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艺术教育的摘录笔记

浅谈艺术教育的摘录笔记

浅谈艺术教育的摘录笔记
浅谈艺术教育的摘录笔记

“浅谈艺术教育”的摘录笔记

【1】陈文彬,胡继渊,沈正元.借鉴国外教育理论浅析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框架[D],13-16

一艺术教育现代化理论构架是构建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的理论支撑,是艺术教育现代化活动理论指南。艺术教育现代化理论构架是多种教育理论构成的理论网络结构。国外教育理论是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理论的集合。为了构建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框架,我们有必要对有关的国外教育理论进行学习和借鉴。

二在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既受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因素所制约,也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艺术教育在推进个人和社会现代化发展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对社会看,艺术教育既是推动现代化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也是现代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对个体看,艺术教育促进个体适应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接受现存社会秩序和观念,并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已露端倪的未来要求,实现个体化社会化发展.

三艺术教育的功能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开发功能。艺术教育能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研究表明,艺术作品是开发大脑潜能的有效信息源。加强艺术教育,能促进大脑两半球整体协调发展,有效地发展个体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忽视艺术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教育,就有可能导致大脑和心理发展的倾斜,影响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二是促进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渗透性的感情形象教育。在艺术形象教育活动中,个体能陶冶性情,净化情感欲念,使现代社会的要求渗

入个体心灵,使感性和理性统一,变被动为主动,自然而然地获得既合乎社会现代化要求又合乎个体需求与自由愉悦。

四艺术教育现代化方法论是完成艺术教育现代化任务,实现艺术教育现代化功能的操作原则,是艺术教育现代化理论与艺术教育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对艺术教育现代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中介环节。

【2】王秋兰. 浅析艺术教育的特殊功用[B].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 2005,5,(1)

一人类的实践不仅创造了物质成果,也创造出了美。美作为一种产生于实践的社会历史价值及其表现形式,包含着人类实践的目的和内容,肯定了实践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以这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统一为内容,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出来,所以美被定义为“自由的形式”类似于贝克的“有意味的形式”。必须肯定的是,美作为人类实践的历史成果以及在此之上的审美感觉,就是这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人类主体性的感性表现。用李泽厚的话说就是:人类内在的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是人的主体性的最终成果,是人性最鲜明突出表现……即人的真正的自由感受。正是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得到对自己本质力量的肯定,自我价值在此得以实现。

二作为教育手段的纯粹的美育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作为完整的素质教育,美育作用的发挥同样需要智育、体育、德育作为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轻视美育的独特作用。新的世纪提出了新的严峻课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建立一个德、智、体、美有机结合的整体己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新世纪里,伴随着信息时代、高科技发展的却是文化冲突、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是经济的贫困,而是精神的贫乏。

寂寞、孤独和无聊将日益成为世界性的严重课题。一门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新型学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以美育为显著特征的教育学应该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面对这一任务,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积极为此钻研努力,而首先,在哲学方法论的层面上阐明美育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则应该是我们迫切任务,上述浅见正是希望能够对有心于此的人们有所启示。

【3】舒俊瑶,浅析艺术教育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1 ,1

一艺术教育自诞生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无数人论述过它的重要性。文章分别从感性、智慧、艺术精神和人格完善等四个角度来阐述艺术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作用和艺术教育的地位的关系密切相关,因此,艺术教育作用的发掘有利于艺术教育地位的提高。

二艺术教育可以使人感性思维得到发展。感性和理性就像一对孪生儿,他们在理想的完整人格中是统一的,而在经验世界中“永远是两个”。抽象的“人身”就是主体、理性和形式;抽象的“情境”就是对象、“世界”、感性、物质、材料或内容。这两个抽象的对立面都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互相依存。因此,人就有两种自然要求或冲动,一个是“感性冲动”,另个是“形式冲动”,又叫做“理性冲动”。而感性和理性都要借助于教育而发展,达到统一。感性是内心的、情感的、来自心灵的内部;理性是思维的、逻辑的、判断的、来自于大脑的思考。现在的非艺术教育强调的是人的理性发展,重视人的智力的发展,而这种对智力的发展和培养是从考试所得的分数去评价,考试考得高分才能证明个体的智力较高,对个体的评价是从思维的、逻辑的、判断的维度去进行的。这种单一的模式培

养出来的人只有理性,而失去了对感性的了解,他也许考试能得高分,却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爱。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急剧上升,却缺失了情感和精神所需要的事物,忽略了人内心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一种不完整的表现。而艺术教育可以使人的感性得到发展,培养人对美的事物的发现,艺术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只有美育才能担负培养个体感性的重担,所以,美育是不可缺的。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事物的发现,如果缺失了对美的事物的发现,那还有什么“美”可言?

三、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人的智慧。智慧和智力是不一样的,智力可以通过考试,通过测试来测量,智慧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没有任何考试可以用来测试人们的智慧多少。一个受教育者如果能像真正的艺术家那样,用钢琴弹出乐曲,奏出旋律,在白纸上作画,用胶片摄影,不仅能使他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他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感知能力、幻想性和创造性、信息记忆和反馈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等,进而提高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这些技巧来直接创作或二度创作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感情和心灵的体验。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蕴含着一种智慧,就是在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智慧,这种智慧在非艺术教育中是没有的,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

四、艺术精神可以通过艺术教育得到体现。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学会艺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能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即艺术的情的表现,艺术精神的体现,把人类最真、最善的感情通过美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情感的表达是艺术的精神核心,而我们目前的艺术教育大多是艺术技能技巧的教育。技艺化的艺

术教育正是由于抛弃了艺术诗性、精神的东西,从而使艺术成为毫无生命的技艺。这种教育只要求学生能够跟着教师唱会一首歌、画出一幅画,一味追求唱得准、画得像,至于如何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如何进行有感悟的创作,如何通过艺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则是教师顾及不到的。如果我们回到艺术发生的最原始的状态,就会发现艺术在那个时代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对于技能技巧的表现远远低于情感的表现,从视觉艺术来看,原始人是用画画的方式去祈求能生存下去,而并不会去强调画得像不像,好不好。从听觉艺术上来看,原始人唱歌是表达或者宣泄情感的需要,而并没有强调声音一定要从头顶出来,要饱满,要圆润之类的。我们现在的艺术教育一味重视技能技巧,钢琴课上注重的是怎样把一串32 分音符弹得和节拍器上规定的时间一致,而忽略了这段旋律的表现性。不断地重复练这类的技巧,导致的结果是技巧性压迫了创造性,而且还和艺术本真的核心产生了背离。这样下去的艺术教育是培养了一批毫无创造力的“琴匠”。但凡在艺术史上有影响的人,都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的作品而被历史记住。而那些只会重复别人作品的人,最后的结果就是走向平庸,被历史遗

忘。艺术需要技能技巧,但是更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有思想的人,创造力是艺术发展的源泉所在,没有创造力,艺术就不会向前发展。而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不仅是技能技巧,最为重要的是创造力或者想象力。

四、艺术教育使人人格完善。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蕴含着真、善、美。首先,所谓真,是指事物本身的天然属性和状态,而艺术的真不等于现实生活的真,它是建立在艺术家经历过的客观基础之上,以想象的虚拟的形象表现于艺术世界中,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真的事物的审美发现。而真表现在艺

术作品上,在被人们欣赏的过程中,这种真必定会打动人的内心,比如:我们在欣赏一组反映民工日常生活的图片时,艰苦的工作条件,低廉的报酬,他们在得到报酬后满足的笑容,还有城市在他们的建设中发生的变化,这些就是农民工本真的生活状态,而我们在看到这些后,无不被这些本真所打动,在打动的过程中,还增加了对农民工的尊敬和同情。其次,就艺术而言,现实中有伦理之善,主体有道德之善,艺术有审美之善。艺术教育能使人善良,因为善是艺术的品格,无论是在艺术创造还是在艺术欣赏中,主体和艺术作品是有共鸣的。最后,艺术教育能使人心灵美,因为,美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教育本身就一种美感教育,是欣赏美、创造美、表达美、体现美的教育。所以,艺术教育最能培养主体的爱美之心,有了爱美之心,就会相应的产生爱智之心和爱德之心,这样在美和艺术的共同欣赏过程中,就会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产生主体对他人,对社会的爱,产生对他人劳动成果、他人人格的尊重,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4】梁剑宏,浅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06(8)

一远古时期, 人们已意识到艺术活动中蕴涵的治疗功能。音乐治疗在我国古代医卷中早有记载, 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治疗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艺术治疗的形式众多, 具体分析, 主要有以下9 种:( 1) 艺术治疗的表达, 常动用心象作思考。此种心象思考, 属于直觉式的思考方式, 往往能透露潜意识的思想内容; ( 2)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当事人容易降低防卫心理, 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由地浮现, 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方法; ( 3) 艺术是一种自发与自我疏导的行为, 经过创作的过程, 当事人的情绪得以缓和; ( 4) 治疗中产生的作品是当事人意念和情感的具体呈现, 透过此具体的形象, 当事人可以统整其情感和意念; ( 5) 治疗师可以从艺术中获得当事人的潜意识素材, 而不必骚扰到其脆弱的防卫机制;( 6) 艺术治疗团体中的成员在陈述其作品, 和团体分享时, 常能唤起或刺激团体成员的情绪反映, 加强其他成员积极参与活动的动机, 增进团体的互动和凝聚力; ( 7) 艺术的表达具有时空的整合性。当事人能将所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关联到过去事件, 现在、甚至投射到未来活动; ( 8) 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当事人能直接经历到能量的改变, 创造的潜能得以释放;( 9) 艺术治疗中的艺术经验能与学校的艺术教育产生巧妙的连结。定期参与艺术活动可提供当事人长期而稳定的心理支持。

二审美和艺术是人类创造性发挥的最为充分的领域, 艺术教育是开发和培养儿童、青少年创造性的最佳教育形态。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通过艺术教育来激发创造力, 开发智力。在艺术教育里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动手实践来实现的, 尤其是美术和设计,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每个点、每条线有不同的画法, 不同

的组合方法, 还给人以不同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完全自由发挥, 充分想象,这确是一种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极佳方式。艺术所表达的东西, 及从中获得的东西都有“不可翻译性”, 艺术活动的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的方式, 既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和才能, 更能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协调各类因素, 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 增强自身的修养。

三高尚的情操能使人有客观的自我意识, 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和谐的关系。美育不仅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最终还能完美人格的塑造, 美化人自身。美育通过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 激发和净化人的感情, 以美导真,以美导善, 潜移默化地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

四心理医疗的实践证明, 艺术对于治疗某些心理性疾病如精神分裂、抑郁等有特殊疗效。在美国一项“艺术教育合作组织报告”中, 肯定了接触戏剧、视觉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的学生在新闻记者写作和数学等方面会比那些一心扑在课业上的学生做得更出色。而中国的一些调查也证明, 艺术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5]胡东琦,浅析艺术教育对公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意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教育)2006(5).

一以艺术为媒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形象性、愉悦性、感染力都将大于善思想道德教育抽象说教的形式,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艺术教育将思想

道德中的说理进行了优势移植、使抽象道理的灌输被蕴涵着深厚情感的形象化教育手段所代替,从而有效地唤起受教育者的同步感受,导致他们心理意向的明朗化,收到提高道德素质的效果。

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用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或形象体系来反映世界的本质规律。艺术美是以其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传达情感的,艺术美的最大特征就是形象性。如一首诗、一幅画、一座雕像、一组舞蹈、一部响曲,都是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再现在人们眼前,从而被人们的五官所直接接受。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非专业化教育的艺术教育让学生通过艺术参与、欣赏等活动,认识与了解真的、善的、美的艺术作品,不但能够赏心悦目、益智畅神,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的人格,引起道德、情操、理想、教养等的深刻变化,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人文素质。从而在与德育的交叉渗透中与德育育人的道德人格素质相互作用、优势互补,以致进一步共同育化人格意识、提升人格水准,实现培养真美统一的人的育人理想,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格,更富有进取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貌,自觉地惩恶扬善,这也正是人民警察必需的基本道德思想的自觉意识。

四。作为公安院校学生经常进行公安实战训练,许多课程内容也常常透露出破案的艰辛与线索获取的不易,在这些生理心理都需要高度紧张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要产生恐惧心理,这必然要影响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

习。艺术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产生愉悦的心情,而这种美感有利于他们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最终缓解和转移紧张情绪,为智力活动的提升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此时的美感和愉悦的心情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诱因,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和活动,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语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为学生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从而导致智力的提升与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在公安院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和公安专业知识,进行艺术教育一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并且,艺术教育也是严肃的、科学的、高深的,进行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全面、系统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所以从表面上看,需要花费些时间和精力,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我们要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我们要静下心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艺术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通过各类艺术的沟通和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公安院校在进行艺术教育中必须避免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而应更加重视艺术素质的普及,重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使艺术教育的发展不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从而为公安一线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5】蒋志勇,浅析艺术教育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D] 西华大学校,158-159.

一一切科技创造发明和艺术创造无一不靠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 灵感、

顿悟这些非理性因素的核心作用就是创造, 艺术对非理性诸因素最有吸引力, 它使人完全主动、自由地深刻体会感受, 得到情感、意志、欲望的熏陶, 灵感顿悟而激发创造的欲望。爱尔兰连续多年成为世界软件出口第一大国。他们的理工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 主要任务就是在理工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 他们认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软件开发的创意思维。汇丰银行的总经理透露, 他们招聘银行职员不仅招金融、经济专业, 也招一些学艺术专业的。凭他们多年经验发现, 学过艺术的人更具有创意思维, 对他们加以金融经济方面的培训, 可以变成一个更有造诣更有创意的金融家, 成才比例居然比纯粹学金融经济的还要高。

二激发想象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哈佛大学研究者认为: 科学是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艺术过程同样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对于大脑的工作来讲没有区别,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相互弥补、相互促进。李岚清还有一句话: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 思维更有创意, 工作更有效率, 领导更有艺术, 人生更加丰厚”。所以, 艺术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具有决定的意义。艺术作为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性是进行艺术教育的灵魂。艺术不是抽象的数的概念而是具体生动、可见可感的形象,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能深入人的思想心灵, 潜移默化, 产生更稳定、持久的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基本心理、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的德育主要靠感染、影响、启发其自我思考、鉴别、认识, 提高德育修养。我们可以采用文学艺术作品中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较完美统一的精品作为美育

教育的内容,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提升人生境界。

四加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1)转变艺术教育观念, 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是很重要的切人点, 要在师生中转变艺术教育的观念, 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目标,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融入到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中, 采取措施拓宽艺术教育的途径, 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2)加强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理工科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普及型的教育, 与专业的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差异, 教师的教学和理工科学生的特点一定要吻合起来。所以, 从事理工科艺术教育的师资, 要认真研究本校学生的特点, 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校际交流, 推广有特色的成功的教学经验, 使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有保障。

(3)重视艺术教育相关的软硬件建设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 学校除了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之外, 还要组织力量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编写相应的艺术类教材, 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4)加强艺术教育实践课的教学环节艺术教育门类众多, 各校学生的兴趣与师资力量各不相同, 使得艺术教育实践普遍困难, 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充分以第二课堂为阵地, 以相关学生组织为依托, 加强同学生组织和专业团体的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真正扩大艺术教育的影响。(5)增强对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引导现在很多大学生只喜欢通俗音乐, 艺术欣赏能力低, 这是过去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的滞后反映。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要加强引导, 校园文化建设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 积极引导, 确保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6)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首先大学校园里要有艺术环境、艺术氛围, 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

感受艺术美。这一艺术化的育人环境, 既是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 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因素, 艺术化的校园环境建设, 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前提。(7)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理工科大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求知欲强, 学生主管部门及各级学生组织、社团、艺术团体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艺术水平和广大同学的艺术鉴赏力,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人心凝聚方面的作用。

五理工科大学生, 作为国家的高智力资源人群, 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拥有者, 更应成为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文明的推动者, 理工科学生需要科学, 更需要艺术、需要美。科学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高尚的人文艺术气质都是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具备的。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艺术人才, 更应当成为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6】张扬,浅析艺术教育课要与艺术实践相结合,[D]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83-285

一为践行新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艺术教育必须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强调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注重学生对不同艺术种类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产生对艺术方面更广泛的学生兴趣。

二为了提高艺术教学课的教学质量,我们把艺术实践纳入到艺术教育课中。艺术教育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而艺术实践则是艺术教育的延伸和提高,

注重学生对各类艺术的感悟、体验、欣赏和创造。如:“尝试与实践”“审美与思考”“应用与创造”教学的设计与安排,应该说是非常好的课堂艺术教育的新思路。学校艺术教育观的逐步转变,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校艺术教育应注重艺术的多元化,强调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感性认识,才能使艺术教育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艺术,进而理解艺术,达到艺术教育审美的根本目的。

三艺术实践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它促使艺术教育老师不仅要上好每一节课,还要组织辅导学生排练各类节目,也是对前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检验。这激发了学生掌握艺术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艺术教育课教学内容的圆满完成,提高了艺术教育课的教学质量。艺术教育课的发展基本思路还应以法规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工作任务,加强艺术教育的科研工作,真正使艺术教育课在今后几年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进一步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推进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四、以“审美与提高”“应用与创造”等为教学实践空间要促进艺术教育向高标准、高层次发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转换学校运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社会需要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8】陈鑫,浅析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A]川北医学院2012(2 一关于艺术教育的定义,说法众多。魏传义主编的《艺术教育学》中是这样界定义的:“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一切因接触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创作和欣赏) 而产生艺术兴趣、获得艺术能力、提高艺术修

养的活动。”“狭义的艺术教育,则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艺术影响,学校是其主要实施场所。

二中国传统文化以平淡朴素、清新自然为美的最高形态。文革时期,大众文化娱乐节目变得单调枯燥,带有深深的政治烙印。八个样板戏等成了主要的文艺节目,青年的文化艺术品位仅停留在政治立场上。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青年的文化娱乐形式逐渐增多,其文化艺术品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看重政治因素。青年中被视为“时尚先锋”的大学生的审美观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也悄然变化。不仅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重新得到了认识,国外的文化艺术也在国门大开之际涌入。年轻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喜欢多姿多彩的生活,审美情趣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较之于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更加感兴趣。在改革的浪潮中迅速发展的流行文化就受到不少大学生的喜欢。流行文化是多元的、新颖的,但是流行文化很多时候依赖于市场化的操作,使得其中带有很多娱乐化、功利化的东西。比如,许多青年爱看的香港演员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各电视台推出的娱乐秀节目、调侃式的漫谈专栏、快餐式的爱情小说等等。正是这种感性的方式,即时取悦了对象,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今天的年轻人不仅喜欢新潮的东西,在文化艺术上的审美倾向也渐趋世俗化。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在学生中受喜爱的程度远不及通俗感性的流行艺术。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到青年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变化与国门大开、流行文化盛行和价值取向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外界对现在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褒贬不一,更有学者批评当今大学生文化艺术品位庸俗化。

三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上一系列

重集体轻个人的政策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在大众思想上形成了重集体轻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靠国家计划供应,普通民众没有开展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形式的经济能力,只能随大流。可以说当时的经济环境限制了青年人对多样化审美情趣的培养。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渐开放,各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内地的出现,应运而生的不同文化形式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在政治上,国家在思想文化上的政策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时代”,中国社会的主导理念是政治决定。随着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国家对文艺工作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政治上较宽松的氛围以及相对自由的政策环境,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审美观有了改变的空间。在文化上,大学生审美情趣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文化的逐渐多元化。全球化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使不同地域、不同传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万花筒”,青年大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的文化样式,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审美观念。另外,在学校教育上,改革开放前后对于艺术教育的工作目的也不一样,这对于长时间生活在学校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四、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其实质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审美教育是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主要有理论教育和艺术实践两种形式。艺术实践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心境,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提升人的审美品位,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达到完善和谐的境界。爱美是人的天性,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但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复杂文化的影响,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不善于追

求内在的美,不懂得美所具有的广泛复杂而深厚的内容。健康、丰富的高校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五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时,可以首先在感情上打动人。人们在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时,往往会随着人物的表现和情节的发展而喜怒哀乐。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在学生中举办一场古典音乐会,音乐的空灵之美往往使人的灵魂得到平静,重新审视美的意义;一场含义深刻的美术作品展也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无限遐想;诗歌名篇朗诵会可以使学生体会诗人的易于动情,忧愤深广,以及慷慨高歌,化情为诗创造的最高的语言艺术。诸如此类的高雅艺术欣赏活动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达到增强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目的。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艺术教育能提高人们的思想素养”,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另外,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写生、演出等实践活动。活动的地点可以在乡村,也可选在厂矿、古迹等地,既可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秀美景色,也能亲身感受到当代中国的新成就、新气象。这样的活动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体验了社会生活,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然与社会的双重之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

[9] 张可田,浅析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J]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一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后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信息化产业发展规模增强。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念尚未成型,对于外界不断传入国内的种种信息符号不能清晰分辨其真伪,造成了艺术价值观念与艺术判别分辨能力的下降,对艺术发展和判别的分辨不足。我国教育部门需要加强青少年艺术教育,完善艺术教学发展措施,改善审美教育方式和观点,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审美价值观念,恢复中华传统审美

价值观,保留中华传统艺术教育美德。

二艺术教育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判定与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阐述具体艺术教育发挥的作用需要认真分析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对人所产生的影响,在文中作者主要分析艺术教育的不断完善对审美教育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可以帮助审美教育得到发展,审美教育对于现代化,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当代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审美教育的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事务与个体时,可以保持自身的一种美学价值观念和美学教育程度去理解该事务或个体的艺术价值。审美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局限在单一教学环境中,尤其是在高校青年群体较多的地方,审美能力的标准判定与塑造完全是通过多个教学方面和环节构成的,比如在体育教学、美术教学、音乐教学、计算机教学、形象设计教学、服装设计教学、美体教学、播音教学等过程中都可以体现和贯穿进入很多审美教学观点。

三在今天,流行的时尚因素太多,年轻人喜欢时尚新潮的东西,喜爱在文化艺术上有所自我的观点与看法,在现代化艺术上的审美倾向偏重于世俗化,利益化。古典艺术派系的艺术观点认为青年学生要了解更多的通俗艺术知识,青年的审美情趣要保持一个标准,对学习流行文化和盛行的价值取向要保持一种公正的态度,要让现代的美学信息与端正的美学态度进行融合,大学生审美教育要注重从艺术教育路线着手,不能让大学生在青年时代就保持着一种庸俗的审美教育标准,当前环境下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审美教育标准和大学生审美判定都各持己见,难以形成统一见解,而且加上审美教学环境较差,方式较陈旧,

对大学生的帮助不是很大。现代化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紧密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审美教育的一些条件和基本要素,改善学生自身的不足与缺点。

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变得更加广泛,艺术教育成为增加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当今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一般是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促进人们形成良好审美标准的基础,但只有理论知识而不能应用于实践的话,审美知识的学习就变得没有意义。所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眼光,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增加文化修养的目的。当今,大学生整处于自身文化底蕴积累的阶段,更加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文化修养,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应加强内在美,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艺术教育按照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内在发展规律,通过学生平时的校园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的精神美、行为美展现出来,发展和谐的内在美,把自己塑造得更健康。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活动使学生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艺术是心灵的体操”,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可以在艺术的感染、熏陶下得到矫正。高校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培养高雅的文化艺术情趣,并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10] 朱雷,王洪丽,浅析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D]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2006(9).122-123

一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应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这是艺术教育发展、成长的源泉,离开它,艺术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不

同的艺术教育模式,不管是舶来的,还是本土的,无论是学习、继承还是发展,我们本身应具有一个较高的视点去评判。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舶来的东西就难辨良莠,或导致另一个结果,即盲目地排外而妄自尊大。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偏颇,即重技艺而轻人文。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人文教育产生了严重的断层,这足以导致人的精神领域极其浅薄与苍白,加之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介入,我们正在加速度地蜕变为“香蕉人”,而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增加了“功利”与“竞争”的倾向。过分重功利就会轻仁义,人与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与国的过度竞争最终的结果将是共同毁灭。

二、艺术教育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之内马一浮先生在《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文中曾提到:“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举其大概言之,如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文学、艺术统于《诗》《乐》。”艺术教育依托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使其理论更加完备、深广,还可使其教育理念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在其空洞的“形式”中摄入更多的人文色彩,使其能够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前途命运。

三、艺术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艺术教育不应被认为仅仅是画画、唱歌、弹琴等技艺的传授,艺术教育是要把人类最高的智慧、德能与才艺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造福于人类。中国历史中的绘画、雕塑、戏剧等大多展示、宣扬的主题思想是“忠、孝、仁、义”,在娱乐之余不失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用。无论是过去的君主时代还是现在的民主时代,艺术教育也要承担起一种责任与义务来改善我们的身、心、世界。

四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学,被马一浮先生称之为“六艺之学”。马一浮先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

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条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李老师:我和万同的故事)P75 7.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浅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浅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说服,即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某种方法和技巧,使对方改变已有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进行某项活动。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来说,说服是他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工作。教师如果正确的运用说服教育法可以使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和作风,接受正确的引导,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说服的技巧与分寸对说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正确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学生也是一样。要想更好的说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试想一个教育者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如何去对学生进行说服?了解一个学生包括他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技巧。例如文化较低的学生,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刚愎自用的学生,不宜循循善诱,可用激将法;脾气急燥的学生,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要简洁直接;性格沉默的学生,要多挑他发言,不然你将在云里雾里;思想顽固的学生,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二、掌握好说服教育的时机和场合。 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先决

条件,一旦说服教育的实际或场合不对同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甚至从心理开始对你有了一种排斥。一般情况下我做到不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点名批评某位学生,因为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即使要批评某一个人我也采取一种含蓄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一次我发现家庭作业本少了一本,很明显有人没有按时交作业。没有交作业的那个学生是一个差生,他的性格比较孤僻、腼腆、不太喜欢和人交流,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为了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我首先在课堂中对全班学生说:“今天又有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老师不点名了,希望他能够下课后主动把作业交到办公室里。”下课了,那个经常喜欢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主动来到办公室把作业本交给了我。经常和他的交流,他向我保证以后一定按时交作业。 三、掌握说服教育的方法与方式。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对是非的判断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那个阶段的儿童很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和不足。我们不怕学生犯错误,怕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如何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说服教育的方法。 1、注意差距:这里的差距是老师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与学生原有态度间的距离。这种差距越大,说服工作的难度就越大,反之较小。当差距过大时,教师应将说服工作分段进行,逐步达到目的。 2、避免观点的重复与陈旧:学生对重复陈旧的观点往往充耳不闻,所以新颖性是沟通过程中较为有效的策略。如果同一个问题几次得不

教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

教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 教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 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2、摘自张爱玲《秋雨》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赏析: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3、摘自张晓风《初雪》 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

中学生读书笔记摘抄

中学生读书笔记摘抄 1.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还记得刘翔永不言弃的速度吗?还记得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顽强吗?还记得爱迪生永不言弃的勇气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信挫折是成功前的考验。能否经受得起考验,不单单看你的本领,还要靠你的毅力,毅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精神,只有永不言弃的人才有胜利的希望。 2.能够衣食无忧,此乃生命的最低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生命只是在延伸着生命的长度,无法扩展生命的宽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毫无区别。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生命的价值大打折扣。人一旦沦入此境界,就只知道贪图享乐,不劳而获,失去原有的进取心。从表面上看,这些生命仿佛很充实,而事实上这些生命早已不复存在,因为无价值的生命必然被自然所淘汰。 3.乐于奉献便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给予中学生读书笔记摘抄。雷锋乐于奉献,人们将其铭记;范仲淹处江湖之远而心怀天下,历史为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奉献者付出的是时间、金钱,甚至是无价的生命,而收获的却是高贵的人格和不朽的灵魂,他们的生命境界也因此无限地提升。比尔·盖茨已经是腰缠万贯的世

界首富,为了从事慈善事业,他辞去微软总裁的职务,全身心地投身于慈善事业。他曾说过:“许多人死后都希望能够升入天堂,而从事慈善事业便是最好的方法。”奉献为生命的价值加码,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4.古人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有所成就。正如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小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成功来自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坚持、历经艰难困苦的勇毅;成功来自不怕挫折失败,但最重要的还是得经历风雨。 巴金在回忆自己写下这些文字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然而我并不是写我自己家庭的历史,我写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我写梅,写瑞珏,写鸣凤,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悲愤。我庆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我的小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的牺牲的年轻女人叫出了一声:冤枉!我真不忍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 5.生活中有些人却总不相信自己,遇到别人的批评,遇事不顺利就愁眉苦脸。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努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做中学”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做中学” 摘要:“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主要在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学前儿童进行试验,开展的主题都是科学领域方面的,有实验探索活动“溶解”“影子”“磁铁”“水的沉浮”“风车”等,还有科学观察活动“小鸭喜欢吃什么”“小鱼生活在那里”“蒲桃树的生长变化”等等。让幼儿深入了解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发现其中的奥妙,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本文从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阐述,以求对当前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有更深入的认识。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实验是正在我国进行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之一。它是在吸取美国和法国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基础上,经韦钰院士发起和积极倡导,由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01年5月共同发起的。它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从小培养我国儿童的科学素养。它又是如何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呢? 一、它犹如游戏活动一样在幼儿发展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幼儿放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前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摘抄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摘抄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其中蕴含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我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事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于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于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教案应烂熟于心,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要"目中有人"。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时而高兴,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顿悟。教师的任务是伺机诱导,巧于点拨,学生思维堵塞时疏导之,心理困惑时开导之,精神倦怠时激励之。上课时,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于老师说:"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

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学会"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口舌,使课堂干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既有活泼的心灵飞跃,又有凝神寄照的内心体验。他认为,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学生情感的催发,心弦的拨动,教学节奏的调控以及对学生及时反馈的变通处理等等,全都"乎存一心"。于老师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在阅读教学上于老师主张要以问促读,面向全体学生。在阅读教学方面,许多老师都是为读而读,包括我在内,阅读课文时,往往一开始让学生自己读两遍,不懂的字词查一查字典。老师再领读两遍,然后让水平高的好学生读一读,提出的问题也只是让聪明的同学回答,免得读得磕嘴绊牙的学生耽误教学时间。有时候学生轮读课文,轮到读不成的同学,我总是不耐烦地把他隔过去,对这个同学尴尬、为难的情绪丝毫不关心。现在我读了于永正教学《月光曲》的一段文字,深深为自己的行为自责。于老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的 1--4 小节,这位学生第一句就丢了一个词,一段未了,重复了三、四处。于老师微笑着说:"你只读了两遍,能在这么多老师同学面前读成这个样子,就很不简单了,请你再读一次,这一次肯定会更好。注意不要紧张,慢一点,看准每一个字。"该生又读了一遍,这一遍比第一遍流畅多了。于永正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以问促读,培养全体学生的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完整版)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 学习,喜欢记得点哦。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 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 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 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 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附送: 浅谈沟通技巧 浅谈沟通技巧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_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_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一: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抄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 好句摘抄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专门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碍…!”他常常如此忽如其来地哀息,也不知在感叹什么。“人碍…”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足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伙儿都被他感染,跟着他抖动起来。 唱歌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悟: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非常到位,在语言描写上非常有功夫。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篇二:鲁滨逊飘流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录: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布满、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 好句摘录: 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儿,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内心宣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好段摘抄: 那个地点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我顺着果园的歪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内心充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

中学生读书笔记摘抄

中学生读书笔记摘抄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学生读书笔记摘抄 1、简·爱抛弃了自卑,选择了快乐,赢得了理想的爱情;喀秋莎抛弃了怨恨,选择了快乐,最终过着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希望隐痛的心能得到快乐,受伤的头颅都能高高昂起。检点我们与生俱来的人生行囊,或多或少都会有上帝的败笔:或容颜黯淡,或智力平庸,或出身贫寒……这不是你的错。如果你没有高昂头颅,那么你又错在哪儿呢?你错就错在一味沮丧与逃避,而不是微笑着面对困难,你“认输了”。 2、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源自于佛祖拈花的智慧。因为微笑,佛教便有了无语的冲机,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只要你自信而不轻狂,悲伤而不颓废,衰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摇滚。 3、幸福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心境。有的人因为身体健康而幸福;有的人为取得骄人成绩而感到幸福;有的人为事业有成而感到幸福;有人为自己家庭的平安而感到幸福;有的人因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幸福;有的人为自己称心的生活而感到幸福,而有的人甚至为自己经历的苦难而幸福——其实,经历过痛苦才能真正懂得幸福的含义,才能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4、生活中,总会遇到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念,并且紧紧地握住它,准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5、失败是一道菜,一道难以下咽的苦菜,但你要把它吃下去。当朋友离你而去,当苦苦追求的梦想屡受挫折,你便知道了人间的苦涩。你徘徊,你失落,甚至想死,但你还是不想放弃,很不甘心。同时,你也会意识到,失败不过是酸甜苦辣的人生中的一碟小菜。 6、从我懂事开始,受到的只有嘲笑,看着蜜蜂能在花丛中飞舞,我只能羡慕;看着小鸟能在天空翱翔,我只能自叹;望着它们,我心中呐喊道:“为什么,我是一只又丑又讨人厌的毛毛虫?”我要摆脱这副身躯,我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结茧。 7、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促使你成功的一剂良药,不经历风雨的花儿,怎么会绚烂?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怎么会发出炫目的光彩? 8、“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要经受刻苦磨炼,成为一个具备成功素质的人,机遇自然会垂青于你,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不错的,只要我们把握机会,饱经风雨,战胜风雨,也许下一个胡锦涛,下一个贝多芬,就是我们当中的某一个。 9、种子在痛苦中萌生,婴儿在痛苦中分娩,雄鹰在痛苦中展翅。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 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小班幼儿的社会教育 当前,幼儿园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

高魅力课堂中读书笔记摘抄

高魅力课堂中读书笔记摘抄 导读:高魅力课堂中读书笔记摘抄1 拿到《魅力课堂》这本书好久,但都一直搁置在我那简陋的办公桌一隅,直到学期末,领导布置开学后要交读后感,才悻悻然带回家。 说实话,毕业班工作比较繁忙,平日里甚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和这本《魅力课堂》的结缘,来自于领导的任务,但信手翻阅下来,却欲罢不能。 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已有7个年头,没有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也没有青年教师的敢打敢拼,自己感觉进入了瓶颈状态。课堂有了自己一定的风格,但没有特色之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在机械的教学那几本语文书而已。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教学有“趣”时,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这实在是教学的高境界。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有一个口号,叫做‘先生苦教,学生苦学’。都是苦,那怎么行?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悦,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绝不会好,情绪不对嘛。” 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蓬勃的生气”?如何让教学有趣?如何让教学相长?如何让师生共同构建愉悦轻松的课堂呢?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内容给学生解释清楚,如何解释清楚呢?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时艰深晦涩,单纯的照本宣科,学生学得乏味,

教师教得吃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个人认为,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艰深晦涩的问题趣味化,把束之高阁的问题生活化。 《魅力课堂》一书,告诉我适时的在课堂上运用“打比方”不单能把教学内容讲得透彻,而且能教得有趣,给课堂注入活力。受这一启发,开学初,我就在我的课堂上实验了一下。无论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对于写话练习,往魅力课堂读后感往到最后总是没有后引号。为了这个问题,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怎么能有头无尾呢?”“好好检查,这是低级错误。”“考试的时候会扣分的。”诸如此类种种,但是学生该忘的时候还是忘。那天讲评作业的时候,还是有这一问题。而这回,我改变了以往口诀式的说教,我幽默了一回。“你们知道,今天早上,我为什么迟到了一会儿么?”大家摇摇头不明所以。我说:“那是因为啊,我那女儿早上上好厕所,要教我擦屁股。她还小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叫我收拾这个‘烂摊子’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我趁势说:“就好比有的同学写话总是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是一样的。你们也是不擦屁股的小孩吗?要让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吗?”学生听了,有一阵哄堂大笑,但不少人低下了头,看看自己的作业,有的立马动起了笔,还有的脸蛋红扑扑的,估计不好意思了。之后的作业订正,交上来,后引号漏掉的现象一下子少了不少。 这个比喻虽然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在学生笑过之后,他们会反思自我,掩卷沉思,牢记于心,能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

浅谈中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浅谈中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以高中阶段分班教学为例 【摘要】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方面:教育起点平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和最终目标的相等。其中,对整个教育环节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而它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方面。众所周知,分班一直是基础教育中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高中阶段因其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分班是允许的。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中迈开了扩招的步伐,因而招收的学生水平差异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的教学,又不影响学校高考升学率,我国高中普遍采取了“分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我过教育过程中机会不均等的典型代表。本文立足于高中阶段分班教学这一教育现实问题,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分班教学教育社会学 21世纪初,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充分尊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规划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它要求社会成员在各方面都享有权利与机会的公平。而教育机会均等则是人们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它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机会均等 根据《教育法》及相关政策的规定,教育机会均等在我国主要涵义有二:一是指所有人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平等的享有哦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指在自然、社会或文化方面处于不利条件的个体可以通过教育得到国家必要的补偿和改善。 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应有下列三种涵义: 1. 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 机会平等。胡森主张政府要办学校专供穷人子女上学,尽管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是不平等的,但要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一个进入不平等社会的平等起点。 2. 过程均等。过程均等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 多。过程均等不是说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公平,还要强调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 3. 结果均等。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结果均等不 是说人人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他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给他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 (二)分班教学 从现有的文献发现,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对于分班教学都没有统一明确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word版

学习要想好就要做好读书笔记的摘要。520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录: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 好句摘录: 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好段摘抄: 这里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我顺着果园的斜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心里充

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 1. 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我的感悟 全篇着重描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通过自己的劳动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战胜了恶劣的环境,与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我最欣赏的不是鲁滨逊的勤劳与勇敢,而是他那惊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一个孤零零的大活人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十几年,没有人陪伴他,甚至于最基本的,与一个人简简单单地说会儿话都做不到。整个荒芜的岛上没有房屋,没有稻田,只能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昆虫记之优美词语 引以为傲、不屑一顾、恭敬、火冒三丈、攻势、、逃之夭夭、得意洋洋、苦涩、侥幸、惟恐、履行、自言自语、伎俩、威慑、荒谬、唯唯诺诺、喧闹、一言不发、胆怯、挺身而出、毫不畏惧、晕厥、火势、千姿百态、愚蠢、卑鄙、虐-待、毛骨

悚然、筋疲力劲昏迷不醒、蜷缩、怜悯、愤怒、难以忍受、争先恐后 精彩句段 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死亡,所以我们不会做出装死的行为!不管遭受什么样的虐-待,我们始终是正直的昆虫,绝对不会做出欺骗他人的行为。 别说是因为我们不会飞,才想出装死的伎俩!别说是因为我们跑不快,才想出装死的伎俩!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所以不会做出装死的行为! 尤其是自杀,连想都没有想过!那种愚蠢的事情,只有卑鄙的人才会做出来! 我的感悟 强者也会偶尔的躲避着比自己厉害的对手,以免的丢掉自己的性命。作者对步甲昆虫的了解很透彻,步甲虫装死是它抵御不了对方时的一种自卫的方式,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就像本书中叙述的昆虫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得有自我保护能力,要有自我防卫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安全自在地生活着,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2021年关于初中读书笔记摘抄的格式

关于初中读书笔记摘抄的格式 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提纲式,三是评论式,四是心得式。四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 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时用。它要求准确无误地摘录原文的语句段落,还要注明出处,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索引笔记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及版次;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查找方便。例如: 钱仓水、郝树明主编:《教师职业技能全书.文科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92年9月第l版。 孙晓远:(对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的分析),<中学生数学报)1990午6月7日第2版。 摘抄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作为日后引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按照原文的内容

自己标上一个分类的题目,便于资料的归类和日后采用,在引文后面要注明出处。例如: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学物理教材的基础知识,都是以实验为先导,逐步总结出定理、定律等规律性的知识,这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不能忽视。今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仪器的使用,二是根据实验原理和选用实验器材来进行物理实验,三是正确分析和处理有关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或验证相应的规律。 王泉根:<必须加强物理实验课教学),1 981年第10期。 观点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将原文的主要观点、结论摘要或写出,报刊 ___上的“论点摘编"即属此种。它同样也要写明 ___、刊物、出版等情况。例如: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解题能力包括实际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四个部分。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共7篇).pdf

篇一: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读书笔记:《做最好的自己》 今年的“读书实践成才”活动,管理局领导欣然为我们推荐了三本好书, 读书笔记摘抄 。我是一个书虫,不愿意让任何好书与自己擦肩而过,加之开复先生在我心目中一贯的良师形象,使得《做最好的自己》成了我当然之选。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书中,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自省,让我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也让我得以重视自己曾经忽略的一些东西。课前的预习可以让人更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反之,仅仅被动接受一本书带给你的内容并不意味可以深刻的理解。一本好书,不同的人品味,感受差之甚远。工作的几年,我学会了思考,而这本书上的内容恰好是我近一年多时间里思考的问题,许多道理都是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得以悟出,无意间的预习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震动。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助他人也是成功。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

浅谈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的问题与反思

附件1: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省教育科学院省教育学会 2017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1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 学前教育 21.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浅谈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的问题与反思 思南县第六中学教师:廖仪君 诚然教师填鸭式灌输教育教学和新型教育教学;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主要依赖习题训练学习情况,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机械性否认和生搬硬套的实施教育教学,我们要能选择性的教育教学;我们不应该机械性让学生去做题,而是应该在做题过程中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维,学习数学思想,才能够获得题目背后的深层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多思考,多反思,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学习习惯,充实着正能量学习生活氛围,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现实中的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学生本身问题。 现实中的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1.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欠缺和惰性现状严重;2.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和许多负能量引诱自理和自制能力欠缺;3.学生缺乏生活信仰和团体团队精神意识没有和老师一起共进共退的集体责任观。通过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持续反思,分析自身和数学知识规律,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理解和做到学习这个双向过程。能够根据教学规律,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及时调整,从而跟上教师的节奏,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促进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享受成功喜悦。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一) “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学习的革命》 感悟: 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 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 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二)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 感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 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 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 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 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三) 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给教师的建议》 感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 沉重包袱。

中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

中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的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5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案例一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如今,森林老了,全身萎缩了。曾经广袤、繁荣的林海取失了,只剩下一小片稀疏的森林,勉强苟延残喘一般过活。唉!不过过去一百年,生机勃勃的森林衰败了。火狐红霞对自己的好朋友文利说自己要去参加全世界的“舞蹈大赛”。于是,红霞跑到了一家店里藏起来度夜一天,一个非常喜欢

跳舞的小女孩来了,于是,红霞决定教她舞蹈红霞经过了三天三夜小女孩终于像红霞一样跳的美丽,可是红霞却不行了她看自己没希望了,于是,把希望全放在了小女孩身上。红霞死了以后,在临死前告诉她让她的妈妈用自己的皮毛做成,马夹。最终完成了红霞的心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摘抄500字3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摘抄500字3篇我也将会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婴儿的脸上,以便能够捕捉到在生活冲突所致的个人意识尚未建立之前的那种渴望的、天真无邪的美。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亚伯拉罕从罗马归来,暗自思量,教会虽然一片黑暗,罪恶累累,但不仅没有垮台,反倒屹然不动,日益光大,显然是得到了上帝的支持,于是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十日谈》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步现实主义巨著,又是全欧使用框形结构的小说集的首创作品,在囊括生活的广度一深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