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教育行业网络白皮书——基础教育版 (1)

华为教育行业网络白皮书——基础教育版 (1)

华为教育行业网络白皮书

基础教育版

华为教育行业网络白皮书

基础教育版

1 引言 (1)

2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新变化 (2)

2.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 (2)

2.2 信息化扩展了教学手段与范围,使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转变 (4)

2.3 学习方式已发生改变,走出课堂、多元化、个性化已成发展方向 (5)

2.4 教育管理的改变,“追寻人本,走向校本,关注成本”成为发展趋势 (5)

3 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及信息化趋势 (6)

3.1 基础教育亟待走出数字鸿沟 (6)

3.2 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方式的能力仍待提高 (6)

3.3 学习和真实生活体验结合仍严重不足 (7)

3.4 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入应用,助力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7)

3.5 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深入融合,将带来泛在教育的普及 (7)

4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规划 (9)

5 华为敏捷网络服务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 (12)

5.1 华为敏捷网络支持教育的快速发展 (12)

5.2 强大数据中心网络支持两平台建设 (13)

5.3 教育城域网架起资源共享和教育管理的桥梁 (13)

5.4 稳定高效数字校园网,业务承载多合一 (14)

5.5 高品质无线校园网,校园应用无处不在 (14)

6 华为持续投入教育事业 (15)

6.1 “播种通信未来种子”——全球培养ICT人才 (15)

1 引言

当信息网络时代呼啸而至,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走向开放和国际化,各国政府对于

教育和科技的重视与投入正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梦”更成为“中国梦”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在网络

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借信息化成就“教育梦”已成为有志于为科教

兴国贡献力量的IT精英们共同的时代追求和光辉梦想。

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十几年来一直关注并推动中国教育信

息化事业,更以世界500强公司的信誉和品质,为教育行业客户提供创新的技术

和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推进新技术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唯有“知行合一”方能积跬步而至千里。凭借完整的端到端ICT解决方案能力,华为

始终基于客户需求创新,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强大的IT技术支撑和网络保障,在与教育ICT客户精诚合作的大道上,为实现教育行业的“中国梦”进行不

懈努力。

1

2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新变化

2.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推进中国教

育国际化进程

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该规划

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的作用逐渐显现,带来了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快速增长。

2012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投资规模达到641.8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7.8%。

教育信息化投资的飞跃式增长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并逐步向国际上发达

国家接轨。

498.2565.5641.811.3%

13.5%17.8%0.0%3.0%6.0%9.0%12.0%15.0%18.0%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10

20112012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图 1 2010-201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投资规模

图 2 2011-2012年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的变化

93.3

170.2

108.5资料来源:赛迪顾问302324.8208.5

硬件

软件IT服务

2012年

2011年

2

主要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比较

国家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实施时间

中国《教育信息化十

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

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

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使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基础教育信息化重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在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 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

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 继续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教育管理信息化重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教育服务与监管能力。

2012

美国《变革美国教育:

以技术推动学习》

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消除学生间的成绩差距为目标,提出了一种

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其目标和建议包括如下五个基本领域:学

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

? 学习:借助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有趣味且强有力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 评价:助技术为有效决策提供数据,持续改善整个教育系统

? 教学:借助技术采用联合教学的模式来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

? 设施: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提供随时随地可用的人、技术和过程

? 生产力:借助技术优势,控制学习成本,改善学习效果。

2010

英国《利用技术:促进

下一代学习(2008-

2014)》

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英国整体教育水平,并围绕学习者、教师、学习渠

道、开发系统的基础设施等关键优先事项开展个性化学习,发展一种技

术自信体系,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 使所有学习者都能有效地、安全地、有针对性地获得并利用技术,以

支持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学习;

? 利用技术为教学专业人员提供工具和支持;

? 改善获取强大的学习工具和内容的方式,支持家庭和非正式学习;

? 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国家认可的领导网络作用,以支持创新和知识

转移;

? 开发系统的国家数字基础设施,支持个人设备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整合。

2009

日本《学校教育信息化

愿景:学习设计与

21世纪的学校》

通过信息技术的建设,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效率,减轻教师和学

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其次,通过建立学校、家庭、教师以及特殊学

生辅导专家之间功效的辅助学习技术和数据库系统来满足特殊学生的学

习需求,实现更高的学习质量。

2010

韩国《智慧教育战略》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韩国教育的竞争力,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具体包

括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振兴网络学习与建立在线评估系统、促进教

育内容为公共目的的利用、加强教师的智慧教育实践能力、构筑基于云

计算技术的教育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提升项目推进体系等六项行动。

2011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3

通过对主要国家近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的分析比较,不难看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建设目标逐步向世界发达国家接轨,同样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管理质量、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校内和校外学习的无缝对接、满足个性化教育和新一代学习方式的需求为未来教育信息化主要目标。利于信息技术手段,遵循科学的教育方式,追求高效的同时降低教育教学成本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2.2 信息化扩展了教学手段与范围,使教学由

“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转变

一直以来,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模式的探讨主要是课堂内容的分析和填充,也就是重视一节课中的知识含量,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们最关心和思考最多的是对于知识记忆的加强和扩充,学习现有社会文明文化成果,以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的知识传授仍然充斥着课堂。枯燥低效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深陷“教得累,学得苦”的怪圈。在“素质教育”、“课堂转型”、“高效课堂建设”、“减负高效”等呼声渐高的形势下,课堂改革越来越成为衡量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标准”。

很多学校和老师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能动性”、“自身创造性”、“个人价值观”等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尝试使教学过程由“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转变。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来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实践。

信息化教学借助网络、互动式设备,甚至云计算的模式,能够开创一种全新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带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变化。

在现实中,部分学校已经借助信息化技术,建设了数字化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库,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部分区域还建设了专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上网,方便所有师生和学生家长选择并获取优质资源和服务,在增加学习趣味,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最优质的课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持续发展,在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公平教育。

4

2.3 学习方式已发生改变,走出课堂、多元化、个

性化已成发展方向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正随之改变,这一切让学习方式变得

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无论是在校师生,还是学生家长,都可以无所不在的访问学习交流平台,在老

师和学生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同时,家长也能够实时通过学习平台和老师学生实

现家校互动。而且,利用数字化和交互技术,传统的纸质课本得以发展成为电

子课本,教材内容以直观的视、音、图、文展现出来,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知识。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翻看电子课本,随时、随地、随需地开展移动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自行调整

学习进度,亦可在网上分享学习资料和学习经验,或是针对某个主题,在共同探

讨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学习更加灵活、积极和有效,学生的兴趣、特

长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一个“因材施教”的

过程也在学生的自我修正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依托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学习”将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

学习的过程将由在校期间向人的一生无限延伸,“终身性、全民性、泛在性、灵

活性”的学习将成为可能。

2.4 教育管理的改变,“追寻人本,走向校本,关

注成本”成为发展趋势

教育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信息化应用已经深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帮助学校管理者和教

师获取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信息;为学生网上学习、成绩查询和学习交流

等提供全方位、多层面、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若要推动教育发展,走向校本

关注成本,加强信息化管理是一条必经之路,特别是在互联互通、统一标准、

使用方便、运行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

整个系统的效率。

信息化推动了学校整合流程和跨部门的业务衔接。通过信息化的整合与集成,在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采购审批等环节,跨部门的业务流程

得以畅通流转,这不但提学校的总体办事效率,也让信息化应用深入到学校各项

管理业务的核心。教育行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整合IT系

统和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高效支撑,并为事务处理、动态监测、决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撑,从而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从“管理信息化”到“对信息化进行管理”的飞跃,提高了区域学校

资源的管理和调度效率,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5

3 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及信息

化趋势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等。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这些都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需要迎接的诸多挑战。

3.1 基础教育亟待走出数字鸿沟

我国国土面积大,在地理环境、人口素质、文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教育上来,造成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在一些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中,不光是教育资源匮乏,同时传统的“授课+考试”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教学在这些区域甚至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务信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种不公平的教育鸿沟的存在,将导致后天教育的不公平,从而影响每个学生人生的公平性,因此必须填平这道鸿沟。

在经济发达的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也不能有效地满足来自家长的多方面需求。因此需要营造良好的、富有规则的发展环境,不断丰富基础资源,关注和优化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和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在当前中国的国情下,基础教育需要借助ICT技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拓展、发现和挖掘教育新环境和新资源。例如,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不但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2 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方式的能力仍待提高

数字媒体技能在教师教育中仍然比较薄弱。教师拥有数字媒体的基本能力还远未实现,因此,需要开展在职学习加以弥补。但教师需要学习和弥补的技能需求并不完全相同,且各个学校位置分散,集中培训成本高,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先进有经验的教师在区域网络平台上,开设相关的课程,该区域的老师,包括边远山区的老师,通过三通网络或者Internet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通过MOOC的方式和无处不在的信息化网络,可以全面覆盖区域学校和教师,通过较低成本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为基础教育的全面信息化铺平道路。

6

3.3 学习和真实生活体验结合仍严重不足

在基础教育中,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许多活动都发生在教室围墙之外,兼容真实

生活体验的学习严重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生活能力弱等问题一直存在。学生

只有将他们通过学习知晓的世界与现实存在的世界建立联系,才能有效地为现实

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在基础教育的变革过程中已经逐渐出现了新教学模式的多种

尝试, 学生借助游戏、在家学习或利用社交网络开展的丰富学习活动所获得的

经验不仅充满乐趣,而且超越了学科,这一点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

为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除了固定的课堂学习外,采用网络空间学习和实际社会

实践应用,以及与同学老师随时随地互动探讨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应用技术手段

整合学校课程与社会真实生活相结合的有效方式。那么更灵活更敏捷的网络就会

成为支持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工具。

3.4 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入应用,助力实现优质资源

的整合与共享

资源整合与共享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教育云数据中心

是实现共享、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基础设施。当前日趋成熟的云计算从技术优势

上提供了全方位资源运用、共享管理的基础环境。云计算跨平台环境使得复杂的

设备管理变得统一简单,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的各种应用系统需求得以

保证,知识的产生、加工、传输、缓存数据安全更具保障。未来,教育信息化领

域的大容量资源调度管理、网络设备运营管理、大规模服务器资源统一管理对基

础设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云计算、SDN为基础的大规模数据中心、EB级云存

储的管理应用将成为基础教育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重点。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接入多样化发展趋势体

现在教育应用网络在开放性、灵活性、以及运维效率和业务运作效率上的重视,SDN对网络设备层、网络控制层、业务管理及编排层的“分层”开放和可编程特性,使其成为新一代网络的新宠。随着谷歌、VMware等IT巨头的驱动,SDN正在

一步步走向成熟,未来网络接入多样化领域内成功模式和经验的积累,势必推动SDN等新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和全光纤网络建设中的创新。

3.5 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深入融合,将带来泛在

教育的普及

随着移动互联网,虚拟化、云计算的发展,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的服务和应用也不

断增强,无线互联网与移动终端产品功能加速融合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通信和

内容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倍增、存储空间云化、接入多样化、网络特性增强、

娱乐性和可视化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奠定了泛在

教育在内的应用和服务,泛在教育应用可以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碎片式学习、个

性化学习等学习需求和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互动式教育等教育需求,是实现公

平教育以及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应用的重要途径。校园网作为教育应用网络的主

7

要支撑,对泛在教育的移动学习推广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变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目前,无线网络加速改变着网络环境,在此浪潮下,校园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线校园网作为校园网的延伸,已经成为各学校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手段,互动教学的无线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师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学习空间,已经超越传统教室的局限,给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应用创新带来了机遇。未来,安全、便捷实用的无线网络建设成为关键,总体上说,全面的网络规划设计优化需求将逐渐彰显,对WLAN无线网络特性需求一方面体现在网络的快速搭建、低故障率、无盲区、无重叠信道的“无缝校园”设计目标,另一方面,高密度的接入、可自动调整的功率和射频、精准定位也将随着5G的到来,成为未来泛在教育无线网络基础的全新设计标准。

8

4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规划

教育部于2012年3月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全国

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顶层规划。规划强调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

倡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构建学习型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的支撑发展与引领创

新的重要作用。规划提出目标,即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

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

覆盖,并特别描述了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及行动计划。

规划中特别描述的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基础教育部分的主

要任务是缩小地区、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纲挈领的指导下,各个省市教育

主管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教育信息化规划。其中,对基

础教育信息化相关内容做出了重要部署。

部分省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省市规划/文件名称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重点示范项目/行动计划

上海上海教育信息化

“十二五”发展

规划

? 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

? 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 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

? 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

? 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项目

? 学习网建设项目

? 教育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 基于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的

探索项目

? 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

? 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项目、教育考试标

准化考点建设项目、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项

目和高校节能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等

广东省广东省教育

信息化发展

“十二五”规划

? 以教育网络“校校通”为重点,推进教

育网络一体化

?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重点,推进教育信

息化基础条件一体化

? 以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重

点,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一体化

? 以创新教学和管理应用为重点,促进信

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 以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促

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 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粤教云”

计划

? 教育信息化创新计划

?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计划

?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教育示范应用计划等

9

省市规划/文件名称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重点示范项目/行动计划

浙江省浙江省教育信息

化“十二五”发

展规划

?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教育信息资源与平台建设

? 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

? 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 数字校园示范工程

? 书香校园工程等

江苏省江苏省教育信息

化“十二五”发

展规划

? 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基础教育计算机网

? 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

? 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体系

? 建立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前

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网络交流

? 建立特殊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

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上的残疾人开发辅

助学习的装置和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

和丰富特殊教育资源

?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

? 教学教研网络应用建设

?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等

福建省福建省教育信息

化“十二五”发

展规划

?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 整合教育信息资源

? 完善信息化支撑平台

?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 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

? 福建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建设

? 福建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福建开放大学数字化平台等

四川省四川省教育信息

化十年发展行动

计划(2011—

2020年)

? 以缩小数字化差距为重点,促进基础教

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 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为重点,创

新教育教学模式

? 以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

重点,全面助推素质教育

? 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

? 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

?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

?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 示范区域和试点学校建设计划

? 教育信息化师资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建设计划等

辽宁省辽宁省教育信息

化“十二五”发

展规划

? 建成覆盖全省、多种方式接入、有线和

无线相结合的信息化网络系统

? 加强资源库建设,建成完善的网络教学

资源库体系

? 进一步加强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建设

? 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优质、

共享、交互式教学资源库

? 建立特殊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

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上的残疾人开发辅

助学习的装置和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

和丰富特殊教育资源

? 建立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 数字化实验区

? 实验校示范工程等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地方政府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为了认真贯彻和执行中央精神,保证本地学校资源在基础教育阶段不掉队,实现教育公平,各地区政府分别制定了适应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重点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10

纵览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部署,可以看出,各地各级相关部门均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依托,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上。同时,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在基础教育教育模式创新和师生信息化理念培养上也进行了不同的新尝试。

部分区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省市区县规划/文件名称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北京市东城区东城区“十二五”教育

信息化发展规划? 提升与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完成所有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 建立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中心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学习e 网通”应用? 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各项改革

? 提升全员信息素养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新区教育事

业“十二五”发

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设施,共享数据,构建教育信息

化应用的基础支撑环境

?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建设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习者和服务于社会公众的三大教育公共平台,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研修与课堂教学、各类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教育管理与家校互动中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益

? 数字化未来校园的推进:推进增强现实技术、教学游戏、优质视频资源

的应用,推进多种学科性软件工具、各类新技术和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

的应用,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区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2012-2016年? 以优化公办教育信息装备和加快民办教育信息装备为重点推进教育信息

化均衡发展

? 以增强教育电子政务和促进教育评价为重点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优质发展

? 以加强信息化领导力与建设高信息素养教师队伍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发

展(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创新网络教科研模式)

? 以加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推进教

学信息化特色发展

? 以区域推进和改革创新为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

陕西省三原县

三原县教育信息

化三年发展规

划(2011-2013

年)?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计算机教室建设、多媒体投

影设备“班班通”建设、网站及校园网建设

? 加快资源建设,提高应用水平。加快县教育资源中心升级改造建设,加快校本资源库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应用研究,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应用水平

? 实施办公自动化,推行管理信息化

? 强化管理考核,服务教育教学

? 树立先进典型,加强示范引领

福建省

漳州市南靖县南靖县教育信息

化五年发展规划? 全面建成覆盖全县的义务教育计算机网

? 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

? 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体系? 建立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前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

网络交流

? 建立特殊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上的残疾人

开发辅助学习的装置和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特殊教育资源11

5 华为敏捷网络服务中国基础

教育信息化

“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华为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教育同仁、企业、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华为愿以社会一员的身份,参与互联校园的建设,助力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人畅享教育信息世界,开启教育现代化之路,共同实现中国教育之梦。

教育大计并非教育行业孤军奋战所能成就,只有整合多方资源,打破时间、地点的阻隔,达成互动教学和精细化管理这两大目标,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才能携手共创教育的美好未来。

长期以来,华为一直关注教育行业的发展需求。“得其理足以知百世之变,明其数足以计将来之事”,华为愿意凭借多年来在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积累,致力成为全球教育信息化ICT合作伙伴,以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高效、灵活、安全的解决方案。

5.1 华为敏捷网络支持教育的快速发展

校园间互联及校园内互联网络系统是中小学阶段学区和学校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BYOD的方式,携带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iPad等信息终端设备进入学校课堂,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相对的各种各样新的教学应用层出不穷,由此教委和各个学校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2

华为在网络领域有非常多的成功实践,在技术创新方面也从未停止,并且一直致

力于提升网络容量、增强网络可靠性、优化网络管理,为教育客户提供技术领先、平滑演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华为教育解决方案基于创新的敏捷网络方案架构,敏捷网络是华为公司面向企

业市场发布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它基于SDN思想加上全可编程、质量感知以

及平滑演进三大架构创新,让网络能够快速、灵活地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相

比传统网络获得领先四倍的业务创新速度,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先机。华

为教育敏捷网络方案致力于提升校园用户体验、优化网络管理、助力教研创新,

为教育客户提供技术领先、面向未来平滑演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学校实现

网络资源的全面虚拟化,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真正融合,满足IT应用动态灵活部署,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支持实现教育的多种应用。

5.2 强大数据中心网络支持两平台建设

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集中管理和教育公平依托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

平台的建设,而两平台建设需要一个强大可靠的数据中心。

针对未来云数据中心的特征,华为提出了敏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以弹性、虚拟、开放和智能为其主要特征。弹性网络提供大容量、高品质和长期稳定的网络

架构,满足未来10年四代服务器(GE->10GE->40GE->100GE)的演进需求,这对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虚拟化网络,满足教育云业务及各种差

异化业务的需求;对上层业务开放接口协议,满足业务的定制化需求;智能管理

能够对数据中心中网络故障进行精确定位和快速排除故障,降低维护难度,提升

IT人员效率。

5.3 教育城域网架起资源共享和教育管理的桥梁

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集中管理,稳定可靠的教育城域网是不可或缺的网络

基础设施,教育城域网构建了一个市教育局、区县教委、学校的三级教育信息网

络平台,形成具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及教育信息管理等功能的高带宽传输的区域

网络核心骨干平台。从而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建设目标,支撑教育共

享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的各种任务,承载教务办公自动化、学籍管理系统、互动

课堂、在线点播、在线交流、在线考试评测、电子书包等教学管理应用。

华为敏捷教育城域网方案从高可靠、简单管理和业务体验的角度考虑帮助实现教

育资源应用。通过双机集群构筑网络核心结构,大表项、CSS2硬件集群技术保障

城域网的稳定和高可靠性;随板AC,有线无线深度融合,SVF超级虚拟化技术,

简化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量, iPCA及时感知网络质量,快速排障。领先的网络

敏捷特性实现全网的业务随行、策略随身、资源随动的高体验敏捷网络,使得全

网的用户都能得到城域漫游、有线无线一致化的使用体验。

13

5.4 稳定高效数字校园网,业务承载多合一

中小学数字校园网络,以实用为原则,通过标准化产品,将数据进行统一承载,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将沟通无限延展。华为敏捷数字校园方案通过CCS2等可靠性技术保障其网络可靠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大数据的理念,建立全网的安全防御体系;通过部署无线等方案使校园业务更加丰富;通过敏捷网关的OSP开放平台、Android操作系统和多接口打造智慧云课堂;通过系列化绿色环保设计,建设绿色校园网络。

5.5 高品质无线校园网,校园应用无处不在

华为敏捷无线校园网络方案从易管、稳定、安全、先进、智能等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校在不同的场景下部署无线网络。无线教室,小面积高容量覆盖, 让学生能够通过移动终端与老师互动;多媒体教室, 大带宽AP覆盖,保证多媒体业务,实时视频等业务高质量、高可靠;学校操场、绿地等开阔空间, IP67级防尘防水的室外型AP通过网桥方式提供大面积校园覆盖.;学生宿舍,房间内放置馈线的分布式部署或者面板式A P,保证接入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深度融合的敏捷无线网络,高性能、高密覆盖、易部署、易管理、快速切换和漫游带来与有线一致的优质体验。

14

6 华为持续投入教育事业

华为重视教育,积极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行

业所需技能的专业人才,并为此做出了诸多努力。

6.1 “播种通信未来种子”——全球培养ICT人才

为了帮助ICT专业人才填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并掌握行业所需技能,华为启

动了“播种通信未来种子”项目。项目旨在为各国学生提供ICT实践培训、奖学金、工作体验和实习机会。

截至到2013年底,“播种通信未来种子”项目已在泰国、刚果、英国、法国、

德国、西班牙、挪威、加纳、几内亚、印尼、意大利、肯尼亚、马来西亚、摩洛哥、新加坡、等国推广。华为与各国教育机构及相关组织合作,通过授课及选拔

优秀学生进入华为实践的方式,为项目所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目前,“播种通信未来种子”项目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70多所大学建立了多

个培训中心,为数万名大学生提供了奖学金以及在当地华为代表处实习或赴华工

作体验的机会。

6.2 华为网络学院——网络工程师的摇篮

华为网络学院主要面向国内高校在校生开展网络技术培训,通过72学时的培训,

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络技术,还可以拥有利用这些技术设计和构建企业网络的

技能,并具备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的备考能力。

2013年7月,华为网络学院与国内六家院校签约合作,包括:西安邮电大学、重

庆文理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防灾科技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柳州铁

道职业技术学院,这标志着华为网络学院正式启动,未来从这些学校将走出大批

准网络工程师。

同时,已形成一套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华为网络学院,还将在ICT行业大发展的

变革年代加快前进步伐:从2013年起华为持续加大投入,计划未来3年内与国内

200所院校合作建设华为网络学院,而未来5年内,将在全球发展500家华为网络

学院。

15

7 华为教育网络实践案例

7.1 深圳罗湖区中小学畅享网络案例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模式在近几年内也发生了重大变革。现代数字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师生能够利用笔记本电脑、手持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校园内随时随地接入校园网络,访问各种教学资源、师生课堂教学互动、网上作业、辅助测试等活动。这不仅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几何式数据流量增长的同时也是对学校现有网络承载能力的冲击,现有的区内中小学网络情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其矛盾日趋显著。为了改善现状,满足现代教育需求,网络改造及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工作的重心。

华为帮助罗湖区教育局完成网络改造,实现区内39所中小学的无线校园网覆盖,提供校园内无线接入。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学校办公效率、丰富教学手段;建立高密用户接入的无线通道保障,实现数字教学的顺利开展;降低维护工作量,提升快速交付体验,全面安全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新建无线接入点的方式真正解决学校最后接入问题,无线接入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布线成本,而且为学校的移动办公提供了便捷,真正做到了无论何地、不论何时均可办公,大幅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7.2 上海浦东教育城域网

上海浦东新区的基础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很多信息技术已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备课,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网上数字教研和师训活动例行开展。ICT技术正在改变基础教育的教育与学习模式。

教育信息化应用需要良好的基础网络环境作为其开展和推广的基石,高速稳定安全的信息化网络是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公平,浦东新区迫切需要一张连接全区的网络来承载各类教育云业务,拉通不同学校和组织的优质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务信息管理水平。

上海浦东教育城域网采用华为高性能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核心节点全部采用万兆链路连接,核心设备交换能力达到600G,具备极强的承载能力,面向未来提供无限制的业务承载和扩容能力。在此基础上搭建高效的教育云平台,可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70%的利用率。

16

8 结束语

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凭借多年来对教育行业的深入了解,华为愿意以专业的教育解决方案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

二者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并助力构建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推动

教育改革创新。

“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我们希望继续以优质的ICT技术创新网络科技,

携手中国教育行业合作伙伴及客户共建现代互联校园,共同创建面向未来的创新

管理与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快速发展。

17

免责声明

本文档可能含有预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关未来的财务、运营、

产品系列、新技术等信息。由于实践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测信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本文档信息

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承诺。华为可能不经通知修改上述

信息,恕不另行通知。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4。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手册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商标声明

、HUAWEI 、华为、 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或者注册商标。

在本手册中以及本手册描述的产品中,出现的其他商标、产品名称、服务名称以及公司名称,由其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电话: (0755) 28780808邮编: 518129版本号: https://www.doczj.com/doc/ae1152786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