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最新2013年模拟题:专测六(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最新2013年模拟题:专测六(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最新2013年模拟题:专测六(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最新2013年模拟题:专测六(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最新2013年模拟题:专测六(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

一、选择题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柏拉图说“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或教育的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据此你认为柏拉图

①肯定、重视人的价值③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③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④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的城邦制度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看,柏拉图认为,人只有受到适当教育,才是“文明的动物”;每个人应该执行“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即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任何工作。据此可知,①③④与材料信息符合,柏拉图不赞成过于泛滥的民主,排除④。因此选C 2.(湛江市2013年普通高考测试)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A.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B.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

C.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D.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和罗马法。古希腊留下民主制的运作方式,故罗马留下法律原则供后世借鉴,故选D。罗马先后是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排除A。雅典主要发展工商业经济,排除B。罗马后期扩张成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排除C。

3.(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看,苏格拉底认为,只有根据知识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根据多数并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判断。这是对民主政治弊端的批评。因为,过于泛滥的民主会导致出现诸多弊端。

4.(惠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娜神像雅典剧院帕特农神庙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答案】D

【解析】考察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从所述图片可以看出均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

5.(2013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雅典领袖伯里克利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说:“……一个公民只要有长处,就能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种提拔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伯里克利时期,公民能担任的公职有①四百人会议成员②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③陪审法庭的陪审员④十将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四百人会议"是梭伦改革时期的,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伯里克利时期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故①④不正确。

6.(2013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20题)“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间,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人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程,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段分析认为雅典民主

A.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B.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

C.受到道德和规则的约束D.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抓住题干材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人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程,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可以看出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

7.(2013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3题)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发源地。在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公民通常是由本邦成年男子组成②一些本邦成年贵族女子也是公民

③实行直接民主制④实行代议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所学,雅典民主只适用具有公民权的少数成年男子,妇女、奴隶和和外邦人都没有公民权。雅典民主实行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各项中正确的是A项。

8.(2013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20题)公元的5世纪的雅典步入“黄金时代”。下列表述与之相符的有

①开创希腊城邦制度②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④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伯里克利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①③排除,城邦制度早已确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成文法。

9.(2013年江西省六校高三年级联考31题)“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这说明A.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B.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

C.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D.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古代民主的不同含义。西方的民主是“人民主权”,中国的民主是“为民做主”,有着本质的不同,故选D。

10.(201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题25题)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从材料信息可知,柏拉图认为,过度泛滥的直接民主造成许多公民不愿受到任何约束,甚至连法律也不愿去遵守。这说明,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B、C两项与史实不符。

11.(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二模历史试题14题)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信息看,雅典民主政治在“公开场合进行”,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发言的人和出席的人。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分权与制衡”,排除B;C、D与材料信息无关。

12.(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题20题)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反映了他

A.维护雅典民主政治B.提倡“美德即知识”

C.批判雅典选举方法D.反对哲学家治理国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反对抽签的方法,故C正确。

13.(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18题)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里卡尔纳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于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咱唐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他们的光彩……“下列能成为希罗多德记载的“希腊人的丰功伟绩”的是

①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②颁布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③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④民主政治促进学术、文艺多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希腊人的丰功伟绩”,而②是罗马人的法律,排除②,选择B项。

14.(2013年江苏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2题)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C.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D.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本题中苏格拉底批判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在材料中,这个弊端是指可能仅靠抓阄选出的人不适合其岗位。故选D。

15.(2013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26题)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

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希腊

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 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C

【解析】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对奴隶的阶级专政,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享有参与政治的权利,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是排除在外的,AB项不正确,可排除。再联系“在私人生活中是自由和宽恕,公家事务中是遵守法律”,应选C项,D项说法体现不明显。

16.(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3题)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A.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B.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

C.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

D.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看不出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B项的说法太绝对;哭戏不属于正式答辩,不属于正式答辩的策略和技巧;这种断案方式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缺乏理性。因此,本题应选B。

17.(2013年广东省韶关市二模文综合历史试题19题)崇奉古代雅典民主的法国革命者,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雅典民主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其原因是

A.雅典民主具有不可复制性 B.雅典民主并未影响现代民主

C.雅典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 D.雅典民主有性别和种族歧视

【答案】A

【解析】本题可通过对各选项的判断来选出正确答案,B项说法错误,雅典民主中是现代民主的源头,轮流执政等措施对现代民主有重要意义;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说法与本题材料无关联,根据材料本题选A项,反映了雅典民主具有不可复制性。

18.(201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4题)“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次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C。这个司法程序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说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D。“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力,“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

19.(山东省滨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看,民主法庭的法官并未严格依照法律执法,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主观随意。

20.(山东省日照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模块考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以下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②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③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④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强调的是人应该关心政治、参与政治,而不是解释“什么是人性”,所以②④是正确的,①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处于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故③正确。因此,本题应选B项。

21.(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延续和深化了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B.削弱贵族血缘门第关系

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D.放逐危害城邦的公民

【答案】B

【解析】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是对贵族世袭特权的打击;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进一步削弱贵族血缘门第关系。

22.(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执政官是雅典城邦的最高行政长官。到了伯利克里时期,“第四等级的公民也取得了担任这一职务的资格。执政官选举的程序是,先由各自治村社选出500人(一说100人)为执政官候选人,然后由公民大会

在候选人中用抽签的办法选出九名执政官。”(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上述材料表明雅典城邦( )

A.开始向代议制民主转变 B.平民掌握城邦行政大权

C.贵族的政治权利基本丧失 D.主权属于城邦的全体公民【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属于直接民主,不同于代议制(间接民主)。作为城邦公民贵族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AC错误。依据材料城邦行政大权掌握在选举出来的执政官,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贵族特权的丧失,主权在民。

23.(201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恩格斯在谈到古代雅典社会时曾说:“现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所赖以建立的阶级对立,已经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而是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他评论的是A.梭伦改革的作用B.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作用

C.伯利克里改革的作用D.马其顿王国征服的作用

【答案】B

【解析】梭伦改革只是动摇了贵族的特权,并没有消除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A不正确;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贵族的特权,确立了雅典的公民政治,因此改革后的雅典已经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B正确;由“首先”可排除C;很明显,D与材料不符。

24.(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西方某个国家的政府“没有专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职业士兵和水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这种现象发生在

A.古代雅典

B.罗马共和国

C.罗马帝国

D.大革命时期的法国

【答案】A

【解析】考查雅典民主制度。政府职责由公民履行,表明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古代雅典的状况最符合题意。故选A.

25.(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的主权国家B.奉行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原则

C.城邦自治权利多属于各邦居民D.大小邦之间保持严格隶属关系

【答案】A

【解析】关键是看清“城邦的特点”而不是城邦的体制,特点就是“小国寡民”。26.(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公元前7~5世纪雅典几次重大改革中呈现的总体特征是

A.从君主专制到贵族共和的演变B.对公民群体及其权利的保障

C.以地域部落取代原有血缘部落D.发放津贴保障下层平民参政

【解析】材料中的这几次改革即从梭伦到伯利克里的民主改革,一个总体特征就是保障民主。

27.(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答案】C

【解析】本题较简单,材料反映了陶片放逐法由于雅典民主制度的直接民主形式,导致民主权力滥用和误用。

28.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两个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发生战争,结果,经济高度繁荣、准备十分充分的雅典被斯巴达打败。在总结雅典丢掉这场战争的原因时,著名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一切事务成败的首要原因在于国家制度的形式。国家制度是所有设想和行动计划的源泉,也是其得以实现的保证。”根据材料,在波里比阿看来,雅典失败的原因在于

A.雅典贵族专制社会黑暗 B.雅典社会制度的落后

C.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D.雅典社会矛盾的尖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理解到“在波里比阿看来,雅典失败的原因在于国家制度”,A 项说法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两个城邦都是奴隶制度,不存在落后一说;D项材料中未反映。本题选C项。

29.(安徽省池州市2013届普通高中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下右图是某同学在学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后所绘制的漫画。该作品

A.准确揭示了直接民主的缺陷B.错误扩大了雅典民主的范围

C.直观反映了雅典公民的育从性D.全面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性

【答案】B

【解析】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只有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不属于公民,无权参加大会,选择B项。

30.(山西省太原市2013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8.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民主制度 B.主张人民主权 C.反对直接民主 D.主张君主专制

【解析】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中“不是偶然选中的人”苏格拉底反对抽签选举等

方式参政议政,也就是反对直接民主,选择C项。

31.(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

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状况的不满

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D.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

【答案】A

【解析】A的错误在于因果颠倒。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但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5040人中,是对雅典民主中的轮流坐庄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反感,因此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他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因此C选项正确。他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因此D选项正确。

32.(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29题)“因为如果有价值之人发言并且担任议事会成员,这对于和他们同样的人会有好处,但对大众却没有好处。现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来发言,当穷人发言时,他就会寻求他本人以及和他相同之人的利益。……他们(雅典人)认识到尽管穷人无知而贫穷,而有价值之人出色而智慧,但前者的好意要比后者的恶意带来更多的益处。这样的方式也许不能建成理想的城邦,但却非常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该观点

A.肯定了雅典直接民主制 B.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C.说明了直接民主制的封闭性 D.奠定了代议制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考查考生材料信息获取与观点归纳的能力。从题干中的“现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来发言、雅典人”可知,题干描述的是雅典的直接民主制,而“但却非常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说明题干对雅典直接民主制肯定。

33.(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8题)在雅典法律演进进程中有如下记录: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16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对上述雅典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成文法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 B.以法律形式体现民主精神与原则

C.梭伦借鉴《十二铜表法》立法经验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解析】A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推测出,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德拉古法典》通过陶片放逐法来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反映了以法律形式体现民主精神与原则。

34.(2013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8题)苏格拉底曾这样形容雅典的民主制:“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表明他

①认为雅典民主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制度

②批评了雅典民主制度中的抽签选举法

③认为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④认识到掌握在大众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考查雅典民主制。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愿意用抽签……或其它行业的人”,那就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式去管理国家事务,这是对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批判。选择B 项。

35.(2013年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27题)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该特征可概括为

A.主权在民 B.人人平等 C.自由主义 D.分权制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治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因此A正确。

36.(云南省部分名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25.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贵族 B.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C.全体公民 D.“十将军委员会”的成员【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他们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37.(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设立四百人议事会,打破了血缘部落;秦朝的郡县制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隋唐的科举制使地位不高的庶族地主参与到政治中来,打破了士族对政治的控制。故三者的相同作用是C项。

38.(辽宁省丹东四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26.假如你是生活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公民,经常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演说和辩论。你能体会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不包括

A.既是直接民主又是代议制民主B.演讲艺术是从政的必备条件

C.抽签选举否定特权以保障民主D.公众舆论影响陪审团的判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故选A。

39.(湖北省稳派教育名校联盟新课改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32.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平民在城邦事务在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大部分贵族等级高,权力,因此A、C错误;雅典建立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D错误。故选B。

40. (山西省晋中市2013届高三12月四校联考)地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已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这反映

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

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C. 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法制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D. 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

【答案】D

【解析】考察对雅典民主制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这种方法有利于维护民主,但有时也被一些人用来作为排除异己的手段。而此材料反映的就是后者,关键信息是:“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故选D。必修一第5课。

41.(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2013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故选D。

42.(安徽省黄山市2013届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这句话的针对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B 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

C 雅典民主政治的短暂

D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答案】D【解析】考查雅典民主的独特性。雅典民主为直接民主,产生于独特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这在世界历史是独特的、偶然的,选择D项。

43.(江苏省阜宁高级中学、大丰高级中学、栟茶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的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答案】B

【解析】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演讲中的“她”指的是雅典城邦,为城邦付出,自然就是公民意识。

44.(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关于雅典民主制度,柏拉图曾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柏拉图这段话的意思是

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B.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C.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D.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根据题干“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说明雅典公民所具有的民主被无限的扩大,表现出了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

45.(河南省漯河市2013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是

A 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 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C 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D 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答案】C

【解析】小国寡民有利于直接民主的实行。

二、非选择题

1.(2013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26题)(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谙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材料四“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材料五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都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在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

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

因。……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2分)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2分)

(2)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2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2分)雅典是古典民主的代表,美国是现代民主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特点?(3分)(5)试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析。(8分)

【解析】第一问第(1)小问古代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方是民主政治;第(2)小问差异从经济形态上分析。第二问结合英国政治体制特点可指,保留了“传统形式”是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根本性的变化”是指君主、议会的权力发生变化。第三问第(1)小问对比美国民主制度与英国民主制度相同点,即在议会制度方面;美国民主制度最大特点是三权分立,是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观点的实践。第(2)小问不同点可以从民主表现形式、政党政治以及分权制衡等角度思考。第四问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具有挽救民族危机以及反封建专制特点。第五问要从适合本国国情的角度分析。

2.(2013安徽省级规范学校二模)35.(3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波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制不断深化。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3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这次议会改革(注: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邑,议席得到重新分配。这场改革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使选民人数增加。不过新增加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而曾经与中等阶级并肩战斗的工人阶级几乎一无所获。尽管如此,中等阶级加入政权,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基础,它标志着英国迈出了走向民主政治的第一步。

——选自齐世荣、钱乘旦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材料三江泽民在党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我们应当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以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选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为民主发展所作的贡献。(10分)

(2)根据材料二对1832年议会改革进行评价。(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们是采取哪些措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6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对民主发展有什么认识。(4分)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第(1)问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结要点即可。第(2)问评价注意根据材料信息反映出内容从积极作用和存在局限两个方面归结。第(3)问是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措施的考查,根据所学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两个方面归结。第(4)问认识从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民主范围、阶级属性等方面归结。

答案:(1)剥夺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扩大民主机构独立管理国家的责任;伯利克里进一步完善民主制。(4分)

贡献:所有成年男性工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公职人员和参政者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6分)(2)积极方面:通过和平改革使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分享了国家政权;使有财产资格的人有了选举权,增加了选民的人数;削弱了贵族的统治基础,使英国不断走向民主化。(5分)

消极方面:1832年改革只是使有财产资格的人分享国家政权和享有选举权,对于工人阶级不能享有,体现改革为资产阶级服务,民主是一定阶级的民主,是有产者的民主。(5分)

(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

法治国方针提出等。(6分)

(4)民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享有民主的主体在不断扩大;民主是有阶级性的。(4分)

3.(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26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萦运动的比较》材料二古希腊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走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摘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2)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4分)

【解析】考查中西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一问考查古代中国、西方政治状况的差异。根据材料“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法律来自社会”、“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结合明清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从君权教权、君臣关系、法制等方面解答。第二问考查西方人对中国政治的看法。把握各个时期西方的主流思想以及东西方关系即可。第三问把握时间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物信息谭嗣同,结合此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变革即可。

参考答案:

(1)西方教权与君权并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拥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6分)

(2)古希腊:对自身民主政治的维护。

18世纪:启蒙运动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西方用以攻击或者丑化社会主义中国。(3分)

(3)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思潮成为时代主流;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民主政体;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发展壮大;近代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涌现(4分,任答4点即可。)

4.(2013年安徽省级规范学校二模35题)(3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波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制不断深化。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3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这次议会改革(注: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邑,议席得到重新分配。这场改革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使选民人数增加。不过新增加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而曾经与中等阶级并肩战斗的工人阶级几乎一无所获。尽管如此,中等阶级加入政权,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基础,它标志着英国迈出了走向民主政治的第一步。

——选自齐世荣、钱乘旦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三江泽民在党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我们应当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以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选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为民主发展所作的贡献。(10分)

(2)根据材料二对1832年议会改革进行评价。(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们是采取哪些措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6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对民主发展有什么认识。(4分)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第(1)问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结要点即可。第(2)问评价注意根据材料信息反映出内容从积极作用和存在局限两个方面归结。第(3)问是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措施的考查,根据所学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两个方面归结。第(4)问认识从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民主范围、阶级属性等方面归结。

答案:(1)剥夺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扩大民主机构独立管理国家的责任;伯利克里进一步完善民主制。(4分)

贡献:所有成年男性工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公职人员和参政者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6分)(2)积极方面:通过和平改革使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分享了国家政权;使有财产资格的人有了选举权,增加了选民的人数;削弱了贵族的统治基础,使英国不断走向民主化。(5分)

消极方面:1832年改革只是使有财产资格的人分享国家政权和享有选举权,对于工人阶级不能享有,体现改革为资产阶级服务,民主是一定阶级的民主,是有产者的民主。(5分)

(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治国方针提出等。(6分)

(4)民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享有民主的主体在不断扩大;民主是有阶级性的。(4分)

5.(201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28题)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臵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资料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所体现的两种民主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概述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解析】第1问纵向比较考查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回答时注意问题要求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出发;第2问可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回答英国选举制度的变化;原因一问需联系到工业革命进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等角度回答;第3问类似问题较常见,可根据理解、掌握酌情回答。

(18分)

(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6分)

(2)变化: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答:财产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消、妇女取得选举权、年龄限制降低];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选举权(6分)

原因: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断增强;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任答两点得4分)。

(3)启示:民主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民主化是一个渐进和曲折的历程。(2分)

6.(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7题)(28分)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

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9分)

【解析】此题旨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理解。第一问考查学生概括历史观点和史论结合归纳、分析史学观点的能力。此问是开放性试题:首先亮明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文明程度和类型具有多样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结合史实从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

第二种观点: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这种观点正确。结合东西方古代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加以评析。第二问考察的是对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完善过程及其影响的理解。首先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律建设成果和政治制度建设加以展开说明;其次影响可以从自身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影响人类进程加以归纳即可。第三问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的借鉴西方合理成分的表现和认识:首先借鉴可以从制度沿革:基本组织方式、政党制度、政府管理形式等方面加以比较:认识可以从国情出发、借鉴创新加以概括。

答案: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2分)

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2分)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5分,学生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2分)

评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分)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6分)(任答其中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9分)

答案: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6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10分)

答案: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

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 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 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 .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 .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 .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 .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 .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 .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 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 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 .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 .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 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共和制 D .无产阶级专政 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精校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精校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适用省区:广西) 1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3.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 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 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14.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 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1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

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16.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 17.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18.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复习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考查角度来说,主要考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并且能够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知识清单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考点聚焦 考点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在惩罚战败国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由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子体系组成。前者主要由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了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英法通过操纵国联在其间发挥主导作用。后者主要由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

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美、日居主导地位。 该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 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由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而来) ③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 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引起反抗,如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后来的侵略提供条件)。 【典型例题】 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②项属于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突破凡尔赛体系限制的行为;③项属于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下对德国的处理。只有①④两项属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答案:B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 (1)读懂材料中凯恩斯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恶劣经济后果的强烈抨击,得出凯恩斯的主张和凡尔赛和约的

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 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 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 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 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 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Ⅰ历史部分(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新课标Ⅰ卷历史部分) (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河北云南内蒙古黑龙江)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 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5-10

课后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据记载,1689~1696年,英王威廉三世曾五次行使否决权,此后的安妮女王仅在1708年行使过一次否决权,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逐渐变成有名无实的虚权。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确立了() A.“议会主权”原则B.君主立宪制 C.责任内阁制D.两党制度 解析:本题通过新的情境材料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两个不同概念的准确理解与鉴别。英国资产阶级剥夺国王否决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剥夺国王的行政大权和逐渐确立责任内阁制的过程。A、B两项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 答案:C 2.《西方艺术史》在叙述西方某一艺术流派时说:(他们)摒弃了中世纪那种司空见惯的再现身体的雕像而上升到表现精神的尊严。他们从手工艺匠人变成了思想家、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家。这种“精神”的实质是() A.自由主义精神B.人文主义精神 C.理性主义精神D.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并分析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准确理解。解题关键首先是判断其所属流派属于文艺复兴时期,其中的“精神的尊严”指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重新复兴。 答案:B 3.文艺复兴以后,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

发展,而后者又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上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不包括()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6~18世纪时期科学发现及科技发明成就的准确再认与理解。题目涉及的时间界于16~18世纪中期,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发现只有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及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生物进化论发现于19世纪中期,而相对论别提出于20世纪初。 答案:B 4.(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容的古希腊名言是() 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重要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福建卷)解析1

2013·福建卷 1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下图)一触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东风”指() 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 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 13.B[解析] 本题以赤壁之战为切入点,考查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208年隆冬时节,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对峙,长江两岸北风呼啸。孙刘联军在长江南,曹军在长江北。故孙刘联军攻曹必由南向北进攻,因此火攻之“东风”只能是从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4.A[解析] 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故排除B、D项;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项。

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长矛)之工,二年…… 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15.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内容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不得别入诸色”体现了限制工种调整,故排除含①的选项。“工巧业作之子弟”“传家技”体现了官营、世袭的特点,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16.D[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思想和儒学的发展,考查考生准确解读、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朱熹的历史地位,以及朱熹撰文的原意。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材料虽出自《漳州劝农文》,但内容“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都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四个选项中,既体现重视理学,又体现重视生活细节的选项,只有D项。 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17.C[解析] 本题以外国传教士的角度考查科举制的弊端,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备基础复习笔记(精华版)

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各时期 政治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商 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周 文字:甲骨文→金文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 儒家诞生:孔子创立(仁、礼、《论语》);孟子(仁政);荀子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 春秋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战国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楚辞(《离骚》)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儒学成为正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汉朝 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汉赋 魏晋 南北 “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

隋朝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 唐朝 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 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唐诗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儒学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两大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瓷器:景德镇 两宋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地方设行省(即行中书省) 元朝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义加强 - 1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产生)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批判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2019届广东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广东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材料表明 A. 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 B. 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C. 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 D. 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天下四方”是指一统,即统一天下。根据所学可知,“楚国”“问鼎中原”是在春秋时期,诸国混战促进民族交融催生大一统观念。故答案为C项。A项,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表述与材料中“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相符,但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天下观念是否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关,不能一概而论,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分析 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知识:中国及世界的思想家。 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私学培养人才。 答案:C 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解析】 知识:常识。 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用“考古发现”证明“文字记录”是否真实。 答案:D 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知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周朝的几大制度。禅让制可以直接排除。 答案:D 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解析】 知识:秦朝的统一。 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①楚国,②韩国,③魏国,④赵国,⑤齐国,⑥燕国。 答案:A 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解析】 知识: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阅读能力。 解题关键:C项“全社会”以偏概全。 答案:C 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 知识:近代的不平等条约。 能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利益均沾。 答案:B 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考查点】分封制 2.(2013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B 【考查点】宗法制 3.(2013年浙江高考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 【考查点】宗法制 4.(2013年北京高考12题)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答案】B 【考查点】秦统一中国 5.(2013年浙江高考15题)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

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答案】A 【考查点】秦统一中国 6.(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3题)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答案】C 【考查点】汉初政治制度 7.(2013年江苏高考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A 【考查点】三省六部制 8.(2013年福建高考17题)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C 【考查点】科举制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1)

专题检测卷(一)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南京盐城三模)《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 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 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 D.君王政治地位提升 2.(2012·泰安二模)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了( )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 3.(2012·金丽衢一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 A.加强北部边防 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4.(2012·海淀二模)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任命侍从等担任尚 书等官职。如图为汉代尚书令官印印文。对于汉代尚书令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B.与中书门下相互监督制衡 C.执掌对百官的监察和考核 D.六部尚书之首,百官之长 5.(2012·南京盐城三模)《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 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

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录美洲的意义20.“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大抗议书》B.《权利法案》C.1787年美国宪法D.《人权宣言》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2013年高考2013年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新课标II卷)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解析】 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记述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A项与题干“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学著作 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排除C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B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小学数学题,呵呵!)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A、C 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答案:D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B、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

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65 件,其中农具占58 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 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 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3.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爷,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 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冶的论 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 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5.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 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了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6.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 ‘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 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 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卷)解析版(1)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闫烈宏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周代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分权共同管理国家,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严格等级关系,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因此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程朱理学。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在两宋时期统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A项与此题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解答此题关键在理解雅典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和公民必备的参政素质就是要有很强演讲能力。B、C、D项不能说明政治领袖与演说家之间联系的原因。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光荣革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荣革命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之间妥协,最终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因为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信仰英国国教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山东卷)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 C.军机处D.礼部图5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 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

2013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2012年2月枣庄五校高三联考8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 D.①③ 2.(2012年2月枣庄五校联考14题)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A.康有为 B.毛泽东 C.孙中山 D.陈独秀 3.(2012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9题)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有( ) ①民族危机的出现②封建制度的衰落③鸦片战争的震醒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D.②③ 4.(2012年1月山东东营十校联合体7题)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5.(2012年1月山东东营十校联合体10题)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2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17题)“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7.(2012年3月青岛质检14题)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8.(2012年3月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18题)“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