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慧 谈如何将课外阅读有效挤进课堂

陈慧 谈如何将课外阅读有效挤进课堂

谈如何将课外阅读有效挤进课堂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陈慧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一样,同样承担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使命。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两者的珠联璧合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散发出其自身无穷的魅力,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使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一、挤进课前,智慧预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教学之前一定要抓住预习环节,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机地将课外阅读挤入学生预习环节,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我将学生的预习分成“共性预习”和“个性阅读”预习两部分。“共性预习”就是围绕所学文本的字、词、句、段、篇入手,通过各种手段认识或理解课文内容。“个性阅读”预习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周密地预设相关的知识点,教师推荐阅读材料或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充分上网收集涉及与本文有关的一系列资料,如背景资料、作者生平、原著或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等。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都是以主题组单元的,这为布置学生“个性阅读”预习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挤进课内,相得益彰

1、立足课堂,培植兴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利用教材本身的价值以及疑难之处,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从而进行选择性或针对性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完全服务于课堂教学。教材中选录了许多由古典名著改编的故事,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然而,现在的孩子是听着这些名著里的故事,看着这些名著的电视据或动画片长大的,许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再光顾原著。所以,我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想方设法链接原著,引导学生赏析,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2、链接课外,秀外慧中。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接触到更多的课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通过对这些名家名篇的精读、熟读,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学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鉴赏能力。学习《月光启蒙》时,我引导学生赏析孙友田的原文《往事如歌—月光母亲》中的第一段,读后许多学生潸然泪下,我趁热打铁地推荐学生阅读孙友田另外两篇写母亲的文章《迎接母亲》《母爱似水》,进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的理解,激发学生懂得要对自己的母亲怀有感恩之心。

3、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课内外阅读还要注重方法的迁移,教师要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文本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由感知、领悟到理解,揭示课文的阅读方法;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求适合自主学习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并把这种阅读方法迁移到“自学课文”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去。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在初读阶段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句地读,一段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插图旁边;品读阶段引导学生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生气勃勃、自由自在的园子,请大家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这些特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质疑学生,这篇课文出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部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乡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样就有意识地将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渗透到课外阅读中。

三、挤进拓展,源远流长

语文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停止在教材的框框里,总让人感到有一点缺憾,而借课外书籍的内容,拓展教学的空间,延伸思维的外延,无疑能创造一种感悟的超常状态。因而,学完文本后,我们要寻求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让学生进行课外

语言学习和阅读训练体验探究。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践中,我摈弃了以往那的索然无味的抄抄写写,而是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自我设计课内阅读训练题以及开展由此及彼的拓展性阅读。如结合《牛郎织女》的学习,向学生介绍一些民间故事的特点,以此激发其阅读民间故事的欲望后,推荐阅读《孟姜女》《白蛇传》等民间故事,并分小组将故事的梗概编制成一份《民间故事》小报,在班内展评,从而达到了课后博览的目的。

在寻找课内外阅读相融合的探索中,我认为只有立足课堂,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坚持有计划地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实现“大语文”教育,才能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体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注:本文为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科研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4016)

地址: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

联系:138********

邮编:224100

邮件:hangbin2010@https://www.doczj.com/doc/a610360055.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