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 层2交换技术

第11章 层2交换技术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原理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其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中。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由器的价格低很多。 三层交换机种类 三层交换机可以根据其处理数据的不同而分为纯硬件和纯软件两大类。 (1)纯硬件的三层技术相对来说技术复杂,成本高,但是速度快,性能好,带负载能力强。其原理是,采用ASIC芯片,采用硬件的方式进行路由表的查找和刷新。 纯硬件三层交换机原理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Ch1网络概论 计算机网络 网络协议 实体 分组交换 数据报服务 时延 吞吐量 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C/S模式和 P2P模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LAN(局域网)、WAN(广域网)和MAN (城域网)等。 把网络分按数据交换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电路交换方法在实时性方面优于其它交换方式。 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合一”的趋势,三网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吞吐量。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可称为延迟或迟延。 国际性组织ISOC对Internet进行全面管理,它下面的技术组织IAB负责管理有关协议的开发。所有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它的意思是请求评论。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间歇性、突发性。 带宽本身是指信道能传送信号的频率范围,也就是可以传送信号的高频与低频之差。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OSI的会话层处于运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会话管理。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间信息交换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所有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它的意思是请求评论。 TCP/IP体系结构共分4层。各层的名称、传输单位。 计算机网络由负责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网络中各个节点相互连接的形式,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层次(树)型、总线型、环型、星型和网型。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实体之间的规则叫协议,而上下层通过(层间)接口(使用服务原语)传递数据。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 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城域网(MAN)规模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大小通常覆盖一个城市。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 对于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局部地区网络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如下定义:“局部地区网络通信一般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及环形拓扑结构。 局域网的类型:局部地区网络(LAN);高速局域网络(HSLN);用户交换机局域网(PBX)局域网的组成:传输介质及其附属设备;网络适配器(网卡);网络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络软件(网络协议软件、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 6、网络的基本服务包括文件服务、打印服务、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及目录服务。

二层交换机原理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二、交换机的三个主要功能 学习: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 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 三、交换机的工作特性 1.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所连接的网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2.交换机所连接的设备仍然在同一个广播域内,也就是说,交换机不隔绝广播(惟一的例外是在配有VLAN的环境中)。 3.交换机依据帧头的信息进行转发,因此说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此处所述交换机仅指传统的二层交换设备)。 四、交换机的分类 依照交换机处理帧时不同的操作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 存储转发:交换机在转发之前必须接收整个帧,并进行错误校检,如无错误再将这一帧发往目的地址。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随帧长度的不同而变化。 直通式:交换机只要检查到帧头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就立即转发该帧,而无需等待帧全部的被接收,也不进行错误校验。由于以太网帧头的长度总是固定的,因此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也保持不变。 五、二、三、四层交换机? 多种理解的说法: 1. 二层交换(也称为桥接)是基于硬件的桥接。基于每个末端站点的唯一MAC地址转发数据包。二层交换的高性能可以产生增加各子网主机数量的网络设计。其仍然有桥接所具有的特性和限制。 三层交换是基于硬件的路由选择。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对数据包交换操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理上的实施。

二层交换机原理和工作流程

二层交换机原理和工作流程 二层交换机是位于于OSI模型的第2层也就是数据链路层。和普通的交换机相比就是二层交换技术的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且二层交换机支持线速交换,吞吐量要大一些。 二层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数据链路层主要通过接收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服务,在相邻节点之间建立链路,对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检错和纠错,向网络层提供无差错的透明传输。 在数量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为帧(Frame)。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目前,有四种不同格式的以太网帧,在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开始处都有64比特(8字节)的前导字符,其中,前7个字节称为前同步码(Preamble),最后1个字节是帧起始标志符0xAB,它标志着以太网帧的开始。前导字符的作用是使接收节点进行同步并做好接收数据帧的准备。紧接着的是6字节的目标MAC地址,6字节的源MAC地址,随后的帧因不同的格式而各不同,最后4个字节是帧校验序列FCS ,采用32位CRC循环冗余校验对从目标MAC地址字段到数据字段的数据进行校验。不同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各字段定义都不相同,彼此也不兼容。 交换机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帧,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本端口下的主机时丢弃; 4)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转发到这端口上; 5)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转)2009-10-15 09:06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具体区别如下: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二层交换机默认网关作用

二层交换机的默认网关 cisco二层交换机配置默认网关有什么作用? 例如: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0.1 如果你想要管理这台交换机,一般说来默认网关是不能缺少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二层交换机的default gateway和管理ip联系紧密,而并非vlan间路由。 可远程管理交换机与不可远程管理交换机的一个很显著的区别。 交换机如PC一样,若没有网关,在别的网段是不能访问到它的,即就无法跨网段对其进行管理。 为便于通过Telnet方式,远程登录到二层交换机,实现对交换机的远程配置和管理。要利用Telnet方式登录连接到交换机,交换机就必须有一个IP地址,二层交换机的端口是无法设置IP地址,但由于交换机都默认有一个VLAN1接口,VLAN接口是可以设置IP地址的,因此,对于二层交换机,其管理地址,就是VLAN1接口的地址,其设置方法为: Switch#config t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 二层交换机配置了管理IP地址后,在管理地址的同网段内,就可利用“Telnet 192.168.1.254”来登录连接到交换机了。但若要跨网段去登录连接到另一个网段的二层交换机,则必须给二层交换机配置指定默认网关,双方的二层交换机都要配置指定默认网关地址。配置指定交换机的默认网关地址使用ip default-gateway命令,例如,若要将默认网关地址配置为192.168.1.1,则配置命令为: 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1 Switch(config)#exit Switch#write 对于三层交换机,则不需要配置管理地址和默认网关地址,可使用三层交换机上的任何一个三层接口的IP地址来远程登录。 对于不同网络间的通信必须要设置一个转发数据报的地址,这个地址必须要配置到一个三层的接口,就是在电脑里设置的网关,设置了这个网关往往还需要设置路由的。

7层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 对于用户来说,在减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 能够取得更为可观的利润,采用组网技术的优劣,成为提高利润的一个手段。 功能的第3层交换技术,或者是使用具有高网络服务水平的第7层交换技术呢? 在这些技术选择的权衡中,2层交换、3层交换和7层交换这三种技术究竟孰优孰劣,它们各自又适用于什么样的环境呢? 传统的第2层交换技术 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MAC地址表中。 谈到交换,从广义上讲,任何数据的转发都可以叫做交换。但是,传统的、狭义的第2层交换技术,仅包括数据链路层的转发。 目前,第2层交换技术已经成熟。从硬件上看,第2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 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 案。 具有路由功能的第3层交换技术

题。经过多年发展,第3层交换技术已经成为构建多业务融合网络的主要力量。 法实现子网间的互访。 为了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厂商利用第3层交换技术开发了3层交换机,也叫做路 简单地说,可以处理网络第3层数据转发的交换技术就是第3层交换技术。 从硬件上看,在第3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3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它模块间,高速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 3层交换机是为IP设计的,接口类型简单,拥有很强的3层包处理能力,价格又比相同速率的路由器低得多,非常适用于大规模局域网络。 第3层交换技术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同时,3层交换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第3层交换技术及3层交换设备的发展,必将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变革,并在整个网络中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具有网络服务功能的第7层交换技术 对内容的识别。 如何解决传输层到应用层的问题,专门针对传输层到应用层进行管理的网络技术变得非常重要,这就是目前第7层交换技术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简单地说,可以处理网络应用层数据转发的交换技术就是第7层交换技术。其主要目的是 互联网向智能化的转变。 第7层交换技术通过应用层交换机实现了所有高层网络的功能,使网络管理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好地分配网络资源。

二层、三层交换技术的介绍

二层、三层交换技术介绍 一、二层交换技术介绍 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 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 (1)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 (2)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

(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U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 (3)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以上三点也是评判二三层交换机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参数,这一点请大家在考虑设备选型时注意比较。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操作,其工作模式与二层交换相似,但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这个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传递包时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实现功能的方式就不同。工作原理是在路由器的部也有一个表,这个表所标示的是如果要去某一个地方,下一步应该向哪里走,如果能从路由表中找到数据包下一步往哪里走,把链路层信息加上转发出去;如果不能知道下一步走向哪里,则将此包丢弃,然后返回一个信息交给源地址。 路由技术实质上来说不过两种功能:决定最优路由和转发数据包。路由表中写入各种信息,由路由算法计算出到达目的地址的最佳路径,然后由相对简单直接的转发机制发送数据包。接受数据的下一台路由器依照相同的工作方式继续转发,依次类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路由器。

交换机 二层三层的区别

二层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交换机用于小型的局域网络。这个就不用多言了,在小型局域网中,广播包影响不大,二层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谦价格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 三层交换机的优点在于接口类型丰富,支持的三层功能强大,路由能力强大,适合用于大型的网络间的路由,它的优势在于选择最佳路由,负荷分担,链路备份及和其他网络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等等路由器所具有功能。 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快大型局域网络内部的数据的快速转发,加入路由功能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如果把大型网络按照部门,地域等等因素划分成一个个小局域网,这将导致大量的网际互访,单纯的使用二层交换机不能实现网际互访;如单纯的使用路由器,由于接口数量有限和路由转发速度慢,将限制网络的速度和网络规模,采用具有路由功能的快速转发的三层交换机就成为首选。 一般来说,在内网数据流量大,要求快速转发响应的网络中,如全部由三层交换机来做这个工作,会造成三层交换机负担过重,响应速度受影响,将网间的路由交由路由器去完成,充分发挥不同设备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好的组网策略,当然,前提是客户的腰包很鼓,不然就退而求其次,让三层交换机也兼为网际互连。 第四层交换机原理叙述 OSI模型的第四层是传输层。传输层负责端对端通信,即在网络源和目标系统之间协调通信。在IP协议栈中这是TCP(一种传输协议)和UDP(用户数据包协议)所在的协议层。 在第四层中,TCP和UDP标题包含端口号(port number),它们可以唯一区分每个数据包包含哪些应用协议(例如HTTP、FTP等)。端点系统利用这种信息来区分包中的数据,尤其是端口号使一个接收端计算机系统能够确定它所收到的IP包类型,并把它交给合适的高层软件。端口号和设备IP地址的组合通常称作"插口(socket)"。1和255之间的端口号被保留,他们称为"熟知"端口,也就是说,在所有主机TCP/I P协议栈实现中,这些端口号是相同的。除了"熟知"端口外,标准UNIX服务分配在256到1024端口范围,定制的应用一般在1024以上分配端口号。分配端口号的最近清单可以在RFC1700 "Assigned Numbers"上找到。 TCP/UDP端口号提供的附加信息可以为网络交换机所利用,这是第四层交换的基础。具有第四层功能的交换机能够起到与服务器相连接的"虚拟IP"(VIP)前端的作用。每台服务器和支持单一或通用应用的服务器组都配置一个VIP地址。这个VIP地址被发送出去并在域名系统上注册。在发出一个服务请求时,第四层交换机通过判定TCP开始,来识别一次会话的开始。然后它利用复杂的算法来确定处理这个请求的最佳服务器。一旦做出这种决定,交换机就将会话与一个具体的IP地址联系在一起,并用该服务器真正的IP地址来代替服务器上的VIP地址。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复习

课后习题复习: CH1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6 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 答:征:宏观整体评价网络的外在表现。性能指标:具体定量描述网络的技术性能。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 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 比特数=5×10-7×1×106=5×10-1 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 (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数=5×10-4×1×106=5×102 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 (4)1Mb/s: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 比特数=2.5×10-2×1×106=5×104 1Gb/s: 比特数=2.5×10-2×1×109=5×107

二层交换技术

二层交换技术 九十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及通信量的剧增,传统局域网已经愈来愈超出了自身的负荷,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局域网的性能。而二层交换机对交换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随着二层交换机技术的成熟,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二层交换机在技术方面取得任何突破了。 什么是二层交换机 最初的第二层交换机是对应于OSI的第二协议层来定义的,因为它只能工作在OSI 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二层交换机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出往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地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这是交换机的最基本操作。二层交换机是最原始的交换技术产品,目前接入型交换机一般是属于这类型,一般来说所承担的工作复杂性不是很强,又处于交换网络的最底层,所以也就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二层数据转发功能即可。目前二层交换机应用最为广泛,一般应用于小型企业或中型以上企业网络的接入层次。 二层交换机指向智能千兆 二层交换机从原先的10M交换非网管,逐渐走向10/100M非网管到10/100M普通可网管,现在已经走向智能可网管,并且正在走向1000M的交换能力。二层交换机不断地被增强了智能性,开始能能够处理基于二层到四层的数据包流,这提高了交换机的服务质量(QOS)和安全策略。而推动“千兆到桌面”的二层千兆交换机也将是即将来到的热点。 1.网管指向智能 最初的交换机是没有网管功能的,它只能识别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根据这个硬件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交换环境产生的固有问题,对业务的控制,对安全的需要使得二层交换机需要加上网络的管控能力,这才产生了可网管交换机。而现在的可网管已经指向智能的功能,这包括:服务质量(QOS)和安全策略。 第二部分: (1)服务质量

二层交换机组网方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二层交换机组网方案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6月13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网络工程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二层交换机组网方案---需求分析及设备B的设置 完成期限:自2010 年5 月31日至2010年06 月06日共1 周 设计目的: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建立一个以二层交换机为媒介的小型局域网,通过这个局域网可以对该网上的其他主机进行连通,利用较少而又简单的设备,达到组网连通的作用。 功能要求:包括两个二层交换机,数台主机,组建一个简单小型的局域网,实现此局域网内部的通信。 设计的任务:对此次组网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分析各个方面的需求及设备的选用,包括怎样设计,划分VLAN的必要性,网络拓扑的定义及意义。

开发工具:交换机,visio。 [1]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2版)》谢希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计算机网络交换路由实验实训指导(第2版)》王鸿运2010 [3] 《校园网组建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王竹林2002.1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年月日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同时也需要与之相关的设计与服务。 本课程设计, 主要基于交换机的设置,建立一个以交换机为媒介的小型局域网的组网方案,例如校园网、企业网等。由于在教学教育领域,资源共享、教学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无疑是大势所趋,为了让师生之间、教工之间达成互联互通,很多中小学校、大学都需要急需建立校园网。由于条件限制,本课程设计只进行了一个小的模拟测试,并没有实地布线操作。此次模拟测试只使用了两台二层交换机,两台主机以及数根网线进行简单的配置,然后测试。关键词:交换机switch;主机PC;局域网:LAN。

华为三层二层交换机双机热备份配置举例优选稿

华为三层二层交换机双机热备份配置举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华为三层+二层交换机双机热备份配置举例 组网需求 SE2300作为会话边界控制器被部署在企业网络和NGN网络之间,考虑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采用两台SE2300以主备备份方式工作。其中 SE2300-A作为主用,SE2300-B作为备用。 如 SE2300-A和SE2300-B分别通过接口Ethernet1/0/0连接企业网络1,通过Ethernet2/0/0连接企业网络2,通过Ethernet4/0/0连接NGN网络。图1-10 双机热备份典型配置组网 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思路进行配置: l 在接口上配置VRRP备份组 l 配置VRRP管理组,将备份组添加到VRRP管理组中 l 配置HRP 数据准备 数据规划如下: l VRRP备份组虚拟IP地址 l VRRP管理组的优先级 配置步骤

在进行VRRP相关配置前,请先确保SE2300自己能够正常工作,即已经成功地配置了信令代理和媒体代理功能,及各接口的IP地址。之后进行如下配置: 步骤 1 配置SE2300-A # 在Ethernet1/0/0接口上配置VRRP备份组1,并配置备份组的虚拟IP 地址。 首先配置实地址,再配置虚地址,实地址和虚地址要配置在同一网段。在组网环境中一定要注意检查不能有相同的vrid配置存在,不允许出现vrid相同的两台设备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 system-view [Quidway] interface ethernet 1/0/0 [Quidway-Ethernet1/0/0] [Quidway-Ethernet1/0/0] vrrp vrid 1 virtual-ip 1 [Quidway-Ethernet1/0/0] quit # 在Ethernet2/0/0接口上配置VRRP备份组2,并配置备份组的虚拟IP 地址。 [Quidway] interface ethernet 2/0/0 [Quidway-Ethernet2/0/0] [Quidway-Ethernet2/0/0]

二层交换机实现多网段通信

用二层交换机实现不同网段主机的通信 一:网络拓扑 pc1——二层交换机——pc2 二:实验目的 PC1能ping通PC2 PC的TCP/IP参数: PC1:IP:192.168.0.1/24 GW:192.168.1.1 PC2:IP:192.168.1.1/24 GW 192.168.0.1 三:原理 1.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交换的原理。交换机的转发是靠MAC地址表。交换的方式就是当从一个接口接收到数据去往一个目的MAC地址时会去找MAC表里有没有这个MAC地址然后找到那个目的MAC相对应的接口后转发出这个帧,如果有这个MAC地址就转发,没有的话就通过arp请求获得MAC地址。 2. 通过上面的原理后也就是说只要PC1能获得PC2的MAC地址后就能和PC2进行通讯地。因为交换机已经知道了从PC1的MAC怎么到PC2的MAC了。 3. 其次我们就需要解决怎么才能让交换机和PC本自己互相知道对方的MAC地址。说到这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用ARP来实现。但是什么时候才会发ARP呢,还有就是为什么我的拓扑图里的两台PC的网关都不是PC自己本网段的ip呢? 原因是: ARP只会对本网段内的IP起作用。当PC想访问另一台PC时它会先把自己的IP地址和访问目的PC 的IP地址进行一个计算来看是不是本网段的,如果是的话它就会发送一个ARP请求来获取对方的MAC 地址。如果不是本网段的IP的话PC机就会直接发送这个访问包到网关去以实现路由。但是现在我们现在就是要实现不同IP网段的ARP请求。所以我这里每台PC的网关都是对方的IP,因为PC机要通过网关才能实现路由那怎么获取网关呢?PC获取网关的方式都是用ARP来实现,而且我现在每台PC的网关都是不同网段所以就实现了对不同网段的ARP请求。但交换机还是会实现这个ARP请求的转发。这样一来两台PC就能分别获得对方的MAC地址了。只要能获得对方面的MAC地址后也就是能正常通讯了。 四:缺陷 缺陷就是如果交换机划分了VLAN的话ARP请求也就没有用了,因为VLAN是隔离广播的,所以ARP 求也就不能跨网段来实现了。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要点

1、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概念 ?指在运动中完成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 的。分别可构成陆地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和空中移动通信。通常包括无线电寻呼系统、陆地蜂窝移动通信、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与日俱增。 ?移动台的移动性强。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第二代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研制 数字系统。 (3)第三代3G(未来移动通信系统) 3、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召开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制定的国际频率分配表划分。1979年,ITU首次给陆地移动通信划分出主要频段。 ?1980 年我国制定出陆地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 ?集群移动通信:806~821MHz(上行) 851~866MHz(下行) ?军队:825~845MHz(上行) 870~890MHz(下行) ?公用陆地移动通信:890~915MHz(上行) 935~960MHz(下行) 1986 年,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成立了一个预测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话系统的专门组织FPLMTS ,提出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具体设想,经2.5G 产品GPRS 系统的过渡,3G 走上了通信舞台的前沿。3G 与2G根本的不同: ?3G采用CDMA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 ?2G采用TDMA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3G 的主要特征: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3G的设计目标:提供比2G更大 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习题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