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国与治民_中国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其政治原因

经国与治民_中国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其政治原因

经国与治民_中国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其政治原因
经国与治民_中国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其政治原因

第31卷第1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1Vol.312 0 1 

3年1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 0 1 

3经 国 与 治 民

———中国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其政治原因

曹正汉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摘 要:中国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其政府所依据的经济思想,有助于论证一个观点:在历史上的封建集权国家,

“维护政治稳定”不只是通过国家层面的政治制度来完成,政府还需要借助于经济手段,包括垄断关键性行业和重要资源,取得对民众的经济支配地位,才能完成“政治稳定”的生产过程。这就意味着,在封建集权国家,

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是单纯的“富国裕民”,而是“经国治民”。关键词:政治稳定的机制;政府垄断;经济体制

中图分类号:D6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13)01-0021-

11收稿日期:2012-11-

20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作者简介:曹正汉(1962-)

,男,江西都昌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

一、导论

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罗宾逊(James 

Robinson)在他们的新书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穷国之所以贫穷,不只是因为国家领导人不知道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能够带来国家繁荣和

人民富裕。”[1]46-49这一句话可以恰如其分地用在中

国历史上的统治者身上。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早已知道市场经济具有富国裕民的功效。司马迁著《史记》盛赞市场经济“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并清晰地总结出市场运行机制: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

)。此种市场机制即是亚当·斯密所概括的“看不见的手”,它自发

地调节经济系统的运作,推动国家繁荣富强。[2]1

以,司马迁告诫统治者,政府最好的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

放手让市场经济发展,所谓“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

;如果政府也参与市场经营活动,此即“最下者与之争”,是最糟糕的经济政策(《史记·货殖列传》

)。然而,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始,至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止,各个朝代的经济体制有一个共同特征:只要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市场经济有了初步繁荣之后,政府就开始控制民众的经济活动,

垄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所以,经济史家把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体制概括为“国家统制下的市场经济”,也就是由政府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垄断关键行业和重要资源,在此前提下,允许民众在有限范围内自主经营,允

许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发展。[3]229-230各个朝代的

差别仅在于,政府垄断和控制市场的范围、方式有所变化,对民间经营的限制程度有所不同。当然,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历代王朝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稳定之后,甚至也可能有过短暂的“太平盛世”,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衰落和瓦解;至近代,以“天朝大国”自居的王朝不得不屈服于依靠市场经济起家的西方“蛮夷小邦”。

上述现象并不是中国历史所独有。在人类历史上,实行政治集权的国家其经济体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排斥自由市场经济,限制民间自由经营和自由竞争,对市场中的关键行业、关键领域和重要资源实行政府垄断或控制。[4]18-21与此相关的现象是,统治者往往抵制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变革,坚持实行低效率的制度。[5]从长期的经济后果来看,限制民间自由经营和实行政府垄断必然导致国家贫穷落后,阻碍国家走上繁荣富强之路。[6]那么,在这一类国家,是什么原因使得统治者不采用有利于国家长期繁荣富强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而要对市场实行垄断和控制?

上述问题的答案与统治者的政治目标有关。诺斯、沃理斯和温格斯特认为,任何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控制国家内部的暴力冲突问题,特别是如何降低在政治精英之间爆发暴力冲突的可能性;历史上的集权国家所采取的控制办法是,政治精英们结成联盟,共同控制国家的关键性资源,以此维持精英集团的统一和团结。[4]30-69上述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政府垄断市场的原因。我们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国家之所以要垄断市场,与一项关键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有关,这一项公共产品是“国家的政治稳定”。本文的观点是,在封建集权国家,维护政治稳定的机制与私人产品的生产方式紧密相连,国家需要借助经济手段,包括垄断关键性行业和重要资源,取得对民众的经济支配地位,才能完成“政治稳定”的过程。因此,经济体制运行的目标就不是单纯的“富国裕民”,而是“经国治民”。此种政治原因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和控制。

本文以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其理论基础为依据,为上述观点提供经验支持。至于在一般意义上论证上述观点,笔者将在另外的研究中完成。

二、政治稳定机制及其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经济学探讨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在一个国家内部,需要生产的产品数以万计,大致来说分成两类,一类是私人产品,一类是公共产品。如果我们就某一种具体的产品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就是描述或者设想这一种产品的生产方式;如果我们就整个国家的全部私人产品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就是描述或设想国家的经济体制;如果我们就整个国家的全部公共产品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则是描述或设想国家的治理体制,也就是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方式。

但是,在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上,我们一般认为不同的产品是可以分开讨论的。例如,粮食和石油是两种重要的私人产品,我们在讨论粮食生产是否采用农户自由经营的方式时,认为无需考虑石油的生产和销售是否需要政府垄断。然而,这种看法并不能推广到所有产品上。有一项关键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即“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在西方民主国家已经同私人产品的生产方式分离开。

所谓“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是指维护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能够正常运作和有效地治理国家,包括防止国家分裂、避免政治动乱(如政变、暴动等)、保证政权正常运作和顺利交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等。这一项公共产品是为全国所有民众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所以是一项全国性公共产品。任何国家都需要这一项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政治不稳定的条件下长期生存下去,更遑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在这一项公共产品上,国家之间的差别在于“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或者说,在于如何维护政治稳定,以及维护什么样的政治稳定。

1.现代西方国家维护政治稳定的机制

维护政治稳定之所以有不同的机制,原因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政治稳定”有不同的要求。

现代西方国家的特征之一是,“维护政治稳定”是提供纯粹的公共产品,以美国为例,在总统大选中,如果民主党败给共和党,总统职位转到共和党人手中,美国人并不认为是政治不稳定,而认为国家的政治仍然是稳定的。但是,如果出现了如下情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况:竞选的一方可以通过操纵选举赢得大选,或者,失败方可以拒不认输,或者拒绝交出权力,美国人就会认为国家政治已经不稳定了,民主体制开始瓦解。所以,在美国,保证选举公开、自由、公正,保证在选举中失败方自愿认输,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环节。正是由于这一个原因,使得美国维护政治稳定的方式与私人产品的生产方式分离开了,也与其他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分离开了。具体而言,“维护政治稳定”主要是通过中央政府层面的政治制度来完成,总之,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的各种政治冲突和社会冲突能够控制在政治领域内,并通过公开的政治竞争和依据法治程序来解决。这意味着,经济体制的功能主要是提高效率,为民众追求各自的经济目标提供激励和机会,也就是富国裕民。这是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较少垄断市场的主要原因。

2.历史上中国政治稳定维护机制与政府垄断

历史上封建集权国家与现代西方国家的区别之一是,“维护政治稳定”不仅是维护一个正常运作和有效治理的中央政府,还要保证国家政权必须稳定在特定的政治集团手中,此种政治集团即是执掌国家政权的统治集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维护政治稳定”的方式就需要满足三个附加条件:一是必须有助于降低中央政府与民众发生冲突的政治风险;二是必须有助于增强统治集团相对于民众的政治优势;三是必须有助于保持统治集团内部的忠诚和团结。

上述第一个条件影响到封建集权国家在其他公共产品上的生产方式。中央政府为了降低与民众发生冲突的政治风险,需要尽可能把有风险的公共产品下放给地方政府,让地方官承担供给责任和政治风险。[7-8]后两个条件影响到私人产品的生产方式。为了增强统治集团的政治优势和内部团结,需要借助于经济手段,包括垄断关键性行业和重要资源以供统治集团内部分配[4]30-69,并取得对民众的经济支配地位,还包括对民众的经济活动进行限制使得民众更易于统治。

因此,在历史上,中央政府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管治,以及通过对市场的垄断和控制,共同完成“政治稳定”的生产过程。

三、中国历史上政府对市场的垄断

上述关于政府为什么垄断市场的观点,我们可以用中国历史作为例证。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存在着经济竞争,因而大多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以吸引商人和农民流入,经济体制接近于自由市场经济。[9]1-7齐“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史记·齐太公世家》)。其后,卫文公“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管仲相桓公时,“通齐国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国语·齐语》);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国语·晋语》)。[3]139-140政府对市场实行垄断和控制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秦王朝创立伊始,即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过,由于秦朝迅速崩溃,来不及实行市场垄断。汉代立国之初,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政府一度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以休养生息。“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史记·货殖列传》),显示市场经济的复兴。至汉武时,汉王朝已经稳定下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告终止。汉武帝采用桑弘羊的主张,实行盐铁专卖,继之推行均输与平准,开创了政府垄断经营之先河。

1.政府垄断的传统方式———专卖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专卖制度也称“禁榷”。禁,乃禁止之意;榷,为独木桥。禁榷,就是禁止私人经营,由政府垄断,犹如道路设木为榷,舍此别无他途。禁榷的起源难以考证,其作为国家的正式制度则是始于汉武帝推行的盐铁专卖。[10]1-11

(1)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

盐铁专卖指盐和铁均由政府垄断经营。在汉武帝以前,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掌握在民间商人之手。[11]801-803《史记·货殖列传》所列举的富豪,均崛起于汉武帝之前,其中许多人是以鼓铸或冶铁起家。汉武帝因对匈奴用兵,财政吃紧,采取的一项对策是实行盐铁官营。实行官营以后,铁器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政府垄断,从采掘、冶炼,到铁器的制造和贩卖,均由政府经营,禁止私人经营。为了开采矿山和炼铁,政府雇佣的工人达10万人以上。盐允许私人生产,但是,产品必须由政府统一收购和销售。[11]807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之后,盐铁专卖事务由大司农主管,在大农令丞之下设立部丞数十人,分派至出产盐铁的郡县担任盐铁官,负责管理

第1期 曹正汉:经国与治民

盐铁的生产、销售和缉私。到西汉末年,全国有四十九个县设立铁官,三十六个县设立盐官。[10]50-55(2)与盐铁专卖相配套的政策———均输与平准

实行盐铁专卖之后,政府如何统一调拨、运输和销售盐铁,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官营商业也相应产生。

均输政策最初是为调拨和运输盐铁而设立。《史记·平准书》说,桑弘羊任大农丞之后,“筦诸会计事,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矣。”又说,汉政府对外用兵,“费皆仰给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说明均输最初是为了调拨和运输盐铁。后来,均输政策发展为汉代政府跨地区经营商业的一套办法。这套办法的原则是,中央政府在各郡县设立均输官,并要求各县均输官“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也就是说,各县均输官要以商人的眼光,在当地物产中挑选商贾愿意转运贩卖者作为该县上缴中央的贡赋;然后,均输官按照大司农的指令,把一部分贡赋运往京城以供应朝廷之需,其余贡赋运往价格较高的地区销售,再以所得收入上缴国库。因此,均输政策是把调拨贡赋与官营商业结合起来,既节省了各郡县往京城运输贡赋的费用,又能像商人一样跨地区经销贡赋,增加财政收入。此即“均输,谓诸当所有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地土所饶,平其所在时贾,官更于它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也。”[11]814-815

平准是配合均输政策的实施,以控制价格波动,并抑制民间商人从市场买卖中得利。西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颁发平准令,“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汉书·食货志》)。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在京城设立带有商业经营性质的平准机构,隶属于大司农,其职能是“笼天下之货物”,贱买贵卖,以平抑京城物价,同时也从中谋利。在各郡县,不设立独立的平准官,由均输官兼任平准职责,以控制全国物价,使“富商大贾无所谋大利,万物不得腾跃”(《汉书·食货志》)。

均输与平准扩大了官营商品的范围。盐铁专卖只是政府垄断盐铁经营,其他商品仍由商人经营。实行均输平准之后,凡远距离转运贩卖能获利的商品,都在政府的均输平准范围之内。因此,均输平准政策可以看做是盐铁专卖制度的延伸,是政府对跨地区的大宗商品流通领域的垄断。

(3)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的原因

汉武帝之所以一改自由放任的做法,实行盐铁专卖,有两个原因。一是财政原因,即筹措边费。当时,边患告急,北方匈奴屡屡犯境,威胁到汉王朝的安全。汉武帝决定同匈奴开战,需要解决军费问题。此即桑弘羊所说:“边用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盐铁论·本议》)。二是政治原因,即抑制商人势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造就了一批富商大贾,这些人大多是地方豪强,在地方上财大势重,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因此,中央政府需要把最有利可图的经营事业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巩固中央政权。正是由于第二个原因,在汉武帝之后,专卖制度一直被汉代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4)专卖制度在唐宋之后的演变

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之后,在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又把酒列为专卖范围,禁止私人酿酒和卖酒,政府自酿自卖,史称“榷酒酤”。[10]61-64汉武帝所开创的专卖制度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范例。自汉武帝以后,历代王朝在经济初步繁荣之后,无不采纳专卖制度的原则,将市场上最有利可图且便于垄断的商品或服务划归政府经营。各朝代之间的差别仅在于,政府垄断范围和垄断经营方式有所不同。[3]229-230如钱穆所说:“汉武帝以后,对社会上可获大利的工商业,一向都由政府控制,不让私人自由经营。因此,对农业则轻徭薄赋,平均地权;对工商业则限制发展,不使社会上有大贫大富之出现。”[12]67唐宋两代是专卖制度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其转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专卖方式的转变,即从直接专卖制向间接专卖制的转变;一是专卖范围的变化,明代之后专卖范围逐渐缩小。

1)专卖方式的转变

在专卖方式上,唐宋时期经历了从直接专卖制向间接专卖制的转变。直接专卖制是指政府把商品的收购与销售环节都垄断在自己手中,完全排斥商人参与,所谓“官购官销”。汉武帝实行的盐铁专卖即属于直接专卖制。间接专卖制是指政府只垄断商品经销的关键环节,而把商品经销的部分环节授予商人来完成,以提高商品经销效率。间接专卖制又分初级和高级两种形式。初级形式是政府垄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断商品的收购和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则由商人完成,所谓“官购商销”。高级形式是政府只垄断商品购销许可证和购销指标,如盐法中的“钞引”和茶法中的“茶引”,实际的商品购销全部由商人完成。[13]61-94专卖制度的转型始于唐代刘晏盐法。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刘晏执掌财政,在全国推行新盐法。韩愈将其概括为:“国家榷盐,粜与商人,商人纳榷,粜与百姓。则是百姓无贫富贵贱皆与输钱于官矣,不必与国家交手付钱。”[10]65此后,盐、茶和其他商品的专卖方式都沿着这一趋势转变。如在食盐专卖中,明代先后实行“开中法”和“纲运法”,清代沿袭明制实行“纲法”,都是间接专卖制。特别是“纲运法”或“纲盐制”,政府把食盐的收购和运输以及在各地区销售的垄断权,授予特定商人(称“纲商”),政府不参与食盐经销的具体业务,而是通过出售盐引、控制“纲商”、为“纲商”划定专卖区域来完成对食盐市场的垄断。

导致专卖制度从直接专卖制向间接专卖制转变的原因是,政府让商人参与专卖商品的经销,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专卖商品的销售市场,提高专卖制度的运行效率,从而增加政府从专卖中获得的收益。

2)专卖范围的变化

从唐代开始,铁的生产和销售基本上退出了专卖范围,新兴的消费品———茶叶取而代之,成为与盐和酒并重的三大专卖品。此外,唐代还把醋和钒纳入专卖范围。宋代扩大了专卖范围,除了继续实行盐、茶、酒、醋、钒专卖之外,还把海外进口商品纳入专卖范围。宋初,国家一度对所有海外商品实行禁榷,由政府专买专卖。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放宽了对海外商品的禁榷,仅对海外珍稀货物和香料实行禁榷,其余商品在“官市之余,听市于民”。《宋史·食货志·互市舶法》记载:“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召诸番携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其后乃诏:“自今惟珠贝、玳瑁、犀角象牙、镔铁、珊瑚、玛瑙、乳香禁榷外,他药官市之余,听市于民。”所谓“官市之余,听市于民”,是指首先由政府以低价强行向外商收购一部分非禁榷品(所谓“博买”或“和买”),剩余进口商品则由外商自由售卖。[14]1186-1189明代实行专卖的商品主要是盐和茶。此外,明代为防海寇,实行锁海政策,禁止民众出海与对外贸易,海外贸易主要是官方的朝贡贸易。所以,在明代的大多数时期,海外贸易也列为政府的专卖范围。明代后期一度扩大了政府垄断矿业的范围,金、银、铜、铁、锡、铅、煤炭等,均由官府垄断开采。

清代继续对盐茶实行专卖。但是,在矿业上吸收明代的教训,政府放松了对矿业和冶炼业的垄断,除金银矿之外,允许民间开采,政府征税。在海外贸易上,清代取消海禁之后,直至鸦片战争之前,实行的是类似于间接专卖制的“洋行制度”,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指经政府授权在广州设立的海外进出口货物的垄断经销商,代表政府行使对外贸易的垄断权。所有海外进口货物均须交给十三行承销,外商不得自行销售;所有内地出口货物须由十三行代为收购,内地商人不得直接与外商交易。此外,十三行还代理政府管理外贸事务、代办政府与外商之间的交涉事宜,并监督外商在华活动。所以,十三行既是外贸垄断商,也是半官方的外商管理和控制机构。这种洋行制度之设立,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目的。政治目的是政府通过“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策略,避免政府官员与外商直接打交道,降低了政府管理外商的责任和风险。经济目的是政府通过控制十三行,获取外贸垄断利益。因此,十三行承担了一项义务,即充当利益输导管的功能,把取自外贸垄断的利益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渠道输送给朝廷和官员。[15]162-163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迫使清政府取消了十三行对外贸的垄断权,对盐茶专卖的管理也开始松弛。此时,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技术创办现代工业,清政府垄断经营的重点随之转向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特别是重工业,专卖制度走向衰落。

2.近代工业兴起之后的政府垄断

晚清末年,清政府为了应对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经济竞争,被迫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是中国建立近代工业体系的开端。现代工业兴起之后,传统的专卖制度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下降,政府开始进入新的垄断经营领域,逐渐建立起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为庞大的国有经济系统。

(1)晚清时期国家对重工业的垄断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

第1期 曹正汉:经国与治民

动的特征是,由政府垄断现代工业的开办权,然后由政府出资或招揽商人投资,建立政府控制的新式企业。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是,在1865年至1894年间,政府创办了21家国有军工企业,规模较大者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16]137-138此外,洋务派官僚还创办了一批民用工矿企业。在1858年至1894年间,全国设立新式民用工矿企业148家,资本总额为3 647.7万元;其中,政府控制的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企业41家,资本额为2 552.7万元,约占新式民用工矿企业资本总额的70%。[16]169-170这些政府控制的民用企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冶炼业、纺织工业,连同政府创办的军工企业,构成中国重工业的最初基础。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已无力大规模投资工业,开始放松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鼓励私营工业发展。但是,清政府仍然垄断矿业和重工业,继续开办新的矿场。1895年至1911年,政府新办矿场45家,规模较大者有:汉冶萍公司(由新开办的萍乡煤矿与扩建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组成)、开平煤矿、滦州煤矿、云南个旧锡矿、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陕西延长油矿、江西铜矿等。[16]174-179

(2)民国时期国家对金融业和重工业的垄断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随即开始筹划国家统制经济体系。192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建设大纲草案》,规定:“凡关系全国之交通事业,如铁路、国道、电报、电话、无线电等,有独占性质之公共事业,如水、电、商港、城市公共事业等,关系国家前途之基本工业及矿业,如钢铁业、基本化学工业、大煤矿等,悉由国家经营之。”1931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规定:“国家应兴办油、煤、金、铁矿业”。

国民政府建立国家统制经济体系,首先从垄断金融业开始,其中,最主要的步骤是组建和改组“四行二局”。所谓“四行二局”,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银行”由国民政府于1928年设立,作为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其经营范围包括发行钞票、发行政府公债、经理国库等,此外,还从事存款和贷款等一般商业银行业务。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原为民营商业银行,国民政府强行改组这两家银行,以政府公债入股,于1935年成功控制了这两家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是国民政府于1935年新创办的商业银行。“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均由国民政府创办于1935年,前者主要经营信托保险等业务,后者从事邮政汇兑、储蓄、贷款等业务。[16]215-219

“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实行金融垄断的主体。此外,国民政府还通过官商合办的方式,控制了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四明商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俗称“小四行”),以及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和广东银行。以上是中央政府控制的全国性金融机构。此外,各省均设立由省政府控制的地方银行。1935年,全国共有银行机构(包括分支机构)2 556家,其中,政府独资和控股1 935家,占77%。1936年,中央政府控股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包括“四行二局”、“小四行”、新华信托、广东银行),加上各省政府设立的地方银行,合计资产总值约54亿元,约占全国银行业资产总值的74%,初步建立起国家金融资本的垄断地位。[17]85抗日战争期间,中央政府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国家金融资本基本上取得了完全垄断地位。[16]245-250

国民政府在金融业建立垄断地位之后,国家资本开始向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扩张。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的重工业主要是由私营企业构成,此后,中央政府开始大规模投资重工业,国有资本在重工业的比重逐年增加。1938年,在重工业中,国营企业产值已超过私营企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55.57%;到1945年,重工业的国营企业产值比重增加到79.93%,其中,主要重工业产品(如生铁、钢、石油、汽油、锡、铜、铅、锌)产量,绝大部分由国营企业所生产。[18]110-103

四、经国与治民———中国历史上政府垄断市场的原因

以上简要的历史描述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时期,各个朝代的政府貌似各不相同,但是,都做着同一件事情———即对市场中的关键行业和重要资源实行垄断,同时,也在有限程度上允许市场经济发展。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现在考察中国历史上居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探讨统治者垄断市场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两种经济思想:一种是先秦儒家提出的自由经济思想,后来由司马迁总结为“善因论”和“富国与富家同源论”;[19]12[20]241-258一种是法家提出的统制经济思想,以《商君书》的农战理论和《管子》的轻重论为主要理论。不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自由经济思想不能适应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自司马迁之后,自由经济思想几成千古绝响;统治者治理国家所依据的主要是法家提出的统制经济思想。[19]12西汉以后,法家的经济思想吸收了儒家部分主张(主要是重农思想),成为两千年来统治者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法家从巩固统治者的政权的角度论述如何制定经济政策,以及如何设计经济制度。此种学说不同于亚当·斯密时代的欧洲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说:“被看做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2]1与欧洲政治经济学的“富国裕民”目标相比,中国法家的经济思想在于“经国治民”,即如何运用经济政策达到增强统治者的国力、巩固统治者的政权,以及便于统治民众之目标。所以,我们把此种经济学说称之为“经国治民”之学。

1.经国治民之学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以经国治民为目标的经济学说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并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付诸实践,其理论主要是依据《商君书》的农战理论和《管子》的轻重论。其中,《管子》的轻重论是经国治民之学的集大成者,它系统地论述了此种学说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主张。

(1)《商君书》的农战理论

《商君书》主要收录了战国时期商鞅治秦的法令与言论,也收录了商鞅之后秦国法家人物的部分著述,是农战理论的主要典籍。农战理论论述国家应采用何种经济政策,才能使民众致力于为国君耕作和征战,从而壮大国力。

在任何时期,民众的劳动力都是统治者的一项重要资源。统治者需要民众种粮织布,提供经济物资;也需要民众当兵打仗,充当兵源。所以,农战理论认为,耕与战是国力之本,政权之基:“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耕战二者力本。”(《商君书·慎法》)。然而,在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竞争激烈,而民众又易于跨国流动,这对国君巩固国力,并进而战胜其他国家,构成一大威胁。因此,在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相互兼并和战争迫使国君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而增强军事实力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得民众致力于农耕和为国君征战。农战理论即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方案和理论依据。

农战理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国家内部建立农战体制。建立农战体制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民众的生路,禁止农业之外的行业在民间发展,使民众在家只能务农,离家则为国君征战,所谓“壹之农”,或“务壹”,“壹民”。

使民众只能务农之目的,除了为国家生产粮食布匹等物资之外,还使得民众更易于听任国君驱使。其原因有两点:

第一,务农之人,其主要资产是土地,所谓“民资藏于地”,不可移动,故不敢轻易外流。民众不敢外流,也就增强了国君对民众的控制权,故易于统治。“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者偏用,则境内之民壹,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故圣人之为国也,民资藏于地,而偏托危于外;资于地则朴,托危于外则惑;民入则朴,出则惑,故其民农勉而战戢也。民之农勉则资重,战戢则邻危;资重则不可负而逃,邻危则不归于无资,归危外托,狂夫之所不为也。”(《商君书·算地》)

相反,从事农业之外的行当的人(如商人和游士),其资产可以随身携带,所谓“民资藏于身”,易于外流,一遇战事或国君增加税负,就会走避他方,故难于统治。“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处士资在于意,勇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国之所以求民者少,而民之所以避求者多。”(《商君书·农战》)在这种情况下,国之所以难治,是由于国家控制民众的手段少,而民众逃避控制的手段多。所以,为了使得民众易于统治,其策略之一是使民资藏于地,而不能藏于身,即使民众“壹之农”。

第二,务农之人被束缚在狭窄的土地上,因而

第1期 曹正汉:经国与治民

孤陋寡闻,愚昧无知,故易于驱使。此所谓“民愚则易治也”:“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无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勉农而不偷,…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商君书·垦令》)建立农战体制的措施,除了使民众“壹之农”之外,还有两条配套措施:其一是设立户籍制度,限制民众迁徙,并实施连坐法,让民众之间相互监督;其二是对农战卖力者奖赏,违令者重罚。这两条措施的用意显而易见,无需赘述。其中,第二条措施还有另一个目的,即通过行政手段操纵民众的贫富,以巩固政权。“贫者使以刑则富,富者使以赏则贫。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商君书·去疆》)。所谓“贫者使以刑则富”,乃是迫使民众平时力耕,战时力战,因得赏而致富;“富者使以赏则贫”是要求富农纳粟求爵,使其变贫。

(2)《管子》的轻重论

《管子》虽托名战国时期管仲所著,但其论述轻重理论的诸篇大约形成于汉文帝至汉武帝年间,是此期间关于经济政策的讨论和经济思想的争论的总结。其中,《国蓄》、《海王》、《臣乘马》、《乘马数》、《山国轨》、《山权数》、《地数》、《国准》诸篇是论述轻重理论的主要篇章。据赵靖的整理和归纳,这些篇章的内容包括轻重之势、轻重之学、轻重之术等三个部分,构成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设计经济制度的一套完整学说。[20]212-231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按轻重论的政策目标,以及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设计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分别论述。

1)轻重论的政策目标

轻重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轻重御天下”。也就是说,统治者应尽量少用直接的暴力手段迫使民众臣服,而是掌握对民众(包括商贾)的轻重之势,使得民众不得不听凭驱使。此即“善为天下者,毋曰使之,使不得不使;毋曰用之,用(使)不得不用”(《管子·揆度》)。所谓“轻重之势”,是指国家在经济上对民众的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地位之获得,能够巩固统治者的政权,也能够使得民众更易于顺从国家的统治。轻重论即是论述如何通过经济政策使国家取得对民众的轻重之势。[20]212-218为此,轻重论者提出了经济政策所应实现的四项目标,一为“调通民利”,一为“掌握予夺贫富之权”,一为“为笼以守民”,一为“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第一项目标:调通民利。为了建立国家对民众的轻重之势,其经济前提是民众不能太富,也不能太贫。其原因在于,“民富不可以禄事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管子·国蓄》)。这就是说,国家统治民众的常用手段是赏和罚;但是,太富之人看不上国家的赏赐,不愿为了赏赐而为国家效命,而过于贫穷之人不怕国家的刑罚,刑罚对他们起不到威慑作用。所以,国家为了取得对民众的轻重之势,就需要在经济政策上“调通民利”,使民众不太富,也不太贫。此所谓“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管子·国蓄》)。

第二个目标:掌握对民众的予夺贫富之权。怎样才能调通民利呢?如果国家在经济上实行无为而治,听任民众自由经营,则会导致贫富分化,从而出现富不可禄事、贫则不可罚威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保证国家在经济上始终处于支配地位,掌握对民众的予夺贫富的主动权,即“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管子·国蓄》)。

第三个目标:“为笼以守民”。为了使国家掌握对民众的予夺贫富之权,轻重论所主张的不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剥夺或给予民众财富,而是通过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使民众的生计受国家支配。轻重论把此项目标称之为“为笼以守民”(《管子·国蓄》)。“笼”即垄断,指国家对重要资源和关键行业的垄断;“守”是控制和支配。“为笼以守民”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民众对国家的经济依赖,使“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管子·国蓄》);二是抑制商人的利益,即“杀正商贾之利”(《管子·轻重乙》及《管子·轻重丁》),使“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管子·国蓄》)。关于第二个目的,轻重论者认为,“大贾蓄家”之存在是对国家政权的一种威胁,因为他们以其财富支配和役使一部分民众,削弱了国家对民众的轻重之势。因此,国家需要抑制商人的财富,抑制方式是国家垄断重要资源和关键行业,即使得商人难以获大利,也使得商人同样处在国家的控制之下。

第四个目标:“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这一个目标是说,国家从民众手中征集财政收入,实际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上是夺,但是,可以采取隐蔽的不易察觉的方式,使民众不感到是夺,反而觉得是国家给予他们什么。这种征集收入的方式还有“服藉”的效果。所谓“服藉”,是指国家不用暴力手段强制征收,而是采取巧妙方式让民众自愿付出(如通过垄断盐铁),使得“人无以避此者”(《管子·海王》)。

2)经济政策与经济制度

为了实现上述四项目标,统治者不应无为而治,而应控制与操纵市场,并且对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关键行业实行政府垄断经营。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与操纵,其主要手段是直接参与市场买卖。一种操作方式是政府在市场上“以重射轻,以贱泄平(贵)”(《管子·国蓄》)。“以重射轻”是指政府在市场上售出价高(重)的商品,买进价低的商品囤积起来,待价格上涨之后再售出赚钱。“以贱泄贵”是指政府在某些商品价格高涨时,把自己手中掌握的商品低价抛售,迫使商人也降价出售。通过这种市场操作手段,政府既从买进卖出中赚取差价,又可以稳定物价,打击商人势力,此即“贵贱可调,君得其利”(《管子·国蓄》)。为了进行市场操作,政府需要掌握两种特殊商品,即货币与粮食,并进一步运用货币工具控制粮食的供求和价格,此即“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管子·国蓄》)。“通施”指货币,“司命”即粮食。

政府对自然资源和关键行业的垄断,即是“官山海”(《管子·海王》)与“官天财”(《管子·山国轨》)。在西汉时期,“官山海”与“官天财”的主要对象是盐铁。由于盐是民众的生活必需品,铁器是农业和手工业的主要工具,所以,政府只要垄断了这两种产品,也就控制了民众的经济命脉。政府通过高价出售盐铁,一方面让民众自愿向政府缴纳钱款,另一方面也使得民间工商业者难以获大利。

2.经国治民之学的近代演变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建立近代工业体系,以应对西方列强和东邻日本的军事侵略与经济竞争。因此,传统的经国治民思想需要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经国治民”的基本原则———即利用经济手段巩固国家政权,维护政治稳定———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经济手段要适应近代经济的特点。

晚清洋务运动是中国引入西方技术建立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起步阶段。当时,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除了投资创办为数不多的军工企业以外,已无力大规模投资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在这种窘迫、危急的情况下,清政府奉行的策略是既要吸引商人投资近代企业,又要由政府控制这些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清政府采用李鸿章的主张,实行“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所谓“官为维持,商为承办”。“官为维持”是指由政府官员控制企业的决策权和人事权,此即“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商为承办”是指吸引商人投资,由商人承担经营责任和经营风险,“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21]

张之洞发展了李鸿章的“官为维持,商为承办”思想,进一步提出“利权分开论”,以论证“官督商办”的合法性。所谓“利权分开论”,是指商人投资办企业可以获利,但不能得权,企业的控制权须掌握在政府官员之手,此即“官权”。他说:“盖国家所宜与商民公之者利,所不能听商民专之者权”。[22]为什么要在商人投资的企业中设置官权呢?张之洞的理由是,官权是为了“治理安危之事”。关于后一个理由,张之洞认为,如果没有官权,政府就难以镇压工人罢工闹事,难以控制商人的不法行为,难以维护社会秩序,导致“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所以,在企业中,“应由我等(即官员)执掌人事权和经营权,尔等(即作为出资人的商人)取得应得利润则当满足”。[23]

从李鸿章的“官督商办论”,到张之洞“利权分开论”,是经国治民之学在近代一大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经国治民之学开始改头换面,转变成统制经济学说。

统制经济学说起源于德国和意大利,于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传入中国,它主张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全面控制,由政府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生产与交易活动。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急需完成全国军事与政治统一,巩固立足未稳的中央政权,而统制经济学与中国传统的经国治民思想是相通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国民政府很快接受了统制经济学的主张,并以此作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国家经济建设计划的理论依据。1930年代初,国民政府实业部制定《实业四年计划》(1933~1936),计划将全国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置

第1期 曹正汉:经国与治民

于国家的管制之下;同时,把扬子江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区,以达到“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连成一气,而使中央政治权力因之而臻强固”之目的。[24]15时任实业部长陈公博为此项实业计划撰写序文,阐明实施四年计划的目标是要用经济的统一达到政治的统一,为达成此目标,应采用统制经济政策而不是自由经济政策。[24]16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中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由蒋介石等四名委员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其宗旨就是扩大国家资本,中央政府通过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24]18

五、结论与讨论

经济学理论与人类历史事实均说明,政府垄断不利于民众致富,从长远来说,也阻碍了国家繁荣富强。然而,两千余年来,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无不采用政府垄断的办法,控制市场中的关键行业和重要资源,致使市场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历代王朝最终都在国困民穷中走向衰亡。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为什么统治者一直实行着不利于国家长期繁荣富强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其原因显然不是统治者的无知,而在于统治者需要解决眼前更重要的问题,即在其统治时期确保国家的政治稳定。用《管子》轻重论的话说,是国家要掌握对民众的“轻重之势”,达到“以轻重御天下”的目标。

中国历史上的事实有助于论证一个观点:在历史上封建集权国家,“维护政治稳定”不是通过中央政府层面的政治制度来完成,中央政府层面的制度安排没有完全解决政治稳定的问题;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还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管治,以及借助于经济手段,包括垄断关键性行业和重要资源,取得对民众的经济支配地位,才能完成“政治稳定”的生产过程。这就意味着,在历史上封建集权国家,经济体制需要承担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所以,经济体制的目标就不是单纯的“富国裕民”,而是“经国治民”。

如果上述观点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历史上封建集权国家在经济体制上的特征。在历史上封建集权国家,经济体制必须有助于国家实现两个目标:第一,给民众提供经济激励,使民众有积极性从事生产性活动,从而为国家创造收入,也为民众自己解决生计问题;第二,为治理国家提供经济手段,使得政府更易于掌握维护政权的经济资源,也使得民众更易于顺从统治。前一个目标是经济的,即富国裕民;后一个目标是政治的,即维护政治稳定。为了实现第一个目标,市场经济是有效的经济体制,它为民众从事生产性活动提供了最有效的经济激励。但是,自由市场经济却不利于国家实现第二个目标,这是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使得民众获得了经济自由,控制了经济资源,因而增加了集权统治的难度,这将威胁到国家的政权稳定。为了实现第二个目标,政府需要垄断经济活动。但是,完全的政府垄断不利于国家实现第一个目标,这是因为,在政府垄断全部经济活动的条件下,民众缺乏生产激励,国家的生存和民众的生计都将成为问题。所以,为了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历史上封建集权国家必须将政府垄断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形成所谓“国家统制下的市场经济”。此种经济体制是把市场经济视为实现政府目标和维护政权稳定的工具,要求市场经济的运行不能脱离政府控制,市场竞争的范围需要由政府来划定,市场竞争的结果必须服从政府的目标,此即“市场工具论”。对此详细讨论超出了本文范围,恕不赘述。

参考文献:

[1] ACEMOGLU Daron,JAMES Robinson.Why Na-tions Fail?[M].New York:Crown Publishers,

2012.

[2]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97.[3]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4] NORTH D,JOHN Joseph Wallis,BARRY Wein-gas.Violence and Social Ord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5] ACEMOGLU Daron,JAMES Robinson.EconomicBackwardness in Political Perspective[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06,100(1).

[6] PARENTE Stephen L,EDWARD Prescott.MonoplyRights:A Barrier to Riches[J].American PoliticalScience Review,1999,89(5).

[7] 曹正汉.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J].社会学研究,2011(1).

[8] 曹正汉,周杰.社会风险与地方分权———中国在食品

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安全监管上实行地方分级管理的原因[J].社会学研究,2013(1).

[9] 赵冈,

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10] 林文勋,

黄纯艳.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11] 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

秦汉经济卷):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12]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M].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13] 黄纯艳.唐宋政治经济史论稿[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14]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宋代经济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15] 高淑娟,

冯斌.中日对外经济政策比较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6] 杜恂诚,

严国海,孙林.中国近代国有经济思想、制度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7] 许涤新,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8] 卞历南.制度变迁的逻辑—

——中国现代国营企业制度之形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9] 侯家驹.中国经济思想史[

M].台北: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1982.

[20] 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1] 李鸿章.试办招商轮船折[

M]//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十.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98.

[22] 张之洞.湘路商办窒碍难行应定为官督商办并举总

理协理折[M]//张文襄公全集:卷六十八,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98.

[23] 张之洞.劝学篇[

M]//张文襄公全集:卷二百零二,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98.

[24] 郑会欣.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与贸易研究[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Nation and 

Governance———Government Monopoly on the Market inChina's History 

and its Political CauseCAO Zheng

-han(College of Economic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Abstract:The facts of government monopoly on the market in china's history 

and the basis of economicthought are helpful to demonstrate a viewpoint,that is,in the feudalism-centralized country,govern-ment would achieve“maintaining political stability”not only through the means of state political systembut also relying on the economic measures including key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monopoly 

to gain theireconomic dominance and accomplish the“political stability”production process as a result.This meansthat in the feudalism-centralized country,the objective of economic system was not just purely“

enric-hing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but“economic governance”.Key 

words:mechanism of political stability;government monopoly;economic system1

3第1期 曹正汉:经国与治民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考试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专用通关题库第01关 1\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说明我国_____。 A: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B: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C: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D: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强调了“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平等发展权。A项说法不正确,我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决定性力量”。B项的内容在题干中未体现。D项说法片面,“其他发展中国家”不等同于“周边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2012年我国将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补助1050亿元,增长37%。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安排资金358亿元。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安排资金114.83亿元。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_____。 A: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C: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看似繁杂,本质都属于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职能。故本题选D。 3\某县委2011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逐渐地从“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转变为“群众关注什么,组织

政治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 个人提纲:按照社会监督五大功能列举 联系实际的例子: 0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0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 小组讨论提纲: 1、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3V2u+_ y A!c0(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 z c5Q-S B0(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作业1

电子政务_第二次作业

《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MIS的开发目标,不包括的是? A.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 B.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 C.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 D.不考虑维护成本 2.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 B.标准不应该具有发展性 C.标准应该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 D.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利用 3.关于服务器建设,不应该: A.关键业务系统选用高性能服务器,而且采用集群等服务器技术 B.关键业务系统通过双机热备保证应用的安全 C.数据存储磁盘采用RBID等可靠性技术 D.硬件平台有很好的扩展能力,方便随着业务的增加而扩展 4.已出台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D.《中华人民国保守个人秘密法》 5.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特征: A.与其它部门强交互影响 B.很强的技术性和依赖性 C.动态性 D.立法形式没有特殊性 6.关于VPN,下列哪个不是构建VPN的技术? A.L2TP B.SOCKSv5协议 C.Ipsec D.IPSock 7.政务流程的类型是? A.串联 B.并联

C.联合 D.不联 8.下面哪种不是常见的密码算法: A.IDEA B.RSA C.CIA D.3DES 9.下面哪种不是流行的数据库技术: A.Sybase B.BD2 C.SQLserver https://www.doczj.com/doc/ab10378812.html,rmix 10.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A.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即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在对传统政府 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将政府部门的部和外部的管理 和服务的职能放到网络上完成 B.以网络为工具 C.以政府为中心 D.以应用为灵魂 11.电子政务建设最大的难点是: A.全社会的信息化协调 B.信息化基础建设 C.多数群众的不理解 D.资源数据库建设 12.政府门户常用的计算机技术是: A.Web 技术 B.Internet技术 C.Ethernet技术 D.路由交换技术 13.数字签名的实现,需要对数字摘要进行加密,该加密是利用 A.发送者的私钥 B.发送者的公钥 C.接受者的私钥 D.接受者的公钥 14.我国电子政务“三网一库”中的“三网”是指办公业务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 A.办公业务资源网 B.办公系统资源网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展 政府行为是围绕着政府权力的运用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政府统治和政府管理,其中主要是指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将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可分为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因而,与这三种政府职能相一致,政府行为也可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它们分别是政府调控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和文化利益关系的三种不同活动。 一、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 现代政府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政府不再直接经营竞争性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而是让市场去生产和供给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中国政府再造实质上正是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是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供给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存在着多样化的机制,政府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营造有利的激励环境,建设与完善市场制度,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 二、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分析 从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这一角度划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和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 (1)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一切公共福利来自于政府的模式。它基于政府是执行人民意志的“公仆机关”这一理念,是全能主义政治系统下无限政府观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别特点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自上而下一统到底,方方面面无所不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除了承担自身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外,还承担了公民个人以及社团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2)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在公共服务生产供给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牢牢掌握公共服务供给的规划决策权,强化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调控,并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进行直接经营和直接干预。 (3)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过程交给社会,政府只以参与者角色在其中拾遗补缺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主导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提供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公正、科教导向等等公共产品的不同组合,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行为的发生。 (4)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市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作业

行政管理第二次作业 案例一:1460个公章与机构的"增长"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县计划修建一座水电站,从县委、县政府打第一个报告起,前后共盖公章1460个,有关公文和设计图纸重达170公斤,历时两年半才定下修建方案。 另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材料,有个地级市定编40个局级单位,机关工作人员1294人,但实际上已膨胀到66个局,2425人。机构超编65%,人员超编近90%!其中,科局两级干部就有1413人,约占全体人员的2/3,形成富多兵少的局面。在如此严重超编的情况下,一些部门还以种种名义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借调200多人"帮助工作"。因此行政经费越来越紧张,每年要从当地企业加收200多万元的管理费来维持开支。 [案例思考] 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机构设置中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何设想? 答: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机构臃肿,关卡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宏观上讲,这是与调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调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的。在这样的体制下,必然会导致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党组织干预行政事务,政府直接管理企业。从微观上讲,这是违背了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职能目标原则,即按照一定的行政任务来设置行政机构;职、权、责一致原则;完整统一原则;合理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精简效能原则等。违背了这些原则, 机构必然重叠臃肿。对我国政府机构设置上的弊端,党和政府进行了几次大幅度的改革,但在1998 年之前,总是处于一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受到具有全局性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其次,没有抓住职能转变这一关键。第三,没有进行相应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总结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把政府的职能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管理为主; 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2.以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为改革的重点。把承担相同或相近业务的部门合并,把职能重叠的机构撤销,组建新的综合管理部门,撤销综合部门内的对口专业机构,其职能由待业主管部门承担。3.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构。把宪法和组织法中有关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机构设置和编制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控制机构的膨胀。同时,健全已经开始实行的由编制部门控制工资基金的办法,用经济杠杆来约束机构人员的膨胀。4.相应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开展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 案例二:项目审批何其难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案例思考] 请用行政改革的有关理论说明上述项目审批何其难的现象反映了当前某些部门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 答: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配置失衡;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缺

超星——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末考试(20) 成绩: 71.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中国政府的两大营养系统是()。0.0 分
A、立法系统和监督系统 B、 信息传输系统和监督系统 C、 党内执行系统和立法系统 D、 信息传输系统和党内执行系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2 单通道信息传输机制的特点不包括()。1.0 分
A、 决策的上行和下达不分离 B、 国家垄断信息网络,信息机构国营化 C、 新闻媒体和学术团体都无法对国家的高层决策直接起到 作用 D、 政府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下列不属于中共中央高层议事协调机构的是()。1.0 分 A、 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 B、 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 C、 中央巡视工作协调小组 D、 中央地质勘察基金领导小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下列不属于新兴阶层的是()。 0.0 分
A、 企业经营者 B、 知识分子 C、 个体劳动者 D、 自由职业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5 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0.0 分
A、 行政系统编制预算草案 B、 执政党的内部审查过程 C、 人大的审查和批准进入正式的决策阶段

D、 签署主席令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6 中纪委的第一位职责是()。1.0 分
A、 维护党群关系 B、 维护党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领导地位 C、 维护党章和党的其他重要规章制度,保障中央路线方针 政策的执行。 D、 维护党的尊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对于中国“政治”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0.0 分
A、 政治是借助国家政权力量处理社会利益关系。 B、 政治在中国也指整个社会意识形态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基本信息 试卷号:9811 作业名称:第一次作业 学生学号:17 学生:爽 第一次作业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 单选题:(共25道试题,每题4分) 1.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威权主义的政府如果政治体系腐败不堪,效率低下,无法维持政治稳定的局面,并且无法吸收新生社会力量时,则有可能发生()。 A.政变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3.实行()的国家往往采用单名选区制。 A.一党居优制 B.两党制

D.一党制 4.()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指出:“分析旧自由主义纲领与新自由纲领之间的区别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它们如何理解平等问题”。 A.诺齐克 B.米瑟斯 C.罗尔斯 D.哈耶克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理论认为,就是人民统治,即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 A.自由 B.代议制

D.间接参与 8.()理论是现代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A.代议制 B.直接参与 C.精英 D.多元 9.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政治制度中, ()则是最根本的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居优制 D.一党制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党派属于 ()。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南大网校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1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电子政务的总前台由一个政府网络服务部门承担,各个实体服务中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限对总前台电子化的服务信息数据库进行读写更新,由总前台将相关服务活动指令发给后台执行部门,以保证多前台信息的实时性、统一性,这种模式叫() ?A、过程集成模式 ?B、信息共享模式 ?C、混合运行模式 ?D、全面参与模式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信息资源是一种()的资源,也是一种能动性的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不公对于能源资源和材料淘汰有优化利用结构、节约和增值作用,而且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是构筑社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A、不具有消耗性 ?B、共享性 ?C、可持续性 ?D、再生性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政府内部电子政务通常是指运用在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或同一政府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一类特殊的电子政务项目,其典型代表有电子公文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

?A、视频会议系统 ?B、电子公文系统 ?C、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D、电子政务网络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欧盟于2000年4月提出了“电子欧洲”的口号,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各成员国也分别制定了本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和电子政务规划,英国在1996年推出() ?A、《政府现代化白皮书》 ?B、《电子政务—信息时代公共服务的战略框架》 ?C、《直接政府冶绿皮书》 ?D、《文牍精简法》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198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里海大学的雅柯卡研究所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研究并撰写了一份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的概念 ?A、政府信息公开 ?B、敏捷制造 ?C、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D、政府资源规划 标准答案:d 说明:

政治学原理作业2.

政治学原理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信息化革命在打破并重级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社会急慢,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美美没实。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容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联系实际的例子: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通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还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认识是一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例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例如,中小企为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工厂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管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的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便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来行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就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来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小组讨论提纲: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怎样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怎样积极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怎样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怎样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电子政务》平时作业(3次)

课程:电子政务(开放本科行政管理专业) 南京电大2012春1232101200084仇铭第一次作业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答:一、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 1、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的评估方法。测评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量和质两个方面, 即考察成员国电子政务的准备指数和参与指数。 2、Accenture咨询公司的评估方法。 3、Gartner咨询公司的评估方法。Gartner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 即公民的服务水平、运行效益以及政治回报。 二、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IT公司的评估方法。 第二次作业 谈谈电子政务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答: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比如就业服务、医疗服务、社保发放、政府信息查询等等。 第三次作业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做好现阶段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 答:电子政务的优势有:提高办公效率、简化办事流程、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实现政府部门内部、政府之间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积累大量业务数据,完成手工无法做到的政务信息的统计分析、宏观决策等。

农村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农村社会组织为促进农村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农村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农村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农村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农村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政策选择 (一)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系统和机制首先,深入研究农村社会管理的对象、手段、目标、监测指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农村社会政策,开发适应农村社会管理和调控需要的农村社会指标,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其次,要确定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当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认真梳理复杂的利益关系,着力解决一些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体制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问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协调问题;混合所有制农村社会格局下政府的有效农村社会管理和调控问题;农村社会事业(文教、卫生、文化、体育等) 、收入分配、农村社会保障、统一劳动力市场等领域的体制性障碍问题。这些问题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会制约着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这些关键领域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体制上实现新的突破。最后,还要处理好管理农村社会发展的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中央政府确定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来说,这些农村社会发展管理部门需要本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目标,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己任来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而不是各自为政,为实现部门利益最大化来配置公共资源。目前有关农村社会发展管理部门管理的农村社会资源实际上是第二次分配后的公共财政收入。众所周知,公共财政的目的在于实施国家的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公平。公共财政出现的前提是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政权组织的角色,依据政权力量,以市场失效为范围,执行国家的农村社会管理者职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和非营利性两个基本特征,其收支活动主要通过公共预算来实现,包括经费预算和公共投资预算。农村社会发展管理部门必须本着公共性和非营利性这两个基本原则来使用公共财政资源。不从根本上认识这个问题,就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不能取得根本突破。 (二) 做好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各省都在开展农村社会指标的研究和设计以及采样工作,如果各省都是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和统一,将来全国的比较和总结将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国家应组织专家和各省一道开展研究,建立一套全国和各地都能使用的农村社会管理指标体系,为建立全国农村社会宏观调控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 制定与修订时间:1997年制定,2002年修订,2004年再修订,2008年第三次修订。2011年第四次修订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学 总课时量:54课时 开课系(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教材: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学的专业主干课,是课程体系中起“提纲协领”作用的专业核心课,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实际政治发展背景知识,而且引发学生对“中国地方政府研究”、“农村政治学”、“市政学”、“比较政治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这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积累。而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政府和政治发展问题,打通学科之间的人为壁垒,开拓学生视野。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容、重点和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政府过程方法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的特殊性和适用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树立“概念即方法”的方法论思想,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初步的学术探索打基础。 教学内容: 1.“体制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 2.政府、政府过程的含义与“偏离”假设 3.政府过程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1+4+2 4.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教学重点:政府概念;政府过程学说的方法论特征;政府过程方法的中国适用性 第二单元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与主要特点(9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结构的基本构成、党政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政治背景,要求学生在既有的政治体制与制度框架中实事求是地了解、学习、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教学内容: 1.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6+1+2 2.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执政地位与宪法

南大电子化政府第二次作业答案满分

作业名称电子化政府第二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17-11-6至2017-11-30 23:59:00 通过分数60 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2002年4月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将24个政府划分成四个类别:充满创新精神的领先者、有远见的挑战者、表现出色的新兴力量、平台建设者。其中认为中国目前处于() ?A、充满创新精神的领先者 ?B、有远见的挑战者 ?C、表现出色的新兴力量 ?D、平台建设者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美国国家审计署在一份题为《信息安全:对于国防部的计算机进攻构成越来越大的危险》的报告中指出,仅在1995年,美国国防部可能共遭受的计算机袭击次数达() ?A、25万 ?B、30万

?C、35万 ?D、50万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A、防病毒系统 ?B、漏洞扫描系统 ?C、入侵检测系统 ?D、安全认证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中国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显然不适应电子化政府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修改,其中比较典型的是( ) ?A、《政务公开法》 ?B、《情报自由法》 ?C、《保守国家秘密法》

?D、《阳光下的政府法》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前后历经7年、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一部对中国电子化政府发展意义重大的法律是() ?A、《电子签名法》 ?B、《行政许可法》 ?C、《电信条例》 ?D、《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有无加油站等重点防火单位分布数据,系统自动对火灾的危险程度进行判断.这是( ) ?A、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智能交通系统 标准答案:a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化; 2、政党分肥; 3、潜意识; 4、利益; 5、君主专制; 6、村民自治; 7、城市国家; 8、政治关系。 二、选择题: 1、D; 2、B ; 3、D ; 4、AC; 5、C; 6、D ; 7、ABC; 8、ACD; 9、ABD ; 10、D ; 11、ABCD;12、D ;13、ABCDE ;14、ABCD;15、BCD;16、BCD;17、 A ;18、D ; 19、B ;20、B 。 三、名词解释: 1、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或科学。 2、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3、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四、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3、答: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以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对公共权力多持肯有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上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政治,保证选拔“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另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对公共权力多持否定性倾向,政治设计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是“法治”社会的 政治设计思路。 4、答: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对权力下过很多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斯•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

南大网院政治学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第二次答案 单选题 1、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的作者是( A )。A 、艾森斯塔德 B 、亨廷顿 C 、摩尔 D 、伊 斯顿 2、 首先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的是( D )。A 、伊斯顿B 、拉斯韦尔 C 、伊格尔顿 D 、阿尔 蒙德 3、 《论传统》的作者是( B )。A 、艾森斯塔德 B 、希尔斯 C 、派伊 D 、阿尔蒙德 4、 在政治文化结构中,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是( A )。A 、政治心理 B 、政治思想 C 、 政治价值观 D 、政治理论 6、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摩尔) A 、亨廷顿 B 、熊彼特 C 、托克维尔 D 、摩尔7、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贝尔)的著作 A 、达尔 B 、亨廷顿 C 、熊彼特 D 、贝尔8、 ( C )是由最高立法机关或普通法院或宪法委员会审查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在运行 当中是否违反宪法,并对违宪行为给予纠正和必要的制裁 监督 D 、司法监督 A )。 A 、对统治者反抗行动的暴力镇压 D 、对被统治者的思想文化控制 判断题 I 、 政治集会是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 从而影 响政府政策的行为。错 2、 以阶级感情、民族感情等形式得以呈现的政治心理,往往是在社会历史过程中长久积淀 起来的集体无意识。对 3、 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而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则一定是 社会的多数成员。错 4、 政治请愿是公民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部门政策事项意见和希望的行为。对 5、 “特定支持”联系着具体的政策输出; “散布性支持”独立于具体的政策输出。对 6、 政治参与不仅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也是政府官员和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活动。错 7、 政治心理一旦得以密集释放,那就可以被看作是表征政治形势的晴雨表。对 8、 “现代化修正学派”认为,追求现代化并不意味要彻底摈弃传统。对 9 、相较于改革家,革命家所负担的历史任务的复杂程度要大的多。错 10、在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初期,稳定和秩序要优先于民主。对 II 、微观层次上,政治社会化是个体的政治发育或政治入伍过程。对 12、 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对 13、 政治领导以政治权力作为后盾和保障,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对 5、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B )。A 、达尔B 、托克维尔C 、熊彼特D 、贝尔 A 、立法监督 B 、行政监督 C 、宪法 9、 正式、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是 10、 (B )。A 、家庭B 、学校C 、大众传媒D 、同辈群体 11 、 最古老的政治统治形式是 ( 排斥C 、对被统治者的怀柔利 B 、对统治者的限制与

《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答案

《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4日 18点4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10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关于电子政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政务就是办公自动化. B.电子政务就是把电子电气技术应用于政务工作,因此也就是办公室 智能化系统. C.电子政务包括电子商务. D.电子政务是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 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2.( C)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易用性不太好 B.缺乏相应的管理原则和法律支持 C.只在北京等大城市建就可以了 D.信息安全意识和措施不够 3.(A )下面哪种是常见的公钥密码算法: A.RSA B.SSA C.TSA https://www.doczj.com/doc/ab10378812.html,A 4.(A )下面哪种是流行的数据库技术: A.SQLserver B.SQMserver C.SQNserver

D.SQOserver 5.( C)对计算机防火墙的说法下面哪种正确: A.必须装在网关主机上 B.是杀毒软件 C.目前流行的有网络层防火墙、应用层网关、电路网关等 D.可防止任何形式的黑客 6.(A )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错误的是: A.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PVC组成 B.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C.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CPU组成 D.PC机和苹果机是一样的 7.(C )下面哪个是计算机的基本技术指标: A.CPU字号 B.CPU字体 C.CPU字长 D.CPU字形 8.(A )下面哪种是目前在构建电子政务中常使用的通信网络: A.以太网 B.以大网 C.拟太网 D.拟大网 9.(A )关于数据库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神经网络数据库效率最高 B.有助于减少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冗余 C.关系型数据库的核心对象是关系表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版)2016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阶级的本质是() A、 国家机关 B、 国家权力 C、 社会集团 D、 社会成员 我的答案:C 2代议机构最早在哪个国家?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我的答案:A

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如何产生的?A、 党代表大会 B、 领导任命 C、 党员直接选举 D、 地方直接选举 我的答案:A 4赞成投票制的提出者是()。 A、 孔多塞 B、 布拉姆斯 C、 菲什伯恩 D、 布拉姆斯和菲什伯恩 我的答案:D 5全国政协在何时代行过全国人大的职权?A、

1945-1949 B、 1949-1954 C、 1952-1956 D、 1964-1978 我的答案:B 6以下各项不是“政治”在中国具的含义的是? A、 与国家政府有关的各种事情 B、 整个社会意识形态 C、 非常重要 D、 现代化建设 我的答案:D 7与西方相比,以下属于中国独特的政府过程的是哪个?A、 单位 B、

法院 C、 检察院 D、 监狱 我的答案:A 8以下属于狭义”政府“的是? A、 内阁 B、 政党 C、 国家机构总体 D、 宗教领袖 我的答案:A 9公共组织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为()。A、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删除、信息贮存B、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贮存C、

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删除、信息贮存 D、 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删除、信息加工 我的答案:B 10以下不属于单通道信息传输机制的作用的是?() A、 信息传达迅速 B、 政治高度集权化 C、 党政不分 D、 信息传达不通畅 我的答案:A 11下列对与决策目标确定要求的说法有误的是()。 A、 目标的确定要具体 B、 目标的确定要力求恰当 C、 越是近期的目标,越要求明确具体,远期目标也不能带有模糊性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