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大纲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大纲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大纲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大纲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大纲

学分:3 或 4 (根据整体教学计划进行剪裁)

周课时:3 或 4

总学时:60 或 80 (包括实验辅导课 10/15个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一、课程简介与目标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或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和软件质量的概念、软件质量标准、软件质量工程体系、配置管理、质量度量和可靠性评估等,还涉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程和测试、软件发布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软件质量活动,包括质量人员的组织和培训、质量策划、设计模式的有效应用、编程的最佳实践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重要性,了解软件质量工程体系及其代表性的模型或理论(如CMM、TQM、六西格玛和零缺陷管理等),建立正确的质量文化和理念,掌握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和管理方法,灵活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测试或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最好学过《软件测试》、《需求工程》等课程。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软件质量活动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抓住重点,克服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1)基本概念和知识:质量、缺陷、流程、软件质量保证(SQA)、软件质量管理、全面

质量管理(TQM)、度量、质量成本及劣质成本、软件质量指标、软件质量模型、

质量计划、软件评审、配置项、基线及其配置管理、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等。

2)基本技能:能组织软件评审会议、根据企业特点剪裁质量标准、使用软件质量控制

工具(如检查表、直方图等)、通过配置管理工具实施配置管理、运用质量管理方法

以及帮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软件质量管理规范。

3)重点:质量控制手段、质量模型、软件评审、配置管理、质量度量和质量管理规范

的建立。

4)难点:配置管理、质量度量和质量工程体系的建立

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三、教学具体目标和学时安排

3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该课程教学有一定难度,逻辑推理的东西少,动手实践的东西不多。所以,教学时,可以用前期《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中的案例为基础,作为本课程的案例,继续讨论,这里主要围绕SQA和SQM展开讨论。

对关键性概念、设计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上课时,不仅通过多提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故事等,使学生更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PPT也要做得更生动些,增加一定的趣味性。

总之,互动、案例讲解,是本课程教学的要点。以案例教学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质量保证概念等有深刻的认识,,并注重研讨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尝试自己阅读更多的参考书、寻找资料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实验

为了进一步弄清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及实际的应用,配合讲课,设置下列实验内容,大概需要10~15学时:

1.阅读一本质量大师的著作。

2.对不同的软件质量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构造适合某一类特定软件的质量模型。

3.学会使用7个典型软件质量控制工具。

4.通过CVS或SubVersion, 更好地理解软件配置管理。

5.针对一个实际的开源软件,完成一些简单的软件度量工作。

6.针对某个特定软件需求文档,组织(模拟)一次软件评审会议。

7.零缺陷作业法的实践。

8.针对某个开源软件,展开设计优化的讨论。

9.通过使用单元测试工具,如Checkstyle、FindBugs等,更好理解编程规则和代码

风格。

实施要求:

1.按小组进行,每个小组3~5人。

2.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或辩论。

3.老师针对一些工具的使用,事先演示,并提供辅导。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软件质量保证管理》朱少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

主要参考书:

《质量免费》(美)克劳士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戴明论质量管理》(美)W·爱德华兹·戴明海南出版社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柴邦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日)铁健司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高质量程序设计艺术》(希腊)斯皮内利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软件质量工程的度量与模型》(第2版影印版) 卡恩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测试与持续质量改进》(第2版) (美) 维拉皮莱刘易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

《软件管理的应用统计》(美)麦克斯威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软件质量保证》(以)加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

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卷面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期末考试:65%

实验、实践:20%

课堂表现(含平时考勤、提问)5%

平时作业:10%;

5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项目管理》是一门技术和管理交叉型、指导软件开发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的学科。其旨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人才。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培养在软件开发组织中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基本能力,并将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于软件项目的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的。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 ⑴本大纲所列各章节的讲授内容是以教材为主,并参照相关的资料编制。 ⑵本大纲所列的各章节的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软件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沿,讲授的实际内容可随软件项目管理领域的发展动态有所变动。(四)实践环节 1.实验一 (1)名称:了解Microsoft Project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Microsoft Project的安装; ②了解Microsoft Project的环境要求; ③了解Microsoft Project的基本功能; ④了解Microsoft Project基本结构。 (3)学时分配:2 2.实验二 (1)名称:熟悉Microsoft Project操作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Microsoft Project的信息输入、鼠标操作、插入/删除等操作; ②管理任务级别; ③改变任务层次; ④操作时间条。 (3)学时分配:2 3.实验三

(1)名称:创建项目计划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创建项目高级别的阶段; ②增加具体任务; ③调整条形图。 (3)学时分配:2 4.实验四 (1)名称:资源管理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用Microsoft Project的“资源表”记录项目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情况; ②用Microsoft Project的“文件”菜单下的“属性”选项中的“摘要信息”记录项目的有关管理信息; ③用Microsoft Project的主菜单中的“工具→跟踪”菜单下的“保存比较基准”选项保存新的计划基线; ④用Microsoft Project导入/导出计划; ⑤熟悉甘特图向导。 (3)学时分配:4 5.实验五 (1)名称:跟踪和报告项目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完善项目计划; ②熟悉任务对话框; ③用Microsoft Project自动制定项目计划; ④关键路径计划制定和人员管理。 (3)学时分配:2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每一个软件项目,无论是工程类项目,还是产品类项目,都必须经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集成测试、部署、交付、维护和支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生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工件,包括文档、源程序、可执行代码、支持库。更可怕的是,频繁出现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向如此庞大且不断变动的信息集,如何使其有序、高效地存放、查找和利用就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最早的开发人员尝试过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手工来实现: 1)文档:每次修改时都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然后通过文件名进行区分,例如"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1.0,XXX软件需求说明书V1.1,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2.0.",并且在文件中注明每次版本变化的内容; 2) 源代码:每次要修改时就将整个工程目录复制一份,将原来的文件夹进行改名,例如"XX 项目V1.0、XX 项目1.01、.",然后在新的目录中进行修改; 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十分繁琐,容易出错,而且会带来大量的垃圾数据。如果是团队协同开发或者是项目规模较大时,还是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很显然,这样简陋的方法是无法应对这一问题的。后来,有人尝试从制造工业领域引入了"配置管理"这一概念,通过不懈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和活动原则,这也就是软件配置管理。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常见的配置管理工具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软件配置管理过程十分繁杂,管理对象错综复杂,如果是采用人工的办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产生大量的废品。因此,引入一些自动化工具是十分有裨益的,这也是做好配置管理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的实现原理与基本机制

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工具和保证(精)

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工具和保证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市软件生产与质量保证联合实验室 第一作者简介: 李怀璋博士副研究员高级项目经理 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市软件生产与质量保证联合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尤其是软件质量管理和软件过程改进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具开发和相关培训等工作。已经和正在主持、负责多项国家“863”项目。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几篇。出版的著作包括《软件质量管理标准、技术和实践》(合著)和《软件质量保证指南》(译著,即将出版)等。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中国的软件产业是如此之年轻,如同一个年轻人,一个富有青春气息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其发展中,是否也容易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 当我们热衷于追求某种时尚和新技术时,是否也容易忽略了一些最基本但却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往往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 1、从问题入手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组织,问题的暴露是很自然的,改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按照计划执行与跟踪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发现、纠正和预防的过程。那么,发现问题、收集和整理问题、分析问题、排列问题重要性、提出解决措施、在部分区域演练、全面推广就成为过程改进的一个系统化的步骤。 图1 面向问题的软件质量保证框架 实际上,无论是W.Edward Deming博士提出的Deming环,即PDCA(Planning, Do, Check, Action)环,还是后来SEI(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提出的IDEAL (Initiating, Diagnosing, Establishing,Acting, Leveraging)模型,都是软件过程改进的一个基本过程和方法。 实际上,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SQA、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将自己工作中经常犯的错误随时记录下来,都是一个问题的收集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问题归类、问题统计和原因分析,然后再进行问题排序、针对问题进行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这样一个自反馈系统,就可以实现持续的过程改进。面向问题的软件质量保证框架如图1所示。 2、运用统计与度量技术 Deming是一位将统计方法用于质量控制的咨询专家。他说:“统计质量控制是统计原理和技术的一次实践,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生产的所有阶段以及维护和服务,其目的是经济的满足需求。” 诸如SPC(统计过程控制)、头脑风暴法、鱼刺图、PARETO原理、层次图等方法都是统计控制理论和度量理论的一些基本方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概括为: (1)确定质量问题。 (2)尽可能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 (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 (4)根据对结果影响的程度,将认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标出来。 (5)在因果图上标出必要的信息。

军工产品软件质量管理规定

军工产品软件质量管理规定 【发布时间:2007-8-13 】 军工产品软件质量管理规定 2006年06月1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军工产品型号计算机软件(以下简称软件)的质量管理,保证软件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军工产品型号中的计算机程序、相应的数据和文档(包括固件中的程序和数据)的开发、生产、使用和维护。 第三条软件开发应贯彻国家质量法规和标准,严格按软件工程化方法组织软件开发工作。 软件应作为型号配套产品,纳入型号研制计划和产品配套表。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型号行政指挥系统应将软件开发工作纳入型号研制计划,对人员、经费、进度和软件开发质量保障条件予以保证,并实行有效的管理。 第五条型号设计师系统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软件开发人员参与计算机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制定、优选本型号所用的系列计算机、总线体制、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编译工具及运行环境,尽量使其统一; (二)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要求进行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各阶段及时编制相应的文档; (三)组织实施软件配置管理; (四)组织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内部评审; (五)组织实施软件的测试工作,并配合软件的第三方测试。 第六条型号质量师系统或型号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软件质量保证大纲)和其它软件质量管理文件; (二)对软件开发过程实施过程控制和监督; (三)会签有关软件文档; (四)组织软件正式评审;

(五)建立问题报告制度,对软件故障实施归零管理; (六)组织软件验收。 第七条软件承制单位应健全本单位的软件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提高软件质量保证能力,培训软件人员,对软件开发中所需的条件予以保证,严格实施管理;在软件交付使用后,负责软件生产和使用维护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八条软件测评机构受型号和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独立的软件测试和评价,指导并监督型号软件测试工作。测评机构应严格按规定履行职责,保护被测方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对测试结果和评价结论负责,并向被测方提交完整的测试分析报告。 第三章质量保证要求 第九条型号研制应设专人负责软件技术抓总和管理工作。软件的设计、实现、测试工作应由不同人员承担。 第十条软件等级根据软件失效后对系统安全性和功能的不同影响程度予以确定,并实施软件的分等级管理。 第十一条软件开发各阶段应严格按有关标准或规范编制软件文档。 第十二条软件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测试和分析报告应进行正式评审。在阶段评审前应确定评审方式、内容、要求。在评审中对照评审提问单逐项评审并作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应进行分析并实施闭环管理。 第十三条软件配置管理按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进行。软件的基线和版本应在开发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标识并实施控制。已归档软件的更改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更改后的软件应进行回归测试,重新归档。 第十四条软件应按有关标准或规范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完成相应的测试。 对影响系统安全性和关键功能的软件,应提交经授权的软件测评机构进行独立的测试和评价。 承担独立测试任务的机构应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软件承制单位按阶段向其提交相应的文档。 各级型号管理部门应将软件测试工作纳入型号研制计划,软件测试费用计入型号研制成本。 第十五条建立软件问题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软件的更改必须正确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和软件更改报告单,并按有关规定记录、整理、分析软件的故障数据,采取纠正措施,实施闭环控制。对软件的问题和更改记录等信息应纳入型号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六条软件承制单位在选择分承制单位时,应考察分承制单位的软件开发和质量保证能力,对分承制单位提出软件质量保证要求,参加分承制单位的阶段评审,检查软件测试结果并参与验收测试,对提供的软件是否满足质量要求予以确认。 第四章过程控制 第十七条系统分析与软件定义阶段,应分析系统要求和运行环境,明确软件验收方法、确定软件等级,编制并正式评审软件任务书。 第十八条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应确定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结构需求和接口要求,编写需求规格说明,进行危害性分析以确定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准则,选用设计规范,并生成软件的系统测试计划。需求规格说明应进行正式评审。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编号:2414265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开课学期:第5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围绕一个实际的信息系统项目展开,介绍从立项到收尾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既能学习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又能快速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指导实际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作。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先修课程:管理学。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本课程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项目的整个过程管理。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张友生.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2.左美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3.杨小平、余力. 项目管理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 4.覃征等《软件项目管理》(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5.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面授课教师除了要有教学经验之外,还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好是“双师型”教师讲授,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16软件配置管理报告

份号:001 密级: XXXXXXXX项目 软件配置管理报告 XXXX-RPB-R01.00 XXXXXXXX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辑要页

文档修改记录

目次 1 范围 (1) 1.1标识 (1) 1.2系统概述 (1) 1.3文档概述 (1) 2 引用文挡 (1) 3 软件配置管理情况综述 (1) 4 软件配置管理基本信息 (1) 5 专业组划分及权限分配 (1) 6 配置项记录 (1) 7 变更记录 (2) 8 基线记录 (2) 9 入库记录 (2) 10 出库记录 (2) 11 审核记录 (2) 12 备份记录 (2) 13 测量 (2) 14 主释 (2)

1 范围 1.1 标识 本条应描述本文档所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适用时,包括其标识号、名称、缩略名、版本号和发布号。 1.2 系统概述 本条应概述本文档所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它还应描述系统与软件的一般特性;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需方、用户、开发方和保障机构等;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1.3 文档概述 本条应概括本文档的用途和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考虑。 2 引用文挡 本章应列出引用文档的编号、标题、编写单位、修订版及日期,还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采购活动得到的文档的来源。 3 软件配置管理情况综述 本章应描述软件配置管理活动进展,与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偏差;软件配置管理活动与规程是否相符;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的措施;完成软件配置管理工作的工作量等。 4 软件配置管理基本信息 本章应概述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负责人、各级软件配置管理机构组成人员和负责人、软件配置管理所用的资源(如计算机、软件和工具)等。 5 专业组划分及权限分配 本章应列出项目专业组的划分、各专业组的成员以及各成员的权限分配,如专业组可分为项目负责人、开发组、测试组、质量保证组、配置管理组等,权限可分为读出、增加、替换、删除等。 6 配置项记录 本章所列出项目的所有配置项,包括配置项名称、配置项最后发布日期、配置项控制力度(控制力度可分为基线管理、非基线管理(受到管理和控制))、配置项版本变更历史、配置项变更累计次数等内容。

软件-质量保证体系

[主题] 软件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文档作者:微软中国 撰写时间:[发布日期] 文档状态:[状态] [单位] 2

修订记录

目录 修订记录 (2) 目录 (3) 公司内部标准 (4) 1.使用范围 (4) 2.引用标准 (4) 3.定义 (4) 4. 质量管理体系 (4) 4.1软件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4) 4.2工作产品和活动 (5) 4.3评审 (6) 4.4质量保证(QA) (8) 4.5 软件测试 (10) 4.6 配置管理 (11)

公司内部标准 本标准参照CMMI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1.使用范围 本标准作为本公司在软件项目开发、供应和维护时的质量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防止不合格产品。 以下详细描述了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控制手段和要求。要求质量保证贯穿各个阶段,始终保证严格实施。 2.引用标准 本标准制定考虑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标准仅用于本公司内部控制产品质量。 使用本文档时,请尽量参照最新版本。 3.定义 产品:以下指软件产品,即交付给用户的一整套计算机程序、规程及相关的文档和数据。 开发:软件产品的所有活动。 供方:指本公司。 需方:指具体项目的需求方,即客户。 质量体系:质量要素、各要素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 4. 质量管理体系 4.1软件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4.2工作产品和活动

4.3评审 评审是以一种正式的形式进行,如有正式的、事先定义好的有关职责的各种角色,并遵循组织规定的流程。 对于任何工作产品的审计,都会组建与之对应的专门评审组,包括作者、主持人、记录员以及陪审员若干。评审组的成员可以包括PPQA、项目组成员,但不能有作者的直接领导或者管理者。 评审小组先召开一个预备,作者会针对工作产品向大家做个总体的介绍,例如讲解一下本工作产品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其相关的实现细节、开发标准等。应该允许甚至鼓励评审组成员动手查看工作产品,或者查看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检查单。 评审小组的主持人负责确定什么时间开始真正的评审会议,在预备会和正式评审会议之间,评审小组成员对工作产品进行彻底检查,并依据相关标准和准则评审工作产品。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软件工程导论》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造软件系统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工具及规范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学习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本门课程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学生的软件工程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从事软件开发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教学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软件与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掌握个人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模型及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以及软件质量保证基本内容。(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通过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化个人开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和开发软件。 (三)从教学方法上,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软件开发素材,通过一边实践一边讲解的方法,讲解软件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完成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头脑中。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应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基础上进行。本课程为后续的“软件制造工程”和“软件设计工程”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一)绪论1学时 1、软件工程及其重要性 2、软件开发需要软件工程 3、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架构(需要什么软件工程) 、课堂的组织、学习方法、章节安排与考核4. 要求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起源,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了解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二)软件与软件工程4学时 1、软件及软件分类 2、软件工程的由来及概念 3、软件生命周期 4、软件开发与软件开发方法 5、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6、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介绍

软件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完整版

软件质量保证管理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保工作提供指导,帮助项目组其他成员了解质量保证要素,明确质量保证活动,确定质量保证范围。本文档将规定项目质量管理员的职责和权利,资源要求,活动安排,进度,要求质量保证活动中必须生成的文档,反馈问题的方法和频度等。 一、管理组织 本公司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统一由质量管理员进行管理、检查与汇报,公司相关部门经理及项目中的项目经理、程序经理、开发经理、测试经理、产品经理、测试经理、用户教育经理是质量保证活动中的第一责任人。 二、软件开发过程 本公司的软件开发过程分为以下8个阶段:项目策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维护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分别为:业务启动和项目规划、需求分析、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实施及用户培训、用户试用及验收、维护,里程碑分别为:策划完成、需求明确、设计完成、开发完成、测试通过、系统上线、验收通过、合同结束。每阶段结束后,必须对相应的里程碑进行检查,方式为评审或批准。 三、项目文档 项目文档分为两种:管理类文档与技术类文档,所有文档必须保存于知识库及相应的VSS库中。文档共有三种状态:编制完成、审核通过、批准通过。其中管理类文档只有编制和批准两种状态,技术类文档拥有所有三种状态。所有文档必须明确说明当前文档版本号。 管理类文档包含以下类型:计划、总结、报告、会议纪要、备忘录、申请等。技术类文档包含:设计文档、需求文档、测试设计文档、界面原型软件、使用手册、安装手册、技术白皮书、培训资料、源代码、软件产品等。除VSS库中的文档以外,放入知识库中的文档由部门助理统一放入,文档必须批准通过。 文档的编制、审核、批准可在文档中直接写明,也可使用单独的审批文档进行说明。 每个项目在不同阶段必须产生的文档如下,但不限于此: 1、项目开始前: 合同、技术方案、市场立项表。以上文档存放于知识库。 2、项目策划阶段: 业务启动表(EXCEL格式)、项目规划(WORD格式)、项目进度(PROJECT格式)等。必须使用规定模板编写。以上文档存放于知识库。 3、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模型(EA格式)、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WORD格式)、单据报表格式(EXCEL格式)、需求分析评审表(WORD格式)、需求分析计划(WORD格式和PROJECT两种格式)。必须使用规定模板编写。以上文档存放于知识库。 4、设计阶段 软件开发计划(PROJECT格式)、逻辑设计(EA格式)、物理设计(格式)、设计评审表(W ORD格式),必须使用规定模板编写。物理设计存放于VSS库,其它文档存放于知识库。 5、开发阶段 源代码、可安装的软件、安装手册、评审表(WORD格式)。源代码、可安装的软件存放于VS S库,其它文档存放于知识库。 6、测试阶段

软件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1.1质量保障措施 质量保障措施包括项目质量管理保障措施和软件开发质量保障措施两方面。 1.1.1项目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1、资深的质量经理与质保组 针对本项目,将派遣资深的质量经理参与质量保证组(简称SQA组)。SQA 组负责确保项目遵守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要求,确保遵循项目计划书中描述的要求,确保交付的软件及其文档以及非交付的软件在需求、设计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质量。 2、全程参与的质量经理 质量经理,即质量保证组组长,监控项目成员的软件活动,并对软件产品与可适用的标准、过程和软件开发计划的符合性进行评价,为双方项目领导小组监控项目的软件生产提供适当的可视性。 3、合理的质量控制流程 质量经理负责对项目进行监控与分析,将结果报告给由双方高层人员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批准发布给用户的所有文档和软件,必须得到质量经理的复核和批准。 质量管理规范 质量经理的工作依据为行业标准、客户方约定的管理规范和公司的管理规范,工作方式为编制质量计划、过程和产品检查、评审和审计、问题上报等。 服从工程监理 鉴于本项目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如本项目中标,XXX将在系统建设、安装调试和验收等各环节严格服从专业监理公司的全过程监控,以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 加强协调管理 由于本试点工程参加建设单位较多,需要统一协调与配合。如本项目中标,xxxx将积极配合、充分协调项目参与各方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团结一致共同建设本项目。 严格合同和计划管理 本项目内容复杂,如本项目中标,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成后运行的质

量,在施工各环节将严格加强合同管理和计划管理,严格按合同及工作计划进行施工,确保工作质量。 重视培训 由于本项目内容复杂,专业程度较高,如本项目中标,xxxxx将把培训工作贯穿到整个建设过程中。本项目的培训不能按照传统的培训方式在项目完成后进行,在工程设计、施工阶段采用边设计施工边培训的方式,以便用户更快使用本系统,同时保证工程少出偏差,保证工程质量。 1.1.2软件质量保障措施 软件质量保障措施包括对项目资源的保障,对质量管理过程的保障和对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 (一)对软件产品的测试 软件测试是对软件产品质量保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测试是评价检查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过程如下: 软件质量评价过程与测试活动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编号:MAGT3785 学时:32(理论学时:32,课外学时:8)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公管学院本科生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周跃进、杨东朗等:《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2]杰弗里k 宾图:《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骆珣:《项目管理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4]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的关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基础课 目的:项目管理是指按工期、预算和要求,应用科学方法去优质完成项目目标的简明技术、技巧和方法。项目要想成功,管理是关键。本课程在吸收国内外项目管理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阐述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强调项目管理理论及其知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项目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在吸收当代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最新颁布的有关土地的政策、法规,以及项目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项目经管理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增加公共项目管

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以期学生在掌握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的 基础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公共项目管理应用角度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知识体系,突出系统管理思想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新经济环境变化导致项 目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新变革。本课程分别介绍项目和项目管理概念,项目管理中的系统思维方法,项目管理环境与企业战略,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计划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信息与沟通管理,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掌握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 2.熟悉工业环境中的项目管理及流程; 3.灵活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工具; 4.较好地分析项目管理实践案例的能力; 5.培养贯彻、执行标准的意识和查阅相关手册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项目和项目管理 第一节项目概述 第二节管理的系统方法 第三节项目观点和传统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示例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示例 作者:赵文锋计划名CADCSC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项目名中国控制系统CAD工程化软件系统 项目委托单位 代表签名年月日 项目承办单位 代表签名年月日 1 引言 1.1 目的 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CADCSC软件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以保证所交付的CADCSC软件能够满足项目委托书中规定的各种原则需求,能够满足本项目总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批准的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本项目所属的各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配置管理需求。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总体组批准。 1.2 定义 本计划中用到的一些术语的定义按GB/T 11457 和GB/T 12504。 1.3 参考资料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12504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2505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CADCSC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2 管理

2.1 机构 在本软件系统整个开发期间,必须成立软件配置管理小组负责配置管理工作。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属项目总体组领导,由总体组代表、软件工程小组代表、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各个子系统软件配置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由总体组代表任组长。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软件配置管理小组领导,在行政上受子系统负责人领导。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和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必须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有权直接向软件配置管理小组报告子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情况。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对子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必要的规程和规定,以确保完全遵守本计划规定的所有要求。 2.2 任务 在软件工程化生产的各个阶段中,与本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全部信息在软件开发库存放,与前面各个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信息则在软件受控库存放。在研制与开发阶段的阶段产品的过程中,开发者和开发小组长有权对本阶段的阶段产品作必要的修改;但是如果开发者或开发小组长认为有必要个性前面有关阶段的阶段产品时,就必须通过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办理正规的审批手续。因此,软件开发库属开发这个阶段产品的开发者管理,而软件受控库由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管理。软件经过组装与系统测试后,应该送入软件产品库,如欲对其修改,必须经软件配置管理小组研究同意,然后报项目总体组组长批准。关于软件配置要进行修改时的具体审批手续,将在第条中详细规定。 2.3 职责 在软件配置管理小组中,各类人员要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担负起整个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工作。其中各类人员的分工如下: A.组长是总体组代表,他对有关软件配置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特别要对更改建议的审批和评审负责; B.软件工程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在软件配置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软件工程规范; C.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检查在作配置更改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D.各子系统的配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各自的配置管理工作,并参与各子系统的功能配置检查和物理配置检查;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范文

第8章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一章 8.1 目的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制定合适的质量计划,整合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或问题)跟踪等手段,保证软件开发质量。 第二章 8.2 关键活动与流程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如图8-1所示,关键活动是“制定质量计划”、“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跟踪和问题跟踪”。 图8-1中,在技术评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都采用缺陷跟踪工具和问题跟踪工具来管理。 质量人员 测试人员 图8-1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 该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8-1。 8.2.1 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软件质量管理的行动纲领,通常由项目经理和质量人员共同协商制定质量计划。 如果机构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由质量人员起草《质量计划》,递交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审批。如果机构没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项目经理兼任质量人员和质量经理的角色。 表8-2为《质量计划》的参考格式。

第三章 8.2.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同行专家对工作成果的评审进行讨论,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的主要好处有: ☆通过消除工作成果的缺陷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可以在任何开发阶段执行,不必等到软件可以运行之际,越早消除缺陷就越能降低开发成本。 ☆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地得到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无疑会加深对工作成果的理解,更好地预防缺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生产率。 理论上讲,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应当接受技术评审。现实中,为了节约时间,允许人们有选择地对工作成果进行技术评审。在制定质量计划的时候,应该确定技术评审计划。 技术评审是团体活动,一般地,机构没有专职的技术评审人员,当需要技术评审的时候临时组织人员就可以了。质量人员应当参与重要的技术评审会议,这样既监督了技术评审,又加深对工作成果的了解。 技术评审的一般流程如图8-2所示。

软件质量管理方法

软件质量管理方法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XXXX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本历史 目录 1.介绍 1.1目的 本质量保证计划制定(某项目)项目质量保证工作相关的一些措施和规定,作为质量保证工作的整体指导方向,是质量保证人员展开质量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查项目质量的基础。 本质量保证计划的目的是保证所发布的(某产品)能够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需求。

1.2术语 1.3参考资料 《**-项目计划》2.管理 2.1职责

3任务 3.1过程与产品质量检查计划 提示:质量保证员根据本项目的特征,确定需要检查的主要过程域和主要工作成果,并估计检查时间和人员。 注意:对某些过程域的检查应当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例如配置管理、需求管理等。 3.2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提示:

(1)技术评审计划一般由研发经理或者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制定。 (2)质量保证员应当参与并监督重要工作成果如需求、设计、代码的技术评审。 质量保证员根据技术评审计划,制定“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3)工作成果的技术评审有两种形式:正式技术评审(FTR)和非正式技术评审 (ITR)。FTR需要举行评审会议,参加评审会议的人数相对比较多。ITR形式比 较灵活,一般在同伴之间开展或以邮件等的方式进行评审。 3.3审计流程 提示:此处定义针对软件工作产品的审计过程。 下面是审计过程示例: 1.确定当前要审计的软件工作产品。 2.确定与当前审计有关的标准。 3.使用《QA产品审计报告》中的检查表实施工作产品审计。 4.使用《QA过程审计报告》中的检查表实施工作过程审计。 5.制定和发布《软件质量保证报告》 6.对不能在项目组内部解决的不符合问题报告给高层经理。 7.对不符合问题进行记录、跟踪直至解决。 4.输出产物

软件项目管理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2010级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软件项目管理实训》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软件工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训练 和提高软件开发技能。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 须完成一个规模适当的应用软件系统;在教师的指导 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地完成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到软件测试运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二、实训教学内容、要求与进度安排实训一可行性分析实训要求: 掌握确定项目的可实施性方法采用project工具绘制甘特图,完成可行性研究文档实训 二系统需求分析实训要求:掌握完成系统的逻辑功 能模型的建立掌握采用不同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 对项目的分析过程给出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数据 字典以及规格说明书实训三概要系统设计实训要求:认真分析前一任务的结果,给出系统合理的体 系结构描绘系统结构图合理划分系统的各组成模块 给出系统的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实训四详细系统设 计实训要求:认真分析前一任务的结果,绘制各类UML图给出系统的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1 计算机系2010级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实训 五系统实施实训要求:系统运行和软件后期制作总

结软件开发中的得失,正确书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实训六软件测试实训要求:正确运用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完成系统的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的方法掌握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并给出测试报告实训七撰写实训总结报告实训要求:完成实训题目的分析、设计、复审、编码与测试等任务后,要写出实训的总结报告三、实习报告(/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及要求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及要求学时所需设备、材料采用project工具绘制甘特图,完 1 可行性分析 4 电脑成可行性研究文档。采用不同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项目的分析过程,给出系统的逻辑 2 系统需求分析4 电脑功能模型,数据字典以及规格说明书。完成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建立和系统概要设计,并给出相应的规格说明3 概要系统设计4 电脑书完成系统详细设计,并绘制各类UML 4 详细系统设计 6 电脑图和相应的各模块规格说明书系统运行和软件后期制作 5 系统实施 6 电脑 6 软件测试完成对系统的组装和测试。 6 电脑 2 计算机系2010级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撰写实训总结报编码与测试等任务后,要写出实训 7 2 电脑告的总结报告。四、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平时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复习重点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复习重点 【1】下列软件属性中,软件产品首要满足的应该是。 A)功能需求 B)性能需求 C)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D)容错、纠错能力 【2】对于维护软件的人员来说。使用质量是的结果。 A)功能性 B)可靠性 C)可维护性 D)效率 【3】Myers在1979年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 A)证明程序正确 B)查找程序错误 C)改正程序错误 D)验证程序无错误 【4】坚持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实施下列哪种质量保证措施,才能在开发工程中尽早发现和预防错误,把出现的错误克服在早期。 A)技术评审 B)程序测试 C)文档审查 D)管理评审

【5】以下哪项工作是不断为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持续过程。 A)软件质量方针 B)软件质量控制 C)软件质量保证 D)软件质量改进 【6】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修改错误代价最大的阶段是。 A)需求阶段 B)设计阶段 C)编程阶段 D)发布运行阶段 【7】以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属于。(2008.09) A)灰盒测试 B)数据测试 C)黑盒测试 D)白盒测试 【8】下列能表达程序未按照预期运行,但不会导致整体失效的是。 A)故障 B)异常 C)缺点 D)失效 【9】下列关于缺陷产生原因的叙述中,不属于技术问题的是。A)文档错误,内容不正确或拼写错误 B)系统结构不合理 C)语法错误 D)接口传递不匹配,导致模块集成出现问题 【10】功能或特性没有实现,主要功能部分丧失,次要功能完全

丧失,或致命的错误声明,这属于软件缺陷级别中的。 A)致命的缺陷 B)严重的缺陷 C)一般的缺陷 D)微小的缺陷 【11】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有。 A)技术问题 B)团队工作 C)软件本身 D)以上全部 【12】下列引起软件缺陷的因素不属于技术问题的是。 A)内容不正确 B)算法错误 C)语法错误 D)系统结构不合理 【13】黑盒测试是一种重要的测试策略,又称为数据驱动的测试,其测试数据来源 于。 A)软件规格说明 B)软件设计说明 C)概要设计说明 D)详细设计说明 【14】软件验证和确认理论是测试过程的理论依据,其中验证是检查我们是否正在正确地建造一个产品,它强调的是。 A)过程的正确性 B)产品的正确性 C)测试的正确性 D)规格说明的正确性 【15】下面有关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目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客观的验证软件产品和各项任务是否遵循适用的标准、规程和需求 B)用最少的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软件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软件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硕士的管理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包括PMBOK的九大知识领域(结合软件项目管理特点讲解),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软件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具有从事一般软件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先修、后继课程) 本课程对于软件工程硕士来说,虽然没有明确的先修课要求,但最好学过软件工程,以更好的理解项目管理。 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述 1.1项目 1.2项目管理 1.3项目管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1.5PMP/PMBO介绍 1.6国际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特点和热点 1.7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8软件项目的特点 1.9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1.10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安排 要点:项目,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三约束。了解项目管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项目管 理发展历史,项目管理的重要性,PMP/iPMP/CPMBQK 第二章项目管理的环境和过程

2.1项目管理的系统观念 2.2项目干系人 2.3项目阶段和项目生命周期 (在这里介绍软件项目生命周期) 2.4项目管理过程组 2.5软件开发过程(与项目管理过程的对应关系) 要点:系统观点,项目生命周期,软件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开发与产品开发的异同, 5 个项目过程组,了解项目环境。 第三章项目组织管理与项目经理 3.1 项目组织及其环境 3.2 职能式组织 3.3 项目式组织结构 3.4 矩阵式组织结构 3.5 混合式组织结构 3.6 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 3.7 项目经理的责任和权力 3.8 项目经理的素质特征 3.9 项目经理的挑选与培养 3.10 案例分析要点:项目组织的各种不同组成形式及各种组织形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项目经理的职责、素质以 及管理技巧。 第四章项目整体管理 4.1 什么是项目整体管理 4.2 项目计划的制定 4.3 项目计划的执行 4.4 整体变更控制 (在这一节介绍软件配置管理) 4.5 需要高级管理层的支持 4.6 案例分析要点:项目整体管理的重要性,项目整体管理总体框架,项目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项目计划的制定, 项目计划的执行,整体变更控制过程与项目计划更新、纠正措施和应该吸取的教训,高层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参与对项目成功的重要性,软件配置管理。 第五章项目范围管理 5.1 项目范围管理概述 5.2 项目启动:战略计划与项目选择 5.3 范围计划编制和范围说明书 5.4 范围定义与工作分解结构 5.5 范围审核和范围变更控制 5.6 软件需求管理 5.7 案例分析 要点:项目范围定义,项目范围管理重要性,项目选择方法,范围管理的5个过程(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方法、工具),与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等的关系,项目章程,范围说明书,WBS SWO■分析, AHP分析,需求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