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大战略研究的历史演变

国外大战略研究的历史演变

军事思想史研究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年第4期回外太踱略研宓的历史演壹

夏征难

关键词:世界军事史大战略理论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E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一(2007)04—0045—08

恩格斯曾指出,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大战略研究正是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把握时代的脉搏,历经,由发端、发展剑小断深化的过程,并由原来仅限于军事领域的探勘拓展为对整个国家存亡兴衰的一种战略谋划。回溯这一过程,对于扶思维方法上开阔战略研究的思路,深入探讨战略问题,提高决策者的战略思维能力,从宏观的高度进行战略决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由于大战略概念是由西方人最先提出来的,并且国外对此作了较长时间的探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回溯国外大战略研究的渊源及其发展轨迹,探寻国外学者对大战略问题的观察视角,揭示大战略的深刻内涵,以取他人战略研究之长,达到为我所用之目的,进而促进中国大战略研究的耀入开展。

大战略概念最早见晰英国著名军事瑚论家利德尔?哈特1929年出版的作为其战略理论名著《战略论》蓝本的《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一书。他提【电:“正如战术是军事战略在较低一级的运用一样,(军事)战略是‘大战略’在较低一级的运用。”([英]荆德尔?哈特著:《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12页,1929年英文版)他还进一步阐释道:“大战略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同家的全部力量以便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即同家政策所确定的日标。大战略既要算计义要发展国家的绛济力量和人力,以便维持作战部队。对精神力量也应如此,凼为培养、加强(国民)取胜和忍耐的意志,同掌握有形的实力一样重要。大艘略j;£要调节诸军种之问、诸军种同工业之问的力量分配。这还不够,因为作战力量只不过是大战略的工具之一。大战略还要估计和运用财政压力、商业压力以及并非最不重要的道义压力来削弱敌人的意志。……更有甚者,(军事)战略只看见战争本身,而大战略则超过战争看到未来的和平。大战略不仪把各种手段结合起来,而且协调其使用,以免有损于未来稳定『『『i繁荣的和平状态。毫小奇怪,和(军事)战略不同,大战略的领域摹本r是一片未被认识的处女地!”(同上书,150—151页)这段话告诉人们,大战略高于传统的军事战略,其任务是指导军事战略,即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全部力屠,包括诸军种及其同国家工业的力量分配,以及把政治、经济、精神等各种手段结合起来踟诵使用,以便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同时,它既关注战时,更注重平时,主张超出战争或军事的范围,关注并防止有损于未来稳定而繁荣的和平状态。或者说,在使用和发展国家诸多力量达到同家耳标的关系方面,应尤其重视发展。哈特还在同一时期为第14版《不列颇百科全节》(1929年起陆续出版)撰写的“战略”条目释文中采用了上述看法。

其后,英国军方把大战略的概念写入军事条令。英军1935年的野战条令给大战略下r一个定义:大战略“是最积极地运用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它包括运用外交、经济压力、与盟国缔结有利的条约、动员网家工、lp和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及使用陆海空_=三军使之协调行动”。该条令除补人外交手段外,还特别强调r大战略作为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力量达到目标的与法的艺术的方面。

这样,大战略的概念在英国由个人著作进入《不列颠百科全书》,再进入军事条令,表明这一概念在当时已基本得到英国军事学术界的确认。

据悉,1941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萨金特和韦

~45—

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年第4期军事思想史研究

斯特合著有《大战略》一书,并在序言中自称“本书足论述这个主题的第一本现行出版物”。其目的之一足试图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醒英国当局要着眼于战后世界的格局来制定反法西斯的大战略。但恐怕由于该书对大战略理论并没有多少深入的研究,因而影响并不大。

1940年11月,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艾?厄尔在美国政治科学院年会上所作的《美国的国防》的报告中,曾使用“大战略”一词,用以表示政策和军备的结台。1943年,厄尔义在其主编的《现代战略的制定者》一书的引言巾论述说,所谓战略仍然是指将军们用以欺骗敌人赢得胜利的一整套战争谋略和诡计。但随着战争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战略必须更多地考虑经济、心理、道义、政治和技术等1F军事因素。因此,战略就不止足一个战时概念,而是无论何时治同之道固有的一个冈素。如今,只有最狭义的用语才会把战略解释为军事指挥的艺术。其实,“战略是控制和利用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的资源(包括武装力量)的艺术,以便有效地促进其生死攸关的利益,使之不受现实的、港在的或仅仅足假设敌人的侵犯。最高形态的战略——有时称为大战略——是指这样一种战略,它把国家的政策和军备如此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致没有必要诉诸战争,如必须诉诸战争则确保有最大的胜利把握”。(转引自《外国军事学术》,1985年第6期,26页)厄尔还声称,他这本书所使用的战略一词就是指这种广义的战略。在这里,厄尔又提出了国家资源的概念,所谓国家资源包括军事和非军事(经济、政治、心理、技术等)两方面因素,尤其应晕视非军事囡素的作用。『f|i火战田f}就是控制和利用国家资源达到国家日标。

曾参与制定第二次廿t界大战时期美国战略计划的阿?魏德迈将军,在其回忆录《魏德迈报告!》中提到,为了研究美国应采取的战略,他查阅'r多种词典利著作,也未能找到战略一词恰当的定义。这些定义似乎都过于狭窄,而没有考虑到对于决定战争结局和幽家命运等重要的军事因素。他认为,在复杂的现代世界,军事因素与经济、科学技术、政治和心殚冈素的界线已经消失。困此,一个更广义的战略概念足维护生存所必需的。1943年L月,魏德迈在参加英美首脑卡萨布兰卡会议前夕形成r一个战略概念,即后来他在美国国防学院讲话中提出的人战略定义:“大战略就足运用国家的力量,以实现国家政策所规定的目——46一标的艺术与科学。”(转引自同上)他在这里所说的国家力量与哈特所说的相类似,包括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四大类。魏德迈强调,这四类力量实际上是国家政策的四件主要武器。如果前兰者运用得当而且及时,即按统一的计划使用,就可能不需要运用军事力量,即不需要按传统的、赤裸裸的方式使用军队。

1941—1945年,哈特对其《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作了数次修订,后更名为《战略沦》:其中,对大战略的概念及内容作了较前更加明确和系统的论述。哈特认为,战术是战略在较低阶段的运用,而战略则是大战略在较低阶段的运用。实际上,大战略和指导进行战争的军事政策是完全吻合一致的,而二者的不同在于:基本政策或称国家政策,决定着军事政策的口的,而大战略则表示“政策在执行中”。哈特指出:“所谓‘大战略’,或者称高级战略,其任务就在于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几个同家的所有一切资源,以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而这个目的,正是由基本政策,即国家政策所决定的。”([英]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著:《战略论》,439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8I)他说,大战略必须搞清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并有效地动员这些资源,用以保障武装力量的作战行动。同时,大战略还要充分估计到国家的精神力量,因为教养人民具有高度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物质的斗争工具。大战略还必须负责海、空军之间兵力兵器分配,负责整个武装力量与工业之间的调整工作:也就是说,“军事力量只不过是大战略所掌握的各种丁:具巾的一种『f|i已。为了达到削弱敌人抵抗意志的目的,大战略更应该注意和利用的,是其全部山最,即财政上的压力、外交上压力、商业上的压力,以及从重要性说来并不算最后一项的思想道义上的压力”。(同上书,439页)哈特还进一步指出:“如果说,军事战略只限于研究与战争有关的各种问题,那么,大战略所研究的,不仅是与战争有关的问题,而且包括与战后和平有关的问题。所以,大战略不仅要结合使用战争的各种工具,而且要保障它们的运用,以避免对未来的和半有所损害,也就是要使和平得到保障,得以发展。在火多数战争以后,交战双方往往足两败俱伤,其原因可以用下述事实来加以解释:大战略与战略不同,其领域内还有一大部分是神秘的处女地,正等待人们去继续开拓和研究。”(同上书,440页)可见,从地位上看,哈特已将大战略与国家政策(虽然

军事思想史研究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年第4期

没用国家战略的表述)同等看待,并明确提出,国家政策决定军事政策,抑或大战略决定军事战略,而军事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政策,亦即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大战略。从范围上看,军事战略只限于研究与战争有关的各种问题,而大战略则超出了军事的范嗣,既研究战时,也研究平时;既研究与战争有关的问题,也研究战后的和平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大战略应包括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双重目标,它要求军事家或战争指导者必须摆脱狭隘的军事观点,用大战略的眼光研究和解决战争问题。

美国军方通常又把大战略称作国家战略。如美国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出版的《美国军语词典》写道:“国家战略为在平时和战时,发展和使用国家资源(概括分为政治、经济、‘心理、军事四方面)以达到国家目标的科学和艺术。”(转引自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编:《战争与战略理论集粹》,474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又如,美国陆军1962年版野战条令《作战纲要》写道:“国家战略指用以保障同家的政策、计划和纲领的总和。作为国家各种政策集合体的国家战略,应当保障一个国家在平时和战时发展和运用它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最,及其武装部队,来实现国家目标。”由此不难看fn,美国军方所述的国家战略也就是所谓的大战略,既包括战时和平时,而且还内含政治、经济、心理、军事四个方面。同时,国家战略是科学也是艺术,这与此前或认为战略是艺术或认为战略是科学有所不同。换言之,国家战略或大战略既有作为科学的一面,又有作为艺术的一面,二者不可偏废。

1963年,法国著名战略瑚论家安德烈?博福尔在其论述战略学基础理论的专著《战略入门》中,提出了“总体战略”的概念。博福尔认为,战略就其目标和方法而占是一个统一体,但在对其应用时,则必须加以分类,使每一战略仪适用于某一特殊领域。于是,我们面对的是既相互依赖义各不樱同的战略形式组成的“会字塔”。在“金字塔”的顶端,足由政府(即最高政治权威)直接控制I-的总体战略,其任务是决定总体战争应如何进行,即协调每个领域的全面战略。在总体战略之下,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应有一个全面战略,其职能是柏二某个特殊领域内分配任务并协调各种不同的活动。他解释说,所以要使用“总体战略”的概念,是因为所有一切的斗争,不管是猛烈的还是和缓的,也不管是在政治、经济、外交或军事哪一个领域内进行,还是

多方面同时并进,都要受总体战略的指导,事实上斗争本身就是总体的。他认为,如果仅以军事眼光来看战略,将有许多重要的因素都看不到,纯军事的观点也是不完全的,它会把人们引入歧途,因而军事战略

仅仅是全面战略的一种形式而已。博福尔还解释说:…总体战略’这个词用于‘总体战争’时,在我看来比英国人(特别是利德尔-哈特)有时用的‘大战略’或美国人用的‘国家战略’要明确。”([法]安德烈-博福尔著:《战略入门》,1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其实,博福尔的表述除了把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作为具体研究领域而非要素看待,并用外交替代心理(把心理作为战略研究的重要因素)外,与哈特和美国专家学者的研究似无实质性的区别。

1972年,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小山内宏若的《现代战略论》一书,对国家战略作了专门的论述。小山内宏认为,所谓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和军事作战的目的,高瞻远瞩地执行战争计划,大规模运用军事力量的方针和策略。从更高的立足点解释,战略町分为“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两种。“国家战略”是为r实现国家的目标,在平时和战时发展和运用国家军事力量的l—J时,发展并运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实力而采取的方针和策略。在国家战略中,最为重要的是“军事战略“。军事战略是为推行国家对外政策而运用军事力量的方针和策略。上述国家战略、军事战略可称作“广义”的战略,而在军事上所说的设想、准备、指导作战的方针和策略则是“狭义”的战略。可见,在小山内宏看来,在广义的战略巾,国家战略又高于军事战略,即国家战略是指无论平时或战时运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实力的方针和策略,而军事战略则只是对外关系中运用军事力量的方引和策略。

1973年,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约翰?柯林斯在其作为现代西方大战略理论代表作的《大战略》一书中,对国家战略、大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关系作了论述。柯林斯指出:“国家战略在平时和战时综合运用一个国家的各种力量以实现国家的利益和目标。按照这种观点,战略可分为s,t叫4国际和国内问题的伞面政治战略;对外和对内的经济战略以及国家军事战略等等。每?种战略都直接或问接地关系着国家的安全。……这些战略汇集起米便构成‘大战略’,即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一门艺术和科学,以便通过威

一47—

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年第4期军事思想史研究

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诡计以及其他可以想到的手段,对敌方实施所需要的各种程度和各种样式的控制.以实现国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标。”(【美]约翰-柯林斯著:《大战略》,46—47页,北京,觇士出J嘏社,1978)柯林斯还认为,“军事战略”与“大战略”虽有联系,但绝不是同义词。军事战略是以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为基础的,它主要通过武力取得胜利。而“大战略如果运用成功的话,将减少使用暴力的必要性。同样重要的是,大战略所寻求的远不是战争的胜利,而是持久的和平。军事战略主要是将军们的事,而大战略则主要足政治家们的事。大战略支配着军事战略,而军事战略只是大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上书,47页)在这里,柯林斯认为“大战略”不仅高于和支配军事战略,而且也高于和支配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社会战略、心理战略和技术战略等,并力求综合运用这些战略手段而非仪仅运用军事战略手段实现国家安伞的利益和目标。柯林斯还在该书附有“大战略的结构”图,它在某种程度上已勾勒出大战略体系的框架。

1985年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美国耶鲁大学讲演时,曾概述了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及现状,回顺r西方总战略的发展过程,并提出,“总战略”的概念。在他看来,尽管当时有诸多战略,并主要涉及对外政策、经济政策及军事战略,然if|i,“所有这三个方面最终都必然同属于一个范畴,无论我们现芊F把这个范畴简单地称为国际关系,还是用高雅的说法把它称为当今世界的跨国结构。每个国家或每个国家集团给自己确定的目标,在所有这三个领域都必须协调一致。简言之,它们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总纲,我所泌的总战略……就是指这个总纲。”([德]赫尔穆特?施密特著,江曼译:《西方的战略》,3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施密特还声称,他的“总战略”的概念,采用了英国军事战略家利德尔-哈特的看法,并认为,这种总战略对西方的安伞和经济f‘分必要。

同年4月,日本学者伊藤宪一在其所著的《国家与战略》一书巾,曾i殳专章论述r“大战略的理论依据”。他、从为:…战略’这个词,在狭义上意味着国家之问军事斗争的技术,而在广义上则意味着在更笼统更多重的意义r谋求国家生存和繁荣的技术。”([日]伊藤完一著,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国家与战略》,14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一48—1989)在解释大战略的定义时,他写道:“我把所谓战略分为‘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并将其中的‘国家战略’称为‘大战略’。在此意义上,大战略不外乎是国家的最高政治战略,它决定着国家的百年大计。它还必须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使命。但是这种经济发展的实现和文化使命的完成,其条件是以维护国家民族的独立和主权为前提。如果这个战略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没有从最坏的情况着想,那么不论它描绘出多么黄好的经济文化前景,最终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这并不足要所有的国民都时刻考虑最坏的事态,但至少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们,以及处于能够给他们以忠告给国民以启迪的地位E的人们,必须居安思危、枕戈待旦。”(同上书,18~19页)他还曲:探讨国际政治、外交事务等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大战略的定义。他认为,所渭大战略是指“一同为确保其生存和繁荣的条件.动员本国及其盟国所有能够利用的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军事的及其它各种力量,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科学与技术。”(同上书,30页)伊藤宪一还具体论述了大战略的主体——作为独立政治单位的倒家,及太战略的论据——当今国际体系所处的环境或状况。并认为,只有国家利益才是制定大战略的出发点,而重新研究与这种国家利益概念相联系的新的国际环境,将成为大战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这里,伊藤宪一刘大战略的研究,已明显超出r以往仪限于军事领域的范围,力求从国家生存和繁荣的高度加以理解和把握。

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帕雷特在论述现代战略问题时,虽未使用大战略的表述,但作了对广义战略自々探训,实际r就是太战略问题。他浼:“战略4;仅是这么一种艺术:为一个国家可能会变得卷入其中的武装冲突做准备,以争取最后获胜的方式规划崮家资源的使用与其武力的部署。它在一种更广泛的意义上,还是17和18世纪期间所谓‘国家理由’的现代等同物。它是合乎理性地确定一国的紧要利益,确定对其安全必不可少的需要,确定它在同别目的关系中的摹本目的,确定它关于各项不l司目标的轻重缓急次序。这一广义形态的战略应当鼓舞和指导关于规划战争和打仗的较狡义的战略。”([美]彼得?袖雷特主编,时殷弘等译:《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845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帕甫特还在论述有关制定和实施广义战略的若f:历史实例

军事思想史研究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年第4期

后认为:“这些战略的共同点,在于完全合乎理性地制定战略,而且在贯彻时讲求实际地评估它们要在其巾加以实行的国际环境,准确地判断潜在对手的能力和倾向,依据一个基本前提,即军事力量的积聚和使用必须由可以展示的政治裨益证明有理,同时决不使国家资源背r过重的负担,并且具有旦达到政治目标就应停止使用武力的决心。”(同上书,846页)1987年,美国学者爱德华?鲁特瓦克在其所著的《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一书的第三部分,也专门论述了大战略问题。他认为,在战略的最高层次上,很难找到合适的术语区分什么是某个国家颁布的作为军事学说的大战略,什么是研究国际政治中各有关同家关系的大战略,以及什么是作为整个战略的终结层次的大战略,但这三者中,只有最后这种大战略是普遍存在的。所以,n:这里重要的是应揭示大战略层次上逻辑的内在实质,而不是为某个国家提出行动方针。鲁特瓦克在论述大战略的范围时写道:“为了更好地抓住大战略的动态性质,我们可以把军事行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想象成贯通于各层次的垂直方向的水流,把国际问的相互作用想象成水平方向的水流,垂直水流构成战略的纵向,水平方向的水流构成战略的横向,它们在最高层次交汇,构成大战略。我们可以想象国际交往的河流和支流都来源于中央的一个纵向水流几,但其运动方式足双向的,违背了流体力学的规律。因为,军事P的准备和行动,一方面影响着国家的非军事活动,另一方面亦受国家非军事活动的影响。”([美]爱德华?鲁特瓦克著,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183~184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冈此,大战略的范嗣虽然非常广阔,但又并不包罗国际政治总体范围内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一切关系。他又说:“不论我们从静态角度把大战略想象为一座头重脚轻的大厦也罢,或从动态角度想象为一个非常复杂的流水源泉也罢,大战略都是最终层次。纵向和横向中发生的一切都汇集在这一最终层次上,并在这里获得刚确的意义。在技术、战术、战役或战区各层次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外交上的严重臾误,在大战略这个交汇点上或仍直接表现为辉煌的成就,或表现为惨重的失败,或者无足轻重。”(同上书,185~186页)鲁特乩克还在该书的结尾处概括性地写道:“制定和执行可协调各个层次上的政策的大战略,这个U标町谓雄心勃勃,但只要人们充分发掘锕慧的潜力,凭借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发挥政治r的刨造力,那就有可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然而,这种出色的成就时刻受到不祥凶兆的威胁。在制定任何实质性的大战略计划的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冈此,即使能够顺利制定和执行大战略计划也必然会带米失误成堆的极大可能性。政府日常行为中表现的鼠日寸光的实用主义决定和不协调的草率行事定会导致许多错误。但可以说,这些大都是小错误,而且幸运的足许多错误可以相互抵消。成功地应用规范的大战略会大大降低经常驰不和浩的小错误的可能性,但只有敢于集中精力不怕冒犯更多更大错误的风险才能做到这一点。”(同上书,241页)

1988年,美嗣前任驻北约大使戴维?阿布希尔在《防止第i次世界大战:现实大战略》一书中,为向当时美国新上任的布什政府制定大战略献计献策,对大战略问题作了探讨。在如何看待大战略的问题上,阿布希尔从安全人于认为:“安争既是军事问题,又是经济削题,在大战略中这两个方面必须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这一点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突出。而西方的大战略还必须包括更多的内容,它必须包括政治、外交、技术,甚至还有文化和遭德。它必须综合地处丑Il国家力量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使目标与财力相适应,使各组成部分与所承担的义务和外交政策相关联,确保各组成部分和谐一致。”([美]戴维?阿布希尔著,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现实大战略》,2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阿市希尔还从如何制定大战略的角度认为:“为了克分利用我们的资源和发挥艮处与影响力以达到我们的U标,所制定的大战略必须要使我nJ的目标与手段相_耳=协调一致,既考虑军事方面义要考虑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大战略象艺术品一样是山很多要素组成的。正如艺术家必须考虑形式、颜色、色调、结构、布』口j和技巧一样,战略家必须将国事的诸多方面融犷于其谋略之中。夫战略必须考虑到公众的理解和赞同,它必须考虑威慑的现实和反映山实施国家目标可以利用的资源的限度,它还必须认清技术的意义及其在制定战略巾的作用。大战略必定是井井有条、rI有成效的国家治理的产物。”(同上书,195页)大战略必须融组织和领导两方面于一体,扯组织制定火战略时,必须协调好政府中负责安全事务的方方面面,并发挥它们相当大的聪明才智以便能实现一种相互踟调的大战略计划

一49—

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年第4期军事思想史研究

程序。此外,阿布希尔还提出了当时美国确定大战略的四个日标:首要目标必须是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二个H标是防止苏联采取非战争的手段胁迫美国的盟国;第三个日标是必须确保经济实力和增长;第四个目标是促使仝球的稳定。他还由此提出并论述了政治、公共、威慑、谈判、资源、技术、第三世界、经济等一系列具体战略。

同年,时仟美空军大学空军研究所所长的丹尼斯?德鲁和美亚拉巴马大学国际问题研究计划主任的唐纳德?斯诺在合写的《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一书中,对大战略的重要性、大战略的制定、影响太战略的因素等问题作了涉及。他们认为:“大战略是协调地发展和运用国力手段以达到国家安全日标的艺术和科学。”([美]丹尼斯-德鲁、唐纳德?斯诺著,王辉青等译:《国家安垒战略的制定》,1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即是说,大战略既包括发展与运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种国力手段,又包括达成目标协调使用这些手段。关于大战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阿:其一,它是使用军事力鼍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依据;其二,它必须在战争中动员非军事力量支援军事力量及其行动;其三,它要求在战争中综合运用政治、心理、经济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关于制定大战略的目的是,运用政治(或外交)、经济和军事等国家力量手段达成维护国家乖j益的目标。所以,国家大战略柏;结构上由目标或国家利益,以及用于达成目标的国力手段组成。关于国家大战咯的制定程序,是“确定国家应有的利益,按重要件区分各种国家利益的先后次序,明确为维护某种利益或几种利箍可得到的、可使用且适于使用的国力。”(同上书,42页)由于大战略的制定关系到国家利益及其受危害的程度和采取各项措施的风险,因而对军事战略家米说,划分重大利益和次重大利益的界线特别重要,因为它足是否使用军事力量的分界线。关于影响大战略制定的因素,至少有6种,即“罔家安全政策(它有决定性作用);安全政策目标(它是引对外患而不是内忧的);安全政策目标的消檄性;大战略制定过程巾的保守主义倾向;技术的发展(技术是解决战略问题的钥匙);政府经济政策特别是预算政策的变化(预算与战略关系密切)。以r各种圜索都影响战略的制定与内容,同时也共同构成r制定战略的环境”。(同上书,45—46页)

1991年,美国著名的崮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一Sn一耶鲁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其主编的

《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一书中,对大战略理论作了颇具代表性的重要阐释。肯尼迪在分析了利德尔?哈

特有关大战略的论述后认为,哈特对大战略整体的研

究和理解所作的贡献非常重要。在其之后,美国的军事著作家爱德华?米德?厄尔主张实质性地拓展这个

术语的含义。这表明一个恰当的大战略必须是一种复

杂和多层的东西。鉴于此,肯尼迪对拓宽大战略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思考,着重提出和阐释了三个重要论

点:“首先,真正的大战略现在像关注战争一样多地

(或许甚至更多地)关注和平。它关系到应当作用几

十年甚或几百年的政策的演化和整台。它既非止于战

争结束,亦非始于战争爆发。这就是——利德尔?哈特认为——克劳塞维茨所谓战争是‘政策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真正要义。…其次,大战略关乎的是

目的与手段的平衡,既在战时,也在平时。国务家们

仅考虑如何赢得战争是不够的,还需考虑代价(最广

义的代价)会有多大;仅下令向这个或那个方向派遣

舰队和大军是不够的,还须保证它们获得适当的补给,并且由一个欣欣向荣的经济基础得到维持;在和平时期仅订购一系列武器系统是不够的,还须仔细检查防务开支造成的影响。”“第三,因为这一更广泛的定义包含了比在战场本身发生的事态多得多的东西(甚至比武装力量自身中问发生着的事态还要多的东西),大战略的研究者就需要将一整批在传统的军事史中通常不予包含的因素考虑进来。”([美]保罗?肯尼迪编,时殷弘、李庆四译:《战争-9和平曲大战略》,3~4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荩于此,岢尼迪进一步阐释道:“大战略的症结在于政策,即在于同家领导人为了维持和增进国家长期的(即在战时与平时的)最佳利益『仃将军事和非军事的所有要素集合在一起的能力。这么一种努力充满着不可估计之事和无法预料的‘摩擦’。它不是契合约米尼传统的一种数学,而屉契合克劳塞维茨见识的一种艺术,并且是一种难以把握的艺术,因为它是在政治、战略、作战和战术这几个不同层次上动作,它们全都互相作用,推进(或阻碍)主要目的的实现。”(同上书,5页)他提出,大战略必须通过确定轻重缓急的次序使用武装力量;在和平时期必须同时考虑战争与备战;它还需将军事方面同非军事的外交、技术和文化整合为一体。肯尼迪还认为:“大战略永不可能是精确无疑和事先注定的。相反,它依靠对政治宴体的

军事思想史研究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年第4期

目的和手段做不断的和明智的再审视,依靠克劳塞维茨和利德尔?哈特(尽管他们有许多歧异)最尊重的两样无形的东西——智慧和判断力。最后,我们需要懂得智慧和判断力并非孤立地被创造出来;它nJ同经验形成,由经验优化,其中包括历史经验。’’(同上)

同年,美同兰德公司的一些资深研究员在论述信息时代的信息战略时也论及了大战略问题。如约翰-阿奎拉和戴维?伦菲尔德在淡及大战略的内涵时,曾引用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一书中有关大战略的定义说:“从传统上说,实力次定战略的选择,大战略是由相互关联的,以追求总体目标为目的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资源和能力构成的。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和军事也的确是大战略的主要领域,面其他因素只有在影响到政治、经济与军事这些大战略的主要领域时,才被认为是重要的,否则使处于次要地位。”([美]约翰?阿奎拉、戴维?伦菲尔德等著,束正华等译:《决战信息时代》,407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然而,“随着信息革命的演进及其方针和政策内容的扩展,信息日益显露出对于实力和战略全方位改造的重大意义”。“因此,大战略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三大支柱将日益依靠信息来实现其潜力。有三种观点再次引起关注:传统观点(即信息从属于大战略的i大组成部分)正在被当前的流行观点(即信息对它Ⅱj具有寻常的重要作用)所取代。同时,第i种观点(即信息或通信鹰独立发展成为大战略的第四部分)也正方兴未艾”。(同上书,409页)他们还认为,信息对实力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有着强大与持久的整合效果。换句话说,信息对国家实力起到极其有益的作用,若缺少它则会造成严重的消极性后果。要透彻认为一方崩溃而另一方获胜的原因,就必须了解信息对于敌对双方国家实力和火战略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总之,美同n冷战中的获胜不仪是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与战略的胜利,而且也是信息战略的全面胜利。信息田素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的i大领域产牛了决定性影响”。(同上#,414页)

1993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理查德?罗斯克兰斯和阿瑟?斯坦丰编的《大战略的国内基础》一书,对大战略作了所谓超越现实主义的研究。美国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大战略是由国际因素驱动的,不受国内崮素的制约。而该书的作者则认为:“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大战略指引着一个国家如何对无政府世界的不确定性做出反应。它既要考虑国际体制的挑战,也要考虑国内社会的制约因素和压力。”“总之,国家之间的‘均衡’既是由其国内方针决定的,也是由国际权势决定的。同家并不总是对国际威胁做出对称性的调整,有时是抗衡不足.有时是抗衡过度。因此,某一特定同家大战略的成功既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考虑本隔内部和敌同内部相应的国内条件,又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对权势做出准确判断。”([美]理查德?罗斯克兰斯、阿瑟?斯坦主编,刘东国译:《大战略的国内基础》,19~加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其中,同内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观念三个方而,围内政治是对国家大战略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和观念因素则是制约大战略选择即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变景。浚书超越现实主义“国际体系结构论”的单一视角,提供了大战略决策的多维视角,尤其是强调补充了厨内政治、经济和观念因素对于国家大战略决策的重要影响。

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约翰-伊肯伯里在其主编的《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一书中,汇集了美国诸多学者提出的多种不同的美国大战略。例如,查尔斯-库普乾提出美国应采取新孤立主义战略,即美国未来关滓的重点应是国内和拉美地区的安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安命可交给欧洲的法、德等国负责,东证和|{轲亚则交给中国和日本。为实现这种战略,“美国大战略的重点应该是促进欧洲和东砸的一体化。”([美]约翰?伊肯伯里主编,韩召颖译:《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9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与之卡目反,威廉?沃尔福思则主张美国廊继续采取全球干预战略,即尽管美国的干预战略受到一些国家的指责,但同际权力分配结构并末对此构成多少限制,反而提出了美国需要干预的许多要求。斯蒂芬?沃尔特和约翰?伊肯伯里虽以现实主义理论与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等不同理论为出发点,但却不谋而合,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美国要维护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霸权主义,必须采取自我克制的刘外战略。约瑟夫?约诈则提出,当前美国采取英国式的孤立主义战略是行不通的,而应选择俾斯麦式的“轴辐”大战略,即…轮轴’是华盛顿,‘轮辐’是西欧加上北约在东欧的新成员、[I本、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东。”(同上书,164页)托马斯?里斯从建构丰义的安全共同体理论出发提出,

一51~

军事思想史研究2007年第4期军事思想史研究

虽然美国依靠霸权所采取的恃强凌弱或单边主义行为受到自己伙伴国的严厉批评,但美国仍可在安全共同体内部发挥重要的影响。

2003年,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岁伯特?阿特在《美国大战略》一书中,阐述了美国大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理论图景。他在该书开篇论述大战略的含义时认为:“大战略是个宏大的研究领域。一项大战略要告诉国家领导人应该采取何种F1标,应该如何最成功地运用国家军事力量实现这些目标。大战略类似于外交政策,它们面对的均为国家巾:外交事务中的重大选择。大战略在一个基本点卜根本不同于外交政策。国家为了确定其外交政策,需要设计出国家在世界上追求的一系列对外H标,并决定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国家机器(包括政治力量、军事力最、经济力量和意识彤态力量)以实现这些目标。大战略同样涉及国家应当追求的一系列目标,但它集巾关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军事工具的使用方式。大战略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应该怎么样通过运用军事月量来实现外交政策I】标。设计大战略,就要周密地思考国家基本利益是什么,为了保’卫这些利益军事力量应当发挥何种作用。”([美]罗伯特?阿特著,郭树勇译:《美国大战略》,1~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他还认为,任何大战略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国家不受侵犯,但本士安全并不能成为大战略的终极目标:美国的国际目标不能仅仅归结为本土防御。他在论述美国当前的六项重要国家利益后认为,如果美国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世界关键地区保持驻军,建立前沿军事基地,并与核心幽家结成军事联盟,就能最好地实现六项国家利益。H前美国可能实施的大战略模式主要有7种,即霸权战略、全球集体安全战略、地区集体安全战略、合作安全战略、遏制战略、孤立主义战略以及离岸平衡战略。阿特则主张把自己提出的选择性于预战略作为美幽的大战略。并认为,选择性干预战略要确保维护美国生死攸关利益和高度重要利益,同时不放弃适当追求实现任何一项重要利益;它不是简单地应对威胁,而是追求防患于未然;它不是在不利事件发生后简单地消除不利影响,而是要防止不利事件的发生。因此,选择性干预战略足综合其他各种大战略优点的美国当前最好的大战略选择。基于此,阿特还提出了四项重要国策建议:一是美国小应对国防掉以轻心,而应保持强大的军力;二是美国必须谨慎节制地使用军事于段,使用

52武力时既不应心慈手软,又不应在利益不需要时随意诉诸武力;三是美国不应放弃联盟,撤回海外驻军,任凭盟友各宿其命;四是美国为实现其国家利益仍需获得盟国的合作。总之,美国大战略的基本任务,是在军事力量运用过度与不力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平衡,既不能操之过度,又不能用之不力。

综上所述,由于大战略堪称国家的总体战略,它关乎一个国家的存亡、贫富、强弱和兴衰,因此引起了国外战略界及战略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的众多学者对此作了较多的涉猎。尽管国外大战略研究见仁见智,尚无定论,但它至步有几点足带共十牛的东西,并给我mj的战略研究包括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大战略研究必某些方法论的肩示:其…,大战略的时空范围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火战略是最高层次的国家战略,它不仅高于和支配军事战略,也高于和支配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等;它不仅适用于战时,而且也适用于平时;它既考虑战前,也考虑战后;它既关注战争,更关注和平;它既研究国家安全『可题,更注重研究国家发展问题,是战时与平时、战争与和平、安全与发展的统一观。其二,大战略的涉及领域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它主张摆脱狭隘的军事观点,从军事因素和非军事因素的结合上,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等多领域,从更高更广阔的视角研究把握战略问题。其三,大战略的核心是国家根本利益。丈战略要确保维护国家牛死攸关的根本利益,周密地思考幽家的基本利益,同时兼顾国家的重要利益,因此同家利益足制定大战略的前提和荩础。其阴,大战略的关键是实现目的与手段的协调一致。大战略的臼标不能超过同力的可能,并有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与之眄d套;不应简单地应对威胁,而臆力求防患于未然;不能仅考虑如何赢得战争,还须考虑其所要付出的代价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其中,必须谨慎节制地使用军事手段,既要保持强大的军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及危机,又应力求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其五,大战略的运用必须依靠综台力最。大战略必须善于将军事和非军事等国家综合力量整台为一体,广泛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地理、心理等因素和手段,发挥综合力量的整体威力,保证人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者:夏征难,《中国军事科学》杂志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郭芳

国外大战略研究的历史演变

作者:夏征难, Xia Zhengnan

作者单位:《中国军事科学》杂志社

刊名:

军事历史

英文刊名:MILITARY HISTORY

年,卷(期):2007,(4)

引用次数:3次

相似文献(0条)

引证文献(3条)

1.于海峰.潘冠瑾从武略到治国方略——大战略观念的演进[期刊论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2)

2.于海峰.潘冠瑾从武略到治国方略——大战略观念的演进[期刊论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2)

3.于海峰.潘冠瑾从武略到治国方略——大战略观念的演进[期刊论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f12127633.html,/Periodical_jsls20070400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18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