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训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训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训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训练

高二年级地理练习题(黄土高原)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2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比南方丘陵山区大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导致

①地表肥沃的土壤流失 ②沟谷增多、扩大和加深 ③黄河下游含沙量增大 ④土壤盐碱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5、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有哪种因素造成的:

A.人类耕作

B.流水侵蚀

C.风力作用

D.冰川侵蚀 6、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 .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C .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 .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7、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 )

A .季风气候

B .过渡性地理位置

C .台风影响

D .人口增长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 8、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一致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 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水体污染

C .土地沙漠化

D .土地盐碱化

10、造成乙地形区这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破坏植被 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③ ④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13、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

A.减少人口数量 B.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稳产高产田 C.发展当地的工业 D.停止露天开采煤矿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1~2题。

双选14、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A.年降水量B.海拔高度C.荒漠化程度D.人口密度

双选15、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16、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17~18题。

17.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

A.a B.b C.1 020米等高线D.1 010米等高线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5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

19.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0.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

21.阅读我国局部地区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多选) ( )

A.①山南侧的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骆驼在觅食

B.②山南侧戈壁、沙漠广布

C.③山北侧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沃野千里

D.④山东侧秋季稻谷飘香

(2)甲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优质番茄种植和加工业。试分析该地区

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自然原因和限制其发展的自然因素。

(3)甲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22、甲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乙图是某地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示区域所属地形区 ,乙图示区域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在乙图中用虚线画出两河之间分水岭的大致走向。

(3)甲、乙两区域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但乙地区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比甲地区要大,其原因是什么?

(4)甲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耕垦指数达50%以上,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因遭到破坏而更加恶化,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实现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请阐述对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9分)

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

/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海拔30°以上的陡坡地…… 材料二 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

(1)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4、读甲、乙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21分)

(1)对比甲、乙两幅图中A 、B 所表示的区域的地理特征,填下表。(15分)

秦 岭 峨眉山 1050 1100 1050 1100 350N

300N A B 乙

C

(2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3)乙图中C 处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是什么?(4分)

25、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均填字母) 、 ;属于地势中第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 (2)山脉G 东侧的地形单元为 ,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 (3)①在 省境内;④在 省境内(以上每空2分,共16分)。 (4)分析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原因(各2分,共4分): A 、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 ,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 。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选择_________的地基,避免__________。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6、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 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答案:(1)ACD (2)夏季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限制因素:水资源紧缺。

(3)荒漠化水土流失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开展保塬、护坡、固沟

工作,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参考答案:例:(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2)气候干旱(3)地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练习1、C 2、D 3、B 4、(1)、黄土高原土壤贫瘠(2)作图略(3)①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②石质山地,土层较薄,一旦表层被侵蚀,石质裸露,恢复几无可能;③江河下游多为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经济发达。(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注重农业各部门内在联系,综合发展农、林、牧等,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农业。

5、人口过度增长,导致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失衡,为解决吃饭问题,必须毁林开荒以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的破坏必然导致黄土高原环境恶化。

高二年级地理练习题(黄土高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B

5、B

6、B

7、C

8、B

9、A 10、C

二、综合题

11、(9分)

1)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

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

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小,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12

(2)水土流失严重。(2 分)

(3)C处位于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2分)

C处处于我国湿润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2分)

13. (1)E F A B;

(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青海河南;

(4)自然原因: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而且没有支流流入;人为原因: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参考答案:例:(1)、云南、贵州、广西(2)、坡度越大,土层厚度越薄,有机层厚度越薄肥力 (3)、坚实塌陷自然原因:坡度陡峻,土层较薄,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铲除植被,在陡坡上开荒,严重破坏了坡面植被。

练习1、1、AC 2、AD 练习2、D 练习3、从自然条件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制止对有益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作者:杨秀梅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总面积为64万km2,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比较大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 2.5mm左右,下降速度高原东部明显快于西部,年降水存在2~4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年、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全区以一致变暖为主,高原中部变化幅度大于周边,气温上升速度年平均气温为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黄梅一中秦敦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梅一中的秦敦林,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说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教法分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教学过程,六是教学后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中图版《地理》必修三模块第二章第一节,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典例,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土流失概念,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难点: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所以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摘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 在中国大陆这块广袤无垠的大地的西北部偏中部地区,一直存在着这样一块土地,它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800~3000米。 黄土高原之上,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不停地耕作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食物。 然而,曾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的黄土高原,逐渐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贫瘠的土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大量的养分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殆尽,土地的肥力降低,因而收成减少,损失巨大。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黄土高原开始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的面积较大,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起秦岭北至长城,面积十分广阔,并且对于该区域工农业影响在不断加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强度大、区域明显、产沙集中、成因复杂的特点,该地区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有了一些改进,但总体上来说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中首先为黄土特性,无理层,但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为主,土质酥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然后为植被因素,被具有涵养水源、减小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及保持水土的作用。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较低,而径流减少率和侵蚀较少率却在逐年增加,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则会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流量加大,侵蚀加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必修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问题:谁记得? 生态(环境)子系统:基础 经济子系统:条件 社会子系统:目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同样的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基础,所以首先要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开发不当、森林开发不当等 ——水土流失[ 概念:原因与表现 探索活动的图。——流走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 我国的现实状况 问题:哪些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状况?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状况等。 问题:分布: 耕垦历史悠久的地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最严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蚀山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其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河流:中上游 土壤:黄土 人文环境: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的能力。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 二、二、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 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 四、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 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 五、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 教师:以上五点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教师总结:以上各小组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的主要原因,非常到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 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要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去探寻。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分析其他区域环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课件展示:如下图。 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学生: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

学生:旱涝灾害。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本29页活动第3题)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教师:让学生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教师: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思考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教师: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确实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设计1:读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黄土高原地表沟谷纵横,坡地非常多,如图中的1为挡土学生:黄河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学生:旱涝灾害。 学生: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学生: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学生: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在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图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1自然因素 1.1.1 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与黄土的深厚松软直接有关。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3] 1.1.2 黄土高原的地形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所以极易形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现象。 1.1.3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因素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1.1.4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由于黄土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塌现象普遍。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1.2人为因素 1.2.1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 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盲目毁林毁草垦荒,陡坡耕种,导致改地区地区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樵采使该地区大片森林遭到砍伐,高强度、集中连片的樵采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群落迅速退化,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1.2.2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不仅毁坏林草植被,而且增加地表粗糙度,造成土壤易被冲蚀,导致水土流失,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农户散养牲畜破坏林草植被较严重。 1.2.3各项工程建设中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该地区政府对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和生态重建的难度认识不足,没有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任意开采挖掘,破坏林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放和丢弃“三废”,危害林草生长,也加速了水土流失,特别是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生态恶化还在扩展。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 2.1 水土流失面积广 黄土高原地区几乎到处都存在水土流失,其中侵蚀模数大于1000t/km2的水土流失面积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者:王明琳 课程标准内容: 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 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高中地理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教材版本】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三册》第三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材分析】 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低山丘陵地区、北方的土石山地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其中,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典型。本节课按课标要求,以黄土高原为例介绍了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水土流失的原因、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黄土高原虽据我们当地较远,学生对此区域比较陌生,而我们当地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但学生对此认识还不够深刻,如果只按课本上的文字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无趣且不容易理解,知识的实用性也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搜集一些图片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并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让学生学会认识、分析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地图,准确地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根据材料,能概括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以黄土高原为例,能够通过图片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通过黄土高原案例分析,能够学会分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解析: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农业历史悠久,长期的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土质、降水、干旱、大风均属自然原因。 答案:A 2.陕西省六道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A.保水、保土、保肥B.防洪治涝、降低地下水位 C.保塬、护坡、固沟D.开沟引水、扩大灌溉 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 答案:C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3~4题。 3.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A.a B.b

C.1 020米等高线D.1 010米等高线 解析:图中甲地是沟谷,可以采用打坝淤地的方式;乙地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 丙为塬地,应平整土地;丁为陡坡,应种植被护坡。若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 随着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塬面很可能会后退。沟谷位置应该侵蚀更严重,塬面后退程 度最大。 答案:3.A 4.B (2010·黑龙江哈九中)采用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模型试验,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据下表数据完成5~7题。 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 C.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D.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随入渗量减小而增大。 随植被覆盖率减小入渗量减小,产沙量增大。 答案:C 6.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的条件下,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最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较大 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在10℃~25℃之间。就降水来说,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基本上介于400~600mm之间,而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可占全年降水的60%,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其他季节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干旱问题比较普遍。 1.3 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黄土高原的特性决定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1.4 山地丘陵面积大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

八年级地理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晋教版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原因之一是降水集中在____月份,且多________。 答案:7、8|暴雨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原因之一是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故答案为:7、8;暴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黄河上游的忧患:______----措施(人工炸冰);中游的忧患:______----措施();下游的忧患:______----措施(); 答案:凌汛|水土流失|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地上河、洪水泛滥|加固河堤、中游植树种草、修水库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高原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动力条件充足;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由此可知,黄河上游的忧患是凌汛,解决的措施是人工炸冰;中游的忧患是:水土流失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下游的忧患是:地上河-洪水泛滥措施(加固河堤、中游植树种草、修水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黄河中游存在的忧患是______;下游存在的优患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水土流失|地上河|凌汛 解析:分析:黄河上、中、下三河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在中游主要问题是:流经了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这里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得不到保护,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到下游主要问题是:大量的泥沙被携带,到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高高在上的地上河;下游在初春和初冬季节还会出现凌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河中游存在的忧患。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全河含沙量的90%来自于______河段。黄河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课程标准解读: ①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 ②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 ③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 ④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教学目标: ①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 ②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③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探究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土壤需要年。 完成,课堂上以录像形

人为原因: 自己阅读: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解释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反思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鲁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据此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教学难点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在教学中,基本遵循的分析方法是: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按照这条主线,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进行本章节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一般的分析方法。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利用ppt直观展示其地理位置过渡性 讲授新课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这里只要让学生上台来指出他的位置和范围,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黄土高原的四至点以及它的过渡性的地理位置特征。 2、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实验突破重点内容 以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状态,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后,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同时也作为一个话题很好地引出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继而由地貌导出千沟万壑,由千沟万壑导出水土流失,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及其原因。在分析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引用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影响的一般因素,活动如下: 第一组试验: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规律是什么 第二组试验:第二组试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黄土高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图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因为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1自然因素 1.1.1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与黄土的深厚松软直接相关。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对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3] 1.1.2 黄土高原的地形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所以极易形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现象。 1.1.3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因素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所以,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1.1.4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能够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因为黄土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塌现象普遍。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所以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1.2人为因素 1.2.1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 黄土高原地区绝绝绝大部分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盲目毁林毁草垦荒,陡坡耕种,导致改地区地区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樵采使该地区大片森林遭到砍伐,高强度、集中连片的樵采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群落迅速退化,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1.2.2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不但毁坏林草植被,而且增加地表粗糙度,造成土壤易被冲蚀,导致水土流失,特别是上世纪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农户散养牲畜破坏林草植被较严重。 1.2.3各项工程建设中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该地区政府对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和生态重建的难度理解不足,没有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任意开采挖掘,破坏林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放和丢弃“三废”,危害林草生长,也加速了水土流失,特别是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生态恶化还在扩展。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 (1)水土流失面积广 (2)流失强度大:该区具有土质疏松、沟多沟深、地面坡度陡峭、雨量稀少、暴雨集中植被稀少的特点。不利的自然条件以及该区域的人类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中面蚀与沟蚀都十分严重。 (3)流失强度大:多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沙量16×108t,筑成截面为1 平方米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27 圈半。 (4)流失时空分布密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6月~9月,在此期间的沙土流失量占年总流失量的80%以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 (5)泥沙主要来自沟道侵蚀:该区沟壑发育,沟道侵蚀十分严重。尤其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区,崩塌、滑塌、泻溜等重力侵蚀十分活跃。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3.1恶化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黄土高原位于季风的尾闾区,干旱与半干旱范围大,降水不稳定,干旱、风沙频繁,天然草地与旱作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不稳定。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风沙物质的不稳定相结合,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黄土高原地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 [摘要]历年来,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洪涝灾害、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危害农业生产和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本文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加强宣传、继续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法制和经济保障制度的建设、多发展惠民工程、搞好科研工作等防治对策,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2度~41度,东经107度~114度,按照县域行政区界线计算,黄土高原地区的总面积为64.87 万平方公里,包括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共7个省(自治区)341 个县(市)[1]。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45.4 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 ,每年大量的泥沙从这里经由黄河流向大海,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每年达到了16 亿吨,其中约有 4 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里,使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高10 厘米[2]。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因此,党和国家现今高度重视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1.1造成洪涝灾害。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每年河床都会抬高约10 厘米,然后每年再加筑堤坝防洪,现今河床已比两岸地面高出4~10米,汛期洪水奔腾咆哮在两岸大堤中,踞高临下,一旦决堤,将会给周围地区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灾难。据历史资料记录,建国前的2500 年中,黄河大堤曾经决口了1500 多次,每次决口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3]。 1.2 破坏土地资源,恶化生态环境。 在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若按每吨土壤中含氮1kg、磷1.5kg、钾20kg计算,则每年共计约损失氮、磷、钾3600万吨[4]。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于水土流失,黑垆土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当地农民现在所耕种的土壤是在黄土母质上发育而来的幼年性黄绵土。 贫瘠的土地上不利于植物生长,缺乏植物根系对水分的涵养,水分下渗缓慢,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白白流走,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干旱持续发生,黄河在近些年来常年断流,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3危害农业生产,降低人们生活水平。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刘丽君(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新一章的内容——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提问】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首先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可持续发展”是怎样定义的,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回答:可持续发展就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讲述】嗯,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三、讲授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区域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

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标。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哪些呢?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的?(回答:生态破环问题、环境污染等) 现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等,其中生态破环问题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湿地的开发不当等。因此,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读图】现在大家翻开课本第34页,一起来看图2-1-1,如果让你来描述图中的现象,你会怎样描述呢?大家思考一下,等一下我请同学来说一下。 【板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讲述】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植被稀少,地表土壤岩石裸露,坡面有明显的流水冲刷的痕迹,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大家一起回答(水土流失)。那么什么是水土流失呢?请一位同学说一下。(回答: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环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板书】水土流失的概念 【讲述】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环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区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都有水土流失发生,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现在我们就以黄土高原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 【读图】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那么严重呢?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现在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看课本第35页图2-1-2,观察一下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方的边界在哪里?它包括哪些省区? 【讲述】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长城为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题) 二.水土流失的概念 三.【活动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观看实验视频,认真填写下面的实验 四.【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的特性】 疏松,多孔隙,有的大孔隙肉眼可见,极易渗水;无沉积层理构造,但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富含碳酸钙(10%左右)遇水浸泡易产生湿陷,抗水冲、抗侵蚀性能弱,因此黄土层极易遭受 【地形地质】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地貌特点是千沟万壑,地形起伏大,地表坡度大。这样的地形使得坡面物质不稳定,多地震;这样的地貌特点是由构造运动、流水侵蚀形成的。 【降水特点】黄土高原降水偏少,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650毫米之间,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之和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却只占5%。 原因: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的区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的地表有利于夏季热力环流,所以降水多暴雨、冰雹。 【植被】结合下表,说说植被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人类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形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写在材料的相应段落前。) 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人口迅速发展。向关中地区大量移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得森林、草原变为农田。 2、

史料记载当时毁林开荒的情况:“林木葱郁,土多跷瘠,乡人垦种,必火焚之,然后播之,名曰开荒。”这里的农民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加粮食产量,而是采用轮荒的办法,当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觅它处,使得原有土地植被殆尽,无法恢复。 3、 山西是个煤矿大省,有“煤海”之称。煤矿总数超过了5000个(不算非法煤矿),采矿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煤矿坍塌,引发泥石流事件,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堆积,危害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4、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按联合国计算的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远超过此数,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更有的县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开垦指数达到了极限…… 5、 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0——1990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 五.【学以致用】——探究: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 思考: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六.牛刀小试 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直接非自然因素是() 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B.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3~4题。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剧种是() A.二人转 B.黄梅戏 C.越剧 D.梆子、秦腔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民俗和文化。 答案:D 解析: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剧种;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越剧是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特征。 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被冲刷的支离破碎,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 A.塬 B.梁 C.峁 D.川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地形条件对人口和农业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在黄土高原地区,地势低平、适合发展农业和居住的地貌类型是川。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人多地少,过度开发破坏地表④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本题中①②④属于自然因素,③则属于人为因素。 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A.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梯田耕作 B.退耕结合植树种草,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C.退耕的同时要控制人口增长 D.退耕会减少农民的收入,让农民陷入贫困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答案:D 解析:为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实施退耕时应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保证农民的收入,不至于使其陷入贫困。 6.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窑洞,其形成原因是() A.黄土具有直立性,较干燥 B.黄土具有黏性 C.黄土比较湿润D.黄土土质比较松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的特征。 答案: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