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信息处理(实验九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示例

教育信息处理(实验九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示例

教育信息处理(实验九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示例
教育信息处理(实验九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示例

1、对北京18个区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行聚类。X1:每万人中职在校生数;X2:每万人中职招生数;X3:每万人中职毕业生数;X4:每万人中职专任教师数;X5:本科以上学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X6: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X7:学校平均在校生人数;X8:国家财政预算中职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X9:生均教育经费。

具体步骤如下:

1、导入数据,建立数据文件(data.sav)

2、选择聚类分析(分析—分类—系统聚类分析),选择变量,分群选择个案方式

3、聚类分析描述统计(统计量—合并进程表;聚类成员—单一方案—聚类数3)

4、聚类分析绘制(树状图;冰柱—所有聚类,方向—垂直)

5、聚类分析方法(聚类方法—组间联接,度量标准—区间—平方Euclidean 距离)

6、聚类分析保存(聚类成员—单一方案—聚类数3)

7、保存实验结果,并分析结果

结果与分析:

(1)输出结果文件中的第一部分如下图1所示。

图1中可以看出18个样本都进入了聚类分析,但有效样本为14个,缺失14个。

(2)输出结果文件中的第二部分为系统聚类分析的凝聚状态表如图2所示。

第一列表示聚类分析的步骤,可以看出本例中共进行了17个步骤的分析;

第二列和第三列表示某步聚类分析中,哪两个样本或类聚成了一类;

第四列表示两个样本或类间的距离,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距离小的样本之间先聚类;

第五列和第六列表示某步聚类分析中,参与聚类的是样本还是类。0表示样本,数字n(非零)表示第n步聚类产生的类参与了本步聚类;

第七列表示本步聚类结果在下面聚类的第几步中用到。

图2给中第一行表示,第二个样本和第四个样本最先进行了聚类,样本间的距离为4803.026,这个聚类的结果将在后面的第六步聚类中用到;第二行表示聚类的第二步中第七个样本和第十三个样本进行了聚类,样本间的距离为6703.009,这个聚类的结果将在后面的第八步骤中用到。其他行的含义和上面的类似。可见,在本例中,经过了17个步骤,18个样本聚成了一个大类。

(3)输出结果文件中第三部分如图3所示。

图3是样本系统聚类分析 3个类时,样本的类归属情况表。从结果可以看出,样本1、3、6、7、8、9、11、13、14、16、17、18属于第一类;样本2、4、5、10属于第二类;样本12、15属于第三类。这3个类恰好反映了北京市18区县的3个不同层次。

(4)输出结果文件中第四部分如图4所示。

图4是系统聚类分析的冰柱图。该图的第一类表示类数。冰柱图一般从其最后一行开始观察。最后一行中,类的数目为17,即样本聚积成17类,其中样本2和样本4用X连接在一起,表示两个样本聚成一类,其余每个样本构成一类。倒数第二行中,类的数目为16,即样本聚积成16类,其中样本7和样本13又聚成一类,其余每个样本构成一类。因此,从冰柱图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聚成n类时,各个样本的类归属情况。如聚成3个类时,样本12、15属于第一类;样本2、4、5、10属于第二类;其余属于第三类。

将18个区县聚成3类,各个样本的类归属情况保存为一个变量,因此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就新增了一个变量的值,如图5所示。

2、同上例对北京地区18区县各中职教育发展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哪些指标是属于一类的。

具体步骤如下:

1、导入数据,建立数据文件(data.sav)

2、选择聚类分析(分析—分类—系统聚类分析),选择变量,分群选择变量方式

3、聚类分析描述统计(统计量—合并进程表—相似性矩阵;聚类成员—单一方案—聚类数3)

4、聚类分析绘制(树状图;冰柱—所有聚类,方向—垂直)

5、聚类分析方法(聚类方法—组间联接,度量标准—区间—Pearson相关性)

6、保存实验结果,并分析结果

结果与分析:

(1)输出结果文件中的第一部分如下图6所示。

图6中可以看出18个样本都进入了聚类分析,但有效样本为14

个,缺失14个。

(2)输出结果文件中的第二部分如下图7所示。

图7所示的是系统聚类分析各变量的距离矩阵。从中可以看出各个变量之间的距离(有正负,因为在设置样本间距离计算公式时选择了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有正负之分)。

(3)输出结果文件中的第三部分如下图8所示。

图8是系统聚类分析的凝聚状态表。第一行表示第一个变量和第二个变量首先进行了聚类,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59,这个聚类的结果将在后面的第二步聚类中用到。第二行表示第二步聚类中,第一个变量和第三个变量进行了聚类,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10,这个

聚类的结果将在后面的第四步聚类中用到,等等。

(4)输出结果文件中的第四部分如下图9所示。

图9是变量系统聚类分析聚成3个类时,变量的类归属情况表。从该图中可以看出,x1(每万人中职生在校生数)、x2(每万人中职招生数)、x3(每万人中职毕业生数)、x4(每万人中职专任教师数)、x8(国家财政预算中职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属于第一类;x5(本科以上学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x6(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x9(生均教育经费)属于第二类;x7(学校平均在校生人数)属于第三类。

(5)输出结果文件中的第五部分如下图10所示。

图10是系统聚类分析的冰柱图。图的第一类表示类数。冰柱图一般从其最后一行开始观察。最后一行中,类的数目为8,即变量聚积成8类,其中变量x1和变量x2用X连接在一起,表示两个变量首先聚成一类,其余每个变量构成一类。倒数第二行中,类的数目为2,即变量聚积成两类,其中x1、x2、x3聚成一类。从冰柱图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各个变量的类归属情况。倒数第三行中,类的树目为3,x5、x9聚成一类,等等,一直到聚成一类。

(6)输出结果文件中的第六部分如下图11所示。

图11是聚类分析的树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类中间的距离在25的坐标内。从树形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整个聚类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报告】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并能分析其结果。 二.实验原理 相关性分析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更精确地说,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如何变化,此时就需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做深入的定量考察。P值是针对原假设H0:假设两变量无线性相关而言的。一般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你只需要拿p值和0.05进行比较:如果p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H0,说明两变量有线性相关的关系,他们无线性相关的可能性小于0.05;如果大于0.05,则一般认为无线性相关关系,至于相关的程度则要看相关系数R值,r越大,说明越相关。越小,则相关程度越低。而偏相关分析是指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其检验过程与相关分析相似。三、实验内容 掌握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求与人均食品支出密切相关的因素。 (1)检验人均食品支出与粮价和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a.打开spss软件,输入“回归人均食品支出”数据。

b.在spssd的菜单栏中选择点击,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C.在对话窗口中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1,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人均食品支出与粮食平均单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0,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 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也显著相关。 (2)研究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偏相关关系。 读入数据后: A.点击系统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B.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偏相关系数为0.8665,显著性概率p=0.0000.01,说明在剔除了粮食单价的影响后,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依然有显著性关系,并且0.86650.921,说明它们之间的显著性关系稍有减弱。通过相关关系与偏相关关系的比较可以得知:在粮价的影响下,人均收入对人均食品支出的影响更大。 三、实验总结 1、熟悉了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 2、通过spss软件输出的数据结果并能够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且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理解了相关性分析的应用原理。

SPSS因子分析实验报告.doc

实验十一(因子分析)报告 一、数据来源 各地区年平均收入.sav 二、基本结果 (1)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考察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是否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借助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反映像相关矩阵、巴特利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原有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correlation matrix 表1显示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KMO and Bartlett's Test 由表2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182.913,p值接近0,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 0.882,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 进行尝试性分析:根据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大于1的特征值。具体结果见表3:可知,initial一列是因子分析 初始解下的共同度,表明如果对原有7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所有特征值,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以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事实上,因子个数小于原有变量的个数才是因子分析的目的,所以不可以提取全部特征值。第二列表明港澳台经济单位、集体经济单位以及外商投资经济单位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大于83%)可被因子解释。但联营经济、其他经济丢失较为严重。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不理想。 表3因子分析中的变量共同度(一) 重新制定提取特征值的标准,指定提取2个因子,分析表4:可以看出,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比较理想。 表4因子分析的变量共同度(二)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四(理工类)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实验时间 :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2)加深理解功率极限的概念,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提高功率极限措施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所谓简单电力系统,一般是指发电机通过变压器、输电线路与无限大容量母线联接而且不计各元件的电阻和导纳的输电系统。 对于简单系统,如发电机至系统d 轴和g 轴总电抗分别为d X ∑和q X ∑,则发电机的功率特性为 当发电机装有励磁调节器时,发电机电势q E 随运行情况而变化,根据一般励磁调节器的性能,可认为保持发电机'q E (或' E )恒定。这时发电机的功率特性可表示成 或 这时功率极限为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输送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尽可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从简单电力系统功率极限的表达式看,要提高功率极限,可以通过发电机装设性能良好的励磁调节器,以提高发电机电势、增加并联运行线路回路数;或通过串联电容补偿等手段,以减少系统电抗,使受端系统维持较高的运行电压水平;或输电线采用中继同步调相机、中继电力系统等手段以稳定系统中继点电压。 (3)实验内容 1)无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隈的测定 ①网络结构变化对系统静态稳定的影响(改变戈):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即系统电压U-、发电机电势E 。保持不变.罚芳赆裁Ll=E 。),分别 测定输电线单回线和双回线运行时,发电机的功一角特性曲线,&豆甍辜授冁蝮和达到功率极 限时的功角值。同时观察并记录系统中其他运行参数(如发电极端毫玉萼蔫交化。将两种 情况下的结果加以比较和分析。 实验步骤如下: a)输电线路为单回线; b)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调节发电机,使其输出的有功和无ZZ 蔓专零: c)功率角指示器调零; d)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而发电机不调节震磁: e)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1.3中: f)输电线路为双回线,重复上述步骤,将运行参数填入表l 。毒=:

SPSS相关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本科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分析技术系列实验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一、实验室名称: 二、实验项目名称:相关分析 三、实验原理 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在相关关系的情况下,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值得时候,与之相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然按照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按照数据度量的尺度不同,相关分析的方法也不同,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常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测定;定序变量的相关系数常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 秩相关系数测定;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要使用列连表分析法。 四、实验目的 理解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在SPSS软件中相关分析的主要参数设置及其含义,掌握SPSS软件分析结果的含义及其分析。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以雇员表为例,共有474条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1)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分析教育程度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实验要求:掌握相关分析方法的计算思路及其在SPSS环境下的操作方法,掌握输出结果的解释。 1. 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分析:性别属于定类变量,是离散值,因使用卡方检验。 Step1.操作为Analyze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Crosstabs Step2.将性别(Gender)和收入(Current Salary)分别移入Rows列表框和Columns 列表框。

Step3.单击Statistics按钮,在弹出的子对话框中选中默认的Chi-square,进行卡方检验。退回到主对话框,单击ok。

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在spss中的实现过程。 2.体会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因子分析得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来表示。其模型为: x1=u1+a11f1+a12f2+a13f3…..a1m f m+e1 x2=u2+a21f1+a22f2+a23f3…..a2m f m+e2 x3=u3+a31f1+a32f2+a33f3…..a3m f m+e3 x p=u p+a p1f1+a p2f2+a p3f3…..a pm f m+e p 矩阵表示:x=u+A f+e 假设:E(f)=0; E(e)=0; V(f)=I; V(e)=D=diag(,…..); Cov(f,e)=E(fe T)=0. 其中:(x 1,x 2 ,x 3 (x) m )T为P维可观测随机变量; u=(u 1,u 2 ,u 3 ….u m )T为可观测变量的均值; 为协方差矩阵; f=(f 1,f 2 ,f 3 ….f m )T为公因子向量; e=(e 1,e 2 ,e 3 …..e m )T为特殊因子向量; A=(a ij )p*m为因子载荷矩阵。 三:因子分析步骤 (1)对数据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 (2)计算样本的相关矩阵R。 (3)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4)根据系统要求的累积贡献率确定主因子的个数。 (5)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 (6)确定因子模型。 (7)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对系统进行分析。

3-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3 系统分析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王玮 班级:信管1401 学号: 姓名:唐赛赛 时间: 2016.04.06 地点: 3 号机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开发Visio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关于Visio工具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和应用; 2.掌握系统分析阶段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使用Visio中提供的“组织结构图”模具,绘制下面例题的组织结构图,附在图后。 2、使用Visio绘制“业务流程图模具”和“数据流程图模具”(1)创建“业务流程图模具” 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角矩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业务流程图”,把圆角矩形形添加到了新模具“业务程图”中。用同样的思路,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在“框图”-〉“基本形状”找到矩形,在“流程图”中的“IDEFO图表形状”找到动态连接线,在“流程图”中的“SDL图表形状”中找到文档,多文档,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可以通过设置“动态连接线”属性来改变其形状。如下图:

添加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画业务流程图时打开该模具,业务流程图所有的元素都会在一个模具中显示出来。(2)创建“数据流程图模具”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或是“流程图”中的“混合流程图形状”中找到外部实体2 ),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注,使用外部实体2来表示外部实体的时候,请将之旋转180度使用)。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数据流程图”,这样我们就把圆形形添加

南邮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通达学院 课内实验报告 课程名:系统分析与设计 任课教师:刘影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 姓名: 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度第二学期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Use Case Diagram”命令,创建新的用例图后,在浏览器的“Use Case View”树形结构下多了一个名为“NewDiagram”的图标,重命名为“借阅者用例图”。双击“借阅者用例图”图标,会出现用例图编辑工具和编辑区。 ①绘制参与者:单击工具栏的参与者图标到右边的编辑区,修改名称为“借阅者”。 ②绘制用例:单击工具栏中用例图标,在编辑区内要绘制的地方单击左键,会出现带有默认名的“NewUseCase”的新用例,双击该用例,弹出“Use Case Specification for NewUseCase”对话框,用于属性的设置。 ③绘制用例与参与者的关系:单击相应的图标,鼠标移动到“借阅者”上,这时按下鼠标左键不放,移动鼠标至用例上松开鼠标,注意线段箭头的方向为松开鼠标的方向,关联关系的箭头应有参与者指向用例,不可画反。 ④绘制用例间的关系:单击相应图标,注意线段箭头的方向是松开鼠标左键时的方向,双击虚线段,在弹出的“Dependency Specification for Untitle”对话框,设置相应属性,“Stereotype”下拉列表列出了用例间所有可用的关系,选择相应关系。 根据以上步骤,创建出的借阅者用例图如下: 2.按照以上步骤,图书管理员用例图和系统管理员用例图如下:

图书管理员用例图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类图建模——图书管理系统类图 一.确定系统中的类 对于“图书管理系统”来说,根据功能可以基本抽象出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多个类:“Borrower”借阅者类,“Librarian”图书管理员类,“Administrator”系统管理员类,“Book”图书类,“Resever”预定类,“Loan”借阅类,“Title”书目类。 二.构建类图模型 1.下面以“借阅者”为例构建类图: (1)类图的绘制:右击Rational Rose浏览器中的Use Case View,选中“New”—”Class Diagram”命令,会自动生成默认名为“New Diagram”的类图,输入新的类图名称“图书管理系统类图”,双击类图名称,即可打开操作界面。 (2)类的创建:在“图书管理系统类图”的图形编辑工具栏中单击按钮,此时光标变成“+”号在编辑区内的任意一个位置单击,系统在该位置创建一个新类,系统产生的默认名“NewClass”,修改默认名为“借阅者”。 (3)类属性的创建:在“借阅者”类中添加一个字符串型的“userId”,双击类图中的”借阅者”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对类的属性进行设置。打开“Attributes”选项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Insert”命令,在空白窗口区域出现的添加属性编辑列表,在“Name”属性项上单击,输入“userId”,单击“Type”属性项,输入数据类型“String”,单击“OK”. (4)类操作的创建:在“借阅者”类中添加一个返回String类型的操作“find”,带有一个String类型的“isbn”参数,打开“Operations”选项卡,在空白窗口区域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Insert”命令,在空白区域出现的添加操作编辑列表,单击“Operation”属性项,输入操作名称“find”,单击“Return type”属性项,输入“String”.双击刚建好的“find”操作,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打开“Detail”选项卡,在“Argument”下的空白窗口区域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Insert”命令,在“Arguments”下的空白窗口区域出现添加操作参数列表,单击“Name”属性项,输入操作参数的名称“isbn”,单击“Type”属性项,输入“String”,单击“Ok”,返回“Class Specification for Borrower”对话框,单击“Ok”.按照以上步骤,依次设置该类的其他属性和操作。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报告--SPSS

对2009年我国88个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因子分析 分析结果: 表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637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398.287 df 45 Sig. .000 由表1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98.287,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小于显著性水平 (取0.05),所以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637,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可知原有变量不算特别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公因子方差 初始提取市盈率 1.000 .706 净资产收益率 1.000 .609 总资产报酬率 1.000 .822 毛利率 1.000 .280 资产现金率 1.000 .731 应收应付比 1.000 .561 营业利润占比 1.000 .782 流通市值 1.000 .957 总市值 1.000 .928 成交量(手) 1.000 .858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表2为公因子方差,即因子分析的初始解,显示了所有变量的共同度数据。第一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10个变量如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所有特征根(10个),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原有变量标准化后的方差为1)。事实上,因子个数小于原有变量的个数才是因子分析的目标,所以不可提取全部特征根;第二列是在按指定提取条件(这里为特征根大于1)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可以看到,总资产报酬率、成交量、流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课程设计大学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学号:软件1002-17 学生姓名:靳利强 指导教师:龚良波老师 二〇一三年七月

一.需求分析 1.课程名称:大学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设计目的: 为方便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设计一个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作了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软件设计采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 3.需求概述 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主要对学生学籍信息、成绩信息进行管理,提供一个平台,供学籍管理人员增删改查学生信息、学生成绩信息。系统分为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信息查询等几个模块。学籍管理人员登录成功后可以对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信息查询等模块进行操作,如学生信息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学生成绩登记、修改、删除和查询;查询信息等。 4功能需求: 1)功能齐全:界面操作灵活方便,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功能: 2)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课 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打印信息管理、教室信息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管理等,至少实现其中的三个功能,且每个功能至少包括两个子功能。 3)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 4)界面友好:界面友好、输入有提示、尽量展示人性化。 5)可读性强:源程序代码清晰、有层次、主要程序段有注释。

6)健壮性好:用户输入非法数据时,系统应及时给出警告信息。 二.概要设计 1.功能模块: 2数据流图: (1)学生端

(2)管理员端

学生端功能: A 登录,学生登录后,验证成功,进入其信息展示页。 管理员端功能: B 登录,管理员登录后,验证成功,进入学生信息列表,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按班级查询,按学号查询,按名字查询。上传图片,更新图片等操作。 三.详细设计及实现 数据库设计: 学生表: 教师表: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实验一MATPOWER软件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实例 一、简介 Matlab在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应用主要由电力系统仿真模块(Power System Blockset 简称PSB)来完成。Power System Block是由TEQSIM公司和魁北克水电站开发的。PSB是在Simulink环境下使用的模块,采用变步长积分法,可以对非线性、刚性和非连续系统进行精确的仿真,并精确地检测出断点和开关发生时刻。PSB程序库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工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PSB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PSB程序块程序库中的测量程序和控制源起到电信号与Simulink程序之间连接作用。PSB程序库含有代表电力网络中一般部件和设备的Simulink程序块,通过PSB 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 1)字段baseMVA是一个标量,用来设置基准容量,如100MVA。 2)字段bus是一个矩阵,用来设置电网中各母线参数。 ①bus_i用来设置母线编号(正整数)。 ②type用来设置母线类型, 1为PQ节点母线, 2为PV节点母线, 3为平衡(参考)节点母线,4为孤立节点母线。 ③Pd和Qd用来设置母线注入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④Gs、Bs用来设置与母线并联电导和电纳。 ⑤baseKV用来设置该母线基准电压。 ⑥Vm和Va用来设置母线电压的幅值、相位初值。 ⑦Vmax和Vmin用来设置工作时母线最高、最低电压幅值。 ⑧area和zone用来设置电网断面号和分区号,一般都设置为1,前者可设置范围为1~100,后者可设置范围为1~999。 3)字段gen为一个矩阵,用来设置接入电网中的发电机(电源)参数。 ①bus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母线编号。 ②Pg和Q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③Pmax和P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④Qmax和Q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无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⑤V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工作电压。 1.发电机模型 2.变压器模型 3.线路模型 4.负荷模型 5.母线模型 二、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简单示意如图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2016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实验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11月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A4纸+电子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提交(10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学生填写自选题目 2 定义 学生填写(对自选项目系统进行描述200-400字) 3 参考资料 学生填写 4 系统分析与设计 4.1需求分析 4.1.1识别参与者 学生填写 4.1.2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学生填写时删除以下括号内容 (内容要求1:对每个用例进行概要说明,参考以下格式: 用例名称:删除借阅者信息执行者:管理员 目的:完成一次删除借阅者信息的完整过程。) (内容要求2:选择其中一个用例(如下订单)给出其用例描述。格式参考下表

) 4.1.3 用例图 通过已掌握的需求,初步了解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下面给出用例图。 4.1.4 分析与讨论 1)建模用例图的步骤、方法? 2)如何识别系统的参与者?应该如何划分用例,应注意哪些问题? 3)心得 4.2 建立对象模型 4.2.1 候选类的数据字典 学生填写 4.2.2定义类 (内容以“书籍信息”类为例列出该类的属性和操作如下: “书籍信息”类 ?属性 国际标准书号(ISBN):文本(String) 书名(name):文本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相关分析实验报关费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积差相关、肯德尔等级相关)、偏相关分析。利用交叉表进行相关分析。 二、实验内容: 某班学生成绩表1如实验图表所示。 1.对该班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进行积差相关分析和肯德尔等级相关 分析。 2.在控制物理成绩不变的条件下,做数学成绩与英语成绩的相关分析(这 种情况下的相关分析称为偏相关分析)。 3.对该班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制作交叉表及进行其中的相关分析。 三、实验步骤: 1.选择分析→相关→双变量,弹出窗口,在对话框的变量列表中选变量 “数学成绩”、“物理成绩”,在相关系数列进行选择,本次实验选择 皮尔逊相关(积差相关)和肯德尔等级相关。单击选项,对描述统计 量进行选择,选择标准差和均值。单击确定,得出输出结果,对结果 进行分析解释。 2.选择分析→相关→偏相关,弹出窗口,在对话框的变量列表选变量“数 学成绩”、“英语成绩”,在控制列表选择要控制的变量“物理成绩” 以在控制物理成绩的影响下对变量数学成绩与英语成绩进行偏相关分 析;在“显著性检验”框中选双侧检验,单击确定,得出输出结果, 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3.选择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弹出窗口,对交叉表的行和列进行选 择,行选择为数学成绩,列选择为物理成绩。然后对统计量进行设置, 选择相关性,点击继续→确定,得出输出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

五、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分析一:由实验结果可观察出,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积差相关系数r=,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r=可知该班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分析技术系列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刘晨飞学号:27 指导教师:高天鹏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政务可视化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因子分析 三、实验原理 使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 相关分析的原理: 步骤一: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因子分析的第一步是主成分分析,将总量较多的因素通过线性组合的方式组合成几个因素,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独立。 步骤二: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 Analyse->Dimention Ruduction-> Fctor ->Extraction->勾选Correlation matrix可以输出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矩阵计算了变量之间两两的pearson相关系数。 步骤三:适用性检验 使用Bartlett球形检验或者KMO球形检验来检验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评价标准: 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否过小,一般情况下,当KMO大于0.9时效果最佳,小于0.5时不适宜做因子分析。 Bartlett球形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是单位阵,如果结论是不拒绝该假设,则表示各个变量都是各自独立的。 步骤四:根据因子贡献率选取因子,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构建因子载荷矩阵A。 处于简化和抽取核心的思想,一般会按照某种标准选取前几个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构建因子载荷矩阵,一般的标准是选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并要求累积贡献率达到90%以上。 步骤五:对A进行因子旋转

因子旋转的目的是使因子载荷矩阵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因子上有较大载荷。是将因子矩阵在一个空间里投影,使单个向量的投影在仅在一个变量的方向有较大的值,这样做可以简化分析。 步骤六:计算因子得分: 计算因子得分是计算在不同样本水平下观测指标的水平的方式。计算因子得分需要用到因子得分计算函数,这个计算的结果是无量纲的,仅表示各因子在这个水平下观测指标的值,这也是因子分析的目标,将不可观测的目标观测量用一个函数与可以观测的变量联系起来。 四、实验目的 理解因子分析的含义,以及数学原理,掌握使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的方法,并能对spss因子分析产生的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次实验包含两个例子: 实验步骤: (0) 问题描述 实验一题目要求: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情况进行因子分析。 实验二题目要求:主要城市日照数sav为例,其中的变量包括城市的名称“city”、各个月份的日照数 (1)实验二步骤:执行analyze->dimention reduction->factor->rotation如下勾选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二 题目:系统分析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106班 姓名 ************************* 指导教师:贺玉珍老师 完成日期:2014.4.28

运城学院超市管理系统设计分析说明书 一、系统目标:随着小超市规模的发展不断扩大,商品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超市时时刻刻都需要对商品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而大型的超市管理系统功能过于强大而造成操作繁琐降低了小超市的工作效率。 超市管理系统是市场上最流行的超市上常用的系统之一,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系统权限的设定、原始数据录入、数据的汇总及查询等。从而,实现对进货、销售及员工信息等实现全面、动态、及时的管理。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软件开发的背景以过程;首先介绍了软件的开发环境,其次介绍了本软件的详细设计过程:数据库的设计、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具体界面的设计和功能。 二、系统的初步调查 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对超市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了解超市的组织机构划分,充分了解超市进销存的流程的整体情况,对开发新系统的态度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个人访谈方法了解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能及具体运作方式、过程等。 进行初步调研的具体内容为: (1)员工的规模:大约有多少员工,有多少是稳定的,有多少是浮动的; (2)员工管理人员的数量; (3)超市的商品销售状况 (4)客户编码方式; 三、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研究,在IT行业中从业的工作人员一般都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会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熟悉IT产品。因为,有的超市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从管理层到下面的销售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在新系统投入使用时,只要对员工进行少量的培训,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就基本上能够是系统顺利运行。 2经济可行性研究,因为通过网络传递销售信息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因此可以借阅许多的人力和物力,方便管理,由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该系统可以提高超市的销售效率,即提高了超市的经济效益,所以从经济上完全是可行的,(1)超市有能力承担系统开发费用,(2)新系统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操作可行性研究,本系统采用基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而该系统是大家熟悉的操作系统,对于那些有一般的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就可以轻松上手。而整个超市管理系统采用最友好的交互界面,简介明了,不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深入的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管理信息系统 一、实验目的 验证有关概念和理论,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熟悉和掌握Visual Basic 6.0 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信息管理知识和制作数据字典、系统数据流程图的能力。运用课程讲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方法、模块化系统设计方法以及系统的调试方法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现与调试。 二、实验方法 面向对象法 三、实验环境及开发工具 1.硬件环境 在最低配置的情况下,系统的性能往往不尽如人意,但现在的硬件性能已经相当的出色,而且价格便宜,因此通常给服务器的配置高性能的硬件。 处理器:Interl Pentium II 266 MX 或更高 内存:64M 硬盘空间:2 GB 显卡:SVGA 显示适配器 显示器:液晶17寸 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98/ME/2000/XP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 2000 3.实验开发工具:Visual Bisic 6.0程序系统 四、实验内容

(一)、系统分析 1、系统数据流程图 2、数据字典 3、系统中所有实体(包括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分析 人员的个人资料经过专业的处理部门的处理形成个人档案。档案包括自然情况,工作情况,简历,政治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内容比较庞大复杂。将档案信息传送到人员信息库。同时还综合考虑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总结归纳出所需实现

的功能。为人事档案进行服务,对人事的变动、人事资料、以及人事资料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总体上说具有编辑,查询,用户管理,图表统计等功能。然后将最终结果提交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审查,以便于对职工的调配。 4、典型处理的表达 档案完整添加用户档案到档案库 个人信息成功添加到档案库 修改用户档案信息 失败退回用户档案 退回用户档案 (二)、系统设计 1、子系统划分(或功能划分或模块划分) 功能划分 1、用户管理 功能:设置使用人事管理系统的用户及其使用权限。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不同的模块完成不同的功能,所以可以为不同的职工分配不同的功能,使其具有不同的权限,完成其权限所对应的功能,从而很好地管理好整个系统。 2、辅助表管理 功能:通过它的这个功能可以有效的对本单位人事部门的扩充进行及时的计算机管理。只要管理员进行简单的数据字段添加即可。辅助表管理功能是高级管理员及中级管理员拥有的权限,它的功能是对数据库进行新表的添加。 3、档案编辑 功能:档案编辑模块中有4个子模块。他们是档案卡片、个人简历、家庭成员、历史档案等功能。这些功能因管理员的权限不同所表示出的功能使用也不同,普通管理员没有数据修改及删除的权利。在这些功能里详细的记录了所有单位员工的资料。 4、档案查询 功能:对档案卡片的查询功能,在这里可以查到符合程序要求的任何信息。

SPSS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因子分析)报告 、数据来源 各地区年平■均收入.sav dq 1 招1K2 K J x5 AD JC7 北亨10307 00必9 3D 99170012364 JJ13053 00g5 0C ■J 天津盹即UQ5093 0D 56&7 00 11 股CO 117^7 009950.00 51C9 00 , 3河牝6066 003043 0D 5073 00 602903 B323 00 ET8&CC 7125 00 4 山西5791 003177 □□33^3 00 涵工0Q &3B7.TO & 290 00 50-1-1 00 5内蒙古5462 00 3551 005290 00 4407 01551200 彻IX街co iZ宁6226 003503.00 3799 00 6618.0U 9150.X 7J17,0U atyy.uu 6 7吉林601700 3813 Q074mnn7471 Ti7402 00泌g nr Bfil1 R1 5323 002747 3D 1472 00 3366 30 551300 5033 0C32EC00 9 上鲁11733 00 7329.00 874^.00 12^60016BS7.ua 14175.DO 12720.00 n io g7745 0051B3 0D7390 00nuan9151 DO7352 00洛J 00 H8847 007D260D 7346.00 935&001(3417.00 3600.00 eUBOQ 126035 0C 3692 CJD 曲*00 GM&aa 5042 DO5611 00 5eo6co 13福津7K1 QC5眺叩1112^00 3556.00 8336 OQ 6732.C0 7507 00 U■■工西5303 003E36 50 6O5E00 7337 m K45D07535.00 44E5 00 15山莱6617004106 0D &420.00 6257 TO 5702 DO 562&.Q0ZJ51 00 渴南56 的003797 00 €91200&jn9oo 6307 00 4996 00 17 曲比5741.D03731.0D5193 00 S31900 0Q37.OO G7G9.C0 49&3.00 1S5683 003736 0D 621B005027 Tl 7529 005224 DO 3713 00 捋广布10031006BH 00 110X0012475.03 12410.00 11UD CO 7713 CO 30 FS5654 004437 00 5296 00 653BOJ 6765 00 £677 OC 6189 00 215465 004网QD 7Q1Q0Q 1105200 9077 00 @373 00 6462 0Q P 22582BD04D16.Q0 3BS2 00G1SB.009114.00 蹄i加7C125 0D II5996 003982 00 4S42 00 G33300 6707 00 &%aa)4509 00 23 刨 二、基本结果 (1)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考察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是否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 借助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反映像相关矩阵、巴特利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原有变量相关系数矩阵correlation matrix 表1显示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各变量呈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金科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 所属院部:指导教师: 20 13 ——20 14 学年第二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 实验项目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学时: 2

同组学生:实验地点: C208 实验日期: 2014 6 23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静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电力线路的三种模型进行建模比较,学会选取根据电路要求选取模 型。 3.掌握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4.理解有名制和标幺制。 二.实验容 1.电力线路建模 有一回22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20,导线计算外径为15.2mm,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两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为4m。试计算该电力线路的参数,假设该线路长度分别为60km,200km,500km,作出三种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计算值。 2.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 部分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如图1-1所示,变压器均为主分接头,作出它的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用有名制表示的各参数值和用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 线路额定电压电阻 (欧/km) 电抗 (欧/km) 电纳 (S/km) 线路长度 (km) L1(架空线)220kv 0.08 0.406 2.81*10-6 200 L2(架空线)110kV 0.105 0.383 2.81*10-6 60 L3(架空线)10kV 0.17 0.38 忽略15 变压器额定容量P k(kw) U k% I o% P o(kW) T1 180MVA 893 13 0.5 175 T2 63MVA 280 10.5 0.61 60 三.实验设备 1.PC一台 2.Matlab软件 四.实验记录 1.电力线路建模 电阻电抗电纳电阻电抗电纳电阻电抗电纳

多元统计正交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正交因子分析(设计性实验) (Orthogonal factor analysis) 实验原理: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其目的是用少数几个不可观测的隐变量,即因子,来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它也是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寻找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正交因子模型,其特点是模型中的因子相互之间正交。 实验题目一: 下表中给出了二战以来奥运会运动员十项运动成绩的相关系数矩阵:(E9a6) 100米 1.00 . . . . . . . . .跳远 0.59 1.00 . . . . . . . .铅球 0.35 0.42 1.00 . . . . . . .跳高 0.34 0.51 0.38 1.00 . . . . . . 400米 0.63 0.49 0.19 0.29 1.00 . . . . . 110米跨栏 0.40 0.52 0.36 0.46 0.34 1.00 . . . .铁饼 0.28 0.31 0.73 0.27 0.17 0.32 1.00 . . .撑竿跳高 0.20 0.36 0.24 0.39 0.23 0.33 0.24 1.00 . .标枪 0.11 0.21 0.44 0.17 0.13 0.18 0.34 0.24 1.00 . 1500米 -0.07 0.09 -0.08 0.18 0.39 0.00 -0.02 0.17 -0.00 1.00实验要求: (1)试由相关系数矩阵作因子分析;covmat (2)试根据因子载荷,并结合题目背景知识,对公共因子进行命名。 实验题目二:下表中给出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女子径赛记录:(t1a7) Country 100 m (s) 200 m (s) 400 m (s) 800 m (min) 1500 m (min) 3000 m (min) Marathon (min)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样本

鞋店进销存管理系统 一.项目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它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早在1954年, 银行、大公司和大企业纷纷采用计算机进行账户和账目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统计报表等。从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到检索统计, 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 使计算机的应用很快超过科学计算, 成为最大的计算机应用领域。 鞋店管理的特点是信息处理量比较大, 所存的鞋种类多, 而且由于进货单、销售单、需求单等单据发行量特别大, 关联信息多, 查询和统计的方式各不相同等原因,因此在管理上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 单据报表种类繁多, 各个部门管理规格不统一等问题。 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 满足计算机管理的需要,我们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原则: 1、统一各种原始单据的格式, 统一账目和报表的格式。 2、删除不必要的管理冗余, 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程序代码标准化, 软件统一化, 确保软件的可维护性和 实用性。 4、界面尽量简单化, 做到实用, 方便, 尽量满足书店中 不同层次员工的需要。 二.定义

”鞋店进销存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添加、修改、查询、退货操作等服务。 用户在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 密码后系统核对正确进入系统内部。 系统就要求用户选择事务类型( 添加、修改、查询、退货等) , 直至用户选择退出应用服务, 询问用户是否退出应用服务, 如果 用户选择结束, 系统重回登陆界面。用户进入添加界面后, 首先 能够输入的数字必须大于等于100) , 否则系统显示输入有误。用 户点击确认后, 由系统查询, 判断该取值是否超出库存量, 如果没有, 则系统会显示确认界面, 用户单点击”确认”后, 系统自动生成账单, 并在后台 进行工作, 系统进行清点并发出命令给仓库管理人员, 并将数据 更新到数据库中; 否则提示用户库存量不足, 请重新输入, 重复 上述过程。 三.参考资料 《系统分析与设计》 四.系统分析与设计 4.1需求分析 4.1.1识别参与者 用户(下订单者), 系统维护人员, 仓库管理人员 4.1.2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用例名称: 添加执行者: 用户目的: 向仓库中发出下订单命令。 用例名称: 退货执行者: 用户目的: 将未售出的货物退还到仓库 用例名称: 修改执行者: 用户目的: 修改用户登录密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