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的发展历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从我国水运仪像台的发明到现在各国都在研制的原子钟这几百年的钟表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和钟表工匠用他们的聪明的智慧和不断的实践融合成了一座时间的隧道,同时也为我们勾勒了一条钟表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轨迹。

关于中国的钟表史,得从三干多年前说起,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

与“日规”。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

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我国手表是1955年由天津、上海先后试制出来的。现较为出名的有东风、上海、宝石花、海鸥等牌号。

世界十大名表指世界十大顶级钟表品牌: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爱彼(Audemars Piguet)、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伯爵(Piaget)、积家(Jaeger LeCoultre)、宝珀(BLANCPAIN)、宝玑(Breguet)、芝柏(Girard-Perregaux)、卡地亚(Cartier)、劳力士(Rolex)。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钟表的发展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 圭表--第一种计时的工具

后来,人们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和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春秋时代已经使用圭表测量连续两次日影最长和最短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并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 日晷也是圭表的一种

但是,由于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漏壶

这是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漏壶按计时分为两种﹕一种是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在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埃及﹑巴比伦等﹐都使用过漏壶。 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因此就发明了沙漏。

沙漏是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个小时。 浑天仪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

钟表的历史演变

钟表的历史演变 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 度量时间。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每一阶段的发 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 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 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 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 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制 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 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 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 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 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这个时 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 de Dondi(1318-1389)于1 364年左右在帕 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 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1510年,德国人Peter Henlein(1480-1542)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Jacob Zech也

手表的起源及发展史

手表的起源及发展史 手表的起源及发展史手表发展史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有了“ 时间” 的概念?人类的远祖最早从天明天暗知道时间的流逝。大约六千年前,“ 时钟” 第一次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日晷在巴比伦王国诞生了。古人使用日晷,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和方位变化掌握时间。距今四千年前,漏刻问世,使人们不分昼夜均可知道时间。而钟表的出现,则是十三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一二七O 年前后在意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带出现的早期机械式时钟,以秤锤作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一三三六年,第一座公共时钟被安装于米兰一教堂内,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时钟传至欧洲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教堂纷纷建起钟塔。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一五

一O 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一八O 六年,拿破仑之妻、皇后J. 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凤行的是作为身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一八八五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实用性获得世人的肯定,逐渐普及开来。本世纪初。ROLEX 的前身——WILSDORF&DA VIS 公司推出银制绅士表和淑女表,大获成功,带动了各家钟表厂商竞相研制开发手表。当年就以怀表技艺闻名世界的瑞士,在手表制作方面也一马当先,ROLEX 在一九二六年就开发出完全防水型的手表“ROLEX OYSTER” ,一九三一年又率

先将自动上发条的手表“OYSTER PERPETUAL” 推向市场。LONGINES 公司也不甘示弱,其研制的精密航空钟与美国飞行家林德伯格一起飞渡大西洋,名声大振。一九二九年,推出带秒表功能的手表“CHRONOGRAPH” ,翌年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飞行用精密手表“CHRONOMETER” 。六十年代末,机械手表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一九六九年,日本精工手表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缩小到零点二秒以内。一九七二年,美国的汉密尔顿公司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马达和齿轮从手表中消失了。手表制造业新技术层出不穷,机械手表却并未寿终正寝,产量虽然大减,制造技艺却得以保存。特别是瑞士的钟表厂家,在石英手表独占鳌头的今日,仍对机械手表情有独钟,坚持生产高档机械手表,并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指针式石英手表》GB/T 6044-2005国家标准4月1日起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 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 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 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

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Dondi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1510年,德国人Henlein 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Zech也制造了具有均力圆锥轮装置的

卡西欧手表发展史

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 ——卡西欧手表发展史 【摘要】:自从人们有了时间观念之后,计时工具就一直伴随着人类。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手表的发展演进极为恰当地体现了人们需求 的发展过程。本文以卡西欧手表为例,简要地从技术角度分析了 手表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卡西欧技术专业化 一、历史渊源 从手表的作用上来讲,最早能够显示时间的工具应该是日晷。大约六千年前,日晷诞生于巴比伦王国。而钟表的出现,则是十三世纪中叶以后的事。1270年前后出现早期机械式时钟,它以秤锤作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时钟传至欧洲各国。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1510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至于钟表向手表的转变,则于十九世纪完成。 1806年,拿破仑之妻、皇后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风行的是作为身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手表的普及是在1885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实用性获得了世人的肯定。在随后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军方意

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 二、卡西欧手表的发展历程 卡西欧这一品牌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是在1946年,创始人樫尾忠雄在东京都三鹰市正式成立“樫尾制作所”。公司的名字来自「樫尾」的日语读音「Kashio」。该制作所最早是一所小型的分包工厂,主要制造显微镜的零部件和齿轮。后来创始人樫尾忠雄的弟弟樫尾俊雄带着自己渊博的电气知识加入了哥哥的工作所。早期樫尾制作所致力于研究继电器式的电动计算器,以取代当时采用齿轮和手动曲柄的手动计算器。1954年12月,完成第一款小型电动式计算器试制品。在樫尾忠雄的其另外两个弟弟加入之后,电动式计算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1957年6月:销售世界上第一款小型电动式计算器(卡西欧14-A型),成立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随后,卡西欧电子技术研发上越走越深入,先后推出了个人计算器和世界上第一款喷墨打印机。至于卡西欧手表的出现,则是在1974年的11月。在此之前,卡西欧以凭借其之前的积累,先后在东京和阿姆斯特丹上市了。 1.电子技术进入手表 卡西欧推出的第一款手表是CASIOTRON电子手表,当时卡西欧稳居电子计算器行业首位。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决定生产钟表,从而使业务多样化。从表面上看,电子计算器和钟表似乎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产品,但当时钟表业正经历着从机械到石英的技术变革。数字计时器是石英表的一种,它由一个计数器构成,能够测量晶体振荡器的脉冲。换言之,它是一种能够精确到秒的简单的加算器。该产品使卡西欧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为电子计算器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这意味着,卡西欧进入钟表业是很自然的。 但是,在70年代中期日本的钟表业,生产和销售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新

钟表的发展演变

钟表的发展演变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 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 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

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 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 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 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 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 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 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 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 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

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 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 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 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 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

钟表的历史演变

钟表的历史演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钟表的历史演变 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 英国着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着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deDondi(1318-1389)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1510年,德国人PeterHenlein(1480-1542)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JacobZech也制造了具有均力圆锥轮(Fusse)装置的便携式发条钟。在16世纪时期,法国的制钟中心位干Blais和Strasbourg等地区。? 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建立了着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荷兰科学家惠更斯(ChristianHuygens,1629-1695)在1656年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的钟匠SalomonComer制造成功第一个摆钟。1658年,AhasuerusFromantee 在英国也制造了摆钟。惠更斯在1675年再一次发明了“游丝”,这样就形成了以游丝作为装置的调速机构,它为制造便于携带的怀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三、表的出现以及发展 早在15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表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发条的发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着名的应该是德国的“纽伦堡 蛋”(NurnbergEgg),它具有卵状的外观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时针。实际上这个时期所谓的表,主要是指运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怀表的雏形。16世纪中期以

人美版二上美术钟表的历史

人美版二上美术钟表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能称作钟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能报时打钟,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可称为钟表的鼻祖。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正是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就是钟表与计时器的区别。国际钟表界都把擒纵器视为钟表的心脏。在瑞士,有一本世界钟表界的权威书刊上写到:“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宋代,科学家苏颂又发明了“天球仪”,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书中,记载:“苏颂把钟表机械和天文观察仪器结合以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与胡克同被西方认为是天文钟表的发明人先行七个半世纪。”12世纪以后,中国钟表技术传入欧洲,欧洲人才造出钟表,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史,并影响了后来西方钟表的进展。 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17世纪,逐渐出现了钟摆和法条。它运转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乔万尼·德·丹第被誉为欧洲的钟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时间制造出一台功能齐全的钟,被称为宇宙浑天仪,它能够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运行轨迹,还可以对宗教节日和每天的时间有所反映,它于1364年开始被使用。丹第制造的钟并不是欧洲的第一台钟。据说,欧洲第一台能报时的钟是1335年于米兰制成的。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 1695年,英国汤姆平发明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后来,同国的格雷厄姆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1728到1759年,航海钟问世。1765年,自由锚式擒纵机构诞生。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1840年,英国的钟表匠贝恩发明了电钟。 1946年,美国的物理学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钟的原理。于两年后,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钟,原子钟至今也是最先进的钟。它的运转是借助铯、氨原子的天然振动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内都能准确运转,误差十分小。18到19世纪,钟表制造业逐步实行了工业化生产。20世纪,开始进入石英化时期。21世纪,根据原子钟原理而研制的能自动对时的电波钟表技术逐渐成熟。

钟表的发展历史培训讲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钟表的发展历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从我国水运仪像台的发明到现在各国都在研制的原子钟这几百年的钟表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和钟表工匠用他们的聪明的智慧和不断的实践融合成了一座时间的隧道,同时也为我们勾勒了一条钟表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轨迹。 关于中国的钟表史,得从三干多年前说起,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

钟表的发展史

钟表的发展史 沙漏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有关钟表的演变(在钟表的演变上添上二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 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 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 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出现第四个演变:由顺时针计时改变为逆时针计时。 1088年,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 钟表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中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 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的发展历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从我国水运仪像台的发明到现在各国都在研制的原子钟这几百年的钟表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和钟表工匠用他们的聪明的智慧和不断的实践融合成了一座时间的隧道,同时也为我们勾勒了一条钟表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轨迹。 关于中国的钟表史,得从三干多年前说起,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

世界钟表工业的发展

世界钟表工业的发展 沙漏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有关钟表的演变(在钟表的演变上添上二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 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 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 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出现第四个演变:由顺时针计时改变为逆时针计时。 1088年,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 钟表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中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 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 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

卡西欧手表发展史

卡西欧手表发展史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 ——卡西欧手表发展史 【摘要】:自从人们有了时间观念之后,计时工具就一直伴随着人类。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手表的发展演进极为恰当地体现了人们需求的发展过程。本文以卡 西欧手表为例,简要地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手表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卡西欧技术专业化 一、历史渊源 从手表的作用上来讲,最早能够显示时间的工具应该是日晷。大约六千年前,日晷诞生于巴比伦王国。而钟表的出现,则是十三世纪中叶以后的事。1270年前后出现早期机械式时钟,它以秤锤作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时钟传至欧洲各国。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1510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至于钟表向手表的转变,则于十九世纪完成。 1806年,拿破仑之妻、皇后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风行的是作为身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手表的普及是在1885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实用性获得了世人的肯定。在随后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 二、卡西欧手表的发展历程 卡西欧这一品牌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是在1946年,创始人樫尾忠雄在东京都三鹰市正式成立“樫尾制作所”。公司的名字来自「樫尾」的日语读音「Kashio」。该制作所最早是一所小型的分包工厂,主要制造显微镜的零部件和齿轮。后来创始人樫尾忠雄的弟弟樫尾俊雄带着自己渊博的电气知识加入了哥哥的工作所。早期樫尾制作所致力于研究继电器式的电动计算器,以取代当时采用齿轮和手动曲柄的手动计算器。1954年12月,完成第一款小型电动式计算器试制品。在樫尾忠雄的其另外两个弟弟加入之后,电动式计算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1957年6月:销售世界上第一款小型电动式计算器(卡西欧14-A型),成立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随后,卡西欧电子技术研发上越走越深入,先后推出了个人计算器和世界上第一款喷墨打印机。至于卡西欧手表的出现,则是在1974年的11月。在此之前,卡西欧以凭借其之前的积累,先后在东京和阿姆斯特丹上市了。 1.电子技术进入手表 卡西欧推出的第一款手表是CASIOTRON电子手表,当时卡西欧稳居电子计算器行业首位。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决定生产钟表,从而使业务多样化。从表面上看,电子计算器和钟表似乎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产品,但当时钟表业正经历着从机械到石英的技术变革。数字计时器是石英表的一种,它由一个计数器构成,能够测量晶体振荡器的脉冲。换言之,它是一种能够精确到秒的简单的加算器。该产品使卡西欧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为电子计算器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这意味着,卡西欧进入钟表业是很自然的。 但是,在70年代中期日本的钟表业,生产和销售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新的制造商要进入这一市场是很困难的。卡西欧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在1974年10月推出了电子表CASIOTRON。这款电子表不仅能够显示小时、分和秒,还拥有一项独特的功能,即自动判断一个月的天数以及当前年份是否为闰年。

钟表的历史

钟表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能称作钟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能报时打钟,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可称为钟表的鼻祖。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正是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就是钟表与计时器的区别。国际钟表界都把擒纵器视为钟表的心脏。在瑞士,有一本世界钟表界的权威书刊上写到:“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宋代,科学家苏颂又发明了“天球仪”,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书中,记载:“苏颂把钟表机械和天文观察仪器结合以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与胡克同被西方认为是天文钟表的发明人先行七个半世纪。”12世纪以后,中国钟表技术传入欧洲,欧洲人才造出钟表,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史,并影响了后来西方钟表的进展。 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17世纪,逐渐出现了钟摆和法条。它运转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乔万尼·德·丹第被誉为欧洲的钟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时间制造出一台功能齐全的钟,被称为宇宙浑天仪,它能够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运行轨迹,还可以对宗教节日和每天的时间有所反映,它于1364年开始被使用。丹第制造的钟并不是欧洲的第一台钟。据说,欧洲第一台能报时的钟是1335年于米兰制成的。 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 1695年,英国汤姆平发明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后来,同国的格雷厄姆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1728到1759年,航海钟问世。1765年,自由锚式擒纵机构诞生。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1840年,英国的钟表匠贝恩发明了电钟。 1946年,美国的物理学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钟的原理。于两年后,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钟,原子钟至今也是最先进的钟。它的运转是借助铯、氨原子的天然振动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内都能准确运转,误差十分小。18到19世纪,钟表制造业逐步实行了工业化生产。20世纪,开始进入石英化时期。21世纪,根据原子钟原理而研制的能自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