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它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经济信息,是企业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政府掌握国民经济整体状况的基础。而会计信息失真则是会计主体的经济属性和其在人类大脑上反映的经济属性的不一致性。失真的会计信息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会影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破坏投资环境、并且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在现实社会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普遍存在,并己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界的突出问题。本文将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ABSTRACT

Refers to the accounting uni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financial reports or notes and other forms to investors, creditors or other information users reveal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of units of information.It is society's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i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investors to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the Government has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bas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s the accounting entity in the economic attributes and reflect on the human brain economic attributes of the inconsistency.Distor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great social harm, will affect the intern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weaken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damag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harm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In reality,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widespread and has become a prominent issu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ircles.

This article will caus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countermeasure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概述

2.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2.2.1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过滤和信息曲解。

2.2.2人为原因导致会计信息的过滤和曲解。

2.2.3会计准则的缺陷导致的信息曲解和信息过滤。

2.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3.1 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

2.3.2 会计信息失真会破坏投资环境,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2.3.3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 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存在负面影响

3.2 会计规范不完善

3.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弱化

3.4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3.5 企业领导的人为因素

3.6 社会审计检查力度不够

3.7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

3.8 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

4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4.1 加强理论研究,完善会计法规建设

4.2 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4.3 改进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

4.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4.5 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核准则

4.6 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5 结论

一序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会计信息质量在经济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虽然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我国近年出现了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蓝田股份、黎明股份、通海高科、麦科特、猴王股份、郑百文、银广夏等会计造假大案。另外,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不仅仅在国内有,在国外也同样存在。以美国为例,会计信息失真案件从1997年的116起到2000年的233起,在这类事件中既有安然、世通等声名显赫的上市公司,也有安达信、普华永道等审计机构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世界金融机构。这一系列的会计丑闻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严重不信任,动摇了他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实施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即使是局部的、个别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也已经超出会计主体本身的范围,即不仅对利益关系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界的突出问题。

1.2 研究意义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信息中介—会计信息是连接经营者所管理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以及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和企业对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评价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我国目前各种体制和制度都不尽完善,一些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会计信息失真不但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而且严重的干扰了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秩序,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配制和资本市场效率低下。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继续稳健高速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有效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

计信息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和原因,并据此提出有效合理的对策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概述

2.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对会计信息真实而言的,会计信息真实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广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应包括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区别在于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如果失真的会计信息产生于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依据的是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过程,但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而造成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偏离,就是属于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如果会计信息的失真是由于依据虚假的原始凭证或进行违规会计处理,这种失真则属于非法性会计信息失真。非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有关人员的过失、错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种则是故意的、有预谋的会计造假。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对非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进行调整。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由上面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上在每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的传递一般都要经过企业内各部门收集原始信息、会计部门依据原始信息编制财务报告、会计信息使用者依据财务报告作出决策这三个环节。因此按这三个环节,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三类是比较合适的,即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过滤和信息曲解、会计部门的信息过滤和信息曲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过滤和信息曲解。

2.2.1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过滤和信息曲解。

一般是由两种情况引起的:一是企业内各部门为了一己私利自发地进行信息过滤或曲解;二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自身目的而指使相关部门进行信息过滤或曲解。不管是各部门自发地还是受管理层指使而进行的信息过滤或曲解,其手段都是对原始凭证造假。其造假方法五花八门,如保管员利用职务之便涂改账目,夸大或少报损失;采购员签订假合同骗取企业货款等。

2.2.2人为原因导致会计信息的过滤和曲解。

会计部门或管理当局经常会出于某种经济利益的动机或压力而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意的过滤或曲解,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计部门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人为的信息曲解和信息过滤:一种是原始凭证造假,比如意大利乳业巨头帕玛拉特公司用

伪造银行存款确认函的方式虚构其流动资产;另一种是利用会计准则赋予的自由裁量权对交易事项作出非公允的表达,如安然事件等。

2.2.3会计准则的缺陷导致的信息曲解和信息过滤。

(1)目前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不完善性导致了信息过滤。根据目前的会计模式,财务报告将对下列这些投资者极为关注的信息不予确认,包括自创商誉、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母子公司间的各项交易等。自创商誉和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等各种软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足可能引起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对母子公司之间交易的忽略将导致企业频繁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

(2)会计理论的滞后性、有限性和传统会计报告模式披露。信息的貌似确定性、片面性将导致信息曲解。首先,它体现在会计理论的滞后性、有限性使得我们对一些经济事项难以采用合理的方法计量,比如对某些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价等,用不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这些经济事项强行计量必然导致信息曲解。其次,目前会计报表项目的貌似确定性掩盖了其不确定性的本质,从而可能会导致某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解。比如,财务报表中关于坏账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残值的确定、或有负债的确定等都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因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某些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更大,如果不明示,会导致信息曲解。

(3)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片面性也会导致信息曲解。经济事项的复杂性决定了对于同一经济事项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些会计理论和方法没有对错之分,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传统会计由于只能提供一张会计报表,因而只能在众多会计方法中做出取舍,在选择一种方法的同时必然放弃了从其他角度正确看待问题的可能性。这样也必然导致信息曲解。

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过滤和信息曲解,这一般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选择性心理造成的。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是一个高度自主的过程,会因为传播的内容同个人需要的关系不同、传播的立场同个人原有态度的关系不同、信息内容同受传者的接近程度不同、个人所处的情绪状态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等,而在接收、理解和记忆信息时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选择性心理包括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在接收信息时,总是不由自主地、自动地把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信息排除在注意范围之外,同时也会主动地回避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悖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选择性注意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过滤,选择性理解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曲解。

选择性理解又叫选择性扭曲,是指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对同样的信息作出解释和反应。只要传递信息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在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头脑之间不相同,则这种信息曲解就会发生。这种心理现象有助于人们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迅速抓住最关键的信息以提高决策效率。但是,如果信息接受者错误地把相关信息当成不相

关信息加以排除,则这种选择性注意将导致决策失误,形成有害的信息过滤。这在会计信息的接受中表现得比较明显。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一般都有八九十页,这对于大众投资者显然是信息超载的,因为非职业投资者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时间去吸收那么多信息,这决定了他们必然要进行一定的信息过滤。比如,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投资者,他们可能只通过每股收益等指标而忽视那些更加明细的利润表项目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样经过信息过滤得出的结论可能会误导投资者,比如,如果每股收益中的净利润的很大比重由营业外收入构成,并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2.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3.1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

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主要依据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信息,而经济信息中主要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信息必然影响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税收收入等宏观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得政府根据这些失真的信息所制定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发生偏误,破坏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害。

2.3.2 会计信息失真会破坏投资环境,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决策主要依据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使债权人蒙受更大的坏账风险,从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破坏投资环境,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2.3.3 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不能够如实地、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做出的生产经营决策产生严重失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因素,又包括会计内部因素。也可以说既存在客观原因,又存在主观原因。以下具体分析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3.1 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存在负面影响

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一方面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滋生了一些企业置国家利益而不顾、片面追求个别利益的不良现象。各行为主体普遍具有利己的动机,这种利己动机在信息不对称时就有可能行为化,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可能将由此产生。

3.2 会计规范不完善

会计准则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

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纵观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研究的深度,反映出一个国家会计理论水平;所设定的会计准则是否完备,则影响该国会计实务的成熟程度,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会计准则作为一种会计规范,应当充分体现会计理论的要求,反映会计活动的规律。但由于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只能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预测到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所有问题,这就决定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已有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新经济业务的处理必然会存在着无会计准则可依据的现象,从而会计处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利用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采取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虚构经济业务、进行违规会计处理,进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3.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弱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构成最重要的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与股东目标背离,有可能导致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出现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这一切往往造成有关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的供给,会计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独立发挥其作用。

3.4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后续教育,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因此为会计信息带来失真的隐患。

3.5 企业领导的人为因素

一些企业负责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自己的权力,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他们有的虚增利润骗取货款、有的隐瞒利润以逃避交税,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发生。

3.6 社会审计检查力度不够

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承担着企业监督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规模与业务种类的扩大,审计的主要目的转变为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而查找舞弊则转为次要目的,无形中降低了企业造假的成本。而在目前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很难发挥。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离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松弛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往往是查账容易处理难。这严重地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对内部人的监督,滋生其舞弊的可能。

3.7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加上现有软件在安全性设计方面尚存在缺陷,使得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8 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

《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治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执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违背会计法规获取的巨大利益与低廉的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四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4.1 加强理论研究,完善会计法规建设

面对十分复杂的市场经济,学术界应加强理论研究,总结和借鉴国内外会计理论和实务经验,在会计标准国际化基础上,注重特殊问题的处理,为具体法规建设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和方法,加快和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是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4.2 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就企业内部系统而言,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以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二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从各自具体环境出发,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针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

就企业外部会计监管制度而言,一是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即由国家财政、审计、

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对准则、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行为判断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对借职业判断之名弄虚作假和屡次违反财经纪律的,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罚(包括实施退出机制)以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尽快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注册会计师也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依法执业,客观公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3 改进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优化”会计信息生存的土壤,为会计信息的良性循环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使经营者的行为与所有者目标实现最大程度的一致。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增强其权利的独立性,使独立董事自身有义务承担法律责任,通过他们有效发挥作用来对抗权利过大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董事会的平衡,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另外,还应针对我国国情,采取措施,加强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同时,加强诉讼机制的约束、社会舆论的监督也是必要的。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除了事后监督外,更重要的是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应该在会计信息生成的环节加强管理,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对各项经济活动实施控制,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完善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4.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会计职业判断的技术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积极主动强化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会计管理部门要通过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如阐释和培训新准则、各项法律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对新经济业务的讨论,以提高其职业判断技能。另外还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当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时,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企业及会计人员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长远看,应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础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这种方式具有特殊的内在威慑性,并最终能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4.5 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核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4.6 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健全法制法规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不仅应该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加强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

五结论

会计信息失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要对其进行治理不能单纯依靠某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为此,应以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为核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加强惩治腐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总之,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致谢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我两年的农大学习生涯就即将结束。忆往昔,思绪纷纷,但更多的想要表达的是感动感谢。专科的彷徨迷茫在农大渐渐离我而去,对明天我满是憧憬和向往。感谢农大让我有梦想重新扬帆起航,感谢母校给予收益终生的知识财富,感谢经贸学院各位老师两年来对我的辛勤培育和慷慨帮助。

本文是在导师杨华领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老师多次询问写作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谨向杨老师表示我最最真挚的谢意。

另外,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两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关心、鼓励与支持是我永远向前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钟黄聪.会计信息失真的重新定义与分类.财会月刊,2011.1中旬.

2、仇俊林、范晓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2006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赵德武.会计学.第四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戴新民.现代会计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5、李益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的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1.

6、黄俊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财会研究.

7、刘红英,李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11).

8、吴耀传.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防范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0,(11).

9、任功俊.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根源和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10.(05).

10、戴新民.现代会计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11、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2、陈明军,胡皎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J].企业经济. 2005. (7).

13、汪丽萍、刘伟.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认识[J].消费导刊.2007. (03).

14、刘春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经济论丛

15、胡炜.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性及治理措施.经济论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