.应常规应用抗胆碱能药物以防止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 D.体征上主要为手足震颤和肌张力增高 15.谵妄患者生理功能方面的护理,最优先考虑的是:() A.睡眠障碍B.行为紊乱 C.维持生命的需要 D .安全性 16.照顾痴呆患者的场所,最理想的是在:() A.专科医院B.社区工疗站 C.患者家里D.老人福利院 17.戒断症状是指:() A.一次摄入大量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症状 B.由于依赖,表现为情绪上、行为上、生理上对所依赖物质的强烈需 求C.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过程中引起的损害 D.对精神活性物质产生依赖之后,一旦停用所产生的症状 18.不符合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谵妄的是:() A.有思维奔逸B.又有全身肌肉粗大震颤 C.突然停饮酒后发生 D .有意识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 1.简述精神药物的分类。 分为4类: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抗躁狂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2.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椎体外系反应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①帕金森综合征、②静坐不能、③急性肌张力障碍、④迟发性运动障碍。 3.服用锂盐患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①用药前应作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心、肝、肾功能情况,完善各种常规检查。 ②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最高治疗剂量不宜超过2~3周。 ③服锂盐患者应及时补钠、补水以预防锂蓄积中毒。 ④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日常活动及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识别早期先兆表现,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当患者出现反复呕吐、腹泻、手细颤变粗颤、无力、困倦、烦躁、意识模糊时,应首先考虑锂盐中毒,立即停药,并给予甘露醇、山梨醇、碳酸氢钠、生理盐水等促进锂盐尽快排泄,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做血液透析。 ⑤监测血锂浓度。当血锂浓度大于1.4 mmol/L 易发生中毒,血锂浓度1.5~2.0 mmol/L 为轻度中毒,血锂浓度2.0~2.5 mmol/L为中度中毒,血锂浓度2.5~3.0 mmol/L为重度中毒,血锂浓度大于3.0 mmol/L危及患者生命。患者体内血锂浓度和中毒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年人和易感人群血锂浓度达0.5 mmol/L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⑥做好患者和家属的知识宣教,如碳酸锂中毒反应的早期表现及预防方法。 4.如何护理接受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 1.治疗前护理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MECT治疗的目的、过程、疗效、疗程、不良反应及优越性,消除他们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以争取他们的合作。 (2)测量生命体征。每次治疗前应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如体温>38 ℃,脉搏>130次/min,血压>160/110 mmHg,暂停治疗1次)。首次治疗前应测量体重。 (3)治疗前8 小时内禁食、4 小时内禁水,避免发生呛咳、误吸、窒息等意外事故。 (4)临做治疗前排空二便,防止患者发作时便溺于床。 (5)协助患者去枕取仰卧位,四肢自然伸直,松解领口及腰带,取下义齿、发卡及各种装饰品,安抚患者情绪。 (6)治疗室宽敞、安静、整洁,准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 (7)建立静脉通道,治疗仪、监护仪、供氧装置等器械均处于备用状态。 2.治疗中护理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协助麻醉师做诱导麻醉,保护患者,防咬舌、坠床,保持管路通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 3.治疗后护理 (1)体位。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专人看护,为躁动不安患者加床档,以防坠床。 (2)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自主呼吸平稳后方可停止供氧,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意识状态。护士可以通过呼叫、对话、疼痛刺激及定位动作等方法来判断患者的意识是否恢复。在患者意识完全恢复前,不能让其下床活动,以防跌倒。患者完全清醒,步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 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它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精神医学发展简史 1.起源于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被称为精神医学之父。 2.哲学家柏拉图也支持精神学。 3.现代精神病学之父克雷丕林将内外科疾病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精神疾病,提出了精神疾病分类原则。他创立了“描述性精神病学”,明确地区分了躁狂忧郁性精神病与早发性痴呆。 4.弗洛伊德首创动力精神病学,其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内部各种力量矛盾运动的学说。 5.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医学应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6.“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惊伤肾”。 第二节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1.1873年理查兹确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被称为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 第三节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1.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①心理护理;②睡眠护理;③保证医嘱的执行;④安全护理;⑤饮食护理;⑥个人卫生护理。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1.生物学因素: ①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病等都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 ②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类:酒、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精神障碍。 2.心理社会因素: ①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通常是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于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 ②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如污染、噪音、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如社会动荡、社会大的变革)、移民(尤其是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等。 ③个性因素:个性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1.精神症状的本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 2.认知障碍: ①感知觉及其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如内脏牵拉)。 (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错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幻觉(a.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生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议论性幻听;b.幻视:谵妄状态;c.幻嗅:感受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 d.幻触: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存在; e.内脏性幻觉:能清楚秒速自己某一器官内部结构存在扭转、穿孔、断裂感受; f.真性幻觉: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幻觉表象清晰生动; g.假性幻觉:是自己脑子内的,不需要通过感觉器官就能感受得到,幻觉表象不够清晰鲜明生动且不完整。) (3)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遥远的山峰感到伸手可触,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变形症;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对外界物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歪曲知觉体验;非真实感:对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练习题

《精神科护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卫生是指E A.精神疾病的预防B.精神疾病的康复C.减轻精神压力D.精神疾病的治疗E.以上都是2.个性心理,不包括A A.情感B.能力C.气质D.动机E.性格3.精神活动障碍,不包括以下哪项B A.认知障碍B.反射障碍C.情感障碍D.行为障碍E.思维障碍4.以下哪项不属于精神科护理学的工作范围E A.保健、康复B.治疗、护理C.教学、教育D.宣传E.司法精神病学鉴定5.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不包括C A.乐观、开朗的情绪B.富有同情心C.男性D.具有专业献身精神E.具备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6.下列关于精神活动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C A.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的产物B.精神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C.精神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D.一般认为,人类是具有精神活动的唯一动物E.病态精神活动与客观现实脱离,因此与客观现实无关 7.我国最早建立精神病院的地区是C A.长沙B.上海C.广州D.深圳E.北京8.最早提出躁狂症、忧郁症名称的人B A.亚里士多德B.希波克拉底C.克雷丕林D.弗洛伊德E.扁鹊9.被称为现代精神病学之父的人是A A.克雷丕林B.希波克拉底C.弗洛伊德D.冯特E.10.美国第一位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先躯者是B A.南丁格尔B.琳达·理查兹C.克雷丕林D.希波克拉底E.仲斯11.精神科护理的角色,在国外从何时开始受到重视C A.中世纪B.19世纪中叶C.20世纪30~40年代D.文艺复兴时期E.20世纪70年代12.精神卫生护理服务的对象是E A.精神疾病病人B.亚健康人群C.精神障碍的人D.正常人E.所有人群13.下列哪项与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素质不符B A.健康积极稳定的情绪B.注意与精神病人保持较远距离C.不断学习增长知识D.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E.探索改进精神卫生的新方法与新措施 14.下列哪项与精神卫生护理发展方向不相符E A.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积极开展精神卫生保健教育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D.重视社区、家庭的作用,实施康复护理E.加强病房管理,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制度15.精神卫生护理的场所是D A.精神病医院B.综合医院C.社区、家庭D.医院、社区、家庭E.医院、家庭16.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疾病的范围E A.精神分裂症B.情感性精神病C.神经症D.人格障碍E.攻击行为17.下列哪项不是精神疾病的共同特点D A.常出现一些偏激行为B.常出现不协调精神运动表现C.大多数病因不明D.大多数病人有自知力E.病程一般较长,难于治愈且易于复发 18.以下哪项不是精神症状的特点A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一、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8)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9)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救死护伤的职责。 2.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0)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3.知识要求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 (5)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学科应该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及人文社会科学。 四、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与护理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包括:计算机、外语、政治、哲学、法律、体育、军事理论等相关课程。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精神科护理学 1、国外精神医学起源于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2、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Pinel)是第一个任命为疯人院的医生。 3、1953年,氯丙嗪是最早被发现的抗精神病作用的药物。 4、知情同意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知情,二是同意。主要包括提供信息、信息的理解、做决定的能力和自愿参加等基本因素。 5、精神病史指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幻觉和妄想等症状又被称为精神病性症状。 6、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方法,将精神病分为10大类。 (P12) 7、精神症状的本质: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如阿尔茨海默病;(2)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如脑血管病变所致的多发性梗塞性痴呆; (3)是路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4)四是颅脑占位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 (5)五是颅脑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6)六是大脑代谢或生化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如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7)七是目前病因或发病机制不明的所谓“功能性精神病”的症状,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 精神症状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基础之上,但是症状的内容却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随时代的演进而变化,表达的是客观现实的内容。 8、精神症状的特点:(1)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如患者无器质性问题,但是患者仍过分担心资金心脏病发作而害怕出门或者呆在无人的环境中。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3)、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这一点是鉴别正常与不正常的关键 (4)、多数症状给病人带来痛苦。 9、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精神科护理学汇总

精神科护理学汇总

————————————————————————————————作者:————————————————————————————————日期:

精神护理学(ZGWKSSL) 第一章.绪论 1.精神障碍:又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问题。(名词解释) 2.精神护理学:是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和行为的护理.保健及康复的一门学科。(名词解释) 3.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1)精神健康的预防(2)精神障碍的治疗 (3)精神障碍的康复(4)健康教育 4.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 (1)医疗保健权(2)拒绝住院的权利(3)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4)隐私权(5)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6)知情同意权(7)通信及会客权(8)诊断复核权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精神障碍的病因 1.生物因素:(看看就可以了) (1)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为1%,而如果有该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发生率为10%,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卵双生子,有40%~65%的几率患上该病。(2)大脑发育的因素: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室更大,灰质的体积更小。(3)性别和年龄因素:女性易罹患抑郁症;男性见于狂躁抑郁症;儿童表现为自闭症.多动症。(4)器质性因素:感染: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可导致脑功能紊乱;躯体疾病:常见的有肝性脑病.肾性脑病.糖尿病.低血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化学物质;颅脑疾病。(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2.心理与社会因素:(1)性格因素:外向型人格易患燥狂抑郁症;内向型人格多易患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见于强迫症。(2)应激(3)环境因素:家庭功能.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1)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2)DSM-IV: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总结之前的研究编撰并出版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