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材94-9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

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学生用纸、练习纸、水彩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明和小芳到野外去游玩,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们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食品。(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如果让你把这些食品分给小明和小芳,你们准备怎么分?

(生:他们每人应分得2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师:还有其他公平的分法吗?老师也觉得这样分比较合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的意思呢?画画也可以,写字也可以。

(这时,学生们饶有兴趣得把自己表示一半的方法用多种形式表现了出来。) 师:哪些同学愿意把你的方法到黑板上来展现出来。并能说说自己表示的方法吗?

(生:用一张圆形纸片代替蛋糕,我把它对折,这样半个就是一半。

生:先画一个圆,再中间画一条线表示对半分开,其中的半个就是一半。

生:一半就是50%,我是从报纸上看到过的。)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人。

……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些表示“一半”的方法怎么样?

略。

师:是呀,给两个同学分一个蛋糕,要公平就要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课件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他们每人所得的“半个”都可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课件出示:1/2)

二、认识二分之一

师:这个1/2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生:就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想这个2应该表示分成了2份,1表示这样的1份,那么1份就是1/2。)师:还有谁知道?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你们把手拿出来,我们一起说说看。师生比划着说。

师追问:谁的1/2?

(生齐说:这个蛋糕的1/2。)

师:下面哪个同学愿意单独的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你能说说第一幅图表示的意义吗?

(生:表示把四角星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1/2。)

师:第二幅又该怎么说呢?第三幅呢?

师:同学们对1/2的意义理解的不错,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到1/2吗?

(生:我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分,一份就是1/2。

生:一杯牛奶,喝了一半就是喝了这杯牛奶的1/2。

……)

师: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折出它的1/2,并在其中的一份上涂上颜色。完成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

师:哪个同学愿意带着你的作品到上面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折的?

师:下面的同学都折出来了吗?真不错!

师: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2”(教师粘贴并板书)

师:老师要告诉大家,1/2是一个数,在数的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朋友,叫做――分数。(板书:分数)

师:1/2怎么写呢?我们一起写写看(师讲解)读作:二分之一,恩,再精神饱满得来念一遍!在分数里,-叫做分数线,2叫做分母,1叫做分子。同学们可以把各部分的名称轻轻地念几遍。

三、认识其他分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你们能不能利用手上的纸快速的折出1/4呢?并在其中的1份上涂上颜色。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把你的作品贴起来,1/4大家会写吗?谁写得漂亮到黑板上来写一写。齐读:四分之一。

师:现在老师有疑问了,这个涂色部分的1份表示1/4,那么空白部分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好不好?

师:有答案了吗?

(生:是3/4。)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的呀?赶紧把它写下来。

师:刚才同学们先折出了1/2,又折出了1/4和3/4,这样的学习叫做创新性学习,同学们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吗?试一试,把它写下来。

师:谁先来说一说,其他同学还有吗?(板书:2/5、3/7、10/100、…)

师:老师写得完吗?就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开动脑筋,学到了新的知识—-分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补充课题)

四、练习反馈

1、练一练第1题,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折得规范,涂得漂亮?

老师在同学那里收集了一些作品,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你自己来介绍一下。你认为自己的作品怎样?不错的请把它高高的举起来。

2、接下来看第二题,独立练习

(指名几个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看来同学们都学的不错。)

3、第三题独立练习。

4、下列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4表示?为什么?

5、师:有一条线段,请同学们擦亮眼睛仔细观察了,蓝色的一段可以用哪个分数表

示?剩下的两段呢?

师:同样的一条线段,看仔细了?蓝色的一段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剩下的呢?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3比1/6要大。

生:同样是一份,1/3的一份大,1/6的一份小。)

师:同学们这些新的发现都很好,在这些发现中,我们知道了分数是有大小的。

6、国庆节后,学校要开展黑板报评比,小明和小芳在班上出了这样一块黑板报,(课件出示)请问《祝福》这个板块大约占了黑板报的几分之几?

(生:《祝福》这个板块大约占了黑板报的1/2。)

师:《爱祖国》呢?

(生:大约是1/3。)

师:哪一部分大些?

(生:《祝福》这个板块的面积大。)

五、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棒,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

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浦城县万安中心小学李丽娟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苹果、水果刀、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五、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六、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解答,但同学们回答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分一分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分一分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分一分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能根据物品的颜色匹配相同色的房子,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分一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品的颜色匹配相同色的房子。 2.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卡:红苹果、红草莓、黄梨、黄香蕉、绿葡萄、西瓜等等。 2.幼儿操作图片:香蕉、梨子、苹果,框子人手一份。 3.红、黄、绿三色房子各一。 活动过程: 1.认认说说。 (1)老师展示物品卡。 (2)请幼儿说说这些物品卡的名字和颜色。 师:今天有几个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那它们身上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2.游戏“分一分”。 (1)出示三色纸房子,让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 (2)把水果放在相同色的房子里。 师:颜色妈妈告诉我,叫它的宝宝好回家了。(出示三色房子。)红房子是红色水果的家,叫红红的家;黄房子是黄色水果的家,叫黄黄的家;绿房子是绿色水果的家,是绿绿的家。我们来把它们送回家。会说:我把红苹果送到红红的家。 3.幼儿练习。 师:还有许多水果宝宝也要回家,宝宝们拿出椅子底下的篮子,把水果送回家,要求边送边说:我把XX水果送到XX的家。 4.游戏:“抱一抱”。 宝宝们真能干,现在许多小树叶也来和我们宝宝来玩一个“抱一抱”的游戏,请红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请黄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请绿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树叶宝宝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先是让孩子认认、说说,说出有哪些水果,它们有哪些颜色,然后集体根据颜色把水果匹配到相同色的房子里,并会说:我把XX送到XX的家,接着幼儿自己练习,并会边操作边使用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完整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 案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共6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分一分(一)” 教案背景: 1、三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2.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分数的认识、理解与平均分的概念的建立和经验密不可分。学生们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不曾提升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其次,在丰富的生活资讯中,一部分学生是见过,听过,接触过简单的分数的。 教学课题: “分一分(一)”——认识分数 教材分析: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这个单元中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数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半可以用1/2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 表示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进而,重点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和描述活动,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方法: 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 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分一分”。 师:顺德大良有一个出名的公园——“顺峰山公园” 故事情境:星期天,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到顺峰山公园春游,他们坐在草地上欣赏风景的同时拿出随身带的食物,同学们能做小雷锋帮他们分一分好吗? (学生从信封中取出食物纸片分。) 学生汇报: (1)把4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2个;

(2)把2瓶可乐,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1瓶,; (3)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一半。(出示大蛋糕纸片让学生边折边,并投贴一半在黑板) 师:为什么要这样分?数学上把这种公平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 (二)创造“一半”的表示方法。 1、“一半”表示方式。 师:下面发挥你的想象, 思考“一半”该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生:画图、0.5、 21……)(投影方法并对比) 师:表示一半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符号( 21)来表示,它是一个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师:21你会读吗? 师:数学上规定从下往上读。(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能说说2和1是怎样得到的,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2、巧手涂画(21)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里面蕴含着很多分数,刚才我们认识了 21,你能涂出这些图形的2 1吗?(出示幻灯片) 3、 质疑并展示作品:(学生讨论) 师:看着这些图形你有什么问题想提的吗? (师生质疑:为什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涂色部分都表示这个图形的21呢?) 师:2 1不仅能表示半个蛋糕、半个花瓶、半个脸谱……。 (三)深入认识四分之几。 1、认识 41 师:喜羊羊和美羊羊正准备吃蛋糕时,他们的好朋友懒羊羊和沸羊羊拿着一块香喷喷的巧克 力过来了。 师:现在有几只羊了?每只羊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同学们还愿意帮他们分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导读: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3、

你说我做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数学教案分一分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P7~8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使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确定分类标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各种颜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体会分类的含义 1.谈话:小朋友们逛过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都是怎么摆放的?(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主题挂图。 (1)提问:超市里有哪些商品?它们分别是怎样摆放的? (2)思考:超市为什么要把同类的商品摆放在一起?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说出:把同一类的商品摆放在一起,可以方便顾客购物。 3.揭示课题: 象这样把同类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就是数学上的分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学会分类 1.学生小组合作把各种图形分类。 2.分组展示分图形的结果:有的是按形状分的,有的是按颜色分的。 3.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图形,不同的小组分的结果不一样? 4.指出: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的结果也不一样。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说出图中分别有哪些动物。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把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圈起来。 (3)集体交流,提问:图中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1/2 1.师:鼠妈妈做了四个饼,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样份呢?你来帮帮她好吗?如果是两只饼呢,平均分给两只小老鼠,每人分几个?把1个饼平均分给2只小老鼠,每人分多少? (学生思考,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引导学生用1/2表示。并让学生思考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便?让学生结合刚才老鼠妈妈分饼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教学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

(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 1.请同学们看书上53页的“涂一涂”,选择一个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选出同学代表说说画的图形,说明是怎么找到图形的1/2的。 2.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师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来表示1/4呢?

(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3.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1/4来表示,那么这样的2份、3份、4份你会用分数表示吗? (引导学生写出分数) 4.课件出示:说说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学生介绍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幼儿园:数学教案-分一分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数学教案-分一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 lesson plan-one poin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学教案-分一分 教案(序号 2 ) 课题 分一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8 月25 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

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共6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腾冲小学周艳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分数表示物体、图形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教学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实践感悟 1、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平分蛋糕不够每人一个时,自己得出每人半个的初步结论。(多媒体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 个蛋糕。)师:要求学生从信封中取出彩色图片,清点一下是否 4 个苹果,2 瓶矿泉水,1 个蛋糕,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 份,同桌合作完成。(板书:分一分)师:请同学们汇报你们分的结果。强调蛋糕是怎样分的?让学生上前演示(先对折再沿折痕展开)师:为什么要对折一下呢?(突出平均分) 因为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同学们,2个、1瓶中的2和1都是数学上的数,而半个怎么用数学上的数字表示呢?现在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一个办法来表示半个!

(二)初步探索分数 (多媒体演示分数产生的过程) 师:同学们,古人在分东西时,也曾出现半个的情况,后来古代的中国人用算筹表示(下面两竖, 上面一竖),古代印度人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不过同学们,这个数看上去还是像两个数。后来阿 拉伯人发明了一个神奇的符号,想知道阿拉伯人用什么来表示吗?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4页,自学课本,可以将有关文字轻轻地读一下,看懂的和同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书上告诉我们“半个”用怎样的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用2表示。它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 冋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能看懂书,那怎么写这个分数呢?一起来看老师写。 (先与分数线,用一横表示,再写分母2,取后与分子1) 师: 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这个2。请冋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上2,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 你们现在知道阿拉伯人发明的那个神奇符号是什么吗?(2) 师: 2是由哪几部份组成的? 师: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这个2和1呢? (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1表示每人吃这样的1份。) 师:是不是只有吃的东西才能分呢? 师: 请冋学们想象着一个大西瓜,怎样分到 2 ? (三)深入探索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信封,里面有圆片、长方形和正方形,六边形、花瓶和面具,请每位同学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图 形,给它的涂上颜色。 师:把涂好颜色的纸片举起来,请几位同学上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上台将自己涂色的纸片在投影上显示交流)1 师: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刚才交流的图片不一样,涂的颜色也不相同,而都是2呢? (因为它们都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2) 师:理解的多好!同学们还想不想学其它的分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2张正方形的纸,按照课本65页折一折的做法,能否找到新的分数朋友? (动手操作,理解2、2、2) (四)巩固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2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 结合“颁奖典礼”的具体情境,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引导探索 活动一:分奖品 1、颁奖典礼 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奖品:一张大正方形贴纸。 2、怎样分配奖品?学生在由9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纸上涂上颜色。一等奖涂红色,二等奖涂蓝色,三等奖涂黄色。 集体交流:自己是怎样分配奖品的以及这样分配的理由。 3、把下图涂上不同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 4、小组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5、将上面的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活动二:现场比赛 观察生活找分数。(P70) 1、小组合作完成: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7 。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 ) 。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2、情境图(P71试一试) 独立思考:说一说把图中哪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动手圈一圈 活动三:创作分数 用各种图形拼出喜爱的图案,并说出每种图形的个数占所有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贴出作品,小组评比。 活动四:拓展应用。

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K12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分一分(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之后学习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拓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没有想过或想不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原来是四年级所学内容,现在安排三年级,足以可见概念学习和理解是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活已有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通过折、涂色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并会创造出分数,切实感受“分数”的内涵。并会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拓展了分数概念的外延,从而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学情分析:《分一分(一)》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

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结合折、涂色的活动,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活动,创造出简单的分数。 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六、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学习单。 九、课时安排: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是第1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