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新课标人教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 qiadǔ cháocaì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1、窃读记(第二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的热爱、求知的的渴望并

受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读课文,感悟读书的乐趣。

1、默读课文,看看那一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2、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

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3、品勾画的句子,体会读书的乐趣

全班交流:

例:“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

书放回书架。”体会到什么?

在交流中抓住动作和心理活动来体会。

4、文中写道书店老板,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

怎么做?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

老板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达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的走开了,我想对他

说“

5、“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回顾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文章没有什么情节冲突,读起来却感同身受。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真实感人的文章的?

我来闯关:

1、“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谈谈见解。

知识延伸:

1、推荐林海英的《童话》《城南旧事》。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五年级上册)

班级五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时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我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

学习重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

知识链接:

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弄明起义的小说。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

理解。

2、勾画出我认为重点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我的体会。

3、课文内容我知道:。

4、我的质疑:。

预习检测: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绿朝倒

()()()()()()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要;要;

要。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组内说说苗苗和季羡林的谈话主要内容是什么?

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

3、小组学习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组内交流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4、组内解决预习中的质疑。

交流展示:

从苗苗和季老的对话中知道了他们对读书的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水浒()传彭()公案绿()林好汉

B、你读过“闲书”吗?你从“闲书”中读懂了些什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我的童年》(季羡林)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整体感知课文

5、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中的“侣”。

4、背诵诗歌《神奇的书》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13个生字、生词,由各组组长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3、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提出来写在黑板上。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的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深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例:1、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

我来闯关:

1、看拼音,写词语。

bàn lǚ yú la y?u yù fàn h?

( ) ( ) ( ) ( )

mǒu r?n líng dù biān xi? bai s?ng

()()()()

2、比一比,组词语。

盒()零()编()

合()令()扁()

豫()趟()诵()

预()躺()踊()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3、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4、难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小组内交流找到的语句)

a、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1)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

2)、1-5自然段中有两个反问句找出来,改成陈述句。

b、把书看成家,还有一个原因——

1)、5自然段中有两个感叹句

勾画出来读,读出我们的惊喜

2、读5自然段请你代作者简单地告诉大家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3、让我们来读一首诗。

阅读链接-《神奇的书》

二、悟读6、7自然段

1、作者一遍一遍帝都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概括作者读书的方法,给它列个清单吧。(小组内可以交流)

2、这些方法你觉得怎样?你用过哪些?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读这两个自然段。

理解这句话: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4、小组内分工背诵7自然段。

三、学习8自然段

1、读8自然段?

全班交流对8自然段句子的理解。(联系课文前面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再读全文中的比喻句。

3、再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

我来闯关:

1、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

是。

2、将作者读书的方法归纳后写下来。

3、写两句读书的名言。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4*我的“长生果”

班级五课时1课时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我能学习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预习提示:

1、积累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囫囵吞枣、如饥似渴、浮想联翩、不言而喻、流光溢彩、悲欢离合、如醉如痴、津津有味、不求甚解、天长日久、牵肠挂肚等。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3、体会作者从童年的读书和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4、说说自己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和作文的方法。

我来闯关:

A、补充词语

流光()()()()日久不言()()黯然()()

悲()离()千()一()如()似()牵肠()()

囫囵()()不求()()津津()()呕()沥()

B、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出。()

2、形容因过于沉迷、陶醉而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3、与众不同。()

C、我的“长生果”中的“长生果”在这指的是什么?

D、莎士比亚说:书籍。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三国演义》。

5、古诗词三首

班级五课时2课时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我能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学习重点:能并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张籍 767—830 唐朝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其存词三百四十二首。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好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划出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并谈谈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认识。

3、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

4、分角色朗读对话。

我来闯关: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绿朝倒

()()()()()()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要;要;

要。

C、你读过“闲书”吗?你从“闲书”中读懂了些什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我的童年》(季羡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课题 6.梅花魂课时第1课时使用日期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学习重点: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

知识链接: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州。

2、《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

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预习任务: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我来闯关: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然一新()然若失

()然开朗()然不顾()然不同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

(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

(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

(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摘录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2、收集一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诗句,在班上展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课题 6.梅花魂课时第2课时使用日期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教学思路

(纠错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种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 、生默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 、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

2 、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三、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 、(指课题)什么叫“魂”?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2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内化积累: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

我来闯关:

1、黄金搭档:

()的梅花()的春天()的气节()的泪珠()的故乡()地坐下()地刮去()地摆开

2、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

(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衰老衰退)了许多。

(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脆弱衰退)了。

(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衰退)的景象。

(4)、她太(衰弱脆弱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3、梅有什么秉性?写一写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读读阅读链接《故乡》。2、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具有的品格我们

一起来积累描写爱国品格的好词好句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课题7*、桂花雨课时 1课时使用日期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生字、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难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知识链接: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读课文,划出形容桂花树和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摇花乐”的句子。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并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分同桌轮读,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你喜欢哪几句话?请画下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讨论交流:(1)、桂花给我带来了那些快乐?

(2)、交流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并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5、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闯关: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不来台风,我们()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

(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

(3)、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

(4)、()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比摇下来的差不多。

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

听到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回忆童年的趣事,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2、每个人都喜欢鲜花,那描写鲜花的好词好句你知道多少呢?赶快下去收集一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 cai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

一、教材简况: 五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五年级下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这些单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 例如第一单元龙,选择了《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乐山龙舟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多方面内容;教材还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组织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特产和地名的活动。虽然教材中这一单元不过九页纸,但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寻找民族之根、领略中华文化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收获。 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 例如:第五单元金钥匙中,丁丁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首李白写的诗,我又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李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回想学过的李白的作品,对他的印象更深了。丁丁的话提示了三个学习要点: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其人其事。2.回忆并整理学过的李白的作品,收到常学常新的效果。3.对李白在历史上的地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右边冬冬说: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我们也学过他们的不少作品,还自读过一些,我想回头整理一下。冬冬的话是学习更广的延伸: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位我国的文学家,从纵向上理解作家作品。显然,这个金钥匙综合性很强。 五年级下册教材延续了上册的体例。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1.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象征性地提示学生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2.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认写合一。 3.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各单元主体课文(共25篇)后面有一两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共16篇)。拓展性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必读,字词句的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做,教材不提要求。这些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把握

《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智取生辰纲》学案 【知识链接】 1.施耐庵与《水浒》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传说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钱塘人,又一说扬州。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书。又传,曾参加元末在苏州起义的张士诚军,因目睹朝政腐败,遂作《水浒传》以抒胸中之愤。 《水浒传》明代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发展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以及起义失败的结局。《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在结构上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结合。每一位好汉走上梁山的道路都是独立的,但这种局部的独立反抗又成为整体的一部分。其次是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再次,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切合其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2.杨志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继业)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

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到了东京被高俅排挤,不被任用,又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梁中书看中了他的武艺,派他护送生辰纲去东京,不料生辰纲又被晁盖等所劫。无奈之下杨志和偶遇的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归途中病故。 【导学过程】 一、教师导引 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咳咳参北斗哇/生死之 交一碗酒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 有哇/咳咳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 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嗨呀依儿呀唉嗨唉嗨依儿呀/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 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导学案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理解诗人情感的张扬。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重点·难点】 1.借助想象,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意境。 2.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字词梳理,给下列字注音: 润()晕()揉()翼()戚()枉() 勃()谐()逸()挽()曳() 3.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研读·赏析】 研讨赏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巩固·拓展】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愿望?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 说说穆旦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推荐阅读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收获·反思】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caì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标准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答案】 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 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 抒发了;《乡愁》咏叹 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 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诗词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3.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4.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 1.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 海(jì) (2)词语释义 金樽:金酒杯。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羞:同“馐”,美味的事物。箸:筷子。 歧路:叉路。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知识点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目标1. 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目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目标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4.目标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目标1、2、3 — 【课前预习】 一、注音或写字 金樽.()投箸.()闻笛fù()侧畔.()长.()精神qi óng ()楼歧.()路酬.()烂柯.()人 婵.()娟宫què()低绮.()户 【学习过程】 学习《行路难(其一)》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解释词语 珍羞.直.万钱会.济. 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编号: 课题:天窗课型:预习+展示+讨论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3.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预习交流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2.自学生字:藉、蝙蝠、霸、宙3.理解词语。

(通过自学,你在课文中搜集了哪些词语?能过读课文或利用学习工具理解词语意思。)4.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二、展示汇报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先在小组内读一读。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2.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最好的词语或句子有哪些?写下来,说说好在哪里?(5分钟)(师重点引导“雨脚卜落卜落跳”“带子似的闪电一划”“掠过一条黑影”等)3.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句子或段落是什么?说明理由。4.你认为这是一扇怎样的天窗?说说你的看法。三、交流合作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2.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4.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5.小组合作完成展示部分的内容。四、教师指导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五、课堂检测(8分钟)1.通过预习,我知道“慰藉”这个词的意思是我能用“慰藉”写一句话: 2.通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214页】 1、白鹭(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0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

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板书:白鹭) 请齐读课题。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知识链接】 1、白描。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于金陵),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预习导学】 1、给画线字注音: 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更有此人()喃喃()长堤() 2、解释句中画线词: (1)人鸟声俱绝()(2)是日() (3)更定() (4)余拏一小舟() (5)拥毳衣炉火() (6)上下一白() (7)雾凇沆砀() (8)焉得更有此人()(9)强饮三大白()()10莫说相公痴()(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整理版

西张学区五年级语文(学科)上导学案设计 课题: 1.窃读记课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 主备人:杨永芳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人: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的热爱、求知的的渴望并受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时间预设】交流5分—展示15 分—检测15分—总结5分【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看看哪一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2、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3、品勾画的句子,体会读书的乐趣 例:“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体会到什么? 在交流中抓住动作和心理活动来体会。 4、文中写道书店老板,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 老板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达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的

走开了,我想对他说“ 5、“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 三、展示 四、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úchǎo cài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 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3、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五、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 西张学区五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课题: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 主备人:杨永芳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人: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沁园春雪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5 日主备人:陈春燕一、学习目辬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背景、把握大意。 2、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过程与方法: 3、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作者的诗情画意。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 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知识梳理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四、学法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父爱之舟》导学案设计

19父爱之舟 导学案设计 课题父爱之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作者围绕父爱写了哪些事,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恩之情。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了解倒叙的写法。 教学重点1.抓住“父爱之舟”这条感情线,体会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感激之情。 2.学习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刻画人物。 课前准备1.课文朗读,搜集作者简介,制作生字词卡片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含义。(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图片引入,揭题质疑(用时:5分钟) 1.图片出示小渔舟,巧妙引入课 题。 2.解释课题为什么叫“父爱之 舟”。 3.布置阅读任务。 1.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对小渔 船的认识。 2.初步感受父爱和渔舟的联系,激 发阅读兴趣。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可以变换问题和方式, 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用时:12分钟) 1.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 纠正读错的字音。比如“屑、栈、 僻、枕”这几个往往会误读的字 的读音。 3.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重点 指导“考、席、屑”的书写。要 能够保持整体上的平衡和各部 件的穿插占位。 4.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生词。 1.以小组为单位,多种方式朗读生 字词。 2.同桌间朗读重点字组成的词语, 看谁读得又清楚又准确。 3.认真观察,随后进行书写训练。 4.通过查找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本课 生词。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字指导。 2.教师示范书写时,重点提 醒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 意掌握生字的结构特点。 三、理清脉络,了解大意(用时:18分钟)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全文采用 了什么叙述方法?先写了什 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 什么?全文一共描写了“我” 和父亲的几件事? 3.引导学生在了解主要事件后, 进一步思考:在这些往事中,父 亲都为“我”做了什么? 1.了解作者的成就及写作背景。 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交流汇 报。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其他 同学的发言,和自己的意见作对比, 不足的地方进行自我完善和纠正。 3.认真思考每件事中隐含的父爱, 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小事却让 “我”难以忘怀。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 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 节。 2.对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 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出答案, 然后在下面的学习中再重点 解决。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1、白鹭(一)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散文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一、情境导入: 1 、揭示课题后播放PPT:夕阳西下,美 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 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一头栽 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白鹭的美呢?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词,为生字注 音,难读的读音,多读几遍,难写的生字,多书 空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 词语的意思。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 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 2、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 顺的地方。 提示读音:“ 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 “嗜” 是翘舌音,声母是“ Sh”;“喙”读“hui ”。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 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的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要读 出喜爱的意韵来,其他同学评。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指 名板演。 2、教师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按课后要求 3,练读课文,达到背诵;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

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 1.注音、写字: 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 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jiāo(娇)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二)单元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 五 姓名 评价 教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教学 思 路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 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 ùp à qi èd ǔ ch áoca ì w ūy 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学思路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1、窃读记(第二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教学思路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的热爱、求知的的渴望并受感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 学 语 文 五 年 级 上 册 导 学 案 执教者:解国强 夹河镇黑虎小学 二零一一年九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 qiè dǔ cháo cai wū 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四月天》导学案(含答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导学案 课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重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难点) 3.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重点)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林徽因诗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这首诗发表于1934 年4月的《学文》一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读准字音: 轻灵(línɡ)娉婷(pīnɡ)鲜妍(yán) 冠冕(ɡuān miǎn)呢喃(nán) 辨清字形理解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哲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才学、智慧、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