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

归去来兮

摘要:设计就是是再生和创造。有了生活的经验,再有一颗敢于直面“本真”的童心。创意嘛,本来就是学会一些规律、再打破一些。未来的建筑将不是以炫耀人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为目标,而是让建筑成为自然环境“天然生成”的一部分。

关键字:生活建筑设计森林未来

每天穿梭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城市,你会发现建筑几乎成了这里唯一主角及象征。城市中每天都有新的高楼立起来,那些标志性的建筑更是主宰着城市的命脉,于是给人一种假象——城市因建筑而闻名。人们越来越多地“为形所役”,钢筋水泥打造出的是丰富的冰冷,田园与自然遥不可及,而“人”的魅力也在逐渐失去光彩。

一直很喜欢一本书的书名——《破土:建筑与生活的华丽冒险》,无论如何凸显建筑的作用和魅力,人的生活都是第一位的。

一、生活——梦开始的地方

记得刚开始接触建筑学时,为安藤的人生经历啧啧感叹。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我明白了,设计来源于生活。

一个好的建筑创意的产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具备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要热爱生活;二是要不断地思考;三是要有不懈探索的精神。首先,热爱生活的人,他对这个世界是一个积极的拥抱态度,他能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中去感受不同人群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对建筑的需求。建筑,说到底就是行为心理学。它不是我以前以为的单纯的与泥土钢筋打交道,事实上,它更是与人打交道的,或者,更夸张地说,它本身也是有灵魂、有表情的。我很喜欢那些一眼望去就像是在讲述一个个故事的建筑,那种有生命的建筑让人激动。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是只有满腔热血和生活激情就行了,一个建筑师,他要让他的建筑又灵魂,那么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有灵魂。他需要在生活中历练,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中探索。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它会教会我们很多东西,于是我们产生了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在我看来其实并非什么坏事,因为可以避免我们走上没必要的错路。比如说看到山地就想到退台,看到江河就想到引景,看到人流就想到架空等等,这些本身都没有错,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地变着,曾经适合的未必现在就适合。如果建筑师只有惯性思维的话,那么不过就是些抄来抄去的伎俩。中国建筑师的原创性不太乐观,不是个别建筑师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建筑都有些不伦不类。我们现在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但是很多并非符合中国的生活习惯啊。比如中国人比较重视邻里关系,而独家独户的批量化楼盘扼杀了这种情感需求。所以,生活阅历,只是迈入设计的第一步。

二、“顽童”:我们看世界有点不一样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便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

我很喜欢“建筑顽童”这类称呼。保持一颗童心,就是保持了作为人最初的直觉和手法。比如对于一扇窗,成人只会拿它来通风和采光,而在一个孩子眼里它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爬,可以坐,孩子的世界里有更多的可能性,能看

到事物最本真的状态,孩子的世界都是最直接的,最不会受乱七八糟世俗干扰的。建筑师只是简单地生活着,做着自己喜欢的,并顺便改变些不顺应现在行为的,没错,是“顺便”,水到渠成的设计才是最优秀的,最能打动自己的。

三、回归——我所期待的未来

基于上面两点的思考,设计就是是再生和创造。有了生活的经验,再有一颗敢于直面“本真”的童心。创意嘛,本来就是学会一些规律、再打破一些。

前些时间看了些藤本壮介的设计,里面一些关于对原始和未来的思考让我很有感触。

关于森林:

在某种意义上,森林是人们与信息交互作用的一个场所。这里,信息不能被限定为标准的“信息”,而是包括无所不在地围绕我们的任何东西。在森林里,不同种类的信息相互关联共生共存:从第一眼看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从人的视角自然不可感知的踪迹;相反因尺度太大而无法感知的东西;既无用又有用的;到那些不可言说的东西。人类建造的建筑总是试图组织这个信息的等级制(试图强加一种秩序)。然而,如果我们要一个场所类同于森林,那么我们必须努力创造一个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可以在里面交互作用的场所,将包括那些第一眼看起来琐碎的、无足轻重的和无意义的东西。这并不意味着其外形要模仿森林,也不靠单纯用网格来积聚物体来达到这个效果。场所施加一种秩序,它同时协商、激发、催化各种不同的交互作用并增强信息的多样性。这些信息不仅只是存在而且激发人们,一旦掌握后将引向更深的真实的发现。这将激发各种“人与信息的交互作用”,使我们永远对新的联系打开视野。这样的场所必定是像森林一样的。在那里,我们可以发现日益增长的丰富发展的潜力,这种潜力由真实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共时性作用而成为可能。

树的性质是既通透又封闭,森林的性质是既阡陌交通又若即若离,我觉得这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想要做像森林一样生长于自然的建筑,既然人是自然的一份子,那么作为人赖以生活的建筑空间也应当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未来的建筑将不是以炫耀人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为目标,而是让建筑成为自然环境“天然生成”的一部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暧昧的关系,藤本就是一位活在暧昧空间里的建筑师,我很喜欢他的House N 。

房子如童话一般,几棵大树长在一个长方形的逃了几个长方形懂的白墙后边,这白墙是三个互相嵌套在一起的壳构造的一个立面。最外层的壳也就是三重构造的最外边一层,覆盖了整个基地,形成有屋顶的半室内型庭院。第二层壳以

同样的方式围合了半室外空间的一部分,这样依次而推,第三层壳就是住宅的核心部分的室内空间。主人就住在这座由三重渐进的空间序列所营造的居住空间里。这座房子已经没有真正的外部和内部,这里就存在着对环境无限地挖掘和扩张,让连续性和间断性并存,如树一般,一层层,没有边界,时而通透时而封闭。

四、我的尝试与反思

地点:宁波大学大草坪那里

目的:对包玉刚图书馆的一个扩建,主要是提供阅读功能

我的分析:

我的反思:

我本来是想通过一个类似于森林的建筑来丰富这个场地,形成一个既开放又不失私密性的阅读场,建筑体块间的交错叠加会形成丰富的视线,形成一个蓬松的充满阳光和空气的建筑。但是做完后才发现之前想达到的效果大打折扣,人在建筑内的行为好像有点单调。估计是在做设计时还是有点形式化,脑子里面想的全是一些关于树林的意象而忽略了人最本质的行为。

这些思考都是对未来建筑方向的一些尝试,都是对原始的回归和创新。不是单纯地重复,而是理念的选择性回归。我们需要回归,生活回到原初,建筑也回到原初。

参考文献:藤本壮介《原始的未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