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风神文化作品,抄袭必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数学教学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教学数学的内外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变,推动了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在此种情况下,作为初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日益重视。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根据数学有效教学内在特点,从初中生学情出发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与主要表现,以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为例,从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情绪、行为、归因等方面针对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其存在的教学过程被动化、教学方法“陈旧化”、教学内容“唯分化”、教学关系“功利化等有效性不足的问题,着眼理念意识滞后、专业功底薄弱、外部评价功利等方面解读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存在的原因,从科学拓展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着眼学能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教学队伍;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教学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对策。最后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实验探究,发现采取此种举措,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数学教学改革中较富有特色的内容,它反映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实施渠道。笔者结合工作思考与管理经验,将有效教学的相关问题呈现出来,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获得良好的认知与情感体验,树立更为科学的数学学习思路,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有效教学

目次

1绪论 (1)

1.1问题缘起 (3)

1.2研究意义 (3)

1.3研究方法 (4)

2 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4)

2.1相关概念 (4)

2.2研究现状 (6)

3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11)

3.1调查目的 (11)

3.2调查对象的选取 (11)

3.3调查结果 (12)

4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表现与成因 (17)

4.1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表现 (17)

4.2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成因分析 (19)

5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对策 (22)

5.2着眼学能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24)

5.3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教学队伍 (27)

5.4注重多策并举,优化教学环境 (28)

6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对策 (30)

6.1研究目标 (30)

6.2研究步骤 (30)

结语 (38)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2)

致谢 (46)

1绪论

1.1问题缘起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是课堂追求的主要价值与目标。如果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体现有效,那么就会造成数学价值功能的残缺,这不是一种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的现实基础,不仅仅是教师能力的表现,更体现出为师的责任性与指导性。实施有效教学开展,要激发学生内在活力,引领其主动介入到数学学习中,而且教师需要掌握好合理适度原则,通过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身数学学习中的不足、不妥、不当,深度反思并产生体认,从而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保障数学学习有效性对于学生数学习惯、行为有着积极影响,从而构建起更规范的数学教学秩序,对数学教学事业的优化、创新、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当中,课程改革理念渗透不足,对于学生基本学情认识不深等教师素养缺乏等原因,造成不少教师对有效教学认识不够准确,加之原有的“人师”价值空间被压缩,对于考试分数获取能力较强的“经师”成为学校与社会新的评价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动机较弱,而在这其中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更是寥寥无几。长期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而且易于出现“被动学习”泛化的倾向,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能否在这个阶段,通过明晰的课堂目标,有效的课堂训练,趣味的课堂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多元的课堂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体验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感觉”,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并对问题产生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从而提升初中课堂数学教学的具体成效。

1.2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看,本文在界定有效教学核心内涵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分析了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数学有效教学的目标定位、主体架构等内容,进一步拓展了有效教学的理论视野,丰富了有效教学的理论成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思路借鉴。

1.2.2实践意义

在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立足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基于学生学情特点与学习需求的实践对策,从而有利于引导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更趋完善,数学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教师严格遵守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档次。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对当前研究的沿革、取向与脉络进行分析,深化对于有效教学的理论背景、问题成因与解决对策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具体思路。

——调查法:针对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进一步获得了学校有效教学情况的一手数据。在针对以上数据分析的过程,逐步把握了有效教学的现实情况与群体特点,为后续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构提供了实践支撑。

2 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自身的概念意涵与内容特点。因此,以有效教学、数学有效教学等概念为基础,结合初中数学的学段特点,提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总结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动性,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介入数学学习中,将学生由以往的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明确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权利与义务,激励教师在课堂的组织框架内有效激励、有效参与、有效评价,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增强,主动学习能力日益改进提高,实现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课堂团队目标的协同并进。

2.1.2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表现

(1)突出主体性。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质在于改变以往的“学教”关系,按照“学”定“教”的思路,将教学理念、资源、内容、评价等方面予以生本化创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定位,引领学生在个体体认、团队攻坚、过程体验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

达成预设之教学目标。在开展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过程中,其通过目标定位、活动搭建、创设环境等途径突出管理对象——全体学生的主体活力,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生本化、自主化的管理体系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研究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在由启发“心动”到贯彻行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在学生深度加入与教师的有效介入下,实现高效率、高效益。

(2)彰显知识性。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构建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力与教师教育力的“学教”关系,从而使课堂呈现出多元性、快节奏、大容量的特征。通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管理,学生思维被激活,课堂教与学实现了高度契合,教学操作能够达到预设,教学环节进展顺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呈现高水平,单位时间内获得最高的课堂教学效益,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天性被得到有效释放,学生自主实现自己与社会、与生活、与他人的有效联结,主动用数学的观点、方式、经验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使全体同学都能努力学习,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学有所得。同时,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管理,使学习与教学时空得以最大程度延展,有利于学生在不断思维感知的过程中,进行论证、辨析、借鉴,培养了学生开拓性和创造性思维,对今后的课程学习大有益处。

(3)突出全员性。有效教学内在理念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也就是说,包括最后一名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在管理之列。在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数学学习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差异,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存在不同。因此,在开展实施有效教学要有兜底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学情实现清醒的认识,对包括最后一名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采取正确的态度,使其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充满信心,都要将其纳入有效教学的场域之中。也许在有效教学的推动中,因为数学的学科特点,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在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看到管理绩效。但是只要他们能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逐步改变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在教师带动与同学们帮扶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逐步取得了与自身学情相匹配的学习进步,那么数学教学效果也就得到了体现,学生也就取得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功。当学生收获此种成就感后,就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素养提升,进而成为有效教学的参与者、支持者。

(4)注重发展性。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是单维的,而是多元的。其不仅有知识方面的要求,也有情感态度的定位,不仅有学生的提高与升华,也有生生、师生之间合作效益的提升。究其根本在也于学生运用数学问题认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的提升,并以此为基础,在思、学、做的过程中,借助数学延伸学生成长的平台,深化学生与他人、生活、世界的有机互动,助推学生创新实践、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跃升。从某种意义上说,初中数学有效教学通过优化课堂氛围、创新评价标准、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等途径,为学生营造能力提升,全面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将学生打造成为既懂得知识又掌握技能,并能独立思考,拥有健康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合格人才。

2.2 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有效性的理论很早就已经产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针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早在15世纪就已经高度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他倡导数学教学的自由性,并表明,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道德、精神、身体的全面健康发展。《爱弥儿》一书则充分表现出18世纪60年代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他认为,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必须以尊重儿童天性为基础,要对儿童的发展秉承相信的态度,使得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要结合儿童具体的年龄特点来开展对应的引导数学教学。20世纪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完全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内在力量,他们应该主动探索知识,而不应该被动地被灌输知识。作为教师,必须发挥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为挖掘儿童的天性创造有利的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对传统数学教学展开了批判,并提出“教学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学理念。他主张“儿童在学校中应该享受足够的自由,未来有一天他们成为国家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时,才能够真正明白自由的含义,而且必须引导儿童去发现那些积极向上的品质,比如智慧、独立、主动、积极等,这样才可以避免滥用民主政治” [1]。他认为,而且目前的生活中必须时刻贯穿教学,而且在不断地成长,所以最优秀的教学就是在经验和生活中受益。学校应该成为一个美好的、理想的、小规模的社会,并且这个小社会的中心是儿童,所有工作都应该以儿童作为根本出发点去落实和完成,使得儿童在这个环境中能够学会自我管理,健康发展。苏联数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缺乏自我教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数学教学”[2]。他非常关注对学生有效教学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学生应该在有效教学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使得自身的人格得到尊重,自身的能力得到认可,在未来才能够成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一员。他倡导,人在童年阶段,

就应该开始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在数学教学个人的过程中,自我管理和数学教学应该占据关键地位,这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有效教学的数学教学作用的研究

尽管西方发达国家针对自我数学教学、自我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使用的有效教学模式与理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在美国的公立中学中,学生教学工作主要是学生内阁和学生会来落实。芬兰初中全部开展无课堂授课制,增设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在瑞典,有规定要求初中每个年级都必须召开学生自己主持的学习讨论会,教师和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学习讨论会的主要内容为怎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根据我们国家目前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教学的发展情况,以上这些模式都不适合推广,但是其中的有益经验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能够为我国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效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帮助。

2.2.2 国内研究现状

——针对数学有效教学意义的研究

王洪章认为,强化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管理,有利于提升对于学生的引导水平,而不能一味地以硬性的规定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将课堂规则内化为内在需要,从而能够实现内在初衷。刘娜倡导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她认为,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强化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品质都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它也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得学生自觉探究数学知识,让他们一生受益[3]。吴立德教授认为,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能够借助课堂自我管理的方式充分满足学生成长中的各项需求,实现学生全要素发展,他还认为,如果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主人翁,他们无法做到自我激励,深入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教学[4]。赵福庆认为,有效教学对于促进数学教学工作朝着民主、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数学教师也能够对数学教学工作加大创新的力度,使得学生和数学教师都有所进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他还认为,借助充分利用课堂内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彼此展开沟通和交流,充分配合,能够优化课堂的管理环境,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对学生成就动机进行分析时指明,构成学生成就动机的要素主要为价值要素和期望要素,“成就动机的期望要素一般包含学生的控制源、归因风格、对学习结果的期待、自己察觉到的胜任能力等[5]”,学生有了成就感之后,会更为有信心。总而言之,针对有效教学数学教学作用的文献资料基本上将较高的关注度聚焦在数学教学优化,着力转变学生思

想精神状态,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自我管理能力优秀学子[6]。

——针对有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展开的研究

李昌英认为,有效教学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普通同学参与积极性不强、柔性管理不足、刚性管理过重、学生有效性差、数学教师掌控太多权力等[7]。朱学饶认为,有效教学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师过于权威化,工作方式不注重创新;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主动性不强,必须要加深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数学教师使用的有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8]。邵海峰认为,有效教学存在的不足为:数学教师的工作方式过于硬性;数学教学并未建立相关的规范,存在主观随意性强的问题等。易平认为,很多学校结合本身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特点,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中有些获得了成功,但是也并非真正意义上完全的有效教学模式,还存在他被动管理的特点,很多学生仅仅是在表现上参加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可是对于很多关键问题仍旧没有决定权。还有些模式得不到完善的科学制度作为保障,所以存在权力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容易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产生问题[9]。张慧对有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它们和数学教学的评价制度紧密相关。他认为,有效教学并非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大多数地方都仅限于在学校内部开展这一工作,学生、教师、学校、社会无法真正解析影响有效教学顺利开展的原因,当然也就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优化有效教学的策略,从而无法促进该项工作优化发展[10]。崔槐丽认为,目前数学教学界内已经广泛认可了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形成了一个体系,而且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尚未充分发挥,很多研究仍旧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11]。

——针对有效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的研究

梁炎英认为有效教学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虽然很多学生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但是由于学习太差、成绩很难提升,因此也自暴自弃。当然有效教学也出现了很多学生没有家庭的约束、自己约束性也很差、加上学业压力大,在自己不用功的基础上,没有人帮忙,有效教学缺乏相应的学生基础[12]。王波通过对数学学习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如果想要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管理,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那么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营造学生有效教学的浓厚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对于管理发自内心的产生兴趣,再这样的基础下,学生就会自发的进行管理,而且管理过程中,也会非常广泛[13]。白景军认为,有效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必须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应该得到尊重,使得他们成为数学知识的主要建构者[14]。庄惠玲表明,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将主动权让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她还研究了学生导学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借助构建学生导学案,使得学生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分析,实现不断进步[15]。陈松恩认为,培养学生有效教学能力,应该充分发挥小组的带动作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优化创新、构建完善的管理措施[16]。袁川提出在数学教学学生过程中,教学仅仅是一项最为基础的活动,所以为了能够让有效教学更好的指导数学教学工作,实现数学教学目标,那么就要对受数学教学者进行细致客观分析,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点,从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管理兴趣,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17]。王立华提出,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树立追求卓越,自我剖析;自我试压,合作竞争;落实责任,专项负责;引导组织,团队领军;双线管理,职能并举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式[18]。杜嘉美中提出,在有效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发挥好带头引导作用,完善小组队伍,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创建激励情景[19]。陈绍山提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工作,必须要引导他们参与课外活动反思环节、选择数学教学模式环节、参与数学教学评价环境、参与制定课堂制度环节,建议数学教师充分转变思想和角色,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数学教学,转化数学教师和课堂工作的评价模式,强化数学教师的学习,使得数学教师能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初中有效教学工作的顺利落实创造有利环境[20]。朱立新提出,应该立足文化、组织、制度、目标这四个角度来落实有效教学各项工作,他解析了有效教学的结构:“追求卓越,自我剖析;自我试压,合作竞争;落实责任,专项负责;引导组织,团队领军;双线管理,职能并举” [21]。林道荣认为,有效教学是受到多个方面影响的,其中老师管理水平,学生自身、家庭环境等等都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想要完全的了解其中存在的关系,那么就要客观的对学生心理和情感进行二维分析,接着找到学生课堂生活中最为容易出现的有效教学,通过分析以后发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着很大的短板,而且还使得学生出现了抵触心理,所以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以后,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22]。余鹏通过研究发现啊,其实有效教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果按照标本兼治的数学教学理念,那么对于有效教学的改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且标本兼治还可以优化管理资源,同时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教学兴趣[22]。

总的来讲,通过总结和深入分析文献资料,能够看出我国现阶段针对有效教学已经

积累了不少研究资料,但是这些成果大部分是立足数学教学心理学和数学教学学的角度,使用形而上的研究方法,对有效教学的概念、模式、价值等内容展开研究,强化了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分析了有效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与原理。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也缺乏具体案例的支持,所以,具体分析有效教学现状,使研究系统化,并能够和实践充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2.3理论依据

2.3.1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加马斯洛创立的,其反对将人物化与低俗化,主要的代表人有罗杰斯、布罗姆等人。学生在学习中能否有所进步与发展是人本主义理论所强调和看重的,学生本体角色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比拟的。在教学中,教师的意义不是知识的传递和灌输者,在某种意义上而是适宜的引导者、参与者,是为了配合学生进行各项学习活动而存在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学习中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是人本主义教学的根本追求点。

在学生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人本主义理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时期的孩子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其发展不论是在自身还是在个体间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综合考虑孩子的自身特点。人本主义认为,教育者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体贴学生、热爱学生,真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千差万别的接受效果也要用平常心对待,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要允许学习上的个性特征的出现,同时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爱心来迎接学生的每一个学习上的误区,并给与科学的引导。

2.3.2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最初创立者是皮亚杰,其提出了“同化、顺利、平衡、图式”为主要内容的建构主义理论。后经科恩伯格、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人的发展而占,而渐趋完善,逐步成为学习理论的重要流派。

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引导学习者采用自我批评理念,注重强化自身的个体性思考与流程化创新,它不拘泥于以往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没有绝对化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纵然是理论与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样需要同其所使用的各种条件相融合。构建主义的灵魂在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唯有学生认识到自我构建才能更进一步接近教学目标。可以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是构建主义理论的终极目标所在。例如在数学教学时,作为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在合适均衡各种教学资料,合适设计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理念,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去自我体验与感悟学习,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同时注重感官体验,多种方式构建自我学习体系。最为主要的是要从兴趣入手,为数学学习打开学习之门,奠定学习的基础。

2.3.3 探究学习理论

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践行,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现代教学的学习指导理念,同时也很好的迎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究学习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认为在教学中要突出问题性、过程性以及开放性等要求。它注重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强化学生的探究心理和热情,希望让学生在探究、探索与质疑中获得提升,最终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要适当的采用发展式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鼓励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强化学习积极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激活自我,为数学学习注入活力,力争在探究中求创新,改变以往的灌输、被动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动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3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数学教学要与课改理念相一致,突出有效教学,为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管理、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因此,通过深入调查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的有效教学现状,可以分析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3.1调查目的

本文以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数学学习开展现状为调查对象,通过相应的调查,归纳数学学习的相应情况,明确数学学习的现实状况,从而厘清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解读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发展对策。

3.2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以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为调查对象,选取了某省某初中作为调查对象。在本次调查中,向学生发放问卷450,每个年级 90份,收回445份,回收率98.9,其中有效问卷440份,有效率98.9%。

3.3调查结果

3.3.1关于数学学习的认知表现分析

(1)对于数学学习的动机分析。在调查中发现,7.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数学兴趣,35.2%的学生表示开学习数学是因为可以得到老师与家长表扬,13.4%的学生认为是为提升综合能力,44.1%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因为年龄与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于学习数学,缺乏目的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学习数学更多的是,依靠外部的动力的非理智、非主体化的选择。当来自于外部的动力逐步消除时,内部的动力源也在递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初中生的数学教学具有极强的外部依赖性,推行有效教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较为强烈。

表3-1开展数学学习的动机分析

开展数学学习的动机分析

提升综合能力应付考试有一定有效教学兴

说不清

13.4% 35.2% 7.3% 44.1%

(2)对于数学学习方法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在调查中发现,表示对数学学习方法认识非常深入的为1.8%,认识比较深入的是14.5%,认识一般的为34.2%,认为认识缺乏的占49.5%。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方法了解缺乏,对于相关知识认知不深。此种情况一方面表明初中生的有效教学知识的薄弱,另一方面意味着其在当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差强人意。此种知识掌握中的缺失的严重情况既是初中生难以开展数学学习的原因,也是重要结果。

表3-2对于数学学习方法了解程度分析

对于数学学习方法了解程度分析

非常深入比较深入一般缺乏

1.8% 14.5% 34.2% 49.5%

(3)对于自身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分析。相关调查数据说明,44.5%的学生认为自身不具备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当被赋予自主学习权后往往感觉手足无措;28.8%的学生认为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但科学统筹的能力还不足;19.6%的学生会听取教师指导,按照教材要求来开展有效教学,如果教师不进行点拨,还是无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8.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实现自主学习。

表3-3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分析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分析

不具备有效教学能力有意识做出

一定安排

能够按照老师要求

进行有效教学

制定有效教学计划

44.5% 27.9% 20.1% 8.8%

3.3.2关于数学学习情绪表现分析

(1)对数学学习喜爱程度的分析。据调查,42.5%的学生非常喜爱数学学习,8.4%的学生喜爱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41.6%的学生表示对数学学习表示不喜爱,3.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喜爱表现两极,特别支持或者反对的分别占以上人数的四成。这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伴随着身心不断发展过程中,独立性与依赖性交替存在的现象,说明其企望彰显自身主体意识的决心。在调查中,也发现,倾向于数学学习的较多的是男生,而表示不支持的较多的是女生,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于有效教学的喜爱程度也在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性别与年龄在有效教学喜爱程度上的差异。

表3-4对数学学习喜爱程度的分析

数学学习及数学教师依赖程度的分析

非常喜爱依赖无所谓喜爱

42.5% 41.6% 3.1% 8.4%

(2)对数学教师老师依赖程度的分析。对于数学教师,只有7.5%的学生认为能够完全独立,不依赖数学教师;9.4%的学生认为比较依赖自己的,43.5%的学生认为对数学教师老师的依赖程度一般,40.6%的学生认为非常依赖。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因为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显示其对于数学教师老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并且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女生对男生对于教师有更强的依赖,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有更强的依赖。

表3-5对数学教师依赖程度的分析

数学学习及数学教师依赖程度的分析

非常依赖依赖无所谓一般

14% 35.2% 23.8% 6.7%

(3)对数学学习的自信程度分析。

11.4%的学生对于在班内开展有效教学充满信心,12.7%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信心,认为数学学习比较困难,缺乏有效教学信心的为55.8%,表示说不清的为20.1%。通过这些数据统计,不难发现由于自身知识基础、心理条件、过往经历等因素导致其开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度不高,此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不加以有效调整,成为导致其数学学习的重要诱因。

表3-6对数学学习的自信程度分析

对数学学习的自信程度分析

充满信心有一定信心缺乏信心说不清

11.4% 12.7% 55.8% 20.1%

(4)对数学学习独立性的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认为独立性较强,不依赖他人的为10.1%,认为能在别人督促下完成有效教学的同学占到了36.8%,认为即便有别人督促也难以有效完成数学学习的45.9%,表示说不清的为7.2%。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初中生的有效教学独立性不高,自制力较差,能够在自我监督情况下,完成数学学习的学生较少。这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较弱,基于特定有效教学目标克服数学学习的能力不强,这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表现。

表3-7对数学学习独立性分析

对数学学习独立性分析

独立性较强通过别人督

促完成通过别人督促难以

完成

说不清

10.1% 36.8% 45.9% 7.2%

(5)对有效教学专注度的分析。

专注度较强,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干扰的学生为12.2%;具有较强的专注度,并且能够主动地来排斥抗干扰的学生数为11.2%;有一定专注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外部影响的为34.2%;51.5%的学生认为自身专注度不足,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4.1%的学生表示说不清。上述数据说明,初中生的抗拒外部干扰与影响的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在进行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调节与完善,有效约束能力不强。

表3-8对学生数学学习专注度分析

对学生数学学习专注度分析

主动抗干扰,专注度较高能有一定专注度,会

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专注度较低,外部环

境影响特别大

说不清

12.2% 33.2% 51.5% 4.1%

3.3.3关于数学学习的行为表现分析

(1)对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经常制定计划学生为8.2%,有时能够制定有效教学计划为19.4%,偶尔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为24.5% ,从未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为47.9%。在经常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学生中,能够有效执行的为35.6%,认为在执行过程中有所缺失的38.9%,认为较难落实到的为25.5%。相关数据说明,被调查对象缺乏有效制定管理计划的意识与能力,而当目标明确,当时当日常的管理现状与计划有所矛盾后,便难以继续坚持。即便勉力为之,可是因为自我约束不足,计划难以有效执行,由此有效教学也难以发挥现实价值。

表3-9 对学生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状况分析

对学生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状况分析

经常有时偶尔从未

8.2% 19.4% 24.5% 47.9%

(2)对小组支持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经常对小组表示支持学生为8.4%,有时对小组表示支持为16.8%,偶尔对小组表示支持的为29.4%,从未对小组表示支持为45.4%。小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组织,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机构。其能否获得同学的支持,能否具有一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考量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但是就本调查研究发现,小组的支持情况一般,还有较大的赢得同学支持的空间。

表3-10对小组支持状况分析

对小组支持状况分析

经常有时偶尔从未

8.4% 16.8% 29.4% 45.4%

(3)对于数学学习参与情况的分析。根据调查,认为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为14.5%,能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的为17.6%,表示不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的为

34.5%,表示对数学教学活动比较抵触,不愿意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的为33.4%。通过以上数据发现,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情况,表明同学们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就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导致其数学学习的产生。

表3-11对于数学学习参与情况的分析

对于数学学习参与情况的分析

积极参与能够参与不主动参与不愿意参与

14.5% 17.6% 34.5% 33.4%

(4)对于阶段性数学学习结果的处理方式的分析。初中生在这方面是非常缺乏的,主要是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数学教学。在调查中,认为能够主动分析原因,改正错误的为22.6%;认为无所谓,不加处置的为35.8%;感觉比较反感,无视有效教学结果的为31.3%;表示不清楚的11.3%。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初中生对于阶段性有效教学结果能够正面处理不到三成,以无所谓或者反感等处理方式应对的,反而有接近七成。出现此种情况,表现出初中生在应对数学学习结果方面的态度缺失,显示出学生数学学习较为严重。

表3-12对于阶段性有效教学结果的处理方式分析

对于阶段性有效教学结果的处理方式分析

主动分析原因,改成错误认为无所谓,

不加处置

感觉比较反感,无视

有效教学成果

不清楚

22.6% 35.8% 31.3% 11.3%

3.3.4关于数学学习存在问题的归因表现分析

在调查中,对于有效教学难以实现原因分析,表示是学生智力条件不足的占45.4%,表示学生参与课堂努力有所缺失的为25.5%,数学教师引导不到位的为13.4%,其他原因的占8.9%。在以上难题的认识上,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实现有效教学能力提升的为21.4%,认为提升成都较低的为21.3%,表示难以改变的为51.2%,表示不清楚的为6.1%。

表3-13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的归因表现分析

对于数学学习的归因表现分析

自身智力问题自身不努力学习方法不当其他原因

45.4% 26.3% 14.4% 8.8%

4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表现与成因

“学”与“教”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教师教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自主学习与判断的能力不强。老师的教学行为更是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学生学得如何成为检验教师教的如何,也就是判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参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实际上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直接反应。

4.1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表现

4.1.1教学过程被动化

数学学习行为受相应理念、情绪、意识等方面影响,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必然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认知状态、投入状态存在的密切关系。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相当数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意识较为薄弱,不论是预习、复习、作业等方面都被动的等待老师去要求,去布置,难以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基本上还处于“要我学”的工作状态,能够实现“我要学”的状态的学生相当对较少。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沿袭了传统的“学生是管理对象而不是管理参与者、合作者、共建者”的管理思路,仍然充斥着“师说生做”被动式管理模式,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意愿难以得到有效激发,个人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当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存在不知道怎样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不明了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等诸多困惑。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过分地依赖于教师,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空间。尤其是针对性格相对内向,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在这种不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很难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最终,学生依靠主动学习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成为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数学教学和课外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效教学能力,进而建立起完善的有效教学机制,为学生摆脱被动创造基础条件[22]。

4.1.2教学方法“陈旧化”

数学教学方法是撬动课堂改革主要支点,是确保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兴趣不高、方法不佳,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而且在归因分析的时候,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认为自身数学学习出现的不足与缺失,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有着密切关系。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泛经验主义倾向,经常以送过几届中考毕业班作为教学能力的根本标准,将有多少学生进入

重点中学作为衡量自身教学素养的唯一指标,无视、忽视甚至笑视中学课程改革的提倡

的“新理念”、“新做法”,认为那些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当面对教改压力时,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否定改革、拒绝改变。这样的观念想法,映射到日常工作中,就是在组织中学数学教学时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往往只采取一些习惯性的教学方法,把以前的备课资料进行改动后继续使用,对于新学期的课程变化与学生变化关注不大,也不注意寻找更为新颖和实用的新方法,只是按部就班地对知识点进行照本宣科的讲授,只是不加选择重复机械的布置大量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虽然参与了课堂教学过程,但却并未真正投入,更多的如一个旁观者一样被教师的师道权威边缘化;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对于解题方法与思路所知之不多,当题目稍微

变化时就感到束手无措[23]。

4.1.3教学内容“唯分化”

数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保障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条件。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现阶段所学习的内容,较多局限在所谓的重点与难点,对于与此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则涉及不多,导致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内容比较乏味。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唯中考”论的错误教学观的指导下,一味沿袭传统的“中考本位”的灌输性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简单的围绕“中考”展开,也就是中考考什么,课堂讲什么,将三年的中学教学过程,分阶段、分主题的化解为中考的备考阶段。中学数学自身所具备的“逻辑美”、“思维美”,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中的价值功用被弱化,学生运用数学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重视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激发。并且为了出高分、出更多的“清华北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尚难、尚奇、尚偏”,注重综合忽视分解,注重拔高忽视基础的教学病象。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陷入“文山题海”之中,承担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与课业负担,很多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中考焦虑现象[24]。

4.1.4教学关系“功利化”

教学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主要人际关系。按照教育传统与经验来看,教师作为学生人生引路人,亦师亦友,两者之间应该保持着浓厚的情感关系。然而,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认为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矛盾冲突严重,甚至出现了憎其师、恶其道、恨其学的恶性循坏。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学成绩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优秀的教学成绩成为检验教师工作水平的“一票否决项”,成为赢得自身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优树先的“标配”。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将精力投

入于教学成绩提升,将提高成绩看作教学工作的唯一任务,没有真正意识到育人与教书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使学生获取有效教学的成就感、信赖感、归属感,导致原本感情深厚的师生关系物化为互相交换的利益关系[25]。

4.2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成因分析

4.2.1理念意识滞后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着眼学生认知特点,发挥其自然意涵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完成对其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促进其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养成,为将来身心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6]。

基于此,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然而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部分学生教师没有从“为学生一生负责,为其将来发展筑基”的高度认识到数学教学在技术价值以外的精神价值、沟通价值与情感价值,只是将其当做一个普通的教学内容,甚至窄化为算数的普通器物。众所周知,认识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其在教法选择、难点突破上、教学精神的投入上存在缺失,而这成为导致渗透数学教学各种问题的思想根源。

数学这门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富含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思维哲理。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在接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存在认知与理解障碍,导致其内心易于产生一定抵触情绪。如果数学教学的呈现形式与方式不能得到及时完善,当其固有的情绪状态发展为一种思维路径或惯性依赖时,本身主动接触、了解数学教学的意愿会降低,使得求知欲很难被启发,导致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缺乏。在数学教学中,“爱其师,信其道”常见的教育现象,学生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大多数孩子都会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情感好恶,无法以绝对的理智态度对待数学学习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同时,随着学生年龄身体的不断成长,其越来越希望可以获得教师更多的尊重与课堂中的话语权,然而心理的幼稚与知识的缺乏,却又令其无法对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研判与科学处理。因此,当教师以一种工具性的视角强化数学教学渗透时,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强迫学生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学习时,极易导致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将数学教学的难理解与教师简单粗暴进行了认识统合。以致当教师针对其进行严厉管教时,很多学生不仅不会理智应对,反而激发内心逆反心理,使其对于数学更加抵触,陷入“教师越说,学生越不学;学生越不学,教师越不说”的恶性死循环中,导致原本充满趣味性、人文性的数学难以发挥应有效果。

4.2.2专业功底薄弱

教学的过程,从教师的视角而言,就是将某种内在教育理念进行外化的过程,是理念与行动的有机结合。数学教学渗透的不到位,固然有其理念认知方面的缺失,除此以外,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将理念,依据教育资源与学生实际,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的教师不知选择何种形式的数学教学、师生将“数学教学”简单的处理为自说自话、不能够采取有效举措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中、不知在渗透数学教学中怎样构建良性师生关系来等等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无疑不显示出教师专业能力的不到位。

当前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开展数学教学渗透的内涵、外延、实现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在诸如“成功教育”等谬种误传依然具有强大社会基础的情况下,开展数学教学本身就需要一定教育智慧,对于数学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数学教师尽管自身具有一定的学前教育能力,但是由于对于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渗透的知识知之不多,造成了理论功底的欠缺。加之现在学生教师培训,以数学教学渗透为主题的系统性的、专业性培训较少。因此,缺乏对于开展数学教学渗透前沿动态的理解与把握,并由此出现对开展数学教学渗透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渗透理念、开展数学教学渗透策略理解不到位的问题也是必然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其开展数学教学渗透时,往往出现“教无能”的信心缺失与思路空白,也就是在面对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教学,强化数学教学的文化性方面,不知道在何时、何地、何处、何种形式予以推进。这无疑放大了自身教学能力上的缺失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难以使开展数学教学发挥实效。

4.2.3外部评价功利

科学而生本的评价机制是促进数学教学渗透的重要动力,是推动数学教学渗透优化的关键标准。然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评价中,受错误的影响,数学教学考量的主要标准,还是简单的、主观的课堂表现。在这样的一种评价思路下,一方面容易使教师教学容易导向“功利化”,容易将孩子读多少字、说多少话作为简单的评价目标,对于数学听、说、读、做要求不会均衡配置。对于学生则会因为怕其影响教学秩序,而难以放手,难以信任,不敢给予学生太多的静心感悟、自主体味、合作交流的主动权,使数学教学成为教师“单打独斗”的一言堂;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则会因为教师评价导向,使其忽略掉数学本身的认知与沟通价值,使数学教学陷入热闹但不深刻的教学窠臼之中。同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中学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只有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整个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练习;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进行一系列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学校的教育活动,优化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五严”的背景下更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而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又要关注数学问题的训练,因此在数学课堂进行高效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很多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训练时,教师简单的找几个题目,让学生在下面或到黑板上做一做,再讲评一下就结束了。学生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率是否得到极大提高,教师很少去过问。这样,提高数学课堂上学生训练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虽然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数学课堂的发生发展,但一方面有的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新知,在课堂上学生仍是被动地听讲接受,机械的训练。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前期的教育中没有养成应有的数学学习习惯,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主动思考,更不知道如何思考,这也对教师授课带来不少影响。本文就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训练的有效性做几点初步探讨。 一、有效课堂训练的建议 1.课堂训练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

在题目背景上可以加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让学生愿意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因素,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等形式进行训练活动,开展口头训练、书面训练、实践训练等。也可以进行小组间的竞赛等,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训练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课堂训练要及时 数学课堂的训练要能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及时训练,以便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并能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现象及时调整数学课堂。对一些难点问题要能设置不同的小题台阶让学生练习。如果等到快下课时再留几分钟训练,那学生在之前的很多问题就不能及时了解,训练效果自然不会高效。 3.课堂训练的形式要多样 不能一提到数学课堂训练就是做题目,要么上黑板要么在练习本上做。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辨析等形式都是一些数学课堂的训练。只要教师能设计和组织好学生就能在数学课堂上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 4.课堂训练反馈要及时 数学课堂训练要高效就要及时把握学生训练的情况,教师一定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人性化教育 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把握好探究的时机和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个个能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其中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探究,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教师可以适时提问,你想怎么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把三个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到什么结论?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他们能找出很多说明结论的方法,当然也从中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所以说把握好时机,创设探究空间,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的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就会渐渐的、持久的、均衡的发展。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探究空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课堂要求改变备课形式 更新备课观念:在备课过程中,现在我另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什么不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自己悟出来,什么能给学生带来最多的思考?我把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把传统的格式化教案改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拓展升华→教学心得”等教学设计。把焦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首先要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然后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梯形》的教学,我设计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怎样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或特殊四边形。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新理念。学生接受起来觉得很自然,通过动手实践,比单纯地做数学题有效的多。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华,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改变备课形式:把原来单一的各人备课,改变为两种形式:首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其次是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三、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数学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

如何对学生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如何对学生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就是对数学教学效果进行价值上的估量和评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数学教学评价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评价,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又是至关重要的。 有一个同学对其他同学这样说:“数学是我所有的学科中较差的一门,不过我现在比较喜欢数学了,有老师的关爱和鼓励,我对数学开始感兴趣;以前遇到数学考试,我会手脚冰凉,头脑一片空白,好象没有一次及格过。现在可就不同了——原来制定的学期目标是70分,现在不达到80分,我誓不罢休;甚至遇到挫折困难时也学会了客观分析,虽然考得不理想,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已经进步了。所以这也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所以我会继续努力的,因为老师也说在艰难的道路上会有很多人为我加油的!” 如何评价才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和“提高”呢?我 认为,有效的、合理的、恰当的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能够使学生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使学生有发展的感觉,并感觉到发展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拓宽其继续发展的渠道,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好的教学评价,应力图使学生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我在平时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做了以下几点: 一、把握两个原则

⑴对学生抱有期望,给以激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都感到苦恼”。心理学上有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经由激励性的教导和评价促进学生认知和学业提升的“魔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在此不多重复。 ⑵师师、师生、生生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学生,形成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的能力,为着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学生亲历亲为,合作交流,教师及时反馈回应,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大提高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发展情感与态度 课改要求我们:把数学教学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我就发展情感和态度,做了很多努力,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曾让所任教的初一(6)班的每一位学生都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学期目标(有少数学困生可分阶段设立目标,有些学生允许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教师指导下调整),以此激励学生一步一步努力朝目标迈进,达到目标的学生给以表扬。特别对学习程度偏下的学生,不轻言放弃,课堂上照顾,课外作业面批,个别辅导,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当然,目标的设立要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应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针对学生实际,提出“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 二、理论定位 现代学习理论一般认为有效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学习是建构的;学习是累积性的;学习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学习是情境性的;学习是合作性的.并概括出了有效学习的三条原则: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适应学生的教法、实际应用. 三、实验目标

1、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数学成绩得到大幅提高。 2、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定位、内涵;探究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初步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3、初步形成评定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4、实验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提高。 四、实验原则 1、基于学生的实际,为了学生的发展。 2、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3、理论联系实际。 4、实事求是。 五、实验对象和实验内容 1、以各年级各班为实验对象。 2、弄清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所在以及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3、从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手段等诸多方面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从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来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实验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已经进行四年了,如何搞好初中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理解: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有效课堂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它让课堂上每一个人的每一分钟都 高度集中师生互动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着成功的快乐、体会着学习的幸福。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案例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 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道德和人格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不断地提升与发展。本文通过 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 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 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 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 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 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 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技能 与方法用于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 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得到桃子”之感;而且要使问题富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 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案例: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 一定是无理数?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大多 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与、π与-π等,也有学生列举 了诸如 -2与2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在我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时,又见有学生举手,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要让这位学生再发言吗?时间很宝贵 啊!但最终还是让这位学生发言了: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与 b都是无理数,但a+b=2.737373737…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个有理数。学生 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 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 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发展、生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 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 动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样本

?叶邑镇中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一、评价指引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加、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过程。高效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伙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数学思考,勉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数学学习办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和富有个性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评摸索与合伙交流也是学习数学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时间和空间经历观测、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数学课堂评价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 实行素质教诲,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规定,这就规定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形成过程放在首位,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获得具备生命力、有用知识,掌握具备可迁移、生动活泼知识构造。 (1)“感知、理解新知”评价内容 为呈现新知能提供包罗新知本质属性感知材料;引导与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近来发展区,展开未知摸索;教师点拨与否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碰撞,顺利完毕认知“同化”或“顺应”;教学辅助手段使用与否有助于学生省时有效地发现和理解新知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设计有助于学生在摸索新知本质过程中,展开高效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并在归 纳总结新知过程中经历一种以详细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抽象概念详细化认知来回历程; ②学生对已概括新知理解与否全面、进一步;表述与否详细严谨;与否达到了学时教学规定教学 目的; 2.过程与办法 (1)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否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本上一种积极建构过程。 (2)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否是布满观测、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数学活动。 (3)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东庐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为此,在结合我区实际,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一、基本思路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课堂的行为管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总体上都要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单位:嘉鱼县牌洲湾镇蓝天抗洪英雄中学 成员组成:殷祚忠耿协志李晓梅游道军丁天文骆训莲 赵清海沈平殷祚树 前言 我校《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嘉鱼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为JYZS002),经县课题专家组审议批准。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立足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使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今天,新课改是一股清新的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能够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效课堂教学似乎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话题。主要是由于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课堂教学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追求改革,尤其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不断花样翻新,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出现了虚、闹、杂、碎、偏的现象。大家“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于是有效的呼声、话语多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同时也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1重“教”轻“学”,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老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老师要求参与活动。○2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有些老师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3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新课程改革,我国对有效课堂研究逐步重视,在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特别是有效教学在实践方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有效教学研究近几年来在国内比较受关注,估计受中考、高考的影响。如南开大学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连续发文对中学无效教学进行批判(《中学数学“无效教学”批判》——《人民教育》第9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第6期;《理性、我思、致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摘要: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得强化教学环节,这已达成共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精心设计例题和练习,多种方法和手段并用进行教学,让课堂真正担当起发展和完善人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六个方面入手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 关键词:有效;引导;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96-01 一、引导学生重视概念的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的前提。”每一个概念都是对实际问题或具体数学对象的抽象和概括。它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进行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建立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是清晰学生思路的保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新的形势,我们绝不可以淡化概念的教学。我们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变记忆为理解,然后运用,主张活学活用,重理解透,消化掉。 二、引导学生学会因果联想

学习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学会因果联想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之一。因果联想即由条件想到结果,实际上,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事实上,由什么因想到什么果,在更多的时候是一定的。 三、引导学生善思、敢说、勤问、精炼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应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如何有效的来利用课堂?首先,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精心的设计习题、问题去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其次,应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开放环境,大胆放手、多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多冷静多思考,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让学生充分的去说,哪怕学生说的一点都不对,我们也应该为她的勇气、动脑思考而鼓掌喝彩。跟着别人说对了,不如自己说错了。试想:还有什么比学生动脑更值得肯定?2003年我参加县优质课评选,课前2分钟时,我跟同学们说,课堂是你们的,希望大家在课堂上放开心、大胆些、说你想说的话,做你想做的事,相信你自己,预祝我们玩得高兴,学得轻松,合作愉快,结果效果十分的好。 四、引导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恰到好处的训练,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但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有时需要学生在明白算术原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把算术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重复;本来只需要初中生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抓住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反复地向他们讲解,他们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模式落后 现在仍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喜欢自己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程序,他们为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中介,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

数学的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一手操作教学过程,就会使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1-01-19T16:18:52.4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尤文富[导读] 新课改过程中,如何让45分的课堂有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探索的问题。 ◆尤文富福建省永春县玉斗中学362600 新课改过程中,如何让45分的课堂有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数学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1、重视“教法”忽视“学法”。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注入式”教学方法,一言堂,满堂灌;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意学生的参与,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习惯于包办代替,不容学生有思考的余地;过分强调求同思维的训练,而不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养成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只追求分数,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做个忠实听众;没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对知识不求甚解,习惯于现成答案和结论,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半点创新意识了。 3、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大部分学生不能以积极的意志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情感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认为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学习行为显得消极被动,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具体做法 1、营造课堂氛围,诱发求知欲。学生有渴求新知识、了解未知事物,即求知欲。教学是在学生“想学”基础上展开的,若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所以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 2、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一堂课只有40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比如,数学课件能够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将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课堂容量,为学生学习节省时间,把课后作业当堂解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使教师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例如,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变式训练,提高效率。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断地经历感知、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过程,所以知识平台搭建后的数学活动不能过多、过久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将例题改组、放大、缩小、添加、重叠、颠倒,即 “一题多变”。从题变中寻找不变的解题思路,做到“解一题,带一串”。当然在变式教学中应注意变式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各类变式题组。天长日久会起到理想教学效益。 4、鼓励质疑。初中数学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前提。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哪。长期坚持,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精心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可以从一个概念、一条性质、一个公式或者一道计算题入手,也可以从算理、解法、知识内在联系或者关键字词上去进行,还可以在疑难处或困惑处进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不仅从常规、常理、常式中去生疑,也要从特殊、变式中着眼去生疑,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5、合作性学习。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独立钻研诚然可贵,但积极合作,共同探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团体,让学生在各小组中相互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合作完成共同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发表意见,不固执己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能接受合理成份,又敢发表不同看法。如实施小组“改错课”、“自学课”、“竞赛课”等,引导学生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通过让学生集体开展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 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则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因此,在素质教 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是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研究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会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去主 动地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苦学”、“厌学”为“愿意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地学习,变解数学题的枯燥感为“苦中有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 断发现,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其乐无穷的思维过程,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实现成功,从成功中树立信心, 又回过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是 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使学生进入“角色”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 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 良好的氛围,是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能迅速高效地提 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中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年龄阶段,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 期的教育。然而,如今的数学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只有少部分学生数学讯息能力教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愿 望;半数左右的学生把数学当成考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强迫自己去学、去背、去记,这部分学生把数 学学的枯燥乏味,学的身心疲惫,把数学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2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实在太差,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另外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直接放弃他,而不 是底子差,对这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难题,也是我们目前旺清门中 学八年级学生的一个现状,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破在眉睫。 (1)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效发展的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提高与改革。因此,高效的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2)高效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节省时间,多办事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必须。 (3)高效是珍惜课堂时间,珍惜学生的生命必然体现。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时间,用最小 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高效的上课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师与学生分别有效地 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课堂能量才能高效的被释放。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于高效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 针对本学校的教育现状,引进?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初中数 学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 数学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欢了数学,知道数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发表时间:2012-09-28T15:27:54.733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崔莉 [导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将“课改”的最终目的定位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构建一套理性的评价体系,这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之关键. 陕西洛南县麻坪中学崔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将“课改”的最终目的定位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构建一套理性的评价体系,这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之关键.《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观念以适应改革需要,既在课堂教学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要改变传统的以单一考试测验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办法.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个人内差异评价 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个人内差异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时间段成绩与能力差异的横向比较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比如,我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时,不仅将他每次的考试成绩和同班或同年级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而且将他的成绩和他这学期甚至上学期的测验成绩进行对比,看他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看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绩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如果和自己以前相比有进步,就对他进行肯定和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如果倒退了,就帮助他找到退步和失败的原因,鼓励其不要气馁,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 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长期以来,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作出的,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与教学分离,学生和教师都将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误认为评价只是老师的事.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的评判.这样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 比如,我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六名学生组成,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的好:中:差比例为2:2:2搭配均匀,以优秀生带动中等生,让中等生帮助学困生.每个学习小组任命正负两个小组长,专门负责小组成员的学习和纪律及卫生的管理.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为所在小组起了自己喜欢的名字.在学习过程中,先由学生对自己本周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小组成员对本组每位同学在各个学习环节作出客观的评价.最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自评与小组的评价,再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积分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教育和鼓励.另外,根据每个学习小组成员的总体表现情况,每周选出“优秀学习小组”,鼓励这一组的同学再接再厉,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这样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我们班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气氛,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信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能及时反馈,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能学会比较客观、公正地对他人作出评价,受到批评的同学也学会比较宽容、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使每一个学习者有可能更多地获得大量他人评价,就像照镜子一样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学生在反思、评论自身和他人的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体工作的质量,成为建设性的评论者. 三、采取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或称成长记录袋)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努力、进步的状况或成就.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采用了这种评价方式.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档案袋,可以使用彩色资料袋或透明文件夹,自主选择.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了档案袋的封面和图案,其封面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年级及所在班级、就读学校、任课教师、兴趣、爱好、特长等.在学习过程中,将反映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珍贵资料装入每个人的档案袋中.比如,每次的单元测验试卷、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完成的优秀作业、优秀的数学学习小论文、设计的精彩图案、有创意的习题解法等等.我将学生的档案袋分学习小组放置在教室后面的课桌上,便于学生参观.在开家长会或家长来访时,可以参观学生的学习档案袋,充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就会及时的对自己的孩子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档案袋可以很好地记录每一个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弥补了教师单一检查修改与学生交流面窄的不足.另外,档案袋还能反映出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一些情况,便于老师指导,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档案袋还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使用档案袋学习,能反映出学生自身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进步,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作业不再是教师布置学生按时完成的一种固定模式,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有些学生敷衍了事.档案袋让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互助共赢”的良好竞争局面.每位学生都有积极强烈的上进心,我们可以抓住他们这种心理,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吊足他们的胃口,达到共同进步的方式.“同桌赛,男女生比赛,小组赛”,足以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此项活动中. 总之,恰当评价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